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种异体带瓣大动脉的术中复温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任恺[1](2019)在《新型全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与全生物人工瓣膜的临床前动物实验》文中研究指明心脏瓣膜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与人口老龄化和先天性功能障碍有关。据统计2016年全世界约有40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着人口老龄化,预计2050年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将达到85万。目前对于严重的瓣膜功能障碍,瓣膜置换术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目前全世界每年进行的瓣膜置换手术,大约55%的病例使用机械瓣膜,其余45%选择生物瓣膜。机械瓣多为金属材料制成,术后患者需要终身抗凝,并不适用于高龄等高危患者。生物心脏瓣膜(BHV)包括牛、猪或马的心包、牛颈静脉或猪心脏瓣膜,和机械瓣膜对比,其具有的特点为低血栓形成率,不需要终身抗凝,但普遍存在抗疲劳能力差,易于钙化等缺点。我国现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约150万,每年新出生近20万,其中复杂先心病占30%左右,约有5-10%的病儿需要重建肺动脉才能获得根治。目前对于肺动脉的重建至今仍缺乏理想的材料和成熟的产品,人工带瓣管道可用于重建肺动脉,挽救患儿生命,提高手术效果。生物组织材料常用的有自体心包、异种心包、异种主动脉瓣等。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瓣膜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有逐渐升高趋势,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已成为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一种新的选择,具有不开胸、无需体外循环、微创和恢复快等优点,生物心脏瓣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介入瓣膜存在长期耐久性欠佳等缺点,目前仅在高龄危重患者应用,其表面性能需要进一步改进。牛心包作为一种心血管外科手术修补用植入材料,经历40多年临床应用的考验,具有比其他人工修补材料更具方便经济、安全可靠、来源广泛等优点。近年来,利用化学改性后的牛心包组织材料制成的生物瓣,以其优异的耐久性表现成为人工生物瓣的主流产品。鉴于我们在新一代改良型无支架猪瓣设计和抗钙化生物心脏瓣膜研究取得的成果,联合研发了新型全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全生物主动脉瓣膜,现需探索实验方法,拟观察新型牛心包生物材料的防钙化效果、理化性能、组织相容性的研究。建立可行的实验动物模型,并验证应用新型全生物管道及全生物瓣膜在实验动物体内行置入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目的:新型全生物牛心包材料,经过胰蛋白酶、去垢剂和改变渗透压去细胞处理、戊二醛(Glutaradehyde GA)交联鞣制及2.3丁二醇(butanediol BD)抗钙化改性处理后,经仿生外形结构设计,全牛心包覆膜,采用柔弹性瓣架,通过肺动脉瓣、主动脉瓣在羊体内的植入,观察其有效性及安全性。1.经去细胞处理、戊二醛交联鞣制及丁二醇抗钙化改性后生物材料的实验研究。2.新型全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的大动物试验。3.新型全生物主动脉瓣的大动物试验。研究方法:1.牛心包经过胰蛋白酶、去垢剂和改变渗透压去细胞处理,分别对GA处理、GA+BD联合处理及未经处理的去细胞牛心包材料行分组测定茚三酮实验,胶原酶消化实验,血浆蛋白吸附实验以及血小板黏附实验,以分别探讨新型生物材料的胶原交联度及血液相容性的影响。分别测定牛心包生物材料的急性全身中毒实验、亚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力学性能测定,观察新型牛心包生物材料的理化性能。将牛心包生物材料植入大鼠体内包埋8周天后取出行HE染色及茜素红染色,观察生物材料钙化程度。2.新型全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经去细胞处理、GA交联鞣制及BD抗钙化改性处理后的牛心包,通过仿生结构设计,由近心端管道和远心端管道组成,近心端管道采用带有三叶瓣膜用聚酯缝线缝合而成。本试验拟在体外循环辅助心脏不停跳下对羊行肺动脉瓣置换术,植入14例带瓣管道,术后1、3、7、30、90、180天作为观察期。观察植入后动物的血流动力学性能(血流速度、返流面积、跨瓣压差)变化、超声评估结构变化(瓣膜启、闭是否良好);观察植入后有无不良事件(动物的死亡、感染、行为异常情况);植入物周围的炎症反应:周围组织有无粘连、感染、坏死;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数量;人工生物管道及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血栓形成:探查带瓣管道及主要脏器是否有血栓形成;溶血反应:观察红细胞形态、血红蛋白数量变化等;器官病变:心脏、肺、肝、肾、脾等形态学变化;瓣叶及管道的钙化情况及钙含量测定。评价新型全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新型全生物主动脉瓣,经去细胞处理、GA交联鞣制及BD抗钙化改性处理后的牛心包,采用柔弹性瓣架,再经仿生结构设计与缝制工艺制造而成。本试验拟在体外循环辅助下对羊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植入全生物主动脉瓣10例,1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心脏瓣膜(美国,爱德华)。术后1、3、7、30、90、180天作为观察期。试验终点观察指标:评价观察植入后的有效性:植入后的血流动力学性能(血流速度、返流面积、跨瓣压差);植入后的结构变化(瓣膜启、闭是否良好)。评价植入后的安全性:不良事件:所有动物的死亡、感染、行为异常情况;植入物周围的炎症反应:人工生物瓣膜和周围组织有无粘连、感染、坏死;白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数量;人工生物瓣膜及周围组织的病理改变;血栓形成:观察凝血变化,探查瓣膜及主要脏器是否有血栓形成;溶血反应:观察红细胞形态、血红蛋白数量变化等;器官病变:心脏、肺、肝、肾、脾等形态学变化;瓣环及瓣叶的钙化情况及钙含量测定。评价新型全生物主动脉瓣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1.牛心包经过去细胞处理、GA交联鞣制、BD抗钙化改性处理后,急性全身中毒实验、亚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未见明显异常。力学性能测定显示:GA+BD组牛心包断裂伸长率、抗拉负荷较GA组增大,抗拉负荷无明显差异。GA+BD组较未处理组茚三酮值均明显下降,较单用GA处理组茚三酮值进一步下降。牛心包经GA处理后,未消化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GA+BD处理后,未消化率进一步增加,其抗消化能力也进一步增强。GA组蛋白质吸附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再经BD处理后低于对照组。GA处理组血小板黏附率可明显下降,GA+BC组血小板黏附率较对照组低,但两者无显着差异。包埋实验结果显示,新型生物材料未见明显钙化灶,而对照组材料组织钙化明显。2.