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川省新都县1995~2000年天然花岗岩石材放射性γ辐射剂量水平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张琴[1](2014)在《北京市使用天然石材放射性水平调查及风险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天然石材装饰效果高贵、华丽、纯朴、自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被用来进行家居、办公、娱乐等场所的环境装饰。但是天然石材具有放射性,造成室内的污染,损害人们的健康,北京市目前对石材建材的合理规范及安全性没有明文规定和安全评估数据库。为此,本文针对北京市公众对天然石材放射性的认知程度和辐射防护意识水平进行现场调研,对北京市天然石材放射性核素以及氡析出率进行实地测量和分析,并进行风险评估,进而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指导性建议,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首先对北京市石材市场做初步的调研,通过对比、搜集相关文献,抽样选取北京市居民、石材市场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取北京市公众对天然石材放射性的认知程度以及防护意识水平。其次,通过实地调查和抽样选取天然石材样品进行放射性核素以及氡析出率检测,确定北京市天然石材的放射性水平。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在危险源、人、管理、环境等方面详细考查北京市某石材市场的风险影响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估。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北京市石材工作人员和居民对天然石材的放射性认知程度以及防护意识水平较低。对石材放射性水平的调查测试的结果显示,19种抽查的石材样品中有3种是B类石材,非A类石材率为15.8%,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另外,人均年有效剂量估算中有4种石材超过了1mSv/a,需要限制使用。根据氡浓度和析出率的测定结果显示:天然石材氡的析出率以及室内氡浓度与许多因素有关,不同种类的石材氡析出率不同,在北京市抽查测试的样品中,平均氡析出率为2.0410-3Bq/m2·s。通过本次的实地调查和测试,经过分析发现不同种类的石材以及石材的颜色深浅都影响氡浓度的大小和析出率,南方地区的石材辐射性较大,颜色深的石材危害性较大。然而北京却对有关石材辐射性危害的知识普及和培训力度不够,相应的政府部门也未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导致人们对石材辐射危害的轻视,这才是造成人员身体伤害的一个重大隐患,希望本次研究能够对相关政府部门完善天然石材市场的放射性监管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张琮[2](2014)在《牦牛坪稀土矿区放射性环境安全评价》文中认为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丰富,在世界范围内位居前列。四川省冕宁县境内蕴含丰富的轻稀土资源,其中的牦牛坪矿段是冕宁稀土矿中较大的矿段。稀土资源的开采利用给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连续多年的小规模、粗放型的无序开采,也引发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论文依托四川省地勘基金“四川省安宁河流域湖泊及矿山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调查”项目,通过现场测量的能谱数据以及实验室分析测试样品的结果,对研究区的中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和辐射特征值进行分析。并对研究区的放射性环境和地表水水质进行评价,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通过研究,取得以下认识:研究区土壤中放射性核素钍、铀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9.43g/g,9.87g/g,高于世界土壤平均水平和地壳丰度,Th/U的平均值为2.9,低于世界土壤平均水平和地壳丰度;水体中放射性核素钍含量的平均值为0.010g/L;放射性核素铀含量的平均值为0.37g/g,低于全国河水平均水平(1.660g/L),略高于世界河水平均水平(0.309g/L);Th/U的平均值为0.043;水系沉积物中放射性核素钍、铀含量的平均值为22.04g/g、9.33g/g,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水系沉积物中钍、铀的含量,也高于我国推荐的背景值,研究区水系沉积物中Th/U的平均值为3.81。放射性核素238U、232Th比活度值自矿区至影响区均呈减小趋势;放射性核素40K比活度值自矿区至影响区呈增大趋势,这是因为影响区分布大量农田,由于各种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使得腐殖质黏土中钾元素富集。研究区土壤中放射性核素对环境的内照射指数平均值为0.43,外照射指数平均值为1.31;研究区放射性核素射线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值为186.54nGy/h,高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值;年有效剂量率平均值为0.28mSv,低于全国评价水平限制0.595mSv和世界评价水平限制0.46mSv。借助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的方法对研究区地表水进行评价后得出:牦牛河水质指数为3.410。综合评价牦牛河水质为Ⅲ类水,水质较好。研究区内年有效剂量率低于我国推荐背景值以及世界推荐背景值,故研究区的放射性环境整体上处于安全范围内,但是研究区内射线空气吸收剂量率较高以及个别点位放射性核素238U、232Th和40K的比活度值偏高,说明研究区的放射性环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隐患。因此,在矿区周围一定范围内,掌握工作场所实时辐射水平,以便提供有效的防护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陆健[3](2012)在《南京市常用建筑材料放射性分析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建筑材料的大量使用,给室内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同时也给在其中工作、学习、生活的人们带来了各种疾病,严重地损害了居民的身体健康。