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建立机车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管理系统的设想初探

青藏铁路建立机车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管理系统的设想初探

一、浅谈青藏铁路建立机车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管理系统的设想(论文文献综述)

秦铎[1](2020)在《货运列车安全数据一体化集成模型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我国铁路货运事业发展迅猛,呈现出重载、提速的趋势,对货物运输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及时有效的信息共享,专业全面的数据集成是实现货运安全的基本保障。货运安全涉及车、机、工、电、辆等多专业部门协作,信息系统分类繁杂、缺乏统一规划,数据标准不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信息传输效率较低,存在着数据异构等信息孤岛问题。由于列车是经编组产生的,安全监管的重点是对货物运输过程管控,是围绕列车生命周期展开的,因此本文以货运列车为对象,开展安全数据集成的研究。研究重点集中在列车对象安全数据集的确定、信息模型的构建以及元数据的管理方面,并将由信息模型和元数据模型组成的一体化集成模型应用到集成平台的构建中。首先对列车生命周期过程中相关业务领域的信息系统建设现状,以及数据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当前存在的数据利用问题,进一步提出通过信息模型和元数据管理辅助数据集成的需求。其次,通过对业务领域的分析,确定列车对象安全数据集,并建立可以通用于各业务系统的货运列车对象信息模型,通过信息模型定义统一的数据视图,清晰展现数据对象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规范数据之间的交互流转。同时,从数据本身的信息解释出发,构建元数据模型,通过元数据的管理为数据集成提供描述信息和统一标准。由信息模型和元数据模型结合形成一体化集成模型的概念,通过一体化集成模型,确保集成数据的一致性和数据的质量。最后,构建实时动态显示的列车对象安全数据的一体化集成平台,将一体化集成模型的理念应用于平台的设计中,利用信息模型指导集成过程及集成平台的数据模型建设,并通过元数据的管理对数据的内容和使用方法进行描述和规范,使得集成的数据不只是简单的物理汇聚,更重要的是统一数据的来源、明确数据的含义以及属性约束的信息,在集成的同时保证数据的正确理解、使用,实现数据的一体化集成。通过集成平台,促进列车对象安全数据的统一监测,从而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将数据共享给各专业部门,保证货物运输的安全。

祁松涛[2](2020)在《基于B/S结构下的计算机联锁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计算机联锁系统是控制铁路信号设备的核心技术,伴随着铁路运输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合理性、实时性和高效性也成为影响铁路控制系统运输效率和行车安全的关键因素。在我国,青藏铁路格拉段全线约有84%的线路属于平均海拔4km以上的区域,信号维护人员常年都需要面临高寒缺氧的恶劣气候条件。因此,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铁路也已经迈入信息化管理建设的今天,研究开发一些能够减少设备维护量、降低现场作业人员劳动强度的系统是青藏铁路发展的迫切需求,也对提高铁路运行安全,降低维修成本具有现实意义。根据这种情况,本文在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B/S结构的计算机联锁远程监测系统,并根据所设计系统的各项功能,验证了计算机联锁远程监测系统的完整性、可用性和实用性。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概述如下:(1)根据青藏铁路格拉线无人值守站因交通不便等因素,现场维护人员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计算机联锁设备故障,且无法通过远程监测有效的指挥处理的情况。在深入分析计算机联锁系统故障处理流程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种计算机联锁远程监测系统,并详细的阐述了计算机联锁远程监测系统的系统架构、监测方式和功能设计。(2)系统采用多层B/S结构,结合BIM模型的三维模块化创建,呈现出车站室内、外计算机联锁设备状态,将多种复杂信息融汇在虚拟仿真环境中,自然的呈现在客户端操作人员面前,提高了从联锁设备获取信息的效率,较低了信息和时间的损耗。同时,通过Web浏览降低了信息查询的难度,使得计算机联锁远程监测系统在信息传递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3)实现了计算机远程监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并通过系统的联锁设备检测、电务故障统计、历史故障查看、系统管理等主要功能验证了计算机联锁远程监测系统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王洪峰[3](2019)在《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研究》文中指出机车柴油机的智能化水平是我国工业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轨道车辆装备发展起到革命性作用。当前柴油机技术已经朝大数据智能化方向发展,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制可以促进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装备维修管理成本。本文结合机车运用需求以及未来柴油机的发展,分析了生产厂商和用户对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需求,论述了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所要具备的基本功能,并以此为设计目标,分解系统设计所需要的关键技术。研究了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硬件架。将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分为系统感知、数据分析、预测与健康管理、全寿命可靠性、运维支持等多个系统部分。本文以某型柴油机为例进行了系统设计,构建了初步的智能化管理系统方案,进行了相关试验测试,取得了数据,验证了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方案的可行性,为后续设计修改与技术发展提供了借鉴。某型柴油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已上线试运行超过2年,使用状态良好。期间积累了大量的正常数据和故障数据,为今后的设计方案改进提供了依据。在试运行的2年中,该智能化管理系统也未出现大的运行故障,总体上运行比较稳定可靠。该工作达到了国内比较先进的水平。本研究表明,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不仅意味着运用、管理成本的降低,也增加了安全性和服务一体化水平,必将为柴油机技术发展带来巨大变革,并且可以推广到民用发电、军工装备、核电、船舶动力等领域。

