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构建杠杆平衡模型解一道竞赛题(论文文献综述)
黄婷[1](2020)在《问题驱动下的合作学习培养初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探索》文中认为问题驱动教学和合作学习法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来培养学生达成知识性和非知识性的目标。同时,社会要求、课程需要和学生发展需求都表明培养具有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学生是必须的。于是我们试图在整合两种教学法的基础上对其培养初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作用进行实践探索。首先,笔者对问题驱动教学、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三者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文献综述。在广泛的搜集材料和阅读文献后,结合初中物理学科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对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和指向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问题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尝试完善了该模式的理论研究,包括其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的一般步骤和特点,并提出了实施该模式的七个原则和适合该模式的课程内容的四个特点。其次,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重庆市某中学初二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师生对问题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的态度进行调研。结果显示,(1)该校初二学生对物理比较感兴趣,但延展性较弱;(2)学生合作意识强烈,生生合作较多,师生合作较少;(3)教师培养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意识较强,但落到实处还不够;(4)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较弱,在理解、识别、物理表征问题上较强,在数学计算、批判质疑等方面较弱;(5)多数师生对该模式表支持态度。最后,结合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笔者根据提出的原则和实施内容的特点,设计了相应的教学,并应用于教学实验中。实验结束后,用原始物理问题组成的初二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测试卷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后测,试卷的批改基于评分标准的四个维度,包括理解、识别、表达和解决物理问题。结合后测成绩、学生访谈、物理合作学习评价表对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问题意识、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1)该模式对初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效果分层,其中对中等生和学困生的影响较大,优等生的影响略小。(2)该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问题意识、合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等方面发挥一定积极作用。但我们知道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还需要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此外,该模式除了应用于课堂教学外,还可以拓展至课前预习、实验教学、课后复习、课外拓展等方面。因此,该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期待在未来继续完善。
徐元利[2](2020)在《高中物理图景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中物理知识因具备较高的抽象性与逻辑性,使得现阶段不少学生在学习时感到困难。物理图景是形象与抽象的结合,将其应用于教学能有效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质量。开展物理图景的应用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图景思维构建的过程也是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发展的过程。物理图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然。本篇论文笔者首先对高考物理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历年考题中物理图景类题目占有很高的比重。对课程标准进行研究发现图景教学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图景与核心素养培养有较多切合点。面对物理图景定义众说纷纭的现状,笔者对国内外研究进行了分类梳理,研究认为物理图景是人们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头脑中经过抽象概括形成的形象化的几何图形与抽象的物理意义、概念、规律相结合的“心智图画”。物理图景的外显形式是带有物理意义的示意图。笔者从不同角度对物理图景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探讨了物理图景具有形象性、动态性、抽象性、建构性等特点。为了解现阶段物理图景培养的现状,笔者自主设计实施了学生问卷调查与教师访谈调查。学生问卷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形式,调查学生对待物理图景的态度与学习习惯。问卷第二部分为画图测试题形式,调查学生自主构建图景存在的问题。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物理图景,对物理图景的应用认识不够,在图景构建上存在粗枝大叶、综合性差、过程混乱、图与物理知识结合程度低等诸多问题。教师访谈发现教师对物理图景的概念不清,应用与培养了解较少。为改进现阶段物理图景教学,笔者在图景应用研究上创新性的设计了五十多幅示意图将其与八个教学片段相结合,呈现了图景发展的过程,探讨了物理图景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理解理想实验、参与实验设计、有效进行复习等多方面的应用。为避免问卷调查中物理图景出现的问题,笔者研究了物理图景构建的过程,探索出七条相应的培养策略。为验证培养策略的有效性,笔者开展了物理图景的培养实验,对高二实验班级实施了基于培养策略设计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物理图景方法专题课》两节教学设计。实验发现培养策略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构建物理图景的能力,问卷调查暴露的诸多问题得到了改善。专题课有助于学生了解物理图景的概念与应用。介于物理图景本身具有建构性的特点,笔者认为物理图景思维的丰富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期望未来物理图景教学能够被更多一线教师所熟知,开发出更多简洁有效的物理图景使其更好地为物理教学服务。
