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抑制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药抑制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阻抑肺癌转移的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亓润智[1](2021)在《基于肿瘤细胞外泌体调控TAM细胞极化探讨双参颗粒抑制肺癌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肺癌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居前列。尽管越来越多的肺癌被早期诊断和治疗,新的免疫治疗药物不断问世,放射治疗技术得到不断提升,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仍没有得到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没有得到明显改善。ⅠA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3%,ⅢA期患者仅为36%,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3.5%。肺癌的整体中位生存期仍未突破1年。如何减少早期肺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延长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抑制肺癌进展仍然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医学难题。随着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防治肺癌的有效性,以及基础实验研究对中医药防治肺癌的机制探讨不断深入,中医药在肺癌防治中的地位也逐渐上升。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中医药防治肺癌的机制可能与调控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肺癌属中医学“肺积”范畴。《医宗必读》中提到:“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亏虚则气血阴阳失和,脏腑机能紊乱,气机升降失调。随着中医肿瘤理论的发展,“正虚”是肺癌重要的发病基础已逐渐成为中医肿瘤学术界的共识。肺癌的病机多为虚实夹杂,虚证常见阴虚或气阴两虚,实证多见气滞、痰凝及血瘀,病位在肺,与脾、肾密切相关。气阴两虚、瘀血内阻是肺癌形成与进展的重要因素。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伤及肺气与肺阴,肺主气功能受损,一身之气不足则邪毒内盛,气不行血、癌毒阻络,则见瘀血内停,瘀毒互结,逐渐形成癌肿。益气养阴活血法是防治肺癌的重要治法之一。双参颗粒由三七、西洋参、冬虫夏草组成,三七活血化瘀兼能补血;西洋参健脾益气而不燥,并能养阴生津;冬虫夏草补益肺肾。三药共奏益气健脾养阴、补益肺肾、金水相生之效,扶正以治本,活血化瘀以治标。临床研究也证明,益气养阴活血法是中医药防治肺癌的重要治法,在临床应用广泛并取得良好疗效。但由于中医临床证候的复杂性,以及中医辨证论治处方的多样性,使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防治肺癌的理论未能在细胞分子层面得到很好的验证。我们前期预实验发现双参颗粒可以抑制荷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减少自发肺癌小鼠模型肺部肿瘤形成。同时,对双参颗粒干预后的自发肺癌小鼠与未经过双参颗粒干预的小鼠肺组织进行全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提示在经过双参颗粒干预后,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巨噬细胞标志蛋白(MannosereceptorCtype 1,MRC1/CD206),含锌指转录因子(Kruppel-like factors,KLF)家族如 KLF4、KLF2,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家族,以及非编码 RNA(Non-coding RNA)如microRNA-34a(miR-34a)、microRNA-21(miR-21)的表达以及外泌体相关基因表达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基因都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表型、功能调控以及外泌体功能密切相关,基于TAMs极化在调控肿瘤微环境影响肿瘤生长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从TAMs与肿瘤细胞外泌体入手,探讨双参颗粒抑制荷Lewis肺癌的作用是否与肿瘤细胞外泌体调控TAMs表型和功能相关。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体内实验与体外实验,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探明双参颗粒抑制肿瘤生长是否与肺癌细胞外泌体调控TAMs表型与功能相关,以及初步探讨双参颗粒通过外泌体影响TAMs极化的机制是否与MIF-miR-34a-KLF4通路相关,为中医药“益气养阴活血法”防治肺癌提供客观依据。研究方法1.构建荷Lewis肺癌小鼠模型,以高、中、低三个剂量的双参颗粒对荷Lewis肺癌小鼠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小鼠移植瘤的体积、移植瘤质量,验证以益气养阴活血为治法的双参颗粒对小鼠肺癌的抑制作用。2.通过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染色法,分别对小鼠脾脏、移植瘤组织的M1型与M2型TAMs进行检测,观察双参颗粒对TAMs表型的影响。3.通过Lewis与M1型巨噬细胞混合皮下接瘤的方法,构建M1型TAMs过表达的小鼠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体积与质量,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M1型TAMs比例、M2型TAMs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M1型TAMs标志蛋白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iNOS的表达,探讨双参颗粒抑制Lewis肺癌的作用与TAMs极化的相关性。4.通过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比例、记忆T细胞比例,肿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MP-9、MIF的表达,探讨双参颗粒调控肿瘤微环境,调节TAMs功能与调控TAMs极化的相关性。5.构建MIF+/+Lewis稳定转染细胞株、shMIF Lewis稳定转染细胞株,通过双参颗粒含药血清的干预,观察双参颗粒对小鼠肺癌细胞MIF表达的影响。6.提取各组肺癌细胞外泌体,qPCR法检测外泌体中miR-34a表达,观察双参颗粒对Lewis细胞来源外泌体中MIF下游靶基因miR-34a的影响,探讨双参颗粒是否通过影响MIF调节外泌体miR-34a的表达。7.收集双参颗粒干预后的MIF+/+Lewis细胞、MIF+/+Lewis细胞、Lewis细胞、shMIF Lewis细胞来源外泌体;并将各组外泌体对巨噬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外泌体对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探讨双参颗粒能否通过肺癌细胞来源外泌体影响巨噬细胞极化,以及这一作用与MIF的关系。8.观察各组肺癌细胞外泌体干预后的巨噬细胞中KLF4基因的表达;探讨经双参颗粒干预后的肺癌细胞外泌体影响巨噬细胞极化与功能的作用是否与MIF-miR-34a-KLF4 通路相关。研究结果1.经双参颗粒干预后,荷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体积与质量减小,随着双参颗粒剂量的增加,其抑制肿瘤体积与质量的作用逐渐增强,高剂量双参颗粒对肿瘤体积与质量的抑制作用最强。2.高、中、低三个剂量的双参颗粒均能减少小鼠脾脏M2型TAMs 比例,增加M1型TAMs比例,但双参颗粒抑制M2型TAMs比例的作用未表现出与双参颗粒剂量有明确负相关。小鼠脾脏M1型TAMs 比例与双参颗粒剂量呈正相关,随双参颗粒剂量增大M1型TAMs比例逐渐增加。移植瘤组织中CD86的表达与双参颗粒的剂量呈正相关,CD206的表达与双参颗粒的剂量呈负相关。3.与经典的荷Lewis肺癌小鼠模型比较,荷Lewis+M1混合移植瘤小鼠模型的肿瘤体积减小,脾脏M1型TAMs比例明显升高。双参颗粒对Lewis+M1混合移植瘤小鼠模型进行干预后,M1型TAMs 比例增加,小鼠肿瘤体积进一步减小,提示双参颗粒抑制Lewis肺癌的作用可能与增加M1型TAMs比例相关。4.双参颗粒可以减少荷Lewis+M1混合移植瘤小鼠肿瘤组织中肿瘤微环境因子 ARG1、TGF-β、MMP-9、VEGF、MIF 的表达,增加 iNOS 的表达。5.双参颗粒能够增加CD8+中枢性记忆T细胞比例,并且与M1型TAMs 比例呈正比;降低CD8+效应性记忆T细胞比例,与M1型TAMs比例呈反比。同时,双参颗粒可以增加CD4+CD25+T细胞比例,减少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6.通过慢病毒稳定转染细胞技术成功构建了 MIF+/+Lewis、shMIFLewis稳定转染肺癌细胞株,并分别在基因与蛋白水平进行了验证。7.MIF+/+Lewis细胞外泌体中miR-34a表达减少。双参颗粒含药血清在体外可以抑制MIF+/+Lewis细胞MIF蛋白与RNA的表达,同时增加MIF+/+Lewis细胞外泌体中miR-34a的表达。8.成功提取MIF+/+Lewis、shMIFLewis、Lewis细胞来源外泌体,并对巨噬细胞进行干预,成功检测到巨噬细胞吞噬外泌体过程。MIF+/+Lewis细胞来源外泌体在体外可以增加M2型巨噬细胞比例,降低M1型巨噬细胞比例;而经双参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后的MIF+/+Lewis细胞,其外泌体能够逆转这一作用,增加M1型巨噬细胞比例。9.MIF+/+Lewis细胞外泌体在体外可以增加巨噬细胞中KLF4基因的表达;经双参颗粒含药血清干预后的MIF+/+Lewis细胞外泌体能够减少巨噬细胞KLF4基因的表达。研究结论1.双参颗粒可以抑制小鼠肺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小鼠TAMs向M1型极化相关;肺癌细胞中的MIF可能是双参颗粒的作用靶点之一。2.双参颗粒可以通过肺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调控TAMs极化,其机制可能与MIF-miR-34a-KLF4 通路相关。3.中医益气养阴活血法防治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细胞外泌体,调控TAMs极化与功能,重塑肿瘤微环境相关。

