一、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在检测骨髓标本时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细胞分析专业委员会,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临床流式细胞术学组,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学组[1](2021)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流式细胞术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文中研究指明
尚磊[2](2020)在《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T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T-LGLL)是一种罕见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增殖性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位为一种持续的大淋巴细胞克隆性增殖的异质性疾病。T-LGLL表现为造血功能衰竭或免疫介导的一种或几种细胞系的破坏,包括红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患者通常年龄超过50岁,反复细菌感染,偶发脾肿大、类风湿关节炎或其他淋巴增殖性疾病。如何通过实验室检测方法正确的诊断T-LGLL疾病是关键,本研究通过总结T-LGLL患者的免疫表型及其克隆性,结合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对加深该类疾病的了解和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价值。方法:文章选取了 195例临床确诊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并且有克隆性证据的患者,抽取外周血和/或骨髓,总结了首发症状、起病时血常规的情况、循环中T-LGL数量,利用流式细胞术方法分析了其免疫表型及TCR-Vβ(Flow cytometric variableβ-chain repertoire,FC-Vβ),利用多重酶链聚合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检测患者 TCR 基因重排(T-cell receptor gene rearrangement,TCR-GR),研究T-LGLL的临床特征与循环中LGL数量、免疫表型的特点的相关性。结果:在195例T-LGLL患者中,循环中LGL数量0.13-70.23×109/L,中位数2.10×109/L。以单纯性贫血起病者97例,占全部病例的49.7%;单纯粒细胞缺乏患者有13例,占比6.67%;以两系细胞减少起病者45例,占全部病例的23.1%;以三系细胞减少起病者9例,占全部病例的4.6%;以淋巴细胞增多起病者28例,占全部病例的14.4%;以血小板减少起病者2例,占全部病例的1.0%;无血常规异常者1例,占全部病例的0.5%。就诊时无治疗指证的患者共有57例,138例需要临床干预治疗。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其中TCRαβ型共163例,约占总病例数的83.59%,TCRyδ型共32例,约占总病例数的 16.41%;195 例患者中 CD8+T-LGLL 患者共 159 例,占 81.54%,CD4+T-LGLL共14例,占7.18%,CD4及CD8双阳性者共11例,占5.64%,CD4及CD8双阴性者11例,占5.64%;伴CD57表达者共186例,共占95.38%,不伴CD57表达者共9例,占4.62%;出现CD5表达减弱或缺失的患者共175例,占89.74%,CD7表达减弱或缺失的患者共143例,占73.33%,CD2表达减弱或缺失的患者共78例,占40.00%。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LGL的数量与达到治疗指证呈轻微负相关(P=0.004,OR=0.918),表型是否为TCRγδ型与达到治疗指证无关(P=0.164),CD5表达减弱与否与达到治疗指证正相关(P=0.022,OR=3.830),CD2及CD7表达减弱与否与达到治疗指证无关。贫血及粒缺均与CD56的伴随表达呈正相关(P=0.000,OR=47.269)vs(P=0.025,OR=10.733)。结论:本研究中的T-LGLL病例以CD8+TCRαβ型为主,是否为TCRγδ型与是否达到治疗指证无关,而CD5表达减弱为常见的T-LGLL表型变化且与是否达到治疗指证正相关,而循环中LGL数量与是否达到治疗指证呈现负相关。贫血及粒缺均与CD56的伴随表达呈正相关。
陈曦[3](2020)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D34+髓系前体细胞免疫表型定量分析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抗原表达的比例及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分析比较表面免疫标记在低危、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中的定量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征的相关性;了解CD34+髓系前体细胞表面CD7、CD117及CD123的定量表达对低危M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收集低危、高危MD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资料: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确诊的79例初发MDS(低危组32例,高危组4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资料,临床特征如性别、年龄;实验室特征如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复杂核型及基因突变等,并对低危、高危MD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情况进行比较。2、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低危、高危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表面抗原的定量表达情况:检测比较低危、高危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表面CD15、CD11b、CD10、CD19、CD38、CD123、CD7、CD56、CD117、HLA-DR、CD71等抗原的表达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3、分析低危、高危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水平与实验室特征的相关性:分析并比较低危、高危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表面CD15、CD11b、CD10、CD19、CD38、CD123、CD7、CD56、CD117、HLA-DR、CD71等抗原与实验室特征资料如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乳酸脱氢酶水平等的相关性。