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XCEL的数组、名称与函数应用方法剖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可可[1](2021)在《多模态医学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近些年我国的医疗水平发展迅速,各个医院每年都会产出大量的医学数据。充分利用和挖掘这些医学数据信息,对于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利用好这些医学数据进行智能的分析,辅助医生进行临床诊断,是目前医学图像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深度学习方法在图像处理领域越来越成熟,尤其是近些年在医学图像分析中深度学习方法被广泛研究和推广。而数据驱动是深度学习方法的重要特征之一,更多的精标注数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模型的准确率。论文首先分析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应用意义,明确了研究目标和内容,构建一个能够对医学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为用户提供辅助分析功能的系统。论文从软件开发,医学图像标准,深度学习等方面对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对项目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确立系统的功能。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阐述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流程,划分了医学数据管理,用户管理,辅助分析三个主要模块,并介绍了各模块的详细设计与实现。最后整合各模块,完成系统测试并进行工作的总结和展望。本文作者实现的多模态医学数据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管理MRI医学图像,诊断报告等多模态医学数据以及标注数据。本系统支持各类数据的高效上传和下载,处理DICOM标准的医学图像,并实现敏感信息脱敏,为深度学习模型训练提供数据支持。此外系统还具有辅助分析的功能,通过RPC调用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医学图像在线分析。
李锐[2](2021)在《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及校验研究与系统实现》文中认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CAD技术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其人机结合的设计方法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设计效率。连接器作为电器元件间的连接件,起着连接或断开电流或者信号的作用,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电气线路中。当企业在运用CAD技术对大量相同类型不同规格的连接器CAD图进行重复性绘制时,绘制过程繁琐复杂、易出错以及耗时等问题就会接踵而至,严重地影响到了连接器CAD图的绘制效率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成为企业所关注的一个重点。本文面向连接器CAD图快速设计系统开展了研究,针对CAD图自动快速生成、信息提取和检验校核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了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及校验系统。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方法。基于连接器CAD图的特点和Excel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优越性,本文利用Auto CAD的二次开发接口Object Arx,提出了一种通过读取存储有连接器数据的Excel文件,进行信息的输入,并根据“块”工具的应用,实现连接器CAD图自动生成的方法。(2)提出了一种连接器索引信息的自动生成方法。基于自动生成的连接器CAD图,本文提出了一种连接器索引图幅和索引查询界面的自动生成方法,通过获取的连接器名称、类型和所在图幅位置等信息,生成连接器目录信息,并实现连接器CAD图的自动快速定位和连接器目录信息的输出存储。(3)提出了一种连接器CAD图的文本信息自动提取校核方法。基于自动生成的连接器CAD图,以及块、多段线和窗口选择集等工具,针对图幅信息、连接器数据信息以及标题栏明细表等信息进行提取,并与原Excel文件匹配校核,以实现自动生成的连接器CAD图的准确性检验。(4)基于开发的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及校验工具系统,进行了连接器CAD图和连接器索引信息的快速自动生成示例,以及连接器CAD图的信息自动提取和输出校核的验证示例。通过实例的快速自动生成和信息的自动提取输出校核展示了该工具系统的运用,以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创建方法和具体操作。本研究的连接器CAD图自动生成及校验的方法和工具系统实现了连接器CAD图的快速化自动生成及校核检验,加快了连接器CAD图的绘制效率,降低了企业的绘制成本,使得设计人员专注于那些更具创造性、创新性和和发散性的高层次思维活动中而非图形绘制、重复性设计操作等,实现人才的最大化利用。
王孟华[3](2020)在《混合工作日历下可定制目标柔性作业车间序贯调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柔性作业车间调度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成果已非常丰富。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制造业出现了越来越复杂的车间环境和优化要求。不同车间、不同设备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工作日历,而现有的大部分研究成果以理想化或不完善的工作日历为基础,无法有效应用于具有混合工作日历的车间调度过程中。在实际调度过程中,优化目标在不同阶段可能是不同的。目前已知的优化目标已达到20多个,其优化目标组合的数量更是不计其数,衍生出了对应数量的优化模型及算法,增大了调度人员对算法的甄别负担。调度中为了提高效率往往需要在上一批调度任务完成之前进行下一批调度任务的安排,本文称之为序贯调度。