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挂面箱纸板表面吸水性的影响因素(论文文献综述)
王涣涣[1](2018)在《W公司文化用纸业务低成本与差异化组合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产业界限明显、技术进步慢、信息电子化程度低等特定时代背景下,Porter的基本竞争战略定位帮助多数采用纯战略的企业获得超出行业平均水平的收益,而同时追求低成本和差异化战略的企业会陷入“夹在中间”困境,即他们的企业的绩效往往差于实施纯战略的企业。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提高以及消费者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低成本和差异化组合竞争战略来获得低成本和差异化的双重优势。本文尝试运用低成本和差异化组合战略理论指导制造企业竞争战略制定。选择造纸行业龙头企业W公司为研究案例,探讨其文化用纸业务选择低成本和差异化组合竞争战略的过程机制,并提出具体的实施路径保障组合战略的实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从宏观经营环境、文化用纸行业竞争态势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W公司文化用纸业务的外部经营环境进行分析,得出外部环境带来的机会大于威胁。机会主要来自环保整治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门槛,而威胁主要来自国内外造纸巨头的市场竞争。2.通过了解W公司文化用纸业务基本情况,从人财物和市场营销等角度对公司内部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得出其优势大于劣势。优势主要在于规模化的制浆造纸产能、销售范围广和客户稳定,而劣势主要是现代销售渠道布局弱。3.通过定量战略计划矩阵工具量化分析内外部环境中的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的关键因素,推荐W公司文化用纸业务采用低成本和差异化组合竞争战略。4.针对W公司文化用纸业务,提出跨纸品的关联模式和跨产业链的融合模式来保障组合战略的实施。具体包括: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人才轮岗培养来实现复印纸和双胶纸不同纸品的关联;在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通过林浆纸一体化经营、大规模定制技术和发展现代销售渠道等融合措施来实现组合战略。
高昊宇[2](2017)在《涂布型纸基包装材料耐磨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在商品运输过程中,被包装的金属重载物品会与纸基包装材料表面发生频繁性相对滑动,使包装材料表面产生剧烈摩擦磨损,严重时会导致包装纸箱破裂,进而影响包装物的安全运输。因此,纸基包装材料的耐磨性是商品安全运输的重要指标。本文研究了利用涂布工艺在包装箱内壁涂布涂料的方法,对纸基包装材料进行改性研究,以增强纸基包装材料的耐磨性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纸基包装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分析纸基包装材料的特点,针对包装材料的主要磨损形式进行研究,得到了影响纸基包装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主要因素。(2)对涂布后的纸基包装材料的耐磨原理进行研究。利用在包装箱内壁涂布涂料的工艺方法对包装材料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以增强纸基包装材料的耐磨性能:研究涂料结构成分及特点,分析揭示涂层的润滑、减振原理:对涂布前后的箱纸板进行微观结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涂布后的纸板浅表层纤维结构发生了变化,且表面形成了光滑的涂膜层。(3)研究涂布量、涂布次数、纸张定量、环境温湿度等参数对纸基包装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得到结论为,耐磨纸基包装材料的最佳涂布量Cw=18g/m2,最佳涂布次数N = 1,适宜纸基材料定量g = 200g/m2;涂布后包装材料的耐磨性能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较小。该项研究申报了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各一项。(4)涂布改性纸基材料其他性能测试实验研究。采用涂布工艺得到了涂布改性纸板新材料,该改性材料提高了耐磨性能。