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孕妇阴道分泌物中解脲脲原体和血清型的检测

内蒙古地区孕妇阴道分泌物中解脲脲原体和血清型的检测

一、内蒙地区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生物群和血清型的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陈佳婕[1](2021)在《自动化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合检测与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疾病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脲原体是女性下生殖道常见的一类寄生物或共生物,是引起泌尿生殖系感染性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之一。脲原体感染的妇女除了可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外,还有极大的可能会将病原体传染给性伴侣。脲原体感染也是引起不育、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怀孕妇女若感染脲原体,还可能导致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产后感染等不良妊娠后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目前已知与人类致病有关的脲原体分为2个生物群,14个血清型。其中生物Ⅰ群即为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包括基因组较大的10个血清型:分别是2、4、5、7、8、9、10、11、12和13;生物Ⅱ群即为微小脲原体(Ureaplasma parvum,Up),包括基因组较小的4个血清型:1、3、6和14。但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检测试剂盒无法区分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国际上对于两种生物种群致病性的强弱差异研究匮乏,且微小脲原体与生殖系统感染的疾病相关性研究报道也较少。本研究采用由凯杰公司提供的最新研发的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的联检试剂盒,与配套的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分析仪,对临床已确定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患者进行两种病原体的分群/联合检测。研究中建立了核酸自动化提取与检测、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的标准化流程,相比于一直沿用的“金标准”培养方法,新方法不仅缩短了检测周期,同时能有效避免污染和假阴性。进一步采用标准化流程分析了 321例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样本,包括男性样本48例,标本种类为尿道拭子;女性样本273例,标本种类为宫颈拭子。同时以55例健康人群为对照样本,其为女性宫颈拭子样本。针对联检试剂盒检测获得的结果,以患者与正常人、患者性别、患者年龄、患者所患的疾病种类为基线,分析了这两种不同病原体与这些基线之间的统计学关系。统计结果表明:患者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解脲脲原体Uu和微小脲原体Up的p值均小于0.05,且男性感染Uu相对较多(26/48,54.17%),而女性则以Up感染为主(230/273,84.25%),但这两种病原体的感染与男性和/或女性之间的不同年龄段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在男性所患疾病的统计分析中,两种病原体Uu和Up的p值均小于0.05,这说明在本次研究所收集的男性患者样本中,涉及炎症、不育及其他三大类疾病,病原体的感染均具有明显的指向性;而在女性患者样本所涉及的疾病分类中,Uu的感染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p的p值则小于0.05,则说明在女性的某一类或某几类疾病中,Up是其特定的感染病原体。随后利用了不同性别及所患的不同疾病建立了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微小脲原体与男性不育以及女性不孕之间存在着统计学关系(p<0.05)。细菌性阴道炎(BV)是女性泌尿生殖道的常见疾病,研究中我们同时分析了这两种病原体与女性细菌性阴道炎的相关性。在273例女性检测样本中,共有224例完成了细菌性阴道炎的检测,而BV和Uu/Up相关性统计分析中p值均大于0.05,说明无论是Uu还是Up,均与BV的感染不具有相关性。以上这些结果的获得,为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也为临床进行这两类病原体检测的必要性给出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王丹彤[2](2021)在《不孕患者解脲脲原体的治疗及其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不孕症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生殖道感染是女性不孕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众多病原体当中,生殖道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对不孕症的影响是生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临床上不孕症患者中生殖道UU的检出率高,存在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治疗的现象,会引起UU耐药性增加,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目前UU的致病性、临床治疗情况以及其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oy transfer,IVF-ET)的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UU与不孕症以及慢性子宫内膜炎(Chronic endometritis,CE)的相关性尚无定论,不孕症患者是否需要UU检查和治疗也存在争议。目的探讨不孕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情况、治疗疗效以及对IVF-ET的影响,探讨解脲脲原体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为临床上UU的检查和治疗、CE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1.选取2017年01月至2020年09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第一次行IVF/ICSI-ET助孕的所有不孕患者,发现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4172例,依据解脲脲原体检验结果分为感染组(n=1804)、未感染组(n=2368)。分析感染组的治疗及药敏试验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一般临床资料及IVF-ET妊娠结局的差异。2.