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臭氧消毒仪的原理与臭氧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宋忠旭,李良华,赵海忠,彭先文,孙华,梅书棋[1](2021)在《臭氧在非洲猪瘟防控上的合理利用》文中研究指明非洲猪瘟病毒抵抗力强、危害严重,臭氧须合理利用,才能发挥其在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消毒中的相应效果。
史蕊丹[2](2021)在《医用消毒机器人设计研究》文中认为
赵欣[3](2017)在《基于模块化配置的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能力评估与模拟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是传染病预防控制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条件,是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技术水平和现场处置能力的直接反映。目前,我国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体系不完善,装备零散分散,模块化程度不高,装备配置标准不统一,且缺乏科学的保障能力评估方法和模拟仿真手段,致使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在研制、配发、运用、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制约着我国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的发展。为此,本课题通过对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的模块化设计与编配,以实现传染病防控装备保障流程、保障环节及装备运用方式的规范化、标准化;在模块化装备编配的基础上,通过开展装备保障能力评估和模拟仿真,以实现特定传染病疫情背景下的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仿真运行和保障能力评价,形成适用于不同层面疾控机构需求的现场防控装备优化编配、保障能力评估的模拟仿真平台,从而达到优化对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任务规划并辅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决策的目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1、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设计和研究应用系统论原理,对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需求进行分析与分解,根据各装备的功能需求,建立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系统的各级子系统与基本模块,应用模块聚类算法对相关模块装备进行细分,从而建立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体系;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模块化体系结论进行理论验证,从数学角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装备的模块分解与划分;从系统论角度分析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的任务需求,根据传染病传播的基本特征及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基本流程进一步明确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中的装备需求,再通过装备的模块化组合,实现传染病防控装备的模块化配置;针对不同传染病背景和疾控机构的职能范围和保障力量,应用现场调研与函调等方法确定传染病防控装备的种类与数量需求,进而建立适应不同任务需求的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配置方案,实现对模块化设计结论的应用验证。2、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研究根据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需求,应用综合评价方法,针对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的任务完成度和任务保障效能,对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进行评估。评估中选用了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线性加权综合法、德尔菲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评估方法。通过测试数据验证可知,我国部分疾控机构在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的配置上还十分薄弱,应对疫情等级为较大以上传染病防控能力亟待加强,在传染病防控装备功能和数量的配置上还有待完善;在装备保障效能方面,当前我国部分在研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具备了较好的保障性能。在以上评估理论基础上,通过开发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能力评估软件平台,实现装备评估的智能化、数字化,从而有效简化评估形式,以期实现装备评估平台的推广应用,并为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的指挥决策及各级疾控机构的装备配置、选型以及采购等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和辅助决策。3、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仿真系统设计与开发应用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研究与保障能力评估的研究成果,对传染病现场防控过程及装备运用流程进行模拟仿真。以模拟仿真理论为基础,讨论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拟仿真系统的设计、建模及运行方式,并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平台,以计算机编程技术为技术手段,开发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拟仿真软件平台。