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F测量在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

PEF测量在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

一、PEF测定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琪[1](2020)在《中医经方序贯疗法对寒哮患者IL-37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中医经方序贯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白介素37(Interleukin-37,IL-37)水平的变化,探讨中医经方序贯疗法治疗该病疗效机制,进一步体现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优势,为日后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药1组(经方序贯疗法+西医常规疗法)、中药2组(射干麻黄汤+西医常规疗法)、对照组(西医常规疗法),每组30例,疗程14天,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西医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ACT评分以及IL-37水平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临床疗效:在西医临床疗效与中医证候疗效方面三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方面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2.肺功能:三组患者疗后FEV1、FEV1/FVC%、FEV1改善率水平均有改善,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组间比较,在FEV1和FEV1改善率水平的改善方面中药1组效果与中药2组相当(P>0.05),两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FEV1/FVC%水平改善方面,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3.ACT评分:三组患者疗后ACT评分均有提高,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4.IL-37水平:三组患者疗后血清IL-37水平均有上升,治疗前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比较,中药1组优于中药2组与对照组,中药2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经方序贯疗法在寒哮患者的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射干麻黄汤治疗和常规西医疗法。在IL-37、ACT评分和FEV1/FVC%水平方面效果优于射干麻黄汤和常规西医疗法。在FEV1、FEV1改善率疗效方面与射干麻黄汤治疗无明显差异,但均优于常规西医疗法。

徐法臻[2](2020)在《按需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对轻度哮喘患者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且有较高危险性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近几十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空气污染的加重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其中轻度哮喘患者所占比例最多。支气管哮喘的特征是气道慢性炎症,因此要想达到哮喘的良好控制,抗炎药物的使用是至关重要的,其中首选的药物是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轻度哮喘患者因为其症状轻、对哮喘认识不足和担心治疗副作用,往往不愿接受抗炎药物,而仅使用沙丁胺醇等缓解药物。在没有抗炎治疗的基础上过度使用哮喘缓解药,会增加哮喘急性发作的风险,并且使肺功能逐渐下降。因此,为了解决轻度哮喘患者治疗中的矛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按需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的治疗方案,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案,逐渐受到关注。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按需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按需吸入沙丁胺醇和规律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三种治疗方案,对轻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在预防哮喘急性发作、提高哮喘控制和改善肺功能等方面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科确诊的轻度哮喘73例,男48例,女25例,年龄19~65岁。将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按需吸入沙丁胺醇治疗,B组给予按需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C组给予每日两次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每个患者共进行为期52周的观察,观察期间通过电话随访,并在观察期结束后来院复查。比较三组患者年急性发作率、哮喘控制评分(ACT)、哮喘控制良好周数和不良反应情况,并测定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FeNO值和肺功能。研究结果1.在年急性发作率方面B组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 A 组(P<0.05)。2.在ACT评分、FeNO值和肺功能指标方面,A组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并且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在哮喘控制良好周数方面有显着差异,其中C组优于B组,B组优于A组(P<0.05)。4.在安全性方面,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着差异(P>0.05),未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研究结论对轻度哮喘患者,与传统的按需吸入沙丁胺醇相比,按需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更能有效改善症状、降低哮喘急性发作率、提高生活质量、预防肺功能衰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且与规律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疗效相似。

田昕[3](2020)在《辨证取穴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证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辨证取穴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为依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符合标准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证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试验组60例。对照组进行安慰剂穴位对照点贴敷,试验组进行辨证取穴穴位贴敷,依据主证选取定喘、肺俞、膈俞作为主穴,依据辨证选取脾俞、丰隆作为配穴。两组于2017年、2018年三伏的第一天开始贴敷,每伏1次,一共6次,每次贴2-4小时。治疗结束后随访52周,期间共随访4次。以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中医证候积分、ACT评分、肺功能(FEV1%、PEF、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作为观察指标,收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数据,并应用SPSS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研究最终纳入111例患者,对照组55例,试验组56例,两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控制水平分级基线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辨证取穴穴位贴敷,在改善中医证候上优于安慰剂穴位对照点贴敷,总有效率为9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应用辨证取穴穴位贴敷,在降低哮喘急性发作次数上优于安慰剂穴位对照点贴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应用辨证取穴穴位贴敷,在提高ACT评分上优于安慰剂穴位对照点贴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应用辨证取穴穴位贴敷,在改善肺功能指标(FEV1%、PEF、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上优于安慰剂穴位对照点贴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辨证取穴穴位贴敷可以改善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证中医证候、降低急性发作次数、改善哮喘控制情况、改善肺功能水平,证明辨证取穴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证临床疗效明确。

