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战略及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邵珊珊[1](2021)在《工商银行温州分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墨竹[2](2021)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文中认为国际化经营是世界银行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资银行转型发展的必要环节。对于银行国际化发展来说,无论是海外业务改革、国际并购或重组,都需要通过海外布局作为载体得以实施,而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加强区域布局是国际化最直接的表现方式,也是成就一流跨国银行的基本路径。发达国家老牌跨国银行在过去几十年间,通过海外布局大幅推动了自身的国际化进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金融危机、欧债危机使得发达国家老牌跨国银行国际化发展进入瓶颈期,前期的业务优势、区位优势不复存在,甚至部分老牌跨国银行选择退出次要区域市场以保存竞争实力。这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无疑是一个抢占国际市场的机遇窗口。世界银行业的彼消此涨,使中资银行不得不思考,在经历了国际化初期的快速发展后,今天要如何进一步深化海外市场布局、强化业务管理,实现由“走出去”到“沉下去”、由“做大”到“做强”的转变?中资银行正处于谋求战略发展和国际化转型的关键阶段。然而,当前世界经济低迷,疫情影响持续,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中国坚挺的经济金融市场,以及“一带一路”倡议、RECP自由贸易区等国际经济合作平台的逆势表现,仍为中资银行提供了足够的发展空间。特别是我国主张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高质量发展,更是为中资银行国际化开辟了崭新路径。于是,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课题研究也变得愈发关注和重视。梳理众多关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关课题研究,我们发现,宏观研究多于微观研究、务虚探索多于务实研判,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一是银行国际化问题的主流研究重点仍集中在如何提高银行国际化竞争力、银行国际化发展影响因子分析等课题上,而忽视了非常重要的区位选择布局及环境背景研究;二是对于中资银行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资金融通的中坚力量,关注两者之间勾稽推动关系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三是少有研究者会从“一带一路”沿线整体角度切入,对区位选择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探索建立系统数据模型,提供可量化的对策建议。基于上述问题,本文认为,对于中资银行来说,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平台,抢占银行国际化发展机遇,区位选择布局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的研究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这不仅是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整体情况的广泛整理,是对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路径的深入挖掘,更是对两者间关联匹配度的创新研究。本文通过构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以下简称“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选取“一带一路”倡议沿线69个国家2015年至2019年政治、经济、金融、贸易、营商数据作为样本,借助SVM支持向量机模型(以下简称“SVM模型”)进行分类评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否适合中资银行发展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结合银行国际化动因涉及的指标与实证结果进行差异化对标对比,对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面对选择“一带一路”倡议沿线目标国家进行国际化布局时,中资银行可以借助研究结果,结合自身业务发展需求,做具有针对性的差异化选择,降低区位选择布局成本。同时,研究结论也能为不同性质、或处于不同国际化发展阶段的中资银行,提供可量化的区位选择建议,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整体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1章,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2章,梳理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理论研究脉络,说明相关理论基本概念,形成文献综述,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同时,为进一步探究理论运作机理,引入国内外大型银行国际化优秀案例,提炼可供借鉴的国际化区位选择经验。第3章,对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进行区位选择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中资银行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现状,判断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优势和劣势。第4章,介绍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的构建思路和方法,数据库的建立和指标选取等,并进一步阐释SVM模型原理和指标内涵。第5章,运用SVM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基于SVM模型实验结果,回归银行国际化动因理论,结合差异化指标给出有针对性的判断建议。第6章,“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的主要结论和下一步建议。通过理论演绎和实证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为:首先,“一带一路”倡议与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脉络吻合,两者发展相互助推;SVM模型实验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结果显示实验样本集中有47个国家适合中资银行开办分支机构或进一步发展国际化业务。其次,从实证结果分析来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东盟、中欧、东欧三个区域最适合中资银行开拓发展。