该平台能够实现典型传染病现场处置背景环境生成,相关疾控机构、防控装备及传染病基本信息查询,典型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展示,传染病应急处置力量装备配置方案生成,传染病现场防控流程模拟与装备运行仿真等功能,为进一步形成由装备配置模型、控制系统、多屏多媒体系统等构成的、可视、可控、可调及人机交互的电子集成平台提供软件基础,为传染病现场处置机构提供决策支持。综上所述,本课题针对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的勤务任务与装备需求,构建了传染病防控装备模块化体系,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不同流程及不同处置对象进行了装备模块化配置,建立了基于不同等级传染病处置力量的装备编配方案;在装备模块需求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装备保障能力评估;针对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流程,以GIS为基础平台,以计算机编程技术为技术手段,开发了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拟仿真软件平台。通过本研究,实现了传染病防控装备保障流程、保障环节及装备运用方式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最优化;实现了适于不同层面疾控机构需求的现场防控装备优化编配和保障能力评估,为传染病防控装备的优化配置与合理编配提供理论基础;建立了基于装备模块化编配的模拟仿真平台,实现了典型疾控机构、典型事件、典型环境下防控装备的编配模拟,直观反映防控装备保障环节,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施与演练提供仿真数据与决策支持。通过本研究,对今后各类疾控机构现场防控装备科学编配和保障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主要表现为:(1)应用系统论理论分析传染病防控工作需求,建立了传染病防控装备模块化体系,为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研发、配置提供决策参考;(2)依据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对装备的需求定位,实现了传染病防控装备模块化配置并构建了装备编配方案,为传染病防控装备的优化配置与合理编配提供了理论基础;(3)基于装备的模块化需求,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装备编配方案的保障能力进行评估,实现了对传染病防控过程装备效能评价的辅助决策;(4)设计并实现了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评估与模拟仿真系统,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实施与演练提供仿真数据与决策支持。
郑凯,范磊,赵珊珊,许衡,罗贞宝,李浩亮,王充,许春平[4](2016)在《不同臭氧浓度对下部烟叶化学成分和香味物质的影响》文中提出为研究臭氧对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臭氧对许昌烟区下部烟叶进行处理,检测了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并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浓度臭氧处理后,烟叶水溶性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增加,糖碱比升高;烟气柔细度提高,杂气减轻,刺激性降低,劲头略减小,抽吸品质有所改善。经过臭氧处理后,烟叶新增19种香味物质。硬脂酸、壬醛、癸醛、棕榈酸、肉豆蔻酸和亚麻酸6种香气物质检出量随臭氧浓度升高呈增加趋势,巨豆三烯酮和苯甲醛则相反。综合认为,经臭氧处理后烟叶化学成分趋于协调,香味物质更加丰富,抽吸品质改善。其中以403.859 mg/L臭氧处理效果最佳。
马青[5](2016)在《臭氧化生理盐水治疗兔VX2肿瘤的初步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瘤内注射不同浓度的臭氧化生理盐水治疗VX2肿瘤的效果,初步探讨臭氧化生理盐水治疗VX2肿瘤的作用机制,同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90只荷瘤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所有荷瘤兔经耳缘静脉麻醉后心脏采血2ml,切开肿瘤处皮肤,于直视下测量肿瘤最长径及短径(与最长径相垂直),分别向瘤内注射生理盐水(A组)和20ug/ml、40ug/ml臭氧处理过的生理盐水(B组、C组)若干毫升(注射量=瘤体积的1/2倍,V=1/2ab2)。于第4、8、12天时每组随机挑选10只荷瘤兔麻醉后再次心脏采血2ml,切开肿瘤处皮肤测量肿瘤最长径及短径(与最长径相垂直),将所选瘤兔全部处死后取肿瘤、肝脏及肺组织。肉眼观察肿瘤的形态及色泽、探查肿瘤旁有无子灶及子灶的形态、数目及尺寸,剖腹观察有无肺及腹腔脏器转移,沿长轴切开肿瘤组织,测量内部坏死区域的最大径。根据所测得的肿瘤长短径计算肿瘤体积及肿瘤生长率。根据所测肿瘤内部坏死组织最大直径计算最大坏死率。分别检测血清中IL-6、TNF-α的浓度,计算其增长倍数。结果1、各个时间节点3组肿瘤的体积均不同程度增大,B、C组两组的肿瘤生长率显着低于A组生长率,在第4天时最为明显,第12天次之。实验组与对照组肿瘤生长率的差异在各时间节点均有统计学意义(4天时P=0.000,第8天时P=0.012,第12天时P=0.004),而B、C两组的体积生长率无明显差异(P>0.05)。2、各时间节点3组血清中IL-6、TNF-α的浓度变化均呈上升状态,且实验组比对照组的上升幅度略高,但差异不明显(P>0.05)。3、各时间节点B、C两组内部坏死率均大于A组,在第4天及第12天时A、C两组内部坏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4天时P=0.010,第12天时P=0.031),而A组与B组、B组与C组的差异不显着(P>0.05),第8天时,三组肿瘤内部坏死情况相差不显着(P>0.05)。结论瘤内直接注射一定剂量的臭氧化生理盐水可减缓肿瘤的生长甚至使部分肿瘤体积缩小,使肿瘤内部坏死面积明显增大,而IL-6和TNF-α合成及释放的增加,可能是臭氧化水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毛晶璘[6](2013)在《萘普生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及其臭氧降解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药品和个人护理用品(PPCPs)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它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危害。