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肠运动疾病分类新标准(论文文献综述)
熊勇[1](2020)在《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及其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兽药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动物疾病或者有目的地调节动物生理机能的物质,是保障动物健康生长及防治疫病的重要资源之一,是畜牧业的重要支撑。兽药质量不仅关系到畜禽等动物疾病的防治和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体健康。在全球人口急剧增长进而对食物需求持续增加的驱动下,全球兽药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随着兽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兽药抗生素滥用导致的药物残留和细菌耐药性等问题日趋严重,动物源细菌耐药率上升,导致兽用抗生素疗效降低,迫使养殖环节用药量增加,从而加剧兽用抗生素毒副作用和残留超标风险,严重威胁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给人类和动物健康带来隐患。全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不同方法来保证兽药的安全问题,我国也实行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2020年以后11种促生长类抗生素在饲料中完全禁用,养殖业禁止使用含抗生素的相关药物。当畜牧养殖业禁用的抗生素越来越多,然而在畜牧业中却离不开兽药的应用,因此希望从传统社区寻找兽药植物传统知识来解决现代兽药行业遇到的问题。布依族在长期的畜牧生产实践中,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来防治畜禽疾病,并积累了丰富的兽药植物应用实践经验,但是,目前对于这一具有特色兽药植物传统知识的研究并不多。本研究采用民族生态学研究方法,利用主位研究法、半结构访谈法、直接参与法、关键人物访谈法、小组讨论法等,在黔西南州布依族地区对兽药植物传统知识进行调查。通过田野调查获得布依族兽药植物及其传统知识,利用微生物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验证布依族利用兽药植物传统知识的科学合理性;选择防治仔猪腹泻的三颗针和防治牲畜转场产生应激反应的百两金为材料进行实验室分析,研究结果为兽药传统知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也为未来新型绿色兽药开发提供新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安龙县、册亨县、望谟县和云南省罗平县的18个村、5个生鲜药材集市、3个传统养殖场和2个博物馆进行实地调查,获得了布依族兽药植物及其传统知识。布依族对兽药植物有自己的分类系统,他们将兽药植物划分为6个分类等级,有相应的分类群。调查发现布依族使用57个传统兽药配方(单方),利用122种兽药植物。对布依族兽药植物进行了编目,包括拉丁名、学名、当地名、主治疾病、使用部位、使用方法等。一致性(FIC)指数显示肠胃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创伤和骨折是当地牲畜主要疾病,依据重要值(URs)确认姜、三颗针和百两金等20种为重要兽药植物。布依族信奉多神论、泛灵论,认为“万物皆有灵”,神树和神山在布依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保护和延续了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2)在调查获得的57个传统兽药配方(单方)中,以使用三颗针防治仔猪腹泻和利用百两金防治牲畜转场应激反应最具代表性。从当地采集仔猪腹泻肛门拭子,分离并鉴定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开展三颗针抑菌实验,三颗针提取物对该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利用转录组学探究三颗针提取物对该菌株的抑制作用原因,从转录组数据GO、KEGG富集分析探讨三颗针提取物抑菌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三颗针提取物主要有破坏受试菌细胞膜、影响膜上氧化磷酸化途径、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调节等功能,三颗针提取物对于细菌的抑制作用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对受试菌氧化磷酸化通路影响最为明显,随着三颗针浸膏浓度的增加,受试菌氧化磷酸化通路下调基因不断增加,该通路基因表达受抑制,表达量减少,而氧化磷酸化是细胞获得能量(ATP)的主要通路,细菌无法获得能量,从而达到抑菌作用。抑菌和转录组实验的结果,验证了三颗针防治仔猪腹泻的合理性。(3)牲畜转场产生应激反应是畜牧养殖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会引起牲畜发热、腹泻、声音嘶哑、食欲不振等症状,通过百两金的抑菌、抗炎、镇痛实验及其转录组分析,探究当地人利用百两金防治牲畜转场产生的应激反应机制问题。用百两金提取物对4种菌进行了抑菌研究,其中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率为63.44%,对粪肠球菌的抑菌率为59.88%,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为57.62%,对大肠杆菌抑菌率为44.42%。开展了百两金根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急性炎症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结果显示其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说明该提取物中含有抗炎、镇痛活性物质。通过对百两金根、叶转录组进行测序,发现百两金存在三萜皂苷生物合成完整代谢途径,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存在有MVA和MEP两条代谢途径。转录组GO和KEGG富集显示,转录组中与萜类骨架生物合成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有22条,与倍半萜及三萜代谢途径相关的基因有9条,参与倍半萜和三萜的生物合成相关酶5个,相关基因6条。对百两金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转录因子进行挖掘及分析,从分子水平探究转录因子调控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机制。转录因子AP2/ERF和bHLH基因家族参与调控倍半萜、单萜和三萜衍生物合成,通过以拟南芥为参考进行了蛋白质功能互作网络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寻找高同源基因相似功能。预测获得AP2/ERF具有调控萜类物质的转录因子基因(Cluster-20697.13203 和 Cluster-20697.14478),而对 bHLH 转录因子基因家族功能分析中没有获得与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的相关基因。通过抑菌、抗炎和镇痛实验以及转录组分析,验证了百两金治疗牲畜转场应激反应的传统应用具有科学合理性。本研究利用民族生态学、民族植物学等方法,调查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验证了当地使用传统兽药植物治疗牲畜疾病背后的科学问题,为传统知识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樊文彬[2](2020)在《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一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目的:调查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FC)患者一般资料、便秘相关指标、精神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3例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和性别比例、年龄范围相匹配的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问卷调查。对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体质指数(BMI)、排粪频率(平均每周自发排粪,SBM)、粪便性状(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精神心理状况(症状自评量表,SCL-90)、便秘严重程度(Wexner便秘评分,WCS)、生活质量评分(PAC-QOL)进行比较,同时对患者的便秘相关指标、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评分、PAC-QOL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FC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重、体质指数、受教育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FC组较健康人群有更多的精神心理问题。FC组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比例为59.29%。FC组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敌对情绪、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中,精神病性是FC组与对照组差异最大的因子。(3)FC组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P<0.001),FC组较健康人群生活质量差。FC组生活质量中情绪心境、满意度、担忧、生活独立性、饮食、生理6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满意度是两组之间差异最大的因子。(4)FC组Wexner便秘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477,P<0.001)。其中便秘病程与生活质量评分弱相关(r=0.223,P=0.017),排便时间与生活质量评分低度相关(r=0.305,P=0.001)。(5)Wexner便秘评分与SCL-90均分弱相关(r=0.200,P<0.05)。(6)SCL-90均分与生活质量评分中度相关(r=0.507,P<0.05)。结论:FC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BMI、受教育程度方面存在差异。FC组较健康人群存在明显的精神心理问题,生活质量显着降低。