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浸锡机PLC控制系统

水晶浸锡机PLC控制系统

一、晶体浸锡机的PLC控制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吕乾雨[1](2019)在《基于PC的多轨迹生成激光加工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激光加工技术以其高精度、高质量、高可靠性和数字集成化、智能一体化的优良特性,在制造业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激光加工也成为了具有广阔市场和发展前景的行业。本文针对激光加工需求,设计了一套硬件、算法和软件集成一体的多功能激光加工系统,以实现激光加工中的塑料切割、PCB板焊接等加工任务。设计了以PC为上位机,与半导体激光器,六轴运动控制卡、激光焊接头、三轴运动平台、两轴送料机构和工业摄像头集成一体的硬件系统,设计了基于C#语言的DXF文件解析、G代码转换、手动轨迹示教和机器视觉算法,开发了基于PC的多轨迹生成激光加工系统的控制软件。通过本文设计的DXF文件解析算法、G代码轨迹生成算法和PCB板加工轨迹重构算法可实现将加工材料的DXF文件和PCB板焊盘的尺寸文件直接在系统内转换成运动指令或者G代码。通过摄像头定位和轨迹示教算法,可以实现手动示教多点、多线段、多段弧的加工轨迹,并对示教轨迹进行坐标和运动指令的转换。利用该多轨迹生成激光加工控制系统,结合生产线工艺,可以进行全自动的生产加工,包括塑料切割、PCB板焊接等,为工业激光加工系统的多功能集成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系统平台。

熊中[2](2018)在《铜/铝过渡线夹钎焊接头质量分析及评估研究》文中指出跟踪近些年国内电网系统中铜/铝过渡线夹事故,分析现有电网用金属材料输变电过渡线夹等异种连接接头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结合服役工况,找出服役环境下这些部件性能退化及失效的原因,探讨失效机理。改善现有的钎焊工艺,提高钎焊接头质量,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同时有必要形成系统的钎焊接头质量分析及评估标准。遵照电力金具的选材标准,选取T2纯铜、ZL105、70A纯锡锭。采用超声波浸锡钎焊技术,制备了结合良好的铜/铝过渡线夹钎焊接头。为满足电力工作人员便携易操作、在野外作业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选用超声波A扫无损检测方法。结合钎焊接头未结合区域的宏观形貌、撕破实验、显微组织验证实验,对钎焊接头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估。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测出过渡线夹存在未焊透、钎料鼓包,气孔等缺陷区域的面积。通过计算,分析过渡线夹的结合面的粘合率。最终表明:该A扫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可反应钎焊接头未粘合、鼓包、气孔等缺陷。接头显微组织分析表明:钎焊接头结合良好,铜母材与Sn钎料之间存在原子扩散,达到了原子间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及能谱分析其结合机理结果表明,Cu母材与Sn钎料发生化学反应形成Cu3Sn、Cu6.26Sn5和Cu6Sn5,其属于冶金结合;Al母材与Sn钎料无反应。液态Sn钎料扩散至Al,形成牢固的钎焊接头。在中性盐雾腐蚀中,过渡线夹的腐蚀发生在Cu侧表面的浸锡层和Al与Sn钎料的结合面处。Cu侧表面浸锡层主要是Sn的腐蚀;而Al与Sn钎料的结合面处,主要发生电化学腐蚀,以Al的腐蚀为主,Sn钎料的腐蚀次之。对其腐蚀机理分析可知:Al侧腐蚀-剪切断面以点蚀和晶间腐蚀为主,Cu侧腐蚀-断面主要发生点蚀,部分区域发生晶间腐蚀。参考GB/T2413-2008《电力金具通用技术条件》、DL/T1424-2005《电网金属技术监督规程》、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DL/T868-2004《焊接工艺评定规程》等标准。分析了超声波浸锡与钎焊工艺中对钎焊接头质量存在影响的各个因素,确定了钎焊接头设计、钎焊间隙确定、钎料的选择,表面预处理,钎焊工艺,钎焊后处理等影响钎焊接头质量的因素。制定了铜/铝过渡线夹钎焊接头验收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检测、超声A扫无损检测、化学成分、显微组织检测、腐蚀性能检测,确定了实验方法质量控制点、实验规范、验收标准。

