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在交通文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弟[1](2021)在《基于精益思想的国网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流程标准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津作为直辖市,承载着社会发展及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作为公共事业服务企业的电力企业是城市建设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天津城市建设的持续发展,需要电力企业的协同与配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用电检查工作既是电力企业经营运作管理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力企业给用电客户提供服务的窗口,在保障用电客户用电安全的前提下,用电检查人员规范社会用电秩序,努力搭建电力企业与用电客户的桥梁。同时,用电检查也是电力企业的售后服务专业,对提高电力公司服务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收益、维护客户利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在目前的用电检查专业工作中存在着与其它传统专业相同的工作效率不高、资源浪费等问题。为了确保社会生产、生活的正常安全运行,排除电力用户的安全隐患,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加强用电检查管理水平,进行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流程的标准化研究,提高用电检查工作效率、提升用电检查工作质量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对精益生产方式进行了研究,结合电力企业的特点,提出了电力用户用电检查精益生产的分析体系,同时阐述了各种精益分析方法在分析阶段的应用。根据精益分析的结构从流程、资源配置、理念与管理三个方面,应用精益方法来分析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流程中出现的浪费或不足,同时总结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将原因归类,提出每个环节可以优化的方向。研究和筛选精益工具,主要采用的Lean Six Sigma(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改善工具针对性的解决电力用户用电检查中的问题,结合企业和流程特点,详细阐述其实施方法。通过对电力用户用电检查业务的全面升级,建立了以精益生产拉动用电检查流程,以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控制各环节质量,具有精益思想,实现PDCA闭环管理,可持续改善的标准化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模式。优化后的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模式精益效果明显,故障处置效率、用户满意度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均有所提升,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常红[2](2021)在《医院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模式探讨》文中提出随着办公自动化和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医院电子文件的数量越来越多。按照"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的要求,医院应从文书档案管理实际出发,尽快建立电子化管理模式,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培养应用人才,确保文书档案得到安全存储与高效利用,为医院各项工作服务。本文分析了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医院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的策略。
高晨翔,牛力[3](2020)在《国内“档案数据”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表明"档案数据"是当今档案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对"档案数据"概念的源起及演变路径进行梳理,有利于概念基本含义的界定,规范概念的应用形式及情境。本研究在描述"档案数据"领域文献分布规律的前提下,以技术背景为依据,分"档案工作自动化时代""档案信息化时代"及"大数据时代"三个研究阶段对"档案数据"领域文献的研究主题及内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对相关研究的特征及不足进行了评述。最后,本文对"档案数据"的概念含义与研究价值进行了简要探讨。
邹燕琴[4](2020)在《人工智能+档案 ——档案智慧服务体系研究》文中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社会建设的新机遇。“人工智能+档案”跨界融合应用将对档案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服务人员产生变革性影响,使档案变得更加“智慧”,让档案服务变得更加“智慧”,为档案管理智慧化转型升级赋能。国内外已经初步研究了人工智能在档案管理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与理论模型建构,但是目前档案学界的相关研究内容缺乏足够的案例研究,也缺乏对“人工智能+档案”的研究现状和实践案例的系统梳理,还没有针对“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体系的系统性研究。因此,本文探讨“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体系能助力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全文以“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对档案服务产生的变革性影响,深度挖掘与总结国内外现有相关案例,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分析、从微观视角到宏观视角对档案智慧服务体系构建及其所面临的困境作系统全面的研究。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理论层面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的创新点和难点。第二部分重点阐释人工智能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概念,具体包括人工智能的内涵及核心技术、“人工智能+”的概念、智慧服务的概念、档案智慧服务的概念及“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第三部分从基础设施层、档案资源层、技术处理层和服务应用层四个维度构建“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体系,深度挖掘国内外“人工智能+档案”的实践应用实例,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档案智慧服务,最终初步构建起“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体系。第四部分系统深入地从理念、资源、技术和人员四个维度研究构建档案智慧服务体系所面临的困境,目前还存在服务道德伦理问题、档案数据与个人隐私问题、技术发展瓶颈与应用风险、人员替代危机与创新要求等问题;第五部分针对现有困境提出完善人工智能伦理规范与法律、做好档案数据优化与保护、推进技术发展与安全防御、人机共存思维与馆员培养引进等解决策略,以期为我国档案事业发展智慧化转型升级提供参考借鉴。
