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谐波对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影响及限制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杨佳澎[1](2021)在《牵引供电网高次谐波监测及评估系统开发》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电气化铁路的发展,车网匹配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交-直-交”型电力机车的投入运行大幅降低了牵引网中的谐波含量,但其脉宽调制控制方式会产生高次谐波注入到牵引网中,发生高次谐波谐振、放大现象,高次谐波会不仅会对27.5kV侧电气设备及机车造成危害,还会对110kV或220kV电网以及所自用电系统内设备产生损害,严重威胁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本文首先对当前国内外对车网耦合以及牵引网高次谐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通过对牵引负荷高次谐波在牵引网中的传播路径进行分析,阐述了高次谐波在整个牵引供电系统、平行导线、牵引变压器以及牵引变电所380V低压侧的渗透机理;对高次谐波的危害及关键风险进行分析,阐述高次谐波在27.5kV高压侧对设备和电力机车的影响及危害,以及在380V低压侧对所自用电设备等造成的危害;并针对高次谐波传输问题,提出了对高次谐波测点的布置方案。然后对牵引变电所自用电系统的高次谐波监测方案进行设计,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建立完整的牵引供电系统和所自用电系统仿真模型,对高次谐波对自用电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仿真及实测数据,采用SVD算法对自用电负荷谐波阻抗参数进行辨识;基于仿真结果设计自用电系统滤波方案及内嵌式高次谐波监测装置,并验证了该套装置的滤波性能。接着基于车载式谐波巡检装置对动车组高压电气系统的过电压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Shufflenet轻量级卷积神经网络的过电压图像识别方法。利用B2G算法将牵引网中6种典型实测过电压波形映射为灰度图像,输入到Shufflenet网络中进行模型的训练,并从学习率、样本批次大小、网络复杂度以及纹理数量四个方面研究模型参数对分类性能的影响,同时又与其他六种浅层机器学习模型作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用方法能够在很小数据集下快速准确的识别过电压类型,模型的泛化能力强,识别结果可靠。最后对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进行开发与验证,硬件监测终端基于32位ARM架构嵌入式系统开发设计,通过RS485通信协议与数据传输单元连接,数据传输单元通过2G(4G)/GPRS网络与云平台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了暂态波形捕捉及存储、异常预警及定位的功能;软件云平台基于ASP.NET环境开发设计,采用B/S架构进行可视化界面及相关算法设计,实现了数据分析处理、异常事件位置捕捉及过电压辨识等功能;并采用内网穿透原理对云平台进行了部署,实现了数据传输、共享以及多用户同时接入的功能。
任永旭[2](2020)在《某管件厂谐波治理及无功补偿方案设计》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对电能质量的依赖性日益增加,当前各类用电设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来说,都较过去有了明显的增多,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电网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巨大的压力。在当前电力系统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当中,功率因数降低和谐波污染是其中比较严重的问题。针对管件厂内由于负载的多样性及不稳定性,导致电网谐波含量大、三相不平衡、功率因数较低等问题。本文提出两种新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及控制方法,能够针对三相不平衡时的负载,对电网谐波及无功功率及时作出补偿,对管件厂建设规划运营带来了经济效益。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第三章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和变步长泄漏最小均方(ADALINE-VSSLLMS)的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方法。该方法通过自动调整自适应线性神经网络的权值矢量以及变步长泄漏最小均方算法的变步长参数和泄漏系数来消除负载电流中的谐波。在迭代过程中,变步长泄漏最小均方算法可以实时确定最优收敛速度。