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PSec实现VPN

用IPSec实现VPN

一、用IPSec实现VPN(论文文献综述)

张伟[1](2018)在《DMVPN融合MPLS VPN的安全方案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IPSec VPN和MPLS VPN是世界各大Internet服务提供商和云厂商竞相发展的VPN业务。IPSec VPN以其具备的安全特性成为了广泛应用的VPN技术之一;MPLS也因其具备的扩展性强、保障服务质量和流量工程等超越传统IP的技术优势,满足了互联网带宽业务的多方面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比分析IPSec隧道和GRE隧道的优势和不足,针对IPSec VPN和GRE各自存在的问题,设计了GRE over IPSec VPN方案;并针对GRE over IPSec VPN存在的可扩展性的问题提出了DMVPN的解决方案。DMVPN是一种基于mGRE的IPSec VPN技术,通过实验仿真,对方案的安全性和可实施性进行测试和分析,分析表明DMVPN在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方面有很好的实现,但存在着流量工程和Qos(Quality of Service)方面的不足。为了解决DMVPN流量工程和Qos方面的问题,MPLS能够很好的弥补这方面的缺陷;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然MPLS VPN已经通过地址空间和路由信息的分离来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但是对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却未采取任何的加密手段,因此存在被窃取或篡改的风险。针对上述DMVPN和MPLS VPN各自所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将DMVPN和MPLS融合的方案。这不仅解决了MPLS VPN中数据传输时容易出现的窃取或篡改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DMVPN的流量工程和Qos方面的问题。通过实验仿真,对方案的安全性和可实施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DMVPN具备的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完整性校验的安全特性与MPLS VPN的扩展性强、流量工程和Qos能够实现完美的融合。

许瀚之,杨小健[2](2016)在《基于VPN的远程工业数据采集解决方案的实现与设计》文中指出从系统构成角度研究了基于虚拟专用网(VPN)技术的远程工业数据采集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研究提出了远程工业数据采集系统的总体结构方案,并分析了其特点、任务和要求及所需软件、硬件的构成.(2)在分析VPN网络组建的关键技术IPSec VPN的基础上,利用SINFOR M5X00-Q系列产品在Windows环境下成功组建远程局域网,为数据采集系统的数据传输建立了安全通道.(3)在已建好的VPN网络环境下分析了采用OPC技术进行数据采集的特点及可行性,并利用OPC客户端进行数据采集.

孟祥也[3](2016)在《多层级服务网络的信息安全传输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建设计划”)项目是“十二五”时期由财政部、文化部共同发起的一项文化惠民服务建设项目,由中央财政投入资金依托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活动站建设。以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利用文化共享工程及国家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立免费的“绿色公益网吧”提供上网和数字化资源欣赏等公共文化服务。“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信息系统”是建设计划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上述背景,研究多层级服务网络的信息安全传输技术,以保障业务系统的可用性和运营安全。论文基于互联网的开放特性以及“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架构和功能需求,分析了系统面临的安全风险;在相关项目方案调研的基础上,设计得到多层级网络安全链路组网方案,并给出基于IPSec VPN的认证、加密、秘钥管理、防火墙部署等具体实现方式;通过分析系统要交换的信息内容特点和多层级的网络结构,研究给出了多层级业务数据安全传输体制。在设计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从基于IPSec VPN的安全组网和系统数据压力两个角度对系统的传输安全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本文安全传输方案的“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刘航[4](2014)在《异构LTE系统S1接口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大多数的通信业务都发生在室内,传统宏基站室内覆盖不足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此时LTE Femto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Femto技术被认为是室内通信一个比较好的的解决方案。它能够弥补宏基站在室内覆盖不足的问题,另外它部署简单,成本低,受到了运营商的青睐。Femto基站是通过宽带互联网接入核心网,所有的业务都是承载在IP协议上通过分组交换来实现,使分组交换成为关键技术,基于S1接口的业务采用分组交换,都是承载在IP协议上实现,因此研究LTE的S1接口关键技术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首先研究了LTE Femto基站系统架构和网络侧S1接口的协议栈,详细介绍了S1AP协议和GTP-U协议的功能,并提出了一种网络侧S1接口的实现形式。