萘普生作为PPCPs的其中一种,是全球主要的抗炎镇痛非处方药物之一。在水环境中的污染浓度达到了ng/L的水平。萘普生具有非生物降解性,传统工艺的污水处理厂去除率不高,污水处理厂出水的检出率相对较高。长期低浓度暴露对网纹水蚤的繁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鱼肝细胞代谢也有影响。本文以萘普生为测试化合物,研究萘普生对斑马鱼胚胎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胚胎发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萘普生暴露浓度60μmol/L时,96hpf胚胎死亡率达到80%,96hpf-LC50为27.37μmol/L。暴露于萘普生的斑马鱼胚胎出现心包囊肿、卵黄囊肿和身体弯曲等畸形现象,高浓度暴露的胚胎其心包囊肿出现率达到100%,而孵化率明显下降。萘普生暴露使斑马鱼胚胎的代谢基因CYPIA和CYP2J26基因的表达量有明显增加,UGTIA1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减少。通过萘普生和重金属Cu2+对斑马鱼胚胎的单一毒性实验,研究这两者对胚胎的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Cu2+的斑马鱼胚胎96hpf-LC50为10.97μmol/L。萘普生与Cu2+在毒性单位比4:1,2:1,1:1,1:2,1:4对斑马鱼胚胎混合暴露实验,采用AI法评价联合毒性效应,所有毒性单位比的联合暴露实验都显示萘普生和Cu2+对斑马鱼胚胎致死效应的联合毒性为拮抗作用。萘普生与Cu2+能发生络合反应,对其络合物分析推测,该络合物分子由单核铜与两个萘普生上的羧基氧配位形成。本文研究了萘普生臭氧氧化的机理,考察了臭氧投加量,溶液pH,初始质量浓度,腐殖酸对萘普生臭氧降解的影响,探讨了萘普生臭氧氧化的降解动力学,并对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臭氧能快速降解萘普生,降解比较彻底。中性条件下臭氧流量为5,10,20mL/min时分别在32,14,8min时对萘普生基本完全降解,降解率随臭氧流量增加而增大,随着pH与初始质量浓度C0的增加而减小,腐殖酸抑制萘普生臭氧降解,抑制作用随着腐殖酸浓度增大而增强。pH=4~8时萘普生臭氧降解遵循拟零级动力学,pH=10时萘普生臭氧降解动力学为拟一级降解动力学。用GC-MS对中间产物产物进行分析,确定了臭氧氧化萘普生所产生的几种中间产物,都是萘环上的支链被臭氧逐步氧化形成的。
高媛[7](2012)在《多功能医用臭氧消毒仪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医院是患者集中治疗疾病、身体康复的公共场所,由于各类病患众多,极其容易传播疾病。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技术落后,无法达到患者的需求,与世界同行业的发展也相距较大。伴随着人们对于就医环境和设备的需求日益提高,改善这两方面成为行业转型的重大突破点。本文以就医环境和医患心理作为切入点,分析市场与同类产品后针对医用臭氧消毒仪进行完整的设计与开发。主要工作包括:(1)市场分析:对医疗设备产品以及医用消毒设备进行市场分析,发现了当前市场的问题与空白区域;(2)产品定位:提出产品定位为可进行病房,被服,医疗器械等消毒的臭氧消毒仪并通过人物和应用场景的模拟论证了该产品的市场可行性;同时按照满足医患双方情感需求的设计目标,进行产品设计的规划。(3)产品设计:针对产品定位系统的进行了从产品的形态、色彩、人机工程学、材质,功能结构,使用环境等的分析与设计;通过对多功能医用臭氧消毒仪的实际研究与开发,本论文探讨了情感化设计在医疗设备发展中的可行性,以及将多种功能结合在一台设备上对于技术开发和产品的影响。期望能够为医疗器械产品探索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找到新的核心竞争力。
张元华[8](2011)在《甘肃宁县晋枣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晋枣是甘肃宁县的特产,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受得天独厚立地条件的影响,宁县生产的晋枣品质极优,果肉酥脆、汁多味甜、营养丰富,古代曾为朝廷贡品,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宁县晋枣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产量逐年增加,现在宁县境内有晋枣栽培面积12.0万亩,年产鲜枣2400万公斤。其较高的经济价值给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然而宁县晋枣鲜枣售价低廉仅为5.0~6.0元/公斤,保存期短,如贮藏100天至春节前夕运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售价可达15~20元/公斤,除去原料收购及贮运费用6.0元/公斤,可获利润10~15元/公斤。因此晋枣贮藏保鲜已成为宁县红枣产业发展的瓶颈和咽喉,开展晋枣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对增值创汇,促进宁县枣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旨在借鉴前人果品贮藏保鲜研究成果,结合宁县晋枣产业实际分别采用气体调节、涂膜、浸泡和TBZ熏蒸,以及臭氧处理等方法,对宁县晋枣贮藏保鲜技术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概况起来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采收成熟度实验研究;2、贮藏保鲜单因素试验研究;3、贮藏保鲜主因素正交试验研究;4、贮后货架期试验研究;5、示范与推广可行性研究。同时,通过试验研究总结提出了宁县晋枣保鲜贮藏技术规程:做好果园管理,一年把好四次施肥关,防病防虫,注重肥水管理;采前喷施氯化钙、赤霉素;采收选好时间,人工采收,防止机械损伤;预冷1—2天;进行贮前处理;严格包装、注意库房消毒,做好果品堆放、贮期管理、出库运输、货架期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技术规程。通过试验研究得出结论:宁县晋枣保鲜贮藏主要技术参数为:在早晨露水干后或傍晚,带果柄采收中成熟度(果面1/2—3/4红)枣果,用4.5%TBZ保鲜剂按7g/m3熏蒸3h,用浓度为50mg·m-3的臭氧处理0.5h,气体成分为2%CO2 +7%O2+91%N2,贮藏温度为-0.5±0.5℃,相对湿度为90%~95%,在该条件下贮藏宁县晋枣135d,鲜度指数可达60%以上,好果率达96%以上,贮后果实色泽红艳,口感俱佳,贮后枣果货架期常温下(10~20℃)4d,超市冷贮架(6~10℃)7d,达到国家鲜食枣质量标准。