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速果品贮藏加工业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彭睿[1](2020)在《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旨在通过试定义经济林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分析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从产业层面系统研究,提炼区域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与驱动机制中的内在规律及其理论建立模型,寻找到适宜的发展路径,结合研究特色与数据可得性等现实条件,重点对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驱动力进行实证分析,最终为新疆经济林果业转型升级基本路径的实现提供决策依据与措施。本研究为新疆经济林果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对促进农民增收、打赢新疆地区脱贫攻坚战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研究选择新疆全域,特别是新疆南疆四地州作为研究区域,以新疆种植的经济林果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近30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数据,遵循经济林培育和利用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贸易经济学等原理,建立理论分析框架,研究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运用LMDI分解法,分析新疆主栽的6种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主要变化特征、贡献和驱动因素。通过发展水平评价方法,建立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运用探索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明确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借鉴“钻石模型”,采用归纳演绎法,探寻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阿克苏地区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方面:(1)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特征:(1)红枣、葡萄、香梨、苹果比较优势测算结果显示,规模比较优势指数2.34、3.04、1.09、0.58,效率比较优势指数3.32、1.11、1.22、1.05,综合比较优势指数2.79、1.84、1.15、0.79,新疆苹果生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新疆主栽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与贡献因素:现阶段新疆苹果、红枣和核桃产业呈现规模效率增长模式,葡萄和梨产业向技术效率转变,杏产业在技术层面存在较多问题。主栽经济林果主产区在南疆,其中,主要由规模驱动的是巴州地区的梨(0.59)、喀什地区的枣(0.91)、阿克苏地区的枣(0.68);主要由效率驱动的是阿克苏地区的苹果(0.53)和核桃(0.90)、吐鲁番地区的葡萄(0.52)。(3)新疆主栽经济林果面积变化特征:发展整体向好,在全国主产省中面积占比整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苹果和梨种植业竞争力主要在于地域优势;葡萄和杏作为新疆本土种植产业,面积萎缩,市场竞争力下降;红枣和核桃种植面积迅速扩张,特征呈现板块化、生产区域化。(2)构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主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贡献5个方面选取了17个指标,通过熵值法得出结果:2000-2017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水平指数从0.45提升到0.75。(1)创新发展方面,从0.085增长到0.20,目前新疆林果业创新发展经营上呈现规模化优势;(2)协调发展方面,从0.11呈倒“U”增长到0.16;(3)绿色发展方面,从0.08呈倒“U”增长到0.09,绿色增长效果不明显;(4)开放发展方面,从0.09波动式下降到0.08,开放水平不高;(5)共享发展方面,由0.071增长到0.21,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惠民程度在时间维度上不断提升。(3)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结果:(1)相关分析得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与林果播种面积、灌溉面积、劳动力、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科技投入、人均可支配收入、林果销售规模、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现代服务业产值、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的相关水平较高,除了灌溉面积(0.524)和新增固定资产投资(0.746),其他变量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说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与各变量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验证了理论假说。(2)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劳动要素投入、灌溉面积和现代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的促进作用,科技投入、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着的负向作用,打破了理论预期假说,也从侧面反映出相关驱动力的正向效果发挥不足。(4)通过引入彼特“钻石模型”,进一步表明科技引领、主体增强、特色发展、产业融合、绿色循环、品牌营造等是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研究梳理了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比较优势、增产格局,探索经济林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构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明晰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主要驱动力,探索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新疆林果业由量的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核心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林果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应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推动新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依靠内生动力和外部共同支持。过去30年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的驱动力主要依靠面积扩大、劳动要素投入等增长,科技投入、生态建设与保护投资、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对于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作用不明显。故需尽快连通新疆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途径,科技引领、主体增强、特色发展、产业融合、绿色循环、品牌营造等是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王大铭[2](2018)在《邛崃市果树产业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国内外农业发展的环境正在悄然发生许多深刻的变化,需要果树产业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生产经营方式。众多实践证明,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果树产业发展的正确选择。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才能把握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实现果树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论文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文献资料收集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较深入地研究了邛崃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对邛崃市果树产业化发展进行SWOT分析,认为邛崃具有自然环境好、社会经济条件好、规模和品种基础好、产业融合发展条件好、市场前景广阔、政策支持力度大等优势和机遇。同时存在果农发展盲目性较大、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不够、果品贮藏运销能力差、缺少知名特色品牌、市场竞争激烈、从业人口不足等短板和威胁。根据内、外部环境矩阵分析,论文提出了统筹规划,增强果树产业综合发展能力;强化引导,加强果农技术培训;抓牢龙头,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内调外引,升级果品贮藏与加工产业;规范市场,加快电子商务建设进程;整合资源,打造知名特色品牌;依靠科技,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加大投资,积极提供优惠政策等8条发展对策,力求为邛崃市果树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以促进邛崃市果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张放,李治飞[3](2012)在《小水果做成了大产业 我国部分石榴产区产销现状采访与调查》文中研究说明"乘槎使者海西来,移得珊瑚汉苑栽;只待绿荫芳树合,蕊珠如火一时开。"(元·马祖常《赵中丞折枝石榴》)榴花似火,榴果飘香。石榴,别名安石榴、海榴,古称丹诺、沃丹、涂林、若榴、金婴、天浆等,原产于波斯到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一带,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比较着名的产
