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释包衣尿素的生产工艺和方法

一种缓释包衣尿素的生产工艺和方法

一、缓释包衣尿素生产的工艺及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侯均昊[1](2021)在《苏北黄河故道带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提出苏北黄河故道带以沙土土质类型为主,保水、保肥性差,水稻生育后期养分供应不足,导致产量和稻米品质降低。控释肥具有养分释放时间长、养分利用率高等优点,施用控释氮肥能否减弱沙土土壤对水稻生产的不利影响,亟待需要深入研究。试验于2018-2019年在扬州大学校外基地江苏省泗阳县李口镇进行,前茬为小麦;以中熟中粳水稻品种南粳505和苏秀867为试验材料,采用控释天数分别为80天、100天和120天3种树脂包衣尿素,在施氮量270kg hm-2条件下,设置控释肥和尿素复混全部基施(BC)与控释肥和尿素复混基施+穗肥施用尿素(BC+PU)2种施肥方式,以常规尿素定量分施(CK)为对照,系统研究了控释尿素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形成、养分吸收利用特征、叶片光合特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苏北黄河故道带地区水稻优质生产的肥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同肥料运筹方式下,80天控释肥处理产量>100天控释肥处理>120天控释肥处理。相同释放天数控释肥处理下,BC+PU处理产量高于BC处理。所有处理中80BC+PU处理的增产效果最好,显着高于CK,这主要归因于其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提高了总颖花量和结实率。此外80BC+PU处理的水稻生长中后期的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和干物质积累量均较高,能较好的协调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增加了抽穗后干物质积累,进而实现高产。120BC和120BC+PU各生育阶段的茎蘖数、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显着低于CK,最终的单位面积穗数和群体颖花量显着低于CK,产量明显下降。100BC和100BC+PU前中期茎蘖数发生量小于CK,有效穗数、穗粒数和颖花量与CK相当,虽然后期能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但因群体颖花量不高,产量无法提高。2.抽穗后,控释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FV/FM、Y(Ⅱ)均高于CK。除80BC处理外,其余控释肥处理,抽穗后叶绿素含量均显着高于CK。80BC+PU和100BC+PU的净光合速率(Pn)均在抽穗后21d后显着高于 CK,抽穗后 28d-35d,120BC、120BC+PU、80BC+PU 和 100BC+PU 处理的Y(Ⅱ)值显着高于CK。同时,BC+PU运筹方式比BC进一步增强了水稻的光合特性。其中80BC+PU处理的SPAD值显着高于80BC处理,达2.16%~9.06%。说明控释期较长的肥料类型如120天控释肥以及控释期较短的80天、100天控释肥配合BC+PU施肥方式,均有利于提高水稻生育中后期叶绿素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和Y(Ⅱ),延缓水稻植株衰老。3.配施一次保花肥的80BC+PU处理,在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氮素总积累量显着高于CK,拔节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的阶段积累量分别较CK分别高5.62%~8.3%和7.15%~18.53%。氮肥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随着控释肥控释天数的增加而减小,80天控释肥的应用效果要优于100天和120天控释肥。两种施肥方式相比,采用一基一追(BC+PU)两次施肥法的80天和100天控释肥处理,氮肥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比相应的全基施处理(BC)有小幅提升,其中80BC+PU的处理氮肥回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较CK均显着提升,分别达 9.19%~12.90%、12.96%~14.46%和 5.36%~6.21%。4.在加工品质方面所有处理间均无显着差异。外观品质和营养与蒸煮食味品质方面,80BC和80BC+PU与CK相比没有显着差异。80BC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较CK有所提高;RVA谱特征值中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上升,回复值降低,蒸煮食味品质较好。100天控释肥和120天控释肥处理的蛋白质含量均增加,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下降,RVA谱特征值中的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下降,蒸煮食味品质较差。与BC处理相比,BC+PU处理稻米的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有所提升,蒸煮食味品质降低。

李红光[2](2021)在《不同缓释尿素对安格斯后备母牛饲喂效果及其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本文旨在研究使用包被尿素和糊化淀粉尿素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对安格斯育成母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液生化指标、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机理。试验首先采用体外法评估两种缓释尿素的释放速率,结果表明,包被尿素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培养,经过2 h消化有62.43%的尿素溶出,经过8 h消化有95.10%的尿素溶出,而糊化淀粉尿素经过2 h消化有93.53%的尿素溶出,经过8 h消化有99.93%的尿素溶出,表明包被尿素具有更好的缓释效果。之后开展动物试验,试验选择210头13月龄左右的纯种安格斯牛,根据体重和月龄相同或相近的原则,三头牛配对,再将每对动物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包被尿素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每组70头。参考NRC(2016)肉牛营养需要配制基础日粮,包被尿素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根据等能等氮的原则使用2%包被尿素和2.5%糊化淀粉尿素分别替代精饲料中部分豆粕。预试期7天,正试期90天。研究结果表明:(1)第二个月包被尿素组ADG极显着高于对照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P<0.01);料重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极显着低于糊化淀粉尿素组(P<0.01)。整个试验期,包被尿素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糊化淀粉尿素组(P<0.05),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包被尿素组料重比显着低于糊化淀粉尿素组(P<0.05)和对照组(P<0.05)。(2)糊化淀粉尿素组EE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包被尿素组ADF表观消化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极显着高于糊化淀粉尿素组(P<0.01);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着。(3)第49天血清生化指标中,糊化淀粉尿素组ALT活性显着高于包被尿素组(P<0.05)。第86天血清生化指标中,包被尿素组ALB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糊化淀粉尿素组AN浓度、ALT和AST活性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各采样时间点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4)瘤胃发酵方面,包被尿素组乙酸和丁酸(P<0.05)、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P<0.01)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对照组;糊化淀粉尿素组丙酸和丁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乙丙比显着高于包被尿素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P<0.05)。(5)瘤胃微生物区系方面,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方法发现,糊化淀粉尿素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包被尿素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包被尿素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增加了14.12%(P>0.05),糊化淀粉尿素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降低了29.16%(P>0.05)。糊化淀粉尿素组普雷沃式菌属(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包被尿素组(P<0.05);包被尿素组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较对照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分别增加了3.61%和32.31%(P>0.05),瘤胃杆菌属(Ruminobacter)较对照组和糊化淀粉尿素组分别增加了127.40%和22.06%(P>0.05)。各组瘤胃真菌菌群相对丰度差异不显着。(6)两种缓释尿素均可降低公斤增重成本,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且包被尿素经济效益更加显着。综上所述,包被尿素和糊化淀粉尿素均可替代日粮中部分豆粕,本试验的替代量对安格斯后备母牛生产性能无不良影响,两种缓释尿素均可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包被尿素带来的使用效果及经济效益优于糊化淀粉尿素。