FC患者便秘严重程度与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具有相关性。二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在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纳入符合诊断标准的气阴不足型功能性便秘10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一(玄参汤制剂)、试验组二(玄参汤制剂联合精神心理干预)和对照组(普芦卡必利),分别记录患者用药前及用药4周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排粪频率(SBM)、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BSFS)、Wexner便秘评分(WC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和便秘生活质量评分(PAC-QOL),分析功能性便秘患者排粪频率、粪便性状、便秘症状程度、精神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1)三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后,三组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试验组一90.0%,试验组二为97.1%,对照组90.3%,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后,SBM均有所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4周后,BSF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三组BSFS 3、4、5型合并后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4周后,Wexner便秘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4周后PAC-QOL评分均显着降低(P<0.05),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7)治疗4周后,试验组一和对照组的HAMA、HAMD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HAMA评分总有效率为33.3%,试验组二为70.6%,对照组为2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一治疗后HAMD评分总有效率为40.0%,试验组二为76.5%,对照组为1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玄参汤制剂治疗功能性便秘4周后与普芦卡必利在中医证候疗效、排便频率、大便性状、便秘严重程度、生活质量方面均有所改善。玄参汤制剂结合精神心理干预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便秘症状、生活质量,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
兰鹏[3](2020)在《参苓白术散治疗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从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患者整体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胃肠道不适症状发生率、营养状态改善及内环境改善情况、脓毒症病情改善程度及预后等多角度观察参苓白术散对其胃肠功能障碍问题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治疗机理。力求为中医药治疗脓毒症相关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开拓思路,并进一步提供临床证据支持。方法:依据本研究所设立之相应纳、排标准,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共计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ICU)收录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0例,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脓毒症ICU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汤剂鼻饲治疗,观察周期共记14天,其中治疗周期为7天,治疗结束继观周期7天,详细记录胃肠功能改善情况后出组。正式入组前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病、病例来源等基本情况;入组14天内详细记录每天两组患者胃肠道启动情况、胃肠功能评分及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率等胃肠道具体数据;并于治疗开始第1天、治疗72h后及治疗结束后1天监测患者的血、尿及便常规、肝功、肾功、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等理化指标数据。数据收集完毕后,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整体分析,将检验水准定义为0.05,即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例来源及住院周期等)、整体胃肠道状态(胃肠功能评分、临床症状)、营养及内环境等理化指标,以及基本病情情况(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RP、PCT、血象及肝、肾功等)等基线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因而两组患者数据具有可比性。2胃肠功能改善情况2.1胃肠功能障碍评分经过治疗,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0.05);且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并于治疗结束后第1、第3及第5天继续对比两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评分,发现三次数据对比治疗组患者评分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2.2胃肠道症状经过治疗,两组患者腹胀、肠鸣音减弱及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发现,治疗72h、治疗结束后第1及第3天数据对比显示治疗组腹泻症状发生率的下降比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但腹胀及肠鸣音减弱症状组间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3营养状态及内环境2.3.1营养状态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蛋白指标、白蛋白指标及前白蛋白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同期对照组三项指标较治疗前略有下降,治疗组患者营养状态改善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2.3.2内环境状态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p H值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但血钾、血钠及血氯等其他内环境理化指标改善程度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炎症及预后指标(1)经过治疗,两组患者体温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体温情况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白细胞结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3)经过治疗,治疗组患乳酸结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4)经过治疗,两组患者CRP结果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CRP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5)经过治疗,治疗组患者PCT结果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6)经过治疗,两组患者APACHEⅡ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APACHEⅡ得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7)经过治疗,两组患者SOFA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SOFA得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8)经过治疗,两组患者CPIS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CPIS得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参苓白术散联合ICU常规治疗及单纯ICU常规治疗均能改善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患者整体胃肠功能障碍评分,降低其胃肠道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但参苓白术散组对腹泻症状及整体胃肠功能状态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且更为持久。2参苓白术散联合ICU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患者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水平,可进一步促进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的恢复。3参苓白术散联合ICU常规治疗及单纯ICU常规治疗均能明显改善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患者体温、血象、乳酸、CRP、PCT、APACHEⅡ得分、SOFA得分及CPIS得分等炎症及预后指标,但参苓白术散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患者预后更佳。
