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向未来的数字集群技术——GoTa(论文文献综述)
韦维[1](2015)在《广西800MHz数字集群频率规划及其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无线电技术快速发展,各类无线电业务频率需求也越来越大。面对日益紧张的频率资源,如何有效地科学利用、合理开发,满足社会各行业部门不断增长的频率需求,已成为无线电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移动通信近年来在专业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满足不同业务部门专业移动通信的频率需求,以促进集群通信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对数字集群通信使用的800MHz频率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分配,提高频谱利用效率,有效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本文以合理利用频谱资源为目标,从国内外数字集群通信发展现状及广西数字集群业务应用情况出发,结合目前主要使用的TETRA、iDEN、GT800和中兴GoTa数字集群通信体制分析和电磁兼容性分析,对广西800MHz数字集群频率规划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800MHz数字集群分配应基于技术体制,并考虑不同集群网络的频率需求。通过计算分析和实地调研,得出TETRA、iEDN、GoTa和GT800体制在不同集群网络分类下的带宽需求量,并得出结论:政务共网选择TETRA数字集群体制占用带宽更少;商用共网采用GoTa和GT800体制能减少基站建设数量,节约建网投资成本;而数字集群专网采用TETRA或是IDEN体制则组网更为灵活。2、提出了“两步走”的800数字集群频率分配方案。先将800MHz频率进行频段分配,将5M容量分别分配给政务共网、商用共网和专网使用,以达到对不同的业务需求进行集中分类,统一管理的目的,减少频率交叉使用和浪费。接着,对上述三种共网和专网进行频率分配,提出基于TETRA、 iDEN、GT800和GoTa不同技术体制的分配方式,使频率分配方案更为灵活,适应不同技术体制发展的需要。3、本文以南宁地铁轨道交通数字集群通信应用需求为实例,提出南宁地铁轨道交通一号线的800MHz频率分配方法。该方法建议采用TETRA制式进行网络建设,并通过AB频率复用的方式提高频率使用效率,最终提出为南宁地铁1号线分配10对频率的分配方案,既能满足现有通信要求,又能为系统扩容升级及后续线路建设需求预留频率空间。
刘立斌[2](2012)在《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平台搭建及业务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各个行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服务范围与应用领域可将移动通信系统分为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和公众移动通信系统,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便是在早期专用移动系统上经过发展与改良的更加高级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它以灵活的组网方式和低廉的成本为集团专业用户提供高效的指挥调度服务。集群通信系统采用PTT的通话方式,呼叫建立时间短,群组内共享前向信道,而且支持单呼与组呼等特点,从而在消防、公安、石化、旅游、水利、城建、电力、工矿、交通等多个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的研究是建立在详细的市场调研与集群共网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了各行业专业用户对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需求,遵循相关集群技术标准和工程设计原则,制定了一套基于CDMA技术的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总体搭建方案。GoTa的含义是开放式集群架构(Global open Trunking architecture),是由我国中兴公司研发的世界首个基于CDMA技术的集群共网应用的数字集群通信体制,具有多项国际专利和自主知识产权,该集群通信机制具有信道共享和快速接续的数字集群特点。本文针对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理论和具体搭建方案展开了深入研究,论文首先对课题研究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对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的描述。然后详细介绍了目前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四种主要集群通信体制,还分析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二章对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进行概述,主要包括GoTa系统的特点及其网络架构。第三章对数字集群通信业务的用户需求展开调研,主要内容包括数字集群用户市场概况和七大客户群体的用户需求。第四章确立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整体搭建方案,主要包括系统话务模型及信令链路的设置、GoTa系统各子系统的建设方案、通信基站设计与建设、系统交换中心与用户操作控制中心建设。第五章总结与展望,对GoTa系统搭建方案进行总结,并对GoTa系统试运用期的评估情况进行介绍。展望部分主要分析未来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