荣庆娜,赵晓玲,李霞,干冬梅[4](2019)在《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FeNO浓度与肺功能及血清IL-17 IgE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浓度与肺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5例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进行分组:控制组(40例)、部分控制组(45例)、未控制组(40例)。另选取40例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对几组研究对象进行FeNO、肺功能指标及血清IL-17、IgE检测。对比几组的检测结果,并分析ACT评分与FeNO、肺功能指标、IL-17、IgE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FeNO水平明显更高,FEV1、PEF水平明显更低(P<0.05);实验组中,与未控制组相比,控制组的FeNO水平明显更低,FEV1、PEF水平明显更高,与部分控制组相比,控制组的FeNO水平明显更低,FEV1、PEF水平明显更高(P<0.05)。部分控制组与未控制组的FEV1、PEF水平接近(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L-17、IgE水平明显更高(P<0.05);与未控制组比较,控制组和部分控制组的IL-17、IgE水平明显更低,与部分控制组比较,控制组的血清IL-17、IgE水平明显更低(P<0.05);支气管哮喘患者的FeNO浓度与FEV1、PEF无显着相关性(P>0.05),与血清IL-17、IgE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的FeNO与血清IL-17及IgE密切相关,但与肺功能指标无显着相关性,FeNO联合肺功能指标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哮喘控制水平。

赵雅婷,张焕萍[5](2019)在《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发作期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对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01~2018-05期间我院呼吸内科门、急诊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比较治疗前后哮喘控制问卷评分、肺功能、痰Eo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哮喘控制问卷评分、FEV1、PEF值、痰Eos%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48 h后痰Eos%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显着;对照组治疗96 h后痰Eos%与治疗前相比下降明显;以上比较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痰Eos%与PEF日间变异率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较静脉滴注给药方式更早控制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气道炎症,缩短炎症进程,更有利于肺功能的恢复,且减少患者全身激素的负荷量。临床上面对中-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时,首先可以选择中高剂量的雾化泵给药方式代替以往常用的静脉糖皮质激素给药方式,本研究为哮喘急性发作治疗新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实验依据。

刘淇[6](2019)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肺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利用流行病学及相关统计学,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期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为该疾病中医诊疗效果的评价及深入的研究提供规范化的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标准的病例200例,填写调查表,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相关的病例研究。运用SPSS22.0来分析研究相关数据,利用相关的统计方法来分析该疾病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的证型及分布规律。结果:通过对20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基础资料进行分析,按照该病证型可分为寒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共五类,结合临床基本资料(性别、年龄、过敏病史、病情程度)以及肺功能指标如FEV1、PEF变异率进行数据分析及整理,得出:1、寒哮证27例,热哮证24例,寒包热哮证57例,风痰哮证51,虚哮证41例,复杂的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较为多见。2、寒哮证与过敏性疾病、病情程度的数据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3、寒包热哮与性别和过敏病史具有统计学差异。4、虚哮证与年龄、性别、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情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5、寒包热哮证与其他证型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寒包热哮证多合并FEV1(%预计值)显着降低。6、寒哮证与其他证型相比对PEF个人值及其变化率具有统计学差异,寒哮证多合并PEF(%预计值)显着降低。结论:1、急性支气管哮喘发作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且病情复杂的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较为多见。2、在危重的患者中,寒哮证所占比例最大;寒哮证气道阻塞程度较其他证型重。3、热哮证病情较轻的患者相对较多,危重的患者较少。4、寒包热哮证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且伴有过敏性疾病;寒包热哮的气道阻塞程度较其他证型重。5、风痰哮证的患者主要是以急症、痰鸣等为主要特点,与个人体质有关,相关影响因素较少,故符合临床。6、虚哮证患者患病多见于老年患者,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虚哮证患者伴随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性很小,说明虚哮证的发病除过敏因素以外,还可能由其他因素诱发;在危重患者中,虚哮证患者的比例相对较大。

