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诸毓菁,黄萍,蔡聪聪,王晓霞,张敏,李斌[1](2021)在《女性银屑病患者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女性银屑病患者外表完美主义、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与社交外表焦虑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女性银屑病患者251例作为受访对象, 采用外表完美主义量表(PPAS)、社交外表焦虑量表(SAAS)、简版负面评价恐惧量表(BFNES)和负面身体自我量表(NPSS)进行调查, 分析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在女性银屑病患者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之间相关性。结果女性银屑病患者外表完美主义得分为(49.42 ± 5.32)分, 社交外表焦虑得分为(58.72 ± 6.24)分, 负面评价恐惧得分为(30.59 ± 7.21)分, 负面身体自我得分为(29.21 ± 6.24)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 外表完美主义、社交外表焦虑、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之间互相呈显着正相关性(r值为0.402~0.488, P<0.01)。负面评价恐惧在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之间中介效应为0.164(95%CI 0.082~0.227);负面身体自我在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之间中介效应为0.152(95%CI 0.079~0.214);负面评价恐惧与负面身体自我的链式中介效应为0.067(95%CI 0.025~0.108)。结论女性银屑病患者具有较高外表完美主义水平, 其能直接影响其社交焦虑, 而负面评价恐惧、负面身体自我能间接影响其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相关性, 应采取心理干预手段降低其对自身外表缺陷的心理负担, 减轻社交的焦虑和恐惧。
房立亚[2](2021)在《甲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和治疗依从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甲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研究,评定其生活质量水平及治疗依从性现状,并总结和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提高甲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和研究甲银屑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本研究属于现况研究,采取现场调查结合电话随访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的所有病例来源于2019年01月~2020年11月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甲银屑病患者,设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调查问卷主要分为5个调查表:(1)甲银屑病患者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调查表;(2)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主要用于评估甲银屑病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3)甲银屑病生活质量量表(NPQ10),主要用于评估甲损害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4)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DI-Ⅱ),主要用于评估甲银屑病患者的抑郁程度;(5)8项Morisky治疗依从性量表(MMAS-8),主要用于评估甲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甲银屑病患者276例:男性159例(占57.6%),女性117例(占42.4%);平均年龄39.66±14.74岁;平均病程11.04±10.21年。1.DLQI评分与患者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特征的比较:276名甲银屑病患者DLQI评分平均得分是9.97±5.49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饮酒史、婚姻状况、部位、甲皱襞受累情况、家族史、PASI评分及B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NPQ10评分与患者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特征的比较:276名甲银屑病患者NPQ10评分平均得分是10.49±3.98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长期居住地、伴发疾病、病程、部位、甲皱襞受累情况、初发/复发、家族史、PASI评分及B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BDI-Ⅱ评分与患者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特征的比较:276名甲银屑病患者BDI-Ⅱ评分平均得分是14.00±8.35分。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长期居住地、PASI评分及B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MMAS-8评分与患者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特征的比较:276名甲银屑病患者MMAS-8评分平均得分是5.29±1.54分。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长期居住地、伴发疾病、病程、部位、甲皱襞受累情况、初发/复发及家族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不同治疗方式的MMAS-8评分的比较,口服药物治疗MMAS-8评分高于外用药物治疗和联合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甲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DLQI、NPQ10及BDI-Ⅱ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DLQI、NPQ10及BDI-Ⅱ呈显着负相关。结论:1.影响甲银屑病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的最大因素是心理因素。甲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甲银屑病的严重程度等有关。2.甲银屑病患者病甲的疼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甲银屑病的病甲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长期居住地及甲银屑病的严重程度等有关。3.女性、年轻、高学历、长期居住地为城市及病情严重的甲银屑病患者有共患抑郁的风险。4.甲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普遍不理想,老年人、低学历者、长期居住在农村者、病情较重者及治疗周期较长者,治疗依从性较差。甲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差、抑郁状态,可影响治疗依从性。5.甲银屑病患者对口服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更好。
蒋岚[3](2021)在《针刺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红斑鳞屑类皮肤病,易反复发作,头皮是最容易受累的部位之一,也是最常见的首发部位。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不对称性红色斑块,上覆银白色鳞屑,表面鳞屑易刮除,斑块通常会沿着发际线扩散到前额、面部、颈部或耳后区域的相邻皮肤,严重者可遍布整个头皮;由于鳞屑的堆积和慢性炎症对毛囊生长的影响,头皮型银屑病常出现束状发改变,偶尔可出现局限性脱发。由于头皮结构的特殊性,神经、免疫、内分泌和血管系统等高度复杂的相互联系,头皮银屑病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和分子免疫学特征,较身体其他部位更容易出现瘙痒等症状,加之皮损部位的可见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针刺疗法作为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手段,在治疗银屑病时能减少服药负担、操作简便、方法灵活、副作用少,在控制症状、改善皮损局部情况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研究根据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教授“从血论治”治疗银屑病的实践和理论指导原则,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头皮银屑病皮疹特点、既往本科室的临床应用基础和治疗经验,以及现代医学研究的文献资料,以合谷、曲池、百会、风池为主穴,探索针刺治疗头皮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为针刺传统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通过观察与分析寻常型头皮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患者治疗前后的银屑病头皮严重程度指数(PSSI)评分、头皮瘙痒数字评分表(头皮瘙痒NRS)评分、头皮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Scalpdex评分、皮肤镜头皮银屑病严重指数(VSCAPSI)评分、安全性评价等指标,评价总结针刺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客观评价毫针针刺疗法应用于头皮型银屑病的疗效及优势。