高建辉[3](2012)在《云南省800MHz无线电频率规划及频谱带宽调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线电频率资源如同阳光、石油、煤、空气、水一样,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无线电频率资源还有两个显为人知的特点,那就是其再生性和有限性。无线电频率承载了人类必需的全部信息(广义),因此,科学合理的规划使用无线电频率资源,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无线电频率规划的目标是实现频率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频率规划是我国无线电管理工作的源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规划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和云南省的实际情况,对我省无线电频率的重新规划,正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合理规划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所使用的800MHz频段频率资源为目的,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对800MHz频段频及其间隔的科学规划和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文中首先首先分析了频率规划的意义,接着通过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得出了市场对频率的需求情况,然后介绍了可以使用本规划的设备和相关技术,并分析了他们的优缺点,另外还重点分析了有关频率间隔的技术,得出了调制技术是决定频谱间隔的关键技术,之后对数字相位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研究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和一些新的调制方法,这些调制方法经过分析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信道间隔,提高频谱利用率,但考虑到设备等多方面的因素,最终使用了25KHz的频率间隔作为云南省800MHz的规划方案,不过从文中可以知道,将来如果采用12.5KHz或更低的频率间隔是完全可行的。文章最后根据800MHz信道的特点提出了频率复用的基本方案,并得出了云南省800MHz频率规划的最终结果。本文提出的800MHz频率规划,经过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是科学和严谨的规划方案,无线电管理部门能够依据本规划实现对无线电800MHz频谱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分配。
王学栋[4](2011)在《共网数字集群系统(GoTa)在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运营商在加快新型系统建设的同时,也将运营重点放在具有实用价值的业务创新上。在这个过程中,话音业务仍将在移动通信业务中占据主导地位。数字集群通信业务作为一种新型的语音业务形态出现,在部分电信市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而刺激并带动了运营商在该项业务中的投入,数字集群通信一时间成为业界关注的热门移动业务。数字集群通信是基于CDMA技术在公众移动网络上实现一种具有对讲机功能的移动业务,其网络覆盖面广,呼叫建立时延短,而且能够异地漫游。在3G时代,数字集群通信业务作为移动通信网络上的语音业务极具亮点,在新型业务开展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GoTa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是国产数字集群标准的典型代表,本文介绍了GoTa系统的组成结构、基本特性以及GoTa各分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并对GoTa系统的发展和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指出了可行的方向。
赵宇辉[5](2011)在《数字集群系统工程实施与评估》文中认为数字集群业务作为基础电信业务之一,不同于其他公众移动通信业务,它是一种专门应用于日常生产、运营和管理、处理突发事件的多用途、高效能无线调度指挥系统。国内设备制造商积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其中就包括中兴公司自主研制生产的GOTA系统。基础电信运营商积极申请进行数字集群网试验工作。经原信息产业部批准,中国铁通在长春进行GOTA系统的数字集群商用试验。本课题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建立,属于企业项目。本文简单介绍了GOTA系统的基本特性和关键技术;重点叙述了数字集群通信网络规划和建设方案;详细介绍了基站子系统工程管理和系统技术评估情况;对一年的话务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对数字集群通信网络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以及数字集群业务的发展思路进行研究。