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胎盘32例临床分析

前置胎盘32例临床分析

一、前置胎盘32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潘秀玉,郑峥,周蓓,颜璨,丁文,钟俊敏,陈运山,张国正,刘慧姝[1](2021)在《基于妊娠期筛查诊断管理策略前置血管孕妇的临床结局》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基于前置血管妊娠期筛查诊断管理策略下的孕妇围产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前置血管孕妇的孕期筛查、诊断及孕期管理的临床资料, 比较产前诊断的前置血管孕妇(产前组)和产时或产后诊断的前置血管孕妇(产时产后组)的围产儿结局。结果孕中期筛查诊断前置血管孕妇97例, 其中15例前置血管于分娩前消退, 82例通过产时、产后胎盘大体观和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即产前组);产前超声筛查阴性但产时或产后确诊的前置血管孕妇15例(即产时产后组)。前置血管经腹联合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的检出率为84.5%(82/97)。产前组82例前置血管孕妇中, 孕28~32周规范促胎肺成熟完成率为96.3%(79/82);孕34周前行急诊剖宫产术10例(12.2%, 10/82), 孕32周前行急诊剖宫产术6例(7.3%, 6/82)。产前组的活产率为98.9%(88/89), 新生儿存活率为100.0%(88/88)。产时产后组活产率为15/15, 新生儿的存活率为13/15。产时产后组紧急剖宫产术分娩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值均显着低于产前组急诊剖宫产术分娩的新生儿(P均<0.05),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率、紧急输血率均显着高于产前组(P均<0.05)。结论基于高危人群前置血管的妊娠期筛查诊断管理策略是有效的, 应用该策略可改善前置血管相关的新生儿结局。对于产前筛查的前置血管孕妇, 建议孕32周前住院管理, 孕34周前严密监测早产迹象以改善围产儿结局。

冯玥莹[2](2021)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应用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疗效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估应用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prophylactic internal iliac artery balloon occlusion,IIABO)治疗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pernicious placenta previa,PPP)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该类病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2011年01月至2021年01月发表的关于IIABO应用于植入型PPP患者的文献。根据制定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严格筛选所有收集文献,使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及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ROB)对研究中包含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提取数据后使用Rev 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16篇,其中12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4篇为随机对照试验,总样本量为1021例,球囊组共561例,对照组共4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植入型PPP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球囊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低(OR=0.39,95%CI=[0.28,0.56],P<0.00001);术中出血量少(SMD=-1.49,95%CI=[-2.11,-0.87],P<0.00001);术中输血量少(SMD=-1.76,95%CI=[-2.48,-1.03],P<0.00001);手术持续时间短(SMD=-1.21,95%CI=[-1.79,-0.63],P<0.0001);术后住院天数短(WMD=-0.97,95%CI=[-1.59,-0.36],P=0.00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OR=0.20,95%CI=[0.12,0.34],P<0.00001),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WMD=35.42,95%CI=[-34.71,105.55],P=0.32)、新生儿窒息率(OR=1.20,95%CI=[0.75,1.92],P=0.45)方面的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剖宫产术相比,IIABO联合剖宫产术可以减少植入型PPP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缩短手术持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降低子宫切除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方面两种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这为临床治疗植入型PPP患者提供选择依据。

刘艳[3](2021)在《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回顾性分析10年前后SGA及LGA相对于AGA早产儿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其变化原因,从而针对性防范孕母早产风险,避免早产发生及改善早产儿预后,即进行早产预测,早期处理,降低早产儿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科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和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所有住院早产儿且孕母及患儿病历资料完整且真实可信者,对以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1、患儿姓名、住院号、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学历、居住环境、工作情况。2、危险因素分类:(1)孕母的产前一般情况:孕母年龄、受孕方式、流产史、死产史、死胎史、早产史、不良生活习惯、不规律产检等情况。(2)孕母合并症及并发症:子宫畸形、瘢痕子宫、宫颈短、宫颈机能不全、孕期出血、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妊娠贫血、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等)、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低蛋白血症及Hellp综合征、生殖系统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牙周病、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妊娠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关节炎、抗磷脂综合征等)、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妊娠期肾脏病、妊娠合并精神障碍(抑郁症等)、妊娠合并急腹症(胰腺炎、胆囊炎、胃肠炎、阑尾炎等)、妊娠合并性疾病(梅毒、艾滋病等)等。