近几年来,建筑材料放射性逐渐引起了人们高度重视,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因此,研究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合理使用建材,避免健康受到辐射损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建筑材料市场调查、样品采集、处理、测定与分析、安全评价等方法,对南京市常用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瓷砖放射性含量高的原因,并按照国家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标准以及镭当量浓度和年有效剂量当量指标进行了安全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结论:(1)所测建筑材料样品中,天然石材放射性核素含量226Ra的比活度范围为14.65-181.35Bq/kg,平均值为64Bq/kg,其中最大为福建红,最小的为法国米黄;232Th的比活度范围为0.86~94.81Bq/kg,平均值为13.7Bq/kg,其中最大的是福建红,最小的是松香玉;40K的比活度范围为5.67~1362Bq/kg,平均值212.00Bq/kg,其中最大的是福建红,最小的为木纹石。福建、山东、广东和江西的石材放射性水平较高。所测瓷砖放射性核素含量:226Ra的比活度范围为151.03~769.34Bq/kg,平均值为296.27Bq/kg,其中最大为陶灰牌瓷砖,最小的为亮剑牌瓷砖;232Th的比活度范围为51.66~172.50Bq/kg,平均值为105.34Bq/kg,其中最大的为金乐牌瓷砖,最小的是巨阳牌瓷砖;40K的比活度范围为503.10~1370.16Bq/kg,平均值为831.69Bq/kg,其中最大的是陶灰牌瓷砖,最小的是大地牌瓷砖。建筑主体材料中,226Ra的比活度范围为103.11~206.87Bq/kg,平均值为151.81Bq/kg,其中最大的为矿渣水泥,最小的为普通水泥;232Th的比活度范围为11.35~54.10Bq/kg,其中最大的为矿渣水泥,最小的为石粉;40K的比活度范围为92.57~734.24Bq/kg,其中最大的为砂石,最小的为普通水泥。(2)原材料中粉煤灰和粘土的放射性含量均未超标,而矿渣中除了来自福建的超过限量值以外,其他也均未超标。釉料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很高,是原材料的100倍左右,由此可以得出瓷砖的高放射性是由于釉料引起的,应该严格控制釉料的用量,采取相应办法减少釉料的放射性浓度。(3)所测天然石材样品中放射性水平都符合国家标准中的A类标准,其中需引起注意的是,福建红的镭当量浓度超标;黑石、福建红、荔枝红和印度棕红等石材对人体的年有效剂量当量都超过了1msv,使用需要注意。所测瓷砖样品中除了大地牌瓷砖,亮剑牌瓷砖和蒙华牌瓷砖为A类产品,其他样品均超标为B类和C类。特别注意的是,陶灰牌瓷砖严重超标,属于超C类。虽然大地牌、亮剑牌和豪华牌瓷砖符合国家建筑材料A类标准,但是其对居民所受年有效剂量当量超过了国际限值lmsv,也不能使用于室内。所测建筑主体材料中,除了矿渣水泥属于B类产品外,其他均达标,属于A类产品,使用不受限制。其中砂石对居民的年有效剂量当量超过了国际限值,使用也受限制。
李业强[4](2010)在《重庆市主城区空气中氡浓度调查与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无色、无味、无臭的天然放射性惰性气体,经科学家们的研究已经证实,在人的呼吸过程中,氡及其子体进入肺部并沉积下来对人体产生内照射,最终诱发肺癌。因此,环境中高浓度的氡被确定为引起肺癌的重要病因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把它列为使人致癌的19种物质之一,也是我国规范控制的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5种室内污染物之一,氡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论文课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空界面氡辐射场及其环境效应研究”(项目编号:40374051),也是重庆市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技术服务课题“重庆市主城区氡浓度调查与评价”的研究成果。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部,幅员面积82400km2,以主城区为依托,各区县形如众星拱月,构成了大、中、小城市有机结合的组团式、网络化的现代城市群,是中国目前行政辖区最大、人口最多、管理行政单元最多的特大型城市。本次调查是为掌握重庆市主城区(渝中区、江北区、巴南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渝北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北碚区)面积约631km2已建成区域室内外氡浓度分布状况获取较全面氡浓度基础资料,弥补重庆市氡浓度分布状况空白,为开展城市建设放射性环境评价,政府决策、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创建良好的生活、居住、工作、学习的环境,对氡浓度较高的建筑物提出有效的防氡降氡措施,减少氡带给人们的危害,把重庆市建设成为发达、宜居的和谐城市。本论文课题采用脉冲电离室法---美国Durridge公司的RAD7便携式测氡仪和核固体径迹法---北京博创特科技开展有限公司的BR-G2000全自动核固体径迹测量系统及CR-39径迹片,对重庆市主城区面积约631km2已建成区域室内外环境空气中氡浓度进行测量,根据工作任务与技术要求,室外环境空气中氡浓度设置10个点位,除了平行样点位测量48小时,其它点位测量24小时;室内环境空气中氡浓度测量则根据重庆市城市组团式建设特点,测区布点确定为在网格布点基础上采取不等密度布点方法,测区室内环境空气中氡浓度测量按2×2km2网格布点,每网格中心布置测点1个,确保设置的采样点在4km2范围内,总共布放径迹片210片,其中点位样品189片,平行样品21片;回收径迹片187片,其中点位样品168片,平行样品19片,总回收率为89.0%,平行样品占总回收样品10.2%,占点位样品的11.3%。调查室内包括居室、办公室、地下建筑。通过对重庆市主城区室内外环境空气中氡浓度进行测量和实验室分析,获得了室外10个采样点24小时连续监测氡浓度值和室内连续70天测量的累积数据,分析评价得到结论如下:重庆市主城区环境氡浓度水平较低,室外氡浓度均值为14.9 Bq·m-3,与历史数据持平;室内均值为64.5 Bq·m-3,在国家标准范围以内。