白瑞甫[4](2011)在《兵团红枣产业发展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在发展兵团经济、加强兵团建设的形势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不断增加职工收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是新时期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近几年,新疆建设兵团大力发展红枣种植业,为广大团场职工带来显着的经济效益,显示出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如何使红枣产业作为兵团的特色农业走上高效发展之路,是当前兵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对兵团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中种植规模、品种结构、栽培技术结构、红枣产业加工与销售、红枣产业组织模式等问题进行分析,有以下三点结论:1.红枣基地建设初见成效;2.科学技术普遍应用;3.红枣产业逐步实现了经营模式和经营方式多样化。然后对兵团红枣产业发展的环境进行分析,充分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遇,弱化和克服内部劣势、消除外部威胁,并有矩阵分析法得出兵团红枣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接着,以农一师十团作为典型个例进行详细叙述和分析,从十团的发展现状及环境分析中得到红枣产业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并总结出对整个兵团发展红枣产业的启示。最后,本文针对问题对兵团红枣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发展兵团红枣产业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兵团红枣以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提出了的指导性意见。论文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创新性成果:1.通过研究解决当前兵团红枣产业中种植基地管理松散、加工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实现红枣生产基地进一步优化、加工业进一步提高,枣果质量和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2.通过对兵团红枣经营组织模式与协调发展机制分析与研究,找到加长红枣产业链,培育龙头企业的方法和途径,并解决当前发展中存在的联结机制不健全、市场信息不健全等问题;3.通过对兵团红枣产业发展的系统性分析,保障兵团红枣产业顺利发展,促进市场繁荣并提供各方收益,促进兵团经济快速增长。
孙兰凤[5](2009)在《可持续视角下的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林果业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结构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林果业以其较大的经济生态效益,较为广泛的从业人数和深远的产业开发前景,以及对社会需要和人民生活不可替代的必要性,成为农业经济增长、农村建设发展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性产业。由此,近年我国林果业发展进入新一轮高潮,这就需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新的发展方式,以改变传统的片面追求的数量型的粗放经营模式。本文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己被全世界各国政府和广大人民所接受,并己成为国家和地区发展共同遵循的指导原则和战略目标的今天,强调林果业是在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提倡一种对环境、对社会以及对人更为友好的方式和态度,来确保其具有可以继续发展的潜力和活力的问题。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既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又是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具体体现。新疆素有“水果之乡”的美称。由于种植栽培历史早,形成了众多的名特优果品。新疆特色林果业从改革开放以来得到长足发展,己初具规模。目前,林果业己成为新疆仅次于粮食、棉花的第三大产业,2007年林果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9.72%,2006年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1.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把林果业列为新疆农业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予以政策上的扶持,以此带动新疆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广大果农增加收入。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是实现新疆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新疆自然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新疆虽为果品生产大省区,林果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和发展水平。但其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林果大区和支柱产业的地位极不相称,严重制约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的良好宏观背景下,如何协调种植业与林果业之间的关系,探寻把林果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是目前促进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基于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实践需要与理论研究的需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审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问题,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关林果业的发展问题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产业界的重视,很多省区都做了林果业发展规划,将林果业的发展提高到了战略的高度。但是,林果业发展的理论体系尚很零散、缺乏系统性,对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成果或者是集中在以产业发展的不同环节的经验总结方面,或者是对产业发展对策等局部内容的研究与探讨,因此,建立系统的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丰富和发展产业经济理论、指导现代产业可持续发展实践的迫切需要。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竞争优势理论为指导,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在大量搜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新疆特色林果业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论文除引言和结论与展望外,主要分为四部分:理论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和产业实践,梳理了当前的林果业研究理论,探讨了林果业发展的理论及实践依据。主要阐述作为研究林果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石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等,并阐述之所以选择这些理论作为理论依据的主要原因;在分析世界林果业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总结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世界主要林果发达国家林果业发展的经验,从中提炼出林果业发展过程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新疆发展特色林果业提供借鉴,以此作为全文研究的大背景。