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一、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杜金磊[1](2021)在《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渡期饮食干预方案构建与临床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以昼夜节律机制为理论基础,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渡期构建一套饮食管理方案,从而实现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延续性护理,以期降低该类患者经口饮食早期腹胀、夜间饥饿等消化道事件的发生风险。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法以及专家会议法,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渡期饮食管理方案进行构建,并抽取我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6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展开非同期随机对照研究,将各期符合条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排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治疗结束前仍采用常规饮食护理措施进行饮食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治疗结束前采用本研究饮食管理方案进行饮食护理管理,并比较2组患者经口饮食早期腹胀评分、肠鸣音听诊评估、促胃动力药物应用情况、夜间饥饿事件发生情况、饮食量不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对2组患者经口饮食早期腹胀评分、肠鸣音听诊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在时间效应方面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不同测量时间点2组患者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交互效应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时间因素不影响研究结果的改变;在组别效应方面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表明过渡期饮食管理方案可有效缓解危重症患者经口饮食早期的腹胀症状。肠鸣音评估结果显示2组患者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障碍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对2组患者促胃动力药物应用情况、夜间饥饿事件发生情况以及饮食量不达标情况经分层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在干预后的第1天与事件累计发生频数方面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干预后第2天与第3天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患者就饮食管理方案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2组患者在护理操作评分方面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理护理等评分方面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基于昼夜节律机制相关理论基础,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渡期所构建的饮食管理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经口饮食早期消化道事件的发生风险,进一步优化该类患者肠内营养治疗的饮食管理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肠内营养治疗饮食护理延续性管理的目的。同时,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就肠内营养饮食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何杨[2](2021)在《神阙外敷畅通散促进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随着临床治疗中对术后并发症的重视,及时干预以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已经成为术后治疗的重要环节。其中,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术后并发症常见问题之一,不同手术的操作对机体胃肠功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以腹部手术影响较大。本研究以胃肠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神阙外敷畅通散作为干预措施,按照随机对照试验法,从胃肠功能相关指标、临床症状积分等多方面评价神阙外敷畅通散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旨在进一步验证畅通散外用药的疗效,为其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本研究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自2019年5月-2021年1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病房住院并行胃肠手术治疗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基础常规治疗,主要包括禁止饮食、胃肠减压管行胃肠减压、抗生素抗感染、白蛋白纠正营养状态等方法,以及通过静脉输液(每天2500-3000ml)维持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讲,鼓励患者术后期下床活动、保持身心愉悦等;治疗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神阙外敷畅通散进行贴敷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关于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指标、中医症状评分、相关实验室指标及总有效率,并采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神阙外敷畅通散对胃肠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同时,鉴于行胃和结肠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组内区分行胃和结肠术后患者,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研究发现,无论是行胃部手术患者还是行结肠手术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术后第2、3、5天分别进行腹胀症状评分,通过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同组患者术后第2、3、5天的腹胀症状积分进行组内两两比较时发现,治疗组患者术后腹胀症状能够更早得到改善,且效果持续;术后第3天治疗组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MTL)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也远高于对照组。结论:神阙外敷畅通散对腹部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等不良症状的治疗以及体征的改善是明显的、有效的,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缩短术后肠鸣音恢复,加快术后肠蠕动,促进肛门排气、排便,能有效减缓术后腹胀不适症状,可以提高机体胃动素水平,较常规治疗方法具有见效快、疗效好等优势,临床应用中安全性高、疗效显着。

李娜[3](2021)在《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喂养不耐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喂养不耐受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重症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采用便利抽样法连续性抽取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和神经科ICU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重症脑卒中和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行编制的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调查表(Cronbach’sα系数为0.855)调查分析开始肠内营养72h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利用Epi Data 3.1、SPSS 25.0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6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以发生喂养不耐受作为因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一般资料:最终共纳入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166例,其中重症脑卒中134例,重症颅脑损伤32例,女性49例,男性117例,166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2~89岁,平均年龄为(57.94±1.27)岁,体质量指数为(22.92±0.29),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为(16.64±0.52),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为(7.83±0.26),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为(8.78±0.31)。(2)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46.38%。