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铬耐磨铸铁的韧性

提高高铬耐磨铸铁的韧性

一、高铬抗磨铸铁韧性的提高(论文文献综述)

韦鸿铭[1](2019)在《ZTAp/高铬铸铁基蜂窝构型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ZTAP(ZrO2增韧Al2O3陶瓷颗粒)增强高铬铸铁基蜂窝构型复合材料,将ZTA陶瓷颗粒的高硬度和高铬铸铁的金属韧性完美结合,充分利用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将其耐磨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是最受青睐的耐磨材料之一。然而,目前ZTAP增强高铬铸铁基蜂窝构型复合材料还存在一定的开裂倾向,容易影响耐磨件的美观程度及生产稳定性。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ZTAP增强高铬铸铁基蜂窝构型复合材料的使用性能,研究降低其开裂倾向至关重要。从提高材料的韧性及减少复合材料热应力的角度出发,对复合材料铸渗凝固过程中温度场及应力场的分布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复合材料和高铬铸铁的热膨胀差异,选择合理的淬火冷速;摸索了有利于复合材料获得良好界面结合的陶瓷微粉添加量;对预制体进行结构优化,并分析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磨损性能的影响。探索了ZTA陶瓷颗粒粒径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磨损性能的关系。通过对复合材料应力场模拟结果分析,发现复合材料铸件有效应力主要分布于复合区,浇注前对ZTA陶瓷预制体进行预热处理可减少复合材料铸件应力的产生。不同冷速下复合材料及高铬铸铁基体形变差异的测验结果表明:冷速为3℃/s和21℃/s时,复合材料和高铬铸铁的形变差异较小。陶瓷微粉添加量为8%时,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最佳,表现出了更优异的压缩性能、冲击韧性及磨损性能,压缩强度达1200MPa,冲击韧性为3.75 J/cm2。不同粒径ZTA陶瓷颗粒复合材料的压缩性能、冲击韧性及磨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所选取的粒径为12目、25目、36目和90目当中,ZTA陶瓷颗粒粒径为90目时,复合材料的形变能力最好,冲击韧性最佳;ZTA陶瓷颗粒粒径为12目时,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最高。在预制体蜂窝壁交汇处增加孔径为6mm的小圆柱孔的预制体结构优化方式,可在不明显牺牲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蜂窝壁复合区的抗压强度及应变能力。通过研究可确定浇注前对ZTA陶瓷预制体进行预热处理,选择合理的淬火冷速,优化预制体结构,选择理想的陶瓷微添加量,合理的选择ZTA陶瓷颗粒粒径。能一定程度上降低ZTAP/高铬铸铁基蜂窝构型复合材料的开裂倾向,对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肖璐琼[2](2019)在《15Cr系亚共晶高铬铸铁的烧结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铬铸铁因其优异的耐磨性能而受到广泛应用。然而,传统铸造高铬铸铁由于尖角网状碳化物大量存在对基体割裂严重,导致合金韧性不足使得其耐磨性能发挥受限。烧结制备高铬铸铁则能有效改善合金组织,大大提高力学性能。此外,成本更低的15Cr高铬铸铁相较于25Cr、20Cr高铬铸铁,其碳化物量更少而基体含量更多,力学性能会更好。因此,本文采用超固相线液相真空烧结技术制备15Cr亚共晶烧结高铬铸铁。首先探讨了烧结工艺对15Cr亚共晶高铬铸铁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计算机定量分析显微组织,确定了组织与性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合金显微组织由马氏体、M7C3型碳化物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成。通过超固相线液相烧结可以获得全致密度的样品,其细小的圆润短杆状M7C3型碳化物沿晶界和亚晶界较均匀分布,使得高铬铸铁具有高硬度的同时其强韧性良好。烧结工艺通过影响烧结制品的致密化程度和组织中碳化物,进而改变合金硬度和强韧性。其中,含碳量2.4%烧结高铬铸铁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210℃。此时,合金密度为7.62g/cm3,硬度为59.6HRC,冲击韧性为11.3J/cm2,抗弯强度为2506.8MPa。其次,探讨了碳、铬含量对烧结高铬铸铁性能的影响,并对15Cr烧结高铬铸铁进行了冲击磨粒磨损实验。试验结果表明,碳含量主要通过影响烧结高铬铸铁组织中的碳化物来影响其力学性能。含碳量2.7%烧结高铬铸铁的最佳烧结温度为1200℃。此时,合金密度为7.50g/cm3,硬度为58.38HRC,冲击韧性为10.45J/cm2,抗弯强度为2251.66MPa。烧结高铬铸铁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相近成分铸造高铬铸铁,15Cr系亚共晶烧结高铬铸铁硬度相比于20Cr、25Cr分别降低约1HRC和3HRC,冲击韧性则分别提高了17.7%和57%,是一种具有更高性价比的优秀耐磨材料。不同冲击功作用下15Cr烧结高铬铸铁的磨损形式都主要为切削磨损为主,未出现周期性的剥落磨损,耐磨性能优异。最后,研究了热处理对高综合性能的含碳量2.4%烧结高铬铸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淬火后组织主要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以及M7C3型碳化物。合金淬火处理后碳化物比烧结态更圆润,呈粒状弥散的分布在基体中。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中二次碳化物先析出后溶解,基体晶粒变化不大。合金碳化物体积分数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空淬和水淬试样硬度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在950℃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4.86HRC和64.96HRC。空淬处理后试样强韧性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900℃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7J/cm2和2640.14MPa;水淬处理后强韧性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850℃时达到最大值,9.3J/cm2和2504.23MPa。对含碳量2.4%烧结高铬铸铁经900℃淬火后的试样进行回火。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二次碳化物析出,一次碳化物聚集长大,碳化物体积分数有所提高;基体由高碳淬火马氏体转变为更稳定的回火组织。回火温度小于450℃回火后试样硬度基本都在60-61HRC,温度继续升高硬度明显下降。空淬试样在450℃回火硬度达到最大值60.9HRC,水淬试样则在400℃回火后硬度达到最大值60.96HRC。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合金强韧性均先下降后升高。空淬和水淬试样皆在250℃回火时力学性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空淬回火(11.28J/cm2和2719.86MPa),水淬回火(9.4J/cm2和2591.5MPa)。含碳量2.4%烧结高铬铸铁最佳热处理工艺为900℃保温120min后空冷。