罗懿凡[4](2019)在《宣肺补肾养阴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P-AKT蛋白、SYN蛋白和NPY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分析宣肺补肾养阴汤对慢传输型便秘(STC)模型大鼠近端结肠组织中P-AKT蛋白、SYN蛋白和血清中NPY的变化,探究治疗STC中宣肺补肾养阴汤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配为:空白组和模型组,空白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模型组大鼠给予复方地芬诺酯[1]灌胃,观察验证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五组,空白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用生理盐水灌胃,其余组用对应药物治疗,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采集标本,检测大鼠近段结肠组织中P-AKT蛋白、SYN蛋白和血清中NPY的变化。结果:(1)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肠道推进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宣肺补肾养阴汤各剂量组大鼠肠道推进率均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P-AKT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宣肺补肾养阴汤低剂量组和宣肺补肾养阴汤中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P-AKT蛋白含量降低,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宣肺补肾养阴汤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P-AKT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SYN蛋白含量明显降低,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宣肺补肾养阴汤各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SYN蛋白含量升高,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5)。(4)与空白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NPY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宣肺补肾养阴汤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NPY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STC大鼠结肠中P-AKT蛋白升高和SYN蛋白降低,提示在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中P-AKT蛋白、SYN蛋白可能参与其中。(2)宣肺补肾养阴汤(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提高STC大鼠肠道推进率;宣肺补肾养阴汤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能使STC大鼠结肠P-AKT蛋白减低;宣肺补肾养阴汤各剂量组均能STC大鼠结肠SYN蛋白均升高。(3)宣肺补肾养阴汤高剂量组STC大鼠结肠P-AKT蛋白无明显变化;空白组和各模型组大鼠血清中NPY含量几乎没有影响,其具体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石嘉恒[5](2018)在《胃肠复元法治疗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在危北海教授胃肠复元法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评分、胃肠功能相关指标、炎性指标、临床结局等多角度观察胃肠复元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并作初步探讨。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期间,根据研究方案所设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ICU收录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3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34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干预措施,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胃肠复元汤及大黄、芒硝灌肠治疗,疗程设定为7天。首先对两组患者的姓名、性别、基础疾病等基本信息进行完善,研究期间逐一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7天治疗后的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血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腹围、腹腔内压、肠鸣音次数、便潜血试验结果以及28天病死率和住院天数,并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将检验水准定义为0.05,即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以及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WBC、CRP,PCT、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肠鸣音次数、腹围、腹内压、便潜血等基线资料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组28天病死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组相比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无显着差异(P>0.05)。3两组患者治疗后的APACHE Ⅱ、SOFA评分、WBC、CRP、PCT、腹腔内压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腹围均有下降,肠鸣音次数增多,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两组便潜血试验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胃肠复元法联合西医治疗能够改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2胃肠复元法联合西医治疗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并促进胃肠动力恢复,降低腹腔内压和胃肠功能障碍评分,防治胃肠粘膜出血损伤。
陈奕雄[6](2016)在《卒中后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提出躯体化障碍是一种慢性精神心理疾病,是以经常变化的、多种反复出现的躯体不适和疼痛为主的一类综合征,又名Briquet综合征。本病的躯体症状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即循环呼吸系统、慢性疼痛系统、胃肠道系统、神经系统、生殖泌尿系统等五大系统[1]。但实验室检查和体格检查多无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即使可能存在某些躯体检查异常结果亦不能解释病人症状的程度或性质,在各大型综合医院之间反复就诊,有些医师对此病不能很好的识别,经常被误诊为某些躯体疾病。在临床工作中,如果我们遇到病人诉有多种躯体不适,如头晕、头痛、胸痛、心悸、气促、肢体麻木等,但是却不能作出明确的诊断或者给出有效的治疗方案,我们需高度警惕其是否为躯体化障碍。我们常用“医学上不能解释的症状”或者“躯体化”来解释这种现象。Lipowski给出定义“一种体验和表达病理学检查不能解释的躯体不适和症状的倾向,患者通常把它们归于躯体疾病,并反复就医”[2]。躯体化不是一个病名,或者诊断名称,而是一种医学现象。躯体化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可以伴有或不伴有明确诊断的躯体或者精神疾病;比如躯体化常常可伴有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等。急性脑卒中患者常可遗留偏瘫、卒中后失语或构音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其他各种卒中后精神心理障碍,其中卒中后精神障碍以卒中后抑郁、躯体化、焦虑等症状为主。这些精神心理障碍的发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预后,增加患者的合并症和死亡率。脑卒中患者经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下降,社会角色同时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样易诱发患者出现脑卒中后抑郁,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如此以来,卒中后抑郁不仅给患者本人增加了痛苦,而且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卒中后抑郁患者病前与病后相比判若两人,心理失衡,病后情绪明显低落;而病情稳定后则经常考虑今后的生活,能不能继续胜任工作,家庭经济负担,能否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等问题。较突出的表现有焦虑情绪、恐惧、失眠、厌食等,他们刚开始迫切要求尽快恢复正常,对治疗期望值高,甚至可能存在一些不合实际的幻想。部分患者病前可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病后社会价值却明显下降,心理落差大,很难适应社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并且随着病程的进展及住院时间的延长,肢体功能或言语功能等恢复不理想,自身感受到肢体功能障碍恢复可能会较漫长或者会遗留一定的后遗症后,开始自责自怨,怀疑治疗效果,对治疗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兴趣,萌生出悲观、失望等抑郁情绪,甚者出现自暴自弃、精神不振,最后甚至有自杀念头或行为。卒中后抑郁、焦虑国内外研究甚多,但卒中后躯体症状报道很少,但其实其发病率不低,同样增加卒中致残率和死亡率,给患者增加了痛苦,给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极大负担。在卒中后患者这一特定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主诉了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却无法用卒中本身及其它疾病来解释;另外有部分患者可能确实存在卒中本身所致的相关症状,但患者却把这些症状扩大化,其主诉的躯体不适远远要比卒中本身可能引起的症状不适感要强烈,超出临床上同样疾病或同样症状普遍患者所主诉的严重程度。