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格勒战略研究的新进展

希格勒战略研究的新进展

一、希格勒的策略研究新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黄朱莉[1](2020)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及策略研究 ——基于CLASS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明确了师生互动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2011年新修订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再次明确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互动对课堂教学活动成效影响重大,如何开展高质量的师生互动已日趋成为目前课堂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本研究以重庆市某区16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的课堂为例,结合文献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通过文献梳理阐明研究缘由、研究意义、师生互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核心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研究设计等内容。第二部分为现状分析部分,研究通过引入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Classroom Assessment Scoring System)(K-3版),对课堂师生互动现状从情感支持、班级管理、教育支持三大领域进行分析。第三部分为问题剖析部分,研究在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结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师生访谈及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进一步剖析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目前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主要在“情感支持”领域的互动氛围、对学生观点关注、以生为主互动的体现,“班级管理”领域的活动设置及其有效性,“教育支持”领域的学生认知发展促进程度、互动反馈质量、学生表达等方面存在问题。第四部分为原因探析部分,研究从教师、学生及学校层面,全面深入探析目前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第五部分为策略提出部分,通过对目前师生互动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剖析,研究针对性地提出“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及“学校组织策略”,以期对提升我国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质量提供参考。本研究引入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对我国小学低年级师生互动进行研究,为研究剖析师生互动现状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研究把握高质量师生互动的本质特点。同时,有助于丰富国内利用该评估系统进行小学阶段师生互动的实证研究,对促进我国师生互动质量提升提供了参考。

张玥琪[2](2020)在《Developmental Psychology-From Infancy to Adulthood汉译语义连贯阐释实践报告》文中提出实践报告以Developmental Psychology-From Infancy to Adulthood 4th edition第一、二章汉译实践为依据,以语义连贯阐释为关注点,针对初译发现的翻译问题,采用相关策略作为解决方案,探讨英语学术类文本汉译语义连贯阐释的效力与实践价值。所选文本为儿童发展心理学教材,具有较强的学术性、专业性以及逻辑紧密、用词严谨等特点。整个语篇通过多种衔接手段,呈现出较强的语义连贯性。由于中英两种语言在衔接连贯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导致语义连贯阐释成为此次翻译实践的难点。通过初译审校与分析,将发现的翻译问题归纳界定为:词汇语义不连贯,句内语义不连贯,句际语义不连贯。针对词汇衔接不连贯导致的翻译问题,分别采用词汇增译、介词转换和词汇复现作为解决方案;针对句内连贯不明晰导致的翻译问题,采用断句拆分、语态转换和换序重组作为解决方案;针对句际连接不流畅导致的翻译问题,采用因果关系调整、时序关系调整和条件关系调整作为解决方案。论文以韩礼德语义翻译理论及王东风等国内学者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改译后的案例比较分析表明,语义连贯阐释对翻译问题的分析界定和解决方案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所选语义连贯阐释解决方案具有一定效力,改译译文较之初译译文语义更加连贯,译文质量得到提升。

