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应客户端输入的服务器端软件开发

响应客户端输入的服务器端软件开发

一、响应客户输入的服务器端软件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郭赵亮[1](2021)在《应用水印嵌入技术的智能景区导游App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成为我国人民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少旅游景点开始构建自己的旅游信息服务系统,但是却存在各自的一些问题或缺陷。本项目立足于实际需求,提出开发一款智能景区导游系统,用以服务游客和景区。该系统具有使用方便,交互简单的特点,可以根据用户位置自动语音播报当前景点的介绍信息,并应用二维码水印技术开发新的购票流程,增强网络购票的安全性,防止冒用门票。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分析了当前旅游市场的现状和信息化的应用情况,分析其中利弊和用户痛点,例如软件操作复杂,对不熟悉电子产品的用户不够友好,纸质门票浪费资源等等。2、对涉及到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其中的专业技术包括Android应用开发,图片搜索技术,服务器网络编程,My Sql数据库等开发技术。还包括二维码的编码和扫描原理,二维码的水印嵌入方法及美化方法等。3、根据实际场景的需求,提出了适用于本系统要求的二维码美化方法和水印嵌入算法,实现了对二维码在可扫描的前提下,进行美化、信息嵌入,达到门票防伪的目的。并创新的提出了新的二维码门票的验证逻辑,提出了一种解决传统二维码门票容易被冒用的方案。还提出了其他创新型功能的逻辑。对以上功能进行了编码实现。4、设计了游客端软件和管理员端软件,并分别进行编码实现。整个系统经过需求分析,被分为初始化模块、地图景点模块、购票验证模块、语音播报模块、反馈呼救模块、个人中心模块等几大模块,并针对游客端和管理员端的差异进行了分别设计。接着对每个模块的具体功能进行了设计和划分,并设计了数据库的表结构。之后对系统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并编码实现,最后对系统设计了测试用例,进行了整体测试,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使系统达到了可以上线应用的状态。本论文所描述的应用水印嵌入技术的智能景区导游App,本着以用户视角进行设计的原则,充分考虑游客在旅游时可能产生的各种需求,对其中的重点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和解决;同时兼顾软件开发能力和景区部署的条件限制,开发出了具备较高可用性、较好用户体验的软件系统供使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也弥补了相关应用市场上,没有这一类较高安全性验证过程、没有体验较为良好的语音导游软件的空白。本论文正文中共有图46幅,表15个,参考文献35篇。

郝月[2](2021)在《基于移动应用的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沿岸大中城市如西安、宝鸡、杨凌、咸阳、渭南等现代文明的用水保障。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渭河水资源严重短缺,河道污染严重,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健康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预防为主原则,针对水污染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完善的水质预警体系。不仅需要理论方法支撑,更需要可操作可实施的平台,依托信息技术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系统平台,从而避免出现严重水质污染,防止或减轻未来可能的污染源对社会和生物圈产生意外结果的环境变化,达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考核评价。为了更清晰地了解渭河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对渭河流域的水环境特征进行分析,选取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作为本文的污染指标,根据水功能区划分结果,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对渭河水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单因子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内梅罗指数法三种评价方法对水质进行评价,对比评价结果选取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作为系统开发的评价方法。(2)建立渭河水功能区水质预警体系。“预”警即提前的警示,预警与报警,分别针对不同的水质目标进行事前和事中的警示发布,过去通常构建针对突发性水污染的预警体系,以污染段断面而言,实际为预报,而非预警。本文针对当前断面,以时间为尺度,以累积性水质污染风险为目标,对水质浓度设定阈值,当实测值超过设定的限值时,则判定水质处于异常状态。从理论上来讲,这种设定实际上是对水质指标的浓度做出一定的限制。构建基于超标水质指标的渭河水功能区水质预警体系,对水质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模型进行科学的预测,为水环境污染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撑。(3)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根据微信小程序“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的特点选取小程序作为移动应用的前端开发技术,后台功能采用SSM框架加数据库技术。采用数据库技术对归纳之后的相关信息进行数据库建设,来为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作数据支撑。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小程序便于操作,易于查询,为决策服务提供良好的可视化平台。