李忠涛[3](2019)在《烧结高铬铸铁的制备及碳化物与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高铬铸铁由高硬度的碳化物和强韧耐磨的基体组成,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金属耐磨材料。目前,高铬铸铁主要采用传统的铸造方法进行制备,难以有效调控碳化物的形貌,无法实现硬度和冲击韧性的良好匹配,在磨粒磨损工况下表现出耐磨性能的不足。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材料,烧结温度低于铸造方法中的熔炼温度,且能在较大范围内调节原材料与工艺,可为材料设计出理想的组织生长条件,目前已制备出具有独特组织结构和综合力学性能更佳的烧结高铬铸铁。因此,本文以水雾化粉末为原料,选用粉末冶金超固相线液相烧结(SLPS)工艺制备过共晶Cr15、亚共晶Cr15、亚共晶Cr20烧结高铬铸铁(SHCCI),以期为优化制备与选用综合性能优异、成本相对低廉的烧结高铬铸铁提供依据。首先,研究烧结温度对过共晶Cr15、亚共晶Cr15、亚共晶Cr20烧结高铬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借助Image J软件对碳化物进行参数化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过共晶Cr15、亚共晶Cr15、亚共晶Cr20高铬铸铁原料粉末的液-固两相温度区间分别为1160℃1198℃、1191℃1238℃、1222℃1262℃。烧结高铬铸铁的物相主要为M7C3碳化物、马氏体和奥氏体。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碳化物尺寸逐渐增大,形态趋于圆润,并保持着较高的碳化物体积分数。烧结高铬铸铁的密度先快速增加后趋于稳定,过烧后出现密度略有下降的现象,其中过共晶Cr15、亚共晶Cr15、亚共晶Cr20烧结高铬铸铁的密度最高值分别为7.64g/cm3、7.66g/cm3、7.55g/cm3。过共晶Cr15烧结高铬铸铁在烧结温度为1180℃时,力学性能为:硬度64.3HRC,冲击韧性3.04J/cm2,抗弯强度1625MPa,延长烧结时间,力学性能没有明显的变化;亚共晶Cr15烧结高铬铸铁在烧结温度为1200℃时,力学性能为硬度63.9HRC,冲击韧性7.92J/cm2,抗弯强度2113MPa;亚共晶Cr20烧结高铬铸铁在烧结温度为1250℃时,力学性能为硬度63.3HRC,冲击韧性7.05J/cm2,抗弯强度1923MPa。通过电解腐蚀萃取烧结高铬铸铁的碳化物,对碳化物三维形貌进行观察分析。过共晶Cr15烧结高铬铸铁中萃取的碳化物出现了类似核壳分离的现象,优先形成的初生碳化物可能成为共晶碳化物的生长基底,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碳化物;亚共晶Cr15烧结高铬铸铁中细小弥散分布的共晶碳化物三维形貌呈珊瑚状,侧面光滑但不十分平整;亚共晶Cr20烧结高铬铸铁中碳化物呈六方形长杆状,尺寸较为粗大,侧面整体上较平直规则,基本没有侧向分枝,不存在尖锐的棱角。最后,在不同冲击功条件下,对烧结高铬铸铁进行冲击磨粒磨损实验,研究磨粒磨损规律,分析磨损机制。烧结高铬铸铁在冲击磨粒磨损工况下的磨损量呈峰、谷波动变化趋势。过共晶Cr15烧结高铬铸铁的磨损机制主要为脆性碎裂和疲劳剥落磨损;亚共晶Cr15烧结高铬铸铁具有硬度和冲击韧性的良好匹配,在不同的冲击功条件下,磨损过程较为平稳,耐磨性能优良。在2J/cm2、3J/cm2冲击功条件下,亚共晶Cr15烧结高铬铸铁的冲击磨粒磨损性能分别比亚共晶Cr20烧结高铬铸铁提高了35.4%、11.2%,磨损机制主要为显微切削磨损。

郑欢[4](2021)在《自然时效对高铬铸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文中提出高铬铸铁被誉为当代最优良的耐磨材料,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为高强度高硬度马氏体+M7C3型共晶碳化物+二次碳化物。其中M7C3型共晶碳化物为杆状、断网状分布,并具有高硬度。此种显微组织使得高铬铸铁具有高硬度和高的耐磨性能,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矿山、冶金、建材、电力和化工等行业。铸态高铬铸铁基体组织为奥氏体,硬度低,耐磨性能差,需要合适的热处理改善其性能。高铬铸铁经过去稳处理后能够获得较好的机械使用性能。本文主要探讨了去稳处理温度对高铬铸铁组织、硬度和冲击性能的影响。高铬铸铁经去稳处理后的基体组织为马氏体,是本研究的基础。因此本文进一步研究自然时效对高铬铸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并利用第一性能原理计算Fe2-xCrxC(x=1~2)合金碳化物稳定性和理论硬度。研究结果表明:(1)在900℃~l050℃范围内,高铬铸铁硬度随淬火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在950℃时硬度最大,为63.6 HRC。基体组织为马氏体+残余奥氏体。淬火后,高铬铸铁中二次碳化物为M23C6和M3C的混合物,弥散分布在基体以及共晶碳化物之间。二次碳化物含量随淬火温度先增加后减小。淬火温度对高铬铸铁冲击性能影响较小。高铬铸铁为脆性材料。断裂方式为脆性断裂。在断口处,马氏体基体和共晶碳化物M7C3中均存在显微裂纹。(2)对在900℃~l000℃保温1h水淬得到的高铬铸铁试样,进行40天自然时效。经自然时效处理后,在马氏体基体析出弥散细小的η-(Fe,Cr)2C碳化物,使高铬铸铁硬度增加2~3 HRC,基体显微硬度降低。(3)第一性原理计算结果表明:η-(Fe,Cr)2C碳化物成能比η-Fe2C碳化物形成能低,因此η-(Fe,Cr)2C碳化物比η-Fe2C碳化物稳定。且η-(Fe,Cr)2C碳化物具有较高理论硬度12.87 GPa。高硬度碳化物析出使高铬铸铁硬度进一步增加。

