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变流器饱和引起母差保护误动事故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乾[1](2020)在《风电场汇集系统单相接地保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行业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风力发电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国内风电场规模较大、距离负荷中心较远,通常经过高压输电线路远距离集中输电。因此,大规模风电机组脱网事故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影响。目前在35kV汇集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继电保护过程中,没有考虑风电场的弱馈性,对保护的四性产生不利影响:汇集线路零序电流保护不满足速动性要求,汇集母线差动保护不满足选择性要求。因此对汇集线路和汇集母线单相接地保护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具有实际的研究意义。根据直驱式永磁同步发电系统基础理论,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风力机的气动机械系统和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的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了 PMSG在不同风速下的运行特性,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为风电场单相接地故障的特性分析奠定了基础。设计了一个实际的风电场系统结构,但该拓扑结构不适用于仿真计算,提出基于完全聚合法和分群法等值后的等值结构模型,并对风电场单相接地故障特性进行分析,得出风电场在发生故障时具有弱馈性,保护可能存在不适应问题。分析了现有汇集线路零序保护的配置与整定情况,得出了现有保护不能满足保护的速动性要求的结论。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零序电流比较式的零序电流保护,改进后的零序电流保护不需要设置延时,解决了现有保护不满足速动性的问题。分析了用于相间故障的汇集母线差动保护的配置与整定情况,得出了现有差动保护只能将相间短路故障进行切除,但无法切除单相接地故障,不满足保护的选择性要求。同时,提出基于零序电流比较式的母差保护,改进后的母差保护解决了现有保护不满足选择性的问题。
靳维[2](2020)在《风电场不确定性弱馈源相互作用机理与继电保护的研究》文中提出以双馈型风电机组为代表的弱馈源大量接入电网给继电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以变速恒频双馈型弱馈源作为研究对象,在系统性分析双馈型弱馈源的特性、弱馈源并网对继电保护影响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以充分式保护思想为指导的新型保护思路,从而构造与风电并网系统相适应的保护方案,为电网安全提供坚实的防线,并为可再生能源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弱馈源的等值模型与故障特性是继电保护原理开发与应用的基础。根据投撬棒保护和变流器控制两种故障穿越方式的不同,分别推导出了两种低电压穿越措施下双馈型弱馈源正、负序分量故障电流的表达式,明确了故障电流具有典型的不确定性特点。根据分析得出弱馈源在正序回路中的等值模型具有多态性,等效形式可以为阻抗、电压源或者电流源;在负序回路中的等值模型是与转速有关的恒定阻抗。弱馈源的故障电流不确定性、弱馈特性及等效模型的多态性将会对以电流保护为代表的传统继电保护带来影响。研究了双馈型弱馈源整体作为虚拟阻抗的特性以及对常用的方向元件的影响。以正、负序故障分量来计算弱馈源的虚拟阻抗,得出负序虚拟阻抗特性与弱馈源的实际负序阻抗相同;而正序虚拟阻特性与实际的正序阻抗差异较大。具体表现为:负序虚拟阻抗具有阻感特性,相角在45°~90°区间;正序虚拟阻抗因低电压穿越方式有所区别,投撬棒时具有负阻尼特性,相角波动较大且稳态时在-90°~-270°区间,变流器控制时相角可以在任意区间。分析了弱馈源的虚拟阻抗特性对多种方向元件性能的影响情况,得出正序方向元件、功率方向元件可能会误动,负序方向元件灵敏度可能会下降,零序方向元件不受影响。从故障和扰动两个层面研究了双馈型弱馈源的输出频率特性。故障期间,投撬棒时双馈型弱馈源的谐波主要为转速频率分量,因转子侧衰减的直流励磁产生,衰减速度很快;变流器控制时,双馈型弱馈源的谐波主要为二次谐波和三次谐波,二次谐波是因定子侧直流分量通过控制器耦合产生,三次谐波是由负序分量通过控制器耦合产生。基于小扰动建模的方法,得出等效正序系统和等效负序系统之间具有耦合关系,耦合程度随d、q轴的等效阻抗差异增加而变大,序分量之间耦合效应是双馈型弱馈源多频率响应的根源。提出了充分式保护思想来解决当前继电保护面临的挑战。通讯简单、信息无法获取、双馈型弱馈源特性复杂性等让基于“四性”的传统保护越来越难以实现,于是提出了充分式保护思想来应对这些困境。该思想最显着的特征是基于故障特征而不是基于故障类型,且具有优选性,充分性、准异步性等特点。