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宣传政策 沟通信息 为电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论文文献综述)
王倍智[1](2020)在《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沟通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对网络的需求和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从2G、3G网络到现在市场主流的4G网络,如今5G网络也刚刚商用,移动通信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使生活更加便捷和多样化,人们对多功能的通信方式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目前4G业务是个人业务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在加速建设5G的同时也要深挖4G业务增长点。在携号转网的环境下,设计出吸引客户的资费项目,防止在发展新用户的同时流失现有的客户。近年来,由于国家提出的“提速降费”使得全国的通信消费能力和信息化水准得以提高,而且可以更好的支撑我国的经济发展,但这样就使得通信运营商的利润下降,迫使通信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对企业来说,制定适合发展的竞争战略非常重要,可以使企业在激烈的行业内竞争中获利,并指引企业向健康发展方向前进。本文以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以下简称H分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当前的竞争战略和存在的问题。从竞争战略的角度来看,使用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和SWOT分析法,分析了H分公司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通过分析对企业现有的竞争战略进行调整,并从组织结构、技术能力、风险管控、人力资源和资金预算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为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张兰兰[2](2020)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于调整产业结构、应对国际经营环境变化以及提高国家竞争力等多方面的考虑,适时提出了“走出去”以及“一带一路”等对外开放政策。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以及企业对外投资的推进,我国逐渐向资本输出国转变,对外投资水平更加高效,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逐渐转向国际化经营模式,走向了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为适应企业跨境投资的发展,我国也在不断完善对外投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当前税收政策不适应现在的投资定位,面对东道国复杂的经营环境以及税收政策的差异,企业需要承担巨大的投资压力,尤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为了更好的发挥税收调节作用,维护国家税收权益以应对复杂的税收投资环境,政府通过针对性的提出跨境税收优惠政策,扩大境外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发挥税收政策的引导作用,对“走出去”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政策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的研究主题是从企业所得税优惠视角出发,通过梳理对外直接投资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相关文献,厘清了税收优惠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概念。并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分析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税收因素以及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现状。首先,本文的基本思路是从企业所得税优惠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层面出发,并对企业所得税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一一作了分析,说明了税收优惠对现阶段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现状,包括境外所得税抵免政策,税收饶让条款以及境外所得亏损弥补等,然后再从税收抵免制度、税收激励机制,税收政策导向性和税收服务方面提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的不合理因素。以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误用税收优惠案例和企业境外税收抵免案例,分析税收优惠在企业“走出去”中如何发挥作用,强调企业在“走出去”时要善于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再结合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所得税优惠政策经验,建议从优化税收抵免制度、完善税收激励政策和提高税收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完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提升我国“走出去”企业的国际税收竞争力。
郝喆[3](2020)在《新时代电信业劳模精神的培育研究》文中提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劳模精神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时代后,根据党和国家的发展需要和现实状况做出的重要判断。第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习主席表示:“要坚决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针对数字化发展来建设相关的设施,切实提升数据资源的整合效果,实现共享与开放,确保数字资源的安全便捷,打造数字中国,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善社会大众的生活现状,实现科技强国”。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同时将构成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技术物质基础,信息时代为中华民族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条件。电信业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础保障,是一支重要的劳动大军,要担当好桥头堡和信息高速通道建设和维护大军的重任。论文对新时代电信业劳模精神的培育进行了研究,研究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新时代电信业劳模精神的培育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清晰的界定,包括新时代、劳模精神以及电信业,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为论文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框架基础。第二章对劳模精神的内涵进行阐述说明,并对其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进行论述。首先,明确了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然后对我国劳模精神的历史传承及发展进行了阐述,接着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电信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新时代主要社会矛盾解决方面对电信业培养劳模精神的时代意义进行阐述。第三章针对电信业劳模精神培育现状进行分析,首先对电信业劳模选树进行分析,电信业主要挖掘服务型、技术型、创新型劳模,推动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相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工业产业转型发展速度,提高高新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发展水平,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作用切实提升我国工业整体发展水平。然后以服务型。创新型、技术型劳模为切入点写了电信业践行劳模精神的积极成果。第四章对电信业劳模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目前电信业劳模精神培育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有些地方需要优化,首先存在对劳模精神错误认知、培育形式化、缺乏时代认同感等问题。其次从思想观念约制、电信业重视程度以及有效机制的建设方面对存在的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主要阐述了电信业劳模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首先,电信业要坚持劳模精神培育的主要原则,其次,需要明确劳模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最后通过为劳模培育搭建平台、强化管理服务,关爱激励劳模、鼓励创新干事,增强员工积极性以及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来完善工作机制来培育劳模精神。电信业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础保障,弘扬劳模精神,有利于电信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员工素质提高实现全面发展,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电信业应该重视对劳模精神的培育,使电信业在新时代担当好桥头堡和信息高速通道建设和维护大军的重任。