4、分析CD7,CD117,CD123的定量表达对低危MDS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影响:通过查阅住院患者病案室病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及电话随访了解低危MDS患者的生存情况。总体生存时间为从疾病确诊开始到死亡或随访截止的日期。分析低危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表面CD7,CD117,CD123的比例及平均荧光强度对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影响。结果:1、低危、高危MD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低危MDS患者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显着低于高危MDS患者(P<0.001);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高于高危MDS患者(P=0.024);低危MDS患者红细胞(RBC)水平、血红蛋白(Hb)水平低于高危MDS患者(P=0.009,P=0.021)。2、低危、高危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表面抗原的定量表达情况:低危MDS患者CD34+原始细胞比例低于高危MDS患者(P<0.001)。低危MDS患者CD34+细胞表面CD123的MFI较高(P=0.044),而CD117的比例较低(P=0.046),CD7的MFI较低(P=0.031)。3、低危、高危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水平与实验室特征资料的相关性:高危MDS患者:CD15/CD34(MFI)与总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58,P=0.004);CD19/CD34(%)、CD19/CD34(MFI)分别与白细胞(WBC)水平呈负相关(r=-0.469,P=0.028;r=-0.503,P=0.017),CD19/CD34(MFI)与总T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505,P=0.023)。低危MDS患者:CD34+(%)分别与骨髓红细胞比例、血小板水平、中性粒细胞水平呈正相关(r=0.426,P=0.024;r=0.486,P=0.009;r=0.495,P=0.009),但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呈负相关(r=-0.421,P=0.032);CD11b/CD34(%)与WT1表达量呈负相关(r=-0.457,P=0.033);CD10/CD34(%)分别与WT1表达量、Th/Ts呈正相关(r=0.745,P=0.021;r=0.738,P=0.037);CD10/CD34(MFI)与WT1表达量呈正相关(r=0.800,P=0.01);CD19/CD34(%)与NK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786,P=0.036);CD7/CD34(MFI)与Th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513,P=0.017);CD117/CD34(MFI)与WT1表达量呈正相关(r=0.434,P=0.049);HLA-DR/CD34(%)、HLA-DR/CD34(MFI)与血小板水平均呈负相关(r=-0.461,P=0.027;r=-0.445,P=0.033),但HLA-DR/CD34(MFI)与骨髓NAP分数呈正相关(r=0.552,P=0.041);CD71/CD34(MFI)与NK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514,P=0.042)。4、CD7,CD117,CD123的定量表达对低危MDS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影响:低危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表面CD7,CD117,CD123的比例及平均荧光强度对患者总体生存率均无显着影响。结论:1、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等实验室指标与MDS患者的预后分组相关。2、低危、高危MDS患者CD34+原始细胞比例及CD34+髓系前体细胞表面CD7、CD117、CD123的表达具有显着差异性,提示CD34+髓系前体细胞免疫表型的定量分析可能用于MDS患者的进一步临床分型和预后评估。3、低危、高危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细胞免疫表型与血常规、贫血三项、免疫细胞亚群、骨髓各系细胞形态学比例、WT1、NAP等多项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综合骨髓细胞形态学、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免疫表型等指标将会对MDS患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4、低危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表面CD7,CD117,CD123的比例及平均荧光强度对患者总体生存率均无显着影响。
张义炜,吴英理,贺明[4](2019)在《CD229在浆细胞疾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CD229作为新的流式细胞术(FCM)浆细胞设门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50例患者,其中浆细胞疾病110例、非血液病患者40例。采用FCM分析患者骨髓中浆细胞及其他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229、CD138和CD38的表达并作比较,同时比较不同设门组合得出的浆细胞百分比。结果浆细胞CD229、CD138和CD38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分别为25.54(10.01~68.34)、30.59(4.77~88.94)和67.04(18.57~98.26),CV分别为69.2%(30. 9%~110.4%)、96.5%(38.4%~221.0%)和42.8%(31.5%~110.2%)。浆细胞CD229的MFI明显高于其他细胞(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D229+CD38+CD45和CD229+CD45这2种设门组合得到的总浆细胞百分比与欧洲骨髓瘤网络(EMN)推荐的参考设门组合(CD38+CD45+CD138)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98、0.94,P<0.05)。异常浆细胞CD229的MFI与正常浆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29是一种可靠的浆细胞设门抗体,可弥补CD38及CD138设门组合的不足,同时还能用于判断浆细胞的性质。
