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

SBS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

一、SBS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辉[1](2022)在《高速公路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文中认为大量的科学研究与应用实践理论证据分析表明,SBS新型改性沥青能够明显地大幅提高新型基质改性沥青的整体高低温硬化性能以及基质沥青施工用水的温度稳定性,综合性能显着提高。为了深入地研究我国高速公路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浇筑施工技术,依托某项建设工程,探讨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浇筑施工技术,针对在建设工程施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给出了解决措施,最后,检查在施工结束后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压实率及平整性。在施工结束后试验段的沥青路面的压实率和平整度等指标都能够达到与规范有关的要求,路面的压实率和平整度较佳。

牟压强[2](2021)在《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公路网,截止2019年末,全国公路养护里程数达到了总里程数的98.8%,国家每年投入巨额养护维修资金,针对建设交通强国的目标和建设新一代高性能道路的需求,长寿命路面技术是我国未来路面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超薄罩面是一种能有效改善路表功能性能的材料,既能用于养护也能用于新建路面,符合国家倡导建设“环保、低碳、节能、减排、降噪”道路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超薄罩面力学性能要求高,普通沥青超薄罩面在服役过程中容易在路面结构层间和罩面层发生病害(主要表现为集料削落、脱层、滑移及反射裂缝等),严重影响路面的服务水平和使用寿命。环氧沥青作为一种热固性长寿命材料,具有优异的黏结、抗剪切、高温及耐疲劳性能。为在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前提下,铺筑高性能长寿命路面,课题组提出将环氧沥青材料应用到超薄罩面层间和面层的方案,以满足超薄罩面较高的力学性能要求。为分析和评价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层间和面层的性能,本文系统开展了环氧沥青超薄罩面混合料路用性能、疲劳性能、抗反射裂缝性能及层间黏结性能方面的试验和分析;除此之外,还结合环氧沥青混合料的化学改性特点和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的工艺特点,针对施工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展开了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最后将本文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了工程实践中。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路用性能方面的结论:环氧沥青SAC-10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达到了85.08k N,浸水残留稳定度比达96.4%,冻融劈裂强度比达83.9%,动稳定度达到了55090次/mm,低温抗拉应变为3012,抗弯拉强度为6.02MPa;假设设计交通量为1×108时,环氧沥青SAC-10混合料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为2.18,而SBS改性沥青SAC-10混合料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为4.82,即环氧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结构系数仅为普通沥青的45%。说明环氧沥青SAC-10混合料强度高、抗水损坏能力好、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优、抗疲劳性能好,是一种性能优越的长寿命路表材料,采用环氧沥青混合料作为沥青铺装层时,可大大降低铺装结构层的厚度。(2)水泥混凝土面板-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加铺层层间黏结性能方面的结论:该类路面结构层间具有较强的层间黏结性能。不同试验温度条件下,环氧沥青黏结材料最佳用量不同;加载速率对剪切强度有很大的影响,两种沥青黏结材料复合试件剪切强度随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浸水损害、长期老化后,环氧沥青黏结材料黏结性能均显着优于SBS改性沥青,且长期老化后,环氧沥青黏结材料的层间黏结性能反而增长。(3)沥青混凝土做基层-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加铺层层间抗剪性能方面的结论:该类路面结构层间具有较强的抗剪强度。针对该路面形式,相比于冷粘结无黏结材料施工工艺,采用热粘结工艺或撒布环氧沥青黏结材料,均会显着提高路面的层间抗剪强度,但热粘结施工工艺对路面层间抗剪强度的增加更为有效;在相同层间处理方式下,超薄罩面级配为SAC-10时路面层间抗剪强度最大,AC-10次之,SAC-13最小。于复合式路面层间同时采用热粘结工艺和撒布环氧沥青黏结材料两种处理方式,不如单独采用其中一种对层间抗剪强度的改善程度大。(4)环氧沥青超薄罩面抗反射裂缝性能方面的结论:推荐0.135mm作为环氧沥青混合料OT(Overlay Tester)试验的目标位移值;环氧沥青混合料相较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异的抗反射裂缝性能,冻融破坏对两种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的影响比长期老化大;对于最大荷载-周期数曲线,环氧沥青混合料符合对数函数变化规律,而SBS改性沥青混合料符合幂函数变化规律。(5)结合环氧沥青混合料材料特点和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的工艺特点,对环氧沥青B组分混合料现场待料、环氧沥青混合料现场碾压、环氧沥青A组分添加量、拌和功、养生时间、B组分储存时间及容留时间等展开了室内模拟试验研究,详细分析总结了工程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环氧沥青超薄罩面施工的实时控制及施工质量的保障提出了相应的措施。(6)以云南武倘寻高速公路(武定—倘甸—寻甸)禄劝1号隧道右幅沥青铺装工程为实体应用,将本文研究成果用于工程实践中。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3](2020)在《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文中认为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公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力地支撑了国家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年来,与路面工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新材料等不断涌现。该综述以实际路面工程中所面临的典型问题、国家科技奖的技术创新内容、科技部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优秀中文权威期刊的论文、Web of Science中的高被引论文的关键词为依据,系统分析了国内外路面工程7大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具体涵盖了:智能环保路面技术、先进路面材料、先进施工技术、路面养护技术、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及路面再生技术等。可为路面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与技术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马宝君[4](2020)在《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需求量不断增加,高速公路桥梁等项目日渐增多、建设进程快、发展迅猛成为目前交通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而随着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桥梁持续进行大力的开发建设,并不断地投入生产运营,导致前期建成的高速公路桥梁势必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病害。高速公路的桥梁是建设的难点和重点,其中桥面作为病害集中暴发区,总是会成为问题的焦点。