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尘肺合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鹤[1](2021)在《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文中认为背景:在间质性肺疾病的基础上,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临床上经常出现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患者,在治疗这类患者的过程中,存在致使间质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风险,因此提高对该疾病的早期认识进而探索最有利的治疗方案,对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临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分析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提高对ILD-LC的认知,在临床做到尽早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以减少漏诊及误诊率,进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就诊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且明确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50例患者、50例单纯肺癌(lung cancer,LC)患者,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诊治的44例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ombined with lung cancer,ILD-L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三组患者的病史、临床特点、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等辅助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首发症状、肿瘤好发部位、确诊手段、肿瘤标记物水平等。使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ILD-LC组吸烟人数33(75.0%)例,男性患者32(72.7%)例,发病年龄69.23±9.203岁,明显高于ILD组,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ILD-LC组与ILD组比较咯血及呼吸困难症状较明显,杵状指所占比例较多,ILD-LC组与LC组患者相比较出现咯血比例较少,双肺爆裂音明显偏多,P<0.05,有统计学意义。3、ILD-LC组的CA125、Cyfra21-1、CA199、CEA水平分别为30.55(13.88-60.60)U/ml、4.46(2.62-7.92)ng/ml、14.81(6.26-21.30)U/ml、4.39(2.38-9.51)ng/ml,明显高于ILD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ILD-LC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为52.27%,LC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28.00%,ILD组明显高于LC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5、ILD-LC组患者中,小细胞癌8(18.2%)例,腺癌16(36.3%)例,鳞癌19(43.2%)例,其他非小细胞癌1(2.3%)例;LC组患者中,小细胞肺癌10(20.0%)例,腺癌24(48.0%)例,鳞癌14(28.0%)例,其他非小细胞癌2(4.0%)例,卡方检验P>0.05,无统计学意义。6、ILD-LC组PO2为61.25±10.85mm Hg,明显低于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ILD-LC组肺肿瘤多分布在胸膜下肺纤维化严重的区域。肺恶性肿瘤发生在上叶16例,下叶22例,中叶6例,侵袭纵膈的21例,伴淋巴结肿大的23例。8、ILD-LC患者中,1例通过伽马刀治疗;1例仅手术切除;6例选用手术联合化疗;3例行手术切除、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12例仅化学治疗;2例患者化疗联合放射治疗;5例行靶向治疗;1例单纯免疫治疗;1例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结论:1.ILD-LC多见于老年、吸烟者、男性患者。2.ILD-LC临床表现无典型性,但主要以呼吸困难、咳嗽症状常见,ILD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咯血、呼吸困难症状加重时,警惕合并肺癌可能。3.ILD-LC肿瘤标记物对于其诊断有重要意义,CEA、CA125、CA199、CYFRA21-1升高时有利于其诊断。4.ILD-LC多见于肺下叶,病理类型以鳞癌多见。5.ILD-LC血氧含量低,肺功能受损明显,预后差,需要结合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力等选择个体化治疗。
章莉[2](2021)在《“党参平肺活血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党参平肺活血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病的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符合肺间质纤维化诊断标准的患者,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将“党参平肺活血汤”和常规西医治疗联合使用,疗程为3个月。对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及总有效率、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经皮血氧饱和度、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一氧化碳弥散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分析,以评价“党参平肺活血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中医症候积分(18.52±4.94 vs 17.75±5.95)、圣乔治呼吸问卷总评分(28.01±12.03 vs 33.95±12.65)、圣乔治呼吸问卷症状评分(48.96±16.62 vs 54.71±15.39)、圣乔治呼吸问卷活动评分(28.51±17.40 vs 34.19±12.90)、圣乔治呼吸问卷心理评分(20.23±11.42 vs 24.06±13.22)、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459.87±65.19m vs 446.13±63.48m)、经皮血氧饱和度(94.22±2.34%vs 93.05±2.11%)、用力肺活量(2.31±0.76L vs 2.42±0.70L)、第1秒用力呼气量(1.91±0.58L vs 2.01±0.59L)、一氧化碳弥散(4.94±1.25mmol/min/kPa vs 4.64±1.33mmol/min/kPa)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2.中医症候积分及总有效率:经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为10.65±5.08分,对照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为14.30±4.22分,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较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进行比较,治疗组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医症候积分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对照组为3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经治疗后,治疗组总评分为19.45±9.37分,对照组总评分为25.07±6.27分,两组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将两组治疗后的总评分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在症状评分方面,治疗组在治疗后的评分为40.25±14.96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为52.79±13.26分,较前无明显改善(P>0.05);