郭雨浓[3](2021)在《不同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及控释肥对河套蜜瓜土壤养分和生长的效应》文中指出我国是西瓜和甜瓜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因其具有栽培周期短、生产适应性强、经济效益显着等优点,成为一些主产地区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西、甜瓜生产盲目过量施肥问题突出且普遍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容易引起氮素损失,造成环境污染。缓控释肥料可以有效地控制氮素释放速率,减少氮肥因挥发、淋溶等造成的损失,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施肥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且一次性施用后基本可以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求。由于不同肥料控释原理、制造工艺不同,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特性具有差异性,同时土壤性质、环境条件也会影响缓控释肥的养分释放,不同作物养分需求特性也不相同,生产中需要依据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及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进行筛选适配,为此,本文选择释放期为90~120天的4种树脂包膜控释肥及2种稳定性肥料,采用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不同缓控释肥在黑钙土、灌淤土、潮土、灰钙土、红壤中的养分释放特性,为筛选不同土壤类型上适合西甜瓜施用的缓控释肥料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内蒙河套灌区甜瓜一次性施肥、覆膜后灌水淋洗排盐传统种植模式水膜种植方式下控释肥及化肥减施对甜瓜产量、品质和养分利用的效应,以期为河套甜瓜化肥减施增效以及降低农田灌溉洗盐退水带来的面源污染环境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地区缓控释肥料的应用提供借鉴。通过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不同缓控释肥料在不同土壤的养分释放特性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影响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及养分存在的形态,同一肥料在不同土壤上养分释放率均具有显着差异,不同阶段也具有显着差异性,黑钙土和灌淤土上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较慢。不同树脂包膜控释肥因生产工艺不同养分释放具有显着差异性,茂施树脂包膜尿素(RU2)和树脂包膜硝酸钾(RCP2)养分释放率高于金正大树脂包膜增效尿素(RU1)和树脂包膜硝酸钾(RCP1),且RU2和RCP2养分释放受土壤影响相对较小。不同肥料在不同土壤上养分释放率与西甜瓜养分需求特性进行匹配得出,黑钙土适宜的缓控释肥为RU2、SF1,灰钙土为RU1、RU2、RCP2、SF1,潮土为RCP2,红壤为RU1、RU2或RCP2,灌淤土为RU2。(2)内蒙河套灌区“水膜种植”方式甜瓜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与不施肥处理(CK)相比,各施肥处理显着增加了甜瓜干物质量、产量及养分携出量。控释肥+有机肥(RSF+OM,化肥减氮46%、减磷62%,配施有机肥15 t/hm2)处理产量显着高于常规施肥(CF)处理,优化减量施肥(RF,化肥减氮46%、减磷62%)、控释肥(RSF)及优化减量施肥+有机肥(RF+OM)与CF相比产量和品质未降低。RF、RSF氮素利用效率比CF分别提高了15.1、21.5个百分点,磷素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0.4、18.8个百分点。(3)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减施配施有机肥(RF+OM、RSF+OM)可以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不同施肥处理灌溉压盐排水后的甜瓜播种期常规施肥土壤矿质态氮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甜瓜收获期CF和RSF处理之间差异性不显着,二者均显着大于其他处理,控释肥(RSF)在甜瓜生育期维持较高的土壤氮素水平。化肥减施及施用控释肥对减少河套地区甜瓜农田灌溉退水中氮素汇入乌梁素海引起的面源污染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意义。

孟庆羽[4](2020)在《聚合物包膜控释尿素生产技术优化》文中研究说明聚合物包膜尿素是目前国内缓控释肥中推广应用最为广泛的品种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已初步形成规模化生产。但是,实际产能和市场占有率仍较低,约为整个肥料销售量的0.5%。现有的聚合物包膜尿素生产中,原料大颗粒尿素在粒度、强度、堆积密度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筛选适宜的大颗粒尿素,是解决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首要问题。使用生物基聚合物材料进行包膜时,需要的包膜材料达到一定厚度才能起到较好的缓控释效果,生产成本较高;生产工艺多采用单一流化床、转鼓或圆盘分批次生产,生产过程不连续,规模化程度低,制约了该行业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对国内主要厂家生产的大颗粒尿素进行粒度、堆积密度、颗粒强度、堆积角、水分进行分析,初步确定了符合3.00~4.75 mm粒度占比≥90%、堆积密度≥780 g/L、颗粒强度介于25~40 N之间、堆积角≤25°要求的大颗粒尿素更适宜聚合物包膜尿素的生产。材料方面,通过在生物基聚氨酯膜材的润滑剂C组分内添加10%高分子聚合物C3,改进了C组分的粘度,使C组分起润滑作用的同时增加其附着能力,同等包膜材料总用量2.8%的情况下,控释期由30天延长至60天。对生物基聚氨酯膜材控释性能进行了优化,包膜材料用量的大幅度减少降低了生产成本。工艺方面,首先对小试工艺关键控制点核芯肥料表面光滑度和膜材料准确添加进行了优化,通过增加核芯肥料的预处理工序,对核芯肥料表面进行处理,减少包膜材料对肥料表面坑洼处填补造成的损耗;应用蠕动泵、四通阀、电加热注射器等设备优化了包膜材料添加的准确度。通过了解膜材的性能及聚合物包膜尿素的制作工艺,经过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建设了一套聚合物包膜尿素连续化生产线,装置工艺设计简单,采用循环热风设计,DCS控制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连续化生产聚合物包膜尿素产品。通过本研究解决了聚合物包膜尿素生产中生物基聚氨酯包膜材料用量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建设了连续化生产线,提高了聚合物包膜尿素的规模化程度。

陈芝[5](2020)在《尿素包衣用聚氨酯基缓释材料的制备与评价》文中认为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不断上升,人类对于农作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而耕地面积却在急剧下降。为了增加产量,化肥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因此化肥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传统化肥利用率低,缓/控释肥是一种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有效手段,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缓/控释肥采用石油基包衣材料,如聚烯烃、聚氨酯等,但缓释效果仍不理想,缓释期短。因此,本课题研究了一种新型聚氨酯基尿素包衣缓释材料,可有效提高缓/控释肥的缓释期,减少包衣量,降低成本,对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选用生物基蓖麻油多元醇,组合石油基聚氧化丙烯三醇(BHD-540)与多异氰酸酯一步法制备了聚氨酯包衣涂层和聚氨酯包衣尿素;进一步采用无机填料改性SiO2对聚氨酯包衣材料进行复合改性,制备聚氨酯复合涂层和包衣尿素;并对复合包衣材料进行耐水解老化探究,具体详细研究如下:1.以BHD-540和蓖麻油组合多元醇为软段,以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5305)为硬段,分别制备了聚氨酯涂层和聚氨酯包衣尿素。研究了蓖麻油含量对聚氨酯涂层性能和聚氨酯包衣尿素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蓖麻油含量的增加,涂层氢键化程度降低,溶胀度增大;涂层拉伸强度、硬度均降低,断裂伸长率增大;涂层耐水性提高,水接触角增大,吸水率降低;BHD-540的加入,可以降低树脂黏度。TG和DTG图显示,具有组合软段的涂层具有更好的耐热性。蓖麻油与BHD-540质量比为1:4,添加黏度较小的液体石蜡300#、无催化剂、多次加料时,4%包衣量的包衣尿素缓释期为65天,包衣量为9%时,缓释期可达到120天。2.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气相SiO2进行表面改性,制备改性SiO2/聚氨酯复合涂层和聚氨酯复合包衣尿素。结果表明:添加改性SiO2后,体系黏度增大,复合涂层耐水性提高、拉伸强度增大、断裂伸长率降低。当改性SiO2含量为2 wt%时,4%包衣量包衣尿素缓释期最长,为96天。3.以改性SiO2含量为2 wt%的复合涂层和膜壳为样品,在酸液和碱液、以及去离子水中加速水解老化30天后,涂层氨基甲酸指数降低,水接触角减小,但质量保留率高于99.26%;经加速水解老化后,酸液中的膜壳外表面黄变,内表面出现了裂纹,碱液中的膜壳外表面泛黑,内表面出现了裂纹和孔洞;在去离子水中水解后无明显变化。