夏林欢[5](2019)在《五参数流式积分系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是源于造血干细胞水平的克隆性疾病,以骨髓病态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并且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分化为特点,诊断上主要依靠骨髓细胞形态学和遗传学异常改变,但部分MDS患者缺乏特异性异常,至临床诊疗困难。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可以很清楚的分辨细胞的异常表达,在骨髓恶性肿瘤的定性和定量诊断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有很多报道流式细胞术在MDS诊断中的潜在价值,2009年Ogata提出四参数流式积分系统,结果初步提示用于诊断MDS方法快速简单,成本低,特异性较好,但敏感度欠缺(敏感度从30%至70%不等,特异度从80%至90%以上),所以尚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予以证实或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良,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提示该积分系统对MDS的诊断有价值,但随着样本量的增加发现完全套用Ogata积分法误诊率较大,故在此基础上我们根据MDS粒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增补一个新的积分参数:粒细胞与淋巴细胞CD10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比值,并对新参数的检测和分析方法,以及加入新参数后的改良积分法对MDS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研究。目的:基于传统四参数积分系统,建立辅助MDS诊断的五参数流式积分系统,并评价其临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20例因外周血细胞减少行骨髓穿刺检查患者骨髓流式参数,依照时间为节点分为两部分:研究组,140例(用于五参数流式积分系统的建立)和验证组,180例(验证该积分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入选研究组病例初诊时均诊断明确(MDS的诊断根据2014版国内MDS诊疗专家共识标准),包括MDS患者34例,非MDS患者106例;验证组初诊时包括29例MDS患者,86例非MDS患者,65例血细胞减少原因待查患者,经过临床至少6个月跟踪随访,最终诊断MDS患者31例,非MDS患者149例。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在传统CD34-FITC/CD19-PE/CD33-APC/CD45-PC7抗体组合基础上新加CD10-FITC/CD45-PC7抗体组合,分别比较各组患者下列五参数的表达(参数1:全部有核细胞中髓系前体细胞所占百分比;参数2:前体细胞中B系所占百分比;参数3:淋巴细胞与髓系前体细胞CD45平均荧光强度的比值;参数4: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侧向角(side scatter,SSC)的比值;参数5:粒细胞与淋巴细胞CD10平均荧光强度比值),设立cut-off值,建立辅助MDS诊断的五参数流式积分系统,并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1.与非MDS患者相比,MDS患者髓系前体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08);前体细胞中B系所占比例明显降低(P<0.001);髓系前体细胞CD45平均荧光强度表达虽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241),但表达模式异常;粒细胞与淋巴细胞侧向角比值明显降低(P<0.001);粒细胞与淋巴细胞CD10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01)。2.确定流式积分系统每一参数的参考值范围(参数一为≥1.35,参数二为≤0.75,参数三为≤1.0或≥7.0,参数四为≤5.94,参数五为≤3.15),赋予符合标准者每一参数1分,以≥2分诊断为MDS,敏感度达85.3%,特异度为87.7%。3.改进的五参数流式积分系统较传统四参数流式积分系统诊断准确性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3.581,P<0.001)。4.MDS患者的流式积分与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R)危险度分层呈正相关(r值为0.752,P<0.001)。结论:改进的五参数流式积分系统可以辅助MDS的诊断,且较传统四参数积分系统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均明显提高,分析方法简单易行,为临床诊断MDS提供了新的思路。
宋丹丹[6](2018)在《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与红系生成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所占比例及其极化状态,并分析其与Th细胞活化、红系分化与凋亡的关系,探讨巨噬细胞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为MDS贫血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骨髓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比例。并运用免疫组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流式结果进行验证。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骨髓液上清IFH-γ、IL-4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Th细胞极化。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有核红细胞分化及凋亡。