实验共完成14例全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的羊肺动脉原位植入实验,无意外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其中12例按照计划处死终止实验,2例仍健康存活。植入后瓣膜开启关闭良好,实验全程未出现严重狭窄和关闭不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测定术后存活绵羊肺动脉瓣返流百分比、返流量、中心静脉压、平均主动脉压等指标与术前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和术前对比,植入后肺动脉瓣跨压差未见明显变化。除2例瓣叶钙含量升高,其余所有瓣叶、血管组织钙含量均小于10μg/mg。尸体解剖中各脏器均未发现明显的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随访过程中实验室检查和尸体解剖未发现明显血细胞破坏、肝肾功损伤、炎症反应等不良事件。组织病理检查未见明显异常。3.实验共完成9例全生物主动脉瓣、1例对照生物主动脉瓣原位植入实验。所有动物均按照实验方案进行了手术植入、术后喂养和数据采集。1只实验组动物在第167天意外死亡。对照组第172天意外死亡。其余动物正常存活至预期时间,按计划进行处死、采集数据和尸体解剖。植入后瓣膜开启关闭良好,实验全程未出现严重狭窄和关闭不全,最大跨瓣压差44.1mmHg,跨瓣压差平均为23.8mmHg。最大反流面积2.4cm2,平均为1.12±0.53cm2,未发现瓣周漏或其他异常。和术前相比,术后与实验终点左心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压、有效瓣口面积、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实验动物植入的人工全生物心脏瓣膜瓣叶平均钙含量为2.01±1.02μg/mg,对照组瓣叶钙含量2.20μg/mg。实验动物植入的人工全生物心脏瓣膜瓣环平均钙含量为2.53±1.75μg/mg,实验组中1例瓣环钙含量最高为43.57μg/mg,对照组瓣环钙含量71.20μg/mg。尸体解剖中各脏器均未发现明显的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随访过程中实验室检查和尸体解剖未发现明显血细胞破坏、肝肾功损伤、炎症反应等不良事件。结论:1.本实验应用胰蛋白酶、去垢剂和改变渗透压去细胞处理、GA交联鞣制及BD抗钙化改性处理后的牛心包,通过测定牛心包生物材料的急性全身中毒实验、亚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力学性能测定良好。通过茚三酮实验,胶原酶消化实验分析,牛心包生物材料的胶原交联度提高。而血浆蛋白吸附实验和血小板黏附实验则验证了处理能够提高牛心包生物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通过观察大鼠包埋后的HE染色及茜素红染色,能够有效降低牛心包生物材料的钙化程度。经GA及BD处理能够进一步改善牛心包材料的理化性质,有利于提高血液相容性和减缓钙化,同时对于GA及BD处理方法在进一步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2.本实验建立了体外循环辅助下不停跳的肺动脉置换的绵羊模型和实验方法,可用于新型防钙化肺动脉带瓣管道的实验研究,同时也为研发新型肺动脉瓣介入系统并进行在体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新型全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植入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具有良好的防钙化效果,术后6个月的随访数据说明该新型全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的动物植入手术是安全的,满足医疗器械植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远期的植入后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3.本实验建立了体外循环下的主动脉瓣置换的绵羊模型和实验方法,可用于新型防钙化瓣膜的实验研究,同时也为研发新型TAVI的介入瓣膜系统并进行在体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新型全生物主动脉瓣植入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和不良事件,1例实验组意外死亡(考虑出血)。实验动物尸检研究均未发现各脏器明显的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结果表明该产品在常规抗凝强度下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实验结果表明除个别出现局灶钙化,该产品具有良好的防钙化效果。术后6个月的随访数据说明该新型全生物主动脉瓣的动物植入手术是安全的,满足医疗器械植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要求,远期的植入后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张磊[2](2016)在《大孔径聚己内酯静电纺纤维棉在自体组织工程血管及个体化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构建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常用的几种血管和补片替代物尚存在的问题,并制备新型生物材料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血管及补片。方法: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切片染色,了解现有管道材料人体移植后的变化。再应用静电纺丝原理,制备大孔径聚己内酯(PCL)静电纺纤维棉作实验组,以传统紧实PCL电纺膜作对照组,完成材料表征检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制备无细胞血管支架材料,作动物皮下移植,构建组织工程血管。通过引入一例法洛四联症跨瓣补片扩大手术案例,开展计算机辅助补片形态设计和虚拟补片植入手术,并依据计算流体力学分析,筛选最佳的补片设计方案。最后通过3D打印补片模具,实现自体心包补片三维成型和个体化组织工程血管补片的构建。结果:Gore-Tex管道和牛颈静脉管道管腔中均有假膜形成,同种带瓣管道近乎全层钙化。新型大孔径静电纺纤维棉较传统电纺膜具有更粗的纤维直径,更大的孔径和更好的亲水性;制备出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动物皮下移植后可于6周内实现自体细胞长入和组织形成。计算流体力学分析优化的3D打印补片内核可用于自体心包补片三维成型;结合上述大孔径PCL电纺棉,可制备出自体组织工程补片。结论:现阶段使用的血管替代物存在无生长性、细胞难以长入、易引起免疫排斥反应等问题。新型大孔径PCL电纺棉构建的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可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结合流体优化的3D打印补片内核,可用于构建个体化组织工程血管补片。第一部分几种血管替代物人体体内植入后的变化目的:了解临床上常用的几种血管替代物人体内移植后的变化,由此总结出尚存在的不足及可能原因,为研制新型组织工程血管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获取再手术时先心患儿早期植入的Gore-Tex管道、牛颈静脉管道和同种带瓣管道标本,通过大体观察、组织学切片HE染色、Masson染色、Verh?eff-van Gieson弹性纤维染色等特殊染色,以及特异性细胞标记物如CD31,SMA或Calponin免疫荧光染色,评价移植物人体移植后的变化。