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可爱”与“可信”之间——王国维的学术转向与“境界说”释义(论文文献综述)
吴键[1](2019)在《“天眼”与“尘身”:近代视觉体制中的王国维“观”论构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作为认识装置的"观"的执着与探求贯穿了王国维一生的治学经历。本文尝试以一种"考古学"的眼光,挖掘其思想中存在的两种视觉认识论的对立:一是"暗箱视觉"之"观",这一视觉体制强调视觉/认知的透明性、普世性与自由性,在其中,文化、历史乃至民族的差异被视为杂质;二是现代"生理视觉"之"观",强调着视觉/认知的生理维度、历史维度与文化维度,三者使得视觉/认知变得不再透明,而是有着文化的差异与历史的厚度。前者生成于王国维对于德国观念论哲学的接受之中,后者则受到了叔本华对于康德先验哲学的生理学阐释的影响。
潘海军[2](2020)在《人本美学研究进路管窥——评夏中义的《王国维:世纪苦魂》》文中研究指明夏中义的《王国维:世纪苦魂》是王国维美学研究史上无法绕开的着作。作为比较美学研究专着,重在探讨王国维与叔本华的思想联系。该着是思想史写作新尝试,对思维理路予以文献学及发生学阐释,视角新颖剖析严谨。学术创新在于将王国维"忧生"美学纳入人本境域类推阐发。"人本"视角蕴含人文关怀与理性精神,审视"天才情结"偏重"经验"裁定,一定程度遮蔽了王国维境界美学涵摄的"超验"性。该着作为学案研究可归于"以西释王"路径,对王国维美学的传统释义重视不足。
白亭亭[3](2020)在《王国维“生命美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王国维是清末民初着名的学者,他的“生命美学”思想既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又是在传统美学基础上的创新。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与自身“体素羸弱,性复忧郁”的状态,使王国维逐渐认清了欲望、生活、苦痛三位一体的生命本质,体认了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问题。因此,在知识分子多强调经世致用的时代,王国维却独树一帜地反对功利主义,呼吁重视人的生命存在,将人的生命存在问题放在了美学的突出位置。本文试图突破以往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的局限,以生命问题为核心,通过系统梳理王国维“生命美学”的形成路径与理论内涵,发掘其“生命美学”的价值与影响。论文主要分三大部分:第一,影响王国维“生命美学”形成的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主要分析清末民初内忧外患的社会状况、以西解东的思想潮流,以及王国维的成长背景对其“生命美学”形成的影响。第二,王国维“生命美学”的主要内容,分欲望论、审美无功利性、悲剧性和境界说四个方面。以生活为本的欲望、苦痛与解脱是贯穿王国维“生命美学”的主线。他由“欲望论”引出对生命之苦的解脱,进而寻求解脱之法。王国维提倡哲学与“美术”的无功利性,注重文学的悲剧性,并将“境界”由词学概念上升至生命范畴,都是为解脱生命困境而开出的药方,它们可以帮助人们暂时缓解生命中的不幸与痛苦。第三,王国维“生命美学”的影响,主要分析了其“生命美学”对现代美学理论所造成的影响。
陈晨[4](2020)在《王国维美育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王国维的一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研究成果,他研究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例如哲学、美学、文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戏剧戏曲学、考古学、历史学等。在王国维整个一生的学术研究中,他在美学领域内的研究时间并不算长,只有短短的十年。在这十年之中,又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尽管如此,却依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20世纪中国美学树立了第一座丰碑。可以说,王国维是20世纪中国美学的奠基者和开创者,他打开了美学这一学科步入中国的大门。他又是国内美学启蒙的第一人,他先后将康德、叔本华、席勒和尼采等人的美学思想进行翻译引介到中国,并尝试运用西方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解释中国艺术理论与实践,对美的基本性质以及美育问题都有自己独到的阐释与发挥。王国维的美育思想是中国近代美育思想的开端,他汲取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资源,又结合了西方美学思想中的先进理论与科学方法,将两种美学思想进行有机融合,并建立了具有独创性的美育思想体系,为我国的美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梳理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美育理论的完善和实践上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除绪论以外,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对王国维美育思想的渊源进行探讨,首先从社会背景、作者生平对王国维的美育思想的理论动机做一个总体的概括,接着对王国维美育思想的形成进行溯源,从中国传统哲学美学和西方哲学美学两个方面概括了主要思想家对其美育思想形成的影响。第二章梳理了王国维美育思想的主要内容,从美育的功能、美育的目的、美育的途径和美育的理想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分析了其美育思想的核心理论。第三章对王国维和同时代的蔡元培、丰子恺先生的美育思想进行了简要比较,从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析论述。第四章分析了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现代意义,概述了当下人们的生存困境以凸显实施美育的迫切性,并从王国维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中汲取养分为当下美育建设提出初步设想。
