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模拟题(二)

中考数学模拟题(二)

一、中考数学模拟题(二)(论文文献综述)

张燕楠[1](2020)在《九年级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障碍、成因及对策分析》文中认为二次函数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如果学不好二次函数,高中的数学学习也会受到影响。大部分学生对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导致得分率屡屡较低。这就表明初中学生在二次函数学习板块存在较大的问题,若想获得高分突破难点,应找出学习过程中造成困难的实际原因。本文以西宁市第二中学九年级普通班与实验班为样本进行研究设计,明确此次研究的理论基础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指明研究目的。同时对两个班级学习二次函数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测试调查,一方面深入分析学生对二次函数概念、图象及性质、解析式、综合应用等掌握情况了,另一方面通过问卷初步了解学生在二次函数学习中的困难,为下文进一步研究得出有效数据。数据分析表明两个班级的学生在二次函数学习中主要的障碍有概念的符号化、解析式求解难,图象与表达式难、图形平移难、实际应用问题以及综合题的学习难,对形成障碍的原因,本文从二次函数这一知识点自身和学生主体以及其他原因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对有关的障碍提出相应的对策,第一,学生必须要了解与之相关的基本概念;第二,学生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解题的思路与技巧,从而找出最佳的解题方式;最后从教师和学生两者出发,加强沟通减少认知差异,从而获得教学效率与学习激情。本次研究以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实际情况作为依据,以问卷调查和测试法为主要方法,结合认知发展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深入分析得出初中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主要困难与学习原因,提出来相应有效策略,以期能够为西宁市初中二次函数教学带来一定帮助,也为其他地区相应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赵青[2](2019)在《2014-2018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统计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中考作为初中向高中过渡的重要节点,是对学生经历基础教育培养的重要评价。因此研究中考数学真题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专业修养的提升以及学生高效备考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2014年—2018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从试题结构、试题难度、试题考点三方面对中考真题进行详细分析,对“函数与变量”在中考题中的考法进行详细分析,并分析了中考真题中的数学能力。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的总体结构稳定;历年试题包含的知识模块和考查分值比例依次为数与代数约14.8%,方程与不等式约为4.6%,变量与函数约为21.2%,空间与图形约为50.5%,概率与统计约为11.8%;试题的难度设置适中,且变化幅度较小;函数与变量的考查是数学试题的一个重难点,需要考生和老师共同努力突破该难点;在能力方面主要考查考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初中学生必备的各种数学能力要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加强训练,以解决各种问题。在本文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从复习阶段的教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和三轮复习模式三方面给出教师一些教学建议,从梳理知识框架、学生的学法和模拟训练三方面给出备考考生一些备考复习建议。

卫德彬,阮征,陈方勇[3](2018)在《微课助力中考代数复习课的优势剖析》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微课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广泛应用的现状,提出微课助力中考代数复习课的新型教学模式.应用微课辅助中考复习,合理配时助力学生"状态饱满"迎战中考复习;巧用梯度练习助力学生"公平"迎战中考复习;碎化知识助力学生"灵活"迎战中考复习;重整复习模块助力学生"清晰"迎战中考复习;科学分析命题趋势助力学生"冷静"迎战中考复习.微课必能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法宝.