结果:Gore-Tex管道人体内移植后原管道未降解,管道壁中无细胞长入,管腔内形成假膜,继发管腔狭窄。其中假膜平整,富含胶原纤维;CD31+细胞、SMA+细胞或Calponin+细胞在假膜中呈现特殊排列。牛颈静脉管道移植后,原管道无降解,管道壁中无细胞长入,管腔内也可见假膜,继发管道狭窄。牛颈静脉内假膜表面粗糙并伸入管腔,未染出特异性细胞标记物。同种带瓣管道人体内移植后,管道近乎全层钙化,仅残留浅薄的内膜。内膜表面光滑,无假膜形成,基本不含细胞。结论:现临床常用的几种血管替代物依然存在不足:由于不具备生长性,长期易出现管道狭窄,增加再手术置换的风险;管道材料本身孔洞狭小,不利于自体细胞长入和组织形成;异体管道移植后易因机体免疫排斥反应导致组织坏死、继发钙化,减少管道使用寿命。第二部分大孔径聚己内酯电纺棉的制备及其在自体组织工程血管构建中的应用目的:研究新型大孔径聚己内酯(PCL)静电纺纤维棉的制备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制备出无细胞大孔径PCL电纺棉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初步探索其在构建自体组织工程血管中的应用。方法:以35%(m/v)的PCL/三氟乙醇(TFE)溶液为静电纺原料,以转动的镂空滚筒为接收装置以短距离(6cm)接收,得到具有一定排列取向的新型疏松PCL纤维,该纤维膜层叠后即“大孔径PCL电纺棉”。上述PCL纤维棉卷曲于圆柱管表面,制备出无细胞大孔径PCL电纺棉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将这种支架移植到大鼠皮下,待细胞自体细胞长入纤维支架中形成组织,构建出可供移植的自体组织工程血管。研究中以10%(m/v)的PCL/TFE为原料用传统静电纺方法制备的“细密PCL电纺膜”为对照组。结果:用上述新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一定排列取向,直径达微米级(3.90±1.85μm)的PCL纤维。该纤维架成的大孔径PCL电纺棉从微观形态到力学特性均有明显的方向性,也具有相对更优的亲水性。体外细胞实验表明,平滑肌细胞可良好地粘附于该纤维丝表面。而这种大直径纤维架构出的电纺棉孔隙高达数十微米,以此制成的无细胞组织工程血管支架于大鼠皮下移植后4w内即可完成细胞长入,6w内实现良好的组织化,形成具备移植条件的组织工程血管。而传统方法制备的PCL电纺膜难以实现细胞长入,不能在短期内形成组织工程血管。结论:利用35%高浓度PCL溶液,通过镂空滚筒接收装置可以得到有明显排列取向的大直径PCL纤维及大孔径PCL电纺棉。无细胞大孔径PCL电纺棉组织工程血管支架在皮下移植后可以形成载有自体细胞,具有生长潜能的组织工程血管。第三部分大孔径聚己内酯电纺棉片在个体化肺动脉补片构建中的应用目的:以法洛四联症肺动脉跨瓣补片根治术为案例,行补片设计、虚拟手术及计算流体力学分析和优化,探索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优化的个体化肺动脉补片设计的可行性,并结合大孔径PCL电纺膜构建出个体化肺动脉补片。方法:选取拟行肺动脉跨瓣补片扩大根治的法洛四联症(To F)患儿,将其术前MRI图像在Materialise?Mimics 17.0软件中重建出肺动脉三维图形。以此为基础完成不同肺动脉跨瓣补片大小、角度的模型设计,并开展虚拟手术。通过Ansys?Fluent 14.5软件结合有限体积法,计算用不同补片完成虚拟手术后肺动脉血流流速、左右肺动脉血流分配比例等指标,筛选出最优的补片设计方案。通过3D打印补片成型模具,术中将患者自体心包贴附于模具内,以0.6%戊二醛交联固定15min,完成自体心包补片个体化三维成型;为了构建出个体化组织工程血管补片,将打印的补片支撑物表面包裹无细胞PCL电纺膜,再移植到动物皮下4w,构建出个体化肺动脉补片。结果: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重建出To F患者肺动脉三维模型,实现针对大小、角度的补片设计方案,并完成虚拟手术。计算流体力学分析表明,扩大肺动脉瓣环直径可以明显降低肺动脉血流流速,但不能改变左右肺动脉血流配比;而改变肺动脉总干与左右分支的夹角对平衡左右肺血流分配起重要作用。3D打印的肺动脉成型模具结合自体心包补片或大孔径PCL电纺膜可实现优化补片的个体化成型。结论: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To F跨瓣补片设计、虚拟手术和计算流体力学分析优化在个体化肺动脉补片优化设计中具有可行性;最优化的补片设计可通过3D打印成型模具实现术中自体心包补片三维成型。结合无细胞PCL电纺膜片可构建出个体化组织工程血管补片。
杨斌[3](2016)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分型探讨及外科治疗策略总结》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肺循环血流供应、肺动脉发育及分布情况不同对此类疾病进行分型,依据不同分型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措施,总结这些临床经验,寻找合适的治疗方法,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5年12月,连续收治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病人71例,所有病人根据肺循环血液供应的来源和固有肺动脉发育程度不同分为4型。I型:不合并动脉导管和大的主肺动脉侧枝血管,固有肺动脉发育不良,肺循环血流由来源于壁层胸膜和纵隔的细小侧枝供应;IIa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不合并大的主肺动脉侧枝血管,肺循环血流由动脉导管供应,肺动脉发育良好,肺动脉闭锁为肺动脉瓣的膜性闭锁;IIb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不合并大的主肺动脉侧枝血管,肺循环血流由动脉导管供应,肺动脉发育良好,肺动脉闭锁为主肺动脉近端鼠尾样闭锁,主肺动脉和右心室流出道之间为长段纤维组织;IIc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不合并大的主肺动脉侧枝血管,肺循环血流由动脉导管供应,肺动脉发育不良,肺动脉闭锁为主肺动脉近端鼠尾样闭锁,主肺动脉和右心室流出道之间为长段纤维组织;IIIa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不合并大的主肺动脉侧枝血管,肺循环血流由动脉导管供应,没有主肺动脉,肺动脉发育良好;IIIb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不合并大的主肺动脉侧枝血管,肺循环血流由动脉导管供应,没有主肺动脉,肺动脉发育不良;IVa型:不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者合并及细小或严重狭窄的动脉导管,肺循环血流由大的主肺动脉侧枝血管供应,主肺动脉侧枝血管和固有肺动脉有良好的交通,固有肺动脉发育良好;IVb型:不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或者合并较细或者严重狭窄的动脉导管,肺循环血流由大的主肺动脉侧枝血管供应或者双重供应,肺动脉发育不良。71例病人中I型5例,男2例,女3例,年龄6月至25岁,平均7岁,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47±4.2)%,血红蛋白(Hb)(198±17)g/l,Nakata指数(45±11)mm2/m2,所有病人均有完整的肺动脉分支,一期手术行Melbourne分流1例,sano分流4例,二期手术行完全解剖矫治3例,等待二期手术1例。iia型病人3例,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2月、1岁4个月和3岁,sao2分别为81%、78%和74%,hb分别为126g/l、131g/l和148g/l,nakata指数分别为231mm2/m2、215mm2/m2和189mm2/m2,均行一期手术行完全解剖矫治。