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的黎明...

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的黎明...

一、运营商,在移动因特网的黎明……(论文文献综述)

郭文魁[1](2014)在《移动互联时代二手房平台(淘套房)商业模式构建与研究》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手机的智能化运用正在逐步让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其影响力不亚于一场生活革命,手机具有的APP技术可以便利地展开购买、付款、提供附近宾馆、酒店信息等服务活动,人们正在慢慢习惯这种新节奏。据有关数据显示,国民城镇人群运用智能手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普遍。在家庭中使用的为66%、在路途中使用的为59%、在交通工具上使用的为52%、在餐馆和商场中使用的分别为38%与30%,在国内城镇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中,平均有十五个APP进行了安装,其中收费程序的数量平均有六个。三个人中就有两人想要安装更多程序,所占比例达66%,位居世界第二,移动互联必将成为新的社会经济增长点。而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业成为先进的热门产业,发展迅猛。受其本身非标准商品、不动产特征和互联网图文呈现结合的新型应用变革,将促进房产网络产品和服务的发展。就目前来说,中国的房产网络服务的模式正在朝着多元化发展道路前行。另外,网络拥有着传递范围宽泛、和客户间的交互能力强、受众人数易于统计、实效、自由、感官能力强、成本少等优势,极大促进了房产网络销售的顺利发展。将来的二手房买卖会变成一手房交易以后的迅猛增长点。移动互联与房地产的结合的商业模式优势将会更加明显。宏伟的商业模式都是随着生活模式的变化而诞生的,汽车行业在人们以汽车代步时应运而生,在计算机、电脑逐步走进大众生活时,PC及软件业又产生了,APP广泛、深度的进入到人们生活之中,种种趋势表明,如此生活方式的改变中潜在着极大的商业机遇,济南移动互联平台—“淘套房”也将成为这场变革中企业不可或缺的助推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所以,本文将在第四科技浪潮的移动互联的大时代背景下,探讨解决传统二手房交易信息平台的可行之道,构建其合理的商业模式。本文是基于综合传统二手房及现代移动互联的二手房商业模式为探索目标,针对其盈利模式、业务体系、持续发展等三个构建要素展开研究探讨。首先主要总结了移动互联、商业模式的相关定义概念作为理论研究基础。简明扼要的提出了新的商业模式构建要素的理论基础。全文围绕三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即淘套房盈利模式、淘套房业务体系、淘套房的持续发展战略,给出了建设中的二手房移动互联平台——淘套房平台构建方案以及商业模式构建方案。为筹建二手房移动互联平台淘套房系统提出相应的战略规划以及具体的措施和解决方案。最后总结文献贡献、不足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二手房移动互联平台——淘套房成为有着革命性意义的移动互联营销综合平台,它应用二手房资讯、二手房知识、房源信息体念分享、评估系统、售后服务平台的全方位提供,让二手房交易的用户和潜在用户随时随地即可实现掌上二手房订房、租房、买卖整个流程,解脱在时间与空间上的束缚,极为迅捷地达到传统专业范围的知识与经验的收获。对加强移动互联技术在传统行业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罗广华[2](2013)在《情境式英语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如今人才培养模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同时随着便携式移动设备日益成熟,诞生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途径。移动学习不同于任何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它为学习者提供了随时随地的学习,实现了真正的自主化学习。Android操作系统是由Google发布的基于Linux内核的开源操作系统,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风靡全球。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个基于Android勺移动学习系统,系统分为移动终端与后台管理系统两大部分,后台系统为整个系统的统一资源管理平台,移动终端系统实现学习功能。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阐述移动学习的国内外发展和研究现状,并且分析本文所研究的情境式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所涉及相关的理论基础,包括移动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艾宾浩斯人体记忆曲线等内容。其次,以移动学习国内外应用评价因素为指导,在移动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学习者体验等理论基础上,进行系统学习者特征分析和学习模式研究,提出了情境式移动学习理论模型,结合英语词汇的学习详细论述了情境式英语移动学习模型的组成部分与处理流程,研究了英语词汇学习中情境创设的方法,归纳系统的情境信息及其采集方法,设计了模型各个部分的处理方法与策略。再次,在分析移动学习应用环境和用户特点基础上,结合情境式英语移动学习模型,设计情境式英语移动学习系统架构和功能,基于模型中各模块的处理策略,设计系统中各个子系统主要活动流程与系统数据库逻辑设计。最后,实现了系统的关键技术与部分功能。

