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人工林分收入占比研究

江西省人工林分收入占比研究

一、江西省人工用材林收益分成比例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秋燕[1](2013)在《林改后采伐限额制度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影响的评价 ——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是为保证我国森林资源能永续利用而制定的一项基本制度。自1987年以来,该制度的实行有效的遏制了森林资源的过度采伐,也使我国森林资源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新世纪初,国家为推进现代林业的建设,开展了新一轮的集体林权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明晰了产权,将林木资产处置权配置到农户。然而,随着集体林权改革的深入,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与《物权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改革现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成了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现实需要。为此,国家林业局开展了关于改革森林采伐管理的工作。本研究通过收集、归纳文献和历史资料,梳理了中国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理论上分析了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改革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并采用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频度分析法、多层次模糊综合方法等构建森林采伐制度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利用实地调查数据,评价永安森林采伐限额制度改革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测算出永安市采伐限额制度改革的绩效为“一般”,说明永安采伐限额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由于政策改革时间短、制度不够完善等原因,改革成效并不明显。于是,本文提出了深化采伐限额制度改革的建议:简化采伐审批程序,为森林经营者提供便捷服务;完善林地流转制度,促进林业规模经营;进一步放宽商品林的限制;完善与推进森林采伐指标分配制度。

张英[2](2012)在《林权制度改革对我国集体林区木材供给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林权制度改革对集体林区的木材供给产生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的分析林权制度改革对集体林区木材的供给能力和实际的木材产量带来的影响,来寻找林权制度改革与集体林区的木材供给之间的关系。首先,分析了影响木材供给的一般因素,在此基础上,加入林权制度改革因素和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木材供给的讨论,进一步提出在林改和采伐限额制度共同作用下的集体林区木材供给假说: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改变农户对林地的投入行为来增加用材林地的规模,提高长期的木材供给能力,森林采伐限额可能会阻碍农户对林地的投入,不利于长期木材供给能力的提高。通过数据的统计描述,发现林改后用材林的生产规模扩大,农户对用材林的投入增多,木材和竹材产量大幅度增加。其次,利用实地调查的集体林区8省村级数据,运用简单多元回归和似无关回归方程组,分析了林改对用材林林地的生产规模的影响,发现林改通过林业确权极大地促进了用材林生产规模的扩大,验证了林改促进了集体林区的木材供给能力。再次,利用江西省2005年和2010年两期的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PM、Probit、Logit和Tobit模型分析了林改与农户对用材林投入行为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农户用材林的投入决策和具体的投入行为,发现林业确权、发放林权证以及家庭经营的方式都极大地促进了林地投入,同时发现采伐限额会阻碍农户的投入行为。最后,利用江西省2005年和2010年的村表和户表数据,统计分析了农户采伐的自主权利的变化,认为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农户木材采伐有限制,但是对竹材采伐已无影响。同时,使用江西省两期的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分析了农户拥有的各项林权、发放林权证的比例以及家庭自营的林地面积比对农户木材和竹材的采伐决策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FE和RE方法分析了林改确权、发放林权证以及家庭经营方式是否会影响农户木材采伐量和竹材采伐量,发现林改确实促进了实际的木材产量和竹材产量,农户对林地经营的自主权越大,越倾向于用材林的经营,而林下资源的使用权会延迟农户的木材采伐。通过理论推演与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新一轮林权制度改革的林业确权,促进了集体林区森林资源的丰度,提高了长期的木材供给能力,同时也增加了集体林区木材和竹材的采伐量。包括使用权、流转权、抵押权、采伐权等在内的农户拥有的总权利对用材林面积和蓄积产生了正向影响,同时对木材和竹材的采伐量也产生了正向影响。(2)流转权对于促进森林资源增长的作用非常明显;抵押权可以促进人工林蓄积量的增长;林下资源的使用权利促进农户对林地的投入同时延迟木材采伐的时间,拓宽了林业的经济收入来源,保障了森林生态效益的发挥。农户拥有的权利越大,进行理性林地经营决策的可能性就越大。(3)用材林的家庭自营方式可以促进农户对林地的投入,但是却不利于木材采伐量的增加。这也许说明了以家庭为单位的林业经营效率不高,表现出对专业技术指导的需求。(4)通过林权流转实现林地规模经营是改善林业经营效率低,林地生产力低,实现用材林规模经营的最优手段。(5)家庭的内部劳动力配置会影响竹材的采伐决策。基于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提出深化林权改革的制度与政策:(1)改革采伐限额制度,扩大农户自主采伐的权利;(2)完善林业补贴政策,提高荒山造林补贴;(3)林农资源使用权的明晰与保障;(4)实现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5)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的改革;(6)完善林地林木流转政策;(7)推广新型林木生产模式和供给模式。