通过对数字集群通信网络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GOTA系统具备搭建数字集群商用网络的能力;但在关键技术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在业务方面,集群业务部分功能还不够健全,对大型行业用户的业务需求还无法全部满足;定位业务由于受终端限制不能进行商用;GOTA系统的专业化、商用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终端产品,在种类、质量、配件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市场潜力大,但是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需要适当地引导、培育和发掘。各项业务功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逐步进行开发、完善。
陈如明[6](2010)在《TETRA系统应用及性能增强和数字集群发展策略思考》文中提出阐述了我国数字集群发展、TETRA系统应用和国内外TETRA性能增强情况,阐述了自主创新发展我国数字集群/应急通信和无线城市/数字城市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我国自主创新数字集群标准化、产业发展的可喜进展及我国数字集群的未来发展策略思路。
张俭[7](2009)在《贵州铁通数字集群共网运营分析》文中指出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现有的四种数字集群技术——TETRA系统、iDEN系统、Gota系统及GT800系统,并对数字集群业务功能、专用无线服务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同时对其目标客户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市场与技术的双向分析针,就共网运营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及验证。之后又以共网运营的必要性为基础,从产业链融合、应急联动、替代模拟网络及重点突破等几个方面对数字集群业务共网运营模式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在理论研究的同时,笔者细致研究了贵州省数字集群背景环境及客户需求,并考虑铁通贵州分公司的业务基础及资金能力制定了铁通贵州分公司数字集群共网运营规划,对上述理论各个方面也都做了相应阐述,另外对共网运营实际操作流程也做了简单介绍,包括系统构建、调度台建设、计费模式、业务推广方案等。最后,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数字集群共网运营模式提出合理建议,并对数字集群业务的未来发展做了一定的展望,以期对我国数字集群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陈如明[8](2008)在《策略分析:数字集群与应急联动通信发展策略》文中指出本文以自主创新与市场驱动导向为基点,论述包括应急联动通信在内的中国数字集群相关发展策略思考。
翟松[9](2008)在《中国卫通数字集群网络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以中国卫通公司为背景,对其数字集群网络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数字集群业务作为中国卫通“归核化”战略两大战略业务之一,对卫通未来的发展尤其是地面业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03年卫通开展数字集群业务以来,一直遵循着商业共网的发展模式,在3个城市分别对iDEN、GOTA和GT800技术体制进行了技术试验和商业运营,但无论是客户的反应还是盈利表现均不理想。本论文将结合卫通发展数字集群业务5年来的经验教训,对卫通发展数字集群的市场定位重新进行分析,并结合市场定位对各种技术体制进行比较,进而根据市场定位和技术体制对不同的发展模式进行经济分析。论文将原有的数字集群共网模式细分为商业共网和政务共网,指出以面向政府强力用户市场、采用TETRA技术体制的政务共网能够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企业的经济效益,政务共网是卫通发展数字集群业务的正确发展模式。
陈如明[10](2008)在《GoTa自主创新助力奥运扬帆》文中指出文章首先归纳了GoTa的主要特点及优势;然后介绍了GoTa技术和产品发展情况,及GoTa在国内外市场应用情况;最后介绍了GoTa为2008青岛奥帆赛提供整体赛事的专业集群调度指挥和保障情况。
二、面向未来的数字集群技术——GoTa(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面向未来的数字集群技术——GoTa(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800MHz数字集群频率规划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数字集群通信体制标准化历程 |
1.3 我国数字集群系统应用发展现状 |
1.4 800MHz频率规划必要性及依据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1.6 本论文的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数字集群通信体制介绍 |
2.1 主要数字集群通信体制介绍 |
2.1.1 TETRA数字集群体制 |
2.1.2 iDEN数字集群体制 |