基础篇:剖析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对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重点分析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定性及定量分析了新疆发展特色林果业具备的优势,剖析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特征、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全文研究的另一背景。研究篇:对林果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用来解释和分析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要素的“钻石模型”,探讨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主要影响因素;在分析影响因素及借鉴林果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尝试地对林果业可持续法指标体系进行评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提出了适合新疆区情的林果业发展战略;探寻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策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新疆特色林果业的基地能力建设、加工能力建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市场营销能力建设、灾害防控能力建设及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建设等问题,为有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赵爱芳[6](2009)在《夏县果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文中认为果树产业是体现人民生活水平的产业,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果品的消费量也随之提高。水果的消费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果品既是人民生活必需的消费品,也是换取外汇的一种重要产品。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干鲜果及其加工品的消费量会越来越大,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果树产业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近十几年来,夏县果树产业发展迅速,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为了促进夏县果树事业的发展,本文根据夏县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采用实地调查与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在较充分调查夏县自然资源、农业经济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对夏县果树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该县果树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措施。得出结果如下:1.多年来,夏县果树生产发展迅速,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荒山荒地利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随着果品产量的逐年增加,供求关系和约束力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市场对水果生产的导向力和约束力明显增强。夏县果树产业存在着由于盲目发展造成结构失衡,由于管理粗放造成果品质量不高,由于信息不灵造成产销脱节,由于重直销轻加工造成产后加工转化滞后,由于销售困难果价下跌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等诸多问题。2.夏县今后果树产业发展的对策是一稳定,二调整,三提高,即在稳定现有果园面积的基础上,调整生产布局,调整树种和品种结构,提高水果单产和果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继续坚持“果树上山下滩,不与粮棉争地”的方针,充分利用荒山荒滩、荒坡进行开发性生产。我们认为,确立果树产业为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应符合下列条件:一是自己有明显的区位资源优势(气候条件适宜果品质量好,知名度高),二是有自行消化或对外销售的优势,三是市场前景广阔(用量大、缺口大、用途广),四是能依靠自身优势(栽培、加工和良种资源)赶超先进。果树产业今后应适当减少苹果、梨等的种植面积,稳定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水果。3.现以夏县3个成功的实例,即水头镇高规模种植油桃,惠农枣业专业合作社,大辛农副产品合作社,具体阐述我县果业发展经验,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县果业的形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对稳定和壮大果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李宁,商保平,徐立强,王颉[7](2008)在《浅谈我国果品贮藏加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果品贮藏加工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果品贮藏加工业的发展不仅是保证果树种植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环节,而且对于促进果品加工业,乃至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对我国果品贮藏加工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并对当前应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提出了建议。
吴永志[8](2008)在《长三角地区果树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水果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品。由于其营养丰富、食用价值高,深受消费者欢迎。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对果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果树产业是指以国内水果为生产经营对象的经济实体的总称。果树产业占种植业相当大的比重,对帮助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果树产业发展是指果树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即整个果业经济的进化过程。SWOT分析法是指在选择产业发展战略前,通过对产业内部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进行综合分析,从中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据此对备选战略方案做出系统评价,最终选出几种适宜战略的方法。本文根据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从长三角果树业发展的现状出发,以长三角果树业为研究对象。以果业发展和SWOT分析理论为基础,在查阅大量文献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三角果树业发展存在的内在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所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在此基础上,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长三角果树业可持续发展对策,以期使长三角果树业向着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全面分析长三角果树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通过对长三角果树生产面积和产量、品种结构和布局、科技、设施栽培、市场营销、加工、产业发展基础的调查,摸清了长三角果树业发展的现状和背景。2.在此基础上,采用SWOT理论模型,对长三角果树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建立SWOT矩阵,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提出长三角果树产业发展的可选择策略。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果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已具有较大产业优势和较强市场竞争力。只要依托优势资源,解决自然和人为的问题,发展果树产业一体化是完全可以的。