林周聪[5](2020)在《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和治理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伴随着各种城市建设活动的展开,大量城建档案产生。城建档案涉及了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城市发展的各个环节,涵盖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信息,具有综合性、成套性、动态性和地方性特点。作为档案的一种,城建档案也拥有所有档案都拥有的档案的两大基本价值,即档案的凭证价值与参考价值,是各项城市建设的原始凭证和经验的参考。它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城市的发展过程,留存了城市的变迁历史,承载了城市的记忆。因此,常会有人说城建档案工作的状况就能体现城市建设发展的水平。为了能系统地保存好城市建设档案,我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建立了专门城建档案馆。城建档案馆为城市进一步的建设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城市的发展已经从以前的过分追求速度变为了速度与质量同求,从原来的盲目追求都市感变为了追求城市特有气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们对城建活动也有了更高要求,城市发展不仅在于建设,更强调现代化网络治理,这无疑对城建档案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讨论作为专门档案的城建档案的特点、作用以及信息化途径,分析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和现代城市治理中的作用,并为当下城市建设与治理提供可借鉴的参考。具体论述首先是对城建档案与城建档案馆进行剖析,全面探讨了城建档案的内涵价值与特点,从城建档案馆的设立分析了城建档案馆的功能。其次探讨城建档案在原始记录、凭证价值、经验参考、情报信息和城市记忆等方面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最后通过分析现代城市治理对城建档案的新要求,提出城建档案在现代化城市治理中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刘奕[6](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思岐[7](2020)在《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档案管理现状调研 ——以黑龙江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不仅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而且还是一个农业大国。为了对农村生产生活进行记录,我国一直沿用村落档案的制度,其中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作为我国农村基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留了少数民族的许多传统文化和习俗,因此对于这类村落进行档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不断推进对农村的建设,为了更好地记录村落的发展,档案的数量和种类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对于这一问题的管理也增加了难度。对村落档案管理的研究,一方面能够研究更加合理的档案管理方式,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村落的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为基层农村的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黑龙江省为例,对省内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之一的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行政村村落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调研,了解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牡丹江市宁安市渤海镇行政村村落档案管理的对策,这也是本篇论文的核心所在。
刘菲[8](2019)在《村级档案管理研究 ——以交城县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涵盖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六个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各方面建设推进力度的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农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镇变化翻天覆地,村级档案的种类和数量同步急剧增加,加强村级档案管理,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档案文化支撑,成为了亟待档案工作者解决的重点问题。2017年11月,由国家档案局、农业部、民政部联合印发的《村级档案管理办法》正式出台,2018年国家档案局召开了档案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座谈会,对进一步规范村级档案管理,服务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各级档案部门必须加强村级档案管理,促进档案工作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本人经过对村级档案管理情况的长期调研,发现档案工作越往基层越薄弱,以交城县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在村级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若干问题,通过总结交城县在村级档案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改善、规范村级档案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并且为提升其他县域村级档案管理水平做出理论参考和贡献。全文一共有四章:第一章为村级档案管理理论概述,对村级档案的内容和分类进行说明,详细从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利用六个方面讲述了村级档案管理的环节,并对档案管理的意义进行了分析;第二章以交城县为例,通过阐述村级档案管理的现状,总结交城县在村级档案管理工作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及取得的经验和成绩;第三章为问题与原因分析,针对交城县当前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设施设备落后、档案管理人员不足、档案收集与整理过程不规范、利用率低五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原因在于社会各阶层普遍缺乏档案意识、资金投入不足、档案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管理体制不规范以及信息化建设落后。第四章给出具体解决的对策,从增强全民档案意识、增大资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规范管理环节、完善管理机制、搭建便民服务体系六方面提出建议。
