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OT项目融资,以市场换资金(论文文献综述)
赖姝姝[1](2020)在《污水处理BOT项目的特许定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工业飞速发展和城镇化的纵深推进,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也接踵而来。污水环保治理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BOT模式由于政策利好、缓解财政压力和高效专业的优势,在污水处理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污水处理BOT项目以失败告终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关于特许定价问题的研究成为社会和学者的焦点。2018年发改委发布《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明确:污水处理行业的服务价格要以市场化的价格联动机制为主流。本文从污水处理BOT项目的多方利益主体出发,通过专家调查法确定20个特许定价的影响因素,又从风险量化的角度总结归纳为五个关键影响因素:项目建设投资额、污水处理量、运营成本费用、特许经营期、投资收益率。基于NPV现金流思想,从二部定价法的角度构建污水处理BOT项目基础定价模型,并给出五个关键影响因素的动态调价方法。最后,结合宜春市某县工业园污水处理BOT项目进行实例验证。本文对特许定价研究考虑BOT项目的多方利益,并将价格分为固定价格和可变价格,符合市场化的价格联动机制要求,对我国类似的污水处理BOT项目的特许定价制定给出一定的建议参考。
阮花[2](2018)在《越南BOT模式的法律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越南完成国家统一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工作,其中,在其投资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法律约束,从国内和国外同时限制和约束投资行为,但是由于两种情况进行颁布的时间有所不同,所以其受众对象也有所差别。由于投资主体情况不同所实施的投资策略也有一定的调整,造成投资的回报和政策支持都有一定的差别,这些方面都已经对越南的投资起到了限制作用。而且问题愈加明显和突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越南也在不断的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中,越南在全球经济中想要取得一定的优势必须需要健全的法律体系,从当前其发展来看,还需要不断打开本土市场,积极响应全球经济号召。提供公平的投资平台,让不同的投资方能够享用公平竞争的机会。越南早在2014年在基于2005版《投资法》的基础上对原有的投资法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梳理工作和大量的修改工作,使投资活动的适用性得到不断增强,在给越南政府创建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能够高效利用法律进行约束和保护投资者公平进行竞争,为境外投资者投资提供优良环境。当前全球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在这样的经济浪潮下,越南也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变革机会,借助完善投资法的这个入口,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实现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快速接轨的目的。本文结合国外BOT投资的现状以及相关研究经验,重点研究了投资法中针对BOT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解决限制BOT投资模式在实践之中所遇到的问题。本文亦通过对法国、日本和中国的BOT投资模式的现状分析和相关特点的介绍,重点阐述了不同国家在开展BOT投资模式上的相关观点。其中,法国的BOT投资模式具有方式多、经营特点全等特点,在该国可以采取特许经营模式、所有权公司共有、相关单位直接管理等相关模式,为拓展BOT投资模式的方式创新以及方法更新上提供了基础;日本的BOT投资模式的选择过程中,注重立法的公平、公开和透明,实现政府的干预最小化的原则,因此在立法理念、组织机制以程序框架的建设上形成了非常明显的特色;项目周期内的不同阶段,所属权也会发生较大的差异,给到日参与项目投资的企业提供了多种不同模式的选择。结合对越南BOT投资法产生及其发展历史的分析,提出了目前越南投资法针对BOT投资模式上,存在着融资风险、不可抗拒力风险、价格风险、电费回收风险、自然资料不全带来的风险等相关问题,限制着越南在BOT这样的新型合作模式发展,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难题,已经在策略上进行完善和修订,提出了法律变化、政府保证、环境风险、项目履行与信用担保措施、争议解决措施、项目经济纠纷解决措施以及项目履行过程中不可抗拒力的解决方式等相关策略。
刘思扬[3](2017)在《X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市政工程BOT扩建项目融资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污水市政工程的建设资金缺口和运行管理低效已成为城市水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实施了城市水务产业化改革,在开放市场、引入竞争和特许经营等方面做了大量探索,BOT模式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在国内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成为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建设中资金和技术压力的新途径。然而,由于采用BOT模式进行的项目融资规模大、周期长、参与者众多,易引发较大风险,因此,私人投资者的融资决策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投入资本的安全和项目运行的成败。文章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关于BOT融资模式及BOT融资决策分析的研究成果,以公共产品理论、项目融资理论、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目前国内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现状为背景,分析了污水市政工程BOT项目融资的方式和融资决策的流程;然后,通过考察X市污水处理厂BOT项目近期工程的融资决策方案,并分析项目实际运营状况与财务状况,找出了影响企业预期收益的原因,并以此分析原有的融资决策所带来的还本付息压力大、债务结构不合理以及运营收益变动大等问题的原因;基于此,进而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目标出发,为企业远期扩建项目拟定新的融资决策方案,在分析和评价不同方案的融资资金成本、融资资金回报效果、融资实施可行性及融资风险的基础上,探讨拟定融资决策方案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并结合目前污水市政工程BOT项目的特点对融资风险进行分析,从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和加强金融工具的运用两方面给出融资风险防范措施的建议;最后,文章从建立并完善公私合作制法律制度、拓宽并发展项目融资渠道以及成立并培养专业机构和人才三方面提出了X市污水处理厂扩建项目融资决策的保障建议。文章的创新点在于从项目公司原有的融资决策方案入手,在目前所处的特许经营阶段下,为企业拟定BOT扩建项目再融资决策方案,并分析该融资方案下融资资金的效率性及风险性。