郝志远[6](2020)在《砂质潮土夏玉米减氮增效配方肥研究》文中指出黄淮海平原豫北砂质潮土区是我国夏玉米种植的主要地区之一,为了高产而大量施肥,导致土壤恶化、水体污染,过量施肥影响夏玉米的品质。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采用新型肥料工艺技术来实现豫北地区砂质潮土夏玉米的减氮增效。通过田间肥效试验进行肥料的筛选,在筛选基础上进行减氮增效新型肥料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并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配方肥在土壤肥际微域转化和迁移过程,揭示配方肥增效机理,为优化肥料配方工艺提供依据,论文取得如下研究成果。(1)田间肥效试验表明长效包膜缓释尿素减氮增效的可行性。当养分施用量为168 kg/ha(N)、90 kg/ha(P2O5)、120 kg/ha(K2O)时,长效包膜缓释尿素处理的夏玉米产量、经济系数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为9564.75 kg/ha、36.37%、56.93 kg/kg,土壤速效氮、磷、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75.61、23.45、161.52 mg/kg,夏玉米氮、磷、钾的积累量分别为163.56、72.30、100.83 kg/ha。(2)以尿素、磷酸一铵和硫酸钾为原料对包膜缓释尿素进行包裹,制备具有不同氮释放速率的新型无机包裹型复合肥产品。养分施用量为168 kg/ha(N)、75 kg/ha(P2O5)、75 kg/ha(K2O)时的新型肥料最适宜工艺技术参数为粘结剂浓度为20 wt%、烘干温度为90°C、填料用量为6.55 kg,此时颗粒强度和核芯包裹率分别为34.6 N、97%。养分施用量为210 kg/ha(N)、75 kg/ha(P2O5)、75 kg/ha(K2O)时的新型肥料最佳工艺技术参数为粘结剂浓度为20 wt%、烘干温度为90°C、填料用量为10.42 kg,此时颗粒强度和核芯包裹率分别为33.7 N、97%。两种新型肥料具有良好的速释性和缓释性,速效氮在3 d内完全释放,在14 d时,两种新型肥料的尿素释放率分别为69.44%、70.01%。包裹过程为纯物理过程,产品热稳定性较好,包裹层与核芯颗粒之间结合紧密且无间隙,包裹层厚度均匀、表面光滑,颗粒大小为3-4 mm。(3)降低氮肥用量可提高养分的有效利用,促进养分在肥际微域中的迁移。低氮处理土壤p H为8.34,速效氮占总施氮量的比率和迁移距离分别为69.00%、62 mm,速效磷占总施磷量的比率和迁移距离分别为48.43%、26 mm,速效钾占总施钾量的比率和迁移距离分别为78.55%、44 mm。

吴舒[7](2019)在《氮肥颗粒的缓释及防结块性能研究》文中指出氮肥缓释所用的包膜材料以天然植物油为热点研究,包膜量越低,膜层越薄,而缓释期越长,是包膜氮肥的技术研究方向。传统颗粒氮肥的防结块技术是在外表面涂布惰性粉末或油脂,而水溶性高氮肥不能添加任何惰性粉末或油脂,因此对水溶性氮肥的界面成分进行改性,提升高氮肥的防结块性能,是行业急需的技术。本论文应用蓖麻油、碳化二亚胺、扩链剂、聚合MDI和蜡为包膜材料,以氮肥颗粒尿素为核心,应用转鼓包膜法,将包膜材料包覆在尿素颗粒表面,获得了PCU。其中聚氨酯膜层的质量占PCU质量的3.3 wt.%,膜层厚度在14-15 um左右。通过配方的调节制备出不同通透性的聚氨酯膜层,缓释期范围可在30-70天之间调节。其中,碳化二亚胺能够与蓖麻油中的羧基反应,降低蓖麻油的酸值,抑制羧基对聚氨酯链段的水解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尿素的胺基(-NH2)与异氰酸酯基(-NCO)的反应,-NH2参与聚氨酯成膜反应导致膜层固化速率加快,通过预先涂布蓖麻油的技术,抑制-NH2与-NCO的反应,能够提升膜层的涂布均匀性。应用FTIR与SEM研究PCU的膜层在水、土壤、水淹土壤及碱溶液中的结构变化,FTIR谱图显示,聚氨酯膜层在水、水淹土壤及碱溶液中浸泡之后,烷烃的含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而聚氨酯膜层在土壤中填埋之后,烷烃的含量发生显着的降低。通过对PCU在不同介质中的释放速率对比,以及聚氨酯膜层在不同介质中的烷烃含量变化对比,得出聚氨酯膜层中蜡降解的主要原因,土壤中微生物以烷烃为碳源来新陈代谢,长链烃被微生物转化为短链,导致了膜层中烷基的损失,而PCU膜层中烷烃分解主要来自于蜡。蜡的降解导致膜层通透性增强,养分释放速率加快。水淹土壤中,膜层中的蜡并没有发生明显的降解,这是由于水淹没土壤,严重胁迫了土壤中的好氧微生物,破坏了好氧微生物的繁殖环境,导致分解蜡的微生物的数量显着下降。当PCU产生体积膨胀后,聚氨酯膜层被拉伸,但蜡(填补剂)的尺寸不会发生变化,所以膜层中的缺陷尺寸变大,导致养分释放速率加快,膜层中缺陷越多,PCU养分释放速率越快,体积膨胀率越低。通过调节膜层中软段相和硬段相的比例,合成了膜层硬段含量为26 wt.%(PCU-L)和40 wt.%(PCU-H)的聚氨酯包膜缓释尿素,测试了PCU-L和PCU-H在水中的尿素释放速率、体积膨胀率以及释放过程中渗透到PCU膜层内部的尿素的质量。结果表明,PCU-L比PCU-H具有更低的体积膨胀度和更快的尿素释放速率,FTIR和TG表明渗入PCU-L膜层中的尿素的质量显着高于PCU-H膜层中的,这表明合成聚氨酯膜层的配方中,硬段含量的增加会降低膜层中的缺陷尺寸和数量,PCU-H需要更大的体积膨胀来形成释放尿素的通道,所以PCU-H的释放期会更长,养分释放更加的稳定,但是膜层中易土壤降解的烷烃成分显着下降。农业硝酸铵(ANP)是硝基高氮肥复合肥(高氮肥)配方中的主要用料,ANP的IV-III相变是造成高氮肥板结的因素之一。生产高氮肥用的钾盐通常是硫酸钾(KS),本文应用硝酸钾(KN)替代部分KS,研究了高氮肥防结块性能的变化。使用X射线衍射(XRD)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ANP的晶型和IV-III相转变进行了表征,评价了KN、KS、硫酸铵(NS)、磷酸一铵(NP)对ANP的IV-III相变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钾离子能够改变ANP的晶型,因此KN和KS对ANP的相变抑制效果要优于NS和NP。应用KN替代高氮肥配方中的部分KS,制备了不同KN含量的高氮肥样品,对高氮肥的防结块性能、吸湿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尽管高氮肥中的钾元素以及硝态氮的总含量不变,高氮肥的防结块性能和吸湿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应用水溶性短链聚磷酸铵(APP-II)取代高氮肥配方中部分NP和磷酸二铵(DAP),制备了不同APP-II含量的高氮肥,并测定了APP-II对高氮肥防结块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APP-II能够提升高氮肥的防结块性能,降低颗粒之间的粘结程度。讨论了APP-II提升高氮肥的防结块机理,添加APP-II的肥料表面可能富集了APP-II,一方面弱化了NP和DAP与其它盐分的副反应,另一方面APP-II作为阻隔剂,抑制了NH4NO3-KNO3-K2SO4-(NH4)2SO4系统盐分之间的副反应。XRD与DSC研究显示,APP-II并不能抑制ANP的IV-III相变,APP-II与KN提升高氮肥防结块性能的机理不同,本研究实验了将两种方法结合,并考察其对高氮肥防结块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氮肥配方中应用APP-II取代部分NP和DAP,同时应用KN替代高氮肥配方中的部分KS,降低配方中ANP的用量,高氮肥的防结块性能进一步提高。研究开发了复合肥料中聚合磷含量的检测方法,建立了企业标准Q/SACF 05-2019《复合肥料中聚合磷含量的测定》,并跟踪检测了复合肥中聚磷酸铵的稳定性。

