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育苗早移植成活率高(论文文献综述)
杨志会[1](2019)在《华北高寒区温凉作物“南苗北植”生产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华北高寒区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强、昼夜温差大,适合温凉作物的生产。但区域早春间霜期温度宽幅波动,限制了作物生产的田间启动。随着作物栽培技术和设施装备农业的发展,设施育苗成为华北高寒区早春资源利用和作物增产的保障。在华北高寒区,农户自给自足的设施育苗由于育苗环境不易控制,常使成苗期难以稳定,秧苗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移栽后的大田生产,成为限制区域作物高产、优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旨在探索利用3、4月份冀中平原区(保定市清苑县)温暖的自然气候资源进行育苗,而后5、6月份定植于华北高寒区(张家口市张北县)大田,利用区域冷凉的气候环境完成生产的可行性与关键技术。本项研究通过对“南苗北植”与目前生产上的当地育苗定植两种方式的苗期环境、秧苗质量,定植后的缓苗成活和后期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以及作物产量、品质与产值的比较,明确了异地育苗的效应机理与关键技术,为促进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高效化、育苗技术的产业化,以及华北高寒区作物生产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持。主要结果如下:1、确定了不同地区适宜的育苗期以张北为代表的华北高寒区和以清苑为代表的冀中平原区育苗期间的苗床温度与大气温度之间存在显着的线性回归关系,可利用回归方程和常年温度推算出各育苗地的适宜育苗期。甜菜“南苗北植”(简称南苗)在张北最早的定植期(5月1日)移栽的露地育苗期为3月11日,当地育苗(简称北苗)的最早移栽期为5月20日,拱棚育苗期为3月14日;洋葱南苗的小拱棚+露地最早育苗期为3月6日,北苗温室育苗最早育苗期为3月11日;西芹南苗的温室最早育苗期为为1月31日,北苗温室+拱棚的最早育苗期为2月26日。两地各作物苗期温度,相同育苗天数下清苑具有更高的有效积温,且比张北的温度更加稳定。清苑育苗具有气候优势。2、明确了不同苗源的秧苗质量清苑和张北的3种作物定植时的秧苗,均达到了成苗标准。甜菜表现为南苗质量高于北苗,南苗的株高和百苗重分别为北苗的1.832.05和1.191.72倍。洋葱和西芹的秧苗质量总体表现为北苗高于南苗,洋葱南苗茎粗、根数和叶绿素含量性状为北苗的70.16%89.0%,西芹南苗为北苗的35.3%86.9%。南苗较高的温度环境促使秧苗表现徒长趋势。3、明确了“南苗北植”的生产优势“南苗北植”延长了甜菜的生育期,促进了甜菜的生长发育。2017年甜菜南苗比常年移栽期早栽820d,在遇旱补水的栽培条件下,南苗北植甜菜表现出明显优势。甜菜南苗的全生育期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径分别为北苗的1.251.75、1.101.20和1.001.11倍。2018年甜菜南苗早栽1231d,在雨养旱作栽培条件下,由于自然降水分布不均,影响了南苗地上部生长,南苗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和根径仅为北苗的0.810.88倍、0.610.76倍、0.630.96倍和0.741.00倍。试验表明在不同栽培管理方式下,移栽期显着影响了甜菜的生长,表现出早栽优于晚栽。早栽甜菜的株高、叶片数、叶面积指数和根径分别为晚栽的1.091.19倍、1.131.40倍、1.291.53倍和0.991.36倍。洋葱和西芹的“南苗北植”,同样可提前在张北的定植期,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延宽了上市期。“南苗北植”的大田洋葱株高比北苗提高了3.284.15cm、生育期平均叶片数提高了1.61.7片、平均假茎粗度为北苗的1.121.17倍。“南苗北植”的大田西芹株高、茎部周长和叶片数分别为北苗的1.02倍、1.01倍和1.32倍。“南苗北植”有利于植株的生长。4、提高了移栽成活率、产量和品质三种作物的“南苗北植”在成活率、产量和品质方面均与当地育苗定植存在明显差异。甜菜南苗的产量为北苗的0.781.29倍;移栽期之间表现出早栽30d,产量提高29%38%;移栽期越早,含糖量越高,南苗的含糖率比北苗提高了0.130.97个百分点,至收获期含糖率可达16.81%。2018年南苗的4月29日和5月12日两个定植期的产糖量比北苗提高了25.6%32.1%。洋葱南苗成活率、产量分别是北苗的1.23、1.08倍;南苗鳞茎直径在70110mm的洋葱占84.51%,鳞茎比北苗具有更高的整齐度。西芹的成活率南苗与北苗接近,南苗的单株重和净菜产量是北苗的1.20和1.38倍。5、初步明确了不同苗源作物的养分累积效果三种作物不同的移栽期影响了养分在植物体内的储藏与转运。甜菜养分累积表现为地上部的叶片养分含量高于块根,收获期地上叶片的N、P、K含量依次是块根的2.163.22、1.062.27和2.283.95倍。占全株干物质量13.3%24.4%的叶片养分积累归还农田,减少了农田土壤养分的消耗。甜菜地上部的N、P含量表现随播期越晚,含量越高趋势。2017年在遇旱补水栽培条件下,甜菜地下块根的N、P、K养分含量均为南苗最低,养分生物学效率是北苗的1.13、1.09和1.22倍。2018年在雨养旱作条件下,全株N、P、K养分生物学效率南苗依次是北苗的97.76%115.99%、101.4%104.4%、104.0%116.6%。洋葱叶片的N、P、K养分含量高于鳞茎。叶片N、P、K养分含量表现为南苗高于北苗,依次为北苗的1.03、1.06、1.51倍;鳞茎的N、P、K含量均表现南苗低于北苗;N、P、K养分生物学效率南苗依次比北苗分别提高了13.8%、11.7%、19.7%。全株的N、P、K生物学效率南苗分别比北苗洋葱提高了10.9%、10.7%和10.7%。西芹地上部的N、P、K养分含量表现为南苗高于北苗,养分生物学效率为南苗低于北苗。6、明显降低了育苗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三种作物生产的育苗成本均表现为南苗低于北苗,产值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甜菜南部育苗生产成本低于北部321.64元·hm-2,产值增加6.0%24.5%,经济收益增加38.89%176.93%。甜菜南苗适期早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40.1%150.1%。洋葱南苗比北苗的育苗成本降低了1485.88元·hm-2。按产地收购均价计算,南苗生产经济收益比北苗提高了37.3%87.4%。西芹的南部育苗费用加运输成本低于北苗663.5元·hm-2,按批发市场均价和产地收购均价计算,相同生长天数下南苗生产的经济收益分别比北苗提高了30.23%和52.98%。综上所述,“南苗北植”可实现甜菜早育苗早移栽以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提高养分生物学效率,增加经济收益。“南苗北植”早移栽可展宽洋葱和西芹的上市期,降低秧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南苗北植”不仅是一项有效提高华北高寒区温凉作物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而且有助于促进秧苗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