毕恩梓[3](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压裂车组安全监测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压裂车组是石油压裂开采的专用设备,主要包括压裂泵车、混砂车和仪表车,可用于油、气、水井的各种压裂作业。目前,玉门油田作业公司使用压裂车组对施工现场进行现场监测,但是现在还无法实现远程监测,也无法对压裂车组的工作历史信息进行保存和记录。由于这些设备结构复杂,现场维修人员对故障设备进行维修比较困难。设备生产厂家的专业维修人员因为无法调取故障设备的历史信息,所以无法提供远程指导。基于上述情况,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存在维修效率低、维修周期长的问题。为了使生产厂家能够主动为用户提供质量分析报告和故障诊断报告,高效解决用户在使用设备过程中遇到的故障;使现场维修人员能够快速确认设备故障类型并及时进行维修,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本论文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压裂车组安全监测系统,为了保证该系统在面临高并发情况下,依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本论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选择第四石油机械厂生产的SJX5360TYL105型压裂泵车、SJX5301THS型混砂车作为监测对象。通过现场调研确定与用户相关的压裂泵车、混砂车的传感器的信息及信号标准;确定压裂泵车、混砂车的主控制器的功能模块型号、参数和功能。(2)对于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与开发,选取合适的5G路由网关并对其进行软件开发,使5G路由网关具备定时采集数据的功能;选择Modbus协议作为5G路由网关的下行通讯协议,TCP/IP协议作为5G路由网关的上行通讯协议;结合现场需求,设计了监控系统方案,实现了压裂设备传感器信息及现场监控录像的远程传输。(3)对于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抛弃了传统的Web集群模式,采用Nginx集群构建前端Web模型;基于MQTT协议,构建Redis服务器集群,进行后台服务器设计;采用Mycat作为中间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自动分配;按照分片键大小进行分库分表,并结合hash算法解决数据热点过于集中的问题;基于Power Designer生成数据库、数据表和信息表;进行了数据采集流程图和Web页面设计。(4)软件测试工具选择开源的Apache Jmeter,模拟高并发情形,测试系统的响应速度、信息处理能力和CPU利用率。经测试后,CPU使用率稳定在50%,系统能够应对1000个并发线程并全部响应,测试结果良好。

杨富强[4](2021)在《核动力装置联合仿真系统构建与控制器设计》文中研究表明为保证核动力装置安全稳定地运行,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需要预先对其进行仿真分析。RELAP5是轻水堆冷却系统事故工况的瞬态行为最佳估算程序,涵盖了整个轻水堆系统的瞬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核动力装置仿真模拟。但RELAP5程序无法对复杂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且人机交互界面和仿真数据存储方面不够完善。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RELAP5和MATLAB程序的联合仿真系统,其数据交互采用SOCKET方式,利用My SQL数据库存储仿真数据,设计客户端界面提升人机交互属性,并利用设计好的联合仿真系统实现模糊控制算法,验证了联合仿真系统的实用性及可扩展性。本文首先分析了核动力装置一回路的结构,对一回路关键设备进行建模,以秦山核电站为参考对象,使用RELAP5程序对一回路模型进行搭建,并进行了稳态验证计算。然后设计了基于SOCKET的RELAP5与MATLAB程序的数据交互接口,采用UDP协议进行通信,分别在RELAP5端和MATLAB端对数据收发进行了处理。使用My SQL数据库对仿真结果进行存储,同时对部分字段添加索引增加查询速度。设计了基于Qt的仿真系统前端界面,包括用户登录、可视化修改输入、运行或终止程序、仿真结果分析等功能。为了实现远程访问数据库,设计了基于HTTP协议的WEB服务器,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后便可远程访问仿真结果,并利用多线程技术优化WEB服务器。将RELAP5中的控制器在SIMULINK中实现,设计了SIMULINK与MATLAB中的Base Workspace实时交互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联合仿真系统的实用性。利用设计好的联合仿真系统基于模糊控制算法设计蒸汽发生器水位控制器,并在升负荷和降负荷工况验证控制效果,其仿真结果既体现了联合仿真系统的实用性,也体现了其可扩展性。

徐文静[5](2021)在《国产化某操作系统中Telnet及FTP协议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全球性信息化社会正在快速地形成,与此同时信息安全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影响正日益凸显,发展自主可控的国产化操作系统技术已刻不容缓。我国目前主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尤其当涉及国家军事、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时,安全问题成为重中之重,要时刻警惕外部攻击者会利用操作系统的特权“升级”或者后门程序等技术漏洞绕过系统的安全运行机制,获取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因此,我国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操作系统的重视和保护程度不断提高。本项目结合某国产操作系统网络协议栈的研发过程,研究该协议栈的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模块,主要针对Telnet协议和FTP协议在国产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的设计与应用。首先对国产某操作系统应用层协议以及Socket模块的函数调用接口进行研究与分析,结合SOCKET虚拟化技术在现有网络模型TCP/IP的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插入BSD4.4 Socket,完成Telnet协议和FTP协议直接与BSD4.4 Socket进行对接。其次在Telnet协议中设计服务器端可同时产生多线程,针对客户端优化了基于Liunx系统下的有限状态机并设计出简化了选项协商的新状态机,调试通过并应用于国产操作系统;在FTP协议中设计了错误自动调试功能,并对数据的发送函数与接收函数进行优化,使传输速率得到一定的提高。最后实现国产平台的BSD4.4 Socket接口,并采用剥离应用文件的方法,将写好的Telnet协议和FTP协议源代码与BSD4.4 Socket协议结合,实现了国产某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移植。测试部分先在Linux环境下运行成功后,移植到某航天领域的国产化系统环境中进行测试并通过。论文研究和实现的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系统,满足了设计要求,达到预期的目标。系统实行内嵌的Telnet协议和FTP协议,为国产化平台提供了更完善的功能,并且具备低功耗,高安全性等特点,最重要的是能达到的自主可控的目的。