靳成铭[4](2019)在《面向列控的列车精密单点定位方法》文中提出我国西部还存在大量的单线、双线铁路,运行速度在160 km/h以下,其中部分线路还没有实现电气化。随着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需要对线路及其列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列车定位技术是列控系统的两大核心技术之一,同目前基于差分卫星导航的列车定位相比,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具有不需要地面参考基站辅助等优势。论文以面向列控系统列车定位应用的精密单点定位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兼容既有系统的前提下,以列控系统中的列车定位精度、可用性和安全性需求为优化目标,结合精密单点定位精度高、收敛时间长等特点,研究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列车定位中的应用方案,保障列车定位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主要包括以下研究内容:(1)结合低密度线路对列车定位的需求,总结了基于卫星导航的列控系统定位性能指标,提出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列车定位方案,为解决基于PPP的列车定位单元安全性评估问题,采用PDS方法对所设计的列车定位单元建模,定量分析了结构性约束和诊断覆盖率对列车定位单元安全完整性等级的影响。(2)为解决PPP在列车定位应用中面临的空间信号完好性和定位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伪距残差的PPP空间信号观测量误差探测及修复算法,该方法通过对当前历元中最大伪距残差所在卫星观测量的伪距观测值进行降权处理,提高了空间信号观测量存在偏移误差情况下的定位精度,降低了使用PPP空间信号的完好性风险。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伪距降权的混合定权模型优于常用的定权方法和基于测量平均模型的误差探测方法,在无故障情况下定位精度至少提高9.6%,故障情况下定位精度至少提高14.8%;(3)为解决PPP在列车定位应用中面临的定位可用性和精度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轨道地图(DTM)的PPP量测噪声方差自适应估计算法,该方法的提出提高了基于PPP/INS组合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组合定位的引入提高了 PPP的定位可用性。仿真试验表明,采用提出的基于DTM的自适应估计算法,能够使PPP/INS EKF和PPP/INS EPF组合定位算法的定位精度达到较为理想水平。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当GNSS分别采用SPP、PPP和DGPS技术时,采用论文所提出的自适应估计算法后,GNSS/INSEPF同使用经验方差的滤波解算结果相比,定位误差分别减小了 58.6%、11.5%和47.6%。(4)为解决论文理论研究所涉及的PPP在列车定位应用中的观测权优化、组合定位算法优化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列车定位应用验证系统,实现了精密单点定位软件的集成开发和调试。借助实验室仿真设备,实现了对IMU和GNSS的数据仿真和模拟。为验证论文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在北京铁科院环形试验线开展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伪距降权的混合定权模型能够探测出观测量中的偏移误差,精度优于目前的定权模型。开展的组合定位算法现场试验表明,论文所提出的DTM辅助的GNSS/INS EPF滤波算法能够有效地自适应估计GNSS量测噪声方差,提高了滤波算法的定位精度。(5)为解决PPP在列车定位应用中面临的空间信号可用性分析问题,研究了PPP空间信号可用性预测和分析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禁忌搜索的图像识别算法,该算法能够从图像中有效地识别可见的天空区域。试验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将可见天空识别为遮挡的误识率低于6.9%,将遮挡识别为可见天空的漏识率低于2.1%,并支持漏识风险的进一步降低。基于PPP的列车定位能够潜在地减少既有列控系统的轨旁设备,实现列车自主定位,为青藏线ITCS系统的国产化及扩能改造提供了技术储备,对我国下一代列控系统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久双[5](2018)在《铁路机车车辆运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探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承担着货物与人员运输的重要任务。但是由于运行负荷较大,铁路机车车辆在投入使用一定年限后,因部件老化、磨损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各种类型的故障问题。这些故障会对铁路机车车辆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重大事故。考虑到铁路内部结构系统较为复杂,必须要采用综合的故障诊断技术,实现对故障的有效预防和及早发现,最大限度的确保铁路机车车辆的运行安全。