郑雅坤[3](2020)在《《孩子们的书》成长主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A.S.拜厄特(Antonia Susan Byatt,1936—)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诗人和批评家,被誉为当今英国文坛“最富想象力与智性的小说家之一”。拜厄特作为一名知识型作家,作品多产且多为长篇巨着,目前共创作出版了 11部长篇小说、5部短篇小说集、8部批评着作或论文集。她的代表作《占有》(Possession:A Romance,1990)获得了 1990年英国布克奖和爱尔兰国际小说奖,由此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坛的显着地位。《孩子们的书》(The Children’s Book,2009)是其2009年出版的作品,被誉为继《占有》后最引人瞩目的小说,获得当年布克奖提名,并于次年获得詹姆斯·泰特·布莱克奖。小说开始于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1895年,落幕于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讲述了英格兰南部四个家庭的兴衰故事。这部作品充满了维多利亚时代艺术、历史、社会等海量信息,而四个家庭中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则是作家用力最深的部分,成长也就成为这部作品贯穿始终的主题。本文即以《孩子们的书》为研究对象,运用成长小说理论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探究小说的成长主题。本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绪论 从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以及“成长小说”术语释义四个方面展开。目前国内外拜厄特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前期的几部长篇小说上,对《孩子们的书》这部后期作品研究不足,并且研究重点多放在艺术形式上,对主题的研究相对不足。《孩子们的书》中成长是最为突出的主题,因此从成长主题入手研究拜厄特的这部作品是可行的,同时也存在很大的阐释空间与创新空间。本文主要运用成长小说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历史批评等理论和批评方法对该书的成长主题进行探究。第一章 探讨小说中成长引路人的影响。成长引路人的影响包括成长引路人的正面影响、成长引路人的负面影响以及成长引路人缺失的影响三个方面。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安塞尔对多萝西父亲式的关怀以及聚斯金德对查尔斯伙伴式的引导两个方面;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本尼迪克特对女儿们造成的心理创伤以及汉弗莱对孩子们提供的反面参照上;引路人缺失的影响在凯恩家与沃伦家表现突出,前者造成了孩子们物质与精神的缺失,后者导致了孩子们性别角色的缺失。第二章 探讨小说中成长伙伴的影响。成长伙伴的影响包括成长伙伴的正面影响以及成长伙伴缺失所带来的影响两个方面。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格丽塞达尔和菲利普对多萝西的影响上:格丽塞达尔是多萝西的姐妹,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支持她,鼓励她,两人共同进步,共同发展;菲利普是多萝西精神上的榜样与学习的楷模,在她陷入迷茫时给予她成长动力与灵魂慰藉。成长伙伴的缺失给成长主人公造成负面影响,汤姆就是这一负面影响的受害者,他因为没有合适或具体的成长伙伴,自身的情绪与想法无处释放与倾诉,逐渐丧失稳定感与归属感,只能寄托虚拟伙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最终在极端境况下走向了悲剧结局。第三章 探讨小说中人物成长中的顿悟问题。成长中的顿悟包括自发产生的顿悟和震撼性的顿悟。自发产生的顿悟通常表现在日常的小事中。对多萝西来说,想要成为医生的念头就是她的第一次顿悟;对伊莫金来说,她的顿悟来源于普洛斯珀对她天赋的肯定,他坚持让伊莫金报名去皇家学院学习,让伊莫金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由此开始顿悟;对杰兰特来说,对家庭现状的充分认知是他的顿悟;而对查尔斯来说,对穷人问题的思考是他走上政治道路的一次顿悟。震撼性的顿悟在小说中具体表现为死亡和性爱这两种形式。父母的死亡、本尼迪克特的死亡、一战战场上大批量人员的死亡都对成长主人公的内心造成了震撼,由此引发了反思;而艾尔西与佛罗伦萨都在梅斯利的引诱下失去贞操,通过性爱的突破完成了人生中的顿悟,开始走向独立的道路。第四章 探讨小说中人物人格发展的危机与解除问题。成长主人公在青少年时期会遭遇同一性危机,需解决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只有成功跨越七个方面的问题才可以获得同一性确立,以查尔斯、多萝西和艾尔西为代表,反之则进入同一性混乱的状态,以汤姆为典型。成长主人公在成年早期会遭遇亲密危机,需解决亲密与孤独的冲突,只有成功解决这一冲突,才可以获得亲密关系,如查尔斯与艾尔西二人就实现了同一性的融合,获得了稳定的爱情与美满的婚姻。而上一阶段同一性混乱未曾解决的汤姆在这一阶段也不可能收获亲密关系;多萝西则因为没有合适的可与之建立亲密关系的对象,暂时也未获得亲密感。第五章 探讨作家对作品成长主题创作的缘由。个人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作家童年压抑的成长环境和教书育人的经历是作家创作成长主题的素材与源泉,而对维多利亚后期育儿观念改变的思考是作家的直接创作契机,同时作家还深受英国成长小说写作传统的影响。社会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从小说发生的背景来说,时代要求对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加以重视;从作家创作的背景来说,工业化与城市化水平的过快发展给儿童造成了许多心理疾病,从而进一步要求社会关注儿童的成长问题。结语 从《孩子们的书》看拜厄特对英国成长小说的发展所做出的突破与贡献。小说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成长小说单一人物成长的模式,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单线叙事方式,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通过对一群成长主人公不同的成长轨迹与成长结果的生动叙述,体现了作家对英国成长小说所做出的创新。同时总结了成长主题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呼唤社会对孩子成长问题的重视。成长主题的出现不仅给青少年自我审视的机会,也是读者反观自我成长的一面镜子,有利于引导读者树立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并且呼唤全社会关注孩子们的成长问题。