李杏[4](2017)在《基于帕累托理论对BOT项目最优特许经营期限的应用研究 ——以广西贵梧高速公路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大批城市基础建设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尤其是涉及到民生的交通工程。由于日益增加的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和建设资金短缺的矛盾,让政府不得不寻找一些新的融资模式,而BOT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中产生。近年来,BOT项目经历了萌芽到发展壮大再到如今的日渐萧条,这种融资方式必然有它的优势和它的短板,由于经验的缺乏,运作不规范和水土不服的投资环境使得BOT项目在我国的实施没有广泛普及,但是,如何提高这种融资模式的适用性,如何很好的利用该融资模式为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来服务,仍然十分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首先对项目融资概念及BOT运作模式进行了介绍,并针对性的提出了 BOT合同中关键因素——特许权期作为研究对象。接着,论文介绍了研究方法——博弈理论中纳什均衡和帕累托的相关理论体系。在本文的第三章介绍了了 BOT项目目前在国内在特许经营期限的现状并重点提出了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帕累托理论对BOT项目进行博弈分析并进行帕累托改进,提出了确定最优特许权期的方法及调整特许权期的触发机制和计算方式,最后通过广西贵梧高速公路项目案例的计算,对该项目做出了评价与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及合理性。
叶慧颖[5](2016)在《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绪论开篇,随后呈现本论文的重点部分——与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该BOT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并针对该项目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优化建议,最后总结了论文的结论和不足之处,明确了进一步研究方向。本论文的重点部分是根据风险管理的四个阶段,依次对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的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其研究步骤如下:第一步,风险识别,即本文作者先用案例分析法识别项目风险的关键因素。第二步,风险评估,即本文作者先用专家论证法识别项目风险关键因素的权重,在其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模糊数学计算法评估项目风险,并得出风险总体落在可接受范围内这一结论。第三步,风险应对,即本文作者结合该项目建设方的实际操作情况,分析了项目的风险、尤其是综合权重较高的风险的应对。第四步,风险监督,即本文作者阐述了偏差分析法在风险监督过程中的应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用BOT的运作模式,优势显而易见,应用前景广阔,研究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的风险管理,既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借鉴意义,又是一个亟需不断加深、不断扩展的持续研究与学习的过程。
陈慧[6](2016)在《农村土地整治项目BOT-TOT-PPP集成融资模式研究》文中提出当前,中国土地整治的战略定位、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变化,土地整治已经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平台,其核心内容也由原先的农用地整治为主,逐步转向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并重,其所需资金十分巨大。如“十二五”期间,中国要完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所需资金就将达6千亿,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涉及拆迁安置等工作,所需的投资量更大。面对这样巨大的资金需求,土地整治仅靠政府投资,显然已难以负担,而怀有强烈参与愿望的社会资本蓬勃发展为其参与土地整治的建设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当前,BOT、TOT、PPP等项目融资模式,成为了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实践中也有一些土地整治项目按照这些融资模式开展了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实施效果。这种以“政府-社会投资者”合作为基本理念的项目融资模式,为土地整治提供了新的融资理念和思路。当然,也要看到这些模式在实施中也存在着与土地整治项目适应性较差等缺陷,使项目存在较大风险。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论文在土地供求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的支撑下,采取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范式,系统探讨了农村土地整治项目BOT-TOT-PPP集成融资模式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并以南京市J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P区Q街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具体来讲,论文开展了以下内容的研究:(1)土地整治投融资现状与融资要求。查找当前土地整治投融资和典型项目融资模式BOT、TOT和PPP存在的问题,阐述三种单一融资模式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局限性。(2)集成融资可行性及其内涵。从土地整治项目经济属性和三种模式优势互补性两个层面探讨土地整治集成融资模式的可行性。进而阐述集成融资的特征、途径、优势及其特许权。(3)集成融资架构体系设计,结合实证研究,分析其组织结构、时空混合结构投资结构以及资产结构。(4)集成融资运作程序,包括项目分析阶段、模式初选阶段、模式转换阶段、验收移交阶段4个阶段。(5)集成融资模式关键:合作约束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主要分析了合作约束机制原因,进而建立包含利益分配机制在内的一系列合作约束机制,阐述集成融资模式的风险成因,进行风险识别,开展风险评价,设计风险分担框架,并以实证研究进行验证。(6)集成融资绩效评价与保障机制。提出集成融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HGF算法构建项目集成融资效果评价模型,开展实证研究。从法律保障、金融创新、农民权益保障和收益保障4个方面完善集成融资实施的保障机制,为土地整治项目集成融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支撑。通过以上理论与实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集成融资模式通过对三种典型融资模式的组合运用,能克服单一模式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局限性。土地整治所需投入越来越大,传统的政府投资方式和银行贷款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对比BOT、TOT和PPP三种典型融资模式可以发现,三者均存在一些缺陷,如BOT模式使政府失去对项目的控制权,这与土地整治中搬迁需要政府主导相违背;TOT资金收入滞后,无法解决项目前期所需资金问题;PPP侧重于理念创新,缺少可操作性。但三者各自优势又能很好的互补。从土地整治项目自身的经济属性和三种模式的互补性来看,三者集成融合具有可行性,也更适合在土地整治项目应用。(2)集成融资模式实现途径包括捆绑式、滚动式两种。