(1)重庆市主城区10个室外采样点环境空气中氡浓度范围为0-58.1 Bq·m-3,室外氡浓度平均值为14.9 Bq·m-3,江北区、沙坪坝区和大渡口区室外环境氡浓度略高于另外6个区,分别为21.4 Bq·m-3、22.3 Bq·m-3和23.0 Bq·m-3;(2)重庆市主城区室外环境空气中氡浓度测量值与国内外历史监测数据相比,仅仅高出1-2 Bq·m-3;(3)重庆市主城区室外环境空气中氡浓度日变化趋势一致,整体上,上午氡浓度略高于下午;(4)重庆市主城区室内环境空气中氡浓度的经验频率分布属于正态分布;(5)重庆市主城区室内环境空气中氡浓度平均值为64.5 Bq·m-3,共调查168间建筑中超标建筑3间,仅占监测总数的1.8%,分别是北碚区2户和九龙坡区1户,经调查发现,这三间采样室内均是通风条件较差,经调查发现,这三户采样室内均是通风条件差,很少通风的储藏室或是闲置房屋;(6)重庆市主城区各区县室内环境空气中氡浓度平均值整体水平较低,均小于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室内氡浓度行动水平,其中,最高75.1 Bq·m-3,最低35.0 Bq·m-3,分别是北碚区和巴南区;(7)根据不同因素讨论室内环境空气中氡浓度平均值,排序如下:不同年代室内环境空气中氡浓度水平排序,21世纪初<90年代<70年代<80年代;不同建筑材料室内环境空气中氡浓度水平排序,红砖>空心砖;不同建筑位置室内环境空气中氡浓度水平排序,地下建筑>地上建筑;不同房屋地面材料室内环境空气中氡浓度水平排序,石材地面>地板砖>水泥>木地板;不同房屋使用功能室内环境空气中氡浓度水平排序,办公室>地下建筑>居室;(8)室内外环境空气中氡及其子体年均有效剂量范围是0.70-1.29 mSv/a,均远低于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UNSCEAR)估计对公众的年有效剂量1.30 mSv/a。
徐海峰[5](2010)在《成都市居室氡浓度和伽玛剂量率调查与评价》文中认为放射性气体氡及其子体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环境中。半个世纪以来,氡的危害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关于氡及其子体对人体潜在的危害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习惯正在发生改变,空调的广泛使用使得居室通风换气效果变差,增加了氡辐射污染的潜在危害。氡是人类所受天然辐射照射的最主要来源,氡及其子体所致公众剂量及对健康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被WHO(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为19种主要的环境致癌物质之一。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国内一些大中城市居室内氡浓度呈上升趋势,为全面了解成都市居室氡浓度水平状况,本论文对成都市不同类型房屋室内氡浓度水平和伽马剂量率进行了测量和分析。针对所得测量数据进行分组归类比较,分析了影响成都市居室氡浓度水平的主要因素。论文选题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空界面氡场及其辐射环境效应研究”项目(编号:40374051)和“全国居室氡浓度水平调查”项目。本论文从氡的危害、氡的来源、基本性质、测量手段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根据成都市2006统计年鉴中的区县人口比例、房屋类型、建筑年代、建筑结构等,对测量房屋进行分类选择布点。采用固体核径迹法和热释光剂量计对所选择房屋的室内氡浓度和γ辐射水平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对氡浓度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吸入氡内照射和γ辐射外照射所致成都市居民有效剂量进行估算。根据234组调查数据显示:成都市居室环境中氡浓度的年均最高值为177.1 Bq/m3,最低值为8.4Bq/m3,平均值为(39.4士22.9) Bq/m3。对各类型房屋的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类型房屋的室内氡浓度水平有显着差异, 2003年后采用新型建筑材料的房屋室内氡浓度明显高于砖木结构的建筑。成都市居室γ辐射水平均值为122.1 nGy/h,与室内氡浓度无相关性。成都市居民吸入222Rn及其子体所致年均有效剂量为0.79mSv,γ辐射照射所致的年均有效剂量为0.48mSv。成都市民因室内的氡吸入和γ辐射照射所致的年均有效剂量的总和约为l.27 mSv,低于世界人均年有效剂量2.4 mSv。本次调查发现成都市居室氡浓度均低于国家推荐限值,但有些房屋室内氡浓度也高达177.1 Bq/m3,接近国家推荐限制200 Bq/m3,应引起重视,防止室内氡浓度继续升高。成都市居室氡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2003年后采用新型建筑材料是引起成都市居室氡浓度水平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卢志娟,涂彧,俞荣生[6](2010)在《三十年来我国室内外氡浓度的变化》文中研究表明
杜恒雁[7](2008)在《重庆市伴生矿放射性水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重庆市位于中国西南,矿产资源丰富,矿物种类繁多,矿产开采量大,同时又地处三峡库区核心区域,日益发展的工业活动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三峡库区的环境安全,重庆市大量伴生矿开发利用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就是其中之一。伴生矿是指各类矿物除了含所需的矿用成分外,同时伴生有较高水平的天然放射性物质,这些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开采、冶炼、加工和利用过程中将被迁移、浓集和扩散,从而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放射性污染。由于历史原因,全国尚缺乏对伴生矿的污染现状进行有效系统的研究,而重庆也未开展过此项工作,更缺乏相关性基础资料,因此本文主要从重庆市伴生矿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放射性污染基本要素入手,按照有关原则,从全市4473家矿山中筛选了737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共涉及全市38个区县和18类矿种,研究内容包括:矿物或废渣堆场及对照本底γ辐射剂量率、矿物或废渣核素比活度、矿区氡浓度及水环境分析,部分伴生矿成因及污染链分析以及伴生矿管理限值初步探讨。