颉进平[6](2017)在《基于油液分析的电力机车故障诊断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机车以其运输能力强、效率高、速度快等优点在铁路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运行安全问题不可忽视。电力机车经常出现的故障类型有变压器故障和齿轮箱故障,本文提出了基于油液检测变压器油气相色谱三比值法和基于齿轮箱油光谱、铁谱分析阈值界限值法。并根据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设计开发了电力机车故障诊断系统软件,以达到对机车进行有效监测并能诊断出故障的目的。具体的工作如下:1.研究了电力机车两种常见的重要故障类型,即变压器故障和齿轮箱故障。确定油液监测技术作为电力机车的故障诊断分析方法,并研究了油液监测技术的气相色谱分析、光谱分析和铁谱分析。提出了将气相色谱、光谱分析和铁谱分析技术应用到电力机车故障诊断系统中以诊断机车故障。2.研究了电力机车变压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变压器油中溶解特征气体浓度的绝对值与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注意值进行分析对比,采用定期分析积累数据的方法,小于注意值的可判定变压器无故障;大于注意值的考察产气速率与变压器内气体的绝对产气速率注意值进行分析对比,产气速率低于注意值的,采取跟踪分析积累数据方法,判断有无故障现象。产气速率高于注意值,采取三比值分析方法或综合判断方法诊断故障类型,根据故障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最后,将诊断结果通过与铁路局机务段现场实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3.研究了电力机车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首先,根据前期测量的大量通过对齿轮箱润滑油进行光谱和铁谱数据,进行整理与收集;然后,分析所测量的每个光谱、铁谱数据,采用数学统计法和概率分析法,计算所需金属元素的各个阈值界限值,并与所要检测的机车设备光谱、铁谱数据测量。最后,再将实测数据与阈值界限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齿轮箱故障诊断信息,并将诊断结果与铁路局机务段现场实例进行对比,用以证明此方法的正确性与有效性。4.研究了电力机车故障诊断系统软件的开发设计。根据提出的电力机车变压器与齿轮箱的故障诊断方法,将诊断方法以系统代码的方式写进软件界面。设计开发出一套基于VB语言的电力机车油液监测故障诊断系统软件,该软件包括光谱、铁谱分析,以及理化分析等判定方法,且具有综合浏览查询、检测记录与打印等功能。

张树[7](2017)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青藏铁路列车定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青藏铁路格拉段地处青藏高原,全线84%的路段海拔在4000m以上,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常年缺氧、低温、暴雪等,因此,研究开发能够减少设备维护量、降低人员工作强度、提高运输效率的列控系统是青藏铁路的迫切需求。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ITCS)是基于GSM-R无线通信和卫星定位技术、集车站联锁、区间虚拟闭塞和列车运行控制功能于一体的列控系统,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实现列车定位。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ITCS)运行至今,虽然经过多次升级改造,但系统的列车定位精确度仍然不高。从青藏铁路自身技术发展、降低运维成本等方面考虑,采用定位性能良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替代GPS实现列车的精确定位,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本文首先对青藏线的特殊情况以及国内外采用卫星导航技术实现列车定位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明确了卫星导航系统融合多种传感器的组合定位方式是目前的研究方向。第二章对青藏线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ITCS)的系统结构进行了介绍。第三章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构成、建设情况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铁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构成、工作流程以及建成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特殊意义。第四章根据青藏线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ITCS)的使用情况以及现有对基于GNSS的列车定位系统研究情况,设计了基于北斗的列车定位系统方案。并从定位精度、节约成本等方面对比了多种信息传感器的优缺点,最终选择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融合车速传感器的方选进行列车定位。第五章通过在青藏线搭建的实验平台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性能进行了测试检验。仅就单北斗模式、多模融合和普通差分纠错模式下的北斗定位精度进行了测试,通过MATLAB软件打点显示,在采用普通差分纠错的模式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具备了与GPS相当的定位水平。最后,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分析。

宋志雄[8](2013)在《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若干智能化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智能化与计算机、半导体和微电子技术发展密不可分。智能化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使用,如智能手机、智能小区、智能车辆和智能交通等。为满足高速增长的铁路运力需求,我国运营的高速列车里程已经世界第一。铁路经历了多次的大面积提速,铁路线路养护还需要依靠大量的人力投入,尤其是铁路大型养路机械(以下简称大机)已经大量投入使用。但是,大机的管理水平、安全状况和工作效率常常受到诟病,如何提高大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作业效率是当前铁路工务的研究热点和难点,大机智能化就是其中的一个研究方向。智能列车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管理和技术问题,涉及供电系统、弓网监测、车辆监测、车载网络、线路等方面,本文无法一一涉足。根据大机“开天窗”的作业方式以及大量的现场调研,论文从解决当前大机使用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发,提出大机智能化的4个关键技术,即:大机信息管理技术、大机间定位及信息实时交互技术、大机司机工作状态识别技术和大机故障诊断智能决策技术。上述四个关键技术涉及人、机的管理,机器的状态监控和大机间的信息交互,此四个关键技术的合理运用,能有效地提高大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作业效率。论文分析了智能决策技术和方法的研究现状,探讨了信息管理技术、定位及信息交互技术、司机状态识别和故障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大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和软件架构,设计了大机施工作业的数学描述模型和数据关系模型,并研制了数据库的主要功能。分析了大机司机工作疲劳的机理,提出了司机脸部识别和头部运动轨迹跟踪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对司机的工作状态的实时检测和识别,采用模板匹配方法对司机的脸部进行监测,采用自适应背景的司机头部运动跟踪算法实现对司机头部运动轨迹跟踪。研制了大机司机工作状态实时识别系统并成功运用到工程现场。采用定位技术和Adhoc网络相结合实现了对大机间信息的实时交互,研究了大机间定位和信息实时交互中涉及的GPS定位技术、Adhoc网络技术和调制技术等。设计了大机间定位和信息实时交互系统的软硬件系统,在国内首次设计和研制了大机防撞预警装置。对粗糙集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了粗糙集中进行属性约简的方法,对大机柴油机的故障数据进行预处理,同时采用最长距离法进行了属性聚类,研究了基于粗糙集的决策表属性约简算法,对大机的故障属性数据进行了约简。提出了粗糙集和案例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大机故障诊断智能决策系统。研究了大机故障案例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大机故障案例表示、大机故障案例的构建、案例相似性检索和案例修正技术。构造了大机部分常见故障案例,设计了基于粗糙集和案例推理的大机故障诊断智能决策系统总体架构,设计了大机部分故障的案例库,编写了大机故障诊断智能系统的软硬件,研制了基于案例推理的大机故障诊断智能系统。

