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艺走向世界——中法茶文化交流纪录片

中国茶艺走向世界——中法茶文化交流纪录片

一、走向世界的中国茶艺——中法茶文化交流纪实(论文文献综述)

刘春晓[1](2020)在《人文历史纪录片多元价值及表现手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文历史纪录片在传播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提高人民的文化自信、向世界展现国家形象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民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民族历史文化的理解和创新,更离不开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人文历史纪录片不仅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进行了传播和弘扬,而且本身具有丰富的艺术性,这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系统的梳理了中国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及人文历史纪录片展现的多元价值,同时选用从1958年至今的优秀人文历史纪录片为案例,结合影视艺术理论和影视叙事学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是行文的准备,主要介绍了人文历史纪录片多元价值及表现手法的选题理由、选题意义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阐释了本人对人文历史纪录片价值的理解,对后文的写作起到一个引导作用;第二部分主要对人文历史纪录片的相关概念做了界定、阐释了本文所用到的理论基础,并对人文历史纪录片1958年至今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总结;第三部分主要阐释了人文历史纪录片的本体价值为什么为史料价值,从时间、空间、人物三个角度描写了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史料价值;第四部分主要阐释了人文历史纪录片的核心价值为什么为文化价值,从表现传统中式生活方式、表现传统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信、给人启迪指导生活四个方面描写了人文历史纪录片的文化价值;第五部分主要阐释了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关键价值为什么是审美价值,从意境美和真实美两个方面描写了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审美价值;论文的第六部分为人文历史纪录片多元价值的具体表现手法,从画面、声音和叙事三个角度对人文历史纪录片进行详细的分析,展现了人文历史纪录片从丰富多彩的画面和镜头语言到解说词、同期声、音乐音响的氛围浓厚的声音表达,再到多元化个性化的叙事视角、叙事时空和叙事结构的叙事策略。本文认为,人文历史纪录片作为中国纪录片市场数量多且质量好的纪录片类型,跟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日益成熟,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在展现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独树一帜的审美情趣方面有着其他类型纪录片无可比拟的优势。通过总结发现,人文历史纪录片对于我国历史的记录、文化的传播、审美的展现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深刻的体现出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有助于纪录片制作专业人士相互间的交流与了解,使他们更准确地把握人文历史纪录片创作的主流,丰富思想,对于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创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而创作出更具有价值的优秀人文历史纪录片。通过对人文历史纪录片价值的研究,人们对于人文历史纪录片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进而对创作的人文历史纪录片作品带来一定的积极意义,使作品的价值在观众中更好地传播,从而使中国人更好的了解自己,使外国人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借助人文历史纪录片的艺术表达,更好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郑红艳[2](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价值取向与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始于1978年的改革开放,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格局,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电影的走向,开启了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国际化进程。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锤炼,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质的飞跃。价值取向是文化产品海外传播的基础与根本,中国电影海外传播之路也基于此而展开。四十年来由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在不同阶段形成了明显的区别性价值倾向;同时,对应不同的价值诉求,采取了不同的传播策略。本论文将价值取向与应对策略联系起来探讨,能更清晰地反映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逻辑关系。论文第一章对传播海外的中国电影进行界定,介绍所研究的文本来源、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历史分期及其传播概况。第二章论述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第一个阶段(1978-2000)的情况,这一阶段中国电影以艺术电影作为走向世界的突破口,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同;其中,1978-1984年是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前奏,海外获奖的电影数量少且影响力小;1985-1993年开启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化传播进程,民俗电影蕴含的寓言满足了西方的中国想象,中国在国际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得许多重要奖项;1994-2000年期间艺术电影关注点转向平民都市生活,并延续着在国际电影节获奖的盛况,海外版权销售也开始起步。第三章讨论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第二个阶段(2001-2010)的表现,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主要诉求是商业利益,此阶段兼具普世价值、视觉消费奇观与民族特色的武侠大片成功进入西方主流市场。第四章探讨2011年至今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变化,这一时期多种类型的电影践行电影工业美学理念,从而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实现海外票房与艺术口碑的双向目标。通过对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四十年的历史回顾,可见:价值取向方面从最初基于文化政治意义上的身份求同,到经济方面的商业利益诉求,进而转向国家战略层面的大国影响力,电影本身经历了从“精英化的个人作品”到“商业化产品”再到“工业与美学的结合体”;当下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仍为实现国际影响力而努力,电影工业体系仍需不断完善升级,电影从业者应树立全球眼光,泛华夏文化圈市场可作重点突破。