在活动评分方面和心理评分方面,治疗组评分(18.64±11.36;11.24±6.82)较前改善(P<0.01),对照组评分(25.04±8.35;18.35±8.47)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症状、活动和心理3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和经皮血氧饱和度:经治疗后,治疗组6分钟步行距离为507.84±75.58m,经皮血氧饱和度结果为95.13±1.69%,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的6分钟步行距离(465.21±56.22m)和经皮血氧饱和度(94.05±1.79%)均较前无明显改善(P>0.05),将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和经皮血氧饱和度分别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的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肺功能:治疗组的用力肺活量(2.29±0.78L)、第1秒用力呼气量(2.00±0.71L)、一氧化碳弥散(4.85±1.13mmol/min/kPa)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用力肺活量(2.31±0.68L)、第1秒用力呼气量(1.94±0.61L)、一氧化碳弥散(4.31±1.38 mmol/min/kPa)也较前无显着性差异(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一氧化碳弥散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安全性评价:治疗3个月内,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生的白细胞降低、谷丙转氨酶升高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党参平肺活血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肺间质纤维化气阴两虚夹瘀证具有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运动耐量,改善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
张美[3](2021)在《IGF-1、IGFBP-3在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表达和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研究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GF-1、IGFBP-3的表达水平。2.探讨BALF中IGF-1、IGFBP-3的表达水平对评估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10-2020.10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二科影像学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且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88例。其中ILD组62例,肺癌组10例(均取得肺组织病理活检证实),肺炎组16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影像学好转)。将ILD组患者再分为:1)IIP组28例:其中IPF 16例,IPAF 8例,其他少见IIP 4例;2)CTD-ILD组30例:SS-ILD 2例,RA-ILD10例,PM/DM-ILD 12例,UCTD-ILD 6例;3)肉芽肿性ILD组:结节病2例;4)其他类型ILD组:尘肺2例。检测各组患者BALF中IGF-1、IGFBP-3的浓度,研究各组患者BALF中IGF-1、IGFBP-3的表达水平与肺功能、肺部HRCT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氧合指数等指标的相关性,探讨IGF-1、IGFBP-3在间质性肺疾病中的意义。结果:1.IIP组和CTD-ILD组BALF中IGF-1、IGFBP-3浓度均高于肺炎组和肺癌组:IIP、CTD-ILD组中IGF-1与肺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IIP、CTD-ILD组中IGF-1与肺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IIP、CTD-ILD组中IGFBP-3与肺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2),IIP、CTD-ILD组中IGFBP-3与肺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3)。2.IIP各亚组BALF中IGF-1、IGFBP-3浓度无显着差异(P>0.05),CTD-ILD各亚组BALF中IGF-1、IGFBP-3浓度无显着差异(P>0.05)。3.IIP组、IPF组,CTD-ILD组BALF中IGF-1、IGFBP-3与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1)IIP组中BALF中IGF-1与FEV1%pre呈负相关(r=-0.404,P=0.033)、与FVC%pre呈负相关(r=-0.405,P=0.033)、与DLco%pre呈负相关(r=-0.375,P=0.049)、与肺HRCT评分呈正相关(r=0.734,P=0.000)。2)IIP组中BALF中IGFBP-3与FEV1%pre呈负相关(r=-0.418,P=0.027)、与FVC%pre呈负相关(r=-0.383,P=0.044)、与肺HRCT评分呈正相关(r=0.682,P=0.000)。3)IPF组中BALF中IGF-1与FEV1%pre呈负相关(r=-0.596,P=0.015)、与FVC%pre呈负相关(r=-0.620,P=0.010)、与DLco%pre呈负相关(r=-0.649,P=0.007)、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556,P=0.025)、与肺HRCT评分呈正相关(r=0.654,P=0.006)。4)IPF组中BALF中IGFBP-3与FEV1%pre呈负相关(r=-0.592,P=0.016)、与FVC%pre呈负相关(r=-0.563,P=0.023)、与DLco%pre呈负相关(r=-0.519,P=0.039)、与肺HRCT评分呈正相关(r=0.761,P=0.001)。5)CTD-ILD组中BALF中IGF-1与TLC%pre呈负相关(r=-0.393,P=0.032)、与DLco%pre呈负相关(r=-0.511,P=0.004)、与肺HRCT评分呈正相关(r=0.766,P=0.000)。6)CTD-ILD组中BALF中IGFBP-3与DLco%pre呈负相关(r=-0.397,P=0.030)、与肺HRCT评分呈正相关(r=0.690,P=0.000)。结论: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GF-1、IGFBP-3的表达水平对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有意义。2.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GF-1、IGFBP-3水平可以评估间质性肺疾病的严重程度,可作为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监测的指标。
马静[4](2021)在《补肺纳肾丸治疗肺肾气虚型间质性肺病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从症状及血气分析观察运用院内制剂补肺纳肾丸治疗肺肾气虚型间质性肺病的影响。方法:本试验研究对象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呼吸内科门诊及住院病房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就诊的患有肺肾气虚型间质性肺病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病人,按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化的原则划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3个月并记录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组给予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院内制剂补肺纳肾丸,80粒,日2次,治疗3个月并记录临床症状改善,并且分别于治疗前后采取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疗程完成后对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临床表现、血气分析等多个方面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1)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血气分析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分别进行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够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及临床表现,两种治疗方法均有治疗效果,且院内制剂联合西药治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方法(P<0.05)。结论:运用院内制剂补肺纳肾丸治疗肺肾气虚型间质性肺病,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症状(咳嗽咳痰、腰膝酸软、恶风、耳鸣等),在临床治疗中可以推广使用,且临床使用安全。
