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历史讨论法教学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周卿[1](202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角色扮演法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角色扮演法即学习者在假设环境中按某一角色身份进行活动以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历史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即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设计一项任务,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扮演某(个)种角色,并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历史学科能力。搜索文献发现,已有有关角色扮演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在广度、系统性、实践性等方面明显欠缺,因此研究该选题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践运用价值。初中历史教学中角色扮演法的恰当运用,有助于学生从参与扮演或者观看扮演中学习历史概念与知识,体验历史情感,发挥主体作用,增强综合能力;有助于教师丰富历史教学方法,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升中学历史教师教学技能;有助于促进师生的沟通与合作。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高度重视这一教学方法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按教学的功效分,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法可以分为提趣型、强效型、拓展型、综合型四种。运用提趣型角色扮演法,关键在于选择适合的教学情境,以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要依据教学目标精心选题,设置情境;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9年修订版),全面提出初中历史课程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根据课程标准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来实施教学;要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与社会热点紧密结合的内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关注热点问题的同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明确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后,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这是提趣型角色扮演法的主要目的。运用强效型角色扮演法,关键要突出教学重点及难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使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习历史知识,着力解决重难点问题,并通过各小组的自评与互评,互相取长补短,增强教学效果。运用拓展型角色扮演法,关键要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在扮演前做充分准备,调控好时间,使学生在分析整理资料后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通过扮演活动拓展教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上述提趣型、强效型、拓展型角色扮演法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可以兼而有之,因此有了综合型角色扮演法。综合型角色扮演法的基本程序是:首先学生自主扮演,明确重点内容,对重点部分实施表演;其次教师设问,让学生在扮演角色中思考问题,以此强化教学效果;最后进行课堂检测,以此检测学生对本节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法需要做到:要从教学实际出发,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要结合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要提升课堂管理的技能,要在课后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最终促进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
李梦瑶[2](2021)在《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历史教学的教育理念日趋发展,教学方式也随之革新。图示教学法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满足课程改革的需要,得到了历史教师的认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图示教学法开始兴起。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历史图示教学法与多媒体课堂的结合更为紧密,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开来。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出发对图示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应用展开阐述。第一章围绕图示法的特点、图示的分类以及图示法的教学价值等问题,从理论层面上展开论述。第二章笔者开展了图示教学法在上海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的调查研究,分别对上海市三所初中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图示法在课堂中的使用现状、学生对图示的了解程度和态度等问题。此外,通过网络资源中的案例,分析优秀案例的亮点和问题案例的不足。第三章笔者总结出图示法要与讲述法相结合、图示与史料教学法相结合、图表要与比较相结合、善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及掌握设计图示的方法五大教学策略,并对图示法在不同环节中的应用进行分解。在教学策略分析的基础上,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对图示法走入课堂进行实践应用,为一线教师将图示法与课堂相结合提供到一定的参照和借鉴。
宋书璐[3](2021)在《图示法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图示法是一种直观的数学解题方法。它既能为“数与代数”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和视角;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数与代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还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本研究选取了K市J小学三年级426名学生和全校数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数与代数”中有关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问题解决中的六节典型性课例进行课例分析。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针对教师和学生调查研究的不同维度,综合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课例分析,主要研究运用图示法的优势以及出现的问题。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教师和学生调查研究教师和学生对图示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使用情况、看法、建议以及所关注问题分别是什么?2.课例分析运用研究图示法在“数与代数”中有关数的认识、数的运算、问题解决教学内容中的运用优势和出现的问题分别是什么?通过对以上研究内容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1.教师和学生调查研究(1)“图示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较高。(2)教师和学生都比较肯定“图示法”的功能。(3)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图示法”应该适度使用,因需使用。(4)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作图的规范性。2.课例分析运用研究第一,运用优势主要有:(1)能够帮助学生理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给予学生解题思路。(2)能够快速地找到解题的关键点,提供解题思路。(3)可以使学生掌握一种解题方法,对今后做题时有所帮助。(4)能够在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问题变得有趣生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第二,出现的问题主要有:(1)作图不规范,不用直尺画图或者画出的图大小、长度不一。(2)学生能正确画图,却无法正确说出图示法的名称。(3)个别学生不能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图。(4)画出的图单一。最后,依据调查和课例分析的结论得到的启示:(1)严格要求,重视作图的规范性。(2)适度使用,呈现图示法的多样性。(3)循序渐进,体会图示法的价值。