然后研究了S1接口数据面和控制面的基本功能,其中控制面包括S1接口建立流程、S1接口基本信令流程、基于S1接口的切换流程;数据面包括上行和下行数据包的处理过程。接着研究了基于S1接口的三种关键技术。一是时延抖动缓冲区技术,由于IP协议提供的是一种尽力而为的服务,分组交换一定有时延抖动,提出了三种方案来降低网络侧时延抖动,并对三种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符合设计要求,可指导S1接口处理实时业务的时延抖动;二是IP分片与重组技术,研究了IP分片与重组原理和LWIP协议栈中关于IP分片数据包重组的算法,并分析了其优缺点。然后用一种新的数据结构对LWIP协议栈中的重组算法进行了优化。经过优化后,在处理速率和丢包率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三是IPSEC VPN技术,因为Femto基站是通过宽带互联网接入基站,数据信息在公网上传输是不安全的,可能会受到非法入侵。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侧S1接口的IPSEC VPN的实现方案,用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网络数据包的安全加密,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传输。今后针对S1接口业务的全IP化以及IP协议提供尽力而为服务的特性,保证不同业务的IP QOS仍将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王妍[5](2013)在《基于IPSec的VPN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VPN作为一种组网技术(即在公网中建立虚拟专网),拓宽了网络环境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信息交互中带来的信息权限问题。应用VPN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访问安全性,这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IPSec VPN中硬件密码卡的广泛使用也使得系统的性能得到现实意义的提高。VPN系统在公安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公安政务网、警用移动设备的通信等,因此,公安部门迫切需要一套易用性强、安全性高、高效便捷的VPN系统。IPSec和VPN技术虽然在现实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依然存在种种不足之处,如IPSec过于复杂而给用户的操作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和麻烦。本系统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一套新的基于IPSec的VPN系统。系统使用PCI扩展槽的数据密码卡设计与实现。基于IPSec的VPN系统需要实现用户认证、数据传输和数据加密的功能,软件共有7个功能点:管理员身份认证、操作员身份认证、数据传输加解密功能、数据传输HASH验证功能、IC卡管理功能、热启动功能、FLASH管理功能。本文对VPN技术进行分析,包括VPN的产生背景及分类、应用领域、关键技术,并通过对各种VPN实现的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比较。通过对IPSec安全协议和密钥管理协议(IKE)的研究,进一步分析整理IPSec协议中,由各个协议组的作用机理,同时对IPSec VPN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IPSec VPN的构架进行分析,并采用目前盛行的实现方案(硬件加速)来实现IPSec VPN,重点探讨基于PCI扩展槽的数据密码卡的安全性设计、功能、原理,及在实验中检验密码卡对数据处理的快速性和正确性。

钟锐[6](2013)在《基于双核的VPN网关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企业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都拥有着自己的分支,以往这些分支机构间都是通过租用专线来实现内部网络的互联,但是这种方式的成本太高,只适用于少数有实力的大型企业,然而对于其他一些中小企业,该如何在低开销的基础上实现各分支间的内部网络安全互联是目前互联网络的一大课题。虚拟专用网技术安全网关技术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行方法之一,此外,基于开源、稳定的Linux操作系统的VPN将解决现有VPN存在成本高、功耗大等缺陷,因此研究Linux嵌入式VPN网关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课题。由于VPN技术的基础和核心仍是互联网,因此VPN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在简单介绍虚拟专用网技术以及基于Linux的嵌入式系统的发展状况基础上,详细的研究了VPN的各种安全技术。然后在对各种主流VPN的实现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后,具体的分析了IPSec VPN的技术实现。本文重点分析了嵌入式开发平台的搭建与系统的移植,分别对开发环境设计与搭建、U-BOOT以及Linux2.6.39内核的移植的详细介绍,以及利用BUSYBOX创建CRAMFS根文件系统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IPSEC VPN在LINUX2.6环境下的具体实现方法。然后针对一些场合对VPN有高性能的要求,设计了一款基于双处理器、系统性能优越、稳定性高、有很好的可扩展性、适应下一代IPv6网络发展的VPN,并对该设计进行测试分析。