分析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与预后相关因素的相关性。并对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与Th细胞极化、红系分化与凋亡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低危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比例显着高于正常对照以及高危MDS患者,并且MDS患者M1型巨噬细胞比例与Th1细胞百分比呈现出正相关性;(2)低危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出现异常极化,偏向于M1型巨噬细胞;(3)低危MDS患者CD45-细胞中,CD71+CD235a+细胞百分比与CD71intCD235a+百分比之比高于正常对照以及高危MDS患者,存在幼红细胞分化阻滞,并且阻滞程度与骨髓巨噬细胞比例呈正相关;(4)低危MDS患者有核红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并且与M1型巨噬细胞占总巨噬细胞的百分比(M1%)呈正相关;(5)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与骨髓巨噬细胞比例呈负相关。(6)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比例与IPSS积分呈负相关。(7)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比例与骨髓CD34+细胞比例呈负相关。结论:巨噬细胞参与MDS异常免疫过程,低危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比例增加并出现异常I型极化。骨髓巨噬细胞异常免疫状态对红系造血的负面影响可能是低危MDS患者贫血的原因之一。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比例与IPSS积分及CD34+细胞比例呈负相关,或可提示疾病进展程度和评估预后。
刘沛[7](2018)在《TIM-3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前期工作已证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上高表达TIM-3,TIM3+干细胞具有高增殖、低分化、低凋亡的特点。本研究从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动物模型等方面进一步探讨TIM3+干细胞的恶性生物学特征,为早期识别MDS恶性克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自2016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新诊断的MDS患者44例及正常对照者17例。第一部分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10例MDS初治患者骨髓中TIM3+干细胞(TIM3+CD34+CD38-Lin-细胞群)和TIM3-干细胞(TIM3-CD34+CD38-Lin-细胞群)及4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CD34+干细胞(CD34+CD38-Lin-细胞群),分别进行瑞氏染色、集落形成单位培养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了解TIM3+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第二部分流式检测15例MDS患者及8例正常对照骨髓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CD33+Lin-HLADR-细胞群)上Gal-9的表达情况。流式分选8例MDS初治患者骨髓TIM3+干细胞、TIM3-干细胞和MDSC,分别加入TIM-3抑制剂和Gal-9抑制剂体外混合分组培养,检测TIM3+干细胞和TIM3-干细胞的凋亡情况,分析TIM-3/Gal-9通路在MDS患者TIM3+干细胞与MDSC间的作用。第三部分流式分选11例MDS初治患者骨髓的TIM3+干细胞、TIM3-干细胞和MDSC和5例正常对照者骨髓中CD34+干细胞,移植到32只NCG小鼠体内,10-12周后采集小鼠外周血和骨髓,流式检测人源性细胞分化情况,探索TIM3+干细胞在MDS的发病过程中作用。结果第一部分分选后的TIM3+干细胞和TIM3-干细胞的纯度均在90%以上。MDS患者TIM3+干细胞和TIM3-干细胞甩片后瑞氏染色高倍镜下观察细胞均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较小、胞核大、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细致、胞浆呈浅蓝色不带颗粒、高核浆比,在形态上呈现为原始幼稚细胞样。集落形成单位(CFU)检测,观察到TIM3+干细胞、TIM3-干细胞和正常骨髓CD34+干细胞形成BFU-E数量平均值为(6 vs 11 vs 12)个、CFU-E数量平均值为(3 vs 6 vs 9)个、CFU-GM数量平均值为(5 vs 17 vs 23)个。同时观察到TIM3+干细胞形成的单个集落所包含的细胞数量也较TIM3-干细胞和正常骨髓CD34+干细胞少,且TIM3+干细胞部分细胞未形成集落。FISH检测染色体核型异常(-7)在一例MDS患者的TIM3+干细胞比例要高于TIM3-干细胞及常规骨髓细胞(30%vs20%vs 16%);异常核型(+8)在另一例MDS患者的TIM3+干细胞检测到的比例高于常规骨髓细胞,而在TIM3-干细胞中未能检出(5%vs 3%vs 0);异常核型(20q-)在TIM3+干细胞中可以检测出,常规骨髓细胞和TIM3-干细胞中均未检测出该异常核型(26.7%vs 0 vs 0);在正常对照者骨髓CD34+干细胞中均未检测到异常核型。第二部分我们前期工作已发现MDS患者骨髓MDSC数量增多、功能增强,并随着疾病危险程度增加和疾病进展而上升。MDS组的骨髓MDSC上Gal-9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62±0.64%vs 0.22±0.18%,P<0.05)。经流式分选后的MDS患者骨髓中MDSC的纯度在90%以上。未使用抑制剂的TIM3+干细胞和MDSC混合培养组TIM3+干细胞凋亡比例明显低于联合使用Gal-9和TIM-3两种抑制剂组及TIM3-干细胞和MDSC混合培养组[12.59(5.12,31.24)vs 42.54(29.41,58.39),65.86(24.44,99.43),P<0.05]。第三部分移植TIM3+干细胞和MDSC混合组hCD45表达率明显高于TIM3+干细胞组、TIM3-干细胞组及正常对照CD34+干细胞组(4.99±5.47%vs 0.65±0.22%,1.68±2.38%,0.55±0.40%,P<0.05)。移植TIM3+干细胞组hCD19表达率明显低于TIM3-干细胞组和正常对照CD34+干细胞组(8.68±9.34%vs27.46±18.06%,37.38±16.14%,P<0.01);移植TIM3+干细胞和MDSC混合组hCD19表达率明显低于TIM3-干细胞组及正常对照CD34+干细胞组(4.76±4.78%vs 27.46±18.06%,37.38±16.14%,P<0.05)。