综合市场调查和研究,推广宁县晋枣限气贮藏和保鲜剂联用保鲜技术,对于提高晋枣商品价值,促进晋枣产业发展,增收创汇,保护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项目推广势必得到广大枣农的拥护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很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赵庆[9](2011)在《臭氧及负离子对鸡蛋保鲜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综述了国内外鸡蛋的储藏保鲜技术的现状,提出了分别以不同浓度的臭氧、负离子结合保鲜盒包装处理贮藏鸡蛋的技术方案,在30℃、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以不同浓度的臭氧、负离子处理鸡蛋贮藏四周的比较试验,首先研究臭氧及负离子对贮藏过程中鸡蛋的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主要是贮藏过程中菌落总数)的变化规律。其次通过对于影响鸡蛋安全的主要的三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具体研究,来探索臭氧、负离子的杀菌效果。第三,研究了对于鸡蛋溶菌酶的作用。最后,研究鸡蛋主要营养指标的变化。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用臭氧及负离子处理的鸡蛋,在理化指标(失重率,蛋黄指数、哈夫单位,蛋白pH)、感官指标(蛋白、蛋黄、系带)及微生物指标(贮藏过程中的菌落总数)上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而空白对照组情况明显差于处理组。就感官及理化指标而言,负离子的效果好于臭氧;就微生物指标而言,臭氧的效果好于负离子。2.臭氧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杀菌效果显着。随着臭氧作用时间的延长,杀菌效果呈上升趋势。作用4min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杀菌率分别达到:54.17%、85.24%、89.16%。负离子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有一定的杀菌效果。随着负离子作用时间的延长,杀菌效果呈上升趋势。但总体而言,负离子的杀菌效果明显弱于臭氧。作用7min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杀菌率分别达到20.76%、25.24%、58.97%。3.臭氧处理会抑制溶菌酶酶活,臭氧处理10min、20min、30min后,溶菌酶酶活分别下降了24.12%、38.39%、53.70%。臭氧处理导致溶菌酶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体现在α-螺旋的增多,说明,溶菌酶的活性变化与构象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负离子处理也会抑制溶菌酶酶活,负离子处理10min、20min、30min后,溶菌酶酶活分别下降38.39%、50.71%、62.65%。负离子处理导致溶菌酶的二级结构发生变化。溶菌酶变性后,其原有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或消失,导致活性中心消失而失去原来的催化活力。由此可见,在臭氧、负离子保鲜鸡蛋的过程中,虽然臭氧、负离子对于鸡蛋的各项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起到良好的作用,但臭氧、负离子也是一把“双刃剑”,会对于溶菌酶的活性有所抑制。从而可以推论,臭氧、负离子处理保鲜鸡蛋与蛋清溶菌酶的活性大小没有相关性。这可能是由于蛋清溶菌酶的作用在于杀菌来起到一定的保鲜作用,而臭氧、负离子本身的杀菌作用就强于蛋清溶菌酶的作用,已经可以起到足够的保鲜作用。4.使用臭氧、负离子对鸡蛋进行处理后,在四周的贮藏时间内,臭氧及负离子对于鸡蛋的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以及氨基酸组分的保持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臭氧组在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上较空白对照组分别高出0.49%、0.18%、0.10%。从氨基酸组分分析来说,除了脯氨酸外,臭氧组的其他的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负离子组在水分含量、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上较空白对照组分别高出0.48%、0.28%、0.20%。从氨基酸组分分析来看,贮藏四周后,除了组氨酸外,负离子组的其他的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空白对照组。5.在30-C,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臭氧和负离子对于鸡蛋保鲜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在与同期的空白对照组比较来看,臭氧和负离子组的鸡蛋保鲜效果良好。综合臭氧、负离子对于鸡蛋保鲜试验中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酶以及各营养指标的分析来看,负离子处理对于保持鸡蛋的商品特性有较好的作用:在略高于常温的30℃的条件下,4周后,负离子组的鸡蛋未散黄、未出现腐败的气味,这对于位于气候炎热地区或者夏季鸡蛋的贮运保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刘俊梅[10](2008)在《臭氧杀菌对鸡蛋质量安全的影响》文中指出鸡蛋是人们喜爱的质优价廉的产品,但鸡蛋在产出及销售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微生物的污染,甚至存在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污染隐患,直接影响着鸡蛋的消费安全。本文用臭氧对鸡蛋进行杀菌处理,旨在延长鸡蛋的保质期,提高鸡蛋的质量安全。研究结果如下:本文对市场上鸡蛋的污染类型进行了分类并测定了不同污染类型蛋壳表面的细菌总数。结果显示:鸡蛋的主要污染类型为粪便污染、粉尘污染、血渍污染、羽毛污染及这几种污染类型构成的混合污染。其中粪便污染率最高,达到了13.6%。受污染鸡蛋蛋壳表面的细菌数为3.29×103cfu/个蛋壳~1.11×104cfu/个蛋壳。其中受粉尘污染的鸡蛋蛋壳表面细菌数最多,达到了1.11×104cfu/个蛋壳。对北京市场德青源,留民营等4种品牌包装鲜鸡蛋以及散装鸡蛋在贮存过程中蛋壳、蛋清及蛋黄中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及沙门氏菌检出情况进行了测定。