马花如[3](2012)在《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木材需求量不断加大,1999年以来,我国进口木材及其制品耗汇每年均在100亿美元以上,2009年,我国进口商品材及人造板、木浆及纸和纸板耗汇220亿美元,是仅次于石油、钢铁的第三大用汇产品。另一方面,人类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我国对生态脆弱区的天然林实行了商品性禁伐,对国有林区实行了减产限伐,进一步减少了木材供给,加剧了木材供需矛盾。从国际发展形势来看,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是解决木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然而,发展速生丰产林受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发展水平低下;尽管从2002年以来,我国把发展速生丰产林纳入林业六大工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速生丰产林的进一步发展,但平均生长量为9-12 m3/hm2,远远低于新西兰、瑞典、巴西等国家的30 m3/hm2左右水平。本文从影响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以林业经济学、社会学、系统论等理论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地研究,试图用因子分析法建立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综合潜力评价模型,探索出提高其潜力的方法和适合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现状的规划布局,并得出如下结论:(1)根据对自然资源潜力分析,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确定了速生丰产用材林林地标准,以速生丰产用材林林地标准为尺度,定性、定量分析评价了我国林地和后备林地质量,再结合不同区域、主要树种的相关气候综合模型定量和系统分析了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供给潜力,进而概算出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可能的林地供给潜力为1134.42万hm2,每年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供给潜力为18778.39万m3。东南沿海地区未来可以挖掘木材供给潜力为6198.08万m3,其中桉树为3099.02万m3,杉木为1850.19万m3,马尾松为1248.87万m3。(2)在对社会经济条件潜力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揭示了良种育苗技术、抚育管理技术、林地维护技术、加工利用技术对速生丰产用材林生产力的影响,以及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科技服务体系对科学技术转换为生产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对速生丰产用材林促进作用的角度,阐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民造林积极性的影响,并用实证案例,定量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挖掘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促进作用;通过对文登市三倍体毛白杨的经济效益与普通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分析,得出种植毛白杨的经济效益远远高于普通农作物,证明了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供给力的经济上的可能性。(3)在对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文献调查、统计分析、专家问卷和课题组讨论,构建了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各区域的综合发展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把我国31个省区分为发展速生丰产林的Ⅰ类核心区域、II类一般区域和III类不适宜发展区域;并以这13个I类省区为核心,形成了五大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区域:以广西、福建、广东为核心的东南沿海地区;以江苏、江西、浙江、湖南为核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山东为核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以吉林、黑龙江、辽宁为核心的东北地区;以四川、云南为核心的西南地区。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东南沿海区域发展潜力巨大,应该作为核心区域优先发展。以充分实现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发展潜力,促进生丰产用材林科学健康发展。本文的主要创新:一是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测算出了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林地供给潜力和木材供给潜力,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树种可能挖掘的木材供给潜力;二是综合自然资源潜力、科技和社会经济潜力,构建了我国速生丰产林综合发展潜力的科学评价体系;三是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综合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并据此划定了发展的核心区域,确定了发展的优先顺序。

胡锐[4](2011)在《南方集体林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木材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资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木材资源的需求快速增长,国内木材供需矛盾日趋激烈。大力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是立足国内,根本解决木材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南方集体林区由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林地资源丰富等优势,是我国重要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基地。因此,研究南方集体林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经营模式,就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本研究立足南方集体林区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中速生丰产用材林生产经营的现实情况,针对现代林业对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客观要求,采用比较分析、统计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资源的经营模式。在研究过程中始终以如何实现南方集体林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生产经营效率和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制度经济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理论为研究基础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包括:(1)比较分析研究出国内外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2)研究分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演变及其对南方集体林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模式变化的影响,认为林权制度改革对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合作经营逐渐成为广大林农普遍的共识,同时,以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为核心的林业合作经营组织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3)通过对林农速生丰产用材林生产经营情况的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规模化经营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必然趋势:合作经营是实现速生丰产用材林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有效途径。(4)从林地、林木的权属、管理方式以及优劣势对不同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指出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合作经营模式是南方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现实选择。(5)提出南方集体林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模式选择与推广的建议:构建速生丰产用材林林工商一体化产业体系,走现代林业发展之路;积极鼓励引导速生丰产用材林合作经营,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促进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效率的提高,走市场化运作之路;促进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效率的提高,走市场化运作之路;明确政府角色,走优化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政策环境之路;完善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制约的瓶颈;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促进林地公平合理流转;加强速生丰产用材林良种壮苗培育,确保技术推广与服务保障。