曹雪芬[4](2021)在《引导发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初中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性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中学阶段学科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自2001年初中历史新课改实施以来,强调初中历史教学要以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而学科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及其创新应用是完成历史学科教学任务、实现历史学科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引导发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创新丰富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具体内容,完善引导发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兴趣,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文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首先,对引导发现法的概念、特点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合理性加以解释说明;其次,对引导发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加以分析,主要包括应用的具体步骤、遵循的原则以及主要的案例设计与应用分析;最后,对引导发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加以说明,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引导发现法是可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而且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选择适合引导发现法的教学内容,注重课堂教学的实际管理,合理把握并处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发现的关系等。
廖丽萍[5](2020)在《图式法在高中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历史复习课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复习课能帮助学生把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加以概括总结,使知识结构化,更好地增强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而图式作为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征的概括,其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框架清晰和牢固的知识体系。故在历史复习课中运用图式法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复习课的目的,而且可以丰富复习课的教学方式。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某高中的问卷调查,发现复习课中存在的学生参与度不强,课堂趣味性不足和知识梳理性不够等问题。对此,可以将图式法运用于历史复习课中,用图式构建历史概念,通过标识关键变量,迁移已有概念图式和构建概念图式网络提升历史概念图式复习效果;同时,用图式疏通历史事件,利用图式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运作方式帮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图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历史事件网络,优化认知结构;此外,还可以用图式理解人物关系,激活已有图式进行人物图式迁移,搭建历史人物图式网和评价历史人物图式促进学生对人物关系的理解。可以说,将图式法运用于历史复习课中,既有利于完善学生的思维体系,也契合了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理念。
马雅娜[6](2020)在《初任中学历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定义的初任中学历史教师是指入职前三年的教师,这是一位教师成长的关键时刻,是其专业能力发展的发端期。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如今,初任教师越来越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所以,必须重视起初任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认为,历史学科具有自身独有的特点和教育功能,要求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一般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智慧,还应具备与历史学科紧密相关的专业能力。所以,对初任历史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构成进行分析。以《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为标准,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要求,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应该具备历史学专业知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这五个基本的能力要素。本文突出对初任历史教师特点的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了解初任历史教师的发展现状,发现初任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一定问题。主要表现在:历史学专业知识积淀不够、教学设计能力欠缺,教学实施中应变能力差,教学反思不到位,研究发展能力很难实现。所以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初任历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策略,旨在为促进初任历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供帮助。首先,问题的产生离不开初任历史教师自身特点的影响,要促进问题得到改善也要先从教师自身出发,这是目标实现的基础。其次,提出初任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广泛阅读、进行集体备课等方式从各个方面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工作,帮助初任历史教师实现专业能力的发展。
