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延安整风运动与党的作风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孙新生[1](2021)在《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制度化演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较好克服了革命时期注重个人、家庭、宗族、朋友等小群体利益的传统社会特殊主义价值观的侵蚀,新中国成立后执掌全国政权而来的权力腐蚀,以及改革开放后实行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特别是新旧体制机制转轨过程中腐败大量增加的挑战。这是如何实现的呢?不少学者认为,1978年前主要靠群众运动反腐,1978年后主要靠制度反腐。但这种观点忽略了的是,改革开放前不仅有群众运动反腐,也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和制度机制,组建了纪委、监委等反腐败机构,逐步建立了腐败惩治的权限、规则和程序,而且群众运动都是中共中央直接发动、组织的,除文化大革命外都是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控制开展的,群众运动中都有制度建设环节,违纪违法人员的处理也是由专门机构进行。在改革开放后的反腐败实践中,除不开展群众运动外,大多数制度规则、程序、机构都延续了新中国成立早期及革命时期确立的制度框架。将改革开放前后的反腐败实践分别界定为运动反腐、制度反腐的二分法,割裂了两个时期的历史联系,同时也忽视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确立的拒腐防变体制机制,而这恰恰是建国后拒腐防变的逻辑起点和实践基础。本文在将拒腐防变放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进行检视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拒腐防变,关键在于其是高度制度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自成立起就注重用制度化的方式拒腐防变,同时虽经历曲折反复但总体上较好地处理了制度化和群众参与的辩证关系,将群众参与逐步纳入制度化轨道,可以说制度化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拒腐防变的主线。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制度化的初步探索期,确立了思想建党优先、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等原则框架。在这些原则框架下,通过延安整风运动确立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确立从思想和作风问题抓起,防止这些问题演化为腐败问题的管党治党思路,使党员干部改变源自传统农业社会的观念和特质,接受马克思主义公共利益至上的普遍主义价值观,自觉做到不想腐。确立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建立专门干部选拔机构,将自上而下的领导考察与自下而上的群众考察结合起来,从选人用人的源头遏制腐败。严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建立反腐败专门机构,严格实施党的纪律,及时纠正党员的小错误、清除党员队伍中的腐化分子,使大多数党员既不敢腐也不能腐。通过井冈山工农兵民主政治、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实践等,对群众参与、民主监督的制度化方式进行探索,初步将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早期是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制度化的探索深化期。针对全国执政后腐化现象大幅增加的现实,将整风整党运动与执行纪律、整顿干部、清理组织、反对腐败结合,深化了延安整风运动模式;相继建立纪委、监委等反腐败专门机构,其组织机构、职责范围、领导体制、工作规则与程序等为1978年后纪委恢复重建提供了基本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信访制度等为群众监督以及参与反腐败提供了制度化途径。但对党内贪污腐化特别是科层化管理体制滋生的官僚主义等隐性腐败,中央领导层在反腐败以自上而下的制度化方式为主还是以自下而上的群众参与为主上分歧越来越大,拒腐防变制度化和群众参与的张力逐步凸显,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成为群众参与制度化和反制度化的分水岭。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制度化的恢复发展期。中国共产党将拒腐防变重新纳入制度化轨道,探索在不开展群众运动条件下拒腐防变的路径,对群众参与的规模和数量进行规范限制,更多依靠党和国家体制特别是专门机构自上而下反腐。其中,1983年整党确立了自上而下的整风整党模式;党和国家领导体制、领导机构改革,国家公务员制度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价格改革、财政管理改革等经济领域改革,以及规范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行为,构建起防治腐败的制度机制;恢复重建后的纪委确立三项主要任务、五项基本权限、双重领导体制、纪委监察局合署办公体制,基础性反腐败法律法规逐步形成体系,在“两案”审理、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中注意区分纪律问题与法律问题,并在理念、规则和程序上探索党纪和国法的衔接,推动腐败惩治走上法制化轨道。但在拒腐防变制度化迅速提高的同时,群众参与逐渐边缘化,群众反腐与制度化的反腐体制对接不顺畅,党委政府与民间社会在反腐问题上不时出现紧张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是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制度化的加速推进期。针对制度执行不力、腐败问题滋生蔓延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以制度执行力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制度完善和制度执行相统一、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统一、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强力正风肃纪反腐、全面从严治党,使党的纪律、作风建设规定和腐败惩治法律法规落实落地,有力维护制度权威、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同时,通过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机制,构建群众网上曝光、舆论发酵、执纪执法部门追查相结合的监督方式,并通过巡视将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结合起来,特别是明确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与群众监督等各种监督结合起来,构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进一步理顺拒腐防变制度化和群众参与的关系,在拓宽群众制度化参与途径、将群众监督整合进拒腐防变制度化格局上取得重要进展。回顾百年拒腐防变历程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以制度化为主线,在思想教育、组织机构、惩治腐败、权力监督等制度化上都取得了不少历史经验。在新征程上,必须传承好这些宝贵经验,坚持和完善思想教育制度化,在党的领导下自上而下有控制、有步骤整风整党,将思想教育与整顿干部、执行纪律、建设组织结合起来,使思想建党的过程成为制度治党的过程、制度治党的过程成为思想建党的过程;坚持和完善组织机构制度化,任人唯贤,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反腐败专门机构;坚持和完善腐败惩治制度化,将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结合起来,依规依纪依法惩治腐败,将严惩腐败作为教育、制度的支撑和后盾;坚持和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化,将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与自下而上的群众监督结合起来,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拓宽群众参与的制度化渠道,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中国共产党抵御各种腐败因素的侵蚀、长期执政奠定坚实基础。
李晓霞[2](2021)在《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内集中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加强自身思想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的关键是在把握和运用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并完善其内部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使党内集中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使党内集中教育呈现出科学发展的过程与状态。提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这个问题,不是对以往党的思想建设经验和成效的否定,而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们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发生重大转变,给我们党与时俱进增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使我们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研究在新形势下如何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科学化水平就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论文遵循“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这一总的逻辑理路展开。