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实质细胞的损伤作用

中性粒细胞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实质细胞的损伤作用

一、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中性粒细胞对肺实质细胞的损伤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程振兴[1](2020)在《循环组蛋白与急重症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机体受到休克、创伤、感染、烧伤等严重打击后,短时间内同时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或衰竭、不能维持自身的生理功能,从而影响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临床综合征。依受损器官数量差异,MODS患者病死率维持在30%-100%之间。MODS的特征是多个脏器同时、而非依次发生功能障碍,MODS的介质至今仍未明确。凝血激活、微循环衰竭、缺氧以及细菌毒素都被认为是MODS的潜在介质,但其真正作用尚未得以充分证明。正常情况下,位于细胞核内的组蛋白(histones)是DNA包装、基因调控过程所必需的结构性蛋白质;在多种原因导致的细胞损伤过程中,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分解后将组蛋白释放到细胞外形成胞外组蛋白(extracellular histones)。若机体在短时间内发生广泛性组织损伤或细胞死亡,随即产生的大量胞外组蛋白进入血液循环即为循环组蛋白(circulating histones)。目的:胞外组蛋白会损伤单器官。本研究将阐述循环组蛋白是否以第二次打击的方式介导创伤、急性胰腺炎、脓毒症等原发性急重症时MODS的发生与发展,与此同时我们还对急重症模型小鼠的高浓度循环组蛋白的来源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总体来说,我们主要通过将临床研究、体外实验以及建立创伤、急性胰腺炎和脓毒症等急重症动物模型相结合的方式阐明循环组蛋白在临床常见急重症时MODS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体内、外实验对脓毒症模型小鼠高水平循环组蛋白的来源进行初步探讨。1.循环组蛋白在急重症患者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WB)检测最终纳入的420名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急重症患者入院时血浆组蛋白状况并通过一定方法换算出各自相应的血浆组蛋白浓度;检测纳入病人的肝、肾功能、心肌肌钙蛋白T(cTnT)、氧合指数等多脏器功能指标,及时采集病人入院时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入院后48h-72h的MODS发生情况以及住院后28天内的病死情况等临床数据,统计分析循环组蛋白浓度与急重症患者上述各项临床数据之间的关系。另外采集10名健康献血者的血液以分离血浆或血清用于相关的体外实验。2.胞外组蛋白对多种器官来源细胞的毒性作用首先,分别使用添加不同剂量小牛胸腺组蛋白后的健康人血清、含不同浓度组蛋白的急重症患者血清处理人源性内皮细胞系EA.hy926,选择抗组蛋白单链抗体(anti-histone single chain variable fragment,ahsc Fv)、非抗凝肝素(non-anticoagulant heparin,Heparin)作为胞外组蛋白拮抗剂;然后,使用含高浓度循环组蛋白的急重症患者血清处理以下不同器官来源细胞以进一步观察循环组蛋白对组织细胞的非特异性毒性作用:小鼠心肌细胞(HL-1)、原代人肺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HSAEp C)、人永生化肝细胞(THLE-3)及原代人肾皮质上皮细胞(HRCE)。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上述处理后各种细胞的PI阳性率(细胞死亡率),以判断胞外组蛋白的细胞毒性作用。3.循环组蛋白在急重症模型小鼠MO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选择野生型C57BL/6j以建立各类急重症的小鼠模型。采用重物自由落体撞击并控制撞击次数法建立轻、中、重三种不同损伤程度的小鼠肢体闭合性创伤模型;通过腹腔注射4次、12次雨蛙素以及胆总管逆行注射胆酸盐法(taurocholate,TCL)诱导轻、中、重三种不同胰腺损伤程度的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选择在结扎75%长度的盲肠后制造两个或四个肠内容物溢出穿刺孔的方式建立小鼠次重度、重度盲肠结扎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模型;以静脉注射ahsc Fv或肌肉注射Heparin干预以上各模型小鼠,评价抗组蛋白治疗能否减轻这些小鼠的多脏器功能损伤。以WB法检测急重症模型小鼠的血浆组蛋白浓度,通过检测血浆ALT、BUN、cTnT来反映各模型小鼠肝、肾功能及心肌损伤情况,通过显微镜下肺组织(H&E染色)损伤评分法评估各模型小鼠肺损伤情况;经H&E染色、抗激活型Caspase-3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模型小鼠心、肝、肺、肾、肠、胸腺、脾脏等多脏器组织病理学特点;统计分析上述急重症模型小鼠循环组蛋白水平与多器官损伤之间的相关性,评价抗组蛋白治疗对重度CLP模型小鼠建模后72h生存率的影响。4.急重症模型小鼠的循环组蛋白来源的初步探讨为判断胸腺、脾脏对小鼠脓毒症时循环组蛋白来源的贡献,除常规使用WT C57BL/6j小鼠建模外,我们还要用到WT BALB/c小鼠及缺乏胸腺的BALB/c nude小鼠,同时需在以上小鼠完成脾脏切除术后再进行诱发脓毒症的相应处理。由于在脾脏切除术后继续对实验小鼠进行CLP操作会造成额外的损伤,进而可能影响脓毒症的自然发病过程;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依然在细菌性脓毒症的病因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定量细菌腹腔注射法建立小动物脓毒症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效果明显且稳定的特点,我们故在此通过腹腔注射大肠杆菌K-12的方式对脾脏切除后的C57BL/6j小鼠诱发脓毒症。由于缺乏胸腺的BALB/c nude小鼠自身具有免疫缺陷性,这些小鼠的经细菌性腹膜炎(CLP术或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导致脓毒症的病程可能不利于揭示循环组蛋白水平的变化特点,在此情况下使用造模成分明确且效果可靠、即腹腔注射LPS成为诱导BALB/c nude小鼠发生脓毒症的首选替代方法。将凋亡标记蛋白Annexin-V与荧光素m-Cherry联合形成Annexin-V/m-Cherry耦合物,因此在近红外激发光下m-Cherry的荧光强度标志着凋亡信号的强弱。通过近红外成像技术比较脓毒症模型小鼠在静脉注射m-Cherry/Annexin-V后多脏器的荧光强度;腹腔注射大肠杆菌K-12后的C57BL/6j小鼠在不同时间点接受皮下注射泛Caspases抑制剂Z-VAD-FMK;向健康的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小牛胸腺组蛋白以探讨高浓度的循环组蛋白是否会引起脾细胞发生过度凋亡;经H&E染色、抗激活型Caspase-3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各种方式处理后小鼠的多脏器组织病理学特点;比较野生型BALB/c、BALB/c nude及脾脏切除后的BALB/c nude小鼠在接受腹腔注射LPS后40h左右的生存率。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细胞坏死而并非细胞凋亡过程能够释放组蛋白到细胞外。糖皮质激素不仅是引发淋巴细胞凋亡的典型信号,也是临床通过诱发凋亡治疗骨髓瘤、白血病等恶性血液肿瘤的常用化疗药物。为明确细胞在发生凋亡过程中是否会直接释放组蛋白到细胞外,我们在体外实验中先采用水溶性糖皮质激素处理人B淋巴细胞系Daudi细胞、人T淋巴细胞系Jurkat细胞,然后经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细胞的凋亡情况,通过WB法检测并比较细胞培养上清中组蛋白H3的含量变化情况。结果:1.循环组蛋白在急重症患者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总体看来,所有纳入ICU的急重症病人入院时循环组蛋白浓度[24.7(8.0,46.7)μg/ml]明显高于健康献血者[1.3(0,2.1)μg/ml]。按病因对纳入病人分类后可见,重度创伤、重症胰腺炎、脓毒症患者入院时循环组蛋白水平较其他病种患者的显着升高,但这三种疾病患者之间循环组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秩相关性检验表明,纳入病人入院时循环组蛋白水平与肝功能[ALT(rs=0.545;P<0.0001)]、肾功能[BUN(rs=0.496;P<0.0001)]、呼吸功能[Pa O2/Fi O2(rs=-0.360;P=0.015)]损伤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c Tn T(rs=0.607;P<0.01]升高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入院伴发MODS或住院28天内死亡病人的入院时循环组蛋白浓度明显偏高{[30.1(7.3,63.2)μg/ml vs.10.8(4.3,30.1)μg/ml;P<0.0001]、[32.7(14.4,66.9)μg/ml vs.20.1(6.7,40.5)μg/ml;P<0.0001]}。另外,纳入病人入院时循环组蛋白浓度不仅能预测入院后48h-72h之间MODS发生情况,还有助于推断病人住院后28天病死率。2.胞外组蛋白对多种器官来源细胞的毒性作用健康人血清在加入外源性组蛋白后会对人内皮细胞系EA.Hy926产生剂量依赖性的毒性作用,当用组蛋白浓度≥30ug/ml的病人血清处理EA.hy926细胞后,其存活率也显着降低;与此相反,用胞外组蛋白拮抗剂ahsc Fv或Heparin处理均可显着降低胞外组蛋白对EA.Hy926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用含50μg/ml小牛胸腺组蛋白的健康人血清或组蛋白含量也超过50μg/ml的急重症病人血清处理不同器官来源的细胞(小鼠心肌细胞、人肝细胞、人肾皮质上皮细胞和人支气管-肺泡上皮细胞)后,这些细胞的存活率均明显下降。3.循环组蛋白在急重症模型小鼠MO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循环组蛋白的浓度—时间曲线表明,中度创伤、次重度CLP及TCL胰腺炎模型小鼠的循环组蛋白浓度峰值时间分别为建模后8h、16h、16h;各类疾病模型小鼠在各达峰时间的循环组蛋白浓度随病情加重而升高。经相关性分析后发现,各类疾病模型小鼠的循环组蛋白浓度与受损的肝功能(ALT)、肾功能(BUN)及升高的肌钙蛋白I(cTnT)、肺组织损伤评分得分(lung injury score,LIS)均呈正相关;ahsc Fv、Heparin抗组蛋白治疗能显着改善重度创伤、重度CLP及TCL胰腺炎模型小鼠的ALT、BUN、cTnT、LIS等受损脏器功能指标;其中,无论在建模前还是建模后开始抗组蛋白治疗,重度CLP模型小鼠的72h存活率均得以显着改善。多脏器组织切片抗激活型Caspase-3免疫组化检测发现,重度创伤、重度CLP及TCL胰腺炎模型小鼠的胸腺与脾脏存在细胞过度凋亡现象。4.急重症模型小鼠的循环组蛋白来源的初步探讨经腹腔注射适量大肠杆菌K-12能成功诱导野生型C57BL/6j小鼠发生脓毒症,同时细菌注射后10h循环组蛋白浓度达到较高水平(322.8±100.6μg/ml),此后其值持续升高,峰值时间约在注射细菌后16h左右(478.2±166.4μg/ml),且在24h仍处于高水平(424.8±154.1μg/ml)。多脏器近红外成像结果表明,从腹腔注射细菌后4h开始,C57BL/6j小鼠胸腺与脾脏的凋亡信号已明显升高,其中胸腺的凋亡信号一直持续升高到注射细菌后24h,脾脏凋亡信号高峰时间是细菌注射后8h;脏器组织切片H&E染色与抗激活型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腹腔注射大肠杆菌后24h左右C57BL/6j小鼠的胸腺与脾脏淋巴细胞数大幅减少,两者均存在大面积细胞凋亡现象,而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均未见明显的实质细胞凋亡;统计学分析发现,脓毒症模型小鼠的脾脏凋亡细胞数目与循环组蛋白浓度升高呈正相关(r=0.78;P<0.001)。将一定剂量的小牛胸腺组蛋白经尾静脉注射到C57BL/6j小鼠体内,循环组蛋白升高水平与小鼠发生严重脓毒症时相似,但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并未显示脾脏淋巴细胞凋亡增加,据此推断模型小鼠脾脏与胸腺细胞凋亡是循环组蛋白的来源,而不是循环组蛋白作用结果。皮下注射泛Caspases抑制剂Z-VAD-FMK能阻断细胞凋亡,循环组蛋白浓度也相应降低,提示细胞凋亡促进了循环组蛋白浓度的升高。我们还发现,脾脏切除后的C57BL/6j小鼠再经腹腔注射大肠杆菌K-12诱发脓毒症时,其循环组蛋白水平较未切除脾脏组显着降低(137.4.57±31.2μg/ml vs.53.8±21.8μg/ml;P<0.001);与WT BALB/c nude小鼠比较(84.57±13.51μg/ml),胸腺缺失(BALB/c nude小鼠)(33.49±7.59μg/ml)或胸腺缺失联合脾脏切除(BALB/c nude小鼠+脾脏切除术)(13.47±3.27μg/ml)能有效降低经腹腔注射LPS诱发脓毒症时的循环组蛋白水平并显着改善建模后实验小鼠的40h存活率。体外培养的Daudi细胞(B淋巴细胞系)、Jurkat细胞(T淋巴细胞系)均随氢化可的松剂量依赖的、不同程度的细胞凋亡(Annexin V+),蛋白质免疫印迹法也证实未经糖皮质激素处理的淋巴细胞上清未见明显的组蛋白H3条带,而糖皮质激素处理的两种淋巴细胞上清液存在氢化可的松剂量依赖的、浓度高低不等的组蛋白H3。结论:1.重度创伤、重症胰腺炎及脓毒症等急重症患者入院时的高水平循环组蛋白与MODS进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2.添加外源性组蛋白后的健康人血清或含高水平循环组蛋白的急重症患者血清均对多器官来源的细胞产生由组蛋白介导的、非细胞特异性的毒性作用;抗组蛋白处理能有效抑制这种细胞毒性效应。3.在实验小鼠发生重度创伤、TCL胰腺炎(重症胰腺炎)、重度CLP(重度脓毒症)等多种原发性急重症后,循环组蛋白通过直接作用、以第二次打击的方式同时损伤多个脏器从而参与介导了MODS的发生与发展;抗组蛋白治疗有效改善以上急重症模型小鼠的MODS,显着提高重度脓毒症模型小鼠的存活率。4.胸腺与脾脏是脓毒症模型小鼠高水平循环组蛋白的重要来源,具体机制主要涉及脓毒症时胸腺与脾脏细胞的过度凋亡。