金贵燕[3](2019)在《“悟”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现状与策略探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实施,以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理念的数学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而现有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悟性思维的关注稍欠缺,关于“悟”在数学学科中的研究也还比较零散,尚还缺乏完整系统的研究。基于此,笔者以提高高中生“悟”数学的能力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悟”有理解、明白、觉醒等多层意义、多个层次。所以本文提出的数学教学中的“悟”是认识规律、领会知识内在联系、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形成数学素养的基本途径。重要培养学生领悟感悟数学,对于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和自身素养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本文在对“悟”及数学教学中的“悟”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获取了当前高中生“悟”数学能力的培养现状,揭示了当前高中生培养学生“悟”数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如内部因素: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学生的数学学科情感;外部因素如教师自身的素养及教学方法等。在分析了影响高中生“悟”数学的多方面因素后,针对上述的主要问题,分别提出了“自主探究增强‘悟’的意识”、“增强数学情感领悟数学美”、“把握整体促整体领悟”、“引发思维碰撞促进感悟”、“联系实际生活真实感悟”等教学策略,以进一步加强和促进“悟”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通过“悟”使学生体会数学思想和精神,全面提升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凌国亮[4](2019)在《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评价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的关键依据。近年来,高中生升学的物理考试形成了高考、物理竞赛、自主招生三大层次,物理竞赛也逐渐成为备受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关注和喜爱的特长教育。参与竞赛的学生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物理知识、灵活的科学思维、强大的探究能力、严谨的科研精神,更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能力。为了促进物理竞赛教学和备考,基于物理、数学核心素养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2014-201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剖析物理、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试题的题型、分值、知识板块、考试内容、解题方法着手,分析试题和解答过程中涉及的物理、数学核心素养以及体现这些素养的内容,最后对其进行分类和统计,归纳试题特点。另外,选取经典试题案例,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五个部分,依次对试题及其解答过程进行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分析与评定,为考试命题提供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考题在创设情境和考查内容方面与物理竞赛有很高的相似度;高考试题,尤其是计算题压轴题常常是以物理竞赛试题为原型创新或改编而成;高考压轴题的求解过程会涉及一些高中物理竞赛常用的解题方法。2.近五年的预赛试卷在题型、题量、分值上保持高度一致。试卷满分为200分,由5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6道计算题组成。其中,力学部分的试题分值约占总分的五分之二,是预赛最主要考查的知识板块。电磁学部分的试题分值约占总分的四分之一,也是预赛重点考查的知识板块。光学、热学、近代物理部分所占分值不多。3.近五年预赛的所有题目都对物理观念有所考查,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处理问题的能力。试题的解答需要学生掌握科学推理的方式,在不同情境中运用不同的推理手段解决问题,更要学会用已知的物理模型探究未知的物理情境。学生需要在理解物理学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多多关注和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试题对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考查以科技时事、物理学史、社会责任、科研精神的形式呈现,其中以科技时事呈现的频率最高。4.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在试题的解答过程中。预赛对数学运算有着较强的要求,更需要学生具备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数学关系的能力及数形结合的能力。基于数理核心素养对物理竞赛预赛试题进行研究,能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深入了解物理竞赛的相关内容,能让师生把握预赛试题的特点、命题规律及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助力竞赛教学与备考,更能促使物理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王玉强[5](2000)在《构建杠杆平衡模型解一道竞赛题》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题目:(’99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有一堆从河中捞出的湿砂子,测得其比热容为1.2×103焦(干克·℃).已知干砂子的比热容为0.9×103焦/(千克·℃)则按质量说,这堆砂子含水的百分比是多少?