第三,结合实证分析结论,中资银行可以综合考虑税收法律、文化维度、环境绩效等附加因素,进一步优化区位选择结果。最后,SVM模型可实现进一步延展,待“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数据进一步完善,发展更为成熟时,可在现有模型基础上直接增加指标参数,实现模型结果的实时测度,及时帮助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实现国际化区位最优选择。同时,为进一步提高和巩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区位优势,中资银行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安排:(1)统筹规划国际化区位选择布局战略;(2)做好自身区位选择布局阶段化安排,实现对“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网格化辐射;(3)强化中资银行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化合作意识,加强公司治理,提升服务管理效率;(4)进一步践行可持续发展责任,以服务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经济健康发展。
高理慧[3](2021)在《中国银行枣庄分行零售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杨琦玮[4](2021)在《L银行市场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首先,我国经济改革的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必将加剧市场中作为商品服务提供者的同行的市场主体之间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其次,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常态,原来高速的发展已经不可能,在长时期之内,我国经济很可能是中低速的发展,在此经济环境之下,市场竞争主体的各商业银行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谁能够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得到市场认可的商品和服务,谁能够做好营销促销工作,谁的产品或服务就能够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获得利润,实现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L银行是一家国有控股的城市商业银行,通过SWOT理论模型的分析,L银行与同行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弱点,特别是与国有大型银行相比,在网点布局、品牌知名度、人才和资本方面确实明显处于弱势地位,但是,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在城市商业银行中,L银行在资本、人才、品牌等方面亦有自己的优势;在日益开放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既给L银行带来了挑战威胁,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对于此问题必须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为了做好本论文研究,本文利用了 SWOT分析理论模型、市场细分理论(Segmenting)、产品策略(Product Strategy)理论、营销分销渠道策略等与L银行营销促销相关的理论,依据这些理论,本文为L银行的营销促销提出了建议,并为营销促销的目的实现,提出了实施建议。笔者本人就是L银行的一名员工,因此笔者对L银行的目前状态相对来说相当的了解,这些建议措施都是基于L银行的实际现状提出来的,希望能够为L银行的发展做出一些有益的贡献。
高家航[5](2021)在《传统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应对去媒介化案例分析 ——以招商银行金葵花业务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我国传统银行正处于个人金融业务去媒介化发展的严峻时期,传统银行不得不寻求突破来应对这次变革,单纯依靠提供传统经营服务进行规模扩张的经营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因此通过创新银行经营模式,提升银行服务水平,可以使银行经营效率更高。最终,既可以帮助传统银行在如今的市场竞争中灵活应对去媒介化冲击,也能在发现新的挑战时迅速适应市场,这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招商银行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方面每次都获得出色的成绩。招商银行在中资银行中较早重视起个人金融业务的服务,并在个人金融业务成就领域多次获得最佳零售银行称号。因此,从招商银行实际业务运营过程中运用的应对去媒介化的经营策略入手,首先通过招商银行金葵花业务推出时的营销分析,突出招商银行在做好线下经营方面所做的前期准备,再通过对金葵花业务服务客户过程中实施的策略进行分析,归纳招商银行在应对个人金融业务去媒介化冲击方面取得的成果与经验,最后分析金葵花业务数字化发展方式将金融产品与服务进行线上经营,体现了招商银行既延续并扩大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又主动参与去媒介化发展来抵抗去媒介化冲击的多方面应对策略。最后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启示:第一,发挥品牌效应,以品牌影响力吸引并凝聚客源,增强产品与服务竞争力;第二,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能力,将产品与服务做精细化分层分类,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第三,加强风险管控,完善风险管理,保障客户资产安全,降低银行经营风险;第四,发挥商业银行传统优势优化服务渠道与服务质量,提高客户忠诚度,获取稳定利润。并根据招商银行在金葵花业务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提出对应的对策建议,一是推动线下网点建设,便于客户与银行建立业务联系;二是重视普通客户扩展,扩充高端客户来源;三是完善服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提高整体服务效率。
