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画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杜臻岳[1](2021)在《分析版画的审美特点及其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版画教学对于高校美术教学而言是重要的内容,在高校美术教学中有效探索版画的应用,能促进美术教学的创新,提高美术教学效果。该文结合版画的审美特点,探究版画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为高校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促进版画教学效果的提升,为学生美学修养的培养提供一定的支持。
赖婧[2](2021)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铜版画创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谢璐[3](2021)在《纸版画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黄国焱[4](2021)在《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倡导民族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背景下,本论文主要探索了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的应用与实践。高州木刻画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地域性传统美术有其独特的地方人文风景,农民淳朴的精神特质,色彩与造型上呈现"稚拙性"的艺术特征,构图设色明快,装饰性强。选取高州木刻画中切合高中教学的有益部分融入到现代高中美术教学,让传统美术与现代美术教学有机结合,利用现代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方式方法,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旨在碰撞出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时代之花。本课程实践体现国家课标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尤其强调培养学生图像识别、审美判断、美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五大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现代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探究式参与体验浸入式教学,强调教学结果评价也强调教学过程评价。积极应用现代信息化辅助教学拓展了木刻画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和创新表现形式的同时,改变了高州木刻画传统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模式,学习工具拓展到多媒体微课,网络教学平台、图像处理软件、手机互动辅助教学等,学生在可借助信息技术尽情发挥想象力展现艺术才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带来新的教育理念,给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州木刻画的教学带来质的变化。笔者所在S中学2014年把高州木刻画纳入校本课程教学实践的开发获得了市级“十二五”规划教育学科重点课题已结题,取得课程开发的初步成果。2018年以“高州木刻画校本资源建设”为课题立项研究,探索高州木刻画教学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方法,获得了市级“十三五”规划教育学科重点项目,进一步探索一套理念先进的高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传承与创新优良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潜能。
唐巾杰[5](2021)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吹塑纸版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吹塑纸版画是集设计性、操作性和探索性为一体的艺术创作活动,吹塑纸版画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观察表现等多种综合能力的提升。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强调学习的情境性、主动性以及建构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切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为吹塑纸版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设计了《我是非遗传承人》的整体单元课程,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转变传统吹塑纸版画教学模式,注重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创新性,用综合、创新的方式传承民族文化。本研究首先概述了建构主义理论内涵、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及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三种教学模式,明确其含义和特点。其次,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对美术教师和非遗传承人的访谈,了解所在学校吹塑纸版画课程开展情况、学生对吹塑纸版画的掌握程度、兴趣等,发现当前吹塑纸版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接着,根据吹塑纸版画教学的特点结合建构主义观点,明确建构主义融入教学的意义、设计原则和实施策略。再通过设计案例将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设计了三种模式的教学案例,探究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在小学吹塑纸版画教学中的应用。最后反思实施中的制约因素和不足,得出结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吹塑纸版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性探究,更加有利于拓展吹塑纸版画课程设计思路,使吹塑纸版画教学实施效果更佳。
