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质监工作的丰收年(论文文献综述)
刘洪瑞[1](2020)在《西南民族地区市场监管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及对策研究 ——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李娟[2](2019)在《万里援疆家国情——福建省第七批援疆指挥部援助昌吉州纪实》文中研究说明题引在幅员辽阔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天撒珠串般地镶嵌着一片集山地、草原、森林、平原、大漠为一体的宝地。这片宝地上,雪山巍峨,森林茂密,水丰草绿,禾菽弥望、葡园千亩,棉海辽远。这片宝地,春夏之时呈现南国秀丽山水的温婉,秋冬之际彰显粗犷雄浑壮美的北国景致。这就是被誉为"乌鲁木齐后花
王柯[3](2019)在《基于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进入“智能时代”。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市场规模庞大,农业收入占国家总体收入的很大比重。在当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加大力度对“三农”问题的支持,进一步推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而实际上,企业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前期投入大、成本高导致无法推广,这些问题阻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本文在在理论分析、国际比较与借鉴(所涉及的主要包括欧盟、美国和日本)、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服务体系,提出了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意见。通过研究追溯系统构建相关技术,提出系统构建所遵循的原则。针对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在适用范围、追溯精度、追溯成本等现状,从多个层面综合分析了我国当前农产品质量追溯的现象,列出了“成果”和“短板”,同时提出了解决短板的方法。创造性的将新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服务与供给侧对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创新发展。本文将云服务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引入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中,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系统,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本文的主要创新点:(1)在研究相关理论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供给侧改革理论与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相联系,指出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体系的建设方案(2)采用云计算技术构建了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系统。本文研究的是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发展的新尝试,丰富和发展了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的产业内容,有助于推进农产品服务标准化这一领域的发展。
吴昊[4](2019)在《县域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研究 ——以增城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舌尖上的安全”,“吃的放心”成为民生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前些年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苏丹红”、“三聚氰胺”、“皮革奶”、“避孕蟹”等等,将食品安全推上了风口浪尖,2015年10月1日,号称“史上最严”的《食品安全法》出台实施,对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用农产品作为食品的主要组成部分,更加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效果更加关乎民生、关乎社会和谐。作为广州市最大的食用农产品生产区之一,增城区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一直受到广州市政府、广州市媒体、广州市民,乃至中央媒体的高度关注,增城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部门承担着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职责,承载着农产品生产环节“吃得放心”的使命。但监管部门也面临着监管能力不足、对小散种养殖户监管不到位等导致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这是我国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总体问题的地方化、具体化,也是全国很多地方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的,不是孤立的个案。所以,通过研究增城区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的对策,给我国其他地区的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一些借鉴。本文以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为例,并据此找到更加有效的监管方法,提升监管效能。论文由五章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和支撑理论等。第二章是增城区农业发展概况、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和监测现状分析,并对增城区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简要评述。第三章是增城区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从监管层宣传效能不足、监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是对国内外其他地区,如日本、台湾、商洛等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经验的分析,从而对增城区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带来启示。第五章是解决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认为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快推进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及村居监管人员的补充及完善;二是完善监管和检测体系建设,包括实现监管和检测自动化、社会化,引入社会服务,强化检测、监管力度和覆盖率;三是加强宣传引导,更新种养和购买观念,积极推进生态绿色种养殖。最后概括和提炼本文的研究结论,包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及研究的不足。