选取2017年01月至2020年09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第一次行IVF/ICSI-ET助孕并且助孕前曾行宫腔镜检查+内膜CD138免疫组化病理检查的不孕患者共2165例,根据宫颈分泌物UU检验结果分为感染组(n=755)、未感染组(n=1410),比较两组间CE患病率的差异;根据CD138病理结果重新分为CE组(n=680)和非CE组(n=1485),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E发生的相关因素。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则认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不孕患者的年龄、BMI、不孕年限、异位妊娠史等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继发性不孕、输卵管性不孕与UU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UU感染组经验性用药的第一个疗程转阴率为82.98%(1497/1804),第二个疗程累积转阴率为96.56%(1742/1804),第三个疗程累积转阴率为98.83%(1768/1789)。UU的第一疗程中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的转阴率分别为95.16%(1396/1467)、50.00%(3/6)、28.00%(84/300)、0(0/16),而多西环素治疗UU的转阴率明显高于阿奇霉素(95.16%vs 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UU的药敏试验结果提示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交沙霉素>多西环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罗红霉素>克林霉素,分别是99.07%、93.22%、83.41%、78.97%、52.10%、51.64%、4.91%,并且2017年至2020年UU对除了交沙霉素以外的抗生素的敏感性总体呈下降趋势。4.UU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两组不孕患者之间的取卵日卵泡数、获卵数、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两组患者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及早产率等妊娠结局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宫颈分泌物UU感染组治疗后与未感染组的CE患病率对比(32.14%vs30.99%),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6.单因素分析显示输卵管堵塞、输卵管积液史、子宫内膜息肉(EPs)史与CE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年龄、BMI、不孕年限、继发性不孕、宫颈UU感染史、EMT、异位妊娠史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卵管堵塞(OR=1.271,95%CI 1.048-1.542,P=0.015)、输卵管积液(OR=2.109,95%CI 1.351-3.292,P=0.001)及内膜息肉(OR=1.610,95%CI 1.211-2.140,P=0.001)是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解脲脲原体感染与继发性不孕和输卵管性不孕密切相关,应将UU检查列为有生育要求的妇女的常规检查项目。2.解脲脲原体经抗生素治疗后转阴率高,但其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总体呈下降趋势。UU对多西环素敏感性高,推荐多西环素可作为解脲脲原体感染的一线用药。3.解脲脲原体治疗后不影响IVF-ET的妊娠结局,IVF-ET术前可不重复行宫颈UU检查。4.宫颈UU感染治疗后与慢性子宫内膜炎无明显相关性。

魏靖文[3](2020)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及UU4感染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后H2O2、b-FGF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章UU4感染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后H2O2、b-FGF变化的研究目的通过将UU4与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共培养,分析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UU4干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对细胞上清液中b-FGF、H2O2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H2O2、b-FGF与UU4致病性的关系,为UU4致病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用不同浓度UU4分别干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24、48h后,通过ELISA法检测对照组及各实验组细胞上清液中H2O2的OD值,计算H2O2浓度,比较各组细胞上清液中H2O2含量变化,实验重复3次;2用不同浓度UU4分别干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24、48h后,通过ELISA法检测对照组及各实验组细胞上清液中b-FGF的OD值,计算b-FGF浓度,比较各组细胞上清液中b-FGF含量变化,实验重复3次;3用不同浓度UU4分别干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24、48h后,通过MTT比色法检测对照组及实验组细胞生长情况,计算细胞抑制率差别,实验重复3次。结果1不同浓度UU4干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后上清液中H2O2含量变化:干预24h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6.990,P<0.05);干预48h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48.963,P<0.05);相同浓度不同时间点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浓度UU4干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后上清液中b-FGF含量变化:干预24h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1.370,P<0.05);干预48h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6.076,P<0.05),相同浓度不同时间点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浓度UU4对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比较:干预24h后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2.787,P<0.05),其中UU培养基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58,P>0.05),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8h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7.694,P<0.05)。