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悬臂对称工字形钢梁弹性稳定性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陈功[1](2018)在《双腹板工字形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结构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管混凝土和钢箱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高层建筑和桥梁结构中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具有力学性能优异、经济效益较高等特点。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是在钢箱混凝土基础上提出的主要承受竖向荷载且以受弯为主的新型构件,除具有钢箱混凝土的优点外,还比常规梁结构具有更高的刚度、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双腹板工字形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是对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的截面形式优化而成的一种改进结构,其刚度及传递上部结构荷载的能力更强,目前已在桥梁工程中初步应用。但是,国内对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相关研究文献较少,其受力特性仍有大量待论证的问题。本文基于理论分析、过往试验结果和数值方法对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的受力特性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双腹板工字形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特有的结构特性,为结构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首先系统阐述了钢管混凝土、钢箱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箱混凝土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及研究现状,设计了初步的足尺模型试验方案,分析了双腹板工字形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在工程应用中的优势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非线性分析理论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有限元方法中适用于材料高度非线性的分析方式及包括混凝土约束本构在内的结构各部件本构关系及其破坏准则,并基于数值结果和试验结果分析了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结构破坏全过程的结构行为,包括荷载-位移关系、特征点荷载、应变分布模式、加载方式的影响、混凝土裂缝规律、预应力筋应力规律等。结合试验结果,认为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结构具有承载能力高、刚度大、稳定性好、节省材料、延性及抗震性能优越等特点。然后针对双腹板工字形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特有的结构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双腹板结构与矩形结构力学行为的差异性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六种参数对结构行为的影响。结合参数分析结果,提出了双腹板工字形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承载能力计算方法,并结合试验结果及有限元结果验证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针对钢-混凝土接触面粘结滑移特性进行了研究,阐明了粘结滑移概念及研究理论,在型钢粘结滑移本构的基础上简化归纳出适用于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的粘结滑移本构模型,基于本构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出结构的粘结滑移效应。结合矩形梁的试验结果验证了计算的有效性,提出了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的滑移-位移函数计算方式。
张海琛,佟丽莉,石坡坡[2](2018)在《跨中受集中荷载的简支钢梁整体稳定性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梁的承载能力取决于材料属性和梁的整体稳定性。本文在保证梁强度与刚度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工字钢梁截面尺寸,计算相应的临界荷载,讨论截面尺寸对整体稳定性的影响。并且验算改变尺寸后的腹板翼缘局部稳定性,确定截面修改范围。经分析得,修改钢梁尺寸往往会增加自重,而改变截面形式,可以在不用增加自重的情况下提升整体稳定性,并且增加材料强度的利用率。