蒋荟[9](2013)在《基于信息融合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是建设和发展和谐铁路的重要保障。“十一五”以来,铁路部门不断加强安全监测设备和行车安全信息化系统建设,实施管理创新,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大大增强了保障铁路行车安全的能力,安全形势总体呈现稳定、有序可控的态势。近年来,由于高速铁路快速发展和大量新技术装备投入使用,人们对铁路行车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总结提炼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信息技术发展,以进一步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用性,提高信息综合应用价值和行车安全决策水平,全面提升铁路行车安全保障能力为目标,提出一种对行车安全监控实施全方位、多层次、跨系统的信息融合,构建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体系的新思路,并给出若干相关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如下:1、深入分析国内、外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信息融合及相关安全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系统内和系统间信息融合的概念、方法和建模技术,研究提出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信息融合应用模式。2、分析我国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应用需求、主要特征和存在的不足,结合信息融合、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出基于信息融合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体系框架;研究与行车安全监控相关系统的技术架构和数据组织形式,研究提出行车安全监控体系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解决方案。从总体框架层面为建设保障能力更高的行车安全监控系统提供一种总体解决方案。3、研究提出了基于目标决策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信息融合模型,详细论述了铁路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综合报警评判、检测设备质量评价、车辆造修质量评价和货运安全风险评估等典型应用的信息融合建模思路、模型框架和建模方法,为信息融合技术在铁路行车安全领域的应用提供建模技术支撑。4、研究在铁路车辆故障诊断中应用信息融合的几个典型技术方案。提出车辆热轴综合报警方案,以提高红外线热轴报警的准确性;设计5T检测信息融合处理方案,以实现车辆造修质量综合评价;结合TPDS在客车踏面损伤监测的应用需求,提出在客车车次定位融合处理中应用BP模型和算法的方案,以提高在客车未全部安装电子标签的过渡阶段TPDS检测信息定位的准确性。5、研究在铁路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中应用信息融合技术的方案。提出一种货运计量检测信息与确报信息匹配的流程、模型和算法,以提高检测信息与确报信息匹配率,提高检测信息利用价值:提出了货物装载状态智能报警评判的模型、算法,提高了报警的准确性;设计了车号匹配错位纠正的模型、算法,实现了车号匹配错位自动纠正;结合检测设备检测精度动态评估的应用需求,论述了利用基于D-S证据理论,建立设备检测精度动态评价模型,为评价检测设备质量提供基本依据。

王全义,张蕾,李珂[10](2013)在《基于RITS架构的运力资源保障体系探讨》文中提出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建设将成为整合铁路信息资源,实现智能化运输控制的发展方向。铁路运力资源保障体系由于其业务数据量巨大,需要在满足列车智能控制、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满足铁路车辆、机务、工务、电务、供电,以及车务等各个业务部门信息的需求量问题。采用企业架构的理念,提出铁路运力保障体系的架构方案,对铁路运力资源保障信息系统进行集成整合,为构建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中运力资源保障体系提供有效参考。