许才明[2](2020)在《基于转录组与蛋白组学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发病急骤,发展迅猛。AP若未能及时得到妥善干预,可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率高达10%30%。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是SAP最常见的一种早期并发症,也是早期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入院7日内死亡的SAP病人有60%70%主要死于呼吸功能衰竭。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把这种由急性胰腺炎所导致的肺部损害称之为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PALI)。尽管有关APALI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的研究越来越多,但由于APALI病理变化极其复杂,其临床治疗一直处于多学科交叉探索之中。早期积极手术治疗不仅不能缓解病情,常因手术应激、创伤等加剧病情变化,目前临床仍以激素、机械通气及对症治疗为主,但效果不甚理想,死亡率仍高居不下。本课题组20余年致力于APALI的发病机制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APALI具有明显效果,可以显着缩短病程,降低病死率。因此,将中医学的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及方法相结合,在SAP、APALI的救治方面将大有可为。中医学认为,急性胰腺炎属腑病的范畴。肠道屏障功能障碍是SAP引起急性肺损伤的病理基础,此与“肠病及肺”中医理论比较一致,故在治疗上也要“从肠治肺”。中医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不通则痛。故疾病早期应予通里攻下之法,涤荡肠胃,推陈致新,驱邪外出,这是早期防治APALI的核心与关键。着名中西医结合学者姚树坤提出系统生物学是中西医结合的桥梁,认为物质是生物信息的载体,是生物功能基础。基于多组学联合策略探究中医病证的发病规律和中药及组分作用规律是系统生物学最基本的方法学。因此,本课题以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Sodium Taurocholate,STC)诱导的APALI大鼠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应用转录组学、蛋白组学、Western Blot、Real-time PCR、免疫组化等现代生物技术和方法,系统探究与APALI相关的基因与蛋白谱的表达规律,并应用大黄素(Emodin,EMO)进行干预性治疗的探索,以期阐明EMO治疗APALI的作用机理,充分挖掘EMO在治疗APALI过程中可能的信号通路及分子靶点,为进一步阐明APALI发病机制及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APALI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降低SAP的病死率奠定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第一部分:大黄素通过调控Lnc RNA-m RNA网络治疗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lnc RNA-m RNA网络在SAP诱导ALI中的作用及EMO、DEX的影响。方法:经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构建大鼠SAP模型,所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对照组(CON),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大黄素组(EMO),地塞米松组(DEX)。各组又分6h和24h亚组。HE染色评估胰腺、肺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组织中ly6G+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淀粉酶、TNF-α、IL-6的变化;自动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气分析;透射电镜观察肺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RNA-seq法检测各组基因表达谱;构建lnc RNA-m RNA共表达网络;q RT-PCR验证lnc RNAs和m RNAs的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及CON组相比较,SAP组大鼠胰腺组织HE染色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坏死、出血、白细胞浸润,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01),且24h组高于6h(p<0.05);肺组织HE染色可见不同程度肺泡壁增厚、出血、白细胞浸润,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01),且24h组高于6h(p<0.05)。与CON组相比较,SAP组大鼠血清AMY、TNF-α、IL-6均明显升高(p<0.001),且24h高于6h(p<0.01)。与CON组相比较,SAP6h组大鼠的Pa O2水平略有所下降(p<0.01),Pa CO2水平明显上升(p<0.001),但仍处于可代偿阶段。而SAP24h组实验大鼠的Pa O2明显下降(p<0.001),Pa CO2水平均明显上升(p<0.001),出现明显呼吸窘迫现象。与CON24h组相比较,SAP24h大鼠肺组织中Ly6G+细胞浸润明显增多(p<0.001),透射电镜下显示大鼠肺泡II型上皮细胞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或固缩,板层小体明显减少,微绒毛广泛脱落、消失,基底膜明显囊泡化,紧密连接破坏。与SAP组相比较,EMO和DEX胰腺及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下降(p<0.001),血清中AMY、TNF-α、IL-6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1),Ly6G+细胞的浸润明显减少(p<0.001),表明EMO和DEX可以明显减轻病理损伤,保护肺泡II型上皮细胞细胞的超微结构。RNA-seq结果显示,基因表达谱对时间点、样本特征(分组)均有明显依赖性。EMO和DEX均可以促进RNA水平向sham组水平恢复。其中,DEX下调表达的基因明显多于上调表达的基因,不同的是EMO上调表达的基因明显多于下调表达的基因。EMO和DEX对APALI肺组织基因表达谱有所不同,GO分析显示EMO和DEX均具有抑制免疫反应、调控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此外,DEX还具对抗LPS、抗氧化、促进细胞分化修复等作用,而DEX对其中部分模块基因起到与模型组一致的调控作用,提示可能具有不可忽视的负调节作用,两者具有不同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EMO可能通过lnc RNA(AABR07062477.2和Rn6071164.1)及其共表达靶基因Nrp1、Tbx2-Cdkn-1a发挥免疫抑制和促进肺上皮细胞分化、修复、抗凋亡作用,减轻SAP诱导的肺组织损伤。结论:1)EMO可以抑制TNF-α、IL-6的表达和释放,抑制PMN的浸润,保护肺泡II型上皮细胞的结构,从而改善SAP大鼠呼吸功能,减轻SAP诱导的肺组织损伤。2)EMO和DEX对APALI肺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有所不同,EMO具有抑制过度炎性反应、对抗LPS、抗氧化等作用,两者具有不同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制。3)EMO可能通过调控lnc RNA(AABR07062477.2和Rn6071164.1)及其共表达靶基因Nrp1、Tbx2-Cdkn-1a发挥免疫抑制和促进肺上皮细胞分化、修复、抗凋亡作用,减轻SAP诱导的肺组织损伤。第二部分:基于蛋白组学研究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分子机制目的:从蛋白水平探讨EMO治疗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5%牛磺胆酸钠经胆胰管逆行注射构建大鼠SAP模型,所有大鼠分为假手术(Sham)组,对照(CON)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大黄素(EMO)组,地塞米松(DEX)组。各组又分6h和24h亚组。应用LTQ-Orbitrap XL质谱分析各组大鼠肺组织蛋白水平的变化规律,以Western blot法验证重要靶点的表达,以期探讨EMO治疗APALI的作用靶点和可能的机制。结果:本实验共鉴定了14973个肽段和2219种蛋白质。与CON6h组相比较,SAP6h组大鼠肺组织中分别有22种上调和20种下调蛋白质。与CON24h组相比较,SAP24h组大鼠肺组织中分别有25种上调和78种下调蛋白质。其中,EMO在6h时分别恢复3个SAP上调蛋白和6个SAP下调蛋白,在24h时分别恢复7个SAP上调蛋白和22个SAP下调蛋白。DEX在6h时分别恢复8个SAP上调蛋白和8个SAP下调蛋白,在24h时分别恢复10个SAP上调蛋白和32个SAP下调蛋白。Sftpa、Spy(6h均下调),Ckm(6h和24h均下调)、Serpin-b1(6h和24h均上调)和AQP5、Sftpb、Sec14l3(24h均下调)在APALI肺组织中表达的变化(p<0.05),这些蛋白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SAP可以诱导肺组织损伤。AQP5、Sftpb被EMO和DEX回调(p<0.05),证实EMO和DEX可以减轻SAP诱导的肺组织损伤。GO分析显示,EMO回调的蛋白高度富集于内肽酶活性抑制和基底膜及胶原细胞外基质保护相关通路中。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amc2、Serpin-b1在APALI肺组织中表达升高(p<0.05),而Serpin-a1恰好相反在APALI肺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EMO能明显回调Lamc2,Serpin-b1和Serpin-a1的表达(p<0.05)。蛋白互作网络结果显示,EMO可能通过上调Serpin-a1的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蛋白酶(NPs)活性,进而阻断PMN、NPs、Lamc2循环,缓解SAP诱导的肺组织损伤。结论:1)Serpin-b1在APALI肺组织中表达升高,可能是反应APALI肺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又一新标志物。2)PMN在APALI肺组织中高度浸润,释放大量NPs,促进Lamc2切割,Lamc2又可促进PMN粘附、迁移,三者可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APALI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3)EMO可能通过上调Serpin-a1的表达,抑制NPs活性,阻断PMN、Nps、Lamc2循环,减轻SAP诱导的肺组织损伤,有望应用于SAP及APALI的临床治疗。