(3)胎儿因素:胎儿性别、胎位异常、多胎妊娠、胎儿畸形、宫内窘迫、胎儿生长受限。(4)羊水、胎盘、脐带等因素:胎膜早破,胎盘结构及功能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剖等),脐带结构及功能异常(脐带绕颈、脐带短和脱垂等),羊水量及性状异常(羊水过少、羊水过多,羊水粪染等),不明原因早产。分组情况:1.根据研究对象年份分为2组: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份住院早产儿为A组,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住院早产儿为B组。2.(1)SGA组:出生体重低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2)AGA组:出生体重位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和第90百分位之间;(3)LGA组:出生体重高于同胎龄平均体重的第90百分位。根据胎龄分组1)极早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妊娠小于28周;2)早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28--31+6周;3)中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32--33+6周;4)晚期早产:早产发生在孕34--36+6周。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AGA组做对照,分别对SGA及LGA组早产儿组间危险因素比较进行卡方检验,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SGA及LGA组早产儿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做10年前后对比分析。结果:1.我院新生儿科早产儿发病率10年前30.4%(2244/7371),10年后发病率32.3%(2868/8870),10年前后早产儿发病率增加,经卡方检验得P=0.01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早产儿10年前后的一般分布情况上:性别:A组男性比例62.0%,B组男性比例54.7%,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娩方式:A组剖宫产发生率58.6%,B组为71.5%,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胎龄:A组和B组的极早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1.6%,1.2%,经卡方检验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早产儿组构成比分别为19.2%和15.7%,经卡方检验P=0.003,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中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25.8%和19.3%,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晚期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53.4%和63.9%,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A组和B组<10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1.3%和0.9%,经卡方检验比例下降无统计学意义,1000g-1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14.2%和11.8%,经卡方检验P=0.026,比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1500g-2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64.2%和56.0%,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2500g早产儿构成比分别为20.3%和31.3%,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体重百分比范围上:A组及B组的SGA构成比分别为13.0%和9.7%,经卡方检验P=0.001,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AGA构成比分别为77.8%和84.2%,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LGA构成比分别为9.2%和6.1%,经卡方检验P=0.000,比例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3.在A组中,SGA中四类中所有中前五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大到小依次均为:高中及以下学历(73.6%)、妊娠高血压疾病(60.0%)、农村居住(56/6%)、男胎(52.8%)、城镇居住(43.4%);AGA:高中及以下学历(73.3%)、男胎(63.9%)、农村居住(55.6%)、城镇居住(44.4%)、女胎(36.1%);LGA:高中及以下学历(91.0%)、男胎(66.9%)、胎膜早破(57.2%)、农村居住(51.8%)、城市居住(48.2%),在以AGA组作为对照组时,经卡方检验,S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吸烟/喝酒(P=0.00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妊娠期肾脏病(P=0.001)、性别(P=0.001)、多胎妊娠(P=0.021)、胎膜早破(P=0.000)、不明原因早产(P=0.000)。L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35岁(P=0.029)、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32)、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妊娠合并肝功能异常(P=0.000)、妊娠期甲状腺疾病(P=0.014)、多胎妊娠(P=0.013)、胎膜早破(P=0.000)、前置胎盘(P=0.000)、羊水过多(P=0.034)、羊水粪染(P=0.007)。4.在B组中,SGA中四类中所有中前五位危险因素的发生率从大到小依次均为:城镇居住(67.0%)、妊娠高血压疾病(61.9%)、高中及以下学历(58.6%)、男胎(51.6%)、女胎(48.4%);AGA:城市居住(64.0%)、高中及以下学历(62.7%)、男胎(54.3%)、女胎(45.7%)、流产及宫腔手术史(37.7%);LGA:高中及以下学历(78.5%)、男胎(65.2%)、城市居住(60.7%)、流产及宫腔手术史(55.6%)、妊娠期间的糖尿病(54.8%)。在以AGA组作为对照组时,经卡方检验,S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死胎/死产史(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子宫畸形(P=0.001)、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4)、HELLP综合征(P=0.010)、胎位异常(P=0.029)、胎儿畸形(P=0.019)、宫内窘迫(P=0.001)、胎膜早破(P=0.000)、前置胎盘(P=0.001)、脐带其他异常(P=0.000)。LGA组与AGA组在以下危险因素中的组间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试管婴儿(P=0.000)、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流产及宫腔手术史(P=0.000)、瘢痕子宫(P=0.001)、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性别(P=0.013)、多胎妊娠(P=0.000)、羊水过多(P=0.000)。