本文分析了该保护思想应用于集电线路电流保护、集电线路方向判断以及配网差动保护中的可行性,得出该保护思想在信息缺失、信息不透明的风电系统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基于熔断器特性这个已知的充分式条件,提出了集电线路充分式反时限保护方案。首先分析了当前集电线路阶段式电流保护存在的问题,I段电流保护需要躲过下游熔断器的动作时间,导致电流保护的速动性变差,风电场多电源特性造成II段电流保护之间的选择性出现问题。基于已知的不同熔断器的特性曲线,根据不同区间各条熔断器的最小灵敏度曲线,并加上适当的协调时间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曲线进行拟合,然后形成上游集电线路保护的充分式反时限动作曲线。该方案能够保证集电线路间的选择性,并且能够有效提升集电线路保护的速动性,实现故障快速切除与系统对韧性电源需求的平衡,保证了风电场的安全。基于故障分量电压包含的充分式故障特征,提出了采用优选制的集电线路故障判断方法。在介绍分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根据故障分量电压的多重分形谱计算结果来定量描述故障信号中包含的暂态特征、稳态特征的凸显程度,并以此作为依据选择相应的保护方案。提出三种故障方向判别方法,基于弱馈特性的稳态法与基于极性特征的暂态法都是着眼于充分利用本线路的特征,在满足充分性故障特征条件下具有简单可靠的优点。灰色关联法在暂、稳态判断模糊时通过对各条线路的故障特征综合分析,克服单纯基于暂态和稳态特征的局限性以及本地信息量特征不充分的情况,提高故障方向判断的可靠性。在分析了标积制动差动保护灵敏性与抗同步误差不能兼顾的原因基础之上,提出了制动角与幅值比成凹函数的充分式差动保护。当两侧电流幅值比较大时,制动角随幅值比的增加而显着增加且很大,重点改善抗同步误差能力;当两侧电流幅值比较小时,随幅值比的增加制动角增加较慢且很小,重点改善保护的灵敏性。本章提出利用风电电源的频率复杂性,将保护判据扩展到全频域,进一步提高区内故障的灵敏性。以采样序列组成的向量来计算幅值相角能够让采样时间窗任意调整,具有更好的灵活性。提出利用故障前电流作为参考计算故障后两侧电流的相角差,使得差动保护能够在准异步机制下运行,显着提高抗同步误差能力更加适合通讯薄弱的配网。基于MATLAB/Simulink平台建立仿真模型,对双馈型弱馈源的电流特性、阻抗特性、频率特性、充分式反时限保护方案、故障方向判别方案及充分式差动保护方案等进行了验证,证明了所提的保护方案能够适应风电接入后的电网。
张轩[3](2019)在《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指出核电机组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机组的运行与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论文围绕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开展研究,分析了田湾核电厂继电保护装置二次功能的缺陷、保护技术及改进措施,对继电保护装置运行过程中出现过的问题,提出一种可行性优化方案。为变压器微机保护的抗干扰问题的解决、继电保护的相关回路设计以及元件的选择提供了实践经验,同时确保了机组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论文对于我国典型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首先具体分析了我国俄供田湾核电厂机组原有继电保护的运行缺陷及不足,然后针对缺陷和不足之处提出关键技术对其改进策略,制定了微机型保护通道的双重保护措施和并优化了运行维护装置。其次分析了500kV母线差动保护和断路器失灵保护的缺陷,详细介绍和分析了差动保护和失灵保护的优化措施。再次从变压器差动保护,发电机失磁保护,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保护双重化,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等方面,重建了田湾核电厂俄供发变组,详细分析其优化效果。最后针对原俄供励磁系统存在的问题,列举出田湾核电厂俄供励磁原系统出现过的主要故障,对优化后的励磁调节装置进行详细说明,综合比较原俄罗斯设备与国内外同类产品之间的优劣性。
李剑兰,张思义[4](2017)在《中阻抗型和BP-2B微机型母差保护回路的分析比较》文中认为介绍了BP2B微机型和中阻抗型母差保护的基础原理,在双母线分段接线方式下,对两种母差保护回路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运行及维护中的注意事项,最后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进而保证变电站内设备安全运行。
冀红宙,李丽[5](2015)在《一次母差保护装置的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文中研究说明针对某110kV变电站110kV母线差动保护在线路发生连续故障过程中的误动行为,详细介绍了事故经过,充分利用从该变电站现场收集到的包括线路保护装置、母差保护装置以及故障录波装置的录波报告,对母差保护、线路保护的动作时序和故障过程中故障量波形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整改措施,同时,作为同型电厂设备管理、运行管理人员参考.