高速公路桥面铺装病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高速公路的运营成本,更是影响到行车的安全,故需从工程建设的质量进行控制,研究高速公路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从根本上降低病害的发生,提高高速公路桥梁等的服役时间,降低其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造价,并且减少工程养护成本支出,从整体上提升高速公路桥梁等在运营过程中的经济效益。本文以渭武高速公路陇南段的建设为研究背景,研究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混合料配合比和组合结构的物理性能指标。首先针对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早期损伤及病害成因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现,路面在施工和使用初期,主要有材料原因相关的病害有路面的表层裂缝、面层变形、铺装层表面损坏、层间的粘结防水损坏等。其次分析病害原因,从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入手探讨路面铺装层结构,发现初期病害的成因主要有桥面铺装层受力工况和材料的力学性能不相适应、荷载的计算不完全、铺装层间粘结的粘结度不够、原材料质量控制不足等。结果表明:防水层的粘结强度对路面主体结构的整体受力变形影响显着,防水粘结层的质量直接决定公路桥面铺装结构强度和耐久性能;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结构层上面层粗集料宜采用石灰岩及玄武岩等碱性有机制砂,下面层粗集料宜采用石灰岩碎石;细集料宜采用碱性石灰岩机制砂;上面层沥青宜采用SBS改性沥青,基质沥青为70#石油沥青,改性剂掺量为4%;下面层沥青宜采用70#石油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矿粉宜采用洁净的优质石灰岩粉为原材料等。最后研究了铺装施工原材料性能的技术性能要求,研究了铺装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总结了沥青施工各环节的控制要点。结果表明:上面层为满足良好的抗车辙、抗滑和抗渗性能,宜采用具有较好的抗疲劳和低温缩裂性能的SMA-13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控制在3-4.5%之间;下面层采用高温稳定性较好的SUP-20沥青混合料,空隙率控制在4%;为提高路面防水粘结材料的抗剪和抗拉的性能,采用抗渗性能为承受0.05MPa的SBR改性乳化沥青作为桥梁铺装层的主要粘结材料;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控制应从混合料的拌和控制、运输控制以及施工控制等各方面进行。

张虎[5](2020)在《SAC薄层罩面在连霍高速商丘段养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主要基于连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主要病害成因及采取相应处置措施。通过对旧沥青路面病害进行调研分析,确定病害类型及损坏程度,依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5210-2018)对旧路面进行路面状况损害评价,确定沥青路面状况评价指标PQI为中,并提出旧路面采用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进行处置。沥青胶结料的性能对沥青混合料性能产生较大影响。首先沥青胶结料进行性能研究,通过测试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运动粘度等基本性能指标评价沥青胶结料的感温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柔韧性。并结合动态剪切流变仪对沥青胶结料的流变形为进行研究,测试其复数剪切模量G*、相位角计算出车辙因子。通过对沥青胶结料基本性能研究,最终优选沥青胶结料为橡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在实验室内开展,按照马歇尔配合比设计方法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选择SAC-10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确定最佳油石比为4.85%,并对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和抗滑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AC-10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将SAC-10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用于旧路面养护,开展实体工程应用,并对其进行质量监测和经济效益分析。通过对其平整度及路面基本状况进行评价,得出SAC-10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能够改善沥青路面的表面功能性,提高驾驶的舒适性。通过对其经济效益分析可知,采用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用作为病害处置方案可以减少1/3原材料用量降低建设投资资金。本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沥青路面病害薄层罩面处置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王德玺[6](2020)在《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研究》文中提出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点在于其稳定性,以及行车的舒适性,且便于保养维护,其中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范围最为广泛。但另一方面,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具有变异性,这些变异性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道路的质量,降低了道路使用的效能。因此,有必要对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变异性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能够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问题的办法。论文主要研究了以下内容:一、对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原材料变异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沥青性能变异的指标影响因素,从五个方面对集料变异性以及矿粉质量变异性进行了分析,并从沥青混合料变异的机理和分类入手,对影响矿料级配变异性的因素进行分析,给出了沥青混合料配合的优化设计;二、从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的角度研究了压实质量的变异性,讨论了压实度变异性的影响因素对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压实度不均匀的原因和改进对策,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不均匀改进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找出影响改进效果的关键因素;三、结合施工过程,针对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原材料的变异性进行控制,从沥青质量控制和集料的加工工艺技术两方面,并对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成型的质量变异性提出了基层平整度与路面压实度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运输、摊铺及碾压、沥青混合料的出场温度控制以及施工缝的处理等四点控制策略。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实际可能出现的施工质量变异性的研究角度出发,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尤其对集料易出现质量变异性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对沥青混合料生产过程中主要内容如矿料级配、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和平整度等进行变异性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再依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为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富良[7](2020)在《水泥砼路面超薄沥青混凝土罩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文中提出GT TECH超薄沥青罩面层是一种实施厚度为0.8cm~2.0cm的热拌沥青混凝土结构层。