孙学中[3](2018)在《泡生法蓝宝石单晶炉的冷却水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电子手持设备大量涌入市场,人工晶体在电子产品设备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人造蓝宝石晶体目前在LED行业、智能手机、手表、摄像机镜头等产品中大量使用,未来市场需求比较大,应用前景比较广泛。因此市场上对蓝宝石晶体质量的要求也比较高,目前市场上人造蓝宝石晶体质量参差不齐,从生产过程来分析影响蓝宝石晶体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长晶炉的冷却水系统尤为重要,恒定的水温是生长高品质晶体的重要保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市场上泡生法80kg蓝宝石长晶炉冷却水系统存在的温度控制不精确、自动化程度低、缺少应急自动保护装置等问题,经过对泡生法蓝宝石长晶工艺中对水温要求的分析后设计了一套针对于泡生法蓝宝石单晶生长的冷却水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在实际应用中不断调试和改进,最终实现了在整个晶体生长阶段达到了冷却水系统温度控制精确、恒温恒压和自动化运行操作,使得通过长晶炉的进水温度达到蓝宝石长晶工艺所需的设定值25±0.1℃。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实现对整个冷却循环水系统的恒温恒压控制,本文以PLC控制器为核心设计了一套自动化系统装置,通过对单晶炉长晶过程中对热量的水温数学模型分析,采用常规PID和模糊PID控制方案对水温仿真效果进行分析。根据现场工艺采集数据和系统设定参数等,结合PLC编程,实现自动调节系统中的电动调节阀和变频机组,根据工艺设计结构自动运行双级循环水自动控制系统。(2)实现对整个冷却循环水系统硬件配置,本文根据对整个80kg蓝宝石长晶炉冷却水系统工艺的分析,提出稳定可靠的双级循环水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对系统工艺所需硬件性能参数的计算选择合适的PLC和变频制冷机组硬件设备。(3)对整个冷却水自动控制系统的上位机软件设计,为了使整个控制系统更好的服务于蓝宝石晶体生产,本文基于Windows平台通在VisualStudio MFC开发环境下使用C/C++开发上位机应用操作软件。本文以传统冷却水塔工艺和PLC控制理论为基础,根据蓝宝石单晶炉长晶过程中对水温的特殊要求,通过分析冷却水系统的工艺构成、软硬件总体设计、性能指标内容等,设计了一套以PLC控制器为集中控制的冷却循环水自动化操作系统,通过在实际应用中对其效果进行了验证,在人造蓝宝石晶体生长领域中冷却水自动控制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吴迪[4](2017)在《光伏焊带涂锡设备的改进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光伏焊带对光伏转换效率以及太阳能电池板的质量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太阳能电池的重要组件之一。而作为光伏焊带主要生产设备的涂锡机,直接影响焊带的质量好坏。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焊带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涂锡机高昂的造价以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使得相关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光伏行业的发展。对于涂锡机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本研究就其中较为显着的设备制作成本问题、锡炉结构以及锡溶液含铜量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文对涂锡机的结构进行了简化及改进,采用了多条铜带并行涂锡,单次生产条数由原来的6根增至12根;并且对锡炉以及导向架的结构进行了改进,焊带屈服强度在60MPa之内。另外,对焊带制作工艺进行了改进,解决了生产过程中锡铅溶液内含铜量超标的问题。最后,基于控制要求的分析,给出了PLC控制方案,进行了PLC程序设计。设备制作完成后,以涂层配比为Sn63Pb37的焊带为生产对象,通过热浸涂法制作,经检验,焊带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