李瑞珂[6](2021)在《初中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以商丘市S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版画校本课程教学在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占比不断增多。通过对以往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成果的研究,可以发现,各地美术校本课程的门类非常丰富,或是基于美术学科建设,或是针对某一种民间美术工艺建设。版画校本课程与其他美术课程存在着一些相同问题,课程开发不易形成持续的发展状态,课程教学脱离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不清晰,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同时,版画具有版种多样,实践性,操作复杂,课程实施难度大等特点。笔者以商丘市S中学的版画校本课程作为案例分析的对象,找出课程发展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本文立足于版画校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把商丘市S中学作为研究对象,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究相结合,了解版画校本课程的具体实践环节,得出版画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律和发展方向。首先,以调研为主,对S中学和S中学美术课程现状做调查,发现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开发的特征。然后,摘取商丘市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的代表案例,具体分析课程作用和意义,探讨课程实施中产生的问题。最后在对商丘市S中学的课程开发实践中,提出课程开发的建议,总结版画校本课程实施方法,以及制定完善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创设版画校本课程开发的更多可能性。总结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果,展望未来版画课程的发展轨迹。通过对商丘市s中学版画课程开发实践的研究,笔者发现版画因取材广泛,制作手法多样的特点,给中学美术课程提供了更多创作的空间,使其更加具有多样性和自由度。这种特性,满足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期待。在商丘市S中学课程实践的过程中,笔者基于美术课程标准的指导,结合美术校本课程的特性,提出了建议,参与了课程实施中学版画课程的定制。美术校本课程体系既要有自由,也要有章法,按照美术学科的规律和特性,开发符合中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的课程内容。
任香[7](2021)在《饾版套印在初中美术版画单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指出版画是中华传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现在的教学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饾版套色印刷技术是多版多色版画的一个重要技艺。初中美术课程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现有人民美术出版社八年级教材中关于版画课程主要涉及的是底版为一个版的单色版画或多色版画,而多版多色版画的知识在此有所欠缺,因此我认为初中美术教材中关于版画部分的内容不够完整也缺乏创新,教师需要积极转变对版画教学理念。笔者将在教学中把饾版中分版套色技术融入到原有的单色版画课程中去,形成饾版版画单元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对饾版技术的热爱与兴趣,同时综合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笔者将从绪论开始介绍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背景、国内研究的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一章调查分析饾版套印在初中单元教学的现状,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合肥M校八年级四个班学生对版画的了解。再通过与合肥M校的一线美术教师的访谈,调查美术教师在饾版版画中的教学情况,再对比分析人美版八年级美术教材中版画内容的设置是否符合单元化教学的实施。第二章从理论依据与实践依据进行阐述饾版套色印刷这一技术在初中版画单元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分析。第三章是关于饾版套印在初中版画单元课中教学实践策略,对产生的问题作出明确的解决路径。第四章是饾版套印在初中版画单元课程的设计与实践,是本文的重点,是论文的实践环节的关键,将单元课分三个单元六个课时进行教学实践。最后是本次饾版单元教学的思考、总结与展望。本研究意义在拓宽现有人美版八年级美术教材中版画内容的知识面,将饾版术中多版多色的艺术特征,通过与现有独版版画课程结合形成单元化教学,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使得即将失传的中华文化得到真正的传承,又能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头、脑、手结合等多种学习美术的能力。
何禹珩[8](2021)在《组织起来 ——“十七年”时期四川版画研究》文中认为在现当代版画史研究叙事中,“四川版画”作为一种群体艺术现象或是“画派”“流派”已成为既成概念。然而这一概念仍有很多模糊之处,本文将它的成型发展过程限定于其发展最为蓬勃也构成了今日认知的代表性面貌的“十七年”时期以便进行阶段性的溯源和讨论。在对这一段史实的梳理中,“四川美协”与之紧密的关联与所起的重要作用无法忽视,这也点出了“十七年”时期美术创作中所蕴含的组织化、集体化、体制化等问题。本文从四川版画与四川美协之所以紧密相关的历史脉络谈起,首先回顾了新兴木刻运动中的“组织”传统、版画在新中国成立后新时期中的处境以及四川美协这一机构的来龙去脉。当四川美协开始发挥时代赋予它的责任时,版画由于各方面原因成为了“排头兵”,这直接催生了四川版画的兴起。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中,艺术家们参与构建组织了集体并需要首先作为集体的一份子作出自己的贡献,而在这种集体组织的氛围里艺术家们也各自探索出了有共性也有个性的创作面貌,最终构成了今日所见之四川版画的基本面貌。四川版画这种地域性的发展并非特例,“十七年”时期的版画发展由点成面,成为了版画史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本文通过对四川版画及其核心组织者四川美协脉络的历时性过程的探寻以及对横向共时性的观照,意在深化对这一中国现代美术发展重大转折时期所呈现的艺术景观及文化生产方式等问题的理解。
薛鹏[9](2020)在《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木刻版画想象力是一种表现手法的展现手段,更是一种综合性美术创造形式。版画具有生命力特征,是对精神意识的自由重构过程。想象力并非天马行空,而是有根之萍,是基于经验界限,但又超越现实的自由自在。在初中美术课堂中,利用木刻版画作品进行想象力培养,通过在木刻版画构图意境、色彩造型和创作追求等方面,渗透想象力思考和创作,让学生更深刻理解木刻版画,并将想象力运用于美术创作中。研究中,首先深入分析初中木刻版画教学和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关系,说明木刻版画对学生想象力培养有积极作用。继而,从初中生心理特点和木刻版画特点两个视角阐述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可行性。运用问卷调查方法,选择青岛市六所中学美术教师和四所中学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现木刻版画教学现状中存在重视模仿,忽视创造,强调技能,忽视想象,关注结果,忽视过程的问题。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具体策略,在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中,按照学生的兴趣来确定临摹的内容,开展与临摹相关联的教学策略,让临摹转向想象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自由想象,开展与生活相关联的教学,重视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进行版画创作,开展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教学策略,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进行版画的创作设计,并提出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有效激励。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师和学生的体会感悟,指出木刻版画活动设计和开展和创作过程中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局限,认为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未来发展方向应多挖掘当地的特色技艺,并且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加强不同学校交流沟通,教师加强自身学习积累,学生丰富自身具象储备,进行师生互动教学。总之,将木刻版画运用到初中美术课堂中,不断提升学生在艺术实践中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木刻版画语言上运用各种技法进行不断的探索,并学会处理好在艺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艺术教育的当代发展之间的关系,也启迪了他们的心智。