种晓宇[5](2017)在《抗磨钢铁材料中强化相的微结构计算与性质研究》文中指出强化相(硬质相)作为抗磨钢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抗磨钢铁的性能至关重要。由于抗磨钢铁中强化相的晶体结构和组成元素复杂、尺寸小,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数据很难定量获取,对多元强化相的结构与性质研究属于空白。造成无法针对性的进行强化相的选择与成分控制。因此,本文以目前先进的抗磨钢铁中典型的强化相为研究对象,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结合微观结构和性能表征方法,建立强化相模型,研究多元强化相的力学和热学性质。为建立抗磨钢铁中硬质相结构与性质数据库提供部分有价值的数据,从而为硬质相种类与性能的选择和调控提供部分指导,为提高已有抗磨钢铁材料性能、设计新型抗磨钢铁材料奠定基础。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实验表征了Fe-12Cr-4.5C过共晶高铬铸铁中M7C3型碳化物为六方结构,晶胞参数为a=b=13.842 A,c=4.495 A,α=β=90°,y=120°,原子比Fe:Cr=4.9:2.1。强酸萃取得到的W6高速钢中碳化物以M6C为主,并含有V8C7和M23C6,采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得到M6C的化学计量比为Fe2.39W1.14Mo1.57Cr0.54V0.36C1.09;W18中碳化物以M6C为主,化学计量比为Fe3.01W2.33Cr0.38V0.28C1.06。相关数据作为理论计算建模的基础与实验依据。(2)根据强化相的形成演化规律,Fe-C相为钢铁中最原始的强化相。Fe-C相韧性好,力学性质整体上随碳含量升高而提高。θ-Fe3C的各向异性很强,高温下ε-Fe2C体积热膨胀系数最大,达到4.5×10-5/K。(3)B或W掺杂能提高正交结构Cr7C3型多元碳化物的热膨胀系数,达到5×10-5/K。B的掺杂能改善六方结构Cr7C3型多元碳化物的抗氧化性。Mo、W以及W+B共掺可以提高h-Cr7C3型多元碳化物的韧性。Cr3Fe3Mo0.5W0.5C2B同时具有好的力学性能和高热膨胀系数,达到8× 10-5/K,与钢铁基体热膨胀匹配。(4)VC1-x相中有序碳空位浓度低于16.7%时,稳定性加强,但使力学模量退化。VC0.875本征硬度最大,但与VC相比,其高温力学性质差。VC、VC0.875和VC0.750的杨氏模量沿主轴取得最大值。VC0.875的热膨胀系数高温下达到2.8×10-5 K-1。(5)对于三元Fe6-xMxC(M=W/Mo)相,当原子比Fe/(Fe+M)大于50%后,弹性模量急剧下降。Fe2 W4C和Fe3Mo3C的高温力学性质优于Fe2Mo4C和Fe3W3C。Fe2Mo4C和Fe3W3C的热膨胀系数达到0.6×10-5/K。对于四元(Fe,W,Mo)6C相,当原子比16.7%<Fe/(Fe+Mo+W)<50%时,整体化学键合作用强,能够获得较高的弹性模量和熔点。(6)通过实验验证了钨掺杂能提高过共晶高铬铸铁中初生碳化物断裂韧性。纳米压痕测试表明M7C3初生碳化物横截面的杨氏模量和硬度略大于纵截面的杨氏模量和硬度,与计算结果相符。采用NanoBlitz 3D方法,得到W6和W18高速钢的杨氏模量和硬度的二维分布和沿x轴方向的统计值,并与计算值对比,分析了差异的原因。说明本文采用计算方法的合理性,预测的结果有助于强化相调控与新型抗磨钢铁材料设计。

王崇[6](2014)在《高铬铸铁抗磨产品热处理方法与工艺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铬铸铁具有优良的抗磨性能,在诸多行业的装备中得到广泛应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铸造生产商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份额。然而,尽管我国生产高铬铸铁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仍有不少从事高铬铸铁生产的企业在调整其成分及生产工艺方面存在疑惑,面临着产品性能指标偏低或质量问题等技术瓶颈无法解决,甚至造成丧失客户、经济损失等尴尬局面。本文在某铸造生产商生产工艺的基础上,以其含Cr17%及含Cr26%的高铬铸铁抗磨产品为对象,从脱稳处理和亚临界处理原理出发,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方法对高铬铸铁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针对不同Cr量的高铬铸铁热处理工艺原理提出了新的认知,澄清了过去存在的模糊认识。此外,本文工作过程中,结合原理和规律的运用,为企业解决了诸多实际生产技术难题。本文主要工作成果如下:1、以Cr17%高铬铸铁大平板件为对象,探索了单一亚临界处理获得所需硬度的可能性以及亚临界处理对铸态组织要求和热处理工艺参数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在铸态基体组织主要为珠光体条件下,亚临界不能有效提高零件硬度;通过适量增加Mn元素和降低Si元素含量,使得铸态基体以奥氏体为主,在优化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单一亚临界处理可提升高铬铸铁硬度,改善产品抗磨性能。2、研究表明,对于脱稳处理未能获得所需硬度产品,亚临界处理可作为挽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明显提高其硬度。运用这一方法,在企业成功地得以实施,有效提高了不合格产品硬度,成功挽救了大批不合格产品,为企业挽回巨额经济损失。3、通过分析国内外文献中各种相图,结合实验及生产实践,笔者提出了关于高铬铸铁脱稳处理温度的影响新的认知,即含Cr范围不同,奥氏体化温度影响的规律是相反的:对于Cr2028%的高铬铸铁,适度提高奥氏体化温度,降低了奥氏体中的含碳量,从而降低奥氏体稳定性,可明显地提高产品最终硬度;而对于Cr<20%的高铬铸铁,合适地降低奥氏体化温度,反而有利于降低奥氏体稳定性,则有利于硬度提高。籍此认知,成功地为企业解决了两类成分、多个产品脱稳处理的技术难题。4、探索了高铬铸铁脱稳处理奥氏体化阶段加热的新方法。与传统工艺相比,采用合适的高-低温奥氏体化处理方法,不仅可有效获得所需硬度,同时可适当地提高产品的韧性指标。对不同热处理方法及其工艺规范和参数影响具体材质高铬铸铁的组织性能形成规律,本文还从理论是予以了分析讨论。