5.以AGA组作为对照组,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10年前S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1,OR=4.959),多胎妊娠(P=0.0062,OR=1.621)。10年后S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脐带其它异常(P<0.0001,OR=6.51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0.0001,,OR=4.290),胎儿畸形(P=0.0005,OR=3.317),宫内窘迫(P=0.0398,OR=1.619)。6.以AGA作为对照组,将卡方检验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分析后,10年前L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1,OR=6.833),前置胎盘(P<0.0001,OR=3.853),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01,OR=3.318),胎膜早破(P<0.0001,OR=2.157)为LGA组早产儿独立危险因素。10年后LGA组的高危因素根据OR值由大到小排名依次为:妊娠期间的糖尿病(P<0.0001,OR=4.759)、羊水过多(P<0.0001,OR=4.422)、瘢痕子宫(P<0.0001,OR=4.293)、高中及以下学历(P=0.0038,OR=1.933)、流产及宫腔手术史(P=0.0112,OR=1.637)、男胎(P=0.0152,OR=1.621)。结论:1.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现在的发病率较10年前增加。2.在10年前后的早产儿一般情况分布上,男胎比例较前下降,剖宫产的比例增加,晚期早产儿、AGA及出生体重>2500g的早产儿的比例均上升。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0年前为SGA的首位高危因素,现为SGA的第三位高危因素,妊娠期的糖尿病始终是10年前后LGA早产儿的首位高危因素。4.宫内窘迫、胎儿畸形、脐带其它异常成为10年后SGA独立高危因素,其中脐带其它异常成为SGA首位高危因素。

马金梅[4](2021)在《延安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3474例病例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性收集2016年-2020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剖宫产术后再妊娠患者的病例资料,对其再次妊娠间隔时间及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希望为剖宫产术后有继续妊娠意愿的妇女提供有关妊娠间隔的指导,获得更好的母儿结局。方法:通过我院病案浏览器,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三个产科病区住院进行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妊娠的单胎妊娠孕妇病例,通过病历已书写病史来回访患者的不同妊娠间隔时间及妊娠结局。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3474例研究对象按再次妊娠间隔时间(N)分为五组:N≤1年、1<N≤2年、2<N≤5年、5<N≤10年组、N>10年。通过浏览器详细记录孕妇的年龄(<35岁、≥35岁)、孕周、孕次、体重指数、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记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包括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情况;胎盘异常情况(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不完全性子宫破裂、完全性子宫破裂);新生儿不良结局(早产儿、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将数据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总结数据的特征及随年份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是构成比。结果:1.不同妊娠间隔时间的孕妇人数对比:本研究最终纳入有完整病历的3474例孕妇。其中N≤1年组18人,约占0.52%;1<N≤2年组211人,约占6.07%;2<N≤5年组1540人,约占44.33%;5<N≤10年组1394人,约占40.13%;N>10年组为311人,约占8.95%,见图1。2.五组产妇一般资料分析:五组产妇在年龄上,1<N≤2年组平均年龄最小,为(27.98±3.50)岁,N>10年组平均年龄最大,为(35.58±3.43)岁。可见随着妊娠间隔时间的延长,生育年龄在逐渐增长。其中<35岁有2731人,约占78.61%;≥35岁有743人,约占21.39%。且在1<N≤2年组<35岁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最大(约94.79%),N>10年组>35岁的人数所占的比例最大(约64.63%)。五组产妇在2<N≤5年组平均孕次最少,为(2.68±0.85)次,在N>10年组平均孕次最多,为(3.26±1.08)次。N<5年孕妇的孕次基本保持稳定。五组产妇在N>10年组平均孕周最小,为(37.81±2.68)周;妊娠间隔时间小于10年中,其中1<N≤2年组平均孕周最小,为(38.12±1.19)周。N<10年孕周基本保持稳定。五组产妇在1<N≤2年组平均BMI最低,为(27.04±3.20)kg/m2,在N>10年组平均BMI最高,为(28.14±3.40)kg/m2。N<5年孕妇BMI基本保持稳定。随着妊娠间隔时间的延长,产妇年龄在增长,孕次较多,孕周偏小,体重指数偏高。见表1。3.五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比较:N>10年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共发生32例,发病率最高,为10.29%,包括7例妊娠期高血压,12例子痫前期,13例重度子痫前期;5<N≤10年组共发生103例,发病率为7.39%,包括31例妊娠期高血压,37例子痫前期,35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N≤5年组发病率为5.78%,包括29例妊娠期高血压,43例子痫前期,1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N≤2年组发病率为2.37%,包括2例妊娠期高血压,3例子痫前期。从图二中可以得知,随着妊娠间隔时间的延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五组产妇在1<N≤2年组患GDM的发病率最高,为7.58%,除<1年组因病例数极少,其余组GDM的发病率基本趋于一致。见图2及表2。4.五组产妇胎盘异常发病率比较:前置胎盘共发生62例(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24例,完全性前置胎盘19例,边缘性前置胎盘6例,部分性前置胎盘13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5例,子宫切除1例),其中小于1年组胎盘异常0例。1<N≤2年组前置胎盘有11例,发病率最高,为5.21%,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3例;5<N≤10年组共发生28例,发病率为2.01%,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11例;2<N≤5年组发病率为1.36%,包括凶险性前置胎盘10例,其中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行子宫切除1例;N>10年组发病率为0.64%;五组产妇胎盘早剥38例,1<N≤2年组胎盘早剥有9例,发病率最高,为4.27%;5<N≤10年组发病率为0.44%。