秦燕勤[2](2020)在《基于组分配伍药效的补肺益肾组分方干预COPD炎症反应机制》文中提出目的1 补肺益肾组分方(Effective-component compatibility of Bufei Yishen formula,ECC-BYF)及其组分配伍干预作用评价: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大鼠为研究对象,评价ECC-BYF及其组分配伍对COPD大鼠的干预作用特征,揭示其组分配伍规律。2ECC-BYF阻抑炎症反应机制探讨:以脂多糖(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模型为研究对象,采用转录组学分析ECC-BYF阻抑炎症反应治疗COP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一22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模型组(Model)、ECC-BYF组、补气组(Buqi Group,BQ)、补肾组(Bushen Group,BS)、化痰组(Huatan Group,HT)、活血组(Huoxie Group,HX)、扶正组(Fuzheng Group,FZ)、祛邪组(Quxie Group,QX)、补气化痰组(Buqi Huatan Group,BQHT)、补气活血组(Buqi Huoxie Group,BQHX)、补肾化痰组(Bushen Huatan Group,BSHT)、补肾活血组(Bushen Huoxie Group,BSHX)、扶正化痰组(Fuzheng Huatan Group,FZHT)、扶正活血组(Fuzheng Huoxue Group,FZHX)、补气祛邪组(Buqi Quxie Group,BQQX)、补肾祛邪组(Bushen Quxie Group,BSQX)、氨茶碱组(Aminophylline Group,APL)、乙酰半胱氨酸组(N-Acetylcysteine Group,NAC),共19组,每组12只。1至8周,采用香烟烟雾暴露联合反复细菌感染的方法复制COPD稳定期大鼠模型,9至16周,给予相应的药物灌胃,16周结束后取材。采用WBP全身体积描记系统及PFT测量系统测定肺功能;病理学技术观察肺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细胞进行分类计数;ELISA法检测血清、BALF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p、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 factor,TNF)-α等,BALF 中胶原蛋白(Collagen,COL)-1、COL-3、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MMP)-9、MMP-12等,肺组织研磨液及 BALF 中黏蛋白 5AC(Mucin 5AC,MUC5AC)、水通道蛋白5(Aquaporins 5,AQP5)等,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等因子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及肺组织研磨液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脂质过氧化物(Lipidperoxide,LPO)等氧化应激产物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型。对各类指标进行Region(R)值综合评价,分析ECC-BYF及其组分配伍对COPD大鼠的治疗作用特点,揭示ECC-BYF组分配伍规律。实验二巨噬细胞分为空白组(Control)、LPS模型组(Model)及ECC-BYF不同浓度组,MTT法检测不同浓度ECC-BYF对细胞活性的影响。qPCR法检测不同浓度ECC-BYF对 IL-1β、IL-6、TNF-α、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 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mRNA表达的影响,筛选ECC-BYF合适浓度。将巨噬细胞分为Control、Model、ECC-BYF及不同组分配伍组(同实验一),qPCR法检测其对IL-1β、IL-6、TNF-α、PTGS2 mRNA表达的影响,筛选阻抑炎症反应最佳组分配伍,进行下一步实验。将巨噬细胞分为Control、Model、ECC-BYF、BSHT组,LPS作用24h后提取细胞总RNA,采用Illumina基因测序平台对各组细胞进行基因测序。分析各组细胞基因表达,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其进行GO富集和KEGG富集功能注释,获得富集基因及相关通路,分析ECC-BYF及BSHT组分配伍可能的阻抑炎症反应机制。结果实验一1对肺功能的影响模型组大鼠潮气量(Tidal Volume,VT)、呼气峰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每分钟通气量(Minute Volume,MV)、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0.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0.1s,FEV0.1)、0.3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0.3)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P<0.01);ECC-BYF组、氨茶碱组大鼠肺功能较模型组大鼠有明显改善(P<0.01)。2对肺组织病理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肺组织镜下可见细支气管基底膜增厚、肺泡壁断裂融合、肺泡腔扩大、肺泡平均截距(mean linear intercept,MLI)显着增大(P<0.01),平均肺泡数(mean alveolar number,MAN)明显减少(P<0.01),并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呈肺气肿征象。与模型组比较,ECC-BYF组、氨茶碱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征象明显减轻(P<0.01)。超微结构方面,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呼吸膜明显增厚(P<0.01);肺泡Ⅱ型上皮细胞中板层小体数量减少,呈空泡化;线粒体数量减少、嵴模糊。ECC-BYF及除补肾组外的组分配伍组呼吸膜增厚情况缓解(P<0.05,P<0.01);线粒体及板层小体数量有所增加。3对炎症反应的影响BALF中炎性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ECC-BYF、BSHT、BQQX组大鼠BALF细胞总数、中性粒及淋巴细胞比例显着降低(P<0.05,P<0.01);FZ、QX、FZHT组BALF细胞总数,BQ、BSHX、FZHX、BSQX组中性粒比例,BQ、FZHT、BSQX组淋巴细胞比例降低(P<0.05,P<0.01)。炎症因子水平: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升高,IL-10水平显着降低(P<0.01):BALF中TNF-α、IL-6水平显着升高(P<0.01)。不同组分配伍对各炎症因子效应不同,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组分配伍阻抑炎症因子的强度为:ECC-BYF、FZHX、BQHX、BQQX、BSHT、BSHX、BSQX(P<0.05,P<0.01)。4对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清、BALF中MMP-9、MMP-12,BALF中COL-1、COL-3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升高,BALF中TIMP-1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ECC-BYF、HX、FZ、FZHT、BQQX、BSQX调节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及胶原沉积疗效显着(P<0.05,P<0.01)。5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清及肺组织MDA、LPO水平较正常组显着上升(P<0.01)。各指标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ECC-BYF、HT、FZ、BQHT可显着调节氧化/抗氧化失衡(P<0.05,P<0.01)。6对黏液分泌的影响模型组大鼠BALF中MUC5AC、AQP5及肺组织中MUC5AC水平较正常组显着增加(P<0.01)。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ECC-BYF、BSHT、BQHX、APL、NAC抑制黏液高分泌效果显着(P<0.05,P<0.01)。7对内皮损伤/修复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清TF、VEGF水平显着升高,TM水平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R值综合评价结果显示:ECC-BYF、HX、FZ、BSHX、BQQX在调节内皮损伤/修复效果显着(P<0.05,P<0.01)。8对T淋巴细胞表型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液CD4+、CD8+细胞数及CD4+/CD8+比例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与Model比较,BYF、FZ、BS、BSHT、BSHX组大鼠血液CD4+、CD8+细胞数显着增多(P<0.05,P<0.01);BQHT、BQHX、FZHT、APL 组 CD4+细胞数,HT 组 CD8+细胞数及 ECC-BYF、BQ、BQHT、BQHX、FZHT、BQQX、APL 组 CD4+/CD8+比例显着降低(P<0.05,P<0.01)。实验二1 ECC-BYF及其组分配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ECC-BYF可显着降低LPS诱导的巨噬细胞IL-1β、IL-6、TNF-α和PTGS2 mRNA表达,160 μg/mL效果较好;BSHT显着降低IL-1β、PTGS2 mRNA表达,BQHT可显着降低 IL-1β、TNF-α、PTGS2 mRNA 表达,BQQX、BSQX 配伍可显着降低 IL-1β、IL-6、PTGS2mRNA 表达(P<0.01)。2 ECC-BYF及BSHT组分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差异表达基因水平分析结果显示,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中上调780个,下调677个;ECC-BYF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上调235个,下调276个;BSHT与模型组比较,差异表达基因上调99个,下调144个。ECC-BYF可调节LPS诱导的巨噬细胞186个基因,BSHT配伍可调节LPS诱导的巨噬细胞110个基因。GO富集分析各组细胞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空白组与模型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富集于575个GO条目中,主要包括炎症反应、固有免疫反应、细胞内信号转导及细胞组分等。ECC-BYF与Model差异表达的基因富集于279个GO条目中,主要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免疫反应及细胞组分等。BSHT与Model差异表达的基因富集于111个GO条目中,主要包括炎症反应、免疫系统进程及细胞组分等。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空白组与模型组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TNF信号通路、NF-κB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63条通路中;ECC-BYF与Model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Toll样受体、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TNF信号通路等24条通路中;BSHT与ECC-BYF差异表达基因富集于Toll样受体、MAPK通路、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14条通路中。富集通路多与炎症反应及免疫反应有关。结论1补肺益肾组分方及其组分配伍对COPD大鼠不同药效指标有不同的作用特点。含淫羊藿苷的组分配伍阻抑炎症反应效果显着;含人参皂苷Rh1和黄芪甲苷的组分配伍调节氧化/抗氧化失衡作用显着;含丹皮酚的组分配伍调节血管损伤/修复效果显着;FZHT、HX、FZ、BQQX、BSQX组分配伍调节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及胶原沉积效果显着;ECC-BYF、BSHT、BQHX配伍抑制黏液高分泌效果显着;FZHT、ECC-BYF、BQHT配伍调节T淋巴细胞表型疗效较好。2 ECC-BYF、BSQX、BSHT、BQQX对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有显着抑制作用;ECC-BYF和BSHT阻抑其炎症反应可能与调控TNF介导的信号通路、NF-κB、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有关。