在研究过程中以对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基本概念和本质的把握为基础,围绕“如何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这一基本问题,搭建了以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理论教育思想为核心的理论框架,回顾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总结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和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的时代必然性,力图探寻新时代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的主要路径。本论文的正文总共包含五个部分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阐释。本部分内容旨在解决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依据是什么”“本质是什么”“意义是什么”的前提性问题。本文认为,在理论依据方面,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和理论教育思想是党内集中教育的理论源泉。在本质和特征方面,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先决条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关键是把握和运用规律,落脚点是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还具有动态性、系统性、长期性等基本特征。在现实意义方面,促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有助于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第二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本部分内容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共计22次的党内集中教育,从背景、目标、内容、形式、过程、成效、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试图回答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从哪里起步”“经历了什么样发展”的问题。本文认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起步于思想建党基本原则的确立,历经了奠基与开创、继承与曲折、创新与发展、完善与深化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三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本部分内容总结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基本经验,试图回答我们党在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过程中应该遵循“哪些经验和规律”的问题。本文认为,党内集中教育的本质和特征是“贯彻思想建党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根本追求是“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成效检验的方法和标准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实践检验的根本准则”;根本保证和重要保障是“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第四部分,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本部分内容立足国情、党情、世情的新变化,从三个维度深入探讨了新形势下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发展“是否必要”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推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能够为我们党统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提供重要思想保证,能够为我们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布局提供重要抓手,能够为我们党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强大精神支撑。第五部分,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本部分内容从优化和完善党内集中教育的构成要素和运行机制出发,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向何处去”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要在新形势下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明确目标定位,以认清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方位;优化内容体系,以丰富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构;健全体制机制,以规范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管理;创新方式方法,以拓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构建评价体系,以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评估。总之,要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就要在准确把握党的思想建设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推动党的自我革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
李丹[3](2021)在《延安整风时期党在思想上的自我革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42年至1945年开展的延安整风运动,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更是全党思想上的一场自我革命。延安整风时期党进行思想上的自我革命,为解决党员干部的思想问题积累了极具政治智慧的理念和做法。本文主要依据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发行的机关报、杂志、领导人讲话、政策文件等为研究资料,同时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对延安整风时期党在思想上的自我革命进行阐述。首先,论述了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进行思想上自我革命的原因。整风运动之际,中国共产党已经具备了“创造新世界”的客观条件,而且党基于避免“重犯过去错误”、“迎接将来光明世界”的考虑,必须抓住时机,进行思想上的自我革命。其次,具体论述了延安整风时期党在思想上自我革命的具体内容。中国共产党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是为了把全党思想从马克思主义教条和对共产国际的迷信中解放出来,本文首先明确了延安整风时期党将全体成员作为思想上自我革命的对象,自上而下依次进行。再从进行学风革命以真正掌握马列主义的精神与方法、进行党风革命以建立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政党、进行文风革命以提倡新鲜活泼有中国气派的文风三方面进行论述。再次,初步探索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上自我革命的路径。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舆论宣传,紧抓思想宣传主阵地,为党进行思想革命保驾护航;组织全党开展党史学习与教育活动、将精读文件和落实写笔记活动相结合,不断夯实全党共同的思想基础;并且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把握理论联系实际的“中间环节”,统一全党的认识来源;再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指导方针,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锐利武器,转变党的思想作风,为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上的自我革命开辟新路径。然后,总结延安整风时期党在思想上的自我革命的成效。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进行思想上的自我革命,使全党在思想认识上达到高度共识,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开创了以整风精神进行党的思想建设的方法,为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奠定思想基础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作出巨大贡献。最后,通过总结、借鉴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上的自我革命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提供启示。
刘佳琦[4](2021)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思想建设,是指我党为了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和活力而在思想理论方面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在党的建设中占据基础性地位,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和灵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的优良传统,坚持用马列主义武装全党,无论是政治上、思想和行动上都能让全党达到一致。延安整风运动是我党进行思想建设的一次伟大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回顾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对中国共产党当前的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警示作用。文章是总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本文选题目的、意义以及此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正文,分为三章。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阐述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的缘由。从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我党与共产国际关系,还有要为什么推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第二章论述了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的内容和措施。中国共产党在整顿“三风”的过程中,通过大规模的学习运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教育方法,在总结和反思历史经验中明确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解决了党员未从思想入党的问题、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第三章论述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的成就与启示。总结我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所取得的成就,从新时代背景出发,针对目前党的建设所面临的问题,结合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的实践,为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提供新思路。第三部分为结语,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进入新时代,我们依旧要重视党的思想建设,不断适应新形势和新局面,把握当下以强化思想建设,开拓创新以推进新时代党的思想建设。