五组产妇胎盘粘连在2<N≤5年组和5<N≤10年组的发病率较低,分别为0.45%和0.50%;在1<N≤2年组和>10年组的发病率分别为0.95%和0.96%。五组产妇胎盘植入的发病率在1<N≤2年组最高,为1.42%,其余组的发病率均较低。且五组产妇中胎盘异常情况在1<N≤2年组发生率最高,为11.85%(25/211);在2<N≤5年组较低,为3.18%(49/1540)。见表3。5.五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的比较:N≤1年组孕妇共纳入18例,因例数较少,未发现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完全性子宫破裂4例。1<N≤2年组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不完全性子宫破裂、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病率分别为:8.53%、1.90%、9.95%、0.00%;2<N≤5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6.63%、1.82%、10.84%、0.06%;5<N≤10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9.90%、1.58%、9.40%、0.22%;N>10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12.54%、2.89%、12.86%、0.00%;其中N>10年组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出血、不完全性子宫破裂发病率均最高,分别为12.54%、2.89%、12.86%。2<N≤5年组孕妇胎膜早破发病率最低,为6.36%,小于2年且大于5年胎膜早破的发病率在逐渐呈上升趋势;产后出血和不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病率在妊娠间隔时间大于1年且小于10年间无明显变化。完全性子宫破裂的发病率在各组均最低,且在妊娠间隔时间小于2年内未发生,考虑可能与剖宫产术后2年内再次妊娠者在孕早期已终止妊娠有关。见表4。6.五组孕妇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的比较:N≤1年组孕妇共纳入18例,发生1例巨大胎儿,因例数较少,未发现有其他不良结局发生。1<N≤2年组孕妇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巨大胎儿、胎儿窘迫、胎死宫内的发病率分别为:11.3%、0.47%、2.37%、2.84%、0.00%,早产儿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胎儿窘迫;2<N≤5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2.66%、1.23%、4.74%、1.23%、0.26%,巨大胎儿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与胎儿窘迫的发病率均较低且一致;5<N≤10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4.73%、1.36%、3.80%、2.15%、0.22%,早产儿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巨大胎儿;N>10年组孕妇上述发病率分别为:8.03%、0.00%、4.50%、0.64%、0.64%,早产儿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巨大胎儿。其中早产儿在2<N≤5年组的发病率最低,小于2年且大于5年的发病率在逐渐升高,与胎膜早破的发病率趋势一致;巨大胎儿的发病率趋势在妊娠间隔时间大于5年后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低出生体重儿、胎儿窘迫的发病率随着年份变化无明显特征。不明原因的胎死宫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见表5。7.五组孕妇分娩方式的比较:本研究共纳入3474例患者,其中选择再次剖宫产的有3364例,占96.83%;选择阴道分娩的有110例,占3.17%。见表6。结论:1.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妇,其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与妊娠间隔时间的长短有关。本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2~5年内母婴并发症较少。因此,建议剖宫产术后有继续妊娠意愿的妇女在妊娠间隔2~5年内再次妊娠能获得更好的母儿结局。

卢爱华,郑操[5](2021)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的临床风险因素及产科预后并发症出现率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临床风险因素及产科预后并发症出现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住院且分娩的80例前置胎盘孕产妇资料,根据胎盘是否附着在子宫瘢痕处以及有无剖宫产史将产妇分为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59例和凶险性前置胎盘组21例,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孕产妇的孕次、孕周、年龄、并发症发生率、子宫切除率、胎盘植入率以及宫腔手术次数等临床资料。结果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和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孕产妇在孕次、孕周、年龄以及宫腔手术次数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比较,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孕产妇的早产率、多次宫腔手术比例以及高龄孕妇比例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和凶险性前置胎盘组孕产妇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子宫切除率、平均输血量、输血率、子宫动脉栓塞率、子宫腔碘仿纱布填塞率、产后大出血率、胎盘植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出现大出血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凶险性前置胎盘风险性评估对瘢痕子宫再生育妇女尤为重要,对此类孕产妇应加强孕期监测及孕前咨询,以便降低不良产科预后并发症出现率。

费爱梅,周晔,阮吉明[6](2021)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风险及其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9月-2019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4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一般资料,分析产后出血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产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144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中,其中有68例(47.22%)发生产后出血;76例(52.48%)未发生产后出血。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与此次妊娠基本情况(胎盘植入、胎盘粘连、前置胎盘类型、本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时间)及前次剖宫产基本情况(前次前置胎盘、前次剖宫产医院分级、前次剖宫产是否产程中手术)有明显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盘植入(OR=4.168,95%CI:2.240~7.755)、胎盘粘连(OR=15.124,95%CI:2.786~82.102)、前置胎盘类型(OR=4.540,95%CI:1.842~11.190)及本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时间(OR=4.002,95%CI:2.391~6.698)是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胎盘植入、胎盘粘连、中央型前置胎盘及本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时间<3年均是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引起足够重视。