加倩[5](2020)在《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基于北京市全部急诊医保病例统计资料,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特点、疾病特点与前一年六之气(大雪、冬至、小寒)及后一年初之气(立春、雨水、惊蛰)的相似性,及大寒是否新出现与后一年运气相应的疾病,从而验证运气交接节气为大寒或立春。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为禀赋特点分析与疾病特点分析两个角度。禀赋特点分析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患者禀赋构成比较,以北京市2014-2018年的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的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计算各时间段内全部患者禀各岁运各客气的急诊人次及占比,代表该时间段的10岁运禀赋构成及12客气禀赋构成,通过曼哈顿距离(差的绝对值之和)比较大寒急诊患者的禀赋构成与其前3节气及后3节气急诊患者的相似性大小,若大寒与其前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小于大寒与其后3节气的曼哈顿距离,说明大寒患者的禀赋特点与其前3节气更接近,即于大寒时运气并未转换交接,则立春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反之则大寒应为运气交接节气;另一部分为高发与低发禀赋变化的比较,即将各节气内10岁运及12客气各禀赋的急诊人次按从高到低排序,通过各节气急诊人次较高与较低的禀赋发生变化的节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疾病特点分析以北京市2015年1月20日-2020年1月19日5年全部急诊医保统计资料,根据当年的总医保人数,计算各疾病在各节气的发病率,与各疾病120个节气的平均发病率相比较得到高发疾病;进而将5年同节气重复出现的高发疾病视为该节气的反复高发疾病;在各年各节气高发疾病中去除该节气于5年中的反复高发疾病,即去除节气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表示该节气客运客气影响下的高发疾病,结合临床经验及中医典籍,分析比较2016-2019年大寒及其前后3节气高发疾病相似性,及大寒的高发疾病特点是否更符合下一年的运气特点,进而判断运气交接节气。结果:禀赋特点分析结果显示2014-2018年大寒不论男性女性患者均与其后一年初之气的曼哈顿距离更小,即大寒与后一年初之气各禀赋构成的相似性更高;同时各节点不论男性与女性患者均于大寒开始出现与后一年初之气相同/相近的高发及低发禀赋的变化,且符合在某岁运、客气当令时,该岁运、客气禀赋为低发禀赋,而太少相反的岁运、司天在泉相反或阴阳五行属性相反的客气则为高发禀赋这一大体规律。疾病特点分析的结果亦显示各个大寒的疾病特点更符合后一年初之气的运气相应疾病特点,出现典型的与后一年初之气运气相应的疾病群。故本研究结果支持大寒为运气交接节气。结论:本研究利用目前较为丰富的医疗大数据及规范统计学分析方法验证五运六气的交接节气,为运气交接时刻的争议提供临床数据支持,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为运气起始时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尚可为疾病与五运六气理论的印证提供临床依据,深化五运六气理论的内涵,并为疾病预测、治未病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史雨宸[6](2020)在《基于“干血”理论对血瘀证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临床特征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肺间质纤维化的干血理论假说进行预探索,通过理论研究归纳形成肺间质纤维化干血判断标准假说,通过采集、分析血瘀证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验证血瘀程度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并对干血判断标准内容进行检验,探求“血瘀”和“干血”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干血”对肺间质纤维化的特殊意义。背景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升高,危害人类健康。中医药对本病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明确的疗效,不少医家认为肺络瘀阻是其病机关键之一,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肺间质纤维化的“干血”假说,认为本病患者的肺络瘀血与仲景所述之“干血”具有共通的特点,后者可能由前者发展而来。方法采用横断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式,纳入同时符合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及中医血瘀证诊断的患者,采集其一般信息、主要症状情况、中医四诊信息、生活质量评分、HRCT半定量评分和肺功能指标,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瘀证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西医临床特点的分布情况和规律;分析血瘀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通过理论研究,初步归纳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干血判断标准假说;运用对干血判断标准假说中各要素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验证假说。结果1.血瘀证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多发于老年,集中在51~80岁年龄段,其合并疾病以循环系统、自身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多见。2.咳嗽、咯痰、气短、喘息四项主要症状均广泛出现在血瘀证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且多为合并出现;此外倦怠乏力、口干、胸闷、纳差等症状,缓久起病、症状运动/劳累后发作等特点,弦、细、滑等脉象以及舌质暗红苔白腻的舌象出现较多。3.脾虚湿阻,阳气不振兼有血瘀;肺肾两虚,气虚血瘀;肺脾两虚,气阴不足,痰瘀内阻为血瘀证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型。中医证素辨证分析可知肺、肾、脾、气虚、阳虚、痰、血瘀、气滞等为常见的证素,其中肺、心病位,痰饮、血瘀和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与病情严重程度关系密切;肾、脾、心、肺、胃的病位,痰、气滞和阳虚、阴虚、血虚与血瘀证程度关系密切。4.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血瘀严重程度与咳嗽、咯痰、气短、喘息的主要症状、生活质量和HRCT半定量评分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5.通过理论研究初步归纳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干血判断标准假说为:(1)辨证符合血瘀证辨证;(2)辨证存在虚性因素;(3)辨证存在热性因素;(4)病位存在络脉因素;(5)病程长,经治疗(中医活血化瘀治疗)症状改善不满意;(7)具备以下症状或体征:1)肌肤甲错2)眼周黯黑3)腹满或腹痛4)纳差5)消瘦6)胸闷或胸痛。且以上因素的出现、发展、治疗改善应与肺间质纤维化主病的病情相关。6.通过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验证干血判断标准假说,其中虚证(包括气虚、阳虚、血虚、精亏)、久病和肌肤甲错、纳差、眼周黯黑等要素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结论文献整理和理论探讨表明,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瘀血与“干血”有密切关系。通过对血瘀证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特征的统计分析,发现虚、痰、瘀是其中医病机的关键,血瘀证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符合血瘀证是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主要病理因素的假说。在干血的判断标准假说中,虚证、久病、肌肤甲错、纳差、眼周黯黑等要素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对判断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干血情况具有指导意义。