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特点,其特许经营权可以包括:土地经营权、补充耕地指标交易权、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权、安置房附带商品房开发权、城郊留用区土地开发权等。集成融资模式的目标在于提高土地整治资金使用效率,降低工程造价,保障项目按时保质完成,以期实现项目利益的最大化或风险最小化,因此,具有拓展资金来源范围、增强吸收社会资金、提升政府的控制力、便于协调各方利益、保障项目实施质量等方面的优势。(3)集成融资模式架构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时间-空间混合结构、投资结构、资产结构等。其主要组织成员和核心利益相关者是政府、社会投资者、项目公司、借贷机构和项目区村集体及农户。利用土地整治项目的可分解性,考虑不同阶段运作情况,其时间-空间混合结构可以实现分子项目和分阶段组合运行。通过对J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的实证研究,表明时空混合性结构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4)集成融资运行程序分为4个阶段:项目分析、模式初选、模式转换、验收移交阶段。项目分析阶段主要是对工程项目分解和项目盈利性分类。模式初选阶段主要是通过对项目融资环境分析,初步选定融资模式,进而选择合作单位,设计架构体系。模式转换阶段主要是模式匹配转换、特许权谈判、项目公司组建、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项目融资、施工建设、项目经营。验收移交阶段主要是通过政府验收后,项目公司根据特许权协议进行经营,经营期满,移交给政府。(5)集成融资模式的关键包括其合作约束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土地整治集成融资的11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取向不一致,需要建立一系列合作约束机制,包括合作协调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约束监督机制。合作协调机制包括信息共享、收益协调、目标协调、冲突处理以及信任机制和、文化协调机制等。约束监督机制主要包括市场竞争机制、行业约束机制和信誉约束机制、法律约束机制以及地方政府监督、资金监管、审计监督等机制。本文提出的以扩展的多主体之间讨价还价模型为核心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J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分配方案与成本比例分配法、Shapley值法相比,缩小了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利润差额,既能按照投资多寡体现“成本、收益、风险相匹配”,又能兼顾各方利益体现“多方共赢”,通过实证研究,其执行效果较好,具有较大应用价值。从风险成因看,委托-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是主要方面。根据系统分析原则、全面动态原则、谨慎性原则,集成融资风险等级全息模型框架包括政策、市场、借贷机构、政府、项目公司本身、项目阶段和项目合同风险等7个方面,可以较为全面的反映风险类型。通过Q街道2015年度挂钩项目的实证检验,风险评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为中等风险,与该街道近两年实施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其结果较为可信。(6)集成融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提高效率、降低造价、确保质量3个方面。运用DHGF算法的集成融资效果评价模型,使用了中心点型白化权函数,结果更加有效。通过对Q街道2014年度挂钩项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绩效达到“优”等级,说明该项目实施集成融资取得了较好效果。而资金按时到位率处于优良状态、工程施工费节约率处于良的状态,还有提升空间,这主要是由于集成融资还处于摸索阶段,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融资贷款往往延迟。(7)推进集成融资,需要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法律保障机制主要是建立适用的项目融资规则体系。金融创新机制主要是创新抵押品种类,可以允许以补充耕地指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作为融资保证。农民权益保障机制主要是解决项目公司和农民的地位不平等问题,可以建立一个具有前瞻性眼光和管控能力强的领导机构,统一监督管理。对于非市场因素造成的风险,通过政府与社会投资者签订“最低收益保障合同条款”,形成收益保障机制,以保障其基本收益,从而吸引社会投资者投资的热情。最后,论文提出了土地整治融资的政策建议,包括:①政府转变理念,积极引导与支持土地整治融资;②制定融资规则,明确融资特许协议为民事合同;③重视合作约束,设计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④合理分担风险,按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区别分担;⑤建立交易平台,指标按市场经济规则跨区交易。
齐兵[7](2015)在《基于压力测试的BOT融资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研究把BOT融资中项目公司的系统风险分解后,选择一个信用风险作为切入点,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在保持项目风险内部关联特征完整性的前提下,根据不同风险因素的特征对其进行区别性分析,从而建立起信用风险与系统风险及其他风险因素之间的联系。本文主要借鉴系统动力学等研究成果,建立了信用风险的评价机制与实施策略,特别是针对BOT项目运行中所面临的债权类融资风险,综合使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创新性地将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方法引入到BOT项目债权融资风险管控中来,为BOT项目风险测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通过界定BOT项目融资的概念,归纳整理出BOT项目融资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从系统的层面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进一步结合现有的风险测度模型,多角度、多层次地建立信用风险测度模型;接下来将压力测试的应用环境与BOT项目环境对比分析,论证压力测试法在BOT项目中进行风险度量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案例分析,选择利率变动作为触发信用风险的关键要素,以现金流作为风险度量对象,通过对比利率变化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差值,分析项目抗风险能力。通过上述分析论证,压力测试法具备在BOT项目中测算信用风险的能力,并通过案例分析,最终论证出不同情景模式下,利率变动对于项目现金流量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如果自有资本投入量存在缺口的情况发生,将会导致信用风险敞口放大,对项目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压力测试理论能够对项目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识别与评估;在BOT项目融资结构中,如果债权类融资占有较高比例则应引入压力测试对极端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进而实现BOT项目融资风险的防控目标。