魏民[6](2015)在《安阳电网母线保护误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法》文中研究指明母线是电力系统的核心元件之一,其安全稳定运行是保证供电可靠性,提高电能质量的保障。母线运行的可靠性对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运行影响重大,与输电线路和配电线路相比,母线发生故障的机率比较低,但是一旦母线发生短路或接地故障,将会使接与母线上的电力元件全部被迫切除,从而甩负荷,造成大面积用户停电,电力设备也会遭到严重的破坏。如果发生故障的母线处于中枢变电站,将会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导致电网瓦解,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目前母线保护方法有很多,其目的就是要保证当母线发生区内故障时,母线保护装置能够准确快速地切除故障,进而隔离母线故障,使区域电网的安全稳定性不被破坏。本文首先详细了解了国内外母线保护方法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变电站中不同的接线方式,并针对不同的接线方式下不同的微机母线保护方法进行了分析;随后分析了可能影响母线差动保护的两个因素,即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和隔离刀闸的触点出错;在前面介绍的基础上,以安阳电网220kV茶棚变电站为例,概述了茶棚变电站的保护配置,并对许继WMH-800母线差动保护装置进行了研究,最后,结合安阳电网220kV茶棚变电站110kV母线差动保护误动作事故,分析引起这起保护误动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蒯国荣[7](2014)在《中阻抗母线保护差动回路过电压误动探索和实践》文中研究表明中阻抗型母线保护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快速与灵敏并且应用比率制动式电流差动保护方式,具备低阻抗以及高阻抗的保护优势,却很巧妙的避开了相应的缺点。中阻抗型母线的差动保护最关键的就是有着相对高的稳定性以及高速的动作性能,尤其是在解决相关的电流互感器出现饱和有着很大的优势。本文分析了中阻抗母线保护差动回路过电压误动中存在的故障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策略。
王武[8](2009)在《两起继电保护事故暴露的问题及思考》文中研究说明某发电厂发生两起母线保护区外故障,造成保护误动。介绍了事故经过及事故排查方法,找出了事故原因。分析认为,电气人员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要求与措施》,可以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柳焕章[9](2006)在《中阻抗母线差动保护不正确动作事故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华中电网连续发生2起RADSS/S型中阻抗母线差动保护不正确动作事故,有误动、也有拒动。一起事故是,短接了备用间隔辅助变流器一次侧,形成短接变流器与差动回路分流,造成RADSS/S型母线保护拒动;另一起事故是,电流切换接点击穿,双母线的2套RADSS/S型母线保护直接产生了电的联系,破坏了差动保护的电流关系。误动保护引入了差动电流,拒动保护吸出的差动电流反而成为制动电流。2起事故一个共同点是违背了RADSS/S型母线保护的工作原理,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缺乏对保护原理的掌握、制造厂家没有指导用户正确使用保护、运行维护人员缺乏定期检验和维护。按照十八项反措,对重要220kV变电站配置双套母线保护,逐步更换有触点切换的模拟式母线保护为无触点切换的微机保护。
孙树义[10](2004)在《电流互感器特性对母差保护动作可靠性的影响及改进措施》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实际试验数据及理论分析,阐述了变电站电流互感器特性对相比式母线差动保护动作性能的影响,尤其是中间变流器特性和开关电流互感器的配合问题,以便于分析变电站同类型的母差保护动作的可靠性。
二、变流器饱和引起母差保护误动事故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变流器饱和引起母差保护误动事故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风电场汇集系统单相接地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系统建模 |
2.1 风力机的气动和机械系统 |
2.2 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 |
2.3 仿真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风电场等值模型及短路特性分析 |
3.1 风电场系统结构模型 |
3.2 风电场等值模型 |