胃肠道症状中,腹泻发生率最高,为35.54%,其他依次为:便秘(22.29%),呕吐(6.02%),腹胀(4.82%)和胃残余量过高(1.20%);肠内营养中断的发生率为86.75%,中断的主要原因是胃肠道症状,发生率为47.59%,其次为手术(6.63%),检查(1.20%),抢救(0.60%)和康复锻炼(1.81%);能量摄入不足20kcal/kg/d的发生率为84.94%。(3)单因素分析结果:性别,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肠内营养中断时间,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血清白蛋白<25g/L与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喂养不耐受有关(P≤0.05)。(4)多因素分析结果:使用血管活性药物[OR=3.22,95%Cl(1.51,6.89),P<0.01],性别[OR=2.49,95%Cl(1.21,5.15),P=0.01],血清白蛋白<25g/L[OR=0.17,95%Cl(0.03,0.97),P=0.04]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OR=0.89,95%Cl(0.72,0.96),P=0.01]是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论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46.38%。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性别,血清白蛋白<25g/L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是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未来的研究中需要更好地了解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机制,以确定喂养不耐受的干预方案。

玉山江·尼牙孜[4](2021)在《莱菔胶囊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口服莱菔胶囊对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整体胃肠道消化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20年01月至2021年2月在中国·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在普外科住院期间行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人共计70例,试验采用双盲法,首先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由第三方将药物及安慰剂根据随机序列粘贴序列号,研究者依次发放药物;试验中剔除2例不合格病例,试验组为34例(剔除1人,因研究中不配合治疗),对照组为34例(剔除1人,因术后6小时仍有呕吐)。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都给予(中西医结合)外科常规护理,经排除、纳入标准后符合试验条件的实验组病人在手术后的6个小时,给予本次课题所研制的莱菔胶囊(4粒)口服,符合条件的对照组病人在术后同样时间后给为本次课题专门制作的安慰剂胶囊(4粒)口服,并详细、准确记录两个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基线数据分析我们具体分析了两组受试者患者在年龄大小、男女、民族等方面有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受试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经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结果:1、两组受试者在年龄、男女、民族等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莱菔胶囊组(试验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患者自感肠鸣音和(或)研究者闻及并记录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口服莱菔胶囊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促进和增强的作用,可以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

卢锐敏[5](2020)在《《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在结直肠癌术后气滞气虚证患者中信度、效度、反应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肠道恶性肿瘤是胃肠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中前列,手术是治疗肠道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近年来,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理念广泛运用于外科手术,取得了非常好的临床效果,作为胃肠外科手术,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是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如何准确的评估术后胃肠动力功能,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是胃肠外科医师关注的焦点。目前评价术后胃肠动力的标准尚未统一,用于胃肠动力的评估指标大多散乱,且各评价指标无量化标准,对客观科学地评估术后胃肠功能造成了影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外科中医药研究团队,对胃肠动力评价文献进行系统化研究,对常用的胃肠动力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统计整理,并通过专家质询、论证,形成了《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评价规范》(量表),2015年广东省质监局发布《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评价规范》(DB44/T 1581-2015),但目前尚未对其进行临床考评,为此,本研究运用临床研究的方法,结合量表研究方法对其进行临床运用的考评。目的:对《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评价规范》(量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患者自评及医务人员填写结合的形式,收集胃肠外科腹腔镜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气虚气滞证患者胃肠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数据,并根据王琦教授体质分类法进行体质分类。运用量表研究及统计学方法分析量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通过量表回收率和合格率、完成率、完成量表平均时间来评价可行性;通过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评价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切半法;效度评价采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标准关联效度;利用干预治疗前后量表的评分变化来评价反应度。结果:纳入研究患者183例,回收率100%,完成率98.02%,最终纳入180例,可接受性良好;总克朗巴赫α系数(Cronbach’s alpha)、Spearman-Brown分别为0.728,0.702,提示信度可;KMO0.689,Bartlett’s球形检验的值:368.747,P<0.001,提取2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0.908%,提示效度良好。患者治疗后的测试总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01),标准化效应值及标准化反应均数均为1.34,提示有高度的反应度。结论:《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信度、效度及反应度,是胃肠外科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动力评价的一种良好工具。

吴冬[6](2020)在《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应与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有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症状中的一项或多项,且上述症状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产生这些慢行消化不良症状原因的一种疾病。本课题组根据耳穴区特定的解剖部位,多年来一直开展耳甲电针的相关研究,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评价耳甲电针对FD的治疗效果,同时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阐释其疗效机制。方法研究一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耳甲电针组和对照刺激组各45例。耳甲电针组刺激区域为耳甲腔,对照刺激组刺激区域为外耳缘中部,即上耳舟部。使用华佗牌SDZ-ⅡB电子针疗仪进行治疗,脉冲为疏密波,其中密波频率为20 Hz,疏波频率为4 Hz,刺激强度为8-20 mA,患者每周治疗5次,每次30 min,临床试验疗程4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使用主要症状评分表、功能性消化不良生活质量量表(FDDQL)、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参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和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制定的疗效评估方法,对比分析耳甲电针组与对照刺激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应用SPSS 2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研究二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动物行为学、组织形态学的影响31只成年SPF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各组大鼠适应性喂养5天。