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成药六神丸的X射线衍射初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魏妙洁[1](2020)在《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蒙药复方德都古日古木-7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近年来,随着全球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持续增长,草药产业已成为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民族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蒙药摄取了藏医、中医等其他民族在实践中得到的相关技能与理论,蒙药方剂流传下来并有疗效的达数千首,常用制剂有400多首,其中蒙药复方制剂德都古日古木-7(G-7)为治疗肝病的特色药,收载于《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1998年版),鉴于原标准中收载的相关定性定量指标不够全面,为有效控制该复方制剂的内在质量,保证药物的品质,建立可靠且准确的实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为解决部颁标准中检测方法的单一性,本课题对G-7进行了真伪优劣的研究,以期为复杂组方的成药制剂建立一种全面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推进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首先收集蒙药复方制剂G-7处方规定的原料药材作为对照,经性状鉴别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两种方法对原料药材进行鉴定,以确保对照药材来源准确;然后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规定方法自制2份G-7对照样品(RS01和RSO2),RSO2加入人参作为阳性对照;此外,收集3份市售G-7样品(SS01-SS03),及内蒙地区12份院内制剂G-7样品(YN01-YN12)。以4种不同的基因区ITS、ITS2,rbcL和matK作为分子标记片段,对2份对照、3份市售及12份院内制剂G-7样品基于Illumina NovaSeq 6000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将测序得到的clean data通过过滤去除低质量序列,高质量序列通过组装和序列评估,然后对测序深度和覆盖度进行计算,去除测序深度小于3和覆盖度低于95%的不可靠序列;使用TCM-BOL数据库、GenBank和BOLD数据库进行药材基原鉴定。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3份市售及12份院内制剂G-7样品中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没食子酸进行含量测定和样品间比较。色谱柱采用YMC-Pack ODS-A(250 × 4.6 mm,5 um);柱温30℃;以乙腈(A)-0.1%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9 min:5%A,9-30 min 5%-12%A,30-40min 12%-100%A,流速 1.0 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 274nm 和 400nm,进样量10 uL。结果: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共获得约120 G的原始数据,约8亿个reads,经处理后获得500,000余条高质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结合4种DNA条形码ITS、ITS2、rbcL和matK可检出2份对照样品中规定的全部生物组分,且RSO2能够检出阳性对照药材人参Panaxginseng C.A.Mey,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同时显示ITS和ITS2序列的鉴定效率比rbcL和matK序列的鉴定效率高。结合ITS2、rbcL和matK序列在3份市售G-7样品中检出均检出4味原料药材,在12份院内制剂G-7样品中检出的原料药材数目不一,其中检出组方物种数最多的是YN04样品,共检出5味原料药材,检出组方物种数最少的是YN11样品,只检出2味原料药材;此外,在15份样品中只有YN12样品中检出正品药材木通Akebia quinata,其余样品均不同程度检出木通的常见混伪品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i和威灵仙 Clematis chinensis,在YN02样品中检出关木通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本研究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红花和诃子中的主要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没食子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两种成分分别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回归方程为:y=2×107x-293586,r2=0.999;没食子酸的回归方程式:y=3×107x-64310,r2=0.999。3份市售G-7样品羟基红花黄色素A和没食子酸两种成分的含量相近,说明3份市售G-7样品的质量无明显差异;12份院内制剂G-7样品两种物质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YN09含有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最高,YN02含量最低;YN08含有的没食子酸最高,YN07含量低。结论:高通量测序技术可有效鉴定蒙药复方制剂G-7中的生物组分,对于复方制剂的质量评价应包含处方成分的鉴定又包括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因此,将高通量测序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结合,对复方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明小芳[2](2019)在《纳米雄黄酸水飞品诱导乳腺癌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际癌症研究机构(GLOBAR CACER OBSERVATORY)于2018年曾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到2018年估计全球有1810万新癌症病例和960万癌症患者死亡病例。