郑雪辉[4](2018)在《中考化学模拟试题的测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模拟考试是中考前必备的一项工作,模拟试题的命制与评价是教育工作者应该研究的问题,但从文献资料的分析中发现研究者大多是对中考试题命制和评价、备考策略等进行研究,而对模拟试题的研究比较少,特别是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测量评价研究更缺乏,对中考化学模拟试题的测评研究将使中学教育的教学和研究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经文献探讨、结合实际,构建了试题测评的能力指标,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能力3个一级指标以及化学用语记忆能力等10个二级指标。采用了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广州市花都区某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初三学生共316人作为样本。运用了教育测量、评价和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将模拟试题与中考试题的内容、能力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对样本的二次模拟试题采用了描述性统计(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Q-Q检验、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推断性统计(u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全面分析模拟试题,定位化学备考的重点和难点,比较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业成就类型、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差异。经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一模总体信度是0.942,效度是0.916。一模中重点中学信度是0.790,效度是0.749;一模中普通中学信度是0.924,效度是0.870。二模中重点中学信度是0.849,效度是0.754;二模中普通中学信度是0.938,效度是0.916。说明二次模拟测试,不管是在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进行测评,模拟试题都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2)一模总体平均难度是0.211,平均区分度是0.474。一模中重点中学平均难度是0.114,平均区分度是0.189;一模中普通中学平均难度是0.371,平均区分度是0.579。二模中重点中学平均难度是0.196,平均区分度是0.299;二模中普通中学平均难度是0.363,平均区分度是0.170。说明二次模拟测试,不管是在重点中学还是普通中学进行测评,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都比较低,鉴别力不够。(3)进行了模拟试题和中考试题的分析和对比,发现试题结构、题型、重难点一致,试题容量相似,试题内容效度和构造效度高。模拟试题对复习备考具有良好的指引性和预测性。(4)在0.01置性水平,一模中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学生在一级能力指标上响应的备考重点和难点相同,是记忆能力和应用能力,在二级能力指标上响应的备考重点有差异,难点相同,是科学探究能力。(5)在0.01置性水平,二模与一模比较:重点中学在能力指标上响应的备考重点发生了迁移,变成了理解能力,普通中学在能力指标上响应的备考重点不变;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在一级能力指标上响应的难点不变,而在二级能力指标上响应的备考难点发生了迁移。(6)在0.01和0.05置性水平,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业成就类型学生的学习水平有明显差异,普通中学低于重点中学,学困生低于学优生;普通中学的男女生学习水平无明显差异,重点中学的女生在记忆能力、理解能力低于男生。(7)对不同类别的学生一级能力指标与测试总分之间进行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可预测不同类别学生中考化学成绩的数学线性回归模型方程。本研究创新之处是首次对中考化学模拟试题进行概念操作化,建立科学系统的能力指标评价体系;通过一级能力指标和测试总分之间的相关性定位出备考重点;通过样本在能力指标的平均得分率定位出备考难点;通过数理统计数据实证了备考的重点和难点会随着人和时间发生迁移的结论;实证了学生学习个体差异性和共同性。这些在模拟试题研究中是首次发现。

霍锐泉[5](2014)在《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命制的思路》文中提出中考复习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初中内容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以达到查漏补缺、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成绩,为提高中考复习的有效性,以模拟试题为载体进行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模拟试题的质量就成为关键.一、确立指导思想课标是命题的主要依据,目前中考数学命题主要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进行命题,但201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所以有必要关注新课

于洁[6](2013)在《从初中课改看中考数学发展方向》文中提出随着初中数学的不断课程改革,以新课改为指导思想的中考数学在命题上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而中考试题的不断革新就是积极支持课程和教学改革,通过命题方向的改变来指导我们合理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灵活安排备考复习计划和相应练习,本文从国内外考试评价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开始研究,通过对新课改的成效的研究,通过对中考数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及课改与中考数学命题的关系来分析新课改下中考数学的发展方向。通过对中考数学试卷的分析与评价来预测未来中考数学发展的方向,使我们能更深刻的认识新课程改革和中考命题改革的关系,更有利于我们把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并不断的在实践中改进。努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终身学习数学的能力。

何磊[7](2009)在《基于“掌握学习”和“元认知”理论下的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文中认为中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一次重要考试,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水平及能力的一次综合测试,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评价,更是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全面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行动纲领和基本要求,要求中指出:数学学业考试应有利于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益和效率,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综合、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由此可见,如何开展教学,尤其是如何开展初三复习课教学来实现以上目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对昆十六中初三学生数学复习情况的调查、访谈、及课堂观察,发现目前的复习课教学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思考时间过少,重结果而不重过程,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等问题。因此,研究主要基于为初中数学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正确指导学生的初三数学总复习。研究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课堂观察法及统计比较法分析昆十六中初三数学复习情况现状;根据掌握学习理论和元认知理论,结合案例研究,构建初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策略,论述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方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案例。研究构建了三条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①梳理初中数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提炼总结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②对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加以展开、纵向深入,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剖析,围绕典型问题进行集中训练;③模拟训练,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论文得出了五条结论:第一,初三数学复习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第二,初三数学复习要注重体验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第三,初三数学复习要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第四,初三数学复习要注重创新,提高综合解题能力;第五,初三数学复习要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朱建明[8](2005)在《数学课程标准下的中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无论在理念,还是在内容上都有着质的差别,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中考有许多实践和理论问题亟待解决,而这些问题的有效解决,可以在继承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使数学中考的实饯和理论有所创新和突破。为此,作者主要研究了以下三个方面: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中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数学中考的命题、数学中考的评价。首先,从数学中考的基本理论、依据开始,突出研究了新课程标准下的评价理念;其次,结合实例详细阐述了数学中考考试说明的作用和内容,探讨了数学中考命题的四个原则,以此为基础,对数学中考命题的操作的五个关键环节:明确命题内容、构建试卷结构、编制双向细目表、试题的命制和调整、试卷的难度预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接着对中考数学的命题技术进行了提炼和总结,为2005年南京市中考数学命题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再次,对中考数学试卷的评价的作用、意义、内容和操作进行了探索,并提供了2005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分析和南京市数学教师对中考数学试卷的评价,由于作者的工作性质,这些评价工作更多地关注了初中数学教学方面。在研究过程中,作者紧紧围绕2005年南京市中考数学命题的相关工作,并提供了一项相关研究成果:2005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