葛露[6](2021)在《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四十年,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出国留学、出国旅游、境外投资等。据统计,2019年我国出境旅游16921万人次,出国留学达70.35万人。个人财富的快速增加,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使得个人外汇需求激增。随着个人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了个人外汇业务在其中贡献的巨大价值。市场调研结果显示,个人外汇业务客户基本为中高收入群体,是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潜在客户,是商业银行需要招揽并开发的潜力股。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只有不断地围绕着中高收入群体,提供本外币一体化的配套服务,才能够真正地满足个人客户金融业务需求,通过构建良好的客户关系,来提高客户的个人金融服务满意程度。由此可见,个人外汇业务已经成为了个人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商业银行间互相竞争的一把利剑。与此同时,个人外汇业务是一项兼具严肃性和使命感的业务。把个人外汇业务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好抓实,坚决维护我国对外开放形象和外汇市场秩序,执行个人外汇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展现社会担当,不仅是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当前科技创新为商业银行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叠加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如此错综复杂的背景下,以A银行为切入点,研究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优化问题显得非常适时且重要。结合国内外学者对银行金融业务,尤其是对商业银行营销研究成果的分析,发现对个人外汇业务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以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优化为研究对象,回顾其发展历程,依据7P营销理论、STP理论、关系营销理论等,收集A银行以及同行业其他银行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以此作为了解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发展营销环境、经营情况的依据,发现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优化存在目标市场定位不清晰、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定价没有优势、获客渠道过于单一、宣传针对性及深度不够、专业队伍考核目标不明确、网点对客服务口径有差异、业务流程繁琐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A银行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综合运用STP、7P营销理论,从目标市场、产品、价格、渠道等八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本文认为,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在未来的营销活动中,应关注市场细分,拓宽产品及服务,以灵活的定价机制、多样的获客渠道、创新的宣传方式、完善的考核体系、专业的服务能力、便利的业务流程,实现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在同业保持领先地位,守住市场份额。
李素梅[7](2021)在《农村商业银行基层网点零售业务转型策略研究 ——以A农商行为例》文中指出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的核心,是支持三农发展的关键环节,发展好农村金融、服务好三农经济,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经济基础和保障。农商行是县域一级的法人机构,是服务农民、农村、农村经济的主要力量,相较于其他商业银行,其优势在于,农商行的网点在农村分布广,网点触角延伸到了很多广大农村地区,拥有良好的经营基础和人缘、地缘优势;其次是国家对“三农”经济的支持,也通过农村商业银行惠及到广大的农村、农民身上,形成了以“政府——农商行——农民”互利共赢的农村金融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农商行发展水平不高,其外部、内部都存在很多问题。网点是银行业务发展最基础的单元,是银行产品展示和服务的窗口,它能实现面对面地与客户进行交流互动,让客户切身体验到银行的服务,在客户维护方面比其他渠道更为有效。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客户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也随之改变,银行网点传统的批发式金融服务、坐等客户上门的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客户需求,客户要求的服务更个性化、更细分化、更方便快捷。对于农商行的网点来说,也面临着客户细分程度低、服务同质化、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差异化的服务需求、网点成本高运行效率低等问题,导致银行经营效率不高、创利低下。如何解决银行网点发展的这些问题?很多银行经过探索和研究,发现零售银行业务相较于传统的公司业务具有小额分散、低资本消耗、抗周期性强、覆盖面广、风险低等优势,对银行收入的贡献度越来越高,因此很多国外商业银行、国内大型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提出了着力打造零售银行的战略,通过零售业务来实现利润提升的转型策略。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正是基于很多商业银行已经把零售银行业务纳入了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的转型背景下,结合A农商行的案例,以点带面,来分析农商行在网点和零售业务转型发展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农商行基层网点零售业务转型的方法和措施,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A农商行基层网点零售业务转型发展的总体思路、原则和方向,网点零售银行业务转型的关键在于,零售业务体制机制的建设以及营销理念的转变,“以客户为中心”的网点规划布局、流程优化和零售产品设计,网点内部硬件、软件的转型,强劲的科技支撑,线上、线下的渠道建设,以及专业营销团队的打造和与零售银行业务相匹配的绩效考核,以及各项策略的落实。
李抒[8](2021)在《第三方支付发展背景下YC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商业银行的零售业务以其业务范围和基数体量而具备着较高的抗风险性能力,同时也对银行整体的经营利润增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已经是数年来各家金融机构一直在探索的课题。在过去十年里,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产物——第三方支付,以其独有的运营模式,最为剧烈地冲击着银行的零售业务。本文以我国大型国有零售银行YC银行为研究对象,分析第三方支付的迅猛发展对YC银行传统零售业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探究了YC银行目前零售业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YC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方向和对策。YC银行为我国第六大国有银行,以其全国最多的物理网点和零售业务占比最高而成为我国最具特色的大型零售银行。