范开亮[3](2019)在《HO-1和中药大柴胡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和肺保护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情重,并发症多,常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诱发全身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导致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严重感染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1,2],病死率很高。SAP的临床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外科治疗因为手术的创伤和应激反应会加重胰腺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而且会继发严重感染,引起肺、肝、肾、心等器官的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3]。近年来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升高,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提高患者治愈率及存活率,因此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研究的国际性难题。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个多因素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4],目前的研究表明,SAP发病的主要机制是:胰酶对胰腺的自身消化、肠道细菌移位、炎症细胞过度激活、钙超载、胰腺循环障碍和高脂血症等。胰腺内各种消化酶原被激活,诱导大量炎症细胞持续释放各种细胞因子,触发连续的炎症介质瀑布样级联反应,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5]。胰腺作为原发器官,往往是受损最为严重的器官。肺作为SIRS最常见的靶器官,是最容易受累的器官,肺损伤是SAP最常见并发症之一。Bonjoch Le等[6]研究发现,采用牛磺酸诱导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肺泡巨噬细胞激活,炎性细胞浸润,出现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炎症因子的持续过度释放是造成SAP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SAP的临床治疗的重点是降低炎症反应、控制炎症介质瀑布样级联反应、维持促炎和抗炎反应的平衡,阻断SIRS引起的MODS。所以阻断SAP的炎症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是目前研究和治疗的关键靶点。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血红素降解的限速酶,也被称为热休克蛋白-32(HSP-32),具有保护细胞、减轻氧化应激对细胞损伤的作用[7]。HO-1还具有影响细胞生长、炎症反应和凋亡等作用。一些动物实验证实,HO-1具有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能够减少组织细胞对不同促炎因子导致的炎症反应所引起的组织损伤[8]。在一些动物实验中,给予脂多糖(LPS)建立脓毒症模型,缺乏HO-1基因的大鼠和给予HO-1抑制剂的大鼠,器官损伤增加,死亡率升高[9-10]。这些研究表明,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在降低脓毒症模型的氧化应激反应中,在低氧环境中,HO-1在调控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具有器官保护作用,HO-1具有可诱导的抗炎和器官保护作用[11-14]。TNF-α和L-10是体内重要的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可抑制IL-2、IL-3及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合成,还可以抑制TNF-α释放而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脏器功能,具有潜在的抗炎功能,对SAP所致的MODS有保护作用。TNF-α是由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所分泌的炎症因子,释放后能诱导IL-2、IL-3、IL-6、IL-8及TNF-a的表达,导致炎性因子过度的表达和释放,过度的炎症反应导致细胞损伤和组织破坏[15-17]。近几年的一些研究发现,HO-1可调控IL-10的表达,介导IL-10的抗炎效果[18]。在小鼠巨噬细胞中,IL-10可通过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诱导HO-1的表达[19]。在LPS引起的脓毒性休克小鼠模型中,IL-10介导的抗炎作用可以被HO-1抑制剂ZnPP所减弱。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诱导HO-1基因表达与多条信号转导通路有关,而且各种炎症信号刺激通过不同的炎症信号传导通路诱导HO-1基因的表达。诱导HO-1基因表达的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可分为:(1)p38/MAPK炎症信号传导通路;(2)PI3K/AKT炎症信号传导通路(转录后水平的调节);(3)JAK/STAT炎症信号传导通路;(4)蛋白激酶途径的调节。其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炎症信号传导通路被研究证实可以诱导HO-1基因的表达。但HO-1的激活对p38 MAPK/NF-κB炎症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作用未见国内外研究报道,值得进一步研究证实,以指导临床应用。图1.HO-1及其相关p38 MAPK/NF-KB信号通路示意图在SAP中,HO-1的表达对促炎因子TNF-a、抑炎因子IL-10是否具有调节作用,对胰腺和肺是否具有器官保护作用,以及HO-1是否通过p38 MAPK/NF-KB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发挥调节炎症反应和器官保护作用,尚无定论。如果能从炎症信号传导通路阻断过度激活的全身炎症反应,将为SAP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武器。(国家自然基金课题(81503543)项目)目的观察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过表达及抑制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血清、胰腺和肺组织HO-1、促炎因子TNF-aα抑炎因子IL-10含量的变化,以及对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分析血红素加氧酶-1对胰腺和肺炎症反应的器官保护作用;观察HO-1过表达及抑制对SAP大鼠胰腺和肺组织p3 8 MAPK/NF-κB炎症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作用,探讨HO-1抗炎作用以及对胰腺和肺器官保护作用的炎症信号传导通路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6~7周龄,220~260 g,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AP模型组、HO-1抑制剂组、HO-1过表达组,每组15只。1、对照组:假手术组,只开腹,然后关腹,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2、SAP模型组:采用开腹经胰管逆行性注射5%牛黄胆酸钠(0.1ml/100g)方法制备SAP模型,建模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3、HO-1抑制剂组:经胰管逆行性注射5%牛黄胆酸钠(0.1ml/100g)方法制备SAP模型,制备SAP模型后30min腹腔注射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n-protoporphyrin,Zn-PP),20μxmol/kg。4、HO-1过表达组:经胰管逆行性注射5%牛黄胆酸钠(0.1ml/100g)方法制备SAP模型,制备SAP模型后30 111min腹腔注射1HO-1促进剂血晶素,75μg/kg。在制模后24 h处死大鼠,腹主动脉留取血液标本,留取胰腺、肺组织标本。制备胰腺和肺组织石蜡切片,用HE(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观察胰、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荧光法)对切片进行染色,观察促炎因子TNF-α、抗炎因子IL-10的细胞内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 IL-10、HO-1含量。制备胰腺和肺组织匀浆,离心提前上清液,ELISA法检测其中TNF-α IL-10、HO-1的含量。提取胰腺和肺组织的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p38 MAPK/NF-κB通路关键蛋白(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MAPKAPK2、NF-1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一、各组大鼠血清HO-1、IL-10、TNF-a含量的比较1、各组大鼠的血清HO-1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血清HO-1含量明显增高(0.85±0.14vs 0.28±0.03,P<0.01);与HO-1过表达组相比,HO-1抑制剂组大鼠的血清HO-1显着下降(0.75±0.11 vs 1.02±0.16,P<0.01);与SAP模型组相比,HO-1过表达组大鼠的血清HO-1含量显着增高(1.02±0.16 vs 0.85±0.14,P<0.01)。2、各组大鼠的血清IL-10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血清IL-10含量均明显增高(71.89±8.91 vs 11.05±1.79,P<0.01);与HO-1 过表达组相比,HO-1抑制剂组大鼠的血清IL-10含量显着下降(64.55±7.69 vs 99.83±13.33,P<0.01);与SAP模型组相比,HO-1过表达组大鼠的血清IL-10含量显着增高(99.83±13.33 vs 71.89±8.91,P<0.01)。3、各组大鼠的血清TNF-a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NF-α含量明显增高(29.26±3.69 vs 12.53±2.04,P<0.01);与HO-1 过表达组相比,HO-1抑制剂组大鼠的血清TNF-α含量显着升高(34.36±3.95 vs 21.69±2.95,P<0.01);与SAP模型组相比,HO-1过表达组TNF-α含量显着下降(21.69±2.95 vs 29.26±3.69,P<0.01)。二、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HO-1、IL-10、TNF-α含量的比较1、各组大鼠的胰腺HO-1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胰腺HO-1含量明显增高(0.52±0.08 vs 0.18±0.02,P<0.01);与HO-1过表达组相比,HO-1抑制剂组大鼠的胰腺HO-1含量显着下降(0.37±0.06 vs 0.82±0.12,P<0.01);与SAP模型组相比,HO-1过表达组大鼠的胰腺HO-1含量明显增高(0.82±0.12 vs 0.52±0.08,P<0.05)。2、各组大鼠的胰腺IL-10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胰腺IL-10含量明显增高(52.63±6.02 vs 26.37±3.57,P<0.01);与HO-1过表达组相比,HO-1抑制剂组大鼠的胰腺IL-10含量显着下降(48.09±6.22 vs 62.7±9.11,P<0.01);与SAP模型组相比,HO-1过表达组大鼠的胰腺IL-10含量明显增高(62.71±9.11 vs 52.63±6.02,P<0.05)。3、各组大鼠的胰腺TNF-a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胰腺TNF-a含量明显增高(31.76±5.52 vs 14.78±2.39,P<0.01);与HO-1 过表达组相比,HO-1抑制剂组大鼠的胰腺TNF-α含量明显升高(34.17±5.16 vs 25.68±3.49,P<0.05);与SAP模型组相比,HO-1过表达组大鼠的胰腺TNF-α含量明显下降(25.68±3.49 vs 31.76±5.52,P<0.05)。三、各组大鼠肺组织中HO-1、IL-10、TNF-α含量的比较1、各组大鼠的肺组织HO-1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中HO-1含量明显增高(0.46±0.06 vs 0.09±0.01,P<0.01);与HO-1过表达组相比,HO-1抑制剂组大鼠的肺组织中HO-1含量显着下降(0.33±0.05 vs 0.79±0.11,P<0.01);与SAP模型组相比,HO-1过表达组大鼠的肺组织中HO-1含量明显增高(0.79±0.11 vs 0.46±0.06,P<0.05)。2、各组大鼠的肺组织IL-10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中IL-10含量明显增高(49.18±6.80 vs 19.51±2.92,P<0.01);与HO-1 过表达组相比,HO-1抑制剂组大鼠的肺组织中IL-10含量显着下降(44.72±6.67 vs 58.34±7.81,P<0.01);与SAP模型组相比,HO-1过表达组大鼠的肺组织中IL-10含量明显增高(58.34±7.81 vs 49.18±6.80,P<0.05)。3、各组大鼠的肺组织TNF-α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中TNF-α含量明显增高(29.61±3.89 vs 11.36±1.64,P<0.01);与HO-1 过表达组相比,HO-1抑制剂组大鼠的肺组织中TNF-α含量明显升高(35.06±4.92 vs 22.58±3.32,P<0.05);与SAP模型组相比,HO-1过表达组大鼠的肺组织中TNF-α含量明显下降(22.58±3.32 vs 29.61±3.89,P<0.05)。四、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切片观察:1、胰腺大体标本观察:对照组胰腺组织无水肿、充血、及胰腺坏死,未见明显病理变化;SAP模型组胰腺组织水肿、苍白,表面脂肪组织散在点状皂化斑;HO-1抑制剂组胰腺组织明显水肿、苍白,表面脂肪组织散在点状皂化斑;HO-1过表达组胰腺组织局部水肿、苍白,未发现明显皂化斑。2、光镜下观察:对照组胰腺腺泡排列规则,腺管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变化;SAP模型组胰腺间质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胰腺部分出血、坏死,腺泡水肿、排列紊乱;HO-1抑制剂组胰腺间质明显充血、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胰腺大片出血、坏死,腺泡水肿、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病变较重;HO-1过表达组胰腺间质轻度水肿,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小叶间隔增宽,与模型组比较,病变较轻。3、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与HO-1过表达组相比,HO-1抑制剂组大鼠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13.50±0.76 vs 7.00±0.49,P<0.01),与SAP模型组相比,HO-1过表达组大鼠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7.00±0.49 vs 11.50±0.53,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4、各组大鼠胰腺组织IL-10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组细胞内IL-10表达正常,未见明显病理变化;SAP模型组细胞内IL-10表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对照组明显;HO-1抑制剂组细胞内IL-10表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SAP模型组更加明显;HO-1过表达组细胞内IL-10表达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SAP模型组更加明显。5、各组大鼠胰腺组织TNF-α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组细胞内TNF-α表达正常,未见明显病理变化;SAP模型组细胞内TNF-a表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对照组明显;HO-1抑制剂组细胞内TNF-α表达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SAP模型组更加明显;HO-1过表达组细胞内TNF-α表达较少,免疫组化染色较SAP模型组少。五、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切片观察:1、大体标本观察:对照组大鼠肺无水肿、充血,表面红润,气管内无渗出液。SAP模型组大鼠肺明显水肿、充血,表面苍白,包膜下可见渗血,气管内较多渗出液。HO-1抑制剂组大鼠肺明显水肿、充血,表面苍白,包膜下较多渗血,气管内大量渗出液,病变较SAP模型组大鼠重。HO-1过表达组大鼠肺可见水肿、充血,较SAP模型组大鼠轻,表面苍白,包膜下少量渗血,气管内少量渗出液。2、HE染色光镜下观察: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完整、清晰,细胞排列规整,无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薄,无充血、水肿,肺泡内无渗出液。SAP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模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少量红细胞渗出;肺泡壁增厚,明显充血、水肿,肺泡内大量渗出液,富含蛋白,透明膜形成。HO-1抑制剂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模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可见红细胞渗出;肺泡壁显着充血、水肿,肺泡内大量渗出液,富含蛋白,透明膜形成,上皮细胞脱落,渗出较SAP模型组增加,病变明显加重。HO-1过表达组大鼠肺组织结构较完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偶见红细胞渗出;肺泡壁轻度充血、水肿,肺泡内少量渗出液,富含蛋白,渗出较SAP模型组减轻,病变较轻。3、肺组织病理学评分:HO-1抑制剂组大鼠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12.28±0.83 vs 9.37±0.61,P<0.05);与HO-1 过表达组相比,HO-1 抑制剂组大鼠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12.28±0.83 vs 5.53±0.57,P<0.01);与SAP模型组相比,HO-1过表达组大鼠的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5.53±0.57 vs 9.37±0.61,P<0.05),有显着统计学差异。4、各组大鼠肺组织IL-10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组细胞内IL-10表达正常,未见明显病理变化;SAP模型组细胞内IL-10表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对照组明显;HO-1抑制剂组细胞内IL-10表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SAP模型组更加明显;HO-1过表达组细胞内IL-10表达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SAP模型组更加明显。5、各组大鼠肺组织TNF-α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组细胞内TNF-α表达正常,未见明显病理变化;SAP模型组细胞内TNF-α表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对照组明显;HO-1抑制剂组细胞内TNF-α表达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SAP模型组更加明显;HO-1过表达组细胞内TNF-α表达较少,免疫组化染色较SAP模型组少。六、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p38 MAPK/NF-κB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O-1抑制剂可增加胰腺组织中p38的磷酸化、MAPKAPK2的表达,促进NF-KB p65的表达;HO-1过表达可抑制SAP大鼠胰腺组织p38的磷酸化、MAPKAPK2的表达,减少NF-κB p65的表达。七、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NF-KB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O-1抑制剂可增加SAP大鼠肺组织中p38的磷酸化、MAPKAPK2的表达,促进NF-κκB p65的表达;HO-1过表达可抑制SAP大鼠肺组织p38的磷酸化、MAPKAPK2的表达,减少NF-κB p65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p38 MAPK/NF-KB传导通路可能是HO-1增加IL-10、降低TNF-α减轻SAP大鼠过度炎症反应的关键炎症信号传导通路。结论1、HO-1过表达可以降低SAP大鼠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对SAP大鼠的胰腺和肺组织具有器官保护作用;2、HO-1对SAP大鼠胰腺和肺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增加IL-10表达、降低TNF-α的表达有关。3、HO-1过表达可抑制SAP大鼠胰腺和肺组织p38 MAPK的磷酸化,减少NF-κB p65的表达。4、实验提示p38 MAPK/NF-KB传导通路可能是HO-1减轻SAP大鼠过度炎症反应的关键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前言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临床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外科治疗因为手术的创伤和应激反应会加重胰腺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而且会继发严重感染,引起肺、肝、肾、心等器官的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近年来我国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升高,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来提高患者治愈率及存活率,因此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是国际性难题。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我国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中医药治疗SAP具有独特的疗效,已成为SAP临床治疗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圣汉代张仲景所着《伤寒杂病论》中的经典方剂大柴胡汤在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最多,临床疗效较为明显[1]。大柴胡汤是仲景名方,为表里双解剂,具有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之功效,主治少阳阳明合病W。临床常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胆结石、急性胆囊炎等病症。近年来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发现,该方剂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以抑制胃酸过多分泌以保护胃黏膜,还能松弛奥狄氏括约肌张力,具有利胆作用,还有保护肝细胞等作用[3]。大柴胡汤治疗SAP的临床疗效值得期待,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要实验研究来加以证实和阐明,也将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证据的支持。TNF-α和IL-10是体内重要的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可抑制IL-2、IL-3及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合成,还可以抑制TNF-α释放而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脏器功能,具有潜在的抗炎功能,对SAP所致的多器官损伤有保护作用[4,5]。TNF-α是由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所分泌的炎症因子,释放后能诱导IL-2、IL-3、IL-6、IL-8及TNF-a的表达,导致炎性因子过度的表达和释放,过度的炎症反应导致细胞损伤和组织破坏[6-8]。在第一部分SAP大鼠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HO-1可以促进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减少促炎因子TNF-α的表达,对胰腺和肺具有器官保护作用,HO-1调节p38 MAPK/NF-κB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抑制炎症反应和器官保护作用。大柴胡汤如果能通过调节HO-1抑制p38 MAPK/NF-κB炎症信号传导通路阻断过度激活的全身炎症反应,将为SAP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大柴胡汤治疗SAP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尚需实验研究来加以证实和阐明,本实验应用大柴胡汤来治疗SAP大鼠模型,观察其对大鼠血清、胰腺和肺组织炎症因子HO-1、TNF-α、IL-10含量的影响,以及对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探讨大柴胡汤对胰腺和肺保护作用;观察大柴胡汤对SAP大鼠胰腺和肺组织p38 MAPK/NF-κB炎症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作用,分析大柴胡汤治疗SAP是否通过介导HO-1/p38 MAPK/NF-KB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以及器官保护作用。如果能阻断过度激活的全身炎症反应,将为SAP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武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观察中药大柴胡汤(Dachaihu Decoctio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血清、胰腺和肺组织HO-1、TNF-α、IL-10的影响,以及对胰腺和肺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探讨大柴胡汤对胰腺和肺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观察大柴胡汤对SAP大鼠胰腺和肺组织p38 MAPK/NF-κB炎症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作用,分析大柴胡汤治疗SAP是否通过介导HO-1/p38 MAPK/NF-KB炎症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抗炎作用以及器官保护作用。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6~7周龄,220~260 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AP模型组、大柴胡汤组,每组15只。1、对照组:假手术组,只开腹,然后关腹。术后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每天两次,自由饮水。2、SAP模型组:采用开腹经胰管逆行性注射5%牛黄胆酸钠(0.1ml/100g)方法制备SAP模型,建模后大鼠给予2ml生理盐水灌胃,每天两次,自由饮水。3、大柴胡汤组:经胰管逆行性注射5%牛黄胆酸钠(0.1ml/1OOg)方法制备SAP模型,制备SAP模型后给予大鼠中药大柴胡汤灌胃(2ml/200g,BID,剂量按公式计算)。大柴胡汤配方:柴胡15g,黄芩9g,芍药9g,枳实9g,半夏9g,大黄6g,大枣5枚(约10g),生姜15g,总计82g。大柴胡汤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煎药室煎制,熬成200ml药液,大鼠以200g为标准体重计算,给予2ml中药灌胃,每天两次,给药量相当于含生药8.2g/(kg·d)。大鼠的用药剂量计算公式:dB=dA× RB/RA×(WA/WB)1/3。公式中dA为人每公斤体重给予的剂量,dB为大鼠每公斤体重给予的剂量,单位为mg/kg,RA=100,为人的体型系数,RB=59,为大鼠的体型系数,WA、WB分别为人和大鼠的体重值,单位为kg。人的标准体重以60kg计算,大鼠标准体重以200g计算,求得所给予剂量[9]。在制模后72h腹主动脉穿刺留取血液标本,放尽血液处死大鼠,然后留取胰腺、肺组织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0、HO-1含量。制备胰腺和肺组织匀浆,离心提前上清液,ELISA法检测其中TNF-α、IL-10、HO-1的含量。制备胰腺组织石蜡切片,用HE(hematoxylin-eosin)染色法观察胰、肺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免疫荧光法)对切片进行染色,观察促炎因子TNF-α、抗炎因子IL-10的细胞内表达情况。提取胰腺和肺组织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p38 MAPK/NF-κB通路关键蛋白(p38 MAPK、磷酸化P38 MAPK、MAPKAPK2、NF-K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一、各组大鼠的血清HO-1、IL-10、TNF-α含量比较1、各组大鼠的血清HO-1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血清HO-1含量显着增高(0.82±0.17 vs 0.26±0.05,P<0.01);与SAP模型相比,大柴胡汤组血清HO-1 明显增高(0.99±0.15 vs 0.82±0.17,P<0.05)。2、各组大鼠的血清IL-10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血清IL-10含量均显着增高(74.62±7.28 vs 12.37±1.94,P<0.01);与SAP模型组相比,大柴胡汤组大鼠的血清IL-10含量明显增高(91.67±10.53 vs 74.62±7.28,P<0.05)。3、各组大鼠的血清TNF-α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血清TNF-α含量明显增高(31.49±4.67 vs 11.73±1.88,P<0.01);与SAP模型组相比,大柴胡汤组TNF-α含量明显下降(23.81±3.29 vs 31.49±4.67,P<0.05)。二、各组大鼠的胰腺HO-1、IL-10、TNF-α含量比较1、各组大鼠胰腺的HO-1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胰腺的HO-1含量显着增高(0.49±0.07 vs 0.17±0.04,P<0.01);与SAP模型相比,大柴胡汤组胰腺HO-1 明显增高(0.78±0.14 vs 0.49±0.07,P<0.05)。2、各组大鼠的胰腺IL-10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胰腺IL-10含量明显增高(50.37±4.56 vs 25.93±2.86,P<0.01);与SAP模型组相比,大柴胡汤组大鼠的胰腺IL-10含量明显增高(59.82±6.35 vs 50.37±4.56,P<0.05)。3、各组大鼠的胰腺TNF-a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胰腺TNF-a含量明显增高(31.76±5.52 vs 14.78±2.39,P<0.01);与SAP模型组相比,大柴胡汤组大鼠的胰腺TNF-α含量明显下降(25.68±3.49 vs 31.76±5.52,P<0.05)。三、各组大鼠的肺组织HO-1、IL-10、TNF-α含量比较1、各组大鼠肺组织的HO-1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的HO-1含量显着增高(0.42±0.07 vs 0.13±0.02,P<0.01);与SAP模型相比,大柴胡汤组肺组织HO-1 明显增高(0.65±0.09 vs 0.42±0.07,P<0.05)。2、各组大鼠的肺组织IL-10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中IL-10含量明显增高(48.51±3.94 vs 20.63±1.89,P<0.05);与SAP模型组相比,大柴胡汤组大鼠的肺组织中IL-10含量明显增高(57.26±6.07 vs 48.51±3.94,P<0.05)。3、各组大鼠的肺组织TNF-a含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肺组织中TNF-a含量明显增高(28.43±2.92 vs 10.67±0.94,P<0.05);与SAP模型组相比,大柴胡汤组大鼠的肺组织中TNF-α含量明显下降(10.67±0.94 vs 28.43±2.92,P<0.05)。四、各组大鼠胰腺形态学观察:1、胰腺大体标本观察:对照组胰腺组织无水肿、充血、及胰腺坏死,未见明显病理变化;SAP模型组胰腺组织水肿、苍白,表面脂肪组织散在点状皂化斑;大柴胡汤组胰腺组织局部水肿、苍白,未发现明显皂化斑。2、光镜下观察:对照组胰腺腺泡排列规则,腺管形态正常,未见明显变化;SAP模型组胰腺间质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伴有炎症细胞浸润,胰腺部分出血、坏死,腺泡水肿、排列紊乱;大柴胡汤组胰腺间质轻度水肿,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小叶间隔增宽,与模型组比较,病变较轻。3、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与SAP模型组相比,大柴胡汤组大鼠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8.50±0.78 vs 12.30±1.26,P<0.05);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12.30±1.26vs0,P<0.01)。4、各组大鼠胰腺组织IL-10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组细胞内IL-10表达正常,未见明显病理变化;SAP模型组细胞内IL-10表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对照组明显;大柴胡汤组细胞内IL-10表达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SAP模型组更加明显。5、各组大鼠胰腺组织TNF-α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组细胞内TNF-α表达正常,未见明显病理变化;SAP模型组细胞内TNF-α表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对照组明显;大柴胡汤组细胞内TNF-α表达较少,免疫组化染色较SAP模型组少。五、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观察:1、大体标本观察:对照组大鼠肺无水肿、充血,表面红润,气管内无渗出液。SAP模型组大鼠肺明显水肿、充血,表面苍白,包膜下可见渗血,气管内较多渗出液。大柴胡汤组大鼠肺可见水肿、充血,较SAP模型组大鼠轻,表面苍白,包膜下少量渗血,气管内少量渗出液。2、HE染色光镜下观察: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完整、清晰,细胞排列规整,无炎性细胞浸润;肺泡壁薄,无充血、水肿,肺泡内无渗出液。SAP模型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模糊,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少量红细胞渗出;肺泡壁增厚,明显充血、水肿,肺泡内大量渗出液,富含蛋白,透明膜形成。大柴胡汤组大鼠肺组织结构较完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偶见红细胞渗出;肺泡壁轻度充血、水肿,肺泡内少量渗出液,富含蛋白,渗出较SAP模型组减轻,病变较轻。3、肺组织病理学评分:与SAP模型组相比,大柴胡汤组大鼠的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降低(5.35±0.49 vs 8.93±0.85,P<0.05);与对照组相比,SAP模型组大鼠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8.93±0.85 vs 0,P<0.01)。4、各组大鼠肺组织IL-10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组细胞内IL-10表达正常,未见明显病理变化;SAP模型组细胞内IL-10表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对照组明显;大柴胡汤组细胞内IL-10表达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SAP模型组更加明显。5、各组大鼠肺组织TNF-α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对照组细胞内TNF-a表达正常,未见明显病理变化;SAP模型组细胞内TNF-α表达增加,免疫组化染色较对照组明显;大柴胡汤组细胞内TNF-α表达较少,免疫组化染色较SAP模型组少。六、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p38 MAPK/NF-κB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胰腺组织中p38 MAPK的磷酸化、MAPKAPK2的活化、NF-KB p65的表达正常。SAP组大鼠胰腺组织中p38 MAPK的磷酸化、MAPKAPK2的活化、NF-κB p65的表达明显增加。大柴胡汤可抑制SAP大鼠胰腺组织中p38 MAPK的磷酸化、MAPKAPK2的活化,抑制NF-κB p65的表达。七、各组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NF-κB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的磷酸化、MAPKAPK2的活化、NF-κB p65的表达正常。SAP组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的磷酸化、MAPKAPK2的活化、NF-κB p65的表达明显增加。大柴胡汤可抑制SAP大鼠肺组织中p38 MAPK的磷酸化、MAPKAPK2的活化,抑制NF-KB p65的表达。结论1、大柴胡汤治疗SAP大鼠可增加HO-1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明显减轻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改变。2、大柴胡汤可抑制SAP大鼠胰腺和肺组织中p38 MAPK的磷酸化、MAPKAPK2的活化,抑制NF-κB p65的表达。3、大柴胡汤对SAP大鼠胰腺和肺组织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诱导HO-1表达升高IL-10、降低TNF-a有关。4、p38 MAPK/NF-κB通路可能是大柴胡汤诱导HO-1表达发挥抗炎和器官保护作用的关键炎症信号传导通路。

