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纪委、市监察局通知要求两节期间严防不正之风高发 顶风违纪将从严查处(论文文献综述)
史鑫茹[1](2020)在《构想·创设·意义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考察》文中认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与国家监察委员会的创设、国家监察法的制定,是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事,对于构建党领导的中国特色反腐败体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家监察委员会实行党的纪律检察机关与监察机关合署办公模式,实现了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的有机统一,强化了党和国家的监督效能和治理效能,一个更加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颇具中国特色的监察体制正在发展。笔者以《人民日报》为基础,参考《中国纪检监察报》,通过梳理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经验,对国家监察委员设想、试点、创设的整个过程进行了论述,试图从多个维度对其创设的意义进行思考。论文第一章阐述了十八大以来的党风廉政建设发展历程,包括“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纪检体制的改革”,实现“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反腐机制,这些反腐经验为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就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试点情况进行了整理。笔者按照时间顺序,对国家监察制度改革试点进行考察与评述,选取山西省监察体制改革为论述重点,详细叙述了山西监察体制改革的具体过程。为避免重复,针对北京、浙江的监察体制改革的特色之处进行了论述,并且反思监察体制改革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第三章是对试点推开、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与《国家监察法》诞生部分的考察论述。从三省试点到全国试点,国家监察委员会、《国家监察法》从无到有,这些大事件是监察体制改革的新成果。第四章主要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历史继承性与时代创新性、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以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三个维度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展开思考,揭示其重要意义。结语部分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整个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总结。作为一个新型的制度设计,国家监察委员会与《国家监察法》不可避免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思考。
陆思冰[2](2019)在《权力制衡视域下地方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一次重大的政治改革。新成立的监察委员会履行监察职能,与纪委合署办公,是与行政、司法机关并列的新型国家权力机关,其整合了多项职能和权限,监督范围扩大,权力良性扩充。任何权力不受制约与监督,都有被滥用的可能,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频发也表明当前必须对监委自身监督予以足够重视。“谁来监督纪委”是社会各界一直关注的问题,“如何制约监察权”是监察体制改革不能回避的难题和反腐领域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也是本文研究的目标。考虑到内部制约比外部监督更为直接、有效,本文从内部视角出发,从权力运行的角度切入,以权力制衡理论为分析框架,系统总结地方监委内部权力制约的经验,根据案例、访谈、观察等实证研究,重点探讨地方监委内部权力制约的实现路径。本文试图揭示地方监委权力运行和内部制约的真实图景,找准问题和症结,并汲取权力制衡理论中蕴含的合理成分,结合西方经验和中国国情,从四个维度提出制约方案。首先,要提高权力主体自我监督意识,认真遵循控权制度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有力衔接外部监督使内外制约良性运转,发挥整体效应。其次,在纵向层面完善权力制约模式,构架涵盖制约制度、信息平台建设的整体顶层规划,推动双向制约循序渐进。再次,在横向层面,通过规范权力运行边界、构建严密制约程序和完善落实内部制度来优化权力运行结构。最后,健全专门机构的监督模式,不仅要确保干部监督室的独立性,强化其力量,还要探索监督方式的多样化。本文采取的理论视角和研究视角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契合改革背景,对新形势下规范和制约监委权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纪检监察队伍,以提高反腐成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王定毅[3](2017)在《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文中提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原则,是被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总结。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勇于担当的精神,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题,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取得了显着成效。全面从严治党到底是以何种逻辑展开的?为什么能取得这种成效?领袖的个人作用在治党实践中发挥着何种作用?其采取的举措所蕴含的基本原则能否被坚持下去?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论文共分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引言部分,在阐述选题缘由、研究现状之外,介绍了论文采取历史分析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计量史学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材料主要来自于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出版的文献图书以及国家权威主流媒体公布的数据资料;研究的时间区间为中共十八大至十八届六中全会期间,着力点是习近平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论文的思路以研究主体解决问题为中心,在整体布局和每个章节中均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框架,来梳理相关的思想和实践。