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针对混合工作日历下可定制目标柔性作业车间序贯调度问题,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首先,对混合工作日历下可定制目标柔性作业车间序贯调度优化问题进行描述,构建了混合工作日历下可定制目标柔性作业车间序贯调度优化模型。其次,提出了求解该问题的三个关键技术:基于工作日历的时间推算技术、序贯调度技术、关联目标规避技术。设计了基于工作日历的时间推算技术,其中设计了“工作制”、“工作时段”和“设备”工作表,并使用VBA设计了基于工作日历的时间推算函数;设计“设备时间状态”工作表和“Pareto解集”工作表,根据设备时间状态的变化、存入和提取,解码时采用“挤压插入”的方式安排工序的技术手段,实现插入其它调度方案的可行性;设计“目标库”工作表、“关联目标”工作表和“优化目标”工作表,使用VBA技术实现多目标优化设置时自动规避关联目标。然后,设计了混合工作日历下可定制目标柔性作业车间序贯调度遗传进化算法。算法中,采用关联目标规避技术以避免多个目标之间的关联性;采用“分段”方式对工序和设备进行编码;采用“分段”交叉和变异方式进行交叉和变异操作;采用“遗传算子改进策略”保证交叉、变异操作后子代个体的可行性,以减少计算量;采用基于工作日历的时间推算技术于解码操作中,用于准确计算工序的起止时刻,以保证调度方案的可行性;采用Select Case语句计算定制目标的值;采用如下两种技术于解码操作中,用于缩短生产周期,以提高调度方案的质量:一是将工序时间细分为设备调整时间和加工时间使下道工序的设备可提前调整,二是安排工序时采用“挤压插入”式的调度方法;采用序贯调度技术实现序贯调度。算法既可以在单目标优化后使用同一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或者进行不同的多目标调度优化,也可以在现有的调度方案中插入其它的调度方案。最后,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在可接受的计算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混合工作日历下可定制目标柔性作业车间序贯调度最优解或Pareto解集以辅助调度。
王琛[4](2020)在《先验知识与CAD模型数据驱动的装配序列智能规划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工业4.0的推进,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的特征,装配是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最重要的、耗费时间和成本最多的步骤之一,装配序列智能规划已经成为实现制造业自动化、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技术。当前,产品的结构和功能日趋复杂化,开展以模型数据获取、装配知识表达及应用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装配序列规划,是提高我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基于数字孪生与知识模型指导思想,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先验知识与CAD模型数据共同驱动的装配序列智能规划方法,研究设计CAD模型数据获取、装配领域本体知识建模、装配序列智能规划方法、装配过程仿真等关键技术。本文主要工作包括:(1)基于CATIA Automation二次开发技术,提出一种改进的递归遍历算法,采用面向对象设计思路,开发模型信息自动提取软件;基于树形结构先序遍历思想,深度优先,由根到枝,逐层递进,可对多层嵌套的复杂三维模型的装配和约束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有效提高三维模型信息利用率,为装配体知识模型的建立奠定数据基础。(2)基于Eclipse IDE和Jena API,将先验知识引入装配领域本体框架体系,开发装配领域本体自动建模软件;读取Excel模型数据,以实例和属性的形式拓展本体模型信息,充分发挥本体模型在知识表达和描述逻辑上的优势,实现装配领域本体知识模型的自动构建;有效提高建模效率和准确度,为装配序列的智能规划奠定知识基础。(3)基于Eclipse IDE,开发装配序列智能规划软件;将先验知识引入数据优化与规则推理,识别装配体结构特征,划分典型与非典型结构;典型结构直接给出装配序列,对于非典型结构,建立零件的模糊集合隶属度函数体系,求取权重序列;基于各零件之间具体的约束关系,以权重序列为基础进行二次推理,最终得出完整装配序列。(4)基于CATIA Automation API,开发数字空间的装配序列仿真软件;访问CATIA DMU Fitting功能模块,调用轨迹生成和可视化工作指令,自动创建各零件的装配轨迹,并集成为完整的装配仿真动画。最后,整合四项关键技术构建先验知识与CAD模型数据驱动的装配序列智能规划系统,通过蜗杆减速器和齿轮减速器的实例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郭浩男[5](2020)在《面向异构平台的OpenMP程序自动卸载及优化》文中认为随着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在短时间内不断累积,对于数据和计算处理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这也推动高性能计算的飞速发展。CPU处理器逐渐无法匹配高性能计算程序的性能要求,由CPU和加速器构成的异构计算体系,成为了新的选择。将复杂计算的程序移植到GPU等加速器上运行,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计算性能,缩短计算时间,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加速器的计算优势,降低能耗。本文针对并行程序的移植,提出了一种面向异构平台的并行程序的自动卸载以及优化方案,实质是一个自动源到源的编译器,定义名称为Open MP Automated Offloading,简称为OAO。其针对Open MP程序,整个编译器系统由信息收集模块,自动转换模块和运行时模块三部分组成。信息收集模块使用LLVM编译器的一个前端Clang来对源程序进行分析,同时在此模块提出串并行图的概念,实现对程序串行域和并行域的分割。为了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一致性,在自动转换模块引入了自行设计的数据传输模型,并在此过程中对传输进行优化,保证传输的最简化,此外,利用统一内存对复杂数据结构进行技术支持。在运行时模块,提出引入运行时API的方法,对源程序保证最小程度的修改,消除冗余的数据传输,同时完成自动源到源的转换。OAO编译器的系统测试在RTX2080Ti以及K40实验平台上进行,使用公开基准套件中的数据集,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OAO编译器可以正确转换全部23个数据集,且对其中15个有明显的加速效果,且数据量越大,性能提升越明显,其中最大加速比达到20倍。本文还与另一着名的源到源编译器以及手动卸载方法进行对比,实验证明,OAO编译器的性能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运行时模块引入的运行时,额外时间开销低于整个程序运行时间的0.1%。此外,通过引入统一内存,OAO编译器对复杂数据结构也有很好的支持。经过测试,本文设计的OAO编译器系统能够有效地转换并行程序,且对程序的性能有明显提升,测试结果总体符合预期,有较高的实用性。