本文首先界定第三方支付和银行零售业务的相关概念,明确二者的一般分类,并介绍零售业务转型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的探讨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从机遇和挑战两个视角着手,分析第三方支付对YC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一方面,第三方支付的出现削弱零售中间业务、冲击银行的客户基础和资金沉淀等,为零售业务的发展带来挑战。另一方面又有助于YC银行自有移动支付打开新局面,在联合竞争对手的形态下,可以降低成本、有效获客以及提高服务质量,为零售业务的转型带来发展机遇。再次,文章总结分析了YC在转型发展中目前存在战略定位和机制管理水平落后,自身移动支付业务建设落后,以及转型基础薄弱等严峻问题。最后,面对第三方支付的挑战和机遇并存,提出转型对策。一是强化零售转型的战略定位,二是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能力,三是科技赋能,打造YC银行的支付行业场景。从三个方面提出转型的策略,最终实现YC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优化。
吴陈姗[9](2021)在《智能时代银行网点转型对策研究 ——以GD银行FZ分行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高速发展的智能时代,银行网点转型已经势不可挡。传统的银行网点既不能简单视为包袱和负担而一味做减法、撤网点,也不应无视时代的发展步伐而维持固有的现状。在精益细致的转型后,以网点为代表的线下渠道对于银行来说,仍是维护客户关系的珍贵渠道和宝贵资源。本文围绕“智能时代银行网点转型”主题,以GD银行FZ分行为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全面探讨、深入分析智能时代银行网点转型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建议。本文在理论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智能时代银行网点发展的金融市场现状与网点转型的必要性,针对GD银行FZ分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结合国内外银行网点转型管理的实践经验启示,提出了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管理的对策建议,从而促进智能时代银行网点的转型升级。本文研究提出,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应当坚持明确转型战略方案,深入传导转型理念,在此基础上,具体实施推动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的措施,即:重新梳理功能定位,探索创新经营模式;科技赋能搭建系统,精益管理提升产能;客户分层差异管理,综合服务注重体验;实施标准营销动作,实现标准业务流程;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打造专业队伍;促成柜员主动转型,减窗增效综合发展等。本文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结合实际发生的网点建设进程和人员转型经验,用一手真实数据支撑转型思路,针对智能时代银行网点转型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更具针对性、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因此,该研究除了给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外,也给同业基层网点转型提供借鉴意义。今后,还将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加强经验借鉴与跟踪研究,确保相关研究的前沿性、实用性、推广性。
李洋[10](2021)在《J银行PX分行个人贷款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全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支配收入持续增收。此后,国内利率市场改革进程持续深入,分期消费与提前消费等概念逐渐深入国民心中,在大多数国民金融意识增强的同时互联网金融悄然兴起。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产生较大变动,经济发展呈新态势,在此背景之下,国内金融市场环境发生改变,商业银行受到较大冲击,盈利空间遭到极大缩减,且业务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情况。由此本文以J银行PX分行为研究对象,探讨J银行PX分行个人贷款业务现阶段发展策略的不足之处,从而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以期为国内各大商业银行着重于个人贷款业务的探索与研究,持续深化改革业务发展策略,增强策略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帮助商业银行打破盈利空间缩小、发展缓慢的现状,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增强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将个人贷款业务营销视为研究方向,以J银行PX分行为代表,结合其营销环境实况,深入调研其整个发展历程以及业务开展实况,通过整合分析指出其现阶段个人贷款业务的发展问题,以及后续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其业务拓展的优劣势,帮助其更好的拓展相关业务。其中,研究基于营销组合理论对其现阶段业务拓展情况以及营销策略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当前营销策略缺陷的同时提出对应的改进策略。例如,产品的创新与细化为产品策略方面的建议;定价主动权的提升与采取差异化利率政策为价格策略方面的建议;加快线上下平台渠道的建设为渠道策略方面的建议;产品促销手段的多元化与产品宣传力度的加强为促销策略方面的建议;客户经理考核机制与培训机制的优化完善为人员策略方面的建议。此外,研究从组织、制度与人力资源等多方面出发,对其业务产品的改进策略提供了全面的保障措施建议,确保相关营销策略能够有效落实,发挥出最佳的效果。总得来说,本文以J银行PX分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个人贷款业务产品营销策略的多方面深入,剖析其优劣势,并指出其策略缺陷,力求通过相关建议的提出,帮助其更好的实现业务的优化升级,推动其健康持续发展,对其他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改革转型有着不错的借鉴价值。
二、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战略及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战略及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2)“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问题的提出 |
1.1.2 研究的背景 |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主要创新与不足之处 |
1.3.1 主要创新 |
1.3.2 不足之处 |