黄博瑜[7](2019)在《加减芪桂五物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减芪桂五物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分析本方在缓解儿童哮喘方面,与常规西药治疗对比的优势与不足。以求尽可能在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发挥中医特色,为儿童哮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收录符合营卫失调型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哮喘慢性持续期患儿90例,按家长意愿分成中药组(内服加减芪桂五物汤:黄芪、桂枝、白芍、黑枣、干姜、法半夏、桑白皮、茯苓、厚朴、杏仁、龙骨、牡蛎、鹅管石、炙甘草。复感外邪,喘息者,加生麻黄、细辛)、布地奈德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孟鲁司特组(口服孟鲁司特),疗程共3个月。期间出现急性发作时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最终观察、比较在设定时间点(治疗开始当天,疗程结束当天,疗程结束3个月随访)三组在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恶寒、自汗、咳嗽、气喘、肢冷、大便溏薄、总积分)、哮喘发作次数(次/人/3月)、呼吸道感染次数(一次/人/3月)、PEF测定值(呼气峰流速,单位:L/min)的变化。最后运用统计学分析进行评价。结果:1.总有效率三组治疗结束较治疗前总有效率:中药组84.38%,布地奈德组89.66%,孟鲁司特组7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随访结束较治疗前总有效率:中药组81.25%,布地奈德组79.31%,孟鲁司特组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总积分三组治疗结束,与治疗前进行组内对比,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对比,中药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减少较其他两组更显着(P<0.05)。三组随访结束,与治疗结束进行组内对比,中药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与治疗结束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两组则明显上升(P<0.05),组间对比,中药组的中医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3.各证候积分三组治疗结束,与治疗前进行组内对比,中药组在各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的减少(P<0.05)。布地奈德组、孟鲁司特组仅在咳嗽、气喘、总积分方面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对比,在恶风、自汗、肢冷、大便溏薄、总积分方面,中药组积分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在咳嗽、气喘积分上,布地奈德组低于中药组(P<0.05),中药组低于孟鲁司特组(P<0.05)。三组随访结束,与治疗结束进行组内对比,中药组在恶风积分上较治疗结束有明显上升(P<0.05),在其他证候积分则无明显变化(P>0.05)。其他两组在咳嗽、气喘积分较治疗结束有明显上升(P<0.05),其他证候积分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对比,中药组在各证候积分、总积分方面,均显着低于其他两组(P<0.05)。布地奈德组的咳嗽积分、气喘积分较孟鲁司特组低(P<0.05)。4.哮喘发作次数三组治疗结束,与治疗前进行组内对比,每组哮喘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组间对比,布地奈德组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中药组,而中药组少于孟鲁司特组(P<0.05)。三组随访结束,与治疗结束进行组内对比,中药组哮喘发作次数较治疗结束无明显变化(P>O.05),其他两组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增多(P<0.05)。组间对比,中药组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布地奈德组(P<0.05),而布地奈德组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孟鲁司特组(P<0.05)。5.呼吸道感染次数三组治疗结束,与治疗前进行组内对比,中药组呼吸道感染次数较治疗前显着减少(P<0.05),其他两组则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对比,中药组的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而布地奈德组和孟鲁司特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大致相当(P>O.05)。三组随访结束,与治疗结束进行组内对比,每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均较治疗结束无明显变化(P>0.05)。组间对比,中药组的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其他两组(P<0.05),而布地奈德组和孟鲁司特组呼吸道感染次数大致相当(P>0.05)。6.PEF测定值三组治疗结束,与治疗前进行组内对比,PEF测定值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组间对比,布地奈德组的PEF测定值高于中药组(P<0.05),而中药组则高于孟鲁司特组(P<0.05)。三组随访结束,与治疗结束进行组内对比,中药组PEF测定值较治疗结束无明显变化(P>O.05),其他两组PEF测定值明显减少(P<0.05)。组间对比,中药组的PEF测定值高于布地奈德组(P<0.05),而布地奈德组的PEF测定值高于孟鲁司特组(P<0.05)。结论:1.中医证候改善与呼吸道感染次数情况在治疗结束时,较治疗前对比,中药组能明显地改善中医证候,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除了在改善咳嗽、气喘的疗效不如布地奈德组外,在改善其他证候,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的疗效均优于其他两组。其他两组除了能改善咳嗽、气喘外,并不能改善其他证候,也不能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且在改善咳嗽、气喘上,布地奈德组的疗效较中药组更明显,中药组疗效则较孟鲁司特组显着。从治疗结束时停药,到随访结束,中药组除了恶风证候外,其他证候无明显加重,呼吸道感染次数也无明显增加。其他两组则咳嗽、气喘明显加重,在改善除了咳嗽、气喘外的其他证候,以及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方面也均无明显疗效。2.哮喘发作次数与PEF测定值情况在治疗结束时,较治疗前对比,布地奈德组在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及增加PEF上,疗效最好,中药组次之,孟鲁司特组疗效最差。从治疗结束时停药,到随访结束,在哮喘发作次数上,中药组变化不明显,其他两组则明显增多。在PEF测定值方面,中药组变化不明显,其他两组则明显减少。3.总结故在治疗结束时,布地奈德组在总有效率,改善咳嗽、气喘症状,减少哮喘发作,改善PEF(即改善气道狭窄)方面,较其他两组具有明显优势,而中药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上较其他两组更具优势。随访结束时,中药组在总有效率及其他疗效指标均优于另外两组,所以中药组控制哮喘的疗效可能更加全面,持续时间更长,疗效更稳定,症状不易反复。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口服中药与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各具优势,而口服中药的疗效优于口服孟鲁司特钠。