成型后路面具有良好的抗裂、抗渗水、抗滑性以及降噪功能,且造价适中,能够应用于桥、隧路面改造,公路以及城市道路路面改造和养护。本研究依托试验路段的修建,对试验路段周边的“白改黑”项目加铺常用路面结构作了对比。综述了改造前对现状水泥砼路面状况的调查以及分析,并对旧水泥路面的病害处治方案给出建议,对超薄沥青混凝土所选用的原材料技术指标要求以及试验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本研究根据超薄沥青罩面层性能要求,拟定适宜的矿料级配。以拟定的混合料级配制备标准马歇尔试件,以车辙试验来评价超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用四点弯曲梁疲劳试验来评价超薄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用浸水马歇尔试验以及冻融劈裂试验来评定超薄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用肯塔堡飞散试验来评价超薄沥青混合料内部沥青与石料间的粘结性。进而对本研究中提出的GT TECH超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价。根据GT TECH超薄沥青罩面层在省道S352线试验段上的施工情况,本研究对超薄沥青罩面层施工机械的选择以及施工技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并对超薄沥青罩面层的施工工程质量验收提出具体要求。最后对铺筑后的试验路段进行现场检测,包括现场摩擦系数、构造深度、渗水系数、路面厚度、拉拔粘结强度、行车噪音等指标,得出超薄沥青罩面层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值得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推广的结论。本研究的相关成果对于在旧水泥砼路面上加铺超薄沥青罩面层的设计以及施工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陈富达[8](2020)在《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的力学性能和功能属性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国家层面致力于倡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战略,要求建设环保、低碳、节能、减排、降噪的道路,因此,寻求绿色经济的路面养护技术,改善现有路面状况,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成为了一种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Nova Chip、微表处、薄层SMA和UTAC等磨耗层养护技术得以广泛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路面使用状况,也取得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但此类技术由于厚度的降低,其力学性能要求大幅提高,且受限于沥青材料的性能,较容易出现反射裂缝、脱皮、坑槽和推移等病害,限制了薄层罩面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本文针对目前普通超薄沥青磨耗层的技术缺陷,采用高性能沥青胶结料和粘层油材料作为原材,结合粗骨料空隙填充设计法(CAVF,Coarse Aggregate Voids Filling Method)设计厚沥青油膜的骨架密实型级配,形成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技术。经各项室内基本路用性能测试验证,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动稳定度>5000次/mm)、水稳定性(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试验残留强度比均>85%)、抗飞散剥落能力、(飞散损失率<8%)、以及层间抗拉拔和抗剪切的性能(拉拔强度和抗剪强度均>0.4MPa)。薄层罩面的抗裂性能和抗滑耐久性是直接影响其使用寿命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设计低温弯曲试验、小梁冲击韧性试验、半圆弯曲断裂试验和四点弯曲疲劳试验四种试验方法测试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在不同加载模式下的断裂韧性和耐疲劳开裂的性能;此外,应用高精度三维激光扫描和压力胶片测试技术,结合传统的抗滑性能测试,设计搓揉试验,获取不同搓揉阶段下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的表面构造和界面接触特性的变化趋势。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GAC-16、SMA-13等传统磨耗层,高韧超薄磨耗层具有更良好的断裂韧性、耐疲劳开裂性能和抗滑耐久性,这与其厚沥青油膜的骨架密实型级配设计有密切关系。将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应用至实体工程铺筑当中,结合其技术特点、室内试验分析结果和现场施工特性,提出了涵盖原路面病害处治和界面处置、混合料拌制、摊铺、碾压等各项环节的完整的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的施工工艺;根据现场质量测试获取的样本数据分析可知,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具有良好的抗裂、抗滑、密水、降噪性能和平整度修复能力,并据此提出了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交工验收时的技术指标要求。本文完成了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的材料组成和配合比设计、室内路用性能分析、工程应用与验证等一系列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可丰富当前道路养护方案类型,进一步提升道路养护质量,同时也可为高性能薄层罩面铺装理论与设计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王彩虹[9](2020)在《基于预防性养护的小粒径超薄罩面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部分地区缺乏行之有效的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手段,结合当前道路安全、舒适等建设管理要求,本文基于公称最大粒径4.75mm开展一种小粒径开级配超薄罩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本研究首先通过对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组成选定、采用级配为OGFC-5、对比两种不同的高粘沥青混合料性能,确定各自的沥青用量,其次深入开展性能试验研究,综合评价两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低温性能、抗水损坏性能、排水性能、抗滑性能、耐久性能,最终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在确定好沥青混合料的设计之后,在ABAQUS有限元模拟下,利用正交设计法设计出试验方案,变化罩面材料模量、修复层厚度、粘结界面材料等参数计算出对路面最大竖向变形量、罩面与旧路面层间最大剪应力性能指标,利用灰关联算法判断各因素对路面最大竖向变形和旧路面层间最大剪应力影响力的大小,通过SPSS软件计算建立因素与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方程,借助MATLAB软件分析,可得出罩面材料模量、修复层厚度、粘结界面材料最佳组合解。对小粒径超薄罩面施工技术展开探讨,其主要包括施工准备、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运输、粘层的施工、沥青混合料摊铺、压实、接缝的处理以及后期养护和质量检测等相关施工过程,为现场施工进行有效的指导。