从研究结果分析,我市的钒矿、铝矿均显着高于本底辐射水平;煤矿、铁矿、铅锌矿、磷酸盐矿、钡矿、花岗石矿整体高于本底水平;而硅矿、萤石矿、重晶石矿、锶矿、锰矿、萤石矿、白云石矿、石灰石矿、大理石矿整体低于本底水平。从各筛选矿区检测的氡浓度、矿井水体放射性均高于环境对照本底,对矿工和公众可能造成一定危害,部分矿井中氡浓度还应采取补救措施。本文对煤矿、钒矿、磷酸盐矿及花岗石矿伴生放射性成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对煤矿、磷酸盐和钡矿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按照国家相关剂量限值、居留因子和核素剂量转换系数,初步提出以下列公式作为重庆市伴生矿的管理限值:按照原则,从本次研究矿山中共确定了40家为伴生矿。本文为重庆市伴生矿基础性研究,以对伴生矿科学的管理提供基础资料。
姜子英[8](2008)在《我国核电与煤电的外部成本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对环境压力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减轻污染和减排温室气体,以一定规模的其他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发展核电是现实可行的途径。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尚未有效融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关键原因是缺乏把环境成本融入传统经济价值体系中。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煤电与核电的外部成本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应用影响路径分析方法建立了核电链与煤电链的外部成本计量框架,主要步骤是:(1)对能源链系统的描述,确定系统边界和分析范围。(2)环境负担的确定和计量。(3)影响优先级的确定和影响的计量。(4)价值计量和总的外部成本。外部成本货币化需要使用市场的和非市场的计量技术。本文使用了市场价格法、替代/修复成本法、防护费用法、支付意愿法、疾病成本法,基于政策规定中的价值标准的方法,以及收益移植方法计量不同影响的价值。煤电链与核电链的外部成本分别为3.80×10-1元/kWh和3.31×10-3元/kWh。核电链与煤电链比较:(1)煤电链排放大量的化学污染物,核电链由于间接能耗排放少量非放射性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煤电比核电高12个数量级。(2)核电链有少量气态和液态放射性排放到环境中,产生少量固体放射性废物被封闭处理。煤电链由于燃煤将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转移到环境中。辐射健康危险煤电链是核电链的43倍。(3)总的外部成本煤电链是核电链的115倍。与国际研究相比:(1)一致的结论是:核电是清洁的、煤电的环境影响严重。(2)我国煤电链的外部成本构成同发达国家有明显的差异。(3)我国煤电的外部成本比核电高100多倍,这一比值远高于发达国家。(4)煤电外部成本高昂的主要直接原因是煤耗高、环保设施效率低。从环保标准、废物处置和事故应对等方面来看,核电是环境友好的能源。外部成本反映出当前存在的问题:(1)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煤电是能源环境问题的核心。(2)我国对环境价值,尤其是人的健康和生命的价值认知不足。(3)能源价格机制不合理。能源可持续发展建议:(1)节约能源、提高能源效率。(2)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3)改变能源利用方式。(4)发展环境友好能源战略。
毛亚虹[9](2003)在《装饰建材辐射剂量模式及其无损检测筛选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果使用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增高的建筑材料,室内空气中剂量率就相应升高。但目前对于建材的辐射剂量还缺乏较精确的定量表示,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材料这种持续性低剂量照射对公众健康影响的研究。 本研究对几类建筑装饰材料的辐射剂量学模式及其放射性核素限量进行了研究,并找到一种可用于已建住房装饰建筑材料放射性水平检测判断的检测筛选方法。得到如下结论。 1.给出了各类装饰建筑材料的辐射剂量模式 由于各种装饰材料的厚度、密度和核素活度浓度都不一样,它们的核素放射性比活度—空气吸收剂量率转换因子应有很大差别;同时,土壤作为半无限大的体源,其空气吸收剂量率转换因子较装饰材料这种有限大的体源要大得多。显然,建筑装饰材料不能近似采用室外土壤的转换因子。要较准确地反应各类装饰建材对室内空气吸收剂量率的贡献,必须考虑各类材料本身的特性。本研究用蒙特卡罗方法的应用程序EGSnrc计算出几类饰材的核素比活度—室内空气吸收剂量转换系数。得到各类饰材的Y外照射剂量学计算模式如下: 花岗石 (?)=0.0648CRa+0.0750Cth+0.0516CK 抛光砖 (?)=0.0273CRa+0.0376Cth+0.0227CK 彩釉砖 (?)=0.0190CRa+0.0215Cth+0.0171CK 式中,(?)为空气吸收剂量率,nGyh-1;CRa、Cth、CK分别为各类材料中226Ra、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勺h和气的放射性比活度,Bqkg一,;式中的常数分别为各类材料中鞠系、脚h系和,0K的核素放射性比活度一空气吸收剂量率转换因子(nGyh-l/Bqkg一,). 用该模式算出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实测值一致。而用UNSCEAR(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报告给出的土壤Y外照射剂量计算模式算出的装饰材料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实测值相差很大。说明该模式更符合实际。2.推导出各类装饰建材的放射核素限t 由于装饰材料不能使用土壤的剂量模式。同时,Ic即(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和U王A(国际原子能机构)都已明确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 4792一1984对公众的剂量限值不适用于天然放射性,而我们的国家标准仍使用土壤的剂量转换因子和公众的年剂量限值来推导建筑材料的核素限量。