林新,谢岳昌,刘燕,吴友好,洪亮,张立舒,林清华,张锡州[2](2017)在《辣木在广东梅州的引种表现及栽培管理技术》文中研究指明介绍梅州市辣木引种发展情况,分析比较3种育苗方法,根据生产应用目的介绍茶栽式、蔬栽式、产籽式3种定植栽培方式,提出应做好排除渍水、施足肥分、防风定干等管理措施。
马占山[3](2016)在《园林绿化树木的移植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园林绿化树木移植的方法,即软材包装移植法和木箱包装移植法,以期促进园林绿化的良好发展。
贺治洲[4](2015)在《农村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宁乡县为例》文中指出我国属于全球范围内第一大烟草生产国,目前吸烟的人数占据全球吸烟人口总数量的1/4,卷烟的消费总数量高达38945000箱,极其庞大的市场容量,早就使很多跨国烟草公司跃跃欲试虎视眈眈了。这些年来,我国烟叶的生产数量在世界总生产数量中占据的比重为百分之35,,卷烟的生产数量在世界总生产数量中占据的比重大概是32%,不管是在吸烟人口数量,还是烟叶的产出数量方面,中国都在全球稳坐第一,因此毋庸置疑,中国乃世界的一个烟草大国。一直以来,烟草种植都受到众人的关注,其种植技术也受到极大的重视和关心,尤其是烟草育苗这一阶段,在整个烟草集约化育苗途中依旧具有用工动、繁多、劳动强度高、生产步骤复杂以及烟苗容易感染病毒等难题,这阻碍了烟叶生产的长期发展。因为农技获得持续更新、科技获得重大突破,对当下烟草的集约化育苗情况进行探究,找出不足,制定具体的对策,这能够更好得达到优质壮苗高效生产的目的,提升科学种植烟草的水准,对达到烟叶生产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有极其关键的战略意义。换言之,不断加强对中国农村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理论的探究,改变以往推广过程中的盲目性,将现在运行的农村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体系中和市场时代不想适应的部分剔除掉,并进行改进,谨慎解剖分享对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率产生影响的要素,研究目前农村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情况以及推广体系的线路、朝向以及模式的健全创新,继而推动将来农村烟草产业的长期发展,这将存在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针对现下国内和国外烟草集约化育苗的情况展开了解析和探讨,并探究了宁乡县农村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现下的情况以及具有的不足,还制定出改革以及解决对策,通此推进到现在国内一些主要的种植烟草区的集约化育苗情况的探析,制定有效的措施,这都是值得我们参考并对其进行广泛推广的。
王暝琰[5](2015)在《秸秆育苗容器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是现阶段的研究热点,利用秸秆辅以生物胶粘剂加工制作育苗容器,是近年来国内外秸秆综合利用新的研究方向之一。已有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育苗容器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通过高温堆肥或埋入土中可以快速分解。但针对秸秆容器在进入土壤之后与环境相容性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以及土壤和植物生态影响报道较少。本文目的在于了解秸秆育苗容器在土壤中的养分释放情况、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及其对植物病原菌侵染植物幼苗能力及植物感病的影响,采用以改性淀粉胶和改性豆胶为胶粘剂、稻壳粉为填充料制作而成的秸秆育苗器土埋试验。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在稻草秸秆盆钵65d的土埋过程中,两种育苗容器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并伴随有碳、氮、磷、钾养分释放。起初5d养分释放较快,主要为水溶性养分的释放;中后期释放平稳,主要是微生物降解引起的养分释放。土埋65d,淀粉胶容器碳、氮、磷、钾释放量为67.1%、68.0%、80.2%、85.9%,豆胶容器为25.9%、55.5%、73.8%、81.3%,两种容器养分释放速率均表现为K>P>N>C。秸秆容器碳、氮、钾释放量与土壤总凯氏氮、有效钾增长速率呈极显着相关关系(p<0.01),磷素和碳素释放量与土壤速效磷增加和土壤有机碳增长无确定相关性(p>0.05)。对土埋试验过后的豆胶育苗容器进行的结构特征分析表明:65 d时,该育苗容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灰分的含量分别比土埋前降低了11.19%、24.53%、7.15%和31.01%。从红外分析结果可知,土壤中微生物对豆胶容器中的纤维素、木质素以及胶粘剂有很强的降解作用。对该容器的热重分析显示,降解后容器稳定性得到部分提高。总的说来,秸秆育苗容器在土埋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能够与土壤环境良好的相容。试验过程中,土壤中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在培养结束时都得到了提高,其中埋有淀粉胶容器的处理两类酶活性分别是豆胶处理酶活的1.17倍和1.31倍。不论是土壤微生物还是秸秆容器残体中微生物,豆胶容器的微生物活性、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微生物均匀度指数均高于淀粉胶处理。两类秸秆育苗容器的降解均能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活性,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繁殖和代谢。从上述结果可知,秸秆育苗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钵,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该容器在土壤中能够降解并且能够与环境相容。