许淼[8](2019)在《血清骨膜蛋白、骨桥蛋白在哮喘儿童诊断与治疗中作用的探讨》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PN)、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与儿童哮喘诊断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治疗反应的相关性。方法:1、研究对象及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入组年龄均为5-14岁。基线组200例,为初诊哮喘患儿,平均年龄(8.1±2.6)岁;治疗组101例,给予ICS或ICS+LABA治疗12周后,平均年龄(8.6±2.4)岁。对照组43例,为同时期健康儿童,平均年龄(7.5±2.4)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持续、中度持续、重度持续组。根据哮喘分期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2、评估指标血清PN和OPN(ELISA法)、血清总IgE(TIgE)、肺通气功能、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3、统计分析采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资料用(?)±SD表示,用单因素ANOVA进行分析;非正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P50(P25-P75)]表示,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使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描述血清PN、OPN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分析血清PN、OPN诊断儿童哮喘和ICS治疗敏感性的截断值;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人口学特征基线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性别、年龄、BMI、出生体重、是否顺产、生后喂养方式、过敏原种类无统计学差异(p>0.05);基线组和治疗组的早产比例低于对照组,母孕期被动吸烟比例、家族过敏史比例、血清TIg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组别血清PN、OPN水平基线组患儿血清PN平均水平为54.4(36.8-85.9)ng/ml、血清OPN平均水平为84.6(51.5-201.9)ng/ml,治疗组PN为34.9(31.2-43.8)ng/ml、OPN为37.8(28.7-57.2)ng/ml,对照组PN为33.1(22.3-37.2)ng/ml、OPN为34.6(26.1-47.5)ng/ml,三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哮喘分期血清PN、OPN水平在基线组中,急性发作期患儿血清PN平均水平为81.4(52.7-136.1)ng/ml、OPN为176.9(61.1-207.4)ng/ml,慢性持续期PN为49(32.6-79.6)ng/ml、OPN为85.0(41.0-200.8)ng/ml,临床缓解期PN为53.6(38.0-70.3)ng/ml、OPN为67.9(44.0-199.4)ng/ml;急性发作期血清PN、OPN高于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持续期与临床缓解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血清PN、OPN水平在基线组中,轻度持续组患儿的血清PN平均水平为40.5(34.0-51.6)ng/ml、OPN为49.6(31.9-74.3)ng/ml,中度持续组PN为49.4(34.9-82.8)ng/ml、OPN为76.1(48.5-193.5)ng/ml,重度持续组PN为56.4(38.3-84.4)ng/ml、OPN为88.4(51.5-202.9)ng/ml;轻度持续组血清PN、OPN明显低于中-重度持续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持续组与重度持续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组别肺功能、FENO水平比较治疗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pred)、PEF%pred、MMEF%pred明显高于基线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组和对照组相比,FEV1%pred、PEF%pred、MMEF%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比较,FE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哮喘表型血清PN、OPN水平比较年龄、性别与血清PN、OPN无关(p>0.05);过敏原种类和数量与血清OPN有关(p<0.05),与血清PN无关(p>0.05)。PN与ICS治疗敏感性有关(p<0.05),OPN与ICS治疗敏感性无关(p>0.05)。7、血清PN、OPN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血清PN、OPN分别与肺功能中FEV1%pred、PEF%pred、MMEF%pred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N、OPN与血清中总IgE、哮喘急性发作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N、OPN分别与FENO水平、哮喘总病程、需第4或5级治疗呈正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血清PN、OPN评估哮喘的诊断价值使用ROC曲线分析生物标志物用于哮喘诊断时发现,血清PN的最佳截断值为41.4ng/ml(p<0.05),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灵敏度66.8%,特异度97.7%,阳性预测值99.26%,阴性预测值38.89%;血清OPN的最佳截断值为63.5ng/ml(p<0.05),曲线下面积为0.808,灵敏度63.3%,特异度97.7%,阳性预测值99.22%,阴性预测值36.52%;PN的诊断效能优于OP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血清PN、OPN评估ICS治疗敏感性使用ROC曲线分析生物标志物判断ICS治疗敏感性发现,血清PN的最佳截断值为66.04ng/ml(p<0.05),曲线下面积为0.704,灵敏度72.7%,特异度77.4%,阳性预测值89.29%,阴性预测值53.33%。血清OPN对ICS治疗敏感性没有判断价值(p>0.05)。结论:1、学龄期哮喘患儿血清PN、OPN水平高于健康儿童,且经过ICS短期(3个月)治疗后明显降低。2、血清PN、OPN含量与FEV1%pred、PEF%pred、MMEF%pred负相关,与血清TIgE、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与FENO无显着相关。3、血清PN≥41.4ng/ml、OPN≥63.5ng/ml,受试者诊断为哮喘的可能性最大。血清PN≥66.04ng/ml的学龄期哮喘初诊患儿接受ICS治疗敏感性欠佳。