2.1.3 GT800数字集群体制 |
2.1.4 GoTa数字集群体制 |
2.2 各种数字集群体制间的电磁兼容分析 |
2.3 数字集群通信网与公众移动通信网的互调干扰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广西频率资源总体情况及集群发展需求分析 |
3.1 广西频率资源总体使用情况 |
3.1.1 各业务频段占用情况分析 |
3.1.2 广西无线电业务台站使用情况分析 |
3.2 广西集群通信发展现状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800MHz数字集群通信网频率带宽需求分析 |
4.1 数字集群通信网的分类 |
4.2 各类用户对集群通信网的选择分析 |
4.3 数字集群通信共网和专网的关系 |
4.3.1 数字集群通信网的组建应以共网为主,专网为辅 |
4.3.2 共网频率需长远规划,专网频率要考虑频率复用 |
4.4 数字集群频率带宽需求分析模式 |
4.4.1 集群政务共网所需频率带宽需求 |
4.4.2 数字集群商用共网所需带宽的分析 |
4.4.3 数字集群专网所需带宽的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800MHz数字集群频率规划方案研究 |
5.1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业务使用频率 |
5.2 数字集群频率规划的原则 |
5.3 数字集群频段规划方案 |
5.4 基于技术体制的具体频率分配方案 |
5.4.1 集群商用共网频率分配方案 |
5.4.2 集群政务共网频率分配方案 |
5.4.3 集群专网频率分配方案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南宁轨道交通800MHz数字集群频率分配应用实例 |
6.1 南宁轨道交通线网建设规划 |
6.2 南宁市轨道交通无线电通信系统分类 |
6.2.1 专用无线通信系统 |
6.2.2 公安无线通信系统 |
6.2.3 民用无线通信系统 |
6.2.4 PIS无线系统 |
6.2.5 信号无线系统 |
6.3 频率分配因素分析 |
6.3.1 频率占用情况分析 |
6.3.2 话务量分析 |
6.3.3 频率复用方式分析 |
6.3.4 系统网络结构分析 |
6.3.5 信号覆盖方式分析 |
6.4 南宁市轨道交通1号线频率分配应用方案 |
6.5 远期频率规划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主要工作成果和不足 |
7.3 数字集群发展趋势展望和下一步研究工作 |
7.3.1 新一代数字集群技术发展趋势介绍 |
7.3.2 广西数字集群应用发展前景 |
7.3.3 下一步频率规划方法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平台搭建及业务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发展历史 |
1.2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的特点 |
1.2.1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与模拟集群通信系统的区别 |
1.2.2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与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区别 |
1.3 四种主要集群通信体制 |
1.3.1 Tetra 系统 |
1.3.2 iDEN 系统 |
1.3.3 GoTa 系统 |
1.3.4 GT800 系统 |
1.4 本项目背景及意义 |
1.4.1 项目背景 |
1.4.2 项目研究的意义 |
1.5 本文主要工作及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GOTA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概述 |
2.1 GOTA 数字集群系统的特点 |
2.1.1 技术先进性 |
2.1.2 端到端一体化解决方案 |
2.1.3 强大的专业集群功能 |
2.1.4 2G 向 3G 平滑演进 |
2.1.5 成熟产业链 |
2.2 GOTA 集群系统的网络结构 |
2.2.1 基站子系统 BSS |
2.2.2 交换子系统 MSS |
2.2.3 调度子系统 DSS |
2.2.4 数据业务子系统 PDSS |
2.2.5 操作维护中心 OMC |
2.2.6 GoTa 终端 |
第3章 数字集群通信业务用户需求分析 |
3.1 数字集群用户市场概况 |
3.2 用户需求分析 |
3.2.1 交通运输领域用户 |
3.2.2 公安、安全等行业用户 |
3.2.3 城建系统用户 |
3.2.4 工矿企业用户 |
3.2.5 水利系统用户 |
3.2.6 旅游业 |
3.2.7 电力系统 |
第4章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平台搭建方案 |
4.1 沈阳铁通 GOTA 系统平台搭建总体方案 |
4.2 系统话务模型及信令链路设置 |
4.2.1 基本话务模型 |
4.2.2 中继线分配 |
4.2.3 信令链路分配 |
4.3 GOTA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各子系统搭建方案 |
4.3.1 基站子系统 BSS 的建设 |
4.3.2 交换子系统 MSS 的建设 |
4.3.3 调度子系统 DSS 的建设 |
4.3.4 数据业务子系统 PDSS 的建设 |
4.3.5 短消息中心的建设 |
4.3.6 定位系统的建设 |
4.3.7 智能网的建设 |
4.4 通信基站设计与建设 |
4.4.1 基站覆盖范围 |
4.4.2 基站机房平面与设备放置 |
4.4.3 基站机房建设要求 |