首先,介绍了新型并联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组成和算法的训练过程;然后,讨论了有源电力滤波器在不同负载下工作时,对算法精度的影响;最后,运用仿真验证本章提出的方法具有精度高、收敛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2、第四章提出一种基于三相多电平逆变器的新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谐波抑制与无功补偿方法,该方法的显着优势是可以减少单个谐波电流或一组特定的谐波电流,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该方法采用多个同步旋转框架,利用d和q变量检测和控制单个或一组谐波。利用三维空间电压矢量调制(3D-SVPWM)变换器来产生补偿电流。有源电力滤波器采用多电平拓扑结构,可以用于各种次级传输和配电电压水平,提高电能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本章提出的方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张鹏[3](2019)在《10kV单星型并联电容器组早期故障预警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近年来,电力设备的检修模式日益由“定期检修”向“状态检修”转变,针对电网设备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方兴未艾。作为重要的无功补偿装置,并联电容器组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带电检测或在线监测手段,非计划停运率始终居高不下,成为新兴的研究热点。为了解决这一难题,2008年以来,国内外先后提出了基于不同状态量的多种在线监测与故障预警方法,不少装置甚至已投入生产运行,但多年来却鲜有发现电容器早期故障,并在保护动作前及时告警的案例。本文在调查太仓地区2007-2016近十年来并联电容器组发展趋势和运行情况的基础上,指出10k V单星型并联电容器组是当前以及未来应重点关注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外熔断器和继电保护装置的保护协同机制进行梳理,指出并联电容器组的早期故障预警尽管在理想条件下是可行的,但受初始偏差、运行条件、动作特性和保护整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工程实际中的保护协同时机发生了重大改变,如不解决与“国网反措”的冲突,基于突变量的早期故障预警方法对于无内熔丝并联电容器组并不适用,而对于有内熔丝并联电容器组,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时机被大幅延后,存在故障率“虚低”的可能。通过分析并联电容器组不同程度故障时的状态量变化情况,本文提出了基于差流、离散度和突变率的三类新判据,并从灵敏度、可靠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对现有的各类判据进行了综合比较,提出了针对“有内熔丝”和“无内熔丝”两种不同结构电容器组的差异化预警配置方案,开发了基于多参量的并联电容器组在线监测与早期故障预警系统,针对直塘1K2和新毛162两种不同结构的并联电容器组开展了模拟测试,并在新毛变162#2并联电容器组挂网试运行。模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预警两种不同结构的电容器早期故障:对于有内熔丝电容器组,通过监测差流的绝对值和部分状态量的突变率(如台电流、台电容等)能够发现电容器内部切除1个元件的早期故障;对于无内熔丝电容器组,如能适当提高保护定值,允许装有在线监测装置的电容器组在内部击穿1个串段的情况下短时带病运行,基于突变量的多数预警方法仍然可用,且通过开口三角电压绝对值、电容量初值差等简单判据即可达到预警目的。在试运行过程中,系统在线监测功能正常,电压、电流等直接特征量采样数据无异常中断,电容、差流、离散度等间接特征量计算结果未出现大的波动,由于投运时间尚短,尚未监测到电容器组早期故障,该系统在真实电网工况下的故障预警表现仍有待跟踪验证。
丁国成,张晨晨,杨海涛,吴兴旺,尹睿涵[4](2018)在《一起220 kV变电站10 kV电容器装置跳闸故障分析》文中提出针对某220 kV变电站10 kV电容器装置投运后保护频繁动作现象,结合电容器后台保护动作信息和保护配置方式,分析了该电容器组保护频繁动作的原因,更换了故障电容器。同时对故障电容器装置进行单个电容量测试,根据系统短路容量进行谐波校验,证实谐波对电容器容量变化的影响,并提出了10 kV电容器装置整改建议。
陈柏富,杨言孝[5](2017)在《并联电容器装置在变压器空载时投入引发串联谐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2例并联电容器装置故障,讨论在变压器空载情况下,投运大容量并联电容器装置时,在主要谐波次数上引发串联谐振的现象。通过分析发生串联谐振的条件,印证标准中相关条文的正确性,并给出避免谐振发生的解决办法。
马维勇,陈薪羽[6](2017)在《一起谐波放大对并联电容器损坏的案例分析》文中提出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的非线性负荷的运行,向电力系统注入了大量的谐波电流。并联电容器会由于谐波电流引起绝缘介质损耗加大,加快电容器绝缘老化,甚至引起过热使电容器损坏。本文通过某500k V变电站并联电容器装置故障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建议,以实例说明谐波对并联电容器的影响。