刘小煌[3](2018)在《中华茶艺在茶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及价值研究》文中指出中华茶艺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茶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茶艺对茶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进步有着无可替代的显着作用,是促进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同时,中华茶艺内部特质使其成为推动茶文化产业发展进步的源流和精神动力。论文首先对中华茶艺和茶文化产业进行简要概述,阐明有关中华茶艺和茶文化产业的概念、特点、分类及发展现状。对中华茶艺在茶文化产业的经济开发、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价值进行阐述,其中,经济开发价值,包括促进茶叶销售,助力茶叶品牌宣传与塑造,构建茶文化产业经济链,提升产业,做大做强茶产业;文化传播价值,再现茶俗民风,弘扬中华茶艺思想,传播科学跑赢知识;社会教育价值,创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样式,追求美好生活,推崇“和”思维和“养气、养心、达礼、求美”的文化基因,优化饮食习俗。在此基础上,以天福集团为例,重点剖析中华茶艺在茶文化传播与茶学教育中的作用。一方面,天福集团以中华茶艺为纽带传播底蕴深厚的企业文化和中华茶文化,品牌内涵不仅局限于茶叶销售,而且也涉及教育、旅游、文化、科研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宣传企业文化内涵,促进港台茶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茶文化的传播,加大茶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中华茶艺的开展有利于茶学教育和教学,可激发学生浓厚的专业技能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锻炼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提升涉茶专业人才的从业水平,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学生个人素养,激发爱国情怀,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后,基于论文对中华茶艺价值实现困境的剖析,提出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中华茶艺,以生活为基础、服务为宗旨编创中华茶艺,深层次开发整理中华茶艺与茶文化资源以及茶行业标准化等实现中华茶艺价值的建议。

戴美玲[4](2018)在《传承与创新:文化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书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书院是中国独特且具有完备制度的文化教育组织。虽然中国书院并非自孔子时代就产生,但其文化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却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时代,并且在其产生以后的一千年历史上,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思想与实践中做出传承与创新,是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资源。现代化的研究被认为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研究的重点所在,文化现代化又被认为是现代化中涉及面最广、最为复杂、最为深层的变迁过程。本文在文化现代化视野下,对中国书院这一富含中国文化元素和文化基因的载体进行分析,帮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教育组织在悠久的中国历史中的延续与更新,在传承与创新之间的理论与实践,了解中国书院现代化与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从而寻求对中国现代化与未来发展以些许启示。本文将中国书院的文化传统,近代中国书院的改革,现代中国书院的变迁与转型,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的追赶与超越、特点与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等论题置于文化现代化视野之下,重点在于分析中国书院在不同时代不断形成的文化传统,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的回应与更新以及当代书院现代化的最新发展,以此观察文化现代化特性下中国书院传统、历史直至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文将“传统”与“现代”作为一组相互参照的概念,认为中国书院作为文化教育组织形态,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以儒家文化为主体,是中国文化现代化从启蒙到不断更新转型,吸收包容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文化进程中的传承与创新的传统。本文运用中国现代化的解释框架,认为在文化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书院由“传统”转化到“现代”,反映了中国文化的近现代化过程。回顾近现代化的社会大变局,最为突出的表征就是西学东渐的文化冲击,中国文化的更新与重构。虽然在此前的中国历史文化中,中外文化的交流对话一直都在进行之中,在理性思考与借鉴中,中国书院的文化交融也有丰硕成果。明清时期真正开始了全球格局下的文化碰撞,在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文化主体自信受到冲击。以中国书院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发挥了富有包容性和维新性特点,在中外文化交流的逆境中不断寻求变革,探索中国文化的新生与重构。近代以来,文化在西化与现代化之间的摇摆不定甚至出现全盘西化的主张,中国书院进行了整体性的改制,仍然以中国文化符号的形式作为中国文化精神载体存在与坚守。虽然改制以后的中国书院依然没有完成近代文化转型,但是为中国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尝试性的探索与实践。本文围绕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传统和现代”、“西方与中国”之间的主线,重点以当代的中国书院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中国书院当代的复兴可以作为文化现代化最新的表征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在八十年代以后,随着现代化乃至后现代议题的再度深入,中国当代书院再度兴起。本文梳理当代书院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的历程,发现其中从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到民间社会的热潮,再到官方的肯定,当代书院呈现出多元主体共同促进,注重文化传承与转化等诸多书院现代化转型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以现代书院的代表——厦门赏筜书院为例,重点分析了现代化书院的国学活动、运营管理体制、现代化的特色进而再深入思考当代书院现代化的发展。最后,在全球化的时代形势与背景下,在民族现代化与文化自信的进程中,思考当代的中国书院如何与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如何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中国书院如何在现代社会真正成为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现代转化的象征,同时对于当代中国文化、社会、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予以更多的思考。本文可以说在大量历史梳理、当代的实践调研、访谈和思考的基础上,通过中国书院文化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古今中西的对比分析,首次系统的运用文化现代化的相关理论对中国书院进行学术研究的长篇论文。本文的论文选题和研究方法有一定的开创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同时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期待通过中国书院的研究对于正在进行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各方面实践以理论的启示与实践的指导。