于志洪[9](2003)在《中考数学跨学科新题型解法评析》文中研究说明

刘克环[10](2002)在《中考数学创新题型例谈》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创新题型不断编拟出来,本文从2002年各地中考数学试题及模拟试题中采撷几例,供同学们学习或复习时参考.

二、中考数学模拟题(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考数学模拟题(二)(论文提纲范文)

(1)九年级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障碍、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函数的发展史
        1.1.2 二次函数的地位及作用
    1.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 预期达到的目标及创新点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理论支持
        2.2.1 认知发展理论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研究法
        2.4.2 问卷测试与访谈法
        2.4.3 教育实验法
        2.4.4 统计法
    2.5 调查过程及设计
        2.5.1 设计思路
        2.5.2 问卷说明
        2.5.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3 九年级当前学习二次函数现状调查
    3.1 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2 学生二次函数学习困难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3 学生应对二次函数学习困难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3.4 学生答题测试的结果与分析
        3.4.1 学生二次函数概念掌握程度测试
        3.4.2 二次函数图像及性质掌握程度测试
        3.4.3 二次函数解析式掌握程度测试
        3.4.4 二次函数综合应用掌握程度测试
    3.5 学生访谈过程
        3.5.1 关于二次函数概念的访谈
        3.5.2 关于合理选择二次函数解析式形式的访谈
        3.5.3 关于二次函数应用问题的访谈
    3.6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4 九年级学习二次函数的障碍及原因分析
    4.1 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障碍
        4.1.1 二次函数概念的符号化表示
        4.1.2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
        4.1.3 二次函数图像与表达式
        4.1.4 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
        4.1.5 二次函数实际应用问题
        4.1.6 二次函数综合题
    4.2 初中生学习二次函数困难的成因
        4.2.1 二次函数知识本身的原因
        4.2.2 学生主体的原因
        4.2.3 其他原因分析
5 初中二次函数学习困难的应对策略
    5.1 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5.1.1 数学概念的厘清
        5.1.2 方程到函数的思维转变
    5.2 解决学生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学习的困难点的对策
        5.2.1 由易到难,逐步加深
        5.2.2 加强多媒体使用,帮助学生理解
    5.3 解决学生二次函数解析式学习的困难点的对策
        5.3.1 放慢节奏,引导学生亲历变换过程
        5.3.2 抓住关键,寻找最佳解题方式
        5.3.3 剖析已知条件,找出有效信息
    5.4 解决学生二次函数综合应用学习的困难点的对策
        5.4.1 .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理解能力
        5.4.2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5.5 减小师生对二次函数困难点认知差异的对策
        5.5.1 创设对应教学情境,减少认知差异
        5.5.2 科技手段提高学习激情
6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件一:二次函数学习情况学生调查问卷
附件二:二次函数知识点学生测试问卷
附件三: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2)2014-2018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统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文献综述
第二章 2014-2018 年中考数学真题综合统计与分析