何小菁[9](2018)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病历档案是医务人员临床思维和经历智慧的结晶。病历档案管理发展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已经具有较长的历史,我国现代病历档案管理历经近百年历史。归纳此近百年病历档案管理的发展历史,总结病历档案管理发展规律,对于掌握病历档案管理发展历史脉络,把握病历档案管理发展趋势,同时对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病历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医疗机构管理者和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病历档案管理规定,医务人员重视病历产生与运行过程,以及具体到每个病历档案管理员开展病历档案工作、科学管理病历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病历档案管理是医疗机构管理的组成部分。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建立我国现代病历档案管理史上的第一家病案室,开启我国集中统一管理病历档案的新篇章。依据档案管理理论,将病历档案管理划分为实体管理与信息管理两个主要部分。病历档案管理的演进与发展一直是围绕着病历档案实体管理与信息管理开展相关工作。作者将病历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病历档案管理相关的特定事件相结合,首次将1921年至今的近百年病历档案管理历史划分为四个主要的阶段。历经百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中,不变的是病历档案管理的客体,相对变化的病历档案管理的流程、内容和任务。管好病历档案、写好病历档案、建好病历档案和用好病历档案具有各自明确的病历档案管理内容,分别对应不同的管理阶段与管理模式。作者以病历档案管理内容的演进与发展为主线,结合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程管理理论、数据管理理论和档案模式管理理论,结合信息技术在病历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情况,归纳出四个阶段对应的四类病历档案管理模式。论文主要对国内外病历档案管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论证研究的必要性,以及阐述涉及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意义等。作者在厘定病历档案、病历档案管理和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概念的基础之上,明确病历档案管理模式定义,分析四个病历档案管理阶段的内容与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之间的关系,以及阐述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档案管理理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全程管理理论、数据管理理论和档案模式管理理论等理论在各个章节中的具体应用。作者将1921年至1981年期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时期确定为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此阶段通过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等环节实现管好病历档案。建立病案室,医院实现对病历档案进行集中统一管理,为医院的医务人员可以提供病历档案实体。此阶段,病历档案管理的所有业务流程都是在病案室内进行。这一阶段病历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病历档案实体进行科学管理,实现管好病历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前后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实现管好病历档案的实体管理模式,主要是为医疗机构内部医疗业务、科学研究等提供实体利用服务,体现为病历档案的备查、备考和凭证作用。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无法对病历档案的形成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导致病历归档之后,发现病历档案内涵质量不高或存在缺陷时无法弥补。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强劲发展,医疗业务增长提速,病历档案数量快速增加,利用病历档案的频率与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1982年卫生部从国家层面第一次颁布《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和《全国省地市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分别从医院管理和病历档案管理两个层次对病历档案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全国省地市综合性医院病案管理工作基本要求》,将全程管理的理念运用于病历档案管理。这便要求病历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在原有病历档案实体管理的基础之上,要走出病案室与临床业务部门进行交流、沟通,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医务人员写好病历。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将病历档案管理职能前移到诊断治疗、检验检查和护理服务等病历运行阶段。病历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范围不再局限在病案室,工作流程需要在原有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和供应的基础之上,超前到临床业务阶段,通过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等管理内容,控制病历的产生与运行,实现写好病历档案。写好病历档案纳入病历档案管理范畴,标志着病案档案管理正式进入全程管理模式阶段,规划、指导、监督和协助等成为病历档案管理不可或缺的内容。病历档案管理模式下,病历档案的利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医院之外的利用开始呈现上升趋势。2002年全国卫生信息化工作会议通过《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同年卫生部印发《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病历档案管理进入信息管理时代。病历档案信息管理借助于电子病历系统,成为深化卫生改革、卫生事业发展,以及病历档案管理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不仅病历档案数量增长加快,而且医疗、教学、科研和社会利用等都对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关注病历档案内涵为主的管理内容,但是仅关注全程管理病历档案已经不能适应新阶段的快速、及时响应病历档案信息需求;另外由于缺乏系统规划,以前所建的病历档案与医院信息系统之间,病历档案信息无法实时共享,形成了病历档案信息孤岛。