杨凡[5](2018)在《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文中指出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是马达加斯加的第二所孔子学院,由中国宁波大学与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大学共同建立,成立至今已有三年之久。随着汉语教学的开展,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在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何结合马国当地的实际情况提高汉语教学质量、解决汉语教学难题、培养汉语人才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参与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具体包括课程设置、教师及教学对象、教材及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六个方面,并详细分析了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从中发现了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在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故笔者结合自身在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任教的实际经历以及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的真实情况提出了以下教学意见:一是多方位丰富文化类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二是将文化融入汉语综合课教学中;三是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四是构建精讲多练的汉语教学模式;五是编写马达加斯加语的汉语教材。最后,笔者从师资、学生、教学环境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可行的解决策略,以期推动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选题缘由、研究内容与方法等,并从孔子学院研究现状和马达加斯加汉语教学研究现状两方面对已有的主要研究进行了综述。第二部分从马达加斯加的教育情况简述、汉语教学回顾和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的发展三个方面介绍了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的基本概况。第三部分是对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包括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汉语课程设置情况、教师、教材等情况,并就各类情况对汉语教学的实际影响进行逐一地分析。第四部分是对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学建议和对策。第五部分总结归纳本文研究的内容。

张继民[6](2018)在《编码解码理论视域下茶文化传播研究 ——以信阳茶艺表演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茶,被誉为神奇的东方树叶,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茶叶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逐渐占据重要地位,茶文化也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茶艺表演在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也在蓬勃发展,它凭借其富有魅力的表现形式传播茶文化及中华文化的意蕴。信阳地区作为中国十大名茶的产区之一,信阳毛尖享誉中原,茶文化已经成为当地生活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本文以信阳地区茶艺表演为研究对象,从传播学中编码-解码的角度对其传播的各阶段进行分析。首先,本文从宏观的角度,分别对我国茶文化的传播现状及茶艺表演的现状进行总结,并尝试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界定,总结归纳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指出从古至今我国茶文化的主要传播方式,并对茶文化传播的意义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在此基础上,为下文研究内容的呈现做出铺垫。其次,本文认为茶文化的传播过程充满了符号寓意,笔者从微观的角度分别从茶文化的茶礼、茶俗、茶具、茶艺等方面进行符号解读,进而对茶文化传播过程中的象征性互动解读:茶礼、茶俗、茶具、茶艺分别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足”、“和”、“美”、“雅”。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以文化研究之父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信阳地区茶艺表演传播进行分析,从传者的编码角度对茶艺表演中追逐传统的主题符码、多样的空间载体符码、追寻高雅的过程符码三方面的符码进行逐一分析,结合我国目前茶艺表演及信阳茶艺表演中解码者存在的反应,得出受者在解码时存在这三种解码的立场:主导-霸权解码:尽数理解;协商解码:大体认可;对抗解码:消极排斥,试图从这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再次,笔者通过对茶艺表演传播过程中,传受双方存在的编码与解码中存在的偏差进行探究,得出结论即在茶艺表演传播中,传者的编码存在误差、传播方式存在误差以及二次编码效果差强人意等,针对上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探究并剖析了产生以上偏差的原因,其中主要包括传受双方未达到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过程互动性较低、传播方式多样化不足和受众反馈差等。并且基于上述的分析,笔者对减少偏差应该如何去解决这一议题,提出个人创新路径的建议:传者编码应该凸出地方特色、传播过程增强互动形式、扩宽传播渠道以及梳理解码者反馈等。本文借助编码-解码理论对茶艺表演传播进行探究,这不仅摆脱了线性传播的枷锁,丰富了霍尔对于文化方面编码-解码的研究,而且对于现阶段信阳地区茶艺表演传播的研究,乃至全国的茶艺表演传播都起到了借鉴的作用,并对中国茶文化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以期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陶悦清[7](2017)在《国际茶 让世界更近一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9月初,鹭岛厦门,汇聚世界目光的"金砖会晤"成为了中国茶的大秀场。五种福建名茶组合一只油滴建盏,献礼金砖国家领导人,一时引爆茶圈话题。步入8000平方米的会晤新闻中心,中式茶歇区专设福建功夫茶展示项目,环环相扣的非遗制茶技艺和乌龙茶香,传向世界。一片小小的树叶,在世界级舞台频频展露身影,令不同肤色不同面孔的人心生向往。在一杯国际茶里,中国和世界的距离更近了。