王文龙[3](2020)在《基于上皮间质转化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疗最常见的并发症,既往关于其发生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自由基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和效应,而放射性肺损伤后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现象及其机理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近期有多项研究表明,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上皮间质转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项目拟通过建立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疾病模型,以不同浓度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干预,而后评估小鼠肺损伤程度,测定EMT相关的表型标记物、细胞因子等变化,以及EMT相关信使mRNA转录水平变化及由此导致TGF-β1/Smads、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交互变化。本项目拟通过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放射性肺损伤小鼠上皮间质转化效应途径的影响,有望阐明复方苦参注射液通过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而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机理,为临床推广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防治放射性肺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理论部分:通过回顾性分析了中医学对放射性肺损伤的认识,探究了热毒络瘀相关理论的源流及其典型代表中成药复方苦参注射液。2.实验部分:C57bl/6小鼠194只,雄性,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10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 group,Control)、模型组(Model group,Model)、复方苦参注射液低剂量组(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Low dose group,CKI-L)、复方苦参注射液中剂量组(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Middle dose group,CKI-M)、复方苦参注射液高剂量组(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High dose group,CKI-H)、信号通路激动剂1组(SB431542,SB)、信号通路抑制剂2组(XAV-939,XAV)、复方苦参注射液+信号通路抑制剂1组(CKI+SB)、复方苦参注射液+信号通路抑制剂2组(CKI+XAV)、地塞米松注射液组(Dexamethason,DXM)。使用美国XStrahl小动物精准放疗辐照研究平台(SARRP),实施单次20 Gy双侧肺野照射成功建立C57bl/6小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照射后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分别于照射后第2、4、6、8、10、12周6个时间点处死小鼠,采集血清和取出肺组织。取第4、8周C57bl/6小鼠肺组织,小鼠及肺组织称重,计算肺系数,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和Masson染色,分别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C57bl/6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形态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C57bl/6小鼠在第4周、第8周的肺组织中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C57bl/6小鼠在第第4周、第8周采集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采用实时定量PCR法(RT-qPCR)检测各组小鼠第4周、第8周肺组织中TGF-β1mRNA、Smad3 mRNA、GSK-3βmRNA、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分别检测各组小鼠在第4周、第8周肺组织内TGF-β1、Smad3、GSK-3β、β-catenin通道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实验一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可增加放射性肺损伤小鼠肺系数,减轻小鼠放射性肺损伤病理损害程度,并可改善小鼠一般情况,包括毛色、脱毛、食量、活动及体重等。2.实验二结果2.1 HE染色结果:Control组:小鼠肺组织肺泡壁较薄,肺泡结构清晰,毛细血管完整,无充血及水肿,无炎症细胞浸润,各时间点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Model组:照射后前2周以渗出性病变为主,肺泡腔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出现急性肺间质水肿、充血,第4周可见肺组织间质明显水肿及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肺泡结构破坏,部分肺泡萎缩,第6周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小鼠肺组织间质水肿渐渐消退,肺泡隔渐增宽,肺泡腔有所缩小,出现成纤维细胞,胶原增生,第8周小鼠炎性细胞减退,肺组织间质水肿进一步消退,肺泡间隔增宽,肺泡结构破坏,出现部分肺泡塌陷伴有不张,还可见少许梭形成纤维细胞,第12周小鼠肺泡扩张加重,胶原增生明显,气体交换空间显着减少,肺泡塌陷更明显、并纤维化;CKI-L组、CKI-M组及CKI-H组:第2周渗出性病变较轻,肺间质水肿、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等均较Model明显减轻;第4周,可见少许炎性细胞浸润,肺组织间质轻度水肿;第8周可见炎性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轻度充血,肺间质轻度水肿,肺泡部分塌陷,肺泡壁略有增厚,但是上述表现均较Model组明显减轻;第12周可见少许成纤维细胞,肺泡壁轻度增厚,部分肺纤维化,但均明显较Model组显着减轻;DXM组各时间点与CKI-H组无明显差别;SB组和XAV组各时间点处于CKI-M组及CKI-H组之间,但未见明显差别;CKI+SB组和CKI+XAV组第2周、第4周渗出性病变较轻微,肺间质水肿、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等均较单药干预组明显减轻;第8周可见少许炎性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轻度充血,肺间质轻度水肿,肺泡部分塌陷,肺泡壁略有增厚,但是上述表现均较单药干预组明显减轻;第12周可见少许成纤维细胞,肺泡壁轻度增厚,部分肺纤维化,但均明显较单药干预组显着减轻。2.2 Masson染色结果:胶原纤维呈蓝色,肌纤维呈红色,细胞核呈现蓝黑色。Control组:胶原纤维较少,肌纤维多,细胞核多;Model组: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胶原纤维逐渐增多,可见大量胶原纤维;与Model组比较,复方苦参注射液各浓度组的胶原纤维染色受到较为明显的抑制;SB组、XAV-939组胶原纤维染色也受到较为明显的抑制,胶原纤维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与CKI-M组和CKI-H组相仿;SB组、XAV组,各时间点胶原纤维量较Model组明显减少,与单药干预组相比,胶原纤维染色受到更为明显的抑制。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常常同时发生,随着时间进一步延长,放射性肺炎逐步减轻和放射性肺纤维化程度渐渐加重,本研究4周内以放射性肺炎为主,4周到8周出现放射性肺炎渐减轻和放射性肺纤维化程度渐加重,12周以放射性肺纤维化为主,经过复方苦参注射液及信号通路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干预后,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肺纤维化程度受到明显的抑制,CKI-M组和CKI-H组干预效果优于CKI-L组,与信号通路抑制剂组相当,逊于CKI+SB组、CKI+XAV组。2.3透射电镜结果:Control组:细胞核大,呈现椭圆形,未见胶原纤维,结构完整,肺泡腔相对干净,肺泡间隔未增宽增厚,肺泡上皮细胞表面绒毛球形,高尔基体数量较多,偶见巨噬细胞和红细胞;Model组:细胞核固缩,变小,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可见条索样改变,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其内部活性物质增多较多,胞浆减少,空泡较为严重,巨细细胞增多,伴有纤维细胞产生;复方苦参注射液各浓度组:各时间点细胞核大小介于Control组和Model组之间,胶原纤维数目中等,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较轻,处于慢性炎症修复阶段。SB组及XAV组:各时间点细胞核大小介于Control组和Model组之间,胶原纤维数目与CKI-H组及CKI-H组相当。CKI+SB组、CKI+XAV组两联合用药组:各时间点细胞核大小介于Control组和Model组之间,胶原纤维数目较单药干预组明显减少,肺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也较单药干预组明显减轻,处于慢性炎症修复阶段。3.实验三结果3.1各组小鼠肺组织中E-cadheren蛋白表达情况:E-cadheren蛋白主要表达定位于细胞膜、细胞浆液和细胞连接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cadheren蛋白在肺组织细胞浆和胞膜上表现为棕黄色或棕褐色或淡黄色颗粒。Control组小鼠肺组织中的E-cadheren表达率较高;Model小鼠肺组织中的E-cadheren表达率很低;复方苦参注射液各剂量组C57bl/6小鼠肺组织各时间点的E-cadheren表达率介于Control组和Model组之间,E-cadheren表达率处于中等;SB组及XAV组小鼠肺组织各时间点的E-cadheren表达率也同样介于Control组和Model组之间,E-cadheren表达率与CKI-M组及CKI-H组相当;CKI+SB组、CKI+XAV组两联合用药组小鼠肺组织各时间点的E-cadheren表达率虽然介于Control组和Model组之间,但E-cadheren表达率较单药干预组明显增加,更接近于Control组。3.2各组小鼠肺组织中Vimentin蛋白表达情况:Vimentin蛋白主要表达在定位于细胞浆,常附在细胞核、内质网及线粒体的旁边或末端。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imentin蛋白在肺组织细胞浆上表现为棕黄色或棕褐色或淡黄色颗粒。Control小鼠肺组织中的Vimentin表达率很低;Model组小鼠肺组织中的Vimentin表达率较高;复方苦参注射液各剂量组小鼠肺组织各时间点的Vimentin表达率介于Control组和Model组之间,Vimentin表达率处于中等;SB组及XAV组小鼠肺组织各时间点的Vimentin表达率也同样介于Control组和Model组之间,Vimentin表达率与CKI-M组、CKI-H相当;CKI+SB组、CKI+XAV组小鼠肺组织各时间点的Vimentin表达率虽然介于Control组和Model组之间,但Vimentin表达率较单药干预组明显减少。4.实验四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血清TGF-β1、TNF-α含量在第4、8周均显着性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除CKI-L组第8周外,CKI-M组、CKI-H组及其他用药干预组小鼠血清TGF-β1、TNF-α含量在第4、8周均显着性降低(P<0.05,P<0.01);与CKI-M组比较,CKI+SB组小鼠血清TGF-β1、TNF-α含量在第8周均显着性降低(P<0.05,P<0.01),CKI+SB组、CKI+XAV组小鼠血清TNF-α含量在第4周均显着性降低(P<0.05),CKI-L组小鼠血清TGF-β1、TNF-α含量在第4周显着性升高(P<0.05),其余各用药干预组小鼠血清TGF-β1、TNF-α含量在第4、8周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与CKI-H组比较,CKI-L组小鼠血清TGF-β1、TNF-α含量在第4周均显着性升高(P<0.05,P<0.01),CKI-L组小鼠血清TGF-β1含量在第8周均显着性升高(P<0.05,P<0.01),CKI+SB组小鼠血清TGF-β1含量在第4周显着性降低(P<0.05,P<0.01),CKI+SB组小鼠血清TNF-α含量在第8周显着性降低(P<0.05),其余各用药干预组小鼠血清TGF-β1含量在第4、8周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与DXM组比较,CKI-L组小鼠血清TGF-β1、TNF-α含量在第4周均显着性升高(P<0.05,P<0.01),CKI-L组小鼠血清TGF-β1含量在第8周均显着性升高(P<0.05,P<0.01),CKI+SB组小鼠血清TGF-β1含量在第4周显着性降低(P<0.05),其余各用药干预组小鼠血清TGF-β1含量在第4、8周均未见显着性差异(P>0.05)。5.实验五结果5.1 Real time RT-PCR实验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第4周、第8周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m 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CKI-L组、CKI-M组、CKI-H组、DXM组、CKI+SB组、CKI+XAV组第4周、第8周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m 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与CKI-H组比较,DXM组、SB组、XAV组第4周、第8周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m RNA表达水平变化改变不明显(P>0.05),CKI-L组、CKI-M组第8周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m RNA表达水平变化改变不明显(P>0.05),而CKI+SB组、CKI+XAV组第4周、第8周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m RNA表达水平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CKI-L组、CKI-M组第4周、第8周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m RNA表达水平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DXM组比较,CKI-H组、SB组、XAV组第4周、第8周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m RNA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CKI+SB组、CKI+XAV组第4周、第8周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m RNA表达水平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CKI-L组、CKI-M组第四周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m RNA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5.2 Western t bolt实验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第4周、第8周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odel组比较,CKI-H组、DXM组、CKI+SB组、CKI+XAV组第4周、第8周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而CKI-L组和CKI-M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改变不明显(P>0.05);与CKI-H组比较,CKI-L组、CKI-M组、DXM组、SB组、XAV组第4周、第8周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变化改变不明显(P>0.05),而CKI+SB组、CKI+XAV组第4周、第8周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DXM组比较,CKI-L组、CKI-M组、CKI-H组、SB组、XAV组第4周、第8周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CKI+SB组、CKI+XAV组第4周、第8周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5.3免疫荧光实验结果:TGF-β1蛋白主要表达在细胞间质。Smad3蛋白主要表达在定位于细胞核及细胞浆。GSK-3β蛋白主要表达在定位于细胞核、细胞浆及细胞膜。β-catenin蛋白主要表达在定位于细胞核、细胞浆及细胞膜。TGF-β1蛋白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蛋白在肺组织细胞间质为深浅不同的红色颗粒。Control组C57bl/6小鼠肺组织中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表达率很低;Model组C57bl/6小鼠肺组织中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表达率较高;复方苦参注射液各剂量组C57bl/6小鼠肺组织各时间点的TGF-β1表达率介于Control组和Model组之间,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表达率处于中等;信号通路抑制剂SB431542组及XAV-939组C57bl/6小鼠肺组织各时间点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表达率也同样介于Control组和Model组之间,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表达率与CKI-M组和CKI-H组相当;复方苦参注射液+SB431542组、复方苦参注射液+XAV-939组两联合用药组C57bl/6小鼠肺组织各时间点的TGF-β1、Smad3、β-catenin、GSK-3β表达率虽然介于Control组和Model组之间,但TGF-β1表达率较单药干预组明显减少。结论:放射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放射性肺损伤后发生的上皮间质转化备受关注。为此,我们基于上皮间质转化及中医热毒络瘀理论,选择中成药复方苦参注射液来干预小鼠放射性肺损伤,并取得了较好的放射防护作用,其可能机制如下:1.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通过降低血清中EMT相关的TNF-α和TGF-β1的水平,从而减轻C57bl/6小鼠放射性肺损伤;2.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降低TGF-β/Smads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EMT相关基因的表达;3.复方苦参注射液还可通过降低TGF-β/Smads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EMT相关通道蛋白的表达来达到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目的。