汤晓磊[5](2014)在《变电站平面接触型Cu/Al设备线夹运行状态的实验模拟研究》文中指出Cu/Al设备线夹是变电站及发电厂输电线路中大量使用的基础设施,其运行状态评估直接关系到整个输电线路及输配电安全。Cu/Al设备线夹长期服役于野外环境,中性盐雾腐蚀(沿海地区)和工业大气腐蚀(工业污染区)是造成Cu/Al设备线夹损伤的主要形式。此外,Cu/Al设备线夹在运行过程中,长时间的高电压、大电流作用,也易发生损伤。本文选用变电站及发电厂输电线路中常用的钎焊平面接触型Cu/Al设备线夹,模拟研究了其腐蚀行为及长期高温运行状态,为Cu/Al设备线夹的运行维护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本文采用50±5g/L的NaCl溶液和O.Olmol/L NaCl+0.1mol/L NaHSO3溶液两种腐蚀介质开展盐雾腐蚀实验,模拟研究Cu/Al设备线夹在沿海地区和工业污染区环境下的腐蚀行为,通过分析Cu/Al设备线夹腐蚀产物的组成及结构、腐蚀断面形貌和电学性能变化,研究了Cu/Al设备线夹的腐蚀过程和腐蚀机理。通过对Cu/Al设备线夹进行150℃直至720h的人工时效处理,研究了Cu/Al设备线夹时效前后的界面显微组织结构、断口形貌和力学、电学性能变化,探讨了Cu/Al设备线夹的老化及失效机制。在中性盐雾腐蚀和大气腐蚀过程中,Cu/Al设备线夹的腐蚀主要以Al/Sn-Pb合金钎料界面的电化学腐蚀为主,表现为Cu/Al设备线夹Al侧断面的腐蚀层龟裂、点蚀以及Cu侧断面Sn-Pb合金钎料腐蚀。Cu/Al设备线夹的腐蚀产物组成复杂,随着腐蚀时间的增加,腐蚀程度加剧,部分线夹在Al/Sn-Pb合金钎料界面发生开裂。此外,Cu/Al设备线夹的电阻率在腐蚀初期变化不大,而在腐蚀后期上升明显,相比之下,Cu/Al设备线夹的工业大气腐蚀程度强于中性盐雾腐蚀。在150℃时效过程中,Cu/Al设备线夹Cu/Sn-Pb钎料界面形成由Cu6Sn5及Cu3Sn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IMC)层,在其前沿的Sn-Pb钎料中还形成了富Pb层。IMC层的生长符合抛物线型的规律,为一个扩散控制的动力学过程,150℃时该IMC层的生长系数k=3.5×10-17m2/s。随着时效的进行,Cu/Al设备线夹的剪切强度持续降低,时效720h后,剪切强度下降将近20%,剪切断裂位置由焊料内部向IMC层前沿Sn-Pb钎料向富Pb层转移,断裂形式也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时效也导致Cu/Al设备线夹的电阻率明显上升。Cu/Al设备线夹老化乃至失效是IMC层、富Pb层、Kirkendall孔隙及微裂纹等显微组织结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魏泽鼎,杨宜平,岳彦芳[6](2010)在《全自动晶体浸锡机的研制》文中提出全自动晶体浸锡机可以自动完成49S晶体的上料、引脚剪短、挤扁、浸锡整套生产工序的工作。文章对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结构设计做了详细阐述。

杨宜平,岳彦芳,杨光[7](2009)在《49S/SMD晶体自动成型设备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目前国内大多企业在49S/SMD晶体生产上只能采取手工操作的现状,研制了49S/SMD晶体自动成型设备,实现了生产自动化,使产品统一、规范,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合格品率。设备集机械制造、气动控制、光电检测、计算机控制等先进技术为一体,整体结构设计紧凑、性能先进、可靠性高。文章就设备的机械结构、工作原理、电控系统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常宏杰,张新聚,岳彦芳,刘跃辉,杨光[8](2009)在《石英晶体真空退火炉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根据石英晶体真空退火炉的工艺过程和控制要求,设计了以SIMATIC S7-300PLC为核心,以工业触摸屏为人机界面的电气控制系统。选用FM355-2S温度闭环控制模块实现对多个温控区的自适应温度控制,减轻了主CPU模块的控制任务,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实践表明:该控制系统运行稳定,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技术要求。