吴勋[3](2018)在《电力隧道新型内支架力学分析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电(输电)需求与土地资源、城市空间、景观要求等各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而社会对城市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电缆线路入地是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方法,而电缆支架则用于支承、固定隧道内的高压电缆。经调研,现常用的圆形电力隧道内电缆支架存在以下问题,例如:1)各层支架横担等长布置,圆形隧道利用率低;2)底层支架用做接头位,各层电缆均需绕行至底层安装接头,电缆纵向敷设相互干扰,显着影响运维的便利性及安全性;3)预埋件通过焊接方式与支架梁连接,支架施工工效低、质量难以保证,而且焊接烟雾大;4)焊接后采用热镀锌或涂刷油漆防腐,支架耐候性差、腐蚀严重,若用不锈钢型材,则会拉高建设成本。本文通过研究常规电缆支架的结构构造形式及对圆形管节的结构影响等问题,并据此优化设计,以提高圆形电力隧道的截面利用率、保障施工质量及提高工效,达到高效节能环保的目的。本文采用真型足尺模型试验对该新型电缆支架系统进行加载试验,测取加载过程中支架的挠度曲线、各部位的应力、应变曲线,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根据伽辽金法推导了螺栓固定的不等边角钢悬臂梁受弯弹性弯扭屈曲临界弯矩计算公式。该支架连接方式为采用预埋螺栓套筒进行连接,通过顶管管节足尺模型试验,测试预埋螺栓孔是否对管节受力产生影响及其影响程度,并观察该种管节在极限荷载下的破坏形态;通过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分析,再利用模型对支架进行参数分析,得到最优支架结构形式,并对施工过程中及运维过程中的支架与混凝土管节的连接节点进行分析,得到节点处应力应变关系,以期对工程设计、施工、运营有指导意义。支架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的支架长度对支架的承载能力影响较大,长度与承载能力的关系基本呈线性变化;在3米内径的混凝土顶管管节内,支架角钢的合理结构形式应为:角钢厚度为10mm、长度在450-650mm之间、腹板牛腿角度为45°;每根支架对其附近两个与混凝土的连接点影响最大,且上一根支架的加载会减小其下方连接点的应力,减小螺栓对混凝土的影响。通过对3米内径混凝土顶管管节的试验及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管节裂缝荷载为360kN,弹塑性临界荷载为750kN,破坏荷载为1167kN,与设计破坏荷载相差2.75%,在允许误差以内;混凝土管节中预留孔对管节的承载能力和破坏形式有一定影响,预留孔处产生的应力集中会较其它地方更易开裂,但是总体影响不大。新型电缆支架系统的工程应用表明,此支架系统有效解决了圆形电力隧道的截面利用率、管节构造及支架形式与连接方式、施工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技术方案可行,经济上合理,本技术在新建电力隧道、增容改造电力隧道方面填补了电力隧道增容、电缆敷设及支架防腐技术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
张晨阳[4](2016)在《复杂应力下H型钢悬臂构件连接焊缝热点应力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高速铁路在我国得到大力发展,H型钢接触网支柱得到广泛使用。H型钢接触网支柱的柱脚刚接,柱顶自由,可视为悬臂构件。悬臂构件与其他构件焊缝连接处存在几何突变,容易发生应力集中,降低结构的疲劳性能。针对焊接接头的疲劳问题,国内现行规范还没有给出详细的设计标准。H型钢悬臂构件连接焊缝的疲劳性能对悬臂构件疲劳寿命起控制作用,本文针对柱脚焊缝的疲劳性能开展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本文采用热点应力的表面外推法,通过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对弯矩荷载作用下、扭矩荷载作用下、弯矩和扭矩共同作用下柱脚焊缝热点应力进行分析并计算疲劳寿命。采用高精度单元,建立包括焊缝的精细有限元模型,确定热点应力位置,并揭示影响热点应力集中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翼缘与底板厚度比(t1/t2)、翼缘和腹板厚度比(t1/t3)、腹板厚度(t3)与型钢截面高度(h)作为影响因素,对热点应力集中系数SCFhs进行参数分析,获得热点应力集中系数在对应影响因素变化时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弯矩作用下的热点应力集中系数SCFmhs随着(t1/t3)和(t3)的增大而减小,但与(t1/t2)关系不大,h增加可导致SCFhs增大,建议取为1.40;扭矩作用下的热点应力集中系数SCFths随着(t1/t2)和(t3)的增大而减小,但与(t1/t3)关系不大,h增加可导致SCFths增大,建议取为1.20;弯扭共同作用下的热点应力集中系数SCFmths随着(M/T)的增大而增大,建议取1.05 SCFths。最后,采用国际焊接协会IIW推荐的焊接结构疲劳寿命计算方法,进行H型钢悬臂构件连接焊缝的疲劳寿命计算。以国内某高铁H型钢接触网支柱为例,依据热点应力—寿命曲线,计算支柱连接焊缝的疲劳寿命。分析结果表明: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型钢规格,热点位置不发生变化;随着型钢截面的增大,疲劳寿命增加2.19%至13.03%。
陈宁,陈勇[5](2015)在《钢主梁双伸臂梁横向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研究》文中认为采用能量法对钢主梁双伸臂梁受横向荷载时的稳定承载力进行研究,推导了双伸臂梁受横向荷载时的临界弯矩近似计算公式;同时用ANSYS有限元程序建立双伸臂梁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弹性弯扭屈曲分析,将其分析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推导的临界弯矩近似计算公式满足工程所需计算精度;分析了双伸臂梁稳定承载力随荷载比、简支跨跨度、悬伸比及荷载作用位置的影响规律。
