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做好我市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覃金梅[1](2019)在《佛山市园区工联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园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在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已经走出一条以园区化带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的发展路子。作为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坚实平台,园区同时也担负着中国技术创新和现代化产业建设的重任,在对外出口、土地开发、吸引就业以及城市化进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园区经济吸纳了大批的劳动力到工业园区就业的同时,也使园区企业的劳动关系变得复杂多样,工业园区也成为基层工会工作的新领域。佛山市作为广东改革的前沿阵地,工业园区的蓬勃发展推动了经济建设更上新的台阶。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使得园区内企业的劳动关系日趋复杂,职工诉求的多样化,基层组织力量薄弱,这些都对园区工会工作提出了挑战。研究佛山市园区工会联合会的发展问题,对探索发挥工会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模式,加强政社合作管理的创新改革,实现工会组织进一步发展,以及对其他园区工联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立足佛山市园区工会联合会的建立和发展,通过文献分析、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对园区工会联合会的发展现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阐述发展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
张彦惠[2](2018)在《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从实践上总结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对执政党主动迎接挑战和适应社会变革,实现长期执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非公企业起步早、发展快,非公企业党的建设也开展的比较早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国家加强非公企业党建的“顶层设计”提供了有力的实践依据,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以“历史脉络”为线,以“典型个案”为点,以历史启示和“实践创新经验”为结论,分四个阶段分别考察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概括论述了整个国家对非公企业党建的探索过程。第一阶段,即1979年至1991年,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萌芽期。这个阶段深圳外资企业快速发展,深圳对外资企业党建的认识又分为两个阶段:1979年到1985年,理论探讨在外资企业里开展党组织建设的合法性和必要性;1986年到1991年,从实践上重点在外资企业里开展党组织建设。第二阶段,即1992年至2002年,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探索发展期。十年间,深圳外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都迎来了大发展,深圳市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非公企业在党组织建设过程所遇到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解决策略。对外资企业,坚持“业余”、“小型”、“分散”为主,采用机动灵活的弹性制度保证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对于股份制企业,坚持按照党章规定,与企业组建同步建立党组织;对个体私营企业,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按照党章规定组建党组织,加强对私营企业主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第三阶段,即2002年至2012年,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创新发展期。主要分析深圳在进行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后,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国家加强非公企业党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在领先于全国其他地方的同时,仍然遵循深圳特区一贯的创新路径,在公推直选、定岗定责、双培双推、新社会阶层发展党员、留学归国党员过党组织生活等都进行了试点,继续为全国的党建创新提供参考。第四阶段,即2012年十八大至今,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全面加强期。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党组织建设向不断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目标迈进。通过对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发展历程的历史梳理,回顾总结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的经验,可以获得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必须坚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与加强党建工作相结合;二是必须坚持探索先行与顶层设计相结合;三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发挥非公企业主积极性相结合;四是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张勇[3](2017)在《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文中研究说明在历史上,开封曾经是七朝古都,且自元、明、清、中华民国以至新中国建立初期都是河南的政治中心。