王业儒[6](2020)在《初中物理开放性问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我国目前教育系统现状,开放性问题在各个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研究,从中可以看出开放性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逐步被社会各界教育人员、一线教师所重视。在2000年的教育会议明确指出要在理科各种考试中适当加入开放性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物理开放性问题已经提出近二十年时间,全国各省市新课程教育改革也已经全面完成,越来越重视对全体学生学科素养的树立,对物理学科能力的训练。随着“一核四层四翼”评价体系的建立,开放性问题的地位更为突出,在此期间,物理开放性问题在中考中的地位如何变化,及开放性问题是否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开放性问题在物理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还比较欠缺,对普通中学的教学指导作用尚不完善,先以开放性问题的研究为前期准备,通过各种文献调查、理论研究等手段了解其现阶段发展过程与不足。本文以江苏省各市中考中的开放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往年的中考试卷中开放题的分布情况、分值比例等基本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由于中考的大背景下,开放性问题教学就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针对不同人群的调查访谈也成为了解开放性问题在教学中有无必要的一种了解途径。其次,针对师生态度和实践结果来分析开放性问题的教学案例应该如何设计、实施,用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来抛砖引玉,仅供参考。本文尝试从两个方面对开放性问题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研究,即历年中考开放性题目的现实情况和如何在课堂教学引入开放性问题。首先,从认识到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对开放性问题的需求,查阅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等相关资料文献提出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原因,最后总结出开放性问题在一线教学当中的必要性。本文从建构主义理论和原始物理问题看待开放性问题的课堂实施优点,并学习国内外数学、物理方向的开放性问题研究现状,对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进行比较,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对物理开放性问题进行介绍。总结开放性问题的特点并就其分析开放性问题的教育价值。其次,通过文献法、访谈法等手段,对江苏省往年各市的中考试卷进行开放性问题分析,横纵向比较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开放性问题的特点,了解师生对开放性问题的认识情况和态度。再基于实践教学研究,提出开放性问题的课堂教学建议。并对各市开放性问题的统计情况,研究中考对学校教学参考作用。尝试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实践。最后阐述本研究的结论、不足与展望。
李道生[7](2018)在《“物理重心法”解证几何题的数学背景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笔者从重心概念出发结合几何问题物理解法暗含的数学事实,研究对应的数学理论,建立了与物理方法相对应的数学理论体系,从而找到物理解法的数学本质.所谓物理方法,原是披着物理外衣的数学方法,从而为几何证题中的"重心法"提供了完备的数学理论保证.
张义勇,徐翊轩[8](2017)在《巧用数理结合法 妙解一道竞赛题》文中研究指明筷子搭碗是典型的初中物理竞赛题,普遍出现在各种教辅书和高中自主招生试题中.本文所举的例题,常见解法要用到高中知识,超出了初中生的能力范畴.笔者先后构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通过数理结合,在初中知识的框架内解决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初中物理竞赛的内涵和品质.
本刊编辑部[9](2015)在《《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年112期总目次》文中提出
严娇[10](2011)在《高中物理竞赛力学部分对思维方法培养的研究》文中指出作为重要的中学生学科知识竞赛,物理竞赛的内容是培养性的,方式是激励、选拔的。竞赛物理鼓励探索和创造,挖掘学生思维,受到中学师生的广泛重视。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石,对后继物理知识的学习有重要作用。物理竞赛力学部分是怎样考查物理思维方法的,对思维方法的培养有什么影响,是本文期望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STS教育论为理论基础,综合分析物理思维的特点。从实证出发,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分析统计研究全国物理竞赛第17届至第26届预赛力学部分试题中思维方法的应用。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结合实例研究、访谈研究,展示优秀教师、竞赛学生对物理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所做所思。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物理竞赛力学部分不是展示解题技巧,而是对物理思维方法的更高层次的理解运用,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弥补知识的不足,培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解决竞赛问题时注重过程,再现思维的全过程,在过程中渗透方法。学生参与物理竞赛需要兴趣的支撑。突破竞赛难度的重点不是简单衔接、扩展大学普通物理知识,而是物理思维方法上的相似。本文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建议:竞赛教学中改变重习题训练,轻方法教育的倾向。在物理知识教学中渗透思维方法教育。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训练思维方法。教师深入浅出的剖析思维过程,归纳说明各种解题方法的原理、操作程序和适用范围,学生由简单的模仿、类比到运用自如,有所创新,灵活的掌握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物理竞赛要摆脱老师的“灌输”,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构建杠杆平衡模型解一道竞赛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构建杠杆平衡模型解一道竞赛题(论文提纲范文)