胡炜[4](2019)在《清胰汤调控DAMPs对SAP-ALI大鼠的治疗机制及对肠道微生态调整的初步探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经清胰汤灌胃治疗后血浆中线粒体DNA(mt DNA)水平和肺组织甲酰肽受体(FPR)活化以及炎症损伤改变情况,探讨清胰汤通过调控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伴发急性肺损伤(SAP-ALI)大鼠的保护作用机制;通过微生物16Sr DNA测序技术检测大鼠粪便中微生物菌群改变,初步探讨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微生态的调整作用。方法1.清胰汤调控DAMPs对SAP-ALI大鼠肺组织器官损伤治疗机制的研究将3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清胰汤组各10只。清胰汤组在实验前一周给予清胰汤10m L/kg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清胰汤组与模型组在大鼠胆胰管内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制作模型;对照组仅在开腹后轻轻翻动胰腺,即关闭腹腔。24h后,颈部脱臼法处死大鼠。标本采集取出肺组织,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一部分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以及FPR1的免疫组化(IHC)染色,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损伤评分;一部分匀浆提取组织上清液,ELISA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水平;取全血,留取血浆测定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IP)水平;提取血浆中游离DNA,通过RT-PCR法,检测循环血浆中线粒体DNA(mt DNA)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的甲酰肽受体1(FPR1)、甲酰肽受体2(FPR2)蛋白含量,同时采用RT-PCR法在基因水平检测FPR1、FPR2m RNA含量。2.运用16Sr DNA测序技术初步探讨清胰汤调整SAP大鼠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的研究30只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组以及建模方法同上,标本收集各组中结肠和胰腺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结肠和胰腺组织病理变化,同时收集大鼠盲肠段粪便,16Sr DNA测序技术分析各组大鼠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结果1.清胰汤调控DAMPs对SAP-ALI大鼠肺组织器官损伤治疗机制的研究1.1肺组织HE染色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组织有明显肺血肿、肺淤血表现,大部分肺泡间隔明显增宽,肺泡腔部分融合成肺大泡,肺泡中大量PMN、巨噬细胞浸润(P<0.01),而清胰汤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P<0.05)。1.2肺组织中MPO、TNFα、IL-1及IL-6水平测定:较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MPO、TNFα、IL-1及IL-6水平显着升高(P<0.01),但是清胰汤治疗组显着降低这些指标(P<0.01)。1.3血浆AMY和LIP测定:较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AMY和LIP水平显着升高(P<0.01),但是清胰汤治疗组显着降低这些指标(P<0.01)。1.4血浆mt DNA的荧光定量PCR检测:较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中大鼠循环血中mt DNA水平显着升高(P<0.01),但是清胰汤组可显着下调血浆中mt DNA含量(P<0.01)。1.5肺组织中FPR1 IHC染色比较:通过各组光密度值可知,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可见明显的肺泡水肿,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P<0.001);而清胰汤组炎细胞浸润、肺泡水肿程度较模型组降低(P<0.05)。1.6肺组织中FPR1、FPR2 m RNA及蛋白表达比较:模型组肺组织中FPR1、FPR2m 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P<0.01),清胰汤组肺组织中FPR1、FPR2 m 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1)。2.运用16Sr DNA测序技术初步探讨清胰汤调整SAP大鼠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的研究2.1各组肠、胰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比较从病理结果中显示,模型组中肠组织表现为肠壁水肿,肠黏膜上皮缺损、脱落等,上皮下间质空隙变宽,大量PMN等炎性细胞浸润等;胰腺组织表现为胰腺腺泡水肿、坏死,小叶间隔增宽,大量PMN等炎性细胞浸润等(P<0.05),而中药清胰汤可减轻模型组中的胰腺损伤和肠黏膜受损程度(P<0.05)。表明本实验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造模成功,清胰汤对SAP的胰腺实质损伤以及肠道的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以及保护作用。2.2各组粪便中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三者之间物种差异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序的样本量足够大,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基本可以反应出测序的绝大多数菌群物种的生物信息,且所测同组中样本组成的均匀度相似。2.3肠道菌群结构分析:从门、纲、属三个水平分析结果显示清胰汤组可有效降低SAP大鼠厚壁菌门含量,其中包括梭菌纲(优杆菌属)和芽孢杆菌纲(梭状芽孢杆菌属),以及毛螺菌属数量菌群含量下降,升高拟杆菌门(包括拟杆菌纲、拟杆菌属)和乳酸杆菌属含量(均P<0.05)。结论1.SAP大鼠血浆中mt DNA水平升高,而中药清胰汤灌胃可有效降低SAP大鼠循环血中mt DNA水平,起到对机体器官保护作用,且SAP大鼠循环血中mt DNA也许可作为一种判断SAP受损严重程度的指标。2.中药清胰汤灌胃可通过活化SAP-ALI中肺组织各种炎性细胞表面的FPR1和FPR2的表达,起到对SAP-ALI中肺组织过度炎症反应的保护作用。3.中药清胰汤可增加SAP大鼠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调控微生物生态平衡,增加益生菌群的含量,降低有害菌群的定植能力,从而达到对肠道的保护作用。