两性中,肺癌是最常诊断的癌症,占总癌症病例的11.6%,其次是乳腺癌占11.6%,前列腺癌占7.1%,结肠癌占6.1%。在女性中,乳腺癌是最常诊断的癌症,并且是癌症导致的女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在2018年有367900新乳腺癌病例,占总癌症新病例的8.6%,乳腺癌死亡人数97972例。乳腺癌是目前全世界妇女面临的最为常见的癌症,迄今为止,基于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中医药和分子靶向的综合治疗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标准模式,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乳腺癌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雄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是中医内治外用常用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雄黄对难治性或复发性肿瘤或癌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本实验室前期实验证明雄黄及纳米雄黄炮制品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并能够诱导其凋亡。本论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纳米雄黄酸水飞品诱导乳腺癌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其作用机制。目的:探讨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MDA-MB-435S及人正常肝细胞L-02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药物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MDA-MB-435S及人正常肝细胞L-02经不同浓度的纳米雄黄酸水飞品作用不同时间的存活率,并计算出各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据此设计凋亡和自噬实验的浓度。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形态学影响,初步探究药物是否能够诱导细胞凋亡。采用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进一步论证药物是否能诱导细胞凋亡。采用PI单染法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细胞自噬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及自噬相关蛋白,探讨药物作用机制。结果:纳米雄黄酸水飞品能够抑制三种乳腺癌细胞及人正常肝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选用MDA-MB-435S细胞,研究药物诱导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未观察到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AnnexinV-FITC/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标志性蛋白cleaved-PARP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药物诱导细胞发生凋亡不明显。PI单染法结果显示,药物对细胞周期有一定影响。透射电镜观察到药物组诱导细胞形成自噬溶酶体,Western blot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表达上升、P62表达下降,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表明药物能够诱导细胞发生自噬。Western blot法检测p-PI3K、p-Akt、p-mTOR,Beclin1、Bcl-2蛋白的表达,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表明药物可能不是通过PI3K-Akt-mTOR通路诱导细胞自噬。结论:纳米雄黄酸水飞品能够抑制三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药物可能通过非PI3K-Akt-mTOR途径诱导MDA-MB-435S细胞自噬性死亡。
马祖兵[3](2019)在《大黄素自微乳—微丸释药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大黄素是大黄、何首乌等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泻下、神经保护、治疗糖尿病、抗肿瘤、抗菌、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和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但大黄素溶解性极差,导致其成药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严重限制其制剂研究与临床应用。本文以中药挥发油肉桂油为油相制备大黄素自微乳,提高大黄素溶出度。同时,为解决自微乳的不稳定性问题,将流化床喷雾干燥制微丸技术与自微乳技术结合制备大黄素自微乳-微丸,并对所制得的微丸进行理化性质考察和初步安全性评价。主要的研究结果与结论如下:进行处方前研究。建立了大黄素含量HPLC测定方法,进行大黄素原料药含量测定和溶解度的研究,建立大黄素体外溶出测定方法,为后期制剂的研究和质量初步评价奠定基础。大黄素自微乳制备研究及体外评价。以大黄素在各辅料中的溶解度实验、辅料之间的相容配伍实验,初步筛选辅料油相为肉桂油,乳化剂为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与吐温-80按6:4混合,助乳化剂为1,2-丙二醇。以伪三元相图和单纯形网格法优化自微乳处方,最终得到的处方为肉桂油、RH40/吐温-80(6:4)、1,2-丙二醇比例10:60:30。所制得的大黄素自微乳分散后的平均粒径17.5 nm,多分散指数0.083,Zeta电位-12.71 mV,大黄素载药量16.66 mg·g-1,自微乳中大黄素在120 min累积溶出度超过95%,远高于原料药不足10%的累积溶出度。通过流化床喷雾干燥制微丸法将大黄素自微乳固化,制得大黄素自微乳-微丸。