王丹[4](2019)在《微课教学对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信息技术课为例》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教学理念发生变革,教育改革的重点主要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摒弃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思想,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成为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微课,正是这场变革的契机之一,它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教育领域中掀起了热潮。微课资源具有教学时间短,主题突出,资源容量小等特点,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终身学习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实验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延吉市F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延吉市F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在认知发展五个维度上的现状;制定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微课教学模式并进行实施;调查微课教学后,学生认知发展五个维度产生的变化,和分析微课特点、教学策略与学生认知发展间的相关性;最后提出通过微课教学提高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有效建议。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微课教学有助于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提高,但各维度提高幅度不均衡;(2)“资源容量较小”特点和“探究学习”策略与认知发展有显着的相关关系;(3)微课特点和教学策略对认知发展的不同维度有不同的影响。并提出建议:(1)突出微课“短小精悍”“资源情景化”特点进行微课资源设计;(2)微课教学中应注重“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的运用;(3)加强和拓展思维训练,提高思维水平。

袁柯曼,赵梦雅,赵铭,王春菊,赵卫国[5](2018)在《小学生数学学习策略影响因素及教学建议》文中指出为了解小学生数学学习策略的掌握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提出合理化建议,本研究使用《小学数学学科学习策略诊断调查问卷》对山东省城乡2所小学的785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被调查区域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掌握情况良好,元认知策略的发展高于认知策略的发展;(2)城市学生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得分上显着高于农村学生;(3)四个年级间的认知策略存在显着差异,四年级的认知策略显着低于三、五、六年级;五、六年级间的元认知策略存在显着差异,其他年级间不存在显着差异。本研究针对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掌握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数学教学建议。

杨更[6](2013)在《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特征、成因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境内,北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三国毗邻。公园内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多样、保存系统完整、分布集中,以喀纳斯湖、第四纪冰川地貌和河湾景观为特色,是距今约二百万年以来的第四纪时期,经由构造、冰川、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科普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新疆是我国地质遗迹景观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与丰富的地质遗迹景观相比,新疆地质公园的建设还很不足。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是新疆最早建立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已成为新疆的龙头景区。但是,在喀纳斯旅游开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地质公园的保护、科普和旅游开发不能协调发展的问题,缺少从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严重的制约了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有鉴于此,论文选择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开展研究,对于促进喀纳斯地质公园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促进新疆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地质公园的建设,促进边疆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对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的自然地理、地质背景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建立了地质遗迹景观的分类体系,重点研究了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和成因演化,开展了地质遗迹景观的对比分析与定性、定量评价;第三部分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园“保护、科普和旅游”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PST模式)。通过上述系统的综合研究,论文取得的主要认识和结论如下:(1)首次系统的分析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形成的地质背景。喀纳斯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两大阶段:第一阶段,前第四纪地质时期,是地质遗迹景观的物质基础和构造格架形成的阶段;第二阶段,第四纪地质时期,是地质遗迹景观最终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新构造运动、第四纪冰川作用、流水作用,共同构成了地质遗迹景观形成的动力。(2)运用最新的旅游地学理论和地质公园研究成果,提出了地质遗迹景观的分类方案,将地质遗迹景观划分为7大类26类61亚类。并运用这一分类方案,将喀纳斯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划分为5大类12类21亚类310余处景观,并进一步组合为湖泊景观、冰川地貌和河流景观3类共4个地质遗迹景观组合带,首次建立了喀纳斯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景观体系。(3)从地质遗迹景观的角度,深入、系统的分析了喀纳斯湖地质遗迹景观的湖泊地貌形态、水位水体和沉积物特征。在此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喀纳斯湖形成的地质条件,首次建立了公园“构造-冰川-湖泊”的地质遗迹景观演化体系,分析了地质遗迹景观演化过程与发展趋势,认为新构造运动自始至终控制着湖泊的发展和演化,湖泊的形成起源于上新世末-更新世初古阿尔泰山准平原的解体,在中更新世多次冰川作用(冰川侵蚀和冰川堆积的共同作用)的塑造下,于晚更新世形成了喀纳斯湖。湖泊形成后继续发展演化,水位下降、面积缩小,形成了今天的形态,并且湖盆的断陷作用还在持续,湖泊还在进一步发展之中。(4)从地质遗迹景观的角度,按冰川侵蚀地貌、冰川堆积地貌、冰缘地貌,系统的描述了公园内的冰川地貌特征,并首次对地质公园内的57处冰斗、63处冰川湖泊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综合已有研究成果,将地质公园的第四纪冰川作用划分为三期:中更新世的倒数第三冰期;晚更新世早期的倒数第二冰期;以及晚更新世末的末次冰期(喀纳斯冰期),其中末次冰期又划分为两个阶段:早阶段和晚阶段。在此基础上,系统的分析了第四纪冰川地貌的形成和演化过程。(5)对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进行了国内外对比,对比认为,公园喀纳斯湖是我国第二深的淡水湖,第四纪冰川地貌代表了亚洲阿尔泰山地独特的地质风景,是世界中高纬度内的大陆性山岳冰川地貌的典型代表。在此基础上,首次从保护价值、科普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三个方面,对公园地质遗迹景观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建立了地质遗迹景观的评价体系,评价确定出公园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群)93处,其中2处为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6处为国家级地质遗迹景观。(6)在对喀纳斯地质公园开发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和喀纳斯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了地质公园的“保护、科普和旅游”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模式(PST模式),包括3项系统10大工程6项保障措施。三大系统是相互作用、有机组合的,其中,保护是前提、科普是基础、旅游开发是保障。