孙学江[5](2010)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评价及深化研究 ——以江西遂川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江西省遂川县为研究对象,从制度经济学理论和遂川的实际出发,对遂川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了遂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出现的一些发展中的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遂川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措施建议。研究主要有以下结论:(1)通过理论分析和遂川的案例资料分析,从林业生产、农户生活、农村发展三个方面分析了遂川集体林权改革的效果,认为遂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遂川林业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使造林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促进了林业发展;遂川林改降低了林区农户的税费负担,拓宽了林区农户的收入渠道,增加了农户的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户的收入;并且进一步密切了干群关系,使林区社会秩序持续稳定,促进了农村发展。(2)虽然遂川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仍然存在农户权益实现、林业长期发展、森林保护以及公益林建设等方面的问题。本文认为遂川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有待于完善,林业要素流转监管有待于加强,林业金融市场发展有待于加速;林改导致了林地破碎与规模经营的矛盾,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短期利益趋向与林业多重效益的矛盾,会对林业长期发展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林改,遂川的森林防火形势严峻,病虫害防治更加困难,森林管护任务加重;林改还凸显公益林管护难度增加,公益林补助问题更加突出。(3)针对遂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遇到的新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通过规范流转行为,建立评估制度,促进林业金融发展等促进和实现林业要素流转;通过调整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执行方式,科学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和经营方案,创新森林保护的新模式等来探索新的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新模式;通过政府和林业部门加强引导和扶持,建立示范典型以及加强对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指导来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加大补偿力度、加强保护,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服务,积极保护、科学利用来加强公益林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本研究通过农户调查和制度比较研究法分析江西遂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绩效,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有别于前人,相对来说,本研究所提出深化集体林权改革的措施建议,比现有的研究成果更系统全面,也更富有实践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些是本研究的新意。

周峻[6](2010)在《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南方集体林区林权改革后,林农成为森林经营的主体,林户超小规模的森林经营与森林可持续经营要求的规模经营相矛盾,如何解决之一矛盾?如何帮助和引导林农控制和组织森林经营过程,从而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充分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这些都是林改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本研究在对福建、江西和湖南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研究林农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角度对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机制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的研究,为当前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林改后如何引导和帮助林农科学地管理森林,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目标提供了现实指导和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了PRRA方法、定性分析、层次分析法以及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PRRA方法主要运用于调查区的林户调查,定性分析主要用于阐述了集体林权改革后森林经营管理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各种要素的相互关系。层次分析法主要用于对当前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管理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在实证研究中,运用了统计描述方法、Logistic回归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其中,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分析编制和推行林农森林经营方案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梳理了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管理的历史,包括建国以来历次林权改革、森林经营管理体制以及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情况的历史脉络。(2)运用林农问卷调查的数据以及调查中获得的第二手资料对调查区森林经营管理的现状包括林农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的现状、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森林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以及林农融资的现状进行了大量的统计描述和客观分析,并对它们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刻的剖析。(3)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排序分析。(4)从森林可持续经营宏观管理机制的角度,将各种影响因素作为其内在有机组成部分的子机制,构建了一套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机制的框架,分析了框架构成各子机制的地位及相互关系。(5)研究了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机制框架构成中的每一个子机制。具体研究了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的编制及执行机制、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组织保障机制、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及引进机制、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投融资机制。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论及成果包括:(1)林农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行为受林农的受教育程度、营林收入、是否参与森林经营合作组织、掌握营林技术情况等多层面因素的影响。(2)技术因素、组织因素、资金因素以及人力资源因素是影响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主要影响因素。(3)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机制框架构成是由四个子机制组成,即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及执行机制、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及引进机制、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投融资体制以及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组织保障机制。(4)较系统地构建了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的编制及执行机制。(5)设计了森林经营协会的组织体系。(6)设计了林学专业大学生林农培训制度。(7)构建与农林生产相协调的义务教育培养机制。(8)设计了专项基金制度。

仲崇文,曹华[7](2008)在《人工用材林的产业链化经营》文中研究说明在分析我国人工用材林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规模经济和产业关联理论为指导,依据产业链化经营的一般类型,提出了人工用材林产业链化经营组织形式,阐述了建立和完善人工用材林产业链化经营的主要措施。

曹华[8](2008)在《林工贸一体化价值链体系寻踪》文中研究指明一、林工贸一体化理论基础——价值链的分析"价值链"概念是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1985年在其所着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来的。一般而言,企业是通过组织内和组织外的活动来创造价值。价值链是指构成企业绩效与价值创造的所有活动。通过价值链分析,企业可以知道它所提供给顾客的价值是从哪里来的。由于顾客价值的创造是企业竞争

曹华,程宝栋[9](2008)在《中外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比较分析》文中提出首先对国内外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通过林工贸一体化发挥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实现人工用材林由分户经营向规模化经营的转变,将成为我国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的发展趋势;其次,对我国人工用材林规模化经营的现实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探讨林工贸一体化实现规模化经营内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林工贸一体化经营是我国人工用材林规模化经营的实现途径。

曹华,宋维明,程宝栋[10](2008)在《中外人工用材林规模化经营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进行分析,寻找我国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的不足,进而提出通过林工贸一体化实现产业间的协同效应,实现人工用材林由分户经营向规模化经营的转变,将成为我国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的发展趋势。同时文章在对林工贸一体化实现规模化经营内在机理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林工贸一体化经营是我国人工用材林规模化经营的实现途径。