夏中义[5](2020)在《“生命之敞亮”说及其深度再塑——论刘锋杰通释王国维“境界”说》文中研究表明王国维"境界"说被海内外学界同仁所深究已逾百年。但几乎所有研究者皆忽略了"古今之大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那个"大字",王国维着名"人生三境"之精神高度不免有被矮化或世俗化之虞。刘锋杰通释王国维"境界"说以"生命之敞亮"为释义,不仅通释了王国维诗学中的"境界"用法及相关概念,并且使它们相互关联并呈现出一个"以生命为本"的诗学体系。这虽在《词话》研究史上属"百年未有",却也应从"个体性""亲证性""峰值性"三方面进行深度再塑。
张灵馨[6](2020)在《冯契美学思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冯契作为中国20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和中国哲学史家,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建构了自身的“智慧说”体系,对中国哲学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对中国哲学研究的过程中,冯契自觉地将对美的问题的思考纳入其中,美是他哲学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他追求自由、通往“智慧”的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冯契的美学理论不是孤立的,而是与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相关,与他对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近代哲学的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如果不了解他的“智慧说”的哲学体系,就无法全面、准确地看待他美学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冯契论“美”与他的“智慧说”相关,“智慧说”是他哲学乃至对美学问题思考的基础。冯契对真善美与人的自由之间关系的探讨,重点关注了美与自由和理想之间的关系。在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中,他抓住了“言志说”与“意境”理论两条线索,将这两者看作是中国传统抒情艺术的代表,在与西方注重造型艺术的对比中,突显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在对“言志说”与“意境”理论的阐发中,他将“言志说”与理想论相结合,强调艺术要为人生服务,既要表现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又要表现艺术理想。他将“意境”看作是超越形式之上的境界和感受,以此来突出中国美学的特色。在对中国近代哲学的研究中,冯契对中国近代美学发展过程中的外缘与内因进行了分析,关注了近现代美学家如王国维、朱光潜、鲁迅、宗白华等人对美学研究做出的贡献,同时,关注了近代艺术革命的问题。他不仅自身有对美学问题的独特理解,早年也亲自进行过一些文艺创作,他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他所从事的相关美学工作也推动了相关美学教育的发展。总体而言,冯契对美学问题的关注拓宽了中国哲学研究的视域,也为美学理论提供了哲学基础,他提出的审美理想对于完善自由人格、推动美育发展、提高人生境界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寇鹏程[7](2020)在《论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人间性”》文中研究指明王国维创作的词具有"人间性",他哲学时期的文论则较少"人间性"。创作与理论之间价值取向的分裂是促使王国维从哲学的"天上"转向文学的"人间"的深层原因。《人间词话》是有意识的"人间性转向",王国维从品鉴中国诗词具体作品出发,为了回答浙西词派、常州词派以来词学界提出的现实问题而构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也对时代社会思潮做出回应。《人间词话》"人间性"的内涵是血性真感情、人类意识、崇高美、启蒙意识与文学革命性。《人间词话》与当时"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文学革命精神相通,是中国文论从古典转向现代的桥梁,具有阐释文学的有效性与生命力。这些使得《人间词话》成为接地气的、具有"中国性"的经典现代文论作品。
魏哲[8](2019)在《王国维《人间词话》稿本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文本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以文本研究的视角阐释和丰富这一种理论价值已然成为当下经典文本研究的一种广泛思路。《人间词话》在众多国学经典之中又因其厚重的历史代入感和丰富的文本特色而具有文学文本的研究代表性。这种丰富的文本特色在其研究的维度上首先表现为三种稿本形成的流变历史,正是经作者本人不同人生阶段操刀而成的文本内在衍生形态变化,使得单一文本概念下具有了特定的比较可能。探索这一《人间词话》潜在的文本价值,不失为当前研究独辟蹊径的一种研究理路。本研究在既往《人间词话》丰富研究的基础上,以比较思维切入文本研究,以历史文化变迁审视三种稿本的演变,以作者思想历程关照文本底蕴。本文绪论部分对《人间词话》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特别是文本研究和文本比较研究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引论部分对《人间词话》的稿本形成与演变进行了历史性梳理;主论部分通过结构编排、条目增删、字句校改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交互比较分析;余论部分对王国维自身生命体悟的文本关照进行了初步阐释。本研究从文献学的角度,以《人间词话》三种稿本为研究对象,通过交互比较分析的思路,在对比三种稿本相互依存和演变的关系中,进一步探索了《人间词话》三种稿本各自的文本特点,进一步梳理了《人间词话》三种稿本的演变内因、衍生特征的关照价值,进一步考察了王国维的词学思想及其治学理念。经过述论,为《人间词话》的深入研究以及近代历史文化变迁与文本反映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些微思考。