高妍[7](2021)在《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由于胎盘植入能够引发许多不良围生期妊娠并发疾病,该病种已被人们划分为妇产科的一类危重症疾病,权威文献报道,该病产时失血量90%产妇超过3000ml,10%产妇产时可达10000ml以上的失血量,患者子宫切除率55%,患者病死率达7%。基于此,本研究根据公认的胎盘植入超声评分量表,拟建立胎盘植入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并分析诊断阈值。根据联合评分预测模型筛选出诊断结果≥5分预估为胎盘植入且均在我院行超声引导腹主动脉球囊预置阻断术的患者,分析球囊放置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探讨超声引导预置腹主动脉球囊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拟为临床提供一套针对胎盘植入的完整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8月我院产后确诊前置胎盘患者病例120例,以剖宫产手术情况或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分组,包括正常、粘连组(正常前置胎盘不伴植入52例,粘连型胎盘植入25例)和植入组(植入型胎盘植入38例,穿透型胎盘植入5例),分析两组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检查指标。建制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并分析模型诊断阈值、灵敏性及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漏诊及误诊率。两种方法对疾病诊断的一致性比较使用kappa检验。2、模型诊断结果中,其中39例孕妇分值≥5分预估为胎盘植入,筛选出其中19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该19例患者均在我院行术中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分析19例患者的剖腹产产时失血量、子宫切除及其他相关指标。结果:1、本研究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国内外公认的引发胎盘植入的高危因素和胎盘植入典型超声图像特征,对公认的胎盘植入超声评分量表加以编制,建立联合评分预测模型,模型中的统计项目包括胎盘厚度、胎盘与子宫蜕膜界面的连续性、胎盘覆盖处子宫肌层低回声带厚度、胎盘血窦、胎盘内及胎盘后方子宫肌层内血流信号、膀胱线、剖宫产史、既往阴道分娩或流产史,每项赋值2分,总分16分。2、将120位孕妇超声图像特征和病史依照联合评分预测模型进行赋分,正常、粘连组评分结果:中位数为2,第25和75百分位数分别为1和3,植入组评分结果:中位数为6,第25和75百分位数分别为5和9,组间比较P<0.001。ROC曲线分析截断值为5分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762,诊断效能最好,即联合评分模型诊断结果≥5分时预估为胎盘植入,<5分时预估为正常胎盘或粘连型胎盘。以5分为诊断阈值,模型诊断为正常、粘连组81例,植入组39例。金标准确诊为正常、粘连组77例,植入组43例。诊断灵敏性为81.4%、特异性为94.8%,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各为89.7%、90.1%,漏诊率18.6%,误诊率5.2%。kappa检验对联合评分预测模型诊断胎盘植入与诊断金标准结果进行一致性分析,K值为0.778,P<0.001,两者诊断具有一致性,一致性较好。3、筛选出的19例行球囊介入手术的患者,球囊放置成功率100%,同多数文章记载数据一致,剖腹产产时失血量820(620,1600)ml,平均(1216.3±769.2)ml,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的3000ml出血量,患者行子宫切除手术概率26.3%(5/19),较文献报告的55%切除率低。结论:1、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分析结果≥5分,判断为植入组,<5分判断为正常、粘连组,诊断灵敏性81.4%,特异性94.8%,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各为89.7%、90.1%,漏诊率18.6%,误诊率5.2%,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对于帮助产科医生提早了解孕妇病情,针对孕妇病情做出最妥帖的治疗预案有极大的意义。2、当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分析结果≥5分时选用超声辅助球囊介入术,不仅有减少产妇分娩期间失血量的疗效,还能降低生殖器官的切除率,产妇及胎儿的安全也能得到一定的保障。通过随访发现,胎盘植入子宫肌层的深度以及侵入的范围对后续治疗方式的选择有较大影响。3、使用联合评分预测模型进行诊断时,位于子宫后壁的前置胎盘,且产妇行剖宫产、人流术终止妊娠等孕产史复杂的情况下,较容易出现误诊,此时检查者要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情况作出诊断。

李小巧[8](2020)在《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指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指征,为降低产科子宫切除术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2015年行急诊子宫切除术的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06—2010年收治的39例患者分为前5年组,将2011—2015年收治的32例患者分为后5年组。比较前5年组与后5年组患者年龄、分娩孕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占比、分娩方式、出血量、住院时间、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指征、产妇及围产儿结局。结果前5年组急诊子宫切除术39例,占54.93%,后5年组急诊子宫切除术32例,占45.07%。2组患者年龄、分娩孕周、分娩方式、失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因素导致产科出血33例(46.48%);宫缩乏力19例(26.76%);凝血功能异常9例(12.68%)。2组患者子宫收缩乏力、胎盘着床异常、前置胎盘伴植入、凶险性前置胎盘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10年来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的手术指征发生了变化,近5年来,胎盘因素所导致的产科出血是其最主要手术指征,凶险性前置胎盘导致子宫切除术发生率明显上升,严格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是降低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李宁[9](2020)在《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孕妇明显增多,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也相应升高,常可引起严重的产时、产后大出血、并发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甚至导致急诊子宫切除,严重威胁母婴安全。现通过对近6年来我院收治的32例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以提高对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认识及围术期处理能力。