3.3 风电场单相接地故障特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汇集线路单相接地故障保护分析 |
4.1 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 |
4.2 汇集线路零序电流保护的配置及整定 |
4.3 单相接地故障保护存在的问题 |
4.4 基于零序电流比较式的零序电流保护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汇集母线单相接地故障保护分析 |
5.1 母线保护基本原则 |
5.2 汇集母线差动保护的配置及整定 |
5.3 单相接地故障存在的问题分析 |
5.4 基于零序电流比较式的母线差动保护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风电场不确定性弱馈源相互作用机理与继电保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不确定弱馈源与同步机电源的差异 |
1.1.2 不确定弱馈源接入电网方式及保护配置 |
1.2 风电场不确定性弱馈源特性的研究现状 |
1.2.1 研究弱馈源特性的技术难点 |
1.2.2 双馈型弱馈源特性的研究现状 |
1.2.3 双馈型弱馈源机群外特性的研究现状 |
1.3 风电接入电网对继电保护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
1.3.1 风电并网后继电保护的技术难点 |
1.3.2 风电并网后继电保护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双馈型弱馈源故障穿越要求及故障特性研究 |
2.1 双馈型弱馈源的故障穿越要求 |
2.2 双馈型弱馈源的正常运行控制策略 |
2.3 双馈型弱馈源的故障穿越及故障特性 |
2.3.1 投撬棒保护时弱馈源的故障特征 |
2.3.2 变流器控制时弱馈源的故障特征 |
2.3.3 非工频激励下的弱馈源的响应特性 |
2.4 双馈型弱馈源的特点及等值电路 |
2.4.1 双馈型弱馈源的特点 |
2.4.2 双馈型弱馈源的等值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风电场不确定性弱馈源阻抗的规律性研究 |
3.1 傅里叶变换对故障信号的提取 |
3.1.1 傅里叶变换基本理论 |
3.1.2 傅里叶变换对非平稳信号的提取 |
3.2 故障期间弱馈源的虚拟阻抗及其影响因素 |
3.2.1 弱馈源的内阻抗的特性分析 |
3.2.2 弱馈源的虚拟阻抗的定义 |
3.2.3 弱馈源的虚拟阻抗的特性分析 |
3.3 弱馈源的虚拟阻抗特性对继电保护的影响 |
3.3.1 故障分量方向元件原理 |
3.3.2 虚拟阻抗特性对常用方向元件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弱馈源相互作用时风电场频率规律性的研究 |
4.1 电网故障时的双馈型弱馈源的频率响应机理 |
4.1.1 投撬棒保护时弱馈源的频率响应机理 |
4.1.2 变流器控制时弱馈源的频率响应机理 |
4.2 含双馈型弱馈源系统相互作用下的频率分布特征 |
4.2.1 同步旋转坐标下统一的阻抗表示法 |
4.2.2 双馈型弱馈源与电网交互系统的等效模型 |
4.2.3 双馈型弱馈源并网系统的多频率响应机理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故障特征的充分式保护思想在含风电电网中的应用 |
5.1 充分式保护策略的提出 |
5.2 充分式保护策略的特点 |
5.2.1 充分性 |
5.2.2 优选性 |
5.2.3 准异步性 |
5.2.4 离散反时限性 |
5.2.5 自适应性 |
5.2.6 选择性与可靠性 |
5.3 充分式保护在含风电电网中的应用 |
5.3.1 充分式保护在含风电电网中应用的可行性 |
5.3.2 充分式保护在集电线路保护的应用 |
5.3.3 充分式保护在故障方向判别的应用 |
5.3.4 充分式保护在差动保护中的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熔断器特性曲线的充分式反时限保护方案 |
6.1 风电场弱馈源特性对阶段式电流保护影响分析 |
6.1.1 风电场阶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原则 |
6.1.2 弱馈源特性带给阶段式电流保护的问题 |
6.2 基于熔断器动作曲线的充分式反时限电流保护方案 |
6.2.1 充分式条件——熔断器保护的动作曲线 |
6.2.2 充分式反时限电流保护整定原则 |
6.2.3 充分式反时限保护的性能分析 |
6.3 计及熔断曲线差异性的充分式反时限保护的实现方案 |
6.3.1 熔断器动作特性曲线的统一描述方法 |
6.3.2 基于熔断器综合动作特性的充分式反时限保护整定方法 |
6.3.3 充分式反时限保护的数字化实现方法 |
6.3.4 熔断器差异时充分式反时限保护的流程图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基于多重分形优选制的风电场故障方向判断方法 |
7.1 分形理论介绍 |
7.1.1 分形的定义 |
7.1.2 分形维度的测定 |
7.1.3 多重分形的原理 |
7.2 基于多重分形谱的充分式故障特征分析 |
7.3 基于多重分形谱优选制的风电场故障方向判别方法 |