iib型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月至9岁,平均(2.4±2.0)岁,sao2(81.8±6.1)%,hb(140.4±17.0)g/l,nakata指数(191.1±23.4)mm2/m2,均行一期手术行完全解剖矫治。iic型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月至5岁,平均0.9岁,sao2(67±3.9)%,hb(174±11)g/l,nakata指数(98±7)mm2/m2,均一期手术均行sano分流,所有病人二期手术行完全解剖矫治。iiia型1例,男,4岁2月,体重15.5kg,sao278%,hb136g/l,nakata指数201mm2/m2,心内畸形符合法洛四联症病理解剖特点,行一期完全修复心脏畸形。iiib型2例,男1例,7月,女1例,9月,体重分别为7.6kg和7.5kg,sao2分别为61%和59%,hb分别为185g/l和188g/l,nakata指数分别为111mm2/m2、和97mm2/m2,行sano分流1例、改良b-t分流1例,一例病人行二期完全修复手术,一例病人等待二期完全修复手术。二期完全修复手术病人二期手术前资料:女,1.8岁,体重11kg,sao2为87%,hb为125g/l,nakata指数为203mm2/m2。iva型9例,男5例,女4例,年龄2月至6岁,平均(2.4±2.1)岁,体重(11.5±5.7),sao2(84.3±5.3)%,hb(113.9±16.5)g/l,nakata指数(185.6±13.7)mm2/m2,所有病人均一期手术行完全解剖矫治。ivb型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2月至11岁,平均(3.0±2.7)岁,体重4.5kg-31kg,平均(12.8±6.2)kg。以nakata指数40mm2/m2为界限分为a、b两组,a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3月至6岁,平均(2.7±1.8)岁,体重(12.9±4.3)kg,sao2(68.1±8.5)%,hb(146.3±20.3)g/l,nakata指数(76.7±23.5)mm2/m2,其中一期全部单源化+sano分流5例,已二期行完全心内修复3例;一期单纯sano分流4例,均二期完全心内修复;侧枝拴堵后行sano分流7例,二期完全心内修复5例,等待二期手术2例。b组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月至11岁,平均(3.7±4.8)岁,sao2(77.4±15.1)%,hb(147.6±53.3)g/l,nakata指数(25.4±8.8)mm2/m2,其中顽固充血性心力衰竭行一期单源化完全心内修复2例;一期单源化后行sano分流1例;一期行melbourne分流2例,其中一例行二期完全心内畸形修复,等待二期手术一例。结果71例病人共做92次手术,死亡4例(死亡率5.6%),其中一期全部心脏畸形修复41人,死亡1人;一期行姑息减状分流手术30人,死亡2人;二期全部心脏畸形修复20人,死亡1人;所有行完全心内修复的病人术后右心室压力:左心室压力为(44.5±12.8)%;等待二期手术8人,均未达到完全修复手术标准,继续随访观察。根据分组观察:i组病人一期术后sao2均上升,平均(69±2.4)%,1例患者25岁行melbourne分流术后第五天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死亡,其余4例行sano分流,3例病人平均(12±1.9)个月后行二期完全修复手术,二期术后1例病人俯卧位时出现心跳骤停,复苏成功,3例病人均顺利康复。iia组病人均存活,一例出现术后肺水肿,行呼吸机支持、腹膜透析痊愈,其余病人均恢复顺利,sao2(99.6±0.6)%,彩超示肺动脉瓣少量反流2例,中量返流1例,其余各瓣膜均没见少量以上的反流,心内没见残余分流。iib组病人均存活,一例出现术后肺水肿,行呼吸机支持、腹膜透析痊愈,1例肺感染治愈,1例术后出现纵膈感染,经再次开胸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冲洗及引流治愈,其余病人均恢复顺利,sao2(98.7±1.6)%,彩超示肺动脉瓣流速3.4m/s1例,少量反流2例,大量反流合并三尖瓣中量反流1例,单纯三尖瓣中量反流2例,其余各瓣膜均没见少量以上的反流,心内没见残余分流。iic病人一期术后sao2均上升,平均(82.6±3.9)%,一期术后球囊扩张左肺动脉口狭窄1例,3例病人平均(12.5±2.7)个月后行二期完全修复手术,二期术后3例病人均恢复顺利,1例等待手术。iiia病人术后恢复平稳,肺动脉瓣少量返流。iiib组一期手术b-t分流病人术后12小时出现b-t管道堵塞,紧急手术更换管道,目前仍在等待二期手术,另一例sano分流病人术后恢复顺利,11.5个月后行完全心内畸形矫治,术后恢复顺利。iva组病人出现肺部渗出2例,其中1例尿少给予腹膜透析,均治愈;1例病人术后12小时后出现不明原因低心排综合征,再次入手术室开胸见心脏收缩差,行体外循环辅助无效死亡,其余病人恢复平稳。ivb两例充血性心衰低年龄病人一期完全心内畸形矫治术后恢复顺利,其余病人均分期手术,一期手术二次开胸止血1例,肺感染1例,双肺渗出1例,均治疗后痊愈,1例病人术后出现sano分流管道慢性堵塞行更换管道治愈,另有1例病人单源化后行sano分流,sao2低至35%,不能撤离体外循环,改行体肺分流,仍因低氧无法停机死亡,其他病人均痊愈,定期复查,除5例病人等待二期手术外其他病人均行二期完全心内畸形修复,2例出现术后肺部渗出,治疗后痊愈,其他病人均恢复顺利,二期手术中同期肺动脉分支不同程度狭窄拓宽成形11例。随访结果:随访64人,失访3人,随访率95.3%,整体随访1-56个月,所有随访病人心功能均在Ⅰ-Ⅱ级(NYHA),完全心内畸形修复者SaO2(97.3±1.6)%,术后反复发生肺部渗出、感染1例,三个月后痊愈,未再出现反复肺部感染,肺动脉瓣返流大量返流2例、中量返流3例,其余均为少量以下返流,三尖瓣少量返流12例,中量反流6例,主动脉瓣少量返流4例,肺动脉瓣流速(2.1±0.87)m/s,左室射血分数(LVEF)(63.0±3.4)%,各组间血氧饱和度和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没有显着差异;8例姑息等待二期手术者SaO2(71.9±2.9)%,肺动脉分支狭窄6例,Nakata指数(143.0±11.6)mm2/m2,Sano分流者分流管道流速(4.0±0.5)m/s。结论对于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病人根据肺循环血液来源和肺动脉发育情况进行合适的分类,在分类原则的指导下,依据不同的分型采取相应的个体化的治疗措施,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合并大的主肺动脉侧枝血管病人手术风险增加,对于特定类型的PA-VSD/MAPCAs病人一期完全单源化心内畸形完全修复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韩越博[4](2013)在《大鼠带瓣血管液氮冻存时间对其活性和组织中IGF-I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检测经液氮冻存不同时间大鼠带瓣血管的大体标本、管壁结构和细胞代谢情况及其组织中IGF-Ⅰ的分布和含量,研究带瓣管道的活性与IGF-Ⅰ之间的关系,提供一种评价带瓣管道活性的新思路。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雌雄不限,体重150至250g,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20只(A组),液氮冻存标本1个月20只(B组),液氮冻存标本3个月20只(C组)。采用腹腔内注射浓度为10%的水合氯醛麻醉,消毒并用无菌操作直接开胸取带瓣主动脉。将3组带瓣血管植入含有头孢西丁钠、林可霉素、两性霉素B、多粘菌素及万古霉素的M199培养基中37℃水浴6h。A组置入含含1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基中孵育24h,计算检测其糖代谢率,B、C组经灭菌后置入含有10%胎牛血清和10%二甲基亚枫的M199培养基的冻存管中密封,经控制性阶段降温后分别置于-196℃液氮中冻存1个月、3个月。