罗荣光[10](2020)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可引发剖宫产术中危及孕产妇生命的灾难性大出血。为了减少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减低子宫切除率,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如静脉滴注缩宫素、注射麦角新碱、纱布及Bakri球囊填塞子宫腔、子宫局部加压缝合、B-Lynch缝合及子宫动脉或其分支结扎术等方法,但仍然无法避免因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常常需要通过子宫切除术来拯救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的生命。近二十年来,随着介入放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介入放射学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技术主要包括预防性/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双侧髂内/总动脉内球囊阻断,子宫动脉栓塞术等。其中,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球内囊阻断技术常被认为是减少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最有价值的拯救措施,在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子宫切除率方面较其他方法或措施更有优势。但是仍缺少高级别的随机对照性研究的循证医学证据,同时该技术本身也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血栓形成是其严重并发症之一。迄今为止,对于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还没有获得完全一致的共识。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是否有益,有无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方法和措施,什么时机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最佳等问题也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1)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一步探索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的临床价值。(2)回顾性分析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该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进一步提供实践依据。(3)比较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对母婴结局的影响。资料与方法:(一)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检索和收集2012年01月至2019年12月间所有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孕产妇的电子病历资料,按照剖宫产术中是否应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而对照组在剖宫产术中没有应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收集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龄、孕产次、剖宫产次等;可能影响妊娠结局的协变量或混杂因素指标包括盆腔子宫周围粘连与否、子宫肌层缺失与否、子宫表面有无怒张血管、胎盘主体所在的位置、前置胎盘的类型、有无胎盘植入及胎盘植入的类型等。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5.0中PSM模块运用Logistic回归估计倾向性评分值,采取1∶1最临近匹配法进行研究对象匹配,设卡钳值为0.01。比较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及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体重等的差异是否有无统计学意义,检验水准设为a=0.05。(二)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收集因凶险性前置胎盘于2016年03月至2019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剖宫产术中采用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以减少术中出血的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根据是否采用了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栓发生率,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差异,同时探讨有效治疗血栓的方法。检验水准设为a=0.05。(三)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回顾性分析2016年03月至2019年12月因凶险性前置胎盘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并在剖宫产术中采用了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的孕产妇的病历资料。按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分组;A组:分离盆腔粘连完毕后于切开子宫前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B组:切开子宫并取出胎儿的过程中,但未夹闭或剪断脐之前充盈球囊行肾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C组:胎儿完全娩出且脐带已夹闭或剪断后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比较三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血栓发生率的差异。检验水准设为a=0.05。结果:(一)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经过检索我院电子病历系统及阅读孕产妇电子病历资料,最终符合入选标准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例数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67例。采用倾向性评分法匹配后最终成功匹配纳入统计学分析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分别为实验组40例,对照组32例;匹配后两组孕产妇基线资料、混杂因素(协变量)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Z=-3.12,P=0.002)、输血量(Z=-2.00,P=0.045)、输血率(X2=4.06,P=0.04)等结局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上述指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两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子宫切除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但实验组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实验组10%(4/40)、对照组25%(8/32)。