王晓红[4](2020)在《芒柄花素通过激活线粒体依赖性MAPK信号通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文中指出目的:充分探讨芒柄花素通过线粒体依赖性途径调控MAPK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及增殖的调控作用,给予临床一定启发。材料与方法:选取人直肠腺癌细胞SW1463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代细胞培养的手段进行培养,选取第三代单层直肠腺癌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如下分组:Control组(细胞不做处理)、H-FE组(高浓度芒柄花素组)、H-EF-i组(高浓度芒柄花素+ROS拮抗剂)、H-EF-p组(高浓度芒柄花素+ROS激动剂)。细胞继续培养24小时后进行相关项目观察。细胞形态学:HE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细胞IL-1β、Bax、Bcl-2及Caspase-9蛋白浓度表达;线粒体膜电位分析检测各组细胞膜电位及ATP合成能力;SEM观察各组细胞表面形态;TEM观察各组细胞内部线粒体形态;TUNEL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细胞因子学: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因子(VEGF)浓度表达;比色法检测ROS活性氧浓度;双荧光素酶法检测MAPK信号通路ERK、p38、JUN蛋白及其磷酸化浓度表达;RT-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mRNA表达;WB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及MAPK通路关键蛋白浓度表达;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及迁移。最后总结分析数据。结果:1.细胞线粒体检测1.1膜电位检测芒柄花素干预后,细胞的膜电位出现降低,当ROS拮抗剂加入后,细胞的膜电位略有升高,而当其激动剂加入后,细胞的膜电位持续走低。初步证实,芒柄花素干预的结直肠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走向与ROS活性氧的浓度变化具有直接的关联性。各组结直肠癌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定性分析趋势为H-EF-p<H-EF<H-EF-i<Control,提示细胞内氧化应激性损伤逐步明显,细胞将会持续发生线粒体氧化还原状态失常、呼吸链解偶联等现象,结直肠癌细胞将无法得到足够的能量供给,细胞发生凋亡及坏死的可能性逐步升高。1.2膜电位ΔΨm及ATP合成能力线粒体内部膜电位AΨm的分析,各组细胞的表达趋势为H-EF-p<H-EF<H-EF-i<Control,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线粒体内部ATP合成能力的统计分析,各组细胞的表达趋势为H-EF-p<H-EF<H-EF-i<Control,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结直肠癌细胞线粒体的膜电位及ATP合成能力与胞体内ROS活性氧的表达浓度具有直接的关联性。1.3 ROS活性氧浓度表达ROS活性氧的表达,各组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为Control<H-EF-i<H-EF<H-EF-p,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SP70的表达过程与ROS的表达体现出相同的趋势,各组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趋势为Control<H-EF-i<H-EF<H-EF-p,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OD表达过程,各组结直肠癌细胞的表达趋势为H-EF-p<H-EF<H-EF-i<Control,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可以看出芒柄花素可以充分提高细胞内线粒体ROS活性氧的表达含量,充分削弱细胞的抗氧化能力。2.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活性2.1 ERK1/2信号通路各组蛋白的表达活性趋势为Control<H-EF-i<H-EF<H-EF-p,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2JNK信号通路各组蛋白的表达活性趋势为Control<H-EF-i<H-EF<H-EF-p,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 p38信号通路各组蛋白的表达活性趋势为Control<H-EF-i<H-EF<H-EF-p,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RT-PCR检测ERK1/2、JNK及p38蛋白的磷酸化,各组细胞表达趋势为Control<H-EF-i<H-EF<H-EF-p,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细胞形态学4.1 HE染色对照组癌细胞的结构基本正常,细胞的绒毛比较正常,细胞整体的排列较为规则,细胞间质无水肿现象。当芒柄花素干预后,细胞明显出现萎缩状态,粘膜层出现萎缩,细胞绒毛逐渐脱落,细胞逐步出现坏死现象,水肿明显。随着ROS在细胞内表达含量升高,细胞的坏死及凋亡现象逐渐明显。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促细胞凋亡蛋白Bax的分析过程中,研究提示各组细胞的表达趋势为Control<H-EF-i<H-EF<H-EF-p,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抑细胞凋亡蛋白 Bcl-2 的分析过程中,研究提示各组细胞的表达趋势为H-EF-p<H-EF<H-EF-i<Control,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3的分析过程中,各组细胞的表达趋势为Control<H-EF-i<H-EF<H-EF-p,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3 SEM扫描电镜观察对照组细胞表面绒毛较多,芒柄花素干预后,细胞表面褶皱较多,表面绒毛逐渐减少,随着ROS表达含量的增加,结直肠癌细胞表面粗糙性逐渐增加,细胞坏死及凋亡性增加。4.4 TEM透射电镜观察对照组结直肠癌细胞线粒体正常,无明显的凸起及中毒现象。芒柄花素干预后,细胞线粒体中毒现象比较明显,在细胞内部可以少许看见凋亡小体存在,随着ROS在细胞内表达含量的增加,线粒体中毒现象逐渐明显,结直肠癌细胞中凋亡小体数目逐渐增多。在H-EF-p组结直肠癌细胞中可以明显的看到细胞内凋亡小体的存在。5.ELISA 检测:IL-6、IL-8、TNF-α 及 VEGF 浓度表达趋势为H-EF-p<H-EF<H-EF-i<Control,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细胞侵袭与迁移6.1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各组结直肠癌细胞在24小时以后的迁移速度及侵袭程度趋势为H-EF-p<H-EF<H-EF-i<Control,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细胞增殖与凋亡7.1CCK-8检测细胞增殖结直肠癌细胞在完成转染后12小时、24小时、36小时及48小时后的增殖趋势比较为H-EF-p<H-EF<H-EF-i<Control,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2细胞凋亡:各组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率比较趋势为Control<H-EF-i<H-EF<H-EF-p,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3RT-PCR 检测增殖凋亡蛋白 Survinvin mRNA 的表达趋势为H-EF-p<H-EF<H-EF-i<Control,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ax表达趋势为Control<H-EF-i<H-EF<H-EF-p,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l-2的表达趋势为H-EF-p<H-EF<H-EF-i<Control,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4Western-blot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蛋白:各组结直肠癌细胞的表达趋势为H-EF-p<H-EF<H-EF-i<Control,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ax蛋白:各组结直肠癌细胞的表达趋势为Control<H-EF-i<H-EF<H-EF-p,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cl-2:各组结直肠癌细胞的表达趋势为H-EF-p<H-EF<H-EF-i<Control,各组数据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芒柄花素可以充分降低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趋势,促进其凋亡趋势,导致结直肠癌细胞线粒体损伤加剧,癌细胞的应激性损伤明显增加,膜的通透性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及ATP合成能力降低,促进促细胞凋亡蛋白Bax的产生,联合Caspase蛋白激酶家族,最终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凋亡过程。芒柄花素可以充分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线粒体内部ROS活性氧的表达,通过ROS活性氧的表达量来激活结直肠癌细胞的线粒体凋亡途径,ROS作为最上游的信号因子参与了结直肠癌细胞凋亡过程,充分诱导ROS的表达含量,可以充分作为其上游信号参与线粒体途径介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产生。芒柄花素干预可以增加结直肠癌细胞中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含量,二者体现出正向趋势。总结来看,在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过程中,芒柄花素的作用机制为芒柄花素-ROS活性氧表达增加-启动线粒体凋亡途径-MAPK信号通路激活-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发生。