王荣荣[7](2020)在《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临床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combined with lung cancer,ILD-LC)作为呼吸科较为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有些患者一经确诊已经处于疾病晚期,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困难,ILD-LC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变得尤为重要。目的:搜集ILD-LC的临床资料,总结ILD-LC患者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于ILD-LC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促进ILD-LC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以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方法:回顾分析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诊治的151例住院患者,其中包括49例ILD-LC患者,同期就诊的51例单纯肺癌(lung cancer,LC)患者以及51例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三组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症状及体征、血气分析、肺功能、肺动脉压力、影像学检查、血清肿瘤标记物水平、治疗方式等。使用SPSS22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ILD-LC组的男性32(65.3%)例、年龄67.96±9.61岁和吸烟人数28(57.1%)显着高于IL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ILD-LC组与ILD组比较咯血症状更明显,出现呼吸困难相对较少,杵状指所占比例较多,ILD-LC组与LC组相比患者咯血少见,双肺爆裂音所占比例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ILD-LC组的CA125、Cyfra21-1、CA199、CEA、CA153水平分别为54.05(28.58,143.35)U/ml,4.65(3.17,9.63)ng/ml,25.72(5.59,501.53)U/ml,8.38(4.14,19.88)ng/ml,29.25(15.68,52.15)U/ml显着高于IL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ILD-LC组肺动脉压高压发生率57%,LC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35%,ILD-LC组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显着高于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ILD-LC组患者小细胞癌12(24.5%)例,鳞癌11(22.4%)例,腺癌25(51%),大细胞癌1(2.1%)。LC组患者小细胞11(21.6%)鳞癌11(21.6%)例,腺癌29(56.8%),两组在病理分布上无差异,但两组内腺癌比例最高。6.ILD-LC组的PO2、FVC%pre、DLCO分别为71.6±15.099、76.60±11.88、39.75±17.71显着低于L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ILD-LC组支气管镜下活检、TBLB或EBUS-TBNA明确肺癌病理诊断29例,经皮肺穿刺确诊6例,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或活检确诊6例,胸水脱落细胞确诊5例,手术确诊2例。IV期19例,IIIa 1例,IIIb 13例,IIIc 10例,IIb 1例,Ia3 2例,Ia2 1例Ib 1例。8.ILD-LC组肿瘤主要发生在胸膜下纤维化严重的区域病变区域29例,恶性肿瘤发生在上叶18例,下叶26例,中叶4例。9.ILD-LC中5例进行手术切除。17例进行化学治疗,7例靶向治疗,1例免疫治疗。7例住院期间死亡。结论:1.老年、男性、吸烟、是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发生LC的危险因素。2.ILD-LC肿瘤标志物的表达通常与肿瘤的发病平行,CA199、CA125、Cyfra21-1、CEA可作为ILD-LC协助诊断的依据。3.ILD-LC病变较多见于下叶,外周癌,腺癌较常见。
陈勇[8](2020)在《KL-6与肿瘤标志物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及关联性分析》文中提出背景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指因肺间质、肺泡壁和支气管损伤而导致的一大类慢性弥漫性肺部病变。国外有报道显示该病发病率约为(26.1-36.5)/10万人,该病近年因环境暴露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目前诊断间质性肺疾病主要依赖于高分辨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纤维支气管镜、外科肺活检等,这些检查虽然诊断率较高,但存在相应缺点。目前临床上需要寻找ILD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水平有利于辅助ILD的早期诊断,从而及早发现并治疗,改善患者预后及延长生存期。目的通过分析各型ILD患者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rebs von den Lungen-6,KL-6)及肿瘤标志物水平,以初步探究血清KL-6与肿瘤标志物在ILD患者诊断中的意义及与疾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期间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152例确诊为ILD的患者(其中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患者66例,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性ILD(Rheumatoid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A-ILD)患者21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相关性ILD(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PM/DM-ILD)患者 21 例,干燥综合征相关性 ILD(Sjogren’s syndrome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S-ILD)患者 1 5 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相关性血管炎伴ILD患者1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ILD(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LE-ILD)患者5 例,系统性硬化症相关性 ILD(Systemic sclerosis 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Sc-ILD)患者2例,尘肺患者1例,其他不能分类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10例),并收集到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同时期至该院住院的48例肺部其他良性病变的患者(其他肺疾病组)及体检的48例健康人(正常对照组,排除已知相关疾病),调取并记录受检者的血清KL-6及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3组在血清KL-6、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 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糖类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细胞角蛋白 19 可溶性片段(Cytokeratin 19 fragment,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是否有统计学差异以及疾病组这些指标与HRCT评分及肺功能是否有关联。