曹岚[4](2020)在《GX电信企业宽带营销策略研究 ——以天府新城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国家一方面向移动、广电接连开放了固网基础经营牌照,另一方面,以“接入网”试点形式引入民营资本,打破了宽带市场前期的垄断格局。从北网通、南电信的时代变成4+N的竞争局面,拉开了中国宽带市场白热化竞争的序幕。GX电信作为成都地区规模最大的电信区县公司,在整个成都电信的战略规划中,有着非常重要地位。天府新城区位于金融城板块,是GX电信拉动量收最为重要的依靠之一,该区域内宽带经营的好坏更是关系着GX电信经营状况的好坏。然而GX电信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人口和企业红利锐减,企业宽带已由增量市场转变成存量市场,天府新城区域作为GX电信企业宽带最大的保存市场,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外有移动、联通的夹击,不停抢夺楼盘的资源,严重威胁着电信宽带在该区域的存量保有率的同时,该区域大企业客户也要求响应国家的提速降费惠企政策,导致GX电信收入的巨大下滑。更为重要的是,就企业内部来看,GX电信自身存在客户流失率严重、产品同质化严重和渠道冲突明显的问题,如何制定适当的企业宽带营销策略,寻找GX电信在天府新城区域新的量收增长点,以期为该公司在激烈的内外竞争环境中获得优势地位,是GX电信公司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综上,本文基于GX电信的营销现状,有针对性地研究了该企业的策略:首先分析了GX电信所处的市场环境,从政治、经济、社会还有技术四个方面分析了宏观环境;然后,对行业中观环境从成都市电信发展现状、区域和竞争情况分析、成都市电信未来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展开描述;随后,从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全方位剖析了GX电信市场环境;进而,从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以及市场定位的角度,分析GX电信天府新城片区企业宽带的现状及问题,并探寻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角度提出相应企业宽带营销优化策略。本文主要从GX电信当前现状出发提出问题,利用PEST、SWOT、STP等理论及工具具体分析了该公司的营销管理问题,进而采用4P理论解决问题。本研究将传统营销管理理论应用于GX电信营销策略研究中,将有助于改善GX电信营销现状,也可以为电信公司其他片区或者其他电信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杨扬[5](2019)在《“中兴事件”折射出的国际化战略管理探析》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网站公告,7年内禁止美国一切企业向中国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Zhong xing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rporation),简称中兴通讯(ZTE Corporation)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直到2025年3月13日。美国对中兴通讯的制裁和处罚,给中兴通讯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在之后的2018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部长威尔伯罗斯表示愿意尽快改变销售禁令。作为世界级的企业,“中兴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如何在“走出去”的国际化环境中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值得探究。“中兴事件”背后不仅暴露出中国的“缺芯”问题,也折射出国际化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本文分别从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两方面进行研究。理论研究方面: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进行述评,便于更好地从贸易和投资两方面对国际化战略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国际贸易理论的梳理,从国际化战略的动因、国际化战略层面及国际化战略模式三个方面进行剖析。实证分析方面:以中兴通讯为研究对象,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PEST分析其宏观环境、波特五力分析其竞争环境,SWOT分析其竞争能力,并概述了该公司的国际化战略现状,从研发、营销、管理、人力资源以及企业文化五个方面对其国际化战略做出评价,针对研究出的问题提出战略建议,归纳总结经验,以期对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企业提供参考。
尹轶[6](2019)在《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绩效评价与选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信运营商作为“互联网经济”与“平台经济”基础应用与服务的提供者,其运营目的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创造利润并实现稳定发展。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绩效是对其系统运作情况的科学性、综合性与客观性的反映。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升电信运营商的营销渠道效率,加强一体化运营水平,加快行业营销渠道的演进过程,适应新的行业与环境形势。本文的研究内容是以营销渠道相关理论与渠道协同理论为基础,通过理论分析对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进行系统研究,之后通过德尔菲法构建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得到指标相应的权值。营销渠道绩效评价将为电信运营商的渠道选择提供支撑。而后基于动态博弈理论研究营销渠道的整合与选择问题,再应用演化博弈理论分析电信运营商的渠道策略,最后归纳总结提出相应的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优化建议,以构建基于运营商的平台生态,全面提升运营商的渠道管理能力。本文创新点主要有:构建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电信产品与营销渠道匹配值、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为电信运营商进行渠道选择提供支撑,并运用演化博弈分析渠道策略问题,提出运营商制定营销渠道策略的方法。本文研究表明: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渠道协同因素三个维度分析发现,营销渠道绩效评价的影响路径表现为:内部因素→渠道协同→渠道绩效,以及外部因素→渠道协同→渠道绩效两条主要路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对于渠道绩效的影响也至关重要。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电信运营商自有实体渠道因为管理更加完善,其内部因素绩效要略高于电子渠道。然而,由于电子渠道低成本和高收益,电子渠道的外部因素绩效要高于自有实体渠道,而因为电子渠道主要服务于年轻人群,其服务满意度更高,渠道协同效应越好。随着有家庭决策权的人群逐步年轻化,电子渠道协同效应将发挥得越来越充分,所以电子渠道的渠道协同因素大于自有实体渠道的渠道协同因素。通过对电信产业、电信产品、电信用户、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构建了电信产品属性与渠道属性各自的属性矩阵,并创新性的提出电信产品与营销渠道匹配值,将电信业务与营销渠道的属性构建成相互对应关系,通过矩阵运算与权值修正,得出电信业务与营销渠道匹配情况的量化指标。综上,电信运营商需要以高效运营为目的,打造创新的互联网平台,提升营销渠道绩效,加强营销渠道专业人员的培养,提升服务与业务的质量,加强对营销渠道的管控,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
高燕飞[7](2018)在《电信企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冲突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电信互联网卡营销环境的改变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解决电信企业互联网卡营销渠道的利益冲突,成为电信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文在分析电信企业无线网卡线上线下销售渠道现状的基础上,以实际中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冲突问题为切入点,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渠道冲突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及数理统计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在对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竞争博弈分析基础上,提出完善互联网卡的电信运营商线上及线下渠道冲突的对策。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本文阐述了电信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冲突问题产生的背景,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冲突相关因素、原因、表现和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电信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冲突的表现在:线上线下打价格战、线上对线下搭便车、线上线下渠道资源争夺、线上线下渠道难以形成合力和线上线下成员信任缺失。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电信业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冲突会影响到电信运营商诚信度,导致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下降和增大电信运营商管理成本;降低分销商对电信运营商品牌的忠诚度与满意度,导致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度与忠诚度,进而流失忠诚客户。其次,构建包含10个潜变量28个观察变量的电信企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冲突结构方程模型,提出研究假设,通过调查问卷的设计发放,经过信效度检验、模型的拟合指数检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同时研究发现电信企业线上线下渠道成员之间的感知差异并不会直接导致价格战,电信企业线上线下渠道成员之间的搭便车不会直接产生负面影响,电信企业线上线下渠道成员之间的价格战会产生负向影响。最后,基于产品生命周期和市场细分渠道选择,围绕实现渠道的整体销量增长,提出线上线下垂直一体化的定价策略。并就如何加强对渠道冲突的认识,消除对渠道冲突认识的误区,促进渠道成员沟通交流和合理进行冲突管理,实现线上线下产品统一化、实现品牌和产品的差异化、立体化推广丰富消费者体验等提出对策。通过本文研究,构建出线上和线下的渠道之间冲突的模型,对于冲突源及企业进行深入的现实思考,提出线上线下产品生命周期及市场的细分、管理和渠道管理等方面的渠道整合策略,对电信企业实现线上线下渠道的优化配置及资源的合理运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刘腾天[8](2018)在《“营改增”政策下山东移动税务筹划研究》文中指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税负压力正逐渐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降低企业税负,同时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2011年底国家正式启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改革试点,近年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17年10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废止<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决定(草案)》,标志着在我国实施了 60多年的营业税正式成为历史,全面增值税时代己经到来,在新税制下如何有效开展税务筹划成为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电信业作为服务行业代表之一,于2014年6月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然而“营改增”后电信企业短期内税负不降反升,明显有违国家税制改革初衷。本文以“营改增”为研究背景,以电信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营改增”前后电信企业增值税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然后结合电信企业运营管理实际,从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和税款缴纳等三个方面研究探讨“营改增”政策下电信企业增值税税务筹划路径,最后以山东移动为目标企业,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增值税税务筹划方案,跟踪2014年至今筹划方案实施效果,并提出针对性保障措施。本文研究表明,“营改增”后山东移动短期内税负上升主要由于税务管理难度的增加,通过有效的税务筹划,山东移动税负不仅较“营改增”前明显下降,而且低于全国电信行业平均水平,税务筹划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彰显。与此同时,在“营改增”政策下积极开展税务筹划,还有利于企业管理制度和流程的优化完善,有利于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提速降费要求的推进和落实。