蒋毅[6](2021)在《基于安卓手机的电脑鼠标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智能手机现在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人的生活和日常工作中,已经逐渐地成为了其必不可少的部分。人们能够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相互沟通交流,如打电话、可视聊天、文件互传、地图导航、网上购物等。2020年四季度申请入网的4G、5G手机中有91.6%为智能机,其中Android系统的比例依然位居首位。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能手机已经是智能手机市场中的重要力量。因此利用基于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的应用来实现对计算机电脑等其他设备的远程遥控成为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公司会议室汇报工作时经常遇到演讲者忘记带鼠标或者在演讲过程中必须暂时地停下来,转到自己的讲台上,点击鼠标,然后对幻灯片进行更换操作,继续演讲下去,这样的情况对于听众以及演讲者都不友好。因此本文提出了开发一款智能手机应用实现远程控制电脑达到替代鼠标相关功能目的,从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本文研究了在安卓客户端和PC服务器端处于同一个WIFI局域网环境时,系统如何通过WIFI网络建立Socket网络连接,通过安卓手机识别手指在屏幕上的滑动与点击等多点触控操作后,以TCP协议方式向服务器发送控制信息,服务器端接收到控制信息代码读取并解码后即向电脑Windows系统发送相对应的控制信息来控制电脑端鼠标或键盘的操作。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研究:一是电脑端方面,利用C#编程开发服务器端应用程序。这主要包括对C#语言基本语法的应用,C#语言对于Windows窗口程序的实现,Socket网络编程的基于TCP数据传输协议的应用,以及Windows系统中关于鼠标控制和键盘控制API的应用。二是手机端方面,利用安卓编程开发客户端应用程序。这主要包括安卓应用程序的界面布局,基本控件的使用,Handler处理多线程消息传递,控件监听器的实现,手势识别Gesture Detector的设计与实现。通过本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不仅能远程控制电脑,还能体验良好的人机交互,也为后续更深入的智能物联网控制延伸奠定基础。

代芙[7](2020)在《VxWorks工程编译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VDC Research市场调查结果表明,美国风河系统公司以VxWorks为旗舰的嵌入式产品在实时操作系统市场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该公司为基于VxWorks操作系统的工程开发提供了功能强大的Workbench开发平台,然而,由于VxWorks 7系列相对VxWorks 6系列的改动较大,Workbench 4系列软件并不能完全替代Workbench 3系列软件,导致VxWorks工程缺少统一的编译平台,同时VxWorks工程源代码和工程编译结果缺少统一的管理平台,如何解决基于不同平台开发的VxWorks工程的源代码管理、编译与产品发布等问题是本论文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以 VxWorks 6.8 DKM(Downloadable Kernel Module,可下载内核模块)工程和VxWorks 7.0 DKM工程为研究对象,使用TFS(Team Foundation Server)、脚本编译、C#语言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 VxWorks工程的统一编译和管理系统。首先对系统的功能性需求进行了分析,其功能需求包括源代码管理、编译任务设定、编译任务查询、编译结果查询、二进制文件版本号提取、编译任务管理、自动编译、用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数据库系统管理、二进制文件管理、二进制文件访问权限同步等。基于前述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划分了功能模块,详细说明了系统数据库的表和字段并列举出相关字段含义;分别对编译任务管理、编译脚本执行引擎、脚本生成工具、版本号生成、二进制文件访问权限同步、编译任务设定与查询、编译结果查询以及二进制文件版本号提取等模块进行了详细设计,包括处理流程和相关类的设计等,阐述了各模块之间的交互关系,并对系统核心功能的实现给出算法解析。继而,在随后的章节说明了整个系统的环境部署和运行结果。最后,对本文和作者在课题研究期间的工作成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方向。

徐常新[8](2020)在《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冷轧管性能优越、精度高,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许多领域。新型冷轧管机采用三个直流电机实现轧辊和回转、送进驱动,其性能和运行状态直接决定了冷轧管的质量。已有的冷轧管机现场监控器通过采集驱动电机的电压电流信号实现了对生产过程中冷轧管机运行状态的监控,并能够连接上位机实现监控数据存贮和管理。随着新型冷轧管机的技术升级和普及应用,轧管厂和制造商在设备安装调试、使用维护、故障维修、质量跟踪等方面都面临挑战,需要能够跨地域全方位提供运行监控、数据管理、信息交互的技术手段,满足不同阶段的应用需求。针对以上情况,本文研究和设计了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以期提高冷轧管机在安装、使用、维护、管理方面的技术水平,为轧管厂和制造商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分析了轧管厂和制造商在现场安装调试、正常生产、设备维护计划与管理、故障维修、售后服务、设计质量反馈等不同阶段的应用需求,并针对调试维修、监控管理、质量管理等三种典型应用场景,提出了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总价体设计方案,提出了系统各部分的设计要求。接着,将系统的设计开发分为系统通信、服务器软件、客户端软件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系统通信设计包括现场监控器硬件设计、通信模块(蓝牙4.0、GPRS、RS485)软硬件设计、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和网络通信协议;后台远程服务器设计主要由应用服务器设计和数据库设计两部分组成,应用服务器实现与PC客户端、移动客户端和现场监控器终端的网络通信以及数据库读写事务的处理。数据库负责存储冷轧管机现场监测数据以及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数据;移动客户端基于Android平台进行开发,实现与现场监控器设备的BLE通信以及借助于后台服务器与远程移动客户端的双向通信,同时为用户提供数据监测、数据上传等功能;PC客户端基于Qt平台开发,实现与现场监控器设备的RS485通信以及与后台服务器端的网络通信,同时为用户提供信息管理、数据监测等功能。整个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基于C/S架构进行开发,用户通过各类客户端实现与服务器端的网络通信。