萧晓真[7](2020)在《中学历史教学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文化自信,落实和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是中学历史教学的根本要求和任务。本文希望设计和实施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引导中学生更加关注与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息息相关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不仅关注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和思想言行,还探索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挖掘历史人物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达到“眼里有人”和“心里有人”的教育目标。历史离不开人物,历史人物是历史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和资源,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是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和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也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反之,历史核心素养也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的追求目标。而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普遍重事轻人的现象,普遍缺少具体完整地描述历史人物、缺乏关注历史人物的内心活动和人性特点等问题,一方面揭示了实施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也客观揭示了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的局限性。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存在局限性,但笔者依然希望能够努力引导学生由关注冷冰冰的“事”转变为关注有温度的“人”及其人性,感受生动鲜活的历史,进而实现立德树育的教育宗旨。为此,笔者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历史校本课程三方面分别提出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的策略。主题课堂教学应以人带事:一是钻研课标,精选人物;二是以人带事,提炼主题;三是以事带人,联系主题;四是拓展史料,服务主题;五是以人为魂,升华主题。历史课外活动应以人见史:一是调查乡土历史人物;二是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三是举办历史人物主题展览。校本课程开发应以人激趣:积极开发历史人物主题校本课程,注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尝试“馆校合作”。此外,坚持按照真实性原则、典型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正面性原则选择和提炼历史人物主题,因课制宜地设计和实施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主题教学。根据以上策略和原则,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分别选取高中历史《鸦片战争》一课和初中历史《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进行主题教学案例分析。
杜桂银[8](2020)在《高中历史主题探究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指出2017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要求进一步改进历史课程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将教学评有机结合。然而,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材的处理缺乏凝聚力,没有鲜明的主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满堂灌”和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成为教学的常态。而当前历史课堂上出现的探究活动却表现出“流于形式”的表面热闹或者缺乏有效调控的完全放任。近年来,高考历史试题呈现主题命题的特征。所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上升到主题探究的层次。主题探究教学要想成功走进高中历史课堂,必须既要有理论性,又要有实践性,二者缺一不可。主题探究教学有丰厚的、科学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基础;历史知识内容广泛、纷繁复杂,一旦过去,就不能重复发生,但能够通过相关历史材料去推理、体验历史过程;高中学生具有探究的兴趣和能力;高中历史新课改要求学生探究学习。所以,主题探究教学走进高中历史课堂,是可行的,又是必要的。笔者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历史主题探究教学存在策略不完善的问题,高中历史教学存在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习惯被动接受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高中历史主题探究教学的设计策略、实施策略和评价策略。主题探究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改进了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获得过程中来,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弥补了传统历史讲授式课堂教学知识分散,缺乏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的不足;改善了历史课堂探究教学“流于形式”和“完全放任”的现状。
邓良芳[9](2020)在《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教学研究》文中认为历史人物是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历史的血肉。选入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知名人士,亦称杰出人物。这些人物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并以其各自的个性和活动,从不同侧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重视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讲述,是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物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与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论文通过梳理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人物的分布情况,分析得出教科书中的人物呈现的三种类型,即:以人物为中心带出事件、以事件为中心引出人物、课文辅助系统呈现人物。教科书中的人物具有人物选择的教育性、人物展示的多样性、人物描写的生动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为教师进行人物教学打下了坚实基础。而当下人物教学的现状是,教师对教科书中人物教学重视不够,致使人物教学的教学方式单一、人物形象塑造欠佳、人物评价只看结果等问题;学生在人物学习时出现缺乏人物学法指导、缺乏时空观念导致人物出现的时间混淆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削弱了教科书中的人物教学所承载的特殊育人功能。因此,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教学,要认识到教科书中人物教学的重要作用;要坚持教育性、客观性、趣味性、典型性原则;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分析和评价人物;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挖掘人物教学的内涵,注重人物讲述的细节,引导学生深刻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从而实现人物教学的培育家国情怀素养目标。