涂立宸[10](2020)在《木刻版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武汉市洪山中学版画实验班为例》文中提出木刻版画是一块文化瑰宝,蕴含着中华民族的艺术精髓。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木刻版画教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初中学校推广和普及版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美术教学中进行版画教学,不但是弘扬我国民族艺术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它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使中学生在版画学习中受到美术和艺术熏染,全面提升美术素养。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版画所需条件的限制,版画教育在我国中小学生艺术教育和人文素养教育中,一直处于相对“边缘”的地位,其发展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表现在初中美术教学上,无论是教学观念和还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都与《新课标》的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本文从探讨初中木刻版画教学功能的有效性出发,结合我所任教的武汉市洪山中学所展的木刻版画教学实验研究,通过对现行教材木刻版画教学现状分析,发现其教学内容安排有限、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明显不足,有针对性地尝试进行了木刻版画教学实验研究,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剖现状,思考对策,力求探寻初中木刻版画实践性教学创新的方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性教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无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学习方法、木刻版画的动手能力等,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体会到这对教师本人的教学思维、教学方法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它让我更深刻的领悟到美术教育创新在初中阶段的课程的重要性,也增强了我将该项研究继续深入下去的信心。本文通过研究的初步成果的总结与反思,对木刻版画的实践性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出展望。以图对初中阶段美术教学尤其是版画教学创新有所启发。并希望能激发更多的相关研究,产生更多的研究和创新成果,将版画实践性教学模式与方法应用到初中美术教学中。
二、版画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版画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分析版画的审美特点及其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版画的审美特点 |
1. 材料运用形成的客观痕迹美 |
2. 版画创作方面形成的主观审美特点 |
二、版画艺术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
1. 加强对版画教学的重视 |
2. 革新版画教学理念 |
3. 构建完善的版画教学考核体系 |
结语 |
(4)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 ﹑高州木刻画 |
二 ﹑校本课程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高州木刻画课程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木刻画的历史与发展现状 |
第二节 木刻画课程研究现状 |
第三节 高州木刻画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现状 |
一 ﹑调查对象与方法 |
二 ﹑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的优势与特点 |
第一节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的优势 |
一 ﹑促进学生五大核心素养的发展 |
二 ﹑培养学生对传统美术的兴趣 |
第二节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的特点 |
一 ﹑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时代性 |
二 ﹑传统与当代结合的创新性 |
三 ﹑打破固有思维的突破性 |
四 ﹑促进学生对传统美术的体验性 |
五 ﹑打破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传承性 |
第四章 高州木刻画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
第一节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设计 |
一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
二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
三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对象分析 |
四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内容及策略设计 |
五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评价设计 |
第二节 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实施案例 |
第三节 教学效果评价 |
第五章 教学实践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教学总结 |
一 ﹑教学成果 |
二 ﹑不足之处 |
第二节 教学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高州木刻画传承人吴思志先生访谈笔录 |
附录二: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任教教师访谈笔录 |