为了验证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是否满足设计指标,在系统搭建完成后进行了系统的通信测试和功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最后,对本文的研究设计工作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今后的开发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刘国栋[9](2020)在《基于网络化的高速红外测温系统研制》文中指出温度是测量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随着科技的发展及5G时代的到来,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及网络化技术来获取物体表面的温度,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研制了基于网络化的高速红外测温系统,使用红外辐射测温技术来快速测量物体的温度,并将测量数据传输到服务器端。系统测温范围-20℃-60℃,测量精度±2℃,分辨率±1℃,响应时间优于2.5ms。该系统主要由下位机、上位机和服务器三部分构成。首先确定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红外探测器选用PVMI-2TE-10.6光伏型红外探测器模组,对测量物体温度在-20℃-60℃有着精确的信号输出。设计了放大电路,用于对探测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将放大后的信号接入数据采集卡,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将其传送到上位机进行数据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无线传输方式传送到服务器端,同时信号经过数模转换和压流转换提供有线传输的方式供选择。为了保证下位机元器件都工作在其温度范围内,设计了温控系统。上位机运行客户端软件,服务器运行服务器端软件,客户-服务器之间采用远距离非蜂窝通信来进行数据传输。为了保证客户-服务器两者通信的稳定性,制定了客户-服务器通信协议,增设了客户端/服务器端断线重连技术。为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丢失,采用套接字编程技术,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丢失、重复、乱序等现象。客户端软件开发了数据测量、系统标定和系统校准三个功能模块,服务器端软件采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并提供查询、筛选等功能。最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了红外探测器输出实验,客户-服务器通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基于网络化的高速红外测温系统能够测量在-20℃-60℃之间物体的温度并稳定的将数据传送到服务器端。

曹帅[10](2020)在《基于Web技术的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字集群调度系统是一种专用指挥调度系统,具有快速接入和安全性强等特点,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专业部门。数字集群用户直接接触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手持终端和PC端),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应用场景的多样化不但需要灵活的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而且还需要在PC端的网页上实现调度系统客户端的功能。软件开发工具包能够为用户提供软件开发工具接口的集合,满足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的开发需求。因此,基于Web技术的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研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综述了国内外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主要工作如下:1.基于数字集群调度系统的系统组成,分析了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与调度系统服务器的交互,给出了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主要功能。2.基于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的用户、语音、数据以及调度功能的信令流程,设计了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与调度服务器、Web服务器、媒体网关的接口,给出了软件开发工具包与调度系统服务器交互的数据格式。3.提出了一种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软件架构,由接口程序、Node.js服务以及后台语音程序组成,具有通用性,提供了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外部接口和软件开发工具包与调度服务器、Web服务器以及媒体网关间的接口。4.基于Windows系统,利用Java Script和C++编程语言,开发了数字集群调度系统软件开发工具包的接口程序、Node.js服务以及后台语音程序,实现了用户功能、语音功能、数据功能以及调度功能。5.搭建了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的测试环境,利用网页客户端调用软件开发工具包,对用户功能、语音功能、数据功能以及调度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开发的软件开发工具包能够满足客户端的基本功能需求。

二、响应客户输入的服务器端软件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响应客户输入的服务器端软件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应用水印嵌入技术的智能景区导游App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 引言
    1.1 项目背景和意义
    1.2 旅游服务现状
        1.2.1 景区服务现状
        1.2.2 信息化服务现状
    1.3 项目主要目标
    1.4 主要工作
    1.5 本章小结
2 用到的技术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Android操作系统
        2.1.1 Android基础介绍
        2.1.2 Android开发环境介绍
    2.2 二维码以及二维码水印
        2.2.1 二维码的发展及现状
        2.2.2 QR码的编码规则
    2.3 地理信息技术
        2.3.1 地理位置的表示
        2.3.2 获取当前位置的方法
        2.3.3 坐标系的转换问题
        2.3.4 地图开发API
    2.4 语言合成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二维码美化、数字水印及创新功能的研究