病历档案管理的窘境,客观上需要病历档案管理部门寻求新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改善病历档案信息孤岛现象。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建好病历档案,便成为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任务。病历档案管理需要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利用电子病历系统建好病历档案,可以为临床医疗服务、医院管理和社会各界快速、及时提供病历档案信息服务。同时,借助电子病历系统,采集、组织、存储、传递和利用病历档案信息,实现建好病历档案的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运行病历内涵质量,提高归档病历档案的管理效率,既可以满足病历档案实体管理要求又可以实现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需求。随着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以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如何“用好病历档案”便成为病历档案管理部门需要解答的新问题。健康管理要求病历档案跨医疗机构共享,为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利用病历档案的主体将不再局限于一个医疗机构、一个病人,而是需要将病历档案信息纳入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与公共卫生机构协同共建共享病历档案,产生的病历档案信息服务于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病历档案的形式也不断拓展,由文本向图形、影像、音频、视频、多媒体、传感信号,从单系统数据向大数据转换,并且出现从一个医疗机构向多个医疗机构转换,从医疗机构向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协同转换;病历档案数据为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健康管理提供信息服务。通过病历档案数据生产和挖掘,服务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给病历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内容。病历档案数据不断丰富,病历档案管理精细至数据层面,病历档案数据管理的结果将会不断提升病历档案的知识价值。病历档案数据管理一方面会将管理的对象向组成病历档案信息的数据转移;另一方面会提升病历档案管理结果的价值,通过病历档案知识生产,充分挖掘病历档案的价值。作者对近百年的病历档案管理历史进行系统梳理,明确提出,可以依据典型事件划分病历档案管理阶段,且各个阶段对应不同的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每个病历档案管理发展阶段具有明确的管理内容。基于病历档案管理二元性特点,在理出管好、写好、建好、用好这一发展主线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病历档案管理的空间范围逐渐扩大、作用越来越大,流程更加复杂,由实体管理不断向信息管理演进与发展的规律。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的内在发展动力是不断满足病历档案信息需求。作者关于病历档案管理演进与发展研究的成果,对于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管理者、医务人员和病历档案管理员掌握病历档案发展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秦凤萍[10](2017)在《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文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传统档案管理存在的局限性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基于此种情况,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院校文书档案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从总体上来看,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文书档案在信息化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从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不高、信息化文书档案管理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三个方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文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计算机在交通文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在交通文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精益思想的国网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流程标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 |
2.1 精益生产 |
2.2 精益思想 |
2.2.1 精益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
2.2.2 精益思想的原则 |
2.3 流程再造与优化 |
2.3.1 流程再造 |
2.3.2 流程优化 |
2.4 标准化研究 |
第三章 国网电力用户用电检查工作现状 |
3.1 国网天津电力概况 |
3.2 国网电力用户用电检查业务现状 |
3.2.1 用电检查的含义与意义 |
3.2.2 用电检查的具体工作内容 |
3.2.3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工作流程现状 |
3.2.4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工作指标现状 |
3.3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基于精益思想的用电检查工作分析 |
4.1 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概述 |
4.1.1 基于精益思想的分析体系 |
4.1.2 分析思路概述 |
4.2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工作整体分析 |
4.3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流程各环节分析 |
4.3.1 设备故障接收环节 |
4.3.2 派工并到达现场环节 |
4.3.3 故障设备查找与处理环节 |
4.3.4 恢复用电与情况反馈环节 |
4.4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资源配置分析 |
4.4.1 用电检查人员分析 |
4.4.2 用电检查物资分析 |
4.4.3 用电检查信息资源分析 |
4.5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理念与管理分析 |
4.5.1 用电检查人员理念分析 |
4.5.2 用电检查管理机制分析 |
第五章 基于精益思想的用电检查工作模式优化 |
5.1 用电检查工作模式优化目标 |
5.2 优化思路及方法 |
5.3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流程优化 |
5.3.1 用电检查流程优化 |