第2章 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文献综述及经验借鉴 |
2.1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
2.1.1 银行国际化概念及内涵 |
2.1.2 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问题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3 “一带一路”下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文献综述 |
2.2 外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经验借鉴 |
2.2.1 西班牙桑坦德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
2.2.2 美国花旗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
2.3 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经验借鉴 |
2.3.1 中国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
2.3.2 中国工商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实践借鉴 |
第3章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及合作现状 |
3.1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影响因素识别 |
3.1.1 宏观政治因素 |
3.1.2 贸易发展因素 |
3.1.3 投资发展因素 |
3.1.4 绿色金融因素 |
3.2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环境与现状 |
3.2.1 “一带一路”下的金融环境情况 |
3.2.2 中资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情况 |
3.3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发展的优势与劣势 |
3.3.1 国际化发展的优势 |
3.3.2 国际化发展的劣势 |
第4章 “一带一路”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合作评估体系构建 |
4.1 合作评估体系构建方法 |
4.1.1 合作评估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 |
4.1.2 数据指标总库选取的基本原则 |
4.1.3 最高关联度指标主成分分析 |
4.2 合作评估体系的指标内涵 |
4.2.1 政府管理指标 |
4.2.2 经济投资指标 |
4.2.3 金融发展指标 |
4.2.4 贸易水平指标 |
4.2.5 营商开放指标 |
4.3 合作评估体系SVM模型选择 |
4.3.1 线性SVM模型 |
4.3.2 非线性可分SVM模型 |
4.3.3 支持向量机SVM模型优势 |
第5章 评估体系SVM模型实证结果及差异化结论分析 |
5.1 合作评估体系呈现的SVM模型实验结果 |
5.1.1 综合角度SVM模型实验结果 |
5.1.2 引入时序角度的实验结果 |
5.1.3 引入地理角度的实验结果 |
5.2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结论分析 |
5.2.1 沿线各国比较优势情况汇总 |
5.2.2 比较优势理论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
5.3 基于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的结论分析 |
5.3.1 沿线各国文化维度情况汇总 |
5.3.2 文化维度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
5.4 基于可持续发展角度的结论分析 |
5.4.1 社会责任视角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
5.4.2 绿色金融视角的差异化结论分析 |
第6章 结论及相关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
致谢 |
(4)L银行市场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2.理论基础 |
2.1 SWOT分析理论 |
2.1.1 strengths(优势) |
2.1.2 weaknesses(劣势) |
2.1.3 opportunities(机会) |
2.1.4 threats(威胁) |
2.1.5 构造SWOT矩阵 |
2.1.6 结论 |
2.2 STP营销理论 |
2.2.1 市场细分(Segmenting) |
2.2.2 确定目标市场(Targeting) |
2.2.3 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ing) |
2.3 4P营销理论 |
2.3.1 产品策略(Product Strategy)理论 |
2.3.2 价格策略(Price Strategy)理论 |
2.3.3 营销渠道策略(Place Strategy)理论 |
2.3.4 促销策略(PromotionStrategy)理论 |
3 L银行的营销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 |
3.1 L银行发展和营销概况 |
3.2 L银行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
3.2.1 L银行市场定位狭窄 |
3.2.2 L银行营销渠道狭窄 |
3.2.3 L银行定价缺乏灵活性 |
3.2.4 L银行促销缺乏投入和方法的创新 |
4.L银行营销环境及SWOT分析 |
4.1 L银行宏观微观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
4.1.1 L银行的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分析 |
4.1.2 L银行的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分析 |
4.2 L银行竞争分析 |
4.2.1 L银行的市场优势(strengths) |
4.2.2 L银行的弱势(weakness) |
4.2.3 L银行的机遇(opportunities) |
4.2.4 L银行面临的威胁(threats) |
4.3 L银行SWOT分析 |
5.L银行营销策略制定 |
5.1 L银行STP分析 |
5.1.1 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ing) |
5.1.2 明确目标市场(Market Targeting) |
5.1.3 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ing) |
5.2 L银行产品策略 |
5.2.1 产品差异化策略 |
5.2.2 存款产品策略 |
5.2.3 贷款产品策略 |
5.2.4 理财产品策略 |
5.2.5 其他业务产品策略 |
5.3 L银行价格策略 |
5.3.1 贷款产品价格策略 |
5.3.2 存款产品价格策略 |
5.3.3 理财产品价格策略 |
5.3.4 小微金融产品价格策略 |
5.3.5 利用产品价格策略抓住重点客户和保证重点业务的发展 |
5.4 L银行渠道策略 |
5.4.1 线上渠道营销策略 |
5.4.2 线下渠道营销策略 |