以上两种情况便是卒中后躯体化症状。DSM-5对其已经有了新的描述,将躯体形式障碍重新命名为"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即躯体症状障碍,把以往DSM-Ⅳ中各个亚型合并了,新的命名不再强调该症状是否为“医学上可以解释的”或者“医学上难以解释的躯体化症状”。并且,新的诊断标准只要求持续至少6个月的身体症状,并没有对症状或症状群的数量做出要求。卒中后躯体化症状常常与卒中症状混淆,导致在卒中处理中的过度医疗,却又不能真正解决患者的痛苦。因此,早期对脑卒中致残后患者进行心理访视,早期筛查躯体化症状,分析发病相关因素,并针对患者的不同表现,制定个体化的健康宣教内容,及时进行干预,对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促进躯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卒中后患者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临床可控因素进行干预,为脑卒中的整体治疗和预后提供帮助。研究目的1.卒中后躯体化症状临床特点;2.卒中后躯体化症状影响因素。研究对象脑卒中患者: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期间确诊为脑卒中患者(包括脑梗死62例,脑出血8例)共70例。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确诊为脑卒中;(2)病程大于7天且病情稳定;(3)意识清楚;(4)头颅CT或MRI有阳性发现;(5)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病例排除标准:(1)脑卒中病情严重不能配合检查者;(2)伴明显失语、失用、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检查者;(3)合并除抑郁、焦虑之外其他严重精神障碍者;(4)既往有精神障碍史或家族史阳性者;(5)合并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者。研究方法符合上述脑卒中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1.记录病人的一般状况:姓名、性别、民族、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经济收入、居住地、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等。2.进行内分泌功能检测及影像学检查:(1)检测病人甲状腺功能、ACTH(8: 00am)、皮质醇(8:00am)、催乳素、睾酮(男性)、雌二醇(女性)、血糖、血脂、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及糖化血红蛋白等。(2)头颅MRI/CT检查:入选病例入院后完成头颅MRI/CT检查,明确病灶部位及大小。根据头颅影像,将病灶部位按“左半球/右半球/双侧/中间(脑干)/蛛网膜下腔”、“皮层/皮层下(基底节、内囊、丘脑、放射冠)/小脑/脑干”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病灶大小按最大直径"≤1cm/>1cm"分为小病灶、中等以上病灶。3.量表评价: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大五人格量表简版(Neuroticism Extraversion Openness Five-Factor Inventory, NEO-FFI)、社会支持量表简体中文版(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 Social Support Scale-Simple of China, MOS-SSS-SC)、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 BI指数)。其中,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它共十项因子,共90个条目,每条目采用1-5分制。按照全国常模,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超过43项,或每一因子分超过2分,考虑筛选阳性。每一个因子反映出个体某方面的症状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因子分等于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总分与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当个体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时,即超出正常均分,则个体在该方面就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其中躯体化因子包括条目1,4,12,27,40,42,48,49,52,53,56和58,共12条,总得分在12-60分之间;该因子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适感,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得分<24分,提示躯体症状表现不明显,定义为对照组:得分>24分,即超出正常均分,需考虑筛选结果阳性,定义为研究组。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的频数比较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U法);双变量相关分析时,符合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于非双变量正态分布资料或等级资料,采用Kendall相关系数或Spearman相关系数。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卒中后躯体化症状的相关因素。以上统计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卒中后躯体化症状临床特征1.1卒中后躯体化症状及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本研究共入组患者70例,根据SCL-90躯体化因子分≥24分和<24分,分为卒中后躯体化症状组(即研究组)和卒中后非躯体化症状组(即对照组)。70例患者中33例存在卒中后躯体化症状,即卒中后躯体化症状发病率为47%。全部患者中存在焦虑状态有10例(占14.29%),存在抑郁状态有8例(占11.43%)。1.2躯体化12个症状的发生率。研究组容易出现疼痛相关症状,研究组躯体化症状个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对两组12个症状的发生率行x2检验,其中头痛、胸痛、腰痛、恶心或胃部不舒服、肌肉酸痛、肢体发麻或刺痛、喉咙梗塞感、手或脚发重感的发生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头晕或晕倒、呼吸困难、一阵阵发冷或发热上的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两组疼痛类症状(包括存在头痛、胸痛、腰痛、肌肉酸痛4个症状中任何1个以上症状)的发生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6)。1.3两组躯体化症状数比较。按躯体化症状数的多少分为3个等级(即症状个数0-4个,5-8个,9-12个),对其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研究组症状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0)。1.4研究组12个症状相互关系。研究组12个症状严重程度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以下5组症状存在正相关:头晕与头痛;腰痛与喉咙梗塞感;呼吸困难与一阵阵发冷或发热;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与身体发麻或刺痛;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与感到手或脚发重;另外有6组症状存在负相关。2.卒中后躯体化症状的一般统计学特征两组在性别、年龄分组、教育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等方面均无统计学上差异,在是否存在糖尿病、高血压病亦均无差异;在家庭住址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住址在县级市或镇分组上阳性比例增高(P=0.019)。3.卒中后躯体化症状患者影像学特征分析阳性组与阴性组在卒中类型、病灶位于哪一侧、病灶大小、是否存在脑白质变性和脑萎缩等方面上无统计学差异;在病灶所处部位上,有统计学意义,病灶位于皮层发病率明显增高(P=0.001)。4.卒中后躯体症状与MMSE评分、BI指数、HAMA评分、HAMD评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关系两组在NIHSS评分、MMSE评分、BI指数、抑郁分组上无明显差异;在焦虑分组上,有统计学差异,研究组焦虑状态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25)。两组分别在剔除阳性焦虑、抑郁病例后在HAMA (8.08±3.12vs5.58±3.06, P=0.003). HAMD (10.80±4.81vs7.73±3.88, P=0.009)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阳性组HAMA、HAMD得分较阴性组高。另外,此次研究显示两组在人格五个维度(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顺同性、严谨性)和社会支持方面上无明显差异。5.卒中后躯体化症状与血糖、血脂、尿酸及各内分泌轴等的关系阳性组及阴性组在血脂、尿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CRP、甲状腺功能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在HPA轴方面,8点ACTH有明显统计学差异(25.43±13.44vs36.63±19.16,P=0.007),8点皮质醇有统计学差异(14.64±4.71vs17.60±5.66,P=0.021),阳性组低;性轴方面,男、女性患者泌乳素均无统计学差异,男性睾酮、女性雌二醇无差异。6.卒中后躯体化症状的影响因素卒中后躯体化症状作为应变量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AMA评分为卒中后躯体化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ACTH为保护因素。7.全部患者躯体化症状得分相关分析行全部患者躯体化症状12项得分相关分析,与其正相关的有:HAMA、 HAMD,与其负相关的有:ACTH。研究结论1.卒中后躯体化症状发病率高;卒中后躯体化患者易出现疼痛类症状;卒中后躯体化患者以下5组症状易同时合并出现:头晕与头痛;腰痛与喉咙梗塞感;呼吸困难与一阵阵发冷或发热;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与身体发麻或刺痛;感到身体的某一部分软弱无力与感到手或脚发重。2.卒中后焦虑、抑郁状态易合并出现卒中后躯体化症状;病灶位于皮层者发病率增高;卒中后躯体化患者皮质醇功能低下;HAMA评分是卒中后躯体化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ACTH为保护因素。