耿立锋[9](2007)在《河北现代果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河北是果品生产大省,面积居全国首位,产量居全国第二位,果品产业在河北地方经济发展占有重要位置,已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河北果业的发展对于中国果业的发展,对于河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系统分析河北果业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对策措施,对于指导河北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着此目的,通过文献检索、统计分析、实地调查、相关部门走访等方法,简要分析了国内外果业发展现状及趋势,深入研究了河北果业发展的历史演变规律,全面分析了河北果业发展现状,研究了发展河北现代果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研究了河北现代果业的发展战略和对策措施。通过以上研究,本文总结归纳出了河北果业发展中形成的六种基地建设模式和五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客观地分析了河北现代果业发展中有着地理区位优势、资源规模优势、科技支撑优势和政策环境优势;找出了在生产环节、市场流通环节、贮藏与加工环节、质量安全和政策体制环节存在的制约因素;在对河北果业进行深入的分析基础上,结合河北实际,提出了河北现代果业概念、内涵及特征;提出了发展河北现代果业思路及实现“栽植良种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管理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技术现代化、装备机械化、果农知识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现代果业体系的总体目标;提出了由八个一级指标和四十个二级指标构成现代果业体系指标框架;最后提出了发展河北现代果业的主要战略对策,重点提出了在现有“五片两带”区域布局基础上,划分八大果品优势产区的地理区位布局方案和以梨、苹果等为主的八类果树树种、品种布局方案,提出了主要栽培树种的结构调整方案,提出了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果品质量安全、提升科技水平、培育新型农民、发展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等方面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具体对策措施。
徐立强,王笠,王颉,王晓茹[10](2007)在《发展果品贮藏加工业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文中认为该文论述了中国果品贮藏加工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提出发展果品贮藏加工业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并对当前应重点研究的关键技术和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提出了建议。
二、加速果品贮藏加工业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速果品贮藏加工业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疆林果业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 |
1.1.2 新疆发展林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和潜力 |
1.1.3 林果业已成为新疆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
1.1.4 新疆政府高度重视特色林果业发展 |
1.1.5 为内陆欠发达区域经济林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 |
1.4.1 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贡献因素分析 |
1.4.2 新疆经济林果发展水平评估 |
1.4.3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 |
1.4.4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综述法 |
1.5.2 比较优势衡量方法 |
1.5.3 LMDI分解法 |
1.5.4 发展水平的评价方法 |
1.5.5 探索性分析 |
1.5.6 多元回归分析 |
1.5.7 归纳演绎法 |
1.6 基本概念 |
1.6.1 产业 |
1.6.2 经济林与经济林果 |
1.6.3 林果业相关概念 |
1.6.4 林果业高质量发展 |
1.6.5 驱动力 |
1.6.6 路径 |
1.7 数据来源与研究范围 |
1.7.1 数据来源 |
1.7.2 研究范围 |
1.8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8.1 国外研究综述 |
1.8.2 国内研究综述 |
1.8.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
2.1 理论基础 |
2.1.1 经济林栽培与加工利用理论 |
2.1.2 制度变迁理论 |
2.1.3 全球价值链理论 |
2.1.4 规模经济理论 |
2.1.5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2.1.6 产业竞争力理论 |
2.2 技术路线 |
2.3 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
3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阶段分析(1988-2017) |
3.1.1 传统发展阶段(1988-1997) |
3.1.2 成长发展阶段(1998-2011) |
3.1.3 成熟发展阶段(2012-2017) |
3.2 新疆经济林果经营规模及结构分析 |
3.2.1 种植面积 |
3.2.2 产量规模 |
3.2.3 品种结构 |
3.2.4 空间分布 |
3.3 新疆经济林果贮藏加工现状分析 |
3.3.1 企业贮藏、加工能力发展情况 |
3.3.2 企业贮藏、加工业绩效情况 |
3.4 新疆经济林果销售现状分析 |
3.4.1 国内销售现状 |
3.4.2 对外贸易状况 |
3.5 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问题分析 |
3.5.1 林果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失衡 |
3.5.2 林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力薄弱 |
3.5.3 林果产品国内外市场开拓不足 |
3.6 本章小结 |
4 新疆经济林果比较优势和增产格局贡献因素分析 |
4.1 新疆经济林果业比较优势分析 |
4.1.1 比较优势的内涵 |
4.1.2 比较优势分析 |
4.2 新疆主栽经济林果增产格局与贡献因素分析 |
4.2.1 数据来源 |
4.2.2 研究方法 |
4.2.3 新疆苹果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
4.2.4 新疆梨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
4.2.5 新疆葡萄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
4.2.6 新疆杏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
4.2.7 新疆红枣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
4.2.8 新疆核桃增产格局和贡献因素分析 |
4.3 新疆经济林主栽品种种植面积变化的特征 |
4.3.1 新疆苹果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
4.3.2 新疆梨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
4.3.3 新疆葡萄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
4.3.4 新疆杏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
4.3.5 新疆红枣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
4.3.6 新疆核桃种植面积的变动和特征 |
4.4 本章小结 |
5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估 |
5.1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主要特征 |
5.1.1 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
5.1.2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主要特征 |
5.2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5.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5.2.2 评价指标选取及衡量说明 |
5.3 发展水平的评价 |
5.3.1 规模经营指数 |
5.3.2 全要素生产率 |
5.3.3 地均林果产值 |
5.3.4 林果产量增长变动 |
5.3.5 林果价格变动比率 |
5.3.6 单位林果产值耗水 |
5.3.7 单位林果产值耗能 |
5.3.8 化肥用量缩减比例 |
5.3.9 农药用量缩减比例 |
5.3.10 林果业投资利润率 |
5.4 评价方法 |
5.5 评价结果及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实证分析 |
6.1 驱动力分析及基本假设 |
6.1.1 内部驱动力 |
6.1.2 外部驱动力 |
6.2 研究设计 |
6.2.1 模型选择 |
6.2.2 变量选取 |
6.3 实证结果分析 |
6.3.1 探索性分析 |
6.3.2 多元回归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