    3.1 二维码美化
        3.1.1 码字隐藏
        3.1.2 QR码的区域遮蔽
        3.1.3 码点修饰
        3.1.4 以上方法的结合
    3.2 数字水印
        3.2.1 离散余弦变换
        3.2.2 本文提出的水印嵌入方法
        3.2.3 效果检验
    3.3 二维码水印的新验证模式
        3.3.1 传统电子门票模式的弊端
        3.3.2 本系统的验票逻辑
        3.3.3 新模式的比较
    3.4 智能导游App的新增功能
        3.4.1 自动导游功能
        3.4.2 紧急呼救功能
    3.5 本章小结
4 系统的开发过程
    4.1 系统的需求分析
        4.1.1 用户特征分析
        4.1.2 游客功能需求
        4.1.3 管理员功能需求
        4.1.4 服务器端功能需求
        4.1.5 其他需求描述
    4.2 系统模块概要设计
        4.2.1 系统架构
        4.2.2 模块划分
        4.2.3 游客端功能结构设计
        4.2.4 管理员端功能结构设计
    4.3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3.1 整体架构实现
        4.3.2 数据库设计
        4.3.3 系统模块详细功能
    4.4 系统测试
        4.4.1 测试方法
        4.4.2 部分核心测试用例
        4.4.3 测试结论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移动应用的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功能区考核评价研究现状
        1.2.2 水质预警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渭河干流水功能区概况
    2.1 渭河流域陕西段概况
        2.1.1 自然地理
        2.1.2 社会经济
        2.1.3 水环境特征
    2.2 渭河水功能区划
        2.2.1 水功能区划目的和意义
        2.2.2 渭河水功能区划原则
        2.2.3 渭河水功能区划结果
3 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考核评价
    3.1 渭河水功能区水质现状
    3.2 水质评价定义与标准
    3.3 水质评价方法
    3.4 考核评价方法
        3.4.1 单因子指数法
        3.4.2 模糊综合评价法
        3.4.3 内梅罗指数法
        3.4.4 三种方法比较与结论
    3.5 本章小结
4 水功能区水质预警模型的构建
    4.1 水质预警原理
    4.2 水质预警体系的构建
        4.2.1 水质预警体系目标
        4.2.2 水质预警体系组成
        4.2.3 水质预警指标阈值
    4.3 水功能区水质预警模型计算
        4.3.1 标准限值模型
        4.3.2 统计限值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
    5.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5.1.1 系统设计目标与原则
        5.1.2 系统需求分析
    5.2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5.3 后台开发架构设计
        5.3.1 SSM后台开发框架
        5.3.2 数据库设计
    5.4 移动应用架构设计
        5.4.1 微信小程序开发优势
        5.4.2 微信小程序开发框架
    5.5 服务器与客户端交互设计
    5.6 本章小结
6 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系统实现
    6.1 系统开发环境
        6.1.1 后端运行环境的安装及配置
        6.1.2 移动前端开发工具的注册与安装
    6.2 系统功能模块的实现
        6.2.1 系统登录模块
        6.2.2 水质监测模块
        6.2.3 达标评价模块
        6.2.4 水质预警模块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基于物联网的压裂车组安全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物联网及压裂车组发展现状
        1.2.1 物联网发展现状概述
        1.2.2 国外压裂车组发展现状
        1.2.3 国内压裂车组发展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组织架构
2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压裂车组方案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压裂设备监控需求
        2.1.2 压裂设备生产商需求
        2.1.3 压裂设备用户需求
    2.2 系统总体架构
    2.3 系统重点与难点
        2.3.1 传统Web模型的缺点及解决方案
        2.3.2 即时通讯协议的选择
        2.3.3 数据库集群、库表散列
        2.3.4 Nginx和 Keepalived实现Nginx高可用
        2.3.5 Redis集群缓存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与开发
    3.1 硬件选型
        3.1.1 传感器选型
        3.1.2 主控制器选型
    3.2 5G路由网关选型及二次开发
        3.2.1 5G路由网关选型
        3.2.2 底层软件设计
        3.2.3 通讯协议设计
        3.2.4 指令列表
    3.3 监控系统构成
        3.3.1 有线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
    3.4 本章小结
4 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4.1 前端Web模型和后台服务器架构
        4.1.1 Nginx Web负载均衡架构模型
        4.1.2 后台服务器端架构
    4.2 后台服务器设计
        4.2.1 MQTT协议的服务器设计
        4.2.2 Redis服务器集群设计
        4.2.3 分库分表设计
        4.2.4 数据库的开发
        4.2.5 后台页面展示
    4.3 本章小结
5 系统创新性和系统测试
    5.1 系统创新性
    5.2 系统测试
        5.2.1 服务器压力与性能测试
        5.2.2 配置测试工具参数的步骤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核动力装置联合仿真系统构建与控制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RELAP5 的应用与功能扩展