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5](2018)在《深化协同 强化监督 优化服务 全力打造诚信计量示范社区》文中提出机构改革三年来,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创建工作为契机,着力推进建立健全"政府推动、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诚信计量工作机制,辖区内商业计量环境、计量监管水平和居民计量意识都有了明显提升。2017年,是徐汇区推进诚信计量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的丰收年。2月,湖南路街道以高分通过了上海市质监局组织的"上海市诚信计量示范社区"验收;10月,长桥街道以各项
华欣怡[6](2017)在《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央储备粮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国内粮食市场运行矛盾复杂,旧问题还未解决,新问题频发,打赢粮食去库存的攻坚战任重道远。与此同时,部分中储粮高层利用陈粮原地“空转”,套取巨额补贴,2011年河南挖出110名官仓“硕鼠”。贪腐问题频发不仅损害了农民利益,更损害了国家利益,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还是由于中储粮监管机制薄弱。因此,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江西省中央储备粮监管机制的实地调研,从管理学的角度去探究江西省中储粮监管机制存在问题,给予全国中央储备粮监管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通过对江西省中央储备粮监管问题的博弈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通过HM模型分析可得,中储粮公司更愿意执行盈利更高的商业性任务。要解决现阶段中储粮的许多腐败问题,就要将中储粮政策性收粮与商业性收粮两种工作剥离开来;要真正实现剥离,就要加强地方政府、地方粮食局、农发行、审计局的多方监管,多管齐下,依法严控,从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2.通过小偷—警察模型分析可得:惩罚概率与企业违规概率成反比,惩处力度越大,代储企业越不敢违规。因此要加大分公司对于承储企业的监管力度。3.通过中储粮江西分公司与承储企业合谋博弈模型分析可得:分公司与其关联企业合谋概率与惩罚力度成反比,其在总公司惩处力度大的时候越不敢合谋违规。2和3的博弈结果都说明了:违规处罚力度越重,分公司违规成本增大,其就不敢违规,也不敢和其他代储企业合谋。因此要使中储粮监管制度进一步规范化,必须建立完备的内外监管体系,推进信息化监管进程,加大惩罚力度给予其震慑。根据如今现实状况看,中储粮仍维持两线经营,故分立账户,加强外部多元化、多维度、多方位监管很重要。4.通过对江西省中储粮相关公司的实地调研和比较分析,我国粮食行政部门对中储粮监管力量不足,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健全。因此,我们要完善中储粮内部管理机制,增强外部行政部门监管力量,健全相应的粮食管理法律法规,从而解决中储粮因为监管机制薄弱导致我国粮食不安全的隐患。
何明,黄竞[7](2017)在《地标品牌效应 “土货”身价倍增》文中研究说明2016年,广西"省尾"西林县的沙糖桔又迎来一个丰收年。农产品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丰收的同时价格也会下跌,形成增产不增收、"价贱伤农"的怪圈。但对于西林的沙糖桔,情况却不是这样。种植户韦旺祝说:"自从我们的沙糖桔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人家都是冲着这个标志而来。有了这个标志,等于给我们的桔子做了一个终身广告。这几年我们的桔子供不应求,有多少销多少。"
杨柳[8](2015)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政府、学者和行业对食品安全问题广泛关注,民众对食品安全状况有不同程度的担忧。《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进行的“中国综合小康指数”调查发现,2012年到2014年,最受社会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中食品安全连续三年位居榜首,超过了腐败问题、物价、房价、收入分配改革等社会热点。民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担忧是经济社会发展后民众对高品质、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与我国该时期食品安全水平较低风险较高的尖锐矛盾的集中体现。当前,食品安全已经不再仅仅是食品卫生和质量问题,也不是消费者健康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和政治问题。尤其是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各种潜在的社会矛盾容易被激化的时期,食品安全有可能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导火索。因此,在社会的关注和民众的期望下,食品安全已经成对政府执政能力、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水平的重大考验,是关系和影响到社会和谐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安全食品是被生产出来的,而不是监管出来的”。然而,纵观世界,各国政府无不把监管食品安全,防范食品安全风险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政府也极为重视食品安全,已经在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监管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保障食品安全所作出的贡献不容忽视。然而,没有绝对的食品安全。即使在经济发展水平高、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食品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例如英国的疯牛病和牛肉掺假马肉、日本的校园“诺如”病毒引发食物中毒、美国的食品微生物污染等。然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仍然说明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完善,亟需改革和健全。