罗双宝[6](2020)在《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风机塔筒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保护环境的国策下,风力发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风力发电的支撑装置-风机塔筒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的风力资源非常丰富,但大部分地区的风力资源不同,比如新疆达坂城年平均风速6.2 m/s,宁夏的贺兰山年平均风速是7.8 m/s,山西五台山的年平均风速甚至达到了9 m/s,因此各地对风机塔筒的要求也不同。日常生产中需要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重新设计计算、修改模型和调整图纸等工作,而这些工作非常繁杂且具有重复性。为了提高设计效率,尽最大可能的减少重复性工作,缩短研发周期,本文根据重庆某风电厂的要求,用Visual Studio平台上的编程语言VB.NET,再结合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开发了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风机塔筒设计系统。本系统能对风机塔筒进行设计计算,包含截面几何特性的计算、强度计算、刚度计算、受力分析计算、塔筒基础倾覆力矩计算和塔筒底部法兰计算,并把计算公式封装到程序中,通过程序在界面中一键输出结果。针对风机塔筒尺寸经常变更的情况下,在三维设计中通过编程语言、SolidWorks系列零件设计表和SolidWorks方程式进行主要的三维模型参数化控制。本系统对零部件进行Simulation有限元分析,通过编程实现三维模型自动导入SolidWorks、自动建立算例、自动添加材料、自动添加约束、自动添加载荷、自动划分网格和自动计算,并且计算结果与实际相符合。采用有限元计算后合格的三维模型进行自动装配,并在装配体模型中还可以根据设计者的需要自动更换零部件,让系统更灵活。本系统能用程序自动生成BOM表,BOM表包括零件数量、项目号、材料、名称和质量等属性,无论是在SolidWorks三维装配模型中,还是SolidWorks工程图中,都可以让这些信息自动生成到BOM表中。实现了参数改变后工程图的自动调整。参数变化后,生成的工程图模板中的尺寸标注位置、视图比例和视图位置会出现变化及错位等现象;而总表的内容和标题栏的注释应该变动却没有改变。本文采用编程控制对象实现了自动调整,使得调整后的工程图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规范。
程世豪[7](2020)在《面向元数据血缘关系的映射技术及实现》文中研究指明现代大型企业的大数据架构越来越复杂,大数据的采集、加工、使用以及废止链路环节明显增多,导致了企业对数据来源和影响的分析难度加大。一些企业开始尝试建立一套反映元数据间血缘关系的可视化地图,用来梳理数据的使用链路,以方便业务查询和开发管理。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如数据库的配置、表编目信息等。元数据的血缘关系描述的是一种层次结构,即目标数据来源于哪些源数据,又生成了哪些子数据,例如数据A生成了数据B、C,数据B、C又分别生成了数据D、E和F、G等等以此类推。元数据的血缘关系通常从由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的SQL文本中提取,解析文本中的血缘关系就需要解析相关的SQL语法。目前市面上提供的解决方案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大型企业服务软件,缺点是需要花高价购买,且不易维护;第二类是利用企业大数据框架提供的接口函数构建解析过程,缺点是需要从数据库底层读取数据,造成对数据库资源的占用并影响数据的安全性;第三类是使用开源的语法解析工具搭配自定义的解析规则进行解析,缺点是接触不到数据库数据,导致解析颗粒度只能达到表层级或者伪字段层级,并且需要制定一定程度的SQL写法标准,同时解析器的开源特性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综合上述问题,本文基于目前应用广泛的大数据框架Hadoop中数据库使用的Hive SQL语言语法规则,利用了有穷状态自动机和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基本原理,设计了一种面向元数据血缘关系的映射技术,它不依赖于开源的语法解析工具,从底层进行设计和开发,包括:(1)设计了一种基于Hive SQL语法的面向血缘关系的词法解析器;(2)设计了一种基于Hive SQL语法的面向血缘关系的语法解析器。具体情况如下:(1)所设计的词法解析器包含了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完成了注释的过滤;第二个模块完成了单词的切分,并针对Hive SQL语言的特性,分别对连续性关键字、非连续性关键字、转义字符和括号进行了特殊处理;第三个模块对部分与血缘关系相关的复杂语法进行了拆分和重组,使之变为单一的语法结构。相较于普通的词法解析方法,本文设计的词法解析器的主要特点是:根据Hive SQL的实际生产环境下的使用习惯,对输入文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组合和改动,大大减轻了后期语法解析器的设计难度。(2)所设计的语法解析器对血缘关系相关的语法进行解析。一方面设计了顶层的解析架构,提取了生成类语法的血缘关系,删除了删除类语法的血缘关系,并对血缘关系进行了溯源整理;另一方面为了辅助血缘关系的提取,设计了多个小型且能复用的解析器,配合从数据库导出的表结构数据,实现了对‘目标表.目标字段’->‘源表.源字段’标准血缘关系结构的解析。相较于普通的语法解析方法,本文设计的语法解析器的主要特点是:不仅解析出了血缘关系的语法结构,而且设计了多个解析器对血缘关系的关键信息进行了提取、映射和补充,可以适用于生产环境下写法不规范、语法复杂的脚本,并在不占用数据库资源的情况下使解析的颗粒度达到了字段层级别。本文提出的面向元数据血缘关系的映射技术所实现的解析器,具有不占用数据库资源、适用复杂和不规范语法、解析颗粒度达到字段层级别三大特点。对某银行实际生产环境中的1000多个脚本进行了解析处理,生成了十万多条血缘关系。目前已将该解析器部署到某银行的元数据血缘关系可视化系统中,达到了系统的预期要求。
