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探装备》2004年第14卷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孙文杰[1](2010)在《清代图书市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图书市场肇始于西汉,是图书流通之所,社会资源在此得以有效配置。清代图书市场内容丰富,包含流通渠道、图书营销、畅销书、图书价格、书业中心、市场管理等,是历史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文化遗产,对于拓展文献学研究的视野、促进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以及为当前出版体制改革提供借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对清代图书市场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尚没有一部关于清代图书市场的系统性着述。鉴于此,笔者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大量查阅文献资料,拟对清代图书市场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探讨。全文约23万字,分为7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清代图书市场背景。该章介绍了清代图书市场所处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最后对清代图书市场的主要内容作以概括说明。第二章清代图书流通渠道和营销。清代图书流通渠道呈多样性,有经营于某一地点的固定店铺、书摊、考市及图书租赁等,也有流动性较强的、存在于某一个地区或跨地区的书船、流动售书及邮寄等渠道等。而这些图书流通渠道将各个书业中心联结成地区性的图书市场,进而延伸至全国和扩展到海外市场,促进中外图书的贸易和交流。清代图书营销方式呈现多样化、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等特点。在图书出版前,出版机构注重防范经营风险,采用“扣俸还项”或“股印”方式,有的还对图书需求群体进行市场调查。同时加强图书广告宣传,如发布图书信息、给图书定价等;在图书销售时,热情服务读者,采用折扣或凭减价券优惠等方式;晚清时期,出版机构借助新兴的交通、通讯工具,加大图书销售,促进了清代图书市场的繁荣。第三章清代畅销书。该章论述了清代畅销书的品种,归纳其特点,分析其形成条件,并对畅销书进行了评价。畅销书的品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从清初维护清代封建统治的《四书》、《五经》、科举用书、经史类古旧书籍、传统小说,到晚清时期的通俗小说、戏曲、西学类图书、宗教类图书和革命类宣传读物,反映了清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气等方面的变化。清代畅销书具有时代性、商业性和通俗性等特点;畅销书形成的条件有读者群体的不断扩大、纸张生产与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图书的市场化运作等。畅销书有其历史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畅销未必经典,经典不一定畅销。清代畅销书经过时间和读者的考验,一部分成为长销书,流传至今,成为传世经典,而多数的畅销书仅风行一时,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第四章清代图书价格。该章主要就清代图书市场上各种图书版本在不同时期的价格进行考察,分别对刻本、抄本、活字本、石印本等书价数据进行梳理、统计和分析。刻本包括清刻本、宋刻本、元刻本等图书,同为刻本,价格相差较大。清刻本的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在晚清时期,尤为明显。宋元刻本的价格总体较高,其整体走势呈“M”状。活字本、石印本图书是较雕版印刷更为先进的图书制作方式,成本下降,书价也随之降低。清代图书价格趋于市场化、商品化,售书书目广布市场,图书宣传加大,助于提高图书销量。图书版本不同,相应价格有别。将书价与文官薪俸及物价、工价相比,可以看到普通人家购置能力有限。影响清代图书价格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政治影响、社会环境、图书自身价值、制作成本、市场环境等因素,各种因素交互影响,引起书价之消长。从书价波动中可窥见清代图书市场的发展、繁荣,或某个时期的萧条,由此也可折射出清一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变化。第五章清代书业中心。该章主要论述了清代书业中心的分布,涉及各书业中心的概况、经营场所、经营者、主要购买方、图书品种及书业行会等,分析了清代书业中心分布的地理特征,及清代书业中心的变迁的原因。清代前期的书业中心城市主要为北京、金陵、苏州、杭州、扬州等,后主要由于兵燹之厄,金陵、苏州、杭州的书业遭到破坏,让位于晚清时期崛起的上海、广州等沿海城市,各个省会城市成为区域性的书业中心,逐渐形成了书业中心所在地、区域性和全国性三级层次的图书市场。清代书业中心分布地理特征明显,如所在地经济基础雄厚、地方文化氛围浓郁、出版业发达及交通地理位置优越等。清代书业中心的产生、繁荣,或变迁与当时政治环境的变化、经济环境的变化、文化环境的变化、出版中心的变迁及交通条件的变化息息相关。