王鹏[9](2019)在《三桔咳喘口服液在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ACO)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评价三桔咳喘口服液在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ACO)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CO急性发作期患者70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基础治疗上加用三桔咳喘口服液,疗程均为7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天、治疗7天的中医症状体征积分、血炎症指标(EOS、NEU、CRP)、FeNO、肺功能(FEV1/FVC、FEV1%pred、PEF%pred)、动脉血气分析(PaO2、PaCO2、PaO2/FiO2、Lac)的变化。结果:1.总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显控率为7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显控率为4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症状体征积分: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及单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及单症状体征积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血炎症指标:治疗前两组血NEU、EO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血NEU、EOS、CRP均降低(P<0.05),两组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NEU、E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FeNO:治疗前两组FeN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FeNO均降低(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肺功能:治疗前两组FEV1/FVC、FEV1%pred、PEF%pe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FEV1/FVC、FEV1%pred、PEF%perd均升高(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动脉血气分析:治疗前两组PaO2、PaCO2、PaO2/FiO2、L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PaO2、PaO2/FiO2均升高(P<0.05),PaCO2、Lac均降低(P<0.05),两组PaO2、PaCO2、PaO2/Fi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La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桔咳喘口服液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对ACO急性发作期的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基础治疗。

王正祥[10](2019)在《昆明地区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采集昆明地区哮喘患者分期要素及中医证候要素,研究哮喘各分期疾病特点、中医证候特点及两者的相关性,为昆明地区哮喘病证结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南省中医医院光华院区和滇池院区符合本研究标准的病例208例,填写调查表,采用系统聚类及相关性研究的统计学方法,结合昆明地区的气候特点,研究哮喘各分期的疾病特点、中医证候特点及二者的相关性,提出昆明地区哮喘患者的证型特点,为昆明地区哮喘患者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结果:1.基于中医证候聚类分析,昆明地区哮喘急性发作期聚为4类,归风哮证、热哮证、冷哮证、虚哮证,分别占41.5%、28.5%、20%、10%,此期风、痰、瘀贯穿始终;慢性持续期聚为3类,归为阳虚伏饮证、寒热错杂证、阴虚痰热证,分别占53.64%、24.64%、21.74%,此期脏腑阴阳亏虚为本,痰饮伏结为标;临床缓解期聚为4类,归为肺燥阴虚证、脾虚湿困证、肺气亏虚证、肾气亏虚证,分别占36.3%、31.9%、21.7%、10.1%,此期久病必虚,正气不足,脏气亏虚。2.昆明地区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多伴有Fe NO均值、血清CRP显着升高,FEV1、PEF显着降低(P<0.05);慢性持续期阴虚痰热证多合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显着升高。3.昆明地区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多合并“过去1年有1次或1次以上急性加重”,虚哮证多伴有吞酸反酸,风哮证多伴发变应性皮肤病;慢性持续期阴虚痰热证及阳虚伏饮证多合并“过去1年有1次或1次以上急性加重”,阳虚伏饮证多伴发焦虑或抑郁、打鼾,寒热错杂证多伴发吞酸反酸(P<0.05,ɑ’<0.017);临床缓解期脾虚湿困证多伴发打鼾、吞酸反酸、变应性皮肤病;肺气亏虚证多伴发过敏性鼻炎(P<0.05,ɑ’<0.008)。4.基于以上结果,提出昆明地区哮喘患者在不同临床分期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地区哮喘患者的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证候特点与气候关系密切,急性发作期风哮证居多,慢性持续期阳虚伏饮证居多,临床缓解期肺燥阴亏证居多。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原则,提出昆明地区哮喘不同分期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案,对病证结合的个体化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二、PEF测定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EF测定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经方序贯疗法对寒哮患者IL-37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 病例来源
        (二) 诊断标准
        (三) 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 病例分组方法
        (二) 治疗方案
        (三) 治疗疗程
    三、研究内容
        (一) 观察指标
        (二) 观察时间点
        (三) 疗效判定标准
        (四) 数据统计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临床疗效比较
        (三) 肺功能疗效比较
        (四) ACT评分疗效比较
        (五) IL-37水平比较
        (六) 安全性指标观察
讨论
    一、西医方面
        (一) 哮喘与精准疗法
        (二) IL-37与哮喘精准治疗
        (三) 精准疗法目前存在的问题
    二、中医方面
        (一)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二) 中医治则与精准疗法
        (三) 中医研究中目前存在的问题
    三、中医经方序贯疗法治疗哮喘的依据和优势
    四、结果分析和机理探析
        (一) 结果分析
        (二) 机理探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一 中医治疗寒哮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白介素37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 哮喘中医证候积分评分表
    附件2: ACT评分表
致谢
论文着作

(2)按需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对轻度哮喘患者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与展望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按需吸入糖皮质激素及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轻度哮喘的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辨证取穴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证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4)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FeNO浓度与肺功能及血清IL-17 IgE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
        1.2.2 FeNO浓度测定:
        1.2.3 肺功能测定:
        1.2.4 血清IL-17、IgE测定: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5)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2.2 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Eos%)
    2.3 PEF日间变异率
3 讨论