周旋[8](2014)在《昆明东连接线高速公路BOT项目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BOT (Build-Operate-Transfer)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兴起的一种项目融资和建设模式,是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形式。“国道昆明东连接线”是昆明市第一条采用BOT模式市场化建设的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全长31.607公里,总投资29.38亿元,建设期3年,特许经营权期限25年,于2006年12月建成通车。至今该项目投入运营已经有七年多时间。为总结该BOT项目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经验与不足,对未来地方政府及下属投融资公司的BOT合作项目提供有益借鉴,本文结合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按照项目后评价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包含建设项目过程评价、财务效益评价以及BOT融资结构评价等主要内容,涉及3个层次16项明细指标在内的后评价指标体系,对该BOT项目开展后评价分析研究。经过综合分析评价,国道昆明东连接线BOT项目在建设工期、工程质量、投资执行和运营情况等方面基本达到了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的要求;项目财务效益虽然未达到投资者预期,但是偏离目标值不远(偏离度不超过20%);该BOT融资结构在投资回报率和风险管理方面的设计值得借鉴,但也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例如该项目对BOT融资方式准备不足,可行性研究深度不够,谈判时间过长,政府部分监管角色缺位等。经过对国道昆明东连接线BOT项目的后评价分析,总结出该BOT项目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对BOT融资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王平[9](2014)在《高校BOT项目经济评价及风险管理研究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校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随着社会各类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已无法满足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人才资源的迫切需要。因此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显得十分的必要而且非常的迫切。高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然而由于高校众多,国家将主要着重对“985”“211”等重点院校予以主要的资金支持,对于普通高等学校的“照顾”有限,普通高等学校的发展对资金有着强劲的需求,高校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资金问题现已成为制约高校规模化发展的一个“瓶颈”。这就迫使我们从高校资金的各种来源和途径分析,思考如何运用市场机制,来解决巨额的教育建设发展资金,无疑BOT项目融资模式是对高校基本建设项目融资方式的一种探索。在本文中笔者从理论分析入手,对BOT融资模式的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将BOT模式引入高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操作可行性;并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校区南山书院BOT项目进行经济评价分析和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提出了优化高校BOT项目的对策和建议。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总结分析高校BOT融资模式的可行性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本文的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二章阐述BOT项目融资方式的基本理论及项目评价、投资决策方法的相关理论,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与BOT融资方式的相关性分析。第三章介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校区项目背景、规划、基本模型以及南山书院BOT融资方案、实施方法和步骤等基本问题;对新校区南山书院学生生活区BOT方案进行了实例分析,进行了经济核算。并借助工具对其经济及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对南山书院BOT项目主要风险因素进行了风险识别,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造了风险矩阵对该项目进行了风险评价。最后对该BOT项目的关键风险因素提出了应对措施。第五章依据对南山书院BOT项目的经济评价和投资风险分析结果,笔者提出了优化南山书院BOT项目的具体对策和建议。第六章,结论和展望。
张娜[10](2014)在《BOT项目的资产性质与负债确认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BOT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融资和建设管理模式,在我国得到了积极推广。BOT模式运行过程中所有权归属不明、资产性质不清和负债确认难的问题,严重影响BOT项目管理和政府清产核资。论文探讨了BOT项目资产性质与负债确认的金融资产兼无形资产观。认为BOT项目运作以特许经营权为前提,特许经营权决定了BOT项目的资产专用性。BOT项目运作架构表明,产权理论、契约理论、资产专用理论和融资理论是BOT项目运作中项目公司正确确定BOT项目的资产性质与负债的理论依据。项目公司中BOT项目的资产性质,在“B”阶段,融通资金时,项目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项目建造时,BOT项目所建造的资产所有权不属于项目公司,项目公司将项目发包给他方不应确认建造服务收入,应当按照建造过程中支付的工程价款等考虑合同规定分别确认为金融资产或无形资产。在“O”阶段,BOT业务所建造基础设施不应作为项目公司的固定资产;建造合同收入应当按照收取或应收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并分别以下情况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金融资产或无形资产。在“T”阶段,特许经营期结束时,无形资产已经摊销完毕,资产账面净值为零,不再确认为资产。项目公司中BOT项目的负债确认,在“B”阶段,如果是负债融资,根据借款期限分别计入长期借款或者短期借款,若是权益融资,则计入股本(或实收资本)。在“O”阶段,BOT项目资产的实质决定了BOT项目资产性质的金融资产模式或无形资产模式,项目公司自授权方取得资产时,应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未提供与获取该资产相关的服务前应确认为一项负债。在“T”阶段,BOT项目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的一方时,应当随金融资产账面净值归零而将金融负债归零。最后依据BOT项目的资产性质与负债确认的理论分析,进行了案例研究,对实践中的BOT项目的资产性质与负债确认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BOT项目融资,以市场换资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BOT项目融资,以市场换资金(论文提纲范文)
(1)污水处理BOT项目的特许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污水处理项目现状 |
1.1.2 污水处理BOT项目定价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BOT项目特许定价研究现状 |