程瓯[9](2016)在《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电信产业是中国近十几年来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电信产业视为自然垄断产业,电信服务的基础性、网络的完整性以及电信运营的规模经济性决定了电信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1994年,中国联通的进入打破了电信业的垄断,之后中国电信业经历了几次大的拆分,电信市场的竞争格局基本形成。2008年电信产业融合重组,形成电信、移动和联通三足鼎立的局面。随着产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三网融合”政策的推进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变革,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失衡、业务增长乏力的问题己经显现出来,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隐藏着规制与竞争方面的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在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以后,如何形成均衡的市场竞争格局,如何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如何进一步完善电信监管机制,为电信运营商之间的有效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垄断性较强但又具有一定竞争性的电信产业来说,单纯用规制理论或产业组织理论进行分析,都是有失偏颇的。因此,本文在“SCP”范式的基础上,结合电信产业的经济特性,将产业组织理论和规制理论相融合,构建了“政府规制-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这个理论框架对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以及电信产业规制进行研究,结合“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等新态势,对电信产业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为我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发展、电信产业政策和规制改革等提出新的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和理论基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的内容。主要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作了介绍。对相关理论进行考察,在回顾自然垄断理论、规制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的基础上,分析“SCP”范式对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以及局限性。第二部分构建电信产业"R-SCP"理论分析框架,包括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内容。介绍了我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电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结合电信产业所具有的自然垄断与竞争特性,构建"R-SCP"理论分析框架,在该理论框架内,规制、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都是电信产业的内生变量,规制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同时也受到市场结构、市场行为与绩效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部分,包括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内容。运用"R-SCP"理论分析框架对中国电信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分析不对称规制、“三网融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分析“移动通信转售”、手机实名制等产业政策变化以及放松规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结合电信产业几次大的拆分和重组,对各个阶段的市场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组织及规制的影响,主要是第八章的内容。分析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影响,并以“微信”为例分析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语音、短信业务的替代作用,指出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组织变革和转型方向,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并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规制的新特点。第五部分是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建议,包括第九章和第十章的内容。介绍了电信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内涵及目标,规制合理化与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关系,以及产业融合对电信规制的影响,借鉴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电信规制与改革经验,对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提出政策建议。最后,对全文的主要结论进行总结,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文研究表明,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受到政府规制和市场机制两方面的共同影响,随着产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和进一步放松规制,市场机制对电信产业组织的影响将越来越强。但由于电信产业所具有的网络特性,政府规制仍然有必要保持。政府需要改变直接用行政手段参与电信业产业组织调整的状况,更多地借助市场机制实现对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的调整,重点关注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塑造和保护。
任永强[10](2016)在《中国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三十多年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看,通过推进政企分开、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试点、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国有企业逐步转换经营机制,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企治企,在市场竞争中发展成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的人才资源配置,特别是企业领导人员配置的市场化程度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队伍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结构不合理、能力不适应、活力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国有企业国际化进程中高层次、国际化的人才相对短缺。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在行业内一般为领军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的中国企业85%为中央企业。中央企业面临的是更大的市场空间、更重的市场责任。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结构、“企业家精神”需要进一步有效激发。在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针对职业经理人的探索与试点也在不断的推进,不少国有企业与中央企业针对契约管理、市场化招聘等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站在国有企业新一轮改革的起点上,构建职业经理人制度将成为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推进董事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而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在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特别是在中央企业范围内针对性的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深化国有资产及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论文围绕中央企业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战略目标,深刻阐述了中央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重要意义;系统梳理了国外经济学、管理学领域相关理论成果,通过案例深入剖析了国外跨国公司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了职业经理人制度产生的条件和主要特点;梳理回顾了我国非公企业和国有企业探索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历程、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证分析了中央企业经理人特征和范围,研究提出中央企业高层级经理人胜任力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中央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基本目标、总体要求、实现路径、主要举措和相关政策建议。论文综合采用了文献梳理、国际比较、历史比较、案例分析、实证分析、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一、论文系统研究了与职业经理人制度相关的理论。在界定经营管理者与经营管理者制度、职业经理人与职业经理人制度等相关概念,介绍职业经理人的产生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与职业经理人制度相关的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产权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研究认为,职业经理人制度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在社会分工导致的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优势在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及人力资本效能的发挥,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以契约为根本遵循的责权利体系,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关键在于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与实践。