单因素考察上样方式,优选载体材料的种类和用量,优化微丸制备工艺为:鼓风频率25 Hz,流化温度5055℃,羟丙基甲基纤维素K4M用量2.1%,恒流泵转速7.2 r·min-1,雾化压力0.15 MPa。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理化性质考察。首先考察大黄素自微乳性质,得到大黄素自微乳分散后为O/W型乳剂,自微乳分散后粒径小,分布均匀,自微乳的载药量为(16.66±0.29)mg·g-1,大黄素包封率为95.51%。对大黄素自微乳-微丸性质考察,得到其复溶后乳剂类型仍为O/W型乳剂,微丸复溶后粒径和PDI有所增大,但仍满足自微乳要求,自微乳-微丸的载药量为(10.53±0.28)mg·g-1,有效成分含量均匀。逾渗阈值研究中显示大黄素自微乳固化后逾渗阈值有所提高,对提高大黄素的溶出有积极作用,f2相似因子法分析大黄素在3批次微丸中溶出行为相似。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的表征研究中差示量热法(DSC)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显示大黄素在自微乳-微丸中以无定型或者分子的状态存在,红外光谱分析(FT-IR)显示大黄素结构经过固化后结构并未发生变化。稳定性影响因素实验显示大黄素自微乳-微丸在高温和强光照环境中稳定,但在相对湿度92.5%环境吸湿严重,提示其应储存在干燥的环境中。大黄素自微乳-微丸安全性初步评价。选用斑马鱼为实验动物,从发育形态,心脏毒性,肝脏毒性三方面评价,实验结果均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黄素自微乳-微丸无明显的毒性作用。
宋玲玲,韩冬月,林瑞超,黄建梅,关君[4](2019)在《矿物药雄黄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雄黄是传统矿物药,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等功效,临床常配伍使用,但由于含重金属,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学界对其安全性和科学性存有争议。目前,在雄黄研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主要成分和药效物质的表述不统一、抗肿瘤机制难以从分子水平上阐释、配伍减毒机制不明确等方面,导致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屡屡被禁止进入国际市场,中医药的声誉也因此受到损害。该文在分析雄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从雄黄的主要成分、药效物质、抗肿瘤机制以及配伍减毒机制方面展开综述,并针对过往研究中所遇到的困难,建议应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此来弥补实验技术和实验条件的不足与局限,降低雄黄的研究成本、提高研究效率,同时为其他矿物药的研究提供启迪。
王阳[5](2018)在《变温XRD和EPR技术在几种中成药、中药材和辅料鉴定中的应用》文中提出X射线衍射(XRD)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便、实验成本低、无损检测、图谱专属性强等优点,在中药分析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项工作主要采用变温XRD技术,并以电子顺磁共振(EPR)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技术为辅助,对沈阳红药片、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和口腔溃疡散4种中成药,冬虫夏草中药材以及聚乙二醇(PEG)药物辅料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沈阳红药片的变温XRD和EPR研究XRD作为沈阳红药片药物真伪识别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快速检测硫酸钙多晶辅料和土鳖虫中的二氧化硅杂质,并鉴定他们的相结构。EPR技术借助于g=2.09的宽信号和六线信号,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沈阳红药片中的三七成分及过渡金属Mn2+离子。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提供药物温度稳定性的证据,可成为一种反映沈阳红药片质量控制方面更全面信息的快速检测方法。2)西藏冬虫夏草的XRD鉴定及质量控制探讨西藏冬虫夏草(藏草)的XRD谱由一系列清晰而分立的尖峰构成,被证实起源于α-D-甘露醇和相对含量较高的δ-D-甘露醇,且虫体部位甘露醇含量为真菌子座的3倍。藏草内的甘露醇水溶性良好,且与人工合成的甘露醇甜味剂的结晶相截然不同。川草的XRD峰主要起源于衣康酸和少量的甘露醇,后者低于藏草甘露醇含量的31%。在1种川草虫体和全部川草真菌子座中没有甘露醇成分存在。藏草成分与XRD的关系、甘露醇的多晶型现象以及藏草的质量控制被探讨。XRD技术能够提供藏草真伪识别的一种快速、准确而有效的工具,对于有机分子晶体含量较高的中草药的鉴定和质量标准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速效救心丸和复方丹参滴丸的变温XRD和EPR技术比较研究两种中成药具有类似的XRD谱结构,基质均为聚乙二醇且含量相同,但速效救心丸中冰片含量是复方丹参滴丸的8.5倍。EPR技术能够快速识别两种中成药,基于三七超宽的g=2.28 EPR信号,复方丹参滴丸中三七活性成分含量是三七粉的25倍。XRD和EPR两种技术联用可以建立一种反映复方丹参滴丸和速效救心丸质量控制方面更全面信息的快速检测方法,是液相/气相色谱法的补充。4)口腔溃疡散的变温XRD研究口腔溃疡散的XRD谱图主要由青黛、冰片及硫酸铝铵的X射线衍射峰叠加组成。口腔溃疡散中成分白矾与市售白矾的XRD谱并不一致,经鉴定市售白矾可能是铵矾或者其中混有铵矾。青黛的XRD谱图被证实起源于六方相Ca(OH)2和菱方相CaCO3以及少量的Si O2。在口腔溃疡散中检测出分子晶体冰片的强衍射峰,变温XRD谱图表明:冰片由于升华在T=30℃时衍射峰逐渐变弱,直至T=100℃时冰片衍射峰完全消失,T=100℃时XRD谱图中仅由硫酸铝铵以及青黛的衍射尖峰构成。5)不同聚合度聚乙二醇的XRD研究不同分子量的PEG样品的XRD衍射谱图均存在两个很强的主衍射峰,并满足布拉格定律2dsinθ=nλ,但衍射峰强度I1、I2以及I1/I2与分子量之间并没有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80°C下熔融2 h后不同分子量PEG样品两个主衍射峰的形状、位置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但PEG 1500两主峰相对强度I1/I2骤增。随着80°C下熔融时间的增长,PEG 1500主衍射峰强度逐渐增强。不同分子量PEG在室温下均没有EPR信号。