但自清始,其省会地位曾发生过动摇。清初,迫于明末黄河决口造成的破坏,开封各级衙署被迫迁出。晚清时期,由于黄河水患,道光皇帝曾提出迁移河南省会之议。抗战时期,迫于日寇的威胁,河南省会被迫迁出开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在全国大规模行政区划调整以及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的历史背景下,由于郑州市具有位于河南省适中位置、处于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矿产资源丰富等发展经济的优势,而开封则面临诸多发展瓶颈,比如资源匮乏、处于黄泛区中心位置、面临黄河水患威胁等。两市的发展前景反差巨大,为了发展河南地方经济、实现工业化,方便对全省工作的领导尤其是城市工作的领导,河南省地方领导向中央提出省会由开封迁郑州请求,并获得批准。河南省政府在1950年就开始将郑州市作为未来省会进行规划,但由于当时计划经济还未开始,国家没有大的建设任务,河南省以及郑州市只能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小规模建设。1952年9月19日郑州市被中央批准为河南省会,自1953年开始,省政府聘请苏联专家对郑州市进行了更科学合理的规划,在中央以及河南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资下,郑州市开始了机关、工厂、学校、医院等方面的全面建设,为省会迁移做准备。1954年,河南省会由开封迁郑州。省会的迁移给开封市的经济以及群众生活造成了较大影响,开封市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才克服了困难。郑州市为迎接省会迁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市政建设、整顿交通秩序、加强物资供应等,保证了河南省直机关顺利迁郑州。河南省委为省直机关的迁移做了大量组织工作,对因省会迁移而产生的人事与组织关系变更,省委组织部也进行了适当地调整。省会迁走后,为了解决开封市的城市定位问题以及尽量减轻省会迁离对开封市经济的影响,河南省委决定将郑州地委专署由荥阳迁往开封市;在开封市的帮助下,郑州地委专署顺利入驻开封市,并改名为开封专区。河南省会迁移后留下的房产以及场地由开封市负责接收,开封市接收后作了相应处置,并在接收过程中积极维护本市利益。省会迁移郑州促进了该市的快速发展。其经济蒸蒸日上、技术工人队伍迅速成长壮大,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文化事业日趋繁荣,医疗卫生事业日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幸福感增强,从而使该市迅速成长为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新省会郑州市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时期中央与河南地方政府的大力投资以及随省会迁来的大批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力量的充实。开封市失去了省会地位,其经济发展缓慢,教育事业萎缩,文化事业衰落,卫生事业发展落后,人口数量增长迟缓、结构也趋向不合理。导致其发展滞后的原因是:大批省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随省会迁离开封,极大地削弱了开封市城市发展的能力。一五期间,开封市属于非重点建设城市,其建设得不到国家资金支持。同时开封市还必须抽调力量支援重点建设城市的发展。河南省会变迁对河南省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方面,省会变迁改变了河南省的城市布局,形成了以郑州市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的历史基础;同时省会变迁也导致了开封市经济发展滞缓。在文化方面,省会变迁使河南传统的文化中心发生转移,从而产生双面性作用,对河南省的文化传播产生影响。在教育方面,省会变迁也是导致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名校缺失的原因之一。总之,省会作为一个区域重要的政治中心城市,它的变迁必将对该区域城市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我国是单一制中央集权型国家,故全国政治中心享有支配资源的绝对优势,然后依次是省级区域政治中心、地区级区域政治中心、县级区域政治中心等。每级行政中心在本辖区内享有支配资源的相对优势。区域政治中心的转移,也意味着城市发展资源集聚中心的转移。因此,成为区域政治中心的城市往往各方面发展较快,而失去区域政治中心的城市则发展缓慢,或者从此衰落。同时区域政治中心的转移,也会对该区域整体城市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谢忠强[4](2014)在《反哺与责任:解放以来上海支援全国研究 ——以人力、财物和技术设备的输出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上海是全国的上海,开埠以来上海与全国的经济联动关系就十分紧密。解放后,随着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在国家对于全国经济发展调控不断加强的历史语境下,上海与全国的经济联动关系更加密切。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全国的支援,而上海在得到全国支援的同时也为全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历史贡献。建国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当中,上海虽未被当做国家投资的重点地区,但由于具有雄厚的工业技术力量,上海还是担负起了支援全国建设的历史任务。在建国后的头十年里,全国以工业化建设为重点。上海市为了支援全国的经济建设,充分动员本市资源,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对这一时期国家的治淮工程、内地工业建设、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建设、内地文化教育事业等进行了有力的支援。上海支援全国的历史,自“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方针确立之后,在从大跃进开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间的二十年时间里面更是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上海支援全国”作为概念的体制语境消失,但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上海支援全国”的精神不但得到了很好的延续,而且还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解放以来上海支援全国的历史过程在推动全国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升华了上海自身的城市精神。