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镇痛药以避免副作用

选择镇痛药以避免副作用

一、选择镇痛药须防副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高颖妍[1](2020)在《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肝癌气滞血瘀型癌痛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气滞血瘀型癌痛的临床疗效,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疗效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客观评价血府逐瘀汤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气滞血瘀型癌痛的疗效,以进一步改善气滞血瘀型肝癌癌痛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为临床上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气滞血瘀型癌痛提供更充分的理论依据。方法:将入组的68例原发性肝癌并符合气滞血瘀证癌痛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入组34例患者。试验组患者予对照组初始方案加血府逐瘀汤温服,一日一剂,于午餐后1h及睡前分2次温服。对照组患者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萌蒂(中国)制药有限公司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40125,规格:10mg/粒)口服,一次1粒,期间根据患者疼痛程度变化规范增加药物用量,一日2次,期间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KPS评分、NRS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等方面,记录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通过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分别对血府逐瘀汤联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及单纯使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结果:1.KPS评分方面:经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KPS评分均较前提高,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试验组评分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2.NRS评分方面:经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NRS评分均较前提高,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且试验组评分提高幅度优于对照组。3.中医症状方面:经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可改善原发性肝癌气滞血瘀型癌痛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两组单症状比分、中医症状总积分及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试验组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4.安全性评估:观察期间所用药物对入组的68例患者的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可见便秘、嗜睡、乏力等服用阿片类药物后常见的不良反应,未见其余新发症状及不良反应。结论:血府逐瘀汤能有效减轻气滞血瘀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癌痛程度,并有利于改善其气滞血瘀证相应的中医症状,临床应用无特殊不良反应,有利于改善该类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情况。

廖莉[2](2020)在《儿童用药指导新模式的开发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为降低儿童用药指导缺失或不充分导致的用药错误(Medication Error,ME)风险,构建儿童语音用药指导知识库,并分别开发药品语音二维码和儿童安全用药指导平台两种用药指导新模式,探索其作为知识库的传递载体在儿童患者的应用研究,促进儿童用药指导模式改进,保障儿童用药安全。研究方法:本文首先通过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the Effect Analysis,HFMEA)对儿童医疗机构药学环节发生用药错误的潜在失效模式进行风险优先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评分,对高风险指数(10≤RPN≤25)问题分析原因并制定相应对策,前瞻性地对用药错误进行防控。本文重点针对“无用药指导或用药指导不合适”这项可能导致用药错误发生的高危险指数问题,以儿童药物咨询特征为依据,通过“德尔菲”法筛选对儿童安全用药影响较大的关键信息,从而构建儿童常用药品语音用药指导知识库。之后分别开发药品用药指导语音二维码和儿童安全用药指导平台两种新型模式用于传递知识库的用药指导内容,实现用药指导语音化和远程化,为用药指导模式的改进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语音二维码部分通过活码管理系统开发用药指导语音二维码,解码浏览内容包含药品外观图片、语音用药指导、文字用药指导、药品说明书和医院相关信息等内容。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以儿童咨询人次数和使用量较多的克拉霉素干混悬剂、布洛芬混悬剂、蒙脱石和口服补液盐Ⅲ作为试用药品,在某儿童专科医院门诊药房应用,统计四种药品的语音二维码访问率,比较语音二维码应用前后药物咨询率、患者满意度和用药指导失效模式的RPN评分。儿童安全用药指导平台部分基于现有合理用药软件一方面进行儿童合理用药专用规则设计和用药指导规则设计,改进通用型软件在儿科的适应性的同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用药指导内容,不仅降低处方不合理率,还能提高用药指导覆盖率。另一方面利用云存储技术搭建用药指导云平台包含语音用药指导、药品说明书、用药指南和用药反馈等更丰富的信息,患者可通过访问医疗机构提供的用药指导单中二维码主动获取这些信息。该平台构建完成后于2018.01-2018.12期间在某三甲综合性医院(含儿科)门诊药房应用,统计用药指导单的发放率,比较儿童安全用药指导平台应用前后不合理处方下降率、药物咨询率、患者满意度和用药指导失效模式的RPN评分。研究结果:儿童医疗机构通过HFMEA共发现药学环节存在13项导致用药错误的潜在失效模式,“无用药指导或用药指导不合适”在对策实施干预前(RPN=20)、干预后(RPN=16)均为高风险指数。儿童药物咨询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儿童及其家属咨询问题类型中72.39%为第II类药物合理使用(如药品用法用量、特殊用法、特殊剂型如何使用等问题),提示现有用药指导模式不足以让家属完全掌握药品的正确使用。针对用药指导存在的问题,本文共通过三轮德尔菲专家征询筛选19条影响安全用药的关键信息,构建儿童常用药品语音用药指导知识库,并开发两种新型语音用药指导形式用于知识库内容的传递。一种为药品用药指导语音二维码,在儿童中应用访问率较高,应用前后药物咨询率显着下降(P<0.01),患者满意率达97.50%。“无用药指导或用药指导不合适”的RPN值从高风险指数(RPN=16)下降为低风险指数(RPN=2)下降率为87.5%。另一种为儿童安全用药指导平台,在儿科中应用期间用药指导单发放率为100%,处方不合理率和药物咨询率显着降低(P<0.01),患者满意率达97.00%,用药指导潜在失效模式的RPN值下降率为87.5%。研究结论:用药指导是降低儿童用药错误发生风险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德尔菲法构建儿童语音用药指导知识库可信度高,为用药指导提供参考依据。语音二维码和儿童安全用药指导平台作为新型用药指导模式,在传递用药指导知识库内容时不仅实现用药指导语音化,还可借助这两种载体的优势,实现用药指导的远程化和全程化,为用药指导模式创新提供新的思路,促进儿童用药安全。这两种新型模式在儿童患者中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操作性强,可在更广泛人群中推广。