章佳颖[7](2011)在《4-6岁儿童数学认知中的多元表征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46岁儿童数学认知中多元表征能力的发展特点与趋势。研究主要以早期儿童数学认知中的数、数运算以及模式为切入点,采用个别面试法考察儿童在三个维度中多元表征的发展特点、性别差异及相互关系。本研究被试为上海两所普通幼儿园共120名46岁儿童(中、大班各60名,男女各半),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多元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探查46岁儿童数学认知中多元表征能力的发展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因素;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考查46岁儿童数运算多元表征中使用的表征形式数量与其数运算多元表征水平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数运算、模式中多元表征发展的相互关系与所蕴含的教育意义。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4-6岁儿童在数学认知发展中已具备初步的数、数运算、模式的多元表征能力。2、4-6岁儿童在数的多元表征任务中使用的表征形式的数量存在年龄差异。3、4-6岁儿童数运算的多元表征发展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且随年龄的增加,儿童使用的表征形式的数量也相应增加。4、4-6岁儿童数运算多元表征的差异性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相应提高,且儿童数运算多元表征的差异性水平与其使用的表征形式数量之间存在显着正向相关。5、4-6岁儿童模式的多元表征发展未出现明显的年龄差异与性别差异;儿童使用的表征形式数量存在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使用的表征形式数量也随之增加。6、4--6岁儿童在数、数运算与模式的多元表征中更倾向于使用描绘性表征中的实物情境表征与教具模型表征。7、4-6岁儿童数的多元表征能力与数运算的多元表征能力之间存在显着的正向相关;数运算与模式多元表征能力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关。

王靖[8](2010)在《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策略研究》文中认为薄弱学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系统中的“短板”。薄弱学校的存在,是教育不公平的表现,也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结果。消除薄弱学校,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课题。美国作为世界教育强国之一,始终走在国际教育改革的前沿,但其国内也存在着教育质量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大量薄弱学校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这已成为美国公众批评与关注的焦点。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美国为了改进薄弱学校,提高国家整体教育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开展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面对大量薄弱学校的存在,美国的教育研究者、决策者和实践者纷纷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从颁布薄弱学校改进的相关法案和政策到不断完善教育绩效责任制,从提供资金技术扶持到加强学校内部能力建设,美国积极吸纳社会各种资源,调动社会各界力量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薄弱学校改进的研究和实践中,为扭转薄弱学校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与贡献。本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正文由六章组成,各章内容的主旨如下:第一章美国薄弱学校概述。本章主要阐述了美国薄弱学校出现的历史背景、薄弱学校的特点以及薄弱学校的鉴定。第二章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的发展历程。本章以《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的颁布为分界线,将此之前认定为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的第一阶段,将此之后认定为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的第二阶段,对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的历史进程作以梳理。第三章美国教育研究者及相关组织所进行的薄弱学校改进研究。教育研究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关注薄弱学校。从在理论上研究有效学校的特征到在实践中研究学校的具体改进,再到研究新时期快速扭转薄弱学校的创新尝试,教育研究者一直致力于薄弱学校改进的研究,为教育决策者制定改进政策、教育实践者实施具体改进计划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第四章美国教育决策层面的薄弱学校改进策略。本章论述了联邦政府、州和学区三级教育决策者面对大量存在的薄弱学校所积极采取的应对策略。联邦通过制定法律政策,提供项目拨款和技术指导,进行相关研究,以及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薄弱学校改进。州在对薄弱学校采取提供改进资金技术等扶助策略的同时,还对长期无法改进的薄弱学校实施接管、重组和关闭等制裁策略。学区一级则采取支持学校改进计划和使用评估数据、支持专业发展、支持实施新课程、重新配置资源和采用学校改革模式等策略来援助薄弱学校。第五章美国学校层面的薄弱学校改进策略。本章论述了薄弱学校在自我改进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指出薄弱学校的成功改进需要采取建立有效的内部绩效责任制、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积极寻求外部支持等策略。第六章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策略的实施效果及特点。本章论述了薄弱学校改进策略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策略的特点,即颁布相关的法案和政策是改进薄弱学校的依据;完善绩效责任制是改进薄弱学校强大的动力;提供资金技术扶持是改进薄弱学校的有力保障;加强学校内部能力建设是改进的核心手段;吸纳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是改进的有力助推。