正文共设五章及结语六个部分。第一章,主要在回顾上海历史地位演变的同时,以解放后上海与全国的联动关系为切入点,在“全国支援上海”和“上海支援全国”两个方向相互印证的基础上,为后面几章内容的展开提供历史背景和内在逻辑的铺垫;第二章,主要对1949年至1958年间上海支援全国的开展情况进行考证和分析;第三章,主要对1958年至1978年间上海支援全国的情况进行梳理和研究;第四章,则选取支援福建省为例,进行上海支援全国的个案研究;第五章,主要对改革开放以后上海对全国的支援情况进行探讨;结语部分,主要对全文进行总结与概括的基础上,对解放后上海支援全国的历史进行宏观的评价和分析。通过研究,本文在前人成果启发的基础上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对解放后上海支援全国的研究有所推进:1、在对相关概念的考证方面有所推进;2、在对上海支援全国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上更注重保持其完整性;3、在进一步补充和挖掘史料的基础上对上海支援全国的相关史实的考证和梳理上力求更加丰富和全面。
广西贺州市总工会[5](2010)在《切实做好工会组建和收取建会筹备金工作(摘刊)》文中研究说明2010年4月8日,广西贺州市召开了全市加强工会组建和收取建会筹备金动员会议。在会议上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潘志金、市总工会主席吴俊银、市地税局局长韦艺分别讲话。现将讲话摘刊如下:
吴娜[6](2010)在《非公企业工会组建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S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我国的所有制结构逐步多元化,国有、集体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2009年,非公经济产值已占据全国产值的半壁江山;非公企业已占全国企业的绝大多数;非公企业职工人数也达到2亿多人,已超过全国职工总数的70%以上。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最大限度地把这些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是一个关系工会自身存亡和党执政基础能否稳固的大事。近些年来,随着全国各级工会的建会努力,非公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华全国总工会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会组织,但相对不断发展壮大的非公企业职工队伍来说,实现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的目标,还须付出艰辛的努力。而且一些工会即使已经建立起来,由于建设水平不高,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导致一些地方职工权益受损害、职工队伍不稳定、劳动关系矛盾激化等情况,职工合法权益没能得到很好地维护,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中一个很不和谐的因素。因此,继续加强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工作,实现劳资关系的和谐,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既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工会组织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本文以河南省S市为个案,综合运用实证研究、文献研究、调查访谈、比较分析和数据归纳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在对河南省S市非公企业工会组建情况和问题分析梳理的基础上,以公共选择理论的假设前提即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分析工具通过对政府、工会、非公企业以及职工等非公企业工会组建过程中的行为主体的分析,研究剖析了影响非公企业工会组建的原因,并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期推进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新突破。
刘永忠[7](2004)在《在市委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中认为(2004年12月7日)这次市委工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和全省工会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更好地团结和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实现连云港的快速崛起和全面振兴而努力奋斗。这次会议得到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尤其令我们振奋的是,
张惠评[8](2004)在《泉州市总工会经审工作的调查》文中提出
吴菁菁,付晓林,龚雪华[9](2003)在《《工会法》在基层落实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最近,抚州市政协法制社团委员会会同市总工会组成调查组深入县(区)和市直企业,对全市贯彻实施修改后的《工会法》和《江西省实施<工会法>旆ā返那榭鼋辛俗ㄌ獾鞑椤4拥鞑榍榭隹?市、县(区)党委、政府都重视和支持工会工作,使工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亟待解决,呼唤工会职能及早到位。1、基层工会组建难。有相当一部份改制和新建企业对《工会法》认识不到位,以可有可无的态度对待工
汪兴龙,孙进宜[10](2002)在《强化组建 规范建制 积极发挥非公企业工会作用》文中研究指明"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组建工会",这是从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高度出发,把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作为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二、做好我市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好我市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佛山市园区工联会发展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一) 国外研究综述 |