正文部分共分六章。第一章是“’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中共以时代潮流和人民期待为观察角度,根据面临的问题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抉择。“从严治党”具有特定时代内涵,内含执政党、长期执政、一党执政、商品经济背景等背景因素。文章以十八届六中全会重点解决的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监督的角度来分析党内存在的问题,以“全面”为关键词梳理了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历史脉络,得出这一重大思想是在实践与理论互动中产生的。第二章是“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信仰缺失。坚定理想信念,最主要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章归纳了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和推进思想建设常态化的措施。第三章是“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在文件梳理中对比党对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态度变化。习近平不仅确立了好干部的标准,而且树立了学习榜样,重点抓好顶层中央政治局和县委书记的建设。选人用人根本在于建立科学机制,这一机制核心在于如何减少干部选拔中因违背初衷出现的新问题,以科学使用干部和严格管理干部。第四章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对作风问题抓的很紧,但结果却日益加重,主要原因是缺乏常抓、严抓以及相应的制度。作风建设以制定八项规定为切入口,通过落实落小狠抓各项措施的执行。教育实践活动之所以取得显着成效,主要原因是把握了五个重点,并在活动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巩固措施。继之而来的“三严三实”则从正面和内在确立了共产党人的作风标杆。第五章是“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文章分析了反腐败斗争形势从“严峻”到“严峻复杂”的转变,总结开展强势反腐在查处干部方面的突破性进展,对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内涵进行阐述。“巡视”方式的创新利用,探索了中共立足自身资源而非第三方监督自我的成功经验,防治腐败最终需要依靠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第六章是“为党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制度保障”。制度治党不同于制度建设,它不仅着眼于建设制度,而且要使这些制度成为具有逻辑的制度体系,更重要的是要强调制度执行力建设,即不仅强调“制度”,更强调“治”,即党内纪律建设。由于制度治党的实施者依然生活于现实社会,因此,还需要通过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来为制度治党创造适宜的环境。第七章是结束语。论文认为“问题导向”贯穿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梳理了坚持问题导向的原因,如何发现分析问题,特别是将习近平解决问题的论述分为五个步骤,在此基础上,总结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和本质,指出制度治党是其精髓所在。十八大以来治党实践取得成效的原因有四:一是牢记对人民的责任。二是特别重视思想在现实中的执行情况和督查落实。三是主导者在事权上的高度统一为治党实践开展提供了体制保障。四是研究主体的经历、修养和语言魅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了从科学理论到党内法规再到全党实践的两次成功转换,探索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政党依靠在野党或反对党等第三方力量、而是创新利用自身资源监督自我的党内监督道路,这条依靠自我管住自我的治党道路,开辟了党建的新境界,符合国情党情,决定了其必将长期坚持下去。本文各部分均以历史发展为主线,来梳理相关思想的发展脉络。同时文章以问题为中心,将思想与问题结合起来,将思想与实践结合起来,不仅增强其思想的针对性,也验证思想的有效性,力图形成“问题——思想——制度——实践”的闭合循环。
魏依娜[4](2013)在《中国转型时期纠风工作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纠风工作作为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反腐倡廉全局,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和谐社会建设。目前,我国纠风工作面临的一系列困境,已经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纠风功能的发挥,阻碍了“纠风”进程的进一步发展。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文章以XX市纠风工作为分析对象,提出当前纠风工作存在问题的根源——运动式纠风工作模式。运动式纠风工作模式在新时期对不正之风的客观发展和主观认识、纠风的方法选择上都表现了不同程度的困境。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和挑战,遏制不正之风,充分发挥纠风工作效能,做到全心全意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成为探究和建立新的纠风工作模式的迫切需求。文章提出建立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适应转型时期的纠风工作需要。进而围绕系统化的纠风工作模式“是什么——怎么实现——注意什么”的思路,对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文章指出,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就是从环境、认知和方法三个维度,系统地把握并构建纠风领域,权变地选择并运用纠风方式,将开放性和互动性寓于有序化管理中,将超前性和权变性寓于常态化管理中,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寓于网络化管理中,形成有序化、常态化与网络化相结合纠风工作格局。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实现,不仅需要决策、执行、监督等管理流程的有效衔接还需要联动机制、权责机制和保障机制的有效运转。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实现,不仅受到“人”的主观条件的约束,而且还受到制度、技术等工具的制约,机制创新的困境,体制的约束等客观条件。
周桐淦[5](2000)在《法与“法”的较量》文中认为 谨以此文向战斗在反贪污、反贿赂、反腐败第一线的勇士们致以崇高的敬礼!——作者题记引子慕名追星,全国十大杰出检察官之一的蒋峰,竟称自己是喝酒赖、开会赖、打牌赖的“三赖”人物,幽默而礼貌地一次次拒绝采访。
二、市纪委、市监察局通知要求两节期间严防不正之风高发 顶风违纪将从严查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市纪委、市监察局通知要求两节期间严防不正之风高发 顶风违纪将从严查处(论文提纲范文)