路大勇,赵业卓,王阳,冯燕[6](2018)在《药用甜味剂的X射线衍射及贞芪扶正颗粒糖分的鉴定》文中研究指明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技术考察12种常见药用甜味剂的XRD谱,以建立中成药中甜味剂的鉴别方法。并以此为依据,对多种市售含糖型贞芪扶正颗粒中的甜味剂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Mr)大于800的甜菊素为非晶态,而Mr小于400的其他11种甜味剂为晶态物质。甜味剂按照XRD主峰强度升序排列依次为:甜菊素、三氯蔗糖、安赛蜜、阿司帕坦、糖精钠、蔗糖、无水乳糖、葡萄糖、甘露醇、一水乳糖、木糖醇和甜蜜素。甜味剂的甜度与XRD强度存在关联性。前5种高倍甜味剂较后6种低倍甜味剂的XRD强度弱,而中倍甜味剂甜蜜素的XRD主峰强度最强,是非晶态甜菊素的50倍。鉴定结果显示,市售含糖型贞芪扶正颗粒中的甜味剂为蔗糖。本研究结果表明,XRD技术适用于中成药中7种中倍和低倍甜味剂的识别和鉴定。
李朝峰[7](2017)在《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的质量控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本研究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014ZX09304307001)中的部分研究内容。雄黄(Realgar)又名黄金石、鸡冠石,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矿物类中药,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虐之功效,临床上常用来治疗痈肿疔疮,蛇虫咬伤等。关于雄黄的主成分,目前学术界尚存在争议。2015版药典记载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2S2,但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4S4和AsS。雄黄具有毒性,炮制或服用不当均易造成人体中毒。一方面,雄黄的毒性与其所含的可溶性砷有关,如As2O3等;另一方面,雄黄常与雌黄、辰砂、辉锑等伴生,这些杂质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同时,雄黄及其中成药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可能会促进或者抑制雄黄中可溶性砷的溶出,进而对雄黄的药理活性和毒性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的质量控制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从临床安全用药的角度出发,采用XRD、正交偏光显微、ICP-MS、ICP-AES等技术对雄黄及含雄黄的中成药进行研究,为其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研究目的:1、明确市场上药用雄黄及常见含雄黄中成药中雄黄的构型及常见杂质种类,对比研究不同产地雄黄的质量情况。2、明确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中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含量,重金属元素含量是否超标。3、考察雄黄及复方黄黛片中可溶性总砷在体外的溶出规律,对比不同条件对雄黄及复方黄黛片中可溶性总砷溶出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1、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不同来源、不同产地的雄黄,雄黄常见共生、伴生矿物及含雄黄中成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石门作为雄黄的道地产区,其所产的雄黄杂质较少,经过炮制后适合入药供临床使用;广西河池的雄黄品质较湖南石门稍劣,实验收集了7个批次广西河池的雄黄,大都含有2种或2种以上的杂质;实验在不同医院和药房所购买的不同批次的雄黄均检测到一定量的杂质雌黄,不同批次间的质量有所差异,提示不同医院和药店购买雄黄的渠道不一,质量参差不齐;实验共检测了8种不同的含雄黄的中成药,均未检测到雌黄,但部分药物检测到了 SiO2,CaCO3等杂质。CaCO3是杂质方解石的主要成分,杂质SiO2则考虑可能为制剂辅料。2、本实验利用偏光显微技术对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进行鉴别。将雄黄及其中成药融入无水乙醇中,制成颗粒载片,在偏光显微下进行观察,可以准确地发现其所含的杂质。研究结果表明,道地产区湖南石门的雄黄和非道地产区广西河池的雄黄中均检测到了杂质雌黄和方解石,而实验所选取的6个批次的含雄黄的中成药中也检测到了雌黄、方解石等杂质。这与XRD的结果并不矛盾,因XRD方法只能检测到含量高于1%的杂质。3、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本文利用ICP-MS研究了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雄黄中Sb、Pb、Hg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偏高;含雄黄的中成药中Hg和Pb元素的含量控制仍需进一步加强;含雄黄的中成药中,不同微量元素的含量与药物的剂型有明显关系,同时与药物的生产厂家有一定的相关性。4、本实验考察了雄黄和复方黄黛片中可溶性总砷在体外模拟溶出的情况。实验选择了4种不同的溶出介质对样品中可溶性总砷进行溶出,选择了9个不同的时间点取样,利用ICP-AES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雄黄中可溶性总砷在50%乙醇中的溶出速率明显高于其余三种溶出介质,表明患者在服用雄黄进行治疗时,应禁止饮酒及含酒精的饮料,因其会增大雄黄中可溶性总砷在人体内的溶出,使得本来是治疗剂量的雄黄产生毒性。而复方黄黛片中可溶性总砷在50%乙醇中的溶出速率一开始最低,随着时间的推移,溶出速率逐渐变大,推测复方黄黛片的包衣或其他的成分对其可溶性总砷的溶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结论:1、雄黄中常见杂质为雌黄、方解石、石英、生石膏等。湖南石门作为雄黄的道地产区,其所产的雄黄质量较好。水飞酸洗等炮制方法并不能去除雄黄中夹杂的雌黄等杂质。含雄黄中成药的生产厂家,仍需进一步加强雄黄的质量控制工作。2、偏光显微法可以有效结合XRD技术,对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中杂质进行分析。通过几种观察方式相结合,可以准确地检测出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中杂质含量的情况。