7.3.1 基于弱馈特性的故障方向判别新方法 |
7.3.2 基于暂态极性特征的故障方向判别新方法 |
7.3.3 基于灰色关联的故障方向判别新方法 |
7.3.4 优选制故障方向判别实施方案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准异步机制下的高灵敏性充分式差动保护方案 |
8.1 含风电配网中的充分式故障特征 |
8.1.1 充分式故障特征——短路电流幅值特征 |
8.1.2 充分式故障特征——短路电流的频率特征 |
8.2 传统差动保护判据面临的问题 |
8.3 准异步机制下的高灵敏性充分式差动保护方案 |
8.3.1 含风电配网故障后两侧电流差异性分析 |
8.3.2 基于幅值差异的自适应制动区差动保护方案 |
8.3.3 准异步机制下的高灵敏性差动保护的构造方案 |
8.3.4 充分式差动保护判据及性能分析 |
8.3.5 充分式差动保护的动作逻辑与实施方案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仿真与分析 |
9.1 仿真模型 |
9.2 弱馈源故障电流的仿真分析 |
9.3 弱馈源虚拟阻抗特性及对方向元件的影响仿真分析 |
9.3.1 投入撬棒保护时的弱馈源的虚拟阻抗特性 |
9.3.2 变流器控制时的弱馈源的虚拟阻抗特性 |
9.3.3 弱馈源的虚拟阻抗特性对传统方向元件影响分析 |
9.4 弱馈源并网系统频率特性及频率分布特征分析 |
9.4.1 外部故障时弱馈源进入低电压穿越模式后的频率输出特性 |
9.4.2 外部扰动时弱馈源并网系统频率分布特征 |
9.5 集电线路充分式反时限保护仿真分析 |
9.5.1 集电线路充分式反时限保护与下游熔断器的配合 |
9.5.2 集电线路保护之间的配合 |
9.5.3 集电线路充分式反时限保护的速动性分析 |
9.6 集电线路故障方向判断方法及优选性能仿真分析 |
9.6.1 基于弱馈特性的故障方向判断方法仿真 |
9.6.2 基于暂态极性特性的故障方向判断方法仿真分析 |
9.6.3 基于灰色关联的故障方向判别方法的仿真分析 |
9.6.4 故障分量电压多重分形谱仿真分析 |
9.7 充分式差动保护的仿真分析 |
9.7.1 区内故障位置的影响 |
9.7.2 耐过渡电阻能力 |
9.7.3 抗同步误差能力 |
9.7.4 区外故障的安全性 |
9.8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 |
10.1 创新性工作小结 |
10.2 下一步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
(3)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发电机组继电保护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继电保护的未来发展展望 |
1.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保护装置通道双重化及保护运维的优化 |
2.1 保护装置通道双重化优化研究 |
2.1.1 线路保护单通道运行特性分析 |
2.1.2 线路保护通道优化技术 |
2.1.3 线路保护通道双重化的优化及对比 |
2.2 保护运维优化研究 |
2.2.1 保护运维特性分析 |
2.2.2 保护运维改进技术 |
2.2.3 保护运维优化及对比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的优化 |
3.1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缺陷 |
3.1.1 线路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缺陷 |
3.1.2 变压器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缺陷 |
3.1.3 母线差动保护缺陷 |
3.2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优化关键技术 |
3.3 高压断路器及母线保护优化及对比 |
3.3.1 线路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 |
3.3.2 变压器支路断路器失灵保护 |
3.3.3 母线差动保护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发变组保护的优化 |
4.1 俄供发变组保护缺陷 |
4.2 发变组保护优化技术 |
4.3 发变组保护优化及对比 |
4.3.1 保护双重化的优化 |
4.3.2 差动保护优化 |
4.3.3 失磁保护优化 |
4.3.4 复合电压闭锁过流保护 |
4.3.5 发电机定子接地保护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励磁系统的优化 |
5.1 原俄供励磁控制调节系统特性分析 |
5.2 原俄供励磁控制调节系统出现过的主要故障及原因分析 |
5.3 励磁系统技术及优化 |
5.3.1 励磁系统技术 |
5.3.2 励磁系统优化 |
5.3.3 励磁系统双冗余硬件配置及双通道无扰动切换控制策略 |
5.3.4 NES6131旋转整流元件监测及报警系统 |
5.3.5 励磁系统限制与发变组保护匹配 |