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加载试验,将寻常型头皮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分为治疗组,应用针刺治疗和常规中药汤剂口服;另一组分为对照组,仅应用常规中药汤剂口服治疗。观察周期为4周,每1周随访一次,对治疗组、对照组的皮损刻下状态及全身症状、皮肤镜下微血管功能状态、头皮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本研究的安全性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客观评估。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40例,因样本脱落实际完成共3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16例,对照组1 8例。通过对比本研究中治疗前后患者的银屑病头皮严重程度指数(PSSI)评分、头皮瘙痒NRS评分、生活质量Scalpdex评分、皮肤镜头皮银屑病严重指数(VSCAPSI)评分等指标,发现经针刺联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后,患者的银屑病头皮严重程度指数(PSSI)评分、头皮瘙痒NRS评分、生活质量Scalpdex评分、皮肤镜头皮银屑病严重指数(VSCAPS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瘙痒和生活质量以及部分皮损表现的改善方面优于单纯口服中药。纳入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寻常型头皮银屑病血燥证、血瘀证患者使用针刺疗法配合中药口服治疗安全有效,可改善头皮皮疹严重程度和全身症状体征,并改善皮肤镜下皮损区微血管功能状态,可以为临床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李英英[4](2020)在《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在中青年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构建针对中青年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的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方案。2.评价和探讨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对中青年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本实验为类实验研究,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在郑州某三甲医院两个院区的皮肤科病区就诊的100例银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区为单位,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将A、B两个病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A区为干预组、B区为对照组,每组各50例。干预组接受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第一周2次,后续每周一次,共8周,每次60分钟。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住院健康教育和评估指导。在干预前、干预结束后即刻、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采取银屑病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表(PASI)、体象障碍自评量表(SRSBI)和简体中文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三个问卷测评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疾病严重程度、体象障碍水平和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并采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来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干预后即刻、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共计4个时间点的测量指标差异,设置检验水水准α=0.05(双侧检验),β=0.01,以评价该干预方案对中青年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和生活质量中的干预效果。结果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100例,样本流失10例,流失率10%,共完成90名患者的资料收集,其中干预组45例,对照组45例。研究结果显示:(1)干预组银屑病患者干预后3个月测得PASI的平均得分由干预前的(18.64±3.64)分降至(4.35±1.99)分,SRSBI的平均得分由干预前的(24.4±5.96)分下降至(9.3±4.34)分,DLQI的平均得分由干预前的(15.36±2.90)分下降至(3.64±1.23)分,干预组的疾病严重程度、体象障碍水平均低于干预前,生活质量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疾病严重程度、体象障碍水平降低,生活质量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PASI得分存在组间效应(P=0.029)和时间效应差(P<0.001),时间效应与组间效应有交互效应(P<0.001),且在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PAS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SRSBI得分存在组间效应(P=0.002)和时间效应(P<0.001),时间效应与组间效应有交互效应(P<0.001),且在干预后即刻、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SRSB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DLQI得分存在组间效应(P=0.035)和时间效应(P<0.001),时间效应与组间效应有交互效应(P<0.001),且在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DLQI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青年银屑病患者具有明显的体象障碍问题、生存质量下降,对中青年银屑病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中青年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问题,促进疾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该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梁斌[5](2020)在《音乐冥想对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音乐冥想对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患者的焦虑症状、肌肉紧张程度、瘙痒程度、皮损程度、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抽取北京市某三甲医院7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试验组在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音乐冥想治疗:研究者基于音乐冥想专业书籍,编制《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患者音乐冥想实施方案》初稿,通过专家会议法对此方案进行修改,形成《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患者音乐冥想实施方案》终稿;而后根据此方案培训“音乐冥想实施者”3人,由“音乐冥想实施者”依据此方案实施音乐冥想,音乐冥想时间为每天13:00~14:00时或20:00~21:00时,1次/天,40~50分钟/次,连续14天。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在两组患者入组时和干预14天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生物反馈仪、视觉模拟评分法、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问卷测评患者的焦虑症状、肌肉紧张程度、瘙痒程度、皮损程度、生活质量。结果:(1)68例完成全程研究,其中试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无差异。经过2周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值为(49.44±4.44)分,低于对照组同期均值(50.65±4.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干预后评分比较,干预后得分均低于干预前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前两组患者生物反馈测量值无差异。