本研究采用夹尾刺激法对模型组、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进行FD模型复制。造模结束后,空白组、模型组动物自由摄食摄水,不予任何处理;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FD模型大鼠麻醉后,采用华佗牌SDZ-ⅡB型电子针疗仪进行干预,耳甲电针组刺激区域为大鼠双侧耳甲腔,对照刺激组刺激区域为大鼠双侧耳缘,脉冲为疏密波,其中密波频率为20 Hz,疏波频率为4 Hz,刺激强度为4 mA,每天干预30 min,连续14天。分别于造模后和干预后,使用一般情况评分、体重、3h进食量、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得分、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以评估各组大鼠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动物行为。结束干预后大鼠禁食不禁水24 h,取大鼠胃及十二指肠组织,应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胃与十二指肠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研究三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血清学的影响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乙酰胆碱(ACh)、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评价不同干预方法对FD模型大鼠血清乙酰胆碱(ACh)、炎症因子、脑肠肽的影响。研究四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胃和十二指肠的p38 MAPK、IκB-α、p65 NF-κB蛋白表达水平,探讨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以及耳甲电针治疗FD的效应机制.结果研究一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基线方面耳甲电针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方面,较对照刺激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耳甲电针组在主要症状评分表、FDDQL、HAMA、HAMD、SDS、中医症状量化评分,较对照刺激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耳甲电针组治疗有效率是91.11%,高于对照刺激组治疗有效率6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耳甲电针组临床痊愈4例,显效29例,有效8例,有效率91.11%,对照刺激组临床痊愈0例,显效2例,有效29例,有效率 68.89%。研究二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动物行为学、组织形态学的影响造模后大鼠呈现毛发粗糙、枯黄,便溏,进食量、饮水量减少,活动度、灵敏度降低,静卧扎堆乃至蜷缩于鼠笼角落,情志抑郁不安,易受惊。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评分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一般情况评分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一般情况评分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体重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体重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体重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3h进食量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3h进食量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3h进食量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旷场实验水平运动得分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垂直运动得分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旷场实验垂直运动得分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旷场实验垂直运动得分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均降低(P<0.05);耳甲电针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HE染色胃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胃粘膜上皮细胞有明显微损伤和脱落、排列无序,腺体明显水肿、排列不规则,有炎性细胞浸润;耳甲电针组:胃黏膜上皮细胞未见明显损伤,腺体结构完整、排列较整齐,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十二指肠模型组十二指肠黏膜结构较完整,肠绒毛排列紊乱,高矮不一,部分倒伏、融合,黏膜层有炎性细胞浸润;耳甲电针组十二指肠黏膜结构较完整,肠绒毛排列较整齐,部分绒毛尖端破溃,黏膜层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研究三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血清学的影响模型组大鼠血清ACh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大鼠血清ACh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ACh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2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IL-2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IL-2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IL-6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IL-6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IL-6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TNF-α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5-HT含量较空白组显着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5-HT含量均升高(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5-HT含量高于对照刺激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VIP含量较空白组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对照刺激组大鼠血清VIP含量均下降(P<0.05);耳甲电针组血清VIP含量低于对照刺激组(P<0.05)。研究四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IκB-α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胃IκB-α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IκB-α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胃p65 NF-κB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胃p65 NF-κB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p65 NF-κB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十二指肠p38 MAPK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胃p38 MAPK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十二指肠IκB-α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十二指肠IκB-α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十二指肠IκB-α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十二指肠p65 NF-κB蛋白水平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耳甲电针组十二指肠p65 NF-κB蛋白水平下调(P<0.05);与耳甲电针组比较,对照刺激组十二指肠p65 NF-κB蛋白水平上调(P<0.05)。结论1、耳甲电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耳甲电针可影响FD模型大鼠动物行为和组织形态。3、耳甲电针具有抗炎、调控脑肠肽的效应。4、耳甲电针可以下调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即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机制可能通过调控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邸洁[7](2020)在《基于喂养流程的脓毒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与管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探讨基于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流程的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与管理对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营养状况、临床结局的影响,旨在提高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及改善预后,为脓毒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合理实施及医护人员系统评估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入住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A病区与B病区诊断为脓毒症且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n=51)与试验组(n=57)。