刘慷[3](2011)在《技术标准联盟的运行机理与公共政策研究 ——以ICT产业为例》文中认为在网络经济时代,ICT产业中技术标准联盟这种新兴的战略联盟模式,正日益受到经济管理学界以及企业的关注。由于ICT产业具有网络效应、收益递增、系统结构和路径依赖等特点,使得ICT产业的技术标准联盟运行机理与传统的战略联盟存在着不同之处。目前,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研究技术标准联盟的伙伴选择与结构设计、联盟的风险管理与联盟治理、联盟的知识产权战略和专利开发战略等方面,但是这些研究仅侧重于参与者两两之间的竞争关系,很少有人从合作竞争和知识产权角度研究技术标准联盟的运行机理与公共政策问题。知识产权是技术标准联盟运行的基本要素,在技术标准联盟运行过程中,合作和竞争是兼容的,双方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各自的竞争优势,从而进行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竞争。这种成员间合作竞争的战略行为决定着技术标准联盟的运行机理与公共政策。从合作竞争和知识产权的视角来看,有如下重要问题值得研究,包括:(1)技术标准联盟的网络效应经济特征对于技术标准联盟的运行将产生什么影响?(2)在ICT产业的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合作竞争机制和知识产权机制在其中发挥子什么作用?(3)为了实现合作的共同利益,ICT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中的企业应如何调整自身的战略行为?对于这些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充分论证。本文围绕上述三个主要问题,从微观角度讨论了网络效应、竞争效应、消费者预期等影响因素,探讨了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合作竞争机制,分析了联盟内企业之间、联盟与联盟之间采用合作竞争战略的动机和条件,从知识产权的角度探讨了技术标准联盟运行过程中革命与兼容,开放与控制策略之间的权衡关系,并且深入分析了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合作竞争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研究了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联合制定标准行为和知识产权滥用行为的经济效应。本文的逻辑结构与框架体系如下:第1章导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动机,探讨了技术标准、网络效应、战略联盟和技术标准联盟等概念。第2章文献综述。对技术标准联盟内涵与外延,技术标准联盟的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归纳研究的基本要素。第3章重点分析了技术标准联盟的本质、发展现状和组织形式等问题。第4章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合作竞争机制。通过构建博弈分析模型,探讨了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企业之间,联盟与非联盟之间,联盟与联盟之间合作竞争战略的动机和前提条件。第5章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知识产权机制。探讨了革命和兼容、开放和标准策略之间的知识产权策略权衡,并对技术标准联盟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开放性标准联盟提供有效激励。第6章技术标准联盟的公共政策。分析了技术标准联盟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从联合制定标准的行为入手,分析了技术标准中的专利联盟问题,并对比了各国技术标准化政策,对中国的技术标准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启示与借鉴。第7章对全文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回顾,指出了主要研究发现和存在的不足,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对技术标准联盟运行机理与公共政策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三方面的主要研究结论:其一,在技术标准联盟运行过程中,对于横向技术标准联盟而言,网络效应、时间因素和兼容性是影响企业实施合作竞争战略的主要因素,企业实施合作策略可以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对于纵向技术标准联盟而言,网络效应是影响企业实施合作竞争战略的主要因素。联盟与非联盟之间的合作竞争取决于网络效应和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联盟与联盟之间的合作竞争与网络效应、竞争效应等因素相关。其二,在技术标准联盟运行过程中,联盟企业在革命和兼容、开放与标准控制策略之间进行权衡时,兼容成本的大小、企业所掌握的知识产权、企业已有的市场份额和技术能力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其三,技术标准联盟联合制定标准行为对竞争、效率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取决于不同的市场条件。技术标准中的专利联盟对竞争的影响取决于联盟内专利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盟内专利与联盟外专利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作者学识有限,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它们构成了本文未来的研究方向:其一,从拓展研究的领域来看,今后可以从产业组织和技术经济结合的角度,将技术标准联盟的竞争战略拓展到国际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分析。其二,构建技术标准联盟中的多主体、多阶段动态博弈模型,深入地探索和解释技术标准联盟在不同阶段、不同主体、不同模块之间的运行机理,探索技术标准联盟运行过程中的合作博弈框架。其三,从实证角度研究技术标准联盟的标准开放策略,深入探讨企业实施开放标准策略的前提条件以及在网络效应下,随着安装基础的成长或者竞争的转移,开放性标准联盟内企业的利益分配和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李磊[4](2011)在《3G行业应用之智能公交系统解决方案》文中认为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ion System,简称ITS)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技术、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的运输和管理系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城市交通管理问题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问题。如何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对公共交通参与者进行合理的调配、引导,确保公共交通工具的优先地位,为市民出行提供快捷、有保障的公共交通服务,是城市公共交通管理者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在3G牌照发放后,如何利用先进的通信技术与行业需求相结合,满足社会对信息化的需求,实现新业务的健康快速成长,是国有特大型电信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智能公交系统用户需求的分析,利用3G技术解决智能公交系统中的应用难题,给出智能公交系统行业解决方案,作为3G新技术结合实际应用的典型案例。具体工作包括:1.深入介绍城市智能公交系统建设的背景;2.全面地分析智能公交系统的运行体系构架及业务需要;3.介绍VPDN技术的原理;4.根据网络设计和平台设计方案,给出智能公交整体解决方案;本课题的研究为建立3G技术应用于公交行业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思路。

成杨[5](2008)在《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事关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移动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的移动电子商务仍处在起步阶段,安全是制约这一新兴商务模式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深入探讨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促进移动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解决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提高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能,一方面能够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投身移动电子商务、运用移动电子商务和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高效运行,是实现国家经济活动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中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论文首先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的特点,对移动电子商务安全与传统电子商务安全进行了详细区分,并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需求。其次论文对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论文研究并借鉴了国外先行国家移动电子商务采用的先进技术和安全管理经验,在技术上分析了现有的WAP应用模型的安全风险,提出一种新的基于WAP的端到端安全解决方案,方案借助两个重要过程,即安全会话密钥的生成过程和使用数字签名的数据传输过程来提高端到端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同时论文分析了现有SMS系统应用模型的安全漏洞,提出一种基于SMS(STK)的安全解决方案,利用短消息网关和安全接入服务器之间的CMPP代理模块实现二者之间的数据通信,并采用相应的认证机制来实现移动终端到短消息服务中心的端到端安全。在安全管理角度上,论文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策略,同时注重法律法规在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有关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立法的建议。

陈衍泰[6](2007)在《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知识平台与知识资产经营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在全球知识创新和流动加剧的“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企业实现绩效的战略及其具体手段。从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作为出发点,分析企业内外部知识平台在其中发挥的支持作用及其影响要素;并剖析了企业绩效转化的两个重要知识经营因素:知识审计与企业知识资产经营活动对于实现企业绩效作用机理。根据文献综述和已有研究,首先分析了在全球知识创新的环境下,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是企业获取动态核心能力的根本手段;并阐述利用外部知识过程中知识平台的作用机理;从企业内部知识平台、外部知识平台、知识平台支持要素等平台三要素以及知识默会性、嵌入性等角度解释这些要素对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并进行整合、吸收、创新以及知识保护过程的作用机制和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知识审计与知识资产经营战略对于企业绩效的实现机制。将企业知识审计战略划分为对产业知识特性的审计、企业知识供需审计和企业知识平台审计三个部分,剖析各自对实现企业绩效的机理。本文同时分析企业的知识资产经营是企业实现绩效的重要手段,并归纳了四种知识资产经营的主要模式,进而分析企业选择匹配的知识资产经营模式对于实现企业绩效的机理。在获取的265份有效问卷之后,对被调研者的基本信息进行了描述性统计。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别进行变量测量的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并分析测试了问卷的效度与信度,初步确定变量关系及其数据质量,为验证概念模型和相关假设做好准备。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模型和假设进行了验证,并采用统计软件LIEREL8.7进行数据处理。在对问卷题项确定观察变量是否足以反映潜伏变量之后,分别对前置变量对于中间变量、中间变量与调节变量对于后置变量的单因素分析;最后将所有模型的前置变量与后置变量合在一起进行分析,验证综合模型的合理性,把基本假设与模型的统计结构进行比较,并分析统计意义和经济意义。在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基础上,进一步采用深度的跨案例分析方法,结合中德5个企业的跨案例,进一步验证论文概念模型和基本假设的正确性,并将案例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和比较分析。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在全球知识创新、知识流动加剧的背景下,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是企业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建设有利于知识流动的平台促进企业利用外部知识、并对知识资产进行有效经营,是企业获取长期综合绩效的根源。(2)本研究证实,企业的知识平台要素对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过程发生作用。企业的内部知识平台要素、外部知识平台要素、知识平台支持要素等对于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的作用,在本研究的企业问卷分析和案例分析过程的结果均证实是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3)研究结果表明,特定的知识平台特征通过影响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而影响企业的长期绩效。(4)企业有效的知识审计与知识资产经营战略是实现企业绩效的重要手段。统计数据和案例比较分析均表明,多样化的知识经营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但需要与提升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的同时才能发生作用。本论文最根本的创新点在于,提出在全球知识创新和流动条件下,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是企业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建设有利于知识流动的平台以促进企业利用外部知识、并对知识资产进行有效经营,是企业获取长期综合绩效的根源。在此基础上衍生的理论创新点还包括:(1)从新的研究视角的拓展“开放式创新”理论,从企业利用外部知识和企业平台组织模式的视角分析“开放式创新”理论。(2)拓展了企业知识平台理论。在综合前人对于知识平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知识平台构成的系统要素;同时分析了知识平台对于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作用机理,以及促进其在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过程发挥作用的因素特征。(3)拓展了知识审计和知识资产经营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机理和模式的分析。(4)构建了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知识平台、以及知识经营等各个要素对于企业长期绩效之间的综合作用模型。本研究结合中外企业的调研和案例分析,实证结果对于提升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建设企业知识平台、知识资产经营战略等企业实践也有一定的管理启示。