那么,认清现状,厘清健全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所面临的困境和难题,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彻底杜绝影响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是当前亟需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解决的重大问题。这也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重点所在。要解决上述重大问题,那么就需要解决如下问题: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如何?主要困境是什么?如何解决?国外在食品安全监管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沿着上述思路,本论文共分为九个章节。(1)第一章:导论。本章回顾、梳理和评述了国内外对食品安全和食品安全监管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重点和难点、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等。(2)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本章对食品、食品数量安全、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等主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结合历史进程,确定了食品安全概念的内涵。然后,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政府监管食品安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失灵,为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并将消费者、生产者和行业协会等纳入到一起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3)第三章: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本章以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为逻辑起点,分析了食品安全风险的主要来源,并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理论框架,并分析了影响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4)第四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困境。本章梳理了自建国以来食品安全监管法律的历史沿革,归纳了当前监管法律的构成体系。并结合实际分析和研究了当前的监管法律体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5)第五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困境。本章首先从历史角度梳理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变革过程,分析了当前分段监管体制向集中统一监管体制转折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分析了影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因素。(6)第六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困境。本章以食品安全标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三个全国性、基础性的制度为例,分析和研究监管制度所面临的主要困境。(7)第七章: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困境。本章首先分析了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必要性,研究了社会共治的运行机制以及各个主体的职能,并分析了当前社会共治存在的主要问题。(8)第八章: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考察。本章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案例,系统回顾三个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制度的变迁和监管机构的沿革,同时对美国、欧盟和日本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归纳。(9)第九章:政策建议。在前述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健全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若干建议。
陈政高[9](2012)在《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2日在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文中提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一、2011年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又一个丰收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辽宁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周杰,陈铁[10](2011)在《春暖老区港口村》文中研究指明“走进老区,服务三农。”3月11日,一队大客车和满载化肥的货车穿过薄雾,行驶在高低起伏的乡村公路上,武汉市质监局的百名干部来到了革命老区——黄陂区蔡店乡港口村。 今年年初,湖北省和武汉市组织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要求做到“两个全覆盖”,即
二、质监工作的丰收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质监工作的丰收年(论文提纲范文)
(2)万里援疆家国情——福建省第七批援疆指挥部援助昌吉州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题引 |
第一章开局之年 |
1.身未动,心已远 |
2.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3.心语声声诵援疆 |
第二章福地之约 |
4.比较优势 |
5.思路决定出路 |
6.福地之约 |
第三章二十里店村的春晚 |
7.要致富先修路 |
8.坐拥馕坑唱馕歌 |
9.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
10.二十里店村的春晚 |
第四章玛纳斯碧玉璀璨葡酒香 |
12.碧玉之都 |
13.破壁突围 |
14.葡酒之乡 |
15.初心如磐 |
第五章““奇台礼物” |
16.奇台面粉 |
17.电商梦 |
18.奇台礼物 |
第六章南菇北移百果香 |
19.谋定而后动 |
20.致富梦 |
21.菇菌朵壮百果香 |
第七章情暖木垒河 |
2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
23.情暖木垒河 |
24.“木垒联盟” |
第八章洒满阳光的校园 |
25.诗和远方 |
26.师者为师 |
第九章组团的战士援疆的兵 |
27.组团而战 |
28.起死回生之手,安民济世之心 |