        1.2.2 智能控制理论在核动力装置的应用
        1.2.3 联合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基于RELAP5 的核反应堆一回路建模
    2.1 RELAP5 程序结构分析
        2.1.1 RELAP5 输入卡格式
        2.1.2 RELAP5 程序整体结构
    2.2 核反应堆一回路系统模型
        2.2.1 核动力装置系统结构
        2.2.2 反应堆原理与动态方程
        2.2.3 蒸汽发生器原理与动态方程
        2.2.4 稳压器工作原理
    2.3 基于RELAP5 的一回路建模
    2.4 本章小结
3 联合仿真系统数据交互与存储
    3.1 联合仿真系统整体结构
    3.2 RELAP5与MATLAB程序的数据交互
        3.2.1 SOCKET通信原理与协议选择
        3.2.2 RELAP5 程序端实现SOCKET通讯
        3.2.3 MATLAB端实现SOCKET通讯
    3.3 基于My SQL的数据存储
        3.3.1 My SQL数据库特点
        3.3.2 My SQL数据库实现数据存储
        3.3.3 My SQL数据库索引优化
    3.4 本章小结
4 联合仿真系统客户端设计
    4.1 基于Qt的仿真系统前端设计
        4.1.1 Qt程序使用优势
        4.1.2 前端界面总体结构
        4.1.3 登录界面实现
        4.1.4 输入模块实现
        4.1.5 运行程序与仿真结果查看
    4.2 基于HTTP协议的WEB服务器
        4.2.1 HTTP协议分析
        4.2.2 WEB服务器实现
        4.2.3 多线程优化WEB服务器
    4.3 本章小结
5 联合仿真系统控制器设计与验证
    5.1 RELAP5 原始控制器结构
    5.2 SIMULINK中 RELAP5 原始控制器的实现
        5.2.1 SIMULINK与 Base Workspace实时交互
        5.2.2 联合仿真系统中实现控制器
        5.2.3 升降负荷过程模拟
    5.3 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水位控制器设计
        5.3.1 模糊控制理论基础
        5.3.2 水位控制器设计
    5.4 水位控制器仿真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国产化某操作系统中Telnet及FTP协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远程登录的发展现状
        1.2.2 文件传输的发展现状
        1.2.3 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现状
    1.3 国产操作系统应用生态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关键技术介绍
    2.1 TCP/IP网络模型
    2.2 Telnet协议分析
        2.2.1 Telnet简介
        2.2.2 网络虚拟终端
        2.2.3 选项协商
    2.3 FTP协议分析
        2.3.1 FTP模型简介
        2.3.2 FTP传输方式
        2.3.3 FTP命令
    2.4 小结
3 Telnet和FTP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1 国产某操作系统概述
    3.2 国产操作体系框架
    3.3 应用层需求分析
        3.3.1 功能需求
        3.3.2 性能需求
        3.3.3 系统建模
    3.4 整体框架思路分析
    3.5 中间层SOCKET分析
    3.6 Telnet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6.1 Telnet框架的设计
        3.6.2 Telnet服务器端的设计
        3.6.3 Telnet客户端的设计
        3.6.4 基于有限状态机的Telnet实现
    3.7 FTP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3.7.1 整体流程设计
        3.7.2 重要函数及实现
        3.7.3 数据的上传与下载
4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4.1 测试平台简介
    4.2 Telnet测试方案与实现
        4.2.1 linux操作系统下Telnet的实现
        4.2.2 国产操作系统下Telnet的实现
    4.3 FTP的功能和性能测试
        4.3.1 FTP功能测试
        4.3.2 FTP性能测试
5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6)基于安卓手机的电脑鼠标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技术发展概况及国内外应用发展现状
        1.2.1 Android技术概述
        1.2.2 WIFI技术概述
        1.2.3 国外应用现状
        1.2.4 国内应用现状
    1.3 课题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系统的开发环境与其相关技术
    2.1 Android平台简介
        2.1.1 Android平台架构
        2.1.2 Android平台组件
        2.1.3 Android平台事件处理
    2.2 Android开发环境
    2.3 Android开发平台搭建
    2.4 Socket通信
        2.4.1 Socket通信简介
        2.4.2 Socket通信编程原理
    2.5 安卓多点触控以及手势识别
        2.5.1 多点触控技术简介
        2.5.2 安卓多点触控及手势识别的实现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需求分析
        3.1.1 需求分析概述
        3.1.2 需求场景分析
    3.2 功能需求分析
    3.3 功能用例分析
    3.4 性能需求分析
    3.5 用户界面需求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安卓手机的电脑鼠标的设计
    4.1 用户界面设计
    4.2 程序模块设计
        4.2.1 服务器程序设计
        4.2.2 客户端程序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安卓手机的电脑鼠标的实现
    5.1 开发环境
    5.2 文件结构与用途
        5.2.1 电脑服务器端程序
        5.2.2 安卓客户端程序
    5.3 服务器程序设计详解
    5.4 客户端应用程序详解
    5.5 用户界面
        5.5.1 连接界面Logon类