盛敏[8](2017)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研究》文中提出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饮茶史,历经数代传承流变,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万里茶道等古代商道的拓展,中国茶在海外广泛流布与传播,各国茶饮风俗亦多发端于中国,中国茶叶出口贸易曾红极一时。然而,随着近代以来国力的衰退,中国文化失势,茶叶出口贸易一落千丈。建国以来,中国茶叶出口逐步恢复,但发展缓慢,基本维持在卖原料的低级阶段,出口结构极不合理。学界围绕中国茶叶出口的研究不少,如何突破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瓶颈成为不少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茶文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分三个时期深入探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的历史特点及其内在联系,结合世界茶叶贸易中各国茶文化传播的历史经验与案例,对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要素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策略,以期为促进中国茶叶出口贸易发展提供新的视角。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的历史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同形式与特点的紧密关联。1.早期的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存在地理与时空上的相关耦合性,陆地是早期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的主要路径,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贸易成为早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2.近代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和茶叶出口贸易都经历过历史的辉煌,中国茶文化与接受国文化融合,新的茶文化形态引导和改变着世界的茶叶消费结构和贸易格局。然而,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和出口贸易缺乏主动权,当国运衰退之时,茶文化对外传播和出口贸易双双陷入低谷。3.现当代中国茶文化的研究和发展起步较晚,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力度不够,交流往往成“失语”状态;茶文化对外传播与出口贸易结合不紧密,茶文化对外传播未形成文化产业,对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推动有限。从世界各国的茶叶贸易和的茶文化传播来看,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向来不为国人所重视的茶文化和茶叶的宣传普及在各国茶叶贸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进一步突显了茶文化对外传播对茶叶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1.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各国不惜花费巨资在欧美大陆宣传本国茶叶,茶叶宣传促销和茶文化普及成为公认的促销手段,这对英国及殖民地附属国印度、斯里兰卡、日本及殖民地区中国台湾等地的茶叶出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各国早期开展的一系列茶叶宣传活动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引导着世界茶叶消费结构与贸易格局。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茶叶跨国公司成为世界茶叶贸易的主体,低价竞销引导下的袋泡茶和速溶茶风靡一时。3.全球化时代商业并购现象普遍,非价格竞争成为世界知名茶叶品牌主要竞争手段之一。世界茶叶贸易中茶文化的先导性和前瞻性愈加明显,这可以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美国茶文化复兴”中窥见一斑。以传播学经典理论“拉斯韦尔模式”为基础,本文分析了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的要素,并提出了积极有效的传播策略。推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需要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媒介、传播受众等诸要素相辅相成,形成良性的传播运行机制。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多元主体应积极发挥不同的作用,扮演好各自的角色。这既需要政府引领、组织主导,同时需要发挥企业的主角作用和强化个人广泛参与。加强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需要让多元主体有效协同与配合,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周”的成功,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总之,积极推动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许多方面大有可为。而加强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也将极大促进茶叶出口贸易。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陈曙[9](2019)在《中国茶文化纪录片的叙事比较研究 ——以中美韩同题材纪录片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延续和发展的本源之一。中国茶文化纪录片以其挖掘茶的物质价值,探析茶的精神价值,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传达出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和审美旨趣,受到海内外创作者和受众的关注。中国茶文化题材纪录片对传承和繁荣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民族文化“走出去”进行国际交流,展现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本文运用影像叙事学理论,采用文本分析和案例对比相结合的方法,着重对最具知名度的中美韩三部中国茶文化题材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中国茶,东方神药》、《茶马古道》进行了具体的叙事比较研究,通过分析总结了三者在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方式、视听语言等方面各自的特征,以及它们在整体上呈现出相关纪录片叙事更加故事化和多样化,以吸引受众的趋势。同时笔者发现三者在整体叙事模式、叙事理念、创作题材等方面的差异,一方面是由纪录片叙事发展的整体趋势所决定,另一方面是受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所影响。针对国产同题材纪录片叙事所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了题材适度陌生化、增强设置悬念意识、调整解说词风格、恰当使用情景再现的叙事对策。最后结合当前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态势,提出了未来中国茶文化纪录片创作,要借鉴微纪录片形式、扶持独立纪录片力量、把握中外合拍潮流的新思路与新方向。

王竹君[10](2016)在《中华茶文化体验课教学设计 ——以树人学校美国高中部课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在掌握汉语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的运用汉语进行交际。掌握汉语中的文化因素,了解一定的中国文化知识,有利于让学习者发展更高级的汉语交际能力。因此,在汉语的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汉语语言方面的教学,同时要重视对中华文化的教学。茶文化有着悠久历史,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代表,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写作主要以“茶文化”教学主题为例,结合教学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在全方位分析教学对象、合理安排和利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明确茶文化主题的教学目标,对课程理论部分和“绿茶玻璃杯冲泡”实践部分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论文的内容主要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对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及意义进行阐述,并对茶文化体验课教学设计研究方面进行综述。第二部分:通过对茶文化体验课教学的前端性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茶文化体验课教学流程设计,保障后续教学开展的有效进行。第三部分:以“绿茶玻璃杯泡法”为实例,形成具体的实践教学设计,通过学习者真实的切身体验,从而实现体验课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四部分:将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与预期设想效果进行充分对比,根据对比情况找出其所在问题,总结经验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二、走向世界的中国茶艺——中法茶文化交流纪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走向世界的中国茶艺——中法茶文化交流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1)人文历史纪录片多元价值及表现手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相关研究