刘长春[7](2016)在《高压电容器在特定谐波条件下的温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介绍了谐波产生的原因,进而带来系统设备及典型用电负荷的不良影响。文中着重对系统中作为无功补偿设备的并联电容器与谐波的相互影响作用进行诠释,确定了在现行国标中对于设备正常运行电压、电流、容量的限制中以谐波条件下的容量作为电容器组的谐波过载保护主判据将更精准。对于谐波存在条件下,系统并联电容器可能引起电网放大的各类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对电容器诸如极板褶皱、元件内部气泡、杂质等主要内部故障的场分布情况进行有限元分析,确定这些故障类型存在状况下,内部场强分布的变化规律,为减少存在内部隐患的电容器投运电网提供参考。文中利用试验平台探究谐波对电容器介质损耗的影响,绘制各典型次数谐波存在时损耗与电压畸变率的变化关系,得出损耗会有一个顶峰,之后谐波次数再增加损耗反而会因电容器容抗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减小。将电容器分别置于两种条件进行探究。首先在自然条件下,验证电容器正常运行过程中温度的分布规律,确定关键热点,为进一步探究其谐波影响状况确立主要观察节点,且电容器最热点温度会随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基于上述试验基础,对电容器在60℃恒温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出对于电流严格控制在国标范围内时,电容器内部最热点温度上升在56℃左右。利用恒电流法分析得出各次谐波较纯基波时温度略低,而各次谐波对温度的变化影响并不明显。本文结合对电容器温度试验中得出的相关结果,并针对现有通过巡视、红外测温等电容器监测中的不足,以及对影响电容器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试验测得电容器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平衡曲线。利用热平衡曲线监测电容器在运行中参数变化情况,判定电容器的工作状态,及时更换电容器,降低故障发生几率,提高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目前由于试验平台代价较为昂贵且试验周期较长,对此类高压、大容量电力电容器的相关研究鲜有开展,因而对于将来加强谐波对电容器影响的研究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杨昌兴,王明毫[8](2015)在《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及应用的若干议题》文中研究表明就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中装置的类型与选择、设备参数选择需加关注的问题和装置保护的完善化等问题展开议论。其中包括缜密论证现行国标有关"电容器并联总容量"和现行电力行标只按电容器组容量"选择避雷器方波电流"的局限性,在新编的国标"装置通用条件"中作出完善化的修正;深入剖析与验证干式串联电抗器缺乏有效保护,力荐在户内装置加装火灾报警与灭火系统,以及通过电抗器本体改造研发新型保护的必要性;通过对并联电容器在线监测系统的研讨,提出电容保护形制和保护配合整定(故障判据)的思路。通过对装置的设计与应用中的若干疑难或尚需改进完善的问题进行梳理,企望对今后的设计开发有所裨益。
杨昌兴,王明毫[9](2015)在《高压电容装置设计中宜加关注问题》文中提出就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标准化发展与需求、装置的类型与选择、设备参数选择需加关注的问题和装置保护的疑难与完善等问题展开议论。其中包括现行国标有关"电容器并联总容量"和现行电力行标只按电容器组容量"选择避雷器方波电流"的局限性,在新编的国标"装置通用条件"中作出完善化的修正;深入剖析干式串联电抗器缺乏有效保护,力荐在户内装置加装火灾报警与灭火系统,以及通过电抗器本体改造研发新型保护的必要性;通过对放电线圈故障案例的梳理与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供工程设计与应用参考。
张懿[10](2015)在《乾元变并联电容器对电网谐波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文中认为电力系统中普遍采用在低压负荷母线装设并联电容器来平衡变电站内的无功负荷、调节电压水平和提高功率因数。但随着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在用户中的应用,电网中的谐波污染越来越严重,而变电站内的并联电容器可能对谐波有一定的放大作用,甚者可能与系统中的电感产生谐振,使得谐波电流严重放大,这将影响并联电容器的安全稳定运行。论文以余杭供电公司220kV乾元变35kV并联电容器频繁故障原因及对策这一生产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开展并联电容器对电网谐波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的研究,以期解决工作中类似的问题。论文主要对变电站谐波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发现并联电容器组在不同投切方式下,可能对电网系统中的高次谐波有所放大,使得电容器回路的谐波电流过大而造成电容器的故障。研究表明,这可通过扩大补偿并联电容器组的容量和调整电容器组中电抗器的电抗率等措施实现抑制电网谐波的放大,论文分析评估了各个方案的优劣性,特别讨论选择几种典型电抗率的改变对谐波放大抑制的不同效果,以及其实施的可行性。重点分析220kV乾元变的谐波状况,提取220kV乾元变的系统参数,选取传统的以母线短路阻抗为依据的简化模型分析电容器装置对谐波的影响,定量分析计算现有电抗率参数对现有的电网产生的谐波放大影响,进而针对实际电网谐波状况,选择最合适的电抗率,确定最终的改造方案,并针对性地编制了详细的谐波测试方案,特别对电容器投切下各次谐波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记录和分析,从实验数据与改造后电容器的运行实际情况证实其能较大限度的抑制电网谐波的放大,从而实际解决站内电容器频繁故障的问题。