张隽[9](2009)在《小学低年级数量估算策略训练促进数感发展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数学教学的新课题,与此同时,数感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整理前人对估算和数感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它们都是儿童数学学习领域中的重要方面,对儿童数学思维的形成和数关系的理解与把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估算和数感两个视角,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一通过预先设计的数轴估算任务程序,测查小学低年级儿童数量估算中估算表征的特点,并通过策略训练,考察数量估算策略训练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估算表征及正确率的影响。研究二将数感与数量估算相结合,运用自编问卷测查数量估算的策略训练对数感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1.城市小学低年级儿童在0—1000数字范围内,大部分学生在数量估算的表征上,呈现出线性表征模式。2.通过策略训练,实验班无论在数轴估算的准确度和估算表征方式的各个变量上均有显着提高,与对照班有显着差异,表明了数量估算策略训练在提高数轴估算方面的有效性。3.数轴估算对学生数感某些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数轴估算训练,实验班与对照班在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判别数与数之间的大小,运用基准量解决问题等三个方面存在显着差异;在理解运算对数的影响,选择适当的策略方法去解决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判断方面,实验班和对照班没有出现显着差异。

刘颂,庞丽娟,任智茹,魏勇刚[10](2009)在《5~6岁幼儿加法策略选择及执行特点》文中研究说明以220名5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了幼儿策略选择和策略执行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56岁幼儿能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加法算术题,包括5种基本加法类型与3种数数亚类型。(2)幼儿主要选择支持性策略。(3)56岁幼儿策略执行呈多样性特点,各策略的执行正确率与速度不相同。(4)题目难度对幼儿的策略选择与执行存在影响。

二、希格勒的策略研究新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希格勒的策略研究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及策略研究 ——基于CLASS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概念界定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设计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分析
    (一)CLASS评分结果的信度检验
    (二)师生互动的整体水平
    (三)CLASS得分的结果分析
        1.情感支持
        2.班级管理
        3.教育支持
二、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一)情感支持
        1.互动氛围不浓厚
        2.学生观点关注不足
        3.“以生为主”的互动形式化
    (二)班级管理
        1.活动方式单一
        2.活动有效性较低
    (三)教育支持
        1.认知发展促进程度低
        2.互动反馈质量低
        3.学生缺乏表达机会
三、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问题的原因探析
    (一)教师因素
        1.互动观念
        2.教学素养
    (二)学生因素
        1.数学自我效能感
        2.认知发展特点
    (三)学校因素
        1.互动培训
        2.互动评估
        3.家校合作
四、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改进策略
    (一)互动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主体,尊重学生观点
        2.预设学生问题,创造表达机会
        3.加强活动指导,提高活动有效性
        4.丰富活动形式,激发主动互动
        5.加强描述反馈,提高反馈质量
    (二)专业发展策略
        1.更新互动观念,营造互动氛围
        2.重视学情分析,促进认知发展
        3.加强互动反思,提升反思水平
    (三)学校组织策略
        1.加强互动培训,提升专业视角
        2.开展互动评估,挖掘互动短板
        3.提供互动指导,提升互动水平
        4.指导家庭互动,加强家校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Developmental Psychology-From Infancy to Adulthood汉译语义连贯阐释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任务描述
    1.1 任务来源
    1.2 任务简介
第2章 任务过程
    2.1 译前准备
        2.1.1 译前资料准备
        2.1.2 文本特征分析
        2.1.3 语义翻译与语义连贯
    2.2 翻译过程的实施
        2.2.1 初译与审校
        2.2.2 翻译问题的界定
        2.2.3 解决方案的提出
        2.2.4 改译与审校
第3章 翻译问题及解决方案
    3.1 词汇语义不连贯及解决方案
        3.1.1 词汇增译
        3.1.2 介词转换
        3.1.3 词汇复现
    3.2 句内语义不连贯及解决方案
        3.2.1 断句拆分
        3.2.2 语态转换
        3.2.3 换序重组
    3.3 句际语义不连贯及解决方案
        3.3.1 因果关系调整
        3.3.2 时序关系调整
        3.3.3 条件关系调整
第4章 翻译实践总结
    4.1 翻译实践的收获与价值
    4.2 翻译实践的局限和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原文
    附录2 :译文
    附录3 :术语表
致谢