对于3组独立样本间检验,总体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对于3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矫正检验水准α’=0.0167。IL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及x2检验,利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对ILD组、其他肺部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3组间KL-6、CEA、CA125、CA199、CYFRA211、NSE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血清KL-6、CEA、CA125、CA199、CYFRA211在3组间有差别(P<0.05),而NSE在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血清KL-6、CEA、CA125、CA199、CYFRA211在ILD组均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67);其他肺部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显示血清KL-6、CEA、CA125、CA199、CYFRA211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67)。2.IPF 组血清 KL-6、CEA、CA125、CA199、CYFRA211 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A-ILD组血清KL-6、CEA、CA125、CA199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YFRA211水平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DM-ILD患者组分析显示KL-6、CEA、CYFRA21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CA199水平经比较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S-ILD患者组血清KL-6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CEA、CA125、CA199、CYFRA21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于临床规定的参考值,IPF组血清KL-6、CEA、CA125、CA199、CYFRA211水平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联合检测该五项指标,IPF组阳性率95.45%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2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特异度为72.92%;RA-ILD组血清KL-6、CEA、CA125、CA199水平阳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阳性率,联合检测4项指标,RA-ILD组阳性率95.24%亦显着高于对照组阳性率22.92%,特异度为72.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 ILD 中,血清 KL-6、CEA、CA125、CA199、CYFRA211 水平与 HRCT评分具有正关联性(r 值分别为 0.635、0.530、0.543、0.472、0.266,P<0.05);血清 KL-6、CEA、CA125、CA199 水平与 CO 弥散量(carbon monoxide diffusion capacity,DLCO)占预计值百分率(DLCO%)和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占预计值百分率(VC%)具有负关联性(r值分别为-0.484、-0.410、-0.389、-0.188、-0.467、-0.357、-0.358、-0.295,P<0.05),血清 CYFRA211 水平与 DLCO%和VC%无明显关联性(P>0.05)。结论1.血清KL-6与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CYFRA211可以在ILD中升高,且不同类型ILD具体每项肿瘤标志物升高与否有差异;其水平可能可以作为辅助临床诊断ILD的指标。2.合理联合检测血清KL-6与肿瘤标志物对于IPF、RA-ILD的诊断可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血清KL-6与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水平可能间接反应ILD病情的严重程度。
何欢祥[9](2020)在《135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临床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Combined pulmonary fibrosis and emphysema,CPFE)患者相较于肺纤维化患者症状更重、预后更差,当前中医研究资料相对较少。本研究通过分析CPFE患者临床症状、一般情况和相关检查等,探讨其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以期为本病预防和中医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3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均来自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根据《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信息调查表》采集患者一般情况、检查资料、临床症状等信息,运用Excel2010进行归纳整理建立电子数据库,并通过SPSS 24.0软件处理数据。对患者基本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归纳其临床特点,对高频症状进行聚类分析总结该病中医证候,采用卡方检验探讨不同影响因素与患者基本证型的相关性。结果:1.CPFE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35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中,男性患者89人(65.93%),女性患者46人(34.07%),男女比例1.93:1可见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其中绝大多数为60岁-80的老年人。分析发现具有明确吸烟史的患者共94例,占患者总数的69.63%,其中男性66人,女性28人。患者发病病程多为3年以下,合并基础病主要以心血管疾病为主。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基础病统计结果为:心血管系统74.81%,其他呼吸系统疾病40.74%,免疫系统疾病32.59%,消化系统疾病29.63%,内分泌系统22.96%,其合并症多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对纳入研究的患者HRCT进行分析统计,在135例中肺气肿影像学表现以小叶中心型肺气肿最常见有75例(55%),后依次为间隔旁型36例(27%),肺大疱型24例(18%),肺纤维化影像学表现多为网格状影。既往史及家族史的调查显示,22.96%的患者具有过敏史,37.04%患者有家族性呼吸疾病病史。治疗方面,有29.63%的患者应用了抗生素治疗,考虑与肺纤维化患者急性加重常合并有呼吸道感染有关。有62.22%患者有激素使用史,考虑与CPFE患者常合并气道疾病和过敏性疾病有关。本研究中能明确描述接触史的的患者有22.22%,其中以粉尘接触者最多其次为化学物质和石棉。2.CPFE患者中医证候研究对135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患者症状进行描述分析,频数在前15位依次为咳嗽、咳痰、胸闷、心悸、面色晦暗、气短、口燥咽干、口唇紫绀、斑疹、常感乏力、精神疲惫、痰黏、肌肉疼痛、面色苍白、畏风。证素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肺、气虚、心、肾、脾、血瘀、饮、痰湿、阳虚、肝、寒凝、血虚、阴虚、痰热、气逆、阳亢、气滞。