二、谐波对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影响及限制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谐波对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影响及限制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牵引供电网高次谐波监测及评估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牵引网高次谐波传播特性研究现状 |
1.2.2 牵引网高次谐波治理研究现状 |
1.2.3 谐波阻抗参数辨识技术研究现状 |
1.2.4 过电压类型分类及辨识技术研究现状 |
1.2.5 牵引网高次谐波监测方法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组织安排 |
2 牵引供电系统高次谐波传播特性 |
2.1 牵引负荷高次谐波传播路径分析 |
2.1.1 V/v接线牵引变电所模型 |
2.1.2 牵引负荷高次谐波横向传播机理分析 |
2.1.3 牵引负荷高次谐波纵向传播机理分析 |
2.2 高次谐波的危害及关键风险分析 |
2.3 高次谐波在线综合监测方案及测点布置 |
2.4 本章小结 |
3 基于所亭自用电滤波装置的谐波监测与评估系统设计 |
3.1 高次谐波对低压自用电系统的影响分析 |
3.1.1 基于实测数据的影响及量化分析 |
3.1.2 基于仿真数据的影响及关键因素分析 |
3.2 自用电负荷谐波阻抗的参数辨识 |
3.2.1 低压自用电系统数学模型及电路模型 |
3.2.2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参数辨识方法 |
3.2.3 谐波阻抗辨识参数的应用探讨 |
3.3 低压滤波装置设计与内嵌式监测系统开发 |
3.3.1 低压滤波装置的结构和主要性能指标 |
3.3.2 基于二阶HPF的低压侧谐波抑制方案 |
3.3.3 低压谐波抑制装置的设计与开发 |
3.3.4 内嵌式谐波监测装置的设计与开发 |
3.4 案例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频谐振过电压识别方法 |
4.1 动车组高压供电系统过电压特征 |
4.1.1 机车过分相过电压 |
4.1.2 工频过电压 |
4.1.3 高频谐振过电压 |
4.1.4 铁磁谐振过电压 |
4.2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过电压信号辨识思路 |
4.2.1 基因特征 |
4.2.2 过电压灰度图像映射算法及特征提取 |
4.2.3 特征选择 |
4.3 基于深度学习的过电压信号辨识算法设计 |
4.3.1 ShuffleNet网络架构 |
4.3.2 数据集获取及数据预处理 |
4.4 参数调整和结果分析 |
4.4.1 模型训练 |
4.4.2 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软硬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
5.1 综合监测系统的软硬件关键技术 |
5.2 监测终端的设计与开发 |
5.2.1 监测终端硬件架构 |
5.2.2 电压采集模块的设计 |
5.2.3 电流采集模块的设计 |
5.2.4 主控核心STM32F407ZGT6 最小系统 |
5.2.5 GPS+北斗定位模块 |
5.2.6 SD卡存储模块设计 |
5.2.7 监测终端硬件成品展示 |
5.3 通信方案设计与实现 |
5.3.1 DTU数据传输模块 |
5.3.2 数据链路层的设计 |
5.4 基于云平台概念的综合监测及分析系统设计与开发 |
5.4.1 B/S架构 |
5.4.2 云平台的开发与设计 |
5.4.3 数据库设计 |
5.4.4 Web云平台的发布与部署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内嵌式谐波监测装置程序源代码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某管件厂谐波治理及无功补偿方案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电力系统谐波问题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谐波抑制及无功补偿的理论基础 |
2.1 谐波 |
2.1.1 谐波的产生 |
2.1.2 中频炉及其谐波产生原理 |
2.1.3 中频炉及其谐波实例分析 |
2.2 无功补偿 |
2.2.1 无功补偿原理 |
2.2.2 无功补偿谐波治理方法 |
2.2.3 无源LC滤波器的分类 |
2.2.4 串联电抗器电抗率的选择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新型控制算法的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治理与无功补偿 |
3.1 引言 |
3.2 系统介绍 |
3.3 基于混合ADALINE-VSSLLMS的谐波治理和无功补偿方法 |