在此前提下,对涂布改性纸板的抗张强度、耐破度、耐折度、环压强度以及表面拒水性等指标进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涂布改性材料的这五项指标均比普通包装材料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用本研究研发的涂布改性纸板做成尺寸为467mm×403mm×279mm的瓦楞纸箱,箱内放入微波炉。将包装件放置在振动试验台上进行摩擦磨损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连续磨损4小时后,涂布瓦楞纸箱仍然没有磨破等现象,验证了其有效的耐磨损性能。本研究为印刷包装行业生产涂布型耐磨纸基的新型包装材料提供了理论与试验依据。
杨旭[3](2017)在《年产量40万t挂面箱板纸生产线的方案分析》文中认为包装纸板的发展迅速,其中又以箱板纸的需求量最大。本文以以废纸为原料的安徽某大型纸企箱板纸生产线为例,具体分析其造纸生产线流程,根据跟踪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造纸化学品的最佳使用比例,并对实际应用中的技术改造进行了分析讨论。生产性试验中主要涉及的造纸化学品有:表面施胶淀粉、浆内施胶淀粉、胶黏物控制剂。分析探讨各个子系统的使用流程以及化学品的添加方式。硫酸铝、助留助滤剂以及其他化学助剂是在流送阶段完成添加的,其中,硫酸铝、干强剂、杀菌剂等化学助剂是直接添加在混合浆池中,聚丙烯酰胺是在一段压力筛之前添加,膨润土是在一段压力筛之后添加。针对生产性试验中主要涉及的造纸化学品,比较表面施胶淀粉的原料种类、浆内施胶淀粉的添加量、胶黏物控制剂的添加点的差异,并对其使用效果做了探讨分析。结合实际产品质量指标测定结果发现:利用木薯淀粉制备表面施胶淀粉的效果更好,浆内施胶淀粉的作用效果与添加地点和添加量有关系,不同厂商的胶黏物控制剂根据添加点的位置其使用效果相差较大。针对DCS控制系统中的多重连锁作了具体分析,探讨了对于纸页的物理性能和外观纸病的DCS控制技术,还剖析了生产线的成本构成及其效益。提出了纸机产量提升的几大增产工艺:车速控制,管理强化,化学品使用以及以管路改造、设备增添、参数及流程优化等为主的技术改造。针对现有生产线提出自己的建议:改造清渣系统、优化现有的制浆生产线中的工段配置。
刘东东[4](2016)在《新型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施胶性能研究》文中认为纳米微晶纤维素(NCC)是天然纤维素经过处理后得到的一种纤维素结晶体。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纳米材料,NCC在诸多领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尤其,因其独特的力学性能及结构特性,NCC可用作聚合物的增强剂,以形成致密的网络结构,从而明显改善聚合物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这一特性令其在纸张的表面施胶中的应用亦颇受关注。但是,由于NCC具有负电性,遇阳离子型表面施胶剂(如阳离子苯丙乳液,Cationic Styrene Atyrene Acrylic Emulsion,CSA),会发生严重吸附团聚,必将影响到乳液的流变性能及其纸张表面施胶性能。更重要的是,NCC表面含有大量的亲水基团,直接添加不利于纸张表面抗水性的改善。因此,在应用之前,需要对NCC进行改性,以改善其与乳液体系的相容性,最终提高其在纸张施胶性能方面的应用效果。本工作以微晶纤维素(MCC)为原料,基于酸水解法制备了纳米微晶纤维素(NCC)。在此基础上,以季铵盐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MAC)为阳离子醚化剂对NCC进行改性得到了阳离子化的纳米微晶纤维素(CNCC)。结果表明,CNCC呈棒状结构,粒径约1080 nm,长度小于400 nm,在水相中具备较好的分散稳定性。基于氮元素分析法,计算得到CNCC的取代度为4.1%;FT-IR、XRD分析结果证明了NCC被成功改性;TEM、TG分析结果表明,与NCC相比,CNCC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热稳定性。随后,通过直接添加的方法对特定的淀粉(Starch)/CSA表面施胶剂进行复合,得到了Starch/CSA/NCC(CNCC)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并对其分散效果、粒径分布及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了NCC的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容易发生团聚和沉降,粒径总体增大;而Starch/CSA/CNCC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的分散稳定性明显提升,其粒径分布相对于Starch/CSA几乎不变。