(二) 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基本概念 |
二、理论基础 |
(一) 社会管理理论 |
(二) 政社合作理论 |
第三章 园区工联会的发展历程和佛山市园区工联会的开展情况 |
一、园区工联会的发展历程 |
(一) 成立园区工联会的迫切需要 |
(二) 园区工联会的建立初期 |
(三) 园区工联会的建立中期 |
(四) 园区工联会发展的成熟期和转变期 |
二、佛山市园区工联会的开展情况 |
(一) 指导并帮助企业组建工会,扩大工会队伍 |
(二) 凝心聚力打造“职工之家”,加强产业工人文化服务工作 |
(三) 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造良好园区社会环境 |
第四章 工联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基于佛山市园区实证 |
一、佛山市园区工联会现状的调查设计 |
(一) 调查目的 |
(二) 问卷的设计 |
(三) 调查对象的选取 |
(四) 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 |
二、佛山市园区工联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 |
(一) 认同感不强,互动性不够 |
(二) 定位不明确,信任度不高 |
(三) 方法较单一,专业化不够 |
第五章 佛山市园区工联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工联会作为工会组织的地位没有得到切实保障 |
二、工联会作为工会组织行政化倾向的制约 |
三、工联会作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
第六章 探索园区工联会工作的新思路 |
一、加大宣传,提升存在感,增进职工对工联会了解和认知 |
二、明确定位,加大维权力度,维护园区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
三、加大服务力度,创新服务模式,实现更大的突破与发展 |
四、加强自身建设,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工会干部工作能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2)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点及难点 |
六、研究思路 |
第一章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历程考察 |
第一节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萌芽期(1979年-1992年) |
一、吸引外资的前奏 |
二、外资企业进入 |
三、民营经济起步 |
四、股份制企业悄然兴起 |
第二节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期(1992年-2002年) |
一、南方谈话促外资企业再崛起 |
二、股份制企业发展 |
三、民营企业迎来春天 |
第三节 深圳市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转型期(2002年至今) |
一、民营经济继续转型升级 |
二、新常态下深圳非公经济创新新发展 |
第二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萌芽起步期(1979年-1992年) |
第一节 南方谈话前中国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发展历程 |
一、共和国成立至1978年:非公企业党建的初步提出、曲折认识 |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启非公企业党建的中央顶层设计 |
三、地方党委对非公企业党建的实践探索 |
第二节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萌芽探索 |
一、理论探索(1979年-1985年) |
二、理论探索指导实践运用阶段(1986年-1992年) |
三、外商投资企业党的建设的主要成绩 |
四、外商投资企业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五、对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中问题采取的措施 |
第三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探索发展期(1992年-2002年) |
第一节 深圳市不断扩大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
一、南方谈话引起中央对非公企业党建的重视 |
二、深圳市理顺非公企业党建的领导管理体制 |
三、南方谈话后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快速发展 |
第二节 深圳市外资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探索 |
一、深圳市探索外资企业党建工作总体情况 |
二、深圳市探索外资企业党建的具体策略 |
第三节 深圳市股份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探索 |
一、认识股份制企业中党的工作的特殊性 |
二、深圳市股份制企业党建的探索过程 |
三、深圳市股份制企业党建的思路对策 |
第四节 深圳市个体私营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探索 |
一、中央认识到私营企业党建的重要性 |
二、深圳市对个体私营企业党建的探索发展 |
三、个体私营企业要不要党建已经成为无需争论的真理 |
第四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创新发展期(2002年-2012年) |
第一节 全国非公企业党的建设进入大力发展时期 |
一、十六大开启非公企业党的工作新篇章 |
二、十六大以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特点 |
第二节 深圳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开启新局面 |
一、认真传达学习贯彻中共十六大会议精神 |
二、中共深圳市民营经济工作委员会的成立 |