结论1 UU4可诱导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产生H2O2,且随着UU4作用浓度及时间的增长,H2O2表达量升高,提示产生毒性代谢产物H2O2可能是UU4的致病机制之一;2 UU4可诱导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产生b-FGF,且随着UU4作用浓度及时间的增长,b-FGF表达量升高,提示b-FGF可能参与降低UU4对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的损伤;3 UU4诱导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产生的H2O2与b-FGF表达量成正相关。第二章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并探讨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与急性子宫颈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对1006例女性生殖道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本地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2从1006例患者中选取182例确诊为急性子宫颈炎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选择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非急性子宫颈炎患者18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支原体的检出率,分析支原体感染与急性子宫颈炎的相关性。结果1 1006例标本中,支原体总阳性率为51.7%(520/1006),单一解脲支原体(UU)感染最多(40.76%),其次为UU+MH混合感染(8.55%),单一人型支原体(MH)感染最少(2.39%);药敏结果显示:3种支原体感染类型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性高,对喹诺酮类及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低,均有不同程度耐药,UU+MH混合感染的耐药率高于单一UU、MH感染,且具有多重耐药现象。2病例组UU检出率为35.16%(64/182),对照组UU检出率为23.66%(44/18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6,P<0.05)、病例组MH检出率为5.49%(10/182),对照组MH检出率为2.15%(4/18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11,P>0.05)、病例组UU+MH检出率为9.89%(18/182),对照组UU+MH检出率为5.91%(11/18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03,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感染为主,MH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出现,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可作为治疗本地区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UU感染与急性子宫颈炎有一定的相关性。图5幅;表16个;参104篇。

刘鹏琴[4](2019)在《胎膜早破孕妇解脲脲原体感染分群、分型研究及其药敏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胎膜早破孕妇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状况及其分群、分型情况;探讨胎膜早破患者不同孕次、流产次数与Uu阳性率的相关性;分析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妊娠期Uu感染以及预防胎膜早破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本研究根据入选标准选取171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观察组,10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86例健康未孕女性为空白组。记录患者基本信息。2.收集入组对象的宫颈分泌物及阴道分泌物,采用Uu液体培养鉴定及药敏试剂盒对Uu进行培养,记录Uu液体培养阳性且浓度大于104(CCU/ml)的标本以及其药敏情况;对阴道分泌物进行镜检,筛查滴虫、念珠菌及加德纳菌感染。3.对液体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核酸提取,针对Uu MBA(多带抗原)保守片段特征设计分群、分型引物,采用常规PCR方法对培养阳性的标本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2%琼脂糖凝胶行电泳检测。4.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以频数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主要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胎膜早破孕妇的Uu总阳性率为75.44%(129/171)高于对照组54.0%(54/100)及空白组33.33%(26/78),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次数及流产次数越多,Uu阳性率越高。不同妊娠次数及流产次数之间Uu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2.Uu生物2群在观察组中阳性率为24.03%(31/129),高于对照组11.11%(6/54)及空白组7.69%(2/26),三组中两生物群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u血清1型及6型在三组中分布差异显着(P<0.05),血清3型及混合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Uu感染对四环素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均达100%;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低,敏感性均小于20%;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敏感性分布不同,其中对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敏感性可达80%以上;Uu不同生物群及血清型对抗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Uu生物2群和血清1型与胎膜早破的发生有关;2.Uu感染对四环素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可作为临床诊治Uu感染的一线用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低于四环素类;此外,喹诺酮类抗菌药敏感性较低,不建议用于经验性治疗。孕妇Uu感染可首选阿奇霉素治疗;Uu生物群及血清型不影响临床用药。