二、江西省人工用材林收益分成比例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江西省人工用材林收益分成比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林改后采伐限额制度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影响的评价 ——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采伐制度研究综述
        1.2.2 国内外关于森林可持续经营研究
        1.2.3 关于采伐限额制度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研究
    1.3 研究的目标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的创新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采伐限额制度
        2.1.2 森林可持续经营
    2.2 理论基础
        2.2.1 制度变迁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3 采伐限额制度改革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影响分析
    3.1 我国森林采伐制度改革的思路
    3.2 采伐限额制度改革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分析
        3.2.1 生态方面
        3.2.2 经济方面
        3.2.3 社会方面
4 采伐限额制度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影响评价指标的设计
    4.1 指标选择的原则
    4.2 指标构建方法
    4.3 指标体系的建立
    4.4 指标体系的描述与解释
5 评价方法的选择
    5.1 现有综合评价方法
    5.2 评价方法的选择
    5.3 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介绍
        5.3.1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5.3.2 模糊综合评价进行综合评价
6 采伐限额制度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影响评价实证分析——以永安市为例
    6.1 永安市采伐限额制度改革情况
        6.1.1 永安市林业概况
        6.1.2 永安市采伐限额制度改革情况
    6.2 永安市采伐限额制度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影响的评价
        6.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6.2.2 评价指标标准划分
        6.2.3 评价结果分析
    6.3 政策建议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1 专家问卷
附表 2 农户调查问卷
附表 3 专家评判得出的各指标的权重值
致谢

(2)林权制度改革对我国集体林区木材供给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我国木材供需及战略意义
        1.1.2 集体林区承担木材供给的角色和任务
        1.1.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性质和目标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的数据
    1.5 本研究相关概念和研究范围的界定
        1.5.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1.5.2 林权制度改革研究的范畴
        1.5.3 木材供给的概念界定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理论综述
        2.1.1 制度及制度变迁
        2.1.2 交易成本理论
        2.1.3 产权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关于木材供给
        2.2.2 关于农户投入行为
        2.2.3 农户木材采伐行为
        2.2.4 关于林权制度改革
        2.2.5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
        2.2.6 林权制度改革、森林采伐限额对木材供给的影响
3. 木材供给的理论分析
    3.1 木材供给的一般理论分析
        3.1.1 最优轮伐期的确定和短期木材供给
        3.1.2 林地生产规模改变和长期木材供给
    3.2 森林采伐限额制度对实际木材采伐量的影响
        3.2.1 森林采伐制度
        3.2.2 林改之后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变化
        3.2.3 采伐限额制度与林改确权
        3.2.4 森林采伐限额对集体林区木材供给的影响
    3.3 小结
4. 林改与集体林区木材供给
    4.1 林改与集体林区木材供给的4个假说
        4.1.1 林改、采伐限额制度与短期木材供给的关系讨论
        4.1.2 林改、采伐限额制度与长期木材供给的关系讨论
    4.2 林改前后用材林资源赋存及木材采伐量的统计描述
        4.2.1 林改前后用材林资源赋存的变化
        4.2.2 林改前后用材林投入的变化
        4.2.3 林改前后造林情况的变化
        4.2.4 林改前后木材采伐的变化
    4.3 小结
5. 林改与用材林资源变化
    5.1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取
        5.1.1 森林资源主要指标的描述
        5.1.2 样本村林地的各项权利指标的构造和统计描述
        5.1.3 样本村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数据的统计描述
    5.2 实证分析
        5.2.1 实证模型的设定和讨论
        5.2.2 实证研究与结果解释
    5.3 小结
6. 林改与农户用材林投入行为
    6.1 产权制度影响农户林业投入行为的争论
    6.2 农户对用材林投入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 数据描述
        6.2.2 决策模型的选择
        6.2.3 模型结果及解释
        6.2.4 农户用材林投入决策的主要结论
    6.3 农户用材林投入行为的实证分析
        6.3.1 变量选择和数据描述
        6.3.2 计量模型的选择
        6.3.3 模型结果及解释
        6.3.4 主要结论及经济意义
    6.4 小结
7. 林改与农户木材和竹材采伐行为
    7.1 农户自主采伐权利的界限和实施
        7.1.1 农户获得采伐限额的难易程度
        7.1.2 采伐限额制约农户采伐决策和实际采伐量的讨论
    7.2 数据描述
        7.2.1 农户采伐决策和采伐量
        7.2.2 解释变量
    7.3 农户采伐行为的实证分析
        7.3.1 采伐决策模型选择
        7.3.2 实际采伐量的模型选择
    7.4 实证研究结果
        7.4.1 农户木材采伐决策的影响因素
        7.4.2 农户竹材采伐行为的影响因素
        7.4.3 影响木材和竹材采伐的因素分析
    7.5 小结
8. 林改后木材供给制度与政策的完善
    8.1 制度建设和政策导向与促进农户投入
        8.1.1 人工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改革
        8.1.2 完善林业补贴政策
        8.1.3 林农资源使用权的明晰与保障
        8.1.4 森林资源综合利用的促进
    8.2 制度建设和政策导向与提高森林经营效率
        8.2.1 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的改革
        8.2.2 林地林木流转政策的完善
        8.2.3 新型林木生产模式的推广
        8.2.4 林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
    8.3 制度建设和政策导向与形成有效的木材供给模式
        8.3.1 建立“木材销售协会”等形式的木材销售组织
        8.3.2 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木材供给模式
        8.3.3 保障林权流转权利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创新点
    9.3 研究展望
        9.3.1 本文研究的不足
        9.3.2 未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
致谢