显然,要较合理地限制装饰材料对公众的照射,必须使用装饰材料本身的剂量模式,以及可用于天然源的年剂量限值。本论文根据三类不同装饰材料核素比活度一空气吸收剂量转换因子,对花岗石和抛光砖使用ICRP第82号报告“在持续照射情况下公众的防护一委员会辐射防护体系应用于由天然源和长寿命放射性残存物引起的可控制的辐射照射”:用于单一源的辐射防护最优化的年剂量约束不大于每年0.3msv,对彩釉砖使用“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年有效剂量限制O.05msv。得到各类装饰材料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限制式为: 花岗石: Y外照射限制:Cth/570+C、/660+C‘/830蕊1 内照射限制:C、/200簇l 抛光砖: Y外照射限制:Cth/1140+C、/1570+Q/1890蕊1 内照射限制:CRa/200续1彩釉砖:Y外照射限制:Ctn/332 内照射限制:釉面料中+C、/375+2肠Ra的比活度CK/417蕊1 C澎1000蕊1 虽然本论文推导Y外照射限制采用的年剂量限值较现行国家标准的小,本论文给出的花岗石和抛光砖的外照射限制都较现行国家标准要宽,这是因为本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论文算出的这些饰材天然放射性核素比活度一空气吸收剂t转换因子要比现行国家标准采用的土坡剂t转换因子小得多。彩釉砖由于采用“含放射性物质消费品”的附加年剂t限值,加上表层釉面的放射性水平较高,它的外照射限制较现行国家标准要严格一些;内照射限制也与现行国家标准完全不同。3.建立起装饰建材的无损检测筛选方法并给出了结果判断筛选值 根据核素衰变纲图,对天然放射性核素均匀分布的材料来说,幻勺h、226Ra、气的Y比活度就与单位质t材料中的。、p辐射水平有固定的关系,这时,由于单位质盘材料中的Q、p辐射水平与其表面的。、p水平有确定的关系,而表面。、p辐射水平可以在其表面无损侧出。因此,只要通过上述关系,找到比活度超限值时对应的表面Q、p放射性水平,以后就可以通过测得的。、p水平来判断样品的丫放射性是否超限值。这样就将丫射线强度的测量问题转化为表面Q、B射线的强度测量问题,从而实现建材较准确的无损检测筛选。由于天然放射系中最大能t的p射线在建筑装饰材料中的最大射程大于单块饰材的厚度,在对已装饰室内测盆时,测得的p辐射水平还包括饰材下面主体建材的贡献,此时用测得的p辐射水平来判断就会产生错误。然而a粒子在材料中的射程只有几微米,因此可用材料的表面Q水平与国家标准内、外照射指数分类临界值对应的值,来进行无损检测筛选结果的判断。由于用于表面Q辐射水平侧量的仪器(进口仅万元人民币左右)相对高纯锗Y谱仪(进口需要近六十万人民币)来说便宜许多,而且携带方便,可用于现场检测;表面a水平也不用像Y谱分析那样
陈启友,魏正东[10](2002)在《四川省新都县1995~2000年天然花岗岩石材放射性γ辐射剂量水平调查》文中研究表明
二、四川省新都县1995~2000年天然花岗岩石材放射性γ辐射剂量水平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川省新都县1995~2000年天然花岗岩石材放射性γ辐射剂量水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使用天然石材放射性水平调查及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综述 |
1.2.1 天然放射性危害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石材放射性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石材放射性研究现状 |
1.2.4 石材放射性相关国家标准 |
1.2.5 文献分析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内容、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主要研究方法 |
2 辐射的主要来源与危害研究 |
2.1 放射性与辐射 |
2.1.1 放射性衰变机制 |
2.1.2 天然放射性 |
2.2 辐射危害及效应 |
2.2.1 辐射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
2.2.2 确定性效应 |
2.2.3 随机性效应 |
2.2.4 辐射躯体效应 |
2.2.5 遗传效应 |
2.3 室内天然放射源构成及分析 |
2.3.1 建筑物下的岩石与土壤 |
2.3.2 建材及室内装饰材料 |
2.4 天然石材放射性研究 |
2.4.1 天然石材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 |
2.4.2 天然石材放射性水平及成因 |
2.5 小结 |
3 北京市公众天然石材辐射防护意识调查 |
3.1 北京市石材市场现状 |
3.2 北京市天然石材放射防护意识调查目的 |
3.2.1 北京市居民天然石材常识调查 |
3.2.2 北京市石材厂商的天然石材放射性防护现状 |
3.2.3 北京市公众希望政府对待天然石材放射性的态度 |
3.3 调查方法理论及选择 |
3.3.1 调查方法的分类 |
3.3.2 抽样调查的基本理论 |
3.3.3 问卷程序设计及架构要求 |
3.4 北京市天然石材放射性辐射防护意识问卷设计要点 |
3.4.1 调查对象的抽样方法 |
3.4.2 问卷设计 |
3.5 调查结果分析方法 |
3.5.1 一般的统计描述 |
3.5.2 χ~2检验 |
3.5.3 logistic 回归分析 |
3.5.4 spss 分析方法 |
3.6 调查结果 |
3.6.1 人口学基本特征 |
3.6.2 北京市民众对天然石材放射性知识调查及获得途径 |
3.6.4 北京市居民对天然放射性石材的使用态度 |
3.6.5 北京市政府关于放射性防护监督管理现状调查 |
3.6.6 北京市石材厂商的放射防护状况 |
3.7 结果分析和讨论 |
3.7.1 加强北京市公众的天然石材放射性知识 |
3.7.2 培养北京市公众科学选购石材的态度 |
3.7.3 注重北京市石材厂职工辐射防护 |
3.7.4 提高北京市政府监督管理能力 |
3.8 小结 |
4 北京市天然石材放射性水平调查及检测 |
4.1 北京市天然石材放射性水平调查方法 |
4.1.1 调查测定指标 |
4.1.2 采样 |
4.1.3 制样 |
4.2 测定仪器选择 |
4.2.1 NaI(T1)闪烁体谱仪 |
4.2.2 Ge(Li)探测器 |
4.2.3 高纯锗(HPGe)γ谱仪 |
4.3 天然石材核素检测方法与步骤 |
4.3.1 镭、钍、钾的检测方法 |
4.3.2 谱仪的探测效率刻度 |
4.3.3 探测下限 |
4.3.4 检测步骤 |
4.4 检测结果评定 |
4.4.1 标准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