对照组按常规肠内营养流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及耐受性评估与管理,试验组按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流程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及耐受性评估与管理。采用肠内营养耐受性评分表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耐受性指标;采用ICU病历管理系统记录两组患者营养指标与临床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一周后肠内营养耐受性(胃肠道症状发生率、胃肠耐受性评分)、营养指标(身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及临床指标(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天病死率)的差异。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卡方检验及非参数检验等,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基础疾病类型、肠内营养制剂类型及肠内营养管饲途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耐受性指标:(1)胃肠道症状组间比较,对照组发生误吸8例、胃潴留13例;试验组发生误吸2例、胃潴留0例;试验组误吸与胃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51、14.198,P<0.05)。(2)耐受性情况组间比较,对照组不耐受例数为18例,不耐受率为35.29%;试验组不耐受例数为10例,不耐受率为17.54%;试验组不耐受例数与不耐受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6,P<0.05)。(3)耐受性评分组间比较,试验组胃肠耐受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8,P<0.05)。3.营养指标:(1)早期肠内营养开始前营养指标组间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身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26、1.200、1.290、1.073,P>0.05)。(2)早期肠内营养一周后营养指标组间比较,试验组前白蛋白、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22、-2.026,P<0.05)。(3)早期肠内营养一周后营养指标组内比较,与营养前相比,试验组身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08、-2.011、-11.907,P<0.05);对照组前白蛋白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5)。(4)早期肠内营养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组间比较,试验组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33,P<0.05)。4.临床指标:早期肠内营养一周后临床指标组间比较,试验组住ICU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00,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及28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5、?2=0.296,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采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流程及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与管理,可降低早期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从而保障早期肠内营养顺利实施,可缩短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疾病恢复,对医护人员在脓毒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与评估管理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杨丽惠[8](2020)在《电针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大鼠胃肠功能恢复及相关脑肠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背景:术后胃肠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PGD)是指手术后出现的以胃肠排空障碍为主的疾病,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以胃肠道手术为主,部分妇科手术后也可出现。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类疾病一旦发生,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增加患者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目前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机制尚不明确,其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现阶段,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以西医保守治疗为主,包括营养支持、促胃肠动力药、对症处理等,但多数治疗都存在不良反应且疗效有限,存在局限性,这种单一的防治手段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如何有效安全的促进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早日恢复是目前临床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当前,大量研究报道中医药在防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疗效显着且经济安全,其以辨证论治、标本兼治、内外合治为理论依据,指导临床治疗。其中针灸作为外治法之一,直接作用于局部穴位,通过经络系统发挥疗效,达到治疗目的。针灸治疗简便效廉,安全副作用少、历史悠久,探究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的疗效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科室近年来应用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取得一定疗效,临床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优于常规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刺激穴位促进胃肠蠕动、胃电活动相关。脑肠肽是近年消化系统疾病研究热点之一,相关文献报道胃癌术后出现的脑肠轴功能失调、脑肠肽分泌紊乱可能是胃肠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报道及本科室前期临床研究结果,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探讨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相关疾病与脑肠肽水平的关系和针刺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大鼠相关脑肠肽的调节作用,以阐明电针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大鼠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目的:研究电针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大鼠,通过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和胃泌素(Gastrin,GAS)、胃动素(Motilin,MTL)、胃促生长素(Ghrelin)三种脑肠肽水平,研究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模型大鼠发病机制与相关脑肠肽之间关系;探讨电针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大鼠的疗效和可能机制,为临床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提供实验基础及科学依据。方法:将SD大鼠108只,雌雄各半,根据体重按随机数字表分组,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各12只,其余84只大鼠造模,造模结束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电针组;电针组,针刺足三里和三阴交,并予以电针干预,每次20min,每日1次,共12天;多潘立酮组予以多潘立酮片溶液灌胃,每日一次,连续12天;正常组、假手术、模型组每日捆绑固定20min,连续干预12天。每日记录各组大鼠体重、进食量、活动度。第12天治疗结束后,大鼠禁食不禁水24小时,予以酚红灌胃、麻醉取材,腹主动脉取血,取出胃、小肠、下丘脑组织,测量大鼠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分别检测各组大鼠GAS、MTL水平,选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胃、下丘脑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大鼠一般情况1.1行为学方面:造模前各组大鼠精神状态良好,活动正常;造模后,相比正常组大鼠,造模组大鼠出现精神萎靡、扎堆、蜷缩,活动度减少;干预治疗后,电针组、多潘立酮组大鼠精神状态均较前明显好转,活动度明显增加。