从TG和DTG曲线可知,NCC的添加并不能很好的改善Starch/CSA施胶剂热分解行为,但CNCC的加入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Starch/CSA施胶剂的热稳定性。最后,对NCC、CNCC在施胶纸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了NCC(CNCC)的添加量对施胶纸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初步应用结果表明,NCC在提高施胶纸的机械性能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CNCC在改善施胶纸阻隔性能上有很大的优势;施胶纸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都随着NCC/CNCC的添加量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变好后变差的趋势,且当添加量为0.2%(对淀粉)时,性能提升最大,与零添加的Starch/CSA施胶纸相比,Starch/CSA/NCC施胶纸对机械性能的提升超过10%,而Starch/CSA/CNCC施胶纸对阻隔性能的提升超过20%。
任景慧[5](2013)在《高强度轻量化涂布牛卡纸的制备与性能》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商品包装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要求现代包装材料不但应该具有商品包装和保护的功能,还应该具有精美的包装用于提供商品信息和宣传商品。在较低的成本下获得良好的印刷质量,通过商品外包装提供商品信息,极大的促进了具有视觉吸引力的涂布牛卡纸的发展。但通常是通过提高涂布量或采用昂贵的Ti02来提高涂布牛卡纸的白度,因此研究如何使用廉价的常规颜料来改善涂布牛卡纸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本实验研究了高强度轻量化涂布牛卡纸的制备方案以及GCC(重质碳酸钙)、高岭土两种颜料及其不同组合对高强度轻量化涂布牛卡纸各种光学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印刷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涂料配方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预涂牛卡纸的白度不仅依赖于颜料自身的白度,而且取决于原纸的白度,采用全高岭土预涂的牛卡纸的白度大于采用GCC预涂者,高岭土和GCC的混用对涂布牛卡纸白度的提高是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的。在预涂涂布中,当高岭土和GCC的颜料配比为70/30时,预涂牛卡纸的白度相对最高。随着GCC含量的升高,预涂牛卡纸的光泽度降低,粗糙度升高。在两次涂布中,和面涂涂料配方相比,预涂涂料配方对二次涂布牛卡纸成纸白度的影响更大,预涂及面涂涂料配方中的GCC含量的增加都会降低涂布牛卡纸成纸的光泽度,但面涂涂料配方对其光泽度影响更大,粗糙度基本不变。为了进一步提高涂布牛卡纸白度,本研究中,将OBA添加到面层涂料中,研究发现,OBA及其载体CMC的加入能显着提高涂布牛卡纸的白度,面涂GCC含量的增加能够提高OBA的增白效率,以及降低二次涂布牛卡纸印刷表面。涂料中CMC的加入能够提高涂布牛卡纸的力学强度(环压强度、耐破强度、耐折度等)。淀粉是一种廉价且环保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本研究中分别在预涂层和面涂层使用廉价的淀粉部分取代昂贵的胶乳。研究发现,在预涂层或面涂层用淀粉部分取代胶乳后,涂布后的牛卡纸的白度会提高,且其用在面涂层的白度提高的比其用在预涂层的白度提高的要明显。但是淀粉的加入会使成纸的光泽度下降,尤其是淀粉用于面涂层时,其光泽度下降得更明显。淀粉用于预涂层时对二次涂布牛卡纸的光泽度影响不大。
许英[6](2012)在《涂布再生箱板纸的性能与印刷适性》文中认为近年来,瓦楞纸箱除了用于包装和保护商品,还被广泛用于提供商品信息和宣传商品。精美的商品包装给人们美的感受,会增加顾客的购置欲望,还可以提高商品的售价,增加商品的附加价值。在较低的成本下获得良好的印刷质量,通过商品外包装提供商品信息,极大的促进了具有视觉吸引力的涂布箱板纸的发展。