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激光水下侦察设备发展综述

国外激光水下侦察设备发展综述

一、国外激光水下侦察设备发展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左超,陈钱[1](2022)在《计算光学成像:何来,何处,何去,何从?》文中指出计算光学成像是一种通过联合优化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以实现特定成像功能与特性的新兴研究领域。它并不是光学成像和数字图像处理的简单补充,而是前端(物理域)的光学调控与后端(数字域)信息处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对照明、成像系统进行光学编码与数学建模,以计算重构的方式获取图像与信息。这种新型的成像方式将有望突破传统光学成像技术对光学系统以及探测器制造工艺、工作条件、功耗成本等因素的限制,使其在功能(相位、光谱、偏振、光场、相干度、折射率、三维形貌、景深延拓,模糊复原,数字重聚焦,改变观测视角)、性能(空间分辨、时间分辨、光谱分辨、信息维度与探测灵敏度)、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获得显着提高。现阶段,计算光学成像已发展为一门集几何光学、信息光学、计算光学、现代信号处理等理论于一体的新兴交叉技术研究领域,成为光学成像领域的国际研究重点和热点,代表了先进光学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国内外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投身其中,使该领域全面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发展局面。作为本期《红外与激光工程》——南京理工大学专刊“计算光学成像技术”专栏的首篇论文,本文概括性地综述了计算光学成像领域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与所依赖的核心赋能技术,以求抛砖引玉。

冯景祥,姚尧,潘峰,张晓霜[2](2021)在《国外水下无人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提出复杂的水文和海洋环境决定了水下是难以掌控的作战空间,也是世界军事强国竞相争夺的重要战略领域。随着新型水下作战概念的深化和水下无人技术的发展,水下无人装备在军、民、科研等方面迅速发展。为继续保持水下优势,美海军积极推进水下无人航行器军用化、体系化发展,加速全球水下监听、监视系统构建、加强战略前沿水下预置装备部署。本文综述国外在UUV、水下预置装备、水下监听网络等水下无人装备方面的发展规划,分析国外研究进展并总结发展趋势,为我国开展水下无人装备研究提供借鉴。

王巍,邢朝洋,冯文帅[3](2021)在《自主导航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文中研究指明自主导航技术是各类运动载体自动化、智能化运行的核心技术。简要介绍了自主导航技术的基本概念,综述了国内外航天、航空、舰船、车辆、单兵等领域的自主导航技术研究进展,对于自主导航的关键技术如惯性导航、惯性基组合导航、地磁导航、重力梯度导航、天文导航和多源信息融合等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对自主导航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可为中国未来各类主流自主导航系统研制提供参考,并为多种自主导航任务的总体设计提供帮助。

贲可荣,王斌[4](2021)在《海洋装备智能化与智能化装备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海洋装备游弋于海洋空间,承担着交通、开发和安全等重要职能,且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效能的倍增.通过对海洋装备的感知设备、控制系统、决策策略、运维技术和制造环境开展智能化改造,实现现有海洋装备的智能化;从海上无人机、水面无人艇、水下无人潜航器以及水下无人预置系统等方面,构建海洋智能化装备体系.从"装备智能化"和"智能化装备"两个方面阐述智能化海洋装备的建设情况,指出未来智能海洋中智能化海洋装备的发展趋势,并从人工智能安全和可解释性等方面提出了智能化海洋装备面临的主要挑战.

刘学静,武旭东[5](2021)在《面向国防教育的光纤传感课程的教学设计》文中指出光纤传感课程是光学工程科学研究领域的入门课程。在线教育在疫情下凸显了其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可以作为本课程的辅助教学组成部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更多的受众群体反馈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的不足,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也能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针对面向国防领域的应用,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教学内容设计,使光纤传感课程的学习更加合理。此外,针对国防教育的特点,课程设计中也加入了相关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能够在投入社会以后更加踏实工作,报效祖国。