两组孕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术后孕产妇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本研究中有40名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符合入选标准。其中对照组20例,未采用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成,剖宫产术后发生血栓形成6例(6/20,30%),但均无明显阳性症状及血栓相关后遗症;实验组20例,采用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预防血栓成,术后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两组间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4.90,P=0.02);两组间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69,P=0.50)。治疗血栓的方法有全身抗凝、插管溶栓及插管抗凝,6例患者中有1例失访,另5例血栓经治疗后完全溶解。本研究中所有孕妇均未出现其他与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有关的不良后果或并发症。(三)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共39例孕产妇符合纳入本研究标准,其中A组17例,B组8例,C组14例。三组孕产妇基线资料包括年龄、孕天、孕次、产次、剖宫产次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孕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新生儿1 min-Apgar评分、子宫切除率、血栓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暂性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能够有效减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中的出血量,减少剖宫产术中输血量,降低剖宫产术中输血率;在减少剖宫产术子宫切除率方面也起到积极作用。并且不明显延长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剖宫产术后的住院天数、不对新生儿产生明显的危害。(2)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持续低流量灌注稀肝素盐水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的血栓形成,并且无增大剖宫产术中出血量的风险。(3)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不同时机充盈球囊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并未对孕产妇及新生儿产生明显的不同结局。

二、前置胎盘32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前置胎盘3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应用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疗效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纳入与排除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检索方法
    2.3 研究指标
    2.4 文献筛选
    2.5 数据提取
    2.6 文献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
    2.7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检索结果
    3.2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质量评价及偏倚风险评估
    3.3 Meta分析结果
        3.3.1 子宫切除例数比较
        3.3.2 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3.3.3 术中输血量的比较
        3.3.4 手术持续时间的比较
        3.3.5 术后住院天数的比较
        3.3.6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3.3.7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比较
        3.3.8 新生儿窒息率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Meta分析结果讨论
    4.2 本文局限性及展望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介入治疗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应用
    参考文献

(3)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概述
    2.2 住院早产儿的危险因素
        2.2.1 早产与孕母产前一般情况
        2.2.2 早产与孕母基础疾病及妊娠期并发症
        2.2.3 早产与胎儿因素
        2.2.4 早产与羊水、胎盘、脐带因素
    2.3 小结与展望
第3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病例来源
        3.1.2 纳入标准
        3.1.3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数据收集
        3.2.2 分组情况
    3.3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一般资料
        4.1.1 10 年前后两组早产儿发病率
        4.1.2 10 年前后早产儿基本情况及构成比
    4.2 危险因素
        4.2.1 孕母产前一般情况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2 孕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3 胎儿因素相关的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2.4 10 年前后羊水、胎盘及脐带等危险因素分布情况及发生率比较
    4.3 多因素Logistic分析
        4.3.1 不同体重百分比范围早产儿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孕母产前一般情况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5.2 孕母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危险因素探讨
    5.3 胎儿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探讨
    5.4 羊水、胎盘、脐带等因素有关的危险因素探讨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延安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3474例病例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第二章 结果
    2.1 不同妊娠间隔时间的孕妇人数对比
    2.2 五组产妇一般资料的分析
    2.3 五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比较