3.4 仿真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3D-SVPWM的有源电力滤波器谐波治理与无功补偿 |
4.1 引言 |
4.2 基于d-q同步坐标系的谐波检测 |
4.3 控制方法 |
4.3.1 有源滤波器的控制 |
4.3.2 内部和外部系统的控制 |
4.3.3 无功功率的控制 |
4.4 三维空间矢量调制器 |
4.5 仿真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总设计及制造标准 |
附录2 其他相关标准 |
附录3 总设计及制造标准 |
(3)10kV单星型并联电容器组早期故障预警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基于相电流或相电容的监测 |
1.2.2 基于单台电流或单台电容的监测 |
1.2.3 基于电容器介质损耗的监测 |
1.2.4 基于红外成像或表面温度的监测 |
1.2.5 基于局部放电信号的监测 |
1.2.6 基于其他状态量的监测 |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太仓电网并联电容器组配置及运行情况 |
2.1 太仓电网无功补偿总体构成 |
2.2 并联电容器组配置情况及发展趋势 |
2.2.1 按电压等级 |
2.2.2 按接线形式 |
2.2.3 按电容器(组)容量 |
2.2.4 按保护方式 |
2.2.5 按生产厂家 |
2.2.6 按运行年限 |
2.3 近十年10kV并联电容器组缺陷分析 |
2.3.1 按表现形式及严重程度 |
2.3.2 按所在间隔及电能质量 |
2.3.3 按故障时间及运行年限 |
2.3.4 按电容器单元厂家及型号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并联电容器组保护机制及理论预警策略 |
3.1 并联电容器单元内部故障发展分析 |
3.1.1 并联电容器单元内部结构分类 |
3.1.2 无内熔丝电容器故障发展过程 |
3.1.3 有内熔丝电容器故障发展过程 |
3.2 理想条件下的保护动作顺序及动作条件 |
3.2.1 现行标准规定的保护动作顺序 |
3.2.2 理想条件下的外熔断器动作条件 |
3.2.3 理想条件下的继电保护动作条件 |
3.3 理想条件下的保护配合机制及预警策略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现实条件下的保护协同与故障预警策略 |
4.1 外熔断器与继电保护动作时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
4.1.1 初始偏差 |
4.1.2 运行条件 |
4.1.3 动作特性 |
4.1.4 保护整定 |
4.2 现实条件下的早期故障预警策略分析 |
4.2.1 多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保护协同机制 |
4.2.2 太仓地区继电保护动作时的电容器单元故障分期 |
4.2.3 基于工程实践的电容器组早期故障预警策略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多参量的早期故障预警装置 |
5.1 预警判据的设计与比较 |
5.1.1 三类新判据的设计 |
5.1.2 不同预警判据的综合比较 |
5.2 早期故障预警系统介绍 |
5.2.1 系统功能 |
5.2.2 系统构成 |
5.3 预警功能的实验室验证 |
5.3.1 主机采样精度 |
5.3.2 告警逻辑验证 |
5.3.3 故障模拟测试 |
5.4 入网检测及安装调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专利 |
(4)一起220 kV变电站10 kV电容器装置跳闸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变电站及电容器装置基本情况 |
2 电容器差动保护和故障保护动作信息 |
3 现场测试及故障分析 |
4 故障仿真 |
5 整改建议 |
6 结语 |
(5)并联电容器装置在变压器空载时投入引发串联谐振(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故障过程与设备损坏情况 |
2 相关电容器装置的配置 |
2.1 金华某110 k V变电站电容器装置配置 |
2.2 杭州某110 k V变电站电容器装置配置 |
3 串联谐振与谐波测试 |
3.1 故障机理—串联谐振 |
3.2 谐波测试验证 |
3.2.1 金华某变电站 |
3.2.2 杭州某变电站谐波测试 |
4 整改措施 |
4.1 整改方案 |
4.2 谐波测试验证 |
5 结束语 |
(7)高压电容器在特定谐波条件下的温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并联电容器与电网谐波的关系 |
2.1 谐波 |
2.2 谐波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
2.3 谐波对电容器的影响 |
2.4 并联电容器对电网谐波放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3 电容器内部缺陷的场分析 |
3.1 问题描述及场分析原理 |
3.2 建立模型 |
3.3 电容器主要内部缺陷的场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谐波对电容器介质损耗影响分析 |
4.1 电网设备谐波影响试验平台 |
4.2 电容器谐波损耗分析 |