黄林娜[5](2018)在《复发性阴道炎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状况及其分群分型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复发性阴道炎患者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状况及其分群分型情况;探讨复发性阴道炎患者不同年龄、宫颈情况及阴道炎类型与Uu阳性率及其群/型别的相关性。方法:1.本研究根据入选标准选取206例复发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组,100例非复发性阴道炎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妇科检查结果,收集两组患者阴道分泌物以及宫颈分泌物。2.采用五联试剂盒联合镜检对阴道分泌物进行常规检查。3.采用Uu培养鉴定试剂盒对Uu进行培养。4.针对Uu MB抗原保守片段特征设计分群、分型引物;对Uu液体培养阳性且浓度大于104(CCU/ml)的标本进行PCR扩增;PCR产物采用2%琼脂糖凝胶进行电泳鉴定。再将各群、各型PCR产物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目的基因进行blast比对。6.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作统计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Uu阳性率和Uu分群、分型的阳性率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Uu各生物群、基因型在不同宫颈糜烂程度、阴道炎类型以及年龄阳性率采用卡方检验,单元格中出现0时采用Fisher卡方确切概率法。Uu阳性率与不同程度的宫颈糜烂、阴道炎类型以及年龄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1.复发性阴道炎患者Uu阳性率69.9%(144/206)高于对照组53.0%(53/100)(P<0.05);Uu生物2群和混合群在复发性阴道炎组阳性率分别为25.7%(37/144)、13.9%(20/144)均高于对照组11.4%(6/53)、3.7%(2/53)(P<0.05&P<0.05);对照组Uu生物1群84.9%(45/53)高于复发性阴道炎组60.4%(87/144)(P<0.001)。2.复发性阴道炎组Uu基因3型阳性率43.9%(47/107)高于对照组21.3%(10/47)(P<0.05);复发性阴道炎组内Uu基因3型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各基因型(P<0.05)。3.复发性阴道炎患者按宫颈情况比较Uu阳性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宫颈糜烂程度与Uu的阳性率呈正相关(rs=0.999,P=0.001)。复发性阴道炎患者的不同宫颈糜烂程度Uu各群、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4.复发性阴道炎患者按不同阴道炎类型比较Uu阳性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不同阴道炎类型与Uu阳性率无相关性(rs=0.200,P>0.05)。复发性阴道炎患者的不同阴道炎类型Uu各群、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5.复发性阴道炎患者按不同年龄阶段比较Uu阳性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不同年龄组与Uu阳性率无相关性(rs=-0.800,P>0.05)。复发性阴道炎患者的不同年龄组Uu各群、型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复发性阴道炎组Uu及Uu生物2群、生物1、2群混合群、基因3型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2.Uu阳性率在不同宫颈糜烂程度、不同阴道炎类型、不同年龄组别存在统计学差异;Uu阳性率与宫颈糜烂程度呈正相关,但与不同阴道炎类型、不同年龄组不存在相关性;Uu各生物群/基因型在不同年龄、宫颈糜烂程度、阴道炎类型的分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武文娟,范爱萍,韩姹,耿女,王辰,薛凤霞[6](2015)在《Uu及其亚群、Mg感染与BV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与解脲支原体(Uu)及其parvo生物群和T960生物群、生殖支原体(Mg)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采集2008年7月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门诊就诊以Nugent法确诊的44例BV患者(BV组)和88例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组)的阴道盥洗液,应用real-time PCR法分别对Uu、parvo、T960和Mg进行DNA定量测定。结果:BV组和对照组的Uu检出率分别为65.9%和50%(P=0.060),其中parvo生物群检出率分别为47.7%和43.2%(P=0.378)。BV组的T960生物群检出率(22.7%)显着高于对照组(9.1%)(P=0.032)。两组的Mg检出率均为4.5%(P=1.000)。结论:(1)总体检测Uu可能与BV无相关性,但Uu的不同分群与BV相关性不同,Uu的parvo生物群可能是下生殖道的定植菌群,与BV发病无相关性;Uu的T960生物群与BV的发病存在相关性,可能参与BV的致病。对BV复发者应注意合并Uu的T960亚群感染的可能;(2)Mg感染可能与BV发病无相关性。

张岱,米兰[7](2014)在《支原体在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定位》文中研究指明支原体感染在临床上是热点问题,常见支原体为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对于不同的疾病状态,不同的支原体意义并不相同。解脲支原体可导致尿道炎、绒毛膜羊膜炎,但正常女性阴道携带率非常高,临床意义经常被夸大。生殖支原体可导致宫颈炎、尿道炎、盆腔炎,但我国大部地区未能开展此项检查,故常常被忽视。人型支原体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病及盆腔炎。对于不同的支原体检出,需要根据临床情况区别对待。