刘长清[9](2008)在《基于PLC的高速自动装配焊接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编程序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以其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功能丰富等强大技术优势,已经成为目前自动化领域的主流控制器件,尤其在恶劣环境,大型工控设备以及高可靠性的自动化生产线等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对PLC的应用以及国内外的研究与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评述。并与高速自动装配焊接机控制系统的开发为背景,介绍了集PLC技术,伺服控制技术,光电感应技术,通信技术于一体的先进控制技术。作者分章节的阐述了电气控制系统开发过程中所包含的控制系统的选择、PLC的I/O确定和分配、PLC的选型、PLC程序设计、人机界面的程序设计等的各个过程。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对自动机的生产工艺流程的了解,统计其输入输出点位,然后进行PLC的选型,硬件组态的设计;2) Digital公司GP系列的人机界面的应用研究;3) Omron公司CJ系列PLC的CPU模块、电源模块、输入输出模块、位置控制模块的应用研究;4)交流伺服电机的应用研究;5) PLC的程序设计与人机界面的程序设计;6)人机界面与PLC的通讯的实现。经过努力,作者完成了高速自动装配焊接机的控制系统的开发,达到了生产单位的要求,自动机的生产效率是人工线效率的12倍,解决了公司订单的压力。最后作者还通过对高速自动装配焊接机电气控制系统开发过程的分析,标准化公司电气控制开发的流程和PLC程序结构,并设计开发了三段模块化的程序。有了这些标准的程序结构和模块化程序,使得后续的旧设备的维修、保养方便快捷,也可以缩短新设备的开发时间。

杨宜平,魏泽鼎,岳彦芳[10](2003)在《晶体浸锡机的PLC控制系统》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一个采用PLC -触摸屏电控系统的浸锡设备 ,并对设备工作过程及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