陈萌[7](2016)在《基于“久病血瘀、瘀毒损络”病机下化瘀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临床上血瘀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多见,导师于永铎教授在传统中医辩证基础上,提出慢传输型便秘“久病血瘀,瘀毒损络”病机假说,应用“活血化瘀,解毒通络”治法治之,并以此组方形成活血化瘀,解毒通络的中药复方化瘀通便汤在临床上应用。本研究观察化瘀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探讨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制备的方法;探讨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表达的影响;探讨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肽(VIP)表达的影响;探讨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1(AQP1)和水通道蛋白3(AQP3)的影响,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两部分,多种机制联合探讨化瘀通便汤治疗血瘀型慢传输型便秘的假说。材料与方法:论文一化瘀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省肛肠医院)符合筛选条件的慢传输型便秘患者63例,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化瘀通便汤口服,对照组采用麻仁润肠丸口服,治疗14天。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排便频率、粪便性状、使用泻剂、腹胀和每次排便时间,记录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计算总积分;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二化瘀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实验研究第一部分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的制备7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依照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60只(5组),空白对照组12只(1组)。模型组60只大鼠给予大黄粉灌胃,大黄粉初始计量为3mg/(10g·d),每天灌胃一次。每天剂量在前一天的基础上增加3mg/(10g·d),至50%以上大鼠出现粥样便,维持此剂量直到80%大鼠粥样便消失。如此循环三轮后,诱导实验性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观察模型组每轮模型制备时间、大黄粉使用剂量;观察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造模前后体质量,粪便质地,毛发,活动度;观察两组大鼠首次排黑便时间;测量两组大鼠24小时粪重。第二部分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stc造模成功后,模型组6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化瘀通便汤组(低、中、高剂量组)、西药对照组,每组各12只。根据动物与人体每公斤体重剂量折算系数表计算大鼠灌胃的中药剂量,灌服各组大鼠,每日1次,连续14天。高剂量组予96g/kg/d(生药含量,下同),中剂量组给予48g/kg/d,低剂量组给予24g/kg/d。大鼠灌胃给药体积为0.1ml/10g。西药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混悬液0.1ml/10g灌胃,给药剂量为2.5mg/kg/d,每日1次,连续14天。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药物,灌服等体积量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14天。第15天所有大鼠禁食不禁水24小时,用5%碳末、10%阿拉伯胶悬液按0.1ml/10g灌胃。30min后,将全部大鼠co2法处死,迅速剖取幽门到直肠末端肠管,测量后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0.9%氯化钠溶液迅速冲净后,置于标本体积10倍以上的4%多聚甲醛中固定;剩余部分置于-80℃冰箱中,备测。测碳末推进率:测量幽门到碳末前端距离(碳末推进距离)及幽门到直肠末端肠管长度(肠道总长度)。碳末推进率=碳末推进距离(cm)/肠道总长度(cm)x100%。免疫荧光法检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kit(c-kit是cajal间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表达情况。第三部分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p物质及血管活性肽的影响分组给药与标本采集方法同第二部分,rt-pcr法检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sp和vipmrna表达情况。第四部分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1和水通道蛋白3的影响分组给药与标本采集同第二部分,westernblot法检测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aqp1和aqp3蛋白的表达。结果:1.化瘀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条件均衡可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自身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后两组总积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总积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提示两组治疗均有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两组临床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的制备第一轮循环共计24天,大黄剂量递增至21mg/(10g·d);第二轮循环共计31天,大黄剂量递增至37mg/(10g·d);第三轮循环共计32天,大黄剂量递增至57mg/(10g·d)。整个实验进行三轮循环,共计87天。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较少(p<0.05),大鼠粪便有裂痕、变短,毛发发灰、晦暗,不爱活动。模型组大鼠首次排黑便时间延长(p<0.05)。模型组大鼠24小时粪便重量轻(p<0.05)。3.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c-kit(c-kit是cajal间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表达显着降低(p<0.01),说明模型对照组c-kit数量显着降低。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c-kit不同程度升高(p<0.01),其中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升高程度大,说明各治疗组药物均能不同程度上调c-kit数量,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对上调c-kit数量作用明显。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c-kit表达无差异(p>0.05),化瘀通便汤低、中剂量组c-kit表达有差异(p<0.05),说明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对c-kit数量影响相当,化瘀通便汤低、中剂量组影响c-kit数量不明显。4.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p物质及血管活性肽的影响4.1p物质表达比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sp模型对照组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积分光密度比值明显升高(p<0.01),说明模型对照组sp含量显着增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sp积分光密度比值不同程度降低(p<0.01),其中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积分比值降低程度大,说明各治疗组药物均能不同程度降低sp含量,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对降低sp含量作用明显。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化瘀通便汤中、高剂量组sp积分光密度比值无差异(p>0.05),化瘀通便汤低剂量组sp积分光密度比值有差异(p<0.05),说明化瘀通便汤中、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降低sp含量作用无差异,化瘀通便汤低剂量组降低sp含量不明显。4.2血管活性肽表达比较与空白对照组比较,vip模型对照组目的基因与内参基因积分光密度比值明显降低(p<0.01),说明模型对照组vip含量显着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化瘀通便汤中、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vip积分光密度比值不同程度升高(p<0.01),其中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积分比值升高程度大,说明各治疗组药物(除低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升高vip含量,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对升高vip含量作用明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化瘀通便汤低剂量组p=0.051〉0.05,与前期查阅的文献资料不一致,可能与低剂量的化瘀通便汤对stc大鼠vip表达影响不显着有关。