张骋[8](2014)在《解脲脲原体血清型1和4在雌性小鼠生殖道中的致病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um, Uu)血清型1(Uu1)和4(Uu4)在雌性小鼠生殖道中的致病性。方法:将408只雌激素预处理过的小鼠随机分为Uu1组和Uu4组,实验组小鼠阴道分别接种三种浓度不同的Uu标准株菌液。对照组小鼠接种无菌培养基。接种后分别于第1、3、7、14、28、42天随机取实验组10只、对照组4只将其处死后取小鼠阴道及宫颈分泌物做荧光定量聚合酶连反应(FQ-PCR)检测解脲脲原体的浓度,并取部分子宫体、输卵管、卵巢组织置于液体培养基检测Uu。取阴道、宫颈、子宫及输卵管、卵巢组织行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1)阴道和宫颈分泌物:Uu1及Uu4三组之间总阳性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Uu1和Uu4组同种浓度三组之间总阳性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至观测结束时,Uu1及Uu4三组之间小鼠阴道及宫颈分泌物Uu浓度,各组各时间点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Uu组织培养显示Uu1、Uu4组子宫体、输卵管Uu培养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接种后3-42d,Uu1、Uu4组宫颈总致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7-42d, Uu1、Uu4组子宫体与输卵管致病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Uu1和Uu4主要在宫颈致病,部分上行可导致上生殖道感染,在阴道可致短期炎症。(2)Uu4的在宫颈和子宫、输卵管的致病性比Uu1强且致病力随Uu感染的浓度增大而增强。

张云江[9](2014)在《不孕、输卵管妊娠患者宫颈CT、UU、Mh检测结果及CT、UU、Mh盆腔液检测结果和UU、Mh药敏结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1、(1)检测不孕患者及孕早期女性宫颈分泌物CT、UU、Mh,探讨CT、UU、Mh与不孕的关系;(2)分析不孕患者及孕早期女性宫颈支原体培养结果和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探讨支原体致病性与合并阴道感染的关系。2、检测输卵管妊娠患者及孕早期女性宫颈分泌物CT、UU、Mh,探讨CT、UU、Mh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3、检测手术患者宫颈分泌物和盆腔液中的CT、UU、Mh,探讨盆腔液中CT、UU、Mh的感染情况。4、进行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支原体的药物敏感情况。[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均选取自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妇科住院部和生殖医学科就诊的患者,均需满足的纳入标准:有性生活史,在两周内未使用过任何抗生素,取样三天内没有阴道冲洗,没有阴道用药及性生活,排除经期的女性。1、选取生殖医学科就诊的不孕症患者257例作为不孕组,不孕组患者均满足无避孕性生活一年不孕,男方精液检查正常;选取同时期妇科门诊孕早期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106例作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行支原体培养、沙眼衣原体检测,比较不孕组和对照组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的阳性率;取阴道分泌物行阴道分泌物检查,比较不孕组和对照组支原体感染和阴道感染的情况。2、选取妇科住院部收治的输卵管妊娠患者81例作为输卵管妊娠组,选取同时期妇科门诊孕早期要求终止妊娠并排外既往有异位妊娠史的患者102例作为对照组;取宫颈分泌物行支原体培养、沙眼衣原体检测,比较输卵管妊娠组和对照组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的阳性率。3、选取妇科住院部因为“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卵巢囊肿、输卵管妊娠”等疾病需手术治疗的患者305例,术前取宫颈分泌物,术中取盆腔液,均行支原体培养、沙眼衣原体检测。4、将上述所取标本在行支原体培养时用同一试剂盒行支原体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1)不孕组和对照组宫颈分泌物均未检出沙眼衣原体;(2)不孕组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率达59.14%,明显高于对照组4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不孕组单纯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31.13%;对照组阳性率为33.02%;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支原体感染合并阴道感染阳性率为28.02%,明显高于对照组1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单纯阴道感染阳性率为15.95%;对照组阳性率为17.92%,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输卵管妊娠组和对照组宫颈分泌物均未检出沙眼衣原体;输卵管妊娠组宫颈分泌物支原体阳性率达62.96%,明显高于对照组4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05例手术患者宫颈分泌物及盆腔液未检出沙眼衣原体;305例手术患者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培养阳性152例,阳性率为49.84%,盆腔液支原体培养阳性0例,宫颈分泌物阳性率明显高于盆腔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一UU感染时,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敏感,对喹诺酮类耐药。单一Mh感染时,对四环素类敏感,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耐药。UU和Mh混合感染时,对四环素类敏感,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耐药。[结论]宫颈支原体感染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的原因之一;支原体可能合并其他病原微生物共同致病;盆腔液支原体检出率低于宫颈分泌物;单一UU感染时,对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敏感,对喹诺酮类耐药;单一Mh感染时,对四环素类敏感,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耐药;UU和Mh混合感染时,对四环素类敏感,对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耐药。

陈灿[10](2014)在《阴道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研究分析》文中提出第一部分:15601例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目的]通过分析15601例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了解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从而提高对阴道炎的认识,为临床诊断、确定治疗方案,预后评价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白带异常,外阴瘙痒,性交不适,下腹痛等疑有阴道炎的患者,以及需要行宫腔操作,宫颈治疗等手术前常规检查的患者15601例,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分析所有检查者的病原菌检出情况,阴道炎患者的年龄分布及清洁度分布。[结果]1.(1)本研究对15601例妇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发现,过氧化氢阳性的有15231例,说明有97.51%的检查者存在阴道微生态异常。