(3)《孩子们的书》成长主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选题意义与研究方法
    四、术语释义
第一章 成长引路人的影响
    第一节 成长引路人的正面影响
        一、安塞尔父亲式的关怀
        二、聚斯金德伙伴式的引导
    第二节 成长引路人的负面影响
        一、本尼迪克特给女儿们造成心理创伤
        二、汉弗莱为孩子们提供了反面参照
    第三节 成长引路人缺失的影响
        一、沃伦家物质与精神的缺失
        二、凯恩家性别角色的缺失
第二章 成长伙伴的影响
    第一节 成长伙伴的正面影响
        一、格丽塞达尔的陪伴
        二、菲利普的精神鼓舞
    第二节 成长伙伴缺失的影响
        一、缺少安全感和归属感
        二、寄托于虚拟伙伴
第三章 成长中的顿悟
    第一节 自发产生的顿悟
        一、多萝西与伊莫金的顿悟
        二、杰兰特与查尔斯的顿悟
    第二节 震撼性的顿悟
        一、死亡带来的顿悟
        二、性爱带来的顿悟
第四章 成长中的人格发展危机与解除
    第一节 同一性危机: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的冲突
        一、获得同一性确立的三人
        二、陷入同一性混乱的汤姆
    第二节 亲密的危机:亲密与孤独的冲突
        一、查尔斯与艾尔西亲密感的获得
        二、陷入孤独的汤姆与多萝西
第五章 创作原因探讨
    第一节 个人原因
        一、作家个人经历与创作契机
        二、英国成长小说传统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原因
        一、儿童文学与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现代社会心理疾病的流行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微课教学对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信息技术课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假设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1.6 主要概念界定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信息加工理论
    2.2 现代认知心理学理论
    2.3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2.4 个体认知发展理论
第三章 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认知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设计与实施
    3.2 延吉市F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认知发展各维度现状
    3.3 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认知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析因
第四章 基于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微课教学设计
    4.1 基于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微课教学设计
    4.2 基于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微课教学案例
第五章 微课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实施
    5.1 实验前测
    5.2 实验后测
    5.3 微课教学对认知发展各维度的提升幅度不同
    5.4 微课教学与认知发展各维度的相关关系
    5.5 微课教学与认知发展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
    5.6 上机考核测试
    5.7 课上观察学生认知情况
    5.8 实验结果与讨论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关于小学生认知发展影响情况的调查问卷
附录C 学生认知情况观察量表
附录D Excel考试题

(5)小学生数学学习策略影响因素及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
    (一) 被试
    (二) 研究工具
    (三) 施测程序和数据分析
三、结果分析
四、讨论
    (一) 小学生不同数学策略的掌握情况
    (二) 对性别、年级主效应的讨论及建议
    (三) 城乡对数学策略影响的讨论及建议