刘辉强[6](2015)在《关于困难立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困难立地造林一直是林业工作的难点,由于困难立地造林因水资源匮乏、种苗缺乏、技术落后等困难使得造林难以进行,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困难立地造林经验,提出了困难立地采用平衡根系容器育苗、培育抗旱苗木、集水造林枝术、改变地形、适地适树的关键技术,为困难立地造林提供技术依据。
佘国宏[7](2013)在《烟草浅水育苗与漂浮育苗技术的优势比较及生产应用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湘西自治州烟区烟草农业的持续推进和烟叶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常规的漂浮育苗逐渐暴露许多问题和不足,无法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新要求。本试验研究对比研究了烟草浅水育苗和漂浮育苗两种育苗技术。通过观察分析烟草的各个生育期的农艺性状以及经济性状认为,浅水育苗比较适合湘西自治州烟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育苗技术。同时,为确保浅水育苗技术能在湘西自治州烟区大面积推广,本试验对其移栽方式等关键技术及推广示范效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浅水育苗与漂浮育苗对比研究:根据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浅水育苗比漂浮育苗出苗期提前1-7天,出苗率提高2.6-3.4%;成苗后的烟苗素质好于漂浮育苗;烟叶产量、产值略高于漂浮育苗,分别提高2.15-9.4%和3.15-6.5%;评吸质量达到较好档次。相比于漂浮育苗,浅水育苗的成本降低,仅育苗盘、营养液两项就减少16.15元/亩以上,节约44.1%;育苗需水量仅为漂浮育苗用量的20%,育苗盘存放空间和运输费大幅度减小,仅为漂浮育苗的5%左右。(2)浅水育苗移栽方法研究:在正常情况下,除移栽当天不浇施清水及任何肥料的烟苗还苗较慢外,采用移栽时浇施清水、移栽时兑水浇施提苗肥或移栽时浇施清水、5天后兑水浇施提苗肥等移栽的方法,烟苗成活率高,还苗快。(3)推广示范效果:从2010-2012年,三年累计在全州6个产烟县示范、推广应用面积达到7.468万亩,其中2010年1000亩,2011年2.97万亩,2012年4.398万亩。据2010年-2012年的统计,共新增烟叶产量263018.2公斤,新增烟叶产值473.88638万元,为地方财政增加税收94.777276万元。全州育苗成本显着降低,三年在育苗盘上节约成本106.05万元;减少育苗用肥和育苗用水,折合资金14.1万元;累计为企业和烟农节约育苗成本120.15万元。
宋群雁[8](2013)在《大庆地区文冠果高效繁殖体系的研究》文中提出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属无患子科(Sapindeceae)文冠果属(Xanthoceras),是我国北方特有的珍稀木本油料和药用植物,具有观赏性强、适应性强、抗性强等优点。目前,生产上文冠果繁殖主要是以种子繁殖为主,但其存在种子发芽率低,出苗不整齐等问题,给文冠果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文冠果繁殖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利于开发利用文冠果种质资源。本论文通过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繁殖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了文冠果种子萌发、扦插快繁和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有效途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种子繁殖:对文冠果种子进行机械处理、95%浓H2SO4处理、不同温度处理(-20℃~85℃)、湿沙层积处理、GA3处理,这几种处理方法均能有效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的萌发。但以-20℃低温处理效果最好,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可达92.6%。种子长期贮藏冷冻贮藏效果较好。2.扦插繁殖:对大庆地区文冠果扦插繁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论如下:(1)文冠果的根插的成活率高于茎段扦插。(2)插穗的选取,以1龄母树插穗为宜。文冠果的根插,插穗长度以6cm最佳,生根率最高可达87.3%。(3)生根剂以ABT-1处理插穗(150ppm处理4h)扦插效果最好,最高生根率为87%。(4)最佳的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沙子(4:2:2:1)。(5)扦插季节的选择,大庆地区最适宜根插的季节为春季。3.文冠果的组织培养主要从外植体选取与消毒、培养基类型、接种方式、激素种类、激素浓度、移栽基质、组培苗的驯化移栽及苗后期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1)外植体的选择及消毒处理:以实生苗幼嫩叶片作为外植体诱导效果最好。最佳的消毒处理为:75%酒精消毒30s,0.1%HgCl2(含0.01%吐温-20)溶液消毒10min。(2)DKW培养基是文冠果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培养最佳培养基。正接是最佳接种方式,愈伤诱导率可达91.4%。(3)最适合文冠果胚性愈伤诱导的培养基为:DKW+6-BA0.5mg/L+NAA0.5mg/L+2,4-D1.0mg/L,愈伤组织的生长量高,质量较好,愈伤诱导率最高可达93%。(4)最适合文冠果愈伤组织增殖及分化的培养基为:DKW+6-BA0.5mg/L+NAA0.5mg/L+KT1.0mg/L。其增殖系数最高为5.30,分化率为70%,丛生芽苗最高可达1.9cm。(5)最佳壮苗培养基为:DKW+6-BA0.2mg/L+IBA0.5mg/L。在此培养基上,经过20d左右的生长后,组培苗显着增高,且长势良好。(6)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5mg/L,生根效果较好。(7)最佳抗褐化剂为:抗坏血酸150mg/L,抑制率最高可达17%。(8)炼苗移栽最佳基质为:草炭:蛭石:珍珠岩(4:2:3),移栽存活率可达90%。