阴道分泌物检查检出病原菌的有54.78%(8547/15601),未检出病原菌有45.22%(7054/15601)。在阴道炎患者中,单纯感染占69.72%(5959/8547),混合感染占30.28%(2588/8547)。(2)单纯感染者中以杂菌的检出率最高。混合感染共检出19种类型,其中以双重感染最多,占混合感染的69.05%(1787/2588)。混合感染中以BV+杂菌最多,占22.30%。在BV感染者中,混合感染所占的比例最大2本资料对15601例妇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检查发现,不同年龄段阴道炎的患病率不同,阴道炎的患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1-30岁(19.54%)和31-40岁(19.04%)。3(1)本研究对15601例妇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检查发现,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的清洁度分布不同,清洁度为Ⅲ度的检查者中单纯感染占55.18%(5010/9079),混合感染占12.84%(1166/9079),清洁度为Ⅳ度的检查者中单纯感染占27.26%(901/3305),混合感染占43.03%(1422/3305),清洁度为Ⅳ度时混合感染的检出率多于清洁度Ⅲ度。(2)本研究还发现,清洁度Ⅱ度的检查者中,仍有48例阴道分泌物检查检出有一种病原菌存在,占1.49%(48/3217);Ⅲ度-Ⅳ度的检查者中,仍有3885例阴道分泌物检查未检出病原菌,占31.37%(3385/12384)。[结论]1.阴道炎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混合感染种类较多,在BV感染者中,混合感染所占的比例较大,临床工作中发现BV时,应注意有无合并其他病原菌的感染。对感染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患者,也应该注意是否存在多种病原菌的混合感染。2.阴道炎主要好发于育龄期女性,因此,应加强对该年龄段女性阴道分泌物的检查,正确判断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及感染的类型。3清洁度Ⅱ度时仍有病原菌检出的情况,清洁度Ⅲ度-Ⅳ度时也存在阴道分泌物检查未发现病原菌的情况,清洁度不能作为判断有无阴道感染的标准,只能作为评价感染程度的指标之一。清洁度异常但白带常规未检出明确的病原菌者,考虑存在其他病原菌感染的情况。第二部分:800例阴道分泌物检测及宫颈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检测的结果分析[目的]通过分析800例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及宫颈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检查者的病原菌检出情况,进一步了解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确定治疗方案,预后评价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白带异常,外阴瘙痒,性交不适,下腹痛等疑有阴道感染的患者以及需要行宫腔操作,宫颈治疗等手术前常规检查的患者800例,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及宫颈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检查,记录所有检查者的主诉及妇检情况。1.分析增加检测支原体、衣原体后阴道感染率。2.分析支原体及衣原体的感染情况。3.分析清洁度Ⅱ度时病原菌的检出情况。4.分析清洁度为Ⅲ度-Ⅳ度,但阴道分泌物检查未检出病原菌者的支原体、衣原体的检出情况。5.分析病原菌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1.在同时行阴道分泌物检测及宫颈分泌物支原体及衣原体检查的800例检查者中,检查出病原菌的有624例,病原菌的检出率为78.00%(624/800),高于第一部分中病原菌的检出率5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800例检查者中,支原体阳性率为52.50%(420/800),衣原体阳性率仅为0.50%(4/800)。4例衣原体阳性者均为混合感染。在支原体阳性的检查者中,支原体单独存在的有116例,占27.62%(116/420),支原体与其他病原菌混合存在的有304例,占72.38%(304/420)。支原体及其他病原菌混合感染中,与杂菌混合的检出率最高,占51.64%(157/304),其次是与混合性阴道炎存在的比例较高,为37.17%(113/304),显着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支原体阳性的检查者中,UU的检出率最高,为85.24%(358/420),Mh的检出率最低,为1.90%(8/420),UU+Mh的检出率为12.86%(54/420)。3.在800例检查者中,清洁度Ⅱ度的有190例,其中有98例检出病原菌,占51.58%。检出的病原菌有AV、BV及支原体,以支原体的检出率最高,占43.16%(82/98)。4.在800例检查者中,清洁度Ⅲ度-Ⅳ度共有610例,其中有191例阴道分泌物检查未发现病原菌,占31.31%(191/610)。这191例检查者中有107例为支原体阳性,支原体在这部分检查者中的阳性率为56.02%,另外84例检查者阴道分泌物检查及支原体、衣原体检查均阴性。5.在800例检查者中,阴道分泌物检出病原菌且有阴道炎临床表现的占68.88%,阴道分泌物未检出病原菌却有阴道炎临床表现的占29.67%。在阴道分泌物检查未发现病原菌但有阴道炎临床表现的检查者中有37例支原体阳性,支原体在这部分检查者中的阳性率为45.68%(37/81)。[结论]1.支原体的检出率较高,在清洁度二度的检查者中也能检出,因此对于有阴道炎的症状,但阴道分泌物检查未发现病原菌时应查支原体。2.支原体多与其他病原菌混合存在,尤其是和杂菌形成双重感染,以及与混合感染形成多重感染,因此,在临床中遇到阴道分泌物检查发现反复杂菌感染,或者多种病原菌混合感染时,应考虑是否合并支原体的感染。3.清洁度正常时检出病原菌者,应综合分析阴道分泌物结果及临床表现判断是否需要治疗。4.临床上存在无症状的病原菌携带者。对有阴道感染临床表现,但阴道分泌物检查未发现病原菌,应考虑可能存在支原体或其他病原菌感染的情况,应进一步检查,明确感染的原因,再进行治疗。

二、内蒙地区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生物群和血清型的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内蒙地区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生物群和血清型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自动化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合检测与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疾病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第1章 绪论
    1.1 解脲脲原体的发现与发展
        1.1.1 支原体简介
        1.1.2 解脲脲原体的发现与命名
        1.1.3 解脲脲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1.1.4 解脲脲原体的感染与危害
        1.1.5 流行病学分析
        1.1.6 解脲脲原体的基因分型
    1.2 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