        2.关于纪录片价值研究的相关研究
        二、国外研究现状
        1、纪录片的相关研究
        2、纪录片的价值研究
    第三节 研究目标、方法、难题、创新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拟突破的难题
        四、创新点
第一章 人文历史纪录片价值研究概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人文历史纪录片概念界定
        二、人文历史纪录片价值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影视艺术理论
        二、影视叙事学理论
    第三节 人文历史纪录片发展过程
        一、人文历史纪录片初创时期(1958 年——1967 年)
        二、人文历史纪录片非常时期(1968 年——1977 年)
        三、人文历史纪录片思辨时期(1978 年——1987 年)
        四、人文历史纪录片繁荣时期(1988 年——1999 年)
        五、人文历史纪录片兼容时期(2000 年——2012 年)
        六、人文历史纪录片成熟时期(2013 年——至今)
第二章 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史料价值
    第一节 史料价值是人文历史纪录片的本体价值
    第二节 时间:对历史的纵向梳理
        一、反应事件全貌
        二、展现历史发展进程
    第三节 空间:对历史的横向整合
        一、展现民风民俗
        二、展现地貌特征
        三、对传统工艺的记载
    第四节 人物:对历史的全面分析
        一、大人物的平凡世界
        二、对文献资料的补充
第三章 人文历史纪录片文化价值
    第一节 文化价值是人文历史纪录片的核心价值
    第二节 表现传统中式生活方式
        一、展现服饰文化
        二、展现饮食文化
        三、展现住所文化
    第三节 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一、道德意识
        二、和谐意识
        三、理想主义
    第四节 增强文化自信
        一、更加了解中华文化内涵
        二、增强文化交流
        三、促进对文化的保护和创新
        四、给人启迪,指导生活
第四章 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审美价值
    第一节 审美价值是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关键价值
    第二节 意境美
        一、情景交融
        二、虚实结合
    第三节 真实美
        一、客观真实美
        二、艺术真实美
第五章 人文历史纪录片价值的表达方式
    第一节 人文历史纪录片的视觉表达
        一、丰富的画面语言
        二、多样的镜头表现
    第二节 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声音要素
        一、解说词、同期声的表达方式
        二、音乐、音响增强艺术魅力
    第三节 人文历史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一、多元化的叙事视角
        二、不同维度的叙事时空
        三、个性化的叙事结构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第一节 总结与不足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不足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参考影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价值取向与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本分析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话语分析法
    第四节 研究思路
第一章 四十年来海外传播的中国电影
    第一节 关于海外传播的中国电影界定
    第二节 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历史分期
    第三节 中国电影海外传播概况
        一、中国电影国际电影节获奖
        二、中国电影海外商业发行
    本章小结
第二章 1978-2000:现代化思潮下的身份求同
    第一节 基于思想解放的海外传播前奏(1978-1984)
        一、电影的自我觉醒
        二、电影作为文化外交的载体
        三、电影海外参赛与展映的初步尝试
    第二节 民俗电影国际化浪潮(1985-1993)
        一、纷繁复杂的历史语境
        二、民族寓言中的他者想象奇观
        三、民俗电影在国际电影节的表现
    第三节 艺术与商业并行(1994-2000)
        一、市场经济兴起与海外传播审查收紧
        二、艺术电影对当代生活的观照转向
        三、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多元与分化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001-2010: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海外商业诉求
    第一节 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
    第二节 产业化与武侠电影的中西融合策略
        一、建立产业体系与深入推广交流
        二、武侠大片的普世审美与民族特性
        三、武侠大片的传播范式:《英雄》
    第三节 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快速成长
        一、武侠合拍片的十年票房增长
        二、艺术电影的回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2011-至今:电影产业转型期的国际影响力追求
    第一节 电影与文化强国战略
    第二节 电影产业升级与类型电影的工业美学实践
        一、电影产业环节的拓宽与完善
        二、类型电影的工业美学实践
        三、工业美学的先锋:《流浪地球》
    第三节 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转型
        一、海外发行的衰退与复苏
        二、艺术电影的类型化融合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1978-2019国际电影节获奖影片
    附录二:2001-2019海外票房过千万的中国电影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3)中华茶艺在茶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及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之处
2 中华茶艺、茶文化产业的基本理论
    2.1 中华茶艺概述
        2.1.1 中华茶艺的界定
        2.1.2 中华茶艺的分类