5.4.3 线上线下营销渠道营综合利用策略 |
5.5 L银行促销策略 |
5.5.1 推式促销 |
5.5.2 拉式促销 |
5.5.3 推式促销和拉式促销的结合 |
6.L银行营销策略实施建议 |
6.1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6.2 加强风险管理 |
6.3 推进金融监管 |
6.4 持续强化合规文化建设 |
6.5 金融科技 |
7.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传统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应对去媒介化案例分析 ——以招商银行金葵花业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个人金融业务产品及服务创新研究 |
1.3.2 个人金融客户营销与管理研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1.5.1 创新点 |
1.5.2 不足之处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互联网金融中介理论 |
2.2 金融脱媒理论 |
2.3 STP市场营销理论 |
第3章 招商银行金葵花业务案例介绍 |
3.1 案例背景 |
3.2 金葵花业务及资产配置指数 |
3.3 金葵花财务规划服务体系 |
3.4 金葵花业务线上发展 |
第4章 金葵花业务应对去媒介化分析 |
4.1 金葵花业务应对去媒介化动因分析 |
4.1.1 去媒介化发展对个人金融产品营销的冲击 |
4.1.2 去媒介化发展对个人金融客户规模的冲击 |
4.1.3 去媒介化发展对个人金融业务服务能力的冲击 |
4.2 金葵花业务应对去媒介化策略分析 |
4.2.1 品牌策略 |
4.2.2 服务策略 |
4.2.3 风险评估与管理策略 |
4.2.4 服务渠道策略 |
4.3 金葵花业务应对去媒介化存在问题分析 |
4.3.1 线下营业网点偏少 |
4.3.2 普通客户关注度下降 |
4.3.3 服务人员考核机制不健全 |
第5章 金葵花业务成效对比分析 |
5.1 金葵花业务发展成果 |
5.2 金葵花业务横向对比分析 |
5.2.1 个人客户总AUM对比 |
5.2.2 AUM户均规模对比 |
5.3 金葵花业务纵向对比分析 |
5.3.1 各层次个人客户AUM对比 |
5.3.2 各层次AUM户均规模对比 |
第6章 启示与对策建议 |
6.1 启示 |
6.1.1 发挥品牌效应,增强竞争能力 |
6.1.2 提高服务效率,增强服务能力 |
6.1.3 加强风险管控,完善风险管理 |
6.1.4 优化服务渠道,提高服务质量 |
6.2 对策建议 |
6.2.1 推动线下网点建设 |
6.2.2 重视普通客户扩展 |
6.2.3 完善员工考核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个人外汇业务的研究 |
1.2.2 关于商业银行营销策略优化的研究 |
1.2.3 关于商业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的研究 |
1.2.4 文献总评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
2 商业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的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商业银行个人外汇业务 |
2.1.2 商业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 |
2.2 商业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依据的理论基础 |
2.2.1 7P营销理论 |
2.2.2 STP理论 |
2.2.3 关系营销理论 |
3 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现状分析 |
3.1 A银行基本情况 |
3.1.1 A银行组织架构 |
3.1.2 A银行经营现状 |
3.2 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的历史渊源与发展现状 |
3.2.1 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发展历程 |
3.2.2 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发展现状 |
3.3 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的动因 |
3.3.1 有利于加强A银行品牌建设 |
3.3.2 有利于满足A银行市场多元化需求 |
3.3.3 有利于增强A银行中间收入稳定性 |
3.3.4 有利于提高A银行总体效益 |
3.4 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的基本做法 |
3.4.1 打造全功能的跨境金融服务中心 |
3.4.2 为跨境客群制作产品服务手册 |
3.4.3 针对不同渠道不同层级客户差异定价 |
3.4.4 打通出入境大厅拓客通道 |
3.4.5 设立线上宣传直播间 |
3.4.6 举办技能竞赛选拔外汇专家 |
3.4.7 严格机构和人员准入条件 |
3.4.8 规范业务处理流程 |
4 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4.1 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4.1.1 目标市场定位不清晰 |
4.1.2 产品同质化严重 |
4.1.3 产品定价没有优势 |
4.1.4 获客渠道过于单一 |
4.1.5 宣传的针对性及深度不够 |
4.1.6 专业队伍考核目标不明确 |
4.1.7 网点对客服务口径有差异 |
4.1.8 业务流程繁琐 |
4.2 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目标市场调研不充分 |
4.2.2 缺乏产品创新意识 |
4.2.3 差异定价机制不够灵活 |
4.2.4 未建立多样化营销渠道 |
4.2.5 创意宣传意识不强 |
4.2.6 专业队伍建设不完善 |
4.2.7 网点专业服务能力参差不齐 |
4.2.8 未顺应市场优化业务流程 |
5 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优化措施 |
5.1 目标市场策略 |
5.1.1 市场细分 |
5.1.2 目标市场 |
5.1.3 市场定位 |
5.2 产品策略 |
5.2.1 依托总行优势拓宽个人外汇产品及服务 |
5.2.2 提供一站式跨境综合服务产品组合 |
5.3 定价策略 |
5.3.1 竞争导向定价策略 |
5.3.2 灵活的价格策略 |
5.4 渠道策略 |
5.4.1 拓展外部合作机构 |
5.4.2 深度挖掘内部客户需求 |
5.5 促销策略 |
5.5.1 积极探索广告宣传创意 |
5.5.2 提高宣传精准性 |
5.6 人员策略 |
5.6.1 建立个人外汇专业队伍序列 |
5.6.2 设置绩效考核体系 |
5.7 环境策略 |
5.7.1 加强外汇政策传导力度 |
5.7.2 提升网点对客服务能力 |
5.8 流程策略 |
5.8.1 构建统一服务标准 |
5.8.2 创新设计便利化业务流程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农村商业银行基层网点零售业务转型策略研究 ——以A农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的目标和思路 |
一、研究的目标 |
二、研究的思路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三、技术路线 |