1.3.2 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定价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思路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4.2 技术路线图 |
1.5 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贡献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概述 |
2.1 污水处理BOT项目理论 |
2.2 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定价的相关理论 |
2.2.1 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定价的基本原则 |
2.2.2 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定价的基本方法 |
2.3 BOT特许定价的常用方法解释 |
2.3.1 完全成本定价法 |
2.3.2 边际成本定价法 |
2.3.3 二部定价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定价的系统分析 |
3.1 污水处理BOT项目利益主体构成 |
3.2 特许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
3.2.1 政府的定价目标与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
3.2.2 社会资本方定价目标与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
3.2.3 使用者的目标与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
3.3 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定价影响因素筛选 |
3.3.1 影响因素筛选过程 |
3.3.2 关键影响因素确定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污水处理BOT项目的特许定价模型构建 |
4.1 特许定价的基础模型 |
4.2 动态调价机制 |
4.2.1 建设投资风险因素变化的价格调整 |
4.2.2 污水处理量变化的价格调整 |
4.2.3 运营成本变化的价格调整 |
4.2.4 投资收益率变化的价格调整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污水处理BOT项目实例应用 |
5.1 项目概况 |
5.2 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定价模型基础数据计算 |
5.2.1 污水处理BOT项目建设投资金额核算 |
5.2.2 污水处理BOT项目运营成本核算 |
5.2.3 污水处理BOT项目投资收益率核算 |
5.2.4 污水处理BOT项目污水处理量核算 |
5.3 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价格模型计算 |
5.4 污水处理BOT项目特许价格动态调价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越南BOT模式的法律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BOT模式的基本概述 |
一、BOT模式内涵 |
(一)BOT概念 |
(二)BOT主要特征 |
二、BOT模式兴起与发展 |
(一)BOOT(Build-Own-Operate-Transfer)形式 |
(二)BTO(Build-Transfer-Own)形式 |
(三)BOO(Build-Own-Operate)形式 |
(四)ROT(Renovate-Operate-Transfer)形式 |
(五)POT(Purchase-Operate-Transfer)形式 |
(六)BOOST(Build-Own-Operate-Subsidy-Transfer)形式 |
(七)BLT(Build-Lease-Transfer)形式 |
三、投资方式的法律性质 |
(一)BOT方式的实质是一种“委托管理与经营” |
(二)BOT投资方式是一种新型的特许协议 |
(三)BOT方式是一种有限追索或无追索权的融资租赁或者项目融资 |
(四)BOT投资方式具有专营权的特点 |
四、BOT投资方式的经济价值 |
第二章 越南BOT模式的立法与实践 |
一、越南BOT模式的应用实践 |
(一)应用现状分析 |
(二)存在的问题 |
1.融资问题 |
2.不可抗力问题 |
3.价格问题 |
4.电费回收问题 |
5.自然资料不全带来的问题 |
二、越南BOT模式存在的问题 |
(一)BOT模式相关立法不健全 |
(二)投资方环境风险规避缺乏有效的法律措施 |
(三)信用担保问题 |
第三章 国际的BOT模式与经验借鉴 |
一、法国的BOT模式与经验借鉴 |
(一)法国BOT模式的发展历程 |
(二)法国BOT模式的特点 |
(三)法国BOT模式的经验借鉴 |
二、日本的BOT模式与经验借鉴 |
(一)日本BOT模式的发展历程 |
(二)日本BOT模式的特点 |
(三)日本BOT模式的借鉴 |
三、中国的BOT模式与经验借鉴 |
(一)中国BOT模式的发展历程 |
(二)中国BOT模式的特点 |
(三)中国BOT模式的借鉴 |
第四章 越南BOT模式的完善策略 |
一、针对法律变化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 |
二、针对政府保证方面的相关解决措施 |
三、针对环境风险方面的相关解决措施 |
(一)加大优惠措施的力度 |
(二)尽可能规避投资方的投资风险 |
四、针对项目履行过程中信用担保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 |
五、针对争议解决方式上的相关解决措施 |
六、针对项目中经济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 |
七、针对项目履行中的不可抗力问题的相关解决措施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辞 |
(3)X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市政工程BOT扩建项目融资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BOT及其融资模式 |
1.2.2 BOT融资决策分析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污水市政工程BOT项目融资决策的相关理论分析 |
2.1 公共产品理论 |
2.1.1 公共产品的含义和分类 |
2.1.2 公共产品的供给 |
2.2 项目融资理论 |
2.2.1 项目融资的类型和方式 |
2.2.2 项目融资的资本结构 |
2.2.3 BOT模式下项目融资的特点 |
2.2.4 BOT项目融资决策分析的要点 |
2.3 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理论 |
2.3.1 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的内容 |
2.3.2 BOT项目的风险因素及其特点 |
2.3.3 BOT项目融资决策的风险防范 |
第3章 X市污水处理厂BOT近期项目融资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
3.1 X市污水处理厂BOT近期项目概况 |
3.1.1 BOT近期项目的背景 |
3.1.2 BOT近期项目近期工程概况 |
3.2 X市污水处理厂BOT近期项目的融资现状分析 |
3.2.1 近期项目的投资总额及融资结构 |
3.2.2 近期项目的财务状况分析 |
3.3 X市污水处理厂BOT近期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 |
3.3.1 还本付息压力大 |
3.3.2 债务结构不合理 |
3.3.3 运营收益变动大 |
3.4 X市污水处理厂BOT近期项目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融资方式缺乏多样性 |
3.4.2 缺乏系统的融资决策评价方法 |
3.4.3 缺乏对融资风险的有效防范 |
第4章 X市污水处理厂BOT扩建项目融资决策 |
4.1 BOT扩建项目融资计划 |
4.1.1 融资的背景 |
4.1.2 融资渠道分析 |
4.1.3 融资方案设计 |