        5.5.2 控制界面类MainActivity类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系统测试目标及流程
    6.2 系统测试项目及测试环境
    6.3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全篇总结
    7.2 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VxWorks工程编译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任务
        1.2.1 课题内容
        1.2.2 本人承担的任务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技术介绍
    2.1 VXWORKS操作系统
    2.2 DKM工程
    2.3 WIND RIVER WORKBENCH开发平台
    2.4 TFS平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 系统用户角色分析
    3.2 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
        3.2.1 源代码管理功能
        3.2.2 编译任务设定功能
        3.2.3 编译任务查询功能
        3.2.4 编译结果查询功能
        3.2.5 二进制文件版本号提取功能
        3.2.6 编译任务管理功能
        3.2.7 自动编译功能
        3.2.8 用户管理功能
        3.2.9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3.2.10 数据库系统管理功能
        3.2.11 二进制文件管理功能
        3.2.12 二进制文件访问权限同步功能
    3.3 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性能需求
        3.3.2 可靠性需求
        3.3.3 可扩展性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4.1 系统架构设计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2.1 源代码服务器端
        4.2.2 编译服务器端
        4.2.3 发布服务器端
        4.2.4 客户端
    4.3 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
        4.3.1 数据概念模型的设计
        4.3.2 数据物理模型的设计
    4.4 系统的界面设计
    4.5 系统使用规范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功能模块交互关系
    5.2 编译任务管理模块设计
    5.3 编译脚本执行引擎模块设计
    5.4 脚本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5.4.1 Workbench 3.2脚本生成工具的实现
        5.4.2 Workbench 4.0脚本生成工具的实现
    5.5 版本号生成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5.6 二进制文件访问权限同步模块设计
    5.7 编译任务设定模块设计
    5.8 编译任务查询模块设计
    5.9 编译结果查询模块设计
    5.10 二进制文件版本号提取模块设计
    5.11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部署与测试
    6.1 WORKBENCH开发环境部署
    6.2 服务器端的环境部署
        6.2.1 安装服务
        6.2.2 配置参数
    6.3 系统测试
        6.3.1 系统功能测试
        6.3.2 系统非功能性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冷轧管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远程监控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论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和相关技术
    2.1 系统整体需求分析
    2.2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3 系统模块功能分析与设计
        2.3.1 现场监控器模块
        2.3.2 后台远程服务器模块
        2.3.3 移动客户端模块
        2.3.4 PC客户端模块
        2.3.5 系统通信
    2.4 相关技术
        2.4.1 Socket网络通讯技术
        2.4.2 开发平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通信的设计
    3.1 系统通信总体架构
    3.2 现场监控器
        3.2.1 现场监控器硬件
        3.2.2 现场监控器功能
        3.2.3 监控器监测数据
    3.3 通信模块硬件电路
        3.3.1 蓝牙4.0 通信模块
        3.3.2 GPRS通信模块
        3.3.3 RS485 通信模块
    3.4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3.4.1 蓝牙4.0 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3.4.2 GPRS通信模块软件设计
    3.5 自定义通信协议
        3.5.1 自定义串口通信协议
        3.5.2 网络通信协议的制定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服务器端软件设计
    4.1 后台远程服务器整体结构设计
    4.2 应用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4.2.1 应用服务器功能分析
        4.2.2 应用服务器整体结构设计
        4.2.3 应用服务器通信模块设计
        4.2.4 数据库事务处理模块设计
    4.3 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4.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3.3 数据库的存储与优化
    4.4 服务器界面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客户端软件设计
    5.1 移动客户端软件设计
        5.1.1 移动客户端整体架构设计
        5.1.2 蓝牙连接模块设计
        5.1.3 用户登录模块设计
        5.1.4 数据监测模块设计
        5.1.5 网络通讯模块设计
        5.1.6 参数设置模块设计
    5.2 PC客户端软件设计
        5.2.1 本地PC客户端整体架构设计