病位主要在肺、心、肾,较既往肺间质纤维化研究结果即病位多为肺、脾、肾有所不同。对CPFE患者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五种中医证型分别是:气虚血瘀,痰浊阻肺;气阴两虚,肺络失养;肺肾两虚,阳虚水泛;肝气郁结,痰火扰心;心气不足,痰瘀互结。3.相关性研究本研究对患者是否吸烟与肺气肿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结果为c2=18.171,p=0.01,(p<0.05),说明肺气肿类型在吸烟与不吸烟患者间存在差别,且吸烟引起的肺气肿多以小叶中心型为主,不吸烟患者以间隔旁型为主。经卡方检验,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与间隔旁型肺气肿患者在肺气虚、心血虚2种中医证型上的分布存在差别,c2=7.778,p=0.005,(p<0.05),前者更易出现肺气虚证,后者更易出现心血虚证。结论:1、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以老年吸烟男性患者为主。2、患者合并症以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以高血压、冠心病、肺动脉高压、COPD和胃食管返流等为主。3、经卡方检验,CPFE患者中吸烟与非吸烟者肺气肿类型存在差别,吸烟患者肺气肿类型以小叶中心型为主,不吸烟患者以间隔旁型肺气肿为主。4、综合分析患者高频症状、证素及基础证型得出CPFE病位以肺、心、肾为主,虚、瘀、痰是CPFE的主要病理因素,基本病机为心肺气虚,血行不畅,瘀血阻滞,肺失宣降故而咳喘,久咳津伤,终致肺叶痿弱不用。5、依据聚类分析法得到五种证型:心气不足,痰瘀互结;气虚血瘀,痰浊阻肺;肝气郁结,痰火扰心;肺肾两虚,阳虚水泛;气阴两虚,肺络失养。6、经卡方检验,小叶中心型肺气肿与间隔旁型肺气肿患者在肺气虚、心血虚2种证型上的分布存在差别,前者更易出现肺气虚证,后者更易出现心血虚证。
张苗[10](2020)在《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临床特点与中医证候分布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立足临床实际,通过分析总结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并初步探索不同证型与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早期预防及诊断积累经验,为肺纤维化合并肺癌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以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病房住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05例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肺纤维化课题小组既往研究基础,制定《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调查表》,收集并归纳整理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症状及理化检查等资料,总结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最后以中医证型为分组依据,对证候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初步探索影响肺纤维化合并肺癌中医证候分布的因素。结果:1一般资料及病史研究结果纳入的105例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中,男性74例,女性31例,发病年龄上,老年人最多,平均发病年龄(76.25±9.03)岁;危险因素方面调查:男性患者74例,占总人数70.5%,老年人98例,占总人数93.33%;有吸烟史患者87例,占总人数82.9%;有有害物质接触史患者23例,占总人数21.90%。肺癌方面调查:明确肺癌病理类型的患者有27例,占总人数25.71%。其中腺癌最多,腺癌17例>鳞癌6例>小细胞癌4例;有肺癌转移的患者33例,占总人数31.43%。合并症方面调查:合并其他系统慢性基础疾病:合并冠心病者66例(占62.86%)>合并高血压者42例(占40.00%)>合并脑血管病者29例(占27.62%)>合并糖尿病者17例(占16.19%)>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10例(占9.52%);合并呼吸系统其他疾病中以合并肺炎居多,陈旧性肺结核次之。2肺纤维化合并肺癌证候分布特点归纳105例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病性、病位证素,进行频数统计:病性排序依次:气虚100例(95.24%)>血瘀82例(78.10%)>阴虚40例(38.10%)>痰湿21例(20.00%)>阳虚18例(17.14%)>热(火)5例(4.76%)。病位依次:肺105例(100%)>脾73例(69.52%)>肾60例(57.14%)>肝44例(41.90%)>心41例(39.05%)。通过传统辨证方法,得出5种中医证型:气虚血瘀证44例(占41.91%)>气阴两虚兼血瘀证38例(占36.19%)>阳虚痰湿证18例(占17.14%)>痰热蕴肺证3例(占2.86%)>阴虚毒热证2例(占1.90%)。3主要证型分布与相关因素的研究基于结果2,痰热蕴肺证、阴虚毒热证病例数量较少,不能满足统计学分析要求,故仅将100例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及阳虚痰湿证三组主要证型的相关数据分三组作比较分析。3.1一般资料:(1)100例PF-LC患者男、女患者分别为71人、29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种证型分布在性别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00例PF-LC患者平均年龄为(75.90±9.06)岁,三组证型分布在年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00例PF-LC患者吸烟与不吸烟人数分别为83人、17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证型分布与吸烟史之间的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气阴两虚兼血瘀组、阳虚痰湿组患者的吸烟比率明显高于气虚血瘀组患者(P<0.05)。(4)100例PF-LC患者接触有害物质与未接触有害物质的人数分别为:22人、78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证型分布在有害物质接触史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合并症情况:三种证型分布在合并陈旧性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而言,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比气虚血瘀组患者患陈旧性肺结核的比率更高(P<0.05);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比率比气虚血瘀组、阳虚痰湿组更高(P<0.05)。而三种证型分布在合并肺炎、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中医证候与理化检查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计数在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中医证候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组间比较可知:阳虚痰湿组与气虚血瘀组、阳虚痰湿组与气阴两虚兼血瘀组在血浆D-二聚体计数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腹血糖计数在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中医证候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气阴两虚兼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在空腹血糖计数上有显着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CEA、CA19-9计数在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中医证候分布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气阴两虚兼血瘀组、气虚血瘀组与阳虚痰湿组在CEA计数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兼血瘀组与气虚血瘀组在CA19-9计数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RBC、HGB、CRP、PH、PO2、PCO2、ESR、NSE、CYFRA21-1、SCC计数对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的中医证型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男性居多,患病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吸烟,有害物质接触。