陈宁[6](2015)在《工字钢主梁双悬臂梁桥的稳定承载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双悬臂梁桥结构简单,不会由于墩台不均匀沉陷而引起附加应力,是一种适宜在软基上修建的桥型。目前对于简支梁和悬臂梁的整体稳定性研究已基本成熟,然而双悬臂梁由于存在两端悬臂,其边界条件与受力特点比简支梁和悬臂梁复杂。而到目前为止,关于对双悬臂梁的弯扭屈曲的研究及成果却很少,而相关文献以及各国规范当中也没有提出简明可靠的受弯构件整体稳定承载力的计算表达式。本文则是研究钢主梁双悬臂梁桥的整体稳定性问题。基于瑞利-里兹能量法理论分析了简化成简支梁的双悬臂梁的整体稳定性能,推导得到了横向荷载作用下的双悬臂梁整体稳定临界弯矩的近似计算公式。并将简化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两者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但简化公式结果稍小,对于结构偏安全。同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受弯的工字钢梁的整体稳定临界弯矩进行参数分析,选取参数为不同荷载形式、扭转刚度系数、简支跨跨度、荷载作用点位置、截面高度、悬伸比。分别计算各参数对钢梁弯扭屈曲性能的影响。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提出了双悬臂梁在均布荷载和集中荷载作用下临界弯矩的设计建议公式,根据荷载形式、悬伸长度、和荷载作用点高度的不同,所提出设计建议公式的具体参数也有所不同。参照《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简支梁的整体稳定系数的计算表达式,结合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提出双悬臂受弯钢梁的弹性屈曲临界弯矩的计算方法。
刘继武[7](2014)在《组合荷载作用下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悬臂钢梁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悬臂钢梁在梁端集中力和梁上均布荷载的组合作用下,可能会发生侧向倾覆失稳丧失原平面弯曲的稳定平衡状态。在规范修订过程中,对悬臂钢梁受组合荷载作用下整体稳定性计算,有学者对《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0)中的临界弯矩公式提出新的公式。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和ANSYS有限元分析对《钢结构设计规范》所依据的公式和新提出的公式计算结果进行讨论和对比,对双轴对称工字形悬臂钢梁稳定性进行研究。
吴磊[8](2013)在《扭矩对悬臂工字形截面钢梁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钢材因其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力学性能良好等优点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工程中,钢结构以及钢构件的承载力往往是受稳定性控制,而整体稳定是研究稳定问题的一大组成部分。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对钢梁的整体稳定的研究做了非常多的理论研究与试验分析对比,取得了比较大的成果。悬臂钢梁在实际工程中往往由于偏心荷载的作用,同时承受着弯矩和扭矩的作用。然而对工字形截面钢梁在弯、扭复合受力的稳定问题研究甚少,我国的最新钢规《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中并没有给出设计公式。针对这一问题,我觉得有必要进行一番研究,争取提出一个清晰简洁的设计公式。本文先采用传统的研究整体稳定方法,对承受弯扭联合作用下的工字形钢梁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平衡微分方程和总势能方程。然后针对悬臂工字形截面钢梁在纯弯、无偏心横向荷载和偏心横向荷载作用下的整体稳定进行了分析。接下来参照我国《冷弯薄壁型钢规范》(GB50018-2002)中构件在弯扭联合作用下的整体稳定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引进两个弯扭相关的系数k y和kω,以此考虑考虑弯矩及扭矩共同作用下对钢梁的整体稳定的影响。本文为了求出弯扭系数,采用通用有限元ANSYS建模分析,对两种典型的偏心荷载在不同偏心距e、不同的跨度l、不同的受压翼缘宽度b等因素去分析它们对弯扭系数的影响。计算完成之后然后应用数据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最后求得弯扭系数的表达式,该公式对悬臂钢梁在弯扭联合作用下的整体稳定计算提供参考。
谢承利,黄宁,肖学双[9](2011)在《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悬臂外伸梁整体稳定性研究》文中认为关于悬臂外伸梁整体稳定性能的研究,国内外的理论和试验数据存在明显不足,各类钢结构规范也都没有给出具体的计算方法和建议,从而影响其实际应用。为此,运用伽辽金法对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悬臂外伸梁的整体稳定临界弯矩及整体稳定系数进行推导,辅以ANSYS模拟验证,并就多种因素对整体稳定性能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横向荷载作用于形心时的临界荷载及临界弯矩表达式,同时推导了公式对应的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整体稳定系数及等效弯矩系数的建议公式,以供后续研究及工程设计参考应用。