        2.1.3 中华茶艺的基本特征
        2.1.4 中华茶艺技能
    2.2 茶文化产业的概述
        2.2.1 茶文化产业的界定
        2.2.2 茶文化产业的分类
        2.2.3 茶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
3 中华茶艺的价值研究
    3.1 中华茶艺的经济开发价值
        3.1.1 促进茶叶销售
        3.1.2 有助于茶叶品牌宣传与塑造
        3.1.3 构建茶文化产业经济链
        3.1.4 做大做强茶产业
    3.2 中华茶艺的文化传播价值
        3.2.1 再现茶俗民风
        3.2.2 弘扬中华茶艺思想
    3.3 中华茶艺的社会教育价值
        3.3.1 创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样式
        3.3.2 追求美好生活
        3.3.3 推崇“和”思维和“养气、养心、达礼、求美”的文化价值
        3.3.4 优化饮食习俗
4 中华茶艺在茶文化传播和茶学教育中的作用——以天福集团为例
    4.1 中华茶艺在茶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4.1.1 中华茶艺促进港台茶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4.1.2 中华茶艺推动茶文化的传播
        4.1.3 中华茶艺加大茶文化在国外的影响力
    4.2 中华茶艺在茶学教育中的作用
        4.2.1 激发浓厚的专业技能学习兴趣
        4.2.2 培养学生的双创能力
        4.2.3 提升涉茶专业人才从业水平
        4.2.4 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4.2.5 锻炼学生社会交际能力
        4.2.6 提升个人素养
        4.2.7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 中华茶艺价值实现
    5.1 中华茶艺价值实现的困境
        5.1.1 注重可视性成分而忽视内在
        5.1.2 缺乏深层次开发整理
        5.1.3 重文化敷衍轻内涵积淀
        5.1.4 商业化气息浓厚
    5.2 中华茶艺价值实现的途径
        5.2.1 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中华茶艺
        5.2.2 以生活为基础、服务为宗旨编创中华茶艺
        5.2.3 深层次开发整理中华茶艺与茶文化资源
        5.2.4 茶行业标准化
6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4)传承与创新:文化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书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分析路径
        一、相关论题研究现况
        二、分析路径
    第三节 理论框架与核心概念界定
        一、理论框架
        二、核心概念界定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一、文献梳理与文本解读
        二、理论梳理与理论探索
        三、田野调查与个案分析
第二章 传承与创新:中国书院的文化传统
    第一节 书院文化传统的萌动
        一、书院是对私学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二、书院最初的形态与功能
        三、书院文化萌动中的交流、融合与转向
    第二节 书院文化传统的生成
        一、书院文化正式兴起的背景
        二、书院运行规制的形成与创新
        三、书院文化精神的巩固与推广
    第三节 书院文化传统的兴盛与流变
        一、近代化中国何时开始: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准备
        二、书院的兴盛与流变:未完成的近代文化转型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冲击与适应:近代中国书院的现代化
    第一节 文化冲击下的中国书院改革
        一、文化现代化起步的前奏:知识进步与西学东渐时期的书院
        二、文化现代化起步:鸦片战争前后思想的进步与书院改革
    第二节 文化冲击下的适应:中国书院改制
        一、维新变法与书院改革的探索
        二、文化制度的进步与转型:书院改制与科举废除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迁与转型:现代中国书院的现代化
    第一节 书院现代化变迁的背景:五四前后的中国文化现代化
        一、传统的变迁:从“中体西用”到“西化”
        二、现代化的启蒙:关于“中国本位”与“全盘西化”的论争
        三、思想的进步:五四前后中国现代化思想启蒙的演变
    第二节 “国学”兴起与载体的最初探索
        一、“国学”的兴起与争论
        二、“国学”实践载体的最初探索
    第三节 中国书院现代化转型的探索
        一、书院现代化转型的探讨
        二、书院现代化转型的实践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传统的复兴: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的发展
    第一节 文化现代化下当代中国书院发展的背景
        一、全球文化现代化下的中国文化与“国学”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现代化下的中国书院的转型延续
    第二节 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分期
        一、1949-1977年间计划时期的中国书院
        二、1978-2001年间改革时期的中国书院
        三、2002-2007年间追赶时期的中国书院
        四、2008-2017年间飞跃时期的中国书院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发展的新特点与新问题
    第一节 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建设的特点
        一、多重主体、多种力量参与到当代书院建设之中
        二、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的发展新模式
    第二节 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发展中的关键问题
        一、功能、目标如何定位
        二、机制、体制如何创新
        三、建筑、环境如何再造
        四、教育内容、方式如何施行
        五、书院团体的联盟化如何发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当代中国书院现代化发展的传承与创新—以厦门筼筜书院为例
    第一节 厦门筼筜书院的概况
        一、筼筜书院的创院历程
        二、筼筜书院的文化传承与时代思考
        三、筼筜书院的环境再造与建筑创新
    第二节 厦门筼筜书院的日常国学实践活动
        一、讲学:全面尝试力求经典的国学课程
        二、礼乐:丰富多彩力求修身的国艺教习
        三、活动:形式多样力求底蕴的文化活动
        四、出版:努力恢复力求提升的文库出版
    第三节 厦门筼筜书院的现代化运营与管理
        一、学生管理
        二、课程与师资管理
        三、“学田”与产业化的经营
        四、宣传推广的平台
    第四节 厦门筼筜书院现代化的特色与问题
        一、现代化的功能定位
        二、高校的合作与联动
        三、参与地区书院建设
        四、当前所面对的问题与选择
    第五节 当代新型书院现代化发展再思考
        一、坚持以国学经典教育为中心
        二、设置适合现代人需求的课程
        三、争取多方面力量联合办学
        四、加强书院之间的交流互动
        五、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建设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一、史料集
    二、研究着作
    三、研究论文