移植TIM3+干细胞组hCD33表达率明显低于TIM3-干细胞组(11.34±14.70%vs 22.45±8.73%,P<0.05),低于正常对照CD34+干细胞组(18.03±1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TIM3+干细胞和MDSC混合组hCD33表达率明显低于TIM3-干细胞组(5.07±5.29%vs 22.45±8.73%,P<0.05),低于正常对照CD34+干细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移植TIM3+干细胞组、TIM3-干细胞组、TIM3+干细胞和MDSC混合组及正常对照CD34+干细胞组hCD13表达率分别为(18.50±22.54)%、(6.11±5.26)%、(1.13±0.62)%及(14.33±0.69)%,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01,P=0.367)。移植TIM3+干细胞组、TIM3-干细胞组、TIM3+干细胞和MDSC混合细胞组hCD11b表达率分别为(1.02±1.44)%、(10.19±6.30)%和(8.07±3.70)%。结论(1)MDS患者的TIM3+干细胞与TIM3-干细胞从形态学上很难区分,但两者集落形成能力有明显区别,TIM3+干细胞中更早和更易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故为不同类型的干细胞,TIM3+干细胞可能为较早发生核型异常的“恶性”干细胞。(2)MDS患者骨髓MDSC细胞膜上Gal-9的表达明显增高。TIM3+干细胞和MDSC混合培养组TIM3+干细胞凋亡比例明显低于TIM3-干细胞和MDSC混合培养组TIM3-干细胞凋亡比例,阻断TIM-3/Gal-9通路组TIM3+干细胞凋亡比例增高。阻断TIM-3/Gal-9通路可以抑制MDSC对TIM3+干细胞抗凋亡作用,为清除MDS患者恶性克隆提供新的试验靶点。(3)TIM3+干细胞和MDSC混合移植到NCG小鼠后,可检测到人源性细胞数量最多,在小鼠模型中MDSC可以促进TIM3+干细胞扩增。移植TIM3+干细胞组和TIM3+干细胞与MDSC混合组的人源性细胞,不能像移植TIM3-干细胞或正常对照CD34+干细胞一样进行正常的分化。推测TIM3+干细胞具有克隆性生长可能,而MDSC对其有促进作用。
翁香琴,王莉莉[8](2017)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及浆细胞肿瘤微小残留病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文中研究说明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P-FCM)是运用不同荧光标记的多种抗体组合对造血细胞表面或胞内抗原的表达状况进行检测,进而对细胞的系列来源、分化程度、表型异常与否进行分析判断的高通量、高敏感性检测技术,其在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分型、治疗监测、预后评估及治疗靶点筛查中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实验诊断
王慧,刘露,刘芳,陈丽娟,屈晓燕,李建勇,吴雨洁[9](2017)在《CD27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CD27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中的表达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CD27抗原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8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23例M M患者骨髓细胞免疫表型,以51例正常的或反应性浆细胞增生患者作为对照。抗体组合包括ckappa-FITC/clambda-PE/CD38-ECD/CD45-PERCP/CD19-PC7/CD27-APC/CD138-BV421/CD56-BV510,采用CD138/CD38设门出浆细胞群后进一步分析CD56、CD19、ckappa、clambda以及CD45的表达,区分异常浆细胞和正常的或反应性浆细胞后,进一步分析CD27的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阳性率判断标准:≥20%为阳性。同时分析107例MM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34例患者1q21扩增、13q14缺失、p53缺失、IGH重排,比较CD27-M M患者与CD27+M 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异常特点。结果:MM患者中异常浆细胞的CD27+率为48%(59/123),MFI为31.3±35.6;而正常的或反应性浆细胞CD27+率为100%(51/51),MFI为93.7±6.3。MM患者中异常浆细胞CD27+率及MFI明显低于正常的或浆细胞反应性增生的患者(P<0.001)。对58例CD27-和49例CD27+M M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发现,反映疾病进展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清钙、血肌酐及预后相关因素β2-微球蛋白、LDH水平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17例CD27-及17例CD27+M M患者的1q21扩增、13q14缺失、p53缺失、IGH重排结果亦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CD27-或弱表达高度提示为MM。采用8色流式细胞术,能为良恶性浆细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唐洁,蒋能刚,梁效功,薛丽,薛冰蓉[10](2017)在《四色十抗体流式免疫表型分析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由藻红蛋白(R-phycoerythrin,PE)、异硫氰酸(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多甲藻叶绿素蛋白(peridinin chlorophyⅡprotein,Per CP)和别藻青蛋白(allophycocyanin,APC)4种荧光素标记的抗CD45、CD38、CD19、CD56、CD20、CD5、CD10、人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κ和λ轻链等抗体组成的4色10抗体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以CD45dim/-/CD38high设门,辅以CD19、CD56、CD20、CD10、CD5、HLA-DR、κ、λ等抗体的4色10抗体流式细胞术组合方案,对2013年12月—2015年3月收治的45例MM患者骨髓标本进行检测,结合骨髓形态学分析瘤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及定量准确性。