刘帮涛[7](2010)在《基于IPSec网络安全协议的研究及实现》文中认为随着计算机及网络应用的发展,大家对Internet这个应用广泛的公众网络的依赖逐步增强。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也逐步的成为影响网络效益的短板,而普通单位的网络存在漏洞的状况也是相当严重的。很多单位、部门的安全现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网络迅速发展的需求和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因此,让使用者通过因特网进行通讯时,保障信息的安全,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在Internet上的安全标准有很多。比如有:RFC1508和1509所规定的GSSAPI(Generic Security Service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Telnet,FTP和HTTP等等都可以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1995年,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为了在所有IP网络上的通信都拥有安全性和保密性,也为了对各种标准、不相同的厂商的产品进行整合,制定了一套开放标准的网络安全协议IPSec(IP Security),该协议将密码技术应用在网络层,提供对传送、接收端的数据的认证、完整性检查、对存取进行控制、保障机密性等安全服务。在这IPSec协议的基础上,本文开发了一个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软件系统。本系统的目的是:实现两台主机之间或主机与服务器之间的端口对端口的加密和认证服务,避免了明文在网络上的发送,从而防止各种网络攻击。本文首先对IPSec协议进行了介绍。研究了IPSec协议提供的2种安全方案:验证头协议AH和封装安全载荷协议ESP。分析了IPSec协议2种工作模式:传送模式和通道模式。在研究、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本系统采用在传送模式下的封装安全载荷协议ESP来提供网络安全保障服务。同时,本文还对虚拟专用网(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几种安全协议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了各种协议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分析出在传送模式下的封装安全载荷协议方式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分析了系统开发目标和用户的需求,研究了用户需要的安全级别,在此基础上,还选择及应用广泛,又支持IPSec协议的Windows 2003 OS作为本系统的开发平台,在及能提供安全保护、又操作简便的原则上制定出了系统的开发方案。根据Visual C++的特点,本系统采用Visual C++完成了系统程序的编写、调试工作。用户界面为用户最为习惯的Windows界面风格;本系统设计为在:客户端界面上,用户可选择建立安全保护或者删除安全保护;在服务器端提供了,日志记录及日志查询、Socket监听功能、用户基本信息修改等功能。在系统编译通过之后进行了网络测试。本文以列表的方式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性的分析。分析出系统运行前后对网络的各项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显示系统可以有效的对网络信息进行保护,且本系统不会占用过多的网络资源。

王宇[8](2009)在《VPN在电子政务网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电子政务作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电子政务的安全性就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如何确保电子政务网的安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针对该问题主要采用的解决方案之一是通过VPN进行安全访问。VPN是虚拟私有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的简称,通过综合运用网络技术、访问控制技术和加密技术,和一定的用户管理机制,使用户可以利用现有公共网,保密、安全、不受干扰地远程访问内部网络资源。同传统的私有网络相比,VPN技术大大降低了成本,方便、安全、标准,成为实现网络跨地域安全互联的主要技术手段。本论文首先介绍了VPN的理论,然后对IPSEC协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了其主要功能。根据分析研究,提出了我省质监广域网的具体架构,采用了GRE Over IPSec技术,同时针对IPSec穿越NAT作出了具体的配置,对SSL VPN实现C/S模式的访问做出了具体的配置,并总结了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张云鹤[9](2009)在《高可用IPSec虚拟专用网研究》文中认为虚拟专用网(VPN)是综合运用密码技术、身份鉴别技术、隧道技术和密钥管理技术,在不安全的公用网络上建立安全传输通道,使物理位置独立分散的用户从逻辑上连接起来的一种专用网络。传统IPSec VPN在实际使用中,常常受到单链路、核心网关单点故障、突发负载、及广域网速度低下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可用性下降。因此,研究如何提高IPSec VPN的可用性具有理论和实际的意义,其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了IPSec VPN的可用性,并定义其为隧道有效通信时间与用户请求隧道通信总时间之比。提出采用设备冗余、链路冗余、数据冗余等不同层面的高可用技术来提高IPSec VPN的可用性的研究思路。设计实现了高可用的双机冗余备份HA-VPN系统。HA-VPN以2台相同规格的IPSec VPN网关互为备份,二者通过RS232接口通信进行推拉结合的状态监听和数据同步,能够在工作VPN故障时由备用VPN对等切换到激活态迅速接管隧道通信服务,通过提高修复率实现系统可用性的提高。HA-VPN的单机监控服务能够快速发现并恢复工作VPN的软故障,通过降低单机失效率从而提高系统可用性。HA-VPN设计实现了内核黑盒,能够记录工作VPN内核崩溃时的现场参数并快速重启设备恢复运行,为分析解决软件错误提供有力的帮助,也有助于提高系统可用性。