赵博涵[3](2013)在《定眩蠲痛汤治疗无先兆偏头痛阴血亏虚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定眩竭痛汤治疗无先兆偏头痛阴血亏虚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明确其治疗特点及优势,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符合本课题无先兆偏头痛阴血亏虚风痰上扰证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定眩蠲痛汤,每日一剂,每日2次;对照组:予西比灵(盐酸氟桂利嗪)lOmg,每晚一次。疗程均为7天,并于治疗后观察28天。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症状以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临床收集病例60例,完成观察59例,脱落1例,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9例。对于无先兆偏头痛的症状治疗,中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较西药组89.66%有显着差异,P<0.05。对于无先兆偏头痛阴血亏虚风痰上扰证候的治疗,中药组总治愈率90%,明显优于西药组13.79%,P<0.05,有显着差异。结论:定眩蠲痛汤治疗无先兆偏头痛阴血亏虚风痰上扰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本研究从阴血亏虚、风痰上扰的病机认识偏头痛,其辨治理论有所创新,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理法方药体系。

王庭亮[4](2013)在《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耐受情况的观察及临床策略》文中认为目的:偏头痛预防治疗耐受表现为治疗初始阶段有效,降低发作频率50%以上,但治疗一段时间后有时会出现疗效降低或失效,表现为头痛频率增加和疼痛强度的增加。目前,解决偏头痛预防治疗耐受的办法包括重新使用原来有效的药物、更换药物种类或者联合用药,选择性的行为治疗和环境治疗也可能有效,但这些解决方法缺乏可靠的临床试验为依据。本研究旨在方便临床医生更清楚的认识偏头痛预防耐受现象,为两种解决预防耐受的方法(更换药物种类和联合用药)的有效率提供临床证据,为更好的处理药物耐受做铺垫,以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通过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收集发生氟桂利嗪预防治疗耐受的偏头痛病人,通过更换药物和联合用药两种方法改善耐受,对病人进行回访,收集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联系方式、头痛起病方式、头痛部位、病程、性质、频率、伴随症状、头痛的诱发因素和缓解因素、偏头痛史、以及完善的神经科查体结果,有无家族遗传病、既往用药情况以及采取此措施前后病人VAS评分、HIT-6评分等数据,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门诊随访744例偏头痛预防用药病人,其中27例患者对氟桂利嗪产生预防耐受,耐受率3.6%;(2)耐受患者女性占2/3,31-40岁之间为高发年龄段,夜班工作、睡眠差的患者易产生耐受;(3)通过SPSS19.0软件,对更换药物前后的VAS评分和HIT-6评分进行t检验,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HIT-6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SPSS19.0软件,对联合用药前后的VAS评分和HIT-6评分进行t检验,结果治疗VAS评分、HIT-6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氟桂利嗪更换为丙戊酸钠、普萘洛尔、左乙拉西坦、坎地沙坦、度洛西汀五种药物对改善氟桂利嗪耐受效果不明显。(2)丙戊酸钠、普茶洛尔左乙拉西坦三种药物联合氟桂利嗪使用,对比三种药物单用治疗,对改善耐受的效果不明显。