二、浅谈青藏铁路建立机车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管理系统的设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青藏铁路建立机车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管理系统的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1)货运列车安全数据一体化集成模型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项目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国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2.2 国内研究与应用现状
    1.3 论文组织结构与创新点
        1.3.1 论文内容及研究路线
        1.3.2 论文创新点
2 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
    2.1 数据集成理论相关研究
        2.1.1 数据集成的含义
        2.1.2 数据集成中的方法和技术
    2.2 信息模型方法概述
        2.2.1 信息模型定义及作用
        2.2.2 数据集成中信息模型的应用
        2.2.3 CIM模型设计思想和方法
    2.3 元数据技术
        2.3.1 元数据含义及作用
        2.3.2 数据集成中元数据的应用
        2.3.3 元模型
    2.4 系统开发技术及方法
        2.4.1 Spring MVC架构理论
        2.4.2 Echarts可视化技术
3 货运列车安全信息管理现状与需求分析
    3.1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集成业务范围界定
        3.1.1 货运列车对象生命周期过程
        3.1.2 货运主体角度的安全环境分析
    3.2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来源相关系统分析
        3.2.1 货运列车安全相关信息系统
        3.2.2 货运列车安全系统特点分析
    3.3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分析
        3.3.1 货运列车安全管理数据梳理
        3.3.2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特点分析
    3.4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一体化集成需求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一体化集成模型设计
    4.1 一体化集成模型定义
        4.1.1 一体化集成模型的结构
        4.1.2 信息模型的作用及表示方法
        4.1.3 元数据的作用及类别分析
    4.2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分类
        4.2.1 数据分类方法
        4.2.2 数据主题域划分
        4.2.3 数据实体划分
    4.3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信息模型建立
        4.3.1 主题域信息模型
        4.3.2 细分主题域信息模型
        4.3.3 对象信息模型
    4.4 货运列车安全元数据模型建立
        4.4.1 元数据管理元模型
        4.4.2 技术元数据模型
        4.4.3 业务元数据模型
        4.4.4 管理元数据模型
    4.5 货运列车一体化集成模型建模结果及作用
        4.5.1 一体化集成模型建模结果
        4.5.2 基于一体化集成模型的数据访问过程
    4.6 本章小结
5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集成平台设计与原型系统实现
    5.1 系统设计
        5.1.1 总体架构
        5.1.2 系统功能架构
        5.1.3 系统实现环境
    5.2 信息模型的物理实现
        5.2.1 信息模型的数据库映射
        5.2.2 信息模型的数据源表记录映射
    5.3 元数据模型的物理实现
        5.3.1 元数据采集标准化过程
        5.3.2 标准化后的元数据采集与存储
    5.4 核心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5.4.1 货运列车安全数据综合视图
        5.4.2 基于元数据的数据查询
        5.4.3 后台元数据管理功能
    5.5 本章小结
6 工作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基于B/S结构下的计算机联锁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
2 计算机联锁远程监测系统的结构及关键技术
    2.1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基本架构
        2.1.1 冗错联锁机
        2.1.2 上位机
        2.1.3 维修机
    2.2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2.2.1 系统结构简介
        2.2.2 C/S系统结构概述
        2.2.3 B/S系统结构概述
        2.2.4 基于BIM模型的三维模块化创建
        2.2.5 BIM模型与状态信息的联动
        2.2.6 远程数据存储及查看技术
    2.3 本章小结
3.计算机联锁远程监测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系统的必要性
    3.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3 系统的性能需求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计算机联锁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
        4.1.1 系统的设计目标
        4.1.2 系统的设计原则
    4.2 系统架构设计
    4.3 系统硬件设计
        4.3.1 车站采集端
        4.3.2 中心服务端
    4.4 系统主要模块功能设计
        4.4.1 联锁监测模块
        4.4.2 电务故障统计模块
        4.4.3 历史故障查看模块
        4.4.4 系统管理模块
    4.5 数据库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计算机联锁远程监测系统的实现
    5.1 系统开发环境
    5.2 系统主要模块实现
        5.2.1 用户登录管理
        5.2.2 联锁设备监测
        5.2.3 电务故障统计
        5.2.4 历史故障查看
        5.2.5 系统管理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公式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目标及意义
    1.3 国内外情况
    1.4 课题研究思路
    1.5 本文主要工作
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1 铁路运用的功能化需求
        2.1.1 内燃机车不同用途下的功能化需求分析
        2.1.2 铁路机车运用环境特点分析