但通常是通过提高涂布量或采用昂贵的TiO2来提高涂布箱板纸的白度,因此研究如何使用廉价的常规颜料来改善涂布箱板纸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本实验研究了高岭土和研磨碳酸钙(GCC)的不同混合比例对预涂箱板纸的光学和力学性能及对二次涂布箱板纸的光学性能、力学性能、抗水性和印刷适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预涂箱板纸的白度不仅依赖于颜料自身的白度,而且取决于原纸的白度,采用全高岭土预涂的箱板纸白度大于采用GCC预涂者,高岭土与GCC的混合对涂布箱板纸的白度有协同作用,当高岭土与GCC的混合比例为60/40时,预涂箱板纸的白度最高。随着GCC配用比例的增加,预涂箱板纸的光泽度降低,粗糙度升高。在预涂配方相同时,面涂层高岭土与GCC的配比对二次涂布箱板纸的白度和粗糙度的影响不大,而光泽度和印刷表面强度随着GCC的增加而降低,抗水性随GCC配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预涂及面涂涂料中GCC含量的增加,二次涂布箱板纸的油墨吸收性均增强。本研究中,将OBA添加到面层涂料中,研究OBA的载体(PVA、CMC和淀粉)对二次涂布箱板纸光学性能、力学性能、耐老化性能和印刷性能的影响以及载体和面涂GCC含量对OBA增白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PVA、CMC和淀粉作为OBA的载体时,载体的种类及同种载体的粘度对OBA增白效率的影响不大,但采用CMC时二次涂布箱板纸的白度稳定性最好,随着面涂层GCC的增加,OBA的增白效率提高。PVA和CMC的加入均会降低二次涂布箱板纸的光泽度,淀粉用于预涂层时对二次涂布箱板纸的光泽度几乎没有影响。CMC和淀粉均可提高二次涂布箱板纸的印刷表面强度,而随着PVA加入量的增加,二次涂布箱板纸的表面强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仲述春[7](2006)在《挂面箱纸板表面吸水性的影响因素》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挂面箱纸板表水性在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重点介绍了在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仲述春[8](2005)在《挂面箱纸板表面吸水性的检测及其生产控制》文中指出
仲述春,杨政林[9](2004)在《挂面箱纸板表面吸水性的影响因素》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挂面箱纸板表面吸水性在使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同时重点介绍了在生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林茂杰[10](2003)在《牛皮箱纸板生产过程工艺控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牛皮箱纸板机生产过程的工艺控制要点。
二、挂面箱纸板表面吸水性的影响因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挂面箱纸板表面吸水性的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W公司文化用纸业务低成本与差异化组合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1.4 创新点与研究框架 |
1.4.1 本文创新之处 |
1.4.2 框架结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竞争战略相关研究 |
2.1.1 竞争战略内涵 |
2.1.2 竞争战略理论演化阶段 |
2.1.3 竞争战略分类范式 |
2.2 纯基本竞争战略的相关研究 |
2.2.1 纯战略和“夹在中间”困境 |
2.2.2 纯战略和“夹在中间”的实证支持 |
2.3 组合竞争战略的相关研究 |
2.3.1 组合战略的内涵 |
2.3.2 组合战略的实证支持 |
2.4 造纸企业的竞争战略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司经营环境分析 |
3.1 宏观环境分析 |
3.1.1 政治环境分析 |
3.1.2 经济环境分析 |
3.1.3 社会环境分析 |
3.1.4 技术环境分析 |
3.2 行业竞争态势分析 |
3.2.1 文化用纸产业链情况 |
3.2.2 文化用纸市场供需情况 |
3.3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3.3.1 资源消费特性推动林浆纸一体化 |
3.3.2 行业准入要求提高行业集中度 |
3.3.3 产业新增投资回归理性 |
3.4 外部因素评价(efe)矩阵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公司内部经营条件分析 |
4.1 公司简介 |
4.2 公司资源和能力分析 |
4.2.1 上游林地资源和浆纸产能 |
4.2.2 公司组织管理和制度 |