焦乐乐[6](2021)在《陆空一体化仿生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传统的空中机器人和陆地机器人,一般只具备单一的运动能力,即空中飞行或地面移动,无法满足某些特定场合的应用需求。本文基于对蜘蛛腿部生理结构的仿生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陆空运动能力的一体化仿生机器人,在机械结构设计、硬件系统集成以及控制与导航算法设计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在对蜘蛛的腿部生理结构仿生研究基础上,针对一体化机器人,进行了飞行结构选择、旋翼数量及布局、飞行原理、腿的分布、单腿结构、腿部自由度等分析,实现了飞行机构、爬行机构以及整体集成设计。基于D-H模型的正逆运动学分析,建立了机器人腿部各关节旋转角度与腿部足端落点位置坐标的关系模型。通过引入稳定裕量计算,实现了机器人的静态稳定性分析。对机器人爬行运动进行了多步态设计,并对多步态的占空比与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进而实现了基于外部环境的多步态切换控制。针对系统中的控制模块,包括导航控制器、飞行控制器、爬行控制器,进行了功能分析与设计。在此基础上,结合动力系统、激光雷达导航、数据通信、图像采集、电源等功能模块进行了系统集成设计。为了实现机器人定点悬停功能,采用了基于光流传感器的方案进行实现。设计了基于VFH的机器人飞行避障导航算法,提高了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基于以上研究工作,研制了仿生机器人原理样机并对系统功能进行实际验证,研究成果对今后的陆空一体化仿生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刘洋,陈练,苏强,刘长菊,赖鸣[7](2020)在《水下无人航行器装备技术发展与作战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重点对国外水下无人航行器发展概况、作战运用与关键技术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总结未来水下无人航行器体系定位与装备技术发展方向,为国内相关装备技术发展与作战应用提供参考。

闫大海,张晗,苗金林,杨晓刚[8](2020)在《潜艇隐身技术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分析研究包括声波、电磁波、尾流等在内探测潜艇的主要技术手段,以及针对这些手段,潜艇所采取的包括声隐身、雷达波隐身、尾迹隐身等在内的主要隐身措施。系统提出探测技术发展趋势。潜艇隐身技术难度大、涉及专业广,集成度高,需要以需求为牵引,密切跟踪探测技术发展趋势,坚持从设计源头贯彻隐身设计思想,同时不断提高潜艇对不同侦察制导和攻击手段的软硬杀伤能力,探索新技术、新手段,保证我潜艇在现代海战中处于优势地位。

张晗,闫大海,钱治强[9](2020)在《水面舰船隐身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分析研究了包括电磁波、声波、尾流等在内的探测水面舰船的主要技术手段,以及针对这些手段,水面舰船所采取的包括雷达波隐身、电磁辐射隐身、光电隐身等在内的主要隐身措施。系统提出探测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包括提高现有探测制导技术水平,对各种探测制导技术手段进行综合集成,探索新型探测制导技术等。隐身技术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加大隐身顶层和总体设计力度,提高舰船隐身性能评估技术水平,不断发展隐身材料,深入开展隐身技术集成,探索隐身新机理等。水面舰船隐身技术难度大、涉及专业广,集成度高,需要以需求为牵引,密切跟踪探测技术发展趋势,坚持从设计源头贯彻隐身设计思想,同时不断提高水面舰船对不同侦察制导和攻击手段的软硬杀伤能力,探索新技术、新手段,保证我水面舰船在现代海战中处于优势地位。