        2.1.3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2.2 用户管理的功能需求
        2.2.1 基于可靠运用的功能化需求
        2.2.2 基于成本控制的功能化
        2.2.3 监管
    2.3 产品研发和质量控制指导
    2.4 零部件数字化管理
        2.4.1 产品标识与识别
        2.4.2 信息码的应用与管理
    2.5 小结
3 控制系统架构
    3.1 基础性架构
        3.1.1 车载系统
        3.1.2 车地传输系统
        3.1.3 地面系统
    3.2 关键零部件
        3.2.1 传感器
        3.2.2 线束
        3.2.3 电喷控制单元
        3.2.4 机载PHM控制单元
        3.2.5 通讯设备
        3.2.6 数据存储及下载设备
        3.2.7 地面计算机
    3.3 控制与管理系统功能划分
    3.4 小结
4 感知系统
    4.1 感知对象
    4.2 硬件组成
        4.2.1 感知系统常用硬件
        4.2.2 非常规硬件设备
        4.2.3 通过软件分析和计算可以获知的柴油机参数
    4.3 软件模型
    4.4 工程应用试验
    4.5 小结
5. 数据处理
    5.1 数据类型
    5.2 数据传输与记录
        5.2.1 机车内网数据传输与储存
        5.2.2 车地数据传输与储存
    5.3 特征提取
        5.3.1 诊断项目
    5.4 运用分析
    5.5 柴油机状态分析
    5.6 可靠性分析
        5.6.1 可靠性数据
        5.6.2 数据接收配置
        5.6.3 数据库配置
        5.6.4 处理引擎配置
        5.6.5 故障预测与诊断
    5.7 检修分析
    5.8 成本分析
    5.9 工程运用及其试验
    5.10 小结
6. 控制与故障处置策略
    6.1 自动化控制的主要功能
    6.2 智能感知
    6.3 故障诊断
    6.4 故障预测
    6.5 运维优化
    6.6 自动化调整策略
    6.7 柴油机故障分类
    6.8 故障判查机理与处置策略
    6.9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时间序列预测符号定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4)面向列控的列车精密单点定位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问题的提出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发展概述
        1.3.2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组合定位滤波算法
        1.3.3 精密单点定位中观测量的定权
        1.3.4 基于卫星导航的列车定位应用研究
        1.3.5 基于卫星导航的列车定位关键技术研究
    1.4 论文研究内容
        1.4.1 论文研究思路
        1.4.2 论文组织结构
2 精密单点定位原理及性能分析
    2.1 观测模型
        2.1.1 消电离层组合
        2.1.2 UofC组合
        2.1.3 非差非组合
    2.2 误差模型
        2.2.1 卫星相关误差
        2.2.2 信号传播过程相关的误差
        2.2.3 用户接收机相关误差
    2.3 性能分析
        2.3.1 双频消电离层组合性能分析
        2.3.2 列车定位应用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列车定位方法
    3.1 基于PPP的列车定位需求分析
    3.2 面向我国低密度线路的列控系统方案
        3.2.1 低密度线路需求分析
        3.2.2 列控系统总体方案
    3.3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的列车定位单元
        3.3.1 定位单元设计
        3.3.2 基于PDS的定位单元安全完整性评估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观测权优化的空间信号完好性增强算法
    4.1 观测权定权模型对比分析
        4.1.1 常用定权模型分析
        4.1.2 模型性能分析
    4.2 偏移误差探测及修复算法
        4.2.1 基于测量平均模型的误差探测及修复算法
        4.2.2 基于最大残差的误差探测及修复算法
        4.2.3 基于伪距降权的误差探测及修复算法
    4.3 基于伪距降权的混合定权算法性能分析
        4.3.1 正常观测下模型比较
        4.3.2 故障观测下模型比较
        4.3.3 同滑动平均算法性能比较与分析
        4.3.4 试验结论
    4.4 本章小结
5 数字轨道地图辅助的PPP/INS组合定位算法
    5.1 数字轨道地图辅助的GNSS量测噪声方差自适应估计方法
    5.2 数字轨道地图辅助的PPP/INS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5.2.1 惯性导航原理
        5.2.2 DTM辅助的PPP/INS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
    5.3 数字轨道地图辅助的PPP/INS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
        5.3.1 基本粒子滤波原理
        5.3.2 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
        5.3.3 DTM辅助的PPP/INS扩展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算法
    5.4 算例与分析
        5.4.1 DTM辅助的GNSS/INS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仿真验证
        5.4.2 DTM辅助的GNSS/INS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仿真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列车定位应用验证系统及试验
    6.1 验证系统总体方案
        6.1.1 总体框架
        6.1.2 精密单点定位的实现
        6.1.3 参考系统的构建
    6.2 数据仿真与实现
        6.2.1 基于目标物体动作指令的IMU数据模拟与实现
        6.2.2 基于目标物体移动轨迹的IMU数据模拟与实现
    6.3 PPP空间信号可用性分析技术
        6.3.1 空间信号可用性
        6.3.2 基于禁忌搜索的8-邻域区域生长算法
    6.4 试验验证与分析
        6.4.1 基于禁忌搜索的8-邻域区域生长算法验证分析
        6.4.2 基于伪距降权的误差探测及修复算法现场验证分析
        6.4.3 DTM辅助的GNSS/INS扩展卡尔曼-粒子滤波算法现场验证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论文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铁路机车车辆运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共振检测的基本原理
2 故障诊断技术在铁路机车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2.1 构建完善的车载和地面系统
    2.2 建立故障自动诊断系统
    2.3 注意积累总结经验