3、各厂家对于含雄黄中成药中微量元素的质量控制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厂家生产的中成药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超标。同时,含雄黄的中成药中,不同微量元素的含量与药物的剂型有明显关系,同时与药物的生产厂家有一定的相关性。4、雄黄及复方黄黛片中可溶性总砷在不同的溶出介质中溶出行为不同,提示服用雄黄后应避免服用酒精类饮料。复方黄黛片中的其他成分,对雄黄中可溶性总砷的溶出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创新点:1、目前国内关于矿物药的研究较少。本文利用XRD、偏光显微、ICP-MS等技术对雄黄及其中成药的质量控制进行研究,在思想和技术方面较为先进;2、本文利用偏光显微方法结合XRD技术对雄黄中所含的杂质进行检测,此类方法之前较少被用于矿物药的研究。本研究为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中杂质的分析提供了创新思路,为雄黄在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路大勇,王阳,常伟[8](2017)在《用变温X射线衍射和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沈阳红药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建立一种反映沈阳红药片组成成分的变温X射线衍射和电子顺磁共振联合鉴别方法。方法采用室温和变温粉末X射线衍射和电子顺磁共振技术,获得沈阳红药片及其6味组成中药、3种药物辅料的X射线衍射谱图及特征标记峰,以及电子顺磁共振谱图。结果与结论 X射线衍射作为沈阳红药片药物真伪识别的一种有效手段,能快速检测硫酸钙多晶辅料和土鳖虫中的二氧化硅杂质,并鉴定它们的相结构。电子顺磁共振技术借助于g=2.09的宽信号和六线信号,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沈阳红药片中的三七成分及过渡金属Mn2+离子。两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提供药物稳定性的证据,建立一种反映沈阳红药片质量控制方面更全面信息的快速检测方法。
宋如珺,徐德生,刘力[9](2016)在《含雄黄复方制剂的安全性及组方配伍对雄黄减毒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雄黄及含其复方制剂在临床上使用较广,但因它们含砷、具有细胞原浆毒性,故安全性也倍受关注。本文介绍含雄黄复方制剂的安全性评价和组方配伍减毒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含雄黄复方制剂提供参考,并为其组方配伍减毒作用研究提供新思路。
刘圣金,王瑞,吴德康,林瑞超,吴露婷,房方,杨欢[10](2015)在《现代技术在矿物药研究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矿物药的现代研究起步较晚,研究基础薄弱,进展相对缓慢。对矿物药的深入研究,现代技术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手段。本文对国内外近30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地归纳总结。其主要研究手段包括显微镜技术、热分析技术、X射线衍射技术、光谱技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等,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矿种鉴定、成分分析、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等。现代技术的发展为矿物药的深入研究增添了新途径。
二、中成药六神丸的X射线衍射初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成药六神丸的X射线衍射初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蒙药复方德都古日古木-7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注释表 |
第一章 综述 |
第一节 民族药及其成方制剂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
一、民族药及其成方制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民族药及其成方制剂质量控制的主要方法 |
第二节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 |
一、测序技术的发展现状 |
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技术平台及应用 |
三、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前景与展望 |
第三节 蒙药复方制剂德都古日古木-7的研究进展 |
一、组方药材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
二、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
三、药理及临床研究 |
第二章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蒙药复方制剂G-7处方物种鉴定 |
前言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
四、小节与讨论 |
第三章 基于HPLC法的蒙药复方制剂G-7含量测定 |
前言 |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 |
二、实验方法 |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
四、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致谢) |
(2)纳米雄黄酸水飞品诱导乳腺癌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章 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对不同乳腺癌细胞株活性的筛选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细胞株 |
1.4 试剂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药物的制备 |
2.2 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
2.3 细胞的冻存 |
2.4 细胞的复苏 |