7.1 分析框架 |
7.2 以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2.1 问题分析 |
7.2.2 主要措施 |
7.3 以主体增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3.1 问题分析 |
7.3.2 主要措施 |
7.4 以特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4.1 问题分析 |
7.4.2 主要措施 |
7.5 以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5.1 问题分析 |
7.5.2 主要措施 |
7.6 以品牌营造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6.1 问题分析 |
7.6.2 主要措施 |
7.7 以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7.1 问题分析 |
7.7.2 主要措施 |
7.8 新疆典型地区(阿克苏)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执行情况案例 |
7.8.1 以科技引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8.2 以主体增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8.3 以特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8.4 以绿色循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8.5 以产业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8.6 以品牌营造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7.9 本章小结 |
8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1.1 构建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
8.1.2 新疆经济林果种植、生产特征分析 |
8.1.3 评估新疆经济林果业发展水平 |
8.1.4 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实证分析 |
8.1.5 驱动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
8.2 主要创新点 |
8.2.1 构建区域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概念模型 |
8.2.2 提出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路径 |
8.3 研究展望 |
8.3.1 完善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模型 |
8.3.2 完善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的测评依据和评价体系 |
8.3.3 驱动路径进一步深入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邛崃市果树产业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农业产业化的定义和内涵 |
1.3 果树产业化的基本内涵 |
1.4 果树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 |
1.5 国外果树产业化发展的研究 |
1.5.1 果树产业化发展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
1.5.2 研究果树产业化发展中供需问题 |
1.5.3 研究果树产业化发展的贸易问题 |
1.6 国内关于果树产业化发展的研究 |
1.6.1 从全国视角研究果树产业化发展 |
1.6.2 研究不同地域果树产业化发展对策 |
1.6.3 研究果树产业化的具体环节 |
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1 研究方法 |
2.2 技术路线 |
3 邛崃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 |
3.1 自然和社会经济资源状况 |
3.1.1 地理位置 |
3.1.2 自然环境 |
3.1.3 气候条件 |
3.1.4 农业资源情况 |
3.1.5 社会经济条件 |
3.2 果树产业概况 |
3.3 主要果树种类的发展情况 |
3.3.1 柑桔 |
3.3.2 猕猴桃 |
3.3.3 其它果树 |
3.4 果树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 |
3.5 果树规模化生产企业发展现状 |
3.6 果品储藏加工现状 |
3.7 果品营销现状 |
3.8 休闲观光果园发展现状 |
3.9 服务与管理体系现状 |
3.9.1 质量监督体系 |
3.9.2 服务管理系统 |
3.9.3 环境保护体系 |
4 邛崃市果树产业化发展SWOT分析 |
4.1 SWOT分析方法介绍 |
4.2 强势分析 |
4.2.1 区位环境条件好 |
4.2.2 社会经济条件好 |
4.2.3 规模和品种基础好 |
4.2.4 产业融合发展条件好 |
4.3 短板分析 |
4.3.1 果农发展盲目性较大 |
4.3.2 农村劳动力锐减 |
4.3.3 果品商品标准化处理程度低 |
4.3.4 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不够 |
4.3.5 果品贮藏、加工、运销能力差 |
4.3.6 缺少知名特色品牌 |
4.4 机遇分析 |
4.4.1 市场前景广阔 |
4.4.2 政策支持力度大 |
4.5 威胁因数分析 |
4.5.1 市场竞争激励 |
4.5.2 环境污染严重 |
4.5.3 从业人口不足 |
4.6 内部环境IFE矩阵分析 |
4.7 外部环境EFE矩阵分析 |
5 邛崃市果树产业化发展对策 |
5.1 统筹规划,增强果树产业综合发展能力 |
5.2 强化引导,加强果农技术培训 |
5.3 抓牢龙头,充分发挥专合社的作用 |
5.4 内调外引,升级果品贮藏与加工产业 |
5.5 规范市场,加快电子商务建设进程 |
5.6 整合资源,打造知名特色品牌 |
5.7 依靠科技,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 |
5.8 加大投资,积极提供优惠政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小水果做成了大产业 我国部分石榴产区产销现状采访与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四川会理———中国石榴第一县 |
安徽怀远——中国石榴产业的明珠 |
云南建水———特色鲜明的石榴之乡 |
山东峄城———中华冠世榴园 |
采访感想 |
(4)兵团红枣产业发展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目的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
1.4. 本文可能有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本文相关理论的分析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2.2 本文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兵团红枣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3.1 兵团红枣的生产现状 |
3.1.1 兵团红枣的生产规模 |
3.1.2 兵团红枣的产品结构 |
3.1.3 兵团红枣的空间布局 |
3.1.4 栽培模式和技术结构 |
3.2 兵团红枣产业的加工与销售现状 |
3.2.1 兵团红枣产业化的加工与深加工现状 |
3.2.2 贮藏保鲜先进技术 |
3.2.3 兵团红枣产业化的市场营销现状 |
3.3 兵团红枣产业的经营组织模式现状 |
3.3.1 "公司+种植户"或"公司+基地+种植户"模式 |
3.3.2 "合作经济组织+种植户"模式 |
3.3.3 "行业协会+种植户"模式 |
3.3.4 "专业市场+农户"模式 |
3.4 发展现状的特点总结 |
3.4.1 基地建设初见成效 |
3.4.2 科学技术普遍应用 |
3.4.3 兵团红枣产业逐步实现了经营模式多样化 |
3.5 红枣产业的发展对兵团经济的影响 |
3.5.1 红枣产业对兵团农业生产总值的贡献在增加 |
3.5.2 兵团红枣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团场职工的收入 |
3.5.3 红枣产业利于兵团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
第四章 兵团红枣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
4.1 内部环境优势分析 |
4.1.1 自然条件优势 |
4.1.2 土地资源优势 |
4.1.3 区位决定的产品特色优势 |
4.1.4 劳动力资源丰富 |
4.1.5 兵团政策优势 |
4.2 内部环境劣势分析 |
4.2.1 品种退后品质下降,枣园管理松散 |
4.2.2 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和管理人才短缺 |
4.2.3 认识定位较低,缺乏品牌意识 |
4.2.4 加工体系还未形成,产品附加值低 |
4.2.5 组织化程度低,中介组织不完善 |
4.2.6 交通不便利 |
4.3 外部环境机遇分析 |
4.3.1 国家宏观条件推动红枣产业发展 |
4.3.2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枣产业技术进步 |
4.3.3 广阔的市场前景 |
4.4 外部环境挑战分析 |
4.4.1 国内市场 |
4.4.2 国际市场 |
4.4.3 深加工技术的挑战 |
4.5 矩阵分析 |
第五章 兵团红枣产业发展的典型个例分析 |
5.1 农一师十团红枣产业发展历程 |
5.2 农一师十团红枣产业的发展现状 |
5.2.1 十团红枣种植现状 |
5.2.2 十团红枣加工现状 |
5.2.3 十团红枣销售现状 |
5.2.4 十团红枣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现状 |