薄波[8](2020)在《基于RFEM扶梯桁架结构设计智能筛选管理工具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动扶梯作为一种运载工具存在,成为了各大商场的常见的装备,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自动扶梯桁架结构在自动扶梯的所有结构部件当中作为自动扶梯承受载荷的主要部件,是保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在自动扶梯桁架结构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一般会使用有限元计算的仿真方法对自动扶梯桁架结构进行强度的分析与研究,以保证自动扶梯桁架结构满意行业标准规定的强度与变形等参数的要求。论文以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及软件对大量不同提升高度,跨距,角度的扶梯桁架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得到其满足标准要求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建模,数据统一管理得到其中的逻辑关系。本论文主要问题是如何准确的寻找出这个设计的逻辑关系然后用Excel做成数据库筛选工具,让普通设计工程人员只要输入特定几个参数(提升高度,角度,跨距等)就可以得到符合其要求的桁架结构设计方案出来。首先,对设计人员以前或者正在进行的扶梯桁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然后对通过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结构优化,以最经济的方法满足行业标准其次,为了适应桁架结构多品种,客户定制需要,及时间效率上的要求,把以前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结构优化的方案,用特定的参数形式,如不同的提升高度,角度及跨距保存起来,方便以后参考使用。最后,把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及软件对大量不同提升高度,跨距,角度的扶梯桁架结构进行分析总结,得到其满足标准要求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建模,数据统一管理得到其中的逻辑关系。再用Excel表把这些数据做成数据库,通过Excel宏命令与函数关系,建成数据库筛选工具,可以让普通设计工程人员只要输入特定几个参数(提升高度,角度,跨距等)就可以得到符合其要求的桁架结构设计方案出来。关系到乘载人员的生命安全因素就是其安全性,研究电梯安全性的方法及过程便成为了篇论文的中心点。
李伟[9](2020)在《飞机线束区域综合智能设计初步研究》文中指出飞机线束是飞机电路的网络主体,像人的神经网络一样连接着飞机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各自的功能。对于庞大繁杂的线束系统,为了减少线束的故障率,以及在飞机上寻求较为合理的敷设路径,对线束进行综合设计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由于线束综合设计并不完善,造成部分区域线束没有完全综合,导线的集成度不高,直接影响了线束的制造和装配效率。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通过分析线束区域综合的方法,结合线束三维模型的一般特征和数模数据,对给出了多条飞机线束进行了区域再综合的方法,实现了对线束的分支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并输出了优化后的新线束的设计数据。本文主要完成的研究工作以及创新点如下:(1)利用CAA二次开发,实现了线束三维模型设计数据的自动提取,包括分支、束段、点/项目、点X坐标值、点Y坐标值、点Z坐标值、束段直径和束段长度、分支直径、分支长度、松弛度等线束的关键信息。相比较于人工提取数据的方法,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利用数据库建库思想、方法建立飞机线束数据库基本表,并完成了基本表的数据清洗。然后依据数据基本表,实现了区域线束的结构的判断,包括分支级别、分岔点和分岔点位置等,解决了三维线束二维展平的两个关键技术,为二维展平计算提供了数据基础。(3)以区域线束3D数模为已知条件,对已经初步综合设计了的飞机线束进行区域再综合,提出了区域线束综合的规则方法,并利用程序对区域线束进行了合并,最后建立了区域综合之后新线束的分支结构特征,实现了对飞机区域线束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提高了线束的集成度,从而降低了线束的制造难度,提高了线束装配。(4)实例应用。以线束3D数模为基础,以线束实例演示了从数据提取到区域线束综合的全过程。
高岸[10](2019)在《基于函数/数组公式的急诊输液全样本处方点评的方法研究及评价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降低我院急诊静脉输液使用率以及改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本研究运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急诊输液全样本处方点评,结合运用软件中的函数公式、数组公式和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VBA)设计复杂的统计规则、点评规则并高效地完成点评报告。点评内容包括输液情况分析、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情况分析、药物与诊断的分类汇总统计、不需要输液情况分析、科室分布情况分析等统计内容,以及抗菌药物用药频次、抗菌药物无使用指征、甲硝唑联合使用、给药频次遵医嘱、“待查”诊断等合理性评价的内容。依据点评结果通过医务处进行临床干预,每次点评将总结当期点评结果并反馈上一期干预的效果。结果急诊输液率、输液处方数占比、抗菌药物用量和联用处方数、不需要输液量和急诊输液处方不合理使用率显着下降。点评效率大幅增加。结论通过急诊输液全样本处方点评可以更精准地发现问题存在,辅以有效的临床干预,完成急诊输液率和急诊输液处方不合理使用率下降的任务。
二、EXCEL的数组、名称与函数应用方法剖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EXCEL的数组、名称与函数应用方法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多模态医学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论文课题研究内容和目标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和介绍 |
2.1 开发模式 |
2.1.1 B/S模式概述 |
2.1.2 C/S模式概述 |
2.1.3 B/S与C/S的对比选择 |
2.2 开发平台及框架 |
2.2.1 Spring框架 |