谢梅林[10](2019)在《激光主动照明偏振成像及图像融合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了激光主动照明与偏振成像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实现复杂气象条件或恶劣环境下的目标图像获取,并研究先进图像融合算法提升图像质量。基于此技术围绕激光束的传输变换及质量评估、激光能量计算、先进偏振图像融合算法等多方面循序渐进的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旨在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加快激光主动照明偏振成像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进程。首先,本文依据理论计算与数据分析的结果选择了照明用激光波段,提出了光束传输质量评估方法,推导了激光功率的计算方法。其中,激光波段依据大气窗口、目标特性、吸收效应等因素进行选择;光束传输质量评估方法兼顾激光扩束与视轴失配损耗、大气湍流效应对光强分布的影响、光束的漂移与扩展等因素;根据探测器端灵敏度、图像对比度、信噪比等方面详细计算分析了激光功率要求。其次,搭建平台研究烟尘环境下的静态主动式偏振成像技术。使用532nm连续激光器经过准直与扩束后作为照明光源,以金属子弹模型为探测目标,在有机玻璃罩内通过烟雾发生器营造烟尘环境,采用可调节旋转偏振片实现偏振方向旋转,利用LM135相机采集图像,在matlab平台下进行图像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分析各种环境下的偏振成像效果,在图像信息熵、平均梯度、空间频率、标准差等方面数据量化激光照明及偏振成像技术在烟尘环境及暗弱条件下的成像优势。然后,为进一步提高暗弱环境下的目标图像获取质量,深入研究偏振图像与可见光图像的融合算法。提出了基于特征提取与视觉信息保留的图像融合方法、基于潜在低秩表达的图像融合方法、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局部空间频率的图像融合方法,通过对实验图像的融合比对了算法性能的优劣。最后,为提高融合算法的实时性,根据激光主动照明与偏振成像技术相结合的特殊应用环境,提出了模糊自适应偏振图像融合算法。融合图像较可见光图像的信息熵平均提高了1.75倍,平均梯度提升了6.2倍,该算法简单可靠,实时性高,进一步提升了探测距离与图像对比度、信噪比,扩充了图像的可挖掘信息,尤其对于低能见度条件下的暗弱目标成像优势明显,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与技术铺垫。本文深入研究激光主动照明下的偏振成像技术及其图像融合算法,该技术可抑制背景噪声、提高探测距离、获取目标细节特征、识别目标伪装并区分引诱物。在精确制导、战场侦察、安控、智能交通、医疗等领域具有指导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国外激光水下侦察设备发展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外激光水下侦察设备发展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计算光学成像:何来,何处,何去,何从?(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计算光学成像:何来?
    1.1 成像系统的雏形
    1.2 光学成像系统的诞生——金属光化学摄影
    1.3 第一次成像革命——感光版光化学摄影
    1.4 第二次成像革命——胶卷光化学摄影
    1.5 第三次成像革命——数码相机
    1.6 第四次成像革命——计算成像?!
2 计算光学成像:何处?
    2.1 功能提升
        2.1.1 相位成像
        2.1.2 光谱成像
        2.1.3 偏振成像
        2.1.4 三维成像
        2.1.5 光场成像
        2.1.6 断层(体)成像
        2.1.7 相干测量
    2.2 性能提升
        2.2.1 空间分辨
        2.2.2 时间分辨
        2.2.3 灵敏度
        2.2.4 信息通量
    2.3 成像系统简化与智能化
        2.3.1 单像素成像
        2.3.2 无透镜成像
        2.3.3 自适应光学
        2.3.4 散射介质成像
        2.3.5 非视域成像
        2.3.6 基于场景校正
3 计算光学成像:何去?
    3.1 优势
        3.1.1“物理域”和“计算域”的协同
        3.1.2 潜在的“通用理论框架”
    3.2 弱点
        3.2.1 成本与代价
        3.2.2 数学模型≈甚至于≠物理过程
        3.2.3 定制化vs标准化
        3.2.4 技术优势vs市场需求
    3.3 机会
        3.3.1 科学仪器
        3.3.2 商业工业
        3.3.3 国防安全
    3.4 威胁
4 计算光学成像:何从?
    4.1 新型光学器件与光场调控机制
    4.2 高性能图像传感器的发展
    4.3 新兴的数学与算法工具
    4.4 计算性能的提升
        4.4.1 专用芯片
        4.4.2 新材料和新器件
        4.4.3 云计算
        4.4.4 光计算
        4.4.5 量子计算
    4.5 人工智能
5 结论与展望

(3)自主导航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自主导航技术研究进展
    1.1 航天器自主导航技术
    1.2 航空器自主导航技术
    1.3 舰船自主导航技术
    1.4 车辆自主导航技术
    1.5 单兵自主导航技术
2 自主导航关键技术
    2.1 惯性导航技术
        1) 三浮摆式积分陀螺加速度计技术
        2) 石英挠性加速度计技术
        3) 石英振梁加速度计技术
        4) MEMS加速度计技术
        5) 原子加速度计技术
    2.2 惯性基组合导航技术
        1) 惯性+卫星组合导航
        2) 惯性+测距/测速组合导航
        3) 惯性+雷达/视觉相对测量
        4) 惯性+天文组合导航
    2.3 地磁导航技术
        1) 高精度、实时修正的地磁场模型
        2) 地磁场信息精确测量技术
        3) 工程应用中有效的导航算法
    2.4 重力梯度导航技术
        1) 高分辨率和高精度的重力梯度分布基准图技术
        2) 高精度重力梯度测量技术
    2.5 天文导航技术
    2.6 多源信息融合技术
3 未来发展方向
    1) 导航技术的高可靠性、高集成化
    2) 导航技术的自主化、智能化
    3) 导航器件的高精度、新型化
    4) 生产制造个性化、快速化