(6)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肺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学概述
        1.1 中医学对其病因病机的认识
    2 辨证论治
        2.1 辨证要点
        2.2 治疗用药
    3 支气管哮喘的研究现状
        3.1 发病机制
        3.2 治疗进展
    4 中医学对哮喘发作期证候分型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4.1 古代文献对哮喘发作期证候分型的认识
        4.2 现代文献对哮喘发作期证候分型的认识
        4.3 哮喘急性发作期证候的研究意义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调查内容
        3.1 一般人口学资料
        3.2 疾病的各个症状及患者体征
        3.3 舌脉象
        3.4 中医证型
        3.5 患者肺功能指标
    4 调查方法
        4.1 制定调查问卷
        4.2 质量控制
    5 偏倚控制
    6 数据统计
结果
    1 一般结果及分析
    2 证候分布与性别因素的关系
    3 证候分布与年龄因素的关系
    4 证候分布与过敏性疾病的关系
    5 证候分布与急性哮喘的严重程度的关系
    6 中医证候与FEV1、PEF的关系
讨论
    1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型分析
    2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基本资料分析
        2.1 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特点
        2.2 过敏病史的特点
        2.3 各个证型与病情程度的分布特征
    3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医证候与肺功能指标FEV1、PEF的关系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7)加减芪桂五物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传统中医文献研究
        一、病名探究
        二、古代文献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三、现代文献对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四、传统中医对本病的治则治法
    第二节 现代医学文献研究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现代医学对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研究进展
    第三节 运用加减芪桂五物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前期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兙俥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病例剔除、脱落及中止试验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案及措施
        一、病例来源及分组
        二、治疗方案
        三、技术路线图
        四、临床观察指标
        五、疗效判定
        六、安全性指标及评价标准
        七、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结果及统计学分析
        一、三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
        二、三组患儿治疗后结果分析
        三、三组患儿疗程结束3个月随访结果分析
        四、不良事件观察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8)血清骨膜蛋白、骨桥蛋白在哮喘儿童诊断与治疗中作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技术路线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骨膜蛋白、骨桥蛋白与支气管哮喘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三桔咳喘口服液在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ACO)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课题来源
    3 研究对象
        3.1 病例来源
        3.2 诊断标准
        3.2.1 ACO的诊断
        3.2.2 ACO急性发作期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剔除标准
        3.6 脱落标准
        3.7 中止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样本量估计
        4.2 随机分组
        4.3 治疗方案
        4.3.1 西医基础治疗
        4.3.2 三桔咳喘口服液
        4.3.3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方案
        4.4 观察指标
        4.4.1 一般指标
        4.4.2 疗效性指标
        4.4.3 安全性观察
        4.4.4 临床观测点
        4.5 疗效判定
        4.6 统计学方法
        4.7 受试者权益保护
    5 研究结果
        5.1 基线分析
        5.2 疗效
        5.3 中医症状体征总积分
        5.4 单症状体征积分
        5.4.1 喘息
        5.4.2 咳嗽
        5.4.3 咳痰
        5.4.4 胸闷
        5.4.5 哮鸣音
        5.4.6 湿啰音
        5.4.7 自汗
        5.4.8 气短
        5.4.9 腹胀
        5.5 血炎症指标
        5.5.1 中性粒细胞计数
        5.5.2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5.5.3 全血C反应蛋白
        5.6 FeNO
        5.7 肺功能
        5.7.1 FEV1/FVC
        5.7.2 FEV1%pred