陶庆文[5](2012)在《阎小萍教授辨治风湿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追溯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阎小萍教授辨治风湿病学术渊源,整理与研究阎小萍老师辨治风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重点梳理、提炼阎小萍老师基于“肾虚”的“寒热为纲”辨治膝骨痹(膝骨关节炎)方案,研究骨痹通方加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理论及经验总结方面:采用经典古籍和文献整理的方法,总结、梳理、提炼阎老师辨治风湿病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临床研究方面:采用前瞻性、随机、阳性药物对照的方法,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骨痹通方治疗组和盐酸氨基葡萄糖对照组,将阎老师辨治强直性脊柱炎已日臻成熟的“寒热为纲”的学术思想创新性地引入膝骨关节炎的辨治中,在辨治膝骨关节炎“肝肾亏虚”共性的基础上,依据“寒热为纲”的学术思想深入辩证,形成基于“肾虚”的“寒热为纲”辨治方案,以骨痹通方为基础进行加减。分别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测定和记录患者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障碍的平均骨关节炎指数(WOMAC),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患者和医生对病情的总体平均评价,检测ESR、CRP水平,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记录服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将中药骨痹通方治疗组按中医辨证标准进一步分为肾虚寒湿和肾虚湿热两个亚组,分别在患者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障碍的平均骨关节炎指数(WOMAC),中医证候积分,患者和医生对病情的总体平均评价,ESR、CRP,安全性指标,药物的不良反应等方面与对照组加以比较。结果:理论及经验总结方面:从阎老师治疗风湿病思想可见其学术渊源,主要来源于经典古籍、焦树德学术经验、临床经验总结,具体体现在阎老帅名医之路、继承之路、探索和创新之路。阎老师主张从经典中来,到临床中去。经典当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本草从新》等。从老师辨治风湿病学术思想可见经典端倪,体现在辨风湿病病证共性—补肝肾、祛风湿是治痹之要;“邪入邪出”之所---调和营卫;风寒湿痹和风湿热痹---“寒热为纲”辨治渊源等诸多方面。阎老师总结、传承焦老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主要体现在精研辨证论治,提出“四必须”、“五强调”,创议“旭痹”及诊治规律,辨析胸痹、心痹异同,探究心痹诊治,发展燮枢理论,创组燮枢汤方等方面。阎老师秉承恩师焦树德教授旨意,进一步发扬焦老学术思想的同时,结合自已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众多经典、现代文献,不断探索,推陈出新,对名师的学术思想、理论、方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升华、提炼,推动学科研究和中医理论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传承的结晶——“大偻”的渊源及辨证论治体系的形成,提出风湿病循经辨证理论,阎小萍治疗风湿病疗效与机理系列研究等方面。与各家学说分析比较,阎老师辨治膝骨痹(膝骨关节炎)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内治、中医外治、综合治疗等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之点;临床研究方面:发现治疗前后测患者的平均WOMAC骨关节炎指数、VAS患者和医生对病情的总体评价有统计学差异,骨痹通方组较对照组改善WOMAC指数更为明显,使用非甾类抗炎药剂量显着减少,两组ESR、CRP水平及不良反应未显示差异,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治疗前后均未见异常。肾虚寒湿和肾虚湿热两亚组均可改善骨关节炎指数VAS评分(WOMAC),且在改善膝膝骨痹(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减少双氯芬酸钠消耗量上优于对照组。结论:理论及经验总结方面:整理与研究阎小萍老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共有十得:倡导“一论”、“两观”,即“寒热为纲”的辨治论、“平衡观”和“趋势观”,以简驭繁,寒热为纲论治风湿病,凸显实用价值,“寒热为纲”辨治论必须基于中医风湿病的辨病共性,这一共性是肝肾不足,风湿之邪深侵,引起风寒湿或风湿热邪痹阻经络,治疗则在“补肝肾、祛风湿”的治疗大法之上,执简驭繁,--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分别采用“祛风除湿驱寒”和“祛风除湿清热”,不仅用于风湿病的中药内服,还用于中医外治,并可结合现代技术形成中医特色疗法;推脏腑辨证,重在协和、协调脏腑功能—“和”法,在遵循协调阴阳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特点,分别采用攻补兼施、扶正祛邪,调和阴阳,调理寒热,调和营卫,燮和肝胆,调理脾胃,调和气血,燮理气机等治法治疗风湿病,临床取得良好疗效;“五连环”的中医特色疗法,包括健康教育、医疗体育、中药为主、内外兼治、中西合壁五项内容;综合强化序贯疗法包含综合、强化、序贯三个层次的含义,综合各种治疗方法,强调不同方法的组合效应,以最大为目标,以最大疗效为目的,强化各种治疗方法的作用,以强度为目标,以改善病情程度为目的,追求临床效果的最大化,序贯应用各种治疗方法,以时间性为目标,以连续性为目的,交替进行,强化增强疗效,强化维持疗效。在疾病急性期,缓解肌肉、关节的疼痛、压痛、酸胀、麻木等症状,在功能恢复阶段,使肌肉、关节持续处于松弛、缓解状态;“痹病欲尫”的治未病思想,阎老师总结尫痹诊治经验,探索具有临床证候、治疗原则、和处方用药的独特规律性,指出一旦出现骨损、筋挛、肉削的尫痹特征,疾病将变得缠绵难愈,因此老师提出“痹病欲尫”的概念,意在强化痹病的早诊断,早治疗,当痹病出现关节持续性肿胀、痛发骨内、屈伸不能、夜间疼痛剧烈等症时,虽关节尚未变形,应警惕其有可能向尫痹传变;循经辨证—寓于脏腑辨证的羽翼,寓循经辨证于脏腑辨证之中,强调风湿病具体的出现症状部位应和相应的经络循行部位相合,以便正确使用相应引经药物;调和营卫—“扶正祛邪”的必由之途,风寒湿诸邪气侵犯人体,与营卫之气合则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为痹证,营卫为“邪入”之所,补肝肾、祛风湿,驱邪外出,则营卫为经过之途,营卫为“邪出”之所,故调和营卫是中医风湿病治疗的重要法则之一;活血通络—贯穿风湿病辨治的始终,风湿病病程漫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日久必入血入络,形成瘀血,瘀血证贯穿风湿病整个病程,活血通络法贯穿于治疗始终;生脾胃阳气,顾护后天脾土—风湿病辨治的重要环节,风湿病的基本病机为风寒湿(或热)合而为痹,其中湿邪至关重要,湿性粘滞,往往使风湿病缠绵难愈,调理脾胃有助于湿邪的祛除,又以后天养先天,有利于补肝肾,风湿病病程冗长,易反复发作,往往需要长期用药,顾护后天脾胃,使长期治疗成为可能,是一切治疗的基础;中医适宜技术和诊疗方案—基于疗效的辨治风湿病体现。临床研究方面:骨痹通方具有缓解和改善疼痛、僵硬、关节功能障碍的作用,是治疗膝骨关节炎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方剂。采取在膝骨关节炎辨证共性的基础上,依据基于“肾虚”的“寒热为纲”辨治膝骨关节炎的辨治方法指导深入辨证,对骨痹通方进一步加减相结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骨关节炎指数VAS评分(WOMAC)、膝骨痹(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候量化积分、减少非甾体消炎药消耗量,可适用于膝骨关节炎的辨治。