三、全面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各项工作 |
第三节 开展各种主题学习,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常态化 |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二、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
三、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
第四节 创新非公企业党组织及发展党员试点工作 |
一、开展在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党员试点工作 |
二、认真开展党员信息采集及IC卡试点工作 |
三、开展“公推直选”试点工作 |
四、做好发展党员规范化和留学回国党员恢复组织生活试点工作 |
第五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期(2012年-) |
第一节 强化思想建党开创非公企业党建新局面 |
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
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
三、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
第二节 全面探索新时期非公企业党建的新模式 |
一、探索新的工作机制 |
二、探索创新“总部经济”党建 |
三、统筹推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
四、优化配备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 |
五、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的教育引导 |
六、统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 |
第三节 对深圳非公企业全面加强期党建工作的思考 |
一、非公企业党建存在的问题 |
二、应对挑战解决非公企业党建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经验启示 |
第一节 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 |
一、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探索发展过程中的思考及评价 |
二、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的基本经验及启示 |
第二节 新时代下深圳市非公企业党建需要实践创新 |
一、新时代下深圳非公企业党建面临的客观难题及遇到的发展短板 |
二、对进一步完善深圳市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3)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及意义 |
二、学术研究回顾与分析 |
(一) 有关中国城市史的研究 |
(二) 国内有关中国政治中心城市变迁的研究 |
(三) 海外及港台相关研究 |
三、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点 |
四、研究对象与概念说明 |
(一) 研究对象 |
(二) 概念说明 |
第一章 河南省会变迁动因 |
第一节 开封的历史沿革 |
第二节 清、民国开封省会地位的动摇 |
一、清初驻开封各级衙署的被迫迁出 |
二、晚清时期的迁省会之议 |
三、民国时期河南省会的迁移 |
第三节 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南省会迁移动因 |
一、新中国建立初期河南省会迁移的国内经济背景 |
二、新中国建立初期行政区划调整及省级行政中心变迁 |
三、郑州成为河南省新省会的优势 |
四、开封发展的瓶颈 |
五、河南省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契合 |
小结 |
第二章 郑州市的新省会规划与初步建设 |
第一节 郑州的历史沿革 |
第二节 郑州市的新省会规划 |
一、郑州市新省会的初步规划 |
二、苏联专家与新省会城市规划 |
第三节 新省会郑州市的初步建设 |
一、新省府工程 |
二、郑州市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相关建设机构的变化 |
三、郑州市的全面建设任务 |
四、迅速壮大的基本建设队伍 |
五、坚持勤俭节约的建设原则 |
第四节 城市扩建中的征地 |
一、郑州市留用土地以及建设征地概况 |
二、郑州市土地征用相关政策及调整 |
三、郑州市征地使用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五节 省内外积极支援新省会建设 |
一、郑州市各界的大力支援 |
二、郑州市群众积极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
三、来自省内外的支援 |
小结 |
第三章 河南省会迁移过程及相关问题解决 |
第一节 省会迁移对开封民生经济的影响及政府应对 |
一、省会迁郑的部署 |
二、省会迁郑前开封市政府的调查工作 |
三、开封市受影响群众对省会迁移的反映 |
四、省会迁移对开封民生经济的影响 |
五、开封市政府应对民生经济困难的对策 |
第二节 郑州市迎接河南省会迁移的筹备工作 |
一、省会迁郑筹备机构的成立 |
二、郑州市迎接省会迁移的筹备工作 |
三、欢迎迁郑委员会对筹备工作的检查与督促 |
四、郑州市民众对筹备工作的积极响应 |
五、省会迁郑筹备工作的基本完成 |
第三节 省会迁移中的组织工作与组织关系调整 |
一、河南省委的动员与组织工作 |
二、留汴与迁郑:省委及政府的人事组织调整 |
第四节 开封由省会转变为专区 |
一、郑州专区由荥阳迁开封 |
二、开封专区的成立以及专市关系 |
三、开封由省会转变为专区的影响 |
第五节 开封市政府接收迁郑单位移交房产场地及其处置 |
一、开封市政府对迁郑单位房产的接收 |
二、开封市对房产的处置与分配 |
三、房产及场地移交中的问题及解决 |
小结 |
第四章 新省会郑州市的崛起 |
第一节 蒸蒸日上的经济发展与技术工人成长 |
一、快速发展的工业经济 |
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
三、工人技术力量的成长 |
第二节 突飞猛进的城市建设 |
一、郑州市城市建设概况 |
二、郑州市快速发展的市政建设 |
三、郑州市政建设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
第三节 与日俱进的教育事业 |
一、中等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的快速发展 |
二、从无到有的高等教育 |
三、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及体育事业的发展 |