B、C组冻存结束后取出,放置于37℃水浴箱中快速升温后亦检测糖代谢率。3组标本经福尔马林固定后,石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和二步法免疫组化试剂盒染色,分别观察、统计各组标本的组织结构和细胞IGF-Ⅰ阳性染色。结果:1、大体标本外观及形态:肉眼见3组带瓣大动脉均无溃烂、衰败及钙化灶,B、C两组带瓣主动脉的大体外观、形态无明显差异,而颜色较A组略微灰白。2、葡萄糖代谢率:A组为3.812±0.4768mmol/L·24h,B组3.826±0.3495mmol/L.24hC组3.655±0.3736mmol/L.24h,3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织结构:显微镜下观察A组标本病理切片可见管腔内被覆平整的单层扁平内皮细胞,胞核清晰,管壁中层有多层完整平滑肌细胞,胞外基质排列整齐,另见少许成纤维细胞。B组可见管腔一侧内皮细胞排列较为紧密、平整,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轮廓清晰,排列整齐。C组可见管腔面内皮细胞轮廓清晰,无明显脱落,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完整,较A组稍显疏松,未见排列紊乱及断裂现象。4、免疫组化染色:3组标本均观察到较强阳性染色,可于细胞胞质中观察到深浅不等的棕黄色着色。‘成阳性染色细胞多集中分布于管壁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亦可见染色。阳性率分别为:A组35%,B组30%,C组30%,3组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实验采用目前主流的带瓣管道制备和保存方法可以在短时期内较好的保留组织和细胞的活性。2、IGF-Ⅰ在带瓣主动脉中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染色,提示其在为保留带瓣管道活性所发挥的作用方面有明确的细胞学证据。3、由本实验的结果及IGF-Ⅰ的生物学作用,推测该分子可以作为评估带瓣管道活性的新指标,也为更为长久的保存带瓣管道活性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罗程[5](2012)在《环孢素预处理对同种带瓣血管移植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白1966年Ross首次应用同种异体带瓣主动脉治疗肺动脉闭锁病人获得成功后,抗生素灭菌、程控降温、深低温保存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同种带瓣血管(valved homograft conduit, VHC)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广泛应用。同种带瓣血管结构自然、中心血流及抗返流、免疫性低、不易形成血栓、不易附着细菌等特性,成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重建右(左)室流出道的主要生物材料。但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同种瓣膜由于内在异常而退化的情况。虽然这种情况并不一定导致瓣膜功能异常。在年轻患者中可见到同种瓣膜植入后早期衰败,这种结构性衰败可能有其免疫学基础。因为瓣膜的供受体之间不进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抗原的配型检验,而且患者不常规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术后常因发生反流、狭窄及免疫排斥而导致管道早期失功,需二次或多次手术更换VHC。VHC在小儿表现出较成人使用寿命短、耐久性差的特点,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后也会引起宿主机体的钙化反应,其最终结果造成移植物狭窄和闭塞,这是同种异体血管移植成功的一大障碍。因此如何降低同种异体血管的钙化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血管钙化过程过去被认为是一个被动过程,与自然老化和细胞凋亡有关。近来研究认为它是一个主动的、细胞参与调节的过程。细胞外钙调蛋白(包括MGP和胎球蛋白-A)是钙磷沉积的强抑制剂。正常情况下,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壁,以及早期内膜纤维化病变(粥样斑形成之前)中没有MGP表达,但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尤其是脂质丰富的斑快和钙化区域周围表达显着增加。在每一个有钙质沉积的标本中均能检测出MGP,尤其是微钙化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使用抗人类MGP单克隆抗体染色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的动脉壁,发现局部大量的MGP聚集。这说明MGP是一种强有力的抑制动脉钙化的局部作用因子。异体血管移植前必须经过预处理,以消除血管上的异体抗原。降低同种异体血管免疫钙化的方法有多种,如酒精、甲醛、甘油浸泡;戊二醛(glutaraldehyde, GA)、多聚环氧化合物(polyepoxycompound, PC)交联;深低温冷冻、冻干加辐射、青霉素和链霉素离体预处理、玻璃化法、自体内皮细胞衬里等。国内外学者在降低同种异体血管抗钙化方面均做了大量的研究。异体血管去内皮后自体内皮细胞衬里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摸索出更好的保存和处理同种异体血管的方法,使其像自体血管一样被运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上述各方面,将自体血管内皮细胞经体外培养,种植于经冻干辐照处理的异体血管,将可能减轻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的钙化,为其临床运用展现出光明的前景。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在组织工程的应用,有望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对种植的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基因修饰,不仅可减轻钙化的问题,而且通过改变抗凝和促凝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增强内皮细胞凝血活性,将提供一个更为理想的方法.这在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报道。另外一种方法是用环孢素预处理同种组织,这在早期曾应用于狗的同种静脉,该处理方法可提高移植物的存活,电镜扫描也发现退行性变减轻。环孢素是一种高效免疫抑制剂,已在临床应用于个别瓣膜置换的患者,因为该药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一般主张瓣膜移植后慎用。已有大量资料显示同种瓣移植后早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具有抗钙化作用,其机制在于抑制移植后早期的免疫排斥,减轻了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所受到的免疫攻击,保护了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Augelli等对接受移植同种静脉的狗应用与不应用环孢素治疗进行观察,发现应用环孢素狗的移植物存留率提高。