毛青洋[10](2019)在《基于DEM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ATB层破坏模式与评价方法》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大部分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经接近甚至超过设计年限,并且那些未达到设计年限的也因为交通量和轴载的迅速增加出现断板、板边板角碎裂、错台、脱空等病害。目前工程上常用的旧水泥混凝土修复技术是加铺沥青层,该措施可以改善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仍存在反射裂缝和车辙等病害。基于此,本文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室内试验验证两种技术手段研究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和车辙的力学响应指标与沥青加铺层厚度、层间粘结强度之间的关系。首先,基于EDEM离散元软件,采用Hertz-Mindlin模型描述沥青稳定碎石层材料颗粒间的粘结作用,采用Linear Cohesion模型刻画水泥混凝土板与加铺沥青稳定碎石层间的粘结效果,最终构建了既有水泥混凝土板加铺沥青稳定碎石层的离散元模型,并通过加铺路面结构设置不同层间粘结材料的室内直剪试验,确定了加铺路面结构EDEM离散元仿真的模型参数,得到了不同层间粘结材料下进行离散元模拟时的层间黏附能量密度值。其次,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存在的反射裂缝、车辙破坏进行了离散元模拟,并且分析了其与沥青加铺层厚度、层间粘结强度之间的关系。分别分析了在弯拉荷载、剪切荷载、温度荷载作用下离散元模型这两种病害的力学响应指标,采用了沥青加铺层裂缝尖端张开位移、裂缝扩展速率来评价沥青加铺层的反射裂缝破坏,采用了沥青加铺层表面左中右三点的竖向位移评价沥青加铺层的车辙变形。根据模拟结果建议沥青加铺层厚度为80100mm,层间粘结强度为0.97MPa以上。最后,对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反射开裂进行室内试验,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为了在试验中评价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反射开裂规律,制备了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稳定碎石小尺寸试件,并且开发了一套测量混凝土开裂裂缝宽度的设备。采用UTM设备分别对试件进行弯拉加载、剪切加载、模拟温度加载,得到不同层间粘结强度和不同沥青加铺层高度下,沥青加铺层裂缝尖端张开位移和扩展速率。根据室内试验研究结果得知在弯拉或剪切荷载作用下,沥青加铺层越厚,沥青加铺层使用寿命越长;而层间粘结强度越大,主要起到减小沥青加铺层裂缝尖端扩展速率的作用,但是最终产生的张口位移相差不多,因此层间粘结强度较大并不能延缓沥青加铺层的开裂。在早期温度荷载作用下,层间粘结强度越大,沥青加铺层裂缝尖端张开位移较小;当荷载作用时间较长时,沥青加铺层裂缝尖端张开位移基本一致,因此不同层间粘结强度下沥青加铺层的疲劳作用次数相差不大。为了在早期能够减小沥青加铺层的裂缝尖端张开位移,建议层间粘结强度大于0.97MPa。

二、SBS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BS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公路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SBS改性沥青构成
2 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特点
    2.1 高温稳定性
    2.2 抗疲劳性
    2.3 结构严密性
3 案例分析
    3.1 SBS改性沥青材料选择
    3.2 施工工艺
        3.2.1 拌和
        3.2.2 运输
        3.2.3 摊铺
        3.2.4 碾压
        3.2.5 控制混凝土离析
4 施工注意事项
5 工程检测
    5.1 压实度
    5.2 平整度
6 结 语

(2)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环氧沥青黏结材料及其黏结性能
        1.2.2 沥青路面抗反射裂缝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环氧沥青超薄罩面路用性能
    2.1 原材料
        2.1.1 沥青
        2.1.2 集料和填料
        2.1.3 集料筛分结果
    2.2 配合比设计
        2.2.1 设计级配
        2.2.2 马歇尔稳定度试验
    2.3 路用性能测试
        2.3.1 水稳定性
        2.3.2 高温稳定性
        2.3.3 低温抗裂性
        2.3.4 间接拉伸疲劳试验
    2.4 本章小节
第三章 水泥混凝土基层试件层间黏结性能研究
    3.1 试验方案
    3.2 试件制备及层间处理
    3.3 试件加载
    3.4 试验结果分析
        3.4.1 黏层油撒布量及温度对剪切强度的影响
        3.4.2 剪切速率对层间抗剪强度的影响
        3.4.3 复合试件拉拔强度
        3.4.4 界面浸水对界面强度的影响
        3.4.5 界面老化对界面强度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沥青混凝土基层试件层间抗剪强度研究
    4.1 试验方案
    4.2 试件制备及层间处理
    4.3 试验测试结果及分析
        4.3.1 试验测试结果
        4.3.2 直观分析
        4.3.3 方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氧沥青超薄罩面抗开裂性能研究
    5.1 试验方案
    5.2 试件制备
    5.3 试件加载
    5.4 试验结果分析
        5.4.1 不同目标位移值下的OT结果
        5.4.2 常规条件下的OT结果
        5.4.3 长期老化后的OT结果
        5.4.4 冻融后的OT结果
        5.4.5 不同条件对抗反射裂缝性能的影响
        5.4.6 OT曲线拟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研究
    6.1 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介绍
    6.2 环氧沥青混合料“后掺法”施工工艺研究
        6.2.1 模拟现场待料
        6.2.2 模拟现场碾压
        6.2.3 模拟环氧沥青A组分添加量
        6.2.4 拌和功及养生时间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6.2.5 储存时间及容留时间对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实体工程应用
    7.1 工程概况
    7.2 路面结构组合及混合料选择
    7.3 环氧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7.3.1 原材料检测
        7.3.2 目标配合比设计
        7.3.3 性能检验
    7.4 环氧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7.4.1 原材料检测
        7.4.2 生产配合比设计
        7.4.3 性能检验
    7.5 施工质量检测
        7.5.1 燃烧炉级配和油石比检验
        7.5.2 室内环氧沥青混合料测试结果
        7.5.3 环氧沥青混合料温度检测
        7.5.4 现场马歇尔击实试验
    7.6 路面铺筑效果评价
        7.6.1 摊铺厚度
        7.6.2 密水性能
        7.6.3 抗滑性能
        7.6.5 平整度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及获奖情况)

(3)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 引言(长沙理工大学郑健龙院士提供初稿)
1智能环保路面技术
    1.1 自净化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1.1.1 光催化技术
        1.1.2 自清洁技术
        1.1.3 其他自净化技术
        1.1.4 自净化路面技术发展展望
    1.2 凉爽路面技术(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1.2.1 路面热反射技术
        1.2.2 相变调温技术
        1.2.3 其他路面调温技术
        1.2.4 凉爽路面技术发展前景
    1.3 自感知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1.3.1 基于外部手段的感知技术
        1.3.2 基于感知元件的感知技术
        1.3.3 基于自感知功能材料的感知技术
        1.3.4 自感知技术发展前景
    1.4 主动除冰雪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1.4.1 自应力弹性铺装路面
        1.4.2 低冰点路面
        1.4.3 能量转化型路面
        1.4.4 相变材料融冰雪路面
        1.4.5 主动融冰雪路面研究前景
    1.5 自供能路面技术(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1.5.1 道路压电能量采集技术
        1.5.2 道路热电能量采集技术
        1.5.3 光伏路面能量采集技术
        1.5.4 路域能量采集技术发展前景
    1.6 透水降噪路面技术(长安大学蒋玮老师提供初稿)
        1.6.1 透水降噪路面材料组成设计
        1.6.2 路面材料性能与功能