(6)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特征、成因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地质公园是开展旅游地学研究的最佳平台
        1.1.2 旅游地学研究对地质公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1.3 喀纳斯是开展地质公园综合研究的理想地区之一
        1.1.4 项目支撑
    1.2 国内外地质遗迹和地质公园研究进展
        1.2.1 地质遗迹景观研究现状
        1.2.2 地质公园研究现状
        1.2.3 新疆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研究现状分析
    1.3 新疆喀纳斯地质公园研究进展
        1.3.1 喀纳斯地质公园科学研究史概述
        1.3.2 主要研究成果综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第2章 公园概况
    2.1 位置及交通概况
    2.2 自然地理条件
        2.2.1 地貌特征
        2.2.2 气候特征
        2.2.3 河、湖与水文特点
        2.2.4 土地与土壤特征
        2.2.5 生物
    2.3 社会经济条件
第3章 地质遗迹景观的地质背景
    3.1 大地构造与构造层特征
    3.2 前第四纪地质
        3.2.1 地层
        3.2.2 岩浆岩
        3.2.3 地质构造
        3.2.4 区域地质发展史
    3.3 第四纪地质与新构造运动
        3.3.1 第四纪堆积物特征
        3.3.2 公园及邻区新构造运动
第4章 地质遗迹景观分类体系
    4.1 地质遗迹景观分类方案
        4.1.1 主要分类方案简述
        4.1.2 地质遗迹景观分类方案
    4.2 地质遗迹景观分类
    4.3 地质遗迹景观组合与景区划分
        4.3.1 地质遗迹景观组合
        4.3.2 地质公园景区划分
    4.4 其他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4.4.1 自然景观
        4.4.2 人文景观
第5章 主要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及成因分析
    5.1 喀纳斯湖泊景观
        5.1.1 特征
        5.1.2 喀纳斯湖的形成与演化
    5.2 第四纪冰川地貌景观
        5.2.1 第四纪冰川地貌特征
        5.2.2 冰川地貌的形成演化和第四纪冰期划分
    5.3 河流景观
        5.3.1 河流景观特征
        5.3.2 河流景观的形成与演化
第6章 地质遗迹景观对比评价
    6.1 地质遗迹景观对比
        6.1.1 喀纳斯湖的对比
        6.1.2 第四纪冰川地貌的对比
    6.2 地质遗迹景观评价
        6.2.1 地质遗迹景观定性评价
        6.2.2 地质遗迹景观定量评价
第7章 喀纳斯地质公园发展模式研究
    7.1 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
        7.1.1 地质公园的建设目标和要求
        7.1.2 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
        7.1.3 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现状
    7.2 地质公园发展模式研究
        7.2.1 “PST”可持续发展模式
        7.2.2 “PST”可持续发展模式三大系统间的关系
    7.3 保护系统
        7.3.1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工程
        7.3.2 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7.3.3 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7.3.4 人文景观保护工程
    7.4 科普系统
        7.4.1 科学研究工程
        7.4.2 科学考察工程
        7.4.3 科学普及工程
    7.5 旅游开发系统
        7.5.1 旅游产品工程
        7.5.2 客源市场开拓工程
        7.5.3 旅游设施建设工程
    7.6 保障措施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附录 A 主要的地质遗迹景观照片
附录 B 其它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照片

(7)4-6岁儿童数学认知中的多元表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基本概念
    第四节 研究的问题
    第五节 论文的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数学多元表征的研究概述
    第二节 有关儿童数表征的研究
    第三节 有关儿童数运算中表征的研究
    第四节 有关儿童模式的研究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对象
    第二节 研究工具与材料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过程
    第四节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第五节 信度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节 4-6岁儿童数的多元表征的发展
    第二节 4-6岁儿童数运算多元表征的发展
    第三节 4-6岁儿童模式多元表征的发展
    第四节 4-6岁儿童数、数运算、模式多元表征发展问的关系
第五章 讨论
    第一节 4-6岁儿童数的多元表征的发展
    第二节 4-6岁儿童数运算多元表征的发展
    第三节 4-6岁儿童模式多元表征的发展
    第四节 4-6岁儿童数、数运算、模式多元表征发展之间的关系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教育建议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附录
    附录一:任务设置
    附录二:程序与指导语
    附录三:记录表
参考文献
    英文文献
    中文文献
后记