    2.4 五组产妇胎盘异常情况发病率的比较
    2.5 五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的比较
    2.6 五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病率的比较
    2.7 五组产妇分娩方式的比较
第三章 讨论
    3.1 五组产妇人数及一般资料的分析
    3.2 五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的比较
    3.3 五组产妇胎盘异常情况发病率的比较
    3.4 五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病率的比较
    3.5 五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病率的比较
    3.6 分娩方式的比较
    3.7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间隔时间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的临床风险因素及产科预后并发症出现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孕产妇预后情况及术中情况比较
    2.3 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出现大出血危险因素分析
    2.4 凶险性前置胎盘后壁组和前壁组预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3.1 凶险性前置胎盘发生率升高
    3.2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临床风险因素及产科预后并发症发生率
    3.3 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出现大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6)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情况分析
    2.2 影响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7)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 胎盘植入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对胎盘植入的预测价值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1、正常、粘连组和植入组临床资料比较
        2、超声图像特征和胎盘植入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
        3、建立超声图像特征和胎盘植入高危因素联合评分预测模型
        4、正常、粘连组和植入组评分诊断结果比较
        5、联合评分预测模型对胎盘植入的诊断效能
    (三)讨论
第二部 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胎盘植入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仪器与方法
        3、统计学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胎盘植入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8)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指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2.2 相关临床指标
    2.3 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指征
    2.4 产妇及围产儿结局
3 讨论

(9)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观察指标
    1.3 终止妊娠方式及处理措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比较
    2.2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3 讨论
    3.1 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危害
    3.2 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处理体会
        3.2.1 把握手术时间
        3.2.2 重视术前评估
        3.2.3 优化手术细节

(10)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1.1 引言
    1.2 资料与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结论
第2章 持续低流量稀肝素盐水灌注预防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相关血栓形成的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结论
第3章 不同时机行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资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介入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四、前置胎盘32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妊娠期筛查诊断管理策略前置血管孕妇的临床结局[J]. 潘秀玉,郑峥,周蓓,颜璨,丁文,钟俊敏,陈运山,张国正,刘慧姝.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1(10)
  • [2]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封堵术应用于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疗效的Meta分析[D]. 冯玥莹. 南昌大学, 2021(01)
  • [3]10年前后非适于胎龄早产儿高危因素分析[D]. 刘艳. 吉林大学, 2021(01)
  • [4]延安市某三甲医院近五年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3474例病例特征分析[D]. 马金梅. 延安大学, 2021(11)
  • [5]凶险性前置胎盘孕产妇的临床风险因素及产科预后并发症出现率分析[J]. 卢爱华,郑操. 中国妇幼保健, 2021(07)
  • [6]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产后出血风险预测模型分析[J]. 费爱梅,周晔,阮吉明. 中国妇幼保健, 2021(05)
  • [7]超声引导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研究[D]. 高妍.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8]产科急诊子宫切除术指征分析[J]. 李小巧.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36)
  • [9]疤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诊治分析[J]. 李宁.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0(11)
  • [10]暂时性肾下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D]. 罗荣光. 南昌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前置胎盘32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