二、晶体浸锡机的PLC控制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晶体浸锡机的PLC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C的多轨迹生成激光加工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激光加工原理
        1.1.1 常见激光器原理
        1.1.2 工业激光加工技术原理
        1.1.3 激光焊接
        1.1.4 激光切割
        1.1.5 激光加工系统
    1.2 工业激光加工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激光加工国内外发展现状
        1.2.2 激光加工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项目研究背景和意义及主要研究工作
        1.3.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多轨迹生成的激光加工系统总体设计
    2.1 多轨迹生成的激光加工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 多轨迹生成的激光加工系统硬件设计
        2.2.1 激光器选型
        2.2.2 激光加工平台设计
    2.3 多轨迹生成的激光加工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激光加工轨迹生成算法设计
    3.1 DXF文件解析算法设计
    3.2 G代码轨迹智能生成算法设计
    3.3 PCB板加工轨迹重构算法设计
    3.4 系统空走轨迹生成算法设计
    3.5 相机标定算法设计
    3.6 手动图像示教定位算法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轨迹生成的激光加工系统软件设计
    4.1 运动控制功能设计
        4.1.1 运动平台的运动参数设置功能设计
        4.1.2 运动平台的手动控制和回原点功能设计
        4.1.3 运动平台的轴参数功能设计
        4.1.4 运动平台的点动功能设计
        4.1.5 运动平台的插补功能设计
        4.1.6 状态监控功能设计
        4.1.7 DA-AD输入输出功能设计
    4.2 激光控制功能设计
        4.2.1 激光功率控制设计
        4.2.2 激光加工拐点功能设计
    4.3 机器视觉功能设计
    4.4 运动轨迹生成功能设计
        4.4.1 G代码读取与编辑功能设计
        4.4.2 DXF文件转换功能设计
        4.4.3 运动轨迹手动图形示教功能设计
    4.5 人机界面功能设计
        4.5.1 系统主界面设计
        4.5.2 登录校验功能设计
        4.5.3 加工模式存取功能设计
        4.5.4 温度监控功能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轨迹生成的激光加工系统实验研究
    5.1 多轨迹生成的激光加工系统软硬件联调
    5.2 运动控制实验研究
    5.3 激光控制实验研究
    5.4 摄像头标定实验研究
    5.5 DXF转G代码的算法验证实验研究
    5.6 手动轨迹示教实验研究
    5.7 激光焊接实验研究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铜/铝过渡线夹钎焊接头质量分析及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铜/铝过渡线夹的连接方式
        1.1.1 铜与铝焊接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1.1.2 铜/铝钎焊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主要失效形式
        1.2.1 断裂
        1.2.2 发热
        1.2.3 腐蚀
    1.3 铜/铝钎焊接头质量评定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设备及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表面处理
    2.2 实验设备
    2.3 钎焊接头制备
    2.4 超声波A扫检测设备选择及操作规程
    2.5 钎焊接头金相组织制备及分析方法
        2.5.1 取样方法
        2.5.2 金相组织制备及观察
        2.5.3 钎焊接头X射线衍射分析
    2.6 钎焊接头腐蚀试样制备及检测方法
        2.6.1 电化学腐蚀
        2.6.2 盐雾腐蚀试样制备
        2.6.3 腐蚀-剪切面X射线衍射分析
        2.6.4 SEM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2.6.5 电阻率测试
3 钎焊接头超声波A扫质量分析
    3.1 超声A扫检测结果分析
    3.2 超声A扫未结合区域的测定及评估
        3.2.1 未结合区域的测定
        3.2.2 撕破实验评估
        3.2.3 显微形貌评估
    3.3 本章小结
4 钎焊接头组织分析
    4.1 钎焊接头显微组织分析
    4.2 钎焊接头能谱分析及评估
    4.3 本章小结
5 钎焊接头腐蚀性能分析
    5.1 母材及钎料腐蚀性能分析
    5.2 1#试样中性盐雾腐蚀分析
        5.2.1 1#试样腐蚀宏观形貌分析
        5.2.2 1#试样腐蚀-剪切断面 XRD 分析
        5.2.3 1#试样腐蚀-剪切断面形貌及能谱分析
    5.3 2#试样中性盐雾腐蚀分析
        5.3.1 2#试样腐蚀宏观形貌分析
        5.3.2 2#试样腐蚀-剪切断面 XRD 分析
        5.3.3 2#试样腐蚀-剪切断面形貌及能谱分析
    5.4 钎焊接头失重分析
    5.5 钎焊接头电阻率变化分析
    5.6 钎焊接头腐蚀机理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铜/铝过渡线夹质量评估
    6.1 钎焊接头质量评估
        6.1.1 母材及钎料质量与生产评估
        6.1.2 钎焊工艺评估
        6.1.3 钎焊接头质量评估项目
    6.2 过渡线夹质量的验收规程
    6.3 过渡线夹的验收检测项目
        6.3.1 外观检测
        6.3.2 尺寸测量
        6.3.3 超声无损检测
        6.3.4 显微组织检验
        6.3.5 化学成分检验
        6.3.6 腐蚀性能检验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前景与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3)泡生法蓝宝石单晶炉的冷却水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与趋势
        1.3.1 工业冷却水类型介绍
        1.3.2 国内外温度测量控制技术的发展
    1.4 本文主要工作内容
    1.5 本文章节结构安排
第二章 蓝宝石单晶生长技术与工艺流程分析
    2.1 蓝宝石单晶的特性以及生长方法
    2.2 泡生法蓝宝石单晶的生长工艺流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泡生法蓝宝石单晶炉的冷却水自动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3.1 冷却水循环系统结构设计