陈雨[5](2021)在《延安整风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刘婉婉[6](2020)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中强调共产党人要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纯洁性,要对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武装,改造党内所存在的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得以长期存在、并能完成其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迅速增加,但党内思想不统一、党内长期存在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等错误思想未得到及时有效纠正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延安整风运动开展的过程就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其主要内容就是整顿“学风”“党风”“文风”,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在全党的战斗洗礼和逻辑展开。延安整风运动中所提出的思想内容和所采取的具体举措、教育方法等,有效地促进了党内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衡量广大党员和党员干部思想改造实际效果的重要角度,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最根本的就是要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论文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延安整风的基本经验和所取得的有效结果,分析了取得这些效果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这为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指导。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领导人身体力行、党内坚持发扬民主,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不同文化水平的党员进行教育等措施,保证了延安整风运动取得成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基础和组织基础,延安整风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上闪光的一页,它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经验,使得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遵循的一些最重要、最基础的原则得以确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吸收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的精华,认真总结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分析广大党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思想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方法应对新的时代问题。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行为监督,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更好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张晓旸[7](2020)在《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的历史考察》文中指出形式主义作为一种与马克思主义相悖的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历来被我们党所抵制。但形式主义在我们党内的存在又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多样性、变异性的特点,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与形式主义作斗争的历史。延安整风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内进行了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形式主义的伟大马克思主义运动,它对我们今天打好反对形式主义的战争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与历史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梳理了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的历程,总结了其反对形式主义的重要成果。深入研究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的历史,对于把握中国革命与战争的历史,总结中国共产党在特定时期反对形式主义的经验,从而更好地加强自身建设,早日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共有六部分内容,包括绪论和正文的五个章节。绪论部分主要由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相关概念界定,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不足之处五个方面构成。本文的第一章主要分党外情况和党内状况两个方面交代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时期反对形式主义的历史背景,这是党内反对形式主义得以发生的前提。第二章到第四章详细论述了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的具体阶段,包括准备阶段、普遍展开阶段和总结提高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经历了由高级干部到全党,再由全党到高级干部的过程,其方法逐渐成熟,最终使形式主义在党内得到很大程度的克服。第五章在总结前文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的四个当代启示,即从领导干部入手解决形式主义产生的根源、加强反对形式主义的思想防线、加快反对形式主义的制度机制建设、进行合理有效的政治监督。
武盼盼[8](2020)在《《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的报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抗日根据地进入了抗日战争以来最困难的时期。日本企图从根本上消灭解放区,加上国民党对解放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得国内形势严峻。同时,“左”、右倾错误反复出现并且存在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使得党内思想混乱。为了团结全党,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一场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整风运动。《解放日报》作为当时的党报,发表了大量文章、社论、代论、通讯以传达、阐释整风运动的内容,并开设专栏专刊、资料特辑以宣传、推广整风运动的做法和经验,充分地反映了党中央关于整风运动的革命思想、科学态度和正确方法。通过梳理延安整风运动的这些文章,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整风运动,而且对于当下党的建设以及党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方法,对“《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的报道”一题开展了全面的、系统的研究。论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1章,绪论。共分为六个部分: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章,《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报道的历史背景。共分为两个部分:国内形势严峻;党内思想混乱。第3章,《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内容的报道。共分为三个部分:《解放日报》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的报道;《解放日报》对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的报道;《解放日报》对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报道。第4章,《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做法和经验的报道。共分为三个部分:《解放日报》对地方整风运动做法和经验的报道;《解放日报》对单位整风运动做法和经验的报道;《解放日报》对个人整风运动做法和经验的报道。第5章,《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报道的作用与启示。共分为两个部分:《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报道的历史作用;《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报道的现实启示。