方才,胡立国,马骏[6](2011)在《小儿静脉麻醉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静脉麻醉是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小儿患者短小手术或需要短时间麻醉时,往往仅凭静脉麻醉即可获得满意效果,且有非常好的性价比。即便是长时间的手术,以静脉用药维持麻醉,与吸入麻醉比较在某些方面也显出一定优势。本文结合近期文献,就目前小儿静脉麻醉研究的相关进展作一简要评述[1-20]。

方才[7](2010)在《小儿静脉麻醉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是现代小儿外科手术主要麻醉方式,二者各具优势,既可单独实施,也可联合应用。随着人们对速效麻醉药药理学、药效学的认识、新型静脉麻醉药的问世和对现代给药模式的探索,尤其是对于某些小儿手术患者来说,采用全凭静脉麻醉(TIVA)似乎显得更加便捷,且经济适用。对患儿如何通过合理用药、科学管理实施安全的静脉麻醉,众人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总体上看,小儿(1~5岁)

许宝才[8](2010)在《香砂六君加味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重度CAG伴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在病因病机探讨、临床诊治及机理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中医药治疗本病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辨证施治,临床疗效显着,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强大优势。本课题在回顾了近十年CAG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开展了香砂六君加味方治疗CAG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加味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有效的方药。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经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体征、胃镜象、病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予香砂六君加味方,每日一剂,分2次服用,对照组予维酶素,每天12片,分3次服用,两组均以3个月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胃镜、病理疗效。结果:1.临床症状、体征疗效:试验组在改善胃痛、纳食、吐清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胃胀、喜按喜暖、便溏、肢体乏力、气短懒言改善上两者疗效相当(P>0.05)。2.胃镜像疗效:镜下胃黏膜改善情况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3.病理疗效:萎缩、肠化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异型增生方面,两者疗效未见差异(p>0.05)。4.香砂六君加味方在临床应用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相关分析,表明香砂六君加味方治疗本病脾胃虚弱证不但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能明显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状态,从而进一步揭示了香砂六君加味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合理性,并提示其机理可能与抗病原微生物、调节免疫、抗炎、镇痛、改善胃黏膜微循环、增强胃黏膜屏障、清除氧自由基、抗肿瘤、促进胃肠动力,抗胆汁反流等功能有关。