徐冉[5](2019)在《窦永起教授诊治恶性肿瘤学术经验总结与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总结导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诊治恶性肿瘤的学术经验,通过Meta分析的文献研究方法为导师“健脾益气、和胃调中”法减轻化疗消化道毒副反应提供循证医学依据,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导师益气活血法常用配伍黄芪莪术基于抑制血小板癌细胞聚集抗肿瘤转移机制。方法:1.学术思想总结方法:以导师的专题授课、日常讲解、临证经验、学术报告、学术论着等为基础资料,参阅古今中医经典着作和名家论述,追溯导师学术思想的形成过程,分析导师临床用药规律,重点归纳总结导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治恶性肿瘤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2.文献研究方法:检索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4月25日。使用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后纳入Meta分析。3.动物实验研究方法:制备Lewis肺癌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单纯模型组、阿司匹林组、黄芪莪术配伍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各组分别用相应药液或纯净水灌胃21 d,第22d处死小鼠后,计算瘤重指数、抑瘤率、计数肺转移结节;取各组动物静脉血,Elisa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P-选择素、组织因子TF、整合蛋白α Ⅱb β 3的含量。结果:1.学术思想:临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诊治恶性肿瘤,首先要运用中医学理论对某种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发展规律,以及其病程分期、治疗阶段和现代医学治疗对人体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关于同一类病症的病因、病位和病性等共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遵照预防为先的原则,既要消除其致病因素,又要保护脏腑气血与生理机能,从而达到控制疾病发展、恢复生理机能、延长寿命的目的(即辨病论治);同时,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合理、恰当运用辨证分析方法,确定与病种相关的辨证施治方法。2.文献研究:共纳入24个RCT文献,其中中西医联合组患者848例,单纯化疗组816例。纳入文献质量均为1-3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辅助化疗组在恶心呕吐[RR=0.71]、食欲减退[RR=0.51]、排便异常[RR=0.62]方面优于单纯化疗组;此外,在肿瘤疗效指标[RR=1.14]和生活质量指标[RR=1.59]方面,中药辅助化疗组亦优于单纯化疗组。3.动物实验:与单纯模型组相比,各组瘤重和瘤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结节数两给药组显着减少(P<0.05),中药组少于阿司匹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原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均明显升高(P<0.05),各给药组与单纯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含量,各组之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因子TF含量,单纯模型组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各给药组均比单纯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组低于阿司匹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选择素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而各给药组均低于单纯模型组(P<0.05),中药组低于阿司匹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合蛋白αⅡbβ 3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均升高(P<0.05),阿司匹林组、中药组与单纯模型组虽然无统计学差异,但中药组最接近正常组。结论:1.导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诊治恶性肿瘤的学术思想,有深厚的学术渊源和充分的理论依据;导师的实践经验表明,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全程诊治方案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现代医学治疗的副作用、延缓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等有重要价值;这种将共性规律与个体证候有机结合的治疗方案,符合中医学思想,对指导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恶性肿瘤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2.健脾益气、和胃调中法可减轻化疗患者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排便异常,而且对化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也有改善作用。3.益气活血法常用的黄芪-莪术配伍能抑制Lewis荷瘤小鼠肿瘤转移,其作用机制与其在TCIPA环节中降低血浆组织因子TF含量、降低血小板活化程度有关。

范建平[6](2018)在《两种绿绒蒿属植物醇提物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效应的生物学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恶性肿瘤(癌症)现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多发病、常见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表明:当前全球每年罹患恶性肿瘤(癌症)的患病人数高达1200万以上,预计到2020年世界上肿瘤发病率将上升50%。现今,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依然是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及化学疗法。传统的化疗药物在治疗肿瘤上对细胞的选择性较差,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特别是对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和破坏性,常引发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甚至产生新的肿瘤等副作用,同时还容易引起细胞耐药性的产生。因此,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上,寻求疗效好且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成为现今癌症治疗的迫切需要。当代医学研究发现中草药具有药源性广泛、应用历史悠久,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遗传毒性低等优点,可以在治疗肿瘤的同时对机体的整体功能进行调理、恢复,增强病人的免疫力,延长生存期,是当前研发抗肿瘤新药的热点。本研究采用产于青藏高原道地藏药全缘绿绒蒿和多刺绿绒蒿为研究材料,以K562人白血病细胞、L1210小鼠白血病细胞为离体细胞模型,小鼠肉瘤S180细胞荷瘤小鼠为在体研究模型,系统地研究了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多刺绿绒蒿醇提物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全缘绿绒蒿醇提取物和多刺绿绒蒿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别确认了20种、16种不同化学组分;选择K562和L1210两种白血病细胞,利用MTT法研究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白细胞的杀伤作用,筛选出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IC50值。2、通过MTT法分析在不同药物浓度下,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和正常小鼠外周血PBMCs细胞及人脐带静脉血HUVEC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结果表明全缘绿绒蒿提取物对K562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和浓度依赖相关性,而对PBMCs没有损伤作用;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有一定的增殖抑制效应,而对正常细胞无毒作用,其对L1210细胞的杀伤效应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3、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表面膜结构的影响4、通过DNA凝胶电泳技术、细胞核的HO染色观察细胞内DNA损伤情况。实验结果显示,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与MTT结果一致,呈时间和浓度依赖相关性,抑制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与细胞DNA损伤相关。采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V-FIT/PI双染)分析药物对K56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细胞周期发生了改变,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具有浓度依赖性。5、细胞形态学观察和生化分析不同实验组全缘绿绒蒿醇提物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发生,通过分析ROS产率的变化、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和细胞色素C定位分布变化等探讨了药物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胞生物学机制。6、在分子水平上初步探讨了全缘绿绒蒿醇提物诱导K562细胞p53、Caspase-3、剪切Caspase-9和PARP与药物孵育时间的相关性,分析了药物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7、采用细胞核HO染色法和生化分析研究了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的DNA损伤的影响,实验表明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处理L1210细胞后DNA产生片段化,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药物影响了L1210的细胞周期,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8、分析了 ROS产率的变化和线粒体膜电位改变在多刺绿绒蒿醇提物诱导L1210细胞凋亡中的作用。9、以S180荷瘤小鼠为研究模型,对多刺绿绒蒿醇提物进行了在体抗肿瘤机制研究,研究结果如下:发现其对S180荷瘤小鼠的体重和生活状态没有影响,脏器指数分析表明,对荷瘤小鼠的免疫器官无明显损伤;通过抑瘤率分析可以看出,对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和抑制作用,其杀伤和抑制肿瘤生长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肿瘤细胞内的促凋亡蛋白Bax、肿瘤抑制基因p53以及Caspase家族蛋白的表达实现的。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肿瘤细胞的明显杀伤和抑制作用,以及其对荷瘤小鼠免疫系统的低毒、无害,使多刺绿绒蒿有可能作为抗肿瘤药物新药开发,为这一传统藏药合理开发使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奚颖[7](2013)在《肺癌骨转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病例资料分析,探讨肺癌骨转移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011年9月1日一2012年8月31日期间浙江省中医院肿瘤科住院病例,查阅研究对象的病历资料,并详细记录其骨转移情况及辨证分型,将收集的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根据拟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共242例患者纳入了研究。242例明确诊断为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病例中,发生骨转移的有117例,占48.35%,无骨转移的125例,占51.6596。肺腺癌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最大(56.9%),其次为鳞癌(38.3%),小细胞癌(36.1%),其他类型(33.3%),肺癌骨转移的发生与组织学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7例肺癌骨转移患者中共发现骨转移病灶181个,骨转移病灶分布以椎骨及胸部诸骨较多,均占28.73%,四肢骨占18.78%,骨盆占16.57%,头颅骨占7.18%。骨转移灶数目以多发转移(2-5处)最多,占43.59%,其次为多发(>5处),占36.75%,单发者较少,占19.66%。肺脾气虚证发生骨转移的概率最大(57.1%),其次为痰浊壅肺证(56.5%),阴虚内热证(32.5%),气阴两虚证(31.0%),肺癌患者有或者无骨转移的中医证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组织学类型病例的中医证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尸>0.05)。不同骨转移部位的中医证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转移灶数目的中医证型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组织学分型的肺癌患者是否发生骨转移有差异。肺脾气虚证及痰浊壅肺证易发生骨转移,腺癌易发生骨转移,其次为鳞癌。肺癌骨转移组织学分型与中医证型间不具有相关性。肺癌骨转移不同病灶部位以及肺癌骨转移病灶数目与中医证型均不具有相关性。

郝静[8](2009)在《复方肺积汤对Lewis肺癌小鼠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复方肺积汤联合化疗对Lewis肺癌小鼠模型的抑瘤作用以及对组织蛋白酶B(CB)的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肺积汤抗小鼠肺癌的机制。方法:采用Lewis肺癌瘤株传代培养后移植法造模,125只C57BL/6N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顺铂组、复方肺积汤组、复方肺积汤联合顺铂组5组,给予中药灌胃及腹腔注射化疗药,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以及计算复方肺积汤对小鼠肺癌瘤体的抑制率的变化。结果:1.肺癌模型组平均瘤重与中药组,顺铂组,中药加顺铂组相比显着升高(P<0.01),中药加顺铂组的抑瘤率最大,中药加顺铂组的平均瘤重明显高于中药组、顺铂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1),但中药组的平均瘤重低于顺铂组,有显着差异(P<0.05)。2.Lewis肺癌小鼠模型组的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空白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1),中药组、顺铂组、中药加顺铂组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低于模型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1),中药组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与顺铂组相近,无显着差异(P>0.05),但中药加顺铂组的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低于顺铂组,有显着差异(P<0.01)。结论:1.复方肺积汤对Lewis肺癌小鼠有抑瘤作用,而且其与化疗药合用时有明显的增强化疗抑瘤作用的趋势;2.复方肺积汤能影响Lewis肺癌小鼠的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对肿瘤的浸润转移可能也起一定的作用。