林安军[10](2020)在《讲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讲述法是指教师用口头语言进行讲述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知识传递效率高、教师课堂把控强等优点。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讲述法在当下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着作用大、地位低的异常现象。通过调查问卷得知,讲述法是初中历史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但在运用讲述法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教师想讲不敢讲、该讲不会讲的矛盾,以及学生想讲不能讲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讲述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以实现讲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正常使用。实施策略包括如下五点:一是对知识进行分类,依据知识类型选择正确的讲述方法;二是在讲述法教学中结合学生的“讲”进行问题引导,通过创设情景来“重建”历史,同时辅以历史教师的问题引导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的理解与思考,从而加强讲述法教学的启发性;三是通过提升历史教师的讲述技巧,将冰冷的历史知识讲出深度、讲出温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讲述法教学下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问题;四是将讲述法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既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优势,也要避免“机灌”问题的出现。同时,历史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注重史料的价值,将教师情感融入于讲述法教学中,从而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
二、对历史讨论法教学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历史讨论法教学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初中历史教学中角色扮演法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1.关于角色扮演法及其教学的研究 |
2.关于角色扮演方法、策略的研究 |
3.角色扮演法作用、特点的研究 |
(三)研究意义 |
1.理论价值 |
2.现实价值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案例分析法 |
一、角色扮演法 |
(一)角色扮演法的概念 |
(二)角色扮演法的特点 |
1.活动过程的互动性 |
2.师生交往的民主性 |
3.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
(三)角色扮演法的运用价值 |
1.教师素养与教学层面的运用价值 |
2.学生学习层面的运用价值 |
(四)角色扮演法的操作程序 |
1.准备阶段 |
2.实施阶段 |
3.总结阶段 |
二、角色扮演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一)提趣型角色扮演法的运用 |
1.提趣型角色扮演法的概念及运用目的 |
2.运用提趣型角色扮演法的内容选择及教学设计 |
3.提趣型角色扮演法的教学实践 |
4.案例及其必要的说明 |
(二)强效型角色扮演法的运用 |
1.强效型角色扮演法的概念及运用目的 |
2.运用强效型角色扮演法的内容选择及教学设计 |
3.运用强效型角色扮演法的教学评价 |
4.案例及其必要说明 |
(三)拓展型角色扮演法的运用 |
1.拓展型角色扮演法的概念及目的 |
2.运用拓展型角色扮演法的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设计 |
3.运用拓展型角色扮演法的教学实践 |
4.案例及其必要说明 |
(四)综合型角色扮演法的运用 |
1.综合型角色扮演法的概念及运用目的 |
2.运用综合型角色扮演法的教学内容选择及教学设计 |
3.运用综合型角色扮演法的教学实践及教学评价 |
4.案例及必要说明 |
三、角色扮演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
(一)选取内容要切当 |
1.选取抽象知识点 |
2.选取教学重难点 |
3.选取易混淆知识点 |
4.选取情感体验类知识 |
(二)注意与其他方法的结合 |
1.与讲授法结合 |
2.与讨论法结合 |
3.与演示法结合 |
(三)注意课堂管理与教学评价 |
1.加强课堂管理、构建高效课堂 |
2.注重教学评价、提升教学实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理论依据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五、研究思路、方法 |
第一章 图示教学法及其价值 |
第一节 图示的分类及图示法的特点 |
第二节 图示法的教学价值 |
第二章 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现状调查研究 |
第一节 图示在统编版教科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 |
第二节 问卷调查所反映的图示法的运用现状 |
第三节 网络资源中图示法的运用 |
第三章 图示教学法的运用策略与实践 |
第一节 图示法的教学策略 |
第二节 图示法的实践和应用 |
第三节 基于图示法的教学设计:以《辛亥革命》为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调查问卷 |
致谢 |
(3)图示法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标注重小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培养 |
1.1.2 “数与代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
1.1.3 问题解决在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地位 |
1.1.4 图示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图示法的内涵研究 |
2.2 图示法的分类研究 |
2.3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的理论研究 |
2.3.1 小学数学“数与代数”课程内容的教育价值 |
2.3.2 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 |
2.3.3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策略 |
2.4 图示法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2.4.1 有关线段图的应用研究 |
2.4.2 有关示意图的应用研究 |
2.4.3 有关矩形面积图的应用研究 |
2.4.4 有关实物图的应用研究 |
2.4.5 有关点子图的应用研究 |
2.5 文献述评 |
第3章 图示法的概述 |
3.1 图示法 |
3.2 图示法的理论基础 |
3.2.1 斯佩里左右脑分工理论 |
3.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2.3 认知心理学表征理论 |
3.3 图示法的分类 |
3.3.1 实物图 |
3.3.2 示意图 |
3.3.3 线段图 |
3.3.4 矩形面积图 |
3.3.5 点子图 |
3.4 图示法的功能 |
3.4.1 图示法是通向数学抽象性与儿童思维形象性的桥梁 |
3.4.2 图示法是提供儿童进行数学推理的直观支撑工具 |
3.4.3 图示法是数学建模的手段和模型的表征形式 |
3.4.4 图示法是数形结合思想方法不可或缺的工具 |
3.4.5 图示法是启迪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方式 |
第4章 图示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3.1 文献分析法 |
4.3.2 问卷调查法 |
4.3.3 案例分析法 |
4.4 调查问卷设计与说明 |
4.4.1 教师调查问卷设计 |
4.4.2 学生调查问卷设计 |
4.5 教师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4.5.1 教师对“图示法”的了解情况 |
4.5.2 教师对“图示法”的使用情况 |
4.5.3 “图示法”的适用范围 |
4.5.4 “图示法”的使用方式 |
4.5.5 “图示法”的呈现方式 |
4.5.6 教师使用“图示法”关注的问题 |
4.6 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
4.6.1 学生对“画图”方法的接触 |
4.6.2 学生对“画图”方法的使用情况 |
4.6.3 学生将“画图”方法引入“数与代数”教学的看法 |
4.6.4 学生对小学数学“数与代数”领域选用“画图”方法的建议 |
4.6.5 “数与代数”领域教学中使用“画图”方法的优点 |
4.6.6 学生运用“画图”方法的反馈 |
第5章 图示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课例分析 |
5.1 图示法在数的认识教学中的课例分析 |
5.1.1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 |