徐毛喜[9](2008)在《池蝶蚌生物学特性及育珠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池蝶蚌为着名的淡水育珠蚌,与我国的三角帆蚌为同属不同种,原产于日本,抚州市洪门水库开发公司于1997年底引进我国。本研究针对这种引进的蚌源,从生物学特征、繁育技术、育珠能力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为我国淡水珍珠养殖业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指导,解决育珠蚌源物种单一等问题,使我国珍珠养殖产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第一:对池蝶蚌的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池蝶蚌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与三角帆蚌十分相似,但也有一定的差别。可数可量性状结果显示池蝶蚌壳宽是三角帆蚌的1.23倍;石蜡切片与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池蝶蚌晶杆长且粗,外套膜的厚度是三角帆蚌的1.78倍,贝壳珍珠层的厚度是三角帆蚌的2.08倍,且珍珠层的基本结构单元文石小板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厚;相同规格、相同密度且养殖于同一水域中的池蝶蚌成活率明显优于三角帆蚌,且生长速度也比三角帆蚌快。第二:对池蝶蚌的繁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3龄池蝶蚌部分成熟,4龄后进入繁殖盛期,到6龄仍能保持较旺盛的繁殖率。池蝶蚌繁殖季节为5~7月,多次排卵,分段成熟,成熟母蚌在繁殖季节可排卵4~5次。钩介幼虫属于有钩型,寄生水温为24~36℃,30℃以上时寄生时间短。钩介幼虫在寄主鳃上的寄生数量最多,脂鳍上最少,平均寄生率为1985只/尾,脱苗积温平均为247.2℃。经过选育的F3代池蝶蚌的每只亲蚌产幼蚌1.39万只,繁殖成活率82.6%。无核珍珠手术预备蚌和有核珍珠手术预备蚌培育的成活率分别为86%和82.3%,无核珍珠手术预备蚌合规率为78%,有核珍珠手术育珠蚌合规率为95%。第三:对池蝶蚌和三角帆蚌培育有核珍珠和无核珍珠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育珠性能明显优于三角帆蚌。池蝶蚌有核珍珠育珠蚌的成活率、所育珍珠层厚度和珍珠质量均高于三角帆蚌;池蝶蚌无核珍珠育珠蚌的成活率、珍珠产量和培育无核珍珠的3级、8、9、10mm以上珍珠比例都高于三角帆蚌。同时,F3代池蝶蚌的育珠性能优于F2代池蝶蚌,显示出良种选育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池蝶蚌具有很好的外形特征,其形态结构更适于培育珍珠,人工繁殖效率高,其实际育珠性能也高于三角帆蚌,因此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于我国的淡水珍珠养殖事业。
王正才[10](2007)在《棉花漂浮育苗优化方法及其移栽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棉花漂浮育苗技术是继烟草飘浮育苗技术后的又一重大的创新技术。为了进一步简化育苗方法,提高育苗与移栽效率,于2005、2006、2007年在湖南农业大学科研基地进行了棉花漂浮育苗优化方法及其移栽技术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棉花漂浮育苗有明显的播种位置效应,基质覆盖厚度以1.0cm—1.5cm为佳,播种适宜深度为1.5-2.0cm和种子胚根横向播放的效果最优,出苗率高,棉苗带壳出土率低,棉苗素质好。2育苗期间,用DPC(200mg/l)、PPP333(100mg/l)和S-3307(200mg/l)浸种能有效的控制棉苗的株高,防止高脚苗,增加茎粗和增强根系活力等,可获得壮苗早发的效果。3在棉花漂浮育苗分期播种同期移栽试验表明,以4月15日到4月25日播种效果最好,棉苗的移栽成活率高,缓苗期短,产量高。4在棉花漂浮育苗同期播种分期移栽试验表明,以1叶1心、2叶1心移栽效果最佳,棉苗移栽成活率高,缓苗期短。5棉花漂浮育苗移栽棉比营养钵育苗移栽棉表现出明显增产,但两者之间纤维品质无差异。6棉花漂浮育苗移栽棉苗期施肥以穴施施用效果最佳,其次是沟施和撒施。
二、水育苗早移植成活率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育苗早移植成活率高(论文提纲范文)
(1)华北高寒区温凉作物“南苗北植”生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总体设计 |
1 引言 |
2 研究背景与意义 |
3 生产与研究现状 |
3.1 坝上温凉作物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
3.2 育苗移栽技术 |
3.3 温度、光照对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
3.4 播期、定植期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3.5 异地育苗、栽培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
4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技术路线 |
4.1 研究内容 |
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4.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甜菜的“南苗北植”生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3.1 植株生长指标调查 |
1.3.2 产量和品质指标测定 |
1.3.3 养分的测定 |
1.3.4 苗期气象监测 |
1.4 参照标准 |
1.4.1 成苗及移栽期标准 |