赖明彦[9](2010)在《电针合并甘麦大枣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电针合并甘麦大枣汤对失眠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及睡眠质量指数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符合失眠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电针合并甘麦大枣汤治疗组与甘麦大枣汤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取主穴照海、申脉、神门、印堂、四神聪、安眠;配穴心俞、脾俞、足三里。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用密波治疗10分钟后改疏密波20分钟。每天治疗1次,一周治疗5天,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服用甘麦大枣汤,每天分三次(早、午、晚),每次0.05g/每公斤体重,温开水冲服,连续服4周为一疗程,2个疗程后总结疗效。评价指标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作为测量工具,并以1993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失眠的疗效判定标准作为临床疗效指标。结果:(1)在自评抑郁量表(SDS)评分评价中,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自评焦虑量表(SAS)评分评价中,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在睡眠率百分比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评价中,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各睡眠品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评分评价中,组内及组间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5)在评价患者的临床疗效中,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之显愈率达60.00%,而治疗组之显愈率更达76.67%。结论:(1)电针合并甘麦大枣汤疗法可改善失眠患者的抑郁程度,且疗效优于单用甘麦大枣汤疗法。(2)电针合并甘麦大枣汤疗法可改善失眠患者的焦虑程度,且疗效优于单用甘麦大枣汤疗法。(3)电针合并甘麦大枣汤疗法可改善失眠患者的百分比睡眠率,且疗效优于单用甘麦大枣汤疗法。(4)电针合并甘麦大枣汤疗法可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品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且疗效优于单用甘麦大枣汤疗法。(5)电针合并甘麦大枣汤疗法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甘麦大枣汤疗法。以上,本研究证明电针合并甘麦大枣汤疗法对失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不仅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亦可促使患者的睡眠品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恢复,且临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甘麦大枣汤疗法,因此,本研究说明电针合并甘麦大枣汤疗法适合应用于临床上常见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于晖[10](2008)在《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七氟烷吸入和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比较老年冠心病或有冠心病风险患者七氟烷吸入和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对血流动力学、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围手术期肌钙蛋白T(cTnT)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年龄65~80岁,有冠心病史或两个以上危险因素,行全身麻醉,手术时间>2h。随机分为两组(n=30):七氟烷吸入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P组)。丙泊酚靶控输注采用Marsh药代动力学参数行血浆靶控输注,舒芬太尼采用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行效应室靶控输注。两组麻醉诱导方法相同,先开始输注舒芬太尼,其效应室靶浓度设定为0.25ng/ml,同时开始丙泊酚输注,其血浆靶浓度设定为1.5μg/ml,丙泊酚效应室和血浆浓度达到平衡后逐渐增加丙泊酚血浆靶浓度,直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此时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并辅助呼吸,调整丙泊酚靶浓度使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0~50,待丙泊酚、舒芬太尼效应室和血浆浓度平衡、肌松效果满意后行气管插管,吸入纯氧2.5L/min进行机械通气。S组停止使用丙泊酚,改为七氟烷吸入;P组继续行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两组均行效应室靶控输注舒芬太尼,维持效应室浓度0.15~0.20ng/ml,并静脉持续输注罗库溴铵0.15 mg·kg-1·h-1维持肌松,维持BIS在40~60。术中根据BIS、心率(HR)、血压的变化调整丙泊酚、七氟烷和舒芬太尼的浓度。手术结束前40分钟停止输入罗库溴铵,并逐渐减少舒芬太尼浓度。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盐酸托烷司琼5mg。手术结束前20min调整丙泊酚血浆靶浓度或七氟烷浓度,维持BIS 60~70。手术结束时舒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降至0.08ng/ml,并停用所有药物,静脉注射新斯的明0.04mg/kg和阿托品0.02mg/kg,待患者呼之睁眼、呼吸循环稳定后拔除气管插管,面罩吸纯氧6L/min。分别于麻醉前(C0)、手术结束拔管即刻(C1)、术后6小时(C2)、术后24小时(C3)和48小时(C4)抽取中心静脉血2ml,室温静置30分钟,离心后取血清冰冻,放免法测cTnT浓度。