        1.6.3 路面功能衰变与恢复
        1.6.4 透水降噪路面发展前景
2先进路面材料
    2.1 自愈合路面材料(由长沙理工大学金娇老师提供初稿)
        2.1.1 基于诱导加热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2.1.2 基于微胶囊技术的自愈合路面材料
        2.1.3 其他自愈合路面材料
        2.1.4 自愈合路面材料发展展望
    2.2 聚氨酯混合料(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2.2.1 聚氨酯硬质混合料
        2.2.2 聚氨酯弹性混合料
        2.2.3 多孔聚氨酯混合料
        2.2.4 聚氨酯桥面铺装材料
        2.2.5 聚氨酯混合料的服役性能
        2.2.6 聚氨酯混合料发展前景
    2.3 纤维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2.3.1 碳纤维
        2.3.2 玻璃纤维
        2.3.3 玄武岩纤维
        2.3.4 合成纤维和木质纤维
        2.3.5 纤维改性沥青发展前景
    2.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大为老师提供初稿)
        2.4.1 多聚磷酸改性剂的制备与生产
        2.4.2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性能
        2.4.3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混合料性能
        2.4.4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改性机理
        2.4.5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与传统聚合物改性沥青对比分析
        2.4.6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技术发展展望
    2.5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2.5.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制备
        2.5.2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性能
        2.5.3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相关规范
        2.5.4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发展前景
    2.6 桥面铺装材料(长安大学王朝辉老师提供初稿)
        2.6.1 浇注式沥青混凝土
        2.6.2 环氧沥青混凝土
        2.6.3 桥面铺装材料发展前景
3先进施工技术
    3.1 装配式路面(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3.1.1 装配式水泥混凝土铺面
        3.1.2 地毯式柔性铺面
        3.1.3 装配式路面发展前景
    3.2 智能压实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同济大学朱兴一老师提供初稿)
        3.3.1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理念
        3.3.2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要点
        3.3.3 自动驾驶车道建设技术发展前景
    3.4 大温差路面修筑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慧宁老师提供初稿)
        3.4.1 大温差作用下沥青路面性能劣化行为
        3.4.2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要点
        3.4.3 大温差地区路面设计控制
        3.4.4 大温差地区路面修筑技术发展前景
4路面养护技术
    4.1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4.1.1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病害识别
        4.1.2 路面三维检测用于表面构造分析
        4.1.3 路面三维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4.2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智能养护(北京工业大学侯越老师提供初稿)
    4.3 功能性/高性能预防性养护技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峰老师提供初稿)
        4.3.1 裂缝处治
        4.3.2 雾封层
        4.3.3 稀浆封层和微表处
        4.3.4 碎石封层和纤维封层
        4.3.5 薄层罩面和超薄罩面
        4.3.6 预防性养护技术发展趋势
    4.4 超薄磨耗层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4.4.1 国内外超薄磨耗层发展历史
        4.4.2 国内外常见超薄磨耗层技术简介
        4.4.3 超薄磨耗层材料与级配设计
        4.4.4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5路面结构与力学性能
    5.1 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的路面结构力学分析(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刘鹏飞老师提供初稿)
        5.1.1 基于有限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5.1.2 基于离散元法的路面结构分析研究现状
        5.1.3 未来展望
    5.2 路面多尺度力学试验与仿真(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5.2.1 基于纳微观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5.2.2 基于细微观结构观测的多尺度试验与仿真研究
        5.2.3 未来展望
    5.3 微观力学分析(浙江大学罗雪老师提供初稿)
        5.3.1 分析微观力学模型
        5.3.2 数值微观力学模型
        5.3.3 未来展望
    5.4 长寿命路面结构(长沙理工大学吕松涛老师提供初稿)
6固废综合利用技术
    6.1 工业废渣(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6.1.1 钢渣再利用
        6.1.2 其他工业废渣
        6.1.3 粉煤灰再利用
    6.2 建筑垃圾(武汉理工大学肖月老师提供初稿)
        6.2.1 建筑固废再生骨料
        6.2.2 建筑固废再生微粉
    6.3 生物油沥青(长安大学张久鹏老师提供初稿)
        6.3.1 生物沥青制备工艺
        6.3.2 生物沥青改性机理
        6.3.3 生物沥青抗老化性能
        6.3.4 生物沥青再生性能
        6.3.5 生物沥青其他应用
        6.3.6 生物沥青发展前景
    6.4 废轮胎
        6.4.1 大掺量胶粉改性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6.4.2 SBS/胶粉复合高黏高弹改性技术(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6.4.3 温拌橡胶沥青(华南理工大学于华洋老师提供初稿)
7路面再生技术
    7.1 热再生技术(北京工业大学郭猛老师提供初稿)
        7.1.1 高RAP掺量再生沥青混合料
        7.1.2 温拌再生技术
        7.1.3 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洁净化技术
        7.1.4 热再生技术未来展望
    7.2 高性能冷再生技术(东南大学马涛老师提供初稿)
        7.2.1 强度机理研究
        7.2.2 路用性能研究
        7.2.3 微细观结构研究
        7.2.4 发展前景

(4)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桥面铺装结构设计概况
        1.2.2 桥面铺装材料发展概况
        1.2.3 桥面铺装防水粘结层发展概况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选题目的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桥面铺装层病害分析及质量控制