4.4.2 内外照射指数计算 |
4.4.3 镭当量活度 |
4.5 北京市天然石材产品放射性核素比活度分析 |
4.5.1 北京市天然石材放射性比活度 |
4.5.2 北京市天然石材放射性差异分析 |
4.5.3 北京市天然石材样品等级分析 |
4.6 北京市天然石材放射性室内外照射剂量评估 |
4.6.1 北京市居民停留因子调查确定 |
4.6.2 北京市天然石材外照射有效剂量评估 |
4.7 小结 |
5 北京市天然石材氡析出率研究 |
5.1 北京市天然石材表面氡析出率原理及测量方法 |
5.1.1 北京市天然石材氡析出率原理 |
5.1.2 北京市天然石材氡析出率测试方法选择 |
5.2 北京市天然石材表面氡析出率的测量 |
5.2.1 测量仪器 |
5.2.2 氡析出率的测量原理 |
5.2.3 数据结果处理 |
5.3 北京市天然石材表面氡析出率分析 |
5.3.1 北京市天然石材表面氡析出率差异分析 |
5.3.2 北京市天然石材氡析出率与核素比活度关系分析 |
5.3.3 北京市天然石材内照射剂量估算 |
5.4 北京市某石材厂室内氡浓度测量 |
5.4.1 测量方法及选择 |
5.4.2 测量方案 |
5.4.3 测量结果 |
5.4.4 氡浓度大小衡量指标 |
5.5 北京市天然石材氡析出率与室内氡浓度关系 |
5.6 小结 |
6 北京市天然石材辐射风险等级评估 |
6.1 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 |
6.2 风险评估方法的分类 |
6.2.1 定性风险评估 |
6.2.2 定量风险评估 |
6.3 北京市天然石材辐射风险评估方法 |
6.3.1 北京市天然石材辐射风险等级评估方法 |
6.3.2 AHP 层次分析法 |
6.4 北京市天然石材辐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6.4.1 天然石材环境辐射危险程度 H 指标的建立 |
6.4.2 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
6.5 北京市天然石材辐射风险评估指标评估标准 |
6.5.1 天然石材环境辐射危险程度 H 指标评估标准 |
6.5.2 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评估标准 |
6.5.3 风险分级方法 |
6.6 实证分析 |
6.7 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北京市居民/石材工作人员调查问卷 |
附录 B 停留因子的调查表 |
附录 C 个人简介及论文发表情况 |
(2)牦牛坪稀土矿区放射性环境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环境放射性评价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环境放射性评价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
2.2 地质环境概况 |
2.2.1 地质构造 |
2.2.2 地层 |
2.2.3 岩浆岩 |
2.2.4 矿床地质特征 |
2.3 水文地质条件 |
2.4 研究区放射性元素背景 |
第3章 研究区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 |
3.1 土壤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 |
3.2 水体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 |
3.3 水系沉积物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 |
3.4 小结 |
第4章 研究区地表水水质评价 |
第5章 γ辐射剂量率现状调查及评价 |
5.1 γ能谱测量 |
5.1.1 仪器的标定 |
5.1.2 仪器的使用 |
5.2 γ辐射剂量率现状 |
5.2.1 放射性核素比活度 |
5.2.2 内照射指数、外照射指数 |
5.2.3 γ射线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年有效剂量率 |
5.3 γ辐射剂量率评价 |
5.3.1 放射性核素比活度现状评价 |
5.3.2 γ射线的空气吸收剂量率和年有效剂量率 |
5.4 小结 |
第6章 防治建议 |
6.1 研究区放射性污染源 |
6.2 研究区放射性污染的主要途径 |
6.3 研究区采选活动现状 |
6.4 防护建议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3)南京市常用建筑材料放射性分析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3.1 国内研究进展 |
1.3.2 国外研究进展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辐射主要来源与危害 |
2.1 天然辐射主要来源 |
2.1.1 放射性核素特点 |
2.1.2 天然电离辐射 |
2.2 辐射主要危害 |
2.2.1 辐射生物学作用原理 |
2.2.2 辐射损伤生物学效应 |
2.3 辐射防护标准 |
2.3.1 国际辐射防护标准发展 |
2.3.2 我国辐射防护标准发展 |
2.4 建筑材料放射性含量限制标准 |
2.4.1 我国相关标准简介 |
2.4.2 国外不同核素限量 |
2.5 建筑材料辐射防护措施 |
第3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区域概述 |
3.1.1 南京市主要建材市场分布 |
3.1.2 南京市主要建材种类及来源 |
3.1.3 常用建材简介 |
3.2 样品采集与处理 |
3.2.1 样品采集 |
3.2.2 样品处理 |
3.3 样品测量 |
3.3.1 实验测量原理 |
3.3.2 本实验室所用的仪器 |
3.3.3 仪器能量刻度和效率刻度 |
3.3.4 全能峰的选择 |
3.3.5 测量时间的选择 |
3.4 样品读数 |
3.4.1 放射性活度 |
3.4.2 读谱方法 |
3.4.3 读数时间校正 |
3.4.4 样品自吸收校正 |
3.5 建筑材料辐射防护评价方法 |
3.5.1 内外照射指数 |
3.5.2 镭当量活度 |
3.5.3 居民所受年有效剂量当量 |
第4章 南京市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分析与评价 |
4.1 天然石材放射性核素含量分析 |
4.1.1 天然石材放射性比活度 |
4.1.2 天然石材放射性差异分析 |
4.2 人造瓷砖材放射性核素含量分析 |
4.2.1 人造瓷砖放射性比活度 |
4.2.2 不同产地人造瓷砖放射性差异分析 |
4.3 建筑主体材料放射性核素含量分析 |
4.3.1 建筑主体材料放射性比活度 |
4.3.2 不同产地建筑主体材料放射性差异分析 |
4.4 不同类型建筑材料对比分析 |