付涛,方伟[10](2011)在《双轴对称工字钢单伸臂梁的弹性弯扭屈曲》文中研究指明该文对双轴对称工字钢单伸臂梁伸臂端和简支段跨中均受集中力作用时的弯扭屈曲进行了分析;运用能量法推导了单伸臂梁伸臂端和简支段跨中受集中力作用时简支梁的临界弯矩计算公式,并用ANSYS有限元对单伸臂梁进行了特征值屈曲分析,将其分析结果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
二、双悬臂对称工字形钢梁弹性稳定性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双悬臂对称工字形钢梁弹性稳定性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双腹板工字形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结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钢管混凝土国内外发展概述 |
1.2.1 钢管混凝土国外发展概述 |
1.2.2 钢管混凝土国内发展概述 |
1.3 钢箱混凝土国内外发展概述 |
1.3.1 钢箱混凝土抗弯研究及发展 |
1.3.2 钢箱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概述 |
1.4 研究的工程背景及试验方案制定 |
1.4.1 工程背景 |
1.4.2 试验方案设计 |
1.5 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研究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2章 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分析 |
2.1 有限元单元描述 |
2.1.1 混凝土实体单元 |
2.1.2 钢箱单元 |
2.1.3 预应力钢绞线单元 |
2.2 构件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 |
2.2.1 混凝土本构关系 |
2.2.2 混凝土破坏准则 |
2.2.3 钢箱及预应力筋本构关系 |
2.3 结构参数及数值模型建立 |
2.3.1 结构参数 |
2.3.2 数值模型 |
2.4 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结构行为分析 |
2.4.1 结构荷载-位移曲线 |
2.4.2 结构破坏过程分析 |
2.4.3 破坏阶段正应力水平 |
2.4.4 腹板应变水平分析 |
2.4.5 裂缝模式分析 |
2.4.6 预应力筋应力发展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双腹板工字形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结构行为分析及参数分析 |
3.1 双腹板工字形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结构行为分析 |
3.1.1 结构特征点荷载及荷载位移曲线 |
3.1.2 结构应变规律 |
3.1.3 力筋应力发展 |
3.1.4 混凝土行为 |
3.2 参数设计 |
3.3 梁体结构行为参数分析 |
3.3.1 混凝土作用 |
3.3.2 预应力的作用 |
3.3.3 宽翼缘板的作用 |
3.3.4 钢板厚度参数 |
3.3.5 高跨比参数 |
3.3.6 剪跨比参数 |
3.4 双腹板工字形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承载能力计算 |
3.4.1 基本假设 |
3.4.2 承载能力计算 |
3.4.3 承载力计算结果可靠性评价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双腹板工字形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粘结滑移效应分析 |
4.1 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粘结滑移理论 |
4.1.1 型钢及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粘结滑移机理 |
4.1.2 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粘结强度分析 |
4.1.3 粘结强度计算 |
4.2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
4.2.1 粘结强度-滑移本构关系描述 |
4.2.2 本构模型简化 |
4.3 考虑粘结滑移效应的有限元方法 |
4.3.1 粘结滑移的有限元模拟 |
4.3.2 计算假设 |
4.4 结构粘结滑移效应及计算方式 |
4.4.1 矩形预应力钢箱混凝土粘结滑移效应试验结果 |
4.4.2 矩形结构粘结滑移效应有限元分析及计算方式研究 |
4.4.3 双腹板工字形结构粘结滑移效应有限元分析及计算方式研究 |
4.4.4 双腹板工字形结构考虑滑移的应力及破坏特征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一、发表的论文 |
二、参加的科研项目 |
(3)电力隧道新型内支架力学分析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足尺试验及结论分析 |
2.1 预埋螺栓孔抗拔试验 |