2.5 CCK-8法筛选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对乳腺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
3 实验结果 |
3.1 不同浓度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在不同时间段对MCF-7 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3.2 不同浓度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在不同时间段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3.3 不同浓度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在不同时间段对MDA-MB-435S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3.4 不同浓度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在不同时间段对L-0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
3.5 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对MCF-7、MDA-MB-231、MDA-MB-435S及L-02 细胞作用的IC_(50) |
4 讨论 |
第二章 纳米雄黄酸水飞品诱导MDA-MB-435S细胞凋亡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细胞株 |
1.4 储备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Hoechst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变化 |
2.2 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
2.3 PI单染法检测细胞周期 |
3 实验结果 |
3.1 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对细胞形态变化的影响 |
3.2 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对MDA-MB-435S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3.3 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对MDA-MB-435S细胞周期的影响 |
4 讨论 |
4.1 Hoechst33258 染色法检测细胞形态学变化 |
4.2 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
4.3 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 |
4.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纳米雄黄酸水飞品诱导乳腺癌MDA-MB-435S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的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溶液的配制 |
2 实验方法 |
2.1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自噬小体 |
2.2 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 |
3 实验结果 |
3.1 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 |
3.2 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对MDA-MB-435S细胞cleaved-PARP表达量的影响 |
3.3 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对MDA-MB-435S细胞LC3、P62 表达量的影响 |
3.4 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对MDA-MB-435S细胞Bcl-2、Beclin1 表达量的影响 |
3.5 纳米雄黄酸水飞品对MDA-MB-435S细胞p-PI3K、p-Akt、p-mTOR表达量的影响 |
4 讨论 |
结语与创新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论文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大黄素自微乳—微丸释药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大黄素概述 |
2 大黄素新型给药系统研究进展 |
3 自微乳技术的研究进展 |
3.1 自微乳技术优势 |
3.2 自微乳在难溶性中药成分增效中的应用 |
3.3 自微乳用于中药难溶性成分増效面临的问题 |
4 固体化方式的选择 |
5 斑马鱼实验评价自微乳制剂安全性 |
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6.1 研究目的 |
6.2 研究意义 |
7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7.1 研究内容 |
7.2 技术路线 |
第一章 处方前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方法与结果 |
2.1 大黄素-桂皮醛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的建立 |
2.2 大黄素原料药相关性质考察 |
2.3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建立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大黄素自微乳释药体系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自微乳处方辅料的初选 |
2.2 大黄素在各辅料中溶解度的测定 |
2.3 自微乳辅料的筛选 |
2.4 单纯形网格法优化大黄素自微乳处方 |
2.5 处方药物量的确定及大黄素自微乳制备 |
2.6 大黄素自微乳的体外评价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的制备及其工艺优化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流化床上样方式的选择 |
2.2 大黄素自微乳的制备 |
2.3 流化床上样工艺的单因素考察 |
2.4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的制备[7] |