4.2 BOT扩建项目融资决策分析的指标 |
4.2.1 扩建项目的基础数据 |
4.2.2 基准收益率的确定 |
4.2.3 扩建项目经济评价指标 |
4.3 BOT扩建项目融资决策分析 |
4.3.1 融资风险分析 |
4.3.2 融资资金成本比较分析 |
4.3.3 融资资金回报效果比较分析 |
4.3.4 融资实施可行性比较分析 |
4.4 BOT扩建项目融资决策的选择 |
4.4.1 融资方案的选择 |
4.4.2 融资方案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5章 X市污水处理厂BOT扩建项目融资的保障建议 |
5.1 建立并完善污水市政工程BOT项目的法律制度 |
5.2 拓宽并发展BOT项目融资的多元化渠道 |
5.3 成立公私合作制专业机构并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B 扩建项目经济评价明细表 |
致谢 |
(4)基于帕累托理论对BOT项目最优特许经营期限的应用研究 ——以广西贵梧高速公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研究意义和目标 |
1.1.2 国内外BOT模式现状 |
1.2 本文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1.2.1 本文的主要内容 |
1.2.2 本文的创新点 |
1.3 本文的技术研究路线和方法 |
1.3.1 本文的技术研究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本文依托的理论 |
2.1 项目融资 |
2.2 BOT项目 |
2.3 特许经营期限 |
2.4 博弈理论 |
2.4.1 博弈论的基本要素 |
2.4.2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
2.5 纳什均衡 |
2.6 帕累托理论 |
第三章 BOT目前在国内特许经营期限上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
3.1 现状 |
3.1.1 BOT项目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3.1.2 BOT项目特许权期研究现状 |
3.2 存在的问题 |
3.2.1 不熟悉BOT项目融资运作模式,全凭经验决策 |
3.2.2 BOT的价格机制不完善,某些条款不合法 |
3.2.3 BOT项目调整模式的随意性,使得项目前景堪忧 |
3.2.4 政府管理经验缺乏、机制缺失 |
3.2.5 政府与投资者之间风险分担责任不明确 |
3.2.6 特许经营权分析指标单一 |
3.2.7 不科学的特许权期固定方法导致决策者消极运营 |
第四章 帕累托理论对BOT项目特许经营期限的经济分析 |
4.1 政府与投标人的博弈过程 |
4.2 政府与投标人的帕累托改进 |
4.3 建立高速公路项目政府和投资者的数学模型 |
4.4 高速公路项目政府和投资者的数学模型分析 |
4.5 特许权期调整的模型分析 |
4.5.1 缩短特许权期的模型分析 |
4.5.2 延长特许权期的模型分析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5.1 案例概述 |
5.2 案例假设的提出 |
5.3 案例模型的建立及计算 |
5.3.1 特许权期的确定 |
5.3.2 特许权期的调整 |
5.4 案例分析及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6.1.1 明确了帕累托理论用于解决BOT合同中政府与项目投资者之间的博弈问题的有效性 |
6.1.2 帕累托改进后可以确认计算最优特许经营权期限的模型 |
6.1.3 可以用方程计算初始合同谈判时确定的最优特许经营权期限 |
6.1.4 提出了合同履行过程中触发调整特许权期的条件及计算方式 |
6.2 本文研究工作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5)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选题的背景 |
1.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2章 BOT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
2.1 项目风险管理 |
2.1.1 项目风险管理相关理论 |
2.1.2 项目风险管理流程 |
2.2 BOT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
2.2.1 BOT项目的定义 |
2.2.2 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特征 |
第3章 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识别 |
3.1 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简介及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3.1.1 项目简介 |
3.1.2 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
3.2 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 |
3.2.1 基于主观信息源的风险识别方法 |
3.2.2 基于客观信息源的风险识别方法 |
3.3 识别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 |
3.3.1 案例分析法的采用 |
3.3.2 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识别的结果 |
第4章 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评估 |
4.1 风险评估的主要方法 |
4.2 本论文风险评估的方法选择 |
4.2.1 确定风险因素综合权重 |
4.2.2 构造综合评价模型 |
4.2.3 进行项目风险综合评价 |
4.3 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评估分析 |
4.3.1 确定主要风险因素的评价集合 |
4.3.2 建立风险的评判标准集合 |
4.3.3 确定风险因素权重 |
4.3.4 确定各个风险因素的模糊关系 |
4.3.5 对方案层风险因素进行模糊评价 |
4.3.6 对准则层风险因素进行模糊评价并求得评估结果 |
第5章 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应对 |
5.1 确定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应对的重点 |
5.2 风险回避——应对融资效率风险 |
5.3 风险转移——应对收益风险等风险 |
5.4 风险缓解——应对成本风险等风险 |
5.5 风险储备——应对进度风险 |
5.6 风险自留——应对综合权重较低的风险 |
第6章 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监督 |
6.1 风险监督概述 |
6.2 偏差分析法在风险监督中的应用 |
6.2.1 偏差分析法涉及的常用指标介绍 |
6.2.2 应用偏差分析法监督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 |
6.3 项目风险监督必须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内自始至终持续进行 |
第7章 项目风险管理不足之处及优化建议 |
7.1 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管理不足之处 |
7.2 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管理优化建议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和创新点 |
8.2 论文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农村土地整治项目BOT-TOT-PPP集成融资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技术路线 |
1.3.3 资料来源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1.4.1 可能的创新之处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项目融资模式研究现状 |