    四、其他资料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现状
        (一)关于孔子学院的研究现状
        (二)马达加斯加汉语教学的研究现状
第一章 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的基本概况
    一、马达加斯加教育情况简述
    二、马达加斯加汉语教学回顾
    三、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的基本概况与发展概况
第二章 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课程设置情况调查与分析
    二、教师及教学对象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教师情况调查与分析
        (二)教学对象情况调查与分析
    三、教材与教学方法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教材使用情况
        (二)教学方法使用情况
    四、教学环境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教学基础设施情况
        (二)教室情况
        (三)教师授课班级情况
第三章 关于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学建议及解决策略
    一、关于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学建议
        (一)多方位丰富文化类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二)汉语综合课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四)构建精讲多练的汉语教学模式
        (五)编写马达加斯加语的汉语教材
    二、关于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教学现状的解决策略
        (一)师资方面
        (二)教学对象方面
        (三)教学环境方面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6)编码解码理论视域下茶文化传播研究 ——以信阳茶艺表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编码-解码”理论
        1.3.2 茶文化
        1.3.3 茶艺表演
    1.4 研究方法及理论
    1.5 研究目的与创新
        1.5.1 目的
        1.5.2 创新之处
第2章 茶艺表演及茶文化传播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茶文化
        2.1.2 茶艺表演
        2.1.3 发展历程演进
    2.2 茶文化传播方式及意义
        2.2.1 国内外大规模的空间传播
        2.2.2 影响甚广的大众传播
        2.2.3 快捷便利的人际传播
    2.3 从茶艺表演看茶文化传播
    2.4 茶文化传播的意义
第3章 茶文化传播中的象征性符号与编码分析
    3.1 茶文化象征性符号解读
        3.1.1 茶礼符号之“足”
        3.1.2 茶俗符号之“和”
        3.1.3 茶具符号之“美”
        3.1.4 茶艺符号之“雅”
    3.2 茶文化象征性互动解读
    3.3 茶艺表演传播的编码解读
        3.3.1 主题表达的符码:追逐传统
        3.3.2 空间载体传递的符码:力求多样
        3.3.3 表演过程传达的符码:追寻高雅
第4章 茶文化传播中的解码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4.1 受众对茶艺表演传播的解码分析
        4.1.1 主导-霸权解码:尽数理解
        4.1.2 协商解码:大体认可
        4.1.3 对抗解码:消极排斥
    4.2 存在的问题
        4.2.1 编码存在误差
        4.2.2 流通过程传播方式存在偏差
        4.2.3 解码后与二次编码传播效果差强人意
第5章 编码-解码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原因及创新路径研究
    5.1 产生的原因
        5.1.1 编码-解码双方:未达到共通的意义空间
        5.1.2 传播过程:互动性较低
        5.1.3 传播方式:多样化不足
        5.1.4 传播后期:受众反馈差
    5.2 创新路径研究
        5.2.1 编码:凸出地方特色,糅合信阳民俗
        5.2.2 过程:增强互动表演,促进灵活演变
        5.2.3 流通:扩宽传播渠道,推动方式多样
        5.2.4 后期:梳理解码者反馈,提高再编码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8)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贸易研究现状
    1.1.1 国内研究
    1.1.2 国外研究
1.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2.1 相关概念
    1.2.2 相关理论基础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4.1 研究意义
    1.4.2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早期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
2.1 中国茶传播的主要路径
    2.1.1 丝绸之路
    2.1.2 茶马古道
    2.1.3 万里茶道
    2.1.4 海上丝绸之路
2.2 早期中国茶文化传播与茶叶贸易的历史及主要特点
    2.2.1 关于早期传播的各种说法
    2.2.2 早期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和茶叶出口贸易的历史
    2.2.3 早期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及相互联系 第三章 近代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和茶叶出口贸易
3.1 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
    3.1.1 北传俄罗斯
    3.1.2 茶入西欧
    3.1.3 华茶在欧洲的贸易
3.2 中国茶在美洲和非洲的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
3.3 中国茶文化在亚洲地区的继续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
    3.3.1 茶在南亚与东南亚的继续传播与出口贸易
    3.3.2 茶在日本的继续传播与贸易往来
    3.3.3 茶在朝鲜半岛的继续传播与出口贸易
3.4 近代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和茶叶出口的主要特点及相互联系 第四章 现当代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
4.1 现当代世界茶叶生产和贸易格局
    4.1.1 世界茶叶生产格局
    4.1.2 世界茶叶贸易格局与变迁
4.2 现当代中国茶叶生产与出口贸易
    4.2.1 现当代中国茶叶生产状况
    4.2.2 现当代中国的茶叶出口贸易概况
    4.2.3 现当代中国茶叶出口贸易中的问题
4.3 现当代中国茶文化复兴与对外传播
    4.3.1 台湾茶文化复兴
    4.3.2 大陆茶文化复兴
    4.3.3 现当代中国茶文化交流和对外传播
    4.3.4 现当代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中的问题及与茶叶出口的相互联系 第五章 世界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传播经验及启示
5.1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各国茶叶宣传与茶文化普及
    5.1.1 各国的宣传经验
    5.1.2 启示
5.2 二战前后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茶叶跨国公司的崛起
    5.2.1 茶叶跨国公司的崛起
    5.2.2 英国市场
    5.2.3 美国市场
    5.2.4 启示