5.3 农一师十团红枣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
5.4 对兵团红枣产业发展的启示 |
第六章 兵团红枣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6.1 加快兵团红枣生产的规模化发展 |
6.1.1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建立合理的发展布局 |
6.1.2 抓好生产基地建设,高标准规范化建园 |
6.2 加快兵团红枣产业的加工业发展进程 |
6.2.1 扶持和培育龙头企业,深化红枣的产品加工 |
6.2.2 开拓营销市场,创造红枣品牌 |
6.2.3 建立营销网络,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
6.2.4 提高组织化程度,强化和完善行业组织 |
6.3 加强兵团红枣产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
6.3.1 培养技术人才,依靠科技发展红枣产业 |
6.3.2 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
6.3.3 增强市场观念,构建红枣产业信息支持系统 |
6.3.4 建立法律保障体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6.4 加快兵团红枣产业组织模式的构建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评阅表 |
(5)可持续视角下的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导言 |
1.1 研究主题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主题 |
1.1.3 选题意义 |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3 国内外有关林果业发展的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1.3.3 研究评述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1.4.1 产业的含义 |
1.4.2 特色产业的含义 |
1.4.3 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战略产业 |
1.4.4 林果业相关概念 |
1.5 本文的研究范围 |
1.6 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
1.6.1 研究思路 |
1.6.2 论文结构与主要内容 |
1.7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7.1 可能的创新 |
1.7.2 不足之处 |
本章注释 |
2. 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2 比较优势理论 |
2.3 竞争优势理论 |
2.4 规模经济理论 |
2.5 产业经济理论 |
2.5.1 产业结构理论 |
2.5.2 产业组织理论 |
2.5.3 产业政策理论 |
2.6 农业产业化理论 |
本章注释 |
3. 国外林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
3.1 世界林果业发展概述 |
3.1.1 世界林果产品生产及其加工概况 |
3.1.2 世界果品贸易概况 |
3.2 国外林果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
3.2.1 国外林果业发展概况 |
3.2.2 国外林果业发展的经验与借鉴 |
3.2.3 国外林果业可持续发展对新疆的几点启示 |
本章注释 |
4.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剖析 |
4.1 新疆特色林果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4.1.1 发展新疆特色林果业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
4.1.2 发展新疆林果业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 |
4.1.3 发展新疆林果业有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
4.1.4 发展新疆林果业有利于深化农村改革 |
4.1.5 发展新疆林果业有利于新疆生态环境的保护 |
4.2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特征分析 |
4.2.1 供需矛盾性 |
4.2.2 栽培的地域性 |
4.2.3 劳动密集性 |
4.2.4 产销安全性 |
4.2.5 生态性 |
4.2.6 市场需求多重性 |
4.2.7 发展的不平衡性 |
4.2.8 鲜活易损性 |
4.2.9 复杂性 |
4.3 新疆特色林果业比较优势分析 |
4.3.1 比较优势的内涵 |
4.3.3 新疆林果业比较优势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 |
4.4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现状 |
4.4.1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阶段分析 |
4.4.2 新疆特色林果种植现状 |
4.4.3 新疆特色林果贮藏加工现状 |
4.4.4 新疆特色林果销售现状 |
4.4.5 特色林果业对果农增收的贡献 |
4.5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4.5.1 基地建设水平低 |
4.5.2 林果产业结构不合理 |
4.5.3 科技管理水平低 |
4.5.4 生产技术难已突破 |
4.5.5 产业化程度低 |
4.5.6 市场营销能力弱 |
4.5.7 社会化服务水平低 |
本章注释 |
5.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要素分析 |
5.1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 |
5.1.1 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 |
5.1.2 对波特“钻石模型”的评价 |
5.2 可持续视角下的林果业发展“钻石模型” |
5.3 林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要素 |
5.3.1 自然条件 |
5.3.2 气候资源 |
5.3.3 水资源 |
5.3.4 土地资源 |
5.3.5 生物资源 |
5.3.6 林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要素分析结论 |
5.4 林果业发展的经济要素 |
5.4.1 资本资源 |
5.4.2 市场因素 |
5.4.3 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 |
5.4.4 林果产业结构 |
5.4.5 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 |
5.4.6 果农收入 |
5.4.7 品牌 |
5.4.8 林果业发展的经济因素分析结论 |
5.5 林果业发展的社会要素 |
5.5.1 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
5.5.2 人力资源状况 |
5.5.4 机械化 |
5.5.5 果农组织 |
5.5.6 基础设施 |
5.5.7 林果业发展的社会要素分析结论 |
5.6 林果业发展的环境要素 |
5.6.1 生态环境 |
5.6.2 自然灾害 |
5.6.3 林果业发展的环境要素分析结论 |
5.7 机遇 |
5.7.1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 |
5.7.2 西部大开发带来了发展机遇 |
5.7.3 国家政策带来了发展机遇 |
5.7.4 政策带来了发展机遇 |
5.7.5 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带来机遇 |
5.7.6 市场需求空间大 |
5.7.7 信息化带来的机遇 |
5.8 政府因素 |
5.8.1 制度因素 |
5.8.2 政府行为因素 |
5.9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
5.10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机理分析 |
5.10.1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 |
5.10.2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保障机制 |
小结 |
本章注释 |
6. 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评价 |
6.1 构建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意义及必要性 |
6.1.1 构建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意义 |
6.1.2 构建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必要性 |
6.2 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 |
6.2.1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类型 |
6.2.2 构建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方法 |
6.2.3 构建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原则 |
6.2.4 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 |
6.2.5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