29.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
第十章真情像草原一样宽阔 |
30.解一人困,解全家贫 |
31.““圆梦行动” |
32.圆梦行动,福建在行动 |
第十一章书生报国手中笔 |
33.初心能抵日月长 |
34.责任 |
尾声向祖国报告向福建报告 |
(3)基于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1.3.4 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技术标准 |
2.1 概念定义 |
2.1.1 农产品和农产品质量追溯 |
2.1.2 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体系 |
2.1.3 云服务和农业大数据 |
2.2 理论基础 |
2.2.1 供给侧改革理论 |
2.2.2 信息资源规划理论 |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3 标准规范与常用技术 |
2.3.1 标准规范 |
2.3.2 常用技术 |
第3章 我国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的发展现状 |
3.1 监管模式 |
3.1.1 传统的农产品质量监管模式 |
3.1.2 农产品质量监管的云服务模式 |
3.2 取得的成就 |
3.2.1 主管机构的建设 |
3.2.2 标准体系的建设 |
3.2.3 基础设施的建设 |
3.3 存在的问题 |
3.3.1 法律规范“定向”的短板 |
3.3.2 关键节点“定位”的短板 |
3.3.3 人才技术“定用”的短板 |
3.3.4 支撑门槛“定限”的短板 |
3.4 解决的方法 |
第4章 供给侧改革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分析 |
4.1 供给侧改革的农业“大数据”内容 |
4.1.1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需求 |
4.1.2 农业大数据处理 |
4.1.3 政策支持 |
4.1.4 流程管理 |
4.1.5 安全策略 |
4.2 系统分析 |
4.2.1 可行性分析 |
4.2.2 系统需求分析 |
4.2.3 设计思路分析 |
4.2.4 数据功能分析 |
4.2.5 标准体系分析 |
第五章 供给侧改革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构建 |
5.1 系统设计 |
5.1.1 总体思路 |
5.1.2 构建目标 |
5.1.3 设计原则 |
5.1.4 相关要求 |
5.2 系统结构 |
5.2.1 总体构架 |
5.2.2 网络拓补 |
5.2.3 功能模块 |
5.2.4 追溯过程 |
5.2.5 数据库设计 |
5.2.6 追溯码设计 |
5.3 系统实现 |
5.3.1 系统程序实现 |
5.3.2 系统登录模块 |
5.3.3 企业端功能实现 |
5.3.4 监控端功能实现 |
5.3.5 公众端功能实现 |
5.4 推广应用 |
5.4.1 完善顶层设计并构建合理区域格局 |
5.4.2 扩大农产品溯源种类满足市场需求 |
5.4.3 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
5.4.4 增强消费信心强化社会各界监督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县域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研究 ——以增城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关于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研究 |
1.3.2 国内关于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基本概念和支撑理论 |
1.5.1 基本概念 |
1.5.2 支撑理论 |
1.6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现状 |
2.1 增城区农业发展概况 |
2.2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的现状分析 |
2.2.1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体系建设概况 |
2.2.2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测概况 |
2.3 增城区生产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
2.3.1 宣传效能有限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足 |
2.3.2 制度建设滞后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 |
2.3.3 引导力度不够导致品牌创建和规模化发展迟缓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审视 |
3.1 增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效能不足的原因分析 |
3.1.1 利润率低和人员结构复杂导致宣传效能不足 |
3.1.2 问责机制执行机械导致宣传效能不足 |
3.1.3 救济机制不完善导致宣传效能不足 |
3.2 增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完善原因分析 |
3.2.1 监管力量薄弱制约了监管体系建设 |
3.2.2 任务式检测和经费待遇影响了监管体系建设 |
3.2.3 溯源成本高企影响了监管体系建设 |
3.3 增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规模化品牌化不强的原因分析 |
3.3.1 硬软件不完善造成农产品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 |
3.3.2 利润和土地问题造成农产品品牌创建滞后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国内外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分析借鉴 |
4.1 日本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做法 |
4.2 台湾地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做法 |
4.3 商洛地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做法 |
4.4 国内外的管理经验对增城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的启示 |
4.4.1 加强宣传引导,推进“三品一标”认证机制 |
4.4.2 引导民间组织制度化,发挥行业内部自律作用 |
4.4.3 及时信息披露,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改善增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
5.1 完善县域层面的监管体系建设 |
5.1.1 完善监管力量 |
5.1.2 完善监管制度 |
5.2 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溯源体系 |
5.2.1 引入社会化保障的检测机制 |
5.2.2 推进检测自动化系统建设 |