四、稳中有进的基础教育 |
五、郑州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原因分析 |
第四节 日趋繁荣的文化事业 |
一、省级文化科研机构迁郑促进了郑州文化事业的繁荣 |
二、文化娱乐基础设施的兴建促进了郑州文化事业的发展 |
第五节 日益改善的医疗卫生事业 |
一、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概况 |
二、郑州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
三、郑州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原因分析 |
第六节 郑州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原因分析 |
一、职工收入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 |
二、职工住房条件的改善 |
三、人民幸福感增强 |
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原因分析 |
小结 |
第五章 开封省会地位丧失与发展的滞缓 |
第一节 发展滞缓的经济 |
一、开封市与郑州市工业经济发展比较 |
二、开封市与郑州市投资额对比 |
三、作为非重点建设城市抽调力量支援重点建设城市 |
四、发展缺乏中央以及河南地方政府投资 |
第二节 总体萎缩的教育事业 |
一、发展迟缓的基础教育 |
二、停滞的职业教育 |
三、萎缩的高等教育 |
四、开封市教育发展滞后原因分析 |
第三节 文化发展走向衰落 |
一、大批优秀文艺人才随省会迁郑州 |
二、文化娱乐设施发展的停滞 |
三、文艺表演团体的缩减 |
四、开封市文化发展衰落原因分析 |
第四节 卫生事业发展缓慢 |
一、发展滞缓的卫生事业 |
二、缩减的卫生事业经费 |
三、开封市卫生事业发展滞缓原因分析 |
第五节 人口增长缓慢、结构趋向不合理 |
一、开封市人口增减变化 |
二、开封市人口结构变化 |
三、开封市人口增长缓慢、结构趋向不合理原因分析 |
小结 |
第六章 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
第一节 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
一、以郑州市为中心的老工业城市的发展 |
二、郑州市周围发展较快的中小城市 |
三、郑州市周边因资源而兴起的新兴省辖市 |
四、河南省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新兴工业基地 |
五、省会变迁对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二节 省会变迁对河南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 |
一、文化中心的转移及其双面性作用 |
二、高等教育发展滞缓、名校缺失的缘由之一 |
三、省会变迁对河南省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分析 |
小结 |
结语 |
一、国内外政治中心城市变迁的历史考察 |
二、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关系 |
附录 |
附表一: 清代黄河决口次数与河南河患纪要表 |
附表二: 民国开封黄河水患情况 |
附表三: 省直机关迁郑影响情况综合调查表 1954年7月5日 |
附表四: 郑州市城市人口调查表 |
附表五: 郑州市幼儿教育以及基础教育基本情况(含3个表格) |
附录一: 省府迁郑后对救济工作的安排 |
附录二: 关于欢迎省会迁郑各项筹备工作的报告 |
附录三: 郑州市欢迎迁郑委员会的三次筹备工作检查情况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4)反哺与责任:解放以来上海支援全国研究 ——以人力、财物和技术设备的输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导言 |
一、 研究意义 |
二、 相关概念及题意的说明 |
三、 研究现状 |
四、 研究框架及内容的设定与说明 |
五、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几点推进(创新之处) |
六、 研究方法 |
七、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第一章 上海与全国经济联动关系的历史概况 |
第一节 上海发展及其历史地位的演变 |
第二节 解放以来全国支援上海的发展过程 |
第三节 解放以来上海支援全国的发展历程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上海支援全国的初步开展(1949——1958) |
第一节 支援治淮:“开国治水”中的上海力量 |
第二节 20 世纪 50 年代上海工厂内迁 |
第三节 “一五时期”上海支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
第四节 支援内地高等教育事业——以上海交通大学西迁为例 |
第五节 20 世纪 50 年代上海支援全国文化事业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上海支援全国的进一步开展(1958——1978) |
第一节 上海与“全国一盘棋”方针 |
第二节 20 世纪六十年代上海知识青年支援新疆农业建设 |
第三节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市支援全国三线建设 |
第四节 上海支援 1976 年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支援福建:上海支援全国的个案研究 |
第一节 1949 年上海组建南下服务团 |
第二节 上海对福建工业建设的协作与支援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改革开放后上海支援全国的延续和发展 |
第一节 改革开放后“上海支援全国”历史语境的变迁 |
第二节 内联协作与对口支援 |
第三节 改革开放后全国防疫和救灾中的上海力量——以防治“非典”和“5·12”地震救灾为中心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部分 |
附录一:上海支援全国大事年表 |
附录二:市委整顿金融业工作委员会动员上海金融业职工 2000 人参加西北区行工作总结报告(节选) |
附录三:上海支援广西的迁厂工作总结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出版的专着及发表的论文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参加或主持的科研项目 |
后记 |
(5)切实做好工会组建和收取建会筹备金工作(摘刊)(论文提纲范文)
一、必须在思想上解决好法制意识的问题 |