2.2.2 Spring MVC |
2.2.3 Mybaties |
2.2.4 MySQL |
2.2.5 远程过程调用 |
2.3 医学图像分析U-Net |
2.4 医学数据概述 |
2.4.1 多模态医学数据 |
2.4.2 DICOM |
2.4.3 医学数据脱敏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模态医学数据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
3.1 系统的总体需求 |
3.2 系统功能性需求 |
3.2.1 医学数据管理功能 |
3.2.2 用户管理功能 |
3.2.3 辅助分析功能 |
3.3 非功能性需求 |
3.3.1 易用性需求 |
3.3.2 可扩展性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模态医学数据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 |
4.1 系统层次结构设计 |
4.2 系统整体的模块和流程设计 |
4.3 系统的概要设计 |
4.3.1 医学数据管理模块概要设计 |
4.3.2 用户管理模块概要设计 |
4.3.3 辅助分析模块概要设计 |
4.4 系统数据库概要设计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模态医学数据管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实现 |
5.1 系统数据库详细设计 |
5.2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
5.2.1 医学数据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
5.2.2 用户管理模块详细设计 |
5.2.3 辅助分析模块详细设计 |
5.3 非功能性需求的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多模态医学数据管理系统的测试 |
6.1 系统环境 |
6.2 白盒测试 |
6.2.1 医学图像管理模块白盒测试 |
6.3 黑盒测试 |
6.3.1 系统总体测试 |
6.3.2 医学数据管理测试 |
6.3.3 用户管理测试 |
6.3.4 辅助分析测试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工作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语说明 |
致谢 |
(2)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及校验研究与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1.3 项目支持 |
1.2 工程CAD图自动生成与提取的研究综述 |
1.2.1 工程CAD图的发展及应用 |
1.2.2 工程CAD图自动生成与信息提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3 工程CAD图自动生成与提取的不足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2 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 |
2.1 连接器CAD图自动生成原理 |
2.2 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方法及流程 |
2.2.1 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方法 |
2.2.2 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流程 |
2.3 连接器CAD图中块的创建生成 |
2.3.1 连接器CAD图中块的创建方法 |
2.3.2 连接器CAD图中块的插入方法 |
2.4 连接器CAD图幅自动生成方法及流程 |
2.5 连接器CAD图的Excel文件读取 |
2.6 本章小结 |
3 连接器CAD图索引信息的自动生成 |
3.1 连接器CAD图索引信息的自动生成原理 |
3.2 索引图幅的生成方法及流程 |
3.3 索引查询界面的生成方法及流程 |
3.3.1 索引查询界面中连接器目录信息的生成 |
3.3.2 索引查询界面中连接器CAD图的自动定位 |
3.3.3 索引查询界面中连接器目录信息的导出 |
3.4 本章小结 |
4 连接器CAD图的信息自动提取及输出校核 |
4.1 连接器CAD图的信息自动提取和输出校核原理 |
4.2 图幅信息的提取方法及流程 |
4.3 连接器CAD图中文本信息的提取方法及流程 |
4.3.1 面向多CAD图纸的文本信息自动提取方法 |
4.3.2 多CAD图幅文本信息自动提取流程 |
4.4 连接器CAD图中明细表和标题栏的提取方法和流程 |
4.4.1 标题栏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法及流程 |
4.4.2 明细表信息的自动提取方法及流程 |
4.5 连接器CAD图提取信息的输出及校核 |
4.6 本章小结 |
5 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与校验系统 |
5.1 连接器CAD图自动生成与检验系统关系模型 |
5.2 连接器CAD图启动模块 |
5.2.1 连接器CAD图自动生成菜单 |
5.2.2 连接器CAD图信息提取校核菜单 |
5.3 连接器CAD图自动生成模块 |
5.4 连接器CAD图索引生成模块 |
5.5 连接器CAD图信息提取模块 |
5.6 连接器CAD图提取信息的输出及校核模块 |
5.6.1 提取信息的输出模块 |
5.6.2 提取信息的校核模块 |
5.7 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与检验系统的实现 |
5.8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参与项目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3)混合工作日历下可定制目标柔性作业车间序贯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混合工作日历下的作业车间调度研究现状 |
1.2.2 柔性作业车间序贯调度优化研究现状 |
1.2.3 可定制目标作业车间调度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2 研究问题和关键技术 |
2.1 问题描述与建模 |
2.2 类型及变量、数组定义 |
2.3 基于工作日历的时间推算技术 |
2.4 序贯调度技术 |
2.5 关联目标规避技术 |
2.6 本章小结 |
3 混合工作日历下可定制目标柔性作业车间序贯调度优化算法 |
3.1 算法流程 |
3.2 获取输入参数 |
3.3 编码方式与种群初始化 |
3.4 解码操作 |
3.5 计算目标值 |
3.6 计算适应度 |
3.7 计算累计选择概率 |