忻渊[7](2007)在《移动商务技术构建安全农产品供应链》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农产品安全的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由于监控力度的不足,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本文旨在应用最新的移动商务技术来解决农产品供应链的监控问题,以此有效解决我国农产品安全监控的问题。 移动商务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手段和个体识别方式。通过应用移动商务技术,可以有效缓解我国目前农产品供应链监控人力资源不足,信息缺失,效率低下的现状。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移动商务技术和移动商务的应用模式,指出其应用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前景和可行性。 针对我国农产品安全现状和农产品供应链自身的特点,本文提出了解决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农产品供应链的监控,随后指出了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在安全方面的不足并进行了成因分析,并且介绍了国外先进的农产品供应链监控和管理的模式。 在分析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构建安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来达到对农产品生产流通的全程监控。以移动商务技术为基础硬件技术,结合构建信息平台来达到农产品安全信息的畅通无阻。本文详细阐述的安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组成部分,各部分职能,信息流通途径与方式,勾勒出完整的应用体系。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猪肉安全监控和追溯系统来说明安全农产品供应链的实际运作模式和使用效果,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最后本文对所涉及的技术和管理话题作了趋势展望和探讨。

钱慧[8](2007)在《基于客户价值的电信市场空间研究》文中提出技术的重大突破IP电话的出现,导致电信市场洗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开始浮现出来:电信市场的逐步放开,普遍服务的更加深入,用户需求的提高,竞争对手的涌现,竞争越来越激烈,信息越来越透明,产品的同质化,使电信运营商,尤其是固网运营商遇到了相似的行业共性问题:客户增长乏力;新业务增长点短缺;现有市场越来越狭窄,为了挣得有限的市场空间,恶性价格战愈演愈烈,行业出现增量不增收的异常局面;成本压力、利润压力加大;互联互通问题剪不断,理还乱,并呈现向新业务蔓延之势。这些问题的存在概括地说,就是作为电信运营商如何开发和拓展市场空间,创建蓝海,创新价值,创建并提高企业自身竞争优势的问题。这是个电信业和理论界必须重视和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本论文就基于客户价值的电信市场空间开发中问题进行研究,全文共分九章,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首先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回顾和评述市场空间理论研究。本研究的重要性在于该问题是现实环境变化对电信企业管理的要求、是企业寻求和建立竞争优势的战略需要,也是充实和完善理论体系的需要。第二章对现有客户价值的理论文献资料进行了全面综述。市场空间开发的实质和基本前提是把握和挖掘客户价值。第三章提出了基于客户价值的电信市场空间开发理论架构。在企业内应建立客户价值导向的企业文化,培养信息转换为知识的创新性的思维模式,营造有益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客户价值导向是以客户价值为中心市场导向和学习导向,而客户价值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基于价值市场营销管理中起着核心的战略指导和运作的作用,是开发和创造新的市场空间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客户价值导向、客户价值信息挖掘、客户价值创新、价值网构成市场空间开发框架的主要内容。第四章讨论了客户价值创新和创造新的市场空间的关系。从客户价值要素,客户价值的沟通和传递,客户价值与低成本、差异化,客户价值和市场空间的关系方面说明了客户价值是市场空间开发的基点。价值创新是一种系统的创新活动和战略思维。价值创新关注如何向现实市场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加全新而优异的客户价值,并且通过价值量级的飞越和合适的经济价位造就新的规模市场。要基于客户联盟进行创新机会的识别,公司的价值创新在实务上可以通过提高、降低、创造和剔除的基本方式,在价值创新的产品平台、信息平台、服务平台和递送平台、品牌平台、业务流程上,对价值要素进行相应具体的创新活动。从信息产业、需求、资源的角度对客户价值创新的前提条件进行分析,描述了电信客户价值和市场空间开发的关系,提出通信运营商客户价值度量函数模型和指标体系,并对通信运营商客户价值驱动因素元因子实证分析。第五章研究了提升客户价值的企业市场空间开发方法,描述了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战略框架,通过价值流程再造重构企业运营价值体系,提升企业的客户价值创新能力,重视市场空间开发的能力源:知识联盟,创新业务模式,并就电信运营企业创新业务模式进行实证分析及建议。知识联盟是开拓电信市场空间的能力源,价值创新需要相应的企业能力尤其是价值创新能力作保证,因此价值创新能力是创造新的市场空间的前提和基础,而价值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培育需要企业系统的知识管理。开拓市场空间的能力结构可以表现为人员能力、技术能力、组织能力、信息整合能力、价值流程能力、企业联盟能力等,它们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共同完成市场空间开发中的客户价值创新活动。业务模式是开拓电信市场空间的能力场,是企业能力与客户需求的桥梁。本章构建了电信运营商的价值网模式,并指出运营商应加强自身电子商务和数字化建设;掌握客户接触点并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真正给客户带来价值增值的是应用提供,运营商应加强应用平台搭建能力;加强体验营销和品牌策划;加强管理合作伙伴的能力,做服务整合提供商并强调了外包的原则;发挥渠道作用;运营商的挑战在于将有效的、独特的执行能力与有力的顾客界面融为一体,成功将取决于建立众多的可信任关系网,协调产业各方利益,实现多方的、共赢的、协调发展,共同推动产业发展,在实现价值网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努力实现企业自身价值的最大化。第六章讨论了开发市场空间战略的建议,并针对电信市场空间的开发提出可行性战略建议。第七章就论文的主要结论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论文存在的局限性,并且提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惠亚爱[9](2003)在《入世后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电信产业在世界电信全球化的浪潮中进行兼并与重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必然成为新世纪的主旋律,而竞争的关键则是人才。国外电信公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长期的竞争和优胜劣汰,在人才争夺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这将导致中国电信运营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怎样才能“人尽其才”?怎样才能使人才效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怎样才能留住人才?这一问题是电信企业及其管理者正在深思的问题。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经过公司制改造以后,其人力资源管理虽然正在由传统的人事管理逐步向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还远远缺乏力度和深度。本文就是想通过对我国电信运营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来尝试入世后在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建立一种新型的激励制度的思路与方法。本文首先对研究的背景进行了分析并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界定。其次,对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及其入世后所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特别是对其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入世后的新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员工激励机制的设计思想:一是改革现有的分配制度,对员工实行物质激励——薪酬制度设计;二是对员工进行精神激励,主要包括目标激励、成就激励、晋升激励、授权激励和关怀激励。三是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方面的激励,培养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文章的最后,对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年薪制和股票期权制作了深入浅出的研究和探讨。全文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电信运营企业的激励制度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丁伟[10](2001)在《外资电信守望中国》文中研究表明十五年谈判之后,WTO的门终于慢慢开启。“动了,它终于动了!”WTO之门,终将开启。电信的金光,刺眼而出。 这是一场没有人想错过的戏。没有人敢错过这场戏,没有人想再背负那诅咒的道符。 林肯有句名言:民主政府就是民有、民治、民享(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的政府。外资电信们也如法炮制,说中国电信业是一个国有、国治、国享(of China,by China,for China)的行业。