1.2体重方面: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造模组体重下降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多潘立酮组、电针组体重均与之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多潘立酮组、电针组与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在体重方面多潘立酮组与电针组之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符合模型要求。1.3进食量情况:造模前各组大鼠进食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造模组大鼠进食量明显减少,与正常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多潘立酮组、电针组均与之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相比,多潘立酮组、电针组,三者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符合模型要求。2.胃排空率治疗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其余各组胃排空率明显增加,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小肠推进率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在小肠推进率方面,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多潘立酮组和电针组在大鼠小肠推进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4.血清GAS和MTL水平4.1血清GAS水平:治疗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GAS水平降低,两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潘立酮组、电针组血清GAS水平均显着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电针组和多潘立酮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2血清MTL水平:治疗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MTL水平降低,两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潘立酮组、电针组血清MTL水平均升高,具有显着差异(P<0.01),且电针组和多潘立酮组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胃和下丘脑组织Ghrelin蛋自表达水平5.1胃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水平:治疗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胃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多潘立酮组、电针组胃组织中Ghrelin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多潘立酮组、电针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2下丘脑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水平: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潘立酮组、电针组大鼠下丘脑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且电针组与多潘立酮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本实验以电针为干预因素,以胃肠功能障碍模型大鼠为干预对象,选用多潘立酮作为对照药物,根据造模后大鼠行为学方面变化、体重下降、进食量减少、胃排空减慢指标判断造模大鼠符合胃肠功能障碍疾病模型;经干预后,模型组大鼠血清GAS、MTL、胃和下丘脑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电针组、多潘立酮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表明模型大鼠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可能与GAS、MTL、Ghrelin这三种脑肠肽水平分泌下降相关。2.经治疗后,发现电针及多潘立酮均可促进模型大鼠胃排空、促进胃肠动力,升高模型大鼠血清GAS、MTL水平,上调模型大鼠胃和下丘脑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水平,表明电针和多潘立酮促进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大鼠胃肠功能恢复与上调这三种脑肠肽水平有一定关系;另在胃排空率、下丘脑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水平方面电针组优于多潘立酮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电针在促进胃排空和上调下丘脑组织Ghrelin蛋白表达水平方面优于多潘立酮,且电针较多潘立酮治疗安全不良反应小,因此,值得推荐电针作为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手段。3.本研究表明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发病机制与相关脑肠肽水平异常具有一定关系,电针和多潘立酮可能通过调节异常脑肠肽水平,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张帅[9](2020)在《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医药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胃肠功能障碍症状的研究提供临床试验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中医院普外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行大肠癌根治术的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手术前后行ERAS相关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常规ERAS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给予加味六君子汤服用。服用方法:术后12小时以后开始予以加味六君子汤水煎200ml服用,早晚各100ml空腹口服,日一剂。若手术需要留置胃管,则将汤药自胃管内打入,夹闭胃管1h,防止药物因负压吸引器而流出,以上方药物经我院住院中药房代煎。观测比较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第1、3、7天腹胀、腹痛程度,肠瘘、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第1、3、7天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指标水平并对整体治疗有效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评估对比。结果:研究组试验过程中脱落2例,最终剩余34例完成研究,对照组试验过程中脱落1例,最终剩余35例完成研究。1.两组患者脱落率、年龄、性别比例、既往病史、手术方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术后首次出现排气、排便时间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术后第1、3、7天腹胀、腹痛等级评分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第1天腹胀、腹痛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第3、7天腹胀、腹痛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血常规、肝功能等实验室检查比较:研究组术后WBC、Hb、ALB、ALT、AST及Cr指标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术后总体疗效评价比较:研究组术后总体疗效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比较:研究组术后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比较:研究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加味六君子汤能够促进患者大肠癌根治术后早期排气、排便,减轻腹胀、腹痛程度,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加快了患者的恢复进程;2.加味六君子汤在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的同时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对肝肾功能的损害,具有安全性。

李丹[10](2020)在《腹部按摩联合足三里穴调制中频电刺激对腰椎退行性变术后患者便秘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分析比较腹部按摩联合足三里穴调制中频电刺激与常规护理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术后便秘症状、便秘发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2)通过腹部按摩联合足三里穴调制中频电刺激预防和改善患者术后便秘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及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方法(1)选取2019年2月11月期间,收治于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甲医院骨科病区腰椎退行性变行腰椎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94例。采取历史对照设计的抽样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19年6月行腰椎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4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7月至2019年11月行腰椎手术治疗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47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腰椎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便秘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腹部按摩联合足三里穴调制中频电刺激。