记录基础(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前即刻(T3)、开始后即刻(T4)、拔管前(T5)即刻、拔管后即刻(T6)、离室(T7)的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BIS;记录所有病人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心电图各种变化包括ST-T改变、心律失常等情况;记录两组诱导和维持麻醉所需丙泊酚和七氟烷药量,以及两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记录术毕睁眼时间(从手术结束后到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从手术结束到拔除气管插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从手术结束到患者可清楚回答自己的名字、生日)以及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与基础值(T0)比较,两组患者的HR、MAP、SBP、DBP在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1)、手术开始前即刻(T3)均明显下降(P<0.01),两组间同一时点HR、MAP、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术中MAP、SBP最小值低于P组(P<0.05);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诱导后切皮前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比S组低(P<0.05);与P组比较,S组手术开始后即刻、离室时BIS值高(P<0.05);S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快于P组(P<0.05),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快于P组(P<0.01),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P组(P<0.05);60例患者cTnT值上升发生率为50%,峰值主要出现在术后6h和48h,分布于临界范围内(0.01~0.09μg/L);P组在C1、C2、C3时cTnT上升发生率高于S组(P<0.05);以0.02μg/L为提示预后意义的cTnT临界值,P细cTnT异常发生率高于S组(P<0.05)。结论1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都可维持老年冠心病或有冠心病风险患者术中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2丙泊酚静脉麻醉在诱导后切皮前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而七氟烷吸入麻醉围术期心肌损伤小,苏醒更迅速完全。3老年冠心病或有冠心病风险的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发生率高,应加强肌钙蛋白的监测。

二、选择镇痛药须防副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选择镇痛药须防副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肝癌气滞血瘀型癌痛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肝癌及癌痛的认识
        一、原发性肝癌中医病因病机
        二、原发性肝癌所致癌痛的病因病机
        三、原发性肝癌所致癌痛的中医治疗
    第二节 原发性肝癌所致癌痛的机制及西医治疗
        一、原发性肝癌的病因病理
        二、原发性肝癌所致癌痛的西医相关认识
        三、原发性肝癌所致癌痛的西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病例选择
        四、研究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
        二、观察指标结果比较
        三、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第三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研究结果分析
        一、生活质量分析
        二、中医症状分析
        三、临床应用安全分析
    第二节 讨论
        一、原发性肝癌气滞血瘀型癌痛的病机探讨
        二、血府逐瘀汤的目前治疗肿瘤的运用
        三、血府逐瘀汤组成及方解
        四、探讨血府逐瘀汤待挖掘的作用机理
        五、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2)儿童用药指导新模式的开发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儿童患者用药错误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章 德尔菲法构建儿童语音用药指导知识库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语音二维码用药指导标签的开发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四章 儿童安全用药指导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3)定眩蠲痛汤治疗无先兆偏头痛阴血亏虚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偏头痛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
        2 偏头痛的治疗现状
    综述二 偏头痛的中医药研究现状
        1 古代中医对偏头痛的认识
        2 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进展
前言
临床研究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筛选
        3 对照方法
        4 治疗用药及给药方式
        5 观察指标及方法
        6 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
    研究结果
        1 两组基本资料均衡性比较
        2 疗效比较
    讨论
        1 定眩蠲痛汤治疗无先兆偏头痛阴血亏虚风痰上扰证的疗效分析
        2 无先兆偏头痛的辨治以及定眩蠲痛汤的功效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个人简历