4.4.4 基站室外天线安装要求 |
4.5 系统交换中心与用户操作控制中心建设 |
4.5.1 机房平面与设备放置 |
4.5.2 系统交换中心机房建设要求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3)云南省800MHz无线电频率规划及频谱带宽调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云南省800MHz无线电频率规划背景 |
1.1.1 无线电频谱资源的特点 |
1.1.2 云南省800MHz无线电频率规划依据 |
1.2 云南省800MHz无线电频率规划的意义 |
1.2.1 频率资源规划的目的 |
1.2.2 频率资源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1.2.3 研究高级调制技术对频谱资源合理规划有重要意义 |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2章 云南省800MHz频率资源使用现状和需求分析 |
2.1 目前各种无线通信业务的带宽需求情况 |
2.2 云南省800MHz频率资源使用情况 |
2.3 云南省800MHz频率资源需求调查和分析 |
第3章 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
3.1 建立集群通信网络的重要性 |
3.1.1 建立集群共网的意义 |
3.1.2 建立不同功能的集群通信系统的必要性 |
3.2 国内外数字集群通信系统简介 |
3.2.1 TETR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
3.2.2 iDEN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
3.2.3 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
3.2.4 GT800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
3.3 几种国内外的数字集群系统的比较 |
第4章 影响频率间隔的关键技术 |
4.1 模拟与数字技术 |
4.2 数字化关键技术 |
4.2.1 低速语音编码技术 |
4.2.2 常用数字调制技术 |
4.3 800MHz数字集群设备的参数和保护带宽 |
4.3.1 800MHz数字集群设备参数 |
4.3.2 不同系统之间的保护带宽 |
4.4 提高频率利用率的途径分析 |
4.5 使用12.5KHz间隔以及进一步降低的可行性分析 |
第5章 数字相位调制技术性能分析 |
5.1 数字相位调制技术 |
5.2 高级数字相位调制技术 |
5.2.1 π/4-QPSK调制技术 |
5.2.2 π/4-DQPSK调制技术 |
5.2.3 改进型π/4-DQPSK的调制方法 |
5.3 带宽需求及误码率特性仿真分析 |
5.3.1 频谱特性仿真对比分析 |
5.3.2 误码率特性仿真对比分析 |
5.4 新的数字相位调制技术 |
5.4.1 8PSK调制技术 |
5.4.2 3π/8-8PSK调制技术 |
第6章 800MHz信道特性分析及频率复用方案 |
6.1 800MHz信道传播特性分析 |
6.2 频率复用方案 |
6.2.1 800MHz数字集群使用的频率复用模式 |
6.2.2 具体复用参数的计算 |
第7章 案例分析和规划方案 |
7.1 案例分析 |
7.1.1 上海市数字集群应急联动指挥通信网工程简介 |
7.1.2 分析结论 |
7.2 数字集群频率规划方案 |
7.2.1 规划原则和规划方法 |
7.2.2 规划结果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主要工作和成果总结 |
8.2 课题今后的研究方向展望 |
附录:云南省800MHz集群通信频率的规划表 |
参考文献 |
读硕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共网数字集群系统(GoTa)在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集群的发展与现状 |
1.2 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几种数字集群技术 |
1.3 集群在我国的发展 |
1.4 共网数字集群系统——GoTa 概述 |
1.5 论文的研究方向及内容安排 |
1.5.1 本文研究方向 |
1.5.2 本文内容安排 |
第2章 GoTa 的体系架构及技术原理 |
2.1 GoTa 的网络结构 |
2.2 接口协议 |
2.3 GoTa 为实现集群通信功能所采用的关键技术 |
2.3.1 信道共享 |
2.3.2 快速连接 |
2.3.3 功率控制 |
2.4 集群方式 |
2.5 频率划分 |
第3章 GoTa 的功能实体及业务功能 |
3.1 GoTa 终端 |
3.2 基站子系统 |
3.3 调度子系统 |
3.4 交换子系统 |
3.5 集群调度业务功能 |
3.6 其它业务功能 |
第4章 数字集群共网的必要性分析 |
4.1 数字集群共网、专网的差异化分析 |
4.2 发展我国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共网的必要性 |
4.3 共网数字集群系统的经济效益分析 |
4.3.1 共网数字集群为运营商带来了巨大收益 |
4.3.2 共网数字集群为用户节约了大量成本 |
第5章 共网数字集群系统的应用 |
5.1 共网数字集群的行业应用领域 |
5.2 共网数字集群系统在交通运输行业的应用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5)数字集群系统工程实施与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数字集群通信发展概述 |