5.2.3 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完善溯源体系 |
5.2.4 简化程序,真正落实产地准出制度 |
5.3 引导推进生态绿色种养殖 |
5.3.1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种养殖 |
5.3.2 制定完善投入品使用标准 |
5.3.3 推进农药残留减量计划 |
5.3.4 加强宣传引导,更新种养观念 |
5.3.5 有效推进品牌创建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深化协同 强化监督 优化服务 全力打造诚信计量示范社区(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化协同抓创建, 努力形成社会共治格局 |
二、强化监管促创建, 着力夯实创建工作基础 |
三、优化服务助创建, 有力提升创建辐射效应 |
(6)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央储备粮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2.3 研究述评 |
1.3 本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研究创新与不足 |
2 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央储备粮监管的理论分析 |
2.1 理论依据 |
2.2 粮食安全和粮食储备的定义 |
2.2.1 粮食安全的定义 |
2.2.2 粮食储备的概念与构成 |
2.2.3 粮食安全储备水平 |
2.3 粮食储备与粮食安全的关系 |
2.3.1 粮食储备在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
2.3.2 总供求旳基本平衡 |
2.3.3 粮食储备通过择机吞吐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2.4 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储粮调控目标体系分析 |
2.4.1 中储粮的作用 |
2.4.2 中储粮的本质 |
2.4.3 中储粮调控目标的总体分析 |
2.4.4 中储粮调控目标的具体分析 |
2.4.5 中储粮服务于粮食安全 |
3 我国中央储备粮管理现状的一般分析 |
3.1 中储粮垂直管理制度 |
3.1.1 管理主体与资金来源 |
3.1.2 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
3.1.3 组织构架与管理职责 |
3.1.4 中储粮仓库管理机制 |
3.1.5 储备粮轮换与代储机制 |
3.1.6 储备粮托市收购管理机制 |
3.2 中央储备粮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
4 江西省中央储备粮监管现实的调查分析 |
4.1 江西省中央储备粮调研过程基本说明 |
4.1.1 调研对象与样本选择的原因 |
4.1.2 调研过程及数据来源 |
4.2 中储粮江西分公司的总体概况 |
4.2.1 基本情况 |
4.2.2 组织机构 |
4.2.3 内部管理工作进展情况 |
4.3 江西省中央储备粮监管工作基本运行 |
4.3.1 制定监管工作配套制度 |
4.3.2 初步建立粮食库存监管体系 |
4.3.3 开展粮食库存专项检查 |
4.3.4 改进完善粮食库存监管手段 |
4.3.5 依法查处粮食库存违法案件 |
5 粮食安全视角下江西省中储粮监管问题的博弈分析 |
5.1 江西省中储粮内部监管的问题 |
5.1.1 政策性储备和商业性经营混合 |
5.1.2 政策性粮食储备出库难 |
5.1.3 托市收购“转圈粮”频发 |
5.1.4 内部监管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
5.2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监管力量不足 |
5.2.1 监管机构尚不健全 |
5.2.2 专职监管人员不足 |
5.2.3 案件查办力度较小 |
5.2.4 监管力量薄弱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
5.3 中央储备粮政策法规有待完善 |
5.3.1 江西省粮食储备规章制度不健全 |
5.3.2 部分法规政策时效性不强 |
5.3.3 没有赋予粮食行政部门实际处罚权 |
5.3.4 不健全的法律法规难以保障粮食市场安全 |
6 落实中央储备粮监管工作的措施 |
6.1 规范中储粮企业内部监管制度 |
6.1.1 剥离混合性业务,保障粮食安全 |
6.1.2 加强内外监管,推进信息化进程 |
6.1.3 控制关键业务点,试行全面预算监控 |
6.2 加强粮食行政部门监督意识 |
6.2.1 合理规划中储粮监管机构 |
6.2.2 加强中储粮监管工作队伍建设 |
6.2.3 认真做好涉粮案件的查办工作 |
6.3 健全中储粮政策法规体系 |
6.3.1 完善中储粮运行与管理政策 |
6.3.2 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 |
6.3.3 赋予地方政府实际处罚权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
1.4.1 研究重点 |
1.4.2 研究难点 |
1.4.3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5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
1.5.1 不足之处 |
1.5.2 未来展望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食品数量安全 |
2.1.2 食品卫生 |
2.1.3 食品安全 |
2.1.4 食品安全监管 |
2.2 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与食品安全 |
2.2.2 公共物品与食品安全 |
2.2.3 外部效应与食品安全 |
2.2.4 政府监管的溢出效应 |
2.3 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失灵 |
2.3.1 政府被利益集团俘获 |
2.3.2 政府的规制政策失灵 |
3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现实基础 |
3.1 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 |
3.1.1 食品安全形势平稳可控 |
3.1.2 食品安全担忧仍然严重 |
3.1.3 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
3.2 我国食品安全风险来源 |
3.2.1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 |
3.2.2 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 |
3.2.3 违法生产造成的食品安全风险 |
3.3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构成 |
3.3.1 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
3.3.2 高效协调的政府监管体制 |
3.3.3 科学合理的监管制度体系 |
3.3.4 共同参与的社会共治体系 |
3.4 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影响因素 |
3.4.1 食品安全风险认知度不高 |
3.4.2 政府重视经济轻社会事业 |
3.4.3 忽视食品安全监管社会性 |