韩彦舟[5](2019)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SAP-LI中P38MAPK的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建立不同海拔情况下的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形态、进行病理评分,利用western-blot法及RT-PCR法检测p38MAPK的表达情况,探讨p38MAPK在高原低氧环境下SAP合并肺损伤存在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20只Wistar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据法将大鼠放置于海拔400米组(西安组)、海拔2300米组(西宁组)、海拔3300米组(兴海组)、海拔4500米组(果洛组)等不同海拔地区(每组80只),并将每个海拔组按随机数据法分为Sham组(假手术组)、P1h组、P6h组、P12h组、P24h组(每组16只)。Sham组,开腹后仅翻动胰腺数次后关腹;各时间组,通过对大鼠胰腺背膜下注射牛黄胆酸钠的方法建立人工SAP模型。取胰腺和肝组织,用10%甲醛溶液固定、液氮及-80℃冻存。显微镜下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病理评分;采用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胰腺组织及肺组织中p38MAPK蛋白活性变化;使用RT-PCR法检测各组胰腺及肺组织中p38MAPK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在相同海拔条件下,假手术组胰腺组织及肺组织的病理评分、p38MAPK蛋白表达量、p38MAPK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SAP各时间组大鼠胰腺组织及肺组织各测量指标均明显升高,并随时间延长持续升高,存在显着性差异。在同一时间点,SAP各组大鼠胰腺组织及肺组织的p38MAPK蛋白表达量、p38MAPK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且随海拔条件的升高亦呈现持续升高趋势。在海拔条件最高的温泉地区,胰腺组织及肺组织的病理评分、p38MAPK蛋白表达量、p38MAPK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性最为显着。结论:同一高度,随重症急性胰腺炎病程的进展,SAP肺损伤的损伤程度愈发加重,胰腺及肺组织的病理损害及p38MAPK蛋白活化持续升高;同一时间点,随海拔的升高SAP肺损伤的损伤程度逐渐增加,胰腺及肺组织p38MAPKmRNA水平亦呈上升趋势。

余鹏飞[6](2018)在《肠道菌群在肥胖型胰腺炎发病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急性胰腺炎发病率逐年攀升,但是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治疗依然是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肥胖会明显加重胰腺炎患者的严重程度并且使其再次入院率大幅增加,因此深入探索肥胖加重胰腺炎的机制显得至关重要。目前对于肠道菌群与肥胖关系的研究已经逐渐明确:两者之间会相互影响并且肠道菌群的紊乱可以直接引起肥胖的发生。那么肥胖患者紊乱的肠道菌群是否参与到其胰腺炎的发生进展之中呢?本研究拟通过一系列实验来探索肠道菌群在肥胖型胰腺炎发病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胰腺炎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目的探索肠道菌群在肥胖型胰腺炎发病进展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使用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模型来模拟人体肥胖状态,然后采用雨蛙素间断腹腔注射法诱导小鼠胰腺炎模型,评估肥胖小鼠胰腺炎严重程度。2.利用四联抗生素组合(氨苄西林、新霉素、甲硝唑、万古霉素)干预小鼠肠道菌群(大幅度降低小鼠整体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人工模拟无菌小鼠状态或称肠道清洁小鼠),观察其对各组小鼠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3.利用万古霉素(主要针对革兰阳性菌)干预小鼠肠道菌群,观察其对各组小鼠胰腺炎严重程度的影响。4.采用PICRUST软件对肥胖小鼠和正常体重小鼠胰腺炎肠道差异菌群的功能进行预测。研究结果1.肥胖小鼠发生胰腺炎时(与正常体重小鼠胰腺炎相比)其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胰腺组织水含量及MPO活性都显着升高,并且胰腺组织HE染色显示炎细胞浸润增多、小叶边缘坏死范围扩大。2.小鼠口服四联抗生素后,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大幅度降低,肥胖小鼠表现更为明显。然后我们采用雨蛙素诱导胰腺炎后结果发现四联抗生素可以缓解肥胖小鼠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胰腺水肿及炎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3.小鼠口服万古霉素后粪便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主要表现为革兰阳性菌减少(主要是硬壁菌门),革兰阴性菌代偿增加(主要是变形菌门)。而肥胖小鼠主要表现为硬壁菌门增多,拟杆菌门减少。肥胖小鼠口服万古霉素后菌群紊乱状态得到了部分逆转,从而有效缓解胰腺炎的严重程度。4.对比肥胖胰腺炎与正常体重胰腺炎小鼠的肠道差异菌群,我们采用PICRUST功能预测软件预测发现脂代谢、能量代谢、脂肪因子合成、细胞死亡等通路可能密切参与其中,而抗生素干预后(尤其是万古霉素)上述通路被部分逆转。研究结论1.小鼠胰腺炎模型证实肥胖明显增加小鼠胰腺炎的严重程度。2.小鼠口服四联抗生素(人工模拟无菌小鼠状态或称肠道清洁)可以大幅度降低其整体肠道细菌丰度并有效缓解肥胖小鼠胰腺炎严重程度。3.小鼠口服万古霉素(主要靶向G+菌)可以明显降低肥胖小鼠胰腺炎严重程度。4.肥胖小鼠肠道菌群的紊乱(与正常体重小鼠相比)可能引起脂代谢、能量代谢、脂肪因子合成以及细胞死亡等异常,从而导致机体分泌大量促炎细胞因子(MCP-1、IL-6、瘦素、LBP等),进入血液循环导致胰腺炎加重。