范丁文[9](2008)在《仙鱼汤抑制肺癌的侵袭转移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的相关表现》文中指出仙鱼汤是广东省名医、广州中医药大学陈锐深教授所创建的中药复方,自拟治疗肺癌的中药经验方。希望通过此次的实验探讨,能验证中药复方仙鱼汤具有多靶点抗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目的1.分析仙鱼汤(XYT)对于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凋亡、迁移和侵袭活性的影响。2.探讨仙鱼汤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降解细胞外基质(ECM)的相关基因,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现量影响。3.利用动物模型观察仙鱼汤抑制小鼠Lewis肺癌细胞的生长及转移。方法1.仙鱼汤(XYT)浓度配置:不同浓度XYT实验组【低(XYTL)=1.092g/ml,中(XYTM)=2.184g/ml,高(XYTH)=4.368 g/ml】。药剂量之给与参考临床用药量,根据人与动物体表面积计量换算法计算,分别相当于临床剂量的1、2、4倍。2.体外培养小鼠Lewis肺癌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G),不同浓度仙鱼汤低(XYTL)、中(XYTM)、高(XYTH)实验组。各组不同处理因素作用48小时后,以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鼠Lewis肺癌细胞生长密度及形态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并检测肺癌细胞凋亡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肺癌细胞增殖及体外生长活性:以BoydenChamber观察肺癌细胞迁移。3.肺癌动物模型备制:复苏Lewis肺癌细胞株:将培养的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rcinoma 1×106/ml)悬浮液0.2ml,接种于BALB/C小鼠左后肢内外侧骼骨区皮下进针。接种后第2天按照体重随机分4组,每组10只,各组为:荷瘤模型组(CG),不同仙鱼汤浓度低XYTL、中XYTM、高XYTH实验组。XYT每日灌胃1次,连续14天,末次给药后24小时,Lewis肺癌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剥离瘤组织称重,以观察肿瘤大小、重量,计算肿瘤平均瘤重与瘤肿抑制率。并作小鼠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瘤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转移至肺部的能力。同时采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癌组织中MMP-2/TIMP-2的表达分析。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将由计算机统计软件SPSS统计软件分析。实验所得所有数据以均值±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的数据比较用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用q检验,P<0.05有统计学显着性差异。结果综合观察荷瘤模型组/对照组及实验组:1.一般状态观察:实验结束后,发现荷瘤模型组小鼠表现身材瘦小,活动少,喜群居,毛发缺少光泽;但各仙鱼汤实验组脱毛现象少于荷瘤模型组,活动力优也于荷瘤模型组。2.瘤肿抑制率观察:瘤肿抑制率=(1-实验组平均瘤重/荷瘤模型组平均瘤重)×100%。各仙鱼汤实验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肿瘤重量均低于荷瘤模型组,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1)。不同浓度仙鱼汤的抑瘤率分别为XYTL:32.31%、XYTM:36.25%、XYTH:40.88%;实验组随着仙鱼汤剂量的增加,瘤重逐渐减轻。3.小鼠Lewis肺癌细胞生长密度及形态观察:荷瘤模型组细胞生长密集,细胞形态清晰,细胞间连接丰富。实验组则密度降低,细胞间隙增大,细胞间连接减少,细胞体积变小,透光度降低,细胞出现皱缩,少量细胞变圆漂浮。说明仙鱼汤可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促进细胞的凋亡。随着加样浓度增大,细胞皱缩飘起增多。4.HE染色观察肺肿瘤细胞的形态:从荷瘤模型组可看到典型肺肿瘤细胞的形态。细胞大小与形态很不一致可见瘤巨细胞。瘤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核与细胞浆比例增大,核的大小、形态、染色不一,可见巨核、多核,核染色深,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状,分布不均匀。核仁肥大,数目增多,核分裂相增多,间质内淋巴细胞少见。不同剂量仙鱼汤组中可见癌巢内坏死面积增大,间质可见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亦可见较多的细胞凋亡小体。5.各仙鱼汤组可显着降低肺癌细胞MTT-OD值,抑制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抑制率(%)=(1-实验组平均吸光度值/对照组平均吸光度值)×100%。其抑制率分别为XYTL:12.12%、XYTM:16.39%、XYTH:21.15%。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着仙鱼汤浓度的升高而增加。6.以Boyden Chamber观察其迁移率分别为XYTL:130±15%、XYTM:97±11%、XYTH:85±9%。在XYTM与XYTH迁移率可见较明显的下降(P<0.01)。7.以流式细胞仪(FCM)作细胞周期(Cell Cycle)及凋亡(Apoptosis)分析:发现各仙鱼汤组在G0/G1期与对照组相比,不同仙鱼汤浓度组均可增高肺癌细胞之G0/G1期细胞比例,有显着性差异(P<0.01)。XYTL与XYTH相比,亦存有差异性(P<0.05)。肺癌细胞在S期细胞数目比例明显减少,且各组间均有显着差异性(P<0.01)。在G2/M期,各组间差异不大(P>0.05)。实验表明,仙鱼汤可通过干扰、延缓或阻滞肺癌细胞使S期细胞比率下降,G1期细胞比率增加,细胞凋亡增多,对Lewis肺癌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进一步起到抗癌作用,对肺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而由FCM测得的细胞凋亡率改变,显示在XYTM、XYTH中,可见到肺癌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高,对照小鼠Lewis肺癌细胞生长密度及形态观察,两者相互印证。8.经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荷瘤模型组及各实验组中MMP-2、TIMP-2的平均积分光密度做方差分析;当荷瘤模型组(CG)与XYTH相比(P<0.01),说明两者有非常显着的差异。当XYTL与XYTM相比(P>0.05),说明XYTL与XYTM之间没有差异。除此之外,其它各组间均有差异(P<0.01),说明XYT实验组肯定有起到抗肺癌转移作用的意义。仙鱼汤可以使小鼠Lewis肺癌细胞中的MMP-2的表达降低,使TIMP-2的表达增强,从而起到抗肺癌侵袭转移的作用。尤其在XYTH中,TIMP-2的高度表达,可能相对抑制了MMP-2的表达,并使MMP-2水平明显降低。此结果给予我们在寻求最佳治疗剂量上,以求达到最大治疗效果,给于有价值的考量。结论癌细胞的转移往往是造成癌症病人病灶复发致死及最难根治的主要原因,其过程包括细胞的贴附、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及细胞转移能力的改变。因此,在很多研究中,大都是以针对癌细胞的转移过程,开发新药或是利用天然药物观察是否会影响癌细胞的转移。中医药抗肺癌转移的研究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说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分子生物学上的研究报道较少,许多报道都只停留在粗浅的观察上,且过分重视对单味药的抗癌成分研究,忽视了运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四诊合参来进行中药复方抗肺癌转移的探究。传统中药使用以复方为主,但随着药理学的发展,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已经被确定。由众多文献证实,中药的确具备许多功效,无论在抗病毒、抗菌、抗发炎、抗过敏、预防癌症及抗癌效果,皆有明显的功效。中医药抗肺癌的有效成分之作用机转,是通过提高宿主免疫系统功能、降低血液粘度、影响肿瘤细胞周期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等方式来抑制肺癌细胞生长,阻断肺癌发生转移,但至今对其系统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尚少。经过此次实验总结论为:1.中药抗癌的有效成分之作用机转,为有效地促使细胞凋亡,以及抑制癌细胞增生、侵袭和转移。仙鱼汤能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生长、增殖、侵袭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细胞凋亡有关。2.MMPs/TIMPs的平衡在维持ECM的动态平衡中具有重要地位,在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肿瘤早期浸润的标志。仙鱼汤可抑制小鼠Lewis肺癌的增殖与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与提高TIMP-2表达有关。3.MMPs/TIMPs平衡系统的发生机制在恶性肿瘤衍生中仍然保留,因肿瘤的演进,恶性潜能增强,MMPs合成分泌增多,但是会同时激活MMPs的抑制系统,诱导升高TIMPs的合成和分泌,以求达到新的平衡。TIMPs在肿瘤的升高是MMPs升高的伴随现象,或者认为是一种代偿反应。鉴于TIMPs对肿瘤的双重性,保持效应部位之高表达极为重要,否则作用可能适得其反。如高表达TIMP-2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低表达则刺激生长。高浓度仙鱼汤组可明显提高TIMP-2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高表达的TIMP-2能有效完全抑制MMP-2表达有关,并进一步起到抗癌作用,对肺癌的治疗与XYT新剂型的开发有重要意义。由于研究是从抗增殖,细胞周期阻滞,促凋亡,控制转移能力4个方面进行,因此认为XYT对LLC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是多途径的,实验也验证了中药复方仙鱼汤具有多靶点抗肿瘤的效果。经由本实验显示,也得知XYTH有助明显提高TIMP-2高表达的特异性,因此,提示我们应进一步探讨仙鱼汤高浓度剂量对治疗肺癌的研究与其在各关键生化数据及基因上的表现,或许更有助于未来仙鱼汤新剂型与剂量的开发。