4.2.3 财务资金实力 |
4.2.4 市场营销能力 |
4.3 内部因素评价(ife)矩阵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竞争战略分析与选择 |
5.1 w公司文化用纸战略目标 |
5.2 内部-外部矩阵(ie)分析 |
5.3 竞争战略选择 |
5.3.1 低成本战略可行性分析 |
5.3.2 差异化战略可行性分析 |
5.3.3 聚焦战略可行性分析 |
5.3.4 组合竞争战略的选择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组合竞争战略实施与保障 |
6.1 基于关联模式的跨纸品组合竞争战略实施与保障 |
6.1.1 通过组织架构调整优化管理机制和资源分配 |
6.1.2 通过人才轮岗培养加深内部对组合战略理解 |
6.2 基于融合模式的跨产业链组合竞争战略实施与保障 |
6.2.1 通过林浆纸一体化经营保障低成本原材料供应 |
6.2.2 通过信息化技术提升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生产 |
6.2.3 通过现代销售渠道布局顺应用户消费行为变化 |
6.3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本文研究局限 |
7.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涂布型纸基包装材料耐磨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概述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2 纸基包装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
2.1 纸基包装材料的特点 |
2.2 纸基包装材料的磨损破坏分析 |
2.3 纸基包装材料的磨损类型 |
2.3.1 磨粒磨损 |
2.3.2 黏着磨损 |
2.3.3 疲劳磨损 |
2.4 本章小结 |
3 涂布纸基包装材料的耐磨原理研究 |
3.1 纸基材料涂布技术 |
3.1.1 涂布方法 |
3.1.2 涂布耐磨瓦楞纸板的生产工艺 |
3.2 涂料成膜工艺及交联机理 |
3.2.1 水性涂料成膜及附着 |
3.2.2 涂料的交联固化 |
3.3 涂层的耐磨原理 |
3.3.1 涂料的成分及特点 |
3.3.2 涂层的润滑原理 |
3.3.3 涂层的减振原理 |
3.4 涂布纸基包装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 |
3.5 本章小结 |
4 涂布工艺对纸基材料耐磨性能的影响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基材 |
4.1.2 水性涂料 |
4.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4.2.1 涂布设备 |
4.2.2 摩擦系数测试仪 |
4.2.3 恒温恒湿培养箱 |
4.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4.1 涂布量对纸基包装材料耐磨性的影响 |
4.4.2 涂布次数对纸基包装材料耐磨性的影响 |
4.4.3 纸张定量大小对纸基包装材料耐磨性的影响 |
4.4.4 环境温度对纸基包装材料耐磨性的影响 |
4.4.5 环境湿度对纸基包装材料耐磨性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涂布改性纸板的抗压、耐破等性能测试研究 |
5.1 实验材料 |
5.1.1 实验基材 |
5.1.2 水性涂料 |
5.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5.3 实验方法 |
5.3.1 涂布改性纸板的抗张性能及断裂伸长率测试 |
5.3.2 涂布改性纸板的耐破度测试 |
5.3.3 涂布改性纸板的耐折度测试 |
5.3.4 涂布改性纸板的环压强度测试 |
5.3.5 涂布改性纸板的表面吸水性测试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4.1 涂布改性纸板的抗张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研究 |
5.4.2 涂布改性纸板的耐破度研究 |
5.4.3 涂布改性纸板的耐折度研究 |
5.4.4 涂布改性纸板的环压强度研究 |
5.4.5 涂布改性纸板的表面吸水性研究 |
5.5 本章小结 |
6 涂布瓦楞纸箱的耐磨性试验研究 |
6.1 试验对象与材料 |
6.1.1 测试对象 |
6.1.2 材料 |
6.2 试验仪器与设备 |
6.2.1 电动振动试验系统 |
6.2.2 恒温恒湿实验房 |
6.3 试验方法与步骤 |
6.4 试验结果分析 |
6.4.1 公路运输 320km后涂布瓦楞纸箱耐磨性研究 |