刘栋[9](2020)在《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政党是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加强自身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着标志。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自我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以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十分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形成了讲政治的优良传统。运用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结合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理论框架,追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建设历史,梳理和总结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能够深刻认识党的政治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政治建设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特殊的历史条件。通过对延安时期党的历史资料的挖掘,重点挖掘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三位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政治建设的思想,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建设思想,总结延安时期以前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政治建设的经验,以求“研之有理”。厘清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是实现“研之有据”的重要前提。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既肩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又面临着异常复杂的社会环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现实所需。从党面临的外部环境来看,既有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又有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以提高战斗力。从我们党领导社会革命的角度来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处于局部执政阶段,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边区经济和民生建设的需要。从党的自我革命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内部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性存在,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围绕自身政治建设进行了丰富实践,主要包括夯实思想根基以坚定政治信仰,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加强政治领导,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能力,依托局部执政着力净化政治生态等。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保证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方向和效果,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推动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进程。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特点在于,残酷的革命战争环境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任务的艰巨性,斗争中突出了理论指导的创新性,出于革命的需要党的政治建设在军队方面表现尤其突出,价值追求方面凸显人民性。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是一个政党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法宝。循着历史逻辑,回顾和总结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在方向引领、核心领导、路线遵循、示范引领、整风运动、纪律约束等方面积累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宝贵经验。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初心和使命不动摇;把坚决维护党的领导核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重中之重;密切结合复杂环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强化制度保障,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推动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共进。历史发展表明,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党组织战斗力,促进党的事业顺利发展。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无论党的建设推进到什么阶段,政治建设这个根本都不能有丝毫动摇。
马思琪[10](2019)在《延安整风运动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启示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共产党面临错误思想的侵害,党内思想不统一和自身建设不足使中国革命遭受损失和挫折。为了统一党内思想、形成优良党风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延安整风运动肃清了当时党内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思想根源,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水平,留下了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也为新时代的党建工作平稳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以成功经验启发当今党的建设,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仅能够使我们党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也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建设水平。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综合分析及综合比较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延安整风运动历史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新时代党建工作的特征、存在的问题及要求和任务,并为其提供新的思路。论述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从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入手,研究其发起的原因、历史条件和意义,对其历史脉络进行简要论述;第二,从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三个方面出发,探寻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取得的历史经验;第三,从新时代的背景出发,总结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时代特征,归纳当前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将延安整风运动成功经验与其相结合,启发新时代党的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为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发扬三大优良作风和提升组织建设水平提供新的思路。新时代党建工作离不开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延安整风运动的成功经验是党建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促进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发展和执政能力的提高。
二、延安整风运动与党的作风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延安整风运动与党的作风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制度化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特色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无产阶级政党拒腐防变制度化的特殊性要求 |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阶级国家和政党腐败根源的分析 |
一、腐败植根于私有制 |
二、腐败源于国家和社会的异化 |
三、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政权本质上是廉洁政治 |
第二节 列宁的探索和国外无产阶级政党、国家拒腐防变的历史困境 |
一、非无产阶级思想侵蚀的挑战 |
二、权力腐蚀的挑战 |