对普通IPSec网关、HA-VPN单机模式和双机模式分别构建了齐次马尔科夫过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HA-VPN双机模式比普通IPSec网关可用性有大幅度提升。设计实现了多路聚合和负载均衡的MA-VPN系统。MA-VPN改进一般单链路IPSec模型,提出在IPSec通信模块内部实施负载均衡的新思想,采用链路冗余结合负载均衡的方法提高可用性。MA-VPN由应用层的M-IKE和内核层的MA-IPSec协同工作。M-IKE为同一对保护子网在多条链路上并发协商出多组IPSec SA,MA-IPSec按照加权随机负载均衡策略对IP数据报调度适当的SA进行IPSec处理,实现多条链路聚合提供IPSec通信服务。MA-IPSec改进了基于IP数据报的IPSec策略匹配机制,增加基于会话的策略缓存,既提高了匹配效率又保证了通信应用IPSec策略的一致性。MA-VPN的隧道探测机制能够快速发现隧道故障,并及时将IPSec通信迁移到健康隧道上,从而提高系统可用性。测试表明MA-VPN能充分利用多链路的带宽资源,提升整体性能。对MA-VPN建立串并联混合可用模型,重点分析了双链路情况下链路可用性对系统可用性的影响,对比单链路的情况,MA-VPN受链路故障的影响小,系统可用性有很大提升。设计实现了广域网加速的WA-VPN系统。IPSec VPN基于Internet等广域网通信,受到种种因素影响存在隧道通信速率低、时延高、丢包率大等现象,导致隧道可用性降低。WA-VPN设计了TCP中继方案,通过代理ACK确认降低相对RTT,促使端主机快速发送TCP数据流,大大提高了TCP的带宽利用率。WA-VPN对TCP数据流切割为数据片以发掘通信数据的冗余度,在两端网关上进行数据片冗余缓存,并设计了IPSec缩略图协议传输数据片的索引以压缩冗余数据,降低对带宽和加解密资源的消耗,相对提高了有效数据的传输效率。WA-VPN设计了TCP传输保障协议,将IPSec通信报文在TCP隧道中传输,利用TCP已有机制来保障IPSec报文的可靠传输,提高IPSec通信在恶劣网络环境下的可靠性。它同时还是一种有效解决IPSecAH报文穿越NAT问题的新方法。重点分析了IPSec缩略图协议中数据片大小和缓存命中率对加速比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WA-VPN能有效提高IPSec通信的速率并降低延迟,大幅提高IPSec隧道通信的质量和可用性。

梁建业[10](2009)在《基于Linux的IPv6 VPN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随着IP业务的迅速增长,IP网络上应用的不断增加,IPv4协议本身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如稀缺的IP地址,力不从心的服务质量,以及日益突出的安全问题等,使得IPv4已经不能适应网络的发展。1992年IETF提出了IPv6版本的协议,旨在重点解决IP地址稀缺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IPv6技术逐渐成熟,使IPv6成为一项极具吸引力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目前IPv6技术还不是尽善尽美,IPv6设备的性能还不及IPv4设备的性能,仅靠IPv6还解决不了IP网的商业模型问题、安全问题。其中,安全问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解决不了安全问题将会极大地阻碍IPv6的商业应用。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虚拟专用网(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正快速成为新一代网络服务的基础。VPN的技术分为两类,一类基于应用的安全性,如IPSec VPN技术,侧重于安全保密,融合了加密、认证、密钥管理等密码技术;一类基于应用的简易性,如MPLS VPN技术,用户配置容易、管理简单、应用简易。首先,本文对IPSec在IPv6网络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于IPSecVPN,分析了IPSec协议的体系结构、工作模式、通信流程。SSL VPN也是当前主流的VPN接入技术,它和IPSec VPN具有类似功能特性,都可以为IPv4和IPv6服务,但两者也存在很多不同,文章对这两种技术做了比较。然后,本文分析了ipsec-tools系统结构,用ipsec-tools工具对IPv6网络中的IPSec VPN做出了实现,论证了IPSec在IPv6下实现的可能性。考虑到IPv4/IPv6过渡的长期性,本文还分析了6to4隧道的安全性,对IPSec对6to4隧道的保护给出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并用ipsec-tools工具实现了6to4安全网关。接着,由于CGA技术的优势和IKEv1的缺陷,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GA扩展头的新型的安全协议,用来简化实现IPSec IKE,从而建立IPSec需要的SA。介绍了CGA协议的各个部分,如CGA格式和参数,CGA的生成和验证以及CGA的签名,并设计了CGA扩展头以及各个CGA选项和CGA负载,给出了它们的数据结构实现。最后,本文介绍了新型安全协议实现需要的几种关键技术,分析了系统的应用场景,详细设计了系统的通信流程和部分功能模块,介绍了部分关键函数和代码,分析了系统的安全性,对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了测试,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二、用IPSec实现VP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IPSec实现VPN(论文提纲范文)

(1)DMVPN融合MPLS VPN的安全方案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发展趋势
    1.4 主要工作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IPSec结合GRE及其应用
    2.1 VPN简介
    2.2 IPSec技术原理
        2.2.1 IPSec的封装与解封装
        2.2.2 IPSec安全框架
        2.2.3 IPSec工作模式
        2.2.4 IKE的交换过程
    2.3 GRE简介