        5.2.2 信息管理模块设计
        5.2.3 数据监测模块设计
        5.2.4 网络通讯模块设计
        5.2.5 系统设置模块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6.1 远程监控管理系统通信测试
        6.1.1 串口通信安装调试
        6.1.2 网络通信测试运行
    6.2 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功能测试
        6.2.1 移动客户端测试运行
        6.2.2 PC客户端测试运行
    6.3 系统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

(9)基于网络化的高速红外测温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低温测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网络化发展概况
        1.3.1 网络化发展研究现状
        1.3.2 网络化发展遇到的问题
        1.3.3 网络化通信方式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4.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基于网络化的高速红外测温系统硬件研制
    2.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2.2 下位机研制
        2.2.1 红外探测器
        2.2.2 数据采集卡
        2.2.3 放大电路设计
        2.2.4 压流转换电路
        2.2.5 温控系统
    2.3 上位机研制
    2.4 服务器选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网络化的高速红外测温系统软件开发
    3.1 客户端软件开发
        3.1.1 主界面开发
        3.1.2 标定界面开发
        3.1.3 校准界面开发
    3.2 服务器端软件开发
    3.3 数据库编程技术
    3.4 客户-服务器通信
        3.4.1 通信协议制定
        3.4.2 通信断线重连技术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实验设计
    4.1 红外探测器输出实验
    4.2 客户-服务器数据传输实验
    4.3 高低温实验设计
    4.4 标定实验设计
    4.5 测温精度实验设计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基于Web技术的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概述
    1.2 国内外数字集群调度系统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数字集群调度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国外数字集群调度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选题意义和论文结构
        1.3.1 选题意义
        1.3.2 论文结构
2 数字集群调度系统
    2.1 数字集群调度系统的组成
    2.2 客户端与调度系统服务器的交互
        2.2.1 客户端与调度服务器的交互
        2.2.2 客户端与Web服务器的交互
        2.2.3 客户端与媒体网关的交互
    2.3 PC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基本功能
    2.4 本章小结
3 软件开发工具包的设计
    3.1 概述
    3.2 软件开发工具包主要功能信令流程
        3.2.1 用户功能
        3.2.2 语音功能
        3.2.3 数据功能
        3.2.4 调度功能
    3.3 软件开发工具包与调度服务器的接口
    3.4 软件开发工具包与Web服务器的接口
    3.5 软件开发工具包与媒体网关的接口
    3.6 软件开发工具包的软件架构
    3.7 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外部接口
    3.8 本章小结
4 软件开发工具包的实现
    4.1 开发环境
    4.2 Socket编程基本原理
    4.3 软件开发工具包接口程序
    4.4 软件开发工具包Node.js服务模块
    4.5 软件开发工具包后台语音软件
    4.6 软件开发工具包功能的开发
    4.7 本章小结
5 软件开发工具包基本功能的测试
    5.1 测试环境
    5.2 测试内容
    5.3 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
        5.3.1 用户功能
        5.3.2 语音功能
        5.3.3 数据功能
        5.3.4 调度功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响应客户输入的服务器端软件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应用水印嵌入技术的智能景区导游App设计与实现[D]. 郭赵亮.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基于移动应用的渭河水功能区水质评价及预警研究[D]. 郝月.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物联网的压裂车组安全监测系统研究[D]. 毕恩梓.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4]核动力装置联合仿真系统构建与控制器设计[D]. 杨富强.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5]国产化某操作系统中Telnet及FTP协议的研究[D]. 徐文静. 西安工业大学, 2021(02)
  • [6]基于安卓手机的电脑鼠标的设计与实现[D]. 蒋毅.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VxWorks工程编译与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代芙.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8]冷轧管机远程监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徐常新. 东南大学, 2020(01)
  • [9]基于网络化的高速红外测温系统研制[D]. 刘国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10]基于Web技术的数字集群调度系统客户端软件开发工具包的研制[D]. 曹帅.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响应客户端输入的服务器端软件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