王攀[8](2019)在《内置型缓控释尿素生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文中认为缓控释肥能够有效的促进作物对养分的吸收,提高作物产量,同时能够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本文利用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制的一种高分子材料与尿液结合形成一种独有的内置型的缓控释大颗粒尿素。由于该材料为固体且不溶于水,因此添加方式的选择、添加后对装置的影响及设备的长周期运行成为工业化的关键问题。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1)通过尝试各种添加手段进行原料添加方式的选择,最终确定适合的添加方式。之后针对物料加入后产生的一系列操作条件变化对结果的影响研究,确认物料加入后的装置最佳操作条件;(2)根据物料添加后对原装置造成的影响,开展深入的模拟分析,其中包括对造粒喷头的建模分析,通过对喷头流场的分析,发现了尿素造粒喷头使用寿命变短的原因;通过对洗涤器的建模分析,分析含尘气体在洗涤器内的流场分布,最终解决洗涤器带液问题,从而确定了对相关专利设备的优化与改进方向,以此为基础探索了新的大颗粒尿素行业内粉尘回收方法;(3)通过开展缓控释尿素生产所需新增设备的选型与计算等研究内容,开展了工业化装置的设计与应用设计研究,包括尿液浓度的选择,产品的质量控制等,最终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技术,使得缓控释大颗粒尿素产品工业化顺利投产。

解文艳,周怀平,杨振兴,白雪,杜艳玲[9](2019)在《不同缓控释氮肥对连作春玉米产量及氮肥去向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山西省连作春玉米区连续4年设置大田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CK)、一次性基施尿素(CU1)、追施尿素(CU2)、树脂包膜尿素(PCU)、硫包衣尿素(SCU)、多酶金缓释尿素(MEU)6个施肥处理,研究施用缓控释氮肥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去向及氮素平衡的影响,为春玉米氮素养分的科学管理技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缓控释氮肥处理能够明显提高春玉米产量,促进氮素吸收。与CU1处理相比,SCU、MEU、PCU和CU2处理可分别提高春玉米产量17.51%,9.88%,9.62%,9.48%,同时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分别提高7.5,4.2,4.1,4.1 kg/kg。(2)不同缓控释氮肥处理的作物吸收肥料氮以及肥料氮在0—100 cm土层残留量之间存在显着差异。SCU、MEU、PCU、CU2和CU1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6.1%,32.5%,26.5%,26.7%,19.5%,肥料氮在0—100 cm土层残留量分别占施氮量的28.5%,31.6%,35.7%,35.5%,39.1%。此外,与一次性基施尿素相比,缓控释氮肥能够显着降低肥料氮的损失,SCU、MEU、PCU和CU2分别降低了22.65%,18.81%,8.99%,8.47%。(3)综合分析不同氮肥处理的农田氮素平衡,SCU处理的春玉米吸氮量最高,为261.5 kg/hm2,其次是MEU,为253.5 kg/hm2。SCU的0—100 cm土层残留量在缓控释氮肥中最低,为124.1 kg/hm2,MEU和PCU分别为131.04,140.09 kg/hm2。SCU处理的氮表观损失量最低,为106.3 kg/hm2,MEU和PCU分别为111.6,125.1 kg/hm2。在山西省春玉米主产区土壤上,缓控释氮肥能够显着促进春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减少氮素损失。硫包衣尿素和多酶金缓释尿素的效果相对较好。