周江桥等用自制的环孢素A(CsA)复合肾灌注液对移植肾进行灌注,观察其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实验组血清BUN及C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A组及B组),证明CsA对移植肾具有保护作用。血管钙化过程过去被认为是一个被动过程,与自然老化和细胞凋亡有关。近来研究认为它是一个主动的、细胞参与调节的过程。细胞外钙调蛋白(包括MGP和胎球蛋白-A)是钙磷沉积的强抑制剂。正常情况下,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壁,以及早期内膜纤维化病变(粥样斑形成之前)中没有MGP表达,但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尤其是脂质丰富的斑快和钙化区域周围表达显着增加。在每一个有钙质沉积的标本中均能检测出MGP,尤其是微钙化的区域。免疫组织化学研究使用抗人类MGP单克隆抗体染色动脉粥样硬化性损伤的动脉壁,发现局部大量的MGP聚集。这说明MGP是一种强有力的抑制动脉钙化的局部作用因子。因此,通过PCR检测环孢素处理后的同种带瓣血管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MGP)的表达水平可了解钙化反应的发生,并可对其强烈程度进行评价。目前未见文献报道有关用环孢素预处理同种瓣膜钙化影响的对照随访研究。目的:研究同种带瓣管道移植环孢素预处理后,糖代谢、免疫反应、移植血管钙含量及MGP mRNA在移植血管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环孢素预处理对同种带瓣血管移植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成年白兔50只随机分2组,体重2.50-3.50Kg。左侧颈动脉(接受移植时的供体带瓣主动脉接受环孢素预处理)作为处理组,右侧颈动脉(接受移植时的供体带瓣主动脉不接受环孢素预处理)作对照组。再将每个组的白兔随机分为5个小组,每组5只,于移植后2,4,8,12周切取移植标本,进行光镜和电镜观察,糖代谢的测定取血后流式细胞仪测定CD25,免疫组化测定CD40的表达,测定钙含量、RT-PCR检测MGP mRNA蛋白。结果:1.形态学:实验组的内皮细胞脱落和平滑肌细胞钙化较对照组轻。2.免疫反应的趋势:实验组:在移植后2-4周CD25、CD40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移植后8、12周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钙含量的变化趋势:实验组在移植后2,4,8,12,周4个不同时间点的钙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基质Gla蛋白(Matrix Gla Protein, MGP) mRNA的表达:移植后2,4周MGP mRNA水平逐渐升高。移植后8,12周水平开始下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动态变化。结论:1.环孢素预处理的同种带瓣血管可提高移植血管通畅率,降低血栓形成,血管内皮细胞改变较轻。2.使用免疫抑制剂可以降低移植血管的钙含量,抗钙化的机理在于对带瓣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保护。3.同种带瓣血管移植后的钙含量不与当时的免疫排斥水平成正比,但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4. MGP mRNA水平的动态变化可能与环孢素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化及增殖有关。
徐帆,陈道中[6](2012)在《同种异体带瓣管道的保存方法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同种异体带瓣管道(valved homograft conduit,VHC)即一段带有主动脉瓣或肺动脉瓣的大动脉,通常由生前无大血管病、瓣膜病、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病的脑死亡患者自愿捐献,因其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解剖形态及生物活性等诸多优点,广泛
姚碧[7](2011)在《带瓣血管灭菌对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实验通过对五组带瓣大动脉在不同水浴条件下灭菌,观察其灭菌效果及灭菌前后组织细胞葡萄糖代谢率和台盼蓝拒染率的变化,探讨水浴条件与组织活性之间的关系。在确保灭菌效果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持同种带瓣管道的组织活性,以完善同种带瓣管道灭菌和制备的方法。方法:本实验选取修剪完毕的新西兰大白兔带瓣大动脉50只,其中带瓣主动脉25只,带瓣肺动脉25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灭菌前后均做细菌及真菌培养。每组均用含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B) 100mg/L、万古霉素(Vancomycin)50mg/L、头孢西丁钠(Cefoxtin)240mg/L、林克霉素(Lincomycin)120mg/L的M199培养液水浴灭菌,A组37℃水浴12小时,B组37℃水浴6小时,C组37℃水浴4小时,D组4℃中水浴12h,E组4℃水浴6h,水浴后剪取部分血管内膜标本做葡萄糖代谢率、细胞台盼蓝拒染率测定。对照组未作抗生素水浴处理,直接做做葡萄糖代谢率、细胞台盼蓝拒染率测定。结果:(1)50只带瓣大血管灭菌前细菌及真菌培养:9只细菌培养阳性,2只真菌培养阳性,总阳性率为22.2%。灭菌后培养无一例阳性。(2)各实验组葡萄糖代谢率(A组:2.03±0.29 mmol/L·24h,B组:2.16±0.38mmol/L·24h,C组:2.22±0.44 mmol/L·24h,D组:2.20±0.58 mmol/L·24h,E组:2.34±0.65 mmol/L·24h)均低于对照组(2.64±0.66 mmol/L·24h),P<0.05。且均大于0.89 mmol/L·24h。(3)五个实验组中,E组的葡萄糖代谢率(2.34±0.65 mmol/L-24h)均高于A、B、C、D组,P<0.05。B、D两组之间葡萄糖代谢率无显着差异,P>0.05;C、D两组之间葡萄糖代谢率无显着差异,P>0.05。(4)在A、B、C三组间葡萄糖代谢率均逐渐增高,P均<0.05。(5)实验组台盼蓝拒染率(A组:83.1%,B组:87.6%,C组:88.5%,D组86.3%)与对照组台盼蓝拒染率(94.0%)比较,P<0.01。E组台盼蓝拒染率(90.6%)与对照组台盼蓝拒染率(94.0%)比较,P>0.05,无显着差异。结论:(1)本实验所用抗生素配方水浴灭菌能达到比较可靠的灭菌效果。(2)本实验所用灭菌条件:37℃水浴12小时,37℃水浴6小时,37℃水浴4小时,4℃中水浴12h,4℃水浴6h,能够取得可靠的灭菌效果。且都保持良好的细胞活性。(3)抗生素水浴灭菌处理对带瓣大血管的组织细胞活性有损伤,灭菌时间及水浴温度对细胞活性有影响,应尽可能的减少灭菌时间及水浴温度。在本实验中4℃条件下水浴6小时损伤较小,且能达到满意的灭菌效果。