    2.4 GRE结合IPSec
    2.5 GREoverIPSecVPN应用及实验仿真
        2.5.1 应用需求
        2.5.2 实验仿真方案
        2.5.3 IP地址配置
        2.5.4 路由器配置
        2.5.5 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MVPN及其应用
    3.1 DMVPN技术原理
        3.1.1 DMVPN简介
        3.1.2 mGRE隧道
        3.1.3 下一跳解析协议
        3.1.4 DMVPN对动态路由协议的支持
    3.2 DMVPN应用及实验仿真
        3.2.1 应用需求
        3.2.2 实验仿真方案
        3.2.3 IP地址配置
        3.2.4 路由器配置
        3.2.5 测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PLSVPN及其应用
    4.1 MPLS基本概念
        4.1.1 路由器的分类
        4.1.2 标签
        4.1.3 LDP会话建立过程
        4.1.4 MPLSVPN工作过程
    4.2 MPLSVPN安全分析
        4.2.1 MPLSVPN安全威胁
        4.2.2 MPLSVPN安全改进
    4.3 MPLSVPN应用及实验仿真
        4.3.1 应用需求
        4.3.2 实验仿真方案
        4.3.3 IP地址配置
        4.3.4 路由器配置
        4.3.5 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MVPN融合MPLSVPN的安全方案及其应用
    5.1 DMVPN与MPLSVPN比较
    5.2 DMVPN深度融合MPLSVPN相关技术及原理
        5.2.1 路由反射器
        5.2.2 虚拟路由器及VRF表
        5.2.3 RD、RT值
        5.2.4 DMVPN深度融合MPLSVPN原理
    5.3 DMVPN融合MPLSVPN的安全方案应用及实验仿真
        5.3.1 应用需求
        5.3.2 实验仿真方案
        5.3.3 IP地址配置
        5.3.4 路由器配置
        5.3.5 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2)基于VPN的远程工业数据采集解决方案的实现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VPN概述[1-2]
2 IPSec VPN技术
    2.1 IPSec VPN体系结构[3]
    2.2 IPSec技术的实现
3 监视系统VPN组网
    3.1 VPN组网方式
    3.2 VPN组网要求
    3.3 VPN设备
    3.4 VPN具体设置方法
    3.5 VPN安全和管理
4 基于OPC的数据采集
    4.1 OPC技术概述
        4.1.1 OPC的定义
        4.1.2 OPC技术背景[5-11]
        4.1.3 OPC技术的优点
        4.1.4 OPC技术的应用
    4.2 利用OPC实现数据采集
        4.2.1 实现框架
        4.2.2 实现过程
5 结语

(3)多层级服务网络的信息安全传输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网络安全定义
        1.2.2 网络安全环境
        1.2.3 网络安全解决方案趋势
第2章 业务系统架构及安全风险分析
    2.1 公共电子阅览室管理信息系统
        2.1.1 系统建设目标
        2.1.2 系统组网结构
        2.1.3 信息系统构架设计
    2.2 安全风险分析
        2.2.1 系统数据类型
        2.2.2 存在的安全风险
        2.2.3 安全风险应对思路
第3章 基于互联网的多层级服务网络的安全链路
    3.1 相关项目方案调研
        3.1.1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
        3.1.2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3.1.3 组网技术异同分析
    3.2 多层级网络链路组网方案
        3.2.1 组网技术路线
        3.2.2 VPN实现类型
    3.3 IPSec VPN组网方案
        3.3.1 IPSec VPN隧道技术
        3.3.2 IPSec VPN的认证和加密
        3.3.3 IPSec VPN的密钥管理(安全关联)
    3.4 防火墙的应用
        3.4.1 网络防火墙
        3.4.2 IPSec VPN的防火墙部署模式
        3.4.3 IPSec VPN的防火墙穿越
    3.5 IP地址统一规划
        3.5.1 IP地址编码原则
        3.5.2 IP地址规划
第4章 业务系统数据安全传输
    4.1 业务系统功能及数据结构
        4.1.1 业务系统的多层级结构
        4.1.2 信息交换主要内容
        4.1.3 多级业务平台数据交换
        4.1.4 多级业务平台数据接口
    4.2 多层级业务系统数据安全传输
        4.2.1 数据加密算法
        4.2.2 安全传输设计
第5章 测试验证
    5.1 验证方法
    5.2 IPSec VPN链路建立测试
    5.3 业务系统数据压力测试
    5.4 测试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异构LTE系统S1接口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LTE Femto系统简介
        1.1.2 LTE Femto网络侧简介
        1.1.3 研究LTE网络侧S1接口技术的意义
        1.1.4 异构网络简介
    1.2 研究现状
        1.2.1 Femto研究现状