3.8 目标值最小化处理 |
3.9 非支配排序操作 |
3.10 遗传操作 |
3.10.1 遗传操作流程 |
3.10.2 选择操作 |
3.10.3 交叉操作 |
3.10.4 变异操作 |
3.11 本章小结 |
4 算例分析 |
4.1 单目标调度 |
4.1.1 1 号调度方案 |
4.1.2 2 号调度方案 |
4.2 多目标调度 |
4.2.1 3 号调度方案 |
4.2.2 4 号调度方案 |
4.2.3 5 号调度方案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先验知识与CAD模型数据驱动的装配序列智能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与发展现状 |
1.2.1 基于量化矩阵的装配序列规划 |
1.2.2 基于智能寻径优化算法的装配序列规划 |
1.2.3 基于数学图论模型的装配序列规划 |
1.2.4 基于数字孪生体系的装配序列规划 |
1.2.5 基于知识模型的装配序列规划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课题技术路线 |
第2章 面向装配序列智能规划的CAD模型数据自动提取 |
2.1 装配体三维建模及其参数表达 |
2.2 CATIA二次开发相关技术 |
2.2.1 CATIAAumation技术分析 |
2.2.2 CATIAAPI关键对象 |
2.3 装配体模型信息提取 |
2.3.1 装配信息提取 |
2.3.2 约束信息提取 |
2.4 CAD模型数据的调用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装配领域本体知识模型的自动构建 |
3.1 本体知识模型的建立规则与方法 |
3.2 装配领域本体模型基本架构 |
3.3 本体模型自动化构建的接口工具 |
3.4 基于CAD数据模型的本体模型自动构建 |
3.4.1 概念层次信息写入 |
3.4.2 实例信息及其数据属性写入 |
3.4.3 实例对象属性写入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本体知识与模型数据的装配序列智能规划 |
4.1 装配序列规划的系统流程 |
4.2 载入本体模型 |
4.3 模型信息读取 |
4.4 典型结构提取 |
4.5 非典型结构装配序列规划 |
4.5.1 基于模糊集的权重装配序列生成 |
4.5.2 基于连接关系的基本装配序列生成 |
4.6 完整装配序列生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装配序列仿真 |
5.1 装配序列自动化仿真平台 |
5.2 装配仿真基本工作流程 |
5.3 装配仿真API关键对象 |
5.4 装配轨迹的可视化生成 |
5.5 装配仿真的集成与运行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先验知识与CAD模型数据驱动的装配序列智能规划系统 |
6.1 系统框架设计 |
6.2 各模块的功能设计与实现 |
6.3 运行平台及开发环境 |
6.4 二级斜齿减速器实例验证 |
6.5 信息提取 |
6.6 本体建模 |
6.7 序列规划 |
6.8 装配仿真 |
6.9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一、发表论文及参编着作 |
二、授权专利和软件着作权 |
三、参与的科研项目 |
(5)面向异构平台的OpenMP程序自动卸载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 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CPU/GPU异构并行编程模型 |
1.2.2 CPU/GPU异构程序自动转换 |
1.2.3 数据传输及统一内存 |
1.2.4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Open MP程序自动卸载系统的需求分析 |
2.1 系统功能需求 |
2.1.1 信息收集模块 |
2.1.2 自动转换模块 |
2.1.3 运行时模块 |
2.2 系统性能需求 |
2.3 系统安全性需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Open MP程序自动卸载系统的设计 |
3.1 OPENMP程序自动卸载系统的总体设计 |
3.2 OPENMP程序自动卸载系统的详细设计 |
3.2.1 信息收集模块的设计 |
3.2.2 自动转换模块的设计 |
3.2.3 运行时模块的设计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Open MP程序自动卸载系统的实现 |
4.1 信息收集模块实现 |
4.1.1 代码分析方法 |
4.1.2 代码分析过程 |
4.2 自动转换模块实现 |
4.2.1 标量处理 |
4.2.2 简单数组类型处理 |
4.2.3 数据传输模型 |
4.2.4 复杂数据结构类型处理 |
4.2.5 代码转换 |
4.3 运行时模块实现 |
4.3.1 引入运行时API |
4.3.2 运行时内部实现 |
4.3.3 运行时函数调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Open MP程序自动卸载系统的测试 |
5.1 实验环境介绍 |
5.2 实验设计及过程测试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5.3.1 运行时间 |
5.3.2 加速比 |
5.3.3 性能提升 |
5.3.4 数据传输 |
5.3.5 运行时开销 |
5.3.6 统一内存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风机塔筒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风机塔筒的研究现状 |
1.2.1 风机塔筒国外研究现状 |
1.2.2 风机塔筒国内研究现状 |
1.3 SolidWorks二次开发技术介绍 |
1.3.1 SolidWorks简介 |
1.3.2 引用和启动SolidWorks |
1.3.3 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应用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风机塔筒设计 |
2.1 风机塔筒结构 |
2.1.1 塔筒高度 |
2.1.2 塔筒的基本结构形式 |
2.1.3 塔筒的结构尺寸、重量、偏心距和材料 |
2.2 技术路线 |
2.3 风机塔筒设计计算 |
2.3.1 截面几何特性 |
2.3.2 塔筒受力分析 |
2.3.3 塔筒强度 |
2.3.4 塔筒刚度 |
2.3.5 塔筒基础的倾覆力矩 |
2.3.6 塔筒底部法兰计算 |
2.4 设计计算程序设计 |
2.5 本章小结 |
3 风机塔筒三维模型参数化控制 |
3.1 塔筒壁模型参数化控制 |
3.1.1 高亮显示 |
3.1.2 塔筒壁模型参数化的实现 |
3.2 平台模型参数化控制 |
3.2.1 全局变量与方程式 |
3.2.2 平台参数化控制的实现 |