        1.2.1 如何区分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
        1.2.2 解脲脲原体与微小脲原体的感染差异
        1.2.3 解脲脲原体亚型的致病性
    1.3 检测方法
        1.3.1 实验室检测方法
        1.3.2 PCR方法检测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
    1.4 课题研究意义
    1.5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5.1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5.2 课题创新点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剂盒的研发
        2.1.1 引物设计
        2.1.2 试剂盒组分
    2.2 试剂盒储存、运输条件及有效期
    2.3 实验配套检测仪器
    2.4 试剂盒检测原理
    2.5 检验方法
        2.5.1 样本处理(样本处理区)
        2.5.2 扩增试剂准备(PCR前准备区)
        2.5.3 分液和加样(样本制备区;此步骤由QIAsymphony AS完成)
        2.5.4 PCR扩增(检测区)
        2.5.5 仪器检测通道选择
        2.5.6 样本设定
    2.6 临床样本的收集
        2.6.1 样本采集、存放及运输要求
    2.7 实验室各区域内的必备物品
第3章 结果与分析
    3.1 试剂盒性能验证检测及检测结果判断
        3.1.1 最低检测线验证
        3.1.2 重复性验证
        3.1.3 符合率验证
        3.1.4 干扰物质及治疗药物影响
        3.1.4.1 干扰反应研究用样本选择及制备
        3.1.4.2 实验方法
        3.1.5 阳性判断值和参考区间
        3.1.6 检测结果的判读
        3.1.7 检测方法应用的局限性
    3.2 临床样本的分类统计
        3.2.1 按患者/正常人检测结果分类统计
        3.2.2 临床样本按性别分类统计检测结果
        3.2.3 临床样本按年龄分类统计检测结果
        3.2.4 临床样本按疾病分类统计检测结果
    3.3 临床样本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3.3.1 患者/正常人结果统计分析
        3.3.2 患者按性别联检结果统计分析
        3.3.3 男性患者按年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3.3.4 女性患者按年龄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3.3.5 患者(不分男/女)按年龄分类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3.3.6 男性患者按所患疾病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3.3.7 女性患者按所患疾病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
        3.3.8 回归统计分析
    3.4 女性Uu/UP感染与细菌性阴道炎的相关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讨论
    4.1 检测技术平台特点和试验注意点
    4.2 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检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4.3 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检的社会意义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卷内备考表

(2)不孕患者解脲脲原体的治疗及其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解脲脲原体的治疗及其对IVF–ET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 解脲脲原体感染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解脲支原体与女性不孕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3)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及UU4感染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后H2O2、b-FGF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UU4 感染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后H_2O_2、b-FGF变化的研究
    1.1 实验材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主要设备和仪器
        1.1.3 主要试剂
        1.1.4 配制实验试剂
    1.2 实验方法
        1.2.1 培养UU
        1.2.2 荧光定量PCR法测定UU浓度
        1.2.3 测定UU活性及配制各实验组UU浓度
        1.2.4 培养人输卵管上皮细胞
        1.2.5 收集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上清液
        1.2.6 ELISA法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上清液中H_2O_2的含量
        1.2.7 ELISA法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上清液中b-FGF的含量
        1.2.8 MTT法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1.2.9 统计学分析
    1.3 结果
        1.3.1 ELISA法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上清液中H_2O_2的含量
        1.3.2 ELISA法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上清液中b-FGF的含量
        1.3.3 H_2O_2和b-FGF相关性分析
        1.3.4 MTT法检测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的生长抑制情况
    1.4 讨论
        1.4.1 解脲支原体概述
        1.4.2 UU感染与H_2O_2的关系
        1.4.3 UU感染与b-FGF的关系
        1.4.4 H_2O_2、b-FGF与 UU4 对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1.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
    2.1 实验材料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1.3 研究对象