6.4.2 公路运输 960km后涂布瓦楞纸箱耐磨性研究 |
6.4.3 公路运输 1920km后涂布瓦楞纸箱耐磨性研究 |
6.5 本章小结 |
7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年产量40万t挂面箱板纸生产线的方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本课题的背景 |
1.3 箱板纸生产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1.6 本课题的创新点及重点、难点 |
第二章 工艺论证以及流程设计 |
2.1 产品的技术指标 |
2.2 废纸原料的选择与配比 |
2.3 制浆工艺 |
2.3.1 碎浆 |
2.3.2 筛选净化 |
2.3.3 浓缩 |
2.3.4 精浆 |
2.4 辅料化学品的使用 |
2.4.1 助留剂的使用流程 |
2.4.2 表面施胶增强剂的使用流程 |
2.4.3 硫酸铝的使用流程 |
2.4.4 干强剂的使用流程 |
2.4.5 胶黏物控制剂的使用流程 |
2.4.6 染料的使用流程 |
2.4.7 消泡剂的使用流程 |
2.4.8 皂土的使用流程 |
2.5 供浆系统 |
2.5.1 浆料混合 |
2.5.2 浆料储存 |
2.5.3 冲浆稀释 |
2.5.4 浆料的筛选净化 |
2.5.5 供浆系统流程的确定 |
2.6 流浆箱 |
2.7 网部 |
2.8 压榨部 |
2.9 干燥部 |
2.10 施胶 |
2.11 卷取 |
2.12 复卷 |
2.13 真空系统 |
2.13.1 网部及压榨部真空 |
2.13.2 真空泵真空 |
2.14 损纸回收和处理系统 |
2.15 通风系统 |
2.16 辅助系统 |
2.1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造纸污染控制 |
3.1 造纸废水的处理 |
3.2 造纸废渣的处理 |
3.3 造纸废气的处理 |
3.4 噪音的处理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经济概算(成本构成及其效益优化) |
4.1 固定资产投资 |
4.1.1 土建成本 |
4.1.2 设备成本 |
4.1.3 其他附加成本 |
4.2 成本核算 |
4.2.1 生产直接成本 |
4.2.2 成本回收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增产工程技术探究 |
5.1 纸机运行车速控制 |
5.2 纸机技术改造 |
5.3 纸机 6S管理强化 |
5.4 化学品使用 |
5.4.1 表面施胶淀粉的使用 |
5.4.2 浆内施胶淀粉的使用 |
5.4.3 胶黏物控制剂的使用 |
5.5 DCS控制技术 |
5.6 DCS控制系统的多重连锁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新型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施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表面施胶技术简介 |
1.2.1 表面施胶的定义和优点 |
1.2.2 表面施胶剂的种类 |
1.2.3 表面施胶剂的作用机理 |
1.3 纳米材料 |
1.3.1 纳米材料概述 |
1.3.2 纳米材料在纸张表面处理中的应用 |
1.4 纳米微晶纤维素 |
1.4.1 纳米微晶纤维素概述 |
1.4.2 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制备方法 |
1.4.3 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应用发展 |
1.5 纳米微晶纤维素的改性 |
1.5.1 非共价结合表面改性 |
1.5.2 表面化学改性 |
1.6 专业实践概况 |
1.6.1 专业实践的目的 |
1.6.2 实践企业简介 |
1.7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1.7.1 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1.7.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制备和阳离子化改性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2.2.2 实验仪器设备 |
2.2.3 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制备 |
2.2.4 纳米微晶纤维素的阳离子化改性 |
2.2.5 改性前后纳米微晶纤维素的测试与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阳离子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取代度分析 |