二、运营商,在移动因特网的黎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运营商,在移动因特网的黎明……(论文提纲范文)

(1)移动互联时代二手房平台(淘套房)商业模式构建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
    2.1 移动互联概述
        2.1.1 移动互联的概念
        2.1.2 移动互联的发展趋势
        2.1.3 移动互联的应用
    2.2 企业商业模式概述
        2.2.1 商业模式的本质
        2.2.2 商业模式的构建要素
        2.2.3 成功商业模式的关键能力
        2.2.4 商业模式的价值分析
    2.3 商业模式构建要素概念综述
        2.3.1 盈利模式
        2.3.2 业务体系
        2.3.3 持续发展
    2.4 二手房平台商业模式研究现状
        2.4.1 传统二手房中介商业模式简述
        2.4.2 二手房网络平台商业模式简述
        2.4.3 二手房平台商业模式研究现状综述
第3章 淘套房商业模式构建要素之盈利模式
    3.1 传统二手房中介盈利模型分析
        3.1.1 二手房的特殊性
        3.1.2 二手房中介盈利模式分析
    3.2 移动互联网盈利模型的分析
        3.2.1 B2B 模式
        3.2.2 B2C 模式
        3.2.3 C2C 模式
        3.2.4 O2O 模式
    3.3 淘套房 SWOT 分析
    3.4 淘套房的盈利模型构建
        3.4.1 盈利模型分析
        3.4.2 盈利模式构建简图
        3.4.3 小结
第4章 淘套房商业模式构建要素之业务体系
    4.1 淘套房客户界面设计及构建
        4.1.1 平台页面设计风格
        4.1.2 平台功能设置
    4.2 二手房移动互联平台外部资源
    4.3 淘套房的营销及推广
第5章 淘套房的商业模式构建要素之持续发展
    5.1 淘套房的外部环境分析
        5.1.1 二手房中介市场发展潜力
        5.1.2 二手房中介的市场需求分析
        5.1.3 二手房中介市场的销售模式现状分析
    5.2 淘套房的“五力模型”分析
    5.3 淘套房的持续发展战略
        5.3.1 目标市场
        5.3.2 竞争战略
        5.3.3 推广策略
        5.3.4 淘套房的应战策略
        5.3.5 淘套房的蓝海战略
第6章 总结
    6.1 论文的贡献
    6.2 可能存在的不足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2)情境式英语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移动学习国内外现状综述
        1.2.1 国外发展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论文组织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移动学习理论与技术基础
    2.1 移动学习理论
        2.1.1 移动学习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1.2 移动学习发展趋势
    2.2 技术实现基础
        2.2.1 开发环境支持
        2.2.2 Android系统架构
        2.2.3 Android移动学习系统优势分析
    2.3 小结
第3章 情境式英语移动学习模型设计
    3.1 艾宾浩斯人体记忆曲线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情境学习
    3.3 情境式英语移动学习模型
        3.3.1 移动学习模型设计的指导思想
        3.3.2 情境式移动学习模型设计
    3.4 情境信息组织与模型实现
        3.4.1 模型组成与处理流程
        3.4.2 情境信息采集与场景组织
        3.4.3 学习资源组织形式
        3.4.4 初始行为评估
        3.4.5 基于历史经验的学习计划制定
        3.4.6 基于情境信息处理的词汇选择策略
        3.4.7 学习与学习效果评价策略
        3.4.8 协作学习
    3.5 小结
第4章 情境式英语移动学习系统分析与设计
    4.1 移动学习应用环境分析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设计原则
        4.2.2 设计目标
        4.2.3 系统总体架构
    4.3 后台管理系统设计
        4.3.1 用户管理
        4.3.2 学习资源组织管理
        4.3.3 在线问答管理
    4.4 移动终端系统设计
        4.4.1 用户信息管理模块
        4.4.2 初始行为评估模块
        4.4.3 学习计划制定模块
        4.4.4 情境信息处理模块
        4.4.5 学习与学习效果评价模块
        4.4.6 协作学习模块
    4.5 系统数据库逻辑设计
    4.6 小结
第5章 系统关键功能的开发与实现
    5.1 开发环境
    5.2 基于Struts2的服务器端实现
        5.2.1 Struts2架构简介
        5.2.2 Android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端数据库实现
    5.3 基于Struts2+JSON的移动终端实现
        5.3.1 初始行为评估模块实现
        5.3.2 情境信息处理之获取地理位置实现
        5.3.3 学习与学习效果评价模块实现
        5.3.4 协作学习之在线问答实现
    5.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技术标准联盟的运行机理与公共政策研究 ——以ICT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基本术语界定
        1.4.1 标准、技术标准和标准化
        1.4.2 战略联盟和技术标准联盟
        1.4.3 网络效应与网络外部性
2 文献综述
    2.1 技术标准联盟成因的文献综述
        2.1.1 网络效应与技术标准联盟
        2.1.2 交易成本与技术标准联盟
        2.1.3 合作竞争与技术标准联盟
    2.2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模式和市场绩效
        2.2.1 技术标准联盟的运行模式
        2.2.3 技术标准联盟的市场绩效
    2.3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合作竞争
        2.3.1 合作竞争的动因
        2.3.2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合作
        2.3.3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竞争
3 技术标准联盟的本质、发展现状和组织形式
    3.1 技术标准联盟的本质
        3.1.1 企业间准市场共生组织
        3.1.2 "赢者通吃"的基本假定
    3.2 技术标准联盟的发展现状
        3.2.1 技术标准联盟的形成背景
        3.2.2 技术标准联盟的演化趋势
    3.3 技术标准联盟的组织形式
        3.3.1 从产业链角度划分的组织形式
        3.3.2 从企业关系角度划分的组织形式
    3.4 ICT产业的发展回顾
        3.4.1 ICT产业的基本概述
        3.4.2 ICT产业中的专利格局与标准竞争
4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合作竞争机制
    4.1 横向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合作竞争机制
        4.1.1 N个对称企业合作竞争的博弈模型
        4.1.2 双寡头企业合作竞争的博弈模型
    4.2 纵向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合作竞争机制
        4.2.1 博弈模型
        4.2.2 模型求解
        4.2.3 主要结论
    4.3 联盟与非联盟企业的合作竞争机制
        4.3.1 博弈模型
        4.3.2 模型求解
        4.3.3 主要结论
    4.4 联盟与联盟之间的合作竞争机制
        4.4.1 博弈模型
        4.4.2 模型求解
        4.4.3 主要结论
5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知识产权机制
    5.1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的基本要素—知识产权
        5.1.1 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
        5.1.2 技术标准联盟和专利联盟
    5.2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知识产权冲突
        5.2.1 革命的含义及其实现方式
        5.2.2 兼容的含义及其实现方式
        5.2.3 革命与兼容之间的知识产权策略选择
    5.3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知识产权协调
        5.3.1 开放标准的概念和价值
        5.3.2 开放标准的经济学属性
        5.3.3 开放与控制之间的知识产权策略选择
    5.4 技术标准联盟运行中的的知识产权激励
        5.4.1 激励机制1:信息技术支持与利益协调
        5.4.2 激励机制2:公平无歧视(RAND)原则
6 技术标准联盟的公共政策分析
    6.1 技术标准联盟的竞争效应
        6.1.1 技术标准联盟中的合作与竞争
        6.1.2 技术标准联盟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6.2 技术标准联盟联合制定标准问题