任旭颖[9](2019)在《一个世纪的对话 ——《人间词话》阐述史研究》文中认为《人间词话》自1908年在《国粹学报》上陆续发表至今已经整整110年。期间,与之相关的研究此起彼伏。虽然褒贬不一、争论不断,但《人间词话》也正是在被大众不断地理解和阐释的过程中,成为了炙手可热的“国学经典”。本文以时间线索为经,重现在不同主流意识形态下《人间词话》与各个时代的“对话”,以相同时空文论家的个人视域为纬,选取有代表性的文论家及文章,还原百年来《人间词话》的阐述史。本文分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缘由、研究现状和理论意义。正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讨论了《人间词话》学术地位的最初确立(1908-1949)。以王国维自沉昆明湖为节点,又可细分为两个阶段。发表之初不受重视,直至俞平伯作《重印人间词话序》才拉开了将《人间词话》置于文艺批评语境下进行讨论的序幕;同时期,朱光潜的三篇文章则开启了从西学角度阐述《人间词话》的道路。第二章主要讨论了新中国成立后《人间词话》与主流文艺话语的“相遇”(1949-1978)。十七年时期,受苏联模式的深刻影响,这一阶段有关《人间词话》的阐述达成了一个共识:“境界”是鲜明生动的形象;引发了一场争论:“境界”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涌现了一些主流文艺话语下的主题阐述,如李泽厚的《意境浅谈》,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典型理论,以境界为例,较为充分地思考了传统文艺理论和现代文艺理论相结合的问题。六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人间词话》的讨论几乎空白,相关讨论被迫中止。第三章主要讨论了《人间词话》在多重视域下的阐述研究(1978-1999)。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将我国各方面的工作引向了正轨。80年代后,掀起了《人间词话》相关研究的热潮。一些学者就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展开了多元阐述,主要以叶嘉莹和佛雏为代表。他们二人分别立足于中国诗学和西方美学,分别撰写了专着《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和《王国维诗学研究》,对《人间词话》展开了全面的论述,堪称《人间词话》及“境界”说研究中的集大成之作。《人间词话》的经典地位至此得以确立。第四章主要讨论了《人间词话》的经典深化阶段(1999-至今)。这一时期的着作除了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在学术视野上也有所拓展,出现了很多跨文化和历史考证方面的着作。代表如罗钢的《传统的幻象:跨文化语境中的王国维诗学》和彭玉平的《人间词话疏证》,两人分别站稳“西体中用”和“中体西用”的立场,对“境界”说进行了全面地探源性考察,为新世纪《人间词话》的阐述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余论部分,笔者通过回归《人间词话》本文,结合历史语境和已有研究得出了“境界”乃是一种“生命诗学”,贯穿了整个“境界”说的理论体系和批评实践。最后,在结论部分论文反思了《人间词话》百年阐述的历程,总结了在与不同视域中的文论家们对话的过程中,《人间词话》以其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阐释空间,不仅经受住了不同时代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考验,而且在坎坷行进中确立了无可替代的经典地位。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人间词话》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
马正平[10](2019)在《行知递变,可信可爱:对“境界”说的主体论身体美学解读——纪念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发表100周年》文中研究表明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境界"说美学是一种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文艺美学理论。其基本特点在于,审美活动、审美感受、感觉是身体主体性的一种切身性的形式时空、生命时空的"不隔""真切感"身体感感受、感觉。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和"能感之"与"能写之"就是一种身体主体性建构的体现。在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审美活动过程中,身体主体会产生一系列身体感感受、感觉:"境界"("意境""气象")"不隔""真切""工"(即"美")"爱"。因此,王国维的身体主体性美学才是"可信"而又"可爱"的生命美学。从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者说身体主体性美学的学术视野上讲,20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除了王国维先生的"境界"说美学以外,没有一个美学家的美学理论能够真正深入到如此深的生命境界。因此,未来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就是两个"回到"与两个"转向":回到鲍姆嘉通,回到王国维。转向"身体现象学"、转向"默会致知论"的后批判实践哲学和思维现象学。