    2.1 工程实例介绍
    2.2 桥面铺装层病害调查
    2.3 桥面铺装层病害原因分析
        2.3.1 结构理论与设计的影响
        2.3.2 水的影响
        2.3.3 温度的影响
        2.3.4 施工工艺的影响
        2.3.5 桥面防水粘结层的影响
        2.3.6 桥面铺装层结构受力的影响
    2.4 桥面铺装受力情况分析
        2.4.1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受力特点
        2.4.2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结构受力分析
        2.4.3 桥面铺装受力分析结论
    2.5 材料质量控制
        2.5.1 集料的质量控制
        2.5.2 沥青质量控制
        2.5.3 填料质量控制
        2.5.4 纤维的质量控制
        2.5.5 混合料的质量控制及要求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桥面铺装桥面防水粘层材料及性能研究
    3.1 桥面铺装防水粘层材料应具备的功能
    3.2 本文研究的防水粘层材料和铺装层结构型式
        3.2.1 本文研究的防水粘层材料
        3.2.2 研究的桥面结构型式
    3.3 不同防水粘层材料的层间抗剪性能
    3.4 不同粘层材料的层间抗拉性能
    3.5 不同粘层材料的层间抗渗性能
        3.5.1 加压渗水试件的制备
        3.5.2 加压渗水装置的开发与加压渗水试验
        3.5.3 加压渗水试验结果分析
    3.6官亭1#特大桥公路桥面铺装工程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桥面铺装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4.1 铺装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确定
        4.1.1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4.1.2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4.2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4.2.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2 确定最佳油石比
    4.3 铺装上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性能验证
        4.3.1 谢伦堡析漏试验检验(烧杯法)
        4.3.2 肯塔堡飞散试验检验
        4.3.3 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试验检验
        4.3.4 动稳定度试验检验
        4.3.5 低温抗裂性检验
    4.4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研究
        4.4.1 初选级配
        4.4.2 沥青用量的估计
        4.4.3 试验级配的评价
        4.4.4 选择设计级配的沥青用量
        4.4.5 最大次数验证
        4.4.6 设计结论
    4.5 铺装下层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性能验证
        4.5.1 水稳定性检验
        4.5.2 高温稳定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层施工质量控制
    5.1 沥青混合料拌合质量控制
        5.1.1 矿料级配的控制
        5.1.2 拌合温度的控制
        5.1.3 油石比的控制
    5.2 防水粘结层施工质量控制
        5.2.1 桥面板的准备工作
        5.2.2 机械设备要求
        5.2.3 防水粘层材料施工质量控制
    5.3 沥青混合料摊铺质量控制
    5.4 桥面铺装压实质量控制
        5.4.1 合理的碾压温度
        5.4.2 合理的压实速度与遍数
        5.4.3 压实中的其他问题
        5.4.4 沥青混合料碾压工程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渭武高速公路官亭1#特大桥桥面铺装工程性能检测
    6.1 检测指标要求
    6.2 检测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5)SAC薄层罩面在连霍高速商丘段养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高速公路的现状
        1.1.2 连霍高速商丘段概况
        1.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薄层罩面技术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连霍高速商丘段沥青路面主要病害及处置方案
    2.1 连霍高速商丘段沥青路面病害调查及分析
        2.1.1 裂缝
        2.1.2 坑槽
        2.1.3 车辙
        2.1.4 泛油
        2.1.5 松散
        2.1.6 沉陷
        2.1.7 波浪和拥包
    2.2 连霍高速商丘段沥青路面状况评定
        2.2.1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
        2.2.2 路面技术状况评价
    2.3 薄层罩面处置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薄层罩面沥青胶结料性能研究
    3.1 沥青胶结料原材料及技术指标要求
    3.2 基本性能试验
    3.3 温度敏感性
    3.4 高温性能
        3.4.1 当量软化点
        3.4.2 车辙因子
    3.5 低温柔韧性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设计及性能研究
    4.1 原材料
    4.2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1 薄层罩面沥青混合料级配选择
        4.2.2 确定最佳油石比
    4.3 路用性能研究
        4.3.1 高温稳定性
        4.3.2 低温抗裂性
        4.3.3 水稳定性
        4.3.4 抗滑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体工程应用及质量监测
    5.1 沥青路面病害处置措施
    5.2 施工工艺
        5.2.1 施工准备
        5.2.2 拌和
        5.2.3 混合料运输
        5.2.4 混合料摊铺
        5.2.5 路面碾压
        5.2.6 接缝处理
        5.2.7 注意事项
    5.3 质量监测
    5.4 经济效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6)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创新之处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热拌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变异性研究
    2.1 沥青原材性能变异性分析
        2.1.1 沥青原材变异性指标分析
        2.1.2 沥青原材变异性的影响因素
    2.2 集料原材变异性分析
        2.2.1 集料级配变异性分析
        2.2.2 集料密度及吸水率变异性分析
        2.2.3 集料压碎值变异性分析
        2.2.4 集料针片状含量变异分析
        2.2.5 粗集料中小于0.075mm含量对热拌沥青混合料影响的分析
    2.3 矿粉质量变异性分析
        2.3.1 矿粉细度变异性分析
        2.3.2 矿粉用量变异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变异性研究
    3.1 沥青混合料的变异机理和类型
        3.1.1 沥青混合料的变异机理
        3.1.2 沥青混合料的变异分类
    3.2 矿料级配变异性及影响因素
        3.2.1 影响矿料级配变异性的因素
        3.2.2 考虑级配变异性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优化
    3.3 空隙率对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3.4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生产过程控制的要点