程晨晨,常青,高洪波,徐平[8](2011)在《海藻糖保护同种带瓣大动脉的最适浓度》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目前液氮低温保护组织和器官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其保护剂一直以来争论不一。目的:观察不同冷冻保护剂对液氮深低温冻存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细胞凋亡和代谢的影响,寻求最佳的冷冻保护剂及冷冻保护剂的最适浓度。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带瓣主动脉、肺动脉标本,将其在液氮中冻存12,15,18个月,冻存液分别使用0.1mol/L二甲基亚砜,0.1mol/L海藻糖,0.1mol/L海藻糖+0.1mol/L二甲基亚砜,0.2mol/L海藻糖+0.1mol/L二甲基亚砜,0.3mol/L海藻糖+0.1mol/L二甲基亚砜。标本复温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本的细胞凋亡情况,葡萄糖消耗量测定法检测组织细胞的代谢水平。结果与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和葡萄糖消耗量测定结果均显示经0.1mol/L海藻糖+0.1mol/L二甲基亚砜,0.2mol/L海藻糖+0.1mol/L二甲基亚砜冻存液处理的标本冻存效果最好,其次是经0.3mol/L海藻糖+0.1mol/L二甲基亚砜处理和经0.1mol/L海藻糖单独处理的标本,单独使用0.1mol/L二甲基亚砜处理的标本冻存效果最差。说明海藻糖对液氮深低温保存同种带瓣大动脉活性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单独使用海藻糖优于单独使用二甲基亚砜,联合应用海藻糖和二甲基亚砜效果更好,且联合应用的海藻糖最佳浓度范围是0.100.20mol/L。
程晨晨[9](2011)在《不同浓度海藻糖对液氮深低温保存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海藻糖作为冷冻保护剂冻存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寻求最佳的冷冻保护剂并探讨冷冻保护剂的最佳适宜浓度以及带瓣大动脉组织caspase-3的表达。方法在液氮中冻存时间点分为12个月,15个月,18个月,依据冻存液不同分为5组,分别是:0.1mol/L DMSO(对照组),0.1mol/L海藻糖(实验组1),0.1mol/L海藻糖+0.1mol/L DMSO(实验组2),0.2mol/L海藻糖+0.1mol/L DMSO(实验组3),0.3mol/L海藻糖+0.1mol/L DMSO(实验组4)。免疫组化光镜观察组织细胞凋亡,测定血糖浓度检测组织细胞代谢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测定Caspase-3的相对表达量。新鲜组作为阴性对照。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和细胞破坏逐渐加重。光镜下观察,新鲜大动脉组织均为弱阳性,各组标本与新鲜组织比较均有明显改变(d=37-43,P<0.05)。各组之间除实验组2和实验组3比较无差异外(d=66-72,P>0.05)其余各组比较均有差异(d=0-42,P<0.05),细胞凋亡最轻的是新鲜组,较好的是实验组2和实验组3,其次依次为实验组4、实验组1,凋亡最严重的是对照组。血糖测定,实验组2和实验组3无统计学意义(P=0.68>0.05),其余各组标本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F=41-46,P<0.05),细胞代谢最旺盛的是新鲜组,较好的是实验组2和实验组3,其次依次为实验组4、实验组1,代谢最弱的是对照组。RT-PCR和Western-Blot,在每个时间点下(P<0.05),细胞凋亡最轻的是新鲜组,较好的是实验组2和实验组3,其次依次为实验组4、实验组1,凋亡最严重的是对照组。结论1、海藻糖对液氮保存带瓣大动脉有较好的保护作用;2、0.1mol/L海藻糖+0.1mol/L DMSO和0.2mol/L海藻糖+0.1mol/L DMSO联合应用,其保护效果好于0.3mol/L海藻糖+0.1mol/L DMSO以及单独使用0.1 mol /L DMSO和0.1mol/L海藻糖。3、海藻糖作为冷冻保护剂冻存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最佳的保存方案是0.1mol/L海藻糖+0.1mol/L DMSO和0.2mol/L海藻糖+0.1mol/L DMSO。
刘晓丽,任燕[10](2008)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临床应用现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二、同种异体带瓣大动脉的术中复温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种异体带瓣大动脉的术中复温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新型全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与全生物人工瓣膜的临床前动物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回顾 |
一、生物心脏瓣膜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
二、人工生物心脏瓣膜钙化的机制研究进展 |
三、心脏瓣膜新材料研究发展趋势与进展 |
第一部分 戊二醛交联鞣制及丁二醇抗钙化改性后牛心包的材料学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新型全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的大动物试验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新型全生物主动脉瓣的大动物试验 |
1 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实验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大孔径聚己内酯静电纺纤维棉在自体组织工程血管及个体化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构建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对照表 |
计量单位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几种血管替代物人体体内植入后的组织学变化 |
1.1 材料和方法 |
1.1.1 实验仪器 |
1.1.2 实验试剂和材料 |
1.1.3 组织标本获取 |
1.1.4 实验方法 |
1.2 结果 |
1.2.1 Gore-Tex管道人体体内移植后变化 |
1.2.2 牛颈静脉管道人体内移植后变化 |
1.2.3 同种带瓣管道异体移植后组织变化 |
1.3 讨论 |
1.4 结论 |
第二部分 大孔径聚己内酯电纺棉的制备及其在自体组织工程血管构建中的初步应用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实验动物 |
2.1.2 实验仪器 |
2.1.3 实验试剂和材料 |
2.1.4 实验方法 |
2.1.5 PCL电纺膜(棉)用于自体组织工程血管的构建 |
2.2 结果 |
2.2.1 PCL电纺膜(棉)的制备 |
2.2.2 PCL电纺膜(棉)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
2.2.3 PCL电纺膜(棉)的力学性能 |
2.2.4 PCL电纺膜(棉)的亲水角检测 |
2.2.5 PCL电纺膜(棉)的细胞学实验 |
2.2.6 PCL电纺膜(棉)用于构建组织工程血管 |
2.2.7 PCL电纺膜(棉)组织工程血管的组织学观察 |
2.2.8 组织平滑肌标记物检测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部分 利用大孔径聚己内酯电纺棉构建个体化肺动脉补片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实验动物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实验试剂或材料 |
3.1.4 实验方法 |
3.2 结果 |
3.2.1 ToF患儿肺动脉三维重建 |
3.2.2 ToF跨瓣补片扩大术补片设计、虚拟手术及计算流体分析优化 |
3.2.3 优化补片设计方案的临床实现(自体心包补片的个体化立体成型) |
3.2.4 大孔径无细胞PCL电纺棉片皮下组织形成实验 |
3.2.5 个体化组织工程肺动脉补片的构建 |