2.1.1 试验目的、要求及原理 |
2.1.2 试验设备 |
2.1.3 试验内容 |
2.2 电缆支架试验 |
2.2.1 支架原型及荷载 |
2.2.2 试验方案 |
2.2.3 试验判据 |
2.3 顶管管节外压试验 |
2.3.1 试件要求 |
2.3.2 试验方法及原理 |
2.3.3 试验仪器及量测系统 |
2.3.4 试验内容 |
2.3.5 试验步骤及判据 |
2.3.6 外压荷载试验加载表 |
2.4 电力支架试验结果及理论分析 |
2.4.1 电力支架试验结果 |
2.4.2 横担支架理论分析 |
2.5 混凝土管节试验结果及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支架及管节有限元分析 |
3.1 有限元法的基本原理及步骤 |
3.1.1 基本原理 |
3.1.2 基本步骤 |
3.2 有限元分析软件 |
3.3 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3.3.1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模型 |
3.3.2 混凝土本构关系 |
3.3.3 钢材本构关系 |
3.4 模型分析 |
3.4.1 钢支架模型分析 |
3.4.2 混凝土管节模型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型电缆支架在工程中的应用 |
4.1 支架系统设计 |
4.2 支架系统有限元分析 |
4.3 支架系统制作及安装 |
4.4 支架系统的工程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4)复杂应力下H型钢悬臂构件连接焊缝热点应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疲劳的分类 |
1.3 扭转的形式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疲劳现象和疲劳分析方法 |
2.1 疲劳现象 |
2.1.1 疲劳的定义及特征 |
2.1.2 疲劳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
2.1.3 疲劳破坏的三个阶段 |
2.2 疲劳强度的主要分析方法 |
2.3 热点应力法 |
2.3.1 热点应力 |
2.3.2 热点应力的表面外推方法 |
2.3.3 热点应力Shot-N曲线 |
第三章 复杂应力下H型钢悬臂构件连接焊缝热点应力分析 |
3.1 有限元模型 |
3.1.1 有限元软件ANSYS介绍 |
3.1.2 热点应力集中系数 |
3.1.3 焊接构造 |
3.1.4 有限元模型 |
3.1.5 模型验证 |
3.2 弯矩作用下的热点应力集中系数参数化分析 |
3.2.1 热点位置 |
3.2.2 翼缘厚度与底板厚度比(t_1/t2)对SCF_(mhs)的影响 |
3.2.3 翼缘厚度和腹板厚度比(t_1/t_3)对SCF_(mhs)的影响 |
3.2.4 腹板厚度(t_3)对SCF_(mhs)的影响 |
3.2.5 型钢截面高度(h)对SCF_(mhs)的影响 |
3.3 扭矩作用下热点应力集中系数参数化分析 |
3.3.1 扭矩作用下名义应力计算 |
3.3.2 热点位置 |
3.3.3 翼缘厚度与底板厚度比(t_1/t2)对SCF_(ths)的影响 |
3.3.4 翼缘厚度和腹板厚度比(t_1/t_3)对SCF_(ths)的影响 |
3.3.5 腹板厚度(t_3)对SCF_(ths)的影响 |
3.3.6 型钢截面高度(h)对SCF_(mhs)的影响 |
3.4 弯扭共同作用下的热点应力集中系数参数化分析 |
3.4.1 热点位置 |
3.4.2 参数化分析 |
3.5 结论 |
第四章 H型钢悬臂构件连接焊缝的疲劳寿命分析 |
4.1 焊缝疲劳寿命的分析方法 |
4.1.1 名义应力法 |
4.1.2 局部应力应变法 |
4.1.3 热点应力法 |
4.2 复杂应力下的疲劳寿命计算 |
4.2.1 弯矩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计算 |
4.2.2 扭矩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计算 |
4.2.3 弯矩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疲劳寿命计算 |
4.3 结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5)钢主梁双伸臂梁横向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能量法的临界弯矩近似计算公式 |
1.1均布荷载作用下临界弯矩的近似计算公式 |
1.2集中荷载作用下临界弯矩的近似计算公式 |
2理论计算结果与ANSYS分析结果比较 |
3结论 |
(6)工字钢主梁双悬臂梁桥的稳定承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稳定性概念概述 |
1.2.1 失稳的类别 |
1.2.2 屈曲模式 |
1.3 工字形钢梁整体稳定性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1.4 本文研究目的以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双悬臂梁桥弯扭屈曲的有限元分析 |
2.1 概述 |
2.2 屈曲分析类型 |
2.3 有限元模型的创建过程 |
2.3.1 选取单元 |
2.3.2 定义材料特性 |
2.3.3 建立几何模型 |
2.3.4 施加支座约束和荷载以及网格划分 |
2.3.5 屈曲分析 |
2.3.6 有限元模型校核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能量法的双悬臂梁桥稳定承载力分析 |
3.1 整体稳定分析的经典方法 |
3.2 基于能量法推导的双悬臂梁桥近似临界弯矩计算公式 |
3.2.1 弹性屈曲分析基本假定 |