        6.2.1 联合制定标准行为的经济效应分析
        6.2.2 限制竞争的联合标准制定行为
        6.2.3 国外典型判例
    6.3 技术标准联盟中的知识产权滥用问题
        6.3.1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的冲突与协调
        6.3.2 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的经济学逻辑
        6.3.3 联合制定标准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滥用
    6.4 各国技术标准化政策的比较与启示
        6.4.1 美国"多元化"的技术标准战略
        6.4.2 欧盟"聚焦式"的技术标准战略
        6.4.3 日本"追随式"的技术标准战略
        6.4.4 对中国技术标准政策制定的启示
7 结论
    7.1 研究工作总结
    7.2 主要的研究发现
    7.3 未来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4)3G行业应用之智能公交系统解决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公交行业应用3G通信解决方案
    1.3 主要工作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智能公交系统发展概况
    2.1 智能公交系统发展的缘由
        2.1.1 高增长的机动车数量需要高效率的交通系统
        2.1.2 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需要可靠的交通系统
        2.1.3 高密度的交通参与者需要安全的交通系统
    2.2 智能公交系统发展的背景
        2.2.1 汽车发展社会化
        2.2.2 人类环境可续化
        2.2.3 信息技术智能化
    2.3 智能公交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
        2.3.1 公交运营调度和车队管理
        2.3.2 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2.3.3 公交出行信息服务系统
        2.3.4 公交安保系统
第三章 VPDN技术简介
    3.1 VPDN的技术介绍
    3.2 适用VPDN的行业
        3.2.1 移动办公型
        3.2.2 企业应用型
        3.2.3 特殊专业型
    3.3 基于PPTP、GRE、IPsec、L2TP协议的VPDN业务
        3.3.1 基于PPTP协议的VPDN业务
        3.3.2 基于GRE协议的VPDN业务
        3.3.3 基于I Psec的VPDN业务
        3.3.4 基于L2TP的VPDN业务
    3.4 GRE、L2TP两种技术比较
第四章 WCDMA 3G智能公交产品方案
    4.1 实现主要功能
        4.1.1 电子地图
        4.1.2 GPS车辆指挥调度
        4.1.3 视频监控
        4.1.4 电子站牌远程管理
        4.1.5 设备及系统管理
    4.2 主要设备
        4.2.1 产品硬件设备
        4.2.2 产品前端采集设备
        4.2.3 产品软件构架
第五章 网络接入方式设计探讨
    5.1 无线VPDN组网方案
        5.1.1 拓扑结构
        5.1.2 VPDN建立流程
    5.2 无线APN组网方案
    5.3 VPDN与APN方式比较
    5.4 有线ADSL和无线混合接入互联网VPN(IPsec/SSL)方式
    5.5 专线方式
    5.6 EPON方式
    5.7 裸光纤方式
第六章 软件平台方案
    6.1 软件平台架构
        6.1.1 用户操作界面
        6.1.2 系统应用层
        6.1.3 系统中间层
        6.1.4 数据层
        6.1.5 数据交换系统
        6.1.6 基础架构服务
    6.2 软件平台建设模式
        6.2.1 自建平台
        6.2.2 平台式服务
        6.2.3 个别应用
第七章 3G智能公交系统技术解决方案实施
    7.1 北京安立路快速公交(BRT)项目
        7.1.1 北京安立路快速公交(BRT)背景
        7.1.2 方案实施
    7.2 北京公交集团3G视频监控项目
        7.2.1 项目背景
        7.2.2 项目实施
    7.3 总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现实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的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概述
    2.1 移动电子商务的内涵
    2.2 移动电子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的区别
    2.3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的理论依据
        2.3.1 无线应用协议WAP
        2.3.2 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
        2.3.3 无线公开密钥体系(WPKI)
    2.4 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需求
        2.4.1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的特点
        2.4.2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的基本需求
        2.4.3 移动电子商务环境的特殊性
第3章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现状分析
    3.1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现状分析
        3.1.1 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3.1.2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现状
    3.2 移动电子商务存在的安全问题分析
        3.2.1 技术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3.2.1.1 无线窃听
        3.2.1.2 冒充和抵赖
        3.2.1.3 重传攻击
        3.2.1.4 病毒和黑客
        3.2.1.5 插入和修改数据
        3.2.1.6 无线网络标准的缺陷
        3.2.2 管理上面临的主要问题
        3.2.2.1 手机短信的安全管理问题
        3.2.2.2 SP 提供商的安全管理问题
        3.2.2.3 移动终端的安全管理问题
        3.2.2.4 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问题
        3.2.2.5 信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问题
第4章 国外先进经验借鉴
    4.1 国外采用的先进技术
        4.1.1 Mobile e-Pay 的总体架构
        4.1.2 Mobile e-Pay 的安全解决方案
    4.2 国外的安全管理经验
        4.2.1 移动通信市场的监管
        4.2.2 国家安全管理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4.2.3 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4.2.4 安全管理标准的制定
    4.3 先行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
        4.3.1 美国
        4.3.2 新加坡
        4.3.3 日本
        4.3.4 英国
    4.4 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5章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解决方案
    5.1 基于WAP 的安全解决方案
        5.1.1 方案的实现目标
        5.1.2 WAP 的安全结构体系
        5.1.3 WAP 应用模型的安全风险分析
        5.1.4 现有的端到端安全模型借鉴
        5.1.5 安全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5.2 基于SMS(STK)的安全解决方案
        5.2.1 方案的实现目标
        5.2.2 SMS 的网络结构及其实现
        5.2.3 STK 的技术原理及其实现
        5.2.4 传统SMS 系统应用模型的安全漏洞分析
        5.2.5 安全解决方案的设计与实现
第6章 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管理策略
    6.1 加强移动通信服务市场的安全监管
        6.1.1 加快开展手机实名制的落实工作
        6.1.2 加强相应的政府责任
        6.1.3 加强短信息服务的配套管理
    6.2 加强门户网站系统的安全管理
        6.2.1 安全管理模型的建立及实施
        6.2.2 系统安全管理的具体策略
    6.3 加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的建设
        6.3.1 制定一套完整的安全方案
        6.3.2 制定并贯彻安全管理制度
        6.3.3 成立网络安全管理机构
    6.4 加快安全管理标准化进程
    6.5 加强法律对移动电子商务安全的约束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详细摘要