周菁[7](2017)在《腹腔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和目的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根据《2012版急性胰腺炎定义的国际共识》分级标准,其中大多数是轻度,但同时有约15-20%的病例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死亡率高达10-30%。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大量的炎性细胞激活,多种炎性介质释放,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导致组织细胞受损,血管内皮屏障通透性增高,进而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acute pancreatitis associated lung injury,APALI)是SAP早期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在SIRS引起的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的直接作用下,肺组织出现细胞坏死、出血,正常肺泡的组织结构被破坏,肺泡腔内液体渗出,换气功能受损,严重的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在SAP后期,APALI还可能进一步演变成肺间质纤维化,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有关APALI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控制液体出入量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手段,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找对APALI行之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成为SAP临床治疗中亟需解决的问题。胰腺炎相关性腹水(pancreatitis associated ascitic fluid,PAAF)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常见的局部并发症,研究表明,早期积聚在腹腔内的PAAF中含有大量的胰酶、炎性介质等毒性物质,可导致腹腔炎性细胞进一步激活,加重SIRS。因此,在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PAAF可能是毒性物质的“储藏室”,通过腹水重吸收,毒性物质向循环中大量释放。近年来研究表明,腹腔内聚集的腹水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加重急性胰腺炎病情,例如:(1)PAAF刺激腹腔巨噬细胞进一步产生炎性介质,通过腹膜再吸收进入循环;(2)PAAF中含有的脂肪酶使腹腔脂肪发生分解,导致具有促炎作用的游离脂肪酸等物质在局部和全身循环中增加;(3)PAAF中的红细胞发生溶血,大量游离血红蛋白重吸收入血,加重全身炎症反应;(4)腹腔内积聚的液体过多可造成腹腔内压力增高,并有造成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的风险,损害腹腔脏器。同时,实验研究结果还表明,如果将一定量的PAAF注射至轻型胰腺炎动物的腹腔内,可以造成轻型胰腺炎重型化,明显加重肺组织等器官的损伤程度。然而,既往在临床上PAAF被部分学者认为是可以自行吸收的无菌性积液,对疾病预后没有明显的作用,主张采用待其缓慢自行吸收的保守治疗方法,是否需要积极穿刺引流治疗尚存在争议。此外,目前的国内外急性胰腺炎治疗指南也未专门提及针对PAAF的指导性处理措施,因此急需开展对PAAF在胰腺炎发生发展中的地位及其治疗措施的相关研究。基于这些研究和临床实践,近年来我们尝试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将腹腔穿刺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应用于临床,对腹腔积液≥100ml且有安全穿刺路径的患者进行积极的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我们的回顾性研究发现,APD可以显着降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减少血清中胰酶、TNF-α、IL-6等炎性因子的浓度,减少患者器官衰竭率,缩短疾病恢复时间,特别是可以减少APALI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呼吸机平均使用时间和肺炎发生率,且不会增加各种感染的机率(Liu WH,et al.Crit Care Med,2015;Liu L,et al.J Clin Gastroenterol,2015)。然而,目前有关APD对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具体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尚不明确。可见,澄清其机制能为临床上进一步应用APD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APD可以使血清中的炎性因子浓度降低,直接减少肺组织炎性反应,进而对APALI具有治疗作用。同时,急性胰腺炎发生时,肺组织作为富氧器官,病理状态下极易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后者造成的氧化应激也是肺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但APD对APALI中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尚不清楚。黄嘌呤氧化酶(xanthine oxidase,XOD)是体内氧自由基的重要来源,XOD在催化次黄嘌呤的过程中可产生大量单电子,并通过利用氧分子做为电子受体,加速活性氧自由基生成。除了脂质过氧化等直接破坏,氧自由基还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对肺组织产生间接损伤,例如,白细胞的浸润是肺损伤的标志性事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是白细胞从血管内向组织浸润的重要步骤,这一过程依赖于包括P-选择素在内的多种分子介导,而活性氧自由基可以促进P-选择素的表达上调,从而促进白细胞迁移。因此,通过减少XOD的来源从而降低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P-选择素表达,是减少肺组织白细胞浸润,治疗APALI的有效措施之一。基于此,我们推测APD可以通过减少肺部氧自由基的产生,降低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而对肺组织起到保护作用。如果我们的假设成立,APD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来降低循环中和肺组织内XOD的活性从而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呢?这一问题的阐明,对于帮助我们理解APD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生理情况下,XOD主要以黄嘌呤脱氢酶(xanthine dehydrogenase,XDH)的形式大量存在于消化道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急性胰腺炎时,大量的XDH从内皮细胞表面解离入血,在胰蛋白酶等作用下转化成XOD。业已证实XDH主要是以糖肽链与内皮细胞相连,具有解离糖肽链作用的α-淀粉酶(α-amylase)极可能在XDH的解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而含有大量α-amylase的PAAF,在重吸收的过程中会造成肠道周围循环中α-amylase浓度的二次升高,进一步促进XDH从肠道内皮细胞的解离。那么早期通过APD去除PAAF,是否可以减少肠道周围循环中二次升高的α-amylase对XDH的解离和转化作用,从而对肺组织等多个器官起到保护呢?为了阐明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制备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并对其进行APD治疗,研究APD对胰腺炎相关肺损伤严重程度的影响。然后,通过将离心后的PAAF上清液逆行注射到轻型胰腺炎大鼠腹腔内,观察PAAF中α-amylase对肠道内皮细胞XDH解离的作用和对肺组织XOD活性的影响。检测通过APD去除SAP大鼠的PAAF后,XDH从肠道内皮细胞上解离和向XOD转化水平的变化,探讨APD对肺组织XDH和XOD活性的影响。最后观察APD对肺组织内氧化应激和P-选择素表达水平以及白细胞浸润程度的影响,探讨APD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对APALI的治疗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及结果第一部分:腹腔穿刺引流(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目的:观察APD对SAP大鼠总体治疗效果和肺组织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1.APD对SAP大鼠死亡率的影响为观察APD对SAP大鼠死亡率的影响,选用4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入3组(每组14只),分别为:(1)假手术组(Sham group);(2)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 group);(3)重症急性胰腺炎引流组(SAP+APD group)。采用从胰胆管位于十二指肠壁内的开口逆行向胰腺内注射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作SAP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常规方法消毒、关腹,通过皮下注射一定量生理盐水补液。假手术组大鼠在开腹后仅翻动胰腺组织后即关腹。APD引流组大鼠在SAP大鼠造模结束后,于右下腹放入“十字花”型引流管,腹腔内引流管长约0.5cm,外接负压引流球,然后消毒关腹。观察记录术后12小时大鼠的情况,并记录死亡率。12小时后处死存活大鼠,收集所有腹水,计量腹水量。2.APD对SAP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36只SD雄性大鼠,分为(1)假手术组(Sham group);(2)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 group);(3)重症急性胰腺炎引流组(SAP+APD group),各组造模方法同前,术后3小时人性化处死动物,再取血清、腹水和胰腺、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进行以下实验:血清α-amylase、trypsin活性测定;肺组织大体、显微镜下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和病理评分,肺组织干湿重比(称量计算法)计算。结果:1.SAP组大鼠的12 h死亡率为57.1%,平均腹水量为(10.1±1.3 ml);SAP+APD组大鼠的12 h死亡率为14.3%,平均腹水量为(7.0±0.9ml),均显着低于SAP组。2.SAP组大鼠血清α-amylase、trypsin比Sham组的大鼠血清含量明显升高;SAP+APD组的大鼠血清α-amylase、trypsin活性较SAP组大鼠血清内α-amylase、trypsin活性明显下降。3.三组大鼠的肺组织大体、组织学观察及病理评分情况:SAP组大鼠肺组织在术后3小时可见明显出血、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与Sham组大鼠相比,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明显增高,干湿比例增高;SAP+APD组大鼠肺组织病理评分和干湿重比较SAP组大鼠的肺组织病理评分和干湿重比明显下降。小结:以上结果说明APD对SAP大鼠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减少循环中胰酶水平,降低大鼠死亡率。APD对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细胞坏死、出血水平,降低肺组织水肿程度。第二部分:XDH/XOD在APD保护SAP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目的:观察APD对肺组织XDH/XOD活性和氧自由基水平变化的影响研究方法:1.APD对肺组织内XDH和XOD活性及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36只SD雄性大鼠,分为(1)假手术组(Sham group);(2)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 group);(3)重症急性胰腺炎引流组(SAP+APD group),各组造模方法同前。术后3小时人性化处死大鼠,取肺组织,检测:肺组织XOD及XDH活性(ELISA),并测定肺组织SOD活性及MDA水平(分光光度法)。2.PAAF中α-amylase对肠道XDH解离和转化水平的影响24只SD雄性大鼠,采用腹腔注射蛙皮素的方法制作轻型胰腺炎模型后,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只):(1)对照组(Controls);(2)PAAF腹腔注射组(PI);(3)PAAF+α-amylase抑制剂注射组(DPI)。术后3小时人性化处死大鼠,取回肠末端、血清,进行以下检测:肠道内皮细胞XDH及XOD活性(免疫组化和ELISA)测定,血清XDH及XOD活性(ELISA)测定。3.APD对肠道内皮细胞XDH解离和转化水平的影响36只SD雄性大鼠,分为(1)假手术组(Sham group);(2)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 group);(3)重症急性胰腺炎引流组(SAP+APD group),各组造模方法同前,术后3小时人性化处死大鼠,取回肠末端、血清,进行以下检测:肠道内皮细胞XDH及XOD活性(免疫组化和ELISA)测定,血清XDH及XOD活性(ELISA)测定。小结:1.与Sham组相比,SAP组大鼠肺组织内XDH和XOD活性明显增高,而早期腹腔引流后的SAP+APD组大鼠肺组织内XDH和XOD活性较SAP组的大鼠肺组织内活性明显降低。与Sham组比较,SAP组大鼠肺组织内氧化代谢产物MDA水平升高,氧自由基清除酶SOD的活性下降,经过早期腹腔引流后,SAP+APD组的大鼠较SAP组大鼠肺组织内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活性显着升高。2.腹腔注射PAAF的轻型胰腺炎大鼠与对照组轻型胰腺炎大鼠和注射PAAF+α-amylase抑制剂的轻型胰腺炎大鼠相比,血清内XDH和XOD的活性水平显着增高,肠道血管内皮细胞表面XDH的活性明显降低,XOD的活性稍有升高。3.免疫组化和Elisa检测结果发现,SAP组大鼠肠道血管内皮细胞表面XDH的活性水平较Sham组大鼠活性水平明显下降,XOD活性水平较sham组大鼠活性水平稍有升高,血清内XDH及XOD的活性水平较sham组大鼠血清明显上升。经过腹腔引流后,SAP+APD组大鼠肠道内皮细胞表面XDH活性水平较SAP组大鼠肠道内皮细胞活性水平升高,XOD稍有降低,血清内XDH和XOD活性水平较SAP组大鼠明显下降。小结:APD通过减少腹水的重吸收,抑制α-amylase对肠道内皮细胞表面XDH解离的促进作用,降低循环中XDH向XOD的转化,从而减少肺组织XOD活性和氧自由基水平。第三部分:P-选择素在APD保护SAP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目的:探讨APD通过降低P-选择素表达水平对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方法:共使用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1)假手术组(Sham group);(2)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 group);(3)重症急性胰腺炎引流组(SAP+APD group)。各组造模方法同前,术后3小时人性化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进行以下检测:肺组织内P-选择素表达水平变化(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MPO(ELISA法)活性测定,计数肺泡灌洗液内中性粒细胞数量。结果:1.与sham组相比,SAP组大鼠肺组织内P-选择素表达水平显着增高,早期腹腔引流后的SAP+APD大鼠肺组织内P-选择素较未治疗的SAP组大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2.SAP组的大鼠肺泡灌洗液内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肺组织的MPO活性,较Sham组大鼠肺泡灌洗液内中性粒细胞数量和肺组织内MPO活性明显增高。而SAP+APD组大鼠肺泡灌洗液内中性粒细胞数量以及肺组织的MPO活性,较SAP组明显降低。小结:APD可以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肺组织内氧化应激产物水平,降低肺组织内的P-选择素表达水平,从而减少肺组织内白细胞浸润程度。全文总结1.肺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P-选择素在白细胞的黏附、迁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XOD来源的氧自由基可以上调血管内皮细胞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重症急性胰腺炎时,活性增高的XOD通过上调P-选择素表达促进白细胞向肺组织内的迁移,加重肺损伤严重程度。采用将PAAF通过腹腔注射给轻型胰腺炎大鼠的方法,可以观察到轻型胰腺炎大鼠肠道内皮细胞表面的XDH的解离和转化增加,循环中及肺组织内的XDH和XOD活性明显增高,而α-amylase抑制剂可以拮抗这种现象,说明PAAF内的α-amylase通过腹膜等途径重吸收后,可以促进肠道内皮细胞表面的XDH解离和转化,明显增加循环中XDH和XOD活性,加重肺损伤。2.腹腔穿刺引流通过早期去除PAAF,抑制了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内皮细胞表面XDH的进一步解离和向XOD的转化,减少了血清和肺组织内XDH和XOD活性和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降低肺组织P-选择素的表达,最终减少肺组织内白细胞的浸润,减轻肺组织病理损伤(图1)。