1.2 本论文研究背景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GOTA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介绍 |
2.1 GOTA技术简介 |
2.2 GOTA系统构成 |
2.3 GOTA系统信令接口 |
2.4 GOTA系统优势 |
第三章 GOTA数字集群通信工程实施概述 |
3.1 工程建设 |
3.2 网络测试 |
3.3 业务推广 |
第四章 网络规划和建设 |
4.1 网络运用现状 |
4.1.1 网络覆盖 |
4.1.2 系统容量 |
4.1.3 网络性能 |
4.2 网络性能指标及应用模型分析 |
4.2.1 网络性能指标方面的建议 |
4.2.2 应用模型分析 |
4.3 网络建设与市场发展的关系 |
4.4 网络建设模式总结 |
4.4.1 网络规划 |
4.4.2 网络建设模式 |
4.4.3 网络优化 |
4.4.4 需特别关注的热点地区问题 |
第五章 基站系统工程实施与管 |
5.1 基站设置原则 |
5.1.1 基站站距 |
5.1.2 站型选择 |
5.1.3 天线高度确定 |
5.1.4 组网方式 |
5.2 室内分布系统与微基站建设 |
5.3 基站编号计划 |
5.4 基站同步 |
第六章 系统技术评估 |
6.1 关键技术评估 |
6.1.1 呼叫建立时间 |
6.1.2 载扇容量 |
6.1.3 切换性能 |
6.1.4 总体评估 |
6.2 设备性能评估 |
6.2.1 测试总体概况 |
6.2.2 各子系统分析和评估 |
6.2.3 设备性能评估总结 |
6.3 功能和业务 |
6.3.1 比较成熟且已经商用的业务 |
6.3.2 可以实现但暂时不能商用的业务 |
6.3.3 有需求但系统还未实现的业务功能 |
6.3.4 计费系统功能评估 |
6.3.5 总结 |
6.4 组网特性 |
6.4.1 频率资源 |
6.4.2 覆盖范围和容量 |
6.5 终端情况 |
第七章 商用试验网络话务量统计分析 |
7.1 月度总话务量数据统计分析 |
7.1.1 月度总话务量 |
7.1.2 用户平均话务量 |
7.2 忙时话务量统计数据分析 |
7.2.1 忙时用户平均话务量 |
7.2.2 调度业务忙时呼叫频次和单次呼叫时长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项目总体评估 |
8.2 经验教训和存在问题 |
8.3 数字集群业务的发展思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TETRA系统应用及性能增强和数字集群发展策略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数字集群和TETRA系统应用及其性能增强 |
1.1 我国数字集群与TETRA系统应用 |
1.2 TETRA性能增强 |
2 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
3 数字集群标准化及产业发展的可喜进展 |
3.1 TETRA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
3.2 Go Ta的比较优势 |
3.3 Go Ta自主创新的可喜进展 |
4 未来发展策略思考 |
4.1 以市场与产业发展为导向, 积极创新, 推进数字集群应用与标准演进 |
4.2 TETRA/Go Ta应用与发展策略 |
4.3 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及规则政策管理创新 |
4.4 重视数字集群重要演进、融合走向、异构系统协同、不同系统和网络的有效互操作 |
(7)贵州铁通数字集群共网运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 |
1.2.2 选题的现实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4 论文的理论框架 |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
1.6 论文重难点和可能的创新点 |
1.6.1 论文重点 |
1.6.2 论文难点 |
1.6.3 论文创新点 |
第二章:数字集群业务用户需求分析 |
2.1 数字集群用户细分 |
2.1.1 数字集群用户市场概况 |
2.1.2 用户行业类别 |
2.2 用户需求分析 |
2.2.1 公安、安全等行业用户 |
2.2.2 水利系统用户 |
2.2.3 交通运输领域用户 |
2.2.4 城建系统用户 |
2.2.5 电力系统 |
2.2.6 工矿企业用户 |
2.2.7 旅游业 |
第三章:数字集群业务的功能与特性 |
3.1 数字集群系统及其网络结构 |
3.1.1 Tetra(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系统 |
3.1.2 iDEN(Integrated Digital Enhanced Network)系统 |
3.1.3 GoTa(Globalopen Trunking Architechture)系统 |
3.1.4 GT800系统 |
3.2 VPN能力及动态编组功能 |
3.3 可靠性 |
3.4 计费功能 |
第四章:运营模式 |
4.1 合作模式 |
4.1.1 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 |
4.1.2 与政府的合作 |
4.1.3 与重要客户的合作 |
4.2 共网、专网、共网及应急联动通信的互补合作 |
4.3 替代模拟网络 |
4.4 重点突破 |
第五章:贵州数字集群规划 |
5.1 贵州数字集群现状 |
5.2 贵州数字通信问题 |
5.2.1 通信网络有效覆盖率低 |
5.2.2 无线通信环境恶劣 |
5.2.3 技术支持相对薄弱 |
5.2.4 功能过于单一 |
5.3 目标客户分析 |
5.4 不同地域市场分析 |
5.4.1 贵阳 |
5.4.2 遵义、六盘水 |
5.4.3 其余地州 |
5.5 建设方案 |
5.5.1 基本部署 |
5.5.2 调度台建设 |
5.5.3 计费策略 |