2.5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成型指标的测定 |
2.6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工艺参数的优化 |
3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的理化性质考察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的制备 |
2.2 大黄素自微乳释药系统性质研究 |
2.3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相关性质研究 |
2.4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的表征 |
2.5 影响因素试验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大黄素自微乳-微丸安全性初步评价 |
1.仪器、试药及动物 |
1.1 仪器 |
1.2 试药 |
1.3 动物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动物分组和给药剂量的设置 |
2.2 形态发育影响 |
2.3 心脏毒性试验 |
2.4 肝脏毒性试验 |
3 小结与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4)矿物药雄黄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雄黄的主要成分 |
2 雄黄的药效物质 |
3 雄黄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
3.1 抗肿瘤机制概况 |
3.2 从砷形态及其带电性分析雄黄抗肿瘤机制 |
4 雄黄的配伍机制研究方法 |
4.1 分光光度法在雄黄配伍机制中的应用 |
4.2 原子荧光法在雄黄配伍机制中的应用 |
4.3 联用技术在雄黄配伍机制中的应用 |
4.4 代谢组学技术在雄黄配伍机制中的应用 |
4.5 其他 |
5 讨论与展望 |
(5)变温XRD和EPR技术在几种中成药、中药材和辅料鉴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前言 |
1.2 中药指纹图谱法 |
1.2.1 中药指纹图谱的概念 |
1.2.2 中药指纹图谱的分类 |
1.3 XRD技术 |
1.3.1 XRD基本原理 |
1.3.2 XRD技术在中药中的研究与应用 |
1.3.3 变温XRD技术 |
1.3.4 目前XRD技术在中药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
1.4 电子顺磁共振 |
1.5 差示扫描量热 |
1.6 从材料学的视角对中药材分类 |
1.7 研究的背景和内容 |
第2章 沈阳红药片的变温XRD和EPR研究 |
2.1 研究背景 |
2.2 实验部分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实验仪器 |
2.2.3 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室温XRD分析 |
2.3.2 室温EPR分析 |
2.3.3 变温XRD分析 |
2.3.4 变温EPR分析 |
2.3.5 沈阳红药片中三七成分的快速检测 |
2.3.6 沈阳红药片中晶体辅料、杂质及过渡金属离子的快速鉴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西藏冬虫夏草的XRD鉴定及质量控制探讨 |
3.1 研究背景 |
3.2 实验部分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藏草的X射线衍射及2种晶型甘露醇的鉴定 |
3.3.2 藏草和川草XRD的差别 |
3.3.3 川草中衣康酸的鉴定 |
3.3.4 藏草中甘露醇的水溶性 |
3.3.5 藏草成分与XRD的关系 |
3.3.6 藏草体内甘露醇独特的多晶型现象 |
3.3.7 藏草的质量控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速效救心丸和复方丹参滴丸的变温XRD和EPR技术比较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2 实验部分 |
4.2.1 材料与试剂 |
4.2.2 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室温XRD分析 |
4.3.2 变温XRD分析 |
4.3.3 室温EPR分析 |
4.3.4 变温EPR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口腔溃疡散的变温XRD研究 |
5.1 研究背景 |
5.2 实验部分 |
5.2.1 材料与试剂 |
5.2.2 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室温XRD分析 |
5.3.2 变温XRD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不同聚合度聚乙二醇基质再结晶性质的XRD研究 |
6.1 研究背景 |
6.2 实验部分 |
6.2.1 材料与试剂 |
6.2.2 方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不同分子量PEG的XRD分析 |
6.3.2 不同分子量PEG熔融处理后XRD分析 |
6.3.3 PEG1500熔融不同时间的XRD分析 |
6.3.4 室温电子顺磁共振谱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变温EPR技术在抗氧化剂筛选方面的实验探索 |
7.1 研究背景 |
7.2 实验部分 |
7.2.1 材料与试剂 |
7.2.2 方法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8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药用甜味剂的X射线衍射及贞芪扶正颗粒糖分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样品制备 |
2.2 粉末XRD测试与结构计算 |
2.3 DSC测试 |
2.4 甜味剂的XRD谱 |
2.5 含糖型贞芪扶正颗粒中糖分的鉴定 |
3 讨论 |
3.1 甜味剂的多晶型现象及糖晶钠的晶体结构 |
3.2中成药中甜味剂的质量控制 |
(7)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的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中文综述 |
1 古籍对雄黄的记载 |
2 雄黄的矿种考证 |
3 雄黄的药理活性 |
4 雄黄的主要成分 |
5 雄黄中可溶性砷的研究 |
6 雄黄中常见杂质及其伴生元素的考察 |
7 雄黄毒性研究 |
8 雄黄的炮制 |