二、在“可爱”与“可信”之间——王国维的学术转向与“境界说”释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可爱”与“可信”之间——王国维的学术转向与“境界说”释义(论文提纲范文)
(3)王国维“生命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问题的界定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 |
(一)时代背景 |
(二)个人境遇 |
二 欲望论 |
(一)“欲望论”的理论渊源 |
(二)“欲望”的提出:玉者欲也 |
(三)“欲望”的表现:苦痛 |
(四)“欲望”的禁止:解脱 |
三 审美无功利性 |
(一)“审美无功利”的理论渊源 |
(二)哲学的无功利性 |
(三)“美术”的无功利性 |
四 悲剧性 |
(一)“悲剧文化”的理论阐释 |
(二)文学的悲剧性 |
五 境界说 |
(一)真境界 |
(二)“无我之境” |
(三)人生三种境界 |
六 王国维“生命美学”的影响 |
(一)人文关怀 |
(二)艺术救赎 |
(三)“自沉”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王国维美育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本文思路 |
第一章 王国维美育思想的形成 |
第一节 时代背景与生平思想 |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 |
第三节 西方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 |
第二章 王国维美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一节 美育的功能:“无用之用” |
第二节 美育的目的:培养“完全之人物” |
第三节 美育的途径:“古雅”说 |
第四节 美育的理想:境界论 |
第三章 王国维与蔡元培、丰子恺美育思想之比较 |
第一节 王国维与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比较 |
第二节 王国维与丰子恺美育思想之比较 |
第四章 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现代意义 |
第一节 当下的生存困境以及实施美育的迫切性 |
第二节 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对当今美育建设的启发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5)“生命之敞亮”说及其深度再塑——论刘锋杰通释王国维“境界”说(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间词话》思辨有“短板” |
二、“境界”语义新探之生长点 |
三、“生命之敞亮”说宜深度再塑 |
(一)释“个体性”(深度再塑一) |
(二)释“亲证性”(深度再塑二) |
(三)释“峰值性”(深度再塑三) |
(6)冯契美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冯契美学思想研究之缘起 |
二、冯契美学思想研究的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港澳台及国外研究现状 |
三、《冯契美学思想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一章 冯契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
第一节 哲学上的“智慧说” |
一、广义认识论 |
二、知识与智慧 |
三、哲学和哲学史 |
四、科学和哲学 |
第二节 冯契论美及其相关概念 |
一、美的对象 |
二、美感与快感 |
三、美的多样性 |
四、美与真和善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冯契论真善美与人的自由 |
第一节 冯契自由观的发展历程 |
一、萌芽阶段 |
二、生成阶段 |
三、完善阶段 |
第二节 真善美与人的理想和自由 |
一、真、人生理想与自由 |
二、善、道德理想与自由 |
三、美、审美理想与自由 |
第三节 平民化的自由人格 |
一、中国哲学史上对理想人格问题的探讨 |
二、平民化自由人格的特征 |
三、平民化自由人格与儒家理想人格的比较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冯契对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研究 |
第一节 冯契对“言志说”的研究 |
一、冯契对“言志”说与典型性格的分析 |
二、冯契对“言志说”与理想论的结合 |
第二节 冯契对“意境”理论的研究 |
一、冯契对“意境”内涵及演变的研究 |
二、冯契对近现代“意境”理论的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冯契对中国近代美学的探索 |
第一节 冯契论中国近代美学的发展进程 |
一、中国近代美学发展的外缘因素 |
二、中国美学在近代的内部变革 |
第二节 冯契论中国近代美学家的理论及贡献 |
一、冯契论王国维的美学理论及贡献 |
二、冯契论鲁迅的美学理论及贡献 |
三、冯契论朱光潜的美学理论及贡献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冯契的美学实践与理论价值 |
第一节 冯契美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
一、早年文艺创作中的美学思想 |
二、积极从事美学工作,推动美育发展 |
第二节 冯契美学思想的理论价值 |
一、中国哲学与中国美学互相观照 |
二、对审美理想的价值追求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7)论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人间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间性”问题的提出 |