(4)海洋装备智能化与智能化装备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人工智能赋能海洋装备
2 海洋装备智能化发展
    2.1 感知智能化
        (1) 雷达智能化
        (2) 声呐智能化
        (3) 视觉感知设备智能化
    2.2 控制智能化
        (1) 船舶动力定位智能化
        (2) 水下姿态控制智能化
        (3) 水下导航智能化
    2.3 决策智能化
        (1) 路径规划智能化
        (2) 辅助决策智能化
    2.4 运维智能化
        (1) 智能船舶
        (2) 智能船舶运行与维护系统
    2.5 制造智能化
3 海洋智能化装备发展
    3.1 海上无人机
    3.2 水面无人艇
    3.3 水下无人潜航器
    3.4 水下无人预置系统
4 智能化海洋装备的发展趋势
5 智能化海洋装备的主要风险

(5)面向国防教育的光纤传感课程的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内容
    (一)发展现状与国防需求
        1. 惯性导航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2. 水下探潜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3. 水下激光侦查领域中的重要意义。
    (二)光纤传感器类别
二、教学方法
三、基于光纤传感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法
四、结论

(6)陆空一体化仿生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无人机研究现状
        1.2.2 足式机器人研究现状
        1.2.3 陆空一体化机器人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1.4 本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仿生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2.1 蜘蛛腿部运动结构分析
    2.2 性能指标需求
    2.3 飞行机构设计
        2.3.1 飞行结构选择
        2.3.2 旋翼数量及布局
        2.3.3 飞行原理
        2.3.4 飞行机械结构设计
    2.4 爬行机构设计
        2.4.1 腿部位置分布
        2.4.2 单腿结构
        2.4.3 自由度分析
        2.4.4 爬行机械结构设计
    2.5 集成设计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仿生机器人运动学分析
    3.1 D-H参数法
    3.2 腿部关节正运动学分析
        3.2.1 运动学坐标系的建立
        3.2.2 D-H连杆坐标系的矩阵变换
    3.3 腿部关节逆运动学分析与求解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仿生机器人稳定性分析
    4.1 稳定性定义
        4.1.1 稳定性的直接判断
        4.1.2 稳定性的对角线原理
    4.2 静态稳定性区域计算方法
        4.2.1 稳定性区域的定义
        4.2.2 静态稳定性的数学描述
        4.2.3 静态稳定性的简化计算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生机器人步态规划
    5.1 步态相关定义
    5.2 机器人平动直行步态规划
        5.2.1 “1-5”平动直行步态
        5.2.2 “2-4”平动直行步态
        5.2.3 “3-3”平动直行步态
    5.3 机器人转向步态规划
        5.3.1 “1-5”转向步态
        5.3.2 “2-4”转向步态
        5.3.3 “3-3”转向步态
    5.4 最大步幅计算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仿生机器人控制系统集成设计
    6.1 仿生机器人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6.2 仿生机器人控制模块
        6.2.1 核心控制算法运算板
        6.2.2 飞行控制器
        6.2.3 爬行控制器
    6.3 仿生机器人动力系统
        6.3.1 飞行动力系统
        6.3.2 爬行动力系统
    6.4 激光雷达导航模块
    6.5 通信模块
    6.6 摄像功能模块
        6.6.1 二轴云台
        6.6.2 摄像头
        6.6.3 视频传输
    6.7 电源模块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机器人飞行控制与避障导航算法设计
    7.1 机器人飞行控制算法设计
        7.1.1 飞行姿态控制
        7.1.2 定点悬停控制
        7.1.3 机器人整体飞行控制
    7.2 基于VFH的机器人避障导航算法实现
        7.2.1 VFH算法介绍
        7.2.2 VFH导航算法仿真实现
    7.3 样机测试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全文工作总结