    2.1 试题结构特点分析
    2.2 试题难度分析
    2.3 中考数学试题中考点综合分析
第三章 对中考数学考点“变量与函数”的考查的详细分析
    3.1 中考数学真题中“变量与函数”常考知识点的分析
    3.2 关于各类函数的基本定义和性质的考查分析
    3.3 关于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的考查分析
    3.4 关于“变量与函数”的实际应用的考查分析
    3.5 关于“变量与函数”中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分析
第四章 试题中要求学生所具备的数学能力分析
    4.1 数学运算能力
    4.2 数学语言与符号表达能力
    4.3 数据处理与数值计算能力
    4.4 数学建模能力
    4.5 逻辑推理与判断能力
    4.6 空间想象能力
    4.7 抽象思维能力
第五章 教学建议及备考策略
    5.1 结论
    5.2 对考前教学的建议
    5.3 对考生考前备考复习的建议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4)中考化学模拟试题的测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综述
        1.2.1 化学试题的研究
        1.2.2 模拟试题的研究
        1.2.3 化学备考策略的研究
        1.2.4 教学测评的研究
        1.2.5 总结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化学模拟试题测评相关概念及测评方法
    2.1 概念的界定
        2.1.1 模拟试题
        2.1.2 测评
    2.2 测评方法
        2.2.1 抽样
        2.2.2 平均得分率
        2.2.3 难度
        2.2.4 区分度
        2.2.5 信度
        2.2.6 效度
        2.2.7 描述性统计
        2.2.8 推断性统计
第三章 模拟试题测评体系的构建
    3.1 测评能力评价指标设置的依据
        3.1.1 初中化学课程特征
        3.1.2 化学学科能力评估要素
        3.1.3 模拟试题能力评价指标的确立
    3.2 样本的选择
        3.2.1 样本选择的考虑因素
        3.2.2 样本的组成
    3.3 模拟卷的选择
第四章 中考模拟试题的统计分析
    4.1 测评工具的质量分析
        4.1.1 试题回收情况
        4.1.2 信度分析
        4.1.3 效度分析
        4.1.4 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4.2 模拟试题内容与能力指标分析
        4.2.1 试题考点内容分析
        4.2.2 模拟试题中考查能力指标分析
        4.2.3 总结
    4.3 模拟试题测评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1 第一次模拟试题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2 第二次模拟试题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3.3 总结
    4.4 样本在试题中响应的重难点定位分析
        4.4.1 第一次模拟试题的重点和难点定位
        4.4.2 第二次模拟试题的重点和难点定位
    4.5 不同类型学生在试题中响应的重难点定位分析
        4.5.1 不同类型学生在一模试题中的重难点定位
        4.5.2 不同类型学生在二模试题中的重难点定位
        4.5.3 不同类型学生在能力指标中响应的差异性检验
        4.5.4 不同类型学生能力指标与总分响应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6 不同性别学生在一模试题中响应的重难点定位分析
        4.6.1 男女生在能力指标上响应的重点分析
        4.6.2 男女生在能力指标上响应的难点分析
        4.6.3 男女生在能力指标上响应的差异性检验
第五章 研究总结
    5.1 研究结果
        5.1.1 构建了中考模拟试题的能力评价指标
        5.1.2 试题有良好的可靠性、有效性和预测性
        5.1.3 备考的重难点有异同点,呈动态变化
        5.1.4 不同类型和性别的学生学习水平有差异
    5.2 讨论
        5.2.1 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的解释
        5.2.2 影响模拟试题预测效度的因素
    5.3 复习备考策略建议
        5.3.1 教师备考策略
        5.3.2 学生备考策略
    5.4 研究创新
    5.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2016年花都区初中毕业生水平测试化学试题(一)
    附录二 2016年花都秀外初中毕业生水平测试化学试题(二)
    附录三 2016年花都雅居乐中学初中毕业生水平测试化学试题(二)
    附录四 2016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真题
致谢