(4)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耐受情况的观察及临床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1.病例来源
    2.评估量表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5)阎小萍教授辨治风湿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附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综述阎小萍老师学术渊源与各家学说比较分析
    1. 阎小萍老师名医之录
    2. 阎小萍老师继承之路
    3. 阎小萍老师探索、创新之路
    4. 膝骨馆节炎中医药辨治的各家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阎小萍老师辨治风湿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
    1. 倡导“一论”、“两观”
    2. 推脏腑辩证,重在协和、协调脏腑功能——“和”法
    3. “五连环”的中医特色疗法
    4. 综合强化序贯疗法
    5. “痹病欲尫”的治未病思想
    6. 循经辩证——寓于脏腑辨证的羽翼
    7. 调和营卫——“扶正祛邪”的必由之途
    8. 活血通络——贯穿风湿病辨治的始终
    9. 生脾胃阳气,顾护后天脾土—风湿病辩治的重要环节
    10. 中医适宜技术和诊疗方案—基于疗效的辨治风湿病体现
第三部分 :基于“肾虚”的“寒热为纲”骨痹通方加减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综述: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资料
    诊疗标准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小儿静脉麻醉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儿生理特点
    1.1 神经系统系
    1.2 应激反应
    1.3 肝肾功能
2 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的利弊比较
    2.1 优点
    2.2 缺点
3 常用的静脉麻醉药
    3.1 咪达唑仑 (Midazolam)
    3.2 氯胺酮 (Ketamine)
        3.2.1 临床用法
        3.2.2 适应证
        3.2.3 应当注意的问题
    3.3 阿片类镇痛药
        3.3.1 吗啡 (Morphine)
        3.3.2 芬太尼 (Fentanil)
        3.3.3 瑞芬太尼 (Remifentanil)
        3.3.3. 1 药理学特点
        3.3.3. 2 临床应用
        3.3.3. 3 不良反应
        3.3.4 舒芬太尼 (Sufentanil)
    3.4 异丙酚 (propofol)
4 小儿静脉麻醉靶控输注 (TCI) 模式
    4.1 TCI基本原理
    4.2 TCI运行的药理学基础
    4.3 临床价值
        4.3.1 输注模式
        4.3.1. 1 10-8-6用药法
        4.3.1. 2 Paedfusor数据模式
        4.3.1. 3 Kataria数据模式
        4.3.2 药物间相互作用
        4.3.2. 1 瑞芬太尼
        4.3.2. 2 阿芬太尼
        4.3.2. 3 芬太尼
5 肌肉松弛药 (Muscle relaxants)
    5.1 临床应用
    5.2 肌肉松弛药残余作用的逆转