二、论文研究了国外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国外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现状是:职业经理人层级与职能不断细化,选拔培养方式采用从企业内部为主,评价方式采用以出资人和市场相结合,建立以中长期激励为主的薪酬和激励制度,采用以内部监督和市场约束相结合的监督约束机制;具体条件了法国电力公司、新加坡淡马锡公司、美国国际商用机器有限公司、通用公司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践;其启示是: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完善以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为支撑,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以良好的职业经理人文化为基础,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实际。三、论文比较分析了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和地方改制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和实践。具体分析了外资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历史、主要特点与存在困境,以联想集团、万科集团、国美集团、阿里巴巴集团为例分析了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践;分析了地方改制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历史、主要特点和改革方向;从职业经理人制度引入动机、职业经理人选拔与培养、职业经理人制度存在问题等方面对不同所有制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践进行了比较分析。四、论文研究了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特征和角色定位。研究指出,职业经理人具有契约关系、市场属性、领军地位、职业水准4项基本特质。一是契约关系,出资人或企业与职业经理人之间通过平等协商,明确权(权利范围)、责(责任边界)、利(义务与利益),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合同,两者是平等的法律主体。二是市场属性,他们的人力资本价值由其经营业绩决定,通过市场竞争实现,通过协议薪酬反映。三是领军地位,一般享有比较充分的经营权,处于企业经营管理团队的顶端。四是职业水准,把成功经营企业作为职业理想,具有忠实于出资人的职业操守和经营管理企业的职业能五、论文构建了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胜任力模型。研究认为,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能力特征至少包含了信息敏感、智力能力、管理沟通、组织承诺、自我效能、挫折容忍、成就动机、自我控制及领导力几个维度;此外,政治素质是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特有素质。六、论文深入分析了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经验及问题。目前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模式主要有:完全竞争性企业的全面探索模式、集团新设子公司和新兴业务板块的“特区”模式、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双轨”模式和竞争性较低企业的零星试点模式。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在推进企业管理人员身份转变、探索完善职业经理人管理体制、推行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任、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和业绩合同管理、探索市场化薪酬分配和激励、加强职业经理人队伍培养开发、探索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退出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论文以华润集团、宝钢集团和中粮集团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为例进行了分析。论文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官本位及行政化管理、党管干部原则实现形式、薪酬分配和激励市场化、“能上难下”“能进难出”、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等方面具体分析了中央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存在的问题。七、论文探索了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基本设计。论文在研究中央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改革路径的基础上,从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队伍的培养与开发、风险管理、退出机制、正确处理职业经理人制度与党管干部原则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探索构建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必须准确把握国有企业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创新党管干部原则的有效实现形式,以深化规范董事会建设为契机,以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为主线,突出问题导向,抓好顶层设计,形成职业经理人制度体系,打造一支德才兼备、富有活力、业绩突出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更好的发挥企业家作用,促进中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提升中央企业现代化的企业治理能力。总体要求是:把握方向、抓住主线,实事求是、改革创新,规范起步、试点先行,注重协同、统筹推进。企业可根据实际,择优选择增量改革模式、存量改革模式两条实现路径。增量改革模式是指,从市场上择优选聘部分职业经理人嵌入企业经营班子,实行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存量改革模式是指,推进现行经理层职业化,实现整体转身。职业经理人市场化选聘的关键是要在推行职业经理人聘任制、创新完善职业经理人管理体制、改进完善市场化选拔任用方式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上级组织探索建立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人才池”;要实行职业经理人契约化管理,需要牢牢把握建立职业经理人聘任协议制度、加强业绩合同管理、完善薪酬分配和激励机制、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推进市场化退出等重要环节,关键是以契约为基本遵循,依据聘任协议和业绩考核结果决定上下去留、能多能少。八、论文提出了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着眼于完善市场化法制环境,从政策、环境、法律等层面全面推进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建议加快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调整优化相关国有企业人才管理政策,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建设规范的董事会,研究制定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指导意见,选择部分中央企业开展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以及强化相关改革举措的协同配套。
二、宣传政策 沟通信息 为电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宣传政策 沟通信息 为电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企业战略相关理论 |
一、企业战略的内涵 |
二、竞争战略理论 |
第二节 分析方法 |
一、PEST分析法 |
二、SWOT分析法 |
三、波特五力模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竞争战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概况 |
一、公司发展历程 |
二、公司发展现状 |
三、公司组织文化 |
第二节 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竞争战略现状 |
一、渠道服务竞争战略 |
二、业务产品竞争战略 |
三、客户服务竞争战略 |
第三节 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竞争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一、市场业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
二、客户服务管理僵化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外部环境分析 |
一、宏观环境PEST分析 |
二、竞争环境分析 |
第二节 内部环境分析 |
一、组织结构分析 |
二、人力资源分析 |
三、财务现状分析 |
第三节 SWOT分析 |
一、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的优势 |
二、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的劣势 |
三、SWOT矩阵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与调整 |
第一节 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竞争战略的定位及目标 |
一、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市场竞争战略定位 |
二、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竞争战略定位 |
三、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战略目标 |
第二节 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竞争战略的选择 |
一、低成本战略和集中化战略不适用原因 |
二、选择差异化战略 |
第三节 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竞争战略的调整 |
一、差异化渠道服务模式 |
二、差异化宽带业务 |
三、差异化流量策略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竞争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一节 组织结构保障 |
第二节 技术水平保障 |
一、提升规划布局能力 |
二、提升网络保障能力 |
三、提升客户服务能力 |
第三节 风险管理体系保障 |
一、强化制度建设 |
二、强化末梢管控 |
三、强化物资采购管理 |
第四节 人才管理水平保障 |
第五节 资金预算保障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四、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相关概念界定 |
一、税收优惠 |
二、对外直接投资 |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基础 |