(1)问题驱动下的合作学习培养初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社会的要求 |
1.1.2 课程的需要 |
1.1.3 学生发展的需求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1.2.1 问题的提出 |
1.2.2 研究目的和内容 |
1.2.3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问题驱动教学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合作学习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问题解决 |
2.3.1 国外研究现状 |
2.3.2 国内研究现状 |
3 核心概念界定 |
3.1 问题驱动下的合作学习模式 |
3.1.1 问题驱动下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定义 |
3.1.2 问题驱动下的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原则 |
3.1.3 问题驱动下的合作学习模式的适用范围特点 |
3.2 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
3.2.1 物理问题解决能力 |
3.2.2 原始物理问题 |
4 初二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调查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对象 |
4.3 问卷的编制 |
4.4 结果分析 |
4.4.1 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
4.4.2 学生学习物理时的合作情况 |
4.4.3 教师对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情况 |
4.4.4 初二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基本情况 |
4.4.5 学生对问题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的态度 |
4.4.6 教师对问题驱动下合作学习模式的态度 |
4.5 小结 |
5问题驱动下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初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实验 |
5.1 实验设计 |
5.1.1 研究目的 |
5.1.2 研究方法 |
5.1.3 研究样本 |
5.1.4 工具 |
5.2 实验流程 |
5.2.1 小组设置 |
5.2.2 小组培训 |
5.2.3 实施教学 |
5.2.4 实施测验 |
5.3 教学案例 |
5.4 结果分析 |
5.4.1 后测问卷结果分析 |
5.4.2 访谈分析 |
5.4.3 问题驱动下物理合作学习评价量表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教学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6.3.1 研究不足 |
6.3.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二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纲要 |
附录三 问题驱动下物理合作学习评价表 |
附录四 教学案例片段 |
附录五 初中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测试卷 |
附录六 测试卷评分标准 |
附录七 实验班和对照班后测成绩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2)高中物理图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五年高考对物理图景的考察 |
1.1.2 2017 年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图景的要求 |
1.1.3 核心素养与物理图景的关系 |
1.2 研究方法 |
1.2.1 文献法 |
1.2.2 问卷调查法 |
1.2.3 访谈法 |
1.2.4 教育实验法 |
1.3 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物理图景的分类与特点 |
2.1 物理图景的分类 |
2.1.1 按知识点分类 |
2.1.2 按内容的动静分类 |
2.1.3 按物理知识的类型分类 |
2.1.4 按物理学知识板块分类 |
2.1.5 按理想化程度分类 |
2.2 物理图景的特点 |
2.2.1 形象性 |
2.2.2 动态性 |
2.2.3 抽象性 |
2.2.4 建构性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脑科学理论 |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4 视觉思维理论 |
第四章 高中物理图景构建现状调查 |
4.1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4.1.1 调查的目的、方法、对象 |
4.1.2 问卷的设计 |
4.1.3 问卷调查结果 |
4.1.4 测试卷调查结果 |
4.2 访谈 |
4.2.1 访谈的对象与目的 |
4.2.2 访谈结果总结 |
4.2.3 访谈发现的问题 |
第五章 物理图景的应用与构建 |
5.1 物理图景的应用 |
5.1.1 帮助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
5.1.2 帮助解决物理问题 |
5.1.3帮助学生理解理想实验 |
5.1.4 帮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提升探究实验能力 |
5.1.5 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组块,有效的复习 |
5.2 物理图景的构建过程 |
5.3 物理图景的构建策略 |
5.3.1 重视观察与实验丰富表象积累 |
5.3.2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形象性 |