1.4.2 生长界限温度 |
1.4.3 成苗有效积温量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地区育苗期的确定 |
2.1.1 育苗环境温度与气温的关系 |
2.1.2 育苗需要的积温量 |
2.1.3 不同地区育苗期的确定 |
2.2 不同地区育苗的秧苗质量比较 |
2.3 甜菜大田生产效果比较 |
2.3.1 甜菜株高变化特征 |
2.3.2 甜菜叶片数变化特征 |
2.3.3 甜菜叶面积变化特征 |
2.3.4 甜菜根径的变化特征 |
2.3.5 甜菜含糖率的变化 |
2.3.6 甜菜生产的养分累积效果比较 |
2.3.7 甜菜的产量和产糖量比较 |
2.4 甜菜生产的经济效果比较 |
2.4.1 不同地区甜菜育苗的成本比较 |
2.4.2 不同苗源甜菜生产成本比较 |
2.4.3 甜菜生产的经济效果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4.1 “南苗北植”可提早甜菜的定植期且秧苗质量更健壮 |
4.2 “南苗北植”影响了甜菜定植后的生长性状和养分的吸收利用 |
4.3 “南苗北植”显着提高了甜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
第三章 洋葱的“南苗北植”生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3.1 植株生长指标调查 |
1.3.2 产量测定 |
1.3.3 植株养分的测定 |
1.3.4 成本调查 |
1.3.5 市场价格调查 |
1.3.6 苗期气象监测 |
1.4 参照量值 |
1.4.1 成苗标准 |
1.4.2 生长界限温度 |
1.4.3 成苗积温量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地区育苗期的确定 |
2.1.1 育苗环境温度与气温的关系 |
2.1.2 育苗需要的积温量 |
2.1.3 不同地区育苗期的确定 |
2.2 不同地区育苗的秧苗质量比较 |
2.3 生产效果比较 |
2.3.1 洋葱株高 |
2.3.2 洋葱叶片数 |
2.3.3 洋葱假茎粗度和鳞茎直径 |
2.3.4 洋葱干物质积累 |
2.3.5 洋葱的养分积累量比较 |
2.3.6 洋葱产量比较 |
2.4 不同地区洋葱育苗的成本比较 |
2.4.1 固定成本比较 |
2.4.2 可变成本比较 |
2.4.3 秧苗总成本比较 |
2.5 洋葱的经济效果比较 |
2.5.1 洋葱上市期全国洋葱市场价格分析 |
2.5.2 洋葱不同处理的经济效果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4.1 “南苗北植”可提前洋葱的移栽期和上市期 |
4.2 “南苗北植”降低了洋葱秧苗成本 |
4.3 “南苗北植”提高了洋葱产量与经济效益 |
第四章 西芹的“南苗北植”生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
1.3.1 植株的生长指标调查 |
1.3.2 产量测定 |
1.3.3 植株养分的测定 |
1.3.4 市场价格调查 |
1.3.5 苗期气象监测 |
1.4 参照量值 |
1.4.1 成苗标准 |
1.4.2 生长界限温度 |
1.4.3 成苗积温量 |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地区育苗期的确定 |
2.1.1 育苗环境温度与气温的关系 |
2.1.2 育苗需要的积温量 |
2.1.3 不同地区育苗期的确定 |
2.2 不同地区育苗的秧苗质量比较 |
2.3 不同地区育苗的生产效果比较 |
2.3.1 株高 |
2.3.2 茎部周长 |
2.3.3 叶片数 |
2.3.4 不同地区西芹育苗的养分比较 |
2.3.5 产量 |
2.4 西芹生产的经济效果比较 |
2.4.1 坝上西芹上市期全国市场价格分析 |
2.4.2 西芹育苗田成本比较 |
2.4.3 不同苗源西芹生产田成本比较 |
2.4.4 不同苗源西芹生产的经济效果比较 |
3 讨论 |
4 结论 |
4.1 明确了西芹“南苗北植”适宜的育苗期,提前坝上大棚西芹的定植期 |
4.2 “南苗北植”西芹具有较好的生态适应性 |
4.3 “南苗北植”降低了育苗成本,提高了西芹产量与经济效益 |
第五章 坝上温凉作物“南苗北植”生产效果比较 |
1 不同地区的育苗条件与适宜育苗期比较 |
2 不同地区育苗的成本与成本构成比较 |
3 不同地区育成秧苗的本田生产优势比较 |
4 “南苗北植”的经济效果比较 |
第六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 |
1 全文讨论 |
1.1 “南苗北植”的气候资源合作利用优势 |
1.2 “南苗北植”的生产优势 |
1.3 “南苗北植”的经济优势 |
1.4 “南苗北植”的育苗地选择与关键技术 |
2 全文结论 |
2.1 明确了3种作物不同地区适宜的育苗期与坝上适宜的定植期 |
2.2 “南苗北植”降低了秧苗成本,改善了定植后的植株性状 |
2.3 “南苗北植”提高了3种作物的产量,增加了经济效益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历 |
致谢 |
(2)辣木在广东梅州的引种表现及栽培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种地概况 |
2 引种表现 |
2.1 生物学特征特性 |
2.2 生长适应性 |
2.2.1 粗生易长, 生长旺盛 |
2.2.4 喜水肥, 耐干旱, 较抗病虫 |
2.2.5 营养物质含量丰富 |
3 栽培管理技术 |
3.1 选地与种植时间 |
3.2 育苗方法 |
3.3 育苗 |
3.3.1 种子处理与播种 |
3.3.2 幼苗管理 |
3.4 定植 |
3.4.1 茶栽式 |
3.4.2 蔬栽式 |
3.4.3 产籽式 |
3.5 管理措施 |
3.6 大田肥水管理 |
3.7 病虫害防治 |
(3)园林绿化树木的移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软材包装移植法 |
1.1 土球大小的确定 |
1.2 土球的挖掘 |
1.3 土球的修整 |
1.4 土球的包装 |
2 木箱包装移植法 |
2.1 移植前的准备 |
2.2 包装 |
(4)农村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宁乡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农村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的基本理论 |
2.1 农村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的基本理论 |
2.2 农村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的发展进程 |