4.3 电容器谐波电压、电流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谐波条件下电容器温升试验研究 |
5.1 试验方案设计 |
5.2 试验步骤 |
5.3 电容器温升试验分析 |
5.4 基于温升曲线对电容器在线监测的改进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8)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及应用的若干议题(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装置的类型与选择 |
2 设备参数选择中关注的问题 |
2.1 电容器单元并联的总能量 |
2.2 避雷器通流容量的选择 |
2.3 串联电抗器电抗率选择规范的演变 |
3 装置保护的完善化 |
3.1 装置保护的疑难之处 |
3.2 串联电抗器的保护 |
3.2.1 现状分析 |
3.2.2 干式串抗保护的讨论 |
3.3 新型的电容器保护 |
3.3.1 研发新型电容器保护的目的 |
3.3.2 实时监测电容器的电容量—新型装置的核心 |
4 结束语 |
(9)高压电容装置设计中宜加关注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容器装置标准化的发展与需求 |
1.1 电容器装置的第一个标准 |
1.2 电容器装置的第一代强制性国家标准 |
1.3 国标设计规范的第二代标准 |
1.4 编制国家标准《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通用技术条件》[9] |
2 关于装置的类型与选择 |
3 设备参数选择中关注的问题 |
3.1 电容器单元并联的总能量 |
3.2 避雷器通流容量的选择 |
3.3 串联电抗器电抗率选择规范的演变 |
4 现行装置保护的疑难与完善 |
4.1 现行装置保护的疑难之处 |
4.2 串联电抗器的保护 |
4.2.1 现状分析 |
4.2.2 干式串抗保护的研讨 |
4.3 放电线圈的预防故障措施 |
5 结束语 |
(10)乾元变并联电容器对电网谐波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并联电容器对电网谐波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的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乾元变谐波状况分析 |
2.1 引言 |
2.2 乾元变谐波状况 |
2.2.1 乾元变的基本情况 |
2.2.2 乾元变的电容器故障报告分析 |
2.2.3 乾元变的谐波数据 |
2.3 并联电容器谐波问题分析 |
2.3.1 并联电容器谐波危害问题分析 |
2.3.2 谐波分析模型的选择 |
2.3.3 电容器对谐波变化影响分析 |
2.4 乾元变电容器谐波放大的理论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抗率选择分析 |
3.1 引言 |
3.2 分析评估改变补偿容量的方案 |
3.3 分析评估改变电抗率的方案 |
3.3.1 1.5%电抗率方案讨论 |
3.3.2 12%电抗率方案讨论 |
3.3.3 其他电抗率方案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方案实施及实测效果 |
4.1 方案实施 |
4.2 实测效果 |
4.2.1 测试工况 |
4.2.2 测试内容 |
4.2.3 测试数据及分析 |
4.2.4 测试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谐波对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影响及限制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牵引供电网高次谐波监测及评估系统开发[D]. 杨佳澎.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某管件厂谐波治理及无功补偿方案设计[D]. 任永旭.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20(04)
- [3]10kV单星型并联电容器组早期故障预警研究与实践[D]. 张鹏.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7)
- [4]一起220 kV变电站10 kV电容器装置跳闸故障分析[J]. 丁国成,张晨晨,杨海涛,吴兴旺,尹睿涵. 电工电气, 2018(03)
- [5]并联电容器装置在变压器空载时投入引发串联谐振[J]. 陈柏富,杨言孝.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17(06)
- [6]一起谐波放大对并联电容器损坏的案例分析[A]. 马维勇,陈薪羽. 2017年电网节能与电能质量论文集, 2017
- [7]高压电容器在特定谐波条件下的温升研究[D]. 刘长春. 中国矿业大学, 2016(02)
- [8]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及应用的若干议题[J]. 杨昌兴,王明毫. 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 2015(03)
- [9]高压电容装置设计中宜加关注问题[A]. 杨昌兴,王明毫. 2015年电网节能与电能质量论文集, 2015
- [10]乾元变并联电容器对电网谐波的影响及应对措施[D]. 张懿.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