2此次研究中,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阳虚痰湿证是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的主要证型,其中临床以气虚血瘀证最多见。3吸烟对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有影响:气阴两虚兼血瘀证、阳虚痰湿证吸烟人数相对气虚血瘀证要多。4合并有陈旧性肺结核或糖尿病会对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产生影响: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合并有陈旧性肺结核、糖尿病时辨证属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比率更大。5 D-二聚体、空腹血糖、CEA、CA19-9计数对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有影响。
二、尘肺合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尘肺合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
2.1 特发性肺纤维化和肺癌 |
2.1.1 共同特征 |
2.1.2 流行病学 |
2.1.3 肺癌相关肺纤维化机制 |
2.1.4 临床特点 |
2.1.5 治疗方案及预后 |
2.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肺癌 |
2.3 结节病与肺癌 |
2.4 结缔组织病和肺癌 |
2.4.1 类风湿关节炎(RA)与肺癌 |
2.4.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肺癌 |
2.4.3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与肺癌 |
2.4.4 系统性硬化症与肺癌 |
2.5 尘肺病与肺癌 |
2.5.1 矽肺与肺癌 |
2.5.2 石棉肺与肺癌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回顾性分析 |
3.1.2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3.1.3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
3.1.4 研究分组 |
3.2 研究方法 |
3.3 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 |
3.4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ILD组、LC 组与ILD-LC 组一般情况比较 |
4.2 ILD-LC 组与ILD组、LC 组症状及体征比较 |
4.3 ILD-LC 组与ILD组、LC 组实验室检验与辅助检查 |
4.3.1 ILD-LC 组与ILD组、LC 组多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
4.3.2 ILD-LC 组与LC 组、ILD组肺动脉压力比较 |
4.3.3 ILD-LC 组与LC 组的组织学分类比较 |
4.3.4 ILD-LC 组与ILD组、LC 组血气分析比较 |
4.4 ILD-LC组分型及分期 |
4.5 ILD-LC组影像学表现 |
4.6 ILD-LC的治疗 |
4.6.1 ILD的治疗 |
4.6.2 ILD-LC的治疗方式 |
4.7 ILD-LC的预后及转归 |
第5章 讨论 |
5.1 ILD-LC的一般情况 |
5.2 ILD-LC的一般临床表现 |
5.3 ILD-LC的肿瘤标记物 |
5.4 ILD-LC的肺动脉压力 |
5.5 ILD-LC的血气分析 |
5.6 ILD-LC的影像学表现 |
5.7 ILD-LC的组织学分类及分期 |
5.8 ILD-LC的治疗方式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成果 |
致谢 |
(2)“党参平肺活血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认识 |
1.1 病名及沿革 |
1.2 病因病机分析 |
1.3 辨证论治经验 |
1.4 临床用药规律 |
2 西医学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认识 |
2.1 流行病学 |
2.2 发病机制 |
2.3 诊断标准 |
2.4 治疗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西医诊断标准 |
1.4 中医诊断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脱落标准及脱落病例的处理 |
1.8 终止试验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类型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3 统计方法 |
4 结果 |
4.1 一般性资料 |
4.2 疗效性评价 |
4.3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立题背景 |
2 “党参平肺活血汤”选方依据 |
2.1 方药来源 |
2.2 方药组成 |
2.3 组方分析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党参平肺活血汤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 |
3.2 党参平肺活血汤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的影响 |
3.3 党参平肺活血汤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与SPO_2%的影响 |
3.4 党参平肺活血汤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
3.5 党参平肺活血汤的安全性分析 |
第四部分 结论与展望 |
1 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
2 圣乔治呼吸问卷 |
3 缩略词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IGF-1、IGFBP-3在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表达和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IGF-1、IGFBP-3 在非感染性肺部疾病中的表达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补肺纳肾丸治疗肺肾气虚型间质性肺病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
(5)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文献综述一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1. 二十四节气起源 |
2. 二十四节气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二 五运六气交接时刻的研究方法探讨 |
1. 经文解读 |
2. 天文历法溯源 |
3. 气象数据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 |
前言 |
(一) 以急诊患者禀赋特点分析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二) 以急诊患者疾病特点判断运气交接节气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讨论 |
1 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与可信度分析 |
2 与同类研究比较 |
3 研究意义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以立春为运气起始节气的禀赋特点比较 |
附录2 2016-2018年大寒前后3节气的高发疾病 |
简历 |
(6)基于“干血”理论对血瘀证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临床特征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定义 |
2.流行病学 |
3.自然史 |
4.病因与危险因素 |
5.发病机制 |
6.诊断与评估 |
7.治疗进展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研究进展 |
1.古代中医源流 |
2.现代中医认识 |
3.中医研究进展 |