祖方遒,王崇,张文进[7](2014)在《高铬抗磨铸铁生产技术相关的若干原理及实践问题辨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铬白口抗磨铸铁具有优异的抗磨特性,在众多行业的装备中广泛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铸造生产商提供了一块巨大的市场份额。然而,尽管我国生产高铬铸铁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在拟定或调整其成分及生产工艺方面尚存在一些困惑,其结果是,要么相关性能指标偏低,要么用户经常反馈一些存在的质量问题,甚至面临丧失新、老用户的尴尬。文中较全面地总结了主要成分对高铬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以及成分选择的准则和范围,并从脱稳处理和亚临界处理的原理出发,以多个角度对高铬铸铁热处理工艺原则和技术实践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期望对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和决策者有所借鉴。

祖方遒,王崇,张文进[8](2013)在《高铬抗磨铸铁生产技术相关的若干原理及实践问题辨析》文中研究指明高铬白口抗磨铸铁因具有优异的抗磨特性,在众多行业的装备中广泛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铸造生产商提供了一块巨大的市场份额。然而,尽管我国生产高铬铸铁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仍有不少企业在拟定或调整其成分及生产工艺方面尚存在一些困惑,其结果是,要么相关性能指标偏低,要么用户经常反馈一些存在的质量问题,甚至面临丧失新、老用户的尴尬。本文较全面地总结了主要成分对高铬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以及成分选择的原则和范围,并从脱稳处理和亚临界处理的原理出发,以多个角度对高铬铸铁热处理工艺原则和技术实践关键问题进行了剖析,期望对相关企业技术人员和决策者有所借鉴。

季峰[9](2010)在《新型多元合金化抗磨材料的组织性能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每年在冶金矿山、建材工业、电力工业、机械工业、农业机械、国防工业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消耗掉的抗磨材料约有200百万吨。尤其在冶金矿山行业,大口径自磨机或半自磨机的大量应用,需求大量高性能的抗磨材料,国内尽管抗磨材料领域成果辈出,但大口径自磨机半自磨机的衬板材料方面还不能满足要求,衬板还是以进口为主,亟待解决高性能、长寿命的衬板制备难题。本文以大口径半自磨机的衬板材料为应用目标,在以往研究的多元微合金化高合金抗磨铸铁的基础上,详细研究分析了钒、钨、钛等合金元素在抗磨材料中作用,从而为开发半自磨机衬板打下基础。本文通过SEM、EDS、XRD、OM及冲击韧性测试、宏观、显微硬度测试、冲击磨料磨损试验等实验手段研究分析了钒、钨、钛等元素对抗磨铸铁铸态和热处理态组织、性能和耐磨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分析表明:钒对铸态以及热处理后抗磨铸铁组织均有明显的细化作用,钒的碳化物以VC、V2C为主,试验参数范围内随着钒含量的增加,铸态组织硬度一直上升,热处理态硬度也呈现相似规律,本实验条件下在钒含量为1.8%时硬度达到最高值,耐磨性也最好。钨在抗磨铸铁中的碳化物以W3C、WC1-x为主,随着钨含量的增加,铸态抗磨铸铁的硬度值逐渐增大,而热处理态下,钨含量达到0.8%时,宏观硬度最高(HRC 61.5),且抗磨铸铁的耐磨性能最好。随着含Ti量的增加,使得基体组织逐渐细化,钛的碳化物以TiC为主,试验参数范围内,随着Ti含量的增加,铸态组织以及热处理态组织硬度均随着T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钛含量为1.6%时硬度最高,且此时抗磨铸铁的耐磨性能是最好的。选取以上三种合金元素最佳数值,热处理工艺选取1020℃淬火两小时空冷,250℃回火四小时制备该材料,该材料在本溪钢铁集团得到了应用,跟高锰钢相比,耐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苗树森[10](2010)在《铬系耐磨铸铁磨球组织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铬元素在铬系抗磨铸铁中的作用为依据,设计了三种直径为φ110mm,不同铬含量的铬系抗磨铸铁磨球;借助金相技术、电镜技术、TEM技术、X-ray衍射技术等多种分析手段,通过对材料宏观硬度、显微硬度、冲击韧性及磨损性能的比较和分析,探讨了不同铬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通过两种不同热处理手段改善高铬抗磨铸铁的组织和性能,分析热处理后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并对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材料的影响进行讨论和总结。研究结果表明:铸态下三种铬系铸铁的共晶组织均为莱氏体组织,低、中铬铸铁共晶组织比较粗大,高铬铸铁的共晶组织相对细小。随着含铬量的增加,三种铬系铸铁的碳化物类型经历了由M3C向M7C3的转变过程,低铬铸铁碳化物类型以M3C为主,碳化物呈蜂窝状和网状分布,中铬铸铁碳化物类型为M3C和M7C3的混合物,碳化物数量较低铬铸铁明显增多,多以针状分布。而高铬铸铁的碳化物类型以M7C3这种高硬度碳化物为主,材料的宏观硬度、奥氏体转变产物和碳化物的显微硬度都比低、中铬型的高,M7C3型碳化物呈六角杆状及板条状分布于基体中,连续程度大为降低。铸态下高铬铸铁的硬度明显高于低、中铬铸铁,表面硬度值达到53HRC,同时三种铬系铸铁的冲击韧性值较低,均不超过4.73 J/cm2。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两种热处理方案研究热处理工艺对高铬铸铁组织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含铬量为15%左右的高铬铸铁采用常规热处理工艺时,当淬火温度为850℃,回火温度为350℃时,高铬铸铁的组织性能最佳,得到以马氏体为主的基体组织,碳化物类型主要以M7C3为主且含量较多,呈断开的块、条状分布。其表面硬度值可以达到60HRC,冲击韧性达到6.3J/cm2;当采用等温淬火热处理时,通过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可使高铬铸铁得到马氏体与针状下贝氏体为主的基体组织,下贝氏的硬度接近马氏体,而韧性优于马氏体,从而使得高铬铸铁获得较好的冲击韧性。在320℃等温淬火1.5h,可获得最理想的基体组织,材料的硬度值达到63HRC,冲击韧性值达到8.4 J/cm2。经对比发现,等温淬火工艺可以有效的改善材料的组织性能,可以获得较理想的材料冲击韧性。通过对高铬铸铁冲击断口形貌及磨损表面形貌的观察分析发现,高铬铸铁的断裂属于脆性断裂,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等温淬火处理后的高铬铸铁试样磨损性能明显优于常规热处理后的试样,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能。