三、制度化不足的挑战 |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制度化问题的提出 |
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拒腐防变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
二、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的主线是制度化 |
三、拒腐防变制度化和群众参与辩证关系的处理是影响拒腐防变历史进程的重要变量 |
四、本文的核心概念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制度化的早期探索(1921 年至1949 年) |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制度化的原则框架 |
一、思想建党优先:化解党的组织先进性和广泛性的矛盾 |
二、民主集中制:避免家长制和极端民主化两个极端 |
三、党的群众路线:克服官僚主义、民粹主义两种倾向 |
第二节 延安整风运动与思想教育的制度化 |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教育的早期实践 |
二、党组织的发展壮大与清理整顿 |
三、延安整风运动确立思想改造、思想拒腐的典型范式 |
第三节 组织机构制度化的三大要件 |
一、基层组织建设 |
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 |
三、反腐败专门机构和党的纪律的实施 |
第四节 拒腐防变群众参与的制度化 |
一、井冈山的工农兵民主政治 |
二、苏维埃反贪污浪费工作中的群众参与 |
三、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民主监督和廉政实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中国建立早期拒腐防变制度化的探索深化(1949 年至1965 年) |
第一节 全国执政后拒腐防变形势的变化 |
一、党内贪污腐化、违法乱纪、道德堕落现象较革命时期大幅增加 |
二、正在形成的科层化国家管理体制预防显性腐败与滋生隐性腐败的双重性 |
三、毛泽东和刘少奇、邓小平对拒腐防变制度化与群众参与关系的认识分歧 |
第二节 50 年代初整风整党对延安整风模式的深化 |
一、整风与整顿干部、执行纪律结合 |
二、整党与清理党员、组织建设结合 |
三、整风整党与“三反”等反腐败运动结合 |
第三节 纪委、监委等反腐败专门机构的建立 |
一、组织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
二、职责范围的框定 |
三、领导体制的变革 |
四、基本工作规则与程序的建立 |
第四节 拒腐防变群众参与的制度化和反制度化 |
一、人民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
二、社教运动:群众参与制度化和反制度化的分水岭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拒腐防变制度化的恢复发展(1978 年至2012 年) |
第一节 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拒腐防变制度化的历史必然性 |
一、放弃群众运动反腐 |
二、腐败的严重情况“不是过去‘三反’、‘五反’那个时候能比的” |
三、邓小平的拒腐防变制度化思想 |
第二节 1983 年整党确立自上而下的整风整党模式 |
一、与日常工作结合,不开展运动 |
二、整党中的一切问题由相关党组织讨论解决 |
三、严格控制打击面,防止“左”的偏向 |
四、审慎稳妥纯洁组织、清理队伍 |
第三节 各领域改革和拒腐防变制度构建 |
一、党和国家领导体制、领导机构改革 |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
三、价格改革、财政管理改革等经济领域改革 |
四、规范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行为 |
第四节 反腐败专门机构和反腐败法制化 |
一、纪检监察机构的重建 |
二、基础性反腐败法律法规的系统构建 |
三、“两案”审理、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中对党纪和国法问题的区分 |
四、党纪与法律的衔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新时代拒腐防变制度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 |
第一节 制度执行不力的表现、根源和后果 |
一、制度执行不力的表现 |
二、制度执行不力的根源 |
三、制度执行不力的后果 |
第二节 习近平的拒腐防变制度化思想 |
一、坚持制度完善和制度执行相统一 |
二、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统一 |
三、坚持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
四、坚持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统一 |
第三节 作为制度执行典范的中央八项规定 |
一、中央八项规定是一个制度体系 |
二、中央八项规定的主要特点是执行有力 |
三、中央八项规定体现了自上而下组织监督和自下而上群众监督的结合 |
第四节 腐败惩治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
一、打破“刑不上大夫”的潜规则 |
二、创新审查调查方式,提高办案效率 |
三、构建形成国内反腐与国际反腐的闭环 |
第五节 巡视制度的调整改进 |
一、提升巡视权威 |
二、巡视重在发现问题 |
三、巡视拓宽了群众参与反腐败的制度化渠道 |
第六节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
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强化公权力监督的重要制度创新 |
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解决了反腐败的三大难题 |
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反腐败纳入法治化轨道 |
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对监委的赋权与限权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制度化的历史经验 |
第一节 思想教育制度化 |
一、必须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改造,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 |
二、必须将思想教育与整顿干部、执行纪律、建设组织相结合 |
三、整风整党必须在党的领导下自上而下有控制、有步骤进行 |
四、必须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结合起来 |
第二节 组织机构制度化 |
一、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筑牢拒腐防变的基层基础 |
二、必须坚持任人唯贤,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
三、必须加强反腐败专门机构建设,做到赋权与限权相结合 |
第三节 腐败惩治制度化 |
一、必须时刻警惕不利环境中的干扰因素,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
二、必须坚持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相结合,完善防治腐败的制度机制 |
三、必须坚持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 |
第四节 权力监督制度化 |
一、必须处理好拒腐防变制度化与群众参与的关系,将群众参与纳入制度化轨道 |
二、必须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自上而下党内监督与自下而上群众监督相结合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2)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党内集中教育 |
(二)科学与科学化 |
(三)党的建设科学化 |
(四)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 |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概述 |
一、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理论渊源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
(二)列宁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
(三)斯大林关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的思想与实践 |
二、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特征 |
(一)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主要内涵 |
(二)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基本特征 |
三、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意义 |
(一)有助于增强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 |
(二)有助于筑牢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
(三)有助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
(四)有助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
第二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进程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奠基与开创 |
(一)思想建党基本原则的确立 |
(二)“运动式”整风整党模式的创立和实践 |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的继承与曲折 |
(一)整风整党运动与中心工作两结合两促进 |
(二)整风整党运动发生转折并偏离正确方向 |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创新与发展 |
(一)整风整党运动优良传统的全面恢复 |
(二)以正面教育为主的“活动式”集中教育的创新发展 |
(三)通过建章立制规范集中教育过程管理的全面探索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完善与深化 |
(一)以融入经常为目的的“主题式”学习教育的逐步完善 |
(二)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融合发展机制的持续深化 |