(6)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知识平台与知识资产经营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本研究的经济背景
        1.1.2 本研究的学术背景
    1.2 研究范围的界定
        1.2.1 研究的基本问题
        1.2.2 研究问题的分解
        1.2.3 研究对象的选择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理论逻辑分析
        1.3.2 实证研究之一:问卷调研与结构方程建模分析
        1.3.3 实证研究之二:访谈与案例分析
    1.4 论文框架和内容安排
2 理论综述
    2.1 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发展逻辑综述
        2.1.1 企业成长与核心能力的外生论
        2.1.2 企业成长内生论
        2.1.3 基于知识的核心能力理论
    2.2 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与开放式创新战略
        2.2.1 企业开放式创新战略
        2.2.2 企业外部知识来源与界定
        2.2.3 企业外部知识的维度
    2.3 外部知识的管理过程
        2.3.1 外部知识识别与需求评价
        2.3.2 外部知识的获取
        2.3.3 外部知识的整合
        2.3.4 外部知识的吸收
        2.3.5 知识创造
        2.3.6 知识的保护
    2.4 知识平台
        2.4.1 知识平台概念的演化
        2.4.2 知识平台的构成要素
        2.4.3 知识平台的界定——内外部知识平台的整体观
    2.5 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知识平台与核心能力关系研究综述
        2.5.1 企业利用外部知识与核心能力的关系研究
        2.5.2 企业知识管理过程能力与核心能力的关系
        2.5.3 企业知识平台、利用外部知识与核心能力关系
    2.6 知识资产经营与企业核心能力、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综述
        2.6.1 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
        2.6.2 知识审计研究综述
        2.6.3 知识资产经营研究综述
    2.7 小结
3 知识平台对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的作用机制
    3.1 企业知识平台在利用外部知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3.1.1 企业知识平台在获取外部知识的作用机制
        3.1.2 知识平台在知识整合中的作用机制
        3.1.3 知识平台对知识吸收能力的作用机制
        3.1.4 知识平台在企业知识资产保护中的作用机制
    3.2 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过程中知识平台的影响因素
        3.2.1 企业获取外部知识过程中知识平台的影响因素
        3.2.2 企业整合外部知识中知识平台的影响因素
        3.2.3 企业知识吸收过程中知识平台的影响因素
        3.2.4 企业知识保护过程中知识平台的影响因素
        3.2.5 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过程中知识平台影响因素小结
4 知识资产经营对于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
    4.1 企业知识审计对于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
        4.1.1 产业知识特性审计的机制
        4.1.2 企业知识供需审计的作用机制
        4.1.3 企业知识平台审计的作用机制
        4.1.4 知识审计小结
    4.2 企业知识资产经营对于实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
        4.2.1 知识内部经营模式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
        4.2.2 知识对外输出经营模式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
        4.2.3 技术孵化经营模式影响企业绩效的机制
        4.2.4 企业知识资产经营中的影响因素
5 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基于企业知识平台与知识资产经营视角的概念模型与假设
    5.1 概念模型
    5.2 因变量
    5.3 解释变量
        5.3.1 企业内部知识平台因素
        5.3.2 企业外部知识平台因素
        5.3.3 企业知识平台的支持系统因素
        5.3.4 知识属性因素
        5.3.5 知识审计与知识资产经营因素
    5.4 实证模型
    5.5 概念模型与假设小结
6 研究设计与方法
    6.1 数据来源
        6.1.1 调查对象定位
        6.1.2 问卷预测试
        6.1.3 问卷发放与回收
    6.2 变量的测量
        6.2.1 因变量
        6.2.2 解释变量1-企业内部知识平台
        6.2.3 解释变量2-外部知识平台
        6.2.4 解释变量3-知识平台支持体系
        6.2.5 解释变量4-知识的属性
        6.2.6 中介变量-外部知识管理过程机制
        6.2.7 后置变量-知识资产经营
    6.3 统计过程与分析方法设计
        6.3.1 统计分析过程
        6.3.2 分析方法与工具
    6.4 本章小结
7 数据分析与讨论
    7.1 描述性统计
    7.2 效度测试
        7.2.1 总体效度分析
        7.2.2 内部知识平台因素分量表效度分析
        7.2.3 外部知识平台因素分量表效度分析
        7.2.4 知识平台支持因素分量表效度分析
        7.2.5 知识属性因素分量表效度分析
        7.2.6 知识管理过程机制分量表效度分析
        7.2.7 因变量的测量效度分析
    7.3 信度检验
    7.4 相关分析
    7.5 多重共线性检验
    7.6 验证性因素分析
        7.6.1 内部知识平台验证性因素分析
        7.6.2 外部知识平台验证性因素分析
        7.6.3 知识平台支持要素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7.6.4 知识属性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7.6.5 利用外部知识过程能力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7.6.6 知识审计要素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7.6.7 知识资产经营要素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7.6.8 企业绩效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7.7 模型验证
        7.7.1 企业的内部知识平台与利用外部知识能力的结构关系验证
        7.7.2 企业外部知识平台与利用外部知识能力的结构关系验证
        7.7.3 企业知识平台支持因素与利用外部知识能力的关系验证
        7.7.4 知识默会属性与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的关系验证
        7.7.5 前置因素与利用外部知识能力的结构关系验证
        7.7.6 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知识资产经营和企业绩效的结构关系验证
    7.8 实证结果汇总
    7.9 假设检验异常结果的进一步分析与讨论
        7.9.1 企业的知识库装备情况对于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提升过程中作用有限
        7.9.2 知识的默会性对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阻碍并不显着
        7.9.3 柔性组织结构、外部平台连接中的社会资本以及企业知识平台激励要素对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的综合作用效果不显着
        7.9.4 企业知识资产经营对实现企业绩效的作用机制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7.9.5 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是实现企业绩效的保障,但直接产生作用的效果不明显
8 模型的案例验证及结果讨论
    8.1 案例研究的设计
        8.1.1 本研究案例研究设计概述
        8.1.2 案例资料收集的要点
        8.1.3 案例资料分析方法的设计
    8.2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利用外部知识案例分析与讨论
        8.2.1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企业的简介
        8.2.2 企业发展的绩效
        8.2.3 企业绩效的源泉-利用和管理外部知识的能力
        8.2.4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知识平台的支持作用
    8.3 另外四个不同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辅助案例分析与讨论
        8.3.1 四个企业的简介
        8.3.2 四个企业的绩效差异及其利用与管理外部知识角度的原因解释
        8.3.3 四家企业利用与管理外部知识能力差异的原因:基于企业知识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的视角
    8.4 五个企业案例的小结
        8.4.1 优秀企业绩效源于获取与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
        8.4.2 企业经营知识资产的能力影响企业的绩效
        8.4.3 知识平台因素影响着企业利用外部知识的能力
    8.5 讨论:不同类型企业提升外部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思路
9 研究结论、启示与研究展望
    9.1 主要研究结论
    9.2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理论贡献
        9.2.1 主要的理论创新点
        9.2.2 衍生的创新点
    9.3 本研究的管理启示
        9.3.1 企业从“封闭式创新”到利用外部知识的“开放式创新”范式转型
        9.3.2 积极建设和优化企业知识平台
        9.3.3 重视知识规划审计,并实施企业知识资产经营战略
    9.4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调查问卷
    附录2 企业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 发表的论文、国际交流与奖励