二、高铬抗磨铸铁韧性的提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铬抗磨铸铁韧性的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1)ZTAp/高铬铸铁基蜂窝构型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ZTAP/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1.1.1 陶瓷/高铬铸铁复合材料中陶瓷颗粒种类及选择
        1.1.2 ZTAP/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及磨损机理研究
        1.1.3 ZTAP/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因素
    1.2 ZTAP/高铬铸铁基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实验方法
    2.1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2.1.1 ZTA陶瓷颗粒与高铬铸铁的成分及性能
        2.1.2 陶瓷微粉的混磨
        2.1.3 预制体成型工艺
        2.1.4 铸造复合工艺
    2.2 实验方法
        2.2.1 复合材料铸渗过程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模拟
        2.2.2 高铬铸铁基体和复合材料膨胀收缩曲线的测定
        2.2.3 组织形貌观察
        2.2.4 力学性能测试
        2.2.5 三体磨料磨损试验
第三章 复合材料铸渗凝固过程温度场及应力场模拟与分析
    3.1 浇注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理论基础
        3.1.1 凝固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3.1.2 凝固过程应力场数值模拟的理论基础
    3.2 模型的建立及前处理
        3.2.1 模型的建立
        3.2.2 前处理参数的确定
    3.3 温度场模拟及分析
    3.4 应力场模拟及分析
    3.5 预制体预热处理对复合材料铸件有效应力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铬铸铁与复合材料膨胀收缩差异的研究
    4.1 不同淬火冷速下高铬铸铁显微组织变化
    4.2 高铬铸铁和复合材料形变差异分析
        4.2.1 升温过程高铬铸铁和复合材料热膨胀的差异
        4.2.2 冷速对高铬铸铁及复合材料冷却收缩的影响
    4.3 冷速对复合材料及金属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4.3.1 不同冷速下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变化
        4.3.2 冷速对高铬铸铁基体硬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预制体参数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磨损性能的影响
    5.1 陶瓷微粉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5.1.1 不同陶瓷微粉添加量的复合材料组织形貌观察
        5.1.2 不同陶瓷微粉添加量的复合材料压缩性能分析
        5.1.3 不同陶瓷微粉添加量的复合材料冲击韧性分析
        5.1.4 陶瓷微粉添加量对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5.2 ZTA陶瓷颗粒粒径对复合材料力学及耐磨性能的影响
        5.2.1 不同ZTA陶瓷颗粒粒径的复合材料组织形貌观察
        5.2.2 ZTA陶瓷颗粒粒径对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
        5.2.3 ZTA陶瓷颗粒粒径对复合材料冲击韧性的影响
        5.2.4 ZTA陶瓷颗粒粒径对复合材料磨损性能的影响
    5.3 预制体结构优化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磨损性能的影响
        5.3.1 预制体结构优化及其复合材料磨损性能
        5.3.2 预制体结构优化对复合材料压缩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B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项目及获奖情况