吴红洁[10](2006)在《清金得生片治疗Ⅲ、Ⅳ期肺癌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在世界上呈持续上升趋势。在中国大量Ⅲ、Ⅳ期肺癌病人,手术、放化疗后转移或复发的患者选择接受中医药治疗。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明,中医药能够改善患者症状,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提高放、化疗的效果,使手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在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肿瘤发展、复发和转移、延长生存期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导师周岱翰教授根据肺癌的病理机转,认为大体上可将肺癌分为肺郁痰瘀、脾虚痰湿、阴虚痰热、气阴两虚,痰瘀毒结等四个证型。随着病情的发展或好转,各型之间常常可以转变。肺郁痰瘀型偏鉴于早期的患者,脾虚痰湿及阴虚痰热每见于中晚期,气阴两虚,痰瘀毒结皆为晚期病人。气阴两虚是肺癌发病的基础,也是肺癌发展和西医治疗后呈现的基本病机。故提出标本兼治之益气养阴,化痰解毒法作为治疗Ⅲ、Ⅳ期肺癌的首要立法,清金得生片为治疗气阴两虚,痰瘀毒结型Ⅲ、Ⅳ期NSCLC代表方。本研究拟探讨清金得生片治疗Ⅲ、Ⅳ期NSCLC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理。 方法:本研究临床部分采用单纯随机(信封法)前瞻对照性的实验设计,将60例气阴两虚,痰瘀毒结的Ⅲ、Ⅳ期NSCLC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清金得生片治疗,对照组采用金蒲胶囊治疗。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观察瘤体、Kamofsky评分及体重变化情况,每治疗1个月观察临床症状评分、CEA及ESR变化情况。实验研究部分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对中药清金得生片含药血清作用后的人肺癌细胞株(LAC)的基因表达图谱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临床研究结果显示:①两组有效率(CR+PR)均为0%,两组稳定率(CR+PR+NC)清金得生片组76.67%较金蒲胶囊组71.43%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清金得生片组治疗30天、60天、90天均与治疗前症状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金蒲胶囊组治疗60天、90天与治疗前症状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60天、90天症状评分有显着性差异(P<0.05)。清金得生片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下降28%,下降大于25%,临床症状稳定。金蒲胶囊组治疗后症状评分下降22%,下降小于25%,临床症状改善无效。③两组治疗90天CEA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0、90天ESR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ESR清金得生片组下降幅度较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治疗后组间体重有显着性差异(P<0.05),各组治疗前后体重无显着性差异(P>0.05)。⑤两组治疗前后组间卡氏评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卡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未提高10分以上,Karnosfy评分稳定。⑥本次临床实验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服用清金得生片的患者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服用金蒲胶囊的患者

二、中医药阻抑肺癌转移的机理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医药阻抑肺癌转移的机理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肿瘤细胞外泌体调控TAM细胞极化探讨双参颗粒抑制肺癌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肺癌微环境中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应用
        1 研究背景
        2 外泌体的形成和特征
        3 外泌体的释放
        4 肺癌微环境中外泌体的功能
        5 外泌体在化疗耐药与靶向治疗耐药中的作用
        6 外泌体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7 肿瘤微环境中外泌体可以作为肺癌的预测指标
        8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外泌体肺癌微环境不同细胞之间的调控
        附表2 外泌体在治疗、诊断与预后中的相关研究
    综述二 中医药调控肿瘤微环境防治肺癌研究进展
        1 肿瘤免疫微环境
        2 中医药对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极化与功能的调控
        3 中医药对髓源性抑制细胞的调节
        4 中医药对T、B淋巴细胞、NK细胞及免疫靶点的调控
        5 中医药对调节性T细胞的调控
        6 中医药重塑上皮间质转化
        7 中医药对血管生成的作用
        8 中医药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调控
        9 中医药对肿瘤相关树突状细胞的作用
        10 中医药对肿瘤微环境炎症因子的调控
        11 中医药对微环境中外泌体及非编码RNA表达的作用
        12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双参颗粒抑制荷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的药效学实验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双参颗粒对荷Lewis肺癌小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双参颗粒干预荷M1型巨噬细胞与Lewis肺癌细胞混合移植瘤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双参颗粒对小鼠TAM细胞功能因子、记忆T细胞、Treg细胞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五 MIF基因过表达与MIF基因干扰稳定转染Lewis细胞株的构建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六 双参颗粒含药血清对MIF~(+/+)Lewis及shMIF-Lewis细胞中MIF蛋白表达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七 双参颗粒含药血清对Lewis来源外泌体及外泌体中MicroRNA-34a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八 双参颗粒含药血清干预MIF~(+/+)Lewis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巨噬细胞表型及KLF4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附件

(2)基于组分配伍药效的补肺益肾组分方干预COPD炎症反应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组分配伍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补肺益肾组分方及其组分配伍对COPD大鼠的干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实验二 补肺益肾组分方阻抑炎症反应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基于上皮间质转化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放射性肺损伤的中医理论探讨
    1 中医学对放射性肺损伤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学对放射性肺损伤病因的认识
    3 中医学对放射性肺损伤病机的认识
    4 中医学对放射性肺损伤病理特点的认识
    5 放射性肺损伤治疗原则浅析
    6 放射性肺损伤中医治法浅析
    7 选方分析
    8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现代医学对放射性肺损伤的认识
    1 放射性肺炎
    2 放射性肺纤维化
    3 放射性肺损伤西医治疗
    4 EMT
    5 EMT的发病因素
    6 与EMT相关的转录因子
    7 调节EMT的部分信号通路
    8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EMT中 TGF-β/Smads和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
    9 选方分析
    10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部分
    实验一 放射性肺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参考文献
    实验二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小鼠放射性肺损伤肺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参考文献
    实验三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放射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EMT相关的表型标记物E-cadheren、Vimentin表达的影响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参考文献
    实验四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小鼠放射性肺损伤血清中TNF-α和TGF-β1 表达的影响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参考文献
    实验五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放射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TGF-β/Smads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引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实验结果
        5 讨论
        6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和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芒柄花素通过激活线粒体依赖性MAPK信号通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结直肠癌
    2. ROS-线粒体途径-MAPK信号通路介导细胞凋亡
        2.1 JNK信号通路
        2.2 ERK信号通路
        2.3 p38MAPK信号通路
    3. 黄芪与芒柄花素
    4. 论文研究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设备
        2.3 试剂配制
    3. 实验过程
        3.1 直肠腺癌细胞SW 1463分离与培养
        3.2 SW1463细胞转染
        3.3 项目分析
    4.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细胞线粒体检测
        1.1 膜电位检测
        1.2 膜电位ΔΨm及ATP合成能力
        1.3 ROS浓度表达检测
    2. 双荧光素酶系统检测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活性
        2.1 ERK1/2信号通路
        2.2 JNK信号通路
        2.3 p38信号通路
    3. RT-PCR检测MAPK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表达
    4. 细胞形态学检测
        4.1 HE染色
        4.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4.3 SEM扫描电镜检测
        4.4 TEM透射电镜检测
    5. ELISA检测
    6. 细胞侵袭与迁移
        6.1 划痕实验
        6.2 Transwell实验
    7. 细胞增殖与凋亡
        7.1 CCK-8检测细胞增殖
        7.2 细胞凋亡检测
        7.3 RT-PCR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
        7.4 Western-blot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
讨论
    1. 结直肠癌
    2. 中医对结直肠癌的认识
    3. 黄芪提取物与结直肠癌
        3.1 肿瘤细胞增殖抑制
        3.2 参与肿瘤细胞凋亡诱导
        3.3 参与肿瘤细胞分化的诱导
        3.4 对肿瘤血管的生长抑制
        3.5 增强机体免疫力
    4. MAPK信号通路
        4.1 ERK1/2信号通路特征
        4.2 JNK1/2特征
        4.3 MAPK与细胞凋亡
    5. ROS与肿瘤细胞凋亡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黄芪提取物芒柄花素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论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窦永起教授诊治恶性肿瘤学术经验总结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窦永起教授诊治恶性肿瘤学术经验总结
    一、导师学术思想溯源
    二、导师“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学术思想阐述
    三、肿瘤临床实践中注重健脾和胃法的运用
    四、益气活血法在肿瘤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五、导师开展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科研实践与取得成果
    附 验案举隅
第二部分 健脾益气和胃调中法减轻化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Meta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三部分 黄芪莪术配伍基于TCIPA抑制小鼠Lewis肺癌生长转移作用机制
    1 目的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6)两种绿绒蒿属植物醇提物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效应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前言
    1.1 肿瘤
    1.2 肿瘤的发生与形成
        1.2.1 肿瘤的概念
        1.2.2 肿瘤的形成与发展
        1.2.3 肿瘤的预防和治疗
    1.3 肿瘤研究的新进展
        1.3.1 肿瘤(tumor)与基因组印记
        1.3.2 肿瘤与微卫星DNA
        1.3.3 肿瘤免疫编辑
        1.3.4 肿瘤干细胞
        1.3.5 细胞周期与肿瘤
        1.3.6 细胞信号转导与肿瘤
        1.3.7 细胞死亡与肿瘤
        1.3.8 血管形成与肿瘤
    1.4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1.4.1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1.4.2 天然抗肿瘤药物
        1.4.3 化学合成药物
        1.4.4 生物工程药
    1.5 当今世界抗肿瘤药物发展趋势
    1.6 我国抗肿瘤药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1.7 中药(包括藏药)与抗肿瘤研究
        1.7.1 中药抗肿瘤有效成分研究
        1.7.2 中药抗肿瘤机制研究
        1.7.3 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特色及创新性
    2.1 研究依据
    2.2 研究内容
    2.3 本项目的研究特色与创新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全缘绿绒蒿提取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作用机制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试剂仪器
        3.1.1 材料
        3.1.2 实验细胞来源
        3.1.3 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
        3.1.4 试剂配制
        3.1.5 仪器设备
    3.2 实验方法和内容
        3.2.1 全缘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 (Maxim.) Franch.)醇提物制备
        3.2.2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化学成分分析-GC/MS检测
        3.2.3 实验分组及处理条件
        3.2.4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抑制作用
        3.2.5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3.2.6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对细胞核形态的影响
        3.2.7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周期影响的分析
        3.2.8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凋亡检测(AnnexinV-FITC/PI试验)
        3.2.9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影响检测
        3.2.10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作用于K562细胞中活性氧(ROS)变化检测
        3.2.11 免疫组化法观察细胞内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的变化
        3.2.12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诱导K56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
        3.2.13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作用于K562细胞对细胞表面结构的影响
        3.2.14 统计学分析
    3.3 结果及分析
        3.3.1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化学成分分析(GC-MS检测分析)
        3.3.2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对K562细胞毒效应
        3.3.3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使DNA发生片段化
        3.3.4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肿瘤细胞核形态发生改变
        3.3.5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能够引起K562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
        3.3.6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引起细胞凋亡分析
        3.3.7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研究
        3.3.8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活性氧ROS生成检测
        3.3.9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细胞色素C释放检测
        3.3.10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检测分析
        3.3.11 全缘绿绒蒿醇提物处理K562细胞24,48h后,K562细胞表面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3.4 讨论
    3.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小鼠白血病细胞L1210增殖效应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及试剂仪器
        4.1.1 细胞来源与细胞培养
        4.1.2 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分离
        4.1.3 试剂与配制
        4.1.4 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多刺绿绒蒿乙醇提取物的获取
        4.2.2 实验分组
        4.2.3 多刺绿绒蒿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4.2.4 细胞活性检测
        4.2.5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的DNA损伤效应研究
        4.2.6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核形态的影响
        4.2.7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处理对L1210细胞周期的影响
        4.2.8 Annexin V-FITC/PI检测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4.2.9 细胞膜完整性检测
        4.2.10 活性氧生成检测
        4.2.11 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观察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GC-MS分析
        4.3.2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小鼠L1210细胞的毒效应
        4.3.3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作用L1210细胞,对DNA损伤的影响
        4.3.4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核形态的影响
        4.3.5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周期的影响
        4.3.6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诱导L1210细胞凋亡检测
        4.3.7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膜损伤效应
        4.3.8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L1210细胞ROS的影响
        4.3.9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影响L1210细胞膜表面超微结构
    4.4 讨论
    4.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作用研究
    5.1 材料与试剂
        5.1.1 材料
        5.1.2 药品与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细胞培养
        5.2.2 荷瘤小鼠模型的建立
        5.2.3 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5.2.4 小鼠体重及移植瘤大小的测量
        5.2.5 EMH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
        5.2.6 EMH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器官作用
        5.2.7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有关凋亡蛋白
    5.3 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均以Mean±SD进行表示。
    5.4 结果与分析
        5.4.1 EMH对S180荷瘤小鼠生理状态的影响
        5.4.2 EMH对S180荷瘤小鼠实体瘤的肿瘤抑制情况
        5.4.3 EMH对小鼠免疫器官的影响
        5.4.4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小鼠实体瘤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表达的影响
        5.4.5 EMH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Bcl-2家族蛋白表达的研究
        5.4.6 多刺绿绒蒿醇提物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作用
        5.4.7 EMH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5.4.8 EMH对S180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促凋亡蛋白p53表达的探究
    5.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7)肺癌骨转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肺癌骨转移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一) 骨转移的机制
        (二) 骨转移的诊断
        (三) 骨转移的治疗
        (四) 骨转移的预后
    二、肺癌骨转移的中医研究现状与进展
        (一) 病因病机
        (二) 辨证分型
        (三) 治则治法
        (四) 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及研究方法
        (一) 病例来源
        (二) 病例选择
        1. 西医诊断标准
        2. 病例纳入
        3. 肺癌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三) 研究方法
        1. 观察对象
        2. 观察指标
        3. 技术路线
        4. 统计方法
    二、结果
        (一) 一般资料
        (二) 统计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8)复方肺积汤对Lewis肺癌小鼠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和研究现况
        1.1 病名的溯源及历史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辨证分型
        1.4 中医学对肺癌转移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1.5 中医药在肺癌临床中的应用
    2 现代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2.1 肺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2.2 发病机理研究
        2.3 支气管肺癌的诊断
        2.4 肺癌侵袭转移机制
        2.5 肺癌的治疗及其进展
    3 CB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概况
        3.1 CB的分子结构
        3.2 CB的生理、生化特性
        3.3 CB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
        3.4 小结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与瘤株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主要试剂及配制
        1.4 实验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动物模型的建立
        2.3 实验动物给药
        2.4 取材及样本处理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复方肺积汤抑瘤率的计算
        4.2 小鼠肿瘤组织形态学观察
        4.3 复方肺积汤对Lewis肺癌小鼠CB表达的影响
讨论
    1 肺癌转移规律的探讨
    2 复方肺积汤的组方依据和原则
    3 复方肺积汤对Lewis肺癌小鼠CB表达的影响
    4 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个人简历