结果 45例MM患者流式细胞分析骨髓瘤细胞检出率为100%,瘤细胞占骨髓细胞比例范围为1.17%72.31%,与形态学检查瘤细胞比例7.5%90.0%的定量结果一致性良好。瘤细胞各抗原表达阳性率:CD38为100.00%,CD45为11.11%,CD19为2.22%,CD56为73.33%,CD20为17.78%,HLA-DR为42.22%,不表达CD5和CD10。64.44%的MM患者瘤细胞限制性表达胞浆λ轻链,35.56%限制性表达胞浆κ轻链。在MM的Durie-Salmon分期中各抗原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免疫球蛋白分型中CD56表达为不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轻链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PE、FITC、Per CP和APC 4种荧光素标记的抗CD45、CD38、CD19、CD56、CD20、CD5、CD10、HLA-DR、κ和λ轻链等抗体组成的4色10抗体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方案对MM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二、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在检测骨髓标本时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在检测骨髓标本时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2)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及进展 |
1.2.1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历史及现状 |
1.2.2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3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及临床表现 |
1.2.4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
1.2.5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
1.2.6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 |
1.3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5 创新之处 |
2.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主要的试剂及仪器 |
2.2.1 流式所需主要试剂 |
2.2.2 分子所需主要试剂 |
2.2.3 主要实验仪器 |
2.3 实验方法 |
2.3.1 流式细胞术检测 |
2.3.2 PCR重排检测 |
2.4 统计学处理 |
3.结果 |
3.1 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 |
3.2 首发症状、血常规及T-LGL数量情况 |
3.3 免疫表型及克隆性检测 |
3.4 免疫表型与LGL数量与疾病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D34+髓系前体细胞免疫表型定量分析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主要仪器 |
1.3 主要试剂及荧光素标记单克隆抗体 |
1.4 主要试剂配制 |
1.5 骨髓标本采集 |
1.6 实验方法及具体实验步骤 |
1.7 病例收集 |
1.8 统计学处理 |
2 实验结果 |
2.1 低危、高危MDS患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
2.2 低危、高危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
2.3 低危、高危MDS患者CD34+髓系前体细胞表面抗原表达水平与实验室特征资料相关性研究的比较 |
2.4 低危MDS患者预后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CD229在浆细胞疾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仪器与试剂 |
1.3 FCM分析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浆细胞CD229、CD138和CD38的MFI及表达强度 |
2.2 基于CD229的设门组合与参考设门组合的相关性 |
2.3 淋巴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CD229表达的分析 |
3 讨论 |
(5)五参数流式积分系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MDS概述 |
1.2 流式细胞术在MDS诊断中的应用概述 |
2.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2 设备与试剂 |
2.3 骨髓标本采集 |
2.4 实验步骤 |
2.5 分析参数 |
2.6 统计学处理 |
3.结果 |
3.1 MDS与非MDS患者五参数表达比较 |
3.2 五参数流式积分系统的建立与验证 |
3.3 改进五参数流式积分系统与传统四参数积分系统的比较 |
3.4 MDS患者流式积分与IPSS-R相关性比较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与红系生成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缩略词说明 |
绪论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对象和标本采集 |
2 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 |
3 流式细胞术检测Th细胞 |
4 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 |
5 骨髓活检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D68、CD86、CD206 |
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7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8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患者临床特征 |
2 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比例分析 |