(5)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命制的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确立指导思想
二、确立命题原则
三、确立命题思路
    1. 与本地区中考试题模式接轨
    2. 重视教材资源的改编
    3. 注重基础, 突出核心
    4. 把握梯度, 控制难度
    5. 兼顾思想、方法、能力考查
    6. 要有一定的创意或创新性

(6)从初中课改看中考数学发展方向(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研究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1. 数学课改的意义和方向
        2. 课改与中考命题的关系
        (二)研究的意义
        1.预测中考数学命题发展的方向
        2.指导教学中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
    二、国内外考试评价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一)西方国家考试评价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二)我国考试评价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1. 科举制度的萌芽期(公元 606 年以前)
        2. 科举制度发展期(公元 606 年——1905 年)
        3. 近代教育评价发展期(1905 年—1949 年)
        4.现代教育评价蓬勃发展期(1949 年以后)
第一章 新课改与中考数学命题的关系
    一、课改实施的标准
        (一)传统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新课改实施的标准
        1.课改要求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课改要求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3.新课程要求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中考数学命题的理论依据和原则
        (一)中考数学命题的理论依据
        (二)中考数学命题的原则
    三、课改与中考数学命题的关系
        (一)新课程改革是中考命题发展方向的指导思想
        (二)中考数学命题趋势进一步推动实施素质教育
第二章 在新课改指导下的中考数学命题改革
    一、新课改下的中考数学试卷
        (一)中考数学试卷评价的意义
        (二)新课改下中考试卷的特征
        1.试卷应具有继续学习的功能
        2.有利于教与学的发展
        3.试卷要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试卷应鼓励创新精神
        5.试卷始终关注以人为本
        6.试卷的表述要简明扼要
    二、河北近年中考数学命题的变化
        (一)2011 年到 2013 年河北省中考数学考试说明知识分布(表 1)
        (二)三年题型、考点对照以及分值变化
    三、2013 年河北中考试卷的分析
        (一)试卷的题型及所占分值的变化
        (二)考查范围及形势的改变
        (三)人文关怀的体现
        (四)严格遵照《学科考试说明》
        (五)注重基础,课堂教学的学习过程的呈现
        (六)关注数学模型的应用与构建
        (七)增强试题的考查效度,提升试卷的厚重感
第三章 基于近年中考题的变化,展望未来的中考数学
    一、中考命题的转变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二)试题难度降低
        (三)题型的多样化
        (四)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
    二、对未来中考数学的展望
        (一)重点考查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三)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考查
    三、带给教学的启示与备考建议
        (一)教学启示
        (二)备考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于“掌握学习”和“元认知”理论下的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术语及符号说明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的现状
        1.2.1 核心名词界定
        1.2.2 初三复习课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案设计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4.1 研究的内容
        1.4.2 研究的意义
    1.5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昆16中初三学生数学复习情况调查研究
    2.1 调查方案的设计
        2.1.1 调查目的与方法
        2.1.2 调查对象与样本的选取
        2.1.3 调查程序
    2.2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2.2.1 问卷调查统计情况
        2.2.2 调查结果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的理论探索及教学策略
    3.1 基础理论
        3.1.1 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3.1.2 元认知理论
    3.2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
        3.2.1 教材梳理阶段教学策略
        3.2.2 专题突破阶段教学策略
        3.2.3 模拟冲刺阶段教学策略
    3.3 小结
第4章 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案例与分析
    4.1 案例及分析
        4.1.1 案例一 统计
        4.1.2 案例二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4.1.3 案例三 测量旗杆的高度
        4.1.4 案例四 折纸中的数学
    4.2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思考
    5.1 结论
    5.2 思考
    5.3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初三学生数学复习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B 初三学生数学复习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C 有关初三学生数学复习情况调查问卷结果百分比
附录D 学生制作的错题集
附录E 测量旗杆高度的调查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数学课程标准下的中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相关研究的进展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构想
第二章 数学中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1 数学中考的基本理论
    2.2 数学中考的依据
    2.3 数学中考评价的基本理念
第三章 数学中考命题
    3.1 数学中考命题的意义
    3.2 数学中考命题的依据
    3.3 数学中考命题的原则
    3.4 数学中考命题的操作
    3.5 数学中考实用命题技术
第四章 一项研究成果
    4.1 命题的简单过程
    4.2 2005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
第五章 中考数学试卷的评价
    5.1 中考数学试卷的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5.2 中考数学试卷的评价的内容
    5.3 中考数学试卷的评价的操作
    5.4 2005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5.4 数学教师眼中的2005年南京市中考数学试卷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9)中考数学跨学科新题型解法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数学考题中渗透语文知识
二、在数学考题中渗透政治知识
三、在数学考题中渗透地理知识
四、在数学考题中渗透物理知识
五、在数学考题中渗透化学知识
六、在数学考题中渗透生物知识
七、在数学考题中渗透体育知识
八、在数学考题中渗透医学知识
九、在数学考题中渗透环保知识
十、在数学考题中渗透英语知识
十一、在数学考题中渗透政治和历史知识

四、中考数学模拟题(二)(论文参考文献)

  • [1]九年级学生学习二次函数的障碍、成因及对策分析[D]. 张燕楠. 西南大学, 2020(05)
  • [2]2014-2018年陕西省中考数学试题统计与分析[D]. 赵青. 延安大学, 2019(09)
  • [3]微课助力中考代数复习课的优势剖析[J]. 卫德彬,阮征,陈方勇. 上海中学数学, 2018(12)
  • [4]中考化学模拟试题的测评研究[D]. 郑雪辉. 广州大学, 2018(01)
  • [5]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命制的思路[J]. 霍锐泉.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14(01)
  • [6]从初中课改看中考数学发展方向[D]. 于洁. 河北师范大学, 2013(06)
  • [7]基于“掌握学习”和“元认知”理论下的初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D]. 何磊. 云南师范大学, 2009(S1)
  • [8]数学课程标准下的中考研究[D]. 朱建明. 南京师范大学, 2005(12)
  • [9]中考数学跨学科新题型解法评析[J]. 于志洪. 数学学习, 2003(06)
  • [10]中考数学创新题型例谈[J]. 刘克环. 初中生世界, 2002(27)

标签:;  ;  ;  ;  ;  

中考数学模拟题(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