5.1.2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课例 |
5.2 图示法在数的运算教学中的课例分析 |
5.2.1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学课例 |
5.2.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课例 |
5.3 图示法在问题解决教学中的课例分析 |
5.3.1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教学课例 |
5.3.2 归一问题教学课例 |
5.4 课例综合分析 |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图示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 B 图示法在”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学生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4)引导发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原因 |
(二)选题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现状 |
2.国内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 |
一、引导发现法概述 |
(一)引导发现法的概念界定 |
1.引导发现法的提出 |
2.引导发现法的含义 |
3.引导发现法与发现法的区别 |
(二)引导发现法的教学特点 |
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
2.教学过程的严密划分与组织 |
3.教师引导与学生发现的紧密结合 |
(三)引导发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
1.符合新课标对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 |
2.契合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具有的特点 |
3.满足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发展需要 |
二、引导发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
(一)应用步骤 |
1.创设教学情境 |
2.引导探究发现 |
3.答疑解决问题 |
4.巩固应用知识 |
5.总结评价反思 |
(二)应用原则 |
1.最近发展区原则 |
2.循序渐进原则 |
3.灵活调控原则 |
(三)案例设计与应用分析 |
1.教学设计 |
2.教学实践 |
3.教学反思 |
三、引导发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合理 |
1.问题说明 |
2.解决建议 |
(二)忽视课堂教学的管理 |
1.问题说明 |
2.解决建议 |
(三)引导发现与接受学习的配合不当 |
1.问题说明 |
2.解决建议 |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把握存在偏差 |
1.问题说明 |
2.解决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图式法在高中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一、图式的涵义 |
二、图式的类型及特点 |
三、高中历史复习课的特点 |
第二章 高中历史复习课中运用图式法的现状分析 |
一、调查结果统计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三、高中历史复习课中运用图式法的必要性 |
第三章 高中历史复习课中运用图式法的教学策略 |
一、用图式构建历史概念 |
二、用图式疏通历史事件 |
三、用图式理解人物关系 |
第四章 高中历史复习课中运用图式法的案例与效果分析 |
一、教学案例 |
二、成效分析 |
三、问题与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调查问卷 |
附录2 2017年-2019年浙江省和浙江省XX中学的本科第一段分数上线率 |
附录3 学生作品 |
致谢 |
(6)初任中学历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一) 选题缘由 |
(二) 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 初任历史教师 |
(二)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 |
一、初任中学历史教师专业能力构成 |
(一) 中学历史教师专业能力的构成依据 |
1、《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 |
2、历史课程的设置 |
3、历史教师的责任与义务 |
(二) 初任中学历史教师专业能力构成的基本要素 |
1、历史学专业能力 |
2、教学设计能力 |
3、教学实施能力 |
4、教学评价能力 |
5、反思与发展能力 |
二、初任中学历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现状 |
(一) 问卷调查中的整体状态 |
1、调查对象 |
2、初任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3、非初任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
(二) 访谈式个案研究 |
1、被访者一:C老师 |
2、被访者二:H老师 |
3、被访者三:A老师 |
(三) 现状综合分析 |
1、初任历史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 |
2、初任中学历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
3、初任中学历史教师专业能力的现状及发展 |
三、初任中学历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策略 |
(一) 认识:树立坚定的教育信念 |
1、正确认识历史教师这一职业 |
2、制定历史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 |
3、具有自主发展教师专业能力的意识 |
(二) 践行:从行动中提升自我 |
1、认真研读相关书籍,加强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的结合 |
2、进行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
3、加强交流,提高教学实施能力 |
4、进行课堂观察,提高教学评价能力 |
5、注重积累,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
(三) 磨砺: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升 |
1、教学与研究并重,培养历史教学研究意识 |
2、进行历史教育教学写作,提高教师研究发展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初任中学历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问卷调查 |
附录2:中学历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访谈提纲 |
致谢 |
(7)中学历史教学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概念界定 |
1.历史人物 |
2.主题教学 |
3.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 |
(三)研究综述 |
1.历史人物教学 |
2.历史学科主题教学 |
3.中学历史教学中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一、历史人物与历史教学、历史主题教学的关系 |
(一)历史人物与中学历史教学之间的关系 |
1.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地位 |
2.历史人物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 |
(二)历史人物与历史主题教学的关系 |
1.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主题教学的可行性 |
2.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主题教学的必要性 |
(三)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主题教学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
1.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主题教学是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