(3)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速生丰产用材林研究进展
        1.3.2 国内速生丰产用材林研究进展
        1.3.3 国内外有关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研究
        1.3.4 国内外有关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的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界定及主要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2.1.1 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相关概念辨析
        2.1.2 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概念与内涵
    2.2 主要理论基础
        2.2.1 林业分工论
        2.2.2 比较优势理论
        2.2.3 要素禀赋论
        2.2.4 林业区划理论
        2.2.5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6 绿色经济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历程
    3.2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现状
    3.3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工程建设状况
    3.4 现阶段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5 本章小结
4.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前景分析
    4.1 巨大的木材供需缺口:发展的内在需求
        4.1.1 我国木材供需现状
        4.1.2 我国木材需求预测分析
    4.2 天然林保护与沉重的木材进口压力:发展的重要推手
    4.3 现实的客观自然条件:发展的前提基础
        4.3.1 适宜的气候条件
        4.3.2 合格的林地质量
    4.4 工程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实践与探索:发展的空间前景
    4.5 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是弥补供需缺口的主要途径
    4.6 本章小结
5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自然资源潜力分析
    5.1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的林地资源潜力分析
        5.1.1 我国林地资源总量评价
        5.1.2 我国林地资源质量评价
        5.1.3 速生丰产用材林林地供给潜力分析
    5.2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木材生产潜力分析
        5.2.1 分地区林木的可能生产潜力分析
        5.2.2 分地区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主要树种生产潜力分析
        5.2.3 东南沿海地区主要速生树种的木材现实生产力和供给潜力
    5.3 本章小结
6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社会经济潜力分析
    6.1 科技潜力分析
        6.1.1 速生丰产用材林科学技术分析及评价
        6.1.2 提高科学技术利用率的途径
    6.2 林业制度创新潜力分析
        6.2.1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激发挖掘潜力的积极性
        6.2.2 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改革可以解放发展潜力的桎梏
        6.2.3 林业税费制度改革降低资本进入门槛,有利于扩展发展能力
    6.3 投资潜力分析
        6.3.1 投资现状
        6.3.2 投资速生丰产用材林的经济效益分析
        6.3.3 投资潜力实现途径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综合发展潜力评价的发展思路
    7.1 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7.1.1 影响因素分析
        7.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7.2 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综合发展潜力的评价及分析
        7.2.1 评价步骤
        7.2.2 评价结果分析
        7.2.3 基于评价结果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区域的划分
        7.2.4 速生丰产用材林区域发展优先序
    7.3 本章小结
8 实现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的对策建议
    8.1 加强科学研究,强化技术支撑
        8.1.1 培育良种壮苗,奠定更加适合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生物基础
        8.1.2 应用高新生物工程技术,促进速生丰产用材林培育的集约经营
        8.1.3 提高木材利用率,增加速生丰产用材林的产出效率
    8.2 建立促进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扶持政策体系
        8.2.1 林地政策
        8.2.2 投资政策
        8.2.3 保险政策
        8.2.4 贷款政策
        8.2.5 税费政策
        8.2.6 资源管理政策
        8.2.7 森林资产流转市场政策
    8.3 科学选择生产经营方式和模式
        8.3.1 坚持速生丰产用材林的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
        8.3.2 创新速生丰产用材林建设的运作模式
    8.4 实施分区域重点扶持、重点发展策略
    8.5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和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4)南方集体林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速生丰产用材林概念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制度经济理论
        2.1.1 制度的含义
        2.1.2 制度的分类
        2.1.3 制度变迁
    2.2 规模经济理论
        2.2.1 规模经济的概念及涵义
        2.2.2 规模经济的种类
        2.2.3 规模经济的实现途径
    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3.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2.4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比较分析
    3.1 国外人工用材林发展及特点
        3.1.1 国外人工用材林发展
        3.1.2 国外人工用材林发展的特点
    3.2 国内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
        3.2.1 国内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现状
        3.2.2 国内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特点
    3.3 本章小结
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对南方速丰林经营模式影响分析
    4.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情况
        4.1.1 产权及产权制度
        4.1.2 林业产权及其特点
        4.1.3 我国林业产权的法律规定
        4.1.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史演变
    4.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南方速丰林经营模式的影响分析
        4.2.1 南方集体林区林业管理人员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4.2.2 林改对南方集体林区速丰林经营模式的影响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南方集体林区速丰林经营模式的研究分析
    5.1 南方速丰林经营模式的比较分析
        5.1.1 不同经营模式的权属比较
        5.1.2 不同经营模式的管理比较
        5.1.3 不同经营模式的优劣势比较
        5.1.4 南方集体林区速丰林经营模式的理性选择
    5.2 南方集体林区速丰林合作经营的理论分析
    5.3 南方集体林区速丰林合作经营的现实意义
    5.4 南方集体林区速丰林合作经营的组织形式
        5.4.1 松散型合作经营组织
        5.4.2 紧密型合作经营组织
    5.5 南方集体林区速丰林合作经营组织的发展方向
    5.6 本章小结
6 南方集体林区林农速丰林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的研究分析
    6.1 调查问卷设计及样本结构
    6.2 调查问卷的统计性分析与描述
        6.2.1 林农速丰林生产经营规模情况调查
        6.2.2 林农扩大林地经营面积的途径的调查