2.3.2 改性前后纳米微晶纤维素的稳定性及外观比较 |
2.3.3 改性前后纳米微晶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
2.3.4 改性前后纳米微晶纤维素的晶体结构分析 |
2.3.5 改性前后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微观形貌分析 |
2.3.6 改性前后纳米微晶纤维素的热稳定性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的制备与表征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料 |
3.2.2 仪器与设备 |
3.2.3 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的制备 |
3.2.4 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的测试与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的分散性分析 |
3.3.2 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的微观形貌分析 |
3.3.3 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的粒径分析 |
3.3.4 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的热稳定性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的施胶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原料 |
4.2.2 仪器与设备 |
4.2.3 施胶纸的制备 |
4.3 施胶纸的物性检测与表征 |
4.3.1 纸的定量 |
4.3.2 抗张强度的测定 |
4.3.3 耐折度的测定 |
4.3.4 撕裂强度的测定 |
4.3.5 透气度的测定 |
4.3.6 吸收性的测定 |
4.3.7 施胶纸的微观形貌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改性前后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含量对施胶纸抗张强度的影响 |
4.4.2 改性前后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含量对施胶纸耐折度的影响 |
4.4.3 改性前后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含量对施胶纸撕裂度的影响 |
4.4.4 改性前后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含量对施胶纸透气性的影响 |
4.4.5 改性前后纳米微晶纤维素的含量对施胶纸吸水性的影响 |
4.4.6 施胶纸的微观形貌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高强度轻量化涂布牛卡纸的制备与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涂布牛卡纸简介 |
1.2 涂布牛卡纸的研究现状 |
1.2.1 涂布颜料的筛选 |
1.2.2 设备选用 |
1.2.3 印刷适性 |
1.3 纸张涂布概述 |
1.3.1 颜料 |
1.3.2 胶黏剂 |
1.3.3 其他助剂 |
1.3.4 荧光增白剂及其载体 |
1.3.5 荧光增白剂载体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药品及试剂 |
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原纸制备 |
2.3.2 涂料制备 |
2.3.3 涂布实验 |
2.3.4 纸张性能检测 |
3 结果与讨论 |
3.1 原纸制备 |
3.1.1 OCC加入量对原纸机械性能的影响 |
3.2 预涂对牛卡纸光学性能的影响 |
3.2.1 预涂对牛卡纸白度的影响 |
3.2.2 预涂对牛卡纸光泽度和PPS粗糙度的影响 |
3.2.3 小结 |
3.3 二次涂布对牛卡纸光学性能的影响 |
3.3.1 二次涂布对牛卡纸白度的影响 |
3.3.2 OBA对涂布牛卡纸白度的影响 |
3.3.3 颜料配比对OBA增白效率的影响 |
3.3.4 颜料配比对二次涂布牛卡纸光泽度和PPS粗糙度的影响 |
3.3.5 颜料配比对二次涂布牛卡纸印刷表面强度的影响 |
3.3.6 小结 |
3.4 淀粉对二次涂布牛卡纸性能的影响 |
3.4.1 淀粉在面涂层部分取代胶乳时对二次涂布牛卡纸光学性能的影响 |
3.4.2 淀粉在预涂层部分取代胶乳对二次涂布牛卡纸的光学性能的影响 |
3.4.3 淀粉在预涂层和面涂层对二次涂布牛卡纸的光学性能的影响比较 |