(8)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目的
    五、研究内容
    六、研究方法
    七、概念界定
        (一) 薄弱学校
        (二) 策略
第一章 美国薄弱学校概述.
    一、美国改进薄弱学校的背景
        (一) 国际形势
        (二) 国内现状
    二、薄弱学校的特征
    三、美国薄弱学校的鉴定
        (一) 鉴定标准
        (二) 测试评估
第二章 美国改进薄弱学校的历史进程.
    一、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的第一阶段
    二、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的第二阶段
第三章 美国教育研究者及相关组织所进行的薄弱学校改进研究
    一、有效学校时期
    二、学校改进时期
    三、薄弱学校改进的新发展:扭转薄弱学校
第四章 美国教育决策层面的薄弱学校改进策略.
    一、联邦政府的职责与改进策略
        (一) 联邦政府的职责
        (二) 联邦政府的改进策略
    二、州的职责与改进策略
        (一) 州的职责
        (二) 州改进薄弱学校的策略
    三、学区的职责与改进策略
        (一) 学区的职责
        (二) 学区的改进策略
第五章 美国学校层面的薄弱学校改进策略
    一、学校的职责与改进策略
        (一) 薄弱学校的职责
        (二) 薄弱学校的改进策略
    二、霍拉伯德小学(Holabird Elementary school)改进案例
第六章 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策略的实施效果及特点
    一、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策略的实施效果
        (一) 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策略实施的成效
        (二) 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策略的特点
        (一) 颁布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是改进薄弱学校的有力依据
        (二) 完善教育绩效责任制是改进薄弱学校的强大动力
        (三) 提供资金技术扶持是改进薄弱学校的有力保障
        (四) 加强学校内部能力建设是改进薄弱学校的核心手段
        (五) 吸纳社会资源积极参与是改进薄弱学校的有力助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9)小学低年级数量估算策略训练促进数感发展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估算
        2.1.2 数感
    2.2 相关研究
        2.2.1 估算的相关研究
        2.2.2 数感的相关研究
    2.3 已有研究的不足
    2.4 研究问题及思路
3 研究一 小学低年级数量估算的策略训练
    3.1 研究假设
    3.2 研究方法
        3.2.1 被试
        3.2.2 工具
        3.2.3 实验设计
    3.3 实验程序
        3.3.1 前测
        3.3.2 策略训练
        3.3.3 后测
        3.3.4 实验结果
    3.4 结果分析
        3.4.1 数轴估算前测准确度分析
        3.4.2 数轴估算的变量分析
        3.4.3 数轴估算的策略分析
    3.5 讨论
    3.6 结论
4 研究二 数量估算训练对低年级儿童数感的影响
    4.1 研究假设
    4.2 研究步骤
    4.3 程序
        4.3.1 编制数感测试问卷
        4.3.2 前测
        4.3.3 数量估算训练
        4.3.4 后测
    4.4 问卷结果的分析
        4.4.1 前测数据分析
        4.4.2 后测数据分析
    4.5 讨论
    4.6 结论
5 总讨论
    5.1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量估算表征特点
    5.2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量估算策略训练促进估算表征的发展及正确率的提高
    5.3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量估算的训练能够促进其数感的发展
    5.4 不足之处
6 总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附录
后记

(10)5~6岁幼儿加法策略选择及执行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选取
    2.2 测查任务
    2.3 测查过程
    2.4 数据的编码
3 结果与分析
    3.1 加法策略库分析
    3.2 加法策略数量分析
    3.3 加法策略选择分析
        3.3.1 加法策略的整体分布
        3.3.2 不同难度题目下加法策略的选择
    3.4 加法策略执行
        3.4.1 加法策略的执行正确率
        3.4.2 加法策略的执行速度
4 讨论
    4.1 5~6岁幼儿加法策略的选择特点
    4.2 5~6岁幼儿加法策略的执行特点
5 结论

四、希格勒的策略研究新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现状及策略研究 ——基于CLASS分析[D]. 黄朱莉. 西南大学, 2020(01)
  • [2]Developmental Psychology-From Infancy to Adulthood汉译语义连贯阐释实践报告[D]. 张玥琪.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3]《孩子们的书》成长主题研究[D]. 郑雅坤. 华中师范大学, 2020(12)
  • [4]微课教学对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信息技术课为例[D]. 王丹. 延边大学, 2019(01)
  • [5]小学生数学学习策略影响因素及教学建议[J]. 袁柯曼,赵梦雅,赵铭,王春菊,赵卫国. 青少年学刊, 2018(04)
  • [6]新疆喀纳斯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特征、成因分析及发展模式研究[D]. 杨更. 成都理工大学, 2013(10)
  • [7]4-6岁儿童数学认知中的多元表征研究[D]. 章佳颖.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8]美国薄弱学校改进策略研究[D]. 王靖. 东北师范大学, 2010(02)
  • [9]小学低年级数量估算策略训练促进数感发展的实验研究[D]. 张隽. 苏州大学, 2009(09)
  • [10]5~6岁幼儿加法策略选择及执行特点[J]. 刘颂,庞丽娟,任智茹,魏勇刚.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9(01)

标签:;  ;  ;  ;  ;  

希格勒战略研究的新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