黄帮裕[10](2019)在《环境友好型保水缓释尿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提出水和肥料是农业生产中的两大重要因素,然而水资源短缺、地域分布不均和常规肥料利用率低下制约了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把吸水膜材与缓释肥料复合一体化,制备保水缓释肥料,既能提高水、肥利用率,并且减少施肥和灌溉次数,已成为国内外肥料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首先从膜材的合成研究着手,探索膜材的制备工艺条件,并通过物理、化学等方法对膜材的结构、吸水性、降解性、抗菌性及养分吸持性能等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水溶液聚合法,直接在尿素表面合成膜材,制备保水缓释尿素(WRACU),并对保水缓释尿素的结构、养分释放性能和水肥一体化调控效果等进行评价研究。结论如下:(1)以海藻酸钠(SA)、高岭土(KL)、丙烯酸(AA)和丙烯酰胺(AM)为原料,N,N-二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可降解膜材。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反应因素为:海藻酸钠含量为9%,丙烯酰胺含量为40%,高岭土含量为7%,交联剂用量为0.04%,引发剂用量为0.16%,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h。在此条件下制得膜材(WRA1)在纯水和盐水中的吸水倍率分别为308g.g-1和56 g.g-1,重复吸水5次,其吸水倍率仍为初始吸水倍率的80%左右。添加海藻酸钠可以提高膜材的可降解性,海藻酸钠用量从0到12%,膜材在土壤中的降解率从3.02%提高到25.98%,其降解率随着海藻酸钠含量的增加而增加。(2)在膜材中引入季铵盐(RADM)和纳米二氧化钛,提高膜材的抗菌性,减少膜材表面微生物的负载量,从而降低膜材的降解速率。随着RADM含量的增加,膜材树脂的抗菌效果不断加强,RADM用量为3%时,对真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土壤菌悬液的抗菌率分别为62.67%,32.40%和31.74%,微生物生长实验表明,添加RADM能够降低膜材微生物负载量,通过调节RADM用量,可以调节膜材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纳米二氧化钛在有光源情况下能够起到抗菌和提高光降解速率的作用。综合考虑膜材的降解性和吸水性能,确定较适宜的反应条件:RADM含量为2%,Ti O2含量为1%,其他反应条件跟(1)相同。在此条件下制备得到膜材(WRA2)。(3)膜材具有吸水性能的同时对养分也具有吸附性能。膜材在尿素溶液、尿素溶液和磷酸二氢钾共存体系中,对养分的吸附量都随着养分浓度的增加而加大;施用膜材能够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并且减少养分的淋溶损失,最终提高作物的生物量,同时能够提高土壤中养分残留量,延长肥效。施用0.1%WRA1和0.1%WRA2比不施用膜材,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19.53%和10.93%;氮利用效率分别增加47.21%和54.53%;提高玉米生物量6.80%和19.50%。在土壤中施用0.1%WRA1和0.1%WRA2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8.18%和15.29%、42.41%和23.48%、17.92%和19.79%。(4)以SA、KL、AA和AM为原料,利用水溶液聚合法,在尿素表面直接合成膜材,把膜材的制备和缓释尿素的制备合二为一,成功制备了保水缓释尿素(WRA1CU)。同时对WRA1CU的结构进行表征,扫描电镜包膜材料与核心尿素具有可区分界面,膜材与核心尿素有紧密粘结部分,也有孔隙存在,包膜层均匀紧凑。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膜材与核心尿素之间未发生反应。(5)以AA、AM、KL、SA、RADM、Ti O2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多种具有吸水、保水和缓释性能的保水缓释尿素(WRA2CU),并考察了RADM、纳米二氧化钛用量对WRA2CU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包膜尿素的结构进行表征。添加少量的纳米二氧化钛的WRA2CU的吸水性能和氮素初期溶出率影响较小,RADM的添加整体上提高了WRA2CU的吸水性能,同时降低WRA2CU的氮素初期溶出率。从扫描电镜观察得出,相比于WRA1CU,WRA2CU的表面更加致密,膜材皱褶更多,更加粗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知膜材与核心尿素之间也未发生反应。(6)对WRACU的缓释性能和水肥一体化调控进行研究。WRACU具有良好的吸水性能,施用WRACU能够提高土壤最大持水量,增幅为8%-20%。WRACU具有良好的养分缓释性能。WRACU能够减少肥料在土壤中的氨挥发损失,相比于尿素,WRACU氨挥发损失要下降70%以上;在水中初期溶出率为30%左右,7天累积溶出率在80%左右,但在土壤中第一天溶出率最低的只有21.20%,4周后累积溶出率最低的只有52.31%,体现出良好的养分缓释效果。施用WRACU能够提高玉米生物量10%以上;可以增加水分利用率24.50%、氮利用效率73.50%;可以减少氮淋溶损失20.27%、钾淋溶损失26.23%,但对磷的淋溶损失基本没有影响;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8.0%、70.92%和8.67%。表明WRACU具有良好的生物效应能够被应用于农业生产。