        6.2.3 林农速丰林种植规模选择主要依据的调查
        6.2.4 林农生产资料采购方式的调查
        6.2.5 林农速丰林生产经营行为方式的调查
        6.2.6 林农木材销售相关信息获得方式的调查
        6.2.7 林农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调查
        6.2.8 林农对林业合作经营组织认知情况的调查
        6.2.9 林业合作经营组织发展情况调查
    6.3 林农速丰林经营模式选择行为的研究分析
        6.3.1 林农基于追求规模效益对经营模式的理性选择
        6.3.2 林农实现速丰林规模效益的有效途径
    6.4 本章小结
7 南方集体林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的具体实践
    7.1 广西武鸣县
        7.1.1 武鸣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情况
        7.1.2 武鸣县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模式
        7.1.3 武鸣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存在的问题
        7.1.4 武鸣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思考
    7.2 广东江门市
        7.2.1 江门市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现状
        7.2.2 江门市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特点
        7.2.3 江门市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启示
    7.3 广东茂名市
        7.3.1 茂名市林业基本情况概况
        7.3.2 茂名市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
        7.3.3 茂名市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存在的问题
        7.3.4 茂名市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思考
    7.4 江西上高县
        7.4.1 上高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概况
        7.4.2 上高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特点
        7.4.3 上高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经验
        7.4.4 上高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的启示
    7.5 本章小结
8 南方集体林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模式选择与推广的建议
    8.1 构建速丰林林工商一体化产业体系,走现代林业发展之路
    8.2 积极鼓励速丰林合作经营,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
    8.3 促进速丰林经营效率的提高,走市场化运作之路
    8.4 明确政府角色,走优化速丰林经营政策环境之路
    8.5 完善速丰林建设融资渠道,解决资金制约的瓶颈
    8.6 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促进林地公平合理流转
    8.7 加强速丰林良种壮苗培育,确保技术推广与服务保障
9 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结论
    9.2 本文的创新
    9.3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件一 林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调查问卷表
附件二 林改后的林农速丰林生产经营行为调查问卷表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5)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评价及深化研究 ——以江西遂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对林权制度的研究
        1.2.2 对制度与行为作用机理的研究
        1.2.3 林权改革必要性的研究
        1.2.4 产权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相关性研究
        1.2.5 简要评述
    1.3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3.3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
2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概述
    2.1 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
        2.1.1 国家层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形成与完善
        2.1.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实践进程
    2.2 我国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措施
        2.2.1 主要措施
        2.2.2 具体做法
    2.3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 遂川县林权制度进程分析
    3.1 遂川县概况
        3.1.1 自然地理状况
        3.1.2 社会经济状况
        3.1.3 林业发展状况
    3.2 遂川县集体林权改革的阶段划分与主要内容
        3.2.1 遂川林权制度变迁过程
        3.2.2 遂川林改的做法
        3.2.3 遂川林改的措施
        3.2.4 遂川林改的经验
4 遂川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效果评价
    4.1 遂川林改效果的理论分析
        4.1.1 林改前遂川林权制度的缺陷
        4.1.2 遂川林改影响的理论分析
    4.2 遂川林改效果评价案例点介绍
        4.2.1 大坑乡
        4.2.2 堆子前镇
        4.2.3 禾源镇
        4.2.4 新江乡
        4.2.5 珠田乡
        4.2.6 草林镇
        4.2.7 禾源镇小黄坑联户林场
    4.3 案例分析的基本结论
        4.3.1 林改对林业生产的影响
        4.3.2 林改对农户生活的影响
        4.3.3 林改对农村发展的影响
5 遂川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的问题分析
    5.1 农户权益实现问题
        5.1.1 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有待于完善
        5.1.2 林业要素流转监管有待于加强
        5.1.3 林业金融市场发展有待于加速
    5.2 林业发展问题
        5.2.1 林地破碎与规模经营的矛盾
        5.2.2 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
        5.2.3 短期利益趋向与林业多重效益的矛盾
    5.3 森林保护问题
        5.3.1 林改后森林防火形势严峻
        5.3.2 林改后病虫害防治更加困难
        5.3.3 林改后森林管护任务加重
    5.4 公益林建设问题
        5.4.1 公益林管护难度增加
        5.4.2 公益林补助问题更加突出
6 遂川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
    6.1 规范林业要素市场流转行为
        6.1.1 规范流转行为
        6.1.2 建立评估制度
        6.1.3 促进林业金融发展
    6.2 探索新的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新模式
        6.2.1 调整森林采伐限额制度的执行方式
        6.2.2 科学编制森林经营规划和经营方案
        6.2.3 创新森林保护的新模式
    6.3 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
        6.3.1 遂川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
        6.3.2 遂川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措施
    6.4 加强公益林建设和环境保护
        6.4.1 加大补偿力度,加强保护
        6.4.2 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服务
        6.4.3 积极保护、科学利用
7 结论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6)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框架
    1.4 研究主要内容
    1.5 独创或新颖之处
    1.6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2 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森林经营
        2.1.2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
        2.1.3 机制和管理机制