    8.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激光主动照明偏振成像及图像融合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激光主动照明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2 偏振成像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 基于偏振的图像融合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技术瓶颈与关键科学问题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工作安排
    1.5 小结
第2章 激光传输质量评估及功率计算
    2.1 激光主动照明系统及关键技术
        2.1.1 连续辐照式激光主动照明系统
        2.1.2 基于距离选通的激光主动照明系统
        2.1.3 激光主动照明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2.2 激光波段选择
        2.2.1 大气窗口分析
        2.2.2 目标材质与激光波段的响应特性分析
        2.2.3 激光波段选择分析
    2.3 激光在大气中的传输变化及质量评估
        2.3.1 大气吸收效应
        2.3.2 大气湍流效应对光强分布的影响
        2.3.3 大气湍流造成的光束漂移与扩展分析
        2.3.4 激光视轴失配损耗分析
    2.4 激光传输链路模型及激光功率计算
        2.4.1 基于传输链路与探测器灵敏度的激光功率计算
        2.4.2 基于传输链路与图像对比度的激光功率计算
        2.4.3 基于传输链路与图像信噪比的激光功率计算
    2.5 双视场收发一体激光主动照明偏振成像光学系统设计
    2.6 小结
第3章 烟尘环境下的激光主动照明偏振成像效果评估
    3.1 偏振成像理论
        3.1.1 偏振光的数学描述
        3.1.2 偏振光学系统的表征方法
    3.2 主动式偏振成像实验平台
    3.3 类比差别实验及成像效果评估分析
        3.3.1 成像对比分析方法
        3.3.2 无烟雾情况下的成像分析
        3.3.3 有烟雾情况下的成像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主动式偏振成像的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4.1 基于偏振成像的图像融合技术
        4.1.1 图像融合层次
        4.1.2 图像融合方法
        4.1.3 图像融合结果的评价标准
    4.2 基于偏振特征提取与视觉信息保留的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4.2.1 偏振特征提取与精炼
        4.2.2 图像融合及参数设置
        4.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 基于潜在低秩表达的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4.3.1 低秩部分与显着部分融合
        4.3.2 加和策略选择与图像重建
        4.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基于离散余弦变换和局部空间频率的图像融合方法研究
        4.4.1 图像融合方法与策略
        4.4.2 融合算法的步骤和参数设置
        4.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模糊自适应偏振图像融合算法研究
    5.1 模糊自适应理论
    5.2 模糊自适应图像融合方法与策略
    5.3 基于主动式偏振成像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5.4 基于模糊自适应偏振图像融合算法的深入研究
    5.5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6.3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国外激光水下侦察设备发展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计算光学成像:何来,何处,何去,何从?[J]. 左超,陈钱. 红外与激光工程, 2022
  • [2]国外水下无人装备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冯景祥,姚尧,潘峰,张晓霜. 舰船科学技术, 2021(23)
  • [3]自主导航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 王巍,邢朝洋,冯文帅. 航空学报, 2021(11)
  • [4]海洋装备智能化与智能化装备思考[J]. 贲可荣,王斌.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2)
  • [5]面向国防教育的光纤传感课程的教学设计[J]. 刘学静,武旭东. 教育教学论坛, 2021(12)
  • [6]陆空一体化仿生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D]. 焦乐乐. 沈阳大学, 2021(06)
  • [7]水下无人航行器装备技术发展与作战应用研究[J]. 刘洋,陈练,苏强,刘长菊,赖鸣. 舰船科学技术, 2020(23)
  • [8]潜艇隐身技术分析[J]. 闫大海,张晗,苗金林,杨晓刚. 舰船科学技术, 2020(21)
  • [9]水面舰船隐身技术研究[J]. 张晗,闫大海,钱治强. 舰船科学技术, 2020(19)
  • [10]激光主动照明偏振成像及图像融合算法研究[D]. 谢梅林.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19(05)

标签:;  ;  ;  ;  ;  

国外激光水下侦察设备发展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