第三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探索的历史经验 |
一、本质特征:贯彻思想建党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一)贯彻思想建党方针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根本特征 |
(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是党内集中教育的鲜明本质 |
二、价值旨归:推动党的自我革命,践行党的初心使命 |
(一)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是党内教育活动的直接目的 |
(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是党内集中教育的最终目标 |
三、原则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
(一)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二)突出问题导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
四、成效检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树立实践检验的根本准则 |
(一)发扬党内外民主,坚持由人民来评价的基本原则 |
(二)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根本标准 |
五、根本保证:坚持党中央正确领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
(一)党的领导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
(二)正确政治路线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基本遵循 |
(三)制度建设为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提供根本保障 |
第四章 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提升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
一、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国内局势的需要 |
(一)能够为我们党统筹推进国内局势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 |
(二)帮助我们党统筹国内局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新布局的需要 |
(一)能够为我们党深入推进党建新布局提供重要抓手 |
(二)助力我们党推进党建新布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三、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局势的需要 |
(一)能够为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
(二)辅助我们党应对世界变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五章 守正创新:持续提升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水平 |
一、明确目标定位,认清党内集中教育的历史方位 |
(一)明确目标定位的重要意义 |
(二)明确目标定位的主要依据 |
(三)明确目标定位的主要切入点 |
二、优化内容体系,丰富党内集中教育的内容结构 |
(一)优化内容体系的重要意义 |
(二)优化内容体系的基本原则 |
(三)优化内容体系的主要着力点 |
三、健全体制机制,规范党内集中教育的过程管理 |
(一)健全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意义 |
(二)健全体制机制的基本原则 |
(三)健全体制机制的主要方向 |
四、创新方式方法,拓展党内集中教育的开展形式 |
(一)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
(二)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基本原则 |
(三)加强方式方法创新的主要抓手 |
五、构建评价体系,加强党内集中教育的成效评估 |
(一)构建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 |
(二)构建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
(三)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
致谢 |
(3)延安整风时期党在思想上的自我革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延安整风时期党在思想上的自我革命的原因 |
(一)避免党“重犯过去错误”的迫切需要 |
(二)“迎接将来光明世界”的必然要求 |
(三)具备“创造新世界”的客观条件 |
二、延安整风时期党在思想上的自我革命的内容 |
(一)确定思想革命对象 |
(二)学风革命:真正掌握马列主义的精神与思想方法 |
(三)党风革命:造就一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化的党 |
(四)文风革命:倡导新鲜活泼的、有中国气派的文风 |
三、延安整风时期党进行思想上的自我革命的路径 |
(一)重视舆论宣传,紧抓思想宣传主阵地 |
(二)关注干部教育,巩固全党的思想基础 |
(三)注重调查实践,统一党的认识来源 |
(四)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转变党的思想作风 |
四、延安整风时期党在思想上的自我革命的成效 |
(一)使全党在思想认识上达到高度共识 |
(二)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
(三)开创以整风为党的思想建设的方法 |
五、延安整风时期党在思想上的自我革命的启示 |
(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不断强化理论武装 |
(二)弘扬“延安整风”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
(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拓宽群众监督渠道 |
(四)做大做强主流媒体,切实加强舆论宣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4)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的缘由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需要 |
一、以科学的世界观为精神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 |
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贯要求 |
第二节 破除共产国际指示教条化和神圣化的需要 |
一、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预 |
二、党内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盛行 |
第三节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
一、党内存在的“左”和右的思想 |
二、全体党员的理论素养亟待提升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的内容和措施 |
第一节 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的内容 |
一、明确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 |
二、解决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 |
三、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第二节 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的措施 |
一、发动大规模学习运动 |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教育方法 |
三、总结和反思历史经验中统一党的思想路线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的成就和启示 |
第一节 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的成就 |
一、全党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实现高度统一 |
二、找到了解决党内矛盾的有效途经 |
三、培育了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队伍 |
第二节 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的启示 |
一、党的思想建设应把理论学习作为内在要求 |
二、党的思想建设应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为基本遵循 |
三、党的思想建设应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首要任务 |
四、党的思想建设应增强党的理论创新能力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 问题的提出 |
2. 研究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 研究思路 |
2. 研究方法 |
(四)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1. 论文的创新点 |
2. 不足之处 |
一、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概述 |
(一)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概述 |
1. 有效性的概念 |
2.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
(二) 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思想 |
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思想 |
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思想 |
二、延安整风运动的背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开展过程 |
(一) 延安整风运动发生的背景 |
1. 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需要中国共产党承担更多责任 |