3.3 讨论 |
3.4 结论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分型探讨及外科治疗策略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资料与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1.1 一般资料 |
2.1.2 实验室及诊断仪器检查 |
2.1.3 二期完全矫治手术前病人临床资料 |
2.2 临床分型 |
2.2.1 临床分型原则 |
2.2.2 病例分型情况 |
2.3 手术方法 |
2.3.1 Sano分流手术方法 |
2.3.2 Melbourne分流手术方法 |
2.3.3 杂交手术方法 |
2.3.4 单源化技术 |
2.3.5 针对动脉导管依赖肺循环血流病人的一期心内畸形完全矫治手术 |
2.3.6 一期姑息分流术后二期心内畸形完全修复手术 |
2.3.7 PA-VSD病人心内畸形不同于法洛四联症时的处理方法 |
2.4 统计学方法 |
3 结果 |
3.1 临床结果概论 |
3.1.1 总体病人临床结果.. |
3.1.2 一期完全修复病人合并MAPCA与不合并MAPCA的结果比较 |
3.1.3 一期完全修复和分期完全修复手术结果比较 |
3.1.4 Duct依赖肺循环和MAPCA依赖肺循环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 |
3.1.5 等待二期手术病人临床结果 |
3.1.6 死亡病人临床结果情况 |
3.2 分组观察临床结果 |
3.2.1 I组病人临床结果 |
3.2.2 IIa组病人临床结果 |
3.2.3 IIb组病人临床结果 |
3.2.4 IIc组病人临床结果 |
3.2.5 IIIa组病人临床结果 |
3.2.6 IIIb组病人临床结果 |
3.2.7 IVa组病人临床结果 |
3.2.8 IVb组病人临床结果 |
3.3 随访结果 |
3.3.1 所有完全修复病人随访结果.. |
3.3.2 等待二期手术病人随访结果 |
4 讨论 |
4.1 改良PA-VSD分型的优点 |
4.2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临床诊断 |
4.2.1 临床表现 |
4.2.2 诊断仪器的检查 |
4.3 治疗方面的讨论 |
4.3.1 手术时机 |
4.3.2 手术方式的选择 |
4.3.3 手术操作的讨论 |
4.3.4 术中肺血流检测 |
4.4 并发症 |
4.4.1 固有肺动脉和侧枝血管及其吻合口狭窄 |
4.4.2 肺部渗出 |
4.4.3 肺部感染 |
4.4.4 纵膈感染 |
4.5 死亡病例原因分析 |
4.6 使用材料 |
4.7 术后心内测压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大鼠带瓣血管液氮冻存时间对其活性和组织中IGF-I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5)环孢素预处理对同种带瓣血管移植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写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硏究生阶段发表文章 |
(6)同种异体带瓣管道的保存方法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VHC保存方法的发展 |
2 VHC保存方法的现状及进展 |
2.1 供者条件 |
2.2 WIT WIT是指VHC从心脏停搏失去血液供应到被取下处于0~4 |
2.3 灭菌方法 |
2.4 冷冻方法 |
2.5 复温方法 |
3 同种异体带瓣管道研究的热点 |
3.1 VHC的免疫学研究 |
3.2 VHC的组织工程学研究 |
3.3 VHC冷冻方法的研究 |
4 展 望 |
(7)带瓣血管灭菌对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海藻糖保护同种带瓣大动脉的最适浓度(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冻存标本的凋亡情况 |
2.2 葡萄糖消耗量测定结果 |
3 讨论 |
来自本文课题的更多信息-- |
(9)不同浓度海藻糖对液氮深低温保存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对象 |
1.1.1 采用Jashari等的抗生素配方 |
1.1.2 实验分组 |
1.2 试剂和仪器设备 |
1.2.1 主要试剂 |
1.2.2 主要仪器设备 |
1.3 冻存液的配置 |
1.4 保存 |
1.5 解冻及漂洗 |
1.6 实验方法 |
1.6.1 免疫组化 |
1.6.1.1 免疫组化方法 |
1.6.1.2 免疫组化结果判读 |
1.6.2 糖代谢测定 |
1.6.3 RT-PCR |
1.6.4 Western-Blot |
1.7 统计方法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2.1 肉眼观察 |
2.2 光镜观察 |
2.3 糖代谢 |
2.4 RT-PCR |
2.5 Western-Blot |
第三章 讨论 |
3.1 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的保存 |
3.3 同种带瓣大动脉的应用 |
3.4 同种带瓣动脉的灭菌、降温和复温 |
3.5 细胞凋亡 |
3.6 葡萄糖消耗量测定 |
3.7 海藻糖与DMSO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同种异体血管移植临床应用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同种异体血管的制备与保存 |
1.1 制备 |
1.2 灭菌 |
1.3 保存 |
2 同种异体血管的临床应用 |
2.1 应用于各种血管损伤及动脉瘤 |
2.2 应用于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
2.3 建立血液透析通路 |
四、同种异体带瓣大动脉的术中复温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型全生物肺动脉带瓣管道与全生物人工瓣膜的临床前动物实验[D]. 任恺.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2019(06)
- [2]大孔径聚己内酯静电纺纤维棉在自体组织工程血管及个体化组织工程血管补片构建中的应用[D]. 张磊.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5)
- [3]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分型探讨及外科治疗策略总结[D]. 杨斌. 郑州大学, 2016(03)
- [4]大鼠带瓣血管液氮冻存时间对其活性和组织中IGF-I水平的影响[D]. 韩越博. 广西医科大学, 2013(S1)
- [5]环孢素预处理对同种带瓣血管移植的保护作用[D]. 罗程. 广西医科大学, 2012(09)
- [6]同种异体带瓣管道的保存方法及研究进展[J]. 徐帆,陈道中.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02)
- [7]带瓣血管灭菌对其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姚碧. 广西医科大学, 2011(09)
- [8]海藻糖保护同种带瓣大动脉的最适浓度[J]. 程晨晨,常青,高洪波,徐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16)
- [9]不同浓度海藻糖对液氮深低温保存同种带瓣大动脉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D]. 程晨晨. 青岛大学, 2011(06)
- [10]同种异体血管移植临床应用现状[J]. 刘晓丽,任燕. 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