第四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二、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二章 银行网点零售业务转型的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
第一节 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 |
一、银行零售业务的发展历程 |
二、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银行网点转型发展概述和理论基础 |
一、银行网点转型发展概述 |
二、银行网点转型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三、SWOT分析工具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一、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文献综述 |
二、银行网点转型的文献综述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章 A农商行零售业务和基层网点经营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我国农商行零售业务和网点发展现状 |
一、零售业务概念 |
二、现代网点的定义 |
三、网点转型的内涵 |
四、我国农商行零售业务和网点发展现状 |
五、我国农商行零售业务和网点转型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A农商行发展概况 |
一、A农商行概况 |
二、A农商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A农商行零售业务发展和网点运行情况 |
一、A农商行零售业务概况 |
二、A农商行基层网点运行情况 |
三、A农商行零售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
四、A农商行基层网点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A农商行基层网点零售业务转型的SWOT分析 |
第一节 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 |
一、内部优势分析 |
二、内部劣势分析 |
第二节 外部机会和威胁分析 |
一、外部机会分析 |
二、外部威胁分析 |
第三节 SWOT整体分析 |
一、整体分析 |
二、综合判断 |
第五章 A农商行基层网点零售业务转型策略 |
第一节 基层网点零售业务转型基本思路、基本原则和方向 |
一、基本思路 |
二、基本原则和方向 |
第二节 基层网点零售业务转型策略 |
一、向体验化方向转型策略 |
二、向轻型化方向转型策略 |
三、向智能化方向转型策略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第三方支付发展背景下YC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 |
1.4.1 研究方法 |
1.4.2 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第三方支付概念界定 |
2.2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内涵 |
2.2.1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定义 |
2.2.2 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分类 |
2.3 理论基础 |
2.3.1 客户关系理论 |
2.3.2 金融中介理论 |
2.3.3 金融创新理论 |
第3章 第三方支付对YC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 |
3.1 YC银行概况 |
3.1.1 YC银行基本经营概况 |
3.1.2 YC银行经营特色 |
3.2 YC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现状 |
3.2.1 零售资产业务发展现状 |
3.2.2 零售负债业务发展现状 |
3.2.3 零售中间业务发展现状 |
3.3 第三方支付对YC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影响 |
3.3.1 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现状 |
3.3.2 对YC银行带来的挑战 |
3.3.3 对YC银行带来的机遇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YC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4.1 现有转型战略与机制不足 |
4.2 移动支付业务发展滞后 |
4.2.1 支付业务重点和特色行业不够突出 |
4.2.2 移动支付业务建设落后同业 |
4.3 转型基础薄弱 |
4.3.1 零售客户结构和客户管理不合理 |
4.3.2 金融科技支撑薄弱 |
第5章 YC银行零售业务转型发展的方向及策略 |
5.1 强化零售业务的核心地位 |
5.1.1 巩固树立零售品牌形象 |
5.1.2 科技赋能作为转型驱动 |
5.1.3 完善机制保障 |
5.2 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能力 |
5.2.1 提升产品更新能力 |
5.2.2 打造差异化服务 |
5.3 赋能数字化营销,打造支付行业场景 |
5.3.1 精细化深耕行业,以质增效 |
5.3.2 发挥优势,下沉式发展农村支付市场 |
5.3.3 提升支付生态圈建设,推动转型升级 |
第6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9)智能时代银行网点转型对策研究 ——以GD银行FZ分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相关理论概述 |
1.2.1 帕累托法则 |
1.2.2 长尾理论 |
1.2.3 金融脱媒理论 |
1.2.4 客户关系管理理论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3.3 相关研究评析 |
1.4 研究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4.4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智能时代银行金融市场现状研究 |
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
2.1.1 政治法律环境(Politics) |
2.1.2 经济环境(Economic) |
2.1.3 社会环境(Society) |
2.1.4 技术环境(Technology) |
2.2 网点转型的必要性 |
2.2.1 客户需求变化 |
2.2.2 同业竞争加剧 |
2.2.3 外部环境影响 |
第三章 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当前问题及因素分析 |
3.1 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现状 |
3.1.1 GD银行FZ分行发展规模 |
3.1.2 网点转型现有措施之智能柜台推广 |
3.1.3 网点转型现有措施之数字金融业务 |
3.1.4 网点转型现有措施之内部系统搭建 |
3.2 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当前存在问题 |