(1)构想·创设·意义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研究现状 |
4 研究方法 |
5 创新点与不足 |
1 设想: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序幕 |
1.1 雷厉风行的反腐 |
1.1.1 制定八项规定 |
1.1.2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 |
1.1.3 推进反腐五年规划工作 |
1.1.4 .不敢腐初有成效 |
1.2 纪检体制的变革 |
1.2.1 巡视全覆盖 |
1.2.2 纪检机构及其体制改革 |
1.2.3 派驻全覆盖 |
1.3 党内监督向公权力监察延展 |
1.3.1 把好干部任用的闸门 |
1.3.2 健全党内监督制度 |
1.3.3 监督体系的新构想 |
2 试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尝试 |
2.1 《方案》·《决定》·路线图 |
2.2 从“重灾区”到“试验田” |
2.2.1 转隶组建 |
2.2.2 建章立制 |
2.2.3 评估深化 |
2.3 北京、浙江监察体制改革的探索 |
2.3.1 北京的探索 |
2.3.2 浙江的探索 |
2.4 试点经验的同与异 |
3 创设: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与监察体系的形成 |
3.1 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 |
3.2 国家监察委员会成立 |
3.3 《监察法》:国家监察体系构建及其运作依据 |
4 意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多维度思考 |
4.1 传统监察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 |
4.2 权力运行与监督制约机制的新型设计 |
4.3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权力制衡视域下地方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2.3 已有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可能的创新点 |
2 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的基础概念及相关理论 |
2.1 基础概念界定 |
2.1.1 行政监察、国家监察 |
2.1.2 权力制约与监督 |
2.1.3 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 |
2.2 权力制衡理论 |
2.2.1 权力制衡理论的内涵解析 |
2.2.2 权力制约权力的功能与局限 |
3 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基本架构 |
3.1 监察委组织架构 |
3.1.1 机构设置 |
3.1.2 职能分工 |
3.2 监察委权力配置 |
3.2.1 业务部门权力配置 |
3.2.2 领导分工 |
3.3 权力制约制度安排 |
3.3.1 业务运行上的制约 |
3.3.2 日常管理上的制约 |
4 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的现实困境 |
4.1 地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现状分析 |
4.1.1 数量统计 |
4.1.2 主要类型 |
4.1.3 基本特点 |
4.2 内部权力制约不力表现及原因分析 |
4.2.1 权力主体制约薄弱 |
4.2.2 监督内容不够全面 |
4.2.3 监督方式相对滞后 |
4.2.4 专门监督职能弱化 |
4.2.5 制约制度尚不完善 |
5 完善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的路径选择 |
5.1 提高权力主体自我监督意识 |
5.1.1 认真遵循控权制度 |
5.1.2 有力衔接外部监督 |
5.2 完善纵向权力制约模式 |
5.2.1 构架整体顶层规划 |
5.2.2 双向制约循序渐进 |
5.3 优化横向权力运行结构 |
5.3.1 规范权力运行边界 |
5.3.2 构建严密制约程序 |
5.3.3 完善落实内部制度 |
5.4 健全专门机构监督模式 |
5.4.1 确保干部监督室独立性 |
5.4.2 强化干部监督室力量 |
5.4.3 实现监督方式多样化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一) 相关的硕博学位论文 |
(二) 出版的专着 |
(三) 发表的期刊论文 |
三、研究方法与材料 |
(一) 研究方法 |
(二) 研究材料 |
四、研究思路 |
(一) 几个需要界定的概念 |
(二) 研究思路 |
五、研究难点与创新 |
(一) 研究难点与不足 |
(二) 研究创新 |
第一章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
一、时代潮流:世情国情的深刻变化 |
(一) 国际格局出现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 |
(二) 2010年后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
二、人民期待:美好生活的内涵升级 |
(一) “中国梦”的提出 |
(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 |
(三) 目前国家和社会存在的困难问题 |
三、党的抉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
(一) 新形势下中共内部存在的突出问题 |
(二) “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提出的历史脉络 |
第二章 “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 |
一、信仰缺失是党的思想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一) “纵”、“横”角度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二) 坚定“四个自信” |
(三) 批驳各种错误思想言论 |
三、坚定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 |
(一) 坚持科学理论是根本 |
(二) 加强党性教育是核心 |
(三) 重视道德建设是基础 |
四、推进思想建设常态化 |
(一) 落实中央领导集体学习制度 |
(二) 依托党校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培训工作 |
(三)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
第三章 “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
一、干部选任工作中存在大量不正之风现象 |
二、新时期好干部的新标准 |
(一) 好干部标准的内涵 |
(二) 树立好干部的榜样 |
(三) 高级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 |
(四) 重视县委书记队伍建设 |
三、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
(一) 好干部成长的路径 |
(二) 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
(三) 科学使用干部 |
四、严格管理干部 |
(一) 严格管理干部是党的重要规矩 |
(二) 加强干部问责工作 |