        1.2.2 S1接口关键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章节安排
第二章 LTE网络侧S1接口架构设计及功能实现
    2.1 LTE Femto系统介绍
    2.2 S1接口协议介绍
        2.2.1 S1接口协议栈
        2.2.2 S1C控制面S1AP协议
        2.2.3 S1U数据面GTP-U协议
    2.3 S1接口架构设计
    2.4 S1C基本信令控制流程
        2.4.1 S1建立流程
        2.4.2 S1C承载控制过程
    2.5 S1U数据处理流程
        2.5.1 S1U路径和承载的建立
        2.5.2 S1U数据交互过程
    2.6 基于S1接口的切换流程
    2.7 功能测试
    2.8 本章总结
第三章 基于S1接口的时延抖动缓冲区的算法设计
    3.1 S1接口设立时延缓冲区基本原理
        3.1.1 网络侧S1接口的IP QOS
        3.1.2 LTE网络侧S1接口实现时延抖动缓冲区概述
    3.2 自适应Jitter Buffer的接收过程
        3.2.1 基本接收流程设计
        3.2.2 优化接收流程一
        3.2.3 优化接收流程二
    3.3 自适应Jitter Buffer的发送过程
    3.4 OPNET仿真结果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基于S1接口的IP分片与重组功能研究
    4.1 IP分片与重组原理
    4.2 LWIP协议栈介绍
        4.2.1 LWIP协议栈简介
        4.2.2 LWIP协议栈IP包重组算法流程
    4.3 基于S1接口分片与重组功能设计
        4.3.1 S1接口分片功能
        4.3.2 S1接口重组功能设计与实现
        4.3.3 重组算法的优化
    4.4 优化前后的性能分析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基于S1接口IPSEC VPN的研究
    5.1 VPN介绍
        5.1.1 VPN概述
        5.1.2 VPN的关键技术
        5.1.3 VPN的实现形式
    5.2 IPSEC体系结构介绍
    5.3 IPSEC工作模式及安全协议
        5.3.1 IPSEC工作模式
        5.3.2 AH和ESP协议
    5.4 S1接口的IPSEC设计与实现
        5.4.1 IPSEC的实现方式
        5.4.2 S1接口IPSEC的设计方案
        5.4.3 IPSEC实现方案的流程
    5.5 加密前后结果分析
    5.6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和参与项目
致谢

(5)基于IPSec的VPN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IPSEC协议
        2.1.1 IPSec 协议体系结构
        2.1.2 IPSec 协议工作原理
    2.2 现有的 VPN 的实现方案
        2.2.1 PPTP
        2.2.2 L2TP
        2.2.3 IPSec
    2.3 VPN 的技术实现方式
        2.3.1 早期的专线虚拟专用网络
        2.3.2 基于用户端设备的虚拟专用网络
        2.3.3 由网络提供商作为主体指配的虚拟专用网络
    2.4 AH 机制
        2.4.1 认证头格式
        2.4.2 AH 封装模式
        2.4.3 AH 处理过程
    2.5 ESP 机制
        2.5.1 ESP 头格式
        2.5.2 ESP 封装模式
        2.5.3 ESP 处理过程
    2.6 系统实现方案分析
    2.7 密码卡物理安全性设计
    2.8 利用密码算法实施的系统安全性设计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VPN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目标
    3.2 系统功能需求
        3.2.1 身份认证
        3.2.2 数据传输
        3.2.3 数据加密
    3.3 系统性能需求
    3.4 系统安全需求
        3.4.1 安全威胁分析
        3.4.2 针对安全威胁需采取的设计原则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VPN 系统软硬件设计
    4.1 系统设计目标
    4.2 系统架构设计
    4.3 系统硬件设计
    4.4 软件功能设计
        4.4.1 身份认证功能设计
        4.4.2 数据传输功能设计
        4.4.3 数据加密功能设计
    4.5 软件模块设计
        4.5.1 身份认证
        4.5.2 数据传输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VPN 系统实现及测试
    5.1 系统实现环境
        5.1.1 系统服务器环境
        5.1.2 系统芯片
    5.2 系统关键技术实现
        5.2.1 Internet 自动密钥交换协议
        5.2.2 实现过程中其他关键问题
        5.2.3 IPSec 连接实现
    5.3 系统软件功能实现
        5.3.1 身份认证
        5.3.2 数据加密传输
    5.4 系统功能测试
        5.4.1 测试准备
        5.4.2 测试过程
    5.5 系统性能测试
    5.6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基于双核的VPN网关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VPN发展状况
    1.3 基于LINUX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及其发展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特色
第2章 VPN安全技术分析