(7)移动商务技术构建安全农产品供应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1 移动商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普及
        1.1.2 我国农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1.1.3 移动商务与农产品供应链结合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解决的问题
        1.2.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1.3.1 论文研究的方法
        1.3.2 论文研究和写作的思路
    1.4 论文研究的范围界定和说明
    1.5 文献综述
        1.5.1 移动商务与技术的研究现状
        1.5.2 农产品安全与监控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1.5.3 移动商务技术在农产品供应链中的应用
    1.6 全文结构和章节安排
第2章 移动商务概念与技术
    2.1 移动商务的定义与特点
        2.1.1 移动商务的定义
        2.1.2 移动商务的特点
    2.2 移动商务的应用分类
        2.2.1 电话为中心的移动商务
        2.2.2 设备为中心的移动商务
        2.2.3 企业为中心的移动商务
    2.3 移动商务的通用基础设施和技术
        2.3.1 GPS
        2.3.2 蓝牙(Blue tooth)
        2.3.3 无线射频(Radio Frequency Identity)
        2.3.4 无线应用协议(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2.4 移动商务的业务新模式
        2.4.1 快速营销反应体系
        2.4.2 快速服务提高客户价值
        2.4.3 即时、便捷、顺畅物流
        2.4.4 实时掌控企业生产运营过程
        2.4.5 移动办公
    2.5 移动商务目前面临的问题
        2.5.1 隐私问题
        2.5.2 安全问题
        2.5.3 可靠性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农产品安全问题及成因分析——供应链视角
    3.1 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现状
    3.2 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成因分析——从供应链视角
        3.2.1 供应链管理概述
        3.2.2 农产品供应链概念
        3.2.3 农产品供应链特点
        3.2.4 农产品安全与农产品供应链的联系
        3.2.5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在安全方面的缺陷
        3.2.6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安全问题成因分析
    3.3 国外先进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管理
        3.3.1 日本
        3.3.2 欧盟
        3.3.3 美国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应用移动商务技术的安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
    4.1 安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构建思路与特点
        4.1.1 构建总体思路与目标
        4.1.3 安全农产品供应链的特点
    4.2 移动商务技术应用
        4.2.1 移动商务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4.2.2 移动商务技术的作用
        4.2.3 移动商务技术应用的困难和问题
    4.3 安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组成
        4.3.1 数据采集
        4.3.2 监控、预警与追溯
        4.3.3 查询与管理
    4.4 安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信息平台支持
        4.4.1 信息系统平台综述
        4.4.2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4.4.3 信息系统需求分析
        4.4.4 功能界定与逻辑方案设计
        4.4.5 数据字典设计与定义
        4.4.6 界面设计
        4.4.7 编码开发环境与配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案例应用——基于RFID的猪肉监控追溯系统
    5.1 项目背景
        5.1.1 项目背景
        5.1.2 预期成果
    5.2 项目业务需求
        5.2.1 业务现状描述
        5.2.2 业务现状分析
        5.2.3 业务改进
    5.3 功能需求
        5.3.1 猪场应用模块
        5.3.2 市境道口应用模块
        5.3.3 屠宰场应用模块
        5.3.4 超市应用模块
        5.3.5 安全监控和预警模块
    5.4 项目总体架构
        5.4.1 支撑型信息系统
        5.4.2 信息平台
        5.4.3 信息查询系统
    5.5 系统流程
        5.5.1 养猪场
        5.5.2 市境道口
        5.5.3 屠宰加工环节
        5.5.4 批发零售环节
    5.6 实际监控与追溯举例
        5.6.1 监管部门追溯举例
        5.6.2 消费者查询追溯举例
    5.7 项目成果与使用效果
    5.8 项目总结与推广
    5.9 个人工作总结与汇总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移动商务技术发展趋势
    6.2 农产品供应链安全监控发展趋势
    6.3 本文研究与工作内容总结
    6.4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已发表论文:
    科研项目:

(8)基于客户价值的电信市场空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市场空间的相关研究和回顾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的研究框架
        1.3.1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1.3.2 本论文的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客户价值的文献综述
    2.1 客户价值概念
    2.2 客户价值的特征和驱动因素
    2.3 客户价值及关键相关因素分析
    2.4 客户价值理论
    2.5 评述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客户价值的电信新市场空间开发框架
    3.1 基于客户价值的电信新市场空间开发基本框架
    3.2 客户价值导向
    3.3 客户价值信息分析
    3.4 价值创新
    3.5 价值网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市场空间开发与客户价值创新
    4.1 市场空间开发的基点:客户价值
        4.1.1 客户需求、客户价值与战略层次
        4.1.2 客户价值三要素及影响因素分析
        4.1.3 客户价值的沟通和价值传递
        4.1.4 客户价值与低成本、差异化
        4.1.5 市场空间和客户价值的关系
    4.2 客户价值创新与新市场空间
        4.2.1 客户价值创新的逻辑
        4.2.2 客户价值创新的流程
        4.2.3 客户价值创新模式
        4.2.4 客户价值创新的市场效应
        4.2.5 客户价值创新能力与市场空间关系
    4.3 电信业的客户价值创新和新市场空间
        4.3.1 信息产业和电信业分析
        4.3.2 顾客消费需求特征分析
        4.3.3 资源角度的分析
        4.3.4 电信客户价值和市场空间开发
        4.3.5 通信运营商客户价值的度量函数模型
        4.3.6 通信运营商客户价值指标体系
        4.3.7 通信运营商客户价值驱动因素元因子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提升客户价值的企业市场空间开发方法研究
    5.1 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战略管理框架
        5.1.1 企业市场空间的结构再造
        5.1.2 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战略定位
        5.1.3 以客户价值为导向的战略管理框架图
    5.2 通过价值流程再造重构企业运营价值体系
        5.2.1 价值网实现价值增长的机理
        5.2.2 构建电信运营商的价值网
        5.2.3 价值网中客户价值驱动结构分析
        5.2.4 价值网的市场效应分析
        5.2.5 价值网实证及分析结论
        5.2.6 价值网优化的数学模型
    5.3 提升企业的客户价值创新能力
    5.4 重视市场空间开发的能力源:知识联盟
    5.5 创新业务模式
    5.6 电信运营企业创新业务模式分析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开拓市场空间的战略建议
    6.1 开拓市场空间可实施战略对策
    6.2 开拓电信市场空间战略建议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论文的主要结论
    7.2 论文的局限性和未来的研究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入世后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我国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差距
    1.3 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1.4 本文研究的重点及基本结构
第二章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入世后的新特点
    2.1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概况
    2.2 中国电信与WTO
    2.3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现有激励机制的特点及成因分析
    2.4 入世后我国电信运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特点
第三章 入世后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员工激励制度的设计构想
    3.1 有关人的动机和激励的理论
    3.2 国外电信企业员工的激励实证研究
    3.3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员工激励制度的设计构想
第四章 入世后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研究
    4.1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经营者实行年薪制的探讨
    4.2 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经营者实行股票期权制的探讨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四、运营商,在移动因特网的黎明……(论文参考文献)

  • [1]移动互联时代二手房平台(淘套房)商业模式构建与研究[D]. 郭文魁.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9)
  • [2]情境式英语移动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罗广华.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3]技术标准联盟的运行机理与公共政策研究 ——以ICT产业为例[D]. 刘慷.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6)
  • [4]3G行业应用之智能公交系统解决方案[D]. 李磊.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5)
  • [5]移动电子商务安全问题研究[D]. 成杨. 沈阳理工大学, 2008(04)
  • [6]企业利用外部知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知识平台与知识资产经营的视角[D]. 陈衍泰. 复旦大学, 2007(06)
  • [7]移动商务技术构建安全农产品供应链[D]. 忻渊. 同济大学, 2007(01)
  • [8]基于客户价值的电信市场空间研究[D]. 钱慧. 北京邮电大学, 2007(05)
  • [9]入世后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D]. 惠亚爱. 西北工业大学, 2003(01)
  • [10]外资电信守望中国[J]. 丁伟. 知识经济, 2001(12)

标签:;  ;  ;  ;  ;  

运营商,在移动互联网的黎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