3.2.2 能量守恒原理 |
3.2.3 势能驻值原理 |
3.3 弹性临界弯矩理论公式推导 |
3.3.1 基于能量法推导双悬臂梁桥临界弯矩近似计算公式 |
3.3.2 基于能量法推导单悬臂梁桥临界弯矩近似计算公式 |
3.3.3 理论推导与有限元结果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双悬臂梁桥稳定承载力参数影响研究 |
4.1 绪言 |
4.2 参数选取 |
4.3 双悬臂梁稳定承载力参数分析 |
4.3.1 扭转刚度系数的影响 |
4.3.2 简支跨跨度的影响 |
4.3.3 荷载作用点高度的影响 |
4.3.4 截面高度的影响 |
4.3.5 悬伸长度比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双悬臂梁临界弯矩的设计建议公式 |
5.1 概述 |
5.2 回归分析基本原理 |
5.3 双悬臂梁临界弯矩计算公式 |
5.3.1 均布荷载作用 |
5.3.2 集中荷载作用 |
5.4 双悬臂梁临界弯矩与简支梁整体稳定系数的关系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扭矩对悬臂工字形截面钢梁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杆件稳定基本理论 |
1.2.1 稳定问题的类型 |
1.2.2 结构稳定常用的一些计算方法 |
1.2.3 稳定问题方程的近似分析方法 |
1.3 杆件的扭转形式 |
1.4 钢梁在弯扭作用下整体稳定的研究历史现状 |
1.5 工字形截面钢梁稳定存在的问题 |
1.6 本文的思路及所做的工作 |
第2章 悬臂钢梁的整体稳定性理论研究 |
2.1 概述 |
2.2 工字形截面钢梁稳定的传统理论依据 |
2.2.1 平衡微分方程的建立 |
2.2.2 总势能方程 |
2.3 悬臂工字形截面钢梁的整体稳定性研究 |
2.3.1 纯弯作用下的弹性弯扭屈曲 |
2.3.2 横向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弯扭屈曲 |
2.3.3 弯扭联合作用下的弹性弯扭屈曲 |
2.4 弯扭联合作用下悬臂工字形钢梁的整体稳定公式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有限元软件 ANSYS 介绍及建模 |
3.1 有限元软件 ANSYS 的介绍 |
3.2 有限元 ANSYS 建模分析 |
3.2.1 板单元模型的选取 |
3.2.2 构件单元类型的选取 |
3.2.3 构件的屈曲分析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3.1 模型物理特性 |
3.3.2 模型截面的选取 |
3.3.3 加劲肋的布置 |
3.3.4 网格划分 |
3.3.5 约束条件与作用荷载 |
3.3.6 模型的校核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有限元计算分析 |
4.1 有限元计算概述 |
4.2 扭矩作用产生的效应 |
4.3 偏心距以及跨度对悬臂工字形钢梁整体稳定的影响 |
4.3.1 横向偏心集中荷载作用的情况 |
4.3.2 横向偏心均布荷载作用的情况 |
4.3.3 计算数据结果分析 |
4.4 受压翼缘宽度对悬臂工字形钢梁整体稳定的影响 |
4.4.1 横向偏心集中荷载作用的情况 |
4.4.2 横向偏心均布荷载作用的情况 |
4.4.3 计算数据结果解析 |
4.5 工字形截面悬臂钢梁在弯扭复合作用下的整体稳定设计公式 |
4.5.1 偏心集中荷载作用于上翼缘 |
4.5.2 偏心均布荷载作用于上翼缘 |
4.5.3 弯扭钢梁的整体稳定承载力设计公式的提出 |
4.6 设计规范与本文研究的关系及设计应用 |
4.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双轴对称工字钢单伸臂梁的弹性弯扭屈曲(论文提纲范文)
1 理论分析及能量法推导临界弯矩近似计算公式 |
2 ANSYS有限元分析 |
3 理论计算结果与ANSYS分析结果比较 |
4 结语 |
四、双悬臂对称工字形钢梁弹性稳定性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双腹板工字形预应力钢箱混凝土梁结构性能研究[D]. 陈功. 西南交通大学, 2018(03)
- [2]跨中受集中荷载的简支钢梁整体稳定性的分析[A]. 张海琛,佟丽莉,石坡坡. 第2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 2018
- [3]电力隧道新型内支架力学分析及应用研究[D]. 吴勋. 广州大学, 2018(01)
- [4]复杂应力下H型钢悬臂构件连接焊缝热点应力分析[D]. 张晨阳. 天津大学, 2016(07)
- [5]钢主梁双伸臂梁横向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承载力研究[J]. 陈宁,陈勇. 公路与汽运, 2015(04)
- [6]工字钢主梁双悬臂梁桥的稳定承载力研究[D]. 陈宁. 长沙理工大学, 2015(05)
- [7]组合荷载作用下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悬臂钢梁稳定性研究[A]. 刘继武. 第十四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4
- [8]扭矩对悬臂工字形截面钢梁整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 吴磊. 湖南大学, 2013(04)
- [9]双轴对称工字形截面悬臂外伸梁整体稳定性研究[J]. 谢承利,黄宁,肖学双. 四川建筑, 2011(05)
- [10]双轴对称工字钢单伸臂梁的弹性弯扭屈曲[J]. 付涛,方伟. 公路与汽运,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