2.2.1 BOT模式 |
2.2.2 TOT模式 |
2.2.3 PPP模式 |
2.2.4 组合模式 |
2.2 国内外农村土地整治融资综述 |
2.2.1 国外农村土地整治融资方式 |
2.2.2 中国农村土地整治融资模式 |
2.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2.3.1 项目融资模式研究存在的问题 |
2.3.2 土地整治融资研究存在的问题 |
2.3.3 综合述评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3.1.1 农村土地整治 |
3.1.2 土地整治项目 |
3.1.3 项目融资 |
3.1.4 BOT、TOT、PPP模式 |
3.1.5 集成融资模式 |
3.2 基础理论 |
3.2.1 土地供求理论 |
3.2.2 地价地租理论 |
3.2.3 区位理论 |
3.2.4 博弈论 |
3.2.5 公共产品理论 |
3.2.6 委托代理理论 |
3.2.7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3 分析框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集成融资模式基础诠释 |
4.1 土地整治投融资现状及其融资要求 |
4.1.1 土地整治投融资现状特征 |
4.1.2 土地整治新特征与新任务 |
4.1.3 土地整治融资特征及要求 |
4.2 现代典型项目融资模式及其局限性 |
4.2.1 BOT融资模式 |
4.2.2 TOT融资模式 |
4.2.3 PPP融资模式 |
4.2.4 单一模式对土地整治项目的局限性 |
4.3 集成融资可行性分析 |
4.3.1 土地整治项目的经济属性分析 |
4.3.2 三种项目融资模式互补性分析 |
4.4 集成融资模式的特征 |
4.5 集成融资模式的路径 |
4.5.1 捆绑式集成融资模式 |
4.5.2 滚动式集成融资模式 |
4.6 集成融资特许权类型及协议 |
4.6.1 特许权主要类型 |
4.6.2 特许权协议要点 |
4.6.3 特许权协议特征 |
4.7 集成融资优势 |
4.8 本章小结 |
第5章 集成融资模式架构体系与运作程序 |
5.1 集成融资模式架构体系 |
5.1.1 组织结构 |
5.1.2 时空结构 |
5.1.3 投资结构 |
5.1.4 资产结构 |
5.2 集成融资模式运作程序 |
5.2.1 项目分析阶段 |
5.2.2 模式初选阶段 |
5.2.3 模式转换阶段 |
5.2.4 验收移交阶段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集成融资模式关键:合作约束与风险分担机制 |
6.1 集成融资模式的合作约束机制 |
6.1.1 合作约束原因分析 |
6.1.2 合作协调机制 |
6.1.3 约束监督机制 |
6.2 集成融资模式的利益分配机制 |
6.2.1 分配影响因素 |
6.2.2 利益分配原则 |
6.2.3 利益分配范围 |
6.2.4 利益分配方法 |
6.2.5 投资主体间利益分配的博弈分析 |
6.2.6 扩展的多主体之间讨价还价模型 |
6.3 集成融资模式的风险评价与分担 |
6.3.1 风险形成 |
6.3.2 风险识别 |
6.3.3 风险评价 |
6.3.4 风险分担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集成融资模式绩效与保障体系 |
7.1 集成融资绩效评价 |
7.1.1 绩效评价方法 |
7.1.2 评价指标体系 |
7.1.3 绩效评价程序 |
7.2 集成融资保障体系 |
7.2.1 法律保障机制 |
7.2.2 金融创新机制 |
7.2.3 农民权益保障机制 |
7.2.4 收益保障机制 |
7.3 本章小结 |
第8章 实证研究一: 集成融资模式架构程序与利益分配 |
8.1 项目概况 |
8.2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集成融资架构设计 |
8.2.1 组织结构 |
8.2.2 时空结构 |
8.2.3 投资结构 |
8.2.4 资产结构 |
8.3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集成融资运作程序 |
8.3.1 项目分析阶段 |
8.3.2 模式初选阶段 |
8.3.3 模式转换阶段 |
8.3.4 验收移交阶段 |
8.4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项目集成融资利益分配 |
8.5 本章小结 |
第9章 实证研究二: 集成融资模式风险分担与绩效评价—以南京市P区Q街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为例 |
9.1 项目概况 |
9.2 挂钩项目集成融资风险评价 |
9.2.1 风险识别 |
9.2.2 风险评价 |
9.2.3 风险分担 |
9.3 挂钩项目集成融资绩效评价 |
9.3.1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
9.3.2 指标收集与优化处理 |
9.3.3 评价等级及评估灰类 |
9.3.4 模糊权矩阵构建计算 |
9.3.5 AHP法确定指标权重 |
9.3.6 评价结果计算与分析 |
9.4 本章小结 |
第10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10.1 本文结论 |
10.2 政策建议 |
10.2.1 政府转变理念,积极引导与支持土地整治融资 |
10.2.2 制定融资规则,明确融资特许协议为民事合同 |
10.2.3 重视合作约束,设计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
10.2.4 合理分担风险,按不同类型不同阶段区别分担 |
10.2.5 建立交易平台,指标按市场经济规则跨区交易 |
10.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土地整治集成融资风险评价调查问卷 |
附录2 土地整治集成融资绩效指标权重调查问卷 |
致谢 |
(7)基于压力测试的BOT融资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理论梳理 |
1.2.4 文献总结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主要研究方法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我国BOT融资模式应用现状分析 |
2.1 BOT融资模式的运行机制 |
2.1.1 BOT融资模式的概念界定 |
2.1.2 BOT融资模式的运作流程 |
2.2 BOT融资模式的风险管理 |
2.2.1 BOT融资模式的风险识别 |
2.2.2 BOT融资模式的风险度量 |
2.2.3 BOT融资模式的风险控制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压力测试应用于BOT融资风险研究 |
3.1 压力测试的作用机理 |
3.1.1 压力测试的概念界定 |
3.1.2 压力测试的应用范围 |
3.1.3 压力测试的运行机理 |
3.2 压力测试应用于BOT融资的可行性分析 |
3.2.1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与BOT融资风险的对比 |
3.2.2 压力测试的弹性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压力测试应用于BOT融资模式风险度量及控制流程 |
4.1 压力测试应用于BOT项目融资的模型设计 |
4.1.1 利率风险压力测试模型 |
4.1.2 汇率风险压力测试模型 |
4.2 压力测试流程设计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QHD污水处理BOT融资项目压力测试实证研究 |
5.1 QHD污水处理BOT项目概况 |
5.2 压力测试在QHD污水处理项目的应用流程 |
5.2.1 项目利率风险压力测试方法选择 |
5.2.2 压力测试结果与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昆明东连接线高速公路BOT项目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主要研究方法 |
1.3 主要研究框架 |
1.4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2.1 与BOT融资及项目后评价有关的基础理论综述 |