附录三: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四: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教学实施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吹塑纸版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四)研究内容与对象 |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步骤 |
3.创新点 |
一 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 |
1.吹塑纸版画 |
2.非物质文化遗产 |
(二)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内涵 |
2.建构主义学习观与教学观 |
3.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模式 |
二 吹塑纸版画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学生与教师调查分析 |
1.学生问卷调查与分析 |
2.教师访谈调查与分析 |
(二)非遗传承人访谈分析 |
1.访谈内容 |
2.访谈结果分析 |
(三)吹塑纸版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
1.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关注 |
2.吹塑纸版画创作形式不够丰富 |
3.学材设置有待完善 |
4.课堂评价不够全面 |
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设计分析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入教学的意义 |
1.提升学生主体地位 |
2.培养创新思维 |
3.强化实践能力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入教学的设计原则 |
1.突出主动建构的学习方法 |
2.强调情境创设的作用 |
3.主张协作学习 |
4.利用信息资源支持教学 |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融入教学的实施策略 |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 |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
3.完善评价体系 |
四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实践 |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设计 |
1.单元总体设计思路 |
2.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
3.教学工具设计 |
(二)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过程 |
1.支架式为主的教学设计 |
2.随机进入式为主的教学设计 |
3.抛锚式为主的教学设计 |
(三)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成效 |
1.学生内在驱动力的激发 |
2.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
3.学生运用能力的提升 |
4.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
五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吹塑纸版画教学的思考与展望 |
(一)吹塑纸版画教学的思考 |
1.本研究创新之处 |
2.本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二)吹塑纸版画教学的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6)初中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以商丘市S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商丘市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对于商丘市S中学基本现状分析 |
第二节 对于商丘市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现状调查 |
第三节 对于商丘市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
第二章 商丘市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案例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商丘市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案例分析 |
第二节 商丘市S中学版画校本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
第三节 解决措施 |
第三章 关于商丘市S中学版画建构与实施 |
第一节 课程开发思路 |
第二节 课程案例实施 |
第三节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评价及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三 评价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饾版套印在初中美术版画单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版画在初中单元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二、教材版画内容分析 |
三、教师访谈调查分析 |
第二章 饾版套印在初中版画单元教学实践的可行性分析 |
一、理论基础 |
二、实践基础 |
第三章 饾版套印在初中版画单元课中教学实践策略 |
一、教学总目标 |
二、教学内容 |
三、教学方法 |
四、教学评价 |
五、教具开发 |
第四章 饾版套印在初中版画单元课程的设计与实践 |
一、第一单元《饾版艺术魅力》课程实践 |
二、第二单元《多彩的饾版技术》课程实践 |
三、第三单元《饾版初体验—我最爱的动植物》课程实践 |
四、第四单元《饾版分版套色技术——我是小小传承人》课程实践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组织起来 ——“十七年”时期四川版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对象:鲜明而模糊的四川版画 |
二、本文研究意义、视角及相关问题研究现状 |
第一章 统一战线:四川版画与美协的历史前缘 |
第一节 组织的渊源与新生 |
第二节 “绘画可以代替木刻”? |
第三节 从“美术组”到“美协”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一个部队:四川版画的组织与生成 |
第一节 队伍的凝结 |
第二节 抓品种,求发展 |
第三节 四川美协版画创作氛围的兴起 |
第四节 作为集体的创作 |
第五节 作为组织的工作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从巴蜀到高原:群体中的艺术家与创作 |
第一节 等待“时间开始”:革命观与集体观的塑造 |
第二节 山乡巨变:艺术家对川渝本土的观照 |
第三节 雪山红日:对藏族的认识与塑造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共时发生:“十七年”版画新格局的形成 |
第一节 征服荒原:北大荒版画的兴起 |
第二节 江南神韵:江苏水印木刻的衍生 |
第三节 历史的小结:“三大画派”的确认与缘由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语: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第一节 新时期四川版画的延续与实践 |
第二节 四川版画“传统”之思 |
附录一 1954 年-1966 年重庆地区部分美术作品展览 |