4.血瘀证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现况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方法 |
1.1 研究目的 |
1.2 研究对象 |
1.3 研究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制定血瘀证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临床信息采集表 |
2.2 采集临床信息资料 |
2.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分布 |
3.2 证候学分析 |
3.3 血瘀证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
3.4 干血判断要素的验证分析 |
4.讨论 |
4.1 干血的理论探讨 |
4.2 研究结果讨论 |
4.3 创新性分析 |
4.4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血瘀证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临床信息采集表核心内容 |
致谢 |
个人简介 |
(7)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临床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综述 |
2.1 特发性肺纤维化与肺癌 |
2.1.1 流行病学 |
2.1.2 肺癌相关肺纤维化机制 |
2.1.3 临床特点 |
2.2 CTD与 LC |
2.2.1 RA与 LC |
2.2.2 PM/DM与 LC |
2.2.3 SSC与 LC |
2.2.4 SLE与 LC |
2.3 结节病与肺癌 |
2.4 尘肺与肺癌 |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回顾性分析 |
3.1.2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
3.1.3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3 病例资料的收集 |
3.4 统计学方法 |
第4章 结果 |
4.1 ILD-LC组与ILD组、LC组一般情况比较 |
4.2 ILD-LC组与ILD组、LC组症状及体征比较 |
4.3 ILD-LC组与ILD组、LC组部分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比较 |
4.3.1 ILD-LC组与ILD组、LC组肿瘤标记物水平比较 |
4.3.2 ILD-LC与 LC组、ILD组肺动脉压力比较 |
4.3.3 ILD-LC组与LC组的组织学分类比较 |
4.3.4 ILD-LC组与ILD组、LC组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比较 |
4.4 ILD-LC组分型及分期 |
4.5 ILD-LC组影像学表现 |
4.6 ILD-LC的治疗 |
4.6.1 ILD的治疗 |
4.6.2 ILD-LC的治疗 |
4.7 ILD-LC的预后及转归 |
第5章 讨论 |
5.1 ILD-LC的一般情况 |
5.2 ILD-LC一般临床表现 |
5.3 ILD-LC肿瘤标记物 |
5.4 ILD-LC肺动脉压力 |
5.5 ILD-LC肺功能检查及血气分析 |
5.6 ILD-LC影像学表现 |
5.7 ILD-LC组织学分类及肿瘤分期 |
5.8 ILD-LC的治疗特点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成果 |
致谢 |
(8)KL-6与肿瘤标志物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及关联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资料与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性资料 |
2 ILD组与其他肺部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各指标分析结果 |
3 各型ILD与正常对照组各项指标统计分析结果 |
4 IPF组、RA-ILD组各有效指标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的比较 |
5 ILD各项指标与肺功能及HRCT评分关联性分析 |
附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间质性肺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9)135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临床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临床资料研究结果 |
3.2 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证候分布特点 |
3.3 相关性分析 |
讨论 |
1 CPFE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
2 CPFE患者中医证候研究 |
3 相关性研究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肺间质纤维化中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的相关进展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临床特点与中医证候分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资料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4.1 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临床特点 |
4.2 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
4.3 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主要中医证型分布与相关因素研究 |
讨论 |
1 肺纤维化合并肺癌研究的必要性 |
2 肺纤维化合并肺癌临床特点研究 |
3 肺纤维化合并肺癌证候分布研究 |
4 中医证型分布与临床特点的关系 |
5 中医证型分布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 |
6 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肺纤维化中医研究进展 |
1 中医病名释义 |
2 病因病机 |
3 中医辨证分型 |
4 中医药治疗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肺纤维化合并肺癌西医研究概况 |
1 流行病学研究 |
2 危险因素 |
3 临床表现 |
4 影像特点 |
5 发病机制 |
6 治疗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尘肺合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D]. 李鹤. 吉林大学, 2021(01)
- [2]“党参平肺活血汤”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气阴两虚夹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章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IGF-1、IGFBP-3在双肺弥漫性病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的表达和意义[D]. 张美.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补肺纳肾丸治疗肺肾气虚型间质性肺病的疗效观察[D]. 马静. 宁夏医科大学, 2021(02)
- [5]基于医疗大数据对运气交接节气的探索[D]. 加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基于“干血”理论对血瘀证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临床特征规律的研究[D]. 史雨宸.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临床特征研究[D]. 王荣荣. 吉林大学, 2020(08)
- [8]KL-6与肿瘤标志物在间质性肺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及关联性分析[D]. 陈勇. 郑州大学, 2020(02)
- [9]135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临床特点研究[D]. 何欢祥.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肺纤维化合并肺癌患者临床特点与中医证候分布的研究[D]. 张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