5.3.6 开放的PSS辅环控制模型 |
5.4 该项目与当前国内外同类技术的综合比较 |
5.5 推广转化前景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一次母差保护装置的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事故情况简介 |
1.1事故前整个系统运行过程 |
1.2事故问题 |
2整个机组保护过程分析 |
2.1发电机组保护动作分析 |
2.2母差保护动作情况分析 |
3母差保护改进 |
4结束语 |
(6)安阳电网母线保护误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微机母线保护的原理及分析 |
2.1 变电站电气主接线 |
2.1.1 单母线 |
2.1.2 双母线 |
2.1.3 二分之三断路器母线接线 |
2.2 微机母线保护基本原理 |
2.3 微机母线保护的实现方式 |
2.3.1 完全电流差动式母线保护 |
2.3.2 母联电流比相式母线保护 |
2.3.3 电流相位比较式母线保护 |
2.3.4 比率制动式母线保护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影响母线保护正确动作的因素分析 |
3.1 电流互感器(CT)饱和对母线保护的影响 |
3.1.1 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原理分析 |
3.1.2 电流互感器的饱和对母线电流差动保护的影响 |
3.1.3 判别电流互感器饱和的方法 |
3.2 刀闸辅助触点出错对母线保护的影响 |
3.2.1 刀闸辅助触点状态出错的分类 |
3.2.2 对刀闸辅助触点状态出错的解决方法及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安阳电网 220kV茶棚站母线保护配置 |
4.1 220kV茶棚变电站简介 |
4.2 220kV茶棚站母线保护配置 |
4.2.1 220kV茶棚站母线保护配置方式 |
4.2.2 许继WMH-800微机母差保护装置 |
4.2.3 许继WMH-800微机母差保护原理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安阳电网 220kV茶棚站母线保护误动作分析及解决方案 |
5.1 事故背景 |
5.2 事故概述 |
5.3 事故分析 |
5.3.1 保护动作情况简析 |
5.3.2 事故具体分析 |
5.4 解决方案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中阻抗母线保护差动回路过电压误动探索和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母线保护误动概况 |
2 故障分析 |
3 相应的预防策略 |
结语 |
(9)中阻抗母线差动保护不正确动作事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1-3] |
1 RADSS/S型母线保护原理简述 |
2 仓颉变电站RADSS/S型母线保护拒动分析 |
3 葛洲坝二江发电厂RADSS/S型母线保护不正确动作分析 |
1) Ⅰ母差动保护误动原因分析 |
2) Ⅱ母差动拒动原因分析 |
4 葛洲坝二江发电厂母线故障事故的调查过程 |
4.1 一次、二次定义交叉 |
4.2 切换继电器动作错误 |
4.3 二次回路Ⅰ母、Ⅱ母母差保护窜电 |
5 反事故措施 |
四、变流器饱和引起母差保护误动事故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风电场汇集系统单相接地保护研究[D]. 马乾. 宁夏大学, 2020(03)
- [2]风电场不确定性弱馈源相互作用机理与继电保护的研究[D]. 靳维. 东南大学, 2020(01)
- [3]田湾百万核电机组的继电保护优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D]. 张轩. 东南大学, 2019(01)
- [4]中阻抗型和BP-2B微机型母差保护回路的分析比较[A]. 李剑兰,张思义. 2017年江苏省城市供用电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7
- [5]一次母差保护装置的事故分析及改进措施[J]. 冀红宙,李丽.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 [6]安阳电网母线保护误动问题分析及改进方法[D]. 魏民. 华北电力大学, 2015(05)
- [7]中阻抗母线保护差动回路过电压误动探索和实践[J]. 蒯国荣.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22)
- [8]两起继电保护事故暴露的问题及思考[J]. 王武. 陕西电力, 2009(06)
- [9]中阻抗母线差动保护不正确动作事故分析[J]. 柳焕章.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24)
- [10]电流互感器特性对母差保护动作可靠性的影响及改进措施[J]. 孙树义. 宁夏电力, 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