2.3 农村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的主要类型与方式 |
第三章 宁乡县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现状 |
3.1 宁乡县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的主要类型 |
3.2 宁乡县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机构及人员组织 |
3.3 宁乡县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成效 |
3.3.1 烟农思想观念逐步提升 |
3.3.2 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 |
3.3.3 烟叶质量不断提高 |
第四章 宁乡县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
4.1 育苗技术落实完全到位有困难 |
4.2 育苗设施成本较高 |
4.3 育苗防风险体系不完善 |
4.4 技术推广效率低,人力成本高 |
4.5 技术人员素质不高,队伍不稳 |
4.6 技术供需矛盾突出,烟农主动性不强 |
4.7 集约化育苗基质与育苗专用肥的规范问题 |
4.8 技术、卫生与消毒问题 |
4.9 水质保证,气候适宜 |
第五章 宁乡县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对策研究 |
5.1 规范环节,统一标准 |
5.2 减少人力,提高机械化 |
5.3 更新技术,建立示范基地 |
5.4 培养人才,提高专业化 |
5.5 推进烟草农业信息化建设 |
5.6 强化培训,提高水平 |
5.7 协调好各层次关系 |
5.8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
5.9 创新经营,市场运作 |
5.10 改进扶持,综合利用 |
5.11 强化管理,预防风险 |
5.12 加强指导,完善提高 |
第六章 研究结论 |
6.1 依托政府处理土地流转问题 |
6.2 开发新的生产组织结构 |
6.3 政策扶持 |
6.4 进行精细管理 |
6.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秸秆育苗容器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 |
1.1.2 常规育苗容器研究情况 |
1.2 秸秆容器育苗研究进展 |
1.2.1 秸秆育苗容器简介 |
1.2.2 秸秆育苗容器特点 |
1.2.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1.3.1 壤微生物多样性 |
1.3.2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材料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供试容器 |
2.1.2 供试土壤 |
2.1.3 装土容器 |
2.2 分析方法 |
2.2.1 常规指标分析方法 |
2.2.2 化学组分分析 |
2.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
2.2.4 微观形态分析(SEM-EDS) |
2.2.5 热重测定(TG/DTG) |
2.2.6 酶活测定 |
2.2.7 土壤微生物数量和BiologEco分析方法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三章 秸秆育苗容器土埋条件下元素释放规律 |
3.1 试验设计 |
3.2 取样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育苗容器养分含量变化 |
3.3.2 土埋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
3.3.3 育苗容器养分释与土壤养分含量相关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秸秆育苗容器土埋条件下结构特征分析 |
4.1 试验设计 |
4.2 结果与讨论 |
4.2.1 化学组分分析 |
4.2.2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
4.2.3 扫描电镜X射线SEM-EDX分析 |
4.2.4 热稳定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秸秆育苗容器土埋条件下对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
5.1 试验设计 |
5.2 取样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秸秆育苗容器降解过程中酶活变化 |
5.3.2 土壤酶活变化 |
5.3.3 土壤和容器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
5.3.4 BIOLOG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结论、讨论与展望 |
6.1 全文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6.4 讨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发表论文 |
(6)关于困难立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造林困难原因 |
1.1 水资源匮乏 |
1.2 种苗缺乏 |
1.3 种植技术落后 |
2 困难立地造林技术 |
2.1 平衡根系容器育苗 |
2.2 培育抗旱苗木 |
2.3 集水造林枝术 |
2.4 改变地形 |
2.5 适地适树的原则 |
3 建议 |
3.1 加大科研投入 |
3.2 加强科学管理 |
3.3 改变观念 |
(7)烟草浅水育苗与漂浮育苗技术的优势比较及生产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背景 |
1.3 文献综述 |
1.3.1 烟草育苗技术发展状况 |
1.3.2 漂浮育苗技术 |
1.3.3 托盘育苗技术 |
1.3.4 浅水育苗技术 |
1.3.5 烟草育苗的研究热点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研究方法与试验设计 |
2.1 浅水育苗与漂浮育苗的比较试验 |
2.1.1 育苗的烟苗素质比较试验 |
2.1.2 大田比较试验 |
2.2 浅水育苗移栽方法试验 |