经过2周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生物反馈测量值均值为(11.29±2.44)分,低于对照组同期均值(13.26±1.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肌电生物反馈仪测量分值低于干预前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干预后肌电生物反馈仪测量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无差异。经过2周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均值为(1.38±1.30)分,低于对照组同期均值(2.53±1.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重度瘙痒患者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前两组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估”得分无差异,经过2周干预后,试验组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估”评分均值为(3.18±2.40)分,对照组为(4.56±3.47)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评分均低于自身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皮损患者试验组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前两组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问卷”得分无差异。经过2周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调查问卷”评分均值为(9.03±2.69)分,对照组为(10.47±3.9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评分均低于自身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期2周的音乐冥想可改善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患者的焦虑症状、肌肉紧张程度,促进身体放松,同时,瘙痒症状的改善也较为明显。但是,音乐冥想没有改善此类患者的皮损程度及生活质量。集音乐和冥想为一身的音乐冥想具有良好的缓解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患者焦虑,改善症状等作用,为身心性皮肤病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值得在皮肤病患者心理干预领域应用。
张起慧[6](2020)在《秦桂润肌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指出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之为“白疕”,本病病程长,易反复,且缠绵难愈,严重时可泛发周身,具有皮肤浸润性红斑丘疹、干燥、脱屑、皮损肥厚及瘙痒的特点,中医药对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疗效。本研究从临床实际出发,根据中医经典古籍、临床应用实践经验、现代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皮疹特点,以“类比选药,临方调配”为理论指导,方选秦桂润肌膏,观察其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及皮肤镜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从而改善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皮肤屏障功能,改善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为中医药外治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目的:研究探索秦桂润肌膏对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以及皮肤镜下改变,并进行安全性评价。初步验证“类比选药,临方调配”理论应用于临床的可行性,为研究秦桂润肌膏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做好基础,同时为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方法:寻常型银屑病的特点为皮损对称分布,故选取患者左右对称的相似皮疹进行随机分组,一侧分为治疗组,应用秦桂润肌膏;另一侧分为对照组,使用1/20治疗组浓度的秦桂润肌膏为对照药物。双侧对称皮疹均外用药膏2次/日,连续使用8周,每2周访视一次,对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症状改善及患者生活质量等指标进行评分。如果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患者出现瘙痒难以忍受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氯雷他定1Omg Qn,并记录用药量和使用次数。为期8周的随访结束后,汇总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研究结果:本试验共纳入患者25人,其中男性19人,女性6人,有寻常型银屑病家族史者11人,无家族史者14人。患者年龄在27岁-64岁之间,罹患寻常型银屑病时间最短者为6个月,最长者为45年。随访过程中因不能及时复诊,脱落3例,纳入分析的22例患者中,痊愈者1例,显效者7人,显效率为31.8%,有效者13例,有效率59%,无效者1例。经过8周治疗,患者在治疗前后靶皮损评分、皮肤镜、DLQI、VAS、BAS、SF-36等方面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靶皮损评分、皮肤镜、皮肤屏障功能方面,治疗组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秦桂润肌膏对于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治疗可能是有疗效的,表现在皮损症状、皮肤屏障功能、皮肤镜下血管球数量的上。在安全性上无明显副作用,未出现特殊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可以为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楼燕凤[7](2020)在《银屑病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自我管理的探析》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全国约有2-4%的人群受该病困扰。根据2008年我国6个城市调查结果(发病率为0.47%)推算,我国银屑病患者约624万,且银屑病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对银屑病的临床治疗可达到控制、缓解症状效果,因其病程长,如果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依从性差常可导致银屑病反复发作,高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成为银屑病治疗的一大难题,其复发因素研究也是皮肤病学研究的热点。患者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发展可以有效维持银屑病的治疗效果,实现延续治疗、降低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目的:在总结分析银屑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复发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探析并建立银屑病患者科学、有效的自我管理模式,制定银屑病院外治疗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处方,丰富完善银屑病患者的治疗内涵,以期为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及健康教育提供方向和理论依据,使患者的治疗得以延续,降低疾病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满意度。方法:(1)回顾性收集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银屑病患者的病历资料300例,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描述银屑病患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2)设计确定银屑病复发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对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我院门诊和病房复诊需要进一步治疗的银屑病复发患者发放银屑病复发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共计213份,由经过培训的皮肤科护士现场、电话或者微信随访的方式填写、核查并回收问卷,对银屑病复发相关因素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有关银屑病复发的影响因素。(3)制定银屑病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选取上述213例复发银屑病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其皮损面积、吸烟、感染、紧张焦虑、睡眠障碍、寒冷干燥、中断治疗这些复发因素情况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干预组(54例),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分别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和银屑病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的干预,于6个月后比较其再复发率。