2.1.1 公共产品理论 |
2.1.2 项目区分理论 |
2.1.3 项目管理理论 |
2.2 BOT的概念、特点和结构 |
2.2.1 BOT的核心概念 |
2.2.2 BOT融资方式的特点 |
2.2.3 BOT模式的结构分析 |
2.3 国内外关于BOT融资的研究动态及现状 |
2.3.1 国外研究动态及现状 |
2.3.2 国内研究动态及现状 |
2.4 BOT在国内外的发展和运用现状 |
第三章 国道昆明东连接线BOT项目概况 |
3.1 国道昆明东连接线项目背景和项目概况 |
3.1.1 项目背景 |
3.1.2 项目建设必要性 |
3.1.3 项目概况 |
3.2 国道昆明东连接线的BOT融资结构 |
第四章 国道昆明东连接线BOT项目的后评价 |
4.1 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1 指标设计 |
4.1.2 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3 评价标准 |
4.2 建设项目过程评价指标 |
4.2.1 前期工作情况和评价 |
4.2.2 项目实施情况和评价 |
4.2.3 投资执行情况和评价 |
4.2.4 运营情况和评价 |
4.3 建设项目财务效益评价指标 |
4.3.1 项目财务评价参数 |
4.3.2 投资估算 |
4.3.3 总成本费用估算 |
4.3.4 损益估算 |
4.3.5 现金流量估算 |
4.3.6 建设项目财务效益评价指标评价 |
4.4 BOT融资结构评价指标 |
4.4.1 项目可行性研究深度的评价 |
4.4.2 项目投资回报率合理性评价 |
4.4.3 BOT风险管理评价 |
4.4.4 政府角色评价 |
4.5 综合评价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评价结论 |
5.2 该BOT项目的启示 |
5.2.1 重视和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深度 |
5.2.2 优选合作对象 |
5.2.3 合理确定投资收益 |
5.2.4 加强风险管理 |
5.2.5 加强政府监管 |
5.3 本文论述中存在的不足 |
5.4 项目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9)高校BOT项目经济评价及风险管理研究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校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实践及理论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高校建设项目 BOT 融资模式概述 |
2.1 BOT 融资模式概述 |
2.1.1 BOT 模式的概念 |
2.1.2 BOT 模式的演变 |
2.1.3 BOT 模式的特点 |
2.2 高校建设项目 BOT 融资模式的选择与应用 |
2.2.1 BOT 融资模式的选择 |
2.2.2 BOT 融资模式的应用 |
2.3 高校 BOT 项目投资决策方法及选择 |
2.3.1 财务评价分析 |
2.3.2 不确定性分析 |
2.3.3 评价方法的选择 |
3 新校区 BOT 建设项目方案经济评价 |
3.1 新校区建设概况 |
3.1.1 建设单位背景 |
3.1.2 新校区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
3.1.3 新校区项目概况 |
3.2 南山书院 BOT 项目简介 |
3.2.1 南山书院项目概况 |
3.2.2 南山书院 BOT 项目的实施 |
3.3 南山书院 BOT 项目的投资经济分析 |
3.3.1 南山书院 BOT 项目的确定性分析 |
3.3.2 南山书院 BOT 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 |
3.3.3 南山书院 BOT 项目的效益评价 |
4 南山书院 BOT 项目风险分析与应对 |
4.1 南山书院 BOT 项目风险因素识别 |
4.2 基于层次分析方法的南山书院 BOT 项目风险评价 |
4.2.1 评价方法选择 |
4.2.2 风险评价一般过程 |
4.2.3 南山书院 BOT 项目风险评价 |
4.3 项目关键风险分析 |
4.4 南山书院 BOT 项目风险应对 |
4.4.1 项目前期阶段风险应对 |
4.4.2 项目建设阶段风险应对 |
4.4.3 项目运营阶段风险应对 |
5 南山书院 BOT 项目提升效益的对策 |
5.1 优化设计方案 |
5.2 控制建设成本 |
5.3 改变运营方式 |
5.4 深入开发,提升软性附加值 |
5.5 建议 |
6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BOT项目的资产性质与负债确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之处 |
1.5.1 本文的创新点 |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2章 BOT 项目资产性质与负债确认的理论基础 |
2.1 BOT 项目系统架构和我国 BOT 项目发展进程 |
2.1.1 BOT 项目系统架构 |
2.1.2 我国 BOT 项目发展进程 |
2.2 BOT 项目运作的理论基础 |
2.2.1 产权理论 |
2.2.2 契约理论 |
2.2.3 资产专用性理论 |
2.2.4 融资理论 |
2.3 BOT 项目的基础理论对资产性质与负债确认的影响 |
第3章 BOT 项目资产性质确认 |
3.1 BOT 项目“B”阶段的资产性质判定 |
3.2 BOT 项目“O”阶段的资产性质判定 |
3.3 BOT 项目“T”阶段的资产性质判定 |
第4章 基于 BOT 项目资产性质的负债确认 |
4.1 BOT 项目“B”阶段的负债确认 |
4.2 BOT 项目“O”阶段的负债确认 |
4.2.1 BOT 项目企业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
4.2.2 金融负债的确认 |
4.3 BOT 项目“T”阶段的负债确认 |
第5章 BOT 项目资产与负债确认案例研究 |
5.1 金融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比例确认 |
5.2 长期应收款及无形资产的确认 |
5.2.1 长期应收款的确认 |
5.2.2 无形资产的确认 |
5.3 合同收入及成本确认 |
5.4 通行费收入 |
5.5 路面重铺费用的确认 |
5.6 现金流量、综合净利及财务状况分析预测 |
5.7 案例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BOT项目融资,以市场换资金(论文参考文献)
- [1]污水处理BOT项目的特许定价研究[D]. 赖姝姝. 南昌大学, 2020(01)
- [2]越南BOT模式的法律问题研究[D]. 阮花. 贵州师范大学, 2018(06)
- [3]X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市政工程BOT扩建项目融资决策研究[D]. 刘思扬. 湖南大学, 2017(06)
- [4]基于帕累托理论对BOT项目最优特许经营期限的应用研究 ——以广西贵梧高速公路为例[D]. 李杏. 广西大学, 2017(06)
- [5]龙岩市垃圾焚烧发电厂BOT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 叶慧颖. 华侨大学, 2016(04)
- [6]农村土地整治项目BOT-TOT-PPP集成融资模式研究[D]. 陈慧.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7)
- [7]基于压力测试的BOT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 齐兵. 天津大学, 2015(03)
- [8]昆明东连接线高速公路BOT项目后评价研究[D]. 周旋.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5)
- [9]高校BOT项目经济评价及风险管理研究 ——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新校区为例[D]. 王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08)
- [10]BOT项目的资产性质与负债确认研究[D]. 张娜. 湖南科技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