3.2.1 服务内涵有待深化 |
3.2.2 便捷程度有待提高 |
3.2.3 各项活动流于形式 |
3.2.4 柜员转岗存在问题 |
3.3 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当前存在问题的因素分析 |
3.3.1 转型理念认识不足 |
3.3.2 网点定位尚未明确 |
3.3.3 忽视客户分层管理 |
3.3.4 业务流程不够科学 |
3.3.5 绩效考核方式单一 |
3.4 GD银行 FZ分行 SWOT分析 |
3.4.1 优势(Strength) |
3.4.2 劣势(Weakness) |
3.4.3 机会(Opportunity) |
3.4.4 威胁(Threaten) |
3.4.5 策略及结论 |
3.5 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期问卷调查与分析 |
3.5.1 问卷设计和样本情况 |
3.5.2 问卷数据分析及结论 |
第四章 国内外银行网点转型管理经验启示 |
4.1 银行网点转型国内经验借鉴 |
4.1.1 物理网点有增有减 |
4.1.2 网点趋于智能轻型 |
4.1.3 业务合作跨界发展 |
4.2 银行网点转型国外经验借鉴 |
4.2.1 富国银行“社区化银行网点”模式 |
4.2.2 安快银行“商店型网点”模式 |
4.2.3 韩国银行“迷你网点”模式 |
4.3 对GD银行FZ分行的转型参考和启示 |
第五章 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管理对策 |
5.1 明确转型战略方案,深入传导转型理念 |
5.1.1 第一步:明确全面转型及创新的战略及实施方案 |
5.1.2 第二步:建立组织、文化等保障机制,推动“网点转型”落地 |
5.1.3 第三步:密切关注创新格局,打造“金融+非金融生态圈” |
5.2 推动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的具体措施 |
5.2.1 重新梳理功能定位,探索创新经营模式 |
5.2.2 科技赋能搭建系统,精益管理提升产能 |
5.2.3 客户分层差异管理,综合服务注重体验 |
5.2.4 实施标准营销动作,实现标准业务流程 |
5.2.5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打造专业队伍 |
5.2.6 促成柜员主动转型,减窗增效综合发展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GD银行FZ分行网点转型期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关于 GD 银行 FZ 分行网点转型的行员访谈提纲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J银行PX分行个人贷款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个人贷款业务 |
2.1.2 商业银行营销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4PS营销理论 |
2.2.2 STP营销战略 |
2.3 市场环境分析工具 |
2.3.1 PEST分析 |
2.3.2 SWOT分析模型 |
2.3.3 波特五力模型 |
第3章 J银行PX分行个人贷款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波特五力分析 |
3.3 J银行PX分行个人贷款业务营销的微观环境分析 |
3.3.1 企业内部 |
3.3.2 同业竞争 |
3.4 J银行PX分行个人贷款业务的SWOT分析 |
3.4.1 优势分析 |
3.4.2 劣势分析 |
3.4.3 机会分析 |
3.4.4 威胁分析 |
第4章 J银行PX分行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
4.1 J银行PX分行整体状况 |
4.2 J银行PX分行个人贷款业务开展现状 |
4.3 J银行PX分行个人贷款业务现行营销策略 |
4.3.1 产品策略 |
4.3.2 价格策略 |
4.3.3 渠道策略 |
4.3.4 促销策略 |
4.4 J银行PX分行个人贷款业务存在问题 |
4.4.1 产品策略存在的问题 |
4.4.2 价格策略存在的问题 |
4.4.3 渠道策略存在的问题 |
4.4.4 促销策略存在的问题 |
4.5 营销策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4.5.1 缺少专业技术人才 |
4.5.2 营销组织结构不合理 |
4.5.3 营销绩效考核制度不完善 |
第5章 J银行PX分行个人贷款业务营销策略的改进方案 |
5.1 产品策略的改进方案 |
5.1.1 提供针对性细分产品 |
5.1.2 拓宽创新性产品 |
5.2 价格策略的改进方案 |
5.2.1 采取差异化的利率政策 |
5.2.2 提高定价主动权 |
5.3 渠道策略的改进方案 |
5.3.1 充分利用银行渠道 |
5.3.2 加快线上网络营销渠道建设 |
5.4 促销策略改进方案 |
5.4.1 加强宣传力度 |
5.4.2 丰富促销手段 |
5.5 人员策略改进方案 |
5.5.1 强化客户经理培训机制 |
5.5.2 健全客户经理考核机制 |
第6章 J银行PX分行个人贷款业务营销策略实施保障措施 |
6.1 组织保障 |
6.1.1 优化组织机构 |
6.1.2 构建专业的风险预警团队 |
6.2 制度保障 |
6.2.1 完善业务考核制度 |
6.2.2 严格执行各项制度 |
6.3 人力资源保障 |
6.3.1 做好人才管理规划 |
6.3.2 提高营销队伍素质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商业银行发展个人金融业务的战略及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工商银行温州分行个人金融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邵珊珊. 兰州理工大学, 2021
- [2]“一带一路”倡议下中资银行国际化区位选择研究 ——基于SVM支持向量机模型[D]. 张墨竹. 吉林大学, 2021(01)
- [3]中国银行枣庄分行零售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高理慧. 青岛大学, 2021
- [4]L银行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杨琦玮.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5]传统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应对去媒介化案例分析 ——以招商银行金葵花业务为例[D]. 高家航. 河北金融学院, 2021(07)
- [6]A银行个人外汇业务营销策略优化研究[D]. 葛露.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7]农村商业银行基层网点零售业务转型策略研究 ——以A农商行为例[D]. 李素梅.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8]第三方支付发展背景下YC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研究[D]. 李抒. 长春工业大学, 2021(08)
- [9]智能时代银行网点转型对策研究 ——以GD银行FZ分行为例[D]. 吴陈姗. 闽江学院, 2021(08)
- [10]J银行PX分行个人贷款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李洋.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