    2.2 实验方法
        2.2.1 样本采集
        2.2.2 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
        2.2.3 阴道分泌物涂片检查
        2.2.4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3.2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阳性标本年龄分布
        2.3.3 药物敏感性结果
        2.3.4 病例组和对照组支原体检出率分析
        2.3.5 3种支原体感染类型与急性子宫颈炎相关性分析
        2.3.6 急性子宫颈炎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2.4 讨论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
    3.1 支原体概述
    3.2 流行病学
    3.3 与支原体感染相关的女性泌尿生殖道疾病
        3.3.1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
        3.3.2 盆腔炎(PID)
        3.3.3 不孕症
        3.3.4 不良妊娠结局
        3.3.5 HPV感染及宫颈癌
    3.4 检测
        3.4.1 培养法
        3.4.2 血清学检测法
        3.4.3 PCR法
    3.5 治疗
    3.6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胎膜早破孕妇解脲脲原体感染分群、分型研究及其药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观察组、对照组及空白组 Uu 阳性率及分群、分型检测结果
    3.2 孕妇不同妊娠史与胎膜早破患者Uu阳性率的分布情况
    3.3 观察组Uu阳性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个人成果
致谢

(5)复发性阴道炎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状况及其分群分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英文索引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统计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复发性阴道炎组及对照组Uu分群、分型检测结果
    3.2 不同临床特征的复发性阴道炎患者Uu阳性率及其生物群、基因型分布情况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6)Uu及其亚群、Mg感染与BV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7)支原体在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1 解脲支原体
    1.1 解脲支原体的健康携带
    1.2解脲支原体与围产期疾病的相关性
    1.3 解脲支原体与尿道炎
    1.4 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及临床评价策略
2 生殖支原体
    2.1 生殖支原体的致病性
    2.2 生殖支原体的检测
3 人型支原体
4 支原体感染的治疗

(8)解脲脲原体血清型1和4在雌性小鼠生殖道中的致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Uu标准株
    1.3 仪器、材料和试剂
    1.4 试验方法及步骤
第二章 结果
    2.1 接种后各组小鼠阴道分泌物检测情况
    2.2 接种后各组小鼠宫颈分泌物检测情况
    2.3 接种后小鼠部分器官组织中Uu培养情况
    2.4 接种Uu后小鼠各组织器官形态学表现
第三章 讨论
    3.1 Uu在泌尿生殖道中致病性研究现状
    3.2 Uu在小鼠生殖道中的致病性分析
    3.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不孕、输卵管妊娠患者宫颈CT、UU、Mh检测结果及CT、UU、Mh盆腔液检测结果和UU、Mh药敏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10)阴道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研究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常用英文缩写词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15601例阴道分泌物检测结果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800例阴道分泌物检测及宫颈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检测的结果分析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致谢

四、内蒙地区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解脲支原体生物群和血清型的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动化解脲脲原体/微小脲原体联合检测与生殖道病原体感染疾病的应用研究[D]. 陈佳婕. 华东理工大学, 2021(08)
  • [2]不孕患者解脲脲原体的治疗及其与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相关性研究[D]. 王丹彤. 广州医科大学, 2021(02)
  • [3]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调查及UU4感染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后H2O2、b-FGF变化的研究[D]. 魏靖文.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4]胎膜早破孕妇解脲脲原体感染分群、分型研究及其药敏分析[D]. 刘鹏琴. 南华大学, 2019(01)
  • [5]复发性阴道炎患者解脲脲原体感染状况及其分群分型研究[D]. 黄林娜. 南华大学, 2018(01)
  • [6]Uu及其亚群、Mg感染与BV的相关性研究[J]. 武文娟,范爱萍,韩姹,耿女,王辰,薛凤霞.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15(02)
  • [7]支原体在女性生殖道感染中的定位[J]. 张岱,米兰.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4(09)
  • [8]解脲脲原体血清型1和4在雌性小鼠生殖道中的致病性研究[D]. 张骋. 青岛大学, 2014(11)
  • [9]不孕、输卵管妊娠患者宫颈CT、UU、Mh检测结果及CT、UU、Mh盆腔液检测结果和UU、Mh药敏结果分析[D]. 张云江. 昆明医科大学, 2014(01)
  • [10]阴道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研究分析[D]. 陈灿. 昆明医科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内蒙古地区孕妇阴道分泌物中解脲脲原体和血清型的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