3.3 法兰模型参数化控制 |
3.3.1 Solidworks系列零件设计表 |
3.3.2 法兰模型参数化控制的实现 |
3.4 本章小结 |
4 风机塔筒关键零件有限元分析 |
4.1 外部载荷的计算 |
4.1.1 重力载荷计算 |
4.1.2 塔身上的风载荷 |
4.2 Simulation有限元的二次开发 |
4.2.1 Simluation程序设计准备 |
4.2.2 自动打开零件 |
4.2.3 自动建立算例 |
4.2.4 自动添加材料 |
4.2.5 自动添加约束 |
4.2.6 自动添加载荷 |
4.2.7 自动划分网格 |
4.2.8 自动计算 |
4.3 本章小结 |
5 自动装配编程 |
5.1 子装配体自动更换零部件 |
5.2 编程完成自动装配 |
5.2.1 自动添加零部件 |
5.2.2 自动装配 |
5.3 三维装配体模型自动生成BOM表 |
5.3.1 BOM表 |
5.3.2 三维模型中自动出BOM表 |
5.4 本章小结 |
6 工程图自动调整技术 |
6.1 绘制工程图模板 |
6.2 得到自动更新后的工程图 |
6.2.1 调整视图比例 |
6.2.2 调整视图位置 |
6.2.3 调整尺寸位置 |
6.2.4 实例应用效果 |
6.3 自动更改总表 |
6.4 自动更改注释 |
6.5 工程图装配体模型自动生成BOM表 |
6.5.1 BOM表 |
6.5.2 工程图自动出BOM表 |
6.6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7)面向元数据血缘关系的映射技术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主要工作及创新 |
2.血缘关系解析原理概述 |
2.1 数据仓库 |
2.1.1 Hadoop |
2.1.2 HBase |
2.1.3 ETL |
2.1.4 Hive |
2.1.5 Hive SQL |
2.2 词法分析 |
2.2.1 有穷状态自动机 |
2.3 语法分析 |
2.3.1 上下文无关文法 |
2.3.2 LL文法与LR文法 |
3.词法解析技术 |
3.1 词法解析主要流程 |
3.2 过滤注释 |
3.3 词法切分 |
3.3.1 断词拼接功能 |
3.3.2 规范转义字符和引号 |
3.3.3 拼接关键字 |
3.3.4 非连续关键字的处理 |
3.3.5 括号的拼接与删除 |
3.4 复杂语法的结构变换 |
3.4.1 嵌套查询 |
3.4.2 联合查询 |
3.5 本章小结 |
4.语法解析技术 |
4.1 存储器 |
4.2 宏观解析语法分析器 |
4.2.1 设计思路 |
4.2.2 宏观解析流程 |
4.3 生成类语法解析器 |
4.3.1 目标表信息获取 |
4.3.2 函数及关键字过滤解析器 |
4.3.3 目标表提取流程 |
4.3.4 源表提取解析 |
4.3.5 血缘关系提取解析 |
4.3.6 计算符解析器 |
4.3.7 括号嵌套解析器 |
4.3.8 血缘关系提取解析器 |
4.3.9 表名规范化功能 |
4.4 删除类解析器 |
4.5 溯源功能 |
4.6 本章小结 |
5.应用测试及分析 |
5.1 开发测试环境 |
5.2 测试数据 |
5.3 测试过程 |
5.4 测试结果 |
5.5 结果分析 |
6.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RFEM扶梯桁架结构设计智能筛选管理工具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
1.2 自动扶梯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本论文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扶梯桁架设计及分析基础 |
2.1 自动扶梯桁架概述 |
2.2 预应力基础理论 |
2.3 有限元分析基础 |
第三章 基于RFEM的扶梯桁架分析过程 |
3.1 有限元分析软件RFEM简介 |
3.2 扶梯桁架建模过程要点分析 |
3.3 扶梯桁架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基本过程 |
3.4 扶梯桁架结构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查看 |
第四章 自动扶梯桁架结构的力学分析 |
4.1 自动扶梯桁架结构特征 |
4.2 自动扶梯桁架结构的静力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扶梯桁架计算数据采集及汇编整理 |
5.1 对于相同结构的扶梯数据收集及汇总寻求逻辑关系 |
5.2 对于标准倾斜段深度类型的桁架结构的数据收集及汇总 |
5.3 对于加强倾斜段深度类型的桁架结构的数据收集及汇总 |
5.4 数据结果汇总及整理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EXCEL数据筛选管理工具研究 |
6.1 EXCEL软件简介 |
6.2 EXCEL数据筛选管理工具设计 |
6.3 EXCEL公式及函数运用 |
6.4 数据筛选管理工具VBA程序 |
6.5 数据筛选管理工具评价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课题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飞机线束区域综合智能设计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电气互联系统 |
1.2.2 线束装配布线技术 |
1.2.3 线束安装定位技术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基于CATIA的线束数据自动提取 |
2.1 飞机线束数据自动提取技术研究总述 |
2.2 飞机线束数据及其在CATIA数模中的表示方法 |
2.3 飞机线束数据自动提取的原理与方法 |
2.3.1 线束的束段端点获取方法 |
2.3.2 线束的卡箍定位点的获取方法 |
2.3.3 束段端点和卡箍定位点的排序 |
2.4 基于CAA二次开发的飞机线束数据提取软件研发 |
2.4.1 基于CAA二次开发的飞机线束数据提取软件的解决方案 |
2.4.2 CATIA二次开发概述和CAA的特点 |
2.4.3 CAA二次开发界面设计 |
2.4.4 飞机线束数据提取的实现 |
2.4.5 飞机线束设计数据的文档导出 |
2.4.6 飞机线束数据提取结果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飞机线束数据库建立及其结构特征分析 |
3.1 建立飞机线束数据库 |
3.1.1 从现实世界建立飞机线束数据库的方法 |
3.1.2 将飞机线束数据EXCEL表转换实现飞机线束数据库 |
3.1.3 数据清洗 |
3.2 线束结构特征分析 |
3.2.1 线束自动展平原理及关键技术 |
3.2.2 线束结构特征的分析方法 |
3.2.3 线束结构特征分析实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飞机线束区域综合设计 |
4.1 敷设路径中卡箍点的含义 |
4.2 线束区域综合的原则 |
4.3 线束区域综合的方法 |