结果:(1)本次研究调查的300例银屑病患者,男女比例为2.75: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7.52±17.25岁,男、女性平均年龄分别为38.34±17.63岁、35.42±16.15岁;患者的平均首次发病年龄为31.01±14.56岁,男、女性患者的平均首次发病年龄分别为33.16±14.92岁、25.90±12.01岁,经检验,男性首次发病年龄晚于女性首次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0例银屑病患者中吸烟、饮酒、有过敏史、有家族史、有既往史患者分别占38%、19.0%、17.3%、15%、8.3%,吸烟、饮酒、有过敏史、有家族史、有既往史患者的复发比例分别为88.6%、96.4%、80.8%、88.9%、88%,高于不吸烟、不饮酒、无过敏史、无家族史、无既往史患者对应的55.4%、61.3%、65.3%、64.3%、66.2%复发比例,经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损面积0-30%、30-100%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6.7%、83.3%,其复发比例分别为44%、72.8%,皮损面积在30-100%的患者复发比例高于皮损面积0-30%的患者,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呼吸道感染、紧张焦虑患者的比例分别为32%、8.7%,有呼吸道感染、紧张焦虑患者的复发比例分别为84.4%、96.2%,高于无呼吸道感染、紧张焦虑患者的复发比例,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吸烟、饮酒、有过敏史、家族史、既往史、病情严重程度、有呼吸道感染和紧张焦虑可增加银屑病复发的风险。(2)银屑病复发患者复发因素调查问卷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13例银屑病复发患者中,177例再复发患者呼吸道感染、辛辣刺激饮食、吸烟、紧张焦虑、睡眠障碍、寒冷干燥、中断治疗、皮损面积30-100%的发生率高于36例无再复发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银屑病复发与呼吸道感染、吸烟、紧张焦虑、睡眠障碍、寒冷干燥、中断治疗相关(P<0.05),提示呼吸道感染、进食辛辣刺激饮食、吸烟、紧张焦虑、睡眠障碍、寒冷干燥、中断治疗可致银屑病再复发。(3)经6个月干预后,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与银屑病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3%、87.03%,常规健康教育对照组的再复发率为36.4%,高于银屑病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干预组患者的11.1%再复发率,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实施银屑病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有助于降低银屑病患者的再复发率。结论:吸烟、呼吸道感染、寒冷干燥、紧张焦虑、睡眠障碍和中断治疗与银屑病的复发密切相关。银屑病患者的治疗应强调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规范治疗,避免治疗中断的发生。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能有效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管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使银屑病的治疗达到连续性、有效性,对银屑病治疗效果的维持和预防有积极意义。
周苏梅[8](2020)在《中药涂擦联合推拿在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在传统中药涂擦的基础上,将中药涂擦法与推拿手法相结合,应用于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探索其对患者临床症状、瘙痒程度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影响。方法1.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选取成都市某三甲中医院符合试验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干预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常规治疗和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中药涂擦法,试验组在中药涂擦法的同时运用推拿手法。3.资料收集:(1)一般资料:入院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生活习惯等。(2)疗效指标:于入组当日及三个疗程结束时观察、评估、记录患者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PASI单项评分(皮损面积、红斑、浸润、鳞屑)、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评分。4.数据处理: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双人录入,SPSS 20.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统计分析采用双侧检验,以α=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8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在试验过程中,试验组剔除1例,对照组脱落1例,最后共完成78例临床试验,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2.基线资料比较:(1)一般资料比较: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生活习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疗效指标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疗效指标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PASI单项评分(皮损面积、红斑、浸润、鳞屑)、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干预前后同组患者组内疗效指标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PASI单项评分(皮损面积、红斑、浸润、鳞屑)、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评分较各组干预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两组患者组间疗效指标比较: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红斑、浸润及鳞屑评分、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DL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皮损面积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病例分别有34例、29例,总有效率分别是87.18%、74.36%,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纯中药涂擦法及中药涂擦法联合推拿均可改善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瘙痒程度和生活质量。2.中药涂擦法联合推拿在减轻皮损红斑、浸润、鳞屑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瘙痒程度评分、DLQI评分方面,其疗效优于传统中药涂擦法。但暂不能说明两种方法在改善患者皮损面积方面有差异。
李蔚然[9](2020)在《基于银屑病全球监测项目的中国银屑病医疗保健现状研究及银屑病与肥胖、Ⅱ型糖尿病的因果关系探讨》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中国皮肤科医生银屑病医疗保健认知调查研究背景:高质量的银屑病医疗保健及综合管理对于银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至关重要。皮肤科医生在银屑病患者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高素质的医生队伍是实现高质量银屑病医疗保健的关键。优秀的皮肤科医生一方面应能熟知银屑病指南、掌握银屑病临床诊疗方法,另一方面应对银屑病遗传学、流行病学、新型药物研发及应用等领域有足够的认识。然而尚未有研究报告我国皮肤科医生对银屑病健康保健知识的认知和掌握情况。研究目的:了解我国皮肤科医生对银屑病管理现状、银屑病流行病学、新型药物应用、临床诊治指南等相关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分析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皮肤科医生对于银屑病认知及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差异,了解当前我国银屑病卫生保健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解决现有矛盾和问题,提供高质量医疗保健服务提供方向指导和证据支持。