5.3 全球化时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世界茶叶贸易和茶文化传播
    5.3.1 跨国企业并购茶叶公司
    5.3.2 美国茶文化复兴
    5.3.3 全球化时代世界一流茶叶品牌文化分析
    5.3.4 启示 第六章 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要素分析
6.1 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内容
    6.1.1 中国茶文化的内容体系
    6.1.2 中国茶文化的性质与特点
6.2 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主体
    6.2.1 政府
    6.2.2 社会组织
    6.2.3 企业
    6.2.4 个人
6.3 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媒介
    6.3.1 实物形象
    6.3.2 书籍报刊
    6.3.3 广播影视
    6.3.4 新媒体
6.4 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受众
    6.4.1 受众属性与分类
    6.4.2 东方文化圈受众的文化共通性
    6.4.3 西方文化圈受众的文化差异性 第七章 全球化背景下促进茶叶对外贸易发展的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策略
7.1 政府引领茶文化传播
    7.1.1 纳入国家战略
    7.1.2 重构茶文化
    7.1.3 优化传播方式
7.2 组织主导茶文化传播
7.3 发挥企业的主角作用
    7.3.1 加强茶文化营销
    7.3.2 打造中国茶叶品牌
    7.3.3 细分国际市场
7.4 强化个人广泛参与
    7.4.1 加强人际传播
    7.4.2 加强个人传播
7.5 案例分析--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周”
    7.5.1 米兰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周”事件表
    7.5.2 案例分析
    7.5.3 评述 结语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作者简历

(9)中国茶文化纪录片的叙事比较研究 ——以中美韩同题材纪录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综述
    1.3 理论基础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2章 纪录片对中国茶文化的传播概述
    2.1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及传播路径
        2.1.1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2.1.2 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路径
    2.2 中国茶文化纪录片概述
        2.2.1 国内中国茶文化纪录片概述
        2.2.2 国外中国茶文化纪录片概述
    2.3 中国茶文化纪录片的叙事意义
        2.3.1 塑造国家形象
        2.3.2 彰显茶文化魅力
        2.3.3 弘扬人文精神
第3章 中国茶文化纪录片的叙事分析——基于中美韩同题材纪录片
    3.1 美国纪录片《中国茶,东方神药》的叙事分析
        3.1.1 外部视角与内部视角相结合
        3.1.2 中心串联式叙事结构为主
        3.1.3 解说词:引导与升华叙事
        3.1.4 音乐:形成意境与把握节奏
        3.1.5 画面:真实记录与真实再现
    3.2 韩国纪录片《茶马古道》的叙事分析
        3.2.1 全知的叙事视角
        3.2.2 中心串联式的叙事结构
        3.2.3 空镜头表达丰富内容
        3.2.4 声音的写实写意相结合
        3.2.5 口述重构历史
    3.3 中国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叙事分析
        3.3.1 平民化视角为主
        3.3.2 中心串联式的叙事结构
        3.3.3 声画结合营造意境
        3.3.4 同期声增强现场感
        3.3.5 拍摄手法多样打造视觉盛宴
第4章 中国茶文化纪录片的叙事对策与创作前瞻
    4.1 中国茶文化纪录片的中美韩叙事差异
        4.1.1 整体叙事模式的差异与发展
        4.1.2 叙事理念与叙事方法的差异
        4.1.3 价值取向与创作题材的差异
    4.2 中国茶文化纪录片的叙事对策
        4.2.1 创作题材适度陌生化
        4.2.2 增强设置悬念意识
        4.2.3 解说词风格通俗化
        4.2.4 恰当使用情景再现
    4.3 中国茶文化纪录片的创作前瞻
        4.3.1 借鉴微纪录片形式
        4.3.2 扶持独立纪录片力量
        4.3.3 把握中外合拍潮流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华茶文化体验课教学设计 ——以树人学校美国高中部课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综述
        1.2.1 茶文化研究综述
        1.2.2 教学设计研究综述
        1.2.3 体验课教学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中华茶文化体验课教学设计分析
    2.1 中华茶文化体验课的教学目的分析
    2.2 中华茶文化体验课的教学类型分析
    2.3 中华茶文化体验课的教学对象分析
    2.4 中华茶文化体验课的教学内容分析
    2.5 中华茶文化体验课的教学方法分析
    2.6 中华茶文化体验课的教学资源分析
第三章 “绿茶玻璃杯泡法”实践设计方案及实施
    3.1 体验课程准备个案:“绿茶玻璃杯泡法”
    3.2 实践教学设计方案
        3.2.1 课堂流程安排
        3.2.2 具体教学过程
    3.3 教学实施情况总结
第四章 教学设计实施结果和预期效果的对比分析
    4.1 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
    4.2 针对原因提出的改进方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走向世界的中国茶艺——中法茶文化交流纪实(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文历史纪录片多元价值及表现手法[D]. 刘春晓.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海外传播的价值取向与应对策略研究[D]. 郑红艳.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3]中华茶艺在茶文化产业中的作用及价值研究[D]. 刘小煌. 福建农林大学, 2018(03)
  • [4]传承与创新:文化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书院研究[D]. 戴美玲. 厦门大学, 2018(12)
  • [5]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杨凡. 云南大学, 2018(01)
  • [6]编码解码理论视域下茶文化传播研究 ——以信阳茶艺表演为例[D]. 张继民.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7]国际茶 让世界更近一点[J]. 陶悦清. 茶博览, 2017(09)
  • [8]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研究[D]. 盛敏.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1)
  • [9]中国茶文化纪录片的叙事比较研究 ——以中美韩同题材纪录片为例[D]. 陈曙.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9(03)
  • [10]中华茶文化体验课教学设计 ——以树人学校美国高中部课堂为例[D]. 王竹君. 安阳师范学院, 2016(07)

标签:;  ;  ;  ;  ;  

中国茶艺走向世界——中法茶文化交流纪录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