熊玉霞[8](2009)在《泻心汤有效组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常见的急腹症,常并发肠和肺等胰外器官损伤,目前尚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手段。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远好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大黄及含大黄的复方已成为SAP临床重要的辅助疗法之一。大黄游离蒽醌-黄芩总黄酮是本课题从已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筛选出的泻心汤抗内毒素有效组分配伍,大黄游离蒽醌和黄芩总黄酮能否具有保护SAP相关性肠/肺功能损伤的作用?配伍后是否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本研究拟通过逆行胰胆管注射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动物模型,在SAP诱导后3、6、12h动态观察血清淀粉酶(AMS)、肠/肺组织病理学、湿干重比、组织匀浆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肠/肺组织微血管通透性等多个肠/肺损伤指标的改变,以期了解SAP时肠和肺损伤之间的关系,为SAP临床治疗时肠肺同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观察大黄游离蒽醌-黄芩总黄酮配伍对SAP相关性肠/肺损伤的干预效应,并从改善微循环障碍、抗炎抗氧化损伤、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抑制核转录因子等多角度探讨大黄游离蒽醌-黄芩总黄酮配伍肺肠保护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逆行胰胆管注射3.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动物模型;假手术对照组:用等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替代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泻心汤有效组分干预组:在SAP大鼠模型诱导前8小时和2小时,以200mg/kg的剂量分别灌胃给予大黄总游离蒽醌、黄芩总黄酮和二者配伍溶液。按计划于3、6和12小时各时间点处死各组大鼠,收集血清、小肠和肺组织。H.E染色用于小肠和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学评价;湿肠/肺组织称重后,置于烤箱中烘烤至恒重,测定组织湿/干重比;酶化学法测定肺和肠组织匀浆中MPO、MDA和NO含量;比色法测定肺和肠组织中EBD含量,以反映组织微血管通透性;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a和IL-1β水平;PTAH染色显示肺和肠组织微血栓;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肠和肺组织COX-2,NF-κB和ICAM-1的表达;RT-PCR检测肠和肺组织中COX-2mRNA,iNOS mRNA和TFmRNA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SAP诱导后各时相点肺和肠组织病理学评分、湿干重比、MDA,NO、MPO和EBD含量等均明显增加(p<0.01)。大黄游离蒽醌、黄芩总黄酮和二者恶配伍具有非常突出的肺/肠保护作用,各药物干预组均明显改善SAP大鼠的肺和肠病理学损伤程度,降低病理学评分;各药物干预组均明显降低了SAP大鼠肺和肠组织各时间段MPO活性、MDA及NO水平;同样,肺和肠组织EBD含量和组织湿干重比也明显降低。各药物干预组中尤以配伍组的作用更优。第二部分:SAP诱导后各时相点大鼠血清TNF-a和IL-1β水平明显升高;PTAH染色显示SAP大鼠肺和肠组织可见较多的血栓形成,血栓多数分布于中小血管及末梢血管,部分主干血管也有血栓形成;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牛磺胆酸钠诱导后,大鼠肺和肠组织NF-κB、ICAM-1和COX-2蛋白表达均明显上调;同样,肠和肺组织中COX-2mRNA,iNOS mRNA和TFmRNA的表达亦明显上调,以上各指标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与SAP组比较,大黄游离蒽醌-黄芩总黄酮配伍除了对肠组织12小时COX-2表达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对肺组织3和12小时、肠组织3和6小时ICAM-1表达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外,对其余指标均具有明显抑制效应。结论(1)SAP诱导后从3小时起即并发明显的肠和肺组织损伤,且肺和肠损伤之间具有显着相关性,本研究中尽管肺和肠损伤之间未显示出明显的因果关系,但SAP时同时存在肠和肺组织的损伤是一个基本事实,研究结果提示SAP治疗时,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除了常规疗法外,还应考虑同时对肠和肺损伤进行治疗,研究结果不仅为SAP时肠肺同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SAP早期防治MODS提供了理论依据。(2)大黄游离蒽醌、黄芩总黄酮和二者的配伍明显降低血清AMS水平;改善SAP大鼠肠和肺组织的病理性损伤程度;明显降低肺和肠组织中MPO和MDA含量,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滞留程度,降低中性粒细胞对肺和肠组织的炎性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程度;明显降低肺和肠组织湿干重比、NO和EBD含量,改善组织微血管通透性和微循环障碍,具有非常突出的肺/肠保护作用,其中尤以配伍组的作用更突出,两药配伍后协同增效。(3)大黄游离蒽醌-黄芩总黄酮配伍可降低中性粒细胞对肺和肠组织的炎性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程度,但其抗炎和抗氧化应激作用可能不是通过抑制ICAM-1途径实现的;该配伍抑制COX-2 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抑制TF mRNA的转录,这可能是其改善肺和肠微循环障碍的重要机制;该配伍可通过抑制TNF-α、IL-1β和NO的产生,进而减轻其介导的炎症级联放大效应,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和器官功能损伤程度:大黄游离蒽醌-黄芩总黄酮配伍明显下调了NF-κB蛋白的表达,由于NF-κB是调控TNF-α, COX-2、iNOS和ICAM-1等转录活化的主要核转录因子,由此,我们推测大黄游离蒽醌-黄芩总黄酮配伍降低肺和肠组织上述因子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活性的途径实现的。

陆启瑜[9](2009)在《丹参联合Celecoxib治疗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Cycloxygenase-2的相关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COX-2在急性重症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2研究COX-2高选择抑制剂Celecoxib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器官的保护作用。3探讨丹参联合Celecoxib对大鼠重症胰腺炎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效果。方法采用腹腔和皮下分隔2h先后注射L-精氨酸的方法制成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模型,将96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重症胰腺炎组,C组:重症胰腺炎Celecoxib治疗组,D组:重症胰腺炎丹参+Celecoxib治疗组。A组予腹腔、皮下分隔2h注射与B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B组20%L-Arg予腹腔注射(450mg/100g大鼠体重),20%L-Arg间隔2h后颈部皮下注射(200mg/100g);C组造膜前1h以50mg/kg的剂量通过灌胃给予celecoxib预处理。D组除以Celecoxib预处理外,造膜后5min经尾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8g/kg),造膜后分别于6、12、24小时处死大鼠并分别测量各时相点血清淀粉酶、血氧饱和度、胰腺及肺湿干比率:应用HE染色观察胰腺、肺脏在以上各时点的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检测胰腺及肺组织COX-2的活性。结果1.制模成功后,B组血清淀粉酶、胰腺和肺的湿干比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1),C组各时点血清淀粉酶及胰腺和肺的湿干比率,其水平虽然高于A组,但低于B组(p<0.05).D组各时点血清淀粉酶、胰腺和肺的湿干比率高于A组、低于B组,且在12h、24h时点上低于C组(p<0.05)。B、C、D三组血氧饱和度于6h后开始降低.随时间逐渐加重降低,C、D两组在12h、24h上血氧饱和度均高于B组(p<0.05)。而A组无明显变化,各时相点均高于其余三组(p<0.01,p<0.05)。2.各组胰腺和肺组织评分:A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光镜下未见明显病变。B组有明显的胰腺和肺组织损伤改变(p<0.01),C组相对于B组减轻了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炎相关肺组织损伤程度(p<0.05),D组在12h、24h时点上胰腺及肺组织病理评分低于C组(p<0.05)。3.各组COX-2表达:A组胰腺及肺组织内几乎未见COX-2表达。B组胰腺和肺组织内见大量COX-2阳性表达,C组COX-2表达各时点均低于B组,并且在12h、24h时点上高于D组(p<0.05)。4.相关性分析:将A、B、C、D各组的胰腺和肺脏COX-2,与相应器官的干湿比和病理学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如下:A组:胰腺的COX-2与干湿比无相关关系(r=0.027,P>0.05),肺脏的COX-2与干湿无相关关系(r=0.031,P>0.05);与胰腺的病理学评分无相关关系(r=0.018,P>0.05),与肺脏的病理学评分成无相关关系(r=0.029,P>0.05)。B组:胰腺的COX-2与干湿比成正相关(r=0.568,P<0.05),肺脏的COX-2与干湿比也成正相关(r=0.544,P<0.05);与胰腺的病理学评分成正相关(r=0.346,P<0.05),与肺脏的病理学评分成正相关(r=0.389,P<0.05)。C组:胰腺的COX-2与干湿比成正相关(r=0.519,P<0.05),肺脏的COX-2与干湿比也成正相关(r=0.530,P<0.05);与胰腺的病理学评分成正相关(r=0.375,P<0.05),与肺脏的病理学评分成正相关(r=0.312,P<0.05)。D组:胰腺的COX-2与干湿比成正相关(r=0.469,P<0.05),肺脏的与COX-2干湿比也成正相关(r=0.517,P<0.05);与胰腺的病理学评分成正相关(r=0.297,P<0.05),与肺脏的病理学评分成正相关(r=0.3 14,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清楚表明,COX-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COX-2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与活化,导致肺微循环障碍和启动炎症反应有关。丹参联台Celecoxib治疗对COX-2的抑制有促进作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胰腺外器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COX-2的表达有关。

陈善正[10](2008)在《环氧合酶-2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是多种病因引起胰酶激活,继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的疾病。急性胰腺炎常伴有全身炎症反应,约15%-30%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迅速,常累及肺、肝、肾、心脏等全身多个重要脏器,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其病死率高达30%。因此,重症急性胰腺炎仍是目前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急性肺损伤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常见的、也是最为严重的全身并发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急性肺损伤的严重表现形式,也是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早期死亡的主要病因,其病死率超过40%。有人认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可以作为临床评价重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标准之一,因此,如何防治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并发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因素仍不非常清楚。积累的大量证据表明,胰腺实质中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的TNF-α、IL-1和IL-6等多种促炎细胞因子不仅有助于启动急性胰腺炎局部炎症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有助于导致全身炎症反应,促炎细胞因子的过表达加重了实验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此相反,IL-4、IL-10等抗炎细胞因子则可显着减轻了实验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近来,前列腺素及源于前列腺素的炎症介质在介导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受到密切关注。环氧合酶(COX)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关键限速酶,包括两种类型:结构型COX-1和诱导型COX-2,COX-1是一种重要管家酶,产生的前列腺素主要维持生理功能;而COX-2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介质,在绝大多数正常组织无表达,但可在包括急性胰腺炎在内的炎症疾病中过表达,提示COX-2在急性胰腺炎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迄今,有关COX-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中的具体作用及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探讨COX-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有关炎症介质的变化,COX-2在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及COX-2表达与胰腺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第二部分,用COX-2高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预处理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观察预处理大鼠胰腺和肺组织损伤程度的变化,探讨Celecoxib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50±30g,随机分成:正常组(N组):开腹后轻轻翻动十二指肠和胰腺,关腹;模型组(SAP组):以5%牛磺胆酸钠(1.0ml/kg)逆行胰胆管注射,诱导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治疗组(T组):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诱导前2小时,以30mg/kg.d剂量给予灌胃Celecoxib预处理。各组分别于术后3小时、6小时、12小时处死大鼠,收集血清、胰腺和肺组织标本。测定血清淀粉酶活性;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浆和肺组织中TXB2与6-keto-PGF1a浓度;分光光度计测定肺组织中髓过氧化酶(MPO)活性;肺水肿严重程度以肺组织湿干重比表示;制作胰腺和肺组织标本,HE染色用于胰腺和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学评价,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胰腺和肺组织COX-2表达及胰腺组织NF-κB表达;RT-PCR与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COX-2mRNA和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第一部分与正常组比较,牛磺胆酸钠诱导后各时间点(3h、6h、12h)血清淀粉酶活性、TNF-α与IL-6水平、血浆TXB2与6-keto-PGF1a浓度等均显着升高,胰腺损伤(水肿、出血、坏死和炎症)病理学评分均显着增加(P<0.05),大鼠24小时死亡率为100%。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5%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成功地建立了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本研究发现,正常胰腺组织中未见COX-2表达,牛磺胆酸钠诱导后的SAP大鼠3至12小时胰腺组织中均可观察到COX-2过表达,并于6小时达到高峰。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均与胰腺组织损伤程度显着相关(P<0.05)。第二部分使用COX-2高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预处理后显着降低了SAP大鼠血清淀粉酶活性和TNF-α水平(P<0.05),改善了腹水性状;肺组织TXB2/6-keto-PGF1a比值在6小时、12小时较SAP组显着减低(P<0.05)。无论是肉眼还是光镜下观察,Celecoxib预处理均显着减轻了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和肺组织损伤程度,表现为胰腺和肺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肺组织湿干重比与髓过氧化酶活性(MPO)显着下降(P<0.05)。免疫组化显示,正常组大鼠肺组织COX-2无表达,在牛磺胆酸钠诱导后SAP大鼠肺组织COX-2表达显着上调,6小时达到高峰,并持续至12小时;正常组大鼠胰腺组织NF-κB无表达,在牛磺胆酸钠诱导后SAP大鼠胰腺组织NF-κB表达显着上调,3小时即达到高峰,并持续至12小时;Celecoxib在各时间点均显着降低了SAP大鼠胰腺组织NF-κB、COX-2和肺组织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肺组织COX-2mRNA与COX-2蛋白表达极低,在牛磺胆酸钠诱导后SAP大鼠肺组织COX-2mRNA与COX-2蛋白表达显着增强(P<0.01),于6小时达到高峰;Celecoxib在各时间点均显着降低了SAP大鼠肺组织COX-2mRNA与COX-2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清楚表明,COX-2是SAP早期反应基因,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COX-2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启动炎症反应,产生大量前列腺素类物质,导致胰腺与肺微循环障碍有关。Celecoxib能抑制COX-2基因的表达,具有显着改善实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的作用。Celecoxib改善SAP大鼠胰腺和肺损伤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①抑制TNF-α产生,减少中性粒细胞在组织内的滞留,并促进其凋亡,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功能;②抑制胰腺和肺组织中TXA2和PGI2的释放,促进TXA2/PGI2的平衡,改善微循环。③抑制NF-κB的激活,阻断炎症介质的级联释放,抑制过度炎症反应。