4.3.1 线束综合判断 |
4.3.2 建立新综合线束的结构特征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飞机线束区域综合实例应用 |
5.1 各平台间的数据交流 |
5.2 实例应用 |
5.2.1 线束实例模型介绍 |
5.2.2 实例运行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10)基于函数/数组公式的急诊输液全样本处方点评的方法研究及评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1 Excel函数公式和数组公式 |
1.1.1 函数公式 |
1.1.2 数组公式概念 |
1.1.3 数组公式的运算规则 |
1.1.4 数组公式的具体运用 |
1.1.5 国内数组公式使用现状 |
1.2 研究背景 |
1.2.1 处方点评 |
1.2.2 静脉输液管理 |
1.2.3 抗菌药物管理 |
1.2.4 急诊输液点评 |
1.3 全样本处方点评 |
1.3.1 全样本处方点评的意义 |
1.3.2 基于Excel的全样本处方点评的意义 |
1.3.3 国内外全样本处方点评现状 |
1.4 基于Excel函数公式和数组公式的全样本处方点评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基于函数/数组公式的急诊输液全样本处方点评的方法研究及评价分析 |
2.1 资料来源 |
2.2 分析方法 |
2.2.1 点评内容 |
2.2.2 点评规则 |
2.2.2.1 统计分析规则 |
2.2.2.2 不合理处方点评规则 |
2.2.3 实现方法 |
2.2.3.1 准备工作表 |
2.2.3.1.1 准备院内药物信息表 |
2.2.3.1.2 准备抗菌药物表 |
2.2.3.2 输液相关统计 |
2.2.3.2.1 统计输液处方数 |
2.2.3.2.2 统计急诊处方 |
2.2.3.2.3 统计输液量 |
2.2.3.3 药物统计 |
2.2.3.3.1 药物使用量统计 |
2.2.3.3.2 按药物使用量降序显示 |
2.2.3.3.3 药物使用量与上一统计周期对比 |
2.2.3.3.4 抗菌药物使用量统计 |
2.2.3.3.5 抗菌药物联用数量统计 |
2.2.3.4 药物和诊断分类汇总 |
2.2.3.4.1 诊断分割 |
2.2.3.4.2 处方汇总 |
2.2.3.4.3 诊断排名 |
2.2.3.4.4 药物与诊断分类统计 |
2.2.3.5 不需要输液情况 |
2.2.3.5.1 不需要输液情况统计 |
2.2.3.5.2 不需要输液情况明细统计分析 |
2.2.3.6 补充输液率数据 |
2.2.3.7 输液情况与上期对比 |
2.2.3.8 科室分布 |
2.2.3.8.1 各项指标的科室分布统计 |
2.2.3.8.2 不需要输液诊断的科室分布情况统计 |
2.2.3.9 点评规则 |
2.2.3.9.1 抗菌药物用药频次不合理点评规则 |
2.2.3.9.2 抗菌药物无使用指征点评规则 |
2.2.3.9.3 甲硝唑联用不合理点评规则 |
2.2.3.9.4 用药频次遵医嘱不合理点评规则 |
2.2.3.9.5 待查不合理点评规则 |
2.2.3.10 不合理情况总数统计 |
2.2.3.10.1 不合理处方数统计 |
2.2.3.10.2 处方不合理率统计 |
2.2.3.10.3 各类不合理处方数统计 |
2.2.3.11 各类不合理情况明细 |
2.2.3.11.1 抗菌药物用药频次不合理明细统计分析 |
2.2.3.11.2 甲硝唑联用不合理情况明细统计分析 |
2.2.3.11.3 遵医嘱不合理情况明细统计分析 |
2.2.3.11.4 抗菌药物无使用指征不合理情况明细统计分析 |
2.2.3.12 点评报告模板 |
2.2.3.13 点评报告形成步骤 |
2.2.4 临床干预 |
2.2.5 统计学方法 |
2.3 结果 |
2.3.1 输液率 |
2.3.2 输液处方占比 |
2.3.3 常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
2.3.4 常用抗菌药物联用情况 |
2.3.5 常用抗菌药物与诊断分类统计 |
2.3.6 不需要输液情况 |
2.3.7 科室的输液处方数占比分类统计 |
2.3.8 不合理处方情况 |
2.3.8.1 抗菌药物用药频次不合理情况 |
2.3.8.2 抗菌药物无指征使用不合理情况 |
2.3.8.3 甲硝唑联用不合理情况 |
2.3.8.4 诊断待查不合理情况 |
2.3.8.5 给药频次遵医嘱不合理情况 |
2.3.9 点评效率 |
2.4 讨论 |
2.4.1 全样本处方点评基本情况 |
2.4.2 临床干预 |
2.4.3 检验方法 |
2.4.4 输液率下降原因分析 |
2.4.4.1 输液处方数占比下降 |
2.4.4.2 抗菌药物用量和联用处方数下降不明显 |
2.4.4.3 抗菌药物与诊断分类分析 |
2.4.4.4 不需要输液量下降 |
2.4.4.5 科室的输液处方数占比分类统计分析 |
2.4.4.6 抗菌药物用药频次与甲硝唑联用不合理数下降 |
2.4.4.7 抗菌药物无指征使用不合理数下降 |
2.4.4.8 诊断待查不合理数下降 |
2.4.5 不足之处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结束语 |
3.1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3.2 后续研究工作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四、EXCEL的数组、名称与函数应用方法剖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模态医学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赵可可.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连接器CAD图的自动生成及校验研究与系统实现[D]. 李锐. 四川大学, 2021(02)
- [3]混合工作日历下可定制目标柔性作业车间序贯调度研究[D]. 王孟华. 河南理工大学, 2020(01)
- [4]先验知识与CAD模型数据驱动的装配序列智能规划研究[D]. 王琛. 山东建筑大学, 2020(12)
- [5]面向异构平台的OpenMP程序自动卸载及优化[D]. 郭浩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6]基于SolidWorks二次开发的风机塔筒设计[D]. 罗双宝. 重庆理工大学, 2020(08)
- [7]面向元数据血缘关系的映射技术及实现[D]. 程世豪. 西南财经大学, 2020(02)
- [8]基于RFEM扶梯桁架结构设计智能筛选管理工具应用研究[D]. 薄波. 天津工业大学, 2020(01)
- [9]飞机线束区域综合智能设计初步研究[D]. 李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10]基于函数/数组公式的急诊输液全样本处方点评的方法研究及评价分析[D]. 高岸.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