2.2.1 试验设计 |
2.2.2 试验方法 |
2.2.3 试验观察记载项目 |
2.2.4 试验数据分析处理 |
2.3 浅水育苗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浅水育苗与漂浮育苗的比较试验 |
3.1.1 育苗与烟苗素质比较试验 |
3.1.2 大田比较试验 |
3.1.3 育苗成本比较分析 |
3.2 浅水育苗移栽方法研究 |
3.2.1 各处理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
3.2.2 各处理经济性状比较 |
3.3 浅水育苗配套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
3.3.1 示范推广的育苗效果 |
3.3.2 示范推广的经济效益分析 |
4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浅水育苗的相关技术问题 |
4.1.2 浅水育苗的推广建议 |
4.2 结论 |
4.2.1 浅水育苗与漂浮育苗的对比研究 |
4.2.2 浅水育苗移栽方法研究 |
4.2.3 浅水育苗的推广示范效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大庆地区文冠果高效繁殖体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文冠果的概述 |
1.1.1 文冠果的生物学特性 |
1.1.2 文冠果的起源与分布 |
1.1.3 文冠果的使用价值 |
1.2 文冠果有性繁殖研究进展 |
1.3 文冠果无性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意义 |
1.5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文冠果的种子繁殖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不同温度处理文冠果种子 |
2.2.2 湿沙层积处理文冠果种子及对照试验 |
2.2.3 机械处理文冠果种子 |
2.2.4 GA_3处理文冠果种子 |
2.2.5 95%浓 H2SO4处理文冠果种子 |
2.3 不同贮藏温度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的影响 |
2.4 观察记录 |
2.5 结果与分析 |
2.5.1 不同温度处理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2.5.2 机械处理与非机械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
2.5.3 不同贮藏温度对文冠果种子发芽的影响 |
2.6 讨论 |
第三章 文冠果扦插繁殖的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方法 |
3.2.1 扦插方式及插穗的选择 |
3.2.2 扦插基质的选择与处理 |
3.2.3 扦插季节的选择 |
3.2.4 扦插苗床的准备 |
3.2.5 不同生根剂的处理 |
3.2.6 扦插后的管理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扦插方法对文冠果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
3.3.2 插穗长度的选择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3.3.3 不同树龄母株插穗扦插效果分析 |
3.3.4 扦插季节的选择 |
3.3.5 不同生根剂处理对插穗生长的影响 |
3.3.6 扦插基质的选择 |
3.3.7 环境条件对插穗生根的影响 |
3.4 讨论 |
3.4.1 插穗的选取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3.4.2 生根剂的处理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3.4.3 基质的选取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3.4.4 不同季节的选取对扦插生根的影响 |
3.4.5 文冠果扦插生根难的原因讨论 |
第四章 文冠果组织培养的研究 |
4.1 试验材料 |
4.1.1 试验材料的准备 |
4.1.2 试验器具的准备 |
4.1.3 外植体的选择 |
4.1.4 材料的预处理 |
4.1.5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的准备 |
4.2 试验方法 |
4.2.1 外植体的选择与消毒处理 |
4.2.2 启动培养 |
4.2.3 不同 pH 对丛生苗增殖的影响 |
4.2.4 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及增殖培养 |
4.2.5 壮苗培养 |
4.2.6 生根培养 |
4.2.7 组培苗的驯化与移栽 |
4.2.8 不同盐碱土质条件对文冠果耐受性的影响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外植体消毒时间的筛选 |
4.3.2 不同激素组合和不同类型的外植体对文冠果胚型愈伤诱导的影响 |
4.3.3 不同激素组合及不同 pH 值对文冠果不定芽分化和增殖的影响 |
4.3.4 不同激素配比对文冠果壮苗生长的影响 |
4.3.5 不同激素浓度对文冠果生根的影响 |
4.3.6 试验中的褐化及玻璃化现象 |
4.3.7 不同基质对文冠果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
4.3.8 不同盐碱的土质条件对文冠果耐受性的影响 |
4.4 讨论 |
4.4.1 外植体的消毒 |
4.4.2 外植体的选择 |
4.4.3 培养基的选择 |
4.4.4 激素对文冠果愈伤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
4.4.5 生根培养基的筛选 |
第五章 结论 |
5.1 种子繁殖 |
5.2 扦插繁殖 |
5.3 组织培养 |
5.4 创新点 |
第六章 后续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作者简介 |
(9)池蝶蚌生物学特性及育珠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淡水贝类的生物学特性 |
1.2 淡水珍珠蚌外套膜与珍珠囊的研究 |
1.3 繁育技术的研究进展 |
1.4 育珠技术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池蝶蚌(H.schlegelii)的若干生物学特性研究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材料来源 |