2. 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
3. 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重大困难 |
(二) 延安整风运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开展过程 |
1. 从时间安排上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逐渐深入 |
2. 从内容安排上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展开 |
三、延安整风运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做法及其影响因素 |
(一) 延安整风运动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做法 |
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导人积极推动党内思想政治教育 |
2. 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
3. 开展大规模的学习运动 |
4. 延安文学创作服务于群众的实际需要 |
5. 利用媒体等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6. 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
(二) 延安整风运动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
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良性互动 |
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向上 |
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载体的灵活适用 |
4.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理性有序 |
四、延安整风运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及其当代启示 |
(一) 延安整风运动中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体现 |
1. 全体党员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水平 |
2. 纠正了党内存在的“左”右倾思想错误 |
3. 保证了党的先进性和民主性 |
4. 党内团结推动了党的工作的有序开展 |
5. 全党上下能够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
6. 党群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
(二) 延安整风运动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
1. 切实加强共产党员的自我教育 |
2. 真正发挥党的领导人的示范作用 |
3.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教育方法 |
4. 深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
5. 必须加强党对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的领导 |
6. 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思维与方法的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7)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方面 |
(二)国外方面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延安整风时期 |
(二)形式主义 |
五、研究的重点、难点、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一)研究重点 |
(二)研究难点 |
(三)创新点 |
(四)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的背景 |
一、党外情况 |
二、党内状况 |
(一)党内“左”右倾错误的形式主义表现 |
(二)毛泽东关于反对形式主义的理论准备 |
第二章 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的准备阶段 |
一、划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形式主义思想路线的界限 |
(一)科学阐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二)指出党内形式主义的“左”右倾路线犯了路线错误 |
二、以调查研究遏制形式主义 |
第三章 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的普遍展开阶段 |
一、反对学风中的形式主义 |
二、反对文风中的形式主义 |
(一)揭露形式主义在文风中的具体表现特征 |
(二)清除文风中形式主义以整顿党报为抓手 |
(三)通过《讲话》进一步从理论上纠正文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
三、反对政风中的形式主义 |
第四章 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的总结提高阶段 |
一、总结历史经验的有利条件 |
(一)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 |
(二)共产国际宣告解散 |
二、总结形式主义错误的实质和根源 |
第五章 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的当代启示 |
一、坚持从领导干部抓起 |
二、加强思想教育 |
三、完善制度机制 |
四、强化政治监督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的报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报道的历史背景 |
2.1 国内形势严峻 |
2.1.1 日本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 |
2.1.2 国民党加紧反共活动 |
2.2 党内思想混乱 |
2.2.1 党内“左”、右倾思想严重 |
2.2.2 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盛行 |
第3章 《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内容的报道 |
3.1 《解放日报》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的报道 |
3.1.1 剖析主观主义的表现 |
3.1.2 揭露主观主义的危害 |
3.1.3 报道学风整顿的成绩 |
3.2 《解放日报》对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的报道 |
3.2.1 清除宗派主义的残余 |
3.2.2 肯定党的民主集中制 |
3.2.3 开展反自由主义斗争 |
3.3 《解放日报》对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的报道 |
3.3.1 解析边区党八股残余的表现 |
3.3.2 赞扬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
3.3.3 纠正文艺界脱离群众的作风 |
第4章 《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做法和经验的报道 |
4.1 《解放日报》对地方整风运动做法和经验的报道 |
4.1.1 推广陕甘宁边区的整风经验 |
4.1.2 宣传其他地区的整风事例 |
4.2 《解放日报》对单位整风运动做法和经验的报道 |
4.2.1 传达高干会的文件精神 |
4.2.2 宣扬各军区的整风举措 |
4.3 《解放日报》对个人整风运动做法和经验的报道 |
4.3.1 刊发党员干部的学习心得 |
4.3.2 登载军队官兵的学习感悟 |
第5章 《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报道的作用与启示 |
5.1 《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报道的历史作用 |
5.1.1 积极宣传并阐释党的方针政策 |
5.1.2 增设专栏专刊主动引导整风运动 |
5.1.3 确保了整风运动的正确方向 |
5.2 《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报道的现实启示 |
5.2.1 党报报道要突出党性 |
5.2.2 党报报道要贴近群众 |
5.2.3 党报报道要锐意创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后记 |
(9)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情况 |
(三)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评析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
一、延安时期和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
(一)延安时期 |
(二)党的政治建设 |
(三)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 |
二、政治和讲政治 |
(一)政治 |
(二)讲政治 |
三、党的建设与政治建设 |
(一)党的建设 |
(二)党的建设层面的政治建设 |
(三)国家建设层面的政治建设 |
四、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的政治建设 |
第二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来源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的政治建设思想 |
(一)无产阶级政党发展必须坚定政治信仰 |
(二)坚持无产阶级政党对革命事业的政治领导 |
(三)政治能力的提高是共产党发展的重要条件 |
(四)无产阶级政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生态 |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政治思想 |
(一)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精华 |
(二)中国传统政治忠诚观涵养政德 |
(三)中国传统大局观给予历史启迪 |
(四)中国传统廉洁文化的养料滋养 |
三、中国共产党自身政治建设积累的经验 |
(一)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员思想政治化的要求 |
(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