    3.5 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要点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成型质量变异性研究
    4.1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的定义
    4.2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变异性及影响因素
        4.2.1 压实度变异性的内容
        4.2.2 压实度变异性影响因素
        4.2.3 指标参数的变异性
        4.2.4 压实度评定
        4.2.5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计算实例
    4.3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不均匀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4.4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不均匀改进效果的评价
        4.4.1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度不均匀改进效果的评价模型
        4.4.2 量化评价体系指标的构建
        4.4.3 量化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的控制研究
    5.1 热拌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变异性的控制
        5.1.1 沥青质量主要控制措施
        5.1.2 集料加工控制技术
    5.2 热拌沥青混合料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5.3 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成型质量变异性控制策略
        5.3.1 基层的平整度与路面压实度的控制
        5.3.2 热拌沥青混合料运输、摊铺及碾压
        5.3.3 热拌沥青混合料出场温度控制
        5.3.4 施工缝的处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水泥砼路面超薄沥青混凝土罩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工程概述
    2.1 试验路段概况
    2.2 旧路调查
        2.2.1 初步调查
        2.2.2 详细调查
        2.2.2.1 交通调查与分析
        2.2.2.2 路面主要病害调查统计
        2.2.2.3 路面芯样试验与分析
        2.2.2.4 水泥路面板下脱空评定
        2.2.2.5 旧水泥路面路基缺陷检测
    2.3 旧路病害处理建议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原材料技术指标和试验方法
    3.1 原材料技术指标
        3.1.1 沥青
        3.1.2 粗集料
        3.1.3 细集料
        3.1.4 填料
    3.2 试验路段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3 试验方法
        3.3.1 车辙试验
        3.3.2 四点弯曲疲劳试验
        3.3.3 肯塔堡飞散试验
        3.3.4 浸水马歇尔实验
        3.3.5 冻融劈裂试验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验路段施工
    4.1 沥青路面结构层比较
    4.2 旧水泥路面病害处治
        4.2.1 病害处治流程
        4.2.2 水泥路面脱空板块处治
        4.2.3 板角修补处理
        4.2.4 破碎板处理
        4.2.5 水泥路面铣刨处治
        4.2.6 水泥路面灌缝处理
        4.2.7 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性能恢复标准
    4.3 沥青混合料施工
        4.3.1 工作面准备
        4.3.2 沥青混合料摊铺和碾压
    4.4 超薄沥青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要求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验路段现场检测
    5.1 摆式摩擦仪摩擦系数测定
    5.2 表面构造深度测定
    5.3 路面平整度测定
    5.4 路面渗水系数测定
    5.5 行车噪音测定
    5.6 现场厚度测定
    5.7 拉拔粘结强度测定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的力学性能和功能属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超薄磨耗层发展历史
        1.2.2 薄层用沥青性能研究
        1.2.3 薄层级配设计研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材料组成与级配设计研究
    2.1 原材料
        2.1.1 粗集料
        2.1.2 细集料
        2.1.3 填料
        2.1.4 改性沥青
        2.1.5 粘层油
    2.2 级配设计研究
        2.2.1 级配选型
        2.2.2 级配设计
    2.3 高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验证
        2.3.1 车辙试验
        2.3.2 浸水马歇尔试验
        2.3.3 冻融劈裂试验
        2.3.4 肯塔堡飞散试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韧沥青混合料的抗裂性能试验评价研究
    3.1 韧性试验方法对比分析
        3.1.1 间接拉伸试验法
        3.1.2 三点弯曲试验法
        3.1.3 半圆弯曲试验法
        3.1.4 不同韧性试验方法优劣对比
    3.2 韧性试验方案设计与测试过程
        3.2.1 试验方案设计
        3.2.2 三点弯曲试验测试
        3.2.3 半圆弯曲试验测试
    3.3 韧性试验结果分析
        3.3.1 沥青混合料低温断裂试验结果分析
        3.3.2 沥青混合料冲击韧性试验结果分析
        3.3.3 沥青混合料半圆弯曲试验结果分析
    3.4 高韧沥青混合料疲劳特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的抗滑性能及其耐久性分析
    4.1 路面抗滑性能测试方法及其评价指标
        4.1.1 手工铺砂法
        4.1.2 激光法
        4.1.3 摩擦系数测定法
        4.1.4 连续式摩擦系数测定法
        4.1.5 界面接触测试方法
    4.2 基于高精度激光与压力胶片技术的抗滑评价方法
        4.2.1 沥青路面表面构造三维激光检测方法
        4.2.2 轮胎-路面界面接触特性检测方法
    4.3 基于搓揉试验的抗滑性能及其耐久性研究
        4.3.1 室内模拟试验方案
        4.3.2 常规抗滑性能指标评价研究
        4.3.3 基于激光扫描技术的表面构造特性研究
        4.3.4 胎-路接触特性分析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施工工艺与实体应用研究
    5.1 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施工工艺研究
        5.1.1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调查与处治
        5.1.2 水泥混凝土界面处理方案
        5.1.3 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调查与修复
        5.1.4 高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与施工
    5.2 实体工程应用
    5.3 应用效果验证
        5.3.1 抗滑效果研究
        5.3.2 密水性能研究
        5.3.3 降噪性能研究
        5.3.4 平整度修复研究
        5.3.5 层间粘结效果研究
        5.3.6 抗裂性能跟踪研究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基于预防性养护的小粒径超薄罩面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超薄罩面技术概况
        1.2.2 小粒径薄罩面性能及粘结层研究
    1.3 研究的内容