附录二 本文参考四川美协成员部分采访索引及其加达瓦访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问卷调查法 |
3.行为研究法 |
第一章 初中木刻版画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理论概述 |
(一)概念解析 |
1.木刻版画 |
2.想象力 |
(二)版画教学与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关系 |
1.版画构图蕴含想象空间 |
2.版画造型强化想象意识 |
3.版画制作再现想象创造 |
(三)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
1.多元智能理论 |
2.认知发展理论 |
(四)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可行性 |
1.初中生心理特点 |
2.木刻版画特点 |
第二章 初中木刻版画教学现状的调查 |
(一)设计调查问卷并实施调查 |
1.教师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2.学生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1.教师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2.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三)初中美术版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过于临摹,缺少想象创造 |
2.强调技能,忽视生活观察 |
3.关注结果,丧失文化内涵 |
第三章 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实践 |
(一)让临摹转向想象力的培养 |
1.按照学生的兴趣来确定临摹的内容 |
2.开展与临摹相关联的教学策略 |
3.《单色版画》教学案例 |
(二)重感知的升华让学生在直观感觉中提高“眼力” |
1.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自由想象 |
2.开展与生活相关联的教学 |
3.《寻找身边的版画》教学案例 |
(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进行版画的创作设计制作 |
1.与民族文化结合进行版画创作 |
2.开展与其他学科相关联的教学策略 |
3.《我的版画》教学案例 |
(四)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为学生大胆想象提供有效激励 |
第四章 初中美术木刻版画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实践反思 |
(一)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成果展示 |
(二)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体会 |
1.学生体会 |
2.教师体会 |
(三)开展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局限 |
1.活动设计和开展过程的思考 |
2.创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
(四)版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培养的未来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附录 B |
作者简介 |
(10)木刻版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武汉市洪山中学版画实验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三) 文章结构概述 |
一、初中版画教学的现实意义分析 |
(一) 初中版画教育对学生生理和心理影响 |
(二) 初中版画教学的教育功能分析 |
(三) 初中版画教学对其他学科的促进作用 |
二、初中木刻版画教学现状与问题探讨 |
(一) 我国初中阶段木刻版画教学历史发展 |
(二) 初中阶段木刻版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三) 基于初中美术教材版画内容的分析 |
三、初中木刻版画教学实践性研究过程与初步成果 |
(一) 木刻版画教学实践研究的前期准备 |
1. 从实验计划到方案落地 |
2. 问题分析与办法应对 |
(二) 初中木刻版画教学实验研究项目与步骤 |
1. 研究对象与教学模式 |
2. 研究内容设计 |
3. 研究步骤 |
(三) 木刻版画教学实验研究的变量分析 |
1. 不同点分析 |
2. 相同点分析 |
(四) 初中木刻版画实践性教学研究的初步成果 |
1.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
2. 增强了同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
3. 推动学校实践性美术教学的发展 |
四、基于实验研究初步成果的思考与展望 |
(一) 基于实验研究初步成果的思考 |
1. 木刻版画实验班教学反思 |
2. 木刻版画实践性教学成果的深化 |
(二) 关于初中木刻版画教学改进的展望 |
1.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值得深入探讨 |
2. 版画课堂形式和活动还应该更为丰富 |
3. 校本资源的开发需要大力推动 |
4. 推动木刻版画课在初中阶段的普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木刻版画课程教案 |
附录2: 学生版画作品(部分) |
附录3: 学生版画学习心得(部分) |
致谢 |
四、版画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析版画的审美特点及其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 杜臻岳. 美术教育研究, 2021(16)
- [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铜版画创作研究[D]. 赖婧.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纸版画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实践研究[D]. 谢璐. 伊犁师范大学, 2021
- [4]高州木刻画校本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国焱.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5]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小学吹塑纸版画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 唐巾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6]初中版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以商丘市S中学为例[D]. 李瑞珂. 扬州大学, 2021(09)
- [7]饾版套印在初中美术版画单元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任香.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8]组织起来 ——“十七年”时期四川版画研究[D]. 何禹珩. 中央美术学院, 2021(09)
- [9]基于想象力培养的初中美术木刻版画教学研究[D]. 薛鹏. 鲁东大学, 2020(01)
- [10]木刻版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以武汉市洪山中学版画实验班为例[D]. 涂立宸.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