9 含雄黄的中成药 |
10 目前含雄黄中成药的用药情况 |
11 含雄黄中成药的毒性研究报道 |
12 含雄黄中成药中可溶性砷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的XRD分析 |
1 实验部分 |
1.1 样品情况 |
1.2 仪器及实验条件 |
1.3 样品的制备 |
1.4 样品测试及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湖南石门雄黄的X衍射分析 |
2.2 广西河池雄黄的X衍射分析 |
2.3 雄黄饮片的X射线衍射图谱 |
2.4 常见共生、伴生及易混淆矿物的X射线衍射分析图谱 |
2.5 常见含雄黄中成药的X射线衍射图谱 |
3 总结 |
第三章 雄黄及其中成药的显微光性鉴别和分析 |
1 仪器与试剂 |
1.1 仪器 |
1.2 试剂 |
1.3 样品 |
2 实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1号样品湖南石门雄黄粉末颗粒载片 |
3.2 2号样品广西河池雄黄粉末颗粒载片 |
3.3 3号样品雌黄雄黄共生矿石粉末颗粒载片 |
3.4 4号样品北京东直门医院雄黄粉末颗粒载片 |
3.5 5号样品河南省中医院雄黄饮片的粉末颗粒载片 |
3.6 6号样品北京同仁堂雄黄饮片的粉末颗粒载片 |
3.7 7号样品湖南石门雌黄粉末颗粒载片 |
3.8 8号样品人工朱砂粉末颗粒载片 |
3.9 9号样品天然朱砂粉末颗粒载片 |
3.10 10号样品复方黄黛片(安徽天康药业)粉末颗粒载片 |
3.11 11号样品复方黄黛片(天长亿帆)粉末颗粒载片 |
3.12 12号样品珠黄吹喉散(广西南珠)粉末颗粒载片 |
3.13 13号样品珠黄吹喉散(佛山冯了性)粉末颗粒载片 |
3.14 14号样品小儿化毒散粉末颗粒载片 |
3.15 15号样品克痢痧胶囊粉末颗粒载片 |
4 总结 |
第四章 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中微量元素的检测与分析 |
1 实验部分 |
1.1 仪器与试药 |
1.2 样品的制备 |
1.3 仪器工作条件的设定 |
1.4 样品测定 |
2 结果与讨论 |
2.1 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
2.2 重金属元素的分析 |
2.3 主成分分析 |
2.4 聚类分析 |
3 结论 |
第五章 雄黄及复方黄黛片中可溶性砷的体外溶出 |
1 仪器与试药 |
1.1 仪器 |
1.2 标准物质 |
1.3 试剂 |
1.4 样品 |
2 方法与结果 |
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 测定条件的优化 |
2.3 ICP-AES的线性关系考察 |
2.4 ICP-AES的重复性试验 |
2.5 样品含量测定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1 主要研究内容 |
2 研究的创新性 |
3 研究展望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成果 |
(8)用变温X射线衍射和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沈阳红药片(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2 方法 |
2.1 测试样品制备 |
2.2 室温及变温X射线衍射测试 |
2.3 室温及变温电子顺磁共振测试 |
3 结果 |
3.1 室温X射线衍射 |
3.2 室温电子顺磁共振谱 |
3.3变温X射线衍射谱 |
3.4 变温电子顺磁共振谱 |
4 讨论 |
4.1 沈阳红药片中三七成分的快速检测 |
4.2 沈阳红药片中晶体辅料、杂质及过渡金属离子的快速鉴定 |
4.3 沈阳红药片的药物稳定性 |
(9)含雄黄复方制剂的安全性及组方配伍对雄黄减毒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含雄黄复方制剂的安全性研究 |
1.1 急性毒性 |
1.2 长期毒性 |
1.3 细胞毒性 |
1.4 遗传毒性 |
1.5 毒代动力学研究 |
2 组方配伍对雄黄的减毒作用研究进展 |
3 组方配伍减毒作用的可能机制分析 |
3.1 减少可溶性砷溶出 |
3.2 生成砷配合物 |
3.3 影响体内代谢和排泄 |
3.4 系统保护效应 |
4 结语 |
(10)现代技术在矿物药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显微镜技术 |
2热分析法 |
3X射线衍射法 |
4红外光谱法 |
5原子吸收光谱法 |
6原子荧光光谱法 |
7电子探针技术 |
8拉曼光谱法 |
9穆斯堡尔谱法 |
10联用技术 |
10.1ICP-MS联用 |
10.2ICP-AES联用 |
10.3SEM-EDS联用 |
10.4HPLC-ICP-MS联用 |
10.5HPLC-HG-AFS联用 |
11小结 |
四、中成药六神丸的X射线衍射初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蒙药复方德都古日古木-7质量评价研究[D]. 魏妙洁.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2]纳米雄黄酸水飞品诱导乳腺癌细胞程序性死亡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明小芳.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9(08)
- [3]大黄素自微乳—微丸释药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 马祖兵.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矿物药雄黄的研究进展[J]. 宋玲玲,韩冬月,林瑞超,黄建梅,关君. 中国中药杂志, 2019(03)
- [5]变温XRD和EPR技术在几种中成药、中药材和辅料鉴定中的应用[D]. 王阳. 吉林化工学院, 2018(01)
- [6]药用甜味剂的X射线衍射及贞芪扶正颗粒糖分的鉴定[J]. 路大勇,赵业卓,王阳,冯燕.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8(03)
- [7]雄黄及含雄黄中成药的质量控制研究[D]. 李朝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
- [8]用变温X射线衍射和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沈阳红药片[J]. 路大勇,王阳,常伟. 时珍国医国药, 2017(02)
- [9]含雄黄复方制剂的安全性及组方配伍对雄黄减毒作用的研究进展[J]. 宋如珺,徐德生,刘力. 上海医药, 2016(03)
- [10]现代技术在矿物药研究中的应用[J]. 刘圣金,王瑞,吴德康,林瑞超,吴露婷,房方,杨欢. 中国现代中药,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