研究发现,不同品牌的鸡蛋蛋壳表面在贮存初期细菌总数介于9.315×102cfu/个蛋壳~1.367×104cfu/个蛋壳之间,且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存在上升趋势;品牌鸡蛋贮存初期蛋内容均未检出污染细菌,而在贮存6天后检出污染细菌,细菌总数与大肠菌群存在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的变化。除A品牌鸡蛋外,市售鲜蛋均存在沙门氏菌污染,蛋壳表面污染率为1.67%~8.3%,内容物中污染率为1.67%~5%。其中散装鸡蛋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及沙门氏菌检出率均高于其它几种品牌的鸡蛋。本文对臭氧的溶解特性及臭氧在水中的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臭氧在水中的溶解性受温度、水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当温度为0℃时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42mg/L,温度为40℃时溶解度为1.18mg/L。室温下,将臭氧气体通入蒸馏水及自来水中10min后分别测定其浓度,在蒸馏水中臭氧的浓度为4.43mg/L,在自来水中的浓度为3.91mg/L。这说明低温、减少杂质有利于臭氧在水中的溶解。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臭氧浓度逐渐减小。浓度为2.12mg/L的臭氧水放置50min后浓度为1.19mg/L。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性,本研究中分别用浓度为2,3,4,5,6 mg/L的臭氧水对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进行灭菌性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臭氧水对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均具有杀灭作用,且随着臭氧浓度的增加,杀菌率提高。当臭氧浓度达到6mg/L时,对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氏菌的杀菌率分别为99.56%,97.20%,98.76%。用浓度为2,3,4,5,6mg/L的臭氧水处理鸡蛋,经处理的鸡蛋与对照组鸡蛋在温度为(20±2)℃,相对湿度为70%的条件下贮存,每隔两天对其理化及微生物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经臭氧处理组的鸡蛋蛋壳,蛋清及蛋黄中的细菌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处理组的鸡蛋新鲜度指标优于对照组。从本研究我们可以看出,臭氧对提高鸡蛋的安全性延长其保质期具有一定的作用,臭氧在鸡蛋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臭氧消毒仪的原理与臭氧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臭氧消毒仪的原理与臭氧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臭氧在非洲猪瘟防控上的合理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臭氧 |
2 臭氧消毒优点 |
3 臭氧消毒影响因素 |
3.1 臭氧浓度 |
3.2 作用时间 |
3.3 环境温度 |
3.4 环境湿度 |
4 非洲猪瘟及其病毒特点 |
5 臭氧在非洲猪瘟防控上须合理利用 |
6 总结 |
(3)基于模块化配置的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能力评估与模拟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相关概念界定及缩略词定义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模块化理论方面[4] |
1.2.2 保障能力评估方面 |
1.2.3 模拟仿真方面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4.1 模块化设计和研究 |
1.4.2 保障能力评估研究 |
1.4.3 模拟仿真系统设计与开发 |
1.5 研究思路 |
1.6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章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设计 |
2.1 系统论与模块化原理 |
2.1.1 系统方法论 |
2.1.2 模块化理论 |
2.2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设计 |
2.2.1 模块化分解 |
2.2.2 模块化组合 |
2.2.3 模块属性 |
2.3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结论的数学验证 |
2.4 传染病现场防控模块的配置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编配方案 |
3.1 传染病现场防控机构分级支援保障 |
3.2 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装备需求 |
3.2.1 根据传染病应急处置分队编组确定装备需求 |
3.2.2 根据传染病疫情特征确定装备需求 |
3.3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块化编组 |
3.3.1 传染病现场防控工作内容确定装备模块的种类编配 |
3.3.2 传染病防控任务需求确定装备模块的数量编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能力评估 |
4.1 综合评价方法与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评估 |
4.1.1 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基本程序 |
4.1.2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综合评价方法 |
4.2 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完成度评估 |
4.2.1 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与装备评估 |
4.2.2 针对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完成度的装备评估 |
4.2.3 针对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效能评估 |