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便秘症状、便秘发生例数、便秘药物使用例数、便秘患者生活质量,对腹部按摩联合足三里穴调制中频电刺激进行效果评价。(2)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频数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中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sx±进行统计描述,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进行统计学描述;计量资料中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不服从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两独立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用c2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状态、医保类型、主要照顾者、手术相关病种、手术节段、手术时长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干预后:(1)观察组患者术前一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PAC-SY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46,P<0.001);对照组患者术前一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PAC-SY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978,P<0.001);观察组患者术后第3天PAC-SY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3,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7天PAC-SYM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15,P>0.05)。(2)观察组首次排便间隔时间、术后一周平均排便间隔时间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59,P<0.001)。对照组首次排便间隔时间、术后一周平均排便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355,P<0.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7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一周平均排便间隔时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8,P<0.05)。(3)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7天便秘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7天便秘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天便秘发生例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7天便秘发生例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0,P<0.05)。(4)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7天通便药物使用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37,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7天通便药物使用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81,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天通便药物使用例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63,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7天通便药物使用例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92,P<0.05)。(3)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一周PAC-QOL总分分别为45.09±6.97、53.19±11.26,两组患者术后一周PAC-QOL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一周PAC-QOL评分中生理、担忧、满意度三个维度得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841,-2.246,-5.290,P均<0.05),社会心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65,P>0.05)。结论(1)腹部按摩联合足三里穴调制中频电刺激能够改善腰椎退行性变术后患者的便秘症状并减少通便药物的使用;(2)腹部按摩联合足三里穴调制中频电刺激能够有效提高腰椎退行性变术后便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腰椎退行性变术后患者对便秘症状的担忧情绪,提高患者对术后排便情况和便秘相关治疗的满意度。

二、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渡期饮食干预方案构建与临床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昼夜节律在肠内营养治疗中的研究现状
        1.1.2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过渡期饮食管理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技术路线图
2 饮食干预方案构建
    2.1 组建研究小组
    2.2 初步拟定饮食干预方案
        2.2.1 饮食干预内容
        2.2.2 小组讨论
    2.3 专家会议论证
        2.3.1 专家一般资料
        2.3.2 统计指标
        2.3.3 专家意见汇总
        2.3.4 确立饮食管理方案
    2.4 确立样本量
3 临床效果研究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干预实施
        3.2.1 对照组干预措施
        3.2.2 观察组干预措施
    3.3 质量控制
        3.3.1 干预环节
        3.3.2 数据收集
        3.3.3 仪器设备
    3.4 伦理原则
    3.5 结局指标
    3.6 统计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腹胀评估结果
    4.2 促胃动力药物应用情况
    4.3 夜间饥饿事件发生情况
    4.4 饮食量不达标情况
    4.5 患者满意度调查
5 讨论
    5.1 2 组患者试验期间研究结果统计分析
    5.2 过渡期饮食管理方案可有效减少腹胀事件的发生
    5.3 过渡期饮食管理方案可有效减少促胃动力药物的应用
    5.4 过渡期饮食管理方案可有效减少夜间饥饿事件的发生
    5.5 过渡期饮食管理方案可进一步优化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
6 研究小结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性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从人体生物性节律角度阐述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现状(已发表)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2)神阙外敷畅通散促进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概况
        1.1.1 定义及主要表现
        1.1.2 病因及发生机制
        1.1.3 预防及治疗
        1.1.4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
    1.2 祖国医学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概况
        1.2.1 病因病机
        1.2.2 中医治疗现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2.1 一般资料
        2.1.1 病例来源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1.5 中止标准
        2.1.6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2.1.7 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分组
        2.2.2 畅通散的制备
        2.2.3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3.1 主要疗效指标
        2.3.2 实验室数据
        2.3.3 疗效判定
    2.4 统计处理
    2.5 研究结果
        2.5.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5.2 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2.5.3 两组患者腹胀症状积分比较
        2.5.4 胃动素水平(MTL)比较
        2.5.5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3.1 研究的理论依据
    3.2 实验室指标选择依据
    3.3 研究的结果与意义
    3.4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畅通散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喂养不耐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操作性定义