二、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中性粒细胞对肺实质细胞的损伤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中性粒细胞对肺实质细胞的损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循环组蛋白与急重症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循环组蛋白在急重症患者的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1.1 材料与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胞外组蛋白对多种器官来源细胞的毒性作用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循环组蛋白在急重症模型小鼠MO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急重症模型小鼠的循环组蛋白来源的初步探讨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本章小结
全文讨论
    全文结论
    本研究创新之处(详见学术成果之已发表论着2)
文献综述 细菌 DNA、免疫细胞死亡与脓毒症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2)基于转录组与蛋白组学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大黄素通过调控Lnc RNA-m RNA网络减轻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方法
        2.1 药物及溶剂配制
        2.2 模型制备及分组
        2.3 样本采集
        2.4 HE染色
        2.5 透射电镜观察肺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2.6 ELISA检测血清AMY、TNF-α、IL-6 水平
        2.7 免疫组化检测Ly6G+表达
        2.8 总RNA的提取
        2.9 RNA-seq分析方法
        2.10 Real-time q PCR验证
        2.11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3.1 各组大鼠一般状态的比较
        3.2 胰腺、肺组织病理改变及评分的比较
        3.3 肺组织Ly6G+细胞的比较
        3.4 血清AMY含量的比较
        3.5 血清中TNF-α、IL-6 含量的比较
        3.6 动脉血气分析的比较
        3.7 透射电镜下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
        3.8 RNA质量和c DNA文库质量
        3.9 测序数据的质量评估情况及比对结果
        3.10 m RNA及 lnc RNA表达聚类分析
        3.11 差异表达m RNA及 lnc RNA数量的比较
        3.12 加权m RNA和 lnc RNA共表达网络分析
        3.13 GO分析
        3.14 构建Lnc RNA-m RNA共表达网络及功能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基于蛋白组学研究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的分子机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2.1 总蛋白提取
        2.2 蛋白浓度测定
        2.3 蛋白的酶解
        2.4 稳定同位素固相标记
        2.5 质谱分析
        2.6 蛋白鉴定
        2.7 分析方法
        2.8 Western blot法分析
        2.9 统计学分析
    (三)结果
        3.1 肺组织差异蛋白质的比较
        3.2 所有差异蛋白聚类分析
        3.3 EMO和 DEX调控的交叉蛋白
        3.4 RNA-seq 与蛋白组学关联分析
        3.5 生物信息分析
        3.6 WB验证 Serpin-a1、Serpin-b1、Lamc2
    (四)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发病机制的核心--“胰-肠-炎-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缩略词表
致谢

(3)HO-1和中药大柴胡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和肺保护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HO-1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和肺保护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大柴胡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和肺保护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SCI论文目录
外文论文一
外文论文二
外文论文三
外文论文四
外文论文五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

(4)清胰汤调控DAMPs对SAP-ALI大鼠的治疗机制及对肠道微生态调整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清胰汤调控DAMPs对 SAP-ALI大鼠肺组织器官损伤治疗机制的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动物
        1.1.2 主要试剂
        1.1.3 实验仪器
        1.1.4 动物分组以及模型的制备
        1.1.5 标本采集及储存
        1.1.6 实验方法
        1.1.7 统计学分析
    1.2 结果
        1.2.1 肺组织中苏木精-伊红(HE)病理损伤评分比较
        1.2.2 肺组织中MPO、TNFα、IL-1和IL-6 的含量的比较
        1.2.3 血浆中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IP)水平的比较
        1.2.4 血浆中mt DNA水平的比较
        1.2.5 肺组织中FPR1 免疫组化染色(IHC)结果比较
        1.2.6 肺组织中FPR1、FPR2 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
    1.3 讨论
    1.4 小结
二、运用16srDNA测序技术初步探讨清胰汤调整SAP大鼠肠道微生态菌群结构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主要实验仪器
        2.1.4 实验方法
        2.1.5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各组肠、胰腺组织的病理学评分
        2.2.2 粪便中肠道菌群分析
        2.2.3 肠道菌群结构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探讨清胰汤治疗SAP-ALI的机制研究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SAP-LI中P38MAPK的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研究对象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技术路线图
        2.2.2 组织HE染色及石蜡切片制作
        2.2.3 胰腺及肺组织病理学评分标准
        2.2.4 Western-blot法检测P38MAPK蛋白活性
        2.2.5 RT-PCR法检P38MAPKmRNA表达水平
    2.3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实验动物情况
    3.2 胰腺组织病理结果
    3.3 肺脏组织病理结果
    3.4 P38MAPK蛋白测定结果
    3.5 P38MAPKmRNA测定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短篇论着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6)肠道菌群在肥胖型胰腺炎发病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高脂饮食喂养的肥胖小鼠胰腺炎严重程度增加
    前言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肥胖模型的诱导
        2.3 雨蛙素诱导的小鼠急性胰腺炎模型
        2.4 胰腺组织干湿重比例测定
        2.5 血清淀粉酶和血清脂肪酶检测
        2.6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2.7 免疫组化染色
        2.8 胰腺组织提取蛋白
        2.9 蛋白定量
        2.10 蛋白Western-blot
        2.11 ELISA(双抗体夹心法)
        2.12 多因子检测方法
        2.13 组织MPO检测
        2.14 透射电镜观察胰腺炎小鼠胰腺组织的变化
        2.15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成功诱导肥胖小鼠模型
        3.2 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其胰腺炎严重程度明显加重
    4 讨论
第二部分 四联抗生素干预肥胖小鼠肠道菌群对胰腺炎的作用研究
    前言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四联抗生素的干预
        2.3 肥胖模型诱导
        2.4 雨蛙素诱导胰腺炎模型
        2.5 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检测
        2.6 胰腺组织水含量检测
        2.7 HE染色
        2.8 ELISA
        2.9 多因子检测方法
        2.10 组织MPO检测
        2.11 免疫组化
        2.12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四联抗生素干预后小鼠AP时血清淀粉酶、脂肪酶以及胰腺组织水含量的变化
        3.2 四联抗生素干预后小鼠AP时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
        3.3 胰腺组织巨噬细胞浸润
        3.4 四联抗生素干预后小鼠AP时肺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3.5 四联抗生素干预后小鼠AP时血清因子的变化
    4 讨论
第三部分 万古霉素干预肥胖小鼠肠道菌群对其胰腺炎的作用研究
    前言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实验分组
        2.2 万古霉素的干预
        2.3 肥胖模型诱导
        2.4 雨蛙素诱导胰腺炎模型
        2.5 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检测
        2.6 胰腺组织水含量检测
        2.7 HE染色
        2.8 ELISA
        2.9 多因子检测方法
        2.10 组织MPO检测
        2.11 免疫组化
        2.12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万古霉素干预后小鼠AP时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以及胰腺组织水含量的变化
        3.2 万古霉素干预后小鼠AP时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
        3.3 胰腺组织巨噬细胞浸润
        3.4 万古霉素干预后小鼠AP时肺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3.5 万古霉素干预后小鼠AP时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4 讨论
第四部分 小鼠组间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差异菌的功能预测研究
    前言
    1 材料
        1.1 盲肠内容物或者粪便收集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Illumina Miseq PE250测序整体实验流程
        2.2 粪便菌群DNA提取(QIAGEN公司)
        2.3 PCR
        2.4 荧光定量PCR
        2.5 Illumina PE250文库构建
        2.6 Illumina PE250测序
        2.7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2.8 实验分组
        2.9 统计学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纯化后PCR产物
        3.2 稀释性曲线和物种累计曲线
        3.3 Rank-Abundance曲线
        3.4 各组小鼠肠道菌群在细菌门水平上的变化
        3.5 各组小鼠肠道菌群细菌属水平上的变化
        3.6 PCoA图
        3.7 NMDS
        3.8 肥胖胰腺炎与正常体重胰腺炎小鼠的肠道差异菌群分析(LEfSE分析)
        3.9 PICRUST功能预测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7)腹腔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APD对SAP大鼠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2.1 材料和实验方法
    2.2 实验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XDH/XOD在APD保护SAP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3.1 材料和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P-选择素在APD保护SAP相关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4.1 材料和实验方法
    4.2 实验结果
    4.3 讨论
全文总结
REFERENCES
文献综述一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腹水的研究进展
    REFERENCES
文献综述二 黏附分子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REFERENCES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专着
致谢

(8)泻心汤有效组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泻心汤有效组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泻心汤有效组分配伍保护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 肠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创新性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丹参联合Celecoxib治疗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Cycloxygenase-2的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英文缩写表
二 中文摘要
三 英文摘要
四 正文
    (一) 引言
    (二) 材料与方法
    (三) 结果
    (四) 讨论
    (五) 结论
五 参考文献
六 综述
七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八 致谢

(10)环氧合酶-2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对照
正文
    第一部分 环氧合酶-2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组织中表达的实验研究技术线路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
        1.2 主要实验试剂和设备
        1.3 实验方法
        1.4 检测项目与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血清淀粉酶水平
        2.2 血清TNF-α浓度
        2.3 血清IL-6浓度
        2.4 血浆TXB_2和6-keto-PGF_(1α)浓度及TXB_2/6-keto-PGF_(1α)比值
        2.5 胰腺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2.6 胰腺组织COX-2蛋白表达水平
        2.7 COX-2表达与胰腺组织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2.8 大鼠24h死亡率及平均存活时间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Celecoxib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技术线路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饲养
        1.2 主要试剂和设备
        1.3 实验方法
        1.4 检测项目与方法
        1.5 统计学处理
        结果
        2.1 大鼠腹水性质和量的变化
        2.2 血清淀粉酶水平
        2.3 血清TNF-α浓度
        2.4 肺组织TXB_2和6-keto-PGF_(1α)浓度及TXB_2/6-keto-PGF_(1α)比值
        2.5 肺组织湿干重比测定
        2.6 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测定
        2.7 胰腺、肺组织损伤的病理学改变
        2.8 Celecoxib对SAP大鼠胰腺与肺组织中COX-2蛋白表达的变化
        2.9 胰腺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的变化
        2.10 肺组织中COX-2mRNA表达的变化
        2.11 肺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
        2.12 多元相关性分析
        讨论
        一、Celecoxib对SAP大鼠胰腺及相关肺损伤具有显着的改善作用
        二、Celecoxib改善SAP相关肺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中性粒细胞对肺实质细胞的损伤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循环组蛋白与急重症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机制相关性的研究[D]. 程振兴. 东南大学, 2020
  • [2]基于转录组与蛋白组学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发病机制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D]. 许才明. 大连医科大学, 2020
  • [3]HO-1和中药大柴胡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胰腺和肺保护机制的研究[D]. 范开亮. 山东大学, 2019(03)
  • [4]清胰汤调控DAMPs对SAP-ALI大鼠的治疗机制及对肠道微生态调整的初步探讨[D]. 胡炜.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SAP-LI中P38MAPK的表达研究[D]. 韩彦舟. 青海大学, 2019(04)
  • [6]肠道菌群在肥胖型胰腺炎发病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余鹏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8(05)
  • [7]腹腔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周菁. 第三军医大学, 2017(11)
  • [8]泻心汤有效组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D]. 熊玉霞.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9(02)
  • [9]丹参联合Celecoxib治疗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Cycloxygenase-2的相关机制研究[D]. 陆启瑜. 昆明医学院, 2009(10)
  • [10]环氧合酶-2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及相关性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 陈善正. 中南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中性粒细胞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肺实质细胞的损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