方法:设计并验证《银屑病卫生保健问卷》中文版。问卷主要评估被调查医生对当地皮肤学科建设情况的了解,对银屑病流行病学知识的认知,对生物制剂及生物仿制剂的认知和使用,对银屑病指南掌握情况等。调查在参加第一、二届中国银屑病大会并提供具体联系方式的皮肤专科临床医生中开展。根据受访者所在地域、医院性质、职称及从医年限对受访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医生对银屑病医疗保健相关各问题认知的差异。结果:2019年10月至11月间,来自全国31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医生参与该调查,共发放问卷1365份,回收有效问卷1345份,有效应答率为98.53%。超过50%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当地皮肤学科建设情况,只能估算当地皮肤科医生、皮肤科住院部和皮肤科门诊大概数量;被调查医生认为患者最常见的就诊途径是自由选择皮肤科医生就诊;银屑病患者就诊的平均等待时间为1.43小时;被调查者估计目前平均约5.76%的银屑病患者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约50%的被调查者对中国银屑病和银屑病关节炎的患病率可以提供估计值,5%以下的被调查者可提供精确值;被调查医生总体赞同生物仿制剂进一步应用于银屑病治疗,他们非常关注生物仿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97.47%)了解银屑病指南;大部分被调查者(87.5%)实际使用“十分规则”来评估银屑病的严重程度。不同组别间有关当地皮肤病医疗现状知晓情况的比较结果显示,东部和北部医生对各问题的知晓率均高于西部和南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公立医院医生的知晓率高于民营医院,其中对皮肤科住院部数量、对专科医院数量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副主任以上医师知晓率高于主治医师、住院医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医超过10年的高年资医生知晓率更高,对皮肤科医生数量、专科医院数量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银屑病患病率的知晓情况,公立医院比民营医院的知晓率高,对关节病型银屑病的流行率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称越高、从医年限越长,知晓率越高,差异显着。对银屑病指南的知晓情况,职称越高、年资越高对银屑病指南的知晓率越高,对指南具体内容越了解。结论:皮肤科医生对我国银屑病的卫生保健现状不完全熟悉;对银屑病流行病学、生物制剂、生物仿制剂等知识掌握不完全到位;银屑病指南被绝大部分皮肤科医生熟悉和掌握,但仍未做到全面覆盖。职称越高,从医时间越长,对银屑病医疗保健相关问题的知晓率越高。应进一步督促全体皮肤科医生在高年资医生、高职称医生的带动下,加强对银屑病医疗保健各方面的深入了解和学习,不断提高银屑病的专业知识水平,为银屑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第二部分中国银屑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经济负担调查研究研究背景:银屑病给患者生理、心理、经济带来巨大负担,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着下降。银屑病皮损多对称分布于全身,伴瘙痒、干燥。银屑病往往伴发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多种伴发疾病。疾病带来的痛苦及社会的排斥、歧视使患者身体、精神均遭受摧残。银屑病的治疗不仅需要关注皮肤及关节损伤,同时要兼顾银屑病伴发疾病及心理疾病的治疗。银屑病治疗费用较高,医保无法报销,使患者医疗直接支出大大增加;此外,患者可因银屑病丧失工作机会,收入减少或消失,导致间接支出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沉重。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对治疗效果的满意度,对治疗的配合度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及治疗结局。治疗不仅需考虑患者需要,同时要考虑经济成本。因此需要制定全面系统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银屑病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负担。研究目的:了解中国人群银屑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银屑病伴发疾病情况;了解银屑病患者的经济负担及患者生存质量;了解患者治疗情况及其对接受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轻中度与重度患者间差别。为制定更经济合理的银屑病患者个体化管理方案,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设计并验证《银屑病患者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包括被调查者基本信息、银屑病患者相关临床特征、患者医疗保健状况及患者经济负担等内容。在全国180家开设有银屑病专病门诊的医院,通过专病门诊医生招募患者参与调查。根据DLQ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中度患者组和重度患者组,采用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比较两组间临床特征、生存质量、经济负担的差异;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影响患者病情轻重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调查从2019年5月-10月,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37份,有效应答率为97.11%。来自全国28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的银屑病患者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DLQI平均值为11.49分,根据DLQI评分分组,轻中度患者199人(45.54%),重度患者238人(54.46%);患者平均初发年龄为25.43±12.59岁,初次发病年龄在20-29岁阶段的患者比例最高(34.32%);女性银屑病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早于男性(P=0.18×10-4),重度患者平均初发年龄低于轻中度患者(P=0.78×10-2);被调查者中银屑病最常见的诱因为精神压力(51.61%),熬夜(45.97%)及感染(22.58%);初发皮损最常见部位为头部(66.82%)、小腿(53.55%)和背部(35.93%);瘙痒(74.37%)为患者最常见症状,在重症患者中更易出现(P<0.01);被调查者中有151人(34.55%)合并有其他伴发疾病,其中高血压(9.84%)、血脂异常(8.47%)、抑郁症(5.49%)常见,病情越重越易并发其他系统性疾病(P=2.23×10-4);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合并有其他疾病会加重银屑病病情;焦虑和抑郁的人数分别为107人(24.49%)和211人(48.28%),焦虑、抑郁症状随病情进展发生率升高,疾病越严重,焦虑、抑郁出现比例越高(P<0.01);因银屑病无工作的患者共81名(18.54%),有工作的患者中有151人(42.54%)在过去一年因银屑病请假,平均请假22.77天。在过去五年中,因银屑病住院的患者共118位(27.00%)。病情越重,患者工作受影响越大,重度患者无法工作、因银屑病请假、住院的比例均高于轻中度患者(P<0.01);疾病病情越重,治疗费用越高,重度患者每月治疗费用为轻中度患者的1.68倍,银屑病患者每月治疗费用、治疗费用/月收入在重度组与轻中度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266位银屑病患者(60.87%)对疗效不满意,重度患者对银屑病疗效不满意、对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不满意的比例高于轻中度患者(P<0.01)。结论:被调查银屑病患者病情相对较重,生存质量严重下降;重症银屑病患者发病比轻中度患者更早,易受精神压力、熬夜、感染等诱因诱发,且更容易出现伴发疾病。银屑病患者承受的心理负担较重,近半数患者有抑郁症状,且病情越重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比例越高。银屑病患者承受较重的经济负担,病情越严重,负担越重。患者对疾病治疗效果及医疗服务满意度不高。需不断完善银屑病医疗健康体系,以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为银屑病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个体化医疗健康服务。第三部分银屑病与肥胖、Ⅱ型糖尿病间因果关系探讨-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汇总数据研究背景:银屑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其发病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其中代谢综合征及其组成成分,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等与银屑病的流行病学相关性已被证实。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一方面银屑病促进糖尿病、肥胖的发生;另一方面,糖尿病、肥胖也与银屑病发病密切相关。但是,银屑病与糖尿病、肥胖间的遗传相关性及因果关系至今尚未阐明。研究目的:探讨银屑病与Ⅱ型糖尿病、肥胖间的遗传相关性;探讨银屑病与Ⅱ型糖尿病、肥胖间的因果关系。