5.6 推广策略 |
第六章:数字集群业务推广 |
6.1 GT800系统的业务发展策略展望 |
6.2 不同的应用解决方案 |
第七章:总结 |
7.1 集群共网运营与公众网运营的差异 |
7.1.1 服务质量 |
7.1.2 业务方面 |
7.1.3 集团客户策略 |
7.2 未来数字集群共网运营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策略分析:数字集群与应急联动通信发展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集群专用移动通信目前发展状况评价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1 |
妥善处理好公网、专网、共网及应急联动通信等有机互补合作发展关系1 |
积极支持自主知识产权努力及技术、应用持续创新2 |
规则政策及运营制造的进一步自主创新发展策略1.2.3 |
结语 |
(9)中国卫通数字集群网络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1 中国卫通的数字集群业务目标市场研究 |
1.3.2 中国卫通数字集群网络技术体制的选择 |
1.3.3 中国卫通数字集群网络的经济性分析 |
1.4 研究方法 |
1.4.1 调研法 |
1.4.2 比较法 |
1.4.3 模型法 |
1.4.4 案例法 |
2 数字集群政务共网理论概述 |
2.1 数字集群网络系统介绍 |
2.2 国内外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发展现状 |
2.3 数字集群共网的分类 |
2.3.1 以国脉为代表的企业商业共网 |
2.3.2 以正通为代表的政府政务共网 |
3 中国卫通数字集群网络目标市场分析 |
3.1 全球数字集群市场发展情况介绍 |
3.1.1 TETRA市场发展规模 |
3.1.2 iDEN市场发展规模 |
3.1.3 政务共网在全球的发展 |
3.1.4 商业共网在全球的发展 |
3.2 中国卫通数字集群网络目标市场研究 |
3.2.1 中国卫通现有用户介绍 |
3.2.2 中国卫通发展数字集群业务市场定位分析 |
4 中国卫通发展数字集群网络技术体制的选择 |
4.1 中国卫通数字集群网络技术体制的比较研究 |
4.1.1 各技术体制介绍 |
4.1.2 各技术体制比较 |
4.2 中国卫通数字集群技术体制的选择 |
4.2.1 从网络服务的对象角度考虑 |
4.2.2 从投资运营的角度考虑 |
4.2.3 从技术的后续演进方面考虑 |
4.2.4 中国卫通发展数字集群业务技术体制的选择 |
5 中国卫通数字集群网络经济性研究 |
5.1 中国卫通现有数字集群网络情况介绍 |
5.2 不同类型用户对数字集群网络覆盖的需求 |
5.2.1 政务共网用户对网络覆盖的要求 |
5.2.2 商业共网用户对网络覆盖的要求 |
5.3 不同类型网络建设投资收益比较 |
5.3.1 共网与专网建设投资收益比较 |
5.3.2 政务共网与商业共网投资收益比较 |
5.4 建设模式及经济性分析 |
6 结论及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展望 |
6.3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GoTa自主创新助力奥运扬帆(论文提纲范文)
编者按 |
1 TETRA、iDEN存在的问题及GoTa的主要优势 |
1.1 TETRA、iDEN存在的问题 |
1.2 GoTa的主要特点与优势 |
(1) 自主创新信道共享与快速接入技术 |
(2) 全球开放型系统架构 |
(3) 系统装备及市场定位灵活、务实 |
(4) 频谱利用率较高、容量较大及覆盖能力较强 |
(5) 高速数据传输的能力强 |
(6) 系统和终端价格便宜 |
(7) 安全性、保密性及可信度较好 |
(8) 标准开放性及互联互通性能较好 |
(9) 共网集群业务丰富 |
(10) 开放标准极有利于产业生态环境改善 |
(11) 前向演进与扩展能力坚挺稳健 |
2 GoTa系统的重要进展及对奥运应用新贡献 |
2.1 GoTa系统的重要进展 |
2.2 GoTa的市场应用 |
2.3 GoTa系统奥运应用新贡献 |
3 结束语 |
四、面向未来的数字集群技术——GoTa(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800MHz数字集群频率规划及其应用研究[D]. 韦维. 广西大学, 2015(03)
- [2]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平台搭建及业务设计[D]. 刘立斌. 吉林大学, 2012(04)
- [3]云南省800MHz无线电频率规划及频谱带宽调制技术研究[D]. 高建辉. 云南大学, 2012(10)
- [4]共网数字集群系统(GoTa)在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的研究[D]. 王学栋. 吉林大学, 2011(05)
- [5]数字集群系统工程实施与评估[D]. 赵宇辉.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3)
- [6]TETRA系统应用及性能增强和数字集群发展策略思考[J]. 陈如明. 邮电设计技术, 2010(05)
- [7]贵州铁通数字集群共网运营分析[D]. 张俭.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3)
- [8]策略分析:数字集群与应急联动通信发展策略[J]. 陈如明. 中国通信, 2008(04)
- [9]中国卫通数字集群网络发展模式研究[D]. 翟松.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7)
- [10]GoTa自主创新助力奥运扬帆[J]. 陈如明. 移动通信, 20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