        1.3.1 小粒径超薄罩面配合比设计
        1.3.2 小粒径超薄罩面安全性能研究
        1.3.3 旧路面修复结构性能分析
        1.3.4 小粒径超薄罩面施工技术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小粒径超薄罩面配合比设计
    2.1 原材料选择及其性能
    2.2 矿料级配设计
    2.3 沥青用量设计
    2.4 混合料制备及相关技术要求
    2.5 本章小节
第3章 小粒径超薄罩面性能研究
    3.1 级配的确定
    3.2 确定沥青用量
    3.3 沥青混合料路用安全性能
        3.3.1 高温稳定性
        3.3.2 低温抗裂性
        3.3.3 抗水损坏性
        3.3.4 抗滑性能
        3.3.5 排水性能
        3.3.6 耐久性能
        3.3.7 层间粘结性能
        3.3.8 安全性能
    3.4 本章小节
第4章 旧路面修复结构性能研究
    4.1 ABAQUS有限元简介
    4.2 路面结构结构及材料参数
    4.3 边界条件
    4.4 荷载类型
    4.5 接触关系
    4.6 计算模型假设
    4.7 路面结构有限模型
    4.8 正交试验法设计
    4.9 性能指标灰关联分析
    4.10 性能指标关系建模
    4.11 预测分析
    4.12 本章小节
第5章 小粒径超薄罩面施工技术
    5.1 施工准备
    5.2 小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5.3 小粒径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5.4 粘层施工
    5.5 小粒径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5.6 小粒径超薄罩面压实
    5.7 施工接缝的处理
    5.8 养护与交通管制
    5.9 质量控制
    5.10 本章小节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10)基于DEM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ATB层破坏模式与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力学研究现状
        1.2.2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反射裂缝试验研究现状
        1.2.3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防治反射裂缝方法研究现状
        1.2.4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层间粘结研究现状
        1.2.5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与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2.1 水泥混凝土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2.1.1 原材料
        2.1.2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2 ATB-25 沥青稳定碎石原材料性能及配合比设计
        2.2.1 沥青
        2.2.2 集料
        2.2.3 填料
        2.2.4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沥青加铺层模型构建及参数确定
    3.1 接触模型
        3.1.1 沥青混合料颗粒骨料与边界接触模型
        3.1.2 沥青混合料颗粒骨料间接触模型
        3.1.3 沥青加铺层与水泥混凝土板层间接触模型
    3.2 EDEM仿真流程
    3.3 旧水泥混凝土板加铺沥青结构的离散元模型构建
        3.3.1 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颗粒模型
        3.3.2 加铺结构的离散元模型
    3.4 水泥混凝土加铺沥青层离散元模型仿真参数的确定
        3.4.1 沥青层与边界仿真模型参数
        3.4.2 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板仿真模型参数
        3.4.3 沥青层与水泥混凝土板层间粘结仿真模型参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DEM的沥青加铺层破坏模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弯拉荷载下ATB-25 沥青加铺层破坏仿真分析
        4.1.1 沥青加铺层弯拉加载模型
        4.1.2 沥青加铺层弯拉开裂力学性能
        4.1.3 沥青加铺层弯拉加载车辙变形
    4.2 剪切荷载下ATB-25 沥青加铺层破坏仿真分析
        4.2.1 沥青加铺层剪切加载模型
        4.2.2 沥青加铺层剪切开裂力学性能
        4.2.3 沥青加铺层剪切加载车辙变形
    4.3 温度荷载下ATB-25 沥青加铺层破坏仿真分析
        4.3.1 沥青加铺层温度加载模型
        4.3.2 沥青加铺层张拉开裂力学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反射开裂评价方法
    5.1 试件的制备
        5.1.1 ATB-25 沥青加铺层试件的模具制作
        5.1.2 水泥混凝土试件制作
        5.1.3 ATB-25 沥青加铺层试件制作
    5.2 裂缝处开口位移的测试
        5.2.1 电子引伸计
        5.2.2 Labview2017 数据采集流程
        5.2.3 标定曲线
    5.3 水泥混凝土加铺ATB结构的弯拉型开裂评价方法
        5.3.1 沥青加铺层弯拉破坏及疲劳试验方案
        5.3.2 沥青加铺层的弯拉破坏试验及评价指标
        5.3.3 沥青加铺层的弯拉疲劳试验及评价指标
    5.4 水泥混凝土加铺ATB结构的剪切型开裂评价方法
        5.4.1 沥青加铺层的剪切破坏及疲劳试验方案
        5.4.2 沥青加铺层的剪切破坏试验及评价指标
        5.4.3 沥青加铺层的剪切疲劳试验及评价指标
    5.5 水泥混凝土加铺ATB结构的张开型开裂评价方法
        5.5.1 沥青加铺层的张开破坏及疲劳试验方案
        5.5.2 沥青加铺层的张开疲劳试验及评价指标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四、SBS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公路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J]. 刘辉. 居业, 2022(01)
  • [2]环氧沥青超薄罩面关键技术研究[D]. 牟压强.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3]中国路面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20[J]. 于华洋,马涛,王大为,王朝辉,吕松涛,朱兴一,刘鹏飞,李峰,肖月,张久鹏,罗雪,金娇,郑健龙,侯越,徐慧宁,郭猛,蒋玮. 中国公路学报, 2020(10)
  • [4]山区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质量的控制技术研究[D]. 马宝君. 长安大学, 2020(06)
  • [5]SAC薄层罩面在连霍高速商丘段养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 张虎.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6]热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变异性研究[D]. 王德玺. 新疆大学, 2020(07)
  • [7]水泥砼路面超薄沥青混凝土罩面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D]. 张富良.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8]高韧超薄沥青磨耗层的力学性能和功能属性研究[D]. 陈富达.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9]基于预防性养护的小粒径超薄罩面性能研究[D]. 王彩虹.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02)
  • [10]基于DEM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ATB层破坏模式与评价方法[D]. 毛青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SBS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