方法:通过公共数据库下载银屑病、Ⅱ型糖尿病及相关性状、肥胖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汇总数据,数据来源均为大型公共数据库数据或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提供的数据,主要包括大规模银屑病GWAS meta分析数据,糖尿病基因复制和荟萃分析联盟(DIAbetes Genetics Replication And Meta-analysis,DIAGRAM)、血糖与胰岛素相关性状荟萃分析联盟(Meta-Analyses of Glucose and Insulin-related traits Consortium,MAGIC)中糖尿病相关汇总数据及人类性状遗传研究中心联盟(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ANthropometric Traits,GIANT)、早期生长遗传学联盟(Early Growth Genetics,EGG)数据库中与肥胖相关的汇总数据。通过连锁不平衡评分回归(Linkage disequilibrium score regression,LDSC)方法评估银屑病与Ⅱ型糖尿病及其相关性状、银屑病与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肥胖相关性状间的遗传相关性,并应用基于汇总数据的广义孟德尔随机化法(Generalized Summary data-base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GSMR)推断银屑病与Ⅱ型糖尿病、肥胖间的因果关系。结果:通过LDSC分析方法发现银屑病与衡量肥胖的指标BMI有显着的遗传相关性(rg=0.16,P=3×10-4)。将银屑病作为风险因素,BMI作为结局,以与银屑病相关的24个SNPs作为工具变量使用GSMR方法分析银屑病与BMI因果关系时,P=2.52×10-4,OR=1.006;当BMI为风险因素,银屑病为结局,与BMI相关的818个SNPs作为工具变量分析时,P=0.015,OR=1.215。银屑病与Ⅱ型糖尿病之间的双向GSMR分析未发现阳性结果(P>0.05)。结论:通过银屑病相关的GWAS meta数据、由DIAGRAM数据库、MAGIC数据库、GIANT数据库、EGG数据库下载的糖尿病、肥胖相关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汇总数据的分析,探究肥胖、二型糖尿病及其多种性状与银屑病之间的遗传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发现银屑病与BMI具有遗传相关性,并从遗传学角度证实肥胖是导致银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银屑病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患者BMI的升高。研究同时提示银屑病与糖尿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相关性,但二者间无直接因果关联,相关性可能由BMI介导。这项研究加深了我们对银屑病与肥胖、Ⅱ型糖尿病之间相关生物学机制的理解。
张薇[10](2020)在《IMB模型在银屑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探讨以IMB模型为框架制定的健康教育方案对银屑病患者疾病知识水平、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为制定高效的银屑病健康教育方案提供参考,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新思路。2.经过对银屑病患者实施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方案,达到提升患者疾病知识、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目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某三甲医院皮肤科病房银屑病住院患者249例,以病区分组,一病区为对照组124例,二病区为实验组125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对照组按科室常规健康宣教,主要是简单的住院指导、出院宣教及出院后随访。实验组患者进行IMB模型的健康教育,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分为准备期、信息干预期、动机干预期、行为技巧干预期,主要内容如下:1.准备期:对患者整体情况进行初步评估,全面了解患者实际需求和心理状况,识别存在的薄弱点,找到为下一步信息干预期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2.信息干预期:以准备期对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评估及知识需求的调查情况为依据,帮助患者获取与疾病有关的正确的知识和信息,加强患者对银屑病的认识,以达到信息干预的目的。实验组患者主要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宣教:引起或诱发银屑病加重的因素、银屑病用药注意事项、银屑病皮肤护理指导、银屑病的饮食指导、银屑病如何运动与休息、心理调适指导等。主要干预方式是发放知识手册、定期组织健康大讲堂、护患一对一交谈等;3.动机干预期:增强患者参与促进健康行为的动机,帮助患者解决治疗过程中的消极心理,树立进行自我护理的积极态度和坚定信念,主要干预方式是案例演示、制定目标、银屑病病友交流会;4.行为技巧干预期:训练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技能,主要包括按时服药、避免搔抓、戒烟戒酒、饮食、运动及心理调适的方法。本研究持续三个月,在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一个月、出院后三个月向患者发放反映干预效果的银屑病知识问卷、自我效能量表、银屑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调查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对所得数据整理、录入,使用SPSS 22.0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49名银屑病患者,至研究结束,共计失访24例,总失访率为9.6%,最终完成225例,其中实验组114例,对照组111例。1.干预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银屑病知识得分、自我效能得分、自我管理行为得分、生活质量得分、焦虑得分、抑郁得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出院时、出院后一个月、出院后三个月银屑病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得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皮肤疾病,非常容易复发,患者需要与疾病长期共存,对疾病进行科学的自我管理,建立并维持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至关重要。本研究以IMB模型为理论框架,制订健康教育措施,通过对患者相关情况的调查,了解患者目前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通过循环开展健康大讲堂、护患一对一讲解等形式提高银屑病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采用案例演示、制定目标、病友交流会等增强患者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水平;床边讲解示范等形式教会患者行为技巧。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干预,实验组患者疾病知识、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实验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IMB模型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提高患者疾病知识、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同时,为皮肤科制定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IMB模型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临床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甲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和治疗依从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质量控制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样本中的甲银屑病患者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特征 |
3.2 DLQI评分与患者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特征的比较 |
3.3 NPQ10 评分与患者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特征的比较 |
3.4 BDI-Ⅱ评分与患者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特征的比较 |
3.5 MMAS-8 评分与患者人口学特征及疾病特征的比较 |
3.6 不同治疗方式的MMAS-8 评分的比较 |
3.7 患者不依从的情况及原因 |
3.8 治疗依从性与DLQI、NPQ10及BDI-Ⅱ相关性分析 |
第4章 讨论 |
4.1 甲银屑病的流行状况 |
4.2 甲银屑病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 |
4.3 甲损害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4.4 甲银屑病患者的抑郁程度 |
4.5 甲银屑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
第5章 结论 |