5.3.3 关注学生抽象化模型化思想的培养 |
5.3.4 注重图景与物理知识的联系避免过程混乱 |
5.3.5 图景再加工发展新图景避免割裂性 |
5.3.6 灵活运用变式防止图景思维的固化 |
5.3.7 明确作图的规范与要求防止图景混乱 |
第六章 物理图景培养教学实验设计与实施 |
6.1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教学设计 |
6.2 《物理图景方法课》教学设计 |
6.3 实施与结果分析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I: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II:访谈目录 |
附录 III:访谈对话 |
致谢 |
(3)“悟”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现状与策略探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问题的提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实践背景 |
1.1.2 理论背景 |
1.2 本研究的主要问题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
1.5 研究的方法 |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悟”的界定 |
2.1.2 数学教学中“悟”的界定 |
2.2 主要相关理论基础 |
2.2.1 哲学基础-悟性认识论 |
2.2.2 心理学基础-格式塔的完形-顿悟说 |
2.2.3 教育学基础-体验教育理论 |
第3章 文献综述 |
3.1 国外研究现状 |
3.1.1 体验教育的实践探索 |
3.1.2 文化教育学 |
3.2 国内研究现状 |
3.2.1 研究文献的总体情况 |
3.2.2 研究内容的分析 |
3.2.3 对目前相关研究的思考与讨论 |
第4章 高中生“悟”数学能力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
4.1 调查计划与实施 |
4.1.1 调查的目的 |
4.1.2 调查的对象 |
4.1.3 调查的方法与实施过程 |
4.1.4 调查实施 |
4.1.5 数据统计 |
4.2 调查结果及分析 |
4.2.1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4.2.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4.2.3 结论与反思 |
4.3 高中生数学“悟”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 |
4.3.1 内在因素 |
4.3.2 外在因素 |
第5章 “悟”在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
5.1 自主探究增强“悟”的意识 |
5.1.1 给予学生时间,鼓励多“悟” |
5.1.2 交流擦出“悟”的火花 |
5.2 增强数学情感领悟数学美 |
5.2.1 “悟”美来自数学本身 |
5.2.2 领悟数学美是基础 |
5.3 把握整体促整体领悟 |
5.3.1 保证教学过程的整体性 |
5.3.2 绘知识结构图 |
5.4 引发思维碰撞促进感悟 |
5.4.1 一题多解发散思维 |
5.4.2 尝试错误 |
5.5 联系实际生活真实感悟 |
5.5.1 联系生活体验应用价值 |
5.5.2 巧用生活实例化解数学之惑 |
第6章 研究的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的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4)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理论基础 |
1.5.1 素质教育理论 |
1.5.2 多元智力理论 |
1.5.3 教育评价理论 |
第二章 数理核心素养概述 |
2.1 素养 |
2.2 核心素养 |
2.3 学科核心素养 |
2.4 物理核心素养 |
2.5 数学核心素养 |
第三章 高中物理竞赛概述 |
3.1 物理竞赛的发展 |
3.2 物理竞赛的考试范围 |
3.3 物理竞赛与高考、自主招生之间的关系 |
3.4 物理竞赛试题与高考试题之间的关系 |
3.5 开展物理竞赛的意义 |
第四章 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竞赛试题中的体现 |
4.1 物理竞赛预赛试题考查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
4.2 物理核心素养在竞赛预赛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
4.2.1 物理观念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
4.2.2 科学思维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
4.2.3 科学探究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
4.2.4 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
4.3 数学核心素养在竞赛预赛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
第五章 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部分预赛试题分析 |
5.1 力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
5.2 热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
5.3 电磁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
5.4 光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
5.5 近代物理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研究对物理竞赛教学的启示 |
6.2.1 对教师的启示 |
6.2.2 对学生的启示 |
6.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初中物理开放性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背景与现状 |
1.2.1 封闭性问题教学优缺点 |
1.2.2 时代的社会要求 |
1.2.3 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
1.2.4 开放性问题教学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3.1 文本研究法 |