4.3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能力评估软件平台开发 |
4.3.1 系统需求分析 |
4.3.2 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完成度平台 |
4.3.3 传染病现场防控任务保障效能评估平台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拟仿真 |
5.1 模拟仿真系统概述 |
5.1.1 模拟仿真的基本概念 |
5.1.2 模拟仿真的基本步骤 |
5.2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模拟仿真 |
5.2.1 GIS与模拟仿真 |
5.2.2 传染病现场防控仿真建模 |
5.2.3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仿真过程的运行 |
5.3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仿真系统开发 |
5.3.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5.3.2 系统数据结构 |
5.3.3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仿真系统实现 |
5.4 基于传染病现场防控演练的仿真系统验证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1.1 模块化设计和研究 |
6.1.2 保障能力评估研究 |
6.1.3 仿真模拟系统设计与开发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三级传染病现场处置机构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体系表 |
附录2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任务需求调查表 |
附录3 传染源检测装备模块需求调查表 |
附录4 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指标重要度(权重)专家调查表 |
附录5 系统实现的部分源代码 |
在学期间取得的成果和发表的代表性论着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不同臭氧浓度对下部烟叶化学成分和香味物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试剂、仪器 |
1.1.1 材料 |
1.1.2 试剂 |
1.1.3 仪器 |
1.1.4 GC-MS条件 |
1.2 方法 |
1.2.1 原料的臭氧处理 |
1.2.2 感官评价方法 |
1.2.3 化学常规成分测定方法 |
1.2.4 香味成分分析前处理 |
1.2.5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感官质量评价 |
2.2 常规化学成分分析 |
2.3 香味成分分析 |
3 讨论 |
4 结论 |
(5)臭氧化生理盐水治疗兔VX2肿瘤的初步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一、动物模型制作及臭氧化生理盐水配制 |
二、实验分组及取材 |
三、计算肿瘤生长率及IL-6、TNF-α增长倍数 |
四、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肿瘤体积及内部坏死变化 |
二、免疫检测变化 |
三、肿瘤形态学及转移情况 |
讨论 |
一、臭氧化水治疗VX2肿瘤的可行性分析 |
二、臭氧化水治疗VX2肿瘤的疗效评价 |
三、臭氧化水治疗VX2肿瘤的作用机制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臭氧化水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6)萘普生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及其臭氧降解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PPCP_s研究进展简介 |
1.1.1 PPCPS概述 |
1.1.2 PPCP_s的污染现状与来源 |
1.1.3 PPCP_s的环境危害 |
1.1.4 PPCP_s的处理方法 |
1.2 萘普生研究进展简介 |
1.2.1 萘普生概述 |
1.2.2 萘普生的环境现状与危害 |
1.2.3 萘普生的去除方法 |
1.3 斑马鱼及其胚胎在毒理学中的应用 |
1.3.1 斑马鱼的基本生物特征 |
1.3.2 斑马鱼的研究优势 |
1.3.3 斑马鱼胚胎的毒理学应用 |
1.4 臭氧氧化技术简介 |
1.4.1 臭氧的性质 |
1.4.2 臭氧的氧化机理 |
1.4.3 臭氧技术应用简介 |
1.5 选题背景意义和研究内容 |
1.5.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萘普生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试剂 |
2.1.2 实验仪器 |
2.1.3 实验生物 |
2.1.4 实验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萘普生对胚胎的急性毒性 |
2.2.2 萘普生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
2.2.3 萘普生对斑马鱼胚胎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萘普生与Cu~(2+)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作用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实验试剂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实验生物 |
3.1.4 实验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Cu~(2+)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 |
3.2.2 萘普生与Cu~(2+)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效应 |
3.2.3 萘普生与Cu~(2+)络合物的鉴定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萘普生的臭氧降解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实验试剂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实验方法 |
4.1.4 分析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检测波长的确定 |
4.2.2 pH对萘普生臭氧降解的影响 |