(三)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 |
(四) 严格党员管理是干部队伍建设的源头工程 |
第四章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
一、党的作风问题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
二、制定实施“八项规定” |
(一) 出台“八项规定” |
(二) “八项规定”的监督执行 |
(三) 以身作则践行“八项规定” |
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一) 教育实践活动的重点任务 |
(二) 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及巩固措施 |
四、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
(一) “三严三实”的提出与专题教育的推进 |
(二) 注重家风建设 |
第五章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
一、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 |
(一) 反腐败斗争形势由“严峻”到“严峻复杂” |
(二) 中共惩治腐败的坚强决心 |
二、中共十八大后的强势反腐 |
(一) 坚决查处大案要案 |
(二) 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 |
三、反腐败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 |
(一) 狠抓党委的主体责任 |
(二) 强化纪委的监督责任 |
(三) 创新开展巡视工作 |
四、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
(一) 有效防治腐败机制的目标要求 |
(二) 防治腐败的制度建设 |
(三) 监督管理“一把手”是防治腐败的首要重点 |
第六章 “为党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强制度保障” |
一、党的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
二、建立健全党内制度体系 |
(一) 制度建设的顶层设计 |
(二) 党员干部首先要遵守宪法和法律 |
(三)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
(四) 注重党内规矩建设 |
三、纪律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 |
(一) 纪律建设的重要性 |
(二)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居于首位 |
(三) 严格组织纪律 |
四、构建新时期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 |
(一) 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
(二) 严肃党内生活是净化党内生态的重要基础 |
(三) 民主集中制是构建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保障 |
第七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
(4)中国转型时期纠风工作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 选题的理论意义 |
(二) 选题的实践价值 |
二、 研究综述与空间 |
(一) 国内研究综述 |
(二) 国外研究综述 |
(三) 研究空间 |
三、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一章 传统纠风工作模式:以 XX 市为例 |
一、 XX 市纠风工作的进展 |
(一) 组织设置 |
(二) 内容安排 |
(三) 方法应用 |
二、 XX 市纠风工作的思考 |
(一) 取得的成效 |
(二) 存在的问题 |
三、 传统纠风工作模式:运动式纠风工作模式 |
(一) 运动式纠风工作模式的意涵 |
(二) 运动式纠风工作模式的特征 |
第二章 传统纠风工作模式存在的弊端 |
一、 不正之风的客观发展难以应对 |
(一) 原有不正之风的持续存在 |
(二) 新的不正之风的不断出现 |
(三) 不正之风的深度不断加大 |
二、 不正之风的主观认知存在偏差 |
(一) 忽视不正之风的长期存在性 |
(二) 忽视不正之风的普遍联系性 |
三、 纠风工作的方法选择单一 |
(一) 制度纠风缺乏无缝隙对接 |
(二) 科技纠风缺乏硬性约束 |
(三) 文化纠风缺乏塑造导向 |
第三章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构建 |
一、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特征 |
(一) 蕴含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有序化管理 |
(二) 蕴含超前性和权变性的常态化管理 |
(三) 蕴含全面性与带动性的网络化管理 |
二、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框架 |
(一) 环境的全面把握 |
(二) 认知的理性构建 |
(三) 方法的权变组合 |
(四) 三个维度的关系与目标 |
第四章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实现 |
一、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实现流程 |
(一) 决策阶段 |
(二) 执行阶段 |
(三) 监督阶段 |
二、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实现机制 |
(一) 建立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的多方联动机制 |
(二) 建立各司其职、相促相生的权责一致机制 |
(三) 建立纠建并举、止于源头的权利保障机制 |
第五章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挑战 |
一、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主观约束 |
(一) 决策者的主观约束 |
(二) 执行者的主观约束 |
(三) 监督者的主观约束 |
二、 系统化纠风工作模式的客观制约 |
(一) 方法层面的制约 |
(二) 流程平台的制约 |
(三) 机制层面的困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科研成果 |
后记 |
四、市纪委、市监察局通知要求两节期间严防不正之风高发 顶风违纪将从严查处(论文参考文献)
- [1]构想·创设·意义 ——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考察[D]. 史鑫茹. 东华大学, 2020(01)
- [2]权力制衡视域下地方监察委内部权力制约研究[D]. 陆思冰.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2019(12)
- [3]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研究[D]. 王定毅. 中共中央党校, 2017(06)
- [4]中国转型时期纠风工作模式研究[D]. 魏依娜. 吉林大学, 2013(08)
- [5]法与“法”的较量[J]. 周桐淦. 中国作家, 20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