    2.1 隧道技术
        2.1.1 L2TP协议
        2.1.2 IPSec协议
        2.1.3 SSL协议
        2.1.4 MPLS协议
    2.2 加解密技术
    2.3 密钥管理技术
    2.4 使用者与设备身份认证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VPN的主流实现技术的对比分析与其关键技术研究
    3.1 各种主流VPN的实现技术的优缺点对比分析
        3.1.1 SSL VPN与IPSec VPN之对比分析
        3.1.2 IPSec VPN与MPLS VPN之对比分析
    3.2 IPSEC 技术的实现
        3.2.1 IPSec分析
        3.2.2 IPSec安全体系结构
        3.2.3 IPSec的主要协议分析
第4章 嵌入式开发平台的搭建与系统移植
    4.1 开发环境的设计与搭建
        4.1.1 交叉环境介绍
        4.1.2 开发环境的设计和搭建
    4.2 引导程序U-BOOT的移植
    4.3 LINUX 2.6.39的移植
    4.4 用BUSYBOX创建CRAMFS根文件系统
第5章 LINIUX 2.6环境下IPSEC VPN的具体实现与设计
    5.1 LINUX 2.6环境下IPSEC VPN的具体实现
        5.1.1 内核的配置
        5.1.2 IPSec-tool、IKE相关工具
    5.2 VPN的发展分析
    5.3 VPN硬件加速的一种方案设计
    5.4 VPN硬件加速设计的测试
第6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7)基于IPSec网络安全协议的研究及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IPSec 技术的意义
    1.2 课题的背景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IPSec 协议
    2.1 IPSec 协议的结构
        2.1.1 IPSec 综述
        2.1.2 安全联盟 SA 的分析
        2.1.3 封装安全载荷协议(ESP)协议结构
        2.1.4 验证头协议(AH)协议结构
        2.1.5 工作模式
        2.1.6 密钥交换协议IKE
    2.2 对封装安全载荷协议的处理流程
        2.2.1 对外出的数据包的处理流程
        2.2.2 对进入的数据包的处理流程
        2.2.3 对进、出入数据包的处理总图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分析
    3.1 需求分析
    3.2 VPN 的分类及差异的对比
    3.3 “隧道协议”的分析与比较
        3.3.1 “隧道协议”分类
        3.3.2 VPN 几种重要的“隧道协议”的比较
    3.4 系统结构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IPSec 在Windows 2003 中的实现和安全通信系统设计
    4.1 IPSec 在Windows 2003 中的实现
    4.2 Windows 2003 中的IP 安全策略的具体配置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开发
    5.1 系统总体开发
    5.2 客户端系统的开发
    5.3 服务器端系统的开发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实验环境
    6.2 安全测试
    6.3 VPN 网速测试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VPN在电子政务网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背景介绍
    1.2 课题来源
    1.3 研究现状及选题意义
    1.4 本人所做的工作
第2章 VPN概述
    2.1 VPN的定义
    2.2 VPN的分类
        2.2.1 按用途分类
        2.2.2 按协议分类
    2.3 VPN的设计原则
第3章 IPSEC关键技术分析研究
    3.1 IPSEC体系结构
    3.2 IPSEC的基本概念
        3.2.1 数据流(Data Flow)
        3.2.2 安全联盟(Security Association,简称SA)
    3.3 IPSEC的工作模式
        3.3.1 传输模式
        3.3.2 隧道模式
    3.4 IPSEC安全协议组成
        3.4.1 认证头(AH)
        3.4.2 封装安全载荷协议(ESP)
        3.4.3 IKE
第4章 SSL关键技术分析研究
    4.1 SSL协议
        4.1.1 握手协议
        4.1.2 警告协议和修改密码参数协议
        4.1.3 记录协议
    4.2 SSL VPN的实现原理
    4.3 SSL VPN的特点
第5章 基于IPSEC和SSL虚拟专网的建设
    5.1 建设目标和内容
        5.1.1 现状描述
        5.1.2 全网介绍及建设内容
    5.2 方案设计及设备选型
        5.2.1 路由协议设计
        5.2.2 VPN协议设计
        5.2.3 网络系统设计及设备选型
    5.3 IPSec VPN在网络中的部署
        5.3.1 IPSec部署
        5.3.2 配置关键点
    5.4 SSL VPN在网络中的部署
        5.4.1 方案概述
        5.4.2 SSL VPN部署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高可用IPSec虚拟专用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网络安全概述
    1.2 虚拟专用网
    1.3 IPSec协议
    1.4 IPSec VPN应用问题
    1.5 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
2 高可用性理论
    2.1 可用性概念