(6)基于油液分析的电力机车故障诊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油液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1.2.2 国内油液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电力机车变压器典型故障成因及结果分析
    2.1 绝缘故障
    2.2 热性故障
    2.3 电性故障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机车齿轮箱典型故障成因及结果分析
    3.1 齿轮失效
    3.2 轴承失效
    3.3 轴承盖磨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机车常用油液检测原理分析
    4.1 电力机车常用的油液监测技术
    4.2 铁谱分析
    4.3 光谱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力机车变压器、齿轮箱故障诊断研究
    5.1 变压器故障识别原理
    5.2 变压器故障诊断具体方法
    5.3 变压器故障诊断具体步骤
    5.4 故障诊断实例分析
    5.5 齿轮箱故障识别原理
        5.5.1 齿轮箱运动件的磨损
        5.5.2 齿轮箱油光谱分析
    5.6 齿轮箱故障诊断具体步骤
    5.7 故障诊断实例分析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故障诊断系统软件开发
    6.1 软件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6.2 软件开发总体设计
        6.2.1 软件开发工具
        6.2.2 软件开发总体设计
    6.3 软件具体介绍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青藏铁路列车定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基于GNSS的列车定位技术国内外研究情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2 青藏线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ITCS)构成
    2.1 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ITCS)结构
        2.1.1 CTC调度中心设备
        2.1.2 各车站轨旁设备
        2.1.3 车载系统
        2.1.4 通信系统
    2.2 增强型列车控制系统(ITCS)功能
        2.2.1 虚拟闭塞
        2.2.2 自动站间闭塞
        2.2.3 VHLC车站的联锁功能
        2.2.4 列车运行控制及超速防护
        2.2.5 列车完整性检查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分析
    3.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概述
    3.2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
        3.2.1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的目的意义
        3.2.2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组成
        3.2.3 铁路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工作流程
        3.2.4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情况
4 基于北斗的列车定位系统的应用设计
    4.1 设计及研究思路
    4.2 基于北斗的列车定位系统结构设计
    4.3 基于北斗的列车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4.3.1 线路GIS数据库
        4.3.2 列车速度及位置确定
        4.3.3 起始位置确定
        4.3.4 列车的连续定位
        4.3.5 连续车地双向数据传输原理
        4.3.6 空转和滑行
5 基于北斗的列车定位系统在青藏线的应用及测试
    5.1 地面设备
    5.2 车载设备
    5.3 添乘及数据采集情况
    5.4 北斗接收机性能静态测试
        5.4.1 多模融合定位分析
        5.4.2 单北斗模式分析
        5.4.3 接收机静态测试分析
    5.5 跑车动态测试
        5.5.1 测试方案
        5.5.2 测试结果
    5.6 北斗差分定位轨道线路动态试验验证
        5.6.1 测试方案
        5.6.2 测试结果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
附录B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中文详细摘要
英文详细摘要