    1.5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FI的定义及发生率
    2.2 FI与预后
    2.3 FI的影响因素
        2.3.1 患者因素
        2.3.2 药物
        2.3.3 低蛋白血症
        2.3.4 临床治疗方式
        2.3.5 EN实施
        2.3.6 出入量平衡
        2.3.7 高热
        2.3.8 监测GRV
        2.3.9 炎症
    2.4 危重症患者FI的监测
        2.4.1 影像学检查
        2.4.2 腹内压
        2.4.3 血清乳酸
        2.4.4 胃肠道功能损伤的生物标记物
    2.5 重症患者FI改善策略
        2.5.1 使用促动力药物
        2.5.2 早期活动
        2.5.3 中医疗法
        2.5.4 EN方案
        2.5.5 改善护士的EN知-信-行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类型
    3.2 研究对象
        3.2.1 研究样本
        3.2.2 样本量估计
        3.2.3 纳入与排除标准
    3.3 EN方案
        3.3.1 EN风险筛查
        3.3.2 营养目标估算
        3.3.3 EN实施
        3.3.4 EN制剂
        3.3.5 FI判断标准
    3.4 主要观察指标
        3.4.1 年龄,性别。
        3.4.2 临床资料
    3.5 研究工具
        3.5.1 FI 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见附录一)
        3.5.2 营养风险筛查(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 2002)(见附录二)
        3.5.3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见附录三)
        3.5.4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见附录四)
        3.5.5 急性生理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Evaluation Scoring System,APACHE Ⅱ)(见附录五)
    3.6 资料收集方法
    3.7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3.7.1 数据录入
        3.7.2 统计分析
    3.8 伦理原则
    3.9 质量控制
        3.9.1 设计阶段控制
        3.9.2 资料来源控制
        3.9.3 专业技术控制
        3.9.4 资料录入控制
第四章 研究结果
    4.1 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一般资料
    4.2 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FI现状
    4.3 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FI的单因素分析
        4.3.1 社会人口学因素
        4.3.2 营养状况
        4.3.3 疾病严重程度
        4.3.4 EN实施情况
        4.3.5 临床治疗方式
        4.3.6 使用药物
        4.3.7 其他因素
    4.4 共线性诊断
    4.5 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FI的多因素分析
第五章 讨论
    5.1 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FI现状分析
        5.1.1 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FI发生率
        5.1.2 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胃肠道症状
        5.1.3 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EN中断
        5.1.4 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能量摄入
    5.2 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FI的影响因素分析
        5.2.1 应密切观察男性患者是否发生FI
        5.2.2 营养状况对FI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5.2.3 GCS评分越低,越易发生FI
        5.2.4 减少EN中断,改善FI
        5.2.5 使用机械通气与FI有关
        5.2.6 应重点关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的FI
        5.2.7 使用营养管输注中等剂量的钾制剂可能不会增加FI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意义及局限性
        6.2.1 研究意义
        6.2.2 局限性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4)莱菔胶囊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3 统计方法
    4 质量控制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在结直肠癌术后气滞气虚证患者中信度、效度、反应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文献综述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依据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改变研究现状
        一、术后胃肠动力功能障碍的机制
        二、现代医学改善或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方法
    第三节 中医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改变研究现状
        一、中医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改变的认识
        二、中医在促进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运用研究进展
        三、中医体质学说在促进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运用研究进展
    第四节 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的监测、评估办法现状
        一、临床体征评价指标
        二、病人主观性评价指标
        三、实验室及影像学指标
    第五节 《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的研制背景及其临床意义
        一、QOL量表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二、PRO量表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三、胃肠动力评价量表的研制背景及临床意义
第二章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一节 资料的建立和方法
        一、受试人群
        二、病例纳入标准
        三、病例排除标准:有以下排除标准任何一项者
        四、样本量选择依据
        五、数据收集方法
        六、填写量表的具体方法
        七、量表填写质量控制
    第二节 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的特性评价方法
        一、可行性
        二、信度评价
        三、效度评价
        四、反应度评价
    第三节 研究数据的整理、统计学评价方法
        一、量表资料的整理录入
        二、数据的统计及分析方法
        三、可行性、信度、效度、反应度的统计学评价
    第四节 技术路线总结
    第五节: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量表的特性评价结果
第三章 讨论
    一、建立《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循序的科学性原则
    二、建立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的意义
    三、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的特性
    四、对不同人群的评价结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应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部分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1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概念与诊断
        2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流行病学
        3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和病理机制
        4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炎症的关系
        5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脑肠轴的关系
        6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现状
        7 小结
        8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1 古代文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2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3 小结
        4 参考文献