3.4.4 忽视食品安全监管专业性 |
4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困境 |
4.1 食品安全法律的沿革 |
4.1.1 食品卫生法规阶段 |
4.1.2 食品卫生法律阶段 |
4.1.3 食品安全法律阶段 |
4.2 当前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构成 |
4.2.1 法律体系的总体框架 |
4.2.2 法律体系的主要组成 |
4.3 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建设困境 |
4.3.1 法律规定间协调性差 |
4.3.2 法律体系内容不完备 |
4.3.3 惩罚力度威慑力不够 |
4.3.4 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 |
4.3.5 适应性和操作性差 |
4.3.6 法的层次比较低 |
5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困境 |
5.1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沿革 |
5.1.1 卫生部门负责的集中监管体制 |
5.1.2 生主导多部检验的集中体制 |
5.1.3 多部门共同监管分段监管体制 |
5.1.4 分段监管体制向统一监管过渡 |
5.2 当前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特殊性 |
5.2.1 分段监管体制仍然存在 |
5.2.2 统一监管体制正在建立 |
5.3 当前监管体制的建设困境 |
5.3.1 转折期存在监管空档 |
5.3.2 新的食药局面临挑战 |
5.3.3 新体制仍有分段特征 |
5.3.4 部门间职责仍未理顺 |
5.3.5 跨地域监管不合理 |
6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制度困境 |
6.1 食品安全标准制度 |
6.1.1 食品安全标准 |
6.1.2 标准制度建设困境 |
6.2 市场准入制度 |
6.2.1 市场准入制度 |
6.2.2 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
6.2.3 市场准入制度困境 |
6.3 风险评估制度 |
6.3.1 风险评估制度 |
6.3.2 风险评估制度困境 |
7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社会困境 |
7.1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必要性 |
7.1.1 社会问题需要社会解决 |
7.1.2 社会共治降低监管成本 |
7.2 社会共治运行机制与主体功能 |
7.2.1 社会共治的运行机制 |
7.2.2 社会共治主体的功能 |
7.3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困境 |
7.3.1 消费者风险认知低 |
7.3.2 生产者责任意识差 |
7.3.3 行业自律意识不强 |
7.3.4 新闻媒体理性不足 |
7.3.5 中介组织发展滞后 |
8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考察 |
8.1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 |
8.1.1 监管法律 |
8.1.2 监管机构 |
8.1.3 监管制度 |
8.2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 |
8.2.1 监管法律 |
8.2.2 监管机构 |
8.2.3 监管制度 |
8.3 本食品安全监管 |
8.3.1 监管法律 |
8.3.2 监管机构 |
8.3.3 监管制度 |
9 政策建议 |
9.1 强化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主导作用 |
9.1.1 强化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意识 |
9.1.2 强化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独立性 |
9.1.3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考核问责制度 |
9.2 完善食品安全政府监管体系建设 |
9.2.1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法律 |
9.2.2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
9.3 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 |
9.3.1 建立和完善消费者举报机制 |
9.3.2 建立和完善生产者自律机制 |
9.3.3 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自律机制 |
9.3.4 发挥新闻媒体监督和协调职能 |
9.3.5 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 |
10 参考文献 |
11 后记 |
四、质监工作的丰收年(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南民族地区市场监管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冲突及对策研究 ——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D]. 刘洪瑞. 贵州民族大学, 2020
- [2]万里援疆家国情——福建省第七批援疆指挥部援助昌吉州纪实[J]. 李娟. 回族文学, 2019(06)
- [3]基于供给侧改革理论的农产品质量追溯服务研究[D]. 王柯. 湖北工业大学, 2019(12)
- [4]县域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研究 ——以增城区为例[D]. 吴昊.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5]深化协同 强化监督 优化服务 全力打造诚信计量示范社区[J]. 上海市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国计量, 2018(06)
- [6]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央储备粮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D]. 华欣怡.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3)
- [7]地标品牌效应 “土货”身价倍增[J]. 何明,黄竞. 食品界, 2017(01)
- [8]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研究[D]. 杨柳. 武汉大学, 2015(07)
- [9]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月12日在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J]. 陈政高. 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2(04)
- [10]春暖老区港口村[N]. 周杰,陈铁. 中国质量报,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