6.2.6 层次总排序 |
6.2.7 权重总排序小结 |
6.3 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 |
6.3.1 评价的基本步骤 |
6.3.2 评价的方法-目标值和指标基础数据的确定 |
6.3.3 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估模型 |
6.3.4 结论和建议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7.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战略构想 |
7.1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 |
7.1.1 SWOT 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
7.1.2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的SWOT 分析 |
7.2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指导思想和战略原则 |
7.2.1 指导思想 |
7.2.2 战略原则 |
7.3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 |
7.3.1 战略目标 |
7.3.2 战略重点 |
7.4 战略规划 |
7.4.1 主要果品品种规划 |
7.4.2 主要果品种植基地区划布局 |
7.4.3 主要果品贮藏、保鲜与精深加工基地建设规划 |
7.4.4 投资概算与效益分析 |
7.5 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战略选择 |
7.5.1 政府驱动战略 |
7.5.2 科技创新战略 |
7.5.3 产业集群战略 |
7.5.4 名牌果品战略 |
7.5.5 人才战略 |
本章注释 |
8. 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选择 |
8.1 发展模式概述 |
8.1.1 模式的概念 |
8.1.2 模式的特征 |
8.1.3 模式的选择 |
8.2 新疆林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
8.2.1 生态林果业模式 |
8.2.2 绿色林果业模式 |
8.2.3 休闲林果业模式 |
8.2.4 设施林果业模式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9. 新疆特色林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
9.1 加强林果业基地能力建设 |
9.1.1 优化区域布局和调优品种结构 |
9.1.2 加强良种苗木繁育工作 |
9.1.3 加强无公害、绿色果品基地建设 |
9.1.4 加强出口果品基地建设 |
9.1.5 加大林果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 |
9.1.6 加强土地管理,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
9.1.7 加强节水灌溉型林果业基地建设 |
9.2 通过强化产业化提高林果业加工能力 |
9.2.1 林果产业化的内涵及其意义 |
9.2.2 林果业产业化的基本条件 |
9.2.3 加快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 |
9.2.4 建立林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 |
9.2.5 做好产后商品化处理 |
9.3 加强林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
9.3.1 创新林果业科技机制 |
9.3.2 创新林果业科技体系 |
9.3.3 创新科技管理方式 |
9.3.4 创新科技人才政策 |
9.3.5 积极推广林果业机械化 |
9.3.6 加强林果业标准化建设 |
9.3.7 建立林果产品贮藏保鲜技术体系 |
9.4 加强林果业市场营销能力建设 |
9.4.1 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
9.4.2 实施果品品牌营销 |
9.4.3 构建新的分销网络 |
9.4.4 强化营销沟通 |
9.4.5 制定有效的果品包装策略 |
9.4.6 完善果品物流体系 |
9.4.7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
9.4.8 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 |
9.4.9 组建果品产销战略联盟 |
9.5 加快林果业灾害防控能力建设 |
9.5.1 林果业生产经营的外部性特点 |
9.5.2 新疆林果业灾害防控能力建设的目标 |
9.5.3 新疆林果业灾害防控能力建设 |
9.6 加快政府对林果业宏观调控能力建设 |
9.6.1 发挥政府对新疆林果业的宏观调控作用 |
9.6.2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建设 |
本章小结 |
本章注释 |
10. 总结与展望 |
10.1 研究结论 |
10.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夏县果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世界果树产业发展现状 |
1.1.1 世界果品生产状况 |
1.1.2 世界果品进出口贸易状况 |
1.1.3 世界果品消费方式 |
1.1.4 国际市场对果品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
1.1.5 存在的问题 |
1.2 我国果树产业状况 |
1.2.1 我国果树产业生产状况 |
1.2.2 我国果品贮藏状况 |
1.2.3 我国果品加工业 |
1.2.4 我国果品贸易状况 |
1.2.5 我国果树产业存在的问题 |
1.3 我国果树产业发展建议 |
1.3.1 树立现代果品产业化观念 |
1.3.2 树立科技产业化观念 |
1.3.3 树立产前产中产后整体规划和综合发展观念 |
1.3.4 树立区域化、专业化发展, 大流通和大市场观念 |
1.4 国内外市场预测 |
1.5 山西省果树产业现状 |
1.5.1 山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1.5.2 山西枣产业发展现状 |
1.6 分子标记在果树上的应用 |
1.7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7.1 目的 |
1.7.2 意义 |
第二章 夏县果树产业的现状及问题 |
2.1 夏县经济发展概况 |
2.2 夏县果树产业发展现状 |
2.2.1 夏县果树产业发展现状的自然条件 |
2.2.2 夏县果树面积、分布及果品产量 |
2.2.3 标准化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 |
2.2.4 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情况 |
2.2.5 水果进出口情况 |
2.2.6 水果专业合作社建设情况 |
2.2.7 贮藏情况 |
2.2.8 加工情况 |
2.3 夏县果树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2.3.1 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不合理 |
2.3.2 果品产业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和组织较少 |
2.3.3 服务体系滞后,新技术推广缓慢,果农素质低 |
2.3.4 果园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萎缩 |
2.3.5 有机肥源不足,土壤瘠薄 |
2.3.6 区域自然灾害发生频繁,防灾减灾压力增强 |
2.4 讨论 |
2.4.1 晋南半干旱地区果树渗灌补水栽培 |
2.4.2 果树育种 |
第三章 夏县果树产业发展建议及对策 |
3.1 夏县果树产业化发展对策 |
3.1.1 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增强产业竞争能力 |
3.1.2 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对龙头企业监管力度 |
3.1.3 进一步建立健全技术推广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3.1.4 进一步建立果品无公害标准化、安全化生产体系,提高果品质量 |
3.1.5 果园改造和管理 |
3.1.6 狠抓果园沃土工程 |
3.1.7 加强防灾、抗灾体系建设 |
3.1.8 出台各项政策支持果业发展 |
3.2 讨论 |
3.2.1 果树产业化必须辨析的几个问题 |
3.2.2 推进夏县产业化的必备因素 |
第四章 案例分析 |
4.1 水头镇高效规模种植油桃案例分析 |
4.1.1 基本情况和发展过程 |
4.1.2 采取的主要措施 |
4.1.3 展望 |
4.2 夏县惠农枣业专业合作社案例分析 |
4.2.1 夏县枣业发展现状 |
4.2.2 夏县惠农枣业专业合作社概况 |
4.3 夏县大辛农副产品合作社案例分析 |
4.3.1 夏县大辛农副产品购销协会 |
4.3.2 合作社成立的前景 |
4.3.3 合作社内部机构设置 |
4.3.4 合作社运行现状 |
4.3.5 合作社的作用 |
4.3.6 发展规划 |
4.4 讨论 |
4.4.1 果业发展趋势 |
4.5 制约因素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主要结论 |
5.1.1 夏县果业发展优势 |
5.1.2 夏县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5.1.3 夏县果业发展对策 |
5.1.4 夏县果业发展模式 |
5.2 讨论 |
5.2.1 果树产业发展意义 |
5.2.2 山西省果树产业现状 |
5.2.3 夏县果业发展趋势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8)长三角地区果树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长三角区域范围及其研究依据 |