二、缓释包衣尿素生产的工艺及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缓释包衣尿素生产的工艺及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苏北黄河故道带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进展
        1.1.1 控释肥概念及类型
        1.1.2 缓控释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1.1.3 缓控释肥对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1.1.4 缓控释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1.1.5 缓控释肥对水稻氮肥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1.1.6 缓控释肥对稻田环境的影响
    1.2 本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 苏北黄河故道带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2.2.2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茎蘖动态的影响
        2.2.3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优质食味水稻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2.2.4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2.2.5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及比例的影响
        2.2.6 控释尿素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群体生长率、光合势和净同化率的影响
    2.3 小结与讨论
        2.3.1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2.3.2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和光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3章 苏北黄河故道带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抽穗后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剑叶SPAD值的影响
        3.2.2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抽穗后剑叶光合参数的影响
        3.2.3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抽穗后剑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3.3.1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剑叶光合能力的影响
        3.3.2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剑叶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4章 苏北黄河故道带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4.2.2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阶段气素积累量和吸收速率的影响
        4.2.3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各器官氮素积累量的影响
        4.2.4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抽穗后茎鞘叶氮素转运的差异
        4.2.5 控释和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氮素积累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4.3.2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氮素转运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5章 苏北黄河故道带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控释尿素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加工品质的影响
        5.2.2 控释尿素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外观品质的影响
        5.2.3 控释尿素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蒸煮食味与营养品质的影响
        5.2.4 控释尿素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RVA谱特征值的影响
    5.3 讨论
        5.3.1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5.3.2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食味值和RVA谱特征值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1.1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干物质生产的影响
        6.1.2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抽穗后光合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6.1.3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响
        6.1.4 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6.2 本研究创新点
    6.3 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研究的问题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不同缓释尿素对安格斯后备母牛饲喂效果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文献综述
    1 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的生物学基础及机理
    2 尿素理化特性及反刍动物利用尿素的研究进展
    3 尿素缓释方法及机理
        3.1 物理缓释法
        3.2 化学缓释法
        3.3 抑制脲酶法
    4 缓释尿素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4.1 缓释尿素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缓释尿素对反刍动物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4.3 缓释尿素对反刍动物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4 缓释尿素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5 尿素对瘤胃微生物的影响
    6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7 研究技术路线图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主要仪器
    2.2 试验主要试剂
    2.3 试验所用尿素材料
    2.4 试验地点和时间
    2.5 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2.6 试验日粮
    2.7 饲养管理
    2.8 样品采集与处理
        2.8.1 血液样品
        2.8.2 瘤胃液采集
        2.8.3 饲料样和粪样采集
    2.9 测定指标与方法
        2.9.1 体外评估缓释尿素溶出度
        2.9.2 生长性能测定
        2.9.3 营养成分和表观消化率的测定
        2.9.4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2.9.5 瘤胃发酵指标
        2.9.6 瘤胃微生物区系
    2.10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缓释尿素的溶出度
    3.2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
    3.3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4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5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3.6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细菌群落的影响
        3.6.1 总DNA的完整性结果
        3.6.2 样本序列信息
        3.6.3 各组瘤胃细菌群结构多样性
        3.6.4 基于门水平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3.6.5 基于属水平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3.7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真菌群落的影响
        3.7.1 总DNA的完整性结果
        3.7.2 样本序列信息
        3.7.3 各组瘤胃真菌群结构多样性
        3.7.4 基于门水平的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3.7.5 基于属水平的真菌群落结构分析
    3.8 经济效益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缓释尿素的溶出度
    4.2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4.3 不同缓释尿素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4.4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4.5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
    4.6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细菌群落的影响
    4.7 不同缓释尿素对肉牛瘤胃真菌群落的影响
    4.8 经济效益分析
5 结论
    5.1 全文总结
    5.2 有待后续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不同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及控释肥对河套蜜瓜土壤养分和生长的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缓控释肥料的分类
        1.2.2 缓控释肥料施用对作物产量、品质与养分吸收的影响
        1.2.3 缓控释肥料施用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1.3 西瓜、甜瓜养分吸收特性
        1.3.1 西瓜养分吸收特性
        1.3.2 甜瓜养分吸收特性
    1.4 论文研究依据与思路
    1.5 本文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缓控释肥在不同瓜田土壤的养分释放特性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肥料养分释放率测试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施入不同肥料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变化
        2.3.2 不同肥料在不同土壤中的氮素释放率
    2.4 讨论
        2.4.1 土壤性质对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的影响及不同肥料差异性
        2.4.2 不同土壤适宜西、甜瓜的缓控释肥
    2.5 小结
第三章 控释肥和减量施肥对内蒙河套灌区甜瓜生长及养分利用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研究区概况
        3.2.2 试验设计
        3.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用施肥处理甜瓜产量
        3.3.2 不同施肥对甜瓜养分吸收的影响
        3.3.3 不同施肥处理对甜瓜品质的影响
        3.3.4 不同施肥处理甜瓜养分利用效率
    3.4 讨论
        3.4.1 施用控释肥对甜瓜养分吸收的影响
        3.4.2 施用控释肥对甜瓜品质及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控释肥和减量施肥对内蒙河套灌区土壤养分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区概况
        4.2.2 试验设计
        4.2.3 样品采集与测定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4.3.2 对甜瓜不同生育期0~40 cm土层矿质氮含量的影响
        4.3.3 播种期不同施肥处理0~100 cm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
        4.3.4 收获期CF与 RSF处理0~100 cm土层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
        4.3.5 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聚合物包膜控释尿素生产技术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聚合物包膜尿素研究现状
        1.1.1 聚合物包膜尿素研究背景
        1.1.2 国内大颗粒尿素的生产现状
        1.1.3 聚合物包膜尿素膜材分类
        1.1.4 聚合物包膜尿素生产工艺现状
        1.1.5 聚合物包膜尿素养分控释机理及评价方法
    1.2 研究目的、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聚合物包膜尿素原料的筛选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仪器
        2.1.3 检测指标与测定方法
    2.2 膜材料控释性能优化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
        2.2.3 试验方法
        2.2.4 指标测定与分析
    2.3 聚合物包膜尿素小试工艺优化
        2.3.1 试验材料
        2.3.2 试验仪器
        2.3.3 试验方法
        2.3.4 指标测定与分析
    2.4 聚合物包膜尿素连续化生产工艺设计
        2.4.1 产品设计方案
        2.4.2 聚合物包膜尿素连续化生产工艺流程设计
        2.4.3 聚合物包膜尿素连续化生产装置主要设备选型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核芯肥料大颗粒尿素的筛选
        3.1.1 不同品牌颗粒尿素粒径分布分析
        3.1.2 不同品牌颗粒尿素堆积密度分析
        3.1.3 不同品牌颗粒尿素堆积角分析
        3.1.4 不同品牌颗粒尿素颗粒强度分析及颗粒强度与水分含量关系探究
    3.2 不同C组分对生物基聚氨酯膜材料控释性能的影响
    3.3 小试优化工艺效果
        3.3.1 增加大颗粒尿素原料的前处理环节后的表面形貌
        3.3.2 同等包膜量不同处理工艺的释放率对比
    3.4 聚合物包膜尿素生产装置及操作规程
        3.4.1 聚合物包膜尿素生产车间及装置
        3.4.2 聚合物包膜尿素生产操作规程
        3.4.3 产品及检测结果
4 讨论
    4.1 聚合物包膜尿素原料大颗粒尿素指标的确定
    4.2 通过改进C组分对生物基膜材料体系控释性能进行优化的探讨
    4.3 聚合物包膜尿素小试工艺优化
    4.4 聚合物包膜尿素连续化生产工艺
5 结论
6 创新点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编论着、申请国家专利目录