5.3.2 用电检查指标优化 |
5.4 用电检查资源配置优化 |
5.4.1 用电检查人员组织优化 |
5.4.2 用电检查物资优化 |
5.4.3 用电检查信息资源优化 |
5.5 电力用户用电检查理念与管理优化 |
5.5.1 组织开展各类培训 |
5.5.2 基于精益思想的评价考核制度 |
5.5.3 实行标准化作业 |
5.5.4 建立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 |
5.6 优化效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医院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模式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现状 |
二、医院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的优势 |
三、提升医院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的策略 |
(一)转变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 |
(二)增加财力物力投入 |
(三)完善电子化管理制度 |
(四)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
(3)国内“档案数据”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文献分布情况 |
1.1 文献的时间分布 |
1.2 文献的主题分布 |
2 “档案数据”的研究阶段与研究内容 |
2.1 档案工作自动化阶段(1992—2003) |
2.1.1 “档案工作自动化”背景下的数据管理 |
2.1.2 专门领域的档案数据管理 |
2.2 档案信息化时期(2004—2011) |
2.2.1 “档案数据”的存储与备份研究 |
2.2.2 “档案数据”的管理系统研究 |
2.2.3 “档案数据”的组织与利用研究 |
2.3 大数据时代(2012—2019) |
2.3.1 “档案数据”的信息安全研究 |
2.3.2 “档案数据”的开发与服务研究 |
2.3.3 “档案数据”的理论基础研究 |
2.4 “档案数据”的研究特征述评 |
2.4.1 技术环境导向,自然形成研究阶段 |
2.4.2 研究思路与方法渐次丰富,呈现学科交叉特征 |
2.4.3 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不平衡性 |
3 总结与讨论 |
(4)人工智能+档案 ——档案智慧服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研究小结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及难点 |
1.4.1 研究创新点 |
1.4.2 研究难点 |
第二章 “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基本概念 |
2.1 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 |
2.1.1 人工智能的起源及概念 |
2.1.2 “人工智能+”的概念及辨析 |
2.1.3 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及应用 |
2.2 智慧服务 |
2.2.1 智慧服务的概念 |
2.2.2 信息服务、知识服务及智慧服务的概念辨析 |
2.3 “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 |
2.3.1 档案智慧服务的概念 |
2.3.2 “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的概念 |
第三章 “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体系构建 |
3.1 基础设施层 |
3.1.1 机房设施 |
3.1.2 软硬件设施 |
3.2 档案资源层 |
3.2.1 馆藏档案资源 |
3.2.2 业务管理数据 |
3.2.3 用户服务数据 |
3.2.4 用户开放数据 |
3.3 技术处理层 |
3.3.1 档案智慧收集 |
3.3.2 档案智慧整理 |
3.3.3 档案智慧鉴定 |
3.3.4 档案智慧检索 |
3.3.5 档案智慧存储 |
3.3.6 档案智慧服务 |
3.4 服务应用层 |
3.4.1 资源服务多元智慧化 |
3.4.2 服务空间泛在虚拟化 |
3.4.3 用户服务精准智慧化 |
3.4.4 服务反馈与学习优化 |
第四章 “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现实困境 |
4.1 理念:服务道德伦理问题 |
4.1.1 人工智能伦理设计 |
4.1.2 主体价值取向 |
4.1.3 主体责任权重 |
4.2 资源:档案数据与个人隐私问题 |
4.2.1 档案数据整合壁垒 |
4.2.2 档案数据存储空间 |
4.2.3 用户个人隐私风险 |
4.3 技术:发展瓶颈与应用风险 |
4.3.1 技术发展瓶颈 |
4.3.2 网络安全风险 |
4.3.3 行业融合制约 |
4.4 人员:替代危机与创新要求 |
4.4.1 人员替代危机 |
4.4.2 人员创新要求 |
第五章 “人工智能+”档案智慧服务解决策略 |
5.1 制度构建:完善伦理规范与法律 |
5.1.1 制定伦理规范标准 |
5.1.2 完善现行法律法规 |
5.2 资源优化:档案数据优化与保护 |
5.2.1 统一数据与平台 |
5.2.2 优化系统与技术 |
5.2.3 保护个人隐私 |
5.3 技术迭代:技术发展与安全防御 |
5.3.1 关注AI技术发展 |
5.3.2 建立安全防御体系 |
5.4 人员升级:人机共存与教育培养 |
5.4.1 人机共存思维 |
5.4.2 学科教育培养 |
5.4.3 馆员培训引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和治理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与价值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价值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2.1 国内相关研究 |
1.2.2 国外相关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第2章 城建档案与城建档案馆概述 |
2.1 城建档案的内涵 |
2.1.1 城建档案的概念 |
2.1.2 城建档案的价值 |
2.1.3 城建档案的特点 |
2.2 城建档案馆的设立与开发利用 |
2.2.1 城建档案馆的设立 |
2.2.2 城建档案馆的收集 |
2.2.3 城建档案馆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
第3章 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的作用 |
3.1 城市建设的原始记录和凭证作用 |
3.1.1 城市建设的原始记录 |
3.1.2 城市建设的各种凭证作用 |
3.2 城市建设的经验参考和情报信息作用 |
3.2.1 城市建设的经验参考 |
3.2.2 城市建设的情报作用 |
3.3 城市记忆的承载者、备份者和构建者 |
3.3.1 城市记忆承载者 |
3.3.2 城市记忆备份者 |
3.3.3 城市记忆构建者 |
3.4 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作用 |
3.4.1 城建档案打造城市形象 |
3.4.2 城建档案塑造城市文化 |
3.4.3 城建档案助力科研教育 |
第4章 现代城市治理对城建档案工作新要求 |
4.1 城市治理概念以及体系标准 |
4.1.1 城市治理概念 |
4.1.2 城市治理体系与标准 |
4.2 现代城市治理体系下城建档案收集与保护 |
4.2.1 更丰富的档案收集 |
4.2.2 更全面的档案保护 |
4.3 加强城建档案治理的意识 |
4.3.1 加强档案意识 |
4.3.2 建立城建档案人才队伍 |
4.3.3 重视档案数据细粒化开发 |
4.3.4 提供多元城建档案信息服务 |
第5章 城建档案在城市现代化治理中的作用 |