(8)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若干智能化关键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引言
    1.2 智能列车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1.2.1 高速列车智能化研究现状
        1.2.2 大型养路机械设备智能化研究现状
    1.3 大机的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现状
    1.4 智能决策技术研究现状
    1.5 大机间定位及信息实时交互技术
        1.5.1 大机定位技术
        1.5.2 大机间信息实时交互技术研究现状
        1.5.3 大机内信息交互技术
    1.6 大机司机工作状态识别研究现状
        1.6.1 大机司机疲劳的原因分析
        1.6.2 司机工作状态识别研究现状
    1.7 故障诊断智能系统的研究现状
    1.8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铁路大机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2.1 大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结构
        2.1.1 系统管理维护
        2.1.2 段级管理系统
    2.2 数据库实现关键技术
    2.3 大机管理信息系统问题的数学描述
    2.4 大机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技术
        2.4.1 数据库的概念设计
        2.4.2 数据库的逻辑设计
        2.4.3 数据关系模型
        2.4.4 逻辑数据模型
        2.4.5 数据库的实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机司机工作状态识别技术
    3.1 大机司机疲劳状态分析
    3.2 基于脸部识别的大机司机工作状态识别
    3.3 基于运动图像跟踪的大机司机工作状态识别
        3.3.1 背景模型
        3.3.2 背景自适应更新
    3.4 大机司机工作时头部运动轨迹检测
    3.5 人脸识别及运动跟踪相结合的司机工作状态识别技术实现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大机间定位及数据实时交互技术
    4.1 大机自身定位技术
    4.2 大机间实时信号传输技术
        4.2.1 无线Adhoc网络协议
        4.2.2 大机间无线实时通信模型
        4.2.3 无线调制技术
    4.3 大机间定位及数据实时交互系统整体方案
        4.3.1 大机间定位及数据实时交互系统需求分析
        4.3.2 整体方案
    4.4 大机间定位及数据实时交互系统的硬件实现技术
    4.5 大机间实时定位系统的软件实现
        4.5.1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4.5.2 软件系统的流程图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粗糙集大机故障知识获取方法
    5.1 粗糙集理论概述
        5.1.1 信息系统与决策表
        5.1.2 集合近似及粗糙集
    5.2 基于粗糙集的知识约简
    5.3 大机故障属性的约简
        5.3.1 大机故障诊断数据
        5.3.2 属性聚类
    5.4 基于信息熵的粗糙集属性约简
        5.4.1 属性重要度
        5.4.2 基于信息熵的绝对核算法
        5.4.3 基于信息熵的决策表约简算法
        5.4.4 大机故障数据属性约简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机故障诊断智能系统应用研究
    6.1 案例推理的关键技术
        6.1.1 案例的表示
        6.1.2 大机故障案例的构建
    6.2 基于案例推理的大机故障诊断系统总体设计
    6.3 基于案例推理的大机故障诊断系统的实现
        6.3.1 开发环境
        6.3.2 大机故障诊断系统实现
        6.3.3 故障案例定量检索
    6.4 案例库的维护
    6.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9)基于信息融合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行车安全监控领域研究及应用现状
        1.3.2 国内行车安全监控领域研究及应用现状
        1.3.3 国内外信息融合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分析
        1.3.4 国内外情况分析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结构
2 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2.1 安全系统工程学
        2.1.1 安全系统工程的定义
        2.1.2 安全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
        2.1.3 安全系统工程的内容
    2.2 信息融合理论与技术
        2.2.1 信息融合定义
        2.2.2 信息融合的层次结构
        2.2.3 信息融合处理过程
        2.2.4 信息融合的结构模型
        2.2.5 信息融合的常用算法
        2.2.6 信息集成与数据挖掘
    2.3 模糊及综合评价相关理论
        2.3.1 模糊基本理论
        2.3.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2.4 预警预测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信息融合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体系研究
    3.1 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特征分析
    3.2 基于信息融合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体系架构
        3.2.1 总体架构
        3.2.2 逻辑架构
    3.3 信息共享解决方案
    3.4 本章小结
4 铁路行车安全监控系统信息融合模型研究
    4.1 基于目标决策的行车安全监控信息融合建模方法
        4.1.1 行车安全监控系统建模思路和方法
        4.1.2 基于目标决策的细腻融合建模方法
    4.2 货车轮对踏面损伤报警评判的信息融合模型
    4.3 检测/监测设备质量评价的信息融合模型
    4.4 车辆造修质量评价的信息融合模型
    4.5 行车安全综合监控的信息融合模型
    4.6 货运安全风险评估的信息融合模型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故障诊断应用研究
    5.1 车辆运行安全监控系统概述
    5.2 红外线热轴综合预报应用
        5.2.1 红外线热轴故障的关联分析研究
        5.2.2 红外线热轴综合预报架构
        5.2.3 红外线热轴综合预报模型和算法研究
        5.2.4 红外线热轴预报应用
    5.3 5T指导造修/检修应用
        5.3.1 5T指导造修/检修流程
        5.3.2 5T指导造修质量/检修质量评价
        5.3.3 5T指导造修应用分析
    5.4 客车踏面损伤监测预报应用
        5.4.1 TPDS对客车的踏面损伤预报模型
        5.4.2 TPDS客车车次定位应用研究
        5.4.3 TPDS探测客车的车次车组定位应用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信息融合的货运计量安全监控系统深化应用研究
    6.1 货运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概述
    6.2 检测信息与确报信息匹配应用研究
        6.2.1 检测信息与确保信息匹配的内涵
        6.2.2 检测信息与确保信息匹配流程
        6.2.3 检测信息与确保信息的模糊匹配模型与算法
        6.2.4 检测信息与确保信息匹配应用效果分析
    6.3 车号匹配错位纠正应用
        6.3.1 车号匹配错位的含义
        6.3.2 检测数据与车号匹配的数据流程
        6.3.3 车号匹配错位改进方案
        6.3.4 车号匹配错位纠正模型
        6.3.5 车号匹配错位纠正应用分析
    6.4 货物装载状态智能报警评判应用
        6.4.1 智能报警评判的含义
        6.4.2 智能报警评判的模型研究
        6.4.3 智能报警评判的应用分析
    6.5 货运计量安全检测设备检测精度动态评估应用
        6.5.1 设备检测精度动态评估的含义
        6.5.2 检测设备检测精度动态评估模型
        6.5.3 检测设备检测精度评估应用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附录B 学位论文数据集页
详细摘要

四、浅谈青藏铁路建立机车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管理系统的设想(论文参考文献)

  • [1]货运列车安全数据一体化集成模型研究与应用[D]. 秦铎.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2]基于B/S结构下的计算机联锁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研究[D]. 祁松涛.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3]机车柴油机智能化管理系统平台研究[D]. 王洪峰.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4]面向列控的列车精密单点定位方法[D]. 靳成铭.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5]铁路机车车辆运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探究[J]. 王久双. 民营科技, 2018(08)
  • [6]基于油液分析的电力机车故障诊断系统研究[D]. 颉进平. 西南交通大学, 2017(10)
  • [7]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青藏铁路列车定位中的应用研究[D]. 张树.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7(03)
  • [8]铁路大型养路机械若干智能化关键技术应用研究[D]. 宋志雄.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0)
  • [9]基于信息融合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体系及关键技术研究[D]. 蒋荟.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3(05)
  • [10]基于RITS架构的运力资源保障体系探讨[J]. 王全义,张蕾,李珂. 中国铁路, 2013(07)

标签:;  ;  ;  ;  

青藏铁路建立机车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管理系统的设想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