附录 A 甲银屑病患者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调查表 |
附录 B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DLQI) |
附录 C 甲银屑病生活质量量表(NPQ10) |
附录 D 贝克抑郁量表第二版(BDI-II) |
附录 E 8项Morisky治疗依从性量表(MMAS-8) |
附录 F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 |
参考文献 |
综述 局限于甲改变的甲银屑病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研期间发表的文章 |
(3)针刺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头皮型银屑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疗标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在中青年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中英文单词对照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1.1 体象及体象障碍的定义与内涵 |
1.2 银屑病体象障碍的相关研究 |
1.3 认知行为团体干预的作用 |
1.4 认知行为干预在体象障碍中的干预策略 |
1.5 小结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
3.1 操作性定义 |
3.2 理论依据 |
3.3 理论框架 |
4 技术路线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方案的构建 |
1 干预团队的组建 |
2 研究对象的确立 |
3 干预方案初稿的形成 |
4 专家咨询 |
5 预试验 |
6 干预方案的最终形成 |
二、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方案的应用及评价 |
1 研究设计 |
2 研究对象 |
3 测量指标及研究工具 |
4 干预方案实施过程 |
5 资料的收集 |
6 统计分析 |
7 质量控制 |
8 伦理原则 |
结果 |
1 样本流失情况 |
2 基线资料的比较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2 干预前两组患者PASI、SRSBI及DLQI均衡性比较 |
3 中青年银屑病患者PASI、SRSBI及DLQI的相关性 |
4 两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比较 |
5 两组患者体象障碍水平的比较 |
6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
讨论 |
1 中青年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和生活质量的现状及相关性 |
1.1 中青年银屑病患者存在体象障碍问题,且生活质量低 |
1.2 中青年银屑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体象障碍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
2 干预方案对中青年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
2.1 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方案对中青年银屑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 |
2.2 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方案对中青年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的影响 |
2.3 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方案对中青年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3 中青年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干预方案评价 |
3.1 方案的可行性 |
3.2 方案的可推广性 |
结论 |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和建议 |
2.1 创新性 |
2.2 局限性和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的研究现状和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音乐冥想对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寻常型银屑病概述 |
二、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态 |
三、音乐治疗等心理干预在慢性病中的应用 |
四、研究意义 |
五、研究目的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前言 |
第三章 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设计 |
二、研究对象 |
三、样本量估计 |
四、研究方法 |
五、评价指标 |
六、资料收集方法 |
七、统计学方法 |
八、干预阶段研究方案流程 |
九、质量控制 |
十、伦理学审查 |
第四章 结果 |
一、患者一般资料 |
二、两组患者焦虑症状比较 |
三、两组患者肌肉紧张程度比较 |
四、两组患者瘙痒程度比较 |
五、两组患者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比较 |
六、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
第五章 讨论 |
一、音乐冥想可改善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患者的焦虑症状 |
二、音乐冥想可改善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患者的肌肉紧张程度 |
三、音乐冥想可改善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患者的瘙痒症状 |
四、音乐冥想没有改善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患者皮损的严重程度 |
五、音乐冥想没有改善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患者的生活质量 |
第六章 结语 |
一、结论 |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
三、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秦桂润肌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中西医对寻常型银屑病的认识 |
1.病名 |
2.发病机理 |
2.1 中医学 |
2.2 西医学 |
3.治疗 |
3.1 口服药治疗 |
3.2 外用制剂治疗 |
3.3 物理治疗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目标 |
1.2 研究对象 |
2.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纳入、排除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研究病例的终止 |
4.病例的脱落和剔除 |
4.1 病例脱落 |
4.2 病例剔除 |
5.质量控制与数据管理 |
6.试验方案 |
6.1 总体设计方案 |
6.2 外用药物选择 |
6.3 样本量估算 |
7.干预措施 |
7.1 分组和随机方法 |
7.2 治疗组与对照组干预措施 |
8.观察结局指标及观察时间点 |
8.1 病例基线水平观察 |
8.2 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 |
8.3 数据统计分析 |
9.统计结果 |
9.1 一般资料 |
9.2 靶皮损改善对比 |
9.3 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和瘙痒评分对比 |
9.4 皮肤镜下血管球数量 |
9.5 皮肤屏障功能改善程度 |
9.6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
9.7 安全性评价 |
10.讨论 |
10.1 组方依据 |
10.2 方药分析 |
10.3 各组分药理作用 |
10.4 秦桂润肌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分析 |
11.典型病例 |
12.小结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7)银屑病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自我管理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一、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四)技术路线 |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数据处理和分析 |
三、研究结果 |
(一)银屑病患者的一般情况 |
(二)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 |
(三)银屑病复发危险因素调查 |
(四)银屑病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效果评价 |
四、讨论 |
(一)银屑病流行病学分析 |
(二)银屑病复发因素分析 |
(三)银屑病患者个体化健康教育处方效果评价 |
五、结论 |
(一)本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局限性 |