1. 在各类企事业、机关单位组建工会是各级地方工会依法履行职责的要求。 |
2. 收取工会建会筹备金, 是把工会经费收缴纳入法治化轨道的需要。 |
二、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依法依规推进工会组建和收取建会筹备金工作的责任 |
1.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会组织、地税机关以及有关部门, 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 |
2. 依法落实责任。 |
三、加大政策法律的宣传力度, 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一、认清形势, 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工会组建和收取建会筹备金工作的重要意义 |
二、明确任务, 扎实工作, 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会组建和收取工会建会筹备金工作 |
三、精心组织、科学安排, 扎实推进工会组建和地税代收建会筹备金工作 |
一、正确认识代收建会筹备金试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把全市地税系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 |
二、加强组织领导, 密切部门配合, 扎实推进代收工会建会筹备金试点工作 |
三、加强请示汇报, 及时反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
(6)非公企业工会组建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S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关于我国工会组织现状的研究 |
1.2.2 关于改制企业工会的研究 |
1.2.3 关于工会维权职能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 |
1.3.1 概念界定 |
1.3.2 理论工具 |
1.3.3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结构与创新之处 |
1.4.1 论文的结构 |
1.4.2 论文的创新之处 |
2 S市非公企业工会组建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 |
2.1 S市非公企业工会组建的发展历程 |
2.1.1 S市非公企业工会组建的背景 |
2.1.2 S市非公企业工会组建的发展历程 |
2.2 S市非公企业工会组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2.1 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偏低 |
2.2.2 非公企业工会不规范 |
2.2.3 非公企业工会职能作用发挥不足 |
3 非公企业工会组建问题的原因分析 |
3.1 非公企业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低的原因分析 |
3.1.1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
3.1.2 政府政策支持不够 |
3.1.3 非公企业的原因 |
3.1.4 总工会系统的原因 |
3.1.5 非公企业职工的原因 |
3.2 非公企业工会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
3.2.1 非公企业本身的影响 |
3.2.2 总工会系统的影响 |
3.3 非公企业工会职能作用发挥不足的原因分析 |
4 推进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
4.1 国家应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
4.2 各级党政应重视支持非公企业建会工作 |
4.3 各级党政和工会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4.4 各级工会要多措并举,深入开展非公企业建会工作 |
4.4.1 改变建会思路,提高工会的社会认可度 |
4.4.2 创新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形式和组建机制 |
4.4.3 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泉州市总工会经审工作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一、工会经审工作的基本情况 |
二、关于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经审工作的思考 |
四、做好我市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佛山市园区工联会发展问题的研究[D]. 覃金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2]深圳市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D]. 张彦惠.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3]河南省会变迁研究(1951-1957) ——区域政治中心变迁与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D]. 张勇.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8)
- [4]反哺与责任:解放以来上海支援全国研究 ——以人力、财物和技术设备的输出为中心[D]. 谢忠强. 上海大学, 2014(02)
- [5]切实做好工会组建和收取建会筹备金工作(摘刊)[J]. 广西贺州市总工会. 中国工会财会, 2010(07)
- [6]非公企业工会组建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S市为例[D]. 吴娜. 郑州大学, 2010(05)
- [7]在市委工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刘永忠. 连云港政讯, 2004(11)
- [8]泉州市总工会经审工作的调查[J]. 张惠评. 中国工会财会, 2004(09)
- [9]《工会法》在基层落实难[A]. 吴菁菁,付晓林,龚雪华. 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 2003
- [10]强化组建 规范建制 积极发挥非公企业工会作用[J]. 汪兴龙,孙进宜. 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 2002(06)