        2.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机制
    2.2 理论基础
        2.2.1 生态经济理论
        2.2.2 森林可持续经营理论
        2.2.3 森林分类经营理论
        2.2.4 机制方面的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内研究动态
        2.3.2 国外研究现状
        2.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3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管理的历史回顾
    3.1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产权制度变革的历史
    3.2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管理体制演变的历史
    3.3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执行的历史回顾
    3.4 本章小结
4 南方集体林调研地区森林经营管理的调查分析
    4.1 林改后南方集体林调查区概况及林农调查
        4.1.1 调查区概况
        4.1.2 林农调查
    4.2 调查区森林经营管理调查分析
        4.2.1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的调查分析
        4.2.2 林业合作组织建设情况的统计分析
        4.2.3 森林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情况的统计分析
        4.2.4 林农森林经营融资情况的统计分析
    4.3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4.3.1 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与实施存在的问题
        4.3.2 林业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不足
        4.3.3 森林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4.3.4 林农森林经营融资存在的问题
    4.4 本章小结
5 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影响因素的排序分析
    5.1 影响因素的选择和界定
        5.1.1 技术因素
        5.1.2 组织因素
        5.1.3 资金因素
        5.1.4 人力资源因素
    5.2 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5.2.1 影响因素的排序
        5.2.2 排序结果分析
    5.3 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机制的框架设计
    6.1 框架设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6.1.1 框架设计的目标
        6.1.2 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
    6.2 框架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6.2.1 框架构成各要素的选择及解释
        6.2.2 框架构成要素的地位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6.3 本章小结
7 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的编制及执行机制
    7.1 方案的基本内涵及实施的意义
        7.1.1 方案的基本内涵
        7.1.2 方案编制与实施的意义
    7.2 完善方案编制理念传播机制
        7.2.1 发挥林业合作组织的宣传作用
        7.2.2 开展结合林农实际的多种宣传形式
        7.2.3 建立方案编制单位与林农的互动机制
    7.3 创新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机制
        7.3.1 方案编制的主体
        7.3.2 方案编制的程序
        7.3.3 方案编制的具体内容构成
    7.4 健全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审批制度
        7.4.1 审批单位
        7.4.2 审批的程序及内容
    7.5 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实施机制
        7.5.1 方案解释机制
        7.5.2 方案督促机制
    7.6 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监控机制
        7.6.1 方案内部管理和监督
        7.6.2 方案外部监督和控制
    7.7 本章小结
8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的组织保障机制—森林经营合作组织
    8.1 日本的森林组合及启示
        8.1.1 日本森林组合的基本情况
        8.1.2 日本森林组合的启示
    8.2 发展森林经营合作组织应遵循的原则
        8.2.1 坚持以产权明晰为基础
        8.2.2 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
        8.2.3 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
    8.3 构建和完善森林经营合作组织体系
        8.3.1 横向组织结构
        8.3.2 纵向组织结构
    8.4 健全森林经营合作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
        8.4.1 健全组织的内部管理机制
        8.4.2 健全组织的内部决策机制
        8.4.3 明晰组织的内部利益分配机制
    8.5 森林经营合作组织外部保障措施
        8.5.1 立法规范方面
        8.5.2 政府扶持方面
    8.6 本章小结
9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的开发及引进机制
    9.1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的基本构成
    9.2 构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培训机制
        9.2.1 构建分级分类培训机制
        9.2.2 建立人才示范带动机制
        9.2.3 构建林学专业大学生林农培训机制
    9.3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柔性引进机制
        9.3.1 专业技术人才柔性引进的重要意义
        9.3.2 专业技术人才柔性引进模式
    9.4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后备人力资源培养机制
        9.4.1 构建与农林生产相协调的义务教育培养机制
        9.4.2 构建技术骨干培养机制
        9.4.3 后备人力资源培养动力保障机制
    9.5 本章小结
10 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投融资机制
    10.1 专项基金制度的设计
        10.1.1 专项基金制度的内涵及设计的必要性
        10.1.2 专项基金制度的制定
    10.2 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信贷融资机制
        10.2.1 完善林权证抵押贷款制度
        10.2.2 发展林业贸易信贷融资机制
    10.3 创新林业合作组织合作融资机制
        10.3.1 改善林业合作组织的融资环境
        10.3.2 吸引民间借贷向合作社内聚集
        10.3.3 加大林业合作组织内部的集融资
    10.4 完善森林可持续经营风险防范机制
        10.4.1 发展森林保险的政策建议
        10.4.2 发展林产品期货市场的政策建议
    10.5 本章小结
11 结论与建议
    11.1 研究结论
    11.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表一: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调查资料清单
附表二:林农情况调查表
附表三:森林经营措施规划设计一览表
附表四:林农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影响因素的专家调查问卷
附表五: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标准与指标体系
附表六:南方集体林区林农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技术规范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7)人工用材林的产业链化经营(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人工用材林的发展现状
2 人工用材林分户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3 我国人工用材林的经营管理对策
    3.1 产业链化理论的提出
    3.2 人工用材林产业链化的组织设计
    3.3 建立和完善人工用材林产业链化经营的主要措施
        ①增加利益总量, 为平均利润的形成和提高创造条件。
        ②进行制度创新, 为人工用材林产业链化经营创建良好的制度环境。
        ③运用宏观调控, 加大对人工用材林产业链化经营的利益调节力度。
        ④促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与人工用材林产业链化经营的对接。
4 结束语