4.2.3 臭氧投加量对萘普生臭氧降解的影响 |
4.2.4 初始质量浓度对萘普生臭氧降解的影响 |
4.2.5 腐殖酸对萘普生臭氧降解的影响 |
4.2.6 臭氧降解动力学 |
4.2.7 中间产物分析与反应途径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和意义 |
5.2 本文的创新点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多功能医用臭氧消毒仪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章 臭氧消毒仪市场分析研究 |
2.1 医疗器械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市场 |
2.1.2 国内市场 |
2.2 医疗器械产品的发展趋势 |
2.3 臭氧消毒仪市场分析 |
2.3.1 臭氧消毒仪器产品现状 |
2.3.2 臭氧消毒仪的现有技术 |
第3章 产品设计理论与臭氧消毒仪的产品定位 |
3.1 产品设计理论 |
3.1.1 产品语义学与情感化设计 |
3.1.2 绿色设计 |
3.1.3 其他设计理论与方法 |
3.2 臭氧消毒仪产品定位 |
3.3 应用场景分析 |
3.3.1 用户模型以及使用场景的建立 |
第4章 “杰辰A10”型臭氧消毒仪设计研究 |
4.1 产品形态设计 |
4.1.1 形态设计方案 |
4.2 尺寸及人体工程学分析 |
4.3 色彩设计 |
4.4 材质选择 |
4.5 功能结构设计 |
4.6 使用环境及操作方式分析 |
第5章 总结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8)甘肃宁县晋枣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中国枣概述 |
1.1.1 国外枣产业发展现状 |
1.1.2 国内枣产业发展现状 |
1.2 宁县晋枣概述 |
1.2.1 宁县晋枣的形态特征和资源分布 |
1.2.2 宁县晋枣的营养价值 |
1.2.3 宁县晋枣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1.2.4 宁县晋枣产业发展前景 |
1.3 果蔬贮藏保鲜技术现状 |
1.3.1 预冷 |
1.3.2 冷藏 |
1.3.3 气调贮藏 |
1.3.4 减压贮藏 |
1.3.5 防腐保鲜剂 |
1.3.6 辐照处理保鲜 |
1.3.7 臭氧及负氧离子保鲜 |
1.3.8 磁场杀菌保鲜 |
1.3.9 生物技术保鲜 |
1.4 本试验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设备与仪器 |
2.4 试验方法 |
2.4.1 采收成熟度试验 |
2.4.2 影响宁县晋枣贮藏保鲜单因素试验 |
2.4.3 影响宁县晋枣贮藏保鲜主因素正交试验 |
2.4.4 宁县晋枣贮后货架期试验 |
2.5 试验指标及其测定 |
2.5.1 硬果率、好果率统计 |
2.5.2 鲜度指数 |
2.5.3 果实感观鉴评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采收成熟度对贮藏效果的影响 |
3.2 气调贮藏对宁县晋枣贮藏效果的影响 |
3.3 保鲜剂处理对宁县晋枣贮藏效果的影响 |
3.4 臭氧处理对宁县晋枣贮藏效果的影响 |
3.5 主因素正交试验对宁县晋枣贮藏效果的影响 |
3.6 宁县晋枣贮后货架期试验研究 |
3.7 货架期宁县晋枣感官鉴评 |
3.8 宁县晋枣贮藏保鲜技术操作规程 |
3.8.1 操作工序流程 |
3.8.2 果园管理 |
3.8.3 采前处理 |
3.8.4 采收 |
3.8.5 预冷 |
3.8.6 贮前处理 |
3.8.7 包装 |
3.8.8 库房消毒 |
3.8.9 果品堆放 |
3.8.10 贮期管理 |
3.8.11 出库、运输 |
3.8.12 包装、货架期 |
3.9 宁县晋枣贮藏保鲜技术示范与推广可行性 |
3.9.1 现有工作基础 |
3.9.2 前期工作取得的经济效益 |
3.9.3 技术情况、经济效益,市场风险分析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9)臭氧及负离子对鸡蛋保鲜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鸡蛋产业的现状 |
1.1 鸡蛋产业的发展状况 |
1.2 鸡蛋的商品价值 |
2 鸡蛋贮藏保鲜研究进展 |
2.1 简易贮蛋法 |
2.2 冷藏法 |
2.3 浸泡法 |
2.4 气调法 |
2.5 射线辐射法 |
2.6 涂膜法 |
2.7 臭氧技术 |
2.7.1 臭氧的特性 |
2.7.2 臭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2.8 负离子技术 |
2.8.1 负离子的特性 |
2.8.2 负离子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3 课题背景、意义及研究内容 |
3.1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及意义 |
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臭氧、负离子对鸡蛋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原料 |
1.1.2 试剂 |
1.1.3 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1.2.1 试验装置设计 |
1.2.2 试验设计 |
1.2.3 指标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臭氧对贮藏过程中鸡蛋品质的影响 |
2.1.1 臭氧对贮藏过程中鸡蛋感官品质的影响 |
2.1.2 臭氧对贮藏过程中鸡蛋失重率的影响 |
2.1.3 臭氧对贮藏过程中蛋黄系数的影响 |
2.1.4 臭氧对贮藏过程中鸡蛋哈夫单位的影响 |
2.1.5 臭氧对贮藏过程中蛋白pH的影响 |
2.1.6 臭氧对贮藏过程中蛋壳表面菌落总数的影响 |
2.2 负离子对贮藏过程中鸡蛋品质的影响 |
2.2.1 负离子对贮藏过程中鸡蛋感官品质的影响 |
2.2.2 负离子对贮藏过程中鸡蛋失重率的影响 |
2.2.3 负离子对贮藏过程中蛋黄指数的影响 |
2.2.4 负离子对贮藏过程中鸡蛋哈夫值的影响 |
2.2.5 负离子对贮藏过程中蛋白pH的影响 |
2.2.6 负离子对贮藏过程中鸡蛋菌落总数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臭氧、负离子对影响鸡蛋安全的三种细菌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原料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指标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臭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杀菌结果 |
