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工业标准 自来水笔及其笔尖(论文文献综述)
郝瑞光[1](2010)在《分散剂选择对中性墨水稳定性与书写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已成为中性笔的生产和销售大国,但技术含量较高的中性墨水仍主要依赖进口。进口墨水价格昂贵,成为我国制笔企业的负担,导致我国制笔企业成为国外墨水企业的“利润搬运工”,使我国制笔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丧失了主动权,同时也制约了我国由制笔大国向制笔强国的迈进。因此深入研究中性墨水制备工艺,解决制备过程中的技术瓶颈,实现高品质中性墨水的国产化对推动我国中性笔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性笔墨水稳定性差、墨水流变性达不到要求是制约国产中性墨水品质的最大技术瓶颈,严重影响了我国中性笔行业的健康发展。选择适宜的分散剂不仅赋予颜料在体系中良好的分散性,而且对墨水体系的稳定性、流变性能也有很大影响,分散剂选择得当可实现墨水体系分散、稳定和流变性能的良好兼顾。目前市场上的分散剂种类、品牌繁杂,且分散剂的实际使用效果又受到中性墨水特殊体系环境影响,因此适宜分散剂的选择较为困难,一直是中性墨水技术开发的难题。本课题以相关理论为基础,在大量实验基础上筛选出一系列适合中性墨水体系的分散剂,经小试验证,所制备的中性墨水品质达到了国外知名品牌水平。本课题以实现优质黑色中性墨水的自主研发与生产为目标,主要对中性墨水体系构成、分散剂种类、结构及分散机理进行了阐述,对分散剂进行了选择,选取了非离子型分散剂OP、阴离子分散剂5029、高分子分散剂K30,着重研究了各分散剂在中性墨水体系的主要作用及其负面影响。首先通过色浆的微观分散对比了OP、5029、K30它们的分散效率,并通过高速离心和恒温加热实验考察了不同类型分散剂对中性墨水稳定性的影响,指出OP有利于提高体系的分散效率,K30对体系稳定性有利。其次通过粘度计测量出各类分散剂对中性墨水粘度、触变的影响,指出阴离子分散剂5029可实现体系稳定和流变性能很好的兼顾;最后通过划线证明了各类分散剂对中性墨水书写性能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各分散剂的用量。研究表明:单独采用阴离子型分散剂5029制备的中性墨水稳定性较差;单独使用非离子型分散剂OP制备中性墨水,无法同时兼顾颜料的分散性与触变性,OP过低达不到颜料分散效果,OP的使用量过高则会导致墨水体系触变指数偏低,墨水流变性能差;K30体系分散稳定性能好,但对体系粘度、触变影响较大,严重影响了体系的流变性能,最后通过阴离子型分散剂5029和非离子型分散剂OP和高分子分散剂K30的复配,制备出兼顾良好的分散性、稳定性、触变性中性墨水,使其书写流畅,出墨均匀,各方面指标都优越的中性墨水。
二、日本工业标准 自来水笔及其笔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工业标准 自来水笔及其笔尖(论文提纲范文)
(1)分散剂选择对中性墨水稳定性与书写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中性笔 |
1.1.1 中性笔简介 |
1.1.2 中性笔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
1.2 中性墨水 |
1.2.1 中性墨水简介 |
1.2.2 中性墨水发展状况及市场分析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本论文涉及的主要技术背景 |
1.5.1 中性墨水体系构成 |
1.5.2 中性墨水生产工艺流程 |
1.5.3 中性墨水主要性能指标 |
第二章 水性体系中颜料的分散机理及分散剂的选择 |
2.1 引言 |
2.2 颜料的分散稳定过程 |
2.2.1 颜料的润湿 |
2.2.2 颜料粒子的分散 |
2.2.3 颜料粒子的稳定 |
2.3 分散剂的种类及其稳定机理 |
2.3.1 颜料体系中常用的分散剂 |
2.3.2 体系中分散剂的稳定机理 |
2.4 分散剂的选择 |
2.4.1 选择中性墨水分散剂应注意事项 |
2.4.2 分散剂的选择 |
2.4.3 本实验分散剂及各自性能 |
2.4.4 中性墨水分散性表征 |
第三章 分散剂对中性墨水稳定性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原料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3 实验方法 |
3.2.3.1 中性墨水色浆制备 |
3.2.3.2 中性墨水样品制备 |
3.2.4 测试与表征 |
3.2.4.1 分散效率的表征 |
3.2.4.2 恒温加热实验 |
3.2.4.3 高速离心实验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分散效率的表征 |
3.3.2 不同分散剂对中性墨水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
3.3.2.1 恒温加热实验 |
3.3.2.2 高速离心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分散剂对中性墨水流变性能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原料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2.3 实验方法 |
4.2.3.1 中性墨水色浆制备 |
4.2.3.2 中性墨水样品制备 |
4.2.4 测试与表征 |
4.2.4.1 中性墨水表观粘度的测定 |
4.2.4.2 触变指数的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分散剂对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 |
4.3.1.1 分散剂OP 对中性墨水流变性能的影响 |
4.3.1.2 分散剂5029 对中性墨水流变性能的影响 |
4.3.1.3 分散剂K30 对中性墨水流变性能的影响 |
4.3.2 增稠剂对中性墨水流变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 |
4.3.2.1 增稠剂D 用量对中性墨水流变性能的影响 |
4.3.2.2 增稠剂对中性墨水稳定性能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分散剂对中性墨水书写性能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实验原料 |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5.2.3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单一分散剂对中性墨水书写性能的影响 |
5.3.2 复配分散剂对中性墨水书写性能的影响 |
5.3.2.1 增加OP 用量对中性墨水书写性能的影响 |
5.3.2.2 增加5029 用量对中性墨水书写性能的影响 |
5.3.2.3 增加K30 用量对中性墨水书写性能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创新点 |
6.1 论文总结 |
6.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四、日本工业标准 自来水笔及其笔尖(论文参考文献)
- [1]分散剂选择对中性墨水稳定性与书写性能影响的研究[D]. 郝瑞光. 太原理工大学,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