(9)中外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现状分析
    1.1 国外私有林经营方式[2]
    1.2 国外公司林经营方式
    1.3 国外人工用材林经营的成功经验
        1.3.1 企业化经营
        1.3.2 产业带基础上的林工一体化
        1.3.3 政府的系列财税金融扶持政策
        1.3.4 综合应用人工林营造技术和定向培育
        1.3.5 鼓励合作经营
        1.3.6 发达的林业社会服务系统
2 我国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
    2.1 私营林经营方式
    2.2 公司林经营方式
3 国内外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比较分析
    3.1 国家政策支持程度
    3.2 林业社会服务系统
    3.3 组织形式
4 我国人工用材林规模化经营现实性分析
5 我国人工用材林规模化经营的实现途径——林工贸一体化经营[17]
    5.1 林工贸一体化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内在机理
    5.2 我国人工用材林林工贸一体化经营组织形式选择

(10)中外人工用材林规模化经营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外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概述
    (一)国外私有林的经营方式
    (二)国外公司林经营方式
    (三)国外人工用材林经营的成功经验
        1)企业化经营
        2)林工一体化
        3)财税金融扶持政策
        4)人工林营造技术和定向培育
        5)合作经营
        6)发达的林业社会服务系统
二、我国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
    (一)私营林经营方式
    (二)公司林经营方式
三、国内外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比较分析
    (一)国家政策支持程度
    (二)林业社会服务系统
    (三)组织形式
四、林工贸一体化经营
    (一)林工贸一体化实现规模化经营的内在机理
    (二)我国人工用材林林工贸一体化经营形式

四、江西省人工用材林收益分成比例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林改后采伐限额制度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影响的评价 ——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D]. 陈秋燕. 福建农林大学, 2013(S2)
  • [2]林权制度改革对我国集体林区木材供给的影响研究[D]. 张英.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8)
  • [3]我国速生丰产用材林发展潜力研究[D]. 马花如. 北京林业大学, 2012(07)
  • [4]南方集体林区速生丰产用材林经营模式研究[D]. 胡锐. 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5]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效果评价及深化研究 ——以江西遂川为例[D]. 孙学江. 南京林业大学, 2010(05)
  • [6]南方集体林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机制研究[D]. 周峻. 北京林业大学, 2010(09)
  • [7]人工用材林的产业链化经营[J]. 仲崇文,曹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8(10)
  • [8]林工贸一体化价值链体系寻踪[J]. 曹华. 中国林业产业, 2008(09)
  • [9]中外人工用材林经营方式比较分析[J]. 曹华,程宝栋. 世界林业研究, 2008(04)
  • [10]中外人工用材林规模化经营比较研究[J]. 曹华,宋维明,程宝栋.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标签:;  ;  ;  ;  ;  

江西省人工林分收入占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