第六章清代图书市场管理。该章主要对清代图书市场的图书出版导向、清代禁书与图书市场,及对图书进出口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对图书市场管理加以评价。政府出版导向主要是清政府鼓励出版维护其统治的图书,其发行方式多样。至晚清时期,清政府鼓励进口或翻译利于富国之书。清代的禁书是在清代文字狱的大背景下进行,严厉查禁违碍图书,对通俗小说和戏曲、维新派及革命派等图书严加查禁,形成了中央颁布禁令、地方政府执行及行业组织辅助的市场监管体系,其结果阻碍了清代图书市场的发展,造成图书市场销售图书品种较为单一及印刷资源的巨大浪费。此外,晚清时期清政府加强了对图书租赁业以及图书进出口的管理,对减免图书进出口税费,利于图书贸易的发展。清代图书市场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管理机构较多、庞杂不一,管理手段和方法较为落后等。第七章小结。该章在前面六章的基础上,总结出清代图书市场的特点及对现代图书市场的启示,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二、《物探装备》2004年第14卷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物探装备》2004年第14卷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清代图书市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次 |
表目次 |
0 引言 |
0.1 选题缘起及意义 |
0.1.1 理论意义 |
0.1.2 现实意义 |
0.2 研究现状 |
0.2.1 研究概况 |
0.2.2 研究评析 |
0.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0.3.1 研究内容 |
0.3.2 研究方法 |
0.4 创新之处 |
1 清代图书市场背景 |
1.1 政治背景 |
1.2 经济背景 |
1.3 文化背景 |
2 清代图书流通渠道和营销 |
2.1 清代图书流通渠道 |
2.1.1 清代图书流通渠道形式 |
2.1.2 清代图书流通的特点 |
2.2 清代图书营销 |
2.2.1 清代图书营销方式 |
2.2.2 清代图书营销特点 |
3 清代畅销书 |
3.1 清代畅销书品种 |
3.1.1 教育类图书 |
3.1.2 经史类古旧书 |
3.1.3 年画 |
3.1.4 通俗小说和戏曲 |
3.1.5 西学类图书 |
3.1.6 宗教类图书与革命宣传读物 |
3.2 清代畅销书的特点 |
3.2.1 时代性 |
3.2.2 商业性 |
3.2.3 通俗性 |
3.3 清代畅销书形成的条件 |
3.3.1 读者群体的不断扩大 |
3.3.2 写作群体的逐渐出现 |
3.3.3 印刷技术与纸张生产的发展 |
3.3.4 图书的市场化运作 |
3.4 对清代畅销书的评价 |
3.4.1 畅销书未必经典 |
3.4.2 畅销书需经时间检验 |
3.4.3 畅销书的禁而不止 |
3.4.4 畅销书的时代局限性 |
4 清代图书价格 |
4.1 清代不同版本图书的价格与分析 |
4.1.1 刻本图书的价格与分析 |
4.1.2 清代抄本的价格与分析 |
4.1.3 清代活字本的价格与分析 |
4.1.4 清代石印本的价格与分析 |
4.2 清代图书价格比较 |
4.2.1 不同版本图书价格比较 |
4.2.2 书价与物价、俸禄、工价比较 |
4.2.3 各经营主体之间的书价比较 |
4.3 清代图书价格特点 |
4.3.1 版本不同 价格悬殊 |
4.3.2 售书书目 广布市场 |
4.3.3 古旧书价 M形走势 |
4.3.4 出版图书 书价下降 |
4.4 影响清代图书价格因素 |
4.4.1 政治影响因素 |
4.4.2 社会环境因素 |
4.4.3 制作成本因素 |
4.4.4 图书价值因素 |
4.4.5 市场环境因素 |
5 清代书业中心 |
5.1 清代各地区书业中心 |
5.1.1 北京地区 |
5.1.2 江浙地区 |
5.1.3 闽赣地区 |
5.1.4 西南地区 |
5.1.5 广州地区 |
5.1.6 上海地区 |
5.2 清代书业中心分布的地理特征 |
5.2.1 当地经济基础雄厚 |
5.2.2 地方文化氛围浓郁 |
5.2.3 所在地出版业发达 |
5.2.4 交通地理位置优越 |
5.3 清代书业中心变迁分析 |
5.3.1 清代政治环境的变化 |
5.3.2 清代经济环境的变化 |
5.3.3 清代文化环境的变化 |
5.3.4 清代出版中心的变迁 |
5.3.5 清代交通条件的变化 |
6 清代图书市场管理 |
6.1 清代出版导向 |
6.1.1 官方出版的图书品种 |
6.1.2 官方出版方式 |
6.2 清代禁书与图书市场 |
6.2.1 清代禁书 |
6.2.2 清代禁书方式与相关法令 |
6.2.3 清代禁书对图书市场的影响 |
6.3 对租赁书业的管理 |
6.4 对图书进出口贸易的管理 |
6.4.1 禁止进出口的图书 |
6.4.2 允许进出口的图书 |
6.4.3 进出口税费的调整 |
6.5 对清代图书市场管理的评价 |
6.5.1 市场调控 旨在统治 |
6.5.2 管理机构 庞杂不一 |
6.5.3 管理手段 较为落后 |
7 小结 |
7.1 清代图书市场的特点 |
7.2 对现代图书市场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后记 |
四、《物探装备》2004年第14卷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图书市场研究[D]. 孙文杰. 武汉大学,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