3 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极化状态分析 |
4 MDS患者红系分化及凋亡分析 |
5 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比例与Th1细胞、Th2细胞百分比的相关性分析 |
6 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比例和极化与红系分化及凋亡的相关性分析 |
7 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比例与外周血血红蛋白浓度的相关性分析 |
8 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比例与IPSS积分的相关性分析 |
9 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比例与骨髓CD34+细胞比例的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TIM-3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MDS患者TIM3+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1.3 研究方法 |
1.2 结果 |
1.2.1 流式分选后细胞纯度 |
1.2.2 瑞氏染色显微镜下形态 |
1.2.3 集落形成单位(CFU)检测结果 |
1.2.4 FISH检测结果 |
1.3 讨论 |
1.4 小结 |
二、MDSC对MDS患者TIM3+干细胞凋亡的作用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3 研究方法 |
2.1.4 统计学分析 |
2.2 结果 |
2.2.1 MDS患者MDSC上Gal-9表达增高 |
2.2.2 流式分选后MDSC纯度 |
2.2.3 分组混合培养TIM3+/TIM3-干细胞凋亡比例不同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通过NCG小鼠模型探究TIM3+和TIM3-干细胞特性 |
3.1 对象和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
3.1.3 研究方法 |
3.1.4 统计学分析 |
3.2 结果 |
3.2.1 NCG小鼠注射情况 |
3.2.2 TIM3+干细胞、TIM3-干细胞、MDSC及CD34+干细胞移植到NCG小鼠后流式检测结果 |
3.2.3 NCG小鼠的长期植入结果统计学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统免疫学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CD27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
病例来源 |
主要仪器与试剂 |
流式细胞术检测 |
FISH检测 |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形态学与流式免疫分型诊断MM的比较 |
瘤细胞数量 |
微小残留病灶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
CD27表达与骨髓瘤细胞数量的相关性 |
CD27在骨髓瘤细胞及正常或反应性浆细胞中的表达特点 |
CD27-MM和CD27+MM患者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
CD27-MM和CD27+MM患者遗传学异常比较 |
讨论 |
四、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在检测骨髓标本时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流式细胞术检测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J].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细胞分析专业委员会,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临床流式细胞术学组,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学组.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04)
- [2]T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分析[D]. 尚磊.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D34+髓系前体细胞免疫表型定量分析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D]. 陈曦.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4]CD229在浆细胞疾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价值[J]. 张义炜,吴英理,贺明. 检验医学, 2019(07)
- [5]五参数流式积分系统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D]. 夏林欢.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6]MDS患者骨髓巨噬细胞与红系生成相关性的研究[D]. 宋丹丹.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7]TIM-3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D]. 刘沛.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1)
- [8]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及浆细胞肿瘤微小残留病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J]. 翁香琴,王莉莉.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17(12)
- [9]CD27抗原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J]. 王慧,刘露,刘芳,陈丽娟,屈晓燕,李建勇,吴雨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7(04)
- [10]四色十抗体流式免疫表型分析方案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J]. 唐洁,蒋能刚,梁效功,薛丽,薛冰蓉. 华西医学, 2017(03)
标签:浆细胞论文; 干细胞论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论文; 流式细胞术论文; 细胞免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