一、税收中性理论 |
二、税收调控理论 |
三、投资诱发要素组合理论 |
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作用机理 |
一、企业所得税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
二、企业所得税优惠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
第二章 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现状 |
一、所得税抵免框架基本形成 |
二、税收饶让制度结构性调整 |
三、税收服务与征管不断优化 |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存在的问题 |
一、税收抵免制度缺乏合理性 |
二、税收激励措施力度不够 |
三、税收优惠政策导向性不强 |
四、税收服务与管理亟需完善 |
第三章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得税优惠政策案例分析 |
第一节 A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需用准税收优惠 |
一、案例基本情况 |
二、案例分析 |
第二节 B企业境外所得税收抵免 |
一、案例基本情况 |
二、案例分析 |
第三节 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启示 |
一、企业自身税务管理水平较低 |
二、税务机关监管力度不够 |
第四章 国外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经验借鉴 |
第一节 美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一、抵免法转变为免税法 |
二、延迟纳税与CFC法规 |
三、宽松的亏损结转制度 |
第二节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一、实行不完全综合限额抵免 |
二、设立投资亏损准备金制度 |
三、支持税收饶让抵免 |
第三节 英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一、防止跨国公司外迁实行免税法 |
二、企业研发费用实行税收减免优惠 |
三、境外投资税收实行专门机构管理 |
第四节 国外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优惠政策启示 |
一、完善抵免法并引入免税法 |
二、制定特色的税收激励措施 |
三、建立完善的税收服务体系 |
第五章 完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优化抵免法并逐步引入免税法 |
一、简化抵免限额计算 |
二、取消抵免时间限制 |
三、合理控制抵免层级 |
四、逐步过渡到免税法 |
第二节 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税收激励政策 |
一、制定普惠性的税收激励政策 |
二、制定导向性的税收激励政策 |
第三节 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税收服务水平 |
一、完善对外投资登记备案 |
二、加强税企双向信息交流 |
三、加大税收优惠执行力度 |
参考文献 |
(3)新时代电信业劳模精神的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新时代 |
1.2.2 劳模精神 |
1.2.3 电信业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二章 电信业培养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 |
2.1 新时代劳模精神的科学内涵 |
2.1.1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 |
2.1.2 艰苦奋斗、勇于创新 |
2.1.3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
2.2 我国劳模精神的历史传承及发展 |
2.2.1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劳模精神的弘扬 |
2.2.2 党的历代领导人对弘扬劳模精神的理论论述 |
2.3 电信业培养劳模精神的时代意义 |
2.3.1 建设新时代网络强国 |
2.3.2 有利于电信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
2.3.3 有助于新时代主要矛盾解决 |
第三章 电信业劳模精神培育现状分析 |
3.1 新时代电信业劳模精神培育的现状概述 |
3.1.1 劳模选树模式 |
3.1.2 电信业员工劳模建设 |
3.2 电信业践行劳模精神的积极成果 |
3.2.1 互联网战“疫”成效显着 |
3.2.2 技术型劳模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 |
3.2.3 创新型劳模铸就电信责任品质 |
第四章 电信业劳模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电信业劳模精神培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1 电信业劳模精神的错误认知 |
4.1.2 电信业劳模精神培育形式化 |
4.1.3 缺乏时代认同感 |
4.2 电信业劳模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思想观念的制约 |
4.2.2 电信业重视程度不够 |
4.2.3 劳模精神培育的有效机制不完善 |
第五章 新时代电信业劳模精神培育的实现路径 |
5.1 坚持劳模精神培育的主要原则 |
5.1.1 主体性原则 |
5.1.2 求实原则 |
5.1.3 电信业培育与个人养成相结合原则 |
5.1.4 传承精髓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的原则 |
5.2 明确电信业劳模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 |
5.2.1 打造扎实基本功 |
5.2.2 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
5.2.3 提倡创新精神 |
5.3 完善工作机制培育劳模精神 |
5.3.1 加强媒体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
5.3.2 强化管理服务,关爱激励劳模 |
5.3.3 鼓励创新干事,增强员工积极性 |
5.3.4 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科研和发表论文情况 |
(4)GX电信企业宽带营销策略研究 ——以天府新城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现状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2 相关理论与方法 |
2.2.1 STP理论 |
2.2.2 PEST分析 |
2.2.3 SWOT分析 |
2.2.4 4Ps营销理论 |
第三章 成都GX电信市场环境分析 |
3.1 电信宽带行业概况 |
3.2 宏观外部环境分析 |
3.2.1 政治环境分析 |
3.2.2 经济环境分析 |
3.2.3 社会环境分析 |
3.2.4 技术环境分析 |
3.3 中观行业环境分析 |
3.3.1 成都市电信发展现状 |
3.3.2 成都市电信的区域情况分析 |
3.3.3 成都市电信的竞争情况分析 |
3.3.4 成都市电信未来的发展趋势 |
3.4 GX电信SWOT分析 |
3.4.1 优势分析 |
3.4.2 劣势分析 |
3.4.3 机会分析 |
3.4.4 威胁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GX电信天府新城片区企业宽带现状及问题 |
4.1 GX电信市场细分 |
4.2 目标市场 |
4.2.1 主要目标市场选择 |
4.2.2 潜在目标市场选择 |
4.3 市场定位 |
4.3.1 产品定位 |
4.3.2 竞争定位 |
4.4 天府新城片区问卷调查 |
4.4.1 问卷设计与发放调研基本情况 |
4.4.2 问卷调研统计分析 |
4.4.3 问卷调研结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GX电信天府新城片区企业宽带营销策略设计 |
5.1 产品策略 |
5.1.1 根据细分市场,制定产品组合策略 |
5.1.2 增强优势产品持续迭代能力 |
5.1.3 提升产品差异化竞争力 |
5.1.4 产品与服务相结合附加值策略 |
5.2 渠道策略 |
5.2.1 直销渠道拓展与管理策略 |
5.2.2 实体渠道的拓展与管控策略 |
5.2.3 社会渠道拓展与管控策略 |
5.2.4 电子渠道拓展与管理策略 |
5.2.5 各渠道之间相互协调发展 |
5.3 定价策略 |
5.3.1 以市场细分为基础差异化定价 |
5.3.2 以折扣形式的撇脂定价策略 |
5.3.3 以主导产品为核心的产品组合定价 |
5.4 促销策略 |
5.4.1 以拜访模式的人员促销 |
5.4.2 全方位营销推广策略 |
5.4.3 结合行业热点的公共关系促销 |
5.4.4 以创意为主的广告宣传策略 |
5.4.5 以新媒体为主的社交媒体推销 |
5.5 实施营销策略的保障措施 |
5.5.1 建立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 |
5.5.2 建立市场化的组织架构保障体系 |
5.5.3 以人为本的人才保障体系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之处与下一步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5)“中兴事件”折射出的国际化战略管理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1.2.1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
1.2.2 国际投资理论文献综述 |
1.2.3 文献研究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1.3.1 数据分析法 |
1.3.2 比较分析法 |
1.3.3 文献分析法 |
1.3.4 总结归纳法 |
1.4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国际化战略理论 |
2.1 企业国际化战略理论介绍 |
2.1.1 企业国家化战略的定义 |
2.1.2 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类型 |
2.2 国际化战略的动因 |
2.2.1 扩大市场规模 |
2.2.2 加速投资回报 |
2.2.3 实现规模经济 |
2.2.4 实现学习效应 |
2.2.5 获得区域优势 |
2.3 国际化战略层面分析 |
2.3.1 公司层国际化战略 |
2.3.2 业务层国际化战略 |
2.4 国际化战略模式分析 |
2.4.1 贸易型市场进入模式 |
2.4.2 契约型市场进入模式 |
2.4.3 投资型市场进入模式 |
2.4.4 战略联盟进入模式 |
第三章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概况 |
3.1 中兴通讯公司及产品简介 |
3.2 中兴通讯国际市场拓展基本历程 |
3.3 中兴通讯国际化发展现状 |
3.3.1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定位 |
3.3.2 中兴通讯国际化业务目标的选择 |
3.3.3 中兴通讯国际化发展方式探索 |
3.3.4 中兴通讯国际化发展数据分析 |
第四章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分析 |
4.1 中兴通讯国际化的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 |
4.1.2 经济环境 |
4.1.3 社会文化环境 |
4.1.4 技术环境 |
4.2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的竞争环境分析 |
4.2.1 潜在新进入者 |
4.2.2 行业竞争者 |
4.2.3 替代产品 |
4.2.4 客户的议价能力 |
4.2.5 供货商的议价能力 |
4.3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的竞争能力分析 |
4.3.1 中兴通讯优势分析 |
4.3.2 中兴通讯劣势分析 |
4.3.3 中兴通讯机会分析 |
4.3.4 中兴通讯威胁分析 |
4.3.5 中兴通讯国际竞争力综合分析 |
第五章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评价 |
5.1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研发评价 |