2.2 负离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的杀菌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臭氧、负离子对蛋清溶菌酶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原料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臭氧对蛋清溶菌酶的影响 |
2.1.1 臭氧对蛋清溶菌酶活力的影响 |
2.1.2 臭氧对蛋清溶菌酶结构的影响 |
2.2 负离子对蛋清溶菌酶的影响 |
2.2.1 负离子对蛋清溶菌酶活力的影响 |
2.2.2 负离子对蛋清溶菌酶结构的影响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臭氧、负离子对鸡蛋营养组分的影响 |
1 材料及方法 |
1.1 材料 |
1.1.1 试验原料 |
1.1.2 主要试剂 |
1.1.3 仪器设备 |
1.2 方法 |
1.2.1 试验设计 |
1.2.2 指标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臭氧对鸡蛋营养组分的影响 |
2.1.1 臭氧对鸡蛋水分的影响 |
2.1.2 臭氧对鸡蛋蛋白质的影响 |
2.1.3 臭氧对鸡蛋脂肪的影响 |
2.1.4 臭氧对鸡蛋氨基酸的影响 |
2.1.5 臭氧对于蛋壳作用的电镜观察 |
2.2 负离子对鸡蛋营养组分的影响 |
2.2.1 负离子对鸡蛋水分的影响 |
2.2.2 负离子对鸡蛋蛋白质的影响 |
2.2.3 负离子对鸡蛋脂肪的影响 |
2.2.4 负离子对鸡蛋氨基酸的影响 |
2.2.5 负离子对于蛋壳作用的电镜观察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
1 结论 |
2 创新点 |
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10)臭氧杀菌对鸡蛋质量安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我国鸡蛋产业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1.1.1 鸡蛋的营养和保健功能 |
1.1.2 我国及世界上其他国家鸡蛋生产消费情况 |
1.1.3 我国蛋品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
1.2 影响鸡蛋质量安全的因素 |
1.2.1 微生物因素 |
1.2.2 饲喂因素 |
1.3 微生物对鸡蛋质量安全的影响 |
1.3.1 微生物引起的鸡蛋腐败变质对鸡蛋质量安全的影响 |
1.3.2 致病菌对鸡蛋质量安全的影响 |
1.4 食品中主要的杀菌技术 |
1.4.1 超高压(UHP)杀菌技术 |
1.4.2 脉冲电场(PEF)杀菌 |
1.4.3 紫外照射(UV irradiation) |
1.4.4 辐照杀菌技术 |
1.4.5 超声波杀菌 |
1.4.6 臭氧杀菌 |
1.5 臭氧及其应用 |
1.5.1 臭氧的发现及研究 |
1.5.2 自然界中的臭氧 |
1.5.3 臭氧的理化性质和生成方法 |
1.5.4 臭氧消毒灭菌技术的特点 |
1.5.5 臭氧的广谱杀菌效果 |
1.5.6 臭氧的应用研究 |
1.5.7 臭氧在鸡蛋中的应用 |
1.6 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1.6.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6.2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菌株 |
2.2 培养基 |
2.3 化学试剂 |
2.4 试验材料 |
2.5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6 试验设计 |
2.6.1 试验方法 |
2.6.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7 统计分析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污染物对鸡蛋质量安全的影响 |
3.1.1 鸡蛋的污染类型 |
3.1.2 不同污染类型的细菌总数 |
3.2 不同品牌鸡蛋贮存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 |
3.2.1 不同品牌鸡蛋细菌总数在贮存期间的变化 |
3.2.2 不同品牌鸡蛋大肠菌群数在贮存期间的变化 |
3.2.3 在贮存过程中沙门氏菌的检出情况 |
3.3 臭氧水稳定性试验 |
3.3.1 时间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
3.3.2 温度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
3.3.3 水质对臭氧浓度的影响 |
3.4 臭氧对微生物杀灭效果的研究 |
3.5 臭氧对鸡蛋质量安全的影响 |
3.5.1 臭氧对鸡蛋微生物指标的影响 |
3.5.2 臭氧对鸡蛋理化指标的影响 |
4 讨论 |
4.1 鸡蛋的污染类型 |
4.2 在(20±2)℃贮存条件下,蛋壳及蛋内容物中微生物分析 |
4.3 臭氧水稳定性试验分析 |
4.4 臭氧水杀菌效果分析 |
4.5 臭氧处理对鸡蛋质量安全的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四、臭氧消毒仪的原理与臭氧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臭氧在非洲猪瘟防控上的合理利用[J]. 宋忠旭,李良华,赵海忠,彭先文,孙华,梅书棋. 猪业科学, 2021(10)
- [2]医用消毒机器人设计研究[D]. 史蕊丹. 湖北工业大学, 2021
- [3]基于模块化配置的传染病现场防控装备保障能力评估与模拟仿真研究[D]. 赵欣.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7(01)
- [4]不同臭氧浓度对下部烟叶化学成分和香味物质的影响[J]. 郑凯,范磊,赵珊珊,许衡,罗贞宝,李浩亮,王充,许春平. 中国烟草科学, 2016(06)
- [5]臭氧化生理盐水治疗兔VX2肿瘤的初步实验研究[D]. 马青. 第二军医大学, 2016(06)
- [6]萘普生的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及其臭氧降解特性研究[D]. 毛晶璘. 浙江工业大学, 2013(03)
- [7]多功能医用臭氧消毒仪设计研究[D]. 高媛. 南昌大学, 2012(01)
- [8]甘肃宁县晋枣贮藏保鲜技术研究[D]. 张元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6)
- [9]臭氧及负离子对鸡蛋保鲜作用的研究[D]. 赵庆.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5)
- [10]臭氧杀菌对鸡蛋质量安全的影响[D]. 刘俊梅. 河北农业大学,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