5.1 大数据在城市治理中的应用 |
5.2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途径 |
5.2.1 加强城建信息管理 |
5.2.2 加强城建信息资源共享 |
5.3 城建档案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基础和数据保障 |
5.3.1 城建档案是创造智慧城市建设基础 |
5.3.2 城建档案部门为智慧城市提供数据保障 |
5.3.3 城建档案工作纳入智慧城市体系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
2.1 Msssive MIMO技术 |
2.2 极简载波技术 |
2.3 超密集组网 |
2.4 MEC技术 |
3 总结 |
(7)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档案管理现状调研 ——以黑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四、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一章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及其档案管理概述 |
第一节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概述 |
一、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特点 |
二、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分布 |
三、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特征分析 |
第二节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档案 |
一、少数民族村落档案的特点 |
二、少数民族村落档案的构成 |
三、少数民族村落档案的价值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村落档案管理现状 |
第一节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村落分布及其档案管理概况 |
一、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村落分布状况 |
二、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村落档案管理概况 |
第二节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村落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档案管理秩序规范化有待提高 |
二、档案工作人员多为兼职且专业能力不强 |
三、档案资源归档不够系统完整 |
四、村落档案的利用开发与现行的时代发展不配套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村落档案管理对策 |
第一节 明确主体倡导合作 |
一、明确少数民族村落档案建设与管理的主体 |
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村落档案收集与整理 |
三、文化与档案部门的牵头与协助 |
第二节 优化流程加快转型 |
一、规范村落档案管理流程 |
二、加快村落档案管理现代化转型 |
第三节 整合资源提倡特色 |
一、细化村落档案资源归档范围 |
二、突出特色档案资源的收集 |
三、实现村落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存储 |
第四节 构建平台强化能力 |
一、打造面向互联网村落档案利用平台 |
二、结合少数民族村落特性创新村落档案利用形式 |
三、强化村落档案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与业务能力水平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村级档案管理研究 ——以交城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村级档案管理理论概述 |
1.1 村级档案管理的内涵 |
1.1.1 村级档案分类 |
1.1.2 村级档案管理的主体 |
1.1.3 村级档案管理的基本环节 |
1.2 村级档案管理的作用 |
1.2.1 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
1.2.2 传承农村优秀历史文化 |
1.2.3 促进农村党务政务公开 |
1.2.4 保障民生化解矛盾纠纷 |
第二章 村级档案管理的现状——以交城县为例 |
2.1 采取的措施 |
2.1.1 设立领导机构 |
2.1.2 建立规章制度 |
2.1.3 培养档案人才 |
2.1.4 开展试点工作 |
2.2 取得的成绩 |
2.2.1 基层档案室数量上升 |
2.2.2 档案延续性得到保证 |
2.2.3 档案资料进一步丰富 |
2.2.4 档案利用效果凸显 |
第三章 村级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交城县为例 |
3.1 村级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1.1 设施设备落后 |
3.1.2 档案人员不足 |
3.1.3 收集归档不规范 |
3.1.4 档案整理不规范 |
3.1.5 档案利用率较低 |
3.2 村级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
3.2.1 缺乏档案意识 |
3.2.2 资金投入不足 |
3.2.3 业务能力落后 |
3.2.4 档案管理体制欠缺规范化 |
3.2.5 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 |
第四章 加强村级档案管理的对策 |
4.1 提升对村级档案思想意识 |
4.1.1 强化农民对档案的利用意识 |
4.1.2 增强档案员政治与价值意识 |
4.1.3 突出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意识 |
4.2 加大对村级档案资金投入 |
4.2.1 加大档案设施设备投入 |
4.2.2 完善档案经费管理机制 |
4.3 加强档案人才队伍建设 |
4.3.1 多渠道培训学习提升能力 |
4.3.2 建立合理的人事管理机制 |
4.4 规范村级档案管理环节 |
4.4.1 创新档案收集理念 |
4.4.2 规范档案整合过程 |
4.4.3 注重档案实体保管 |
4.4.4 规范档案利用过程 |
4.5 完善村级档案管理机制 |
4.5.1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
4.5.2 多部门协调规范管理 |
4.5.3 探索“村档乡管”模式 |
4.6 搭建档案便民服务体系 |
4.6.1 开发档案服务产品 |
4.6.2 创新档案服务方式 |
4.6.3 推动档案信息化建设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9)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病历档案 |
2.1.2 病历档案管理 |
2.1.3 病历档案管理模式 |
2.2 理论基础 |
2.2.1 档案管理理论 |
2.2.2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 |
2.2.3 全程管理理论 |
2.2.4 数据管理理论 |
2.2.5 信息管理发展阶段理论 |
2.2.6 档案管理模式理论 |
第三章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1921-1981) |
3.1 建立病案室标志进入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 |
3.2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
3.2.1 收集 |
3.2.2 整理 |
3.2.3 鉴定 |