2.1.2 可量性状测量 |
2.1.3 外套膜组织结构观察 |
2.1.4 晶杆的观察 |
2.1.5 珍珠层的观察 |
2.2 结果 |
2.2.1 池蝶蚌的形态特征 |
2.2.2 池蝶蚌的生长 |
2.3.讨论 |
第三章 池蝶蚌(H.schlegelii)繁育技术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亲蚌的来源与选择 |
3.1.2 繁育车间与育苗池的建造 |
3.1.3 寄生鱼 |
3.1.4 方法 |
3.2 结果 |
3.2.1 池蝶蚌的繁殖特性 |
3.2.2 池蝶蚌繁殖水温与寄生时间的关系 |
3.2.3 池蝶蚌繁殖水温与脱苗时间的关系 |
3.2.4 不同世代池蝶蚌繁殖效率的比较 |
3.2.5 手术预备蚌的培育结果 |
3.3 讨论 |
第四章 池蝶蚌(H.schlegelii)与三角帆蚌(H.cumingii)育珠生产对比研究 |
4.1 材料和方法 |
4.1.1 材料来源 |
4.1.2 方法 |
4.2.结果 |
4.2.1 培育的有核珍珠 |
4.2.2 培育的无核珍珠 |
4.2.3 育珠珍珠囊形成时间,珍珠质沉积时间和珍珠质量比 |
4.3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已发表的文章 |
(10)棉花漂浮育苗优化方法及其移栽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棉花育苗移栽的效果 |
2 棉花育苗技术研究 |
2.1 营养钵、营养块育苗 |
2.2 芦管育苗 |
2.3 纸钵育苗 |
2.4 塑料盘育苗 |
2.5 高吸水发泡树脂成钵育苗 |
2.6 无土育苗 |
2.7 棉花漂浮育苗 |
3 育苗方式的研究 |
3.1 塑膜棚架育苗 |
3.2 地膜平铺育苗 |
3.3 双膜育苗 |
3.4 通气网膜育苗 |
4 育苗技术及配套技术的研究 |
5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二章 棉花漂浮育苗播放位置效应的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播放方式试验 |
2.2 覆盖厚度和播放深度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种子播放方式对出苗和成苗的影响 |
3.2 覆盖厚度对出苗的影响 |
3.3 播种深度对出苗的影响 |
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生长调节剂浸种对棉花漂浮育苗的影响 |
1 引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生长调节剂浸种 |
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生长调节剂浸种对棉花漂浮育苗棉苗株高的影响 |
3.2 生长调节剂浸种对棉花漂浮育苗茎粗的影响 |
3.3 生长调节剂浸种对棉花漂浮育苗侧根的影响 |
3.4 生长调节剂浸种对棉花漂浮育苗的主根长的影响 |
3.5 生长调节剂浸种对棉花漂浮育苗叶绿素、糖含量及根系活力的影响 |
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苗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棉花漂浮育苗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施肥方式在移栽后10d内棉苗生长日增量的比较 |
2.2 不同施肥方式在移栽后10-20d棉苗内日增量比较 |
2.3 不同施肥方式株高和茎粗的比较 |
2.4 不同施肥方式果枝数和成铃数的比较 |
3 结果与讨论 |
第五章 分期播种同期移栽对棉花漂浮育苗的影响 |
1 试验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及设计 |
2.2 田间管理 |
2.3 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棉花漂浮育苗分期播种与营养钵育苗的比较 |
3.2 不同播期棉苗大田生育进程日期比较 |
3.3 不同播期育苗移栽产量及构成比较 |
3.4 不同育苗移栽方式下棉花纤维品质比较 |
4 讨论 |
第六章 同期播种分期移栽对棉花漂浮育苗的影响 |
1 引言 |
2 试验目的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及设计 |
3.2 方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棉花漂浮育苗同期播种分期移栽与营养钵育苗萎蔫率的比较 |
4.2 同播期分期移栽棉苗大田生育进程比较 |
4.3 分期移栽产量及构成比较 |
5 小结与讨论 |
第七章 总结与讨论 |
图版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水育苗早移植成活率高(论文参考文献)
- [1]华北高寒区温凉作物“南苗北植”生产技术研究[D]. 杨志会. 河北农业大学, 2019(03)
- [2]辣木在广东梅州的引种表现及栽培管理技术[J]. 林新,谢岳昌,刘燕,吴友好,洪亮,张立舒,林清华,张锡州. 中国园艺文摘, 2017(02)
- [3]园林绿化树木的移植方法[J]. 马占山. 现代园艺, 2016(10)
- [4]农村烟草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宁乡县为例[D]. 贺治洲.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2)
- [5]秸秆育苗容器对土壤微生态的影响[D]. 王暝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5(01)
- [6]关于困难立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J]. 刘辉强. 中国农业信息, 2015(05)
- [7]烟草浅水育苗与漂浮育苗技术的优势比较及生产应用研究[D]. 佘国宏. 湖南农业大学, 2013(07)
- [8]大庆地区文冠果高效繁殖体系的研究[D]. 宋群雁.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3(10)
- [9]池蝶蚌生物学特性及育珠性能研究[D]. 徐毛喜.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7)
- [10]棉花漂浮育苗优化方法及其移栽技术的研究[D]. 王正才. 湖南农业大学, 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