5.2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营销评价 |
5.3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管理评价 |
5.4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人力资源评价 |
5.5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企业文化评价 |
第六章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建议 |
6.1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研发对策建议 |
6.1.1 改革国家科技创新与管理机制 |
6.1.2 加强重点技术攻关 |
6.1.3 加快5G技术研发进度 |
6.2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营销对策建议 |
6.2.1 坚持需求指引,拓宽产品业务 |
6.2.2 依托高新技术,助力企业发展 |
6.2.3 加强项目管理,提升服务理念 |
6.3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管理对策建议 |
6.3.1 从我国政府层面来看 |
6.3.2 从企业自身层面来看 |
6.4 中兴通讯国际化战略人力资源对策建议 |
6.4.1 实施差异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
6.4.2 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 |
6.5 企业跨文化对策建议 |
第七章 “中兴事件”给我国企业带来的启示 |
7.1 “中兴事件”对我国企业带来的启示 |
7.1.1 对我国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启示 |
7.1.2 对我国企业制定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的启示 |
7.1.3 对我国企业单位间合作创新的启示 |
7.2 对“中兴事件”的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绩效评价与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 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电信营销渠道相关理论 |
2.1.2 渠道协同理论 |
2.1.3 演化博弈理论 |
2.2 文献综述 |
2.2.1 营销渠道绩效评价综述 |
2.2.2 营销渠道选择综述 |
2.2.3 营销渠道绩效评价与选择的关系综述 |
2.3 小结 |
第3章 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绩效评价影响因素研究 |
3.1 营销渠道绩效评价影响因素研究 |
3.1.1 营销渠道内部因素 |
3.1.2 营销渠道外部因素 |
3.1.3 渠道协同因素 |
3.2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影响因素作用路径分析 |
3.2.1 假设提出 |
3.2.2 模型构建 |
3.2.3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3.2.4 信度与效度分析 |
3.2.5 模型适配度检验 |
3.2.6 假设检验 |
3.2.7 研究结论 |
3.3 小结 |
第4章 营销渠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1 营销渠道绩效评价指标的设计 |
4.1.1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4.1.2 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数据处理方法 |
4.2 营销渠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4.2.1 专家团队的选择 |
4.2.2 信度分析 |
4.2.3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结果 |
4.3 评价指标体系权值的确定 |
4.3.1 评价指标体系权值的计算 |
4.3.2 绩效评价指标的处理和分析 |
4.4 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绩效评价案例分析 |
4.4.1 数据采集 |
4.4.2 数据处理 |
4.4.3 结果分析 |
4.5 小结 |
第5章 基于绩效评价的营销渠道选择博弈模型研究 |
5.1 基于绩效评价的渠道模式选择 |
5.1.1 营销渠道总体绩效分析 |
5.1.2 渠道模式选择博弈模型 |
5.2 基于绩效评价的渠道成员选择 |
5.2.1 排他型渠道成员选择博弈模型 |
5.2.2 协同型渠道成员选择博弈模型 |
5.3 小结 |
第6章 基于演化博弈的电信运营商渠道策略研究 |
6.1 模型假设与构建 |
6.1.1 模型基本假设 |
6.1.2 模型参数说明 |
6.2 电信运营商渠道策略演化博弈分析 |
6.2.1 省分公司与渠道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 |
6.2.2 集团总部与省分公司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 |
6.3 模型的结果分析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绩效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
附录2 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一次调研问卷 |
附录3 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二次调研问卷 |
附录4 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第三次调研问卷 |
附录5 德尔菲法数据处理结果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电信企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冲突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电子商务 |
2.1.2 营销渠道的概念 |
2.1.3 营销渠道冲突的概念 |
2.2 营销渠道冲突的类型、成因及表现 |
2.2.1 营销渠道冲突的类型 |
2.2.2 营销渠道冲突的成因 |
2.2.3 营销渠道冲突的表现 |
2.3 相关理论基础 |
2.3.1 渠道权力理论 |
2.3.2 渠道冲突过程理论 |
第3章 电信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冲突现状 |
3.1 电信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的类型、特点及冲突类型 |
3.1.1 电信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的类型 |
3.1.2 电信业线上线下互联网卡营销渠道的特点 |
3.1.3 电信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冲突类型分析 |
3.2 电信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冲突的表现 |
3.2.1 线上线下打价格战 |
3.2.2 线上对线下搭便车 |
3.2.3 线上线下渠道资源争夺 |
3.2.4 线上线下渠道难以形成合力 |
3.2.5 线上线下成员信任缺失 |
3.3 电信业线上线下渠道冲突造成的不良影响 |
3.3.1 电信运营商方面 |
3.3.2 分销商方面 |
3.3.3 消费者方面 |
3.4 电信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冲突的原因 |
3.4.1 渠道成员认知差异 |
3.4.2 渠道成员目标差异 |
3.4.3 渠道成员相互依赖 |
第4章 电信企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营销渠道冲突影响因素分析 |
4.1 线上线下渠道冲突模型的构建 |
4.1.1 电信企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冲突结构方程模型 |
4.1.2 模型中各要素的关系 |
4.2 研究假设提出及变量说明 |
4.2.1 假设的提出 |
4.2.2 研究变量说明 |
4.3 调查问卷设计 |
4.3.1 渠道冲突表现问题设计 |
4.3.2 渠道冲突影响问题设计 |
4.3.3 渠道冲突原因问题设计 |
4.4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
4.4.1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
4.4.2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5 调查结果验证及结论 |
4.5.1 信度检验 |
4.5.2 效度检验 |
4.5.3 模型拟合指数检验 |
4.5.4 实证研究结果 |
第5章 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竞争博弈分析 |
5.1 模型的阐述 |
5.2 两渠道的竞争博弈模型 |
5.3 两渠道的协调博弈模型 |
5.4 数据验证分析 |
第6章 电信企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冲突解决对策 |
6.1 线上线下渠道整合策略 |
6.1.1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渠道选择 |
6.1.2 基于市场细分的渠道选择 |
6.2 加强渠道冲突的认识与规划 |
6.2.1 消除对渠道冲突认识的误区 |
6.2.2 认识营销渠道冲突的建设性功能 |
6.2.3 促进渠道成员沟通交流 |
6.2.4 合理进行冲突管理规划 |
6.3 深化线上线下渠道协同 |
6.3.1 加强运营和管理制度支撑 |
6.3.2 实现线上线下产品统一化 |
6.3.3 经过创新O2O推进渠道的融合 |
6.4 实现线上线下产品区隔 |
6.4.1 品牌的差异化 |
6.4.2 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
6.4.3 通过立体化推广丰富消费者体验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关于电信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冲突研究的调查问卷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8)“营改增”政策下山东移动税务筹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立论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 创新点与不足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税务筹划有关理论依据 |
2.2 税务筹划的概念、特征、流程和意义 |
2.3 税务筹划的基本方法 |
2.4 营业税和增值税的概念、特征、区别 |
3. 电信企业税收概况 |
3.1 电信企业税制变化 |
3.2 电信企业“营改增”现状 |
3.3 电信企业“营改增”影响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电信企业税务筹划路径研究 |
4.1 税务筹划内外部环境分析 |
4.2 销项税额筹划具体路径 |
4.3 进项税额筹划具体路径 |
4.4 税款缴纳筹划具体路径 |
4.5 其他方面筹划具体路径 |
4.6 本章小结 |
5. 山东移动税务筹划方案设计及效果分析 |
5.1 销项税额的税务筹划 |
5.2 进项税额的税务筹划 |
5.3 税款缴纳税务筹划 |
5.4 其他方面的税务筹划 |
5.5 税务筹划方案效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税务筹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纳税规范方面 |
6.2 纳税效益方面 |
6.3 纳税组织方面 |
6.4 涉税风险方面 |
6.5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自然垄断理论 |
2.1.1 早期自然垄断理论 |
2.1.2 传统自然垄断理论 |
2.1.3 现代自然垄断理论 |
2.2 规制理论 |
2.2.1 规制公共利益理论 |
2.2.2 规制俘获理论 |
2.2.3 规制经济理论 |
2.3 产业组织理论 |