    2.2 可用性模型
    2.3 冗余备份技术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5 IPSec VPN的可用性
3 双机冗余备份的HA-VPN
    3.1 研究背景
    3.2 普通VPN可用性
    3.3 HA-VPN体系结构
    3.4 双机同步
    3.5 切换管理
    3.6 系统监控
    3.7 内核黑盒KBB
    3.8 可用性分析
    3.9 小结
4 多路聚合的MA-VPN
    4.1 研究背景
    4.2 MA-VPN的体系结构
    4.3 多链路协商的M-IKE
    4.4 多路聚合的MA-IPSec
    4.5 测试与分析
    4.6 小结
5 广域网加速的WA-VPN
    5.1 广域网隧道通信分析
    5.2 改进思路
    5.3 WA-VPN体系结构
    5.4 WA-VPN设计
    5.5 WA-VPN实现
    5.6 测试与分析
    5.7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10)基于Linux的IPv6 VPN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所做的工作
    1.4 内容安排
第二章 IPv6 VPN 技术研究
    2.1 VPN 简介
        2.1.1 VPN 的优势
        2.1.2 VPN 的分类
        2.1.3 VPN 的实现技术
    2.2 IPv6 简介
        2.2.1 IPv6 新特性
        2.2.2 IPv6 安全性分析
    2.3 IPSec VPN 技术分析
        2.3.1 IPSec 体系结构
        2.3.2 IPSec 工作模式
        2.3.3 IPSec 处理
        2.3.4 IPSec 工作流程
        2.3.5 IPSec 的实现方案
    2.4 SSL VPN 简介
    2.5 IPSec VPN 和SSL VPN 的比较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Linux 下IPv6 的IPSec 实现
    3.1 当前Linux 下IPv6 的IPSec 的实现技术
    3.2 ipsec-tools 体系分析
    3.3 ipsec-tools 构建IPv6 VPN
    3.4 对过渡技术的支持
        3.4.1 6to4 环境搭建
        3.4.2 启用IPSec 的6to4 安全网关分析
        3.4.3 6to4 安全网关的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CGA 和IPSec 的新型安全协议的设计
    4.1 CGA 协议
        4.1.1 CGA 格式
        4.1.2 CGA 参数和哈希值
        4.1.3 CGA 的生成
        4.1.4 CGA 的验证
        4.1.5 CGA 签名
    4.2 CGA 和IPSec 的结合
    4.3 CGA 扩展头
        4.3.1 扩展头顺序
        4.3.2 扩展头格式
        4.3.3 扩展头负载
    4.4 新型安全协议与IKEv1 的比较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安全协议在Linux 中的实现
    5.1 系统设计
        5.1.1 Linux Netfilter 机制
        5.1.2 ipsec-tools 的setkey 模块
        5.1.3 send 源码
        5.1.4 libnetfilter_queue 和libnfnetlink
        5.1.5 系统交互流程
        5.1.6 系统的应用场景
    5.2 系统模块划分
        5.2.1 CGA 数据包触发管理模块
        5.2.2 CGA 数据包过滤模块
        5.2.3 CGA 数据包处理模块
        5.2.4 CGA 地址生成模块
    5.3 各模块交互过程
    5.4 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5.5 系统配置与测试
        5.5.1 系统配置
        5.5.2 系统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作者攻博/硕期间取得的成果

四、用IPSec实现VPN(论文参考文献)

  • [1]DMVPN融合MPLS VPN的安全方案研究与实现[D]. 张伟. 山东理工大学, 2018(01)
  • [2]基于VPN的远程工业数据采集解决方案的实现与设计[J]. 许瀚之,杨小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6(12)
  • [3]多层级服务网络的信息安全传输技术研究[D]. 孟祥也.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6)
  • [4]异构LTE系统S1接口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 刘航. 厦门大学, 2014(08)
  • [5]基于IPSec的VPN系统设计与实现[D]. 王妍.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6]基于双核的VPN网关的研究与设计[D]. 钟锐.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3(08)
  • [7]基于IPSec网络安全协议的研究及实现[D]. 刘帮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10(02)
  • [8]VPN在电子政务网中的应用[D]. 王宇. 南昌大学, 2009(S1)
  • [9]高可用IPSec虚拟专用网研究[D]. 张云鹤. 华中科技大学, 2009(11)
  • [10]基于Linux的IPv6 VPN设计与实现[D]. 梁建业. 电子科技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用IPSec实现VPN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