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vip积分光密度比值无差异(p>0.05),化瘀通便汤低、中剂量组vip积分光密度比值有差异(p<0.05),说明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降低vip含量作用相同,化瘀通便汤低、中剂量组降低vip含量不明显。5.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1和水通道蛋白3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aqp1和aqp3相对灰度值表达显着升高(p<0.01),说明模型对照组aqp1和aqp3含量显着增高。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qp1和aqp3相对灰度值不同程度降低(p<0.01),其中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相对灰度值降低程度大,说明各治疗组药物均能不同程度降低aqp1和aqp3含量,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对降低aqp1和aqp3含量作用明显。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aqp1和aqp3相对灰度值无差异(p>0.05),化瘀通便汤低、中剂量组aqp1和aqp3相对灰度值有差异(p<0.05),说明化瘀通便汤高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降低sp含量作用无差异,化瘀通便汤低、中剂量组降低aqp1和aqp3含量不明显。结论:1.化瘀通便汤在临床上应用疗效显着临床常见便秘血瘀证患者,活血化瘀、解毒通络的中药复方化瘀通便汤在临床上应用,疗效显着。2.大黄粉可成功制备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大黄粉制备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符合患者疾病形成过程,可以成功复制,供进一步动物实验使用。3.慢传输型便秘大鼠便秘的发生可能与结肠组织中icc、sp、vip、aqp1及aqp3变化有关慢传输型便秘大鼠便秘的发生可能与结肠组织中icc、vip表达降低有关,与结肠组织中sp、aqp1及aqp3的表达升高有关。4.化瘀通便汤影响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icc、sp、vip、aqp1及aqp3的表达化瘀通便汤影响慢传输型便秘治疗STC的机制可能与上调结肠组织中ICC、VIP,下调结肠组织中的SP、AQP1及AQP3的表达有关。5.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ICC、SP、VIP、AQP1及AQP3间相互影响的关联性及具体机制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两部分,分别对化瘀通便汤治疗血瘀型慢传输型便秘进行研究。临床研究部分注重临床疗效的观察,实验部分多种机制联合探讨化瘀通便汤治疗血瘀型慢传输型便秘的假说。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P物质、血管活性肠肽及水通道蛋白间相互影响的关联性及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陈瑶[8](2015)在《民国上海知识女性的家政生活 ——以《妇女杂志》(1915-1931)为中心》文中指出家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家政作为持家、理家的核心,自古以来就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以父权为主的传统社会中,家政是由夫妻双方共同实施,而到了近代中国,受西方和日本现代“家事学”的影响,晚清民国时期的家政与传统家政的意涵发生了变化,实施主体也逐渐倾斜于由女性独立承担的境地,这其中蕴含的社会角色构建,不得不令人深思。而随着近代妇女解放运动的风起云涌,一大批倡导女学、女性独立和平等的妇女报刊应运而生,从1898年第一份女性报刊《女学报》诞生,近代中国的妇女报刊就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创办了如《女子世界》、《妇女时报》、《妇女杂志》、《女子月刊》、《女铎报》等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报刊,推动着妇女解放思潮深入发展。其中刊行于1915-1931年的《妇女杂志》,经历了民国社会革新动荡的十七年风雨,在社会尤其在女性群体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家政内容贯穿始终,并指导新女性学会运用科学、合宜的知识和方法主持家庭,既包括衣、食、住的日常生活,也包括女性在担任“为母”的角色中对儿童进行的家庭教育,还包括对家庭理财的关注与合理化运作,当然,也包含对女性自身形象与审美的塑造。在这一过程中,健康、经济、卫生的现代家政观逐渐树立起来,为建立和谐、科学的现代化小家庭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民国初年到三十年代初的女性报刊,尤其围绕《妇女杂志》这一典型刊物,以其发行的1915-1931年这十七年为研究区间,探讨其中所呈现的女性家政生活。笔者运用历史学、社会学、家政学等学科和空间理论、社会性别理论,结合近代的社会环境,讨论民国上海的知识女性历经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变迁和起起伏伏的妇女解放洗礼后,她们的思想变动是如何体现在家庭生活当中的,亦即上海知识女性的家政生活和家庭形象的近代转变。并通过报刊中有关家政理论与实践的讨论,分析作为媒介的报刊,对民国上海知识女性家庭形象的塑造所产生的重要作用。
陆玉娜[9](2012)在《“瘦身汤”对营养性肥胖大鼠减肥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瘦身汤”为老中医杨更禄先生的经验方,临床试用减肥效果显着,而且具有应用过程中不限饮食的特点,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瘦身汤”的减肥效果,并初步了解其毒性情况、探讨其作用机制,从而为该制剂的商品化开发和进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基础资料。实验内容:1.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的建立。选用雌性SD大鼠110只,体重65-88g,分为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n=10)和模型组(饲喂高脂饲料,n=100),连续饲喂16周,选择40只肥胖大鼠进行减肥实验。2.小鼠急性毒性实验。选择KM小鼠4只进行预实验,40只进行最大耐受量实验。一次灌胃给予“瘦身汤”浓缩液O.8m1/20g,药液浓度为5.33g/m1,连续观察7天。3.“瘦身汤“对高能量饲喂肥胖大鼠的治疗实验。选用40只肥胖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碧生源组、“瘦身汤”低剂量组和“瘦身汤”高剂量组,各组动物给药剂量分别为12.96ml/kg、9.24ml/kg、6.48ml/kg和12.96ml/kg。每天灌胃1次,连续用药4周。实验期间所有SD大鼠饲喂高脂饲料。检测指标:体重,饲料消耗量,Lee’s指数,9项血液学指标和13项血液生化指标。4.“瘦身汤”对常规能量饲喂肥胖大鼠的治疗实验。上述肥胖大鼠停喂高脂饲料,改喂常规营养饲料,连续观察6周。将肥胖大鼠重新分组,仍然按照体重随机分4组,分组、给药剂量和给药周期与高能量饲喂肥胖大鼠的治疗实验相同。实验期间大鼠饲喂普通饲料。检测指标:除了与高能量饲喂肥胖大鼠的治疗实验相同的指标外,还增加肝脏系数、脂肪系数、脂肪细胞计数和脂肪细胞面积。实验结果:1.高脂饲料连续饲喂16周,大鼠体重呈增长加快的趋势,选择的40只肥胖大鼠体重显着高于对照组。2.小鼠一次口服“瘦身汤”的最大耐受量不小于生药213g//kg。约为人临床试用剂量的93倍(人用剂量按160g/70kg计算)。3.“瘦身汤”高剂量组对高能量饲喂肥胖大鼠体重有降低作用,该组动物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出现降低。4.“瘦身汤”对常规能量饲喂肥胖大鼠的体重影响不明显,各种检测指标基本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减肥效果不明显。本研究结果表明,“瘦身汤”对高能量饲喂肥胖大鼠(模拟人类不限制饮食的肥胖患者)有一定的减肥作用。在本实验所用剂量范围内,对大鼠未表现任何毒副作用。“瘦身汤”高剂量(12.96ml/kg)对高脂饲喂大鼠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这也可能是其减肥作用机制之一。“瘦身汤”的减肥效果在肥胖大鼠身上体现不明显,有待进一步研究改进疗效。
陆希[10](2010)在《肾囊阻滞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胃肠动力异常的大鼠为研究对象,观察肾囊阻滞对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脑肠肽激素以及肠神经递质的变化。探讨肾囊阻滞调节胃肠动力的规律及机制。方法:1、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3大组,组A为非模型组,组B为腹腔注射阿托品制作的大鼠胃肠运动抑制模型,组C为腹腔注射新斯的明制作的大鼠胃肠运动亢进模型。每大组又随机均分为3小组,每小组8只大鼠,组A1、B1、C1为假手术组,即仅暴露肾脏及肾囊,组A2、B2、C2为肾囊注射生理盐水组,组A3、B3、C3为肾囊注射利多卡因组。2、各组大鼠经肾囊阻滞后,予以半固体食物灌胃。通过称胃全重及胃净重计算胃内残留率,并用炭末法测量小肠推进率,观察各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的变化。3、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窦、下丘脑组织中脑肠肽胃动素(MTL)的含量,观察各组大鼠MTL的变化。4、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O)的含量,观察各组大鼠NO的变化。结果:1、与组A1相比,组Bl的胃内残留率显着升高,小肠推进率、胃窦和下丘脑中MTL含量显着降低(p<0.05),组C1的胃内残留率显着降低,小肠推进率、胃窦和下丘脑中MTL含量显着升高(p<0.05)。2、组A1与组A2、组B1与组B2以及组C1与组C2相比,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以及胃窦和下丘脑中MTL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3、在非模型组中,组A1与组A3相比,胃窦MLT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A3的胃内残留率显着降低,小肠推进率、下丘脑MTL的含量显着增高(p<0.05),组A2与组A3相比,胃内残留率、胃窦和下丘脑MLT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组A3的小肠推进率显着升高(p<0.05);在抑制模型组中,与组B1和组B2比较,组B3的胃内残留率显着降低,小肠推进率、胃窦和下丘脑MTL含量显着增高(p<0.05);在亢进模型组中,与组C1和组C2比较,组C3的胃内残留率显着增高,小肠推进率、胃窦和下丘脑MTL含量显着降低(p<0.05)。4、各组大鼠结肠NO含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肾囊阻滞可能通过升高胃肠动力低下动物模型体内MTL含量,加快阿托品抑制模型的胃排空、小肠推进,也可降低胃肠动力亢进动物模型体内MTL含量,减慢新斯的明亢进模型的胃排空、小肠推进,提示肾囊阻滞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对胃肠运动起到双向调节作用。2、肾囊阻滞对胃肠道正常状态氮能神经NO含量无明显影响。