2.3.1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
2.3.2 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 |
2.3.3 传统SCP范式对自然垄断产业的适用性分析 |
2.4 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特性 |
2.4.1 中国电信业的技术经济特征 |
2.4.2 电信业技术经济特征的变化 |
2.4.3 电信企业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
第3章 中国电信业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新问题 |
3.1 中国电信产业的发展历程 |
3.1.1 中国电信产业发展初期 |
3.1.2 中国电信业市场拆分重组历程 |
3.2 中国电信产业监管政策演进 |
3.2.1 从垄断到调整市场结构引入竞争 |
3.2.2 从调整市场结构转向规范市场行为 |
3.2.3 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提高市场绩效——成立中国铁塔公司 |
3.3 中国电信产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
3.3.1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业传统商业模式形成挑战 |
3.3.2 “三网融合”政策推进加剧了电信市场竞争 |
3.3.3 电信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弱化 |
3.3.4 防范打击电信诈骗对运营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4章 构建“R-SCP”电信产业分析框架 |
4.1 电信业规制的目标 |
4.2 电信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
4.3 中国电信产业规制的现状 |
4.4 现有理论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分析 |
4.4.1 “SCP”范式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 |
4.4.2 规制理论在电信产业组织研究中的局限性 |
4.5 电信产业组织的研究思路 |
4.5.1 决定电信产业组织变迁的重要因素 |
4.5.2 电信产业组织研究的主要思路 |
4.6 构建基于规制的“R-SCP”理论分析框架 |
4.6.1 “R-SCP”框架的逻辑关系 |
4.6.2 “R-SCP”理论框架对电信产业的适用性 |
第5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
5.1 影响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
5.2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结构分析 |
5.3 政府行为对电信市场结构的直接塑造 |
5.3.1 放松进入规制与引入竞争 |
5.3.2 电信纵向拆分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3.3 电信南北拆分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4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4.1 进入者策略与在位者优势 |
5.4.2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份额和价格的影响 |
5.4.3 不对称规制与联通CDMA手机补贴 |
5.4.4 不对称规制对市场结构的影响——3G/4G牌照发放 |
5.4.5 “单向携号转网”规制政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5 企业行为对电信市场结构的影响 |
5.5.1 中国电信的限制性定价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
5.5.2 中国移动的差异化策略对市场份额的影响 |
5.5.3 中国联通的技术创新行为 |
5.6 产业融合对电信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
5.6.1 三网融合对电信产业市场结构的影响 |
5.6.2 中国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5.6.3 中国广电成为第四大电信运营商影响市场格局 |
第6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分析 |
6.1 市场行为的影响因素 |
6.1.1 影响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主要因素 |
6.1.2 规制条件下企业行为特征分析 |
6.1.3 中国电信企业各阶段行为分析 |
6.2 规制与放松规制对电信市场行为的影响 |
6.2.1 规制失效下电信企业的排他性行为 |
6.2.2 不对称规制下的电信市场竞争行为 |
6.2.3 电信企业对规制的突破与放松规制 |
6.3 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的影响——以中国联通为例 |
6.3.1 中国联通3G市场定位 |
6.3.2 中国联通3G六统一运营策略 |
6.3.3 中国联通价格行为分析 |
6.3.4 中国联通非价格行为分析 |
6.3.5 中国联通组织调整行为分析 |
6.4 产业政策对电信企业市场行为的影响 |
6.4.1 “移动通信转售”对电信企业行为的影响 |
6.4.2 手机实名制对电信企业行为的影响 |
第7章 基于规制的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分析 |
7.1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方法 |
7.1.1 产业组织理论对经济绩效的评价内容 |
7.1.2 竞争和规制对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影响 |
7.1.3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衡量指标 |
7.2 中国电信产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
7.2.1 完全垄断阶段的绩效分析(1994年之前) |
7.2.2 双寡头垄断阶段的绩效分析(1994-1998年) |
7.2.3 引入竞争阶段的绩效分析(1999-2001年) |
7.2.4 扩大竞争阶段的绩效分析(2002-2008年) |
7.2.5 电信业重组后的绩效分析(2009年至今) |
7.3 中国电信产业市场绩效的总体评价 |
第8章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的新特征及其规制 |
8.1 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及趋势 |
8.2 移动互联网对电信产业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影响 |
8.2.1 电信运营商产业主导权丧失 |
8.2.2 电信运营商进一步被管道化 |
8.2.3 移动互联网业务替代传统电信业务——以“微信”为例 |
8.2.4 免费模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主导 |
8.3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组织变革与转型 |
8.3.1 从全业务运营商转向综合信息服务商 |
8.3.2 运营重心从传统语音转向数据应用 |
8.3.3 由纯管道经营向智能管道转型 |
8.4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市场竞争行为 |
8.4.1 开展4G流量价值经营提升市场绩效 |
8.4.2 搭建应用平台与OTT企业合作运营 |
8.4.3 重视应用服务——以移动支付为例 |
8.4.4 以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电信产业竞争力 |
8.5 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产业规制的新特点 |
第9章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及规制合理化建议 |
9.1 电信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内涵及目标 |
9.2 规制合理化与产业组织有效化的关系 |
9.3 产业融合对电信业规制的影响 |
9.3.1 电信产业和广电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分析 |
9.3.2 相关市场主体存在各自的利益诉求 |
9.3.3 行业监管者维护部门利益以及职责有所差异 |
9.4 外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经验 |
9.4.1 英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 |
9.4.2 美国电信产业规制与改革 |
9.4.3 国外电信产业规制与改制的启示 |
9.5 中国电信产业的规制改革建议 |
9.5.1 产业融合背景下规制重构的保障机制 |
9.5.2 电信产业市场竞争政策的趋势 |
9.5.3 中国电信业产业组织有效化建议 |
9.5.4 中国电信业规制合理化建议 |
第10章 总结与展望 |
10.1 研究结论 |
10.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后记 |
(10)中国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四、创新点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一章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经营管理者与经营管理者制度 |
二、职业经理人与职业经理人制度 |
第二节 职业经理人的产生与发展历程 |
一、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诞生及成长期(1841年—1925年) |
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快速发展期(1925年—20世纪60年代) |
三、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成熟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 |
第三节 契约理论与职业经理人制度 |
一、职业经理人与法律契约 |
二、职业经理人与企业契约治理 |
三、法人治理与职业经理人 |
四、社会心理契约治理 |
第四节 委托—代理理论与职业经理人制度 |
一、职业经理人与“委托-代理”成本 |
二、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 |
三、委托代理理论与职业经理人激励约束制度设计 |
第五节 产权理论与职业经理人制度 |
一、职业经理人的控制权激励 |
二、职业经理人的控制权监督 |
第六节 人力资本理论与职业经理人制度 |
一、职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源特征 |
二、职业经理人的人力资本分类 |
三、职业经理人的选聘 |
第七节 公司治理理论与职业经理人制度 |
一、企业发展初期的公司治理与职业经理人制度 |
二、现代股份制企业的公司治理与职业经理人制度 |
第八节 小结 |
一、职业经理人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
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优势在于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及人力资本效能的发挥 |
三、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缺陷在于委托—代理风险 |
四、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以契约化为核心的责权利体系 |
五、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关键在于激励约束机制的设计与实践 |
第二章 国外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践与启示 |