    3.2 冷却水系统的PLC选型
    3.3 变频器原理及应用
    3.4 制冷系统的选型与计算
        3.4.1 制冷系统的额定工况计算
        3.4.2 压缩机选型及热力计算
    3.5 传感器选型
    3.6 系统主要模块硬件接线图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糊PID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
    4.1 常规PID控制原理及应用
    4.2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及原理
        4.2.1 模糊控制器的组成
        4.2.2 模糊控制器的原理
    4.3 模糊PID控制器设计
        4.3.1 模糊PID控制器结构
        4.3.2 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控制规则
        4.3.3 建立仿真模型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泡生法蓝宝石单晶炉冷却水自动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5.1 冷却水PLC控制结构设计
    5.2 下位机控制系统程序编写
        5.2.1 I/O地址点位分配表
        5.2.2 PLC主程序编写
        5.2.3 手/自动程序的编写
    5.3 上位机软件开发
        5.3.1 上位机与PLC之间的串口通讯实现
        5.3.2 上位机开发设计与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泡生法蓝宝石长晶炉的冷却水控制系统调试及分析
    6.1 电气控制线路调试
    6.2 变频器参数的设定和调试
    6.3 PLC程序运行调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创新点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光伏焊带涂锡设备的改进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能源的发展
        1.1.2 光伏发展趋势
        1.1.3 太阳能电池板概述
        1.1.4 光伏焊带简介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太阳能电池板发展现状
        1.2.2 光伏焊带发展现状
        1.2.3 涂锡设备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焊带制作流程及工艺的改进
    2.1 光伏焊带的制作流程简介
        2.1.1 光伏焊带制作工序
        2.1.2 工序简介
        2.1.3 工序流程图
    2.2 焊带生产工艺的选择
        2.2.1 焊带制作方法的选择
        2.2.2 助焊剂的对比及选择
3 涂锡设备
    3.1 涂锡机总体结构的改进
    3.2 部分装置的选型、结构及参数
        3.2.1 机架部分
        3.2.2 滚轮
        3.2.3 锡炉
        3.2.4 锡炉的结构改进
        3.2.5 下压机构
    3.3 设备运行中的因素考虑
        3.3.1 温度及速度的控制
        3.3.2 溶液含铜量问题
    3.4 设备参数
        3.4.1 涂锡机参数
        3.4.2 主要设备清单
4 PLC控制方案
    4.1 PLC概述
    4.2 PLC控制程序及流程图
        4.2.1 PLC控制程序的设计
        4.2.2 电机同步流程图
    4.3 I/O分配表
    4.4 PLC选型及程序设计
        4.4.1 PLC选型
        4.4.2 PLC程序设计
        4.4.3 接线原理图
        4.4.4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
    5.1 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变电站平面接触型Cu/Al设备线夹运行状态的实验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清单
表格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序言
    1.2 Cu/Al过渡设备线夹的焊接
        1.2.1 Cu/Al异种金属焊接存在的主要问题
        1.2.2 Cu/Al钎焊
    1.3 Cu/Al过渡设备线夹的大气腐蚀
        1.3.1 大气腐蚀的特点
        1.3.2 大气腐蚀研究方法
        1.3.3 Al及Al合金的大气腐蚀
        1.3.4 Cu及Cu合金的大气腐蚀
        1.3.5 Cu/Al钎焊接头的大气腐蚀
    1.4 焊接接头的热损伤行为
        1.4.1 界面IMC的形成热力学
        1.4.2 界面IMC的生长动力学
        1.4.3 界面IMC对焊接接头的影响
        1.4.4 Cu/Al过渡设备线夹的热损伤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实验用Cu/Al设备线夹
        2.1.1 材料规格及性能
        2.1.2 Cu/Al设备线夹焊接设备
        2.1.3 Cu/Al设备线夹焊接工艺
    2.2 Cu/Al设备线夹的盐雾腐蚀实验
    2.3 Cu/Al设备线夹的热损伤实验
    2.4 分析测试
        2.4.1 显微组织结构与微区成分
        2.4.2 断口形貌
        2.4.3 物相组成
        2.4.4 电阻率测试
        2.4.5 力学性能测试
    2.5 主要仪器设备
第三章 Cu/Al设备线夹的中性盐雾腐蚀
    3.1 Cu/Al设备线夹腐蚀状态观察
    3.2 Cu/Al设备线夹的腐蚀产物及腐蚀断口形貌
        3.2.1 腐蚀产物分析
        3.2.2 腐蚀断面形貌分析
    3.3 Cu/Al设备线夹的腐蚀机理
        3.3.1 Cu/Al设备线夹表面腐蚀
        3.3.2 Cu/Al设备线夹界面腐蚀
    3.4 腐蚀Cu/Al设备线夹的电学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u/Al设备线夹的大气腐蚀
    4.1 Cu/Al设备线夹腐蚀状态及腐蚀产物的相成分
    4.2 Cu/Al设备线夹的腐蚀行为及腐蚀产物层形貌
    4.3 大气腐蚀对Cu/Al线夹电学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u/Al设备线夹的热损伤
    5.1 Cu/Al设备线夹的显微组织结构
    5.2 Cu/Al设备线夹界面结构及IMC层生长动力学
    5.3 时效过程对Cu/Al设备线夹力学、电学性能的影响
        5.3.1 剪切强度与断口形貌
        5.3.2 电学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6)全自动晶体浸锡机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流程及总体方案
    1.1 工艺流程
    1.2 总体方案
2 工作原理及机械部件设计
    2.1 自动上料
    2.2 引脚剪短
    2.3 引脚打扁
    2.4 上助焊剂
    2.5 超声浸锡
    2.6 冷却清洗烘干
3 控制系统