二、胃肠运动疾病分类新标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肠运动疾病分类新标准(论文提纲范文)
(1)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及其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一览表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民族生态学概述 |
1.3 民族兽药概述 |
1.4 布依族兽药植物研究概况 |
1.5 腹泻和炎症的研究进展 |
1.6 转录组学概况 |
第二章 布依族地区兽药植物调查 |
2.1 调查目的 |
2.2 调查地区概况 |
2.3 研究方法 |
2.4 调查结果 |
2.5 讨论 |
2.6 小结 |
第三章 兽药植物三颗针防治仔猪腹泻的研究 |
3.1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分离及鉴定 |
3.2 三颗针浸膏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抑菌研究 |
3.3 三颗针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抑菌分子机制研究 |
第四章 兽药植物百两金防治牲畜转场应激反应的研究 |
4.1 兽药植物百两金抑菌研究 |
4.2 百两金消炎镇痛研究 |
4.3 基于转录组数据对百两金中三萜皂苷合成途径的研究 |
4.4 百两金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相关转录因子的挖掘及分析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和科研项目 |
附录 |
(2)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一节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的认识进展 |
1 罗马标准的起源及沿革 |
2 罗马Ⅳ标准的背景 |
3 罗马Ⅳ标准对功能性便秘的命名 |
4 功能性便秘与其他肠道疾病的关系 |
5 功能性便秘的定义及诊断标准 |
6 功能性便秘的治疗 |
7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节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进展 |
1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的相关性 |
2 流行病学调查 |
3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现状 |
4 功能性便秘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的病因及机制 |
5 与阿片类物质诱导的便秘鉴别 |
6 评估与干预 |
7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三节 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评估 |
1 功能性便秘疗效的评估 |
2 便秘症状评估 |
3 生活质量评估 |
4 精神心理评估 |
5 其他评估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肛肠科功能性便秘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课题来源 |
2.2 研究对象来源 |
2.3 研究对象入组 |
2.4 主要研究指标 |
2.5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排便相关指标 |
3.3 精神心理指标 |
3.4 生活质量评价 |
3.5 FC组内相关性分析 |
4 讨论 |
4.1 FC的危险因素 |
4.2 对排便相关指标认识的差异 |
4.3 肛肠科FC患者群的治疗难度 |
4.4 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 |
4.5 便秘严重程度、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
5 问题与展望 |
6 调查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功能性便秘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课题来源 |
2.2 病例来源 |
2.3 试验设计 |
2.4 受试者选择 |
2.5 治疗方案 |
2.6 观察指标及方法 |
2.7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治疗前组间比较 |
3.2 中医证候 |
3.3 每周自发排粪(SBM) |
3.4 Bristol大便性状(BSFS) |
3.5 Wexner便秘评分 |
3.6 PAC-QOL生活质量评价 |
3.7 精神心理指标 |
3.8 安全性观察指标 |
4 疗效分析 |
4.1 便秘相关指标分析 |
4.2 生活质量分析 |
4.3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4.4 精神心理状况疗效分析 |
5 讨论 |
5.1 中药玄参汤的应用 |
5.2 精神心理干预及评估 |
5.3 FC治疗方案的制订 |
6 问题与展望 |
6.1 此次研究 |
6.2 中医药科研 |
6.3 中医特色治疗方案的制定 |
6.4 精神心理干预 |
7 试验结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附录 |
附录1 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
附录2 功能性便秘气阴不足型中医证候积分表 |
综述 |
祖国医学对慢性便秘的认识 |
1 病名沿革 |
2 病因病机 |
3 中医药治疗 |
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
1 指南及共识 |
2 定义 |
3 流行病学 |
4 病因及危险因素 |
5 病理生理机制 |
6 诊断标准 |
7 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3)参苓白术散治疗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脱落标准 |
2.6 不良事件观察及处理 |
2.7 样本量估算 |
2.8 分组方法 |
2.9 治疗方案 |
2.10 观察指标 |
2.11 统计学方法 |
2.12 技术路线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胃肠功能 |
2.1 胃肠功能评分 |
2.2 胃肠道症状 |
2.3 营养状态及内环境 |
3 炎症及预后指标 |
4 安全性指标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 |
1.1 脓毒症相关性胃肠功能障碍研究现状 |
1.2 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病理机制 |
2 祖国医学对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认识 |
2.1 祖国医学对于肺与脾胃关系的认识 |
2.2 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病机特点 |
3 祖国医学在治疗肺部疾病相关性胃肠功能障碍时的处方用药特点 |
3.1 治则尤宜理气通腑,益气为先 |
3.2 组方注重顾护胃气 |
3.3 肺脾同病当培土生金 |
4 参苓白术散方义及作用机制分析 |
4.1 参苓白术散方义 |
4.2 参苓白术散改善胃肠功能的作用机制 |
5 疗效分析 |
5.1 基线比较 |
5.2 胃肠功能改善情况 |
5.3 炎症及预后改善情况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危重病人APACHEⅡ评分表 |
附录二 SOFA评分表 |
综述一 脓毒症相关性胃肠功能障碍的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脓毒症相关性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宣肺补肾养阴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P-AKT蛋白、SYN蛋白和NPY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 |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问题和展望 |
附图 |
参考文献 |
综述:慢传输型便秘产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胃肠复元法治疗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部分 |
1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西医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研究 |
1.2 定义与诊断 |
1.3 病生理机制研究 |
1.4 监测指标 |
1.5 治疗方案 |
2 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研究进展 |
2.1 中医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前言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脱落、中止标准及终点事件 |
2.5 不良事件观察 |
2.6 安全性评价 |
2.7 分组方法 |
2.8 治疗方案 |
2.9 观察指标 |
2.10 统计方法 |
2.11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同组间比较 |
2 两组间比较 |
2.1 两组基线特征对比 |
2.2 疗效比较 |
2.3 结果归纳 |
讨论 |
1 胃肠复元法 |
1.1 胃肠复元法朔源 |
1.2 脾虚综合征 |
1.3 胃肠复元法 |
1.4 胃肠复元汤 |
2 胃肠复元法对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