4.5 辐射剂量评价分析 |
4.5.1 天然石材辐射剂量评价 |
4.5.2 人造瓷砖辐射剂量评价 |
4.5.3 建筑主体材料辐射剂量评价 |
第5章 瓷砖放射性超标的原因分析 |
5.1 瓷砖的工艺简介 |
5.2 原料放射性分析 |
5.3 釉料放射性分析 |
5.3.1 釉料的种类 |
5.3.2 本实验所测釉料结果分析 |
5.3.3 釉料中锆英砂含量分析 |
5.4 瓷砖不同成分对比分析 |
第6章 结论 |
6.1 主要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4)重庆市主城区空气中氡浓度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来源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意义 |
1.3.2 研究内容 |
1.4 主要成果 |
第2章 重庆市概况 |
2.1 重庆市城市建设情况 |
2.2 重庆市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及分布情况 |
2.2.1 地形地貌 |
2.2.2 土壤类型及分布 |
2.3 氡浓度现状 |
第3章 氡的理论基础 |
3.1 氡的特性 |
3.1.1 氡的物理性质 |
3.1.2 氡的化学性质 |
3.1.3 氡的辐射性质 |
3.2 氡的来源 |
3.2.1 室外空气中氡的来源 |
3.2.2 室内空气中氡的来源 |
3.3 氡的危害 |
3.3.1 氡危害历史 |
3.3.2 氡致病机理 |
3.3.3 氡危害状况 |
第4章 空气中氡浓度测量方法 |
4.1 氡气的测量方法 |
4.1.1 径迹蚀刻法 |
4.1.2 活性炭盒法 |
4.1.3 脉冲电离室法 |
4.1.4 双滤膜法 |
4.1.5 气球法 |
4.2 氡气的测量仪器 |
4.2.1 RAD7 型便携式测氡仪 |
4.2.2 BR-G2000 全自动核固体径迹测量系统和CR-39 径迹片 |
第5章 重庆市主城区空气中氡浓度测量 |
5.1 测区范围 |
5.2 测点布置 |
5.2.1 室外环境空气氡浓度测点布置 |
5.2.2 室内环境空气氡浓度测点布置 |
5.3 样品布放与收集 |
5.4 氡浓度测量 |
5.4.1 室外氡浓度测量 |
5.4.2 室内氡浓度测量 |
5.5 质量控制 |
5.5.1 确定灵敏度 |
5.5.2 标定条件 |
5.5.3 采平行样 |
5.5.4 留空白样 |
5.5.5 其他 |
第6章 重庆市主城区空气中氡浓度评价 |
6.1 室外氡浓度评价 |
6.1.1 室外氡浓度水平评价 |
6.1.2 与历史氡调查数据比较 |
6.1.3 室外氡浓度水平日变化 |
6.2 室内氡浓度评价 |
6.2.1 室内氡浓度测量结果的质量控制 |
6.2.2 不同情况下氡浓度监测结果 |
6.2.3 图形监测结果 |
6.3 年均有效剂量评价 |
第7章 室内降氡防氡措施 |
7.1 控制源头,阻断氡气 |
7.2 加强通风,降低氡气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5)成都市居室氡浓度和伽玛剂量率调查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氡的危害 |
1.1.1 氡的基本特性 |
1.1.2 氡危害的生物作用机理 |
1.1.3 氡危害认识的历史过程 |
1.1.4 国内外室内氡控制限值标准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氡的评价方法 |
1.4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章 氡的来源 |
2.1 氡的产生 |
2.2 氡的运移 |
2.2.1 扩散作用 |
2.2.2 对流作用 |
2.2.3 地下水的搬运 |
2.2.4 伴生气体的压力与渗透作用 |
2.2.5 抽吸与团簇作用 |
2.3 氡的析出 |
2.4 室内氡的来源 |
2.4.1 地基的土壤和岩石产生的氡 |
2.4.2 建筑材料产生的氡 |
2.4.3 天然气和地热水产生的氡 |
第3章 成都市居室氡浓度调查与方案设计 |
3.1 成都市地质形成背景 |
3.2 布点方案 |
3.2.1 按城乡人口比例分配 |
3.2.2 按不同时间段分配 |
3.2.3 按住宅建筑年代分配 |
3.2.4 按房屋类型布放探测器 |
3.3 测量方法 |
3.3.1 快速测量和连续测量方法 |
3.3.2 累积测量方法 |
3.4 测量仪器 |
3.4.1 KF606B 型氡累积探测器和γ剂量计 |
3.4.2 仪器使用方法 |
3.4.3 仪器工作原理 |
第4章 成都市居室氡浓度及伽玛剂量率数据分析 |
4.1 成都市居室氡浓度测量点位分布概况 |
4.2 成都市室内氡浓度调查结果分析 |
4.2.1 城乡与不同房屋类型氡浓度测量结果比较分析 |
4.2.2 同点不同时间氡浓度三次测量结果比较分析 |
4.2.3 不同建筑材料氡浓度测量结果比较分析 |
4.2.4 各区县氡浓度测量结果比较分析 |
4.2.5 不同建筑年代和不同楼层氡浓度测量结果比较分析 |
4.2.6 成都市区室内氡浓度分布特点 |
4.2.7 成都市区室内氡暴露所致内照射剂量估算 |
4.3 成都市居民居室内伽玛剂量率调查结果分析 |
4.3.1 城乡与不同房屋类型伽玛剂量率测量结果比较分析 |
4.3.2 各区县伽玛剂量率测量结果比较分析 |
4.3.3 不同建筑年代和不同楼层伽玛剂量率测量结果比较分析 |
4.3.4 成都市室内γ射线所致外照射剂量估算 |
4.4 全体数据统计分析 |
4.5 小结讨论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重庆市伴生矿放射性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放射性废气污染 |
1.1.2 放射性废水污染 |
1.1.3 放射性废渣污染 |
1.1.4 其他问题 |
1.2 研究内容 |
1.3 所需要解决的技术关键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现状 |
2.1.1 我国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情况 |
2.1.2 重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
2.2 国内外伴生矿环境污染研究现状 |
2.2.1 对于伴生矿的研究现状 |
2.2.2 矿物影响研究 |
2.2.3 矿渣及周边环境影响研究 |
2.2.4 防治措施研究现状 |
第3章 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质量保证 |
3.1 技术路线 |
3.2 研究方法 |
3.2.1 现场检测 |
3.2.2 现场采样 |
3.2.3 实验室分析 |
3.3 质量保证 |
第4章 矿区放射性水平研究结果分析 |
4.1 矿区环境γ辐射剂量率 |
4.2 矿山矿物或废渣的核素放射性 |