(三)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银屑病发病机制、治疗及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
附录 B |
附录 C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中药涂擦联合推拿在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操作性定义 |
第二部分 文献回顾 |
一、银屑病概述及其研究现状 |
(一)西医学对银屑病治疗研究现状 |
(二)中医学银屑病的研究现状 |
二、中药涂擦配合推拿按摩手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
三、白疕软膏中药涂擦用于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理论依据 |
四、文献总结 |
第三部分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与脱落标准 |
(六)剔除与脱落病例的处理 |
(七)终止试验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技术路线图 |
(二)研究类型 |
(三)样本量估算 |
(四)病例分组 |
(五)盲法的应用 |
(六)干预方案 |
(七)观察指标和评价工具 |
(八)资料收集 |
(九)统计分析 |
(十)质量控制 |
(十一)科研伦理 |
第四部分 研究结果 |
一、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
(一)两组研究对象完成情况比较 |
(二)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 |
(三)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疗效指标比较 |
二、干预后两组患者疗效评价 |
(一)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组内疗效评价 |
(二)干预后两组患者组间疗效指标比较 |
第五部分 研究讨论及结论 |
一、研究讨论 |
(一)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分析 |
(二)推拿手法配合中药涂擦用于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的理论依据 |
(三)干预前后效果指标变化分析 |
(四)推拿治疗的优势 |
(五)安全性讨论 |
二、研究结论 |
第六部分 研究局限与展望 |
一、研究局限 |
二、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9)基于银屑病全球监测项目的中国银屑病医疗保健现状研究及银屑病与肥胖、Ⅱ型糖尿病的因果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1 银屑病简介 |
1.2 银屑病流行病学简介 |
1.3 本课题研究简介 |
第一部分 中国皮肤科医生银屑病医疗健康认知调查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内容 |
2.4 问卷的发布与回收 |
2.5 问卷质控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调查对象人口基本特征 |
3.2 对当地皮肤病医疗现状了解情况 |
3.3 银屑病保健相关问题知晓情况 |
3.4 银屑病指南知晓情况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中国银屑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经济负担调查研究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内容 |
2.4 问卷的发布 |
2.5 问卷质控 |
2.6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调查对象人口基本特征 |
3.2 银屑病患者临床特征 |
3.3 银屑病患者经济负担情况 |
3.4 银屑病患者对医疗保健的满意度调查 |
3.5 银屑病患者疾病认知与治疗现状调查 |
3.6 银屑病严重程度相关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银屑病与肥胖、Ⅱ型糖尿病间因果关系初探-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汇总数据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目的 |
2.2 研究材料 |
2.3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3.1 银屑病与糖尿病、肥胖及18个相关性状之间的遗传相关性 |
3.2 银屑病与糖尿病、肥胖及18个相关性状之间的因果关系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10)IMB模型在银屑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IMB模型 |
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4 技术路线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伦理原则 |
3 评价工具 |
4 研究方法 |
5 质量控制 |
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研究对象流失情况 |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3 干预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3.1 干预前两组患者银屑病知识得分比较 |
3.2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比较 |
3.3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 |
3.4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比较 |
3.5 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得分比较 |
3.6 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情况得分比较 |
4 干预后两组患者各评价指标比较 |
4.1 干预后两组间银屑病知识得分情况比较 |
4.2 干预后两组间自我效能得分情况比较 |
4.3 干预后两组间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情况比较 |
4.4 干预后两组间生活质量得分情况比较 |
4.5 干预后两组间焦虑得分情况比较 |
4.6 干预后两组间抑郁得分情况比较 |
讨论 |
1 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疾病知识水平的影响 |
2 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
3 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 |
4 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5 IMB模型的健康教育对银屑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
总结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性 |
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银屑病护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四、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女性银屑病患者负面身体自我、负面评价恐惧、外表完美主义与社交外表焦虑的关系研究[J]. 诸毓菁,黄萍,蔡聪聪,王晓霞,张敏,李斌.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33)
- [2]甲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和治疗依从性分析[D]. 房立亚. 大理大学, 2021(09)
- [3]针刺治疗寻常型头皮银屑病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蒋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认知行为团体干预在中青年银屑病患者体象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应用研究[D]. 李英英. 郑州大学, 2020(02)
- [5]音乐冥想对寻常型银屑病伴焦虑患者的干预效果研究[D]. 梁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秦桂润肌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研究[D]. 张起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银屑病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自我管理的探析[D]. 楼燕凤. 东南大学, 2020(01)
- [8]中药涂擦联合推拿在湿热证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 周苏梅.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9]基于银屑病全球监测项目的中国银屑病医疗保健现状研究及银屑病与肥胖、Ⅱ型糖尿病的因果关系探讨[D]. 李蔚然.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1)
- [10]IMB模型在银屑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张薇.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