2.1 对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影响 |
2.2 对炎症指标的影响 |
2.3 对胃肠功能障碍评分的影响 |
2.4 对肠鸣音的影响 |
2.5 对腹围和腹腔内压的影响 |
2.6 对胃肠道黏膜的影响 |
结语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致谢 个人简历 |
(6)卒中后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躯体形式障碍 |
1.1.1 概念 |
1.1.2 流行病学及人口统计学特征 |
1.1.3 临床特征 |
1.2 躯体化障碍与躯体症状障碍 |
1.2.1 概念与诊断 |
1.2.2 临床特征 |
1.2.3 研究机制 |
1.3 卒中后精神障碍常见表现 |
1.4 卒中后躯体化症状 |
1.5 研究的意义 |
1.6 研究的目的 |
第二章 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分组 |
2.3 实验工具 |
2.4 实验方法 |
2.5 统计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卒中后躯体化症状临床特征 |
3.1.1 卒中后躯体化症状及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 |
3.1.2 躯体化12个症状的发生率 |
3.1.3 两组躯体化症状数比较 |
3.1.4 研究组12个症状相互关系 |
3.2 卒中后躯体化症状的一般统计学特征 |
3.3 卒中后躯体化症状患者影像学特征分析 |
3.4 卒中后躯体症状与MMSE评分、BI指数、HAMA评分、HAMD评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关系 |
3.5 卒中后躯体化症状与血糖、血脂、尿酸及各内分泌轴等的关系 |
3.6 卒中后躯体化症状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
3.7 躯体化症状得分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全文总结 |
5.1 研究结论 |
5.2 课题创新点 |
5.3 问题与展望 |
5.3.1 论文不足之处 |
5.3.2 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7)基于“久病血瘀、瘀毒损络”病机下化瘀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论文一 化瘀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论文二 化瘀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慢传输型便秘大鼠模型的制备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P物质及血管活性肽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四部分 化瘀通便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结肠水通道蛋白1和水通道蛋白3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一 慢传输型便秘血瘀证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传输型便秘病因病机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8)民国上海知识女性的家政生活 ——以《妇女杂志》(1915-1931)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概念界定 |
二、学术史回顾 |
三、理论方法及史料来源 |
四、思路与框架 |
五、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时代语境与《妇女杂志》 |
第一节 妇女解放运动与女性报刊的发展 |
一、新旧杂陈的时代与女性意识觉醒 |
二、近代女性报刊的发展及其特点 |
第二节 《妇女杂志》概述 |
一、创刊与宗旨内容 |
二、编者与受众分析 |
第三节 家政与《妇女杂志》中的家政栏目 |
一、家政的渊源及演变 |
二、家政在女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
三、《妇女杂志》中的家政栏目 |
小结 |
第二章 《妇女杂志》与上海知识女性的家政生活 |
第一节 统筹家事的科学化 |
一、衣食住的科学化 |
二、理财能力的培养 |
三、家庭医药的进步 |
第二节 抚育儿童的新观念 |
一、生育前:优生保育的学习 |
二、育儿经:卫生保健的注重 |
三、家庭教育:启发式教育的倡导 |
第三节 注重审美的新追求 |
一、身体内外的保养 |
二、衣着流行的风尚 |
小结 |
第三章 《妇女杂志》与新女性家政形象的构建 |
第一节 新女性家政观的构建与改良 |
一、对家庭制度和小家庭观的关注 |
二、科学家政观的形成与转变 |
第二节 《妇女杂志》与女性家政形象的塑造 |
一、各阶层对女性家政形象的态度 |
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投稿 |
三、新家政生活的现代性转向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后记 |
附件 |
(9)“瘦身汤”对营养性肥胖大鼠减肥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前言 |
1 肥胖的定义与判断标准 |
2 肥胖的类型 |
3 肥胖的发病机制 |
4 中医对肥胖的认识 |
5 肥胖的危害 |
6 肥胖的治疗 |
6.1 西医药物治疗 |
6.2 中药治疗 |
6.3 中医针灸疗法 |
6.4 外科减肥疗法 |
7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仪器 |
1.3 主要试剂 |
1.4 试剂配制 |
2 方法 |
2.1 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的建立 |
2.2 “瘦身汤”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
2.3 “瘦身汤”对高能量饲喂肥胖大鼠的治疗实验 |
2.4 “瘦身汤”对常规能量饲喂肥胖大鼠的治疗实验 |
2.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大鼠营养性肥胖模型的建立 |
2 “瘦身汤”小鼠急性毒性试验 |
3 “瘦身汤”对高能量饲喂肥胖大鼠的治疗实验 #]6 |
3.1 “瘦身汤”对高能量饲喂肥胖大鼠的作用 |
3.2 “瘦身汤”对高能量饲喂肥胖大鼠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 |
3.3 “瘦身汤”对高能量饲喂肥胖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 “瘦身汤”对常规能量饲喂肥胖大鼠的减肥实验 |
4.1 “瘦身汤”对常规能量饲喂肥胖大鼠的减肥效果 |
4.2 “瘦身汤”对常规能量饲喂肥胖大鼠血液常规指标的影响 |
4.3 “瘦身汤”对常规能量饲喂肥胖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4 “瘦身汤”对常规能量饲喂肥胖大鼠脏器系数、脂肪细胞数目、脂肪细胞面积的影响 |
讨论 |
1 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 |
2 “瘦身汤”对营养性肥胖大鼠的减肥效果 |
3 “瘦身汤”安全性评价 |
4 对于减肥机理的探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肾囊阻滞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试剂和药品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2.1.4 营养性半固体糊的制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分组 |
2.2.2 造模 |
2.2.3 实验步骤 |
2.2.4 标本的制备 |
2.2.5 测量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各组大鼠体重比较 |
3.2 各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比较 |
3.3 各组大鼠MTL含量比较 |
3.4 各组大鼠NO含量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胃肠动力异常性疾病概述 |
4.2 肾囊阻滞原理和操作方法 |
4.3 模型评价 |
4.4 肾囊阻滞对胃肠动力异常大鼠模型的影响 |
4.4.1 肾囊阻滞对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的影响 |
4.4.2 肾囊阻滞对胃肠动力异常大鼠模型MTL的影响 |
4.4.3 肾囊阻滞对胃肠动力异常大鼠模型NO的影响 |
4.5 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四、胃肠运动疾病分类新标准(论文参考文献)
- [1]布依族兽药植物传统知识及其评价[D]. 熊勇. 中央民族大学, 2020
- [2]肛肠科功能性便秘患者群身心状况、生活质量的调查及优化治疗方案的临床研究[D]. 樊文彬.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参苓白术散治疗重症肺炎所致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兰鹏.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宣肺补肾养阴汤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P-AKT蛋白、SYN蛋白和NPY的影响[D]. 罗懿凡. 川北医学院, 2019(04)
- [5]胃肠复元法治疗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石嘉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6]卒中后躯体化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D]. 陈奕雄. 南方医科大学, 2016(02)
- [7]基于“久病血瘀、瘀毒损络”病机下化瘀通便汤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陈萌.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1)
- [8]民国上海知识女性的家政生活 ——以《妇女杂志》(1915-1931)为中心[D]. 陈瑶. 上海师范大学, 2015(12)
- [9]“瘦身汤”对营养性肥胖大鼠减肥作用的研究[D]. 陆玉娜. 延边大学, 2012(02)
- [10]肾囊阻滞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的实验研究[D]. 陆希. 中南大学, 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