4.3 高放射性水平矿山废水及周边环境水体放射性水平研究 |
4.4 高放射性水平矿山氡浓度水平研究 |
第5章 部分伴生放射性矿成因分析 |
第6章 伴生放射性矿物利用中污染链初步研究 |
第7章 伴生放射性矿判定标准研究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我国核电与煤电的外部成本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1.3 论文内容 |
1.3.1 工作思路 |
1.3.2 论文结构 |
第2章 能源外部成本分析的基本方法 |
2.1 研究方法学的发展 |
2.2 能源外部成本分析的指导原则 |
2.3 能源链分析的范围确定 |
2.4 影响路径分析 |
2.5 本文的计量框架与计算模型 |
2.5.1 计量框架 |
2.5.2 能源链系统(第Ⅰ步) |
2.5.3 环境负担计量(第Ⅱ步) |
2.5.4 影响计量模型(第Ⅲ步) |
2.5.5 价值计量(第Ⅳ步) |
第3章 环境成本的计量 |
3.1 环境价值计量中的一些概念 |
3.2 环境价值的评价技术 |
3.3 能源的外部成本计量 |
3.4 本文使用的价值计量方法 |
第4章 煤电链的外部成本 |
4.1 能源链系统描述 |
4.2 主要环境负担 |
4.3 影响的优先级 |
4.4 环境负担与影响的计量 |
4.5 煤电链的总的外部成本 |
第5章 核电链的外部成本 |
5.1 能源链系统描述 |
5.2 主要环境负担 |
5.3 影响的优先级 |
5.4 环境负担与影响的计量 |
5.5 核电链的总的外部成本 |
第6章 结果分析:核电与煤电的比较 |
6.1 核电站与燃煤电厂的比较 |
6.2 核电链与煤电链的比较 |
6.3 与国际上能源外部成本研究的比较 |
第7章 能源可持续发展 |
7.1 核电与煤电的环境友好性比较 |
7.2 当前存在的问题 |
7.3 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
第8章 结论与讨论 |
8.1 结论 |
8.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燃煤电厂的气载放射性排放及其辐射影响 |
A1 概述 |
A2 燃煤电厂情况 |
A3 燃煤电厂的气载放射性排放量 |
A4 辐射剂量 |
A5 结果讨论 |
附录B 论文使用数据与所作补充情况的说明 |
B1 前言 |
B2 计算模型与方法 |
B3 煤电链的数据使用和补充修正情况 |
B4 核电链的数据使用和补充修正情况 |
B5 环境影响计算中数据使用情况 |
B6 结语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装饰建材辐射剂量模式及其无损检测筛选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综述 |
2.1 室外照射研究现状 |
2.2 建材外照射研究现状 |
2.3 建材内照射(氡)研究现状 |
2.4 小结 |
3 本论文相关的辐射防护学量 |
3.1 吸收剂量 |
3.2 吸收剂量率 |
3.3 辐射权重因子 |
3.4 相对生物效能 |
3.5 当量剂量 |
3.6 组织权重因子 |
3.7 有效剂量 |
3.8 放射性活度 |
3.9 照射量 |
3.10 α潜能 |
3.11 α潜能浓度 |
3.12 平衡因子 |
3.13 平衡当量氡浓度 |
4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基础 |
4.1 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4.2 辐射与生物的直接作用 |
4.3 辐射与生物的间接作用 |
4.4 小剂量和低剂量率的定义 |
4.5 确定性效应 |
4.6 随机性效应 |
4.7 小剂量效应的评估 |
5 天然源的辐射剂量模式 |
5.1 天然放射性 |
5.2 基本剂量模式 |
5.3 外照射模式 |
5.4 氡及其子体模式 |
6 相关测量方法及其选择 |
6.1 测量装置的优质因子和探测灵敏度 |
6.2 本底的来源和降低本底的主要措施 |
6.3 低水平α放射性测量 |
6.4 低水平β放射性测量 |
6.5 氡、钍射气及其衰变产物的测量 |
6.6 低水平γ放射性测量 |
6.7 本论文对测量仪器的选择 |
7 装饰建材辐射剂量模式的研究 |
7.1 核素分析仪器及方法 |
7.2 各类装饰建材的γ谱分析结果 |
7.3 Monte Carlo运算程序及源描述 |
7.4 计算结果及辐射剂量模式 |
7.5 结论 |
7.6 本章小结 |
8 装饰建材的放射性核素限量研究 |
8.1 彩釉砖的放射性核素限量 |
8.2 抛光砖的放射性核素限量 |
8.3 花岗石的放射性核素限量 |
8.4 小结 |
9 装饰建材无损检测筛选方法研究 |
9.1 无损检测筛选方法的历史沿革 |
9.2 无损检测筛选方法原理 |
9.3 测量方法及仪器 |
9.4 测量结果 |
9.5 筛选因子的确定 |
9.6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取得的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声明 |
致谢 |
(10)四川省新都县1995~2000年天然花岗岩石材放射性γ辐射剂量水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仪器及方法 |
1.3 评价标准 |
2 监测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四、四川省新都县1995~2000年天然花岗岩石材放射性γ辐射剂量水平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使用天然石材放射性水平调查及风险评估[D]. 张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8)
- [2]牦牛坪稀土矿区放射性环境安全评价[D]. 张琮. 成都理工大学, 2014(04)
- [3]南京市常用建筑材料放射性分析与评价[D]. 陆健. 南京师范大学, 2012(03)
- [4]重庆市主城区空气中氡浓度调查与评价[D]. 李业强. 成都理工大学, 2010(04)
- [5]成都市居室氡浓度和伽玛剂量率调查与评价[D]. 徐海峰. 成都理工大学, 2010(04)
- [6]三十年来我国室内外氡浓度的变化[J]. 卢志娟,涂彧,俞荣生. 中国辐射卫生, 2010(01)
- [7]重庆市伴生矿放射性水平研究[D]. 杜恒雁. 清华大学, 2008(08)
- [8]我国核电与煤电的外部成本研究[D]. 姜子英. 清华大学, 2008(08)
- [9]装饰建材辐射剂量模式及其无损检测筛选方法研究[D]. 毛亚虹. 四川大学, 2003(01)
- [10]四川省新都县1995~2000年天然花岗岩石材放射性γ辐射剂量水平调查[J]. 陈启友,魏正东.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