(7)49S/SMD晶体自动成型设备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设备结构及工作原理
    1.1 工艺流程
    1.2 设备总体结构
    1.3 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设计
        1.3.1 绝缘片自动组装
        1.3.2 检测/分选:
2 电控系统
    2.1 硬件设计
    2.2 软件设计
3 结束语

(8)石英晶体真空退火炉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退火炉的工艺过程及控制要求
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1 真空系统控制
    3.2 温度控制
    3.3 触摸屏界面设计
4 应用效果

(9)基于PLC的高速自动装配焊接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背景
    1.2 可编程控制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3 可编程控制技术的定义和特点
        1.3.1 PLC 的定义
        1.3.2 PLC 的特点
    1.4 PLC 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4.1 PLC 的基本结构
        1.4.2 PLC 的工作原理
    1.5 PLC 与其它工业控制系统的比较
        1.5.1 PLC 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比较
        1.5.2 PLC 与单片机控制系统比较
        1.5.3 PLC 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比较
        1.5.4 PLC 与集散型控制系统的比较
    1.6 课题主要的研究工作
    1.7 课题章节安排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自动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生产工艺
        2.1.1 人工线生产工艺
        2.1.2 自动机生产工艺
    2.2 可编程控制系统方案的设计
    2.3 运行方式
    2.4 控制系统硬件的总体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及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
    3.1 电路设计
        3.1.1 主回路电路图
        3.1.2 输入模块接线图
        3.1.3 输出模块接线图
        3.1.4 PCU 模块接线图
        3.1.5 CPU 内置 I/O 接线图
    3.2 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
        3.2.1 交流伺服系统原理及控制方法
        3.2.2 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的编程和设置及系统通讯功能的实现
    4.1 PLC 程序的设计
        4.1.1 概述
        4.1.2 PLC 编程软件CXP6.1 简介
        4.1.3 PLC 程序的总体设计
    4.2 人机界面程序的设计
        4.2.1 人机界面程序的总体设计
        4.2.2 各功能界面的设计
    4.3 系统通讯功能的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晶体浸锡机的PLC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工艺流程
2 设备组成
3 硬件系统设计
    (1) I/O控制的设计
    (2) 主控系统
4 软件实现
    (1) 软件总体功能
    (2) 点动/自动功能
    (3) 位置检测控制系统的整体协调
    (4) 故障诊断、信息显示、报警
5 结语

四、晶体浸锡机的PLC控制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C的多轨迹生成激光加工系统的设计[D]. 吕乾雨. 厦门大学, 2019(09)
  • [2]铜/铝过渡线夹钎焊接头质量分析及评估研究[D]. 熊中. 西华大学, 2018(01)
  • [3]泡生法蓝宝石单晶炉的冷却水自动控制系统研究设计[D]. 孙学中. 浙江理工大学, 2018(06)
  • [4]光伏焊带涂锡设备的改进设计[D]. 吴迪. 武汉轻工大学, 2017(06)
  • [5]变电站平面接触型Cu/Al设备线夹运行状态的实验模拟研究[D]. 汤晓磊. 合肥工业大学, 2014(07)
  • [6]全自动晶体浸锡机的研制[J]. 魏泽鼎,杨宜平,岳彦芳.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0(07)
  • [7]49S/SMD晶体自动成型设备的设计与实现[J]. 杨宜平,岳彦芳,杨光. 制造业自动化, 2009(07)
  • [8]石英晶体真空退火炉控制系统设计[J]. 常宏杰,张新聚,岳彦芳,刘跃辉,杨光. 真空, 2009(01)
  • [9]基于PLC的高速自动装配焊接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研究[D]. 刘长清. 上海交通大学, 2008(03)
  • [10]晶体浸锡机的PLC控制系统[J]. 杨宜平,魏泽鼎,岳彦芳. 机床与液压, 2003(06)

标签:;  ;  ;  ;  ;  

水晶浸锡机PLC控制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