(5)尿素包衣用聚氨酯基缓释材料的制备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缓/控释肥简介
        1.2.1 缓/控释肥背景
        1.2.2 缓/控释肥定义
        1.2.3 缓/控释肥释放机理
        1.2.3.1 破裂机制
        1.2.3.2 溶胀扩散
        1.2.4 缓/控释肥生产工艺
        1.2.4.1 转鼓工艺
        1.2.4.2 流化床工艺
        1.2.5 缓/控释肥评价方法
        1.2.5.1 水浸泡法
        1.2.5.2 土壤溶出率法
        1.2.5.3 生物学评价法
        1.2.5.4 其他方法
    1.3 包衣材料研究现状
        1.3.1 无机包衣材料
        1.3.2 有机包衣材料
    1.4 聚氨酯包衣材料研究进展
        1.4.1 聚氨酯材料
        1.4.2 聚氨酯包衣材料研究现状
    1.5 论文选题的意义和内容
        1.5.1 选题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样品制备
        2.3.1 组合软段聚氨酯涂层和聚氨酯包衣尿素的制备
        2.3.1.1 聚氨酯涂层制备
        2.3.1.2 聚氨酯包衣尿素制备
        2.3.2 改性SiO_2/聚氨酯复合涂层和包衣尿素的制备
        2.3.2.1 硅烷偶联剂改性气相SiO_2制备
        2.3.2.2 聚氨酯复合涂层制备
        2.3.2.3 聚氨酯复合包衣尿素制备
    2.4 测试方法
        2.4.1 黏度测试
        2.4.2 水接触角测试
        2.4.3 吸水率测试
        2.4.4 溶胀性能测试
        2.4.4.1 溶胀度
        2.4.4.2 溶度参数
        2.4.5 力学性能测试
        2.4.6 红外测试
        2.4.7 热失重测试
        2.4.8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
        2.4.9 颗粒强度测试
        2.4.10 释放期测试
        2.4.11 耐水解老化测试
第三章组合软段聚氨酯涂层和聚氨酯包衣尿素的制备研究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聚氨酯涂层性能研究
        3.2.1.1 蓖麻油含量聚氨酯涂层氢键化程度的影响
        3.2.1.2 蓖麻油含量对聚氨酯树脂黏度的影响
        3.2.1.3 蓖麻油含量对聚氨酯涂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3.2.1.4 蓖麻油含量对聚氨酯涂层吸水率的影响
        3.2.1.5 蓖麻油含量对聚氨酯涂层水接触角的影响
        3.2.1.6 蓖麻油含量对聚氨酯涂层溶胀性能的影响
        3.2.1.7 蓖麻油含量对聚氨酯涂层热稳定性的影响
        3.2.1.8 蓖麻油含量对聚氨酯包衣尿素缓释性能的影响
        3.2.2 聚氨酯包衣尿素工艺优化
        3.2.2.1 石蜡对聚氨酯包衣尿素缓释性能的影响
        3.2.2.2 催化剂对聚氨酯包衣尿素缓释性能的影响
        3.2.2.3 加料方式对聚氨酯包衣尿素缓释性能的影响
        3.2.2.4 包衣量对聚氨酯包衣尿素缓释性能的影响
        3.2.2.5 颗粒强度分析
        3.2.2.6 扫描电镜分析包衣尿素的表面形貌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Si_O2/聚氨酯复合涂层和包衣尿素的制备研究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SiO_2的改性
        4.2.2 聚氨酯复合涂层红外光谱
        4.2.3 m-SiO_2含量对复合树脂黏度的影响
        4.2.4 m-SiO_2含量对复合涂层耐水性能的影响
        4.2.5 m-SiO_2含量对复合涂层力学性能的影响
        4.2.6 m-SiO_2含量对复合涂层热稳定性的影响
        4.2.7 m-SiO_2含量对包衣尿素缓释性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氨酯涂层和膜壳的耐水解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结果与讨论
        5.2.1 涂层水解后红外光谱分析
        5.2.2 涂层水解后水接触角变化
        5.2.3 涂层水解后质量变化
        5.2.4 膜壳水解后表观形貌变化
        5.2.5 膜壳水解后SEM分析
        5.2.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和导师简介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6)砂质潮土夏玉米减氮增效配方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新型肥料的研究进展
        1.2.1 新型肥料分类
        1.2.2 新型肥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选题依据
    1.4 研究内容
2 砂质潮土夏玉米肥料筛选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区概况
        2.2.2 供试材料
        2.2.3 试剂及仪器设备
        2.2.4 试验设计
        2.2.5 样品采集与处理
    2.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3.1 产量、经济系数及产量构成要素的测定
        2.3.2 植株生物性状的测定
        2.3.3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测定
        2.3.4 植株养分积累量的测定
        2.3.5 氮肥偏生产力的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产量、经济系数及产量构成要素
        2.4.2 植株生物性状
        2.4.3 土壤速效养分含量
        2.4.4 植株养分积累量
        2.4.5 氮肥偏生产力
    2.5 本章小结
3 砂质潮土夏玉米高效配方肥工艺技术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3.2.2 实验方法及步骤
    3.3 实验设计
        3.3.1 粘结剂浓度
        3.3.2 烘干温度
        3.3.3 填料用量
    3.4 产品性能的测定
        3.4.1 颗粒强度的测定
        3.4.2 核芯包裹率的测定
        3.4.3 尿素释放速率测试
    3.5 产品的表征
        3.5.1 红外光谱表征
        3.5.2 扫描电镜表征
        3.5.3 热重表征
    3.6 结果与分析
        3.6.1 粘结剂浓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6.2 烘干温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6.3 填料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3.6.4 尿素释放速率分析
        3.6.5 红外光谱分析
        3.6.6 扫描电镜分析
        3.6.7 热重分析
    3.7 产品展示
    3.8 本章小结
4 砂质潮土夏玉米配方肥减氮增效机理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材料
        4.2.2 试剂及仪器设备
        4.2.3 试验设计
        4.2.4 试验方法
    4.3 测定项目及方法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土柱养分含量和土壤含水量
        4.4.2 土壤肥际微域的pH
        4.4.3 氮在土壤肥际微域中的迁移
        4.4.4 磷在土壤肥际微域中的迁移
        4.4.5 钾在土壤肥际微域中的迁移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7)氮肥颗粒的缓释及防结块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缓控释氮肥研究进展
    1.3 包膜材料与工艺
        1.3.1 颗粒氮肥包膜的技术路线[10]
        1.3.2 影响聚氨酯成膜反应速率的因素
        1.3.3 聚氨酯结构的聚集态
        1.3.4 聚氨酯膜的力学性能
        1.3.5 聚合物包膜肥应用现状
    1.4 高氮肥防结块研究进展-硝酸铵相转变
    1.5 硝酸铵相变抑制剂
    1.6 课题来源、平台与研究基础
        1.6.1 企业科研平台
        1.6.2 聚氨酯包膜尿素技术研究进展
        1.6.3 硝基高氮肥工业化现状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聚氨酯包膜尿素基础配方与工艺探究
    2.1 引言
    2.2 聚氨酯包膜工艺
        2.2.1 包膜流程与原理
        2.2.2 包膜温度
    2.3 尿素颗粒形貌对包膜均匀度的影响-肥芯圆润化
        2.3.1 尿素与无机肥的红外分析
        2.3.2 不同肥芯表面成分分析
        2.3.3 SEM形貌分析
    2.4 氮肥溶出测定方法
        2.4.1 水培法
        2.4.2 土培法
    2.5 聚氨酯包膜尿素体积膨胀率的测定
    2.6 原料选择
        2.6.1 羟基物与异氰酸酯
        2.6.2 添加剂-蜡
    2.7 碳化二亚胺预处理蓖麻油
        2.7.1 羧基与聚氨酯的水解
        2.7.2 碳化二亚胺去除蓖麻油中的羧基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聚氨酯膜中蜡的降解及对PCU释放速率的影响
    3.1 引言
    3.2 不同培养介质中聚氨酯膜的制备
    3.3 PCU土培及水培的养分释放曲线差异
    3.4 聚氨酯膜层在土壤和水中的结构变化
    3.5 蓖麻油和蜡中甲基和亚甲基的红外光谱
    3.6 蜡的降解率
    3.7 蓖麻油中甲基和亚甲基在土壤中的稳定性
    3.8 土培后聚氨酯膜层的表面形态变化
    3.9 蜡对聚氨酯膜层微观结构的影响
    3.10 蜡降解的主要因素分析
    3.11 水淹土培膜层的结构变化
    3.12 膜层在土壤中的降解性
    3.13 本章小结
第4章 硬段含量对土培稳定性及缓释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不同硬段含量膜层的PCU制备与检测
        4.2.1 PCU-H与 PCU-L配方与工艺
        4.2.2 PCU-H与 PCU-L的释放率与体积膨胀测试
    4.3 PCU-H与 PCU-L的释放性能对比
    4.4 尿素和PCUs的形貌特征
    4.5 Coating-L与 Coating-H的 TG分析
    4.6 聚氨酯涂层渗透性的红外光谱分析
    4.7 膜层通透性与PCU的 体积膨胀率
    4.8 尿素溶出聚氨酯膜层的路径讨论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硝酸钾改性硝基复合肥的防结块性能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ANP/KN、ANP/KS和 ANP/NP/NS样品的制备
        5.2.2 硝基颗高氮肥配方及制备工艺
        5.2.3 ANP、ANP/KN、ANP/KS和 ANP/NP/NS样品分析
    5.3 KN替代部ANP的效果评价
        5.3.1 ANP的Ⅳ-Ⅲ相转变
        5.3.2 KN、KS、NS、NP对 ANP固相转变的影响
        5.3.3 未溶解的KN和 KS对 ANP固相转变的影响
        5.3.4 KN剂量对硝基高氮肥结块倾向的影响
        5.3.5 硝基高氮肥的吸湿性比较
    5.4 高氮肥中硝酸根的红外光谱特征
        5.4.1 红外光谱在肥料检测中的应用
        5.4.2 硝酸根的红外谱光图特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水溶性聚磷酸铵改性硝基复合肥的防结块及缓释性能
    6.1 引言
    6.2 高氮肥配方中的主要成盐反应与结块
    6.3 水溶性聚磷酸铵的表征与检测
        6.3.1 分光光度法测水溶聚磷酸铵的精准度试验
        6.3.2 高氮肥中聚合磷含量检测方法的标准建立
    6.4 水溶性聚磷酸铵对高氮肥防结块性的影响
    6.5 水溶性聚磷酸铵在肥料中的持久性及缓释性
        6.5.1 水溶性聚磷酸铵的水解速率(缓释性)
        6.5.2 水溶性聚磷酸铵在肥料中的稳定性
    6.6 水溶性聚磷酸铵改性高氮肥防结块机理
    6.7 高氮肥颗粒肥表面成分与防结块
    6.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8)内置型缓控释尿素生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来源
    1.2 本课题相关领域的历史、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本选题领域中前人的工作成果简述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缓控释剂添加工艺路线研究设计
    2.1 缓控释剂对尿液缩二脲的影响研究
    2.2 添加方式研究
        2.2.1 溶剂预混合法添加工艺方案研究
        2.2.2 气体输送法添加工艺方案研究
    2.3 小结
第三章 中试方案研究及问题分析
    3.1 利用溶剂预混方式添加中试
    3.2 造粒喷头研究与设计
    3.3 密相输送添加工艺的研究
    3.4 小结
第四章 工业化生产装置建设与优化
    4.1 工业化技术方案可行性研究
    4.2 粉尘回收方案研究与设计
        4.2.1 除尘工艺方案设计
        4.2.2 粉尘回收液循环利用设计
    4.3 装置整体设计方案
        4.3.1 控释剂掺混工艺设计
        4.3.2 控释剂添加工艺流程
        4.3.3 缓控释尿素粉尘处理流程
        4.3.4 设备参数
    4.5 工业化装置问题分析与优化
        4.5.1 湿式洗涤器带液问题
        4.5.2 旋风除尘器堵塞
        4.5.3 产品结块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集及科研成果目录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件