1.2.1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念及范围 |
1.2.2 采取广义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的依据 |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 |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案 |
1.4.2 技术路线 |
1.5 本文的创新点及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之处 |
1.5.1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1.5.2 需要继续深化研究之处 |
第二章 果业发展与SWOT基本理论 |
2.1 果业发展理论 |
2.1.1 果树产业发展内涵 |
2.1.2 农业产业化内涵 |
2.1.3 果树产业化内涵 |
2.1.4 国内外果树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
2.2 SWOT基本理论 |
2.2.1 分析环境因素 |
2.2.2 采用德尔菲法构造SWOT矩阵 |
2.2.3 制定发展策略 |
第三章 长三角地区果树产业发展背景分析 |
3.1 世界果树业现状 |
3.1.1 世界果树生产现状 |
3.1.2 世界果品加工现状 |
3.2 我国果树业现状 |
3.2.1 我国果树生产现状 |
3.2.2 我国果品加工现状 |
3.3 长三角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状况 |
3.3.1 长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概述 |
3.3.2 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状况 |
3.4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现状 |
3.4.1 长三角地区果树生产现状 |
3.4.2 长三角地区果品加工现状 |
3.4.3 长三角地区设施果树栽培现状 |
3.5 长三角地区果树产业发展基础 |
3.5.1 区域布局初步形成 |
3.5.2 果品结构调整进入了新的阶段 |
3.5.3 果品营销市场逐步扩大和健全 |
3.5.4 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 |
3.5.5 标准化、专业化生产已开始起步 |
3.5.6 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 |
3.5.7 社会化服务和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强 |
3.5.8 果树科技力量较为强大 |
3.5.9 产业化经营已初具规模 |
3.6 长三角果树业在国内地位及与世界水果业的差距 |
3.6.1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在国内地位 |
3.6.2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
第五章 长三角地区果树产业的SWOT分析 |
5.1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优势分析(S) |
5.1.1 区域优势明显 |
5.1.2 交通运输优势 |
5.1.3 经济基础优势 |
5.1.4 特色优势明显 |
5.1.5 种质相当丰富 |
5.1.6 生产技术优势 |
5.1.7 成本价格优势 |
5.2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劣势分析(W) |
5.2.1 资源短缺,果树用地紧张 |
5.2.2 良种繁育管理体系和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 |
5.2.3 缺乏保障产业持续发展的研发平台 |
5.2.4 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高,商品化处理工艺较落后 |
5.2.5 果品贮藏、加工能力较弱 |
5.2.6 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综合服务功能未完全到位 |
5.2.7 缺乏国际知名度的品牌 |
5.2.8 果树产业化经营体系不健全 |
5.3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机遇分析(O) |
5.3.1 符合高效生态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
5.3.2 国内存在巨大的潜在消费市场 |
5.3.3 国际市场空间潜力大 |
5.3.4 "入世"带来的机遇 |
5.3.5 果树产业化发展趋势明显 |
5.3.6 果品加工业潜力巨大 |
5.3.7 休闲果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
5.3.8 世博会的助推器效应 |
5.4 长三角地区果树业威胁分析(T) |
5.4.1 加入"WTO"的威胁 |
5.4.2 面临国内水果强省及地区间竞争 |
5.4.3 面临"西部大开发"产业转移的挑战 |
第六章 长三角地区果树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
6.1 采用德尔菲法建立SWOT矩阵 |
6.2 长三角地区果树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
6.2.1 政府主导扶持战略 |
6.2.2 市场稳定和拓展战略 |
6.2.3 果树产业化发展战略 |
6.2.4 大力发展采后果品加工业战略 |
6.2.5 科技推动战略 |
6.2.6 优质名牌战略 |
6.2.7 标准化建设战略 |
6.2.8 信息化战略 |
6.2.9 拓展水果副产品、休闲果业战略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河北现代果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外果业发展现状 |
1.1.2 国内外果业发展趋势 |
1.2 现代农业与现代果业 |
1.2.1 现代农业的概念 |
1.2.2 现代农业的有关研究 |
1.2.3 河北现代果业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
1.2.4 现代果业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调查与分析 |
2.1 河北果业发展现状分析 |
2.1.1 河北果业发展的历史演变 |
2.1.2 河北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
2.1.3 河北果业发展中成功的模式 |
2.2 发展河北现代果业的优势与制约因素 |
2.2.1 河北现代果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
2.2.2 河北果业发展的优势 |
2.2.3 河北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2.3 促进河北现代果业发展的对策 |
2.3.1 优化区域发展布局 |
2.3.2 调整树种、品种结构 |
2.3.3 实施果品标准化无公害生产 |
2.3.4 构建果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 |
2.3.5 提升果业发展科技水平 |
2.3.6 培养新型农民 |
2.3.7 积极推进果品产业化经营 |
2.3.8 加大对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
第三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加速果品贮藏加工业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疆经济林果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及实现路径研究[D]. 彭睿.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20
- [2]邛崃市果树产业现状及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D]. 王大铭.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4)
- [3]小水果做成了大产业 我国部分石榴产区产销现状采访与调查[J]. 张放,李治飞. 中国果业信息, 2012(10)
- [4]兵团红枣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 白瑞甫. 石河子大学, 2011(05)
- [5]可持续视角下的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研究[D]. 孙兰凤. 新疆大学, 2009(01)
- [6]夏县果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D]. 赵爱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7]浅谈我国果品贮藏加工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 李宁,商保平,徐立强,王颉.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8(05)
- [8]长三角地区果树业现状及其发展战略研究[D]. 吴永志. 浙江大学, 2008(09)
- [9]河北现代果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 耿立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07)
- [10]发展果品贮藏加工业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A]. 徐立强,王笠,王颉,王晓茹. 2007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中部地区农产品加工产学研研讨会论文集,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