3.2.4 保管 |
3.2.5 供应 |
3.3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分析 |
3.3.1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定义 |
3.3.2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特点 |
3.3.3 病历档案实体管理模式的不足 |
3.4 本章结语 |
第四章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1982-2001) |
4.1 两个文件标志进入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阶段 |
4.2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
4.2.1 规划 |
4.2.2 指导 |
4.2.3 监督 |
4.2.4 协助 |
4.3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分析 |
4.3.1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定义 |
4.3.2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特点 |
4.3.3 病历档案全程管理模式的不足 |
4.4 本章结语 |
第五章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2002-2015) |
5.1 一个纲要标志进入病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 |
5.1.1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要求建好电子病历系统 |
5.1.2 电子病历系统的四个发展阶段 |
5.1.3 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库的类型 |
5.1.4 建设电子病历系统的目标与任务 |
5.1.5 电子病历系统的三类功能 |
5.1.6 电子病历系统应具备的条件 |
5.1.7 病历档案信息化管理带来的变革 |
5.2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
5.2.1 采集 |
5.2.2 组织 |
5.2.3 存储 |
5.2.4 传递 |
5.2.5 利用 |
5.3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分析 |
5.3.1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定义 |
5.3.2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特点 |
5.3.3 病历档案信息管理模式的不足 |
5.4 本章结语 |
第六章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2016—) |
6.1 进入病历档案数据管理阶段的两个标志性事件 |
6.2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阶段的主要内容 |
6.2.1 数据生产 |
6.2.2 数据挖掘 |
6.3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分析 |
6.3.1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定义 |
6.3.2 病历档案数据管理模式的特点 |
6.4 本章结语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1.1 病历档案信息需求与信息技术驱动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 |
7.1.2 随着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病历档案管理内容不断丰富 |
7.1.3 随着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病历档案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
7.2 研究贡献 |
7.3 研究展望 |
7.3.1 研究不足 |
7.3.2 研究展望 |
附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10)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文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文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
(一) 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不高 |
(二) 信息化文书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不完善 |
(三) 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
二、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文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
(一) 重视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
(二) 加强文书档案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 |
(三) 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 |
四、计算机在交通文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与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精益思想的国网电力用户用电检查流程标准化研究[D]. 杨晓弟.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2]医院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模式探讨[J]. 常红. 城建档案, 2021(01)
- [3]国内“档案数据”研究述评[J]. 高晨翔,牛力. 档案学研究, 2020(05)
- [4]人工智能+档案 ——档案智慧服务体系研究[D]. 邹燕琴. 山东大学, 2020(10)
- [5]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和治理中的作用[D]. 林周聪. 南昌大学, 2020(01)
- [6]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7]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档案管理现状调研 ——以黑龙江省为例[D]. 刘思岐.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8]村级档案管理研究 ——以交城县为例[D]. 刘菲. 山西大学, 2019(01)
- [9]病历档案管理模式演进与发展研究[D]. 何小菁. 南京大学, 2018(04)
- [10]信息技术在高职院校文书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 秦凤萍. 城建档案, 2017(12)
标签:档案管理论文;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档案与民生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文书档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