(9)不同缓控释氮肥对连作春玉米产量及氮肥去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试验材料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1.3.2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3 产量及产量结构的测定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2.2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春玉米氮素利用状况的影响
        2.2.1 收获期吸氮量
        2.2.2 氮肥利用效率
    2.3 化肥氮的去向
    2.4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春玉米连作周期内土壤-作物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
    2.5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春玉米连作周期内氮肥表观利用、残留和损失的影响
3 讨 论
    3.1 缓控释氮肥对春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3.2 缓控释氮肥对氮去向和农田氮素平衡的影响
4 结 论

(10)环境友好型保水缓释尿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保水型缓释肥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缓释肥料
        1.2.2 保水剂
        1.2.3 养分对保水剂的影响
        1.2.4 保水缓释肥料的制备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海藻酸钠基吸水保水膜材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反应条件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2.3.2 海藻酸钠用量对膜材降解性的影响
        2.3.3 膜材的重复吸水性能
    2.4 小结
第三章 可降解吸水性膜材的改性及降解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试剂与材料
        3.2.2 可降解膜材(WRA2)的合成
        3.2.3 膜材的吸水倍率测定
        3.2.4 抗菌性测定
        3.2.5 微生物生长试验
        3.2.6 膜材的光降解性
        3.2.7 膜材的生物降解性
        3.2.8 结构表征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膜材的吸水性能
        3.3.2 膜材的抗菌性能
        3.3.3 膜材的光降解性
        3.3.4 膜材的生物降解性
        3.3.5 膜材的红外图谱特征
    3.4 小结
第四章 可降解保水膜材对养分吸持及水肥一体化调控效果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树脂膜材的制备
        4.2.2 树脂膜材相对吸水倍率的测定
        4.2.3 树脂膜材对养分吸附量的测定
        4.2.4 树脂膜材的养分解吸(释放)性能的测定
        4.2.5 盆栽实验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养分对树脂膜材相对吸水倍率的影响
        4.3.2 膜材对养分的吸附特征
        4.3.3 吸肥树脂膜材在水中的养分释放特征
        4.3.4 施用树脂膜材对水分胁迫下玉米的水肥调控效果
    4.4 结论
第五章 保水型缓释尿素的制备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剂与原料
        5.2.2 主要仪器
        5.2.3 保水缓释尿素的制备
        5.2.4 WRA1CU的性能测定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保水缓释尿素制备工艺的优化
        5.3.2 物理结构
        5.3.3 红外图谱特征
        5.3.4 WRA1CU的表面交联化
    5.4 小结
第六章 降解可调保水缓释尿素的制备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试剂与原料
        6.2.2 主要仪器
        6.2.3 WRA2CU的制备
        6.2.4 WRA2CU的性能测定
    6.3 结果与分析
        6.3.1 纳米二氧化钛对WRA2CU吸水倍率和氮素初期溶出率的影响
        6.3.2 RADM对 WRA2CU的吸水倍率和氮素初期溶出率的影响
        6.3.3 包膜率对肥料吸水倍率和氮素初期溶出率的影响
        6.3.4 物理结构
        6.3.5 红外图谱特征
    6.4 小结
第七章 保水缓释尿素的氮素缓释性能及水肥一体化调控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2.1 试验材料
        7.2.2 试验方法
    7.3 结果与分析
        7.3.1 WRACU对土壤最大持水量的影响
        7.3.2 WRACU的氮素缓释效果
        7.3.3 施用WRACU对水分胁迫下玉米的水肥调控效果
    7.4 .小结
第八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8.1 全文讨论
        8.1.1 反应单体的选择及作用
        8.1.2 膜材的养分吸持作用及生物学效应
        8.1.3 保水缓释尿素制备工艺的探讨
        8.1.4 保水缓释尿素的评价方法
    8.2 结论
    8.3 创新之处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四、缓释包衣尿素生产的工艺及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苏北黄河故道带控释与速效尿素配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侯均昊. 扬州大学, 2021
  • [2]不同缓释尿素对安格斯后备母牛饲喂效果及其机理研究[D]. 李红光. 安徽农业大学, 2021(02)
  • [3]不同缓控释肥养分释放特性及控释肥对河套蜜瓜土壤养分和生长的效应[D]. 郭雨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4]聚合物包膜控释尿素生产技术优化[D]. 孟庆羽.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3)
  • [5]尿素包衣用聚氨酯基缓释材料的制备与评价[D]. 陈芝.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6]砂质潮土夏玉米减氮增效配方肥研究[D]. 郝志远. 郑州大学, 2020(02)
  • [7]氮肥颗粒的缓释及防结块性能研究[D]. 吴舒. 燕山大学, 2019(06)
  • [8]内置型缓控释尿素生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D]. 王攀.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2)
  • [9]不同缓控释氮肥对连作春玉米产量及氮肥去向的影响[J]. 解文艳,周怀平,杨振兴,白雪,杜艳玲.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3)
  • [10]环境友好型保水缓释尿素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黄帮裕.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标签:;  ;  ;  ;  ;  

一种缓释包衣尿素的生产工艺和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