(8)香砂六君加味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章 临床研究
    一、病例选择
        1 西医诊断标准
        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病例排除标准
    二、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1 病例来源
        2 病例分组
        3 两组病例比较
        4 治疗方法
        5 医嘱
        6 观察内容与方法
        7 疗效评定标准
        8 临床研究退出与终止
        9 病例剔除与脱落
        10 统计分析方法
    三、治疗结果
        1 两组病例临床总疗效分析
        2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疗效积分分析
        3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胃镜分级程度分析
        4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胃黏膜萎缩改变情况分析
        5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肠化病例改变情况分析
        6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异型增生改变情况分析
        7 不良反应监测
        8 剔除与脱落病例
    四、讨论
        1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相关探讨
        2 香砂六君加味方的方药分析
        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古今研究
    一、传统医学对CAG的认识
        1 病名的认识
        2 病因病机
        3 中医药治疗
    二、现代医学对CAG的认识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2 西医治疗
    三、古代中医与现代中医对CAG认识异同的比较及分析
        1 相同点
        2 不同点
    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对CAG认识异同的比较及分析
        1 相同点
        2 不同点
第三章 医火传薪
    一、徐景藩
        1 分型论治,兼顾它证
        2 辨证辨病相结合,中西医互参
        3 升降润燥相宜,药治食疗一体
        4 立方遣药精当,治效明显
        5 病案举隅
    二、单兆伟
        1 病因病机
        2 治疗
        3 处方特色
        4 病案举隅
    三、李春婷
        1 明病机,制大法
        2 辨证与辨症、辨病相结合
        3 用药特点
        4 节饮食,调情志
        5 病案举隅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电针合并甘麦大枣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古代中医文献对失眠的认识
        一、失眠之病名考
        二、古代中医睡眠学说
        三、古代医家对失眠病因的认识
        四、古代医家对失眠病机的认识
        五、古代医家对失眠方药的治疗发展
        六、古代医家对失眠针灸的治疗发展
    第二节 中医文献对失眠的认识
        一、中医对失眠病因病机的探讨
        二、中医临床上常用的辨证分型
        三、中医对失眠方药治疗的进展
        四、中医对失眠针刺治疗的进展
        五、中医对失眠综合疗法的进展
        六、中医对失眠的其它疗法
    第三节 现代医学对失眠症的认识
        一、现代医学睡眠机制
        二、现代医学对失眠病因的认识
        三、失眠的流行病学
        四、失眠的类型
        五、失眠的诊断
        六、失眠的治疗
    第四节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第五节 电针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一、神经系统的刺激
        二、免疫细胞因子的释放
        三、神经递质的释放
        四、大脑内NO和GLU的调节
        五、基因的表达
    第六节 甘麦大枣汤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一、甘麦大枣汤之方论
        二、甘麦大枣汤之临床应用
        三、甘麦大枣汤之药理研究
        四、甘麦大枣汤应用于失眠症之临床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病例标准
        四、排除病例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治疗方法
        二、观察方法
        三、统计方法
    第三节 一般资料分析
        一、性别比较
        二、年龄比较
        三、职业比较
        四、既往用药史比较
        五、病程比较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两组治疗前后SDS、SAS轻重程度情况
        二、两组治疗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三、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率轻重程度情况
        四、两组治疗前后睡眠率百分比比较
        五、两组治疗前后PSQI各成份得分、总分评分比较
        六、两组临床疗效观察
第三章 讨论
    一、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现状探讨
    二、电针合并甘麦大枣汤治疗失眠的探析
    三、失眠的预防
    四、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不寐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附录2 中药新药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附录3 SDS抑郁自评表
    附录4 SAS焦虑自评量表
    附录5 匹兹堡睡眠品质指数(PSQI)
致谢

(10)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七氟烷吸入和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正文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论文参考文献
论文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四、选择镇痛药须防副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血府逐瘀汤治疗原发性肝癌气滞血瘀型癌痛的疗效观察[D]. 高颖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儿童用药指导新模式的开发及应用研究[D]. 廖莉. 浙江大学, 2020(07)
  • [3]定眩蠲痛汤治疗无先兆偏头痛阴血亏虚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研究[D]. 赵博涵.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8)
  • [4]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耐受情况的观察及临床策略[D]. 王庭亮. 山东大学, 2013(10)
  • [5]阎小萍教授辨治风湿病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D]. 陶庆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6]小儿静脉麻醉研究进展[J]. 方才,胡立国,马骏. 安徽医学, 2011(04)
  • [7]小儿静脉麻醉进展[A]. 方才. 第七次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 2010
  • [8]香砂六君加味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疗效观察[D]. 许宝才.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4)
  • [9]电针合并甘麦大枣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 赖明彦.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
  • [10]老年患者腹部手术七氟烷吸入和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D]. 于晖.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08(07)

标签:;  ;  ;  ;  ;  

选择镇痛药以避免副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