(三)提高政治能力是从政治上建设党的着眼点 |
(四)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
第三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条件和实践要求 |
一、历史条件:相对稳固的根据地得以创建 |
(一)根据地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
(二)局部执政奠定了较坚实的经济基础 |
(三)共产国际的变化增强了党的自主性 |
二、实践需要:应对复杂的革命形势的迫切要求 |
(一)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可靠保证 |
(二)应对外部困境和危机的内在要求 |
(三)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然结果 |
三、党建要求: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使然 |
(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党员政治信仰 |
(二)党的政治领导弱化的状况需要及时扭转 |
(三)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亟待提高 |
(四)保持党的自身肌体健康需净化政治生态 |
第四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 |
一、夯实思想根基以坚定政治信仰 |
(一)加强理论武装以提高党的战斗力 |
(二)实事求是地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 |
(三)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立场 |
二、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加强政治领导 |
(一)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 |
(二)建立中国共产党一元化领导体制 |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这一根本领导制度 |
(四)坚持群众路线这一基本领导方法 |
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能力 |
(一)增强各级党组织政治功能 |
(二)彰显边区各机关政治属性 |
(三)发挥群团组织桥梁和纽带作用 |
(四)在政治历练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 |
四、依托局部执政着力净化政治生态 |
(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生活政治性 |
(二)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以促进全党团结统一 |
(三)突出政治标准选拔干部以确保德才兼备 |
(四)建设廉洁政治以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 |
第五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成就及特点 |
一、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成就 |
(一)保证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方向和效果 |
(二)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
(三)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 |
(四)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
(五)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 |
二、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特点 |
(一)形势严峻彰显任务艰巨性 |
(二)理论指导方面创新性突出 |
(三)具体实践方面侧重于军队 |
(四)价值追求方面凸显人民性 |
第六章 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经验及当代启示 |
一、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经验 |
(一)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灵魂 |
(二)保证全党服从中央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
(三)坚持正确政治路线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根本遵循 |
(四)党员干部示范引领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 |
(五)延安时期以整风形式加强政治建设是党的伟大创举 |
(六)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 |
二、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对当代的启示 |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党的历史使命 |
(二)将维护党的核心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重中之重 |
(三)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 |
(四)加强党员党性修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
(五)强化制度保障,不断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制度化 |
(六)推动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他各项建设协调共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延安整风运动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第2章 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概述 |
2.1 延安整风运动的原因 |
2.1.1 肃清错误思想根源 |
2.1.2 统一党内思想 |
2.1.3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
2.2 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 |
2.2.1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
2.2.2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
2.2.3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
2.3 延安整风运动的历史意义 |
2.3.1 实现了全党思想的高度统一 |
2.3.2 形成并树立了三大优良作风 |
2.3.3 夯实了党的组织建设基础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延安整风运动的经验总结 |
3.1 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
3.1.1 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3.1.2 系统地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教育 |
3.1.3 改造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 |
3.2 作风建设是党的生命线 |
3.2.1 理论联系实际 |
3.2.2 密切联系群众 |
3.2.3 批评与自我批评 |
3.3 组织建设是团结稳定的保障 |
3.3.1 注重领导干部的教育 |
3.3.2 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新时代党建工作对延安整风经验的借鉴 |
4.1 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
4.1.1 新的时代特征 |
4.1.2 面临的主要问题 |
4.1.3 新的要求和任务 |
4.2 巩固思想建设的基础性地位 |
4.2.1 坚定理想信念的根基 |
4.2.2 筑牢党的思想政治根基 |
4.2.3 弘扬共产党人的价值观 |
4.3 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
4.3.1 以正确理论指导干部基层实践 |
4.3.2 以群众路线加强同群众的联系 |
4.3.3 以党内政治生活推动自我革新 |
4.4 提升组织建设水平 |
4.4.1 抓住“关键少数”以保持先进性 |
4.4.2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保持纯洁性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四、延安整风运动与党的作风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制度化演进研究[D]. 孙新生. 上海社会科学院, 2021(02)
- [2]党内集中教育科学化研究[D]. 李晓霞.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9)
- [3]延安整风时期党在思想上的自我革命研究[D]. 李丹. 延安大学, 2021(12)
- [4]延安整风运动中党的思想建设研究[D]. 刘佳琦.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5]延安整风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启示研究[D]. 陈雨. 南京财经大学, 2021
- [6]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D]. 刘婉婉. 苏州大学, 2020(03)
- [7]延安整风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对形式主义的历史考察[D]. 张晓旸.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20(08)
- [8]《解放日报》对延安整风运动的报道研究[D]. 武盼盼. 吉林大学, 2020(08)
- [9]延安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研究[D]. 刘栋. 兰州大学, 2020(01)
- [10]延安整风运动对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启示研究[D]. 马思琪. 燕山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