        5.7.3 PEF%pred
        5.8 动脉血气分析
        5.8.1 PaO2
        5.8.2 PaCO2
        5.8.3 氧合指数
        5.8.4 乳酸
        5.9 安全性观察
讨论
    1 选用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ACO急性发作期的依据
        1.1 西医对ACO的认识
        1.2 立论依据
        1.3 三桔咳喘口服液的研究
        1.3.1 三拗汤
        1.3.2 瓜蒌薤白半夏汤
        1.3.3 桔梗汤
        1.3.4 三桔咳喘口服液
        1.4 总结
    2 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2.1 三桔咳喘口服液对ACO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2.2 三桔咳喘口服液对ACO急性发作期中医症状体征积分的影响
        2.3 三桔咳喘口服液对ACO急性发作期血液炎症指标的影响
        2.4 三桔咳喘口服液对ACO急性发作期Fe NO的影响
        2.5 三桔咳喘口服液对ACO急性发作期肺功能的影响
        2.6 三桔咳喘口服液对ACO急性发作期动脉血气分析的影响
        2.7 安全性评价
    3 三桔咳喘口服液治疗ACO急性发作期的中医机理探讨
结论
结语
    创新之处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1: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2:ACO中医症状体征积分
附件3: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昆明地区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
引言
资料方法
    一、病例来源和分组
    二、病例选择标准
        (一)诊断标准
        (二)实验病例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病例资料的采集
        (二)病例资料的记录
        (三)相关检查指标
    四、质量控制措施
    五、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一、研究病例一般资料
    二、各分期研究结果
        (一)急性发作期
        (二)慢性持续期
        (三)临床缓解期
讨论与分析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昆明地区哮病各分期中医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
    三、昆明地区哮喘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四、昆明地区哮喘发病或加重诱因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五、昆明地区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六、昆明地区哮喘患者炎症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七、昆明地区哮喘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提出
        (一)急性发作期
        (二)慢性持续期
        (三)临床缓解期
    八、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2
附录
    附录1 哮喘分期要素及中医证候要素调查表
    附录2 患者知情同意书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PEF测定在哮喘急性发作期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经方序贯疗法对寒哮患者IL-37影响的研究[D]. 张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按需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对轻度哮喘患者的疗效分析[D]. 徐法臻. 山东大学, 2020(02)
  • [3]辨证取穴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证临床观察[D]. 田昕.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非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FeNO浓度与肺功能及血清IL-17 IgE的关系研究[J]. 荣庆娜,赵晓玲,李霞,干冬梅. 河北医学, 2019(08)
  • [5]糖皮质激素不同给药方式对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气道炎症的影响[J]. 赵雅婷,张焕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06)
  • [6]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肺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D]. 刘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9(01)
  • [7]加减芪桂五物汤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临床研究[D]. 黄博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8]血清骨膜蛋白、骨桥蛋白在哮喘儿童诊断与治疗中作用的探讨[D]. 许淼.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9]三桔咳喘口服液在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ACO)急性发作期中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鹏.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昆明地区支气管哮喘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D]. 王正祥.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19(09)

标签:;  ;  ;  ;  ;  

PEF测量在哮喘急性发作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