3.4.4 淀粉含量不变时,胶乳含量对二次涂布牛卡纸白度的影响 |
3.4.5 胶乳含量不变时,淀粉含量对二次涂布牛卡纸的白度影响 |
3.4.6 预涂层淀粉含量对二次涂布牛卡纸印刷表面强度的影响 |
3.4.7 小结 |
3.5 涂布对牛卡纸机械性能的影响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6)涂布再生箱板纸的性能与印刷适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箱板纸概述 |
1.2 箱板纸的生产 |
1.3 涂布箱板纸的研究现状 |
1.3.1 颜料的选择 |
1.3.2 设备选用 |
1.3.3 印刷适性 |
1.4 涂布纸涂料原料 |
1.4.1 颜料 |
1.4.2 胶粘剂 |
1.4.3 其他助剂 |
1.4.4 荧光增白剂 |
1.4.5 荧光增白剂载体 |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涂料制备 |
2.2.2 施涂 |
2.2.3 纸张性能检测 |
3 结果与讨论 |
3.1 预涂对再生箱板纸性能的影响 |
3.1.1 预涂对再生箱板纸白度的影响 |
3.1.2 预涂对再生箱板纸光泽度和粗糙度的影响 |
3.2 二次涂布对再生箱板纸性能的影响 |
3.2.1 二次涂布对再生箱板纸白度的影响 |
3.2.2 二次涂布对再生箱板纸光泽度和粗糙度的影响 |
3.2.3 二次涂布对再生箱板纸强度的影响 |
3.2.4 二次涂布对再生箱板纸抗水性的影响 |
3.2.5 二次涂布对再生箱板纸油墨吸收性的影响 |
3.2.6 颜料配比对二次涂布再生箱板纸印刷表面强度的影响 |
3.2.7 颜料配比对二次涂布箱板纸印刷光泽度的影响 |
3.2.8 小结 |
3.3 OBA在涂布箱板纸中的应用 |
3.3.1 OBA最佳用量的确定 |
3.3.2 PVA对OBA增白效率的影响 |
3.3.3 PVA对涂布再生箱板纸光泽度的影响 |
3.3.4 CMC对OBA增白效率的影响 |
3.3.5 CMC对涂布再生箱板纸光泽度的影响 |
3.3.6 淀粉对OBA增白效率的影响 |
3.3.7 淀粉对涂布再生箱板纸光泽度的影响 |
3.3.8 三种不同载体对OBA增白效率的影响比较 |
3.3.9 颜料配比对OBA效率的影响 |
3.3.10 涂布再生箱板纸的光学稳定性 |
3.3.11 PVA的加入对二次涂布箱板纸印刷表面强度的影响 |
3.3.12 CMC的加入对二次涂布箱板纸印刷表面强度的影响 |
3.3.13 预涂层淀粉含量对二次涂布箱板纸印刷表面强度的影响 |
3.3.14 预涂层淀粉含量对二次涂布箱板纸印刷光泽度的影响 |
3.3.15 预涂层淀粉用量对二次涂布箱板纸油墨吸收性的影响 |
3.3.16 预涂层淀粉用量对二次涂布箱板纸抗水性的影响 |
3.3.17 小结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8)挂面箱纸板表面吸水性的检测及其生产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挂面箱纸板吸水性的检测 |
1.1 试样安放(试样圆片直径为125 mm) |
1.2 吸水时间及具体操作方法 |
1.2.1 吸水时间是指从与试样接触开始到吸水结束时的时间。 |
1.2.2 |
1.3 试样结果计算 |
2 挂面箱纸板表面吸水性影响因素 |
2.1 施胶剂及硫酸铝的用量及质量 |
2.2 表面木浆的挂量及均匀性 |
2.3 打浆方式及打浆度 |
2.4 表面木浆的品种和性质 |
2.5 紧度的影响 |
四、挂面箱纸板表面吸水性的影响因素(论文参考文献)
- [1]W公司文化用纸业务低成本与差异化组合竞争战略研究[D]. 王涣涣. 东南大学, 2018(05)
- [2]涂布型纸基包装材料耐磨性能研究[D]. 高昊宇.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2)
- [3]年产量40万t挂面箱板纸生产线的方案分析[D]. 杨旭. 浙江理工大学, 2017(07)
- [4]新型纳米复合表面施胶剂的制备及施胶性能研究[D]. 刘东东. 浙江理工大学, 2016(07)
- [5]高强度轻量化涂布牛卡纸的制备与性能[D]. 任景慧. 天津科技大学, 2013(05)
- [6]涂布再生箱板纸的性能与印刷适性[D]. 许英. 天津科技大学, 2012(07)
- [7]挂面箱纸板表面吸水性的影响因素[A]. 仲述春. '2006(第十三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6
- [8]挂面箱纸板表面吸水性的检测及其生产控制[J]. 仲述春. 西南造纸, 2005(02)
- [9]挂面箱纸板表面吸水性的影响因素[J]. 仲述春,杨政林. 湖南造纸, 2004(04)
- [10]牛皮箱纸板生产过程工艺控制[J]. 林茂杰. 纸和造纸, 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