(9)仙鱼汤抑制肺癌的侵袭转移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的相关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Abstract in Chinese)
英文摘要(Abstract in English)
引言(Foreword)
一、绪论(Introduction)
二、研究背景及动机
    1.分布与流行现状
三、文献研究
    1.肺癌
        1.1 肺癌的类型
        1.2 肺癌的生长速度
        1.3 肺癌的侵袭与转移
    2.细胞外基质
    3.基底膜
    4.蛋白质水解酶
    5.基质金属蛋白酶
        5.1 MMPs酶原活化的调控
        5.2 MMPs在肿瘤中的作用
        5.3 MMPIs
    6.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7.MMPs及TIMPs表达失衡的意义
    8.基质金属蛋白酶-2
        8.1 MMP-2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可能机制
        8.2 MMP-2与Mt-MMPs
        8.3 影响MMP-2表达的因素
    9.中医学有关肺癌的论述
        9.1 肺癌的中医病因病机
        9.2 中医学对肺癌转移的认识
        9.3 中医药抗肺癌转移机理
        9.4 中医治疗肺癌的现况
        9.5 中医治疗肺癌的特点
    10.陈锐深教授与仙鱼汤
        10.1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0.2 处方中药简述
        10.3 对肺癌的辩证分型
        10.4 强调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10.5 用药特色
四、研究目的与方法(Purposes & Methods)
    1.材料
    2.方法
        2.1 XYT成份的萃取
        2.2 细胞培养及处理
        2.3 FCM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分析
        2.4 细胞增殖存活率分析
        2.5 细胞迁移分析
        2.6 肺癌动物模型备制及分组
        2.7 组织与器官转移分析
        2.8 MMP-2、TIMP-2的表达分析
    3.统计学分析
    4.仙鱼汤提取条件的优化
        4.1 仙鱼汤供试液的制备
        4.2 芦丁(总黄酮)标准品溶液的配制
        4.3 葡萄糖(总多糖)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4 测定波长的选择
        4.5 XYT中各样品含量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4.6 XYT中各样品含量中总多糖含量测定
五、结果(Results)
    1.一般状态观察
    2.肺癌细胞生长密度及形态观察
    3.瘤肿抑制率观察
    4.FCM测定肺癌细胞周期
    5.MTT比色法检测肺癌细胞存活率
    6.Boyden Chamber肺癌细胞迁移观察
    7.HE染色肺癌肿瘤组织与肺转移程度观察
    8.SABC免疫组化MMP-2/TIMP-2表达观察
    9.仙鱼汤提取条件优化的实验结果及分析
        9.1 总黄酮考察指标
        9.2 总多糖考察指标
        9.3 验证试验
六、讨论(Discussions)
七、结论(Conclusions)
八、展望(Perspectives)
参考文献(References)
缩写表(Abbreviations)
附录(Appendixes)
致谢(Acknowledgments)

(10)清金得生片治疗Ⅲ、Ⅳ期肺癌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药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1.1 有关论述
        1.2 病因病机
        1.3 临床研究
        1.4 体会与展望
    2. 中医药治疗肺癌作用机理研究概述
        2.1 提高机体免疫系统功能
        2.2 抑制肿瘤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
        2.3 防治肿瘤的转移
        2.4 逆转肺癌细胞多药耐药
        2.5 抗自由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
    1. 清金得生片治疗Ⅲ、Ⅳ期肺癌的临床研究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与分析
    2. 清金得生片含药血清对人肺腺癌细胞株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与分析
第三部分 结语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
致谢

四、中医药阻抑肺癌转移的机理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肿瘤细胞外泌体调控TAM细胞极化探讨双参颗粒抑制肺癌的作用机制[D]. 亓润智.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基于组分配伍药效的补肺益肾组分方干预COPD炎症反应机制[D]. 秦燕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基于上皮间质转化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机制[D]. 王文龙.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芒柄花素通过激活线粒体依赖性MAPK信号通路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D]. 王晓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窦永起教授诊治恶性肿瘤学术经验总结与研究[D]. 徐冉.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
  • [6]两种绿绒蒿属植物醇提物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效应的生物学机制研究[D]. 范建平. 陕西师范大学, 2018(01)
  • [7]肺癌骨转移证型分布规律的研究[D]. 奚颖.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3(01)
  • [8]复方肺积汤对Lewis肺癌小鼠组织蛋白酶B的表达影响[D]. 郝静.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09(11)
  • [9]仙鱼汤抑制肺癌的侵袭转移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的相关表现[D]. 范丁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09)
  • [10]清金得生片治疗Ⅲ、Ⅳ期肺癌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研究[D]. 吴红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10)

标签:;  ;  ;  ;  ;  

中药抑制肺癌转移机制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