2.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主题教学的追求目标 |
二、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调查 |
(一)教师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1.基本情况调查 |
2.历史人物教学情况调查 |
3.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情况调查 |
(二)教师的访谈与分析 |
(三)学生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1.基本情况调查 |
2.学习兴趣调查 |
(四)学生的访谈与分析 |
三、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策略与原则 |
(一)主题课堂教学应以人带事 |
1.钻研课标,精选人物 |
2.以人带事,提炼主题 |
3.以事带人,联系主题 |
4.拓展史料,服务主题 |
5.以人为魂,升华主题 |
(二)历史课外活动应以人见史 |
1.调查乡土历史人物 |
2.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 |
3.举办历史人物主题展览 |
(三)校本课程开发应以人激趣 |
(四)选择历史人物主题的原则 |
1.真实性原则 |
2.典型性原则 |
3.多样性原则 |
4.正面性原则 |
四、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案例分析 |
(一)《鸦片战争》一课的案例分析 |
1.教学目标 |
2.教学过程 |
3.教学反思 |
(二)《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的案例分析 |
1.教学目标 |
2.教学过程 |
3.教学反思 |
结语 |
附录1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教师问卷调查 |
附录2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学生问卷调查 |
附录4 以历史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学生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高中历史主题探究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s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理论与可行性分析 |
一、相关理论基础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可行性分析 |
第二章 主题探究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学生问卷调查 |
二、教师访谈 |
三、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三章 主题探究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教学设计策略 |
二、课堂教学策略 |
三、教学评价策略 |
第四章 主题探究教学的运用探索 |
一、在新课教学中的运用——以《辛亥革命》为例 |
二、在专题复习中的运用——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为例 |
第五章 主题探究教学的实践效果 |
一、成效分析 |
二、实践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高中生历史学习状况调查表 |
附录 2 高中历史主题探究教学运用现状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3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
附录 4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
致谢 |
(9)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起和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 创新之处 |
2 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叙述分析 |
2.1 教科书中的人物分布情况 |
2.2 教科书中的人物呈现特点 |
3 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教学现状 |
3.1 教科书中人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
3.2 教科书中人物学习出现的问题 |
4 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人物教学的策略 |
4.1 认识教科书中人物教学的重要作用 |
4.2 明确教科书中人物教学的基本原则 |
4.3 掌握教科书中人物教学的主要方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讲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研究综述 |
1.3 理论基础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2 讲述法概述 |
2.1 讲述法的概念及分类 |
2.2 讲述法的优势及局限 |
3 讲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
3.1 讲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问卷调查 |
3.2 讲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
3.3 讲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运用中的不足 |
4 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讲述法的基本策略 |
4.1 依据知识类型合理选择讲述方法 |
4.2 注意讲述法教学中的问题引导 |
4.3 提升教师的讲述技巧 |
4.4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讲述法教学 |
5 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讲述法应注意的问题 |
5.1 更新教学理念 |
5.2 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 |
5.3 重视史料在讲述法教学中的价值 |
5.4 注重教师情感在讲述法教学中的渗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对历史讨论法教学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初中历史教学中角色扮演法应用研究[D]. 周卿.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李梦瑶.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图示法在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宋书璐.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引导发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D]. 曹雪芬.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5]图式法在高中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研究[D]. 廖丽萍.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6)
- [6]初任中学历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研究[D]. 马雅娜.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7]中学历史教学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教学研究[D]. 萧晓真.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8]高中历史主题探究教学策略研究[D]. 杜桂银. 杭州师范大学, 2020(02)
- [9]初中统编《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教学研究[D]. 邓良芳.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10]讲述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林安军.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