    综述三 针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1 针灸古代文献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
        2 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3 耳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
        4 参考文献
    综述四 耳迷走神经刺激的研究现状
        1 耳迷走神经刺激与耳穴的关系
        2 迷走神经的概念
        3 耳迷走神经的概念
        4 迷走神经刺激的分类
        5 耳迷走神经刺激对疾病的治疗
        6 耳迷走神经刺激对炎症的治疗
        7 小结
        8 参考文献
前言
研究部分
    研究一 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1 研究方案与设计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研究二 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动物行为学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研究三 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血清学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研究四 耳甲电针对FD模型大鼠P38 MAPK/NF-κB信号通路影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创新点
问题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附录1 临床试验研究随机数字表
    附录2 伦理审批件
    附录3 病例报告表和知情同意书

(7)基于喂养流程的脓毒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与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现状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4 操作性定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脓毒症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样本量计算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分组
        2.2 研究工具
        2.3 干预方案具体内容
        2.4 肠内营养相关控制变量
        2.5 评价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质量控制
        4.1 医护人员培训
        4.2 数据的整理分析
    5 伦理原则
    6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研究对象入组基本资料情况
    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 两组患者EEN一周后耐受性比较
        3.1 胃肠道症状比较
        3.2 耐受性情况及喂养耐受性评分比较
    4 两组患者EEN一周前后营养指标比较
        4.1 实验室客观指标比较
        4.2 两组患者EEN目标喂养量达标时间比较
    5 两组患者EEN一周后临床指标比较
讨论
    1 本研究两组间一般资料的均衡性
    2 基于喂养流程的EEN耐受性评估与管理对脓毒症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
        2.1 基于喂养流程的EEN耐受性评估与管理能够提高EEN耐受性
        2.2 基于喂养流程的EEN耐受性评估与管理能够减少胃肠道症状的发生
    3 基于喂养流程的EEN耐受性评估与管理对脓毒症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3.1 基于喂养流程的EEN耐受性评估与管理能够改善营养状态
    4 基于喂养流程的EEN耐受性评估与管理对脓毒症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
        4.1 基于喂养流程的EEN耐受性评估与管理能够减少住ICU时间
        4.2 基于喂养流程的EEN耐受性评估与管理对机械通气时间及临床转归无明显改善
研究的创新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缩略词表
致谢

(8)电针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大鼠胃肠功能恢复及相关脑肠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一、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胃癌最新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2. 胃癌和胃癌术后并发症
        3. 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相关疾病
    二、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中医学研究进展
        1. 中医认识
        2. 中医药防治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相关疾病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实验试剂与设备
        1.3 所需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
        2.2 造模
        2.3 治疗
    3. 统计方法
    4. 实验结果
        4.1 大鼠一般情况(行为学、体重和进食量)
        4.2 对各组大鼠胃排空率的影响
        4.3 对各组大鼠小肠推进率的影响
        4.4 对各组大鼠血清GAS、MTL水平的影响
        4.5 对各组大鼠胃及下丘脑组织Ghrel in蛋白表达的影响
    5. 讨论
        5.1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相关疾病命名
        5.2 中医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的认识
        5.3 选用电针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的意义
        5.4 腧穴处方选用原则
        5.5 选用多潘立酮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的原因
        5.6 检测指标选择的目的和实验结果分析
        5.7 脑肠肽与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疾病
        5.8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动物模型的选择
    6. 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技术路线
2.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及分组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剔除标准
3.研究方法
    3.1 干预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统计学处理
4.研究结果
    4.1 病例脱落情况
    4.2 一般情况分析
    4.3 指标测评结果
5.讨论
    5.1 立题依据
    5.2 指标结果分析
6.创新性、存在问题及展望
    6.1 创新性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致谢

(10)腹部按摩联合足三里穴调制中频电刺激对腰椎退行性变术后患者便秘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R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前言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过渡期饮食干预方案构建与临床效果研究[D]. 杜金磊. 湖州师范学院, 2021(12)
  • [2]神阙外敷畅通散促进胃肠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D]. 何杨.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喂养不耐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李娜. 兰州大学, 2021(11)
  • [4]莱菔胶囊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D]. 玉山江·尼牙孜.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规范》(量表)在结直肠癌术后气滞气虚证患者中信度、效度、反应度研究[D]. 卢锐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基于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探讨耳甲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应与机制研究[D]. 吴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
  • [7]基于喂养流程的脓毒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与管理[D]. 邸洁. 青岛大学, 2020(01)
  • [8]电针对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大鼠胃肠功能恢复及相关脑肠肽的影响[D]. 杨丽惠.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加味六君子汤促进大肠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D]. 张帅.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0(08)
  • [10]腹部按摩联合足三里穴调制中频电刺激对腰椎退行性变术后患者便秘的影响研究[D]. 李丹.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