第一节 国外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现状 |
一、职业经理人层级与职能不断细化 |
二、采用从企业内部为主的选拔培养方式 |
三、采用以出资人和市场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
四、建立以中长期激励为主的薪酬和激励制度 |
五、采用以内部监督和市场约束相结合的监督约束机制 |
第二节 国外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具体实践 |
一、法国电力公司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践 |
二、新加坡淡马锡公司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践 |
三、美国国际商用机器有限公司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践 |
四、通用公司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践 |
第三节 启示与借鉴 |
一、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完善以成熟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为支撑 |
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以良好的职业经理人文化为基础 |
三、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设符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实际 |
第三章 中国非公有制企业和地方改制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和实践 |
第一节 中国非公有制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与实践 |
一、外资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历史、主要特点与存在困境 |
二、家族型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历史、主要特点与存在困境 |
三、创业型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历史、主要特点与存在困境 |
四、中国非公有制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实践 |
第二节 地方改制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探索 |
一、地方改制型国有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发展历史 |
二、地方改制型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典型案例 |
三、地方改制型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主要特点 |
四、地方改制型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改革方向 |
第三节 不同所有制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践的比较 |
一、职业经理人制度引入动机的比较 |
二、职业经理人选拔与培养的比较 |
三、职业经理人制度存在问题的比较 |
第四章 职业经理人与中央企业发展 |
第一节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制度的历史回顾 |
一、探索及过渡阶段 |
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 |
三、厂长负责制 |
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 |
五、分级管理模式 |
第二节 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范围、特征和角色定位 |
一、中央企业内涵界定 |
二、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的特征 |
三、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的范围及角色定位 |
第三节 职业经理人制度对中央企业发展的作用 |
一、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推动中央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
二、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加强中央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举措 |
三、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是推进中央企业市场化、国际化的现实需要 |
第五章 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经验及问题解析 |
第一节 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的模式和建设的经验 |
一、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模式 |
二、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经验 |
第二节 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案例分析 |
一、华润集团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 |
二、宝钢集团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 |
三、中粮集团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实践经验 |
第三节 中央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问题解析 |
一、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 |
二、官本位及行政化管理问题 |
三、党管干部原则实现形式问题 |
四、薪酬分配和激励市场化问题 |
五、“能上难下”、“能进难出”问题 |
六、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问题 |
第六章 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应用 |
第一节 胜任力及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
一、胜任力的定义 |
二、胜任力素质要素 |
三、经典胜任力模型 |
四、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步骤 |
第二节 职业经理人胜任素质研究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三节 中央企业高级经理人胜任模型构建 |
一、构建路径 |
二、数据来源及说明 |
三、中央企业高级经理人胜任力模型 |
第四节 中央企业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应用 |
一、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
二、基于胜任力素质模型的中央企业经理人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第七章 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基本设计 |
第一节 中央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总体要求 |
一、中央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
二、中央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改革路径 |
第二节 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市场化选聘 |
一、探索推行职业经理人聘任制 |
二、创新完善职业经理人管理体制 |
三、改进完善市场化选拔任用方式 |
第三节 职业经理人的契约化管理 |
一、建立职业经理人聘任协议制度 |
二、实行职业经理人业绩合同管理 |
三、完善薪酬分配和激励政策 |
第四节 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培养与开发 |
一、注重提高职业经理人的政治素质 |
二、着力提升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素养 |
三、探索实行总经理继任计划 |
四、大力营造职业经理人文化 |
第五节 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的风险管理 |
一、着眼于降低契约风险,强化契约约束 |
二、着眼于降低执业风险,完善内部监督 |
三、着眼于降低信用风险,引入社会监督 |
四、着眼于控制执业风险,引入“风险抵押金或执业风险金”及“信用披露”机制 |
第六节 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的退出机制 |
一、建立以契约为基本遵循的退出机制 |
二、探索建立履职行为“负面清单”制度 |
三、进一步完善职业经理人交流机制和职业发展通道 |
第七节 正确处理职业经理人制度与党管干部原则的关系 |
一、明确党管干部原则在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定位 |
二、创新党管干部原则的有效实现形式 |
第八章 研究结论及推进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对研究结论的进一步说明 |
第二节 推进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 |
一、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建设规范的董事会 |
二、强化相关改革举措的协同配套 |
三、加快研究制定薪酬激励及约束保障方面的政策 |
四、加强国有企业功能界定,有序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 |
五、推进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 |
六、完善优化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政策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宣传政策 沟通信息 为电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移动通信H分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 王倍智.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D]. 张兰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8)
- [3]新时代电信业劳模精神的培育研究[D]. 郝喆.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4]GX电信企业宽带营销策略研究 ——以天府新城为例[D]. 曹岚.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5]“中兴事件”折射出的国际化战略管理探析[D]. 杨扬. 长安大学, 2019(01)
- [6]电信运营商营销渠道绩效评价与选择研究[D]. 尹轶.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8)
- [7]电信企业互联网卡线上线下渠道冲突对策研究[D]. 高燕飞. 天津大学, 2018(06)
- [8]“营改增”政策下山东移动税务筹划研究[D]. 刘腾天. 山东科技大学, 2018(03)
- [9]中国电信产业的R-SCP分析[D]. 程瓯. 武汉大学, 2016(01)
- [10]中国中央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建设研究[D]. 任永强. 武汉大学, 20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