1.3.2 文献法 |
1.3.3 问卷调查法 |
1.3.4 访谈法 |
1.4 研究意义 |
1.4.1 理论意义 |
1.4.2 实践意义 |
第二章 基本理论研究 |
2.1 从建构主义看开放性问题 |
2.2 从原始物理问题看开放性问题 |
2.3 封闭性问题概述 |
2.4 开放性问题的界定 |
2.5 开放性问题的教育价值 |
第三章 中考物理开放性问题现状研究及分析 |
3.1 中考开放性问题现状分析 |
3.1.1 中考中相关物理开放性问题分析数据 |
3.1.2 中考物理开放性问题解题形式分类 |
3.2 对专家、教师、学生的访谈与问卷分析 |
3.3 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并对个别学生进行私下访谈 |
3.3.1 对个别学生的访谈 |
3.3.2 学生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3.4 对真题分析建议和访谈总结 |
3.4.1 对各中考真题分析的教学建议 |
3.4.2 访谈总结 |
第四章 利用开放性问题培育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
4.1 合理抓住开放性问题教学契机 |
4.2 适当控制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开放性程度 |
4.3 开展开放性问题教学的师生环境 |
4.4 从教材着手的开放性问题教学设计编排 |
4.4.1 教学设计案例 |
4.4.2 实践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物理开放性问题实践教学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附录1 新高一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物理)理解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巧用数理结合法 妙解一道竞赛题(论文提纲范文)
1 原题 |
2 原解法 |
3 数理结合法 |
3.1 灵活选取支点, 建立杠杆模型 |
3.2 结合圆的知识, 构建几何模型 |
3.3 利用勾股定理, 构建一元二次方程 |
4 总结 |
(10)高中物理竞赛力学部分对思维方法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1 国际物理竞赛及中国物理竞赛概述 |
1.1.2 国内外思维及思维方法研究的现状 |
1.2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1 开展高中物理竞赛的意义 |
1.2.2 力学部分在高中物理竞赛体系中的意义 |
1.2.3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部分对思维方法培养研究的意义 |
1.3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目的 |
第二章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部分对思维方法培养研究的理论综述 |
2.1 思维的一般概念 |
2.2 物理思维理论概述 |
2.2.1 物理思维的基本特征 |
2.2.2 物理思维的一般过程 |
2.2.3 物理思维的基本形式 |
2.2.4 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
2.3 高中物理竞赛力学部分培养思维方法的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 |
2.3.2 人本主义 |
2.3.3 STS教育论 |
第三章 思维方法在高中物理竞赛力学部分中的分析及案例研究 |
3.1 高中物理竞赛思维 |
3.1.1 物理竞赛中的解题思维 |
3.1.2 物理竞赛的解题思维过程 |
3.2 思维方法在高中物理竞赛力学部分中的分析 |
3.2.1 近十年竞赛试题力学部分思维方法分析 |
3.2.2 近十年竞赛试题力学部分思维方法分析的结果统计 |
3.2.3 力学部分对思维方法考查的实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十年部分试题分析 |
3.2.4 近十年竞赛试题力学部分统计分析的结论与思考 |
3.3 高中物理竞赛学生力学部分思维方法培养的案例研究 |
3.3.1 案例研究的目的 |
3.3.2 案例研究的过程 |
3.3.3 案例访谈研究的结论与思考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4.1 总结 |
4.2 建议 |
4.3 研究的不足及有待改进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力学知识点汇总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四、构建杠杆平衡模型解一道竞赛题(论文参考文献)
- [1]问题驱动下的合作学习培养初中学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探索[D]. 黄婷.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2]高中物理图景的应用研究[D]. 徐元利.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3]“悟”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现状与策略探索研究[D]. 金贵燕.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4]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析研究[D]. 凌国亮.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构建杠杆平衡模型解一道竞赛题[J]. 王玉强. 中学物理, 2000(01)
- [6]初中物理开放性问题的研究[D]. 王业儒.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7]“物理重心法”解证几何题的数学背景及应用研究[J]. 李道生.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 2018(21)
- [8]巧用数理结合法 妙解一道竞赛题[J]. 张义勇,徐翊轩. 物理之友, 2017(03)
- [9]《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年112期总目次[J]. 本刊编辑部.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5(23)
- [10]高中物理竞赛力学部分对思维方法培养的研究[D]. 严娇. 湖南师范大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