(2)15Cr系亚共晶高铬铸铁的烧结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高铬铸铁
        1.2.1 高铬铸铁组织
        1.2.2 高铬铸铁中的合金元素
        1.2.3 高铬铸铁耐用性的影响因素
    1.3 高铬铸铁研究现状
        1.3.1 合金化和变质处理
        1.3.2 热处理
        1.3.3 新工艺
    1.4 烧结高铬铸铁
        1.4.1 超固相线液相烧结技术
        1.4.2 研究现状
    1.5 选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1.5.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案与方法
    2.1 实验方案
        2.1.1 实验材料
        2.1.2 制备工艺
        2.1.3 热处理工艺
    2.2 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
        2.2.1 性能测试
        2.2.2 表征方法
    2.3 实验设备
第3章 15Cr系亚共晶高铬铸铁的烧结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原料粉末形貌
    3.2 烧结工艺参数初步确定
    3.3 烧结致密化规律
    3.4 15Cr烧结亚共晶高铬铸铁显微组织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3.4.1 合金显微组织
        3.4.2 烧结高铬铸铁的性能
    3.5 不同冷却速率下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规律
    3.6 碳、铬含量对高铬铸铁性能的影响
        3.6.1 碳含量对15Cr烧结高铬铸铁性能的影响
        3.6.2 不同Cr系烧结和铸造亚共晶高铬铸铁力学性能对比
    3.7 15Cr系烧结亚共晶高铬铸铁冲击磨粒磨损实验
        3.7.1 实验材料
        3.7.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含碳量2.4%15Cr烧结亚共晶高铬铸铁的热处理
    4.1 含碳量2.4%15Cr烧结亚共晶高铬铸铁热处理工艺参数
    4.2 烧结高铬铸铁的失稳及回火热处理
        4.2.1 失稳处理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4.2.2 回火温度对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4.3 烧结高铬铸铁的水淬及回火热处理
        4.3.1 水淬后合金组织性能的变化规律
        4.3.2 水淬后回火合金组织性能变化规律
    4.4 含碳量2.4%高铬铸铁不同处理态下组织与性能的对比
    4.5 本章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3)烧结高铬铸铁的制备及碳化物与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铬铸铁的概述
    1.2 高铬铸铁的组织
        1.2.1 高铬铸铁中的碳化物
        1.2.2 高铬铸铁的基体
        1.2.3 高铬铸铁的合金元素和成分设计
    1.3 提高高铬铸铁力学性能和耐磨性的主要途径
        1.3.1 合金化
        1.3.2 变质处理
        1.3.3 热处理
        1.3.4 塑形变形
        1.3.5 采用不同的铸造工艺
    1.4 高铬铸铁的磨损及失效机理
        1.4.1 磨料磨损
        1.4.2 磨料磨损类型及磨损机理
        1.4.3 磨料评定方法和抗磨性能测试
        1.4.4 高铬铸铁的磨料磨损
    1.5 烧结高铬铸铁的研究概述
        1.5.1 超固相线液相烧结
        1.5.2 致密化的影响因素
        1.5.3 晶粒的生长和碳化物的形态演变
    1.6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6.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方案与方法
    2.1 实验方案
        2.1.1 水雾化原料粉末
        2.1.2 高铬铸铁的烧结制备
    2.2 表征分析
        2.2.1 DSC分析
        2.2.2 组织分析
        2.2.3 基于Image J软件的碳化物参数化定量分析
        2.2.4 碳化物的三维形貌分析
        2.2.5 性能测试
第3章 烧结高铬铸铁的制备及组织研究
    3.1 原料粉末的显微组织
    3.2 原料粉末的液固两相温度区间分析
    3.3 烧结制备与致密化分析
    3.4 烧结温度对组织的影响
        3.4.1 物相分析
        3.4.2 烧结温度对组织的影响
    3.5 基于Image J软件的碳化物参数化定量分析
    3.6 碳化物的三维形貌观察
    3.7 烧结时间和变温烧结对组织的影响
        3.7.1 烧结时间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3.7.2 变温烧结对显微组织的影响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烧结高铬铸铁的力学性能与耐磨性能
    4.1 烧结高铬铸铁的力学性能
        4.1.1 烧结温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1.2 烧结时间和变温烧结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2 烧结高铬铸铁的冲击磨粒磨损性能
        4.2.1 实验方案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4)自然时效对高铬铸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耐磨铸铁研究现状
        1.2.1 普通白口铸铁
        1.2.2 镍硬铸铁
        1.2.3 铬系铸铁
        1.2.4 耐磨铸铁现行标准
    1.3 高铬铸铁研究现状
        1.3.1 合金元素
        1.3.2 热处理工艺
        1.3.3 基体组织
        1.3.4 碳化物
    1.4 本文研究目的
第2章 实验方法
    2.1 成分设计
    2.2 热处理工艺
    2.3 显微组织的观察与表征
    2.4 力学性能测试
        2.4.1 硬度测试
        2.4.2 夏比冲击功测试
    2.5 碳含量计算
第3章 去稳处理温度对高铬铸铁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3.1 显微组织
        3.3.2 力学性能测试
        3.3.3 化学成分
    3.4 分析与讨论
    3.5 结论
第4章 自然时效对高铬铸铁组织和硬度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显微组织
        4.3.2 化学成分
        4.3.3 硬度测试
    4.4 分析与讨论
    4.5 人工时效工艺探索
    4.6 结论
第5章 M_2C基态性能计算
    5.1 引言
    5.2 计算方法
        5.2.1 第一性原理理论简介
        5.2.2 VASP软件介绍
        5.2.3 合金碳化物形成能计算
        5.2.4 力学性能计算
    5.3 计算结果
    5.4 分析与讨论
    5.5 结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5)抗磨钢铁材料中强化相的微结构计算与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抗磨钢铁材料
        1.2.1 抗磨钢铁材料分类
        1.2.2 强化相的种类与作用
    1.3 抗磨钢铁中强化相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1.4 计算材料学在抗磨钢铁研究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设计及计算方法
    2.1 典型抗磨钢铁的制备
        2.1.1 铸态过共晶高铬铸铁
        2.1.2 高速钢及其热处理
        2.1.3 纯强化相的萃取方法
    2.2 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2.2.1 强化相的化学组成与配比
        2.2.2 强化相的晶体结构表征
        2.2.3 单晶衍射与结构解析
        2.2.4 纳米压痕分析力学性质
        2.2.5 其他分析表征手段
    2.3 理论计算方法
        2.3.1 电子结构与成键分析
        2.3.2 结合能和形成焓
        2.3.3 力学性质及各向异性
        2.3.4 准谐近似(QHA)
        2.3.5 准静态近似(QSA)
        2.3.6 热导率及各向异性
        2.3.7 Bloch-Gruneisen近似
        2.3.8 相图计算
第三章 抗磨钢铁中典型强化相的结构确定
    3.1 过共晶高铬铸铁中的强化相
        3.1.1 强化相的组成与形貌
        3.1.2 强化相晶体结构的实验表征
    3.2 钨钼系高速钢中的强化相
        3.2.1 W6高速钢中强化相的晶体结构与化学组成
        3.2.2 W18高速钢中强化相的晶体结构与化学组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铁碳相的结构与性能优化
    4.1 计算方法与参数设置
    4.2 结构特征与晶胞参数
    4.3 热力学稳定性
    4.4 电子结构分析
    4.5 力学性质及各向异性
    4.6 热学性质分析
        4.6.1 热膨胀
        4.6.2 热容
        4.6.3 热导率
        4.6.4 电导率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合金化对高铬铸铁中M_7C_3相性能的影响
    5.1 计算方法与参数
    5.2 正交M_7C_3型碳化物
        5.2.1 合金化对弹性模量与硬度的影响
        5.2.2 热膨胀系数的各向异性
        5.2.3 合金化对高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
        5.2.4 热导率的各向异性
        5.2.5 电子结构特征
    5.3 六方M_7C_3型碳化物
        5.3.1 晶胞参数与原子构型
        5.3.2 电子结构分析
        5.3.3 合金化对各向异性力学性质的影响
        5.3.4 多元合金化对热学性质的影响
        5.3.5 Cr含量对六方(Fe,Cr)_7C_3力学各向异性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钨钼系高速钢中典型强化相的结构与性能
    6.1 计算方法与参数
    6.2 含有序碳空位的V-C二元相
        6.2.1 晶体结构与稳定性
        6.2.2 电子结构特征
        6.2.3 碳空位对力学性质的影响
        6.2.4 碳空位对热学性质的影响
        6.2.5 碳空位对电学性质的影响
    6.3 三元(Fe,M)_6C (M=W/Mo)相的结构与性质
        6.3.1 晶胞参数与原子构型
        6.3.2 高温力学性质
        6.3.3 热膨胀系数
    6.4 四元(Fe,W,Mo)_6C型固溶体相的结构与性质优化
        6.4.1 晶体结构与参数
        6.4.2 化学键布居分析
        6.4.3 力学性质优化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验验证抗磨钢铁中强化相的性质
    7.1 钨对过共晶高铬铸铁初生碳化物韧性的影响
    7.2 过共晶高铬铸铁初生碳化物力学各向异性
    7.3 纳米压痕研究高速钢中M6C相的力学性质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本文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其它相关图表
附录B 博士期间取得主要学术成果
附录C 博士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附录D 博士期间获得荣誉与奖励