二、“人间性”:王国维从哲学转向文学的深层动因 |
三、“人间性”的内涵 |
四、“人间性”:古典文论转向现代文论的革命性 |
(8)王国维《人间词话》稿本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人间词话》稿本形成考述 |
第一节 《人间词话》题名索解 |
一、初号“人间”的文献踪迹 |
二、静观“人间”的意涵根柢 |
第二节 《人间词话》稿本回溯 |
一、125则手稿本 |
二、64则初刊本 |
三、31则再刊本 |
第三节 《人间词话》撰作考略 |
一、《人间词话》的初撰历程 |
二、《人间词话》的脱稿辨疑 |
第二章 《人间词话》三种稿本结构编排比较 |
第一节 手稿本:形式舒散的结构形态 |
一、次序编排错落 |
二、数则连缀集评 |
三、论说方式贯通 |
四、理论间杂补充 |
五、审美取向统一 |
第二节 初刊本:整饬精当的话语形态 |
一、基本理论的总述 |
二、批评实践的展开 |
三、宏观余论的归结 |
第三节 再刊本:同中求异的自觉形态 |
一、整体上文体演变的首尾强化 |
二、具体到词史梳理的完整简明 |
小结 |
第三章 《人间词话》三种稿本未刊条目比较 |
第一节 从初刊本的未刊条目观其对手稿本的整合性理论精裁 |
一、50 则未刊稿对12 则初删条目词论取向的承继 |
二、50 则未刊稿于初删条目以外的自有特征 |
第二节 从再刊本未刊条目观其对初刊本的学理性自我扬弃 |
一、学术考辩深化后的理论重审 |
二、研究视域扩大后的接受改观 |
三、西学理念重整后的本体回归 |
小结 |
第四章 《人间词话》三种稿本字句校改比较 |
第一节 三种稿本表述性改动的浅层细腻润饰 |
一、着意个别字词的调整 |
二、为求精准简练的推敲 |
第二节 三种稿本审辨性改动的深层意义关涉 |
一、史实考订之更正 |
二、宏旨阐发之完备 |
小结 |
第五章 从三种稿本变化观照王国维个体生命境界 |
第一节 文化嬗变进程下稿本的时代因应 |
第二节 人生治学历程中思想的渐次进深 |
第三节 生命体验本相里境界的三重观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王国维词之“人间”统计表 |
附录二 《人间词话》三种稿本条目次序对照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一个世纪的对话 ——《人间词话》阐述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人间词话》学术地位的最初确立(1908-1949) |
第一节 西学东渐与《人间词话》的产生 |
一、西学东渐下的王国维 |
二、被冷落的《人间词话》 |
第二节 俞平伯与《人间词话》学术地位的最初确立 |
第三节 朱光潜论《人间词话》 |
二、尚未受重视的两篇文章 |
第二章 《人间词话》与新中国主流文艺理论的“相遇”(1949-1978) |
第一节 “境界”是“唯心”的还是“唯物”的? |
第二节 李泽厚论“意境” |
第三章 多重视域下的《人间词话》研究(1978-1999) |
第一节 新时期与《人间词话》经典地位的确立 |
第二节 叶嘉莹论《人间词话》 |
一、西方美学视域下的“境界”说阐述 |
二、“兴发感动”下的“境界”说内涵及体系 |
第三节 佛雏论《人间词话》 |
第四章 《人间词话》的经典深化期(1999年至今) |
第一节 新世纪《人间词话》研究概况 |
第二节 罗钢:“西体中用”的“境界”说 |
第三节 彭玉平:“中体西用”的“境界”说 |
余论“境界”还可以是什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10)行知递变,可信可爱:对“境界”说的主体论身体美学解读——纪念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发表10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身体美学”和“主体论身体美学”:一个准备性的阐释 |
二、王国维《人间词话》第一手稿之前的身体主体论“境界”说美学研究成果 |
三、《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与身体化美学体系框架 |
四、“不隔”“真切”“工 (美) ”的审美效果生成的身体美学创作原理 |
五、结语 |
(一) 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境界”说美学是一种主体论身体美学或者说身体主体性文艺美学原理。 |
(二) |
(三) |
(四) 主体论身体审美或身体主体性审美活动的关键是要建构强大的身体主体性, 或身体主体论。 |
(五) |
四、在“可爱”与“可信”之间——王国维的学术转向与“境界说”释义(论文参考文献)
- [1]“天眼”与“尘身”:近代视觉体制中的王国维“观”论构型[J]. 吴键. 文化与诗学, 2019(02)
- [2]人本美学研究进路管窥——评夏中义的《王国维:世纪苦魂》[J]. 潘海军. 关东学刊, 2020(03)
- [3]王国维“生命美学”研究[D]. 白亭亭.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4]王国维美育思想研究[D]. 陈晨. 安徽师范大学, 2020(02)
- [5]“生命之敞亮”说及其深度再塑——论刘锋杰通释王国维“境界”说[J]. 夏中义. 学习与探索, 2020(01)
- [6]冯契美学思想研究[D]. 张灵馨.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7]论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人间性”[J]. 寇鹏程. 文艺研究, 2020(02)
- [8]王国维《人间词话》稿本比较研究[D]. 魏哲.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3)
- [9]一个世纪的对话 ——《人间词话》阐述史研究[D]. 任旭颖.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10]行知递变,可信可爱:对“境界”说的主体论身体美学解读——纪念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发表100周年[J]. 马正平. 美与时代(下),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