(6)高铬铸铁抗磨产品热处理方法与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抗磨性与材料硬度的关系
    1.3 高铬铸铁组织特征
        1.3.1 高铬铸铁中的碳化物
        1.3.2 高铬铸铁基体组织
    1.4 高铬铸铁中合金元素与组织、性能关系
        1.4.1 Cr 元素对组织和性能作用
        1.4.2 C 元素对组织和性能作用
        1.4.3 其它元素对组织和性能作用
    1.5 高铬铸铁常见热处理工艺
        1.5.1 亚临界热处理
        1.5.2 脱稳处理
        1.5.3 其他热处理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方法及技术路线
    2.1 铸态试样的制备
    2.2 热处理工艺
        2.2.1 亚临界热处理
        2.2.2 脱稳处理
    2.3 试验所需设备和仪器
    2.4 试样的性能测试和金相组织观察
        2.4.1 冲击韧性性能测试
        2.4.2 洛氏硬度性能测试
        2.4.3 显微组织观察
        2.4.4 扫描电镜(SEM)形貌观察
    2.5 技术路线
第三章 高铬铸铁亚临界热处理工艺探索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Cr17 高铬铸铁大平板件单一亚临界处理
        3.2.1 试验材料
        3.2.2 Cr17 大平板件产品单纯亚临界处理问题分析
        3.2.3 Cr17 大平板件产品成分优化
        3.2.4 Cr17 大平板件单纯亚临界处理工艺优化
    3.3 亚临界处理对高铬铸铁的工艺补救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3.3.1 Cr17 高铬铸铁淬火后亚临界处理
        3.3.2 生产中 Cr26 高铬铸铁产品的亚临界补救工艺应用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r17 高铬铸铁端衬板产品脱稳处理工艺优化
    4.1 引言
    4.2 脱稳处理工艺优化
        4.2.1 脱稳处理奥氏体化温度作用与选择
        4.2.2 Fe-C-Cr 相图中奥氏体溶解度(C 量)与温度关系
    4.3 Cr17 高铬铸铁端衬板产品热处理工艺优化
        4.3.1 端衬板生产所用脱稳处理工艺
        4.3.2 脱稳处理优化工艺----奥氏体化温度区间阶段加热
    4.4 脱稳处理工艺优化试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4.4.1 试样的铸态组织
        4.4.2 奥氏体化温度区间阶段加热方式的优化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r26 高铬铸铁刮板产品脱稳处理工艺优化
    5.1 引言
    5.2 Cr26 高铬铸铁刮板产品生产所用热处理工艺参数及组织性能
    5.3 Cr26 高铬铸铁刮板产品脱稳处理工艺优化
        5.3.1 实验过程与结果
        5.3.2 奥氏体化温度对 Cr26 高铬铸铁性能影响
        5.3.3 保温时间对 Cr26 高铬铸铁性能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6.2 本文创新之处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7)高铬抗磨铸铁生产技术相关的若干原理及实践问题辨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铬铸铁成分-组织-性能关系
    1.1 C对组织和性能作用
    1.2 Cr对组织和性能作用
    1.3 其他元素对组织和性能作用
2 脱稳处理及其与高铬铸铁成分的关系
3 高铬铸铁的亚临界处理
4 结束语

(9)新型多元合金化抗磨材料的组织性能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磨料磨损研究概况
        1.2.1 磨料磨损机理
        1.2.2 磨料磨损的影响因素
        1.2.3 磨料磨损研究进展
    1.3 耐磨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
        1.3.1 高锰钢、中锰钢、超高锰钢
        1.3.2 抗磨合金钢
        1.3.3 高铬抗磨合金铸铁中的合金元素
        1.3.4 高铬铸铁的热处理工艺
        1.3.5 改善高铬铸铁的使用性能的途径
        1.3.6 高铬铸铁在制造衬板上的应用
    1.4 本文研究的意义与内容
        1.4.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4.2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其制备
        2.1.1 试验用原材料
        2.1.2 合金元素配比
        2.1.3 材料的制备及实验方案
    2.2 试样热处理工艺
        2.2.1 淬火试验
        2.2.2 回火试验
    2.3 显微组织与性能
        2.3.1 显微组织
        2.3.2 硬度
        2.3.3 X 射线衍射分析
    2.4 磨损试验
第3章 钒对抗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钒对铸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3.2.1 显微组织
        3.2.2 相组成
        3.2.3 硬度
    3.3 钒对热处理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3.1 显微组织
        3.3.2 热处理态相组成
        3.3.3 热处理态硬度
    3.4 钒对抗磨铸铁耐磨性的影响
        3.4.1 磨损量随钒含量的变化
        3.4.2 磨损量随载荷的变化
        3.4.3 磨损量随时间的变化
        3.4.4 磨损表面形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钨含量对抗磨铸铁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钨对铸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4.2.1 显微组织
        4.2.2 相组成
        4.2.3 硬度
    4.3 钨对热处理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3.1 显微组织
        4.3.2 热处理态相组成分析
        4.3.3 热处理态硬度
    4.4 钨对抗磨铸铁耐磨性的影响
        4.4.1 磨损量随钨含量的变化
        4.4.2 磨损量随载荷的变化
        4.4.3 磨损量随时间的变化
        4.4.4 磨损表面形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钛含量对抗磨铸铁的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钛对铸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
        5.2.1 显微组织
        5.2.2 相组成
        5.2.3 硬度
    5.3 钛对热处理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5.3.1 显微组织
        5.3.2 热处理态相组成分析
        5.3.3 热处理态硬度
    5.4 钛对抗磨铸铁耐磨性的影响
        5.4.1 磨损量随钛含量的变化
        5.4.2 磨损量随载荷的变化
        5.4.3 磨损量随时间的变化
        5.4.4 磨损表面形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抗磨材料的应用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
    6.3 合金元素配比
    6.4 浇注工艺
    6.5 热处理工艺
    6.6 材料的力学性能
    6.7 使用效果
    6.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10)铬系耐磨铸铁磨球组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磨料磨损
        1.2.1 磨料磨损机理
        1.2.2 磨料磨损的影响因素
        1.2.3 磨料磨损研究进展
    1.3 腐蚀磨损
    1.4 铬系白口铸铁
        1.4.1 提高铬系白口铸铁韧性的措施
        1.4.2 铬系白口铸铁的断裂力学
        1.4.3 铬系白口铸铁的分类
    1.5 高铬铸铁
        1.5.1 凝固组织
        1.5.2 合金元素在高铬铸铁中的作用
        1.5.3 高铬铸铁的热处理
        1.5.4 高铬铸铁的使用性能
    1.6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试验方法
    2.1 铬系抗磨铸铁磨球化学成分的确定及试样的制备
        2.1.1 成分的确定
        2.1.2 试样制备
    2.2 试样热处理设备
    2.3 试样的宏观力学性能测试
        2.3.1 摆锤式冲击试验
        2.3.2 硬度试验
    2.4 试样的耐磨性能测试
        2.4.1 快速磨损原理
        2.4.2 快速磨损参数
    2.5 显微组织观察
        2.5.1 金相组织观察
        2.5.2 扫描电镜(SEM)观察
        2.5.3 透射电镜观察
    2.6 X射线衍射分析
第三章 铬含量对铬系抗磨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1.1 低铬试样的显微组织形貌及分析
        3.1.2 低铬试样的力学性能测试及分析
    3.2 中铬抗磨铸铁的组织性能
        3.2.1 中铬试样的显微组织形貌及分析
        3.2.2 中铬试样的力学性能测试及分析
    3.3 高铬抗磨铸铁的组织和性能
        3.3.1 高铬试样的显微组织形貌及分析
        3.3.2 高铬抗磨试样的力学性能测试与分析
    3.4 三种铬系抗磨铸铁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高铬铸铁常规热处理工艺
        4.2.1 常规热处理方案的制定
        4.2.2 常规热处理对高铬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4.2.3 常规热处理对高铬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4.3 高铬铸铁等温淬火热处理
        4.3.1 高铬铸铁等温淬火热处理工艺的制定
        4.3.2 等温淬火对高铬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等温淬火对高铬铸铁组织形貌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高铬抗磨铸铁韧性的提高(论文参考文献)

  • [1]ZTAp/高铬铸铁基蜂窝构型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能研究[D]. 韦鸿铭.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1)
  • [2]15Cr系亚共晶高铬铸铁的烧结制备与性能研究[D]. 肖璐琼. 湖南大学, 2019(07)
  • [3]烧结高铬铸铁的制备及碳化物与性能的研究[D]. 李忠涛. 湖南大学, 2019(07)
  • [4]自然时效对高铬铸铁组织和硬度的影响[D]. 郑欢.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
  • [5]抗磨钢铁材料中强化相的微结构计算与性质研究[D]. 种晓宇. 昆明理工大学, 2017(05)
  • [6]高铬铸铁抗磨产品热处理方法与工艺优化[D]. 王崇. 合肥工业大学, 2014(06)
  • [7]高铬抗磨铸铁生产技术相关的若干原理及实践问题辨析[J]. 祖方遒,王崇,张文进. 铸造, 2014(02)
  • [8]高铬抗磨铸铁生产技术相关的若干原理及实践问题辨析[A]. 祖方遒,王崇,张文进. 2013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 2013
  • [9]新型多元合金化抗磨材料